CN105723168B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3168B
CN105723168B CN201480058083.8A CN201480058083A CN105723168B CN 105723168 B CN105723168 B CN 105723168B CN 201480058083 A CN201480058083 A CN 201480058083A CN 105723168 B CN105723168 B CN 105723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rosting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air
pipe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80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3168A (zh
Inventor
竹中直史
若本慎
若本慎一
渡边和也
山下浩司
鸠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23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3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3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3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2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between evaporator and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10Pressure
    • F24F2140/12Heat-exchange flui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wo pipes connecting the outdoor side to the indoor side with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being defrosted alternate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1/00Details of ejectors not being used as compression device; Details of flow restrictors or expansion valves
    • F25B2341/06Details of flow restrictors or expansion valves
    • F25B2341/062Capillary 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装置,能够进行制热除霜运转,在该制热除霜运转中,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特定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除霜对象热交换器而成为冷凝器,除了除霜对象热交换器之外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其中,设置使液体制冷剂从储液器向除霜对象热交换器移动的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在进行制热除霜运转时,将由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移动的液体制冷剂供给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制热时进行除霜运转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观点出发,在寒冷地区也引入以空气为热源的热泵式空调装置来取代燃烧化石燃料进行制热的锅炉式制热设备的事例不断增加。
热泵式空调装置除了向压缩机输入电力之外还从空气供给热,与此相应地能够高效地进行制热。
但是另一方面,当外部空气温度变低时,在作为蒸发器的室外热交换器上结霜,因此需要进行使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的霜融化的除霜运转。
作为进行除霜运转的方法,有使制冷循环反转的方法,但在该方法下进行除霜运转期间室内的制热被停止,因此存在破坏舒适性的问题。
因此,作为在进行除霜运转期间也能够进行制热运转的方法之一,提出有如下的方法,即分割室外热交换器,在一部分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运转期间,也使另一部分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在蒸发器中从空气中吸热来进行制热(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将室外热交换器分割成两个热交换器单元,在使一方的热交换器单元进行除霜运转的情况下,关闭设置在除霜对象的热交换器单元的上游的电子膨胀阀。然后,打开使制冷剂从压缩机排出配管分流到热交换器单元入口的旁通配管的电磁开关阀,从而使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直接流入到除霜对象的热交换器单元。然后,在一方的热交换器单元的除霜运转完成之后,进行另一方的热交换器单元的除霜运转。
此时,在除霜对象的热交换器单元中,在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与压缩机的吸入压力相同的状态下进行除霜运转(低压除霜)。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具备多台热源机和至少一台以上的室内机,仅在具备除霜对象的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机中使四通阀的连接与制热时相反,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直接流入到热源侧热交换器。
此时,在除霜对象的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在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与压缩机的排出压力相同的状态下进行除霜(高压除霜)。
另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中,将室外热交换器分割成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减压后,交替地流入到各并联热交换器,使各并联热交换器交替地进行除霜运转,从而不使制冷循环反转地连续进行制热。然后,将供给到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从压缩机的注入口注入。
此时,在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中,在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低于压缩机的排出压力且高于吸入压力(按饱和温度换算为稍高于0℃的温度的压力)的状态下进行除霜运转(中压除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85484号公报(段落[0019]、图3)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57558号公报(段落[0007]、图2)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2/014345号(段落[0006]、图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低压除霜运转中,除霜对象的热交换器单元和发挥蒸发器的功能的热交换器单元(不进行除霜的热交换器单元)在相同的压力区进行动作。由于发挥蒸发器的功能的热交换器单元从外部空气吸热,因此需要使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低。
因此,在除霜对象的热交换器单元中,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也比外部空气低。即,存在饱和温度在0℃以下的情况,即使想要使霜(0℃)融化也不能利用制冷剂的冷凝潜热,除霜的效率差。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高压除霜和专利文献3记载的中压除霜中,将除霜对象的热交换器单元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控制成高于0℃的温度,从而能够利用冷凝潜热,能够高效地除霜。但是,为了使除霜对象的热交换器的压力上升,在开始除霜之前需要在除霜对象的热交换器中积存规定量的制冷剂。在现有的技术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在除霜对象的热交换器中积存制冷剂花费时间,即使开始除霜运转,也不能快速地开始高效的除霜运转。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能够在短时间内开始用于不停止室内机的制热地高效地对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的高压除霜运转或中压除霜运转。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具备:主回路,其利用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对应地设置的第一流量调节阀、相互并联地连接的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从而至少形成制热回路;以及第一除霜配管,其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进行分支,选择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任意并联热交换器来使制冷剂流入,所述空调装置能够进行制热除霜运转,所述制热除霜运转中,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特定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除霜对象热交换器而成为冷凝器,除了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之外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所述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使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储液器向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移动的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在进行所述制热除霜运转时,将由所述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移动的液体制冷剂供给到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短时间内开始用于不停止室内机的制热地高效地对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的高压除霜运转或中压除霜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储液器6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储液器6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正常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正常制热运转时的P-h线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运转时的P-h线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相对于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压力(饱和液体温度换算)的、制热能力比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相对于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压力(饱和液体温度换算)的、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前后焓差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相对于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压力(饱和液体温度换算)的、除霜流量比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相对于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压力(饱和液体温度换算)的、制冷剂量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相对于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压力(饱和液体温度换算)的、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出口的制冷剂的过冷SC的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控制流程。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01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01的相对于流入到储液器6的气体流量的、室内热交换器3-b、3-c的饱和温度的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01的控制流程。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102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装置103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剂移动控制运转的控制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件是相同或与其相当的构件,这在整个说明书中是通用的。
并且,出现在整个说明书中的构成要素的方式仅仅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描述。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空调装置100具备室外机A和相互并联地连接的多个室内机B、C,室外机A和室内机B、C通过第一延长配管11-1、11-2b、11-2c、第二延长配管12-1、12-2b、12-2c连接。
在空调装置100中还设置控制装置30,控制室内机B、C的制冷运转、制热运转(正常制热运转、制热除霜运转)。
作为制冷剂,使用氟里昂制冷剂或HFO制冷剂、自然制冷剂等。作为氟里昂制冷剂,例如有HFC类制冷剂R32、R125、R134a等,或者它们的混合制冷剂R410A、R407c、R404A等。另外,作为HFO制冷剂,例如有HFO-1234yf、HFO-1234ze(E)、HFO-1234ze(Z)等。另外,除此之外,作为制冷剂,可使用CO2制冷剂、HC制冷剂(例如丙烷、异丁烷)、氨制冷剂、如R32与HFO-1234yf的混合制冷剂这样的上述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等用于蒸气压缩式热泵循环的制冷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在一台室外机A上连接两台室内机B、C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室内机也可以是一台,另外也可以并联地连接三台以上的室外机。另外,也可以并联地连接三根延长配管或在室内机侧设置切换阀,从而构成能够进行各个室内机选择制冷、制热的冷暖同时运转的制冷剂回路结构。
在此,对该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进行说明。
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具有主回路,该主回路利用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1、切换制冷和制热的流路切换装置2、室内热交换器3-b、3-c、开关自如的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b、4-c以及室外热交换器5。
在主回路中,还在压缩机的吸入配管1b、1c之间设置有储液器6。
流路切换装置2连接在压缩机1的排出配管1a和吸入配管1b之间,由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例如四通阀构成。
在制热运转中,流路切换装置2的连接为在图1中的实线的方向上连接,在制冷运转中,流路切换装置2的连接为在图1中的虚线的方向上连接。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2所示,室外热交换器5例如由具有多个传热管5a和多个散热片5b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室外热交换器5被分割成多个并联热交换器。在此,以室外热交换器5被分割成两个并联热交换器5-1、5-2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传热管5a供制冷剂在内部通过,在与空气通过方向垂直的层方向以及作为空气通过方向的列方向上设置多个。
散热片5b空出间隔地配置,以便空气在空气通过方向上通过。
并联热交换器5-1、5-2通过在室外机A的壳体内分割室外热交换器5而构成。该分割虽然也可以左右分割,但若左右分割,则并联热交换器5-1、5-2各自的制冷剂入口位于室外机A的左右两端,因此配管连接变得复杂。因此,优选如图2所示地在上下方向上分割。
此外,并联热交换器5-1、5-2也可以如图2这样不分割散热片5b,也可以分割。另外,室外热交换器5不限定于分割成两个,可以为任意的数量。
另外,室外空气通过室外风扇5f被输送到并联热交换器5-1、5-2。
室外风扇5f也可以设置在并联热交换器5-1、5-2的每一个上,也可以如图1这样共用一台风扇。
在并联热交换器5-1、5-2与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b、4-c连接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配管13-1、13-2。
第一连接配管13-1、13-2并联地连接到主配管,在第一连接配管13-1、13-2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7-2。
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7-2是能够根据来自控制装置30的指令来改变开度的阀。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7-2例如由电子控制式膨胀阀构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1的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7-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四节流装置”。
在并联热交换器5-1、5-2与压缩机1连接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配管14-1、14-2,经由第一电磁阀8-1、8-2连接到压缩机1。
另外,在制冷剂回路中还设置有第一除霜配管15,该第一除霜配管15为了进行除霜运转而将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供给到并联热交换器5-1、5-2。
第一除霜配管15的一端与排出配管1a连接,另一端被分支而分别与第二连接配管14-1、14-2连接。
在第一除霜配管15上设置有节流装置10,通过节流装置10将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减压到中压后供给到并联热交换器5-1、5-2。在第一除霜配管15分支的配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电磁阀9-1、9-2。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储液器6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另外,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储液器6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图。另外,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在从吸入配管1b流入的制冷剂中包含液体的情况下,由储液器6分离制冷剂液体,仅使制冷剂气体成分从吸入配管1c的U型管的前端流出。另外,在U型管的底部开设有连接储液器内部与吸入配管1c的孔,这是用于使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的油返回到压缩机的回油孔。
另一方面,第一旁通配管16a的一端与储液器6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吸入配管1c连接。在第一旁通配管16a上设置有电磁阀16和节流装置17,当打开电磁阀16时,依次连接储液器6→第一旁通配管16a→电磁阀16→节流装置17→压缩机的吸入配管1c的第一液体制冷剂输送回路被打开。由此,能够使存储于储液器6的液体制冷剂的一部分返回到压缩机1的吸入配管1c。
此外,在将第一旁通配管16a安装在储液器6的底部的情况下,支承储液器6的支承底座的结构有可能变得复杂。为了简化支承底座的结构,也可以如图4所示地从储液器的上部插入第一旁通配管16a。另外,也可以如图5所示地省略节流装置10。在这种情况下,成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1、5-2的压力与压缩机的排出压力相同的高压除霜方式。但是,正如之后所说明的那样,随着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1、5-2的压力上升,除霜运转所需要的制冷剂量增加,因此,通过设定为安装有节流装置10的中压除霜,降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1、5-2的压力,减少除霜运转所需要的制冷剂量,更能够在短时间内开始高效的除霜运转。
另外,第一电磁阀8-1、8-2和第二电磁阀9-1、9-2只要能够进行流路的切换即可,也可以使用四通阀、三通阀或者二通阀。另外,如果确定了所需要的除霜能力即用于除霜的制冷剂流量,则也可以使节流装置10为毛细管。另外,也可以取消节流装置10,使第二电磁阀9-1、9-2小型化来使在电磁阀中流动的制冷剂产生压力损失,以便在预先设定的除霜流量时压力降低到中压。另外,也可以取消节流装置10,安装流量控制装置来取代第二电磁阀9-1、9-2。
另外,也可以使电磁阀16小型化来使在电磁阀中流动的制冷剂产生压力损失,取消节流装置17。
此外,节流装置1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节流装置”,电磁阀16和节流装置17相当于“第一节流装置”。
下面,对该空调装置100执行的各种运转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
空调装置100的运转动作具有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两种运转模式。并且,制热运转还包括制热除霜运转(也称为连续制热运转)和构成室外热交换器5的并联热交换器5-1、5-2的双方都作为正常的蒸发器进行动作的正常制热运转。
在制热除霜运转中,一面继续进行制热运转,一面对并联热交换器5-1和并联热交换器5-2交替地进行除霜。即,一面使一方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来进行制热运转,一面进行另一方的并联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然后,当另一方的并联热交换器的除霜结束时,使该另一方的并联热交换器接下来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来进行制热运转,并进行一方的并联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
在以下的表1中归纳表示图1的空调装置100的各运转时的各个阀的开启/关闭和开度调节控制。
此外,表中的流路切换装置2的开启表示在图1的四通阀的实线的方向上连接的情况,关闭表示在虚线的方向上连接的情况。电磁阀8-1、8-2、9-1、9-2、16的开启表示电磁阀打开而使制冷剂流动的情况,关闭表示电磁阀关闭的情况。
[表1]
[制冷运转]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此外,在图6中粗线为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流通的部分,细线为制冷剂不流通的部分。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此外,图7的点(a)~点(d)表示标注图6的相同附图标记的部分处的制冷剂的状态。
当开始压缩机1的运转时,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由压缩机1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而被排出。
该压缩机1的制冷剂压缩过程为,以与压缩机1的绝热效率的程度相应地比沿等熵线绝热压缩的情况更被加热的方式压缩,用图7的点(a)至点(b)所示的线表示。
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2而分支成两个支流,一方通过电磁阀8-1而从第二连接配管14-1流入到并联热交换器5-1。另一方通过电磁阀8-2而从第二连接配管14-2流入到并联热交换器5-2。
流入到并联热交换器5-1、5-2的制冷剂一面对室外空气进行加热一面被冷却,成为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若考虑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损失,则并联热交换器5-1、5-2处的制冷剂的变化,由图7的点(b)到点(c)所示的稍微倾斜的接近水平的直线表示。
此外,在室内机B、C的运转容量小的情况等,关闭第一电磁阀8-2来防止制冷剂流到并联热交换器5-2,结果,减小室外热交换器5的传热面积,从而能够进行稳定的循环的运转。
从并联热交换器5-1、5-2流出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流入到第一连接配管13-1、13-2,在通过全开状态的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7-2之后合流。合流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延长配管12-1、12-2b、12-2c,流入到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b、4-c,在此被节流而膨胀、减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该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b、4-c处的制冷剂的变化是在恒定的焓下进行的。此时的制冷剂变化由图7的点(c)到点(d)所示的竖直线表示。
从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b、4-c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3-b、3-c。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3-b、3-c的制冷剂一面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一面被加热,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此外,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b、4-c被控制成,使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热度(degree of superheat)为2K~5K左右。
如果考虑压力损失,则室内热交换器3-b、3-c处的制冷剂的变化,由图7的点(d)到点(a)所示的稍微倾斜的接近水平的直线表示。从室内热交换器3-b、3-c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一延长配管11-2b、11-2c、11-1、流路切换装置2以及储液器6而流入到压缩机1,并被压缩。
此外,当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b、4-c进行运转而使得在室内热交换器3-b、3-c中产生过热时,如图6所示,在储液器6中不存在液体制冷剂,在低于U型管的回油孔的位置的底部仅存储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的油的一部分。为了放掉存储在储液器6的底部的油,也可以打开电磁阀16。另外,在判断为从并联热交换器5-1、5-2流出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的过冷度(degree of subcooling)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的开度设定得大,以便在储液器6中存储液体。
[正常制热运转]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正常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此外,在图8中,粗线为正常制热运转时制冷剂流通的部分,细线为制冷剂不流通的部分。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正常制热运转时的P-h线图。此外,图9的点(a)~点(e)表示标注图8的相同附图标记的部分处的制冷剂的状态。
当开始压缩机1的运转时,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由压缩机1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而被排出。该压缩机1的制冷剂压缩过程由图9的点(a)到点(b)所示的线表示。
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2之后,从室外机A流出。从室外机A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第一延长配管11-1、11-2b、11-2c流入到室内机B、C的室内热交换器3-b、3-c。
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3-b、3-c的制冷剂一面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一面被冷却,成为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b、3-c处的制冷剂的变化由图9的点(b)到点(c)所示的稍微倾斜的接近水平的直线表示。
从室内热交换器3-b、3-c流出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流入到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b、4-c,在此被节流而膨胀、减压,变成中压的气液两相状态。
此时的制冷剂变化由图9的点(c)到点(d)所示的竖直线表示。
此外,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b、4-c被控制成,使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的过冷度在5K~20K左右。
从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b、4-c流出的中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经由第二延长配管12-2b、12-2c、12-1返回到室外机A。返回到室外机A的制冷剂流入到第一连接配管13-1、13-2。
流入到第一连接配管13-1、13-2的制冷剂由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7-2节流而膨胀、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此时的制冷剂的变化为图9的点(d)到点(e)。
此外,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7-2以一定开度、例如以全开的状态固定,或者被控制成使第二延长配管12-1等的中间压的饱和温度在0℃~20℃左右。
从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7-2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到并联热交换器5-1、5-2,一面对室外空气进行冷却一面被加热,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并联热交换器5-1、5-2处的制冷剂变化由图9的点(e)到点(a)所示的稍微倾斜的接近水平的直线表示。
从并联热交换器5-1、5-2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到第二连接配管14-1、14-2,在通过了第一电磁阀8-1、8-2之后合流,通过流路切换装置2、储液器6而流入到压缩机1,并被压缩。
此外,在制热运转中,制冷剂密度高的配管为室内热交换器3-b、3-c的出口配管程度,会产生剩余制冷剂,如图8所示,液体制冷剂存储在储液器6。
[制热除霜运转(连续制热运转)]
制热除霜运转在正常制热运转中室外热交换器5上结霜时进行。
是否有结霜的判断通过如下的方法进行,例如在从压缩机1的吸入压力换算的饱和温度与预先设定的外部空气温度相比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判定为结霜。另外,例如外部空气温度与蒸发温度的温度差在预先设定的值以上、经过时间在一定期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结霜等。
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结构中,在制热除霜运转时,有并联热交换器5-2进行除霜、并联热交换器5-1发挥蒸发器的功能来继续制热的情况下的运转。反之,也有并联热交换器5-2发挥蒸发器的功能来继续制热、并联热交换器5-1进行除霜的情况下的运转。
在这些运转中,仅仅是电磁阀8-1、8-2、9-1、9-2的开闭状态相反、并联热交换器5-1和并联热交换器5-2的制冷剂的流动转换,其他动作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说明并联热交换器5-2进行除霜、并联热交换器5-1发挥蒸发器的功能来继续制热的情况下的运转。在之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也一样。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此外,在图10中,粗线为制热除霜运转时制冷剂流通的部分,细线为制冷剂不流通的部分。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运转时的P-h线图。此外,图11的点(a)~点(h)表示标注图10的相同附图标记的部分处的制冷剂的状态。
控制装置30在进行正常制热运转时检测到需要进行消除结霜状态的除霜的情况下,关闭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2对应的第一电磁阀8-2。然后,控制装置30进一步打开第二电磁阀9-2,将节流装置10的开度打开到预先设定的开度。
由此,依次连接了压缩机1→节流装置10→第二电磁阀9-2→并联热交换器5-2→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2→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的中压除霜回路被打开,开始制热除霜运转。
当开始制热除霜运转时,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到第一除霜配管15,通过节流装置10减压到中压。此时的制冷剂的变化由图11中的点(b)到点(f)表示。
然后,被减压到中压(点(f))的制冷剂通过第二电磁阀9-2,流入到并联热交换器5-2。流入到并联热交换器5-2的制冷剂与附着于并联热交换器5-2的霜进行热交换,从而被冷却。
这样,通过使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到并联热交换器5-2,能够使附着于并联热交换器5-2的霜融化。此时的制冷剂的变化由图11中的点(f)到点(g)的变化表示。
此外,进行除霜的制冷剂如之后说明的那样,变成在霜的温度(0℃)以上的0℃~10℃左右的饱和温度。
进行了除霜之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2,到达与主回路合流的点(h)。合流的制冷剂流入到发挥蒸发器的功能的并联热交换器5-1并蒸发。
在此,利用图12至图16,说明使进行除霜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高于0℃且在10℃以下的理由。
图12是计算如下的情况下的制热能力的结果,即在使用R410A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空调装置中,使除霜能力固定而使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在图中已换算成饱和液体温度)变化。
图13是计算如下的情况下的前后焓差的结果,即在使用R410A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空调装置中,使除霜能力固定而使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在图中已换算成饱和液体温度)变化。
图14是计算如下的情况下的除霜所需要的流量的结果,即在使用R410A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空调装置中,使除霜能力固定而使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在图中已换算成饱和液体温度)变化。
图15是计算如下的情况下的储液器6与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密度的结果,即在使用R410A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空调装置中,使除霜能力固定而使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在图中已换算成饱和液体温度)变化。
图16是计算如下的情况下的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出口的过冷SC的结果,即在使用R410A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空调装置中,使除霜能力固定而使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在图中已换算成饱和液体温度)变化。
如图12所示,可知在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中,在制冷剂的饱和液体温度高于0℃且在10℃以下的情况下制热能力高,除此之外的情况下制热能力低。其原因如下所示。为了使霜融化,需要使制冷剂的温度高于0℃,因此,从图13可知,若想要使饱和液体温度在0℃以下来使霜融化,则点(g)的位置变得比饱和气体焓高,不能利用制冷剂的冷凝潜热,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前后的焓差小。
此时,若想要与0℃至10℃的最佳情况一样地发挥除霜的能力,则流入到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所需要的流量需要是3至4倍左右(图14),与此相应地,能够向进行制热的室内机B、C供给的制冷剂流量减少,制热能力下降。
另一方面,若提高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则如图15、图16所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出口的过冷SC增加,制冷剂密度提高。也就是说,在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中液体制冷剂的量增加,需要的制冷剂量增大。大厦用多联式空调在制热运转时,如储液器6这样的液体蓄积器中存在有不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剩余制冷剂。但是,随着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的增大,所需要的制冷剂量增加,存储于储液器6的制冷剂量减少。饱和温度在10℃左右时储液器变空。若储液器6的多余的液体消失,则制冷循环的制冷剂不够,压缩机的吸入密度降低等,从而制热能力下降。另外,在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内制冷剂出现温度不均匀,霜难以均匀地融化。
根据以上的理由,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优选通过节流装置10节流,按饱和温度换算为高于0℃且在10℃以下。此外,在如图5那样的高压方式中,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与压缩机的排出压力相同,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变高,因此,优选安装节流装置10。
另外,若考虑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用潜热的中压方式的除霜、并且抑制除霜中的制冷剂的移动、消除融化不均匀,则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出口的过冷SC的最佳目标值是0K。若将用于检测过冷度的温度计和压力计的精度考虑进去,则优选使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按饱和温度换算为高于0℃且在6℃以下,以使过冷SC为0K~5K左右。
至此说明了通过使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按饱和温度换算为0℃以上,从而高效地除霜,与此相应地可以保持能够向进行制热的室内机B、C供给的制冷剂流量,另一方面,随着压力的上升,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所需要的制冷剂量增加,因此,下面对向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供给制冷剂的方法进行说明。
从图15可知,为了进行能够高效除霜的中压除霜或高压除霜而从制热运转切换到制热除霜运转时,需要使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平均制冷剂密度上升到600kg/m3以上。
因此,为了快速地向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供给制冷剂,打开电磁阀16,从存储有剩余制冷剂的储液器6的底部通过第一旁通配管16a将变成液体的制冷剂排出。使液体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1而使吸入密度上升,增加制冷剂循环量,从而能够提高使制冷剂向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移动的速度。
此外,R410A在饱和温度0℃下的气体密度为30kg/m3,液体密度为1200kg/m3,因此,若利用平均密度的计算公式,则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平均制冷剂密度的条件即600kg/m3按干度换算相当于0~0.2左右。即使所使用的制冷剂改变的情况下,由于霜的温度是0℃不会改变,因此,只要将制冷剂以达到如下的密度的形式存储在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即可,即饱和液体温度为0℃的压力下的干度为0~0.2的密度。
另外,若液体向压缩机回流(日文:液バック)过度,则压缩机内的油被稀释,因此,能够回流的液体量存在上限。为了防止压缩机的可靠性降低,利用节流装置17的阻力将液体回流量抑制在压缩机的能够容许的上限量以下。
此外,为了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优选尽量不使液体回流。在外部空气温度高等而使压缩机的吸入压力高的情况下,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循环量多,因此也可以仅在外部空气温度低等而使吸入压力降低的情况下打开电磁阀16。
此外,在外部空气温度在0℃以上的情况下,霜通过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而融化,因此作为外部空气温度的阈值,可以为0℃左右。另外,作为压力的阈值,R410A的情况下可以为0.3MPa左右。另外,在若打开电磁阀16后、向压缩机回流的液体回流量过多而使压缩机的排出温度或排出过热度、压缩机的外壳温度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通过施加关闭电磁阀16的控制,能够抑制压缩机的可靠性的降低。
在此,对制热除霜运转中的节流装置10和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7-2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在制热除霜运转中,控制装置30将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2的开度控制成,使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2的压力按饱和温度换算为0℃~10℃左右。为了产生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2前后的压力差来提高控制性,使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的开度为全开状态。另外,在制热除霜运转中,由于压缩机1的排出压力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2的压力之差没有大的变化,因此,节流装置10的开度,根据事先设计的所需要的除霜流量,保持开度固定的状态不变。
此外,从进行除霜的制冷剂释放的热不仅向附着于并联热交换器5-2的霜移动,有时一部分也会被散热到外部空气。因此,控制装置30也可以将节流装置10和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2控制成,随着外部空气温度降低,除霜流量增加。由此,不管外部空气温度如何,都能够使向霜供给的热量恒定,使除霜花费的时间恒定。
另外,控制装置30也可以根据外部空气温度来变更在判定是否有结霜时使用的饱和温度的阈值或者正常运转的时间等。
也就是说,随着外部空气温度的降低,缩短正常制热运转的运转时间,从而使开始制热除霜运转时的结霜量恒定。由此,在制热除霜运转中,从制冷剂向霜供给的热量恒定。
因此,不需要通过节流装置10来控制除霜流量,能够使用流路阻力恒定的低价的毛细管作为节流装置10。
另外,控制装置30也可以设定外部空气温度的阈值,在外部空气温度在阈值(例如外部空气温度为-5℃或者-10℃等)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制热除霜运转,在外部空气温度低于阈值的情况下进行制热停止除霜运转,该制热停止除霜运转中,停止室内机的制热,对多个并联热交换器的整个表面进行除霜。
在外部空气温度较低、在0℃以下、例如外部空气温度是-5℃或者-10℃等的情况下,原本外部空气的绝对湿度就低,结霜量就少,结霜量达到一定值之前的正常运转的时间长。即使停止室内机的制热来对多个并联热交换器的整个表面进行除霜,室内机的制热停止的时间的比例也小。在进行制热除霜运转的情况下,若将从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向外部空气散热也考虑进去,则根据外部空气温度,选择性地进行制热除霜运转和制热停止除霜运转中的任何运转,能够高效地除霜。
此外,在制热停止除霜运转中,将流路切换装置2设定为关闭,将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7-2设定为全开,将第一电磁阀8-2、8-1设定为开启,将第二电磁阀9-1、9-2设定为关闭,将节流装置10设定为闭,根据外部空气温度或压缩机1的吸入压力将电磁阀16设定为开或闭。由此,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能够通过流路切换装置2、电磁阀8-1、电磁阀8-2,流入到并联热交换器5-1、5-2,使附着于并联热交换器5-1、5-2的霜融化。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1所示,在一体构成并联热交换器5-1、5-2、并通过室外风扇5f将室外空气输送到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为了在制热除霜运转时减少散热量,也可以变更为随着外部空气温度下降而降低风扇输出。
[控制流程]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控制流程。
当开始运转(S1)时,判断室内机B、C的运转模式是制冷运转还是制热运转(S2),进行正常的制冷运转(S3)或者制热运转(S4)的控制。在制热运转时,将因结霜导致的传热、风量的降低造成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传热性能下降考虑进去,判定是否满足例如公式(1)所示的除霜开始条件(即是否有结霜)(S5)。
(吸入压力的饱和温度)<(外部空气温度)-x1…(1)
x1可以设定为10K~20K左右。
在满足公式(1)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对并联热交换器交替除霜的制热除霜运转(S6)。此次,说明按图2中室外热交换器5的下层侧的并联热交换器5-2、上层侧的并联热交换器5-1的顺序进行除霜的情况下的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此外,除霜的顺序也可以反过来。在进入制热除霜运转之前的正常制热运转中的各个阀的开启/关闭为表1的“正常制热运转”一栏所示的状态。然后,从该状态起如表1的“制热除霜运转”的“5-1:蒸发器5-2:除霜”所示地变更各个阀的状态,开始制热除霜运转(S6)。
(a)第一电磁阀8-2关闭
(b)第二电磁阀9-2开启
(c)电磁阀16开启
(d)节流装置10打开
(e)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全开
(f)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2控制开始
进行对并联热交换器5-2除霜、使并联热交换器5-1为蒸发器的制热除霜运转,直到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2的霜融化而满足除霜结束条件为止(S7、S8)。当继续进行制热除霜运转而使附着于并联热交换器5-2的霜融化时,第一连接配管13-2内的制冷剂温度上升。因此,作为除霜结束条件,例如在第一连接配管13-2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在如公式(2)所示地传感器温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结束即可。
(注入配管(例如第一连接配管13-2)的制冷剂温度)>x2…(2)
x2可以设定为5~10℃。
在满足公式(2)的情况下,结束对并联热交换器5-2进行除霜的制热除霜运转(S9)。
(a)第二电磁阀9-2关闭
(b)第一电磁阀8-2开启
(c)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7-2正常的中间压控制
然后,将各个阀变更为表1的“制热除霜运转”的“5-1:除霜5-2:蒸发器”所示的状态,接下来开始对并联热交换器5-1进行除霜的制热除霜运转。(S10)~(S13)与(S6)~(S9)只是阀的编号不同,因此省略。
如以上这样按照室外热交换器5的上层的并联热交换器5-2、下层的并联热交换器5-1的顺序进行除霜,从而能够防止积冰(日文:根氷)。当上层的并联热交换器5-2和下层的并联热交换器5-1双方的除霜结束而使(S6)~(S13)的制热除霜运转结束时,返回到(S4)的正常制热运转。
此外,当进入制热除霜运转模式时,被分割成多台的室外热交换器5最少进行一次除霜。在最后除霜的室外热交换器5恢复到制热运转时、设置于制冷剂回路中的温度传感器等判断为最初除霜的室外热交换器5结霜而使传热性能下降的情况下,也可以对该室外热交换器5进行短时间的第二次除霜。
如以上说明的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1,除了能够通过制热除霜运转来一面除霜一面继续进行室内的制热的效果之外,还具有以下的效果。
即,使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2流出的制冷剂向除霜对象之外的并联热交换器5-1的上游测的主回路流入。因此,能够提高除霜的效率。
另外,将从排出配管1a分支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减压到按饱和温度换算比霜的温度高的0℃~10℃左右的压力,使其流入到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从而能够利用制冷剂的冷凝潜热。
另外,直接从储液器6的底部抽出液体制冷剂,增加由压缩机1循环的制冷剂的循环流量,从而能够快速向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2供给所需要的制冷剂。
另外,若饱和温度是0℃~10℃左右,则与霜的温度之间的温差小,因此,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出口的过冷度小,为5K左右,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所需要的制冷剂量减少,能够缩短开始高效除霜之前的时间。
另外,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传热管内的制冷剂的气液两相区域变大,与霜之间的温差恒定的区域增加,能够使整个热交换器的除霜量均匀化。
另外,通过使从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到发挥蒸发器的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5,能够保持制冷循环的蒸发能力来抑制吸入压力的下降。
另外,能够通过节流装置17来防止大量的液体回流到压缩机1。
另外,通过检测吸入压力、压缩机的排出温度、外壳温度等来决定电磁阀16的开闭条件,能够防止多余的液体向压缩机1回流。
另外,若进行节流装置10的流量控制,则能够改变除霜能力。
另外,通过在低外部空气温度下增加节流装置10的流量,能够使除霜花费的时间恒定。
实施方式2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01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下面,以空调装置101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01除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结构之外,第二旁通配管18a与压缩机的排出配管1a和吸入配管1b连接。另外,在第二旁通配管18a上设置有电磁阀18和节流装置19。此外,也可以使电磁阀18小型化,使在电磁阀流动的制冷剂产生压力损失,取消节流装置19。
此外,本实施方式2的电磁阀18和节流装置19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节流装置”。
在开始制热除霜运转时因外部空气温度的下降等而使压缩机的吸入压力下降、制冷剂循环量减少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若判断为需要提高存储于储液器6的液体的排出速度,则打开电磁阀18。由此,依次连接了压缩机1→第二旁通配管18a→电磁阀18→节流装置19→储液器6的第二液体制冷剂输送回路被打开。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到储液器6,由此使存储于储液器6的液体制冷剂蒸发,从而能够使压缩机吸入高密度的气体制冷剂,增加制冷剂循环量。
以下表示确定电磁阀18开闭的吸入压力的判断基准的一个例子。在室内热交换器3-b、3-c中,为了向室内供给不会给用户带来因冷风导致的不适感的温度的空气,需要在室内温度与由室内热交换器3-b、3-c的制冷剂压力换算的饱和温度之间产生规定以上的温度差(例如10℃以上)。
例如,根据成套空调设备的性能试验的规格即日本工业标准JIS-B8616,制热运转时的室内温度为20℃。此时,制冷剂的饱和温度需要在30℃以上,在R410A的情况下,压缩机的吸入压力需要为0.3MPa左右。随着吸入压力的下降,制冷剂密度大大降低,因此,在0.3MPa以下的情况下打开电磁阀18即可。
图19表示相对于通过电磁阀18流入到储液器6的气体制冷剂的流量的、室内热交换器3-b、3-c的饱和温度。可知,为了比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更快地供给制冷剂,虽然可以增加气体制冷剂的流量,但室内热交换器3-b、3-c内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会降低。因此,为了达到确保与约20℃的室内空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为10℃以上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30℃,需要将向储液器6供给的气体制冷剂流量与气体制冷剂的整体流量的比率即气体制冷剂流量比设定为低于0.65。因此,在确定电磁阀18和节流装置19所产生的阻力时,设定为满足气体制冷剂流量比小于0.65的大小即可。
图20是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01的控制流程。
该控制流程表示空调装置101的除霜控制中的电磁阀16和电磁阀18的控制。
当开始除霜控制(S7或S11)时,根据吸入压力是否在规定值(例如0.3MPa)以下的判定,判断是否需要从储液器6排出液体制冷剂(S14)。如上所述,该判定也可以利用例如外部空气温度是否在0℃以下等其他指标来进行。另外,在S14中,在判定为吸入压力低于规定值等而需要排出液体制冷剂的情况下,进行打开电磁阀16和电磁阀18的操作(S15~S20)。
此外,当打开电磁阀16时,将使液体从储液器6向压缩机1回流,因此,如S16这样进行压缩机1的排出温度是否高于规定值等的判定,判断是否可以继续打开电磁阀16即可。另外,对于S16的判定基准,如上所述,也可以以压缩机的排出过热度是否在规定值(例如10℃)以上为基准,或者测量压缩机的外壳温度等,以该外壳温度是否达到规定值(例如外壳温度与根据吸入压力算出的饱和温度之差在10℃以上)等为基准。
另外,在即使打开电磁阀16、吸入压力也降低的情况下,打开电磁阀18,使储液器6内的液体蒸发,使吸入压力上升。然后,如S21~S24这样,在吸入压力充分恢复而不再需要从储液器6排出制冷剂的情况下,依次关闭电磁阀18、电磁阀16。另外,如上述的公式(2)这样判定为除霜完成的情况下,也关闭电磁阀18、电磁阀16,结束除霜中的控制。此外,S21中的规定值设定成与S14中的规定值相同或更大的值即可。在使S21的规定值与S14的规定值相同的情况下,只要与规定值不一致,就始终进行电磁阀的开闭,例如将S14的规定值设定为0.3MPa、将S21的规定值设定为0.5~0.6MPa来设置不进行电磁阀的开闭的区域,从而能够进行稳定的除霜控制。
这样,从除霜中的储液器6向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供给的制冷剂的供给,基本上是利用第一旁通配管16a和第一节流装置(电磁阀16)使液体制冷剂移动,即使这样仍不够的情况下,通过利用第二旁通配管18a和第二节流装置(电磁阀18)使储液器6内的液体蒸发、增加制冷剂循环量来进行供给。
通过这样设置由第二旁通配管18a形成的第二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除了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由第一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进行的液体回流之外,还能够通过增加从储液器6流出的气体流量的第二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来使制冷剂更快地移动。
实施方式3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102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下面,以空调装置102与实施方式2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102中,第一除霜配管15与第一连接配管13-1、13-2连接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01的结构。
另外,除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结构之外,还设置有连接主回路(第二连接配管12-1与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7-2之间)的配管和第二连接配管14-1、14-2的第二除霜配管22。
在第二除霜配管22上设置有第三流量控制装置21,该第三流量控制装置21由能够改变开度的阀、例如电子控制式膨胀阀构成。另外,在第二除霜配管22上与第二连接配管14-1、14-2分别对应地设置有电磁阀20-1、20-2。
此外,本实施方式3的第三流量控制装置2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四节流装置”。
控制装置30在进行正常制热运转时检测到需要进行消除结霜状态的除霜的情况下,关闭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2对应的第二电磁阀8-2,使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2为全开状态。然后,控制装置30打开第二电磁阀9-2,将节流装置10的开度打开到预先设定的开度。另外,控制装置30还打开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2对应的电磁阀20-2,打开第三流量控制装置21的开度。
由此,依次连接了压缩机1→节流装置10→第二电磁阀9-2→并联热交换器5-2→电磁阀20-2→第三流量控制装置21→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1的中压除霜回路被打开,开始制热除霜运转。
在制热除霜运转中,控制装置30将第三流量控制装置21的开度控制成,使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2的压力(中压)按饱和温度换算为0℃~10℃左右。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2一样,通过打开电磁阀16,能够排出存储于储液器6的液体制冷剂。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2一样,通过打开电磁阀18,能够使高温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到储液器6,使存储于储液器6的液体制冷剂蒸发而排出。
开始除霜运转的判断与图17一样,当开始运转(S1)时,判断室内机B、C的运转模式是制冷运转还是制热运转(S2),进行正常的制冷运转(S3)或者制热运转(S4)的控制,在制热运转时,将因结霜导致的传热、风量的下降造成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传热性能下降考虑进去,判断是否满足例如公式(1)所示的除霜开始条件(即是否有结霜)(S5)。
在本实施方式3的制热除霜运转中,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第一除霜配管15向第一连接配管13-2流入,向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2供给。然后,进行了除霜之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二除霜配管22,从第一连接配管13-1与主回路合流。
如图21所示,第一连接配管13-1、13-2与并联热交换器5-1、5-2中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传热管5a连接。并联热交换器5-1、5-2的传热管5a在空气流动方向上设置多列,空气依次向下流侧的列流动。
因此,向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2供给的制冷剂从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传热管5a向下流侧流动,能够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空气的流动方向一致(平行流)。
如以上说明的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3,在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中能够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空气的流动方向一致。另外,通过使制冷剂的流动为平行流,能够将除霜时向空气发散的热利用于附着于下游的散热片5b的霜的除霜,提高除霜的效率。
实施方式4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装置103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在实施方式4中,对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中开始中压除霜之前的制冷剂移动控制运转中的电磁阀16和电磁阀18的动作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以空调装置103与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01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用于测定压缩机1的吸入压力的吸入压力传感器31被设置在压缩机1的吸入配管1c上,并且用于测定除霜时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32被设置在第一除霜配管15上。此外,压力传感器32只要能够测定除霜时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即可,也可以安装在第一连接配管13或第二连接配管14上。另外,实施方式1的制冷剂回路与实施方式2的制冷剂回路的不同点仅在于有无电磁阀18和节流装置19,因此省略对实施方式1的制冷剂回路图的说明。
如实施方式1的图15中说明的那样,若要进行利用制冷剂的冷凝潜热的高效的中压除霜,则需要使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制冷剂密度上升、即需要使制冷剂向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移动。因此,制热除霜运转需要在开始中压除霜之前的除霜初期的制冷剂移动控制运转和在制冷剂移动之后用于中压除霜运转的定时控制运转。
为了缩短除霜花费的时间,重要的是在短时间内使所需量的制冷剂移动到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来进行定时控制运转。因此,使存储于储液器6的底部的制冷剂液体向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移动。
具体来说,打开电磁阀16,使存储于储液器6的底部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第一旁通配管16a、位于第一旁通配管16a的电磁阀16、节流装置17、压缩机的吸入配管1c、压缩机1、压缩机1的排出配管1a、第一除霜配管15、位于第一除霜配管15的节流装置10,从而使制冷剂向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5移动。
此外,在实施方式2的制冷剂回路中,打开电磁阀18,使从压缩机1排出的热气体经由第二旁通配管18a流入到储液器6,从而能够使存储于储液器6的制冷剂液体蒸发而返回到压缩机1,能够使制冷剂更快地移动。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剂移动控制运转中的控制流程。
当开始制热除霜控制(S7)时,开始制冷剂移动控制运转(S27),打开电磁阀16和电磁阀18(S28)。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制冷剂回路中,仅打开电磁阀16。S28的控制一直持续到达到制冷剂移动控制运转的结束条件(S29)。作为该结束条件,设定为例如压力传感器32的检测值按饱和温度换算达到设定在0~10℃之间的目标值时。另外,也将传感器的测定误差等考虑进去,也可以设定最低时间(例如2分钟)作为制冷剂移动控制运转的最短运转条件,也可以设定最长时间(例如6分钟)作为最长运转条件等并纳入结束条件。
在S29中,在满足结束条件的情况下,结束制冷剂移动控制运转(S30),转换到定时控制运转(S31)。此外,在制冷剂移动控制运转结束时(S30),进行关闭电磁阀16和电磁阀18的控制。但是,在吸入压力传感器31的测量值低于规定值(例如0.3MPa)的情况、或者在外部空气温度低于规定值(例如0℃)的情况等、判断为需要进一步增加在制冷循环内循环的制冷剂的情况下,在定时控制运转中也打开电磁阀16和电磁阀18,因此能够从制冷剂移动控制运转顺利地转换到定时控制运转。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4中,对分割室外热交换器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具备多个相互并联地连接的独立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结构中也适用上述的发明思想,从而能够以将一部分室外热交换器5作为除霜对象、利用另一部分室外热交换器5继续制热运转的方式进行动作。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1a排出配管,1b吸入配管,1c吸入配管,2流路切换装置(四通阀),2-1四通阀,2-2四通阀,2-3四通阀,3-b室内热交换器,3-c室内热交换器,4-b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c第一流量控制装置,5-1并联热交换器,5-2并联热交换器,5室外热交换器,5a传热管,5b散热片,5f室外风扇,6储液器,7-1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2第二流量控制装置,8-1第一电磁阀,8-2第一电磁阀,9-1第二电磁阀,9-2第二电磁阀,10节流装置,11-1第一延长配管,11-2b第一延长配管,11-2c第一延长配管,12-1第二延长配管,12-2b第二延长配管,12-2c第二延长配管,13-1第一连接配管,13-2第一连接配管,14-1第二连接配管,14-2第二连接配管,15第一除霜配管,16电磁阀,16a第一旁通配管,17节流装置,18电磁阀,18a第二旁通配管,19节流装置,20-1电磁阀,20-2电磁阀,21第三流量控制装置,22第二除霜配管,30控制装置,31吸入压力传感器,32压力传感器,100空调装置,101空调装置,102空调装置,A室外机,B、C室内机。

Claims (15)

1.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具备:
主回路,其利用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对应地设置的第一流量调节阀、相互并联地连接的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从而至少形成制热回路;以及
第一除霜配管,其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进行分支,选择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任意并联热交换器来使制冷剂流入,
所述空调装置能够进行制热除霜运转,在所述制热除霜运转中,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特定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除霜对象热交换器而成为冷凝器,除了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之外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具有:
第二除霜配管,其在所述制热除霜运转时使从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向除了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之外的所述并联热交换器的上游侧的所述主回路流入;以及
第四节流装置,其对从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减压,
设置使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储液器向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移动的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
在进行所述制热除霜运转时,将由所述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移动的液体制冷剂供给到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具有:
第一旁通配管,其使存储于所述储液器的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储液器的底部返回到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配管;以及
第一节流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旁通配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除霜配管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该第三节流装置在所述制热除霜运转时对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进行减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具有:
第一旁通配管,其使存储于所述储液器的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储液器的底部返回到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配管;以及
第一节流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旁通配管,
所述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使存储于所述储液器的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储液器经由所述第一旁通配管、所述第一旁通配管的第一节流装置、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配管、所述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排出配管、所述第一除霜配管、以及所述第一除霜配管的第三节流装置向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具有:
第二旁通配管,其在所述制热除霜运转时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到所述储液器;以及
第二节流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旁通配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热除霜运转时,至少通过所述第三节流装置或所述第四节流装置来控制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的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热除霜运转时,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的压力控制成按饱和温度换算在0℃~10℃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热除霜运转时,所述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控制从所述储液器移动的液体制冷剂量,以使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的平均密度按饱和液体温度为0℃的制冷剂压力下的干度换算在0~0.2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热除霜运转时,所述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在外部空气温度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使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储液器向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热除霜运转时,所述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在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压力下降到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使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储液器向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热除霜运转时,所述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控制从所述储液器移动的液体制冷剂量,以使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排出温度或制冷剂排出过热度在规定值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热除霜运转时,所述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控制从所述储液器移动的液体制冷剂量,以使所述压缩机的外壳温度在规定值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具有:
第一旁通配管,其使存储于所述储液器的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储液器的底部返回到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配管;以及
第一节流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旁通配管,
所述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在即使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储液器通过所述第一旁通配管供给到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压力还是下降到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旁通配管流入到所述储液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压力检测机构,通过所述液体制冷剂输送机构使制冷剂向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移动的制冷剂移动控制运转在所述压力检测机构的检测值达到规定值时结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值被设定成按饱和温度换算在0℃~10℃的范围内。
CN201480058083.8A 2013-10-24 2014-05-01 空调装置 Active CN1057231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0771 2013-10-24
JP2013220771 2013-10-24
PCT/JP2014/062106 WO2015059945A1 (ja) 2013-10-24 2014-05-01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3168A CN105723168A (zh) 2016-06-29
CN105723168B true CN105723168B (zh) 2018-05-11

Family

ID=52992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8083.8A Active CN105723168B (zh) 2013-10-24 2014-05-01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5060B2 (zh)
EP (1) EP3062045B1 (zh)
JP (1) JP6017058B2 (zh)
CN (1) CN105723168B (zh)
WO (1) WO20150599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1317B2 (en) * 2012-11-29 2018-06-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providing defrosting without suspending a heating operation
US10330358B2 (en) 2014-05-15 2019-06-25 Lennox Industries Inc. System for refrigerant pressure relief in HVAC systems
US9976785B2 (en) 2014-05-15 2018-05-22 Lennox Industries Inc. Liquid line charge compensator
JP5949831B2 (ja) * 2014-05-28 2016-07-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US10401047B2 (en) * 2014-06-27 2019-09-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06461275B (zh) * 2014-07-23 2019-04-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JP6351848B2 (ja) * 2015-07-06 2018-07-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DE202016002641U1 (de) * 2016-04-25 2017-07-26 Liebherr-Transportation Systems Gmbh & Co. Kg Kompressionskältemaschine
JP6628878B2 (ja) * 2016-06-20 2020-01-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JP6573723B2 (ja) * 2016-07-07 2019-09-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8037452A1 (ja) * 2016-08-22 2018-03-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6225294A (zh) * 2016-08-29 2016-12-14 烟台欧森纳地源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风冷热泵系统
CN106524336B (zh) * 2016-11-07 2019-04-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防回液控制方法
JP6805759B2 (ja) * 2016-11-29 2020-12-23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冷媒回路装置
US11377578B2 (en) * 2016-12-13 2022-07-05 Daikin Industries, Ltd. Heat transfer device and heat transfer method using same
CN108613333B (zh) * 2016-12-26 2023-07-04 成都三益福达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变风量节能净化空调系统
CN106871382B (zh) * 2017-04-01 2020-05-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7023950B (zh) * 2017-04-01 2020-07-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7023944B (zh) * 2017-04-01 2020-05-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6918122B (zh) * 2017-04-01 2020-05-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7084561A (zh) * 2017-06-19 2017-08-22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JP6758500B2 (ja) * 2017-06-27 2020-09-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7560117A (zh) * 2017-08-22 2018-0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146070A1 (ja) * 2018-01-26 2019-08-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8489134A (zh) * 2018-04-09 2018-09-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US10663199B2 (en) 2018-04-19 2020-05-26 Lennox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on manifold charge compensator
US10830514B2 (en) 2018-06-21 2020-11-10 Lennox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ge compensator reheat valve
JP7117945B2 (ja) * 2018-08-30 2022-08-15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車両空調装置用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9282542A (zh) * 2018-09-26 2019-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化霜装置、热泵机组及控制方法
WO2020115812A1 (ja) * 2018-12-04 2020-06-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DE112018008199B4 (de) * 2018-12-11 2024-05-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Klimaanlage
KR20200092604A (ko) * 2019-01-25 2020-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7086231B2 (ja) * 2019-01-28 2022-06-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EP3936786B1 (en) * 2019-03-06 2023-10-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EP3705811A1 (en) * 2019-03-08 2020-09-09 Daikin Industries, Ltd. Outdoor unit for a heat pump
DE102019203295B4 (de) * 2019-03-12 2021-04-22 Audi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Kälteanlage für ein Fahrzeug mit einem eine Wärmepumpenfunktion aufweisenden Kältemittelkreislauf
JP6594599B1 (ja) * 2019-04-11 2019-10-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WO2020255192A1 (ja) * 2019-06-17 2020-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295462B2 (ja) * 2019-09-26 2023-06-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固体冷凍装置
CN110736212B (zh) * 2019-09-27 2022-04-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0645745A (zh) * 2019-10-23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连续制热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78891A (zh) * 2020-06-16 2020-11-0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20220045360A (ko) * 2020-10-05 2022-04-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난방 멀티 공기조화기
CN112432373B (zh) * 2020-11-26 2021-10-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和空调
CN112665216A (zh) * 2020-11-27 2021-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除霜方式
CN112880131B (zh) * 2021-01-29 2022-09-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系统除霜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系统
WO2023225706A1 (en) * 2022-05-23 2023-11-30 Glaciem Cooling Technologies Pty Ltd Co 2 hvac system
JP7448848B2 (ja) * 2022-06-14 2024-03-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3471A (ja) * 1984-05-07 1985-11-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ヒ−トポンプ式冷暖房装置
JPH04110576A (ja) * 1990-08-31 1992-04-13 Toshiba Corp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004329A (ja) * 2001-06-22 2003-01-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蓄熱式空気調和装置
KR20040034139A (ko) * 2002-10-21 2004-04-28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인버터압축기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0203673A (ja) * 2009-03-03 2010-09-1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272534A (zh) * 2009-01-15 2011-1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9297B2 (ja) * 1986-06-25 1995-10-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
CA2128178A1 (en) * 1994-07-15 1996-01-16 Michel Antoine Grenier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US5996360A (en) * 1997-11-27 1999-12-07 Denso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cycle system
AU2003284696A1 (en) * 2002-11-26 2004-06-18 Daikin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r for air and freezer device
JP2006078087A (ja) 2004-09-09 2006-03-23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US7171817B2 (en) * 2004-12-30 2007-02-06 Birgen Daniel J Heat exchanger liquid refrigerant defrost system
JP4120682B2 (ja) * 2006-02-20 2008-07-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熱源ユニット
JP5029001B2 (ja) 2006-12-25 2012-09-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9085484A (ja) 2007-09-28 2009-04-2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JP5339585B2 (ja) 2008-10-01 2013-11-13 アトム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児ケア用装置
EP2600082B1 (en) 2010-07-29 2018-09-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pump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3471A (ja) * 1984-05-07 1985-11-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ヒ−トポンプ式冷暖房装置
JPH04110576A (ja) * 1990-08-31 1992-04-13 Toshiba Corp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004329A (ja) * 2001-06-22 2003-01-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蓄熱式空気調和装置
KR20040034139A (ko) * 2002-10-21 2004-04-28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인버터압축기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272534A (zh) * 2009-01-15 2011-1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10203673A (ja) * 2009-03-03 2010-09-1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59945A1 (ja) 2015-04-30
EP3062045A1 (en) 2016-08-31
US20160273795A1 (en) 2016-09-22
JPWO2015059945A1 (ja) 2017-03-09
EP3062045B1 (en) 2020-12-16
CN105723168A (zh) 2016-06-29
JP6017058B2 (ja) 2016-10-26
US10775060B2 (en) 2020-09-15
EP3062045A4 (en) 201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3168B (zh) 空调装置
CN106104178B (zh) 热源侧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7110547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5247302B (zh) 空调装置
CN104813123B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678598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351848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62771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67592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096934B2 (ja) 冷凍装置
CN107110546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9154463A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WO2013111177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733005B (zh) 空调装置
JP6057871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