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6383A - 车辆的液压机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液压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76383A CN101376383A CNA2008101311197A CN200810131119A CN101376383A CN 101376383 A CN101376383 A CN 101376383A CN A2008101311197 A CNA2008101311197 A CN A2008101311197A CN 200810131119 A CN200810131119 A CN 200810131119A CN 101376383 A CN101376383 A CN 1013763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hydraulic
- master cylinder
- clutch
- release sla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9/00—Clutches and systems of clutches involving both fluid and magnetic actuation
- F16D29/005—Clutches and systems of clutches involving both fluid and magnetic actuation with a fluid pressure piston driven by an electric mot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F16D2048/0227—Source of pressure producing the clutch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action within a circuit; Means for initiating command action in power assisted devices
- F16D2048/0254—Double actuation, i.e. two actuation means can produce independently an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the clu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两个液压缸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并且可实现小型化的离合器液压机构。在第二释放工作缸(32)和第一主缸(31)之间设置传递动力的杠杆部件(117),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形成在同一个缸体(41)上。这样,无需进行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位置调整。并且,可使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接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液压机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车辆液压机构是利用两个操作力使一个液压活塞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9-254771号公报
就专利文献1的图1和图4进行如下说明。
前轮制动器操作杆11与圆弧形的连动部件76一起可自由摆动地支撑在支轴77上,连动部件76的一端与活塞杆58的端部接触,该活塞杆58与前轮用主缸13的主活塞57一体设置,连动部件76的另一端与活塞杆70的端部接触,该活塞杆70与前轮用从动缸17的活塞69一体设置。
前轮用主缸13通过液压路67与前轮制动器BF的制动钳连接。
后轮制动器操作杆121与后轮用主缸141连接,后轮用主缸141通过液压路54与前轮用从动缸17连接。
上述前轮用主缸13和前轮用从动缸17,利用从前轮用主缸13侧突出的连接臂部55a、55b、和从前轮用从动缸17侧突出的连接臂部68a、68b连接。
如果操作前轮制动器操作杆11,则在前轮用主缸13上产生液压,该液压通过液压路67传递到前轮制动器BF的制动钳,设置在制动钳内的制动钳活塞15夹住制动盘,制动前轮。
并且,如果操作后轮制动器操作杆121,则在后轮用主缸141内将产生液压,该液压通过液压路54传递到前轮用从动缸17,活塞杆70通过在该前轮用从动缸17中产生的液压推压连动部件76的一端,因此连动部件76以支轴77为中心摆动,连动部件76的另一端通过推压前轮用主缸13的活塞杆58,在前轮用主缸13中产生液压。因此,与上述同样地制动前轮。
前轮用主缸13和前轮用从动缸17由于通过连接臂部55a、55b和连接臂部68a、68b连接,因此,由于制造误差和组装误差,前轮用主缸13和前轮用从动缸17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例如,可以想到:在前轮用从动缸17的活塞69移动时,前轮用主缸13的主活塞57的移动量将发生变化。所以希望具有用于这样的车辆的主缸和从动缸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的结构。
并且,前轮用主缸13与前轮用从动缸17由于分开连接臂部55a、55b和连接臂部68a、68b的距离,因此,整体形成大型化的液压机构,占据车辆很大的空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两个液压缸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并且,可实现小型化的车辆的液压机构。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车辆的液压机构,具有第一液压路径和第二液压路径,第一液压路径包括产生液压的第一主缸,和从该第一主缸起通过第一油管传递液压、使对象部件动作的第一释放工作缸;第二液压路径包括产生液压的第二主缸,和通过从该第二主缸起经由第二油管传递的液压、在所述第一主缸中产生液压的第二释放工作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释放工作缸和所述第一主缸之间设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件,所述第一主缸和所述第二释放工作缸形成在同一个缸体上。
其作用是,由于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设置在同一个缸体上,因此无需进行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的位置调整,可提高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所具有的各活塞移动量的精度。
并且,不需要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为分开结构时的连接部件,可使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接近,可使缸体小型化。
技术方案2的本发明的特征是,所述第一主缸是通过施加的动力产生液压的离合器主缸,所述第一释放工作缸是从所述离合器主缸经由第一油管传递液压、切断离合器的离合器释放工作缸,所述第二主缸是通过手动操作产生液压的手动主缸,所述第二释放工作缸是通过从所述手动主缸经由第二油管传递的液压、在所述离合器主缸中产生液压的手动释放工作缸。
其作用是,由于离合器主缸和手动释放工作缸设置在同一个缸体上,因此无需进行离合器主缸和手动释放工作缸的位置调整,可提高离合器主缸和手动释放工作缸所具有的各活塞移动量的精度。
并且,不需要离合器主缸和手动释放工作缸为分开结构时的连接部件,可使离合器主缸和手动释放工作缸接近,可使缸体小型化。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是,将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的各液压缸轴设置同一个平面上。
其作用是,使缸体变薄。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是,平行地设置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的各液压缸轴。
其作用是,可高精度且容易地在缸体上加工第一主缸用的液压缸孔和第二释放工作缸用的液压缸孔,并且,可使缸体小型化。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是,缸体是铝合金铸造的。
其作用是,通过铝合金铸造形成缸体,例如与由铸铁制成缸体的情况相比较,缸体的散热性提高,并且缸体重量轻。
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是,从同一个方向加工缸体,形成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的各液压缸孔。
其作用是,在缸体上从同一个方向加工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的各液压缸孔,各液压缸孔的精度和两个液压缸孔的位置精度有所提高。
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是,将第一主缸设置在第二释放工作缸的上方。
其作用是,容易向上方的第一主缸排出混入第二释放工作缸的空气。
技术方案8的发明的特征是,动力传递部件可分别向设置在第一主缸的第一主活塞和设置在第二释放工作缸的第二释放活塞传递动力,蜗轮的一部分可与该动力传递部件抵接,安装在电动机的旋转轴上的蜗杆与蜗轮啮合。
其作用是,一旦驱动电动机,则蜗轮随着蜗杆的旋转而旋转,蜗轮的一部分与动力传递部件接触,因此,动力传递部件与第一主活塞接触,推压第一主活塞。
其结果,在第一主缸中产生液压,该液压通过第一油管传递到第一释放工作缸,因此,对象部件通过第一释放工作缸进行动作。
并且,一旦驱动第二主缸,则在第二主缸中产生液压,该液压通过第二油管传递到第二释放工作缸,第二释放工作缸通过动力传递部件驱动第一主缸、产生液压。其结果,与上述同样,在第一主缸中产生的液压传递到第一释放工作缸,对象部件进行动作。
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特征是,将蜗杆设置在电动机的下侧。
其作用是,在电动机中,例如即使在电刷和整流子的滑动部分或蜗杆与蜗轮的啮合部分产生磨耗粉的情况下,通过将蜗杆设置在电动机的下侧,也可使磨耗粉落到下方。
技术方案10的发明的特征是,平行设置电动机的旋转轴和平面。
其作用是,电动机向薄的缸体的厚度方向的突出量变小。
技术方案11的发明的特征是,具有检测第一油管内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检测第二油管内的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从下侧安装在缸体上。
其作用是,通过从下侧将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缸体上,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安装部分朝向上方,因此,空气不容易滞留。
技术方案12的发明特征是,将车辆形成鞍座型(鞍乗型)车辆。
其作用是,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一体设置缸体上,将该缸体设置在鞍座型车辆的车体空间上时占有空间变小。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由于在第二释放工作缸和第一主缸之间设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件,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形成在同一个缸体上,因此,不需要进行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的定位,可提高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各自所具有的活塞的移动量的精度。并且,由于可使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接近地设置在缸体上,因此,可实现缸体的小型化,进而实现液压机构的小型化。因此,可提高向车辆上的搭载性。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由于将第一主缸作为通过施加的动力而产生液压的离合器主缸,将第一释放工作缸作为从离合器主缸通过第一油管传递液压、切断离合器的离合器工作缸(クラツチレリ—ズシリンダ),将第二主缸作为通过手动操作而产生液压的手动主缸,将第二释放工作缸作为通过从手动主缸经过第二油管传递的液压在离合器主缸中产生液压的手动释放工作缸,因此,无需离合器主缸和手动释放工作缸的定位,可提高离合器主缸和手动释放工作缸各自所具有的各活塞移动量的精度。另外,可使离合器主缸和手动释放工作缸接近地设置在缸体上,因此,可实现缸体的小型化,进而实现液压机构的小型化。因此,可提高向车辆上的搭载性。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由于将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的各液压缸轴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可使缸体变薄,可容易装载在车辆的狭小空间内。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由于平行地设置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的各液压缸轴,因此,可高精度且容易地在缸体上加工第一主缸用的液压缸孔和第二释放工作缸用的液压缸孔,并且,缸体形成小型化,容易装载在车辆的狭小空间内。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由于缸体是铝合金铸造的,因此,可提高缸体的散热性和实现轻量化。
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由于从同一个方向加工缸体,形成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的各液压缸孔,因此,可提高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各自的加工精度、和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的位置精度。
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由于将第一主缸设置在第二释放工作缸的上方,因此,混入第二释放工作缸内的空气向上方的第一主缸移动,因此可容易排出空气。
在技术方案8的发明中,由于动力传递部件可分别向设置在第一主缸的第一主活塞和设置在第二释放工作缸的第二释放活塞传递动力,蜗轮的一部分可与该动力传递部件抵接,安装在电动机的旋转轴上的蜗杆与蜗轮啮合,因此,通过驱动电动机,经由蜗杆、蜗轮可使动力传递部件动作,并且,通过驱动第二释放工作缸,可与电动机侧分开地使动力传递部件动作。
在技术方案9的发明中,由于将蜗杆设置在电动机的下侧,因此可使在电动机本身上或在蜗杆和蜗轮的啮合部分处产生的磨耗粉落到下方,可防止磨耗粉进入电动机的内部或者电动机的定子、转子等主要部位。
在技术方案10的发明中,由于平行设置电动机的旋转轴和平面,因此,可缩小电动机向薄的缸体的厚度方向的突出量,可使液压机构的各部变薄,可容易将液压机构搭载到车辆的狭小空间内。
在技术方案11的发明中,由于具有检测第一油管内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检测第二油管内的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并且从下侧将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缸体上,因此,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各自的周围不容易形成空气滞留,可容易进行排气作业。
在技术方案12的发明中,由于将车辆形成为鞍座型车辆,因此,通过一体设置鞍座型车辆的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可使第一主缸和第二释放工作缸接近、小型化,可有效地利用设置有液压机构的鞍座型车辆的车体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机构的系统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液压机构的执行元件单元(アクチユエ—タユニツト)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液压机构的杆操作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执行元件单元的第一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执行元件单元的第二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执行元件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释放工作缸以及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液压机构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液压机构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液压机构的作用的第三作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按照符号的指向看图。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机构的系统图,离合器液压机构10在利用离合器11进行摩托车、越野行驶车辆等的鞍座型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切断时,通常检测齿轮变速踏板的踏力和车速等,在齿轮变速的情况下,例如可通过执行元件单元12自动断接(即切断或连接)离合器11,根据需要通过离合器杆14手动切断或连接离合器11。
离合器液压机构10包括执行元件单元12、第一释放工作缸24、推杆25、杆操作部27以及控制部28,执行元件单元12具有作为液压产生驱动源的电动机21;第一释放工作缸24通过第一液压管23与该执行元件单元12连接;推杆25设置在该第一释放工作缸24和离合器11之间;杆操作部27设置在摩托车的操作手柄(バ—ハンドル)15上并通过第二液压管26与执行元件单元12连接;控制部28根据来自执行元件单元12和杆操作部27的各种传感器(具体如后所述)的输入信号或从发动机控制组件(无图示)得到的变速器的齿轮位置、发动机转速、车速、节气门开度等信号,控制执行元件单元12的电动机21的动作。
在上述离合器液压机构10中,使执行元件单元12的电动机21动作、产生液压,将该液压传递到第一释放工作缸24、经由推杆25自动切断离合器11,或者操作离合器杆14、在杆操作部27产生液压,将该液压依次通过第二液压管26、执行元件单元12以及第一液压管23传递到第一释放工作缸24,经由推杆25利用手动切断离合器11。在连接离合器11时降低上述液压。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离合器液压机构的执行元件单元的说明图,执行元件单元12包括液压缸形成部33、齿轮箱36、电动机21以及推压力传递部37,液压缸形成部33设置有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齿轮箱36利用多个螺栓34安装在该液压缸形成部33的侧面上;电动机21安装在该齿轮箱36的上部;推压力传递部37向第一主缸31传递该电动机21的驱动力或向第一主缸31传递由在第二释放工作缸32中产生的液压形成的推压力。
液压缸形成部33具有开设了第一主缸31的第一液压缸孔31a、和平行地设置在该第一主缸31的下方的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第二液压缸孔32a的缸体41。
第一主缸31包括铝合金铸造(例如,压铸制造)的缸体41、第一液压缸孔31a、可自由移动地插入该第一液压缸孔31a的活塞43、与该活塞43一体形成的杆44、为了将活塞43和杆44向推压力传递部37推压而设置在活塞43的一端和第一液压缸孔31a的一端部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46、以及为了防止活塞43从第一液压缸孔31a脱落而设置在第一液压缸孔31a的另一端部的垫圈47和挡圈48。
缸体41的第一液压缸孔31a和第二液压缸孔32a,从相同的方向、即图的左方进行加工,通过这样,可提高第一液压缸孔31a和第二液压缸孔32a的各自的加工精度、以及第一液压缸孔31a和第二液压缸孔32a的位置精度(包括平行度)。
通过压力传感器52检测第一液压缸孔31a内的油的压力(即,第一液压管23内的油的压力),该压力传感器52利用安装件51从下侧安装在从下方与第一液压缸孔31a连通的第一连通孔31b上。另外,53是向控制部28(参照图1)输送压力传感器52的液压信号的导线。
图中的符号55、56是为了密封活塞43和第一液压缸孔31a之间,而安装在活塞43上的由橡胶形成的初级皮碗和二级皮碗,57是为了连接第一液压管23而设置在第一液压缸孔31a的一端部的管连接口。
第二释放工作缸32包括缸体41、可自由移动地插入第二液压缸孔32a的活塞63、一体形成在该活塞63上的杆64、为了将活塞63和杆64向推压力传递部37的相反侧推压而一端与活塞63接触的压缩螺旋弹簧66、支撑该压缩螺旋弹簧66的另一端的弹簧支撑部件67、为了支撑该弹簧支撑部件67而设置在第二液压缸孔32a上的垫圈68和挡圈69。
通过压力传感器72检测第二液压缸孔32a内的油的压力(即,第二液压管26内的油的压力),该压力传感器72利用安装件51从下侧安装在从侧方通过连通口32c与第二液压缸孔32a连通的第二连通孔32b上。另外,73是向控制部28输送压力传感器72的液压信号的导线。
图中的符号32d是形成在第二液压缸孔32a和连通口32c之间的台阶部,活塞63的端面63a被压缩螺旋弹簧66按压在该台阶部32d上。符号75是为了密封活塞63和第二液压缸孔32a之间而安装在活塞63上的橡胶形成的皮碗(カツプ)(0054)。
第二连通孔32b利用大径孔41a和小径孔41b与第一液压缸孔31a连通。
该大径孔41a和小径孔41b形成在第一液压缸孔31a的下侧,用于向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双方供给设置在杆操作部27(参照图1)上的副油箱(具体在图3中说明)内的油,通过这样,离合器液压机构10(参照图1)内的整个液压路径内的油量即使由于温度变化或离合器11(参照图1)的摩擦材料的磨耗等而发生变化,也可供给上述副油箱内的油,或者从上述液压路径内向副油箱内回收润滑油。
设置大径孔41a和小径孔41b两个孔是为了连通形成在第一液压缸孔31a内的初级皮碗55两侧的两个液压室(油室)77、78双方和第二连通孔32b,使油可以进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执行元件单元12中,具体是在液压缸形成部33中,由于将第一主缸31的初级皮碗55设置在比第二释放工作缸32(具体是第二液压缸孔32a)端部更靠第一液压管23一侧,因此,可与第二液压缸孔32a邻接设置第二连通孔32b,将连通该第二连通孔32b和第一液压缸孔31a的大径孔41a和小径孔41b形成为简单的形状、即直且短的圆孔形状。因此,可节省空间以及降低加工成本。
电动机21包括垂直延伸的旋转轴81、为了通过轴承82可自由转动地支撑该旋转轴81而利用多个螺栓安装在齿轮箱36上部的底座部83、利用多个螺钉84安装在该底座部83上的电动机壳体86、为了将旋转轴81支撑在该电动机壳体86的端部而安装的径向轴承(滑动轴承)87、安装在电动机壳体86内面的由永磁铁形成的定子88、安装在底部83的电力供给用连接器91、通过无图示的导线与该电力供给用连接器91的连接端子92、92(只表示一方的符号92)连接的电刷93、为了使电流从该电刷93流出而安装在旋转轴81上的由多个整流子片94形成的整流子96、由与定子88相对地安装在旋转轴81上的芯和线圈形成的转子97。
图中的符号101是驱动电动机21的电动机驱动部,通过导线102与控制部28(参照图1)连接,根据来自该控制部28的控制信号,通过与电力供给用连接器91连接的电力供给用导线103、控制向电动机21的通电,由此进行电动机21的驱动(正转或反转)和停止。
推压力传递部37包括:与电动机21的旋转轴81的下端花健结合并且通过轴承111、112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齿轮箱36上的蜗杆113、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齿轮箱36上的支轴114、安装在该支轴114上并与蜗杆113啮合的扇形蜗轮116、以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支轴114上的杠杆部件117。
杠杆部件117具有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支轴114上的杠杆本体120、以及分别通过支轴119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该杠杆本体120的两端上的第一辊121和第二辊122。
杠杆本体120在侧面形成有与蜗轮116的端面116a接触的突起120a。
第一辊121是第一主缸31的杆44通过压缩螺旋弹簧46的弹力所抵接的部件。
第二辊122是可与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杆64的前端抵接的部件,第二辊122一旦被按压在杆部件64上,则杠杆部件117以支轴114为中心顺时针地转动,第一辊121将杆44向图的右方推出。
推压力传递部37的蜗杆113设置在电动机21的下侧。这样,在蜗杆113和涡轮116的啮合部分产生磨耗粉的情况下,可使该磨耗粉落到下方,不用担心磨耗粉影响电动机21的动作。
并且,由于电动机21的电刷93和整流子96设置在定子88和转子97的下侧,因此,在从电刷93产生磨耗粉的情况下,与上述相同、可使磨耗粉落到下方。
图3是本发明的离合器液压机构的杆操作部的剖视图,杆操作部27包括离合器杆14、通过操作该离合器杆14而产生液压的第二主缸132、与该第二主缸132一体设置的副油箱133、为了检测离合器杆14的摆动角而安装在离合器杆14的摆动轴134上的杆旋转角度传感器136。
第二主缸132包括:筒状的液压缸本体141;可自由移动地插入设置在该液压缸本体141上的液压缸孔141a中的活塞142;为了按压该活塞142而一端与离合器杆14的臂部14a连接,并且另一端插入活塞142的凹部142a的杆143;以及将活塞142推到该杆143侧的弹簧144。第二液压管26与设置在液压缸本体141的端部的管连接口141b连接。另外,148、149是为了密封活塞142和液压缸孔141a之间而安装在活塞142上的由橡胶形成的初级皮碗和二级皮碗。
副油箱133包括与液压缸本体141一体成形的本体部133a、和为了密封该本体部133a的上部开口而利用多个螺钉151安装的罩部152,油153储存在内部。如图1所示,副油箱133安装在操作手柄15上,设置在车辆的车体的最高位置(也是容易确认油15的量和容易补充油的位置)。
在本体部133的底部133b上,开设与第二主缸132的液压缸141a内连通的大径孔133c和小径孔133d。因此,离合器液压机构10(参照图1)内的整个液压路径(即,后述的第一液压路径231和第二液压路径232(参照图1))内的油量、即使由于温度变化或离合器11(参照图1)的摩擦材料的磨耗等而发生变化,也可供给副油箱133内的油153,或从上述液压路径内回收到副油箱133内。
设置大径孔133c和小径孔133d的两个孔,是为了向形成在液压缸孔141a内的初级皮碗148两侧的两个液压室155、156双方供给油153或从液压室155、156双方回收油153。
杆旋转角度传感器136通过导线158与控制部28(参照图1)连接。
在此,161是防止活塞142从液压缸孔141a脱落的垫圈,162是将垫圈161固定在液压缸本体141上的挡圈,163是防尘罩。
图4是本发明的执行元件单元的第一立体图,执行元件单元12的两个作为液压缸的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一体设置在缸体41的上下,在该缸体41上具有电动机21、和将该电动机21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一主缸31或将通过第二释放工作缸32产生的推压力传递到第一主缸31的推压力传递部37,由此可实现紧凑化、小型化,也可容易地设置在摩托车的小的车体空间内。
如以上的图2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中,由于从同一个方向加工缸体41,形成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各液压缸孔31a、32a,因此,可提高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各加工精度以及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的位置精度。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将蜗杆113设置在电动机21的下侧,因此可使在电动机21本身或在蜗杆113和蜗轮116的啮合部分产生的磨耗粉落到下方,可防止磨耗粉进入电动机21的内部或者电动机21的定子88、转子97等主要部位。
用于将第一液压管23(参照图2)与第一主缸31连接的管连接口57的内径小于第一液压缸孔31a的内径,而且,其轴线57A向第一液压缸孔31a的轴线31A的上方偏移距离δ,以使管连接口57从水平面起朝向上方2~5度的方式、将执行元件单元12安装在车体上。
这样,由于管连接口57的内周面的最上部水平地与第一液压缸孔31a的内周面的最上部连接,或管连接口57的内周面的最上部高于第一液压缸孔31a的内周面的最上部,而且,管连接口57的内周面的最上部高于第一液压缸孔31a的内周面的最上部地倾斜,因此,可容易地将混入第一液压缸孔31a内的油中的空气通过管连接口57向第一液压管23排出,通过与第一液压管23连接的、图7中说明的第一释放工作缸24的排气用塞柱(プラグ)186可高效率地进行排气作业。
图5是本发明的执行元件单元的第二立体图,执行元件单元12的齿轮箱36在侧面设置有开口(无图示),并且具有罩部件171,该罩部件171塞住该开口的同时可自由转动地支撑推压力传递部37(参照图2)的支轴114(参照图2)的一端,在该罩部件171上安装经由支轴114检测蜗轮116(参照图2)的旋转角度的蜗轮旋转角度传感器173。
在此,多个符号175是将罩部件171安装在齿轮箱36上的螺栓,多个符号176是将蜗轮旋转角度传感器173安装在罩部件171上的螺栓,符号177是将蜗轮旋转角度传感器173的输出信号通过导线178(参照图1)与控制部28(参照图1)侧连接的连接器。
如上述图2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中具有检测第一液压管23内的压力的作为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传感器52、和检测第二液压管26内的压力的作为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传感器72,将这些传感器52、72从下侧安装在缸体41上,因此,不容易形成各压力传感器52、72周围的空气滞留,可容易进行排气作业。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执行元件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第一主缸31的活塞43的轴线、即第一液压缸孔31a的轴线31A,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活塞63的轴线、即第二液压缸孔32a的轴线32A存在于同一个平面179内并平行,轴线31A和轴线32A与推压力传递部37的支轴113的轴线114A直交。
通过将轴线31A和轴线32A设置在同一个平面179内,可形成薄的缸体41(参照图2),并且,通过使轴线31A和轴线32A平行,可容易加工第一液压缸孔31a和第二液压缸孔32a,同时,可降低缸体41的高度。而且,通过使轴线31A和轴线32A与轴线114A直交,平面179、蜗轮116以及杠杆部件117各自的旋转轨迹平行,可形成薄的推压力传递部37,可节省空间。
而且,电动机21的旋转轴81的轴线81A以及与该轴线81A同轴的涡杆113的轴线113A,最好与穿过轴线31A和轴线32A的平面179平行。轴线114A与轴线81A和113A直交。
这样,通过使平面179与轴线81A和轴线113A平行,可形成更薄的推压力传递部37,可节省空间。
而且,通过使轴线114A与轴线81A和113A直交,可使整个执行元件单元12(参照图5)变薄,可节省空间,提高向车辆上的搭载性。并且,由于容易采用由蜗杆113和蜗轮116形成的高减速比的蜗轮蜗杆装置对,简单地构成推压力传递部37,因此,可节省空间、降低成本。
杠杆部件117的杠杆本体120包括:突起120a和轴毂部120b一体成形的主杠杆体120e,和与该主杠杆体120e邻接设置的副杠杆体120f,副杠杆体120f利用两根支轴119、119(参照图2)和轴毂部120b与主杠杆体120e结合。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由于将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各自的液压缸轴的轴线31A和轴线32A设置在同一个平面179上,因此,可使缸体41(参照图4)变薄,可容易装载到车辆的狭窄空间内。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将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各自的轴线31A和轴线32A平行设置,因此,可在缸体41上高精度且容易地加工第一主缸31用的第一液压缸孔31a以及第二释放工作缸32用的第二液压缸孔32a,并且,可使缸体41小型化、容易装载到车辆的小空间内。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平行设置电动机21的旋转轴81,具体是旋转轴81的轴线81A和平面179,因此,可缩小电动机向薄的缸体41的厚度方向的突出量,可使作为液压机构的离合器液压机构10(参照图1)的各部变薄,可容易地将离合器液压机构10装载到车辆的狭窄空间内。
并且,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本发明是具有作为离合器液压路径的第一液压路径231和作为手动液压路径的第二液压路径232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机构10,所述第一液压路径231包括通过被施加的动力而产生液压的作为离合器主缸的第一主缸31、和从该第一主缸31起通过作为第一油管的第一液压管23传递液压而切断离合器11的作为释放工作缸的第一释放工作缸4;所述第二液压路径232包括通过手动操作产生液压的作为手动主缸的第二主缸132、和通过从该第二主缸132起经由作为第二油管的第二液压管26传递的液压而在第一主缸31中产生液压的第二释放工作缸32,在本发明中,在第二释放工作缸32和第一主缸31之间设置传递动力的作为动力传递部件的杠杆部件117,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由于将作为各液压缸轴的轴线31A、32A平行地设置在同一个缸体41上,因此,不需要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定位,可提高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各自的活塞43、63的移动量精度。并且,由于可使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接近地设置在缸体41上,因此,可实现缸体41的小型化,进而可实现离合器液压机构10的小型化(即,节省空间),随之可实现轻量化。这样,可提高离合器液压机构10、具体是执行元件单元12向车辆上的搭载性。
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缸体41是铝合金铸造的,因此,可提高缸体41的散热性并实现轻量化。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释放工作缸和离合器的剖视图,第一释放工作缸24包括:有底筒状的液压缸本体181、可自由移动地插入形成在该液压缸本体181上的液压缸孔181a中的活塞182、以及设置在该活塞182和液压缸本体181的底壁181b之间、将活塞182向推杆25侧推压的弹簧183。另外,181A是液压缸本体181内的液压室、181c是为了连接第一液压管23而设置在液压缸本体181的底壁181b上的管连接口,185、185是为了密封液压缸孔181a和活塞182之间而安装在活塞182上的O形圈,186是排气用塞柱(プラグ),排出混入液压缸本体181内的油中的空气。
活塞182形成有插入推杆25的一端的杆插入孔182a。
离合器11是多板型的,包括: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构成变速器190的主轴193上、与曲轴侧的齿轮啮合的大被动齿轮195;通过螺旋弹簧106安装在该大被动齿轮195上的驱动部件197;在主轴193的轴方向上自由移动、在旋转方向上与驱动部件197的内周面卡合的多个摩擦圆板,即,离合器盘198;交替重叠在这些离合器盘198上的多个离合器片201;与主轴193花键结合的同时,离合器片201的内周部在主轴193的轴方向自由移动、在旋转方向卡合的从动部件202;通过多个螺旋弹簧203安装在该从动部件202上、通过多个离合器盘198和离合器片201按压从动部件202的推压部件204;通过轴承209设置在推压部件204上、同时可自由移动地安装在主轴193的端部且形成插入推杆25的另一端部的杆插入孔211a的输入部件211。
在此,符号212是用于将螺旋弹簧203安装在从动部件202上的多个螺栓,所述螺旋弹簧203设置用于将推压部件204向从动部件202按压。符号213是将从动部件202安装在主轴193上的螺母。
变速器190的主轴193通过轴承216、217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箱体215上,无图示的中间轴通过一对轴承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箱体215上。
由多个驱动齿轮构成的驱动齿轮列218可在轴方向上自由移动地花键结合在主轴196上,由多个从动齿轮构成的从动齿轮列花键结合在中间轴上,从动齿轮列的各齿轮与驱动齿轮列218的各齿轮啮合,通过无图示的变速机构选择传递动力的齿轮。
返回到图1,第一主缸31、第一液压管23以及第一释放工作缸24,是构成使离合器11连接断开的第一液压路径231的零件,第二主缸132、第二液压管26以及第二释放工作缸32是构成第二液压路径232的零件。
以下就上述的离合器液压机构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液压机构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图。
从图2的状态开始,在图8中,一旦向电动机21通电,则蜗杆113向着箭头A的方向转动,蜗轮116向着箭头B的方向转动。此时,由于蜗轮116的端面116a按压杠杆部件117的突起120a,因此,杠杆部件117也与蜗轮116一起转动,杠杆部件117的第一辊121将第一主缸31的杆44向箭头C的方向推出。
这样,活塞43与杆44一起移动,提高液压室78的液压。该液压通过第一液压管23传递到图7所示的第一释放工作缸24的液压缸本体181内的液压室(液压室)181A,液压室181A的液压升高,因此,活塞182按压推杆25,推杆25向离合器11侧移动。
其结果,推压部件204通过轴承209抵抗螺旋弹簧203的弹力、离开离合器盘198,几乎没有按压各离合器盘198和各离合器片201的按压力,离合器11被切断,即,动力不从驱动部件197向从动部件202传递。
此时,在图8中,杠杆部件117的第二辊122由于远离静止的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杆64,因此,使电动机21动作不影响离合器杆14(参照图1)侧(即,第二液压路径232)。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液压机构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图。
例如,从图8所示的电动机21进行动作的状态起,在图3中,一旦操作离合器杆14、使第二主缸132的活塞142向图的右方移动,提高液压室156的液压,则该液压通过第二液压管26如图9所示地向第二连通孔32b传递,如箭头D所示,由于从第二连通孔32b向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液压室221传递,因此活塞63和杆64向着箭头E的方向移动,杆64按压杠杆部件117的第二辊122。
其结果,杠杆部件117向着箭头F的方向转动,第一辊121使第一主缸31的杆44向着箭头G方向移动,因此,活塞43也进行移动,提高液压室78的液压。该液压与上述同样地通过第一液压管23向图7所示的第一释放工作缸24的液压缸本体181内的液压室181A传递,因此,推杆25向离合器11侧移动,切断离合器11。
此时,在图9中,杠杆部件117的突起120a由于远离蜗轮116的端面116a,因此,操作离合器杆14(参照图3)不影响电动机21侧的动作。
这样,可使电动机21侧和离合器杆14侧独立动作。
如图2、图8以及图9所示,在本发明中,杠杆部件117可分别向设置在第一主缸31上的作为第一主活塞的活塞43、以及设置在第二释放工作缸32上的作为第二释放活塞的活塞63传递动力,蜗轮116的一部分可与该杠杆部件117抵接,安装在电动机21的旋转轴81上的蜗杆113与蜗轮116啮合,因此,通过驱动电动机21,可使杠杆部件117经由蜗杆113、蜗轮116动作,并且,通过手动可驱动第二释放工作缸32,可使杠杆部件117与电动机21侧独立地动作。
图10(a)(b)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液压机构作用的第三作用图。
(a)是第一主缸31的活塞43移动前的状态,即,图2的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状态。
即,第一主缸31的初级皮碗55位于大径孔41a和小径孔41b之间。并且,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活塞63的端面63a与台阶部32d接触。
在该状态下一旦向第二连通孔32b传递液压,则在第一主缸31侧,液压通过小径孔41b和液压室78从右方向活塞43作用,并且,在第二释放工作缸32侧,液压通过连通孔32c和液压室221从右方向活塞63作用。
由于第二液压缸孔32a的内径D2大于第一液压缸孔31a的内径D1,因此,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活塞63的受压面积大于第一主缸31的活塞43的受压面积,活塞63向左方移动的力大于活塞43向左方移动的力,因此,活塞63向左方移动,活塞43向右方移动。
在(b)中,活塞43如空心箭头所示地向右方移动,由于一旦初级皮碗55位于小径孔41b的右方,则大径孔41a和小径孔41b都面对液压室77,因此,不产生使活塞43移动的力,通过对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液压室221作用的液压,只产生活塞63移动的力。
如图2和图10所示,在本发明中,由于将第一主缸31设置在第二释放工作缸32的上方,因此,混入第二释放工作缸32内的油中的空气向上方的第一主缸31移动,因此可容易进行排气。
并且,通过将第二液压管26与位于第一主缸31下方的第二连通孔32b连接,可容易地通过上方的第二连通孔32b、大径孔41a和小径孔41b向第一主缸31内排出混入第二液压管26内的油中的空气,可高效率地进行排气作业。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将车辆形成鞍座型车辆,因此,通过一体设置鞍座型车辆的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可使第一主缸31和第二释放工作缸32接近、紧凑,可有效地利用设置有离合器液压机构10(参照图1)的鞍座型车辆的车体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虽然使轴线31A和轴线32A存在于同一个平面179内并平行,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使轴线31A和轴线32A只存在于同一个平面内,不平行也可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就离合器的液压机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用于利用液压的制动器等在车辆上使用的液压机构。
本发明的离合器液压机构适合于鞍座型车辆。
Claims (12)
1.一种车辆的液压机构,具有第一液压路径和第二液压路径,第一液压路径包括产生液压的第一主缸,和从该第一主缸起通过第一油管传递液压、使对象部件动作的第一释放工作缸;
第二液压路径包括产生液压的第二主缸,和通过从该第二主缸起经由第二油管传递的液压、在所述第一主缸中产生液压的第二释放工作缸,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释放工作缸和所述第一主缸之间设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件,
所述第一主缸和所述第二释放工作缸形成在同一个缸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缸是通过施加的动力产生液压的离合器主缸,
所述第一释放工作缸是从所述离合器主缸经由第一油管传递液压、切断离合器的离合器释放工作缸,
所述第二主缸是通过手动操作产生液压的手动主缸,
所述第二释放工作缸是通过从所述手动主缸经由第二油管传递的液压、在所述离合器主缸中产生液压的手动释放工作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缸和所述第二释放工作缸各自的液压缸轴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平行地设置所述第一主缸和所述第二释放工作缸各自的液压缸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是铝合金铸造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从同一个方向加工所述缸体,形成所述第一主缸和所述第二释放工作缸的各液压缸孔。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缸设置在第二释放工作缸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部件可分别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主缸的第一主活塞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释放工作缸的第二释放活塞传递动力,
蜗轮的一部分可与该动力传递部件抵接,
安装在电动机的旋转轴上的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设置在所述电动机的下侧。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的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平行设置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和所述平面。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所述第一油管内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检测所述第二油管内的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从下侧安装在所述缸体上。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是鞍座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20435 | 2007-08-27 | ||
JP2007220435A JP4934548B2 (ja) | 2007-08-27 | 2007-08-27 | 車両の油圧機構 |
JP2007-220435 | 2007-08-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76383A true CN101376383A (zh) | 2009-03-04 |
CN101376383B CN101376383B (zh) | 2013-06-19 |
Family
ID=39678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3111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6383B (zh) | 2007-08-27 | 2008-07-28 | 车辆的液压机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02755B2 (zh) |
EP (1) | EP2034205B1 (zh) |
JP (1) | JP4934548B2 (zh) |
CN (1) | CN101376383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94807A (zh) * | 2014-05-21 | 2014-08-20 | 余姚市通用仪表有限公司 | 一种杠杆式辊道秤 |
CN107061635A (zh) * | 2016-01-13 | 2017-08-18 |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 齿轮装置和输出齿轮板 |
CN107366694A (zh) * | 2016-05-11 | 2017-11-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离合器操作装置 |
CN104685249B (zh) * | 2012-09-26 | 2018-09-14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离合器的分离系统 |
CN110662693A (zh) * | 2017-05-31 | 2020-01-0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 |
CN113294455A (zh) * | 2021-04-27 | 2021-08-24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用于离合器的电液执行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00167B2 (ja) * | 2006-09-29 | 2011-10-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ギヤシフト装置 |
JP2009121594A (ja) * | 2007-11-15 | 2009-06-04 | Yamaha Motor Co Ltd |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
JP5007252B2 (ja) * | 2008-02-21 | 2012-08-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
JP5243315B2 (ja) * | 2009-03-16 | 2013-07-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電子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
US9114798B1 (en) | 2012-12-12 | 2015-08-25 | Hydro-Gear Limited Partnership | Electric actuator for drive apparatus |
WO2017056541A1 (ja) * | 2015-09-28 | 2017-04-06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US20170210442A1 (en) * | 2016-01-25 | 2017-07-27 | Fernando Aguilar | Linked Dual Action Motorcycle Hydraulic Clutch Actuator |
DE112019006903B4 (de) * | 2019-02-22 | 2024-06-06 | Honda Motor Co., Ltd. | Kupplungssperrmechanismus |
CN113991390B (zh) * | 2021-11-18 | 2024-10-01 | 瑞安市华德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换向器自动压制液压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243385A (en) * | 1937-09-29 | 1941-05-27 | Siam | Hydraulic remote control device |
US2414302A (en) * | 1943-12-02 | 1947-01-14 | Sperry Prod Inc | Liquid control gear |
US2501005A (en) * | 1943-12-24 | 1950-03-21 | Borg Warner | Hydraulic motor operated clutch |
US4241584A (en) * | 1979-07-25 | 1980-12-30 | J. I. Case Company | Variable biased hydraulic engine speed control |
JPH05256364A (ja) * | 1992-03-12 | 1993-10-05 | Aisin Seiki Co Ltd | 樹脂製油圧ピストン |
JP3704751B2 (ja) * | 1995-07-12 | 2005-10-12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流体圧発生装置 |
JPH09254771A (ja) * | 1996-03-25 | 1997-09-30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における連動ブレーキ機構 |
JP3817297B2 (ja) | 1996-04-17 | 2006-09-06 | ヴァレオユニシア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株式会社 | 自動クラッチ |
DE19716491C2 (de) * | 1997-04-19 | 1999-07-29 | Chiron Werke Gmbh | Werkzeugmaschine zur Bearbeitung von Werkstückhohlräumen |
JP3787959B2 (ja) * | 1997-06-19 | 2006-06-21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クラッチ断接装置 |
JPH11247892A (ja) * | 1998-02-27 | 1999-09-14 | Isuzu Motors Ltd | クラッチの接続速度制御方法 |
JP3829006B2 (ja) * | 1998-02-27 | 2006-10-04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クラッチ断接装置 |
JP2001082506A (ja) * | 1999-09-14 | 2001-03-27 | Shinei Kogyo Kk | マスタシリンダ |
JP3850601B2 (ja) * | 1999-10-18 | 2006-11-29 |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 配管接続部構造 |
EP1313970A1 (de) * | 2000-08-23 | 2003-05-28 | Robert Bosch Gmbh | Vorrichtung zum betätigen einer kupplung |
JP3940266B2 (ja) * | 2001-01-22 | 2007-07-04 |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 クラッチ操作システム用油圧機構 |
AUPR739401A0 (en) * | 2001-08-31 | 2001-09-20 | Safe Effect Pty Ltd | Hydraulic brake circuit |
JP3919657B2 (ja) * | 2002-12-10 | 2007-05-30 |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2005083562A (ja) * | 2003-09-11 | 2005-03-31 | Hino Motors Ltd | クラッチ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 |
FR2862114B1 (fr) * | 2003-11-12 | 2006-12-15 | Valeo Embrayages | Systeme de commande hydraulique d'un embrayage comportant des moyens d'assistance interposes entre l'emetteur et le recepteur du systeme. |
JP4628805B2 (ja) * | 2004-01-30 | 2011-02-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ブレーキ装置 |
JP2006170227A (ja) * | 2004-12-10 | 2006-06-29 | Yamaha Motor Co Ltd | 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鞍乗型車両 |
JP4603945B2 (ja) * | 2005-07-12 | 2010-12-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
JP2007120684A (ja) * | 2005-10-31 | 2007-05-17 | Yamaha Motor Co Ltd | クラッ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
JP4533307B2 (ja) * | 2005-12-08 | 2010-09-01 |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連動ブレーキ機構 |
US7591358B2 (en) * | 2006-09-12 | 2009-09-22 | Dean Pick |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friction clutch |
JP4937696B2 (ja) * | 2006-10-31 | 2012-05-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ラッチ操作アシスト装置 |
JP4989296B2 (ja) * | 2007-04-27 | 2012-08-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ラッチ操作機構 |
JP4934547B2 (ja) * | 2007-08-27 | 2012-05-1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クラッチ油圧システム |
JP5007252B2 (ja) * | 2008-02-21 | 2012-08-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
-
2007
- 2007-08-27 JP JP2007220435A patent/JP493454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6-13 EP EP08158179A patent/EP2034205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07-24 US US12/179,319 patent/US8302755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7-28 CN CN200810131119.7A patent/CN10137638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85249B (zh) * | 2012-09-26 | 2018-09-14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离合器的分离系统 |
CN103994807A (zh) * | 2014-05-21 | 2014-08-20 | 余姚市通用仪表有限公司 | 一种杠杆式辊道秤 |
CN107061635A (zh) * | 2016-01-13 | 2017-08-18 |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 齿轮装置和输出齿轮板 |
CN107061635B (zh) * | 2016-01-13 | 2021-06-15 |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 齿轮装置和输出齿轮板 |
CN107366694A (zh) * | 2016-05-11 | 2017-11-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离合器操作装置 |
CN107366694B (zh) * | 2016-05-11 | 2018-12-2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离合器操作装置 |
CN110662693A (zh) * | 2017-05-31 | 2020-01-0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 |
CN113294455A (zh) * | 2021-04-27 | 2021-08-24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用于离合器的电液执行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294455B (zh) * | 2021-04-27 | 2023-01-03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用于离合器的电液执行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034205B1 (en) | 2012-04-25 |
US8302755B2 (en) | 2012-11-06 |
JP2009052678A (ja) | 2009-03-12 |
CN101376383B (zh) | 2013-06-19 |
EP2034205A1 (en) | 2009-03-11 |
JP4934548B2 (ja) | 2012-05-16 |
US20090057090A1 (en) | 2009-03-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76383B (zh) | 车辆的液压机构 | |
JP4934547B2 (ja) | 車両用クラッチ油圧システム | |
CN1079059C (zh) | 用于自动操作的离合器的控制装置 | |
CN101172461B (zh) | 车辆用动力装置 | |
EP2901043B1 (en) | Pneumatically assiste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
CN101517281B (zh) | 换档装置 | |
KR101952775B1 (ko) | 2단 변속장치 | |
CN107636363A (zh) | 变速鼓驱动单元及跨乘式车辆 | |
JP5256783B2 (ja) |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 |
CN1320538A (zh) | 山地行驶用四轮车 | |
CN110382913A (zh) | 高性能同步传动装置 | |
JPH0781446A (ja) | 車輌の走行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 |
CN1171745C (zh) | 越野用四轮车 | |
JP2007145217A (ja) | 走行系補助変速装置 | |
CN109804183B (zh) |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 |
SE524354C2 (sv) | Axelbroms för stegväxlad motorfordonsväxellåda varvid ett första bromselement är integrerat med och utgör en del av axeln | |
JPH10176727A (ja) | 車両の遠心クラッチ構造 | |
JP2004278725A (ja) | 車両用無段変速機 | |
CN108138926A (zh) | 三速摩托车变速器 | |
CA2441891C (en) |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an engine for a vehicle | |
JP2020196409A (ja) | 切替バルブおよび駆動システム | |
CN110366652A (zh) | 高性能同步传动装置 | |
JP4528006B2 (ja) | 四輪駆動型トラクタの走行装置 | |
CN110382926A (zh) | 高性能同步传动装置 | |
GB2325282A (en) |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