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8425B - 音频消息传送片 - Google Patents

音频消息传送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8425B
CN101318425B CN2008101361529A CN200810136152A CN101318425B CN 101318425 B CN101318425 B CN 101318425B CN 2008101361529 A CN2008101361529 A CN 2008101361529A CN 200810136152 A CN200810136152 A CN 200810136152A CN 101318425 B CN101318425 B CN 1013184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chip
frequency information
frequency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61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8425A (zh
Inventor
伊势谷之彦
冈田贵章
清水秀郎
井手义章
福田泰弘
山上刚
花泽文浩
山崎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Edge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For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047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07916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066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16515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075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29247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582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6208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582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5736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770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0465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770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2803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770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0104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770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0103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For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For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18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84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8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842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从前和背面仅在支撑片的部分区域中被夹在两个支撑片之间,这两个支撑片进一步被夹在两个表面片之间,并且将支撑片和表面片接合在一起。

Description

音频消息传送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内置式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音频消息传送片及其制造方法、一种音频信息输出片、一种POP(购卖点,Point of Purchase)指示器、一种声音信息递送设备、一种音频信息递送组件、一种标签以及一种用于其的电源电路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地,对于例如直接邮件或贺卡这样的要递送的物品,发送方创建物品、指定物品的目的地并然后将创建的物品递送到指定的目的地。按照这种方式创建并递送的物品由印刷物构成,所述印刷物说明了发送方希望通知附在信封上的目的地的信息或发送方希望通知印刷在例如明信片等的纸片上的目的地的信息。
在物品递送的目的地,当接收到物品之后,浏览印刷在物品上的信息并按照这种方式辨认发送方希望通知给目的地的信息。
然而,当由发送方发送要递送的、具有发送方希望通知给目的地的印刷信息的物品时,在目的地处浏览印刷在由发送方递送的物品上的信息,由此将发送方希望通知给目的地的信息传送到目的地,只能可视地将要递送物品的发送方的希望消息传送到目的地,按照这种方式限制了可传送信息的类型。
因此,设想构造信息载体以便在直接邮件中包含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音频设备并传送具有音频的消息。
图1a是具有能够记录/再现包含在直接邮件中的音频信息的音频设备的信息载体的平面图,图1b是沿图1a中的线A-A’的截面图。
如图1a、1b所示,该传统示例包括具有显示部分502的直接邮件组件501a,所述显示部分502上印刷了地址信息等;以及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内置式音频设备503。此外,该音频设备503包括安装了用于记录音频信息的IC存储器512和电源电池511的PC板507、输出记录在IC存储器512中的音频信息的扬声器509、当从扬声器509输出记录在IC存储器512中的音频信息时操作的开关508,所有组件均安装在支架503a上并粘贴在直接邮件组件501a上,覆盖具有孔的盖513,通过所述孔暴露出开关508和扬声器509。
在如上构造的直接邮件501中,将地址信息等印刷在显示部分502上,并在音频设备503中记录音频信息,然后,将具有记录了信息的音频的音频设备503粘贴在直接邮件组件501a上并递送到目的地。在直接邮件501的目的地,当接收到直接邮件501之后,如果操作开关508,则通过扬声器509输出记录在音频设备503中的音频信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1999-70770公开了这种直接邮件501。
然而,由于包含上述音频设备的信息载体包括安装或粘贴在其上印刷了地址信息等的直接邮件组件上的音频设备,存在的问题在于粘贴了音频设备的区域变得非常厚,以至于不能在包含音频设备的时候印刷地址信息等。因此,在上述信息载体的情况下,首先在直接邮件组件上印刷地址信息等,然后将音频设备安装或粘贴在直接邮件组件上。
此外,由于将音频设备安装或粘贴在直接邮件组件上且该区域较厚,如果折叠直接邮件或对该区域施加外力,可能会使音频设备从直接邮件组件上剥落。当将直接邮件两折或折为Z字形时,应当按照避开安装了音频设备区域的方式来折叠直接邮件,这导致的问题在于限制了安装音频设备的区域或当折叠直接邮件时成为折叠线的区域。
此外,上述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音频信息输出片需要配备音频信息输出装置,例如用于输出所记录的音频信息的扬声器,但是例如扬声器的音频信息输出装置需要具有一定的尺寸来保证预定的音量,这导致的问题在于,难以减小整个音频信息输出片的尺寸。
此外,传统地,将其上将货物的广告信息等显示为POP的POP指示器附加到商店(例如百货公司、超市或近年来的便利店)处的橱窗,并且利用这些POP指示器来进行针对货物等的促销折扣活动。对于这种POP指示器,考虑了POP指示器的各种显示方法或各种外形以便将顾客的注意力吸引到商店中。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178599公开了一种POP指示器,具有在橱窗中形成的、通过其可以看到与POP指示器附加到一起的存货标签的窗口以及与POP显示部分集成形成的引人注意的装饰形窗口框,由此吸引对于在POP显示部分上显示的广告信息的注意力。
然而,在传统的POP指示器中,只将货物的广告信息显示为POP,因此到商店的顾客只能可视地辨认广告信息,并且存在以下情况:取决于POP的设计或特征的尺寸等,这种POP指示器不足以吸引注意力。
此外,在POP指示器的情况下,其尺寸限制了被显示为POP的广告信息的信息量,并且经常将POP指示器附加在橱窗中,在这种情况下,POP指示器的尺寸最好不要过大,以便当顾客从橱窗中选购产品时,会避开顾客,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难以将大量的广告信息显示为POP。
此外,存在能够记录/再现例如音频的声音信息的各种类型的设备。随着近年来电池尺寸变小、记录控制元件变小、发音设备等的尺寸变小,提出了结合这些元件的薄型音频记录/再现装置。作为使用这种音频记录/再现装置的产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1997-202072公开了一种将薄型记录/再现装置包含在一片双面片中的邮件卡,被设计成通过与另一片的开启操作相链接的开关操作来从记录/再现器件输出音频。此外,日本专利公开No.2003-246165还公开了一种复制递送插条,将记录了指向物品要递送的目的地的音频信息的记录/再现器件与插条相结合。
现在,仅设计上述配备有记录/再现器件的递送插条,以便物品的发送方输入音频并由接收方来再现音频,因此,当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具有音频的消息时不会引起过多时间和麻烦,并且是可行的,这是因为按照这种方式可以给接收方留下衷心赠送物品的印象。
然而,只有当发送要递送的物品并且实际自身能够用于发送具有音频的消息的记录/再现器件不是要递送的主要物品时,才能使用这种记录/再现器件。因此,需要其薄、体积小、能够利用在记录或再现期间具有优异可用性的记录/再现器件来递送具有音频的消息。
此外,日本已审申请公开No.1991-45433和日本专利No.2889151的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音频卡。
这种音频卡配备了:用于输入音频信息的输入装置、用于记录通过音频输入装置输入的音频信息的记录装置、用于输出记录在记录装置中的音频信息的音频输出装置、当通过音频输入装置输入音频信息时按压的记录按钮、当通过音频输出装置输出音频信息时按压的回放按钮以及用于控制这些操作的控制装置,设计所述音频卡,以便通过按压记录按钮来记录音频信息并通过按压回放按钮来再现音频信息。
这里,按照利用通过音频输入装置输入的音频信息来盖写记录在记录装置中的音频信息的方式,将音频信息记录在能够记录音频信息的音频卡中。因此,当在记录装置中记录了音频信息之后,如果错误地按压记录按钮,擦除了已经记录在记录装置中的音频信息。因此,上述日本已审申请公开No.1991-45433公开了一种技术,其采用记录按钮易于拆卸的结构,以便在记录了音频信息之后,拆卸记录按钮,由此避免记录按钮的误操作擦除音频信息。此外,按照如下方式构造上述日本专利No.2889151的说明书中所述的音频卡:在记录音频信息之后,当同时按压回放按钮和记录按钮时,执行控制,以便禁止进一步的音频信息记录,由此避免了记录按钮的误操作擦除音频信息。
然而,如上所述,在记录按钮易于拆卸、以便在记录了音频信息之后拆卸记录按钮由此避免记录按钮的误操作擦除音频信息的结构的情况下,当递送具有其中记录了音频信息的音频卡时,将部分音频卡拆卸的音频卡递送到目的地,导致的问题在于要递送的音频卡的外观失去了吸引力。
此外,在在记录音频信息之后、当同时按压回放按钮和记录按钮时以便禁止进一步的音频信息记录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在于不能可视地确认是否禁止音频信息的记录。因此,可能出现尽管在记录音频信息之后还没有禁止记录,用户发送音频卡而没有将音频卡设置在确信已经静止记录的禁止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随后可能会错误地按压记录按钮并擦除已记录的音频信息。此外,为了禁止音频信息的记录,按压记录按钮以便记录音频信息,因此,当在按压回放按钮之前按压记录按钮时,可能会擦除部分所记录的部分音频信息。
此外,将发送消息卡和应答消息卡相结合的两用明信片通常用于例如事件邀请函的多种应用,例如,婚礼的另一方、货物或服务的订货单等。将例如接收方的地址和姓名的地址信息写在这种发送消息卡的正面,而将从发送方到接收方发送的信息写在背面。此外,将例如发送方的地址和姓名的地址信息写在应答消息卡的正面,并且在其背面设置了用于输入从发送方发送到接收方的信息的区域。
沿着发送消息卡和应答消息卡之间连接区域来折叠按照这种方式构造的两用明信片,以便暴露出例如接收方的地址和姓名的地址信息并发送到目的地,在目的地,沿着连接区域从应答消息卡上剪下发送消息卡,在应答消息卡的背面下上要从接收方发送到发送方的信息,并且只将应答消息卡发送回发送方。
因此,结合了发送消息卡和应答消息卡的两用明信片具有能够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或从接收方到发送方的有限信息量,并且发送消息卡和接收消息卡均需要包括地址信息,这进一步限制了其信息量。
因此,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121858公开了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两用明信片:将垂直尺寸等于或二倍于明信片的标准垂直尺寸且水平尺寸是标准水平尺寸四倍的薄片折叠为明信片的尺寸,因此能够按照明信片的标准尺寸来传送更多的信息量。
然而,尽管利用这种两用明信片增加了能够传送的信息量,从发送方传送到接收方、或从接收方传送到发送方的信息只是可视地,这限制了能够传送的信息的类型。
这里,如果将上述日本已审申请公开No.1991-45433中公开的音频卡应用于上述两用明信片,可以利用从两用明信片的发送方到接收方或从接收方到发送方的音频来传送信息。例如,在到婚礼的另一方的邀请函的情况下,如果构造应答消息卡以便能够记录音频信息并且利用记录在到邀请函的发送方的应答消息卡中的消息从邀请函的接收方发送婚礼的另一方是否出席的应答,邀请函的发送方能够接收具有来自邀请函的接收方的音频的消息。
然而,即使具有易于拆卸的记录按钮结构以便在记录音频信息之后拆卸记录按钮结构的上述两用明信片防止记录按钮的误操作擦除音频信息,如上所述,当利用记录在应答消息卡中的音频信息来发送该应答消息时,将部分拆卸的应答消息卡发送回发送方,这导致的问题在于发送回的应答消息卡的外观失去了吸引力。
这种问题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用明信片,还出现在结合发送消息部分和应答消息部分的音频信息递送组件中。
此外,传统地,根据使用和用于各种应用,按照各种模式来设置对其进行构造以便利用粘合剂能够将其粘贴在要标记的对象(例如物品)上的标签。这种标签能够利用印刷或写在其表面上的信息来传送信息。
此外,近年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242788公开了一种标签,其表面上显示了要传送的信息并将其处理为包括Braille字符的凸起形式,也能够向视觉残疾人士传送信息。按照这种方式,在标签表面上显示要传送的信息并将其处理为包括Braille字符的凸起形式使显示在表面上的信息能够被传送给健康人并且还使通过凸起形式处理表达的信息能够被传送给视觉残疾的人士。
然而,向其表面应用了包括Braille字符的凸起形式处理的上述标签能够将以Braille字符表达的信息传送到能够阅读Braille字符的视觉残疾人士,但不能将信息传送给不能阅读Braille字符的视觉残疾人士。
这里,能够阅读Braille字符的人占所有视觉残疾人士总量的不到20%,当包括弱视及年长的人群时,所占比例不到5%。因此,即使使用了向其表面应用了包括Braille字符的凸起形式处理的标签,仍然存在难以向众多视觉残疾和弱视人士传送信息的问题。
此外,近年来,需要大量电池驱动产品来节约电源部分的空间,以便实现尺寸缩小和多功能,作为满足这种需求的手段,使用纽扣型电池。此外,上述音频卡等需要不引人注意(low-profile)的电池。
这里,近年来,日本专利申请待审公开No.2000-502206公开了一种纸电池,具有通过电解层将正电极和负电极层压在一起的结构。由电解层将该电池划分为正电极和负电极,并且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各个电极暴露于纸电池的不同表面。因此,当将这种纸电池安装在电路基板上以便构造电源电路时,正电极和负电极之一没有面对电路基板,没有面对电路基板的电极具有连接端子,用于通过焊点等(通过其于电路基板相连)提供到相连的电路基板的连接。然而,当纸电池的电极通过连接端子与电路基板相连时,电极与电路基板之间的电阻增大。此外,这种操作需要附加的操作,这导致生产率降低且成本增大。
因此,日本专利No.2866383的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折叠部分纸电池的技术,以便在相同表面上形成正电极和负电极。该技术折叠其正电极和负电极形成在不同表面上的纸电池的一部分,通过配备了孔的绝缘膜将该纸电池叠加在电路基板上,通过该孔暴露出部分正电极和负电极,并且通过这些孔将纸电池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与电路基板相连。
然而,如上所述,当折叠部分纸电池并由此在相同表面上形成正电极和负电极时,这意味着持续地使用具有部分折叠纸电池的纸电池,涉及的问题在于与使用不折叠的纸电池相比,在对于纸电池不适宜的环境中使用纸电池。
此外,如上所述,在由层压在电路基板上的纸电池构成电源电路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将各向异性/导电膜或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涂敷于纸电池的连接端子,然后将纸电池安装于电路基板上并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膜或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将纸电池和电路基板电连接并接合在一起。
然而,如上所述,当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膜或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将纸电池与电路基板相连并且将纸电池安装在电路基板上以便由此制造电源电路时,首先将各向异性/导电膜或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涂敷于纸电池的电极上,然后临时将纸电池与电路基板卷曲,并随后将纸电池与电路基板完全卷曲,这导致的问题在于这种制造步骤过于复杂且降低了生产率。
此外,还存在的问题在于不能容易地控制各向异性/导电膜或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这导致成本昂贵且由此需要复杂的控制,并增大了电源电路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信息印刷于其上的、可弯曲或可折叠的音频消息传送片,及其制造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信息输出片,其能够在保证预定音量的同时实现体积减小。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OP指示器,其能够吸引消费者足够的注意力并包含大量广告信息。
此外,本发明的挑战在于使上述记录/再现装置能够基于根据传统递送插条的递送系统被递送,且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利于递送作为礼物的语音消息。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消息传送片,当禁止记录音频信息时,其外观不会变得失去吸引力,并且可以可视地确认禁止记录。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信息递送组件,所述组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发送消息部分和应答消息部分,其中构造应答消息部分,以便能够记录音频信息,并且能够防止错误地擦除所记录的音频信息而不会损坏外观。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签,能够同样地将信息发送给健康人和视觉残疾人士。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安装于片状电路基板上的纸电池的电源电路,所述纸电池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暴露于不同表面,能够形成所述电源电路,而不会增大纸电池和电路基板之间的电阻,也无需折叠纸电池。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电源电路的方法,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与电路基板相连的纸电池,能够改进生产率而不会增大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中,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有片状结构,该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夹在两个支撑片之间,所述支撑片还夹在两个表面片之间,所述表面片允许弯曲或折叠所述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仅在面对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两个支撑片的部分区域中,从正面和背面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夹在之间,因此,尽管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包含其中,减小了包含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区域和其它区域之间的厚度差异,这使得能够在表面片上印刷信息。
此外,使两个支撑片的外部轮廓等于表面片的外部轮廓能够使整个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厚度实质上是均匀的。
此外,将两个支撑片中的每一个划分为多个部分可以增大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弯曲和折叠的自由度。
此外,采用沿弯曲线连接两个支撑片的结构利于两个支撑片的定位。
此外,当设置用于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以便输出音频信息的音频信息输出装置包括以下组件时:输出音频信息的压电元件;具有大于压电元件的直径的薄膜片,所述薄膜片粘贴到压电元件的一个表面;以及配备有孔的振动膜,所述孔具有大于压电元件的直径且小于薄膜片的直径的直径,所述振动膜按照压电元件配合孔的方式被粘贴到薄膜片上,仅在所述振动膜与所述薄膜片接合的表面中没有接合所述薄膜片的区域中,将所述振动膜与所述支撑片接合,可以防止增大设置了音频信息输出装置的区域的厚度,并将音频信息输出装置固定在表面片上而不与其接合,由此避免了干扰压电元件和振动膜的振动。
此外,通过采用以下结构:两个支撑片在操作装置周围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夹在之间,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安装在设置了操作装置的区域中的一个支撑片上,并使操作装置的高度低于支撑片的厚度,由厚度大于操作装置的高度的支撑片包围操作装置,由此可以防止当从外部施加不可抗力时运行操作装置。
此外,如果将墨接纳层层压在没有面对支撑片的两个表面片的至少一个的表面上,当随后通过喷墨打印机在表面片上打印信息时,能够在表面片上清楚地打印信息。
此外,如果在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夹在之间的支撑片被夹在表面片之间之前,将该墨接纳层叠加到表面片上,可以层压具有优异表面片平坦度的墨接纳层,并且当表面片由从连续片切割的单片构成时,将墨接纳层层压在连续表面片上,这利于墨接纳层的层压。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沿着弯曲线折叠夹在两个表面片之间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至少音频信息输出部分的区域,因此,通过相对于其它区域折叠至少包含音频信息输出部分的区域,能够实现体积减小而无需减小音频信息输出部分的尺寸。
此外,根据本发明,当通过安装构件安装在对象上时,能够可视地辨认表面片上作为POP显示的广告信息,当运行操作装置时,能够再现记录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的音频信息。
按照这种方式,将音频信息记录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该音频信息被设计成可利用操作装置进行再现,因此,如果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记录作为音频信息的广告信息,能够可视地辨认广告信息并作为音频信息提供,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且还包括大量的广告信息。
此外,由于该操作装置和粘贴了操作装置的区域中的表面片从其它区域突起,能够容易地运行操作装置。
此外,如果表面片由适于印刷的合成纸制成,不仅可以在表面片上印刷作为POP的广告信息,还能够改进表面片的耐久性。尤其在粘贴了操作装置的区域,当运行操作装置时可能会损坏表面片,但利用合成纸能够抑制表面片的损坏。
此外,当向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提供电源的电源部分包括从不同表面暴露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构成的多个纸电池时,如果所述多个纸电池串联,安装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并且与电源部分相连的音频基板包括与电源部分的两个电极之一相连的第一导电区域和与形成在不同表面的电源部分的两个电极中的另一个相连的第二导电区域,以使电源部分的两个电极与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区域相连,所需的只是在两个位置将多个纸电池与音频基板相连,这能够减小制造成本。
此外,根据本发明,当导电构件被夹在两个表面片之间时,通过导电构件将具有存储区域的IC芯片与第二开关电连接,如果在该条件下操作第二开关,将用于在IC芯片中记录音频信息的第二指令信号输入到IC芯片,并且将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装置输入的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中。然后,如果从两个表面片去除导电构件,IC芯片和第二开关保持电开路,即使在这种条件下操作第二开关,也不会将用于在IC芯片中记录音频信息的第二指令信号输入到IC芯片中,即使由此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装置输入音频信息,也不会将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中。因此,如果在将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之后从两个表面片去除导电构件,即使随后操作第二开关,也不会擦除记录在IC芯片中的音频信息。
因此,通过夹在两个表面片之间的导电构件来启用IC芯片中音频信息的记录,并通过从两个表面片去除该导电构件来禁止IC芯片中音频信息的记录,因此,即使禁止IC芯片中音频信息的记录,作为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外观的表面片也能保持其原貌,防止外观失去吸引力。此外,通过导电构件的存在/不存在能够确定是否禁止IC芯片中音频信息的记录,因此,可以可视地确认禁止记录。
此外,将音频信息记录在夹在两个表面片之间的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其中发送消息部分和应答消息部分相连。于是,当发送消息部分沿着连接部分与应答消息部分分离以便发送应答消息部分时,切断了夹在两个表面片之间用于记录音频信息的布线,从而横跨了夹在两个表面片之间的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发送消息部分和应答消息部分。按照这种方式,当发送消息部分与应答消息部分分离时,不能在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记录音频信息,防止了错误地擦除已经记录在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的音频信息。此外,在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除用于记录音频信息的布线以外的部分被夹在应答消息部分侧两个表面片之间,因此,应答消息部分的接收方可以再现在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记录的音频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夹在两个片状基材之间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记录音频信息,将该标签粘贴到对象上,并通过递送等将对应提供给音频信息的目的地,然后,在音频信息的目的地处再现记录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的音频信息,由此将希望的音频信息发送到目的地。
此外,根据本发明,一种纸电池由通过电解层层压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构成,其中从不同表面暴露出正和负电极,将纸电池与片状电路基板相连,所述电路基板上形成了与电极相连的导电区域,一种电源电路由纸电池和导电区域形成,为了使形成在电路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区域与正电极和负电极之一相连,将纸电池安装在形成第一导电区域的表面上,正电极和负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与形成在另一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区域相连,按照这种方式,由纸电池、第一和第二导电区域形成电源电路。
按照这种方式,从纸电池的不同表面暴露出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一与形成在片状电路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区域相连,正电极和负电极中的另一个与形成在另一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区域相连,由此形成电源电路,因此,可以形成电源电路而无需增大纸电池和电路基板之间的电阻,同时无需折叠纸电池。
此外,如果电路基板配备了用于另一个电极的凹槽以便从电路基板的正侧配合背侧,从而纸电池的另一个电极通过凹槽配合其上形成第二导电区域的一侧并且与第二导电区域相连,即使当纸电池被安装在除电路基板一端的任意部分时,也可以使纸电池的另一个电极能够通过凹槽配合电路基板的另一侧并与第二导电区域相连。
此外,当形成多组第一和第二导电区域以及安装与第一和第二导电区域的组数相同数目的纸电池、以便与多个第一和第二导电区域相连时,以及当多个第一和第二导电区域相连以便多个纸电池串联时,如果形成第一和第二导电区域以便多个纸电池中的至少一部分彼此重叠,可以减小其上安装了多个纸电池的电路基板的面积并实现成本缩小。
根据本发明,当将纸电池安装在电路基板上以便纸电池的正电极和负电极面对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两个连接端子、然后将超声波振动施加于彼此面对区域时,熔化了纸电池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由此纸电池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以及电路基板的两个连接端子通过超声波接合电连接。
通过该操作,可以电连接纸电池和电路基板,而无需使用昂贵材料(例如各向异性/导电膜或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防止制造成本增大、简化制造步骤并改进了生产率。
此外,如果在形成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的区域中形成孔,通过超声波振动熔化的纸电池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流入该孔,这增大了纸电池和电路基板之间的接合力。
此外,当将纸电池安装在电路基板上时,如果不在面对电路基板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部分区域中形成连接端子,通过超声波振动熔化了面对电路基板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部分区域,由此增大了纸电池和电路基板之间的接合力。
附图说明
参考示出了本发明示例的附图,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
图1a是具有能够记录/再现包含在直接邮件中的音频信息的音频设备的信息载体的平面图;
图1b是沿图1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平面图;
图2b示出了图2a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内部结构;
图2c是沿图2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图2a到2c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层压结构;
图4a示出了图2a到2c以及图3所示的支撑片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的层压结构;
图4b示出了图2a到2c以及图3所示的支撑片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的层压结构;
图5a示出了当图2c和图3所示的两个支撑片由一个片构成时的结构;
图5b示出了如何沿图5a所示的弯曲线折叠片;
图6示出了图2b所示音频信息输出部分的结构;
图7示出了图2b所示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开关周围的截面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平面图;
图8b示出了图8a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内部结构;
图8c是沿图8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平面图;
图9b示出了图9a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内部结构;
图9c是沿图9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10示出了图9b所示的IC芯片的记录区域;
图11a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平面图;
图11b示出了图11a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301的内部结构;
图11c是沿图11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12a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平面图;
图12b示出了图12a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内部结构;
图12c是沿图12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13a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平面图;
图13b示出了图13a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内部结构;
图13c是沿图13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14a示出了制造图13a到13c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方法;
图14b示出了制造图13a到13c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方法;
图14c示出了制造图13a到13c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方法;
图14d示出了制造图13a到13c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方法;
图14e示出了制造图13a到13c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方法;
图14f示出了制造图13a到13c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方法;
图15a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音频信息输出片的平面图;
图15b示出了图15a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的内部结构;
图15c是沿图15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16示出了图15a到15c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的层压结构;
图17a示出了图15b、15c和图16所示的支撑片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的层压结构;
图17b示出了图15b、15c和图16所示的支撑片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的层压结构;
图18a示出了没有使用图15a到15c以及图16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的情况;
图18b示出了正在使用图15a到15c以及图16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的情况;
图19a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音频信息输出片的平面图;
图19b示出了图19a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的内部结构;
图19c是沿图19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20a示出了没有使用图19a到19c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的情况;
图20b示出了正在使用图19a到19c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的情况;
图21a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POP指示器的平面图;
图21b示出了图21a所示的POP指示器的内部结构;
图22示出了图21a、21b所示的POP指示器的层压结构;
图23a示出了图22b和图23所示的支撑片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的层压结构;
图23b示出了图22b和图23所示的支撑片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的层压结构;
图24a是图21b、图22和图23a、23b所示的纸电池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4b是沿图24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24c是沿图24a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
图25示出了如图21b、图22和图23a、23b所示,图24a到24c所示串联的三个纸电池;
图26a示出了图21b、图22和图23a、23b所示的音频基板如何与图25所示的纸电池相连;
图26b示出了图21b、图22和图23a、23b所示的音频基板如何与图25所示的纸电池相连;
图27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POP指示器的平面图;
图27b示出了图27a所示的POP指示器的内部结构;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声音信息递送设备;
图29是图28所示的声音信息递送设备的封装的放大图;
图30示出了图28所示的声音信息递送系统被分解为封装、记录/再现装置载体以及递送插条;
图31是图28所示声音信息递送设备的递送插条的截面图;
图32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平面图;
图32b示出了图32a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内部结构;
图32c是沿图32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32d是沿图32a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
图33示出了图32a到32d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层压结构;
图34a示出了图32a到图32d以及图33所示的支撑片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的层压结构;
图34b示出了图32a到图32d以及图33所示的支撑片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的层压结构;
图35a示出了图32b所示的音频基板的详细结构;
图35b是当不操作时沿图35a所示的开关的线A-A’的截面图;
图35c是当操作时沿图35a所示的开关的线A-A’的截面图;
图35d示出了图32d所示的导电构件的背面结构;
图35e是沿图35a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
图36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两用明信片的平面图,其构成了音频信息递送组件;
图36b示出了图36a所示的两用明信片的内部结构;
图36c是图36a所示的两用明信片的后视图;
图36d是沿图36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37示出了图36a到36d所示的两用明信片的层压结构;
图38a示出了图36a到图36d以及图37所示的支撑片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的层压结构;
图38b示出了图36a到图36d以及图37所示的支撑片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的层压结构;
图39a是当没有通过图36a、26b所示的记录按钮按压开关时开关附近的截面图;
图39b是当通过图36a、26b所示的记录按钮按压开关时开关附近的截面图;
图40示出了图36a到36d所示的两用明信片的内部结构,所述两用明信片被沿连接部分分离为发送消息卡和应答消息卡;
图41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两用明信片的平面图,其构成了音频信息递送组件;
图41b是图41a所示的两用明信片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41c是图41a所示的两用明信片的后视图;
图41d是图41a所示的两用明信片的内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41e是沿图41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42示出了图41a到41e所示的两用明信片的层压结构;
图43a示出了图41a到图41e以及图42所示的支撑片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的层压结构;
图43b示出了图41a到图41e以及图42所示的支撑片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的层压结构;
图44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标签的平面图;
图44b示出了图44a所示的标签的内部结构;
图44c是沿图44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45示出了图44a到44所示的标签的层压结构;
图46a示出了图44a到图44c以及图45所示的支撑片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的层压结构;
图46b示出了图44a到图44c以及图45所示的支撑片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的层压结构;
图47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标签的平面图;
图47b示出了图47a所示的标签的内部结构;
图47c是沿图47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47d是沿图47a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
图48示出了图47a到47d所示的标签的层压结构;
图49a是当没有通过记录按钮按压开关时图47a到47c所示的开关附近的截面图;
图49b是当通过记录按钮按压开关时图47a到47c所示的开关附近的截面图;
图50示出了当沿穿孔切割为两个区域时图47a到47d所示的标签的内部结构;
图51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标签的平面图;
图51b示出了图51a所示的标签的内部结构;
图51c是沿图51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52示出了图51a到51c所示的标签的层压结构;
图53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用于电源电路的纸电池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53b是沿图53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53c是沿图53a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
图54a示出了片状电路基板的实施例的表面的结构,所述基板上安装了图53a到53c所示的纸电池,其上安装了纸电池7001;
图54b示出了与图54a所示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结构;
图55a示出了电源电路的表面的结构,其中图53a到53c所示的纸电池安装在图54a、54b所示的电路基板上,其上安装了纸电池7001;
图55b示出了与图55a所示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结构;
图56a示出了图55a、55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56b示出了图55a、55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56c示出了图55a、55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56d示出了图55a、55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57a示出了片状电路基板的实施例的表面的结构,所述基板上安装了图53a到53c所示的纸电池,其上安装了纸电池;
图57b示出了与图57a所示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结构;
图58a示出了电源电路的表面的结构,其中图53a到53c所示的纸电池安装在图57a、57b所示的电路基板上,其上安装了纸电池;
图58b示出了与图58a所示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结构;
图59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用于电源电路的纸电池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59b是沿图59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59c是沿图59a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
图60a示出了片状电路基板的实施例的表面的结构,所述基板上安装了图59a到59c所示的纸电池,其上安装了纸电池;
图60b示出了与图60a所示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结构;
图61a示出了电源电路的表面的结构,其中图59a到59c所示的纸电池安装在图60a、60b所示的电路基板上,其上安装了纸电池;
图61b示出了与图61a所示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结构;
图62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例,用于利用制造电源电路的方法制造的电源电路的纸电池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62b是沿图62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62c是沿图62a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
图63示出了图62a到62c所示串联的三个纸电池;
图6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例,用于利用制造电源电路的方法制造的电源电路的片状电路基板的实施例的一个表面的结构;
图64b示出了图64a所示的电路基板的另一个表面的结构;
图65a示出了安装在图64a、64b所示电路基板上、具有图63所示纸电池的电源电路的一个表面的结构;
图65b示出了图65a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另一个表面的结构;
图66a示出了图65a、65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66b示出了图65a、65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66c示出了图65a、65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66d示出了图65a、65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66e示出了图65a、65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67示出了利用图66a到66e所示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源电路的基板和纸电池之间的连接状态;
图68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例,用于利用制造电源电路的方法制造的电源电路的片状电路基板的实施例的一个表面的结构;
图68b示出了图68a所示的电路基板的另一个表面的结构;
图69a示出了安装在图68a、68b所示电路基板上、具有图63所示纸电池的电源电路的一个表面的结构;
图69b示出了图69a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另一个表面的结构;
图70a示出了图69a、69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70b示出了图69a、69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70c示出了图69a、69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70d示出了图69a、69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以及
图71示出了利用图70a到70d所示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源电路的基板之间的连接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平面图,图2b示出了图2a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内部结构,以及图2c是沿图2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此外,图3示出了图2a到2c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1的层压结构。
如图2a到2c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夹在两个支撑片20a、20b之间的、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片状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所述支撑片20a、20b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材料制成,其中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还被夹在与支撑片20a、20b具有相同外部轮廓的两个表面片10a、10b之间,所述表面片10a、10b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材料制成。通过应用于支撑片20a、20b的前和背面的粘合工作(adhesive work),将表面片10a、10b、支撑片20a、20b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彼此接合在一起。例如,通过将双面带粘贴到支撑片20a、20b的前和背面或向其涂敷热熔型粘合剂可以实现该粘合工作。
此外,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包括:由稍后说明的压电元件41、振动膜42和薄膜片构成的片状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用于输出所记录的音频信息;安装了薄型IC芯片34和薄型开关33的音频基板32,所述薄型IC芯片34是用于记录音频信息的音频信息记录装置,薄型开关33是操作装置,操作用于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34中的音频信息;以及与音频基板32相连的柔性纸电池31,用于向音频基板32供电,音频基板32还配备了连接端子35,用于从外部向IC芯片34输入音频信息。按照这种方式,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具有片状结构。这里,音频基板32是由玻璃纤维加固塑料(FRP,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s)、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酰亚胺或引线框等制成的柔性薄型基板,其中利用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ACP,anisotropic/conductiveadhesive)、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conductive film)、布线接合等与IC芯片34接合。
此外,当与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叠加时,支撑片20a分别在面对纸电池31、开关33、IC芯片34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的区域配备了孔21a、22、23、24a。此外,当与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叠加时,支撑片20b分别在面对纸电池31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的区域配备了孔21b、24b。
按照这种方式,在面对纸电池31、开关33、IC芯片34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的支撑片20a的区域中形成了孔21a、22、23、24a,在面对纸电池31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的支撑片20b的区域中形成了孔21b、24b,这减小了纸电池31、开关33、IC芯片34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与其它区域之间厚度的差异,改进了表面片10a、10b的平坦度并利于在表面片10a、10b上印刷信息。此外,通过使支撑片20a、20b的总厚度等于或大于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最厚部分的厚度,可以使表面片10a、10b实质上平坦。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的较薄部分夹在支撑片20a、20b之间的音频基板32的区域,固定了音频基板32。由于纸电池31的区域与音频基板32相连,无需将该区域夹在支撑片20a、20b之间。此外,由于将表面片10a、10b粘贴到支撑片20a、20b,即使当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具有突出部分和凹陷部分时,通过按压可以使表面片10a、10b凹进,但是当如喷墨型情况下无压力时,表面片10a、10b能够保持平坦,由此也能够进行打印。
图4a示出了图2a到2c以及图3所示的支撑片20a以及层压到一起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图4b示出了图2a到2c以及图3所示的支撑片20b以及层压到一起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
如图4a所示,形成在面对纸电池31的支撑片20a的区域中的孔21a小于纸电池31,形成在面对开关33的区域中的孔22大于开关33,形成在面对IC芯片34的区域中的孔23大于IC芯片34,且形成在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的区域中的孔24a大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
此外,如图4b所示,形成在面对纸电池31的支撑片20b的区域中的孔21b小于纸电池31,且形成在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的区域中的孔24b小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应用于支撑片20a、20b的前和背面的粘合工作,层压并固定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其中从前和背面仅在支撑片的部分区域中被夹在两个支撑片20a、20b之间。
此外,在两个表面片10a、10b中,通过支撑片20a的孔22、23面对开关33和IC芯片34的表面片10a配备有信息显示区域2,其中当邮寄该音频消息传送片1时,印刷了地址信息等,通过支撑片20a的孔22面对开关33的区域配备有印刷回放按钮3,用于操作开关33。此外,在通过支撑片20a的孔24a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的区域中,形成了由用于输出来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的音频输出的微细孔阵列构成的音频输出区域4。即使当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的前和背面覆盖了表面片10a、10b时,由微细孔阵列形成音频输出区域4也能够补偿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输出的音量减小。在音频输出区域4,通过激光束加工,以1.5mm的间隔水平和垂直地形成直径为0.1mm的孔。因此,与利用针等的打孔或穿孔不同,不会形成毛边且永远不会有毛边阻塞这些孔。此外,在图1中,尽管没有将信息显示区域2设置在音频输出区域4的上方,实际中在表面片10a的整个表面上印刷包括回放按钮3的信息,因此,还是将信息显示区域2设置在音频输出区域4上方。此外,代替通过印刷在表面片10a上设置回放按钮3,还可以在将信息印刷在表面片10a上之后,将封条粘贴到面对开关33的区域。
这里,在如上构造音频消息传送片1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通过应用于支撑片20a、20b的前和背面的粘合工作,层压并固定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其中从前和背面仅在支撑片的一部分区域中被夹在两个支撑片20a、20b之间。由于支撑片20a、20b在面对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的纸电池31、开关33、IC芯片34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的区域中配备了孔21a、21b、22、23、24a、24b,当层压支撑片20a、20b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时,必需将形成在支撑片20a中的孔21a、22、23、24a与形成在支撑片20b中的孔21b、24b精确对准。
因此,支撑片20a、20b可以由一个片构成,从而通过折叠该一个片来构造两个支撑片20a、20b,并且将形成在支撑片20a中的孔21a、22、23、24a与形成在支撑片20b中的孔21b、24b精确对准。
图5a示出了一个片构成的图2c和图3所示的两个支撑片的结构,图5b示出了如何沿图5a所示的弯曲线来折叠片。
如图5a、5b所示,图2c和图3所示的两个支撑片20a、20b沿半切割(half-cut)弯曲线25彼此相连,沿弯曲线25折叠支撑片20a、20b,从而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夹在这两个支撑片20a、20b之间,并且通过应用于支撑片20a、20b的两个表面的粘合工作来固定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按照这种方式,形成在支撑片20a中的孔21a、22、23、24a与形成在支撑片20b中的孔21b、24b精确地对准。
下面将详细说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的结构。
图6示出了图2b所示音频信息输出部分的结构,是图2b所示音频消息传送片1的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周围的截面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包括:柔性压电元件41,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34中的音频信息;柔性薄膜片43,粘贴在压电元件41的一侧;以及柔性振动膜42,被粘贴到薄膜片43并且由苯乙烯纸等制成,用于放大压电元件41的振动。这里,薄膜片43的直径被设计成大于压电元件41的直径,因此,当将压电元件41粘贴到薄膜片43上时,在没有粘贴压电元件41的薄膜片43的表面上,在压电元件41的周围保留了没有粘贴压电元件41且暴露的区域。此外,振动膜42被设计成具有直径大于压电元件41且小于薄膜片43的直径的孔,因此,仅能将振动膜42粘贴到薄膜片43上,以便压电元件41与粘贴了压电元件41的薄膜片43的表面上的该孔相配合。将该振动膜42与粘贴了薄膜片43的表面以外的支撑片20b的区域相接合,在那里没有通过应用于支撑片20b的两侧的粘合工作粘贴薄膜片43。这防止了设置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的区域的厚度增大,并能够将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固定到表面片10a、10b而无需接合,由此避免了干扰压电元件41和振动膜42的振动。此外,例如将振动膜42的一侧长度设置为压电元件41的直径的2.8倍,能够得到从压电元件41输出的音频信息的最大音量效果。按照这种方式构造的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还用作用于输入音频信息的麦克风,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音频基板32上设置开关(未示出),用于通过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输入音频信息。此外,对于压电元件41,可以使用具有直径27mm、厚度0.16mm的基于PZT-PMN(铅-锆酸盐-钛酸盐+铌酸铅镁,lead-zironate-titanate+lead magnesium niobate)的材料。
下面将详细说明开关33的外围结构。
图7示出了图2b所示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开关33的外围的截面图。
图2b所示的开关33具有柔性。此外,如图7所示,在安装了开关33的区域中的支撑片20a、20b中,仅有支撑片20a在面对开关33的区域中配备有孔22,因此,在开关33周围,由两个支撑片20a、20b将音频基板32夹在中间并固定,而在安装了开关33的音频基板32的区域中,通过应用于支撑片20b两侧的粘合工作将音频基板32安装在支撑片20b上并固定。这里,如果假设开关33的高度小于支撑片20a的厚度,则开关33被厚度大于开关33的厚度的支撑片20a包围,当从外部施加不可抗力时,这避免了操作开关33。当音频消息传送片通过利用邮政编码的目的地分拣机(邮件分拣系统)时,这防止了按压回放按钮3,并防止无用地消耗纸电池31,或防止在递送期间盖写或擦除记录在IC芯片34中的音频信息。
下面将详细说明在上述音频消息传送片1中记录音频信息的方法。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将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34中,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将噪声混入音频信息中,极大地恶化了记录在IC芯片34中的声音的质量。因此,设置在音频基板32上的连接端子35与音频输入源相连,以便通过连接端子35在IC芯片34中记录音频信息,由此可以在IC芯片34中记录音频信息,而不会在其中导致任何噪声。在这种情况下,代替将纸电池31与音频基板32相连,如果通过连接端子35从外部向音频基板提供电源,当在IC芯片34中记录音频信息时,不会消耗纸电池31。
可以将上述音频消息传送片1构造为明信片的尺寸并用作邮件,或可以构造为卡片尺寸并用作具有音频的名片或消息卡等。
(第二实施例)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平面图,图8b示出了图8a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内部结构,以及图8c是沿图8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如图8a到8c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音频基板32配备有当在IC芯片34中记录音频信息时要按压的开关33b,以及在面对表面片10a的开关33b的区域印刷了记录按钮3b。与回放按钮3a的情况相同,不必在表面片10a上印刷记录按钮3b,还可以在表面片10a上印刷信息,然后将封条粘贴到面对开关33b的区域。
在如上构造的音频消息传送片101中,当在IC芯片34中记录音频信息时,如果通过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输入音频信息,其中压下设置在表面片10a上的记录按钮3b,在IC芯片34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输入的音频信息,如果按压设置在表面片10a上的回放按钮,通过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34中的音频信息。
(第三实施例)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平面图,图9b示出了图9a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201的内部结构,以及图9c是沿图9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此外,图10示出了图9b所示的IC芯片234的记录区域。
如图9a、9b所示,本实施例等同于第一实施例,还在音频基板32上配备了当再现记录在IC芯片234的音频信息时要按压的三个开关233a到233c以及印刷在表面片10a上面对开关233a到233c的区域中的三个回放按钮203a到203c。此外,如图10所示,将其中记录了音频信息的IC芯片234的记录区域划分为三个区域234a到234c,并且在各个区域234a到234c中记录不同的音频信息段。
在如上构造的音频消息传送片201中,对于三个回放按钮203a到203c,例如,当按压回放按钮203a时,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234中的、记录在IC芯片234的记录区域234a的音频信息,当按压回放按钮203b时,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234中的、记录在IC芯片234的记录区域234b的音频信息,以及当按压回放按钮203c时,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234中的、记录在IC芯片234的记录区域234c的音频信息。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在一个IC芯片234中记录多个音频信息段并选择性地按压设置在表面片10a上的多个回放按钮203a到203c,可以选择性地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234中的多个音频信息段。
本实施例配备有三个回放按钮203a到203c以及开关233a到233c,并且将IC芯片234中的信息记录区域划分为三个区域234a到234c,然而,回放按钮和开关的数目以及IC芯片中划分的信息记录区域的数目并不局限于3。
(第四实施例)
图11a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平面图,图11b示出了图11a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301的内部结构,以及图11c是沿图11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如图11a到11c所示,本实施例等同于第一实施例,还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30上配备了两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340a、340b,以及表面片310a配备了音频输出区域304a、304b,用于通过弯曲线305a、305b输出来自这些音频信息输出部分340a、340b的音频信息。此外,将支撑片320a、320b划分为三部分,以便与沿表面片310a的弯曲线305a、305b的三个相邻区域相对应,从而可以沿弯曲线305a、305b来折叠音频输出区域304a、304b。设置信息显示区域2,以便沿弯曲线305a、305b来横跨三个相邻区域。
在如上构造的音频消息传送片301中,从两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340a、340b输出记录在IC芯片34中的音频信息,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可以增大输出音频信息的音量。在这种情况下,压电元件41用作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34中的音频信息的设备,因此即使从两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340a、340b输出记录在IC芯片34中的音频信息时,也不会缩短纸电池31的寿命。
此外,由于沿两个弯曲线305a、305b折叠两个音频输出区域304a、304b,当没有通过音频信息输出部分340a、340b输出记录在IC芯片34中的音频信息时,可以沿弯曲线305a、305b折叠音频输出区域304a、304b,以便改进音频消息传送片301的可携带性。例如,当沿弯曲线305a、305b折叠音频输出区域304a、304b,将片的尺寸设为名片尺寸使得可以将音频消息传送片301容纳到名片夹等中。
此外,还可以从两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340a、340b输出不同的音频信息段。这使得音频消息传送片301可以收听记录在IC芯片34中的、例如作为立体声广播的信息。
本实施例配备了两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340a、340b,但是音频信息输出部分的数目并不局限于2。此外,在沿弯曲线305a、305b的三个相邻区域上横跨设置了信息显示区域2,但是还可以仅在沿弯曲线305a、305b的三个相邻区域的某些区域中设置信息显示区域2。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一个音频基板32与两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340a、340b相连,但是还可以针对每一个两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340a、340b设置一个音频基板,并且通过操作在音频基板上设置的各个开关来输出设置在音频基板上的IC芯片中记录的音频信息。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将支撑片320a、320b划分为三部分,以便与沿表面片310a的弯曲线305a、305b的三个相邻区域相对应,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已划分的支撑片,以便与沿弯曲线305a、305b的三个相邻区域相对应。采用这种结构进一步增大了音频消息传送片301的弯曲或折叠的自由度。按照这种方式将支撑片划分为多个部分并不局限子本实施例,可以将其应用于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以及随后将要说明的第五和第六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
图12a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平面图,图12b示出了图12a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内部结构,以及图12c是沿图12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如图12a到12c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支撑片420a、420b的外部轮廓小于表面片10a、10b的外部轮廓。
因此,本发明可以等同地应用于支撑片420a、420b的外部轮廓小于表面片10a、10b的外部轮廓的情况以及支撑片420a、420b的外部轮廓大于表面片10a、10b的外部轮廓的情况。
(第六实施例)
图13a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平面图,图13b示出了图13a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内部结构,以及图13c是沿图13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如图13a到13c所示,本实施例对应于第一实施例,其中墨接纳层511叠加在表面片10a没有面对支撑片20a的表面上。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音频消息传送片501中,墨接纳层511被层压在表面片10a没有面对支撑片20a的表面上,其上设置了信息显示区域2,因此当利用喷墨打印机在信息显示区域2上打印信息时,可以在信息显示区域2上清楚地打印信息。
下面将说明制造上述音频消息传送片501的方法。
图14a到图14f示出了制造图13a到13c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501的方法。
首先,将如图14b所示的墨接纳层511叠加在如图14a所示的表面片上。当从连续形式纸张上将表面片10a切割为单片时,如果将墨接纳层511叠加在连续形式纸张的表面片10a上,可以容易地叠加墨接纳层511。
接下来,如图14c所示,如上所述,通过激光束加工在其上叠加了墨接纳层511的表面片10a中形成直径为0.1mm的孔,以设置音频输出区域4。
此外,如图14d所示,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夹在两个支撑片20a、20b之间。
然后,如图14e所示,将其中夹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30的支撑片20a、20b进一步夹在表面片10a、10b之间。
这完成了不具有印刷在表面片10a的表面上的信息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然后,如图14f所示,在其上叠加了墨接纳层511的表面片10a上印刷回放按钮3,并利用喷墨打印机将信息打印在信息显示区域2。
作为示例,本实施例解释了将墨接纳层511叠加在第一实施例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1的表面片10a上的情况,还可以将墨接纳层511叠加在音频消息传送片1的表面片10b上,或仅将墨接纳层511叠加在上述第二到第五实施例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表面片10a,或表面片10a、10b上。
在上述第一到第六实施例所示的本发明中,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有片状结构,之间从前到背面夹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两个支撑片的区域接合在一起并且面对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仅在这些区域之间从前到背面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夹在中间,因此能够容易地弯曲或折叠该片并能够在表面片上印刷信息。
此外,当两个支撑片具有与表面片相同的外部轮廓时,能够使整个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厚度实质上均匀。
此外,当将两个支撑片划分为多个部分时,可以增大音频消息传送片弯曲和折叠的自由度。
此外,当通过弯曲线将两个支撑片连接到一起时,可以将两个支撑片容易地彼此对准。
此外,在设置于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上的、用于输出音频信息的音频信息输出装置包括以下部件的结构的情况下:用于输出音频信息的压电元件;具有大于压电元件的直径的薄膜片,所述薄膜片粘贴到压电元件的一个表面;以及配备有孔的振动膜,所述孔具有大于压电元件的直径且小于薄膜片直径的直径,所述振动膜按照压电元件配合孔的方式被粘贴到薄膜片上,其中,仅在接合到薄膜片的表面中没有接合薄膜片的区域中,将振动膜与支撑片接合,可以防止增大设置了音频信息输出装置的区域的厚度,并将音频信息输出装置固定在表面片上而不与其接合,由此防止了干扰压电元件和振动膜的振动。
此外,在以下结构的情况下:两个支撑片在操作装置周围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夹在之间,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安装在一个支撑片上设置了操作装置的区域中,如果操作装置的高度低于支撑片的厚度,则由厚度大于操作装置的高度的支撑片包围操作装置,这可以避免当从外部施加不可抗力时运行操作装置。
此外,在以下结构的情况下:将墨接纳层叠加在没有面对两个表面片的至少一个支撑片的表面上,如果随后通过喷墨打印机在表面片上打印信息,能够在表面片上清楚地打印信息。
此外,在以下结构的情况下:在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夹在之间的支撑片被夹在表面片之间之前,将墨接纳层叠加到表面片上,可以叠加具有优异表面片平坦度的墨接纳层,并且当表面片是从连续形式纸切割的单片时,将墨接纳层叠加在连续形式纸的表面片上,利于墨接纳层的叠加。
(第七实施例)
图15a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音频信息输出片的平面图,图15b示出了图15a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的内部结构,以及图15c是沿图15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此外,图16示出了图15a到15c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的层压结构。
如图15a到15c以及图16所示,按照以下方式构造本实施例: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片状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030被夹在两个支撑片1020a、1020b之间,所述支撑片1020a、1020b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基材料制成,其中夹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030的支撑片1020a、1020b被夹在两个表面片1010a、1010b之间,所述表面片1010a、1010b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基材料制成,可以沿着其中设置了表面片1010a、1010b的弯曲线1015a、1015b作为弯曲线的区域折叠所述片。通过应用于支撑片1020a、1020b的前和背面的粘合工作,将表面片1010a、1010b、支撑片1020a、1020b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030彼此接合在一起。通过将双面带粘贴到支撑片1020a、1020b的前和背面或向其涂敷热熔型粘合剂可以实现该粘合工作。
此外,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030包括:片状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用于输出所记录的音频信息;安装了薄型IC芯片1034和薄型开关1033的音频基板1032,所述薄型IC芯片1034是用于记录音频信息的音频信息记录装置,薄型开关1033操作用于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1034中的音频信息;以及与音频基板1032相连的柔性纸电池1031,用于向音频基板1032供电;以及连接基板1036,所述连接基板由聚酰亚胺膜制成,其上形成了用于将IC芯片1034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相连的布线图案1037,音频基板1032还配备了连接端子1035,用于从/向IC芯片1034向/从外部输入/输出音频信息。按照这种方式,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030具有片状结构。这里,音频基板1032是由玻璃纤维加固塑料(FRP)、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聚酰亚胺或引线框等制成的柔性薄型基板,其中利用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ACP)、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布线接合等与IC芯片1034接合。连接基板1036并不局限于由聚酰亚胺膜制成,可以使用由至少具有柔性的树脂(例如PET)制成的任意膜。
此外,当叠加在表面片1010a上时,通过面对弯曲线1015a的区域将支撑片1020a划分为两部分,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030上时,分别在面对纸电池1031、开关1033、IC芯片1034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的区域中形成孔1021a、1022、1023、1024a。此外,当叠加在表面片1010b上时,通过面对弯曲线1015b的区域将支撑片1020b划分为两部分,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030上时,分别在面对纸电池1031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的区域中形成孔1021b、1024b。
此外,在支撑片1020a、1020b的划分区域之间设置了被夹在中间的连接基板1036,用于将IC芯片1034与信息输出部分1040相连。
图17a示出了图15b、15c和图16所示的支撑片1020a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030的层压结构,以及图17b示出了图15b、15c和图16所示的支撑片1020b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030的层压结构。
如图17a所示,形成在面对纸电池1031的支撑片1020a的区域中的孔1021a小于纸电池1031,形成在面对开关1033的区域中的孔1022大于开关1033,形成在面对IC芯片1034的区域中的孔1023大于IC芯片1034,且形成在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的区域中的孔1024a大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
此外,如图17b所示,形成在面对纸电池1031的支撑片1020b的区域中的孔1021b小于纸电池1031,且形成在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的区域中的孔1024b小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应用于支撑片1020a、1020b的前和背面的粘合工作,层压并固定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030,其中从前和背面,仅在支撑片的部分区域中被夹在两个支撑片1020a、1020b之间。
此外,在两个表面片1010a、1010b中,通过支撑片1020a的孔1022、1023面对开关1033和IC芯片1034的表面片1010a配备有信息显示区域1002,其中,例如当将该音频消息传送片1001用作名片时,印刷了地址信息等,通过支撑片1020a的孔1022面对开关1033的区域配备有回放按钮1003,用于操作开关1033。此外,在通过支撑片1020a的孔1024a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的区域中,形成了由用于输出来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的音频输出的微细孔阵列构成的音频输出区域1004,相对于其它区域,形成音频输出区域1004的区域可沿弯曲线1015a折叠。即使当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的前和背面覆盖了表面片1010a、1010b时,由微细孔阵列形成音频输出区域1004也能够补偿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输出的音量减小。在音频输出区域1004,通过激光束加工,以1.5mm的间隔水平和垂直地形成直径为0.1mm的孔。
下面将说明如上结构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的使用方法。
图18a示出了没有使用图15a到15c以及图16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的情况,图18b示出了正在使用图15a到15c以及图16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的情况。
当没有使用图15a到15c以及图16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时,如图18a所示,沿弯曲线1015a、1015b折叠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在这种条件下,相对于其它区域,沿弯曲线1015a、1015b折叠夹在支撑片1020a、1020b和表面片1010a、1010b之间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030的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的区域,如果假设这种条件下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的尺寸是名片尺寸,可以将折叠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插入名片夹等,从而改进了可携带性。此外,在这种条件下,没有暴露出设置在表面片1010a上的音频输出区域1004以便将来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的音频输出输出到外部。此外,由于通过形成在夹在支撑片1020a、1020b的划分区域之间的连接基板1036上的布线图案1037来连接IC芯片1034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即使能够沿折叠部分1015a、1015b来折叠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可以避免IC芯片1034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之间的布线被折断。此外,当如图18a所示折叠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时,如果调整支撑片1020a、1020b的划分区域之间的间隔,使其等于或大于成为折叠部分外部的、表面片1010b之间的距离时,即,至少是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的厚度的二倍,则可以保持折叠状态。
当使用图15a到15c以及图16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时,如图18b所示,当打开折叠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且按压回放按钮1003时,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输出记录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030的IC芯片1034中的音频信息。这里,在这种条件下,暴露出设置在表面片1010a上的音频输出区域1004以便将来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的音频输出输出到外部。此外,如图18b所示,如果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保持打开以便相邻区域沿弯曲线1015a形成一定角度,可以利用放置在桌面等上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来输出音频信息。
按照这种方式,当没有使用时,折叠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而当正在使用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时,打开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并输出音频信息,因此可以使卡小型化,同时保证音频信息输出的音量。
根据本实施例,相对于其它区域,仅有其中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被夹在支撑片1020a、1020b和表面片1010a、1010b之间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030的区域是可折叠的,但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相对于其它区域,其中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和除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以外的部分区域被夹在之间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030的区域是可折叠的。在这种情况下,与连接基板1036的情况相同,如果音频基板1032由聚酰亚胺膜制成,即使将其夹在支撑片1020a、1020b和表面片1010a、1010b之间以便音频基板1032延伸弯曲线1015a、1015b,相对于沿弯曲线1015a、1015b折叠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的操作,可以保证耐久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当沿弯曲线1015a、1015b折叠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时,将被按压以便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1034中的音频信息的回放按钮1003设置在暴露回放按钮1003的这种位置处,然而,还可以将回放按钮1003设置在当沿弯曲线1015a、1015b折叠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时,不会暴露回放按钮1003的表面片1010a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当沿弯曲线1015a、1015b折叠音频信息输出片1001时按压回放按钮1003,并避免纸电池1031不必要的消耗。
此外,还可以使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用作输入音频信息的麦克风,并通过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将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1034中。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音频基板1032需要配备开关(未示出),用于通过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040输入音频信息。
(第八实施例)
图19a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音频信息输出片的平面图,图19b示出了图19a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的内部结构,以及图19c是沿图19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如图19a到19c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形成在连接基板1036a、1036b上的布线图案1037a、1037b,将两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140a、1140b与音频基板1032相连,并且相对于其它区域,沿弯曲线1105a、1115a折叠被夹在支撑片1120a、1120b和表面片1110a、1110b之间的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140a、1140b的区域。与第七实施例的情况相同,还通过面对设置在表面片1110a上的弯曲线1105a、1115a的区域将支撑片1120a、1120b划分为三个区域。
下面将说明如上结构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的使用方法。
图20a示出了没有使用图19a到19c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的情况,图20b示出了正在使用图19a到19c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的情况。
当没有使用图19a到19c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时,如图20a所示,沿弯曲线1105a、1105b、1115a、1115b折叠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在这种条件下,相对于其它区域,沿弯曲线1105a、1105b、1115a、1115b折叠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140a、1140b被夹在支撑片1120a、1120b和表面片1110a、1110b之间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130的区域,如果假设这种条件下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的尺寸是名片尺寸,可以将折叠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插入名片夹等,这改进了可携带性。此外,在这种条件下,没有暴露出设置在表面片1110a上的音频输出区域1104a、1104b以便将来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140a、1140b的音频输出输出到外部。此外,在这种条件下,没有暴露出被按压以便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140a、1140b输出记录在IC芯片1034中的音频信息的回放按钮1003,因此不会错误地按压回放按钮1003,这避免了纸电池1031不必要的消耗。
此外,当使用图19a到19c所示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时,如图20b所示,通过打开折叠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且按压回放按钮1003,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140a、1140b输出记录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130的IC芯片1034中的音频信息。在这种条件下,暴露出设置在表面片1110a上的音频输出区域1104a、1104b以便将来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140a、1140b的音频输出输出到外部。此外,如图20b所示,如果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保持打开以便相邻区域沿弯曲线1105a、1115a形成预定角度,可以利用放置在桌面等上的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来输出音频信息。
按照这种方式,本实施例采用了沿弯曲线1105a、1105b可三折的结构,因此在折叠状态中,可以较大范围地保证向其输出音频信息的区域尺寸,由此实现较大的音量。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相对于其它区域,其中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140a、1140b和除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140a、1140b以外的部分区域被夹在之间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1130的区域是可折叠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音频基板1032由聚酰亚胺膜制成,即使将音频基板1032夹在表面片1110a、1110b和支撑片1120a、1120b之间以便音频基板1032延伸弯曲线1105a、1115a,相对于沿弯曲线1105a、1115a折叠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的操作,可以保证耐久性。
此外,还可以使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140a、1140b输出的音频信息段彼此不同。按照这种方式,例如可以收听记录在IC芯片1034中的、作为立体声广播的信息。
此外,本实施例配备有两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140a、1140b,但音频信息输出部分1140a、1140b的数目并不局限于2。在这种情况下,在夹在支撑片1120a、1120b和表面片1110a、1110b之间的两个区域和其它区域中,至少一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可以三折。例如,可以采用设置了四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的三折结构,由夹在支撑片1120a、1120b和表面片1110a、1110b之间音频信息输出部分和其它区域的两个集合形成两个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同样,通过采用将不同音频信息段输出到两个区域的结构,例如可以收听记录在IC芯片1034中的、作为立体声广播的信息。
此外,代替如本实施例限制为可三折结构,还可以沿弯曲线1105a、1115a,在与音频输出区域1104a、1104b相邻的区域中沿弯曲线设置可折叠区域,即,将音频基板1032夹在附图的上部或下部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同样,优选地,沿弯曲线划分被夹在表面片1110a、1110b之间的支撑片1120a、1120b,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当折叠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时,如果调整支撑片1120a、1120b的划分区域之间的间隔,使其等于或大于成为折叠部分外部的、表面片1110b之间的距离,则可以保持折叠状态。例如,当在沿弯曲线1105a、1115a相邻的音频输出区域1104a、1104b的区域中,在图中的上部和下部中设置了沿弯曲线可折叠的区域时,如图20a所示,首先折叠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然后折叠上部和下部中的上述区域,如果调整沿支撑片1120a、1120b的弯曲线1105a、1115a相邻的区域之间的间隔,使其等于或大于音频信息输出片的厚度的二倍,并且调整音频基板1032被夹在支撑片1120a、1120b之间的区域和构成其上部和下部的区域之间的间隔,使其至少是音频信息输出片1101的厚度的三倍,可以保持折叠状态。
此外,根据第七和第八实施例,沿弯曲线划分支撑片,但还可以由易于折叠的材料制成支撑片,从而不划分支撑片。
根据第七和第八实施例所示的本发明,能够沿着弯曲线折叠至少包含音频信息输出部分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区域,并且相对于其它区域折叠包含音频信息输出部分的区域,从而实现小型化,因此,不必减小音频信息输出部分的尺寸,并且可以实现小型化同时保证预定的音量。
此外,在以下结构的情况下: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由片状基材料制成,两个支撑片与从前和背面被夹在之间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接合在一起,沿弯曲线划分两个支撑片,并且仅在面对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一些区域中,从前和背面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夹在之间,可以改进表面的平坦度,而与可折叠结构无关,从而利于表面片上信息的印刷。
此外,在以下结构的情况下:当折叠音频信息输出片时,支撑片的划分区域之间的间隔等于或大于位于两个表面片的折叠部分以外的、表面片之间的距离,当沿弯曲线折叠音频信息输出片时,可以保持折叠状态。
此外,在以下结构的情况下: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包括多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相对于其它区域,可以沿弯曲线折叠每一个均包含至少一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的多个区域,可以增大音频信息输出的音量,而无需增大折叠状态中音频信息输出片的尺寸。
(第九实施例)
图21a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POP指示器2001的平面图,图21b示出了图21a所示的POP指示器2001的内部结构。此外,图22示出了图21a、21b所示的POP指示器2001的层压结构。
如图21a、21b和图22所示,按照以下方式构造本实施例: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片状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2030被夹在两个支撑片2020a、2020b之间,所述支撑片2020a、2020b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材料制成,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2030夹在之间的支撑片2020a、2020b进一步被夹在表面片2010a和背面片2010b之间,所述表面片2010a和背面片2010b具有与支撑片2020a、2020b相同的外部轮廓,并且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材料制成。此外,设置了安装构件2005,用于将POP指示器2001安装在例如橱窗的对象上。通过应用于支撑片2020a、2020b的前和背面的粘合工作,将表面片2010a、背面片2010b、支撑片2020a、2020b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2030彼此接合在一起,由此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2030粘贴到表面片2010a的表面。通过将双面带粘贴到支撑片2020a、2020b的前和背面或向其涂敷热熔型粘合剂可以实现该粘合工作。此外,表面片2010a、背面片2010b、支撑片2020a、2020b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2030的一些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突出。
此外,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2030包括:安装了作为音频信息记录装置的IC芯片2034和作为操作装置的开关2033的音频基板2032、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以及三个纸电池2050a到2050c,其上安装了开关2033的音频基板2032的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突出。
IC芯片2034被设计成记录音频信息,音频信息输出部分2040被设计成按压开关2033时输出记录在IC芯片2034中的音频信息。此外,利用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ACP)或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将三个纸电池2050a到2050c串联,其两端与音频基板2032相连,以便充当向音频基板2032供电的电源。
此外,音频基板2032配备了连接端子2035,用于从外部向IC芯片34输入音频信息,所述音频基板2032是由玻璃纤维加固塑料(FRP)、聚酰亚胺或引线框等制成的柔性薄型基板,其中利用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ACP)、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布线接合等与IC芯片2034相连。
此外,支撑片2020a由薄型基材料制成,并根据所需的耐久性适当地设置其厚度,当与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2030叠加时,在面对纸电池2050a到2050c、开关2033、IC芯片2034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2040的区域中形成了孔2021a、2022、2023、2024a,并且其中形成了孔22的区域相对于其他区域突出。
此外,支撑片2020b由薄型基材料制成,并根据所需的耐久性适当地设置其厚度,当与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2030叠加时,在面对纸电池2050a到2050c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2040的区域中形成了孔2021b、2024b,并且通过音频基板2032面对开关2033的区域相对于其他区域突出。
图23a示出了图22b和图23所示的支撑片2020a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2030的层压结构,以及图23b示出了图22b和图23所示的支撑片2020b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2030的层压结构。
如图23a所示,形成在面对纸电池2050a到2050c的支撑片2020a的区域中的孔2021a的尺寸小于相连的三个纸电池2050a到2050c的尺寸,形成在面对开关2033的区域中的孔2022大于开关2033,形成在面对IC芯片2034的区域中的孔2023大于IC芯片2034,且形成在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2040的区域中的孔2024a大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2040。
此外,如图23b所示,形成在面对纸电池2050a到2050c的支撑片2020b的区域中的孔2021b小于相连的三个纸电池2050a到2050c,且形成在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2040的区域中的孔2024b小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2040。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应用于支撑片2020a、2020b的前和背面的粘合工作,层压并固定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2030,从而从片的前和背面,仅其一部分被夹在两个支撑片2020a、2020b之间。
此外,表面片2010a配备有信息显示区域2002,其上印刷了作为POP的广告信息,通过孔2022面对开关2033的支撑片2020a区域中设置了回放按钮2003,用于操作开关2033,在通过支撑片2020a的孔2024a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2040的区域中,形成了由用于输出来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2040的音频输出的微细孔阵列构成的音频输出区域2004。由于由这种微细孔阵列形成音频输出区域2004,即使当音频信息输出部分2040的前和背面覆盖了表面片2010a和背面片2010b时,也能够补偿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2040输出的音量减小。在音频输出区域2004中,通过激光束加工,以1.5mm的间隔水平和垂直地形成直径为0.1mm的孔。因此,与利用针等的打孔或穿孔不同,不会形成毛边并且永远不会有毛边阻塞这些孔,音频输出区域2004还可以印刷作为POP的广告信息。此外,当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2030夹在中间时,定形表面片2010a和背面片2010b,以使包含开关2033的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突出。此外,如果表面片2010a由适于印刷的合成纸(例如泡沫PET(聚乙烯对苯二酸酯))制成,不仅可以在表面片2010a上印刷作为POP的广告信息,还能够改进表面片2010a的耐久性。尤其在设置了回放按钮2003的区域,当按压回放按钮2003时可能会损坏表面片2010a,但利用合成纸能够抑制表面片2010a的损坏。此外,如果同样由合成纸制成所有表面片2010a、背面片2010b以及支撑片2020a、2020b,可以改进整个POP指示器2001的水密性。
通过利用安装构件2005将其从橱窗等处悬挂来使用如上结构的POP指示器2001。将广告信息作为POP印刷在信息显示2002,使到安装了POP指示器2001的商店的顾客能够可视地辨认广告信息。此外,当顾客按压回放按钮2003时,通过音频输出区域2004再现并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20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2034中的音频信息。因此,例如如果预先将显示在橱窗中的产品信息写在IC芯片2034中,利用安装构件2005从橱窗悬挂POP指示器2001,当顾客按压回放按钮2003时,通过音频输出区域2004输出在悬挂了POP指示器2001的橱窗显示的产品的信息,作为来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2040的音频。顾客能够辨认作为音频信息的产品信息等。此外,还可以在IC芯片2034中记录例如测验和音乐的信息,并且当按压回放按钮2003时,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2040输出该信息。此外,由于记录在IC芯片2034中的信息量大于印刷在信息显示区域2002上的信息量,可以向顾客提供大量信息。
下面将详细说明包含在上述POP指示器2001中的纸电池2050a到2050c。
图24a是图21b、图22和图23a、23b所示的纸电池2050a到2050c的结构的平面图,图24b是沿图24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以及图24c是沿图24a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
如图24a、24b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一个纸电池2050a到2050c具有通过凝胶电解层2053层压到一起的、由二氧化锰等制成的正电极层2051以及由锌等制成的负电极层2052。将覆盖有导电墨2054的、由PET(聚乙烯对苯二酸酯)等制成的保护膜2056叠加在正电极层2051侧,并且将覆盖有导电墨2055的、由PET等制成的保护膜2057叠加在负电极层2052侧。此外,覆盖有导电墨2054的保护膜2056包括从正电极层2051、负电极层2052以及电解层2053的外部轮廓处突出的突出区域2058,覆盖有导电墨2055的保护膜2057包括从正电极层2051、负电极层2052以及电解层2053的外部轮廓处突出的突出区域2059,这些突出区域2058、2059在彼此不同的区域中的正电极层2051、负电极层2052以及电解层2053的外部轮廓处突出。这里,由于将导电墨2054、2055分别涂敷在保护膜2056、2057的正电极层2051侧和负电极层2052侧,从其暴露出导电墨2054、2055的突出区域2058、2059的表面彼此不同。
在如上结构的纸电池2050a到2050c中,涂敷在保护膜2056上的导电墨2054与正电极层2051电连接,因此,突出区域2058中的导电墨2054构成正电极,涂敷在保护膜2057上的导电墨2055与负电极层2052电连接,因此,突出区域2059中的导电墨2055构成负电极。
图25示出了如图21b、图22和图23a、23b所示,图24a到24c所示串联的三个纸电池2050a到2050c。
如图25所示,按照以下方式连接三个纸电池2050a到2050c:利用面对纸电池2050b的突出区域2058中的导电墨2054的、纸电池2050a的突出区域2059中的导电墨2055,将纸电池2050a和纸电池2050b叠加到一起,以及利用面对纸电池2050c的突出区域2058中的导电墨2054的、纸电池2050b的突出区域2059中的导电墨2055,将纸电池2050b和纸电池2050c叠加到一起。按照这种方式,利用纸电池2050a的突出区域2058中构成正电极的导电墨2054以及纸电池2050c的突出区域2059中构成负电极的导电墨2055,将三个纸电池2050a到2050c串联。
图26a、26b示出了图21b、图22和图23a、23b所示的音频基板2032如何与图25所示的纸电池2050a到2050c相连。
如图26a、26b所示,在图21b、图22和图23a、23b所示的音频基板2032的表面上,形成平台(land)2031a,用作要与纸电池2050a的突出区域2058中的导电墨2054相连的第一导电区域,并且将平台2031a通过布线图案2037a与IC芯片2034相连。此外,在音频基板2032的背面上,形成平台(land)2031b,用作要与纸电池2050c的突出区域2059中的导电墨2055相连的第二导电区域,并且将平台2031b通过布线图案2037b与通孔2036相连,将该通孔2036与IC芯片2034相连。
按照这种方式,从包括串联的三个纸电池2050a到2050c的电源部分向音频基板2032供电。
(第十实施例)
图27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POP指示器2101的平面图,以及图27b示出了图27a所示的POP指示器2101的内部结构。
如图27a、27b所示,本实施例在图21a、21b所示的POP指示器2101的组件下方设置了安装构件2005,并且在POP指示器2101的上部提供了回放按钮2003。其余结构和对应的内部结构与上述相同。
当如上构造时,针对使用利用安装构件2005安装本实施例的POP指示器2101,以便将POP指示器2101的组件放置在橱窗的表面上方,与针对使用利用安装构件2005从橱窗悬挂的、图21a、21b所示的POP指示器2001相对。
在上述第九和第十实施例中,设置了音频基板2032的开关2033的区域相对于表面片2010a、背面片2010b、支撑片2020a、2020b和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2030的其它区域突出,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表面片2010a、背面片2010b、支撑片2020a、2020b和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2030中的一部分不必相对于其它区域突出。
此外,上述第九和第十实施例已经说明了POP指示器,其中作为示例,作为POP的广告信息被印刷在设置在表面片2010a上的信息显示区域2002上,但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广告信息被印刷在表面片上且没有使用POP的指示器。
上述第九和第十实施例所示的本发明是一种POP指示器,配备了其上书写了作为POP的广告信息的至少一个表面片和用于将表面片安装到对象上的安装构件,所述POP指示器包括被粘贴到表面片背面的、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所述POP指示器将音频信息记录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并能够通过操作装置再现该音频信息,因此,如果将广告信息作为音频信息记录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能够可视地辨认广告信息并且还设置作为音频信息的广告信息,由此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且还可以包括大量广告信息。此外,该操作装置和粘贴了该操作装置的区域中的表面片相对于其它区域的突起利于操作装置的操作。
此外,由适于印刷的合成纸制成的表面片不仅允许将广告信息作为POP印刷在表面片上,还改进了表面片的耐久性。
此外,向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供电的电源部分包括由从不同表面暴露出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构成的多个串联纸电池,其上安装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并且与电源部分相连的音频基板包括:与电源部分的两个电极之一相连的第一导电区域和与形成在不同表面的电源部分的另一个电极相连的第二导电区域,因此,只需在两点处将多个纸电池与音频基板相连,可以减小制造成本。
(第十一实施例)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声音信息递送设备。此外,图29是图28所示的声音信息递送设备3001的封装的放大图。此外,图30示出了图28所示的声音信息递送系统3001被分解为封装、记录/再现装置载体以及递送插条。此外,图31是图28所示声音信息递送设备3001的递送插条的截面图。
本实施例的声音信息递送设备3001是信封形封装3002、薄型记录/再现装置载体3003和递送插条3004的组合。如图29所示,将封装3002定形为信封形,包括放置在底部的底片3006、彼此相对设置的前片3005和后片3007、在粘贴到后片3007的前片3005的两侧上与侧片3008相连的重叠宽度3009,其中在顶部形成开口3010,用于插入对象。此外,通过顶片3011与后片3007相连的盖片3012与前片3005的外部重叠且粘贴到其上。
此外,当将递送插条3004插入盖封装3002时,暴露出在递送插条3004的预定位置说明的递送信息。为了暴露按照这种方式插入的递送插条3004的递送信息并可视地根据需要检查递送信息,设置了如图所示的窗口,当前片3005上的递送插条3004的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和覆盖该前片3005的盖片3012对准时,其尺寸允许暴露整个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
记录/再现装置载体3003被粘贴在该封装3002的前片3005的外表面上。该记录/再现装置载体3003包括例如厚纸的纸材料3016和内置式薄型声音信息记录/再现装置3017,所述纸材料3016具有设置在与窗口3014相对应位置处的开口3015。该声音信息记录/再现装置3017包括例如纸电池的薄型电池部分3018、声音信息输入/输出部分3019、开关部分3020以及记录/再现控制部分3021。记录/再现控制部分3021由IC芯片构成,当利用从电池部分3018提供的功率在开关部分3020上执行用于记录的预定操作设置时,记录/再现控制部分3021记录从声音信息输入/输出部分3019输入的声音信息。在包含在IC芯片的存储器中执行该记录。当利用从电池部分3018提供的功率在开关部分3020上执行用于记录的预定操作设置时,记录/再现控制部分3021操作声音信息输入/输出部分3019,以输出所记录的声音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将由压电元件等构成的两用薄型麦克风/扬声器用作声音信息输入/输出部分3019。此外,对于开关部分3020,优选使用薄型开关,例如压敏传感器型开关或检测电容的触摸传感器型开关。此外,作为电池部分3018,优选使用例如锂聚合体电池的薄型柔性电池。这里,还可以恒定地从电池部分3018供电,而无需取决于开关部分3020的操作。
按照这种方式,声音信息记录/再现装置3017具有简单且较薄的结构,因此当包含到纸材料3016层中时,声音信息记录/再现装置3017处于纸材料3016的厚度范围之内,或略微突出,由于其中设置了所述声音信息记录/再现装置3017的声音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载体3003不引人注意,声音信息递送设备3001自身变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盖3012上打印并显示声音信息输入/输出部分3019和声音信息记录/再现装置3017的开关部分3020的位置,其中各个部分达到最外部表面,以便于记录操作和再现操作。
当将递送插条3004放置在封装3002的内部时,在通过封装3002的窗口3014和记录/再现装置载体3003的开口3015暴露出递送插条3004的位置处,递送插条3004配备有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说明了例如发送方地址和姓名以及接收方地址和姓名的递送信息。此外,在除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以外区域的希望位置处,设置了通知信息显示部分3022,用于利用字符、图案等向声音信息递送设备3001的接收方通知信息。
如图31所示,在该递送插条3004中,按照不可分离的方式将构成除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以外区域的片3024粘贴到支架3023上,并在该片3024中设置通知信息显示部分3022。此外,通过周围的凹槽,将构成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的区域的片3025与片3024齐平地紧接放置在片3024旁边,以不可分离的方式将该片3025粘贴到支架3023,并且在片3025的顶部构造其上印刷了发送方地址和姓名以及接收方地址和姓名等的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按照这种方式,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可以从支架3023拆卸。
为了使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可拆卸,可以通过粘合剂3029将上片3028与支架3023接合,所述上片3028的背面配备有印刷(printing)3027,用于调节与该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的区域相对应的接合力,这使得难以彼此分离两片并由此设置了凹槽3026。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具有足以从封装3002的窗口3014和记录/再现装置载体3003的开口3015被取出的尺寸。此外,如图所示,该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包括多个插条3030,每一个插条用作设置在相同表面上的递送插条或回执,其上书写了与每一个插条3030的功能相对应的递送信息,并且按照能够逐一地取出每一个插条3030的方式来构造所述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
由于声音信息递送设备3001配备有能够根据需要取出的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可以利用现有的递送系统来将其递送。在本实施例中,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包括多个插条3030,但该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还可以包括单片纸。
此外,封装3002不仅能够容纳递送插条3004以便利用现有的递送系统递送该声音信息递送设备3001,还可以在不防止暴露递送信息显示部分3013的位置处(即,在递送插条3004的背面)容纳薄型物品和递送插条3004。该薄型物品的示例是如图所示附加到照片上的消息卡3031,但薄型物品并不局限于该消息卡。
此外,本实施例的封装3002具有盖片3012覆盖了前片3005的整个表面的结构,但是还可以采用可密封信件卡型片,其通过盖片3012仅覆盖前片3005的上侧来密封开口3010。此外,粘贴盖片3012,以便覆盖前片3005的整个表面,或将盖片3012制成可密封信件卡型片,以覆盖前片3005的上侧,但是还可以使该盖片3012覆盖前片以关闭开口,从而可以将其打开或关闭,而无需将盖片3012接合到前片3005。
此外,将记录/再现装置载体3003粘贴到封装3002的前片3005的前部,但是当声音信息记录/再现装置3017的一部分在记录/再现装置载体3003的背面突出时,还可以形成开口,以避免前片3005上声音信息记录/再现装置3017的突出。此外,还可以构造记录/再现装置载体3003,以便将其粘贴到前片3005的内表面或容纳到封装3002中。
此外,如果声音信息递送设备3001的接收方将该声音信息递送设备3001悬挂到墙壁等上,这还利于再现操作,因此,还可以在后片上设置挂钩等,以便易于安装到墙壁上。
此外,将信封组件3002的上侧指定为用于插入的开口,但是还可以将较短的横向侧指定为用于插入的开口。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递送插条的一部分被作为递送显示部分而分离存在的这种结构,还有可能将多个插条以可分离的方式组合到一起并采用复写类型,使得写在上部插条的递送信息被同时复写到下部的插条上。这种情形下,每个插条上的递送信息显示部分应当对应于窗口的位置,就如同本实施例中的情形。
根据上述的第十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发明,包括了递送信息的递送插条被插入到一个封装中,使得可以从外部以可视的方式检查递送信息,并且所述的封装具有记录/再现装置载体,因而有可能在记录/再现装置中录制声音,很容易把这种声音作为礼物而发送消息。
此外,让递送插条的递送信息显示部分可以通过封装的窗口和记录/再现装置载体的开口而拆除,这使得递送对象更合适于通常的递送系统,即,基于写在递送信息显示部分上的信息来进行递送。
(第十二实施例)
图32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平面图,图32b示出了图32a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4001的内部结构,图32c是沿图32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以及图32d是沿图32a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此外,图33示出了图32a到32d所示的音频消息传送片4001的层压结构。
如图32a到32d以及图3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被夹在两个支撑片4020a、4020b之间的、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片状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030,所述支撑片4020a、4020b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基材料制成,其中夹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030的支撑片4020a、4020b进一步被夹在两个表面片4010a、4010b之间,所述表面片4010a、4010b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基材料制成,具有与支撑片4020a、4020b相同的外部轮廓;以及以可拆卸的方式被插入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030的一部分和支撑片4020a之间的导电构件4059。通过应用于支撑片4020a、4020b的前和背面的粘合工作,将表面片4010a、4010b、支撑片4020a、4020b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030彼此接合在一起。此外,通过粘合工作将导电构件4050的一个表面接合到支撑片4020a。例如,通过将双面带粘贴到支撑片4020a、4020b的前和背面或向其涂敷热熔型粘合剂可以实现该粘合工作。
此外,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030配备有:由压电组件(未示出)或振动膜(未示出)构成的片状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用于输入/输出音频信息;安装了薄型IC芯片4034、电路元件(例如电容器和电阻器)以及第一开关4033a和4033b的第二开关的音频基板4032,所述薄型IC芯片4034具有作为存储区域的存储器区域,用于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入的音频信息;以及与音频基板4032相连的柔性纸电池4031,用于向音频基板4032供电,音频基板4032还配备了连接端子4035,用于从外部向IC芯片4034输入音频信息,或将记录在IC芯片4034中的音频信息输出到外部。按照这种方式,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030具有片状结构。这里,音频基板4032是由玻璃纤维加固塑料(FRP)、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聚酰亚胺或引线框等制成的柔性薄型基板,其中利用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ACP,anisotripic/conductive adhesive)、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布线接合等与IC芯片4034接合。此外,IC芯片4034控制存储器区域中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记录以及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控制记录在存储器区域中音频信息的输出。此外,第一开关4033a操作用于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以及第二开关4033b操作用于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入的音频信息。
此外,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030上时,支撑片4020a分别在面对纸电池4031、开关4033a、4033b、IC芯片4034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的区域中配备有孔4021a、4022、4023、4024a,而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030上时,支撑片4020b分别在面对纸电池4031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的区域中形成孔4021b、4024b。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在面对纸电池4031、开关4033a、4033b、IC芯片4034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的支撑片4020a的区域中形成了孔4021a、4022、4023、4024a以及在面对纸电池4031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的支撑片4020b的区域中形成了孔4021b、4024b,可以减小安装了纸电池4031、开关4033a、4033b、IC芯片4034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的区域与其它区域之间厚度的差异,由此改进了表面片4010a、4010b的平坦度并利于在表面片4010a、4010b上印刷信息。
图34a示出了图32a到图32d以及图33所示的支撑片4020a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030的层压结构,图34b示出了图32a到图32d以及图33所示的支撑片4020b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030的层压结构。
如图34a所示,形成在面对纸电池4031的支撑片4020a的区域中的孔4021a小于纸电池4031,形成在面对开关4033a、4033b的区域中的孔4022包含了开关4033a、4033b,形成在面对IC芯片4034的区域中的孔4023大于IC芯片4034,且形成在面对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的区域中的孔4024a大于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
此外,如图34b所示,形成在面对纸电池4031的支撑片4020b的区域中的孔4021b小于纸电池4031,且形成在面对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的区域中的孔4024b小于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应用于支撑片4020a、4020b的前和背面的粘合工作,按照以下方式层压并固定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030:从前和背面,仅其一部分被夹在两个支撑片4020a、4020b之间。
此外,在两个表面片4010a、4010b中,通过支撑片4020a的孔4022、4023面对开关4033a、4033b以及IC芯片4034的表面片4010a配备有信息显示区域4002,其中,当邮寄该音频消息传送片4001时,印刷了地址信息等,通过孔4022面对开关4033a的支撑片4020a的区域配备有打印回放按钮4003a,用于操作开关4033a,通过孔4022面对开关4033b的支撑片4020a的区域配备有打印记录按钮4003b,用于操作开关4033b,以及在通过4024a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40的支撑片4020a的区域中,形成了由用于输出来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40的音频输出的微细孔阵列构成的音频输出区域4004。即使当音频信息输出部分4040的前和背面覆盖了表面片4010a、4010b时,由微细孔阵列形成音频输出区域4004也能够补偿从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出的音量减小。在音频输出区域4004中,通过激光束加工,以1.5mm的间隔水平和垂直地形成直径为0.1mm的孔。因此,与利用针等的打孔或穿孔不同,不会形成毛边并且永远不会有毛边阻塞这些孔。此外,在图32a中,尽管没有在音频输出区域4004设置信息显示区域4002,实际中将包括回放按钮4003a和记录按钮4003b的信息印刷在表面片4010a的整个表面上,因此,还在音频输出区域4004中设置了信息显示区域4002。此外,代替通过印刷在表面片4010a中设置回放按钮4003a和记录按钮4003b,还可以在将信息打印到表面片4010a之后,将封条粘贴到面对开关4033a、4033b的区域。
下面将说明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期间操作上述音频消息传送片4001的操作。
图35a示出了图32b所示的音频基板4032的详细结构,图35b是当不操作时沿图35a所示的开关4033a的线A-A’的截面图,图35c是当操作时沿图35a所示的开关4033a的线A-A’的截面图,图35d示出了图32d所示的导电构件4050的背面结构,以及图35e是沿图35a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
如图35a所示,在音频基板4032上形成与纸电池4031的正电极相连的布线图案4037a,以便延伸到开关4033a、4033b的下部,在音频基板4032上,形成与IC芯片4034的端口端子中向其输入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第一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相连的布线图案4037b,以便延伸到开关4033a的下部,而不会接触布线图案4037a。此外,在音频基板4032上,形成与IC芯片4034的端口端子中向其输入用于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第二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相连的布线图案4037c,以便延伸到夹在音频基板4032和支撑片4020a之间的导电构件4050的下部,以及在音频基板4032上形成从开关4033b的下部延伸到导电构件4050的下部的布线图案4037d,以便不接触布线图案4037a、4037c。当与布线图案4037b相连的端口端子变为作为第一指令信号的电势的电源电势时,IC芯片4034输出记录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当与布线图案4037c相连的端口端子变为作为第二指令信号的电势的电源电势时,只要与布线图案4037c相连的端口端子处于电源电势,IC芯片4034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入的音频信息。
在如上结构的音频消息传送片4001中,当没有通过回放按钮4003a按压开关4033a时,如图35b所示,没有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4032上的布线图案4037a和布线图案4037b。因此,与布线图案4037b相连的IC芯片4034的端口端子之一(即,向其输入了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第一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保持开路,并且不输出记录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
另一方面,当通过回放按钮4003a按压开关4033a时,如图35c所示,通过应用于开关4033a的背面的导电剂4036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4032上的布线图案4037a和布线图案4037b。由于布线图案4037a与纸电池4031的正电极相连,与布线图案4037b相连的端口端子(即,向其输入了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第一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变为电源电势,并且将第一指令信号输入到IC芯片4034,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因此,通过回放按钮4003a按压开关4033a导致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
此外,在通过记录按钮4003b的开关4033b的操作期间以及通过回放按钮4003a的开关4033a的操作期间,当没有通过记录按钮4003b按压开关4033b时,没有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4032上的布线图案4037a和布线图案4037b,当通过记录按钮4003b按压开关4033b时,通过应用于开关4033b的背面的导电剂(未示出)电连接布线图案4037a和布线图案4037b。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布线图案4037d没有与向其输入IC芯片4034的第二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直接相连,并且还通过导电构件4050还控制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入的音频信息在IC芯片4034中的记录。
如图35d所示,夹在音频基板4032和支撑片4020a之间的导电构件4050包括通过将导电剂应用于薄膜片4051的背面的一部分形成的导电区域4052,且导电构件被夹在音频基板4032和支撑片4020a之间,以便其上形成导电区域4052的表面面对音频基板4032。
如图35e所示,当导电构件4050被夹在音频基板4032和支撑片4020a之间时,通过设置在导电构件4050的背面的导电区域4052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4032上的布线图案4037c和布线图案4037d。在这种条件下,如果通过记录按钮4003b按压开关4033b,通过应用于开关4033b的背面的导电剂、布线图案4037d以及设置在导电构件4050的背面的导电区域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4032上的布线图案4037a和布线图案4037c。由于布线图案4037a与纸电池4031的正电极相连,与布线图案4037c相连的端口端子(即,向其输入了用于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第二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变为电源电势,这意味着已经将第二指令信号输入到IC芯片4034,如果在该条件下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入音频信息,则将输入的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按照这种方式,利用夹在音频基板4032和支撑片4020a之间的导电构件4050,当通过记录按钮4003b按压开关4033b并同时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入音频信息时,将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入的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4034中。这里,当将导电构件4050夹在音频基板4032和支撑片4020a之间时,通过将粘合工作应用于支撑片4020a将导电构件4050的一个表面接合到支撑片4020a,固定了导电构件4050的一个表面,这防止了导电构件4050移位。
另一方面,当从音频基板4032和支撑片4020a之间去除导电构件4050时,布线图案4037c和布线图案4037d电开路,因此,即使通过记录按钮4003b按压开关4033b以电连接布线图案4037c和布线图案4037d之间,向其输入了IC芯片4034的第二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也不会变为电源电势,因此,即使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入音频信息,永远不会将输入的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
按照这种方式,本实施例以可拆卸的方式将导电构件4050插入音频基板4032和支撑片4020a之间,并且通过导电构件4050将第二指令信号输入到IC芯片4034,以便只有当这种条件下通过记录按钮4003b按压开关4033b时,才将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入的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因此,如果将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之后去除了该导电构件4050,即使随后利用通过记录按钮4003b按压开关4033b来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4040输入音频信息时,也不会将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4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由此防止由通过记录按钮4003b的开关4033b的误操作擦除已经记录的音频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030和导电构件4050夹在两个支撑片4020a、4020b之间,并将这些支撑片4020a、4020b进一步夹在两个表面片4010a、4010b之间,但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仅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030和导电构件4050夹在表面片4010a、4010b之间,而无需支撑片4020a、4020b。
上述第十二实施例所述的本发明允许通过夹在两个表面片之间的导电构件来在IC芯片中记录音频信息,并通过从两个表面片处去除该导电构件来禁止IC中音频信息的记录,因此,即使当禁止在IC芯片中记录音频信息时,成为音频消息传送片的外观的表面片保持原貌,防止了外观失去吸引力,利用导电构件的存在/不存在,可以确定是否禁止在IC芯片中记录音频信息,这可以可视地检查是否禁止记录。
此外,在以可拆卸的方式将导电构件固定在两个表面片之间的情况下,当导电构件被夹在两个表面片之间时,固定了导电构件,从而可以防止导电构件在两个表面片之间移位,或防止IC芯片和第二开关电开路,同时将导电构件夹在两个表面片之间导致即使操作第二开关,也不能记录音频信息。
(第十三实施例)
图36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两用明信片的平面图,其构成了音频信息递送组件,图36b示出了图36a所示的两用明信片5001的内部结构,图36c是图36a所示的两用明信片5001的后视图,以及图36d是沿图36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图37示出了图36a到36d所示的两用明信片5001的层压结构。
如图36a到36d以及图37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两用明信片5001,包括构成发送消息部分的发送消息卡5002和通过连接部分5004连接到一起的、构成应答消息部分的应答消息卡5003,所述两用明信片5001包括:被夹在两个支撑片5020a、5020b之间的、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片状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所述支撑片5020a、5020b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基材料制成,其中夹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的支撑片5020a、5020b进一步被夹在两个表面片5010a、5010b之间,所述表面片5010a、5010b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基材料制成。通过应用于支撑片5020a、5020b的前和背面的粘合工作,将表面片5010a、5010b、支撑片5020a、5020b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彼此接合在一起。例如,通过将双面带粘贴到支撑片5020a、5020b的前和背面或向其涂敷热熔型粘合剂可以实现该粘合工作。
此外,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包括:由压电组件(未示出)或振动膜(未示出)构成的片状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用于输入/输出音频信息;安装了薄型IC芯片5034、电路元件(例如电容器和电阻器)以及与IC芯片5034电连接的第一开关5033a和第二开关5033b的音频基板5032,所述薄型IC芯片5034包括作为存储区域的存储器区域,其中记录了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的音频信息;与音频基板5032相连的柔性纸电池5031,用于向音频基板5032供电;以及连接基板5050,其上形成了用于电连接开关5033b和IC芯片5034的布线图案5037e。按照这种方式,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具有片状结构。此外,音频基板5032还配备了:连接端子5035,用于从外部向IC芯片5034输入音频信息,或将记录在IC芯片5034中的音频信息输出到外部;布线图案5037a,用于将纸电池5031的正电极与开关5033a、5033b相连;布线图案5037b,用于将IC芯片5034的端口端子中向其输入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第一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与开关5033a相连;布线图案5037c,用于将IC芯片5034的端口端子中向其输入用于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第二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与形成在连接基板5050上的布线图案5037e相连;以及布线图案5037d,用于将布线图案5037e与开关5033b相连。这里,在开关5033a的下部,没有将布线图案5037a与布线图案5037b电连接,并且在开关5033b的下部,没有将布线图案5037a与布线图案5037d电连接。此外,音频基板5032是由玻璃纤维加固塑料(FRP)、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聚酰亚胺或引线框等制成的柔性薄型基板,其中利用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ACP)、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布线接合等与IC芯片5034接合。此外,IC芯片5034控制存储器区域中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记录以及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控制记录在存储器区域中音频信息的输出,当与布线图案5037b相连的端口端子变为作为第一指令信号的电势的电源电势时,IC芯片5034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并且只要与布线图案5037c相连的端口端子处于作为第二指令信号的电势的电源电势,IC芯片5034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的音频信息。此外,第一开关5033a操作用于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以及第二开关5033b操作用于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的音频信息。
构成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的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音频基板5032、纸电池5031和连接基板5050被夹在支撑片5020a、5020b之间,从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音频基板5032、纸电池5031和连接基板5050的一部分被放置在应答消息卡5003侧。即,这些部分被夹在支撑片5020a、5020b之间,从而形成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的连接基板5050上的布线图案5037e通过连接部分5004横跨了发送消息卡5002和应答消息卡5003。
此外,如图37所示,当叠加在表面片5010a上时,通过面对连接部分5004的区域将支撑片5020a划分为两个部分,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上时,分别在面对纸电池5031、开关5033a、5033b、IC芯片5034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的区域中形成了孔5021a、5022、5023、5024a,而当叠加在表面片5010b上时,通过面对连接部分5004的区域将支撑片5020b划分为两个部分,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上时,分别在面对纸电池5031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的区域中形成孔5021b、5024b。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在面对纸电池5031、开关5033a、5033b、IC芯片5034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的支撑片5020a的区域中形成了孔5021a、5022、5023、5024a以及在面对纸电池5031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的支撑片5020b的区域中形成了孔5021b、5024b,可以减小安装了纸电池5031、开关5033a、5033b、IC芯片5034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的区域与其它区域之间厚度的差异,由此改进了表面片5010a、5010b的平坦度并利于在表面片5010a、5010b上印刷信息。
图38a示出了图36a到图36d以及图37所示的支撑片5020a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的层压结构,图38b示出了图36a到图36d以及图37所示的支撑片5020b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的层压结构。
如图36a所示,形成在面对纸电池5031的支撑片5020a的区域中的孔5021a小于纸电池5031,形成在面对开关5033a、5033b的区域中的孔5022包含了开关5033a、5033b,形成在面对IC芯片5034的区域中的孔5023大于IC芯片5034,且形成在面对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的区域中的孔5024a大于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
此外,如图36b所示,形成在面对纸电池5031的支撑片5020b的区域中的孔5021b小于纸电池5031,且形成在面对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的区域中的孔5024b小于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应用于支撑片5020a、5020b的前和背面的粘合工作,按照以下方式层压并固定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从前和背面,仅其一部分被夹在两个支撑片5020a、5020b之间。
此外,如图36a所示,在两个表面片5010a、5010b中,通过支撑片5020a的孔5022、5023面对开关5033a、5033b以及IC芯片5034的表面片5010a配备有地址信息输入区域5015,用于在通过连接部分5004变为发送消息卡5002的区域中输入该两用明信片5001的接收方的地址和姓名等,通过支撑片5020a的孔5022面对开关5033a的连接部分5004变为应答消息卡5003的区域具有印刷物,指示了用于操作开关5033a的回放按钮5011a,通过孔5022面对开关5033b的支撑片5020a的区域具有印刷物,指示了用于操作开关5033b的记录按钮5011b。以及在通过孔5024a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040的支撑片5020a的区域中,形成了由用于将来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040的音频输出输出到外部的微细孔阵列构成的音频输出区域5014。即使当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040的前和背面覆盖了表面片5010a、5010b时,由微细孔阵列形成音频输出区域5014也能够补偿从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出的音量减小。在音频输出区域5014中,通过激光束加工,以1.5mm的间隔水平和垂直地形成直径为0.1mm的孔。因此,与利用针等的打孔或穿孔不同,不会形成毛边并且永远不会有毛边阻塞这些孔。此外,通过连接部分5004变为应答消息卡5003的表面片5010a的区域配备有信息输入域5013,用于两用明信片5001的接收方输入要利用该应答消息卡5003发送到两用明信片5001的发送方的信息。在图36a中,尽管没有在音频输出区域5014印刷信息,实际中将包括回放按钮11a和记录按钮11b的信息印刷在表面片5010a的整个表面上,因此,还可以在音频输出区域5014中印刷信息。此外,代替通过印刷在表面片5010a中设置回放按钮5011a和记录按钮5011b,还可以在将信息印刷到表面片5010a之后,将封条粘贴到面对开关5033a、5033b的区域。此外,优选地将连接部分5004构造为通过形成穿孔易于拆卸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面对连接部分5004的区域划分了支撑片5020a、5020b,在表面片5010a、5010b上形成穿孔。
下面将说明在上述两用明信片5001的使用方法。
首先,两用明信片5001的发送方在成为应答消息卡5003的表面片5010a的区域中印刷回放按钮5011a、5011b以及信息输入域5013,在成为发送消息卡5002的表面片5010b的区域中印刷要成为被发送到该两用明信片5001的接收方的信息的指南信息5017,并在要成为应答消息卡5003的区域中印刷例如应答消息卡5003的地址和姓名的地址信息5016。
此外,利用通过记录按钮5011b按下的开关5033b,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要发送到两用明信片5001的接收方的音频信息,并将其记录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
图39a是当没有通过图36a、26b所示的记录按钮5011b按压开关5033b时开关5033b附近的截面图,以及图39b是当通过图36a、26b所示的记录按钮5011b按压开关5033b时开关5033b附近的截面图。
利用图36a到36d所示的两用明信片1,当没有通过记录按钮5011b按压开关5033b时,如图39a所示,没有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5032上的布线图案5037a和布线图案5037d。因此,通过布线图案5037c、5037e与布线图案5037d相连的IC芯片5034的端口端子之一(即,向其输入了用于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第二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保持开路,并且即使当在这种条件下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音频信息时,也不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输入的音频信息。
另一方面,当通过记录按钮5011b按压开关5033b时,如图39b所示,通过应用于开关5033b的背面的导电剂5038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5032上的布线图案5037a和布线图案5037d。由于布线图案5037a与纸电池5031的正电极相连,通过布线图案5037c、5037e与布线图案5037d相连的端口端子(即,向其输入了用于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第二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变为电源电势,这意味着已经将第二指令信号输入到IC芯片5034,由此,当在这种条件下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音频信息时,将输入的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
如上所述,通过在两用明信片5001上印刷之后记录音频信息,可以在两用明信片5001的目的地处记录希望的不同音频信息段,还可以在记录音频信息之后执行印刷。此外,代替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音频信息,还可以通过设置在音频基板5032上的连接端子5035从外部输入音频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通过连接端子5035输入音频信息,还可以输入用于输入该音频信息的指令,当输入该指令时,IC芯片5034在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连接端子5035输入的音频信息。还可以通过连接端子5035将记录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输出到外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连接端子5035输入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指令,当输入该指令时,IC芯片5034通过连接端子5035输出存储在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
按照这种方式,当印刷信息时,递送具有记录的音频信息的两用明信片5001,当接收方接收到并且通过回放按钮5011a按压开关5033a时,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
与通过记录按钮5011b按压开关5033b的情况相同,当没有通过回放按钮5011a按压开关5033a时,没有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5032上的布线图案5037a和布线图案5037b,因此,与布线图案5037b相连的IC芯片5034的端口端子之一(即,向其输入了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第一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保持开路,并且不输出记录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
另一方面,当通过回放按钮5011a按压开关5033a时,通过应用于开关5033a的背面的导电剂(未示出)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5032上的布线图案5037a和布线图案5037b。由于布线图案5037a与纸电池5031的正电极相连,与布线图案5037b相连的端口端子(即,向其输入了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第一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变为电源电势,并且将第一指令信号输入到IC芯片5034,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利用回放按钮5011a按压开关5033a,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5034中的音频信息。
此外,当两用明信片5001的接收方将要利用该应答消息卡5003发送到两用明信片5001的发送方的信息输入到信息输入域5013,并且沿连接部分5004将发送消息卡5002与应答消息卡5003分离时,由此切断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的连接基板5050并切断了形成在连接基板5050上的布线图案5037e。这里,连接基板5050由例如薄膜的、易于切割的材料制成,并且在面对连接部分5004的区域中形成凹槽5051,其形状不会消弱布线图案5037e的连接条件,并且减小布线图案5037e的线宽,以便当通过连接部分5004将发送消息卡5002与应答消息卡5003分离时,易于切断布线图案5037e。此外,在面对连接基板5050的连接部分5004的区域中形成穿孔而不是凹槽5051也能够提供以下结构:当通过连接部分5004将发送消息卡5002与应答消息卡5003分离时,易于切断布线图案5037e。
图40示出了图36a到36d所示的两用明信片5001的内部结构,所述两用明信片被沿连接部分5004分离为发送消息卡5002和应答消息卡5003。
如图40所示,当通过连接部分5004将发送消息卡5002与应答消息卡5003分离时,切断连接基板5050,并由此切断了形成在连接基板5050上的布线图案5037e。在这种条件下,没有电连接与开关5033b相连的布线图案5037d和与端口端子(向其输入了用于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第二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相连的布线图案5037c,因此即使通过记录按钮5011b按压开关5033b,向其输入了用于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第二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也不会变为电源电势。因此,即使在这种条件下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音频信息,也不在IC芯片50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输入的音频信息。
然后,两用明信片5001的接收方发送应答消息卡5003,但是如上所述,即使通过记录按钮5011b按压开关5033b,也不会在IC芯片5034中记录音频信息,因此可以防止在发送应答消息卡5003之后,由于通过记录按钮5011b的开关5033b的误操作擦除已经记录的音频信息。
当将按照这种方式发送的应答消息卡5003递送到应答消息卡5003的接收方之后,如果应答消息卡5003的接收方通过回放按钮5011a按压开关5033a,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出由应答消息卡5003的发送方记录在IC芯片5034中的音频信息。
(第十四实施例)
图41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两用明信片的平面图,其构成了音频信息递送组件,图41b是图41a所示的两用明信片5101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41c是图41a所示的两用明信片5101的后视图,图41d是图41a所示的两用明信片5101的内部结构的后视图,以及图41e是沿图41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此外,图42示出了图41a到41e所示的两用明信片的层压结构。
如图41a到41e所示,本实施例与第十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片状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被设置在发送消息卡5002侧,所述发送消息卡5002被夹在两个支撑片5020a、5020b以及表面片5010a、5010b之间。
该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包括:由压电组件(未示出)或振动膜(未示出)构成的片状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140,用于输出音频信息;安装了薄型IC芯片5134、电路元件(例如电容器和电阻器)以及与IC芯片5134电连接的开关5133的音频基板5132,所述薄型IC芯片5134包括作为存储区域的存储器区域,其中记录了音频信息;以及与音频基板5132相连的柔性纸电池5131,用于向音频基板5132供电。按照这种方式,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具有片状结构。此外,音频基板5132还配备了:连接端子5135,用于从外部向IC芯片5134输入音频信息,或将记录在IC芯片5134中的音频信息输出到外部;布线图案5137a,用于将纸电池5131的正电极与开关5133相连;布线图案5137b,用于将IC芯片5134的端口端子中向其输入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51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与开关5133相连。这里,在开关5133的下部,没有将布线图案5137a与布线图案5137b电连接。此外,音频基板5132是由玻璃纤维加固塑料(FRP)、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聚酰亚胺或引线框等制成的柔性薄型基板,其中利用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ACP)、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布线接合等与IC芯片5134接合。此外,IC芯片5134控制存储器区域中通过连接端子5135输入的音频信息的记录以及通过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140控制记录在存储器区域中音频信息的输出,当与布线图案5137b相连的端口端子变为作为指令信号的电势的电源电势时,IC芯片5134输出记录在IC芯片51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此外,开关5033操作用于通过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1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51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
此外,如图42所示,与第十三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当叠加在表面片5010a上时,通过面对连接部分5004的区域划分支撑片5020a,并且将发送消息卡5002侧上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被夹在之间的区域与其它区域划分。此外,在该区域中,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上时,分别在面对纸电池5131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140的区域中形成孔5121b、5124b。在应答消息卡5003侧,与第十三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上时,在面对纸电池5031、开关5033、IC芯片5034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的区域中分别形成了孔5021a、5022、5023、5024a。
此外,与第十三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当叠加在表面片5010b上时,通过面对连接部分5004的区域划分支撑片5020b,并且将发送消息卡5002侧上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被夹在之间的区域与其它区域划分。此外,在该区域中,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上时,分别在面对纸电池5131、开关5133、IC芯片5134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140的区域中形成孔5121a、5122、5123、5124a。在应答消息卡5003侧,与第十三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上时,在面对纸电池5031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的区域中分别形成了孔5021b、5024b。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在面对纸电池5031、5131、开关5033a、5033b、IC芯片5034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5140的支撑片5020a的区域中形成了孔5021a、5121a、5022、5023、5024a5124a以及在面对纸电池5031、5131、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5140、开关5133和IC芯片5134的支撑片5020b的区域中形成了孔5021b、5121b、5024b、5124b、5122、5123,可以减小安装了纸电池5031、5131、开关5033a、5033b、5133、IC芯片5034、5134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5140的区域与其它区域之间厚度的差异,由此改进了表面片5010a、5010b的平坦度并利于在表面片5010a、5010b上印刷信息。
图43a示出了图41a到图41e以及图42所示的支撑片5020a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的层压结构,图43b示出了图41a到图41e以及图42所示的支撑片5020b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的层压结构。图43a、43b仅示出了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上的支撑片5020a、5020b的区域。
如图43a所示,形成在面对纸电池5131的支撑片5020b的区域中的孔5121b小于纸电池5131,形成在面对开关5133的区域中的孔5122大于开关5133,形成在面对IC芯片5134的区域中的孔5123大于IC芯片5134,且形成在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140的区域中的孔5124b大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140。
此外,如图43b所示,形成在面对纸电池5131的支撑片5020a的区域中的孔5121a小于纸电池5131,且形成在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140的区域中的孔5124a小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140。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应用于支撑片5020a、5020b的前和背面的粘合工作,按照以下方式层压并固定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从前和背面,仅其一部分被夹在两个支撑片5020a、5020b之间。
此外,如图41a所示,本实施例的表面片5010b与第十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通过连接部分5004变为发送消息卡5002的区域中形成穿孔5118,以便将其中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被夹在之间的区域与其它区域相分离,在通过支撑片5020b的孔5124b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140的区域中,形成了由用于输出来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140的音频输出的微细孔阵列构成的音频输出区域5114,并且在通过支撑片5020b的孔5122面对开关5133的区域中,印刷用于操作开关5133的回放按钮5118。
下面将说明在上述两用明信片5101的使用方法。
首先,两用明信片5101的发送方在表面片5010a、5010b的区域中印刷上述信息,通过设置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的音频基板5132上的连接端子5135在IC芯片5134中记录音频信息,并将该两用明信片5101发送到接收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连接端子5135,输入用于输入音频信息的指令和音频信息,且IC芯片5134根据该指令在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音频信息。此外,与第十三实施例的情况相同,还可以利用通过记录按钮5011b按下的开关5033b,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5040输入音频信息并在IC芯片5034中记录音频信息,所述记录按钮5011b被设置在成为表面片5010a的应答消息卡5003的区域中。
当将两用明信片5101发送给接收方时,两用明信片5101的接收方通过设置在表面片5010b上的回放按钮5111按压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的开关5133,并通过音频信息输出部分51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5134中的音频信息。
然后,与第十三实施例的情况相同,两用明信片5101的接收方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的IC芯片5134中记录音频信息,通过连接部分5004分离应答消息卡5003,并将其发送到应答消息卡5003的目的地。
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被夹在之间的发送消息卡5002的区域与其它区域相分离。因此,如果将两用明信片5101用作到婚礼的另一方的邀请函,例如,当在发送消息卡5002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被夹在之间的区域中印刷了指示日期和另一方的地点的指南信息5017以及将其细节信息等记录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中时,两用明信片5101的接收方能够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被夹在之间的区域与发送消息卡5002相分离,并携带他/她的邀请函的小型信件访问婚礼的另一方的地点。此外,如上所述,即使当在发送消息卡5002的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被夹在之间的区域中没有印刷指示了日期和婚礼另一方的地点的指南信息5017时,也可以在存储器中保持作为卡的分离区域。此外,还可以按照相同方式将在存储器中保持作为卡的所记录音频信息应用于应答消息卡5003中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被夹在之间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形成穿孔等,用于将其中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130被夹在之间的区域与应答消息卡5003的其它区域相分离。
上述第十三和第十四实施例采用了面对连接部分5004的区域划分支撑片5020a、5020b的结构,还可以采用由易于切割或在面对连接部分5004的区域中易于形成穿孔的材料制成的支撑片5020a、5020b,以便不由面对连接部分5004的区域划分支撑片5020a、5020b。同样,在第十四实施例中,还可以不在发送消息卡5002侧上划分支撑片5020a、5020b的区域。
此外,在上述第十三和第十四实施例中,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被夹在两个支撑片5020a、5020b之间,且支撑片5020a、5020b进一步被夹在两个表面片5010a、5010b之间,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不设置支撑片5020a、5020b,仅仅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5030夹在两个表面片5010a、5010b之间。
此外,上述第十三和第十四实施例已经说明了由通过连接部分5004相连的发送消息卡5002和应答消息卡5003构成的两用明信片5001、5101,但是本发明的音频信息递送组件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发送消息卡与应答消息卡相连的任意音频信息递送组件。
上述第十三和第十四实施例所示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相连的发送消息部分与应答消息部分构成的音频信息递送组件,具有被夹在两个表面片之间的、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用于记录音频信息的布线横跨发送消息部分和应答消息部分,因此在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记录音频信息之后,可以沿连接部分将发送消息部分与应答消息部分相分离以发送应答消息部分,切断夹在两个表面片之间、用于记录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音频信息的布线,防止在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记录音频信息,并由此防止错误地擦除所记录的音频信息,而不会恶化外观的品质。
此外,在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第二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被夹在成为两个表面片的发送消息部分的区域之间的结构的情况下,其中设置了第二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发送消息部分的区域与其它区域可分离,两用明信片的接收方能够将具有所记录的音频信息的第二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被夹在之间的区域与发送消息部分相分离,并携带该区域或将其保持在存储器中。
(第十五实施例)
图44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标签的平面图,图44b示出了图44a所示的标签6001的内部结构,图44c是沿图44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此外,图45示出了图44a到44所示的标签6001的层压结构。
如图44a到44c以及图4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被夹在两个支撑片6020a、6020b之间的、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片状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030,所述支撑片6020a、6020b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基材料制成,其中夹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030的支撑片6020a、6020b进一步被夹在两个表面片6010a、6010b之间,所述表面片6010a、6010b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基材料制成。通过应用于支撑片6020a的前和背面的粘合剂6028a、6029a以及应用于支撑片6020b的前和背面的粘合剂6028a、6029a,将表面片6010a、6010b、支撑片6020a、6020b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030彼此接合在一起。此外,将粘合剂6050应用于不面对支撑片6020b的表面片6010b的表面上,并通过粘合剂6050按照可剥离的方式粘附可剥离纸6060。一个片状基材由这些表面片6010a和支撑片6020a构成,一个片状基材由表面片6010b和支撑片6020b构成,且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030被夹在这两个片状基材之间。
此外,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030包括:由压电组件6041和振动膜6042等构成的片状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040,用于输出所记录的音频信息;安装了薄型IC芯片6034、电路元件(例如电容器和电阻器)以及薄型开关6033的音频基板6032,所述薄型IC芯片6034记录了音频信息,所述薄型开关操作用于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0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6034中的音频信息;以及与音频基板6032相连的柔性纸电池6031,用于向音频基板6032供电。此外,音频基板6032还配备了连接端子6035,用于从外部向IC芯片6034输入音频信息,或将记录在IC芯片6034中的音频信息输出到外部。按照这种方式,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030具有片状结构。这里,音频基板6032是由玻璃纤维加固塑料(FRP)、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聚酰亚胺或引线框等制成的柔性薄型基板,其中利用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ACP)、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布线接合等与IC芯片6034接合。
此外,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030上时,支撑片6020a分别在面对纸电池6031、开关6033、IC芯片6034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040的区域中配备了孔6021a、6022、6023、6024a。此外,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030上时,支撑片6020b分别在面对纸电池6031和音频信息6输出部分6040的区域中形成孔6021b、6024b。
按照这种方式,在面对纸电池6031、开关6033、IC芯片6034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040的支撑片6020a的区域中形成了孔6021a、6022、6023、6024a以及在面对纸电池6031和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040的支撑片6020b的区域中形成了孔6021b、6024b,这减小安装了纸电池6031、开关6033、IC芯片6034和音频信息6输出部分6040的区域与其它区域之间厚度的差异,由此改进了表面片6010a的平坦度并利于在表面片6010a上印刷信息。
图46a示出了图44a到图44c以及图45所示的支撑片6020a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030的层压结构,图46b示出了图44a到图44c以及图45所示的支撑片6020b以及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030的层压结构。
如图46a所示,形成在面对纸电池6031的支撑片6020a的区域中的孔6021a小于纸电池6031,形成在面对开关6033的区域中的孔6022大于开关6033,形成在面对IC芯片6034的区域中的孔6023大于IC芯片6034,且形成在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040的区域中的孔6024a大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040。
此外,如图46b所示,形成在面对纸电池6031的支撑片6020b的区域中的孔6021b小于纸电池6031,且形成在面对音频信息6输出部分6040的区域中的孔6024b小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040。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应用于支撑片6020a的背面的粘合剂6029a以及应用于支撑片6020b的前面的粘合剂6028b,按照以下方式层压并固定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030:从前和背面,仅其一部分被夹在两个支撑片6020a、6020b之间。
此外,在两个表面片6010a、6010b中,通过支撑片6020a的孔6022、6023面对开关6033以及IC芯片6034的表面片6010a配备有信息显示区域6002,其中印刷了要发送到该标签6001的接收方的信息等,通过孔6022面对开关6033的支撑片6020a的区域具有印刷物,示出了用于操作开关6033的回放按钮6003,以及在通过孔6024a面对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040的支撑片6020a的区域中,形成了由用于将来自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040的音频输出输出到外部的微细孔阵列构成的音频输出区域6004。即使当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040的前和背面覆盖了表面片6010a、6010b时,由微细孔阵列形成音频输出区域6004也能够补偿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040输出的音量减小。在音频输出区域6004中,通过激光束加工,以1.5mm的间隔水平和垂直地形成直径为0.1mm的孔。因此,与利用针等的打孔或穿孔不同,不会形成毛边并且永远不会有毛边阻塞这些孔。此外,还可以将回放按钮6003与印刷在信息显示区域6002上的信息一起印刷在表面片6010a上,还可以在将信息印刷在信息显示区域6002上之后,将封条粘贴到面对开关6033的区域。
在上述标签6001中,如果将信息印刷在信息显示区域6002上,通过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030的连接端子6035输入要发送到标签6001的接收方的音频信息,并将其记录在IC芯片6034中,当将标签6001粘贴到对象上并随后将其递送到标签6001的接收方时,在标签6001的目的地可视地发送印刷在信息显示区域6002上的信息,当接收方通过回放按钮6003按压开关6033时,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0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6034中的音频信息。
按照这种方式,信息被印刷在信息显示区域6002上,在IC芯片6034中记录音频信息,然后通过利用回放按钮6003按压开关6033来输出音频信息,因此,可以同样用于健康人和视觉残疾人士以便发送希望的信息。
(第十六实施例)
图47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标签的平面图,图47b示出了图47a所示的标签6101的内部结构,图47c是沿图47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图47d是沿图47a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此外,图48示出了图47a到47d所示的标签6101的层压结构。
如图47a到47d以及图4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一种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片状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被夹在两个尺寸不同的支撑片6120a、6120b之间,所述支撑片6120a、6120b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基材料制成,由与支撑片6120b相同尺寸的、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基材料制成的表面片6110a被叠加在没有面对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的支撑片6120a的表面上。此外,按照可剥离的方式将可剥离纸6160粘附在没有面对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的支撑片6120b的表面上。将粘合剂6128a、6129a应用于支撑片6120a的前和背面,以及将粘合剂6128b、6129b应用于支撑片6120b的前和背面。在面对支撑片6120a的区域中,通过粘合剂6128a将表面片6110a接合到支撑片6120a,并且在面对支撑片6120b的区域中,通过粘合剂6128b将表面片6110a接合到支撑片6120b。此外,按照可剥离的方式,通过粘合剂6129b将支撑片6120b与可剥离纸6060接合在一起。一个片状基材由表面片6110a和支撑片6120a构成,另一个片状基材由支撑片6120b构成,且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被夹在这两个片状基材之间,通过应用于支撑片6120a的背面的粘合剂6129a和应用于支撑片6120b的前面的粘合剂6128b,固定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
此外,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包括:由压电组件6041和振动膜6042等构成的片状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用于输入/输出音频信息;安装了薄型IC芯片6134、电路元件(例如电容器和电阻器)以及与IC芯片6134电连接的第一开关6133b和第二开关6133a的音频基板6132,所述薄型IC芯片6134配备有存储器区域,其中记录了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入的音频信息;与音频基板6132相连的柔性纸电池6131,用于向音频基板6132供电;以及其上形成了布线图案6171的连接基板6170,所述布线图案6171用于将在记录IC芯片6134中记录音频信息的开关6133b与IC芯片6134电连接。按照这种方式,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具有片状结构。此外,音频基板6132还配备了:连接端子6135,用于从外部向IC芯片6134输入音频信息,或将记录在IC芯片6134中的音频信息输出到外部;布线图案6137a,用于将纸电池6131的正电极与开关6133a、6133b相连;布线图案6137b,用于将IC芯片6134的端口端子中向其输入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与开关6133a相连;布线图案6137c,用于将IC芯片6134的端口端子中向其输入用于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与形成在连接基板6170上的布线图案6171相连;以及布线图案6137d,将布线图案6171与开关6133b相连。在开关6133a的下部,没有将布线图案6137a与布线图案6137b电连接,在开关6133b的下部,没有将布线图案6137a与布线图案6137d电连接。此外,音频基板6132是由玻璃纤维加固塑料(FRP)、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聚酰亚胺或引线框等制成的柔性薄型基板,其中利用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ACP)、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布线接合等与IC芯片6032接合。此外,连接基板6170还需要具有上述柔性,还需要由易于切割的类似薄膜的材料制成。此外,IC芯片6134控制存储器区域中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记录以及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控制记录在存储器区域中音频信息的输出。当与布线图案6137b相连的端口端子变为电源电势时,IC芯片6134输出记录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并且只要与布线图案6137c相连的端口端子处于电源电势,IC芯片6134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入的音频信息。此外,开关6133a操作用于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以及开关6133b操作用于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入的音频信息。
构成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的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音频基板6132、纸电池6131和连接基板6170被夹在支撑片6120a、6120b和表面片6110a之间,从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音频基板6132、纸电池6131和连接基板6170仅保留在表面片6110a和支撑片6120b被沿形成于其上的穿孔6105、6125划分为两个区域的其中一个区域中,连接基板6170横跨两个区域。
此外,如图48所示,定形支撑片6120a,以便分别仅将其叠加在通过形成于表面片6110a和支撑片6120b上的穿孔划分的表面片6110a和支撑片6120b的两个区域之一上,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上时,分别在面对纸电池6131、开关6133a、6133b、IC芯片6134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的区域中配备了孔6121a、6122、6123、6124a。此外,支撑片6120a的厚度小于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的开关6133a的厚度。
按照这种方式,当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夹在支撑片6120a、6120b以及表面片6110a之间时,仅有其中设置了回放按钮6103a的表面片6110a的表面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突出,这使得通过来自外部的触摸可以识别回放按钮6103a。此外,代替采用以下结构:按照这种方式,通过与开关6133a的厚度相比减小支撑片6120a的厚度,从而仅有其中设置了回放按钮6103a的表面片6110a的表面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突出,将例如指示回放按钮6103a的Braille字符的凸起工作应用于配备了表面片6110a的回放按钮6103a的区域,还能使通过来自外部的触摸可以识别回放按钮6103a。
此外,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上时,在面对形成于表面片6110a上的穿孔6105的支撑片6120b的区域中形成穿孔6125,并且在面对纸电池6131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的区域中形成孔6121b和6124b。
此外,如图47a所示,在表面片6110a中,配备有信息显示区域6102,其中在通过穿孔6105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夹在之间的区域中,印刷了要发送到该标签6101的接收方的信息,在通过孔6122面对开关6133a的支撑片6120a的区域中设置了印刷物,用于示出用于操作开关6133a的回放按钮6103a,以及在通过孔6122面对开关6133b的支撑片6120a的区域中设置了印刷物,用于示出用于操作开关6133b的记录按钮6103a。此外,在通过孔6124a面对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的支撑片6120a的区域中,形成了由用于输出来自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的音频输出的微细孔阵列构成的音频输出区域6104。即使当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040的表面覆盖了表面片6010a时,由这种微细孔阵列形成的音频输出区域6104也能够补偿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140输出的音量减小。
按照这种方式,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夹在表面片6110和支撑片6120a、6120b之间。
下面将说明上述标签6101的使用方法。
首先,标签6101的发送方在表面片6110a的信息显示区域6102中印刷要发送的信息,并印刷回放按钮6103a和记录按钮6103b。
此外,利用通过记录按钮6103b按下的开关6133b,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入要发送到标签6101的接收方的音频信息,并将其记录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
图49a是当没有通过记录按钮6103b按压开关6133b时图47a到47c所示的开关6133b附近的截面图,图49b是当通过记录按钮6103b按压开关6133b时图47a到47c所示的开关6133b附近的截面图。
在图47a到47c所示的标签6101中,当没有通过记录按钮6103b按压开关6133b时,如图49a所示,没有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6132上的布线图案6137a和布线图案6137d。因此,通过布线图案6137c、6171与布线图案6137d相连的IC芯片6134的端口端子之一(即,向其输入了用于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保持开路,并且在该条件下,即使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入音频信息时,也不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输入的音频信息。
另一方面,当通过记录按钮6103b按压开关6133b时,如图49b所示,通过应用于开关6133b的背面的导电剂6138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6132上的布线图案6137a和布线图案6137d。由于布线图案6137a与纸电池6131的正电极相连,通过布线图案6137c、6171与布线图案6137d相连的端口端子(即,向其输入了用于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变为电源电势,在这种条件下,当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入音频信息时,将输入的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
如上所述,通过在标签6101上印刷之后记录音频信息,可以在标签6101的目的地处记录希望的不同音频信息,还可以在记录音频信息之后执行印刷。此外,代替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入音频信息,还可以通过设置在音频基板6132上的连接端子6135从外部输入音频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通过连接端子6135输入音频信息,还可以输入用于输入该音频信息的指令,当输入该指令时,IC芯片6134通过连接端子6135在存储器区域中记录输入的音频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连接端子6135将记录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输出到外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连接端子6135输入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指令,当输入该指令时,IC芯片6134通过连接端子6135输出存储在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
按照这种方式,当印刷信息并且将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6134之后,如果通过穿孔6105、6125切断表面片6110a和支撑片6120b,这导致切断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130的连接基板6170,由此断开了形成在连接基板6170上的布线图案6171。在面对穿孔6105、6125的区域中,形成凹槽6172,其形状不会消弱布线图案6171的连接条件,由于面对穿孔6105、6125的布线图案6171的区域的线宽较窄,当通过穿孔6105、6125切断表面片6110a和支撑片6120b时,易于通过穿孔6105、6125切断这些片。
图50示出了当沿穿孔6105、6125切割为两个区域时图47a到47d所示的标签6101的内部结构。
如图50所示,当通过穿孔6105、6125将表面片6110a和支撑片6120b切割为两个区域时,切断连接基板6170,这导致还切断了形成在连接基板6170上的布线图案6171。在这种条件下,没有电连接与开关6133b相连的布线图案6137d和与端口端子(向其输入了用于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相连的布线图案5137c,因此即使通过记录按钮6103b按压开关6133b,向其输入了用于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也不会变为电源电势。因此,即使在这种条件下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入音频信息,也不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输入的音频信息。
然后,在通过穿孔6105、6125切割其表面片6110a和支撑片6120b的标签6101中,将其上设置了回放按钮6103a和记录按钮6103b的表面粘贴到对象上,并将该对象提供到标签6101的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在粘贴到对象的标签6101中,由于断开了用于在IC芯片6134中记录音频信息的布线图案6171,即使通过记录按钮6103b按压开关6133b,也不会在IC芯片6134中记录音频信息。
此外,当标签6101的接收方通过回放按钮6103a按压开关6133a时,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
与通过上述记录按钮6103b按压开关6133b的情况相同,当没有通过回放按钮6103a按压开关6133a时,没有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6132上的布线图案6137a和布线图案6137b,因此,与布线图案6137b相连的IC芯片6134的端口端子之一(即,向其输入了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保持开路,并且不输出记录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
另一方面,当通过回放按钮6103a按压开关6133a时,通过应用于开关6133a的背面的导电剂(未示出)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6132上的布线图案6137a和布线图案6137b。由于布线图案6137a与纸电池6131的正电极相连,与布线图案6137b相连的端口端子(即,向其输入了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变为电源电势,并且由此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61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因此,通过回放按钮6103a按压开关6133a导致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1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6134中的音频信息。
本实施例没有在要粘贴的对象一侧设置任意表面片,而是通过应用于支撑片6120b的背面的粘合剂6129b执行到对象的粘贴,因此,与可分离为两个区域的第十五实施例中所示相比,仅需要在一个表面片6110a上形成穿孔6105,并且也可以实现成本减小。
(第十七实施例)
图51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标签的平面图,图51b示出了图51a所示的标签6201的内部结构,图51c是沿图51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此外,图52示出了图51a到51c所示的标签6201的层压结构。
如图51a到51c以及图5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被夹在两个支撑片6220a、6220b和表面片6210a之间的、能够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片状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所述支撑片6220a、6220b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基材料制成,所述表面片6210由例如纸基材料的柔性薄型基材料制成,并且被接合到没有面对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的支撑片6220a的表面。此外,按照可剥离的方式将可剥离纸6260接合在没有面对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的支撑片6220b的一部分表面上。将粘合剂6228a、6229a应用于支撑片6220a的前和背面,将粘合剂6228b应用于支撑片6220b的表面,以及将粘合剂6229b应用于能够通过形成于支撑片6220b上的穿孔6225b分离的、支撑片6220b的背面的两个区域之一。通过应用于支撑片6220a的粘合剂6228a,将表面片6210a接合到支撑片6220a,并且通过应用于支撑片6220b的粘合剂6229b,按照可剥离的方式将支撑片6220b与可剥离纸6260接合到一起。一个片状基材由表面片6210a和支撑片6220a构成,一个片状基材由支撑片6220b构成,且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被夹在这两个片状基材之间,通过应用于支撑片6220a的背面的粘合剂6229a和应用于支撑片6220b的表面的粘合剂6228b,固定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没有将粘合剂6229b应用于通过穿孔6225b被划分的支撑片6220b的区域之一的背面,并且不将可剥离纸6260与该区域接合。
此外,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包括:由压电组件6241和振动膜6242等构成的片状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用于输入/输出音频信息;安装了薄型IC芯片6234、电路元件(例如电容器和电阻器)以及与IC芯片6234电连接的第二开关6233a的音频基板6232,所述薄型IC芯片6234配备有存储器区域,其中记录了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入的音频信息,所述第二开关6233a操作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6234中的音频信息;与音频基板6232相连的柔性纸电池6231,用于向音频基板6232供电;以及连接基板6270,其上安装有操作用于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在IC芯片6234中记录音频信息的第一开关6233b以及用于电连接IC芯片6234和纸电池6231与开关6233b的布线图案6271a、6271b。按照这种方式,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具有片状结构。此外,音频基板6232还配备了:连接端子6235,用于从外部向IC芯片6234输入音频信息,或将记录在IC芯片6234中的音频信息输出到外部;布线图案6237a,用于将纸电池6231的正电极与开关6233a相连;布线图案6237b,用于将IC芯片6234的端口端子中向其输入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与开关6233a相连;以及布线图案6237c,用于将IC芯片6234的端口端子中向其输入用于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与形成在连接基板6270上的布线图案6271b相连。这里,在开关6233a的下部,没有将布线图案6237a与布线图案6237b电连接,并且在开关6233b的下部,没有将布线图案6271a与布线图案6271b电连接。此外,音频基板6232是由玻璃纤维加固塑料(FRP)、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聚酰亚胺或引线框等制成的柔性薄型基板,其中利用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ACP)、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布线接合等与IC芯片6234接合。此外,连接基板6270还需要具有上述柔性,还需要由易于切割的类似薄膜的材料制成。此外,IC芯片6234控制存储器区域中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记录以及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控制记录在存储器区域中音频信息的输出,当与布线图案6237b相连的端口端子变为电源电势时,IC芯片6234输出记录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并且只要与布线图案6237c相连的端口端子处于电源电势,IC芯片6234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入的音频信息。此外,开关6233a操作用于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以及开关6233b操作用于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入的音频信息。
构成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的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音频基板6232、纸电池6231和连接基板6270被夹在支撑片6220a、6220b之间,从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音频基板6232和纸电池6231仅保留在被沿穿孔6225a、6225b划分为两个区域的其中一个区域中,连接基板6270横跨沿穿孔6225a、6225b被划分的两个区域,且开关6233b位于与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音频基板6232和纸电池6231被夹在之间的区域不同的区域中。
此外,如图52所示,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上时,在面对形成于表面片6210a的穿孔6205的支撑片6220a的区域中形成穿孔6225a,并且分别在面对纸电池6231、开关6233a、6233b、IC芯片6234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的区域中形成孔6221a、6222、6223、6224a。此外,其厚度小于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的开关6233a的厚度。
按照这种方式,当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夹在支撑片6220a、6220b以及表面片6210a之间时,仅有其上设置了回放按钮6203a的表面片6210a的表面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突出,这使得通过来自外部的触摸可以识别回放按钮6203a。
此外,当叠加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上时,在面对形成于表面片6210a上的穿孔6205的支撑片6220b的区域中形成穿孔6225b,并且在面对纸电池6231和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的区域中形成孔6221b和6224b。
此外,如图51a所示,在通过穿孔6205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夹在之间的区域中,表面片6210a配备有信息显示区域6202,其中印刷了要发送到该标签6201的接收方的信息,在通过孔6222a面对开关6233a的支撑片6220a的区域中设置了印刷物,用于示出用于操作开关6233a的回放按钮6203a,以及在通过孔6222b面对开关6233b的支撑片6220a的区域中设置了印刷物,用于示出用于操作开关6233b的记录按钮6203a。此外,在通过孔6224a面对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的支撑片6220a的区域中,形成了由用于输出来自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的音频输出的微细孔阵列构成的音频输出区域6204。即使当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的表面覆盖了表面片6210a时,由这种微细孔阵列形成的音频输出区域6204也能够补偿从音频信息输出部分6240输出的音量减小。此外,形成了Braille字符信息6206,用于表达印刷在信息显示区域6202的信息和示出了回放按钮6303a等的信息。
按照这种方式,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夹在表面片6210和支撑片6220a、6220b之间。
下面将说明上述标签6201的使用方法。
首先,标签6201的发送方在表面片6210a的信息显示区域6202中印刷要发送的信息,并印刷回放按钮6203a和记录按钮6203b。
此外,利用通过记录按钮6203b按下的开关6233b,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入要发送到标签6201的接收方的音频信息,并将其记录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
在图51a到51c所示的标签6201中,当没有通过记录按钮6203b按压开关6233b时,没有电连接形成在连接基板6270上的布线图案6271a和布线图案6271b。因此,通过布线图案6237c与布线图案6271b相连的IC芯片6234的端口端子之一(即,向其输入了用于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保持开路,并且在该条件下,即使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入音频信息,也不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输入的音频信息。
另一方面,当通过记录按钮6203b按压开关6233b时,通过应用于开关6233b的背面的导电剂(未示出)电连接形成在连接基板6270上的布线图案6271a和布线图案6271b。由于形成在音频基板6232上的布线图案6237a与纸电池6231的正电极相连,通过布线图案6237c与布线图案6271b相连的端口端子(即,向其输入了用于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变为电源电势,在这种条件下,如果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入音频信息,则将输入的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
如上所述,通过在标签6201上印刷之后记录音频信息,可以在标签6201的目的地处记录希望的不同音频信息,还可以在记录音频信息之后执行印刷。此外,代替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入音频信息,还可以通过设置在音频基板6232上的连接端子6235从外部输入音频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通过连接端子6235输入音频信息,还可以输入用于输入该音频信息的指令,当输入该指令时,IC芯片6234通过连接端子6235在存储器区域中记录输入的音频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连接端子6235将记录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输出到外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连接端子6235输入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指令,当输入该指令时,IC芯片6234通过连接端子6235输出存储在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
按照这种方式,当印刷信息并且将音频信息记录在IC芯片6234之后,如果通过穿孔6205、6225a、6225b切断表面片6210a和支撑片6220a、6220b,这导致切断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部分6230的连接基板6270,由此断开了形成在连接基板6270上的布线图案6271a、6271b。在面对穿孔6205、6225a、6225b的区域中,形成凹槽6272,其形状不会消弱布线图案6271的连接条件,由于面对穿孔6205、6225a、6225b的布线图案6271a、6271b的区域的线宽较窄,当通过穿孔6205、6225a、6225b切断表面片6210a和支撑片6220a、6220b时,易于通过穿孔6205、6225a、6225b切断这些片。
当通过穿孔6205、6225a、6225b将表面片6210a和支撑片6220a、6220b切割为两个区域时,切断连接基板6270,由此切断了形成在连接基板6270上的布线图案6271a、6271b,操作用于在IC芯片6234中记录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入的音频信息的开关6233b与IC芯片6234和纸电池6231相分离。
然后,在通过穿孔6205、6225a、6225b切割其表面片6210a和支撑片6220a、6220b的标签6201中,将其上IC芯片6234和纸电池6231被夹在之间的一侧粘贴到对象上,并将该对象提供到标签6201的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粘贴到对象的标签6201上不存在记录按钮6203b,不会在IC芯片6234中记录音频信息。
此外,当标签6201的接收方通过回放按钮6203a按压开关6233a时,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
与通过上述记录按钮6203b按压开关6233b的情况相同,当没有通过回放按钮6203a按压开关6233a时,没有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6232上的布线图案6237a和布线图案6237b,因此,与布线图案6237b相连的IC芯片6234的端口端子之一(即,向其输入了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保持开路,并且不输出记录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
另一方面,当通过回放按钮6203a按压开关6233a时,通过应用于开关6233a的背面的导电剂(未示出)电连接形成在音频基板6232上的布线图案6237a和布线图案6237b。由于布线图案6237a与纸电池6231的正电极相连,与布线图案6237b相连的端口端子(即,向其输入了用于输出记录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的指令信号的端口端子)变为电源电势,并且由此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6234的存储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因此,通过回放按钮6203a按压开关6233a导致通过音频信息输入/输出部分6240输出记录在IC芯片6234中的音频信息。
如上所述,在两个支撑片6210a、6210b的支撑片6210b的区域中,本实施例没有将任何粘合剂应用于通过穿孔6225被切割并且没有被粘贴到对象的、粘贴到对象的表面(成为要粘贴到对象的一侧)上,由此防止错误地粘贴在被粘贴到对象之前应当分离的区域。
例如,可以将上述第十五到第十七实施例所示的标签6001、6101、6201用于粘贴到急救包上。
上述第十五到第十七实施例所示的本发明是一种可粘贴到对象上的标签,其按照以下方式构造:将音频信息记录在被夹在两个片状基材之间的片状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能够再现所记录的音频信息,因此,当将其中记录了要发送的信息(作为音频信息)的标签粘贴到对象上并将对象递送到音频信息的目的地时,可以同样地向健康人和视觉残疾发送希望的信息。
此外,当将两个片状基材分离为两个区域并且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夹在两个片状基材之间以便用于记录音频信息的布线横跨两个区域时,如果音频信息被记录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然后,当将该标签粘贴到对象上时将片状基材分离为两个区域,断开了记录音频信息的布线,由此可以防止在粘贴到对象的标签中错误地记录音频信息。
此外,当将两个片状基材分离为两个区域并且将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夹在两个片状基材之间以便操作用于记录音频信息的第一开关被放置在两个区域之一而构成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其它构件被放置在另一个区域时,如果音频信息被记录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然后,当将该标签粘贴到对象上时将片状基材分离为两个区域,没有将操作用于记录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音频信息的第一开关粘贴到对象上,由此可以防止在粘贴到对象的标签中错误地记录音频信息。
此外,在以下结构的情况下:在第一开关被夹在之间的区域中,没有将粘合工作应用于要粘贴到两个片状基材中的一个片状基材的对象的表面上,由此可以防止在第一开关被夹在之间并且在被粘贴到对象之前应当分离的区域中错误地粘贴到对象上。
此外,在以下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来自外部的触摸,可以识别面对第二开关的两个片状基材的区域,当再现记录在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的音频信息时,操作所述第二开关,视觉残疾人士能够更容易地辨认该第二开关。
(第十八实施例)
图53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用于电源电路的纸电池的实施例的平面图,图53b是沿图53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以及图53c是沿图53a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
如图53a到53c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纸电池包括:通过凝胶电解层7030层压到一起的、由二氧化锰等制成的正电极层7010以及由锌等制成的负电极层7020;由PET(聚乙烯对苯二酸酯)等制成的保护膜7012,其上覆盖有导电墨7011并被层压在正电极层7010侧上;以及由PET等制成的保护膜7022,其上覆盖有导电墨7021并被层压在负电极层7020侧上。此外,覆盖有导电墨7011的保护膜7012包括从正电极层7010、负电极层7020以及电解层7030的外部轮廓处突出的突出区域7013,覆盖有导电墨7021的保护膜7022包括从正电极层7010、负电极层7020以及电解层7030的外部轮廓处突出的突出区域7023,这些突出区域7013、7023在不同区域中的正电极层7010、负电极层7020以及电解层7030的外部轮廓处突出。这里,由于将导电墨7011、7021分别涂敷在保护膜7012、7022的正电极层7010侧和负电极层7020侧,从其暴露出导电墨7011、7021的突出区域7013、7023的表面彼此不同。
在如上结构的纸电池1中,涂敷在保护膜7012上的导电墨7011与正电极层7010电连接,因此,突出区域7013中的导电墨7011构成正电极,涂敷在保护膜7022上的导电墨7021与负电极层7020电连接,因此,突出区域7023中的导电墨7021构成负电极。
下面将说明利用上述纸电池的电源电路。
图54a示出了片状电路基板的实施例的表面的结构,所述基板上安装了图53a到53c所示的纸电池7001,图54b示出了与图54a所示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结构。此外,图55a示出了电源电路的表面的结构,其中图53a到53c所示的纸电池7001安装在图54a、54b所示的电路基板上,其上安装了纸电池7001,以及图55b示出了与图55a所示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结构。
如图54a、54b所示,在基板7002的表面上,形成成为第一导电区域的平台7003a,在基板7002的背面上,形成成为第二导电区域的平台7003b,并且按照计算电路7005与平台7003a、7003b相连的方式将计算电路7005安装在其上形成了平台7003a的表面上。形成在与安装了计算电路7005的一侧相对一侧上的平台7003b通过通孔7006与计算电路7005相连。此外,基板7002配备有凹槽7004,当将纸电池7001安装在其上安装了计算电路7005的基板7002的表面上时,所述基板7002通过所述凹槽7004与纸电池7001的突出区域7023相配合。
当将图53a、53b所示的纸电池7001安装在如上所述结构的电路基板上时,按照以下方式安装纸电池7001:纸电池7001的突出区域7013与形成在其上安装了计算电路7005的基板7002的表面上的平台7003a相接触,例如,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ACP)或银浆料的导电材料将突出区域7013和平台7003a接合在一起。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纸电池1的突出区域7023通过设置在基板7002上的凹槽穿透与安装了计算电路7005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并接触平台7003a,以及利用例如ACF、ACP或银浆料的导电材料将突出区域7023和平台7003b接合在一起。这里,接触到平台7003a的突出区域7013的表面上涂敷有与纸电池7001的正电极层7010电连接的导电墨7011,因此,当将突出区域7013与平台7003a接合到一起时,纸电池7001的正电极层7010与平台7003a电连接。此外,接触到平台7003b的突出区域7023的表面上涂敷有与纸电池7001的负电极层7020电连接的导电墨7021,因此,当将突出区域7023与平台7003b接合到一起时,纸电池7001的负电极层7020与平台7003b电连接。按照这种方式,纸电池7001和平台7003a、7003b形成了用于向计算电路7005供电的电源电路。
下面将说明上述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56a到56d示出了图55a、55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56a所示,当设置多个基板7002时,在每一个基板7002上形成平台7003a、7003b,如图56b所示,还安装计算电路7005,以使其与平台7003a、7003b相连。
接下来,如图56c所示,形成平台7003a、7003b,并将减其上安装了计算电路7005的电路基板分离为单个的段。在这种情况下,与电路基板的分离同时地在基板7002中形成凹槽7004,因此无需提供形成凹槽7004的附加部分。
然后,如图56d所示,将纸电池7001安装在单个段状态中的每一个电路基板上,并且将平台7003a、7003b和纸电池7001的突出区域7013、7023接合在一起。
(第十九实施例)
图57a示出了片状电路基板的实施例的表面的结构,所述基板上安装了图53a到53c所示的纸电池7001,其上安装了纸电池7001,图57b示出了与图57a所示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结构。此外,图58a示出了电源电路的表面的结构,其中图53a到53c所示的纸电池7001安装在图57a、57b所示的电路基板上,其上安装了纸电池7001,以及图58b示出了与图58a所示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结构。
如图57a、57b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电路基板中,在基板7102的表面上形成了构成第一导电区域的三个平台7103a,在基板7102的背面上形成了构成第二导电区域的三个平台7103b,并且将计算电路7105安装在其上形成了平台7103a的一侧上,以便与这三个平台7103a和三个平台7103b中的每一个相连。在三个平台7103a中,形成在距离计算电路7105最近的区域中的平台7103a与计算电路7105相连,在三个平台7103b中,形成在距离计算电路7105最远的区域中的平台7103b通过通孔7106与计算电路7105相连。此外,在平台7103a中,形成在距离计算电路7105最远的区域中的平台7103a通过通孔7106,与三个平台7103b中形成在距离计算电路7105第二远的区域中的平台7103b电连接,以及形成在平台7103a中距离计算电路7105第二远的区域中的平台7103a通过通孔7106与基板7102的背面电连接,并且与三个平台7103b中形成在距离计算电路7105最近的区域中的平台7103b相连。此外,基板7102配备有三个凹槽7104,因此当将三个纸电池7001安装在其上安装了计算电路7105的基板7102的表面上时,三个纸电池7001的突出区域7023是配合的。此外,沿着设置了突出区域7013、7023的长度方向,三个平台7103a、7103b的孔距是除突出区域7013、7023以外安装在基板7102上的纸电池7001的长度的一半。按照这种方式,当将多个纸电池7001安装在电路基板上以便与平台7103a、7103b相连时,多个纸电池7001以叠瓦(imbricate)的方式彼此重叠。按照这种方式,在重叠区域中,只有两个相连的纸电池7001彼此重叠。按照这种方式,采用多个纸电池7001中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结构能够减小电路基板的面积并实现成本减小,在采用仅两个相邻纸电池7001彼此重叠结构的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能够相当大地减小纸电池7001的重叠区域的厚度。
当将图53a、53b所示的三个纸电池7001安装在如上所述结构的电路基板上时,按照以下方式安装纸电池7001:三个纸电池7001的突出区域7013与形成在其上安装了基板7102的计算电路7105的表面上的平台7003a相接触,利用例如ACF、ACP或银浆料的导电材料将三个突出区域7013和平台7103a接合在一起。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三个纸电池7001的突出区域7023通过设置在基板7102上的凹槽穿透与安装了计算电路7105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并接触平台7103a,以及利用例如ACF、ACP或银浆料的导电材料将三个突出区域7023和平台7103b接合在一起。从距离计算电路7105最远的区域开始,顺序地执行三个纸电池1在基板7102上的安装以及突出区域7013和平台7103a的接合。这里,其上突出区域7013到接触到平台7103a的表面上涂敷有与纸电池7001的正电极层7010电连接的导电墨7011,因此,当将突出区域7013与平台7103a接合到一起时,纸电池7001的正电极层7010与平台7103a电连接。此外,其上突出区域7023接触到平台7103b的表面上涂敷有与纸电池7001的负电极层7020电连接的导电墨7021,因此,当将突出区域7023与平台7103b接合到一起时,纸电池7001的负电极层7020与平台7103b电连接。此外,在平台7103a中,处于距离计算电路7105最远的区域中的平台7103a通过通孔7106与基板7102的背面电连接,与三个平台7103b中形成在距离计算电路7105最远的区域中的平台7103b电连接,并且形成在距离计算电路7105第二远的区域中的平台7103a通过通孔7106与基板7102的背面电连接,并且与三个平台7103a中形成在距离计算电路7105最近的区域中的平台7103b相连,因此,当将纸电池7001安装在基板7102上以便与平台7103a、7103b相连时,这三个纸电池7001串联,串联的三个纸电池7001和平台7103a、7103b形成了用于向计算电路7105供电的电源电路。
在上述第十八实施例中,纸电池7001的突出区域7023通过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凹槽7004穿透与电路基板的相对面并且与平台7003a相连,还可以构造电源部分,与第十九实施例所示三个纸电池7001中距离计算电路7105最远的纸电池7001的情况相同,突出区域7023仅在电路基板的一端处穿透与电路基板相对的表面中,并且至少一个纸电池7001与平台7103b相连。
(第二十实施例)
图59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用于电源电路的纸电池的实施例的平面图,图59b是沿图59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以及图59c是沿图59a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
如图59a到59c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纸电池中,通过凝胶电解层7230将由二氧化锰等制成的正电极层7210以及由锌等制成的负电极层7220层压到一起,将由PET等制成的保护膜7212层压在正电极层7210侧上,并且将由PET等制成的保护膜7222层压在负电极层7220侧上。去除一部分保护膜7212、7222,这构成了暴露区域7213、7223,通过所述暴露区域在不同的表面上暴露出一部分正电极层7210和负电极层7220。
在如上结构的纸电池7201中,从中暴露出正电极层7210的暴露区域7213构成了正电极,而从中暴露出负电极层7220的暴露区域7223构成了负电极。
下面将说明利用上述纸电池7201的电源电路。
图60a示出了片状电路基板的实施例的表面的结构,所述基板上安装了图59a到59c所示的纸电池7201,其上安装了纸电池7201,图60b示出了与图60a所示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结构。此外,图61a示出了电源电路的表面的结构,其中图59a到59c所示的纸电池7201安装在图60a、60b所示的电路基板上,其上安装了纸电池7201,以及图61b示出了与图61a所示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结构。
如图60a、60b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电路基板中,在基板7202的表面上形成构成第一导电区域的平台7203a,在基板7202的背面上形成构成第二导电区域的平台7203b,并且将计算电路7205安装在其上形成了平台7203a的表面上,以使其与平台7203a、7203b相连。形成在与安装了计算电路7205的表面相对表面上的平台7203b通过通孔7206与计算电路7205相连。此外,基板7202配备有凹槽7204,当将纸电池7201安装在其上安装了计算电路7205的基板7202的表面上时,所述基板7202通过所述凹槽7204与纸电池7201的突出区域7223相配合。
当将图59a、59b所示的纸电池7201安装在按照上述方式结构的电路基板上时,按照以下方式安装纸电池7201:纸电池7201的暴露区域7213与形成在其上安装了计算电路7205的基板7202的表面上的平台7203a相接触,例如,利用例如ACF、ACP或银浆料的导电材料将暴露区域7213和平台7203a接合在一起。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纸电池7201的暴露区域7223通过设置在基板7202上的凹槽穿透与安装了计算电路7205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并接触平台7203a,以及利用例如ACF、ACP或银浆料的导电材料将暴露区域7223和平台7203b接合在一起。这里,由于在接触平台7203a的暴露区域7213的表面上暴露出纸电池7201的正电极层7210,当将暴露区域7213与平台7203a接合到一起时,纸电池7201的正电极层7210与平台7203a电连接。此外,由于在接触平台7203b的暴露区域7223的表面上暴露出纸电池7201的负电极层7220,当将暴露区域7223与平台7203b接合到一起时,纸电池7201的负电极层7220与平台7203b电连接。按照这种方式,纸电池7201和平台7203a、7203b形成了用于向计算电路7205供电的电源电路。
上述第十八到第二十实施例所示的本发明是一种电源电路,包括由通过电解层层压到一起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构成的纸电池,其中从不同的表面暴露出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与其上形成了用于与电极相连的导电区域的片状电路基板相连,并且所述纸电池具有以下结构:在不同表面上形成要与正电极和负电极之一相连的第一导电区域以及要与正电极和负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相连的第二导电区域,将纸电池安装在配备有第一导电区域的表面上,以便一个电极与第一导电区域相连,而另一个电极与第二导电区域相连,因此,可以形成电源电路,而不会增大纸电池和电路基板之间的电阻,并且无需折叠纸电池。
此外,在以下结构的情况下:电路基板包括凹槽,以便另一个电极从电路基板的前面穿透背面,纸电池的另一个电极通过凹槽穿透其上形成第二导电区域的一侧并且与第二导电区域相连,即使当纸电池被安装在除电路基板一端的任意部分时,也可以使纸电池的另一个电极能够通过凹槽穿透电路基板的另一侧并与第二导电区域相连。
此外,在以下结构的情况下:当在电路基板上形成多组第一和第二导电区域,并且安装安装与第一和第二导电区域的组数相同数目的纸电池,以便与多个第一和第二导电区域相连时,将多个第一和第二导电区域相连以便多个纸电池串联时,可以形成具有多个纸电池串联的电源电路。
此外,在以下结构的情况下:当在电路基板上安装第一和第二导电区域以便多个纸电池与多个第一和第二导电区域相连时,多个纸电池中的至少一部分彼此重叠,可以减小其上安装了多个纸电池的电路基板的面积并实现成本减小。
(第二十一实施例)
图62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例,用于利用制造电源电路的方法制造的电源电路的纸电池的实施例的平面图,图62b是沿图62a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以及图62c是沿图62a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
如图62a到62c所示,按照以下方式构造本实施例的纸电池:通过凝胶电解层8030,将由二氧化锰等制成的正电极层8010以及由锌等制成的负电极层8020层压到一起,由PET(聚乙烯对苯二酸酯)等制成且其上覆盖有导电墨8011的保护膜8012被层压在正电极层8010侧上,以及由PET等制成且其上覆盖有导电墨8021的保护膜8022被层压在负电极层8020侧上。此外,覆盖有导电墨8011的保护膜8012包括从正电极层8010、负电极层8020以及电解层8030的外部轮廓处突出的突出区域8013,覆盖有导电墨8021的保护膜8022包括从正电极层8010、负电极层8020以及电解层8030的外部轮廓处突出的突出区域8023,这些突出区域8013、8023在不同区域中的正电极层8010、负电极层8020以及电解层8030的外部轮廓处突出。由于将导电墨8011、8021分别涂敷在正电极层8010侧和负电极层8020侧上的保护膜8012、8022上,在突出区域8013、8023中暴露出导电墨8011、8021的表面是不同的表面。此外,在保护膜8012、8022中,在突出区域8013、8023中,存在暴露出保护膜8012、8022而没有将导电墨8011、8021应用于涂敷有导电墨8011、8021的表面上的区域。
在如上结构的纸电池8001中,由于涂敷在保护膜8012上的导电墨8011与正电极层8010电连接,因此,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构成正电极,涂敷在保护膜8022上的导电墨8021与负电极层8020电连接,因此,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构成负电极。
图63示出了图62a到62c所示串联的三个纸电池8001。
如图63所示,通过以下方式将三个纸电池8001a到8001c相连:将纸电池8001a叠加在纸电池8001b上并将其接合在一起,以便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面对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以及将纸电池8001b叠加在纸电池8001c上并将其接合在一起,以便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面对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按照这种方式,串联三个纸电池8001a到8001c,以便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13中的导电墨8011构成正电极,而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构成负电极。
下面将说明利用上述纸电池8001的电源电路。
图6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例,用于利用制造电源电路的方法制造的电源电路的片状电路基板的实施例的一个表面的结构,图64b示出了图64a所示的电路基板的另一个表面的结构。此外,图65a示出了安装在图64a、64b所示电路基板上、具有图63所示纸电池8001a到8001c的电源电路的一个表面的结构,以及图65b示出了图65a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另一个表面的结构。
如图64a、64b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电路基板中,在由例如PET的树脂制成的片状基板8032的一个表面上,安装了计算元件8034,并且形成了构成连接端子的平台8031a,用于与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成为图63所示的纸电池8001a的正电极)相连,在基板8032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作为连接端子的平台8031b,用于与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成为图63所示的纸电池8001c的负电极)相连,通过布线图案8037a将计算元件8034与平台8031a相连,并通过通孔8036和布线图案8037b将计算元件8034和平台8031b相连。此外,在形成平台8031a、8031b的各个区域中形成多个精细孔8033a、8033b。
当将图63所示的纸电池8001a到8001c安装在按照这种方式结构的电路基板上时,如图65a、65b所示,将纸电池8001a到8001c安装在电路基板上,以便成为纸电池8001a的正电极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与平台8031a相接触,且成为纸电池8001c的负电极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与平台8031b相接触,通过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和平台8031a接合到一起,并且通过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和平台8031b接合到一起。这里,由于接触到平台8031a的、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与纸电池8001a的正电极层8010相连,如果将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与平台8031a接合到一起,纸电池8001a的正电极层8010与平台8031a电连接。此外,由于接触到平台8031b的、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与纸电池8001a的负电极层8020相连,如果将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与平台8031b接合到一起,纸电池8001c的负电极层8020与平台8031b电连接。按照这种方式,串联的纸电池8001a到8001c以及平台8031a、8031b形成了用于向计算元件8034供电的电源电路。
下面将说明上述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66a到66e示出了图65a、65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图66a到66e仅示出了图65a、65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一个表面,但其它表面也遵循以下说明。
首先,如图66a所示,在由例如PET的树脂制成的片状基板8032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平台8031a和要与该平台8031a相连的布线图案8037a,并且在基板8032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平台8031b和要与该平台8031b相连的布线图案8037b。此外,还在基板8032上形成通孔8036。例如,可以由铜制成平台8031a、8031b、布线图案8037a、8037b以及通孔8036并通过蚀刻形成。
接下来,如图66b所示,在形成平台8031a和8031b的基板8032的各个区域中,形成从基板8032的前面穿透到背面的、直径近似为0.5到2mm的多个孔8033a、8033b。还可以与在基板上8032形成通过8036的步骤同时地实现孔8033a、8033b。
接下来,如图66c所示,将计算元件8034安装在基板8032上,以便将布线图案8037a和通孔8036相连。
此外,如图63所示,将纸电池8001a叠加在纸电池8001b上,以便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面对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将纸电池8001b叠加在纸电池8001c上,以便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面对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在该条件下,对叠加区域进行超声波振动。然后,通过该振动熔化了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和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并且通过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23和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13接合在一起,通过该振动熔化了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和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并且通过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23和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13接合在一起。按照这种方式,如图66d所示,串联了三个纸电池8001a到8001c。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熔化在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23中暴露的保护膜8022以及在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13中暴露的保护膜8012,并且还通过超声波接合将其接合在一起,熔化在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23中暴露的保护膜8022以及在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13中暴露的保护膜8012,并且还通过超声波接合将其接合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在涂敷有导电墨8011、8021的突出区域8013、8023的表面上,存在没有涂敷导电墨8011、8021并且暴露出保护膜8012、8022的区域,并在这些区域中通过超声波接合将保护膜8012、8022接合在一起,但是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将导电墨8011涂敷在保护膜8012的一侧的整个表面上并且将导电墨8021涂敷在保护膜8022的一侧的整个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如上所述应用超声波振动,仅通过熔化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和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可以通过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23和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13接合在一起。此外,同样,仅通过熔化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和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可以通过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23和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13接合在一起。
然后,将串联的纸电池8001a到8001c安装在基板8032上,以便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面对基板8032的平台8031a,且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面对基板8032的平台8031b,在该条件下,将超声波振动应用于彼此面对的部分。然后,如图66e所示,通过超声波振动熔化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并通过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与平台8031a接合在一起。此外,还通过超声波振动熔化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并通过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与平台8031b接合在一起。按照这种方式,电连接串联的纸电池8001a到8001c和平台8031a,且纸电池8001a到8001c和平台8031a、8031b形成了用于向计算元件8034供电的电源电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超声波振动熔化的导电墨8011流入形成在平台8031a上的孔8033a,且通过超声波振动熔化的导电墨8021流入形成在平台8031b上的孔8033b。
图67示出了利用图66a到66e所示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源电路的基板8032和纸电池8001a到8001c之间的连接状态,并且示出了沿图66e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如图67所示,通过超声波振动熔化的导电墨8011、8021流入形成在平台8031a、8031b上的孔8033a、8033b。还将按照这种方式通过超声波接合被接合在一起的纸电池8011a的突出区域8013和平台8031a以及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和平台8031b在孔8033a、8033b中接合在一起,这增大了接合区域并提高了接合力。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在平台8031a、8031b中形成从基板8032的前面穿透背面的孔8033a、8033b,但是如果允许通过超声波振动熔化的导电墨8011、8021流入各个孔,则不需要孔8033a、8033b穿透,并且可以是代替孔的槽。此外,还可以应用工作,以使平台8031a、8031b的表面变粗糙。
(第二十二实施例)
图68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例,用于利用制造电源电路的方法制造的电源电路的片状电路基板的实施例的一个表面的结构,图68b示出了图68a所示的电路基板的另一个表面的结构。此外,图69a示出了安装在图68a、68b所示电路基板上、具有图63所示纸电池8001a到8001b的电源电路的一个表面的结构,以及图69b示出了图69a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另一个表面的结构。
如图68a、68b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电路基板中,在由例如PET的树脂制成的片状基板8132的一个表面上,安装了计算元件8134,并且形成了构成连接端子的平台8131a,用于与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成为图63所示的纸电池8001a的正电极)相连,在基板8132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构成连接端子的平台8131b,用于与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成为图63所示的纸电池8001c的负电极)相连,通过布线图案8137a将计算元件8134与平台8131a相连,并通过布线图案8137b将计算元件8134和平台8131b相连。这里,根据本实施例,定形平台8131a、8131b,以便当按照以下方式将纸电池8001a到8001c安装在基板8132上时:图63所示的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面对平台8131a且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面对平台8131b,则不在面对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8023的一部分区域中形成平台8131a、8131b。
当将图63所示的纸电池8001a到8001c安装在按照这种方式结构的电路基板上时,如图69a、69b所示,将纸电池8001a到8001c安装在电路基板上,以便成为纸电池8001a的正电极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与平台8131a相接触,且成为纸电池8001c的负电极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与平台8131b相接触,通过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和平台8131a接合到一起,并且通过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和平台8131b接合到一起。这里,由于接触到平台8131a的、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与纸电池8001a的正电极层8010相连,因此当将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与平台8131a接合到一起时,纸电池8001a的正电极层8010与平台8131a电连接。此外,由于接触到平台8131b的、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与纸电池8001a的负电极层8020相连,因此当将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与平台8131b接合到一起时,纸电池8001c的负电极层8020与平台8131b电连接。按照这种方式,串联的纸电池8001a到8001c以及平台8131a、8131b形成了用于向计算元件8134供电的电源电路。
下面将说明上述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
图70a到图70d示出了图69a、69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制造方法。图70a到70d仅示出了图69a、69b所示的电源电路的一个表面,但其它表面也遵循以下说明。
首先,如图70a所示,在由例如PET的树脂制成的片状基板8132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平台8131a和要与该平台8131a相连的布线图案8137a,并且在基板8132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平台8131b和要与该平台8131b相连的布线图案8137b。并实施例不在面对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8023的一部分区域中形成平台8131a、8131b,因此当将纸电池8001a到8011c安装在基板8132上时,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面对平台8131a,且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面对平台8131b。此外,还在基板8132上形成通孔8136。例如,可以由铜制成平台8131a、8131b、布线图案8137a、8137b以及通孔8136并通过蚀刻形成。
接下来,如图70b所示,将计算元件8134安装在基板8132上,以便将布线图案8137a和通孔8136相连。
此外,如图63所示,将纸电池8001a叠加在纸电池8001b上,以便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面对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并且将纸电池8001b叠加在纸电池8001c上,以便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面对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在该条件下,对重叠区域进行超声波振动。然后,通过该振动熔化了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和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并且通过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23和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13接合在一起,此外,通过该振动熔化了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和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并且通过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23和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13接合在一起。按照这种方式,如图66d所示,串联了三个纸电池8001a到8001c。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熔化在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23中暴露的保护膜8022以及在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13中暴露的保护膜8012,并且还通过超声波接合将其接合在一起,熔化在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23中暴露的保护膜8022以及在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13中暴露的保护膜8012,并且还通过超声波接合将其接合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以及第二十一实施例中,当将导电墨8011、8021涂敷在保护膜8012、8022的整个表面上时,仅通过熔化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23的导电墨8021和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13的导电墨8011,利用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23和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13接合在一起,以及仅通过熔化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23的导电墨8021和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13的导电墨8011,利用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b的突出区域8023和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13接合在一起。
然后,将串联的纸电池8001a到8001c安装在基板8132上,以便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面对基板8132的平台8131a,且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面对基板8132的平台8131b,在该条件下,将超声波振动应用于彼此面对的部分。然后,如图66d所示,通过超声波振动熔化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并通过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与平台8131a接合在一起。此外,还通过超声波振动熔化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并通过超声波接合将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与平台8131b接合在一起。按照这种方式,电连接串联的纸电池8001a到8001c和平台8131a,且纸电池8001a到8001c和平台8131a、8131b形成了用于向计算元件8134供电的电源电路。在这种情况下,在面对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的区域中,还通过超声波振动熔化其中没有形成平台8131a的区域,并且在面对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的区域中,还通过超声波振动熔化其中没有形成平台8131b的区域。
图71示出了利用图70a到70d所示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源电路的基板8132和纸电池8001a到8001c之间的连接状态,并且示出了沿图71d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如图71所示,当将超声波振动应用于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面对基板8132的平台8131a的区域以及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面对基板8132的平台8131b的区域时,熔化了纸电池8001a的突出区域8013中的导电墨8011,并且熔化了没有形成平台8131a的、面对该突出区域8013的区域中的基板8132,并将其接合在一起。同样,熔化了纸电池8001c的突出区域8023中的导电墨8021,并且熔化了没有形成平台8131b的、面对该突出区域8023的区域中的基板8132,并将其接合在一起。按照这种方式,提高了纸电池8001a到8001c与基板8132之间的接合力。
这里,还可以通过将上述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实施例相结合来提高纸电池8001a到8001c与基板之间的接合力。
此外,上述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实施例通过将导电墨8011、8021应用于保护膜8012、8022,在纸电池8001a到8001c的突出区域8013、8023中构造了正电极和负电极,但是还可以利用任意优选的金属物质(例如石墨、铁、镍、钛、铜、不锈钢或这些金属的混合物)之一来构造在纸电池8001a到8001c的正电极和负电极。
在上述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实施例所示的本发明中,通过超声波接合电连接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纸电池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以及两个连接端子,因此,当制造由电路基板上相连的纸电池构成的电源电路时,可以改进生产率而无需提高制造成本。
此外,在包括以下步骤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形成连接端子的电路基板的区域中形成孔,则通过超声波振动熔化的纸电池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流入这些孔,这增大了纸电池和电路基板之间的接合力,并且改进了可靠性。
此外,在以下结构情况下:当在电路基板上安装纸电池时,没有在面对电路基板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部分区域中形成连接端子,通过超声波振动熔化面对电路基板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部分区域,这使得增大了纸电池和电路基板之间的接合力,并且可以改进对于例如折叠的外力的耐久性以及可靠性。
尽管已经以特定术语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说明仅作为演示目的,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变化和变体。

Claims (4)

1.一种由连接在一起的发送消息部分和应答消息部分构成的音频信息递送组件,包括:
片状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用于记录/再现音频信息;
将所述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夹在之间的两个表面片;
其中,所述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按照以下方式夹在所述两个表面片之间:用于记录音频信息的布线横跨所述发送消息部分和所述应答消息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信息递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包括:
音频信息输入/输出装置,用于输入/输出音频信息;
配备有存储区域的IC芯片,所述存储区域中记录了通过所述音频信息输入/输出装置输入的音频信息,所述IC芯片用于在所述存储区域中记录通过所述音频信息输入/输出装置输入的音频信息,并通过所述音频信息输入/输出装置输出记录在所述存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
与所述IC芯片电连接的第一开关,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一指令信号输出到所述IC芯片,以通过所述音频信息输入/输出装置把记录在所述IC芯片中的音频信息输出;
与所述IC芯片电连接的第二开关,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二指令信号输入到所述IC芯片,以把通过所述音频信息输入/输出装置输入的音频信息记录在所述IC芯片中;
其中,用于连接所述IC芯片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布线夹在所述两个表面片之间,以使其横跨所述发送消息部分和所述应答消息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信息递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包括:
音频信息输入/输出装置,用于输入/输出音频信息;
连接端子,用于输入/输出音频信息,并输入用于输入/输出所述音频信息的指令;
配备有存储区域的IC芯片,所述存储区域中记录了通过所述音频信息输入/输出装置或所述连接端子输入的音频信息,所述IC芯片用于在所述存储区域中记录通过所述音频信息输入/输出装置或所述连接端子输入的音频信息,并通过所述音频信息输入/输出装置或所述连接端子输出记录在所述存储区域中的音频信息;
与所述IC芯片电连接的第一开关,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一指令信号输入到所述IC芯片,以通过所述音频信息输入/输出装置把记录在所述IC芯片中的音频信息输出;
与所述IC芯片电连接的第二开关,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二指令信号输入到所述IC芯片,以把通过所述音频信息输入/输出装置输入的音频信息记录在所述IC芯片中;
其中,用于连接所述IC芯片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布线夹在所述两个表面片之间,以使其横跨所述发送消息部分和所述应答消息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之中任一个所述的音频信息递送组件,其中,在成为所述发送消息部分的所述两个表面片的区域中,用于记录/再现音频信息的片状第二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被夹在之间;
设置了所述第二音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所述发送消息部分的区域对于其它区域是可拆卸的。
CN2008101361529A 2003-08-28 2004-08-30 音频消息传送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84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04720A JP2005079160A (ja) 2003-08-28 2003-08-28 電源回路
JP2003304719 2003-08-28
JP2003304719 2003-08-28
JP2003-304719 2003-08-28
JP2003304720 2003-08-28
JP2003-304720 2003-08-28
JP2003406656A JP2005165156A (ja) 2003-12-05 2003-12-05 Pop表記具
JP2003-406656 2003-12-05
JP2003406656 2003-12-05
JP2004107536 2004-03-31
JP2004107536A JP2005292472A (ja) 2004-03-31 2004-03-31 音情報送付装置
JP2004-107536 2004-03-31
JP2004-158299 2004-05-27
JP2004158299A JP4357364B2 (ja) 2004-05-27 2004-05-27 音声情報出力シート
JP2004-158298 2004-05-27
JP2004158298A JP4362086B2 (ja) 2003-08-28 2004-05-27 音声メッセージ伝達シート
JP2004158299 2004-05-27
JP2004158298 2004-05-27
JP2004177021A JP2006004656A (ja) 2004-06-15 2004-06-15 電源回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ペーパー電池の接合方法
JP2004177024A JP4528033B2 (ja) 2004-06-15 2004-06-15 ラベル
JP2004177025 2004-06-15
JP2004177021 2004-06-15
JP2004-177025 2004-06-15
JP2004177025A JP2006001040A (ja) 2004-06-15 2004-06-15 音声メッセージ伝達シート
JP2004-177021 2004-06-15
JP2004177023 2004-06-15
JP2004-177024 2004-06-15
JP2004-177023 2004-06-15
JP2004177024 2004-06-15
JP2004177023A JP2006001038A (ja) 2004-06-15 2004-06-15 音声情報送付体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49076A Division CN1845827B (zh) 2003-08-28 2004-08-30 音频消息传送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源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8425A CN101318425A (zh) 2008-12-10
CN101318425B true CN101318425B (zh) 2010-06-09

Family

ID=370645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615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8425B (zh) 2003-08-28 2004-08-30 音频消息传送片
CN20048002490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5827B (zh) 2003-08-28 2004-08-30 音频消息传送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源电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490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5827B (zh) 2003-08-28 2004-08-30 音频消息传送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源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3184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104567A1 (de) * 2013-05-03 2014-11-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hipanordnung, Chipkarten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Chipanord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1898B2 (en) * 1996-07-23 2004-06-22 George W. Heropoulos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实开平5-7483A 1993.02.02
JP昭64-33694A 1989.02.03
JP特开2003-187205A 2003.07.04
JP特开平11-129656A 1999.05.18
JP特开平11-263089A 1999.09.28
JP特开平11-70770A 1999.03.16
JP特开平6-135184A 1994.05.17
JP特开平6-24182A 1994.02.01
JP特开平7-25186A 1995.01.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5827B (zh) 2012-05-30
CN1845827A (zh) 2006-10-11
CN101318425A (zh) 2008-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82819B1 (en)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communicating card
AU756045B2 (en) Laminate
KR100763803B1 (ko) 음성 메시지 전달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전원 회로
CN101318425B (zh) 音频消息传送片
JP4362086B2 (ja) 音声メッセージ伝達シート
JPH11301148A (ja) 非接触電子部品を有する葉書
JP4698340B2 (ja) 折り畳み型情報伝達体
JP4357364B2 (ja) 音声情報出力シート
JP4507646B2 (ja) 非接触icモジュール付き書簡紙
JPS63104892A (ja) カ−ドシ−トおよびカ−ドの作製方法
JP4477454B2 (ja) 音声情報送付体
JP4477602B2 (ja) 音声メッセージ伝達シートセット
JP3046790U (ja) 写真などを送ることができる葉書および葉書セット
JP2002002157A5 (zh)
AU2008201563A1 (en) Audio message transfer she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power supply circuit
CA2621213A1 (en) Audio message transfer she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power supply circuit
JPH0319380A (ja) 電子名刺
JP4020762B2 (ja) 簡易カードと隠蔽はがきを備えた帳票
CN205318422U (zh) 应用于血袋的新型柔性环保超高频电子标签
JP4641351B2 (ja) 非接触型データ送受信カード付き封書及びその作成方法
JP3101825U (ja) 携帯用カード作製用紙
JPH10236030A (ja) 封 書
JPH05147377A (ja) カード発行帳票
KR20070058657A (ko) 음성 정보 송부체
JP3047133U (ja) 多層ラベ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