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9340B - 图像读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9340B
CN101309340B CN2008100916489A CN200810091648A CN101309340B CN 101309340 B CN101309340 B CN 101309340B CN 2008100916489 A CN2008100916489 A CN 2008100916489A CN 200810091648 A CN200810091648 A CN 200810091648A CN 101309340 B CN101309340 B CN 101309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medium
unit
file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16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9340A (zh
Inventor
北川康彦
中岛裕介
久保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FU Ltd
Original Assignee
PF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FU Ltd filed Critical PF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09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9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9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93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88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to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57Compensating for different handling speeds of different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a plurality of sheets simultaneously, e.g. mechanical buff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辊子对(9),每个辊子对都包括驱动辊(7)和从动辊(8)。该辊子对(9)沿着驱动辊(7)的转轴方向设置,并且构成分别用于输送第一介质和比第一介质厚的第二介质的第一辊子组(91)和第二辊子组(92)。第一辊子组(91)的中心在转轴方向上和输送第一介质的第一输送区域的中心相同。第二辊子组(92)的中心在转轴方向上和输送第二介质的第二输送区域的中心相同。第二辊子组(92)中的至少一个辊子对(9)在第一输送区域内设置在第一辊子组(91)的外侧。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设备。 
背景技术
在普通图像读取设备中,具有自动文件供给器型的图像读取设备(下文中,称为“ADF图像读取设备”),它能够从堆叠在其上的纸页类介质(下文中,称为“纸页”)连续读取图像。也就是,这种ADF图像读取设备能够自动和连续供给用于从中读取图像的具有预定尺寸的大量纸页。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9-284478中公开了普通ADF图像读取设备。该普通ADF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设置在输送单元的一侧上的自动供给单元,和设置在该输送单元的另一侧上的手动供给单元。该输送单元将纸页从自动供给单元和手动供给单元输送到图像读取单元。普通ADF图像读取设备在正常输送方向和相反输送方向之间转换纸页输送的方向(输送方向)。自动供给单元从堆叠在其上的纸页自动地一次分离一张纸页,并将分离的纸页供给到输送单元。另一方面,在自动供给单元中不可分离的纸页(例如薄的纸页或投影幻灯机(OHP)胶片)可以从手动供给单元逐一手动供给。 
为了获得紧凑的结构,普通ADF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自动供给单元和手动供给单元之间的输送路径中的弯曲区域。然而,当例如具有较高刚性的较厚卡片型介质(下文中,称为“卡片文件”)从自动供给单元或手动供给单元供给时,可能在弯曲区域处被迫弯曲,导致卡片文件受到损伤。即使假设卡片文件在弯曲区域处不受到损伤,也需要较大的驱动力将其输送过弯曲区域。结果,变得难以将ADF图像读取设备尺寸小型化。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如下面参照附图12描述的普通ADF图像读取设备、例如ADF图像读取设备001包括用于专门供给 卡片文件的单独卡片文件供给单元。而且,从卡片文件供给单元到堆叠单元的输送路径设置成直线,其间没有任何弯曲。 
ADF图像读取设备001包括三个辊子对004a、004b和004c、输送单元005和ADF单元。辊子对004a、004b和004c沿着纸页文件的宽度方向相对于纸页文件的输送路径的中心位置对称设置。每个辊子对004a、004b和004c都包括可转动驱动辊002和从动辊003,该从动辊003朝驱动辊002偏压并与之一起转动。ADF单元包括拾取辊006。输送单元005输送夹在驱动辊002和从动辊003之间的纸页文件。为了使该设备的结构紧凑,两个输送路径,即纸页文件的输送路径和卡片文件的输送路径设置成在宽度方向上部分重叠。当输送纸页文件时,拾取辊006一次分离单个纸页文件,并将分离的纸页文件输送过纸页文件的输送路径。通过使用所有三个辊子对004a、004b和004c输送纸页文件,而通过只使用设置在一端上的辊子对004c输送卡片文件。 
由于只有一个辊子对004c用于输送卡片文件,所以可能无法稳定输送卡片文件。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实现了另一构造,其中例如四个辊子对004a、004b、004c和004d沿着宽度方向跨过纸页文件的输送路径的中心位置对称设置。在此情况下,所有四个辊子对004a、004b、004c和004d都用于输送纸页文件,而并排设置在一端上的两个辊子对004c和004d用于输送卡片文件。 
然而,在纸页文件到达辊子对004a、004b、004c和004d之前歪斜的情况下,并且,如附图13A中所示,如果最远的辊子对004a和004d之间的距离较大,则可能由于辊子对004a和004d之间的较大距离,歪斜量增大。也就是,当歪斜的文件输送到辊子对004a、004b、004c和004d时,辊子对004a首先夹住输送的纸页文件的一端,并开始输送夹住的部分。辊子对004d在辊子对004b已经输送纸页文件的一侧上的较大部分之后夹住纸页文件的另一端。于是,由辊子对004a夹住和输送的纸页文件的部分超过由辊子对004d夹住和输送的纸页文件的部分较大距离。结果,纸页文件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与两个辊 子对004a和004b跨过纸页文件的输送路径的中心位置对称设置的构造(如附图13B中所示)相比,在上述构造中,歪斜的增大量更大。而且,当设置四个辊子对004a、004b、004c和004d时,只在输送卡片文件的情况下可防止歪斜增大,而在纸页文件的情况下无法防止。于是,变得难以使用同一ADF图像读取设备001稳定地输送纸页文件和卡片文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解决普通技术中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读取单元,它从第一介质和比第一介质更厚的第二介质读取图像;输送单元,它包括数个辊子对,每个辊子对都包括驱动辊和从动辊,该从动辊被朝驱动辊偏压并与驱动辊一起转动,并且该输送单元将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输送到读取单元并且将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夹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控制构件,它控制由从动辊施加到第一介质上的偏压力。辊子对沿着驱动辊的转轴方向设置,并且构成第一辊子组和第二辊子组。该第一辊子组输送第一介质,该第二辊子组输送第二介质。第一介质输送通过的第一辊子组的中心位置和第一输送区域的中心位置相对于转轴方向相同。第二介质输送通过的第二辊子组的中心位置和第二输送区域的中心位置相对于转轴方向相同。第二辊子组中的至少一个辊子对在转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辊子组的一端的外侧且在第一输送区域内。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对本发明的现有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扫描纸页文件时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2是扫描卡片文件时该图像读取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1中所示输送单元的透视图; 
附图4是用于输送纸页文件的一组辊子对和用于输送卡片文件的一组辊子对的透视图; 
附图5和6是当输送卡片文件时该输送单元的俯视图; 
附图7是当输送卡片文件时输送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附图8是当输送卡片文件时输送单元在输送方向上的剖视图; 
附图9是当输送纸页文件时输送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附图10是当输送纸页文件时输送单元在输送方向上的剖视图; 
附图11A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变型所述的ADF扫描仪的示意图; 
附图11B是本实施例的第二变型所述的ADF扫描仪的示意图; 
附图12是普通图像读取设备的透视图; 
附图13A是另一普通图像读取设备的俯视图;及 
附图13B是再一普通图像读取设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尽管各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解释为例如自动文件供给器型图像扫描仪(下文中称为“ADF扫描仪”),它能够自动和相继供给和扫描大量纸页,但是它也可以是复印机、多功能产品(MFP)、传真机或特征识别装置。 
附图1是扫描纸页文件时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ADF扫描仪1的示意图。附图2是当扫描卡片文件时该ADF扫描仪1的示意图。该ADF扫描仪1包括自动文件供给器(ADF)单元2,该自动文件供给器单元起到自动供给第一类介质,如常规纸页类文件,即堆叠在其上的纸页文件S1的主供给单元的作用,还包括输送供给的纸页文件S1的输送单元3、扫描输送的纸页文件S1用于获得图像的光学扫描单元4、容纳扫描之后排出的纸页文件S1的堆叠单元5、容纳ADF扫描仪1的组成元件的外壳6。此处所用的词语“文件”指的是包含包括文本、照片和图表的图像的任何纸页类介质。 
纸页文件S1可以是例如具有普通厚度和刚性的通常使用的影印纸页。纸页文件S1可以从堆中逐一分离并由ADF单元2供给到输送 单元3。而且,通过在输送路径中经过后面描述的弯曲区域3a,纸页文件S1不受到损伤。于是,纸页文件S1堆叠在ADF单元2上用于自动供给。 
如上所述,该ADF单元2将纸页文件S1从堆中逐一分离,并将分离的纸页文件供给到输送单元3。ADF单元2设置在输送单元3的一侧处。该ADF单元2包括射出器(shooter)21、拾取辊22和分离垫23。该ADF单元2能够将不同尺寸的纸页文件S1供给到输送单元3。 
该射出器21包括基本矩形的堆叠表面21a,纸页文件S1堆叠在该堆叠表面上。堆叠的纸页文件S1由偏压单元(未示出)的偏压力保持压靠在堆叠表面21a上。 
拾取辊22靠近堆叠表面21a的供给末端、即如下的堆叠表面21a的末端设置,纸页文件S1从该堆叠表面21a的末端逐一供给到输送单元3。拾取辊22拾取堆叠纸页文件S1的最底部,以在每次供给时将其供给到输送单元3。该拾取辊22在形状上是圆柱形,并且由如具有较高摩擦力的泡沫橡胶之类的材料制成。该拾取辊22沿着堆叠表面21a以使其中心轴基本平行于堆叠表面21a的宽度方向、即垂直于纸页文件S1的供给方向的方式延伸。换句话说,该拾取辊22设置在矩形堆叠表面21a的面对输送单元3的一侧,并且该拾取辊22的中心轴基本平行于该侧。而且,拾取辊22的中心轴定位在射出器21的底表面的一侧,即定位在与堆叠表面21a相对的一侧。该拾取辊22设置使得其外圆周位于堆叠表面21a的延伸平面上。当拾取辊22在拾取方向上、即在将堆叠的纸页文件S在堆叠表面21a的延伸平面上移离射出器21的方向上(在附图1中用逆时针箭头A表示)绕着其中心轴转动时,该堆叠的纸页文件S1载置(mount)在拾取辊22上并逐一供给到输送单元3。 
分离垫23设置成在堆叠表面21a的一侧抵靠在拾取辊22上。当拾取辊22转动时,纸页文件S1的最底部在分离垫23和拾取辊22之间分离,并供给到输送单元3。 
以此方式,纸页文件S1分离地并相继地供给到输送单元3。 
该输送单元3将每个供给的纸页文件S1输送到光学扫描单元4,然后输送到堆叠单元5。该堆叠单元5设置在与ADF单元2所设置的一侧相对的一侧。输送单元3包括数个辊子对9和沿着输送路径设置的导向构件(未示出)。数个辊子对9的每一个都包括可转动的驱动辊7和从动辊8。当驱动辊7转动时,由ADF单元2供给的每个纸页文件S1都夹在驱动辊7和从动辊8之间。于是,纸页文件S1通过这数个辊子对9朝堆叠单元5输送。导向构件将由数个辊子对9输送的纸页文件S导向通过输送路径,到达堆叠单元5。 
而且,输送单元3包括输送路径中的弯曲区域3a,该弯曲区域有助于减小ADF扫描仪1的尺寸。也就是,由于该输送路径在弯曲区域3a处具有弯曲,所以从ADF单元2供给的每个纸页文件S1都首先输送到该弯曲区域3a。输送路径在弯曲区域3a处弯曲,使得纸页文件S1输送到堆叠单元5。换句话说,从ADF单元2供给的每个纸页文件S1的输送方向都在弯曲区域3a处朝堆叠单元5改变。输送单元3在后面参照附图3至10详细描述。 
光学扫描单元4设置在输送路径中,用于扫描每个输送的纸页文件S1并从其获得图像。更特别地,该光学扫描单元4在输送路径中设置在弯曲区域3a和堆叠单元5之间。该光学扫描单元4包括扫描纸页文件S1的前表面的第二扫描单元4b和扫描纸页文件S1的后表面的第一扫描单元4a。该第二扫描单元4b和第一扫描单元4a具有几乎相同的构造。因此,除非另外提到,第二扫描单元4b和第一扫描单元4a在下文中不进行区分,并且共同称为光学扫描单元4,以进行简化。 
该光学扫描单元4对每个纸页文件S1进行光学扫描,并通过将图像转化成电子信号而获得图像数据。该光学扫描单元4包括光源(未示出)、图像传感器(未示出)和起到光学系统作用的透镜(未示出)。该光源用来自例如发光二极管(LED)之类的发光装置的光照射每个纸页文件S1。透镜将从每个纸页文件S1反射的光聚焦在图像传感器的光接收表面上。在通过透镜接收反射的光之后,图像传感器通过将 接收的光转换成电信号而获得图像数据。该图像传感器可以是例如电荷耦合装置(CCD)线性传感器(line sensor),它是线性图像传感器(一维图象传感器),数个光电转换元件以垂直于纸页文件S1的输送方向的方式线性设置在其中。该光电转换元件在接收光之后产生电荷。光电转换元件的排列方向,即图像传感器的纵向是主扫描方向。于是,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即纸页文件S1的输送方向变为副扫描方向。 
总之,在用来自光源的光照射之后,每个纸页文件S1都反射光。所反射的光通过透镜,落在图像传感器上,并转换成电信号,使得每根扫描线在主扫描方向上都获得每个纸页文件S1上的图像。随着纸页文件S1保持为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于图像传感器移动,光学扫描单元4沿着副扫描方向反复扫描纸页文件S1,以获得二维图像数据。 
堆叠单元5包括设置在外壳6中的排放开口5a。由光学扫描单元4扫描的每个纸页文件S1都从该排放开口5a排出外壳6,到达堆叠单元5。堆叠单元5能够包括用于将排放的纸页文件S1堆叠在其上的堆叠托盘。 
如上所述,为了有助于ADF扫描仪1的尺寸小型化,该输送单元3在输送路径中包括弯曲区域3a。然而,如果,比纸页文件S1更厚的第二类介质,即卡片文件S2(参照附图2)从ADF单元2输送到堆叠单元5,则存在由于卡片文件S2更厚和更硬而在输送期间在弯曲区域3a处受到弯曲,因而受到损伤的可能性。即使假设卡片文件S2在弯曲区域3a处不受损伤,也可能变得需要较大的驱动力将它们输送通过弯曲区域3a到达堆叠单元5。结果,变得难以使ADF扫描仪1尺寸小型化。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除了ADF单元2之外,ADF扫描仪1还包括卡片文件供给单元10,它起到第二供给单元的作用。一般地,卡片文件S2不仅仅比纸页文件S1厚,而且在宽度方向上也更小(即,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尺寸更小)(参照附图4)。卡片文件供给单元10能够处理各种尺寸的卡片文件。换句话说,输送单元3能够输送 各种尺寸的卡片文件。 
卡片文件供给单元10包括设置在外壳6中的供给开口10a。卡片文件S2可从卡片文件供给单元10逐一手动供给,从而供给的卡片文件S2通过供给开口10a输送到输送单元3。通过在宽度方向上横向通过拾取辊22,每个供给的卡片文件S2到达输送单元3,然后排放到堆叠单元5。拾取辊22在ADF单元2中尽可能设置在下方,从而卡片文件S2通过拾取辊22。这种构造帮助减小了ADF扫描仪1的高度。如上所述,从ADF单元2到堆叠单元5的输送路径包括弯曲区域3a。然而,卡片文件供给单元10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堆叠单元5的相对侧上,从而存在直的输送路径,用于将卡片文件S2从卡片文件供给单元10输送到堆叠单元5。也就是,从卡片文件供给单元10到堆叠单元5的输送路径不包括弯曲区域3a。于是,不存在卡片文件S2在弯曲区域3a处受到弯曲或损伤的可能性。而且,将卡片文件S2输送过直的输送路径不需要较大的驱动力。结果,该ADF扫描仪1可以尺寸小型化。 
由拾取辊22分离的每个纸页文件S1所跨过输送的输送路径中的区域称为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参照附图4),并且从卡片文件供给单元10手动供给的每个卡片文件S2所跨过输送的输送路径中的区域称为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参照附图4)。为了使ADF扫描仪1进一步尺寸小型化,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设置成在纸页文件S1和卡片文件S2的宽度方向上部分重叠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 
该宽度方向平行于驱动辊7的转轴的方向。也就是,当假设如附图4中所示供给的纸页文件S1或供给的卡片文件S2不歪斜时,宽度方向水平正交于输送方向。而且,宽度方向也正交于纸页文件S1和卡片文件S2的厚度。于是,换句话说,驱动辊7的转轴方向,即宽度方向是图像传感器的主扫描方向。另一方面,纸页文件S1和卡片文件S2的输送方向变为副扫描方向。 
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和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大到分别能够容纳输送单元3能够输送的最宽的现有纸页文件S1和卡片文件S2。也就 是,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和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分别能够兼容纸页文件S1和卡片文件S2的最大可用尺寸。光学扫描单元4的图像传感器沿着宽度方向设置。 
如上参照附图3所述,输送单元3包括辊子对9,每个辊子对都包括可转动的驱动辊7和从动辊8。每个从动辊8都保持抵靠在相对应的驱动辊7上。辊子对9设置在宽度方向上并沿着输送方向形成平行的两行。尽管输送到堆叠单元5,但是每个纸页文件S1或每个卡片文件S2都夹在设置在第一行中的辊子对9之间,并且随后输送到设置在第二行中的辊子对9。该ADF扫描仪1还包括转动驱动辊7的转动单元11。该转动单元11包括电机11a、传动齿轮11b和带11c。 
驱动辊7由来自电机11a的转矩转动。从动辊8设置成抵靠在相对应驱动辊7上并沿其转动。驱动辊7和从动辊8在形状上是具有几乎相同直径的圆柱形。每个驱动辊7及每个从动辊8的中心轴都设置成水平正交于输送方向,即沿着宽度方向。每个驱动辊7和每个从动辊8都设置成可绕其中心轴转动。 
更特别地,输送单元3包括水平正交于输送方向设置的两个驱动辊轴71。三个驱动辊7固定在每个驱动辊轴71周围。每个驱动辊7都与相对应的驱动辊轴71一起转动。驱动辊轴71设置成形成两个平行的行,该两个平行的行在输送方向上以预定距离间隔开。于是,每个驱动辊轴71都形成一行辊子对9的一部分。带11c绕着两驱动辊轴71的同一末端拉伸。其中一个驱动辊轴71经传动齿轮11b连接到电机11a上,并通过经传动齿轮11b从电机11a传递的转矩转动。结果,其他驱动辊轴71在经带11c受到转矩之后也转动。 
如上所述,一个从动辊8抵靠在每个驱动辊7上。于是,三个从动辊8对应于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三个驱动辊7设置,以在输送方向上形成两个平行的行。也就是,设置总共六个驱动辊7和六个从动辊8。在每行的三个从动辊8中,两个从动辊8分离地并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一支承轴81的周围,而其余的从动辊8分离地并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二支承轴82的周围。第一支承轴81和第二支承轴82形成一对,并以 水平正交于输送方向的方式设置,但在宽度方向上对准。两对这种第一支承轴81和第二支承轴82在输送方向上间隔预定距离设置。于是,每对第一支承轴81和第二支承轴82都形成一行辊子对9的一部分。 
挤压弹簧83连接到每一行中第一支承轴81及第二支承轴82的每一侧上。每个挤压弹簧83都将相对应的第一支承轴81或相对应的第二支承轴82朝相对应的驱动辊7偏压。每个挤压弹簧83都圆柱形地卷绕,并具有内弹簧轴(未示出)。每个挤压弹簧83的一端都固定到相对应的第一支承轴81或相对应的第二支承轴82上,并且另一端固定到外壳6的内壁表面上(参照附图7)。结果,一方面,每个从动辊8都固定到外壳6上。另一方面,每个从动辊8都被朝相对应的驱动辊7偏压。单独使用第一支承轴81和第二支承轴82的原因在后面详细描述。而且,尽管辊子对9设置成两行,但是除非特别提及,下文中将只描述一行。 
每个驱动辊7都通过电机11a的转矩向附图1和2中用逆时针箭头“A”表示的转动方向转动,即,向抵靠相对应的从动辊8的驱动辊7的外圆周从ADF单元2朝堆叠单元5移开的方向转动。随着驱动辊7开始转动,相对应的从动辊8也向附图1和2中顺时针箭头所示方向转动,即,向抵靠相对应的驱动辊7的从动辊8的外圆周从ADF单元2朝堆叠单元5移开的方向转动。由于施加在辊子对9中的从动辊8上的偏压力,供给的纸页文件S1或者供给的卡片文件S2夹在相对应的转动驱动辊7和从动辊8之间,并向前输送。以此方式,供给的纸页文件S1或供给的卡片文件S2相继输送到沿着输送路径设置成数行的辊子对9,然后排放到堆叠单元5。 
拾取辊22也通过来自电机11a的转矩转动。于是,电机11a转动驱动辊7以及拾取辊22,从而能够使ADF扫描仪1尺寸小型化。然而,为了保持从ADF单元2供给的纸页文件S1的尾边缘和将供给的下一纸页文件S1的前边缘之间的预定距离,需要使驱动辊7以比拾取辊22更高的速度转动。 
为了实现这一点,转动单元11包括起到转速改变机构作用的一组 传动齿轮11d。期间,拾取辊22固定在拾取辊轴22a周围并与其一起转动。拾取辊轴22a以水平正交于输送方向的方式设置。如上所述,其中一个驱动辊轴71经传动齿轮11b连接到电机11a上,并通过从电机11a经传动齿轮11b传递的转矩转动。传动齿轮11d的列设置在连接到电机11a上的驱动辊轴71的另一端处。传动齿轮11d的列包括五个传动齿轮11e。传动齿轮11d的列用于将转矩传递给拾取辊轴22a。每个传动齿轮11e都设置成与邻近的传动齿轮11e啮合。于是,通过在每个传动齿轮11e中设置适当数量的齿,可能改变驱动辊7和拾取辊22的转速。结果,不仅可以保持从ADF单元2供给的纸页文件S1之间的预定距离,而且驱动辊7和拾取辊22也可以在转动方向“A”上转动。 
如上所述,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在宽度方向上部分重叠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而且,从卡片文件供给单元10供给的每个卡片文件S2都由拾取辊22输送并通过该拾取辊22。于是,如附图4、5和6中所示,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中相对于宽度方向的第一中心位置C1和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中相对于宽度方向的第二中心位置C2不对准。 
三个辊子对9设置在宽度方向上,并沿着输送方向在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和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中形成平行的两行。平行的两行的每一行中的辊子对9都形成两组,即第一组辊子对91(下文中,称为“第一辊子组91”),它对应于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并输送纸页文件S1,和第二组辊子对92(下文中,称为“第二辊子组92”),它对应于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并输送卡片文件S2。 
第一辊子组91中的辊子对9下文中称为辊子对9a和辊子对9b,而第二辊子组92中的辊子对9下文中称为辊子对9b和辊子对9c。也就是,在沿着宽度方向设置的三个辊子对9a、9b和9c中,设置在一端的辊子对9a只形成第一辊子组91的一部分(即,只输送纸页文件S1),设置在另一端上的辊子对9c只形成第二辊子组92的一部分(即,只输送卡片文件S2),并且设置在辊子对9a和辊子对9c之间的辊子 对9b形成第一辊子组91以及第二辊子组92的一部分(即,输送纸页文件S1和卡片文件S2)。为了简化起见,辊子对9a中的驱动辊7和从动辊8下文中分别称为驱动辊7a和从动辊8a。类似地,辊子对9b中的驱动辊7和从动辊8下文中分别称为驱动辊7b和从动辊8b。最后,辊子对9c中的驱动辊7和从动辊8下文中分别称为驱动辊7c和从动辊8c。 
宽度方向上第一辊子组91的中心位置与第一中心位置C1相同,而宽度方向上第二辊子组92的中心位置与第二中心位置C2相同。也就是,辊子对9a和辊子对9b在宽度方向上对称地跨过第一中心位置C1设置。类似地,辊子对9b和辊子对9c在宽度方向上对称地跨过第二中心位置C2设置。 
假设宽度方向上第一辊子组91的中心位置是辊子对9a和9b的另一末端面之间的中心。类似地,假设宽度方向上第二辊子组92的中心位置是辊子对9b和9c的另一末端面之间的中心。 
更特别地,辊子对9c设置在第二中心位置C2和靠近第二中心位置C2的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的边界(下文中,称为“第二边界”)之间。辊子对9b设置在第二中心位置C2和第一中心位置C1之间。辊子对9a设置在第一中心位置C1和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的靠近第一中心位置C1的边界之间(下文中,称为“第一边界”)。于是,辊子对9a、9b和9c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中心位置C1对称设置。 
如附图7至10所示,在第二辊子组92中,辊子对9b设置成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中宽度方向上第一辊子组91的一端处的外侧辊子对。也就是,辊子对9b形成第一辊子组91及第二辊子组92的一部分。止挡构件15b设置在辊子对9c处,该辊子对9c起到控制从动辊8c上相对于纸页文件S1的偏压力的偏压力控制构件的作用。辊子对9c位于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中和宽度方向上辊子对9b的外侧。于是第二辊子组92中的辊子对9b和9c都位于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内。 
止挡构件15b整体设置在覆盖从动辊8a、8b和8c的盖板15上。更特别地,隔室形成在盖板15和外壳6的内壁表面之间,该外壳6将第一支承轴81、第二支承轴82和每个挤压弹簧83封闭在其中(参照附图7和9)。盖板15包括覆盖本体15a及与覆盖本体15a整体形成的止挡构件15b。覆盖本体15a与驱动辊7a和7b相对设置,并覆盖相对应的从动辊8a和8b。止挡构件15b与驱动辊7c相对设置,并覆盖相对应的从动辊8c。而且,止挡构件15b在纸页文件S1和卡片文件S2的厚度方向上比覆盖本体15a更加靠近挤压弹簧83进行定位。也就是,止挡构件15b从覆盖本体15a朝挤压弹簧83突出。覆盖本体15a具有分别用于从动辊8a和8b的两个开口16a和16b。止挡构件15b还形成有用于从动辊8c的开口16c。每个从动辊8a、8b和8c都固定在盖板15和外壳6的内壁表面之间的隔室中的第一支承轴81和第二支承轴82的任意一个周围。而且,每个从动辊8a、8b和8c的外圆周都分别通过相对应的开口16a、16b和16c暴露。结果,从动辊8a、8b和8c能够分别抵靠在相对应的驱动辊7a、7b和7c上。
如上参照附图3所述,在每一行的三个从动辊8中两个从动辊8固定在第一支承轴81上,而其余从动辊8固定在第二支承轴82的周围。更特别地,如附图7和9中所示,在纸页文件S1上的偏压力不受止挡构件15b控制的从动辊8a和8b固定在第一支承轴81的周围,而在纸页文件S1上的偏压力受止挡构件15b控制的从动辊8c固定在第二支承轴82的周围。结果,第一支承轴81能够在纸页文件S1和卡片文件S2的厚度方向上分别将从动辊8a和8b朝向和远离相对应的驱动辊7a和7b移动。另一方面,第二支承轴82能够在上述厚度方向上单独移动从动辊8c。于是,从动辊8a和8b成组移动,而从动辊8c单独移动。 
在输送供给的卡片文件S2的情况下,如附图7和8中所示,第二辊子组92中的从动辊8b和8c接触供给的卡片文件S2。也就是,随着从动辊8b和8c分别被朝驱动辊7b和7c偏压,供给的卡片文件S2夹在从动辊8b和驱动辊7b,以及从动辊8c和驱动辊7c之间。然后,当驱动辊7b和7c转动时,输送夹住的卡片文件S2。由于辊子对9b和9c在宽度方向上跨过第二中心位置C2对称地设置,所以从动辊8b和从动辊8c的偏压力几乎相同地在宽度方向上传递给每个卡片文件S2。结果,供给的卡片文件S2以均匀和平衡的方式夹在从动辊8b和驱动辊7b,以及从动辊8c和驱动辊7c之间,并且被稳定地输送到保持位置。 
另一方面,在输送纸页文件S1的情况下,如附图9和10中所示,第一辊组91中的从动辊8a和8b接触供给的纸页文件S1。此时,当止挡构件15b抵靠在第二支承轴82上时,独立于从动辊8和8b移动的从动辊8c上的偏压力受到控制。结果,防止了从动辊8c抵靠在驱动辊7c上。结果,从动辊8c不与比卡片文件S2更薄的供给的纸页文件S1接触,并且从动辊8c的偏压力不传递给纸页文件S1。换句话说,随着止挡构件15b抵靠在第二支承轴82上,与从动辊8a和8b相比,从动辊8c的位置保持为更加靠近相对应的挤压弹簧83。结果,纸页文件不夹在从动辊8c和驱动辊7c之间。于是,尽管辊子对9c设置在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内,但是只用于输送具有比纸页文件S1更厚的厚度的卡片文件S2。 
如上所述,在输送供给的纸页文件S1的情况下,第一辊子对91中的从动辊8a和8b接触供给的纸页文件S1。也就是,随着从动辊8a和8b分别被朝驱动辊7a和7b偏压,供给的纸页文件S1夹在从动辊8a和驱动辊7a,以及从动辊8b和驱动辊7b之间。然后,当驱动辊7a和7b转动时,夹住的纸页文件S1进一步输送。由于辊子对9a和9b在宽度方向上对称地跨过第一中心位置C1设置,所以从动辊8a和从动辊8b上的偏压力在宽度方向上几乎相同地传递给每个纸页文件S1。结果,供给的纸页文件S1以均匀和平衡的方式夹在从动辊8a和驱动辊7a,以及从动辊8b和驱动辊7b之间,并且稳定地进一步输送到保持位置。 
第一辊子组9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第一中心位置C1相同。而且,辊子对9c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内和辊子对9b外侧。第二边界位于辊子对9c的更外侧。结果,第一边界位于离开第一中心位置C1一定距离处,该距离等于辊子对9b和第二边 界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辊子对9a和第一边界之间的距离依赖于辊子对9b和第二边界之间的距离,辊子对9c位于它们之间。于是,辊子对9b比辊子对9c更加靠近第一中心位置C1定位。结果,由于辊子对9a和9b跨过第一中心位置C1对称地设置,所以辊子对9a也定位得更加靠近第一中心位置C1。由于这种构造,辊子对9a和9b之间的距离较小。结果,例如在参照附图13A描述的普通图像读取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即使纸页文件S1在到达第一辊子组91之前少量歪斜,也可防止该歪斜增大。 
因此,即使歪斜的纸页文件S1到达第一辊子组91,也可能使例如首先夹住纸页文件S1的辊子对9a和辊子对9b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小,所述辊子对9b在辊子对9a已经开始输送纸页文件S1的夹住部分之后夹住纸页文件S1。于是,由辊子对9a夹住和输送的纸页文件S1的部分不超过由辊子对9b夹住和输送的纸页文件S1的部分较大的量。结果,可以防止歪斜在第一辊子组91处增大。 
期间,最好将第一辊子组91设置在输送通道的宽度内,该输送通道足以输送光学扫描单元4能够扫描的最小可用尺寸的纸页文件S1。换句话说,最好将第一辊子组91设置在输送单元3输送最小可用尺寸的纸页文件S1所需的输送通道的宽度内。这种构造能够使甚至最小可用纸页文件S1也能经第一辊子组91稳定输送,从而如果存在任何歪斜,也能防止该歪斜增大。 
而且,如上所述,第二辊子组92设置在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内。于是,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在宽度方向上与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重叠更大区域。结果,可能使ADF扫描仪1尺寸小型化。 
而且,由于第二辊子组92以及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都设置在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内,所以光学扫描单元4中的图像传感器可以用于组合地扫描纸页文件S1和卡片文件S2以获取图像,从而能够使输送单元3在宽度方向上尺寸小型化。也就是,通过覆盖用于扫描纸页文件S1的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光学扫描单元4中的图像传感器自动覆盖用于扫描卡片文件S2的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因此,不需要 设置用于专门扫描卡片文件S2的单独的图像传感器或者在主扫描方向上伸长图像传感器。而且,由于设置在辊子对9a和辊子对9c之间的辊子对9b形成第一辊子组91以及第二辊子组92的一部分,所以可能在宽度方向上使输送单元3尺寸小型化并减少ADF扫描仪1的组成元件。 
如上所述,电机11a用于转动驱动辊7以及拾取辊22,并且传动齿轮11d的列用于改变驱动辊7和拾取辊22的转速。而且,拾取辊22设置在第一中心位置C1上方。当例如从ADF单元2供给的较薄纸页文件S1输送过拾取辊22时,这种构造可能导致少量歪斜。在这种情况下,该歪斜也可能继续增大。然而,通过以上述方式设置第一辊子组91,可能有效防止歪斜增大。 
总之,拾取辊22和分离垫23每次将单个纸页文件S1从堆叠在堆叠表面21a上的纸页文件S1中自动供给到输送单元3。输送单元3将供给的纸页文件S1通过弯曲区域3a输送到光学扫描单元4,并将扫描过的纸页文件S1排放到堆叠单元5。也就是,每个供给的纸页文件S1的输送方向在弯曲区域3a处改变,从而光学扫描单元4能够扫描每个输送的纸页文件S1,以获得二维图像数据。然后,扫描的纸页文件S1排放到堆叠单元5。在此情况下,第一辊子组91(辊子对9a和9b)输送纸页文件S1。另一方面,输送单元也将从卡片文件供给单元10逐一手动供给的卡片文件S2直接承载到光学扫描单元4,并将扫描的卡片文件S2排放到堆叠单元5。也就是,光学扫描单元4扫描通过弯曲区域3a在直线输送路径中输送到此的卡片文件S2,以获得二维图像数据。在此情况下,第二辊子组92(辊子对9b和9c)输送卡片文件S2。于是,纸页文件S1和卡片文件S2稳定地被输送到保持位置。 
如上所述,第一辊子组91包括辊子对9a和9b。第一辊子组9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第一中心位置C1相同。类似地,第二辊子组92包括辊子对9b和9c。第二辊子组9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第二中心位置C2相同。辊子对9c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内和第一辊子组91外侧。止挡构件15b设置成相对于纸页 文件S1控制从动辊8c上的偏压力。 
在输送供给的卡片文件S2的情况下,第二辊子组92中的从动辊8b和8c接触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内的供给的卡片文件S2。另一方面,在输送纸页文件S1的情况下,第一辊子组91中的从动辊8a和8b接触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内的供给的纸页文件S1。而且,止挡构件15b控制从动辊8c上的偏压力,使得从动辊8c不接触纸页文件S1。于是,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可以设置成部分重叠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从而ADF扫描仪1在宽度方向上尺寸小型化。而且,纸页文件S1和卡片文件S2分别由第一辊子组91和第二辊子组92稳定输送。通过将从动辊8c在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内设置在第一辊子组91外侧,第一辊子组91中的辊子对9a和9b可以设置得更加靠近第一中心位置C1。由于这种构造,跨过第一中心位置C1定位的辊子对9a和9b之间的距离较小。结果,例如即使纸页文件S1在到达第一辊子组91之前少量歪斜,也可防止该歪斜增大。于是,纸页文件S1可被稳定地输送到光学扫描单元4,用于扫描。 
而且,第二辊子组92设置在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内,并且第二辊子组9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第二中心位置C2相同。由于这种构造,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在宽度方向上与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重叠较大区域,导致输送单元3在宽度方向上尺寸小型化。 
而且,由于第一辊子组91和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设置在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内,所以光学扫描单元4中的图像传感器可以用于组合地扫描纸页文件S1和卡片文件S2以获得图像,从而能够在宽度方向上使输送单元3尺寸小型化。结果,可以以低成本制造紧凑的ADF扫描仪1。 
而且,由于设置在辊子对9a和辊子对9c之间的辊子对9b形成第一辊子组91以及第二辊子组92的一部分,所以可以使输送单元3在宽度方向上尺寸小型化,并减少ADF扫描仪1的组成元件。 
而且,第一辊子组91设置在足以输送光学扫描单元4能够扫描的最小可用尺寸的纸页文件S1的宽度内。换句话说,最好将第一辊子组 91设置在输送单元3输送最小可用尺寸的纸页文件S1所需的宽度内。这种构造能够减小第一辊子组91的尺寸,从而甚至最小的可用纸页文件S1也可稳定地输送。无论存在任何歪斜,这都可帮助防止该歪斜增大。 
而且,辊子对9a和9b在宽度方向上跨过第一中心位置C1对称设置。于是,从动辊8a和8b上的偏压力在宽度方向上几乎相同地传递给每个纸页文件S1。结果,供给的纸页文件S1以均匀和平衡的方式夹在从动辊8a和驱动辊7a以及从动辊8b和驱动辊7b之间,并且被进一步稳定地输送到保持位置。类似地,辊子对9b和9c在宽度方向上跨过第二中心位置C2对称地设置。于是,从动辊8b和8c上的偏压力在宽度方向上几乎相同地传递给每个卡片文件S2。结果,供给的卡片文件S2以均匀和平衡的方式夹在从动辊8b和驱动辊7b,以及从动辊8c和驱动辊7c之间,并被进一步稳定地传输到保持位置。 
而且,从动辊8a和8b固定在第一支承轴81周围,而从动辊8c固定在第二支承轴82周围。一个挤压弹簧83连接到第一支承轴81以及第二支承轴82的每一侧上。第一支承轴81由连接到其上的挤压弹簧83朝从驱动辊7a和7b偏压。类似地,第二支承轴82由连接到其上的挤压弹簧83朝驱动辊7c偏压。止挡构件15b设置成从与设置有挤压弹簧83的一侧相对的一侧抵靠在第二支承轴82上。结果,从动辊8c朝驱动辊7c的移动受到控制,从而从动辊8c上的偏压力不传递给纸页文件S1。 
如上所述,ADF扫描仪1包括ADF单元2和转动单元11。该ADF单元进一步包括纸页文件S1堆叠在其上的射出器21,和每次将单个纸页文件S1从堆叠供给到输送单元3的拾取辊22。转动单元11以不同的转速转动驱动辊7和拾取辊22。这有助于保持从ADF单元2供给的纸页文件S1的尾边缘和将要供给的下一纸页文件S1的前边缘之间的预定距离,并且也可使ADF扫描仪1尺寸小型化。而且,即使较薄纸页文件S1在拾取辊22处歪斜较少的量,也可有效地防止该歪斜在第一辊子组91处增大。同时,尽管电机11a转动驱动辊7以及拾取 辊22能够使ADF扫描仪1尺寸小型化,但是当例如从ADF单元2供给的较薄纸页文件S1输送过拾取辊22时,这种构造也可能导致少量歪斜。然而,通过以上述方式设置第一辊子组91,可有效地防止歪斜增大。也就是,可以以平衡方式实现ADF扫描仪1的尺寸小型化和控制该歪斜。 
而且,该ADF扫描仪1包括卡片文件供给单元10,卡片文件S2可从其手动逐一供给。卡片文件S2在宽度上比纸页文件S1更小。通过在宽度方向上横向通过拾取辊22,每个供给的卡片文件S2都到达输送单元3。该拾取辊22在ADF单元2中尽可能设置在下面,从而卡片文件S2通过拾取辊22。这种构造帮助减小ADF扫描仪1的高度。 
而且,ADF扫描仪1包括接收扫描之后排放的纸页文件S1和卡片文件S2的堆叠单元5。从ADF单元2到堆叠单元5的输送路径在弯曲区域3a处具有弯曲。这种构造有助于ADF扫描仪1的尺寸小型化。另一方面,直线输送路径从卡片文件供给单元10设置到堆叠单元5。于是,不存在卡片文件S2在弯曲区域3a处弯曲或损伤的可能性。而且,不需要较大的驱动力将卡片文件S2输送过直线输送路径。这有助于ADF扫描仪1的尺寸小型化。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电机11a用于组合转动驱动辊7和拾取辊22,但是两个驱动电机也可设置成单独转动驱动辊7和拾取辊22。 
而且,尽管设置在辊子对9a和辊子对9c之间的辊子对9b在第一辊子组91以及第二辊子组92中共同使用,但是也可能例如具有如下构造,即,如附图11A中所示,其中没有辊子对9在第一辊子组91和第二辊子组92中共同使用。在此情况下,止挡构件15b可设置成控制第二辊子组92中的所有辊子对9(附图9中所示的两个辊子对9)。第一辊子组91和第二辊子组92不需要相对于输送方向对准。而且,如附图11B中所示,第二辊子组92可以构造成包括三个辊子对,并且只有最靠近第一中心位置C1的一对辊子可用作第一辊子组91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止挡构件15b可设置成控制第二辊子组92中的其余两个辊子对9。总之,辊子对9在宽度方向上的设置不局限于上述 描述。 
而且,尽管止挡构件15b解释为与覆盖本体15a整体形成,但是也可能单独设置止挡构件15b。例如,止挡构件15b可以是独立突起,它从对应于从动辊8c的挤压弹簧83所设置的一侧的相对侧直接抵靠在第二支承轴82上。 
而且,在上述描述中,整个第二辊子组92设置在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内。然而,也可能设置第二辊子组92使得具有抵靠到其上的止挡构件15b的至少其中一个辊子对9位于第一辊子组91的外侧和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内。第二辊子组92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余辊子对9可以设置在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外侧。另一方面,也可能整个第二辊子组92设置在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内,但是卡片文件输送区域T2的一部分位于纸页文件输送区域T1外侧。 
而且,不使用一次从堆叠在其中的纸页文件自动分离单个纸页文件并将分离的纸页文件供给到输送单元3的ADF单元2,手动供给单元也可用于逐一手动供给纸页文件。 
总之,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即使在图像读取设备中读取的纸页类介质歪斜并被供给到输送单元,也可防止该歪斜增大。于是,纸页类介质可稳定地输送到保持位置中的图像读取单元。此外,相对应的从动辊上的偏压力在宽度方向上几乎相同地传递给纸页类介质和卡片类介质。结果,纸页类介质以及卡片类介质稳定地输送到保持位置。用简单构造就可控制从动辊上的偏压力。 
而且,可以使输送单元尺寸小型化。结果,可以以低成本制造紧凑的图像读取设备。 
而且,可以保持介质的尾边缘和下一介质的前边缘之间的预定距离。 
而且,卡片类介质不可能通过被迫弯曲而受到弯曲或损伤,并且不需要较大的驱动力将卡片类介质输送过直线输送路径。 
尽管为了完全和清楚的公开,已经相对于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所附权利要求并不受到局限,而是解释为实现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能进行的所有修改和备选构造,这都完全落入此处所述基本思想中。 

Claims (9)

1.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读取单元(4),它从第一介质和比第一介质更厚的第二介质读取图像;
输送单元(3),它包括数个辊子对(9),每个辊子对都包括驱动辊(7)和从动辊(8),该从动辊(8)被朝驱动辊(7)偏压并与驱动辊(7)一起转动,并且该输送单元将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输送到读取单元(4)并且将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夹在驱动辊(7)和从动辊(8)之间;
转动单元(11),它以不同转速转动驱动辊(7)和拾取辊(22),该拾取辊(22)将第一介质供给到输送单元(3);
可转动地支承从动辊(8)的支承轴(81,82);及
偏压构件(83),它设置在支承轴(81,82)的一侧上并将从动辊(8)朝驱动辊(7)偏压;
控制构件(15b),它控制由从动辊(8)施加到第一介质上的偏压力,并且设置成在与设置有偏压构件(83)的一侧相对的一侧抵靠支承轴(81,82),其中
辊子对(9)沿着驱动辊(7)的转轴方向设置,并且构成第一辊子组(91)和第二辊子组(92),该第一辊子组(91)输送第一介质,该第二辊子组(92)输送第二介质,
第一辊子组(9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位于第一介质被输送通过的第一输送区域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中心线上,
第二辊子组(9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位于第二介质被输送通过的第二输送区域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二中心线上,及
第二辊子组(92)中的至少一个辊子对(9)在转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辊子组(91)的一端的外侧且在第一输送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中,第二辊子组(92)设置在第一输送区域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中,第二输送区域设置在第一输送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中,第二辊子组(92)中的至少一个辊子对(9)还形成第一辊子组(91)的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第一辊子组(91)沿着转轴方向设置在用于输送可由读取单元(4)读取的最小尺寸的第一介质的输送路径的宽度内。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中
第一辊子组(91)中的辊子对(9)关于第一中心线对称设置,及
第二辊子组(92)中的辊子对(9)关于第二中心线对称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还包括:
包含第一介质堆的堆叠单元(21);
第一供给单元(2),它包括所述拾取辊(22),其中该拾取辊(22)设置在第一中心线上方,并且该拾取辊(22)将单个第一介质从堆中分离并将分离的单个第一介质供给到输送单元(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中第二介质宽度小于第一介质,该图像读取设备还包括:
将第二介质供给到输送单元(3)的第二供给单元(10),该第二供给单元(10)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拾取辊(22)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还包括接收由输送单元(3)输送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排放单元(5),其中
从第一供给单元(2)到排放单元(5)的输送路径包括弯曲区域,及
从第二供给单元(10)到排放单元(5)的输送路径是线性的。
CN2008100916489A 2007-05-16 2008-04-11 图像读取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93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30416A JP4982244B2 (ja) 2007-05-16 2007-05-16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130416 2007-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9340A CN101309340A (zh) 2008-11-19
CN101309340B true CN101309340B (zh) 2011-01-12

Family

ID=39868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164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9340B (zh) 2007-05-16 2008-04-11 图像读取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54803B2 (zh)
JP (1) JP4982244B2 (zh)
CN (1) CN101309340B (zh)
DE (1) DE1020080150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67665B (en) * 2008-05-19 2012-07-01 Avision Inc Automatic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 feeding device thereof
JP5546845B2 (ja) * 2008-12-24 2014-07-09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584832B2 (en) * 2009-12-07 2013-11-19 Pitney Bow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lpiece skew correction
JP2011184178A (ja) * 2010-03-10 2011-09-22 Fuji Xerox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後処理装置
JP5528908B2 (ja) * 2010-06-01 2014-06-25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CN102065198A (zh) * 2010-06-24 2011-05-18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扫描装置
JP5562145B2 (ja) * 2010-06-30 2014-07-30 ニスカ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JP5688929B2 (ja) * 2010-07-30 2015-03-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TWI409174B (zh) * 2010-12-20 2013-09-2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自動饋紙裝置
JP5890233B2 (ja) 2011-05-19 2016-03-22 ローム株式会社 Led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イメージ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5901475B2 (ja) * 2012-09-05 2016-04-13 株式会社Pfu 用紙搬送装置
JP5924201B2 (ja) * 2012-09-07 2016-05-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4053784A (ja) * 2012-09-07 2014-03-20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スキャンプログラム
JP5987611B2 (ja) * 2012-09-28 2016-09-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JP2014069916A (ja) * 2012-09-28 2014-04-21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5929674B2 (ja) 2012-09-28 2016-06-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JP2014069917A (ja) 2012-09-28 2014-04-21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JP5935635B2 (ja) * 2012-09-28 2016-06-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JP5907030B2 (ja) * 2012-09-28 2016-04-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システム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JP2014080248A (ja) * 2012-10-12 2014-05-08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JP5801832B2 (ja) * 2013-01-31 2015-10-2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64270B2 (en) 2013-03-29 2015-02-2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5915579B2 (ja) 2013-03-29 2016-05-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JP2014193764A (ja) * 2013-03-29 2014-10-09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JP5983497B2 (ja) 2013-03-29 2016-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JP6175991B2 (ja) * 2013-08-30 2017-08-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107544B2 (ja) 2013-08-30 2017-04-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090070B2 (ja) 2013-08-30 2017-03-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TWI569982B (zh) * 2014-04-16 2017-02-1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兼能處理大尺寸文件與小尺寸文件之雙面事務機
JP6463127B2 (ja) * 2014-12-26 2019-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47237B2 (ja) 2015-02-27 2019-0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6414484B2 (ja) 2015-02-27 2018-10-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6380164B2 (ja) 2015-02-27 2018-08-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6558004B2 (ja) * 2015-03-19 2019-08-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14962B2 (ja) * 2015-11-24 2018-04-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両面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06434B2 (ja) * 2016-07-12 2020-06-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663112B (zh) 2018-09-07 2019-06-2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進紙裝置與進紙裝置之處理器之操控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971A (zh) * 1996-10-17 1998-05-0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图象记录装置
US5973799A (en) * 1997-07-30 1999-10-26 Cyberscan Technology, Inc. ID card image reader
CN1578372A (zh) * 2003-07-15 2005-02-09 夏普株式会社 原稿读取装置
CN2716219Y (zh) * 2003-12-17 2005-08-10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馈纸装置
CN1721305A (zh) * 2004-07-15 2006-01-18 株式会社东芝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41223A1 (de) * 1977-09-13 1979-03-22 Siemens Ag Roentgenaufnahmegeraet
US4619451A (en) * 1984-10-31 1986-10-28 Itek Corporation Drive roller biasing mechanism
JPH0638825Y2 (ja) * 1988-04-08 1994-10-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
US4974680A (en) * 1988-11-14 1990-12-04 Tokyo Electric Co., Ltd. Sheet-feeding mechanism
JPH04106044A (ja) * 1990-08-28 1992-04-08 Konica Corp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US6000693A (en) * 1995-12-05 1999-12-14 Unisys Corporation Article detection via pinch-roll motion
JPH09284478A (ja) * 1996-04-11 1997-10-31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37057B2 (ja) * 1997-01-17 2002-10-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給排紙用のローラ機構
JPH10218432A (ja) * 1997-02-03 1998-08-18 Minolta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
US5921545A (en) * 1997-03-14 1999-07-13 Nisca Corporation Automatic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U7454198A (en) * 1998-05-28 1999-12-13 Citizen Watch Co. Ltd. Raw material feeding apparatus having direction correcting function
JP3764328B2 (ja) * 2000-09-19 2006-04-05 株式会社Pfu 給紙装置
JP2002154698A (ja) * 2000-11-17 2002-05-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シート体搬送装置
KR100507337B1 (ko) * 2002-12-11 2005-08-09 엘지엔시스(주) 매체자동지급기의 매체분리장치
JP4184867B2 (ja) * 2003-05-22 2008-11-1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搬送装置
US7198263B2 (en) * 2004-04-21 2007-04-0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ual tray selectable sheet picking assembly
US7380783B2 (en) * 2005-03-29 2008-06-0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providing reduction in media skew during a sheet picking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971A (zh) * 1996-10-17 1998-05-0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图象记录装置
US5973799A (en) * 1997-07-30 1999-10-26 Cyberscan Technology, Inc. ID card image reader
CN1578372A (zh) * 2003-07-15 2005-02-09 夏普株式会社 原稿读取装置
CN2716219Y (zh) * 2003-12-17 2005-08-10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馈纸装置
CN1721305A (zh) * 2004-07-15 2006-01-18 株式会社东芝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9340A (zh) 2008-11-19
DE102008015071A1 (de) 2008-11-20
JP4982244B2 (ja) 2012-07-25
US7954803B2 (en) 2011-06-07
JP2008285259A (ja) 2008-11-27
US20080285097A1 (en) 200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9340B (zh) 图像读取设备
US7860446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543811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interconnected feeding unit and sheet regulating member
CN101150643B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01291383B (zh) 图像读取装置
EP1292104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7623277B2 (en) Duplex scanning apparatus
CN1712230A (zh) 图像处理装置
JPH10258949A (ja) 用紙供給装置
US20070284804A1 (en)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638418A (zh) 自动文件传输设备
KR20170017380A (ko)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US6969063B2 (en) Paper-feeding apparatus having a part to vary a paper-entering angle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913406B2 (ja) 原稿給紙装置
CN1429008A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3779098B2 (ja) 原稿給紙装置
JP2005089152A (ja) 原稿搬送装置
US7023590B2 (en) Paper feeding apparatus
KR100452547B1 (ko) 복합기의 자동 원고 이송장치
JP6610869B2 (ja) 媒体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H11295824A (ja) 原稿搬送装置
KR100189762B1 (ko) 원고와 인쇄 용지의 복합 자동 급지 장치
JPS63123742A (ja) 自動給紙装置
JP200401271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50483A (ja) 原稿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