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1383B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91383B CN101291383B CN2008100917091A CN200810091709A CN101291383B CN 101291383 B CN101291383 B CN 101291383B CN 2008100917091 A CN2008100917091 A CN 2008100917091A CN 200810091709 A CN200810091709 A CN 200810091709A CN 101291383 B CN101291383 B CN 1012913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manuscript
- sheet material
- folded
- main s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087 paperboar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821 foa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Removing sheets from a stack or inputting media
- H04N1/00623—Selectively inputting media from one of a plurality of input sources, e.g. input tr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04N1/2032—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two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wo sides of a single mediu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Manual Feeding Of Sheets (AREA)
- Character Input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它包括馈送单元、输送单元、主层叠单元、副层叠单元和通道切换单元。通道切换单元在用于正常输送模式的包括弯曲部分的第一输送通道和用于反向输送模式的第二输送通道之间切换。在正常输送模式中,输送单元将从馈送单元送入的片材通过第一输送通道输送到主层叠单元。在反向输送模式中,输送单元将从主层叠单元送入的片材通过绕过弯曲部分的第二输送通道输送到副层叠单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图像读取装置之中有一种自动送稿器式图像读取装置(下面被称为“ADF图像读取装置”),它能够从层叠在其上的片状介质(下面被称为“片材”)连续地读取图像。也就是说,这种ADF图像读取装置能够自动且连续地馈送具有预定尺寸的片材以便从中读取图像。
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No.H9-284478披露了一种传统的ADF图像读取装置。该传统的ADF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布置在输送单元一侧上的自动馈送单元以及布置在输送单元的另一侧上的手动馈送单元。输送单元从自动馈送单元和手动馈送单元向图像读取单元输送片材。该传统的ADF图像读取装置使片材输送的方向(输送方向)在正常输送方向和反向输送方向之间切换。自动馈送单元从层叠在其上的片材中一次自动地分离出一张片材,并且将所分离的片材馈送到输送单元。另一方面,在自动馈送单元中不能分离的片材(例如,薄纸张或高射投影仪(OHP)胶片)能够从手动馈送单元一张一张地手动馈送。更具体地说,在正常输送模式中,从自动馈送单元自动馈送的片材被排放到手动馈送单元。因此,在该情况中,手动馈送单元用作层叠单元。另一方面,在反向输送模式中,从手动馈送单元手动馈送的片材被排放到自动馈送单元。因此,在该情况中,自动馈送单元用作层叠单元。
为了实现紧凑的结构,该传统的ADF图像读取装置在自动馈送单元和手动馈送单元之间的输送通道中包括一个弯曲部分。但是,在例如从手动馈送单元馈送相对较薄并且容易弯曲的片材时,片材在弯曲部分处容易弯曲或损坏,由此造成卡在输送通道中。而且,在例如从自动馈送单元和手动馈送单元中的任一个馈送具有更高公差的较厚片材时,片材容易由于在弯曲部分处被迫弯曲而受损。因此,难以馈送不同类型的片材以便从中读取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解决在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它包括:布置在图像读取装置的第一侧处的馈送单元;布置在图像读取装置的第二侧处的主层叠单元;输送单元,用来在包括弯曲部分的输送通道上输送介质,该输送单元在第一输送模式中沿着第一输送方向将介质从馈送单元输送到主层叠单元,并且在第二输送模式中沿着与第一输送方向相反的第二输送方向输送介质;读取单元,它沿着输送通道布置在弯曲部分和主层叠单元之间,并且从介质中读取图像;驱动单元,用来将输送单元驱动到第一输送模式和第二输送模式的任一个中;副层叠单元,用来在第二输送模式中接收从主层叠单元一张张馈送来的介质;以及切换单元,用来使输送通道在用于沿着第一输送方向输送介质经过弯曲部分的第一输送通道和用于沿着第二输送方向将介质从主层叠单元绕过弯曲部分输送到副层叠单元的第二输送通道之间切换。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当前优选实施方案的以下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面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产业上的重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在正常输送模式中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在反向输送模式中该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在正常输送模式中在图1中显示并且从传动单元侧看到的挡板单元和传动单元的透视图;
图4为在正常输送模式中从挡板单元侧看到的挡板单元和传动单元的透视图;
图5为在反向输送模式中从挡板单元侧看到的挡板单元和传动单元的透视图;
图6为在反向输送模式中从挡板单元侧看到的挡板单元和传动单元的透视图;
图7为图像读取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并且
图8为在图7中所示的手动馈送过程的详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这些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虽然将这些实施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例如说明为能够自动且连续地馈送及扫描大量片材的自动送稿器式图像扫描器,但是它可以为复印机、多功能设备(MFP)、传真机或字符识别装置。
图1是处于正常模式的、作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的ADF扫描器1的示意图。图2为沿着反向输送方向的ADF扫描器1的示意图。该ADF扫描器1包括:自动馈送层叠在其上的原稿(文稿)S的自动送稿器(ADF)单元2、输送所馈送的文稿S的输送单元3、扫描所输送的文稿S以产生图像的光学扫描单元4、接收在扫描后排出的文稿S的主层叠单元5以及容纳着ADF扫描器1的各个组成部件的外壳6。术语“文稿”在这里指代任意包含诸如文本、照片和图表一类的图像的片式介质。
ADF单元2使文稿S一张张地分离并且将分离出的一张片材馈送到输送单元3。ADF单元2被布置在输送单元3的一侧。ADF单元2包括送纸盘(shooter)21、拾取辊22和分离垫片23。
送纸盘21包括用于在上面层叠文稿S的、基本上为矩形的层叠表面21a。层叠的文稿S在推压单元(未示出)的推压力作用下保持压靠在层叠表面21a上。
拾取辊22被布置在层叠表面21a的馈送端、即文稿S被一张张馈送到输送单元3的层叠表面21a的端部的附近。在每次馈送时,拾取辊22拾取层叠文稿S的最底部一张以将它馈送到输送单元3。拾取辊22为圆柱形并且由例如具有高摩擦力的泡沫橡胶的材料制成。拾取辊22沿着层叠表面21a延伸,其中央轴线与层叠表面21a的宽度方向基本上平行,即与文稿S的馈送方向垂直。换句话说,拾取辊22被布置在矩形层叠表面21a的面对着输送单元3的那一侧,并且拾取辊22的中央轴线与该侧面基本上平行。而且,拾取辊22的中央轴线位于送纸盘21的下表面一侧,即与层叠表面21a相对的那一侧上。拾取辊22被布置为使得其外圆周面位于层叠表面21a的延伸面上。当拾取辊22绕其中央轴线沿着拾取方向,即沿着使层叠文稿S在层叠表面21a的延伸面上离开送纸盘21的方向(由图1中在拾取辊22内的逆时针箭头所示)转动时,层叠文稿S于是安放在拾取辊22上,并被一张张馈送到输送单元3。
分离垫片23被布置成在层叠表面21a一侧抵靠在拾取辊22上。在拾取辊22转动时,文稿S的最下面一张在分离垫片23和拾取辊22之间分离,并且被馈入输送单元3。
这样,文稿S被分别地且连续地馈送到输送单元3。
输送单元3将每张送入的文稿S输送到光学扫描单元4,然后输送到主层叠单元5。主层叠单元5被布置在与ADF单元2所在的那一侧相对的侧面。输送单元3包括多对辊子9和沿着输送通道布置的引导件10。每对辊子9包括可转动的驱动辊7和从动辊8。从动辊8被布置成抵靠在驱动辊7上,并且在驱动辊7的作用下转动。在该实施方案中,沿着输送方向布置有两对辊子9。驱动辊7和从动辊8其形状为具有基本相同长度的圆柱形。驱动辊7以及从动辊8的中央轴线被布置成与文稿S的输送方向水平相交,即沿着文稿S的宽度方向。驱动辊7和从动辊8被布置成可以绕着它们相应的中央轴线转动。
驱动辊7通过传动齿轮或皮带(未示出)与驱动单元11连接。驱动单元11包括用于使驱动辊7转动的马达(未示出)。通过推压单元(未示出)使从动辊8保持抵靠在驱动辊7上。在将从ADF单元2馈送的文稿S输送到主层叠单元5(正常输送)时,驱动辊7沿着由图1中的逆时针箭头“A”所示的正常输送的旋转方向,即沿着抵靠在从动辊8上的驱动辊7的外圆周朝着主层叠单元5远离ADF单元2的方向转动。在驱动辊7开始转动时,从动辊8也沿着由图1中的顺时针箭头“a”所示的方向即沿着抵靠在驱动辊7上的从动辊8的外圆周朝着主层叠单元5远离ADF单元2的方向转动。由于施加在从动辊8上的推压力,所以由ADF单元2馈送的每张文稿S夹在旋转的驱动辊7和从动辊8之间,并且朝着主层叠单元5输送。这样,使用两对辊子9来将每张文稿S输送到主层叠单元5。引导件10引导两对辊子9以便沿着输送通道输送文稿S。
拾取辊22也通过传动齿轮或皮带(未示出)与驱动单元11连接,并且通过驱动单元11中的马达转动。
此外,输送单元3包括在输送通道中的弯曲部分,以便于ADF扫描器1的小型化。也就是说,输送通道在弯曲部分3a处弯曲。因此,首先将从ADF单元2馈送的每张文稿S输送到弯曲部分3a。输送通道在弯曲部分3a处弯曲,使得文稿S然后被输送到主层叠单元5。换句话说,从ADF单元2馈送的每张文稿S的输送方向在弯曲部分3a朝着主层叠单元5改变。
光学扫描单元4布置在输送通道中以便扫描每张输送文稿S以产生图像。更具体地说,光学扫描单元4沿着输送通道布置在弯曲部分3a和主层叠单元5之间。光学扫描单元4包括用来扫描文稿S的一个表面(正面)的第一扫描单元4a和用来扫描文稿S的另一个表面(背面)的第二扫描单元4b。第一扫描单元4a和第二扫描单元4b具有几乎相同的结构。因此,除非另外声明,第一扫描单元4a和第二扫描单元4b在下面没有区分,并且为了简化共同被称为光学扫描单元4。
光学扫描单元4光学扫描每张文稿S以产生图像,并且通过将这些图像转换成电子信号来获取图像数据。光学扫描单元4包括光源(未示出)、图像传感器(未示出)和用作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的透镜(未示出)。光源通过使用发光装置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来照射每张文稿S。透镜将来自每张文稿S的反射光聚焦在图像传感器的光接收表面上。一旦通过透镜接收到反射光,则图像传感器通过将所接收到的光转换成电信号来获取图像数据。图像传感器例如可以为电荷耦合器件(CCD)直线传感器,即其中多个光电转换元件与文稿S的输送方向垂直地线性排列的直线型图像传感器(一维图像传感器)。一旦接收到光,光电转换元件产生电荷。光电转换元件的排列方向即图像传感器的纵向方向为主扫描方向。因此,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文稿S的输送方向变为副扫描方向。
因此,一旦受到来自光源的光的照射,则每张文稿S将光反射,该光穿过透镜,落入到图像传感器上,并且被转换成电子信号,从而在主扫描方向上对于每个读取行获得在每张文稿S上的图像。当文稿S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于图像传感器保持运动时,光学扫描单元4沿着副扫描方向反复地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文稿S以获取二维图像数据。
主层叠单元5包括布置在外壳6中的排出口5a。由光学扫描单元4扫描的每张文稿S从排出口5a排出到外壳6外,到达主层叠单元5。主层叠单元5可以包括用于将排出的文稿S层叠在其上的层叠盘。
总之,在ADF扫描器1中,拾取辊22和分离垫片23使一张文稿S与层叠在层叠表面21a上的文稿分离,并且将分离的文稿S馈送到输送单元3。每张馈送的文稿S经由弯曲部分3a输送到光学扫描单元4,然后排出到主层叠单元5。输送方向在弯曲部分3a处朝着主层叠单元5改变。光学扫描单元4扫描每张文稿S以获取二维图像数据。
但是,如果将相对较薄并且容易弯曲的片材例如高射投影仪(OHP)胶片或描图纸张层叠在送纸盘21上,则ADF单元2不能从一摞纸中分离出一张纸并且将所分离的纸张输送到输送单元3。还有可能这些纸张在这个过程中受损。另一方面,如果将相对较厚的纸张或者卡片层叠在送纸盘21上,则这些片材可能由于在输送期间在弯曲部分3a处被迫弯曲而受损。因此,当某些类型的片材被从ADF单元2馈入时,ADF扫描器1有可能无法扫描这些类型的片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驱动单元11还用作通道切换单元,用于根据片材的类型切换输送方向。而且,ADF扫描器1还包括用来在上面层叠在扫描后排出的片材的副层叠单元12和在切换输送方向时所使用的挡板单元13。在扫描不常见的片材的情况中,这些片材不从ADF单元2馈送,而是从主层叠单元5馈送,并且被排出到副层叠单元12。也就是说,主层叠单元5用作不常见片材的馈送单元。这种特征使得ADF扫描器1能够扫描不同类型的片材。
因此,ADF扫描器1能够扫描的片材可分成普通类型的片材和不常见的片材。普通类型的片材例如可以包括通常使用的具有通常厚度和公差的影印纸张。在普通类型片材的情况中,ADF单元2能够从一摞片材中一次分离出一张片材,并且将所分离的片材馈送到输送单元3。而且,普通类型的片材不会由于通过弯曲部分3a而受损。因此,可以将普通类型的片材层叠在送纸盘21上以便自动馈送。另一方面,不常见的片材可能比普通类型的片材更薄或者可能具有更高的公差。不常见类型片材可以为OHP胶片、描图纸张、厚纸片或者卡片状片材。即使在将不常见片材层叠在ADF单元2中的情况下,ADF单元2也不可能一次分离一张片材并且将所分离的片材馈送到输送单元3。而且,不常见的片材还可能由于在弯曲部分3a处被迫弯曲而受损。因此,不将不常见的片材层叠在ADF单元2中以便自动馈送,而是可以从主层叠单元5手动地一张张馈送不常见的片材。但是,除非在下面说明书中另有指明,普通类型的片材和不常见的片材在下面没有区分,并且被简称为文稿S。同时,还可以从主层叠单元5一次馈送一张普通类型的片材。
如上所述,驱动单元11驱动输送单元3。另外,驱动单元还将文稿S的输送方向从正常输送方向(如图1所示)切换到反向输送方向(如图2所示),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在正常输送模式中,驱动单元11沿着用于正常输送的旋转方向“A”驱动驱动辊7,从而从ADF单元2将每张文稿S输送到主层叠单元5。另一方面,在反向输送模式中,驱动单元11沿着由图2中的顺时针箭头“B ”所示的用于反向输送的旋转方向驱动驱动单元7,使得从动辊8也沿着由图2中的“b”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每张文稿S从主层叠单元5朝着弯曲部分3a输送。因此,在处于正常输送模式中时,从ADF单元2馈送并且由光学扫描单元4扫描的每张文稿S排出到主层叠单元5。另一方面,在处于反向输送模式中时,可以从主层叠单元5一张张手动馈送文稿S。
在处于反向输送模式中时,在每张文稿S从主层叠单元5手动馈入并且由光学扫描单元4扫描之后,将文稿S排出到副层叠单元12。挡板单元13布置在弯曲部分3a处并且在正常输送方向和反向输送方向之间切换时使用。
副层叠单元12设在主层叠单元5的相对侧,两者将挡板单元13夹在中间。在处于反向输送模式中时,挡板单元13覆盖着弯曲部分3a,从而形成用于将文稿S从主层叠单元5输送到副层叠单元12的笔直输送通道。也就是说,从主层叠单元5到副层叠单元12的输送通道没有包括任何弯曲部分。副层叠单元12包括设在外壳6中的排出口12a。从主层叠单元5馈入的每张文稿S被输送到光学扫描单元4以便扫描,并且从排出口12a排出到外壳6外到达副层叠单元12。副层叠单元12可以包括用于在上面层叠所排出的文稿S的层叠盘。
挡板单元13可以在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参见图1)和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参见图2)之间切换。在处于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中时,挡板单元13引导从ADF单元2馈送的每张文稿S的前缘越过弯曲部分3a朝着主层叠单元5前进。另一方面,在处于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中时,挡板单元13使从主层叠单元5馈入的每张文稿S的前缘绕过弯曲部分3a直接引导至副层叠单元12。
更具体地说,如图3至6所示,挡板单元13包括多个引导构件13a、摆动轴13b和臂13c。引导构件13a与每张馈送的文稿S接触,并且根据输送模式将该文稿S引导至主层叠单元5或副层叠单元12。每个引导构件13a的底部被固定在摆动轴13b上,同时每个引导构件13a的正面按照爪状方式朝着主层叠单元5伸出。中间构件13d布置在每个引导构件13a的侧面上。摆动轴13b支撑引导构件13a,使得它们可以在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和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之间摆动。臂13c在摆动轴13b的径向上从摆动轴13b的一个端部伸出。臂13c布置成抵靠在下面所述的偏心凸轮14a上。
摆动轴13b的轴线与文稿S的输送方向水平相交。也就是说,摆动轴13b的轴线沿着文稿S的宽度方向排列。如上所述,每个引导构件13a被布置为使得其正面朝着主层叠单元5伸出(参照图1和2)。在处于正常输送模式中时,挡板单元13围绕着摆动轴13b摆动以自我切换到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在该情况中,引导构件13a使从ADF单元2到主层叠单元5的输送通道保持畅通以便输送文稿S,并且沿着该输送通道引导每张文稿S的前缘(参见图1、3和4)。另一方面,在处于反向输送模式中时,挡板单元13围绕着摆动轴13b摆动以自我切换到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中,引导构件13a覆盖着弯曲部分3a,使得朝向ADF单元2的输送通道被阻挡,并且将从主层叠单元5送入的每张文稿S的前缘引导至副层叠单元12(参见图2、5和6)。
每个引导构件13a具有其曲面13e在处于正常输送模式时与文稿S接触的表面。也就是说,在处于正常输送模式时,曲面13e为在每个引导构件13a的表面上的凹形部分,从ADF单元2送入的文稿S在所述表面上方输送。曲面13e在图3至6中显示在每个引导构件13a的上表面上。在处于正常输送模式时,在从ADF单元2送入的每张文稿S到达弯曲部分3a之后,引导构件13a引导文稿S的前缘平稳地越过相应的曲面13e朝着主层叠单元5前进。因此,输送方向毫无困难地朝着主层叠单元5改变,由此提高了在输送文稿S的过程中的稳定性。换句话说,曲面13e形成在用于正常输送的输送通道中的弯曲部分3a。因此,在处于正常输送模式中时,挡板单元13引导文稿S越过曲面13e,即朝着主层叠单元5越过弯曲部分3a。另一方面,在处于反向输送模式时,挡板单元13引导文稿S经过每个引导构件13a的下表面的下方,即在曲面13e的另一侧的表面的下方,并且使之绕过弯曲部分3a直接引导至副层叠单元12。
ADF扫描器1包括传动单元14,用来将驱动单元11的驱动力传递给挡板单元13。驱动单元11的驱动力用来使挡板单元13在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和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之间切换。这个特征能够使ADF扫描器1的尺寸减小至紧凑的结构。而且,挡板单元13能够在分别与正常输送模式和反向输送模式有关的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和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之间切换。
传动单元14包括偏心凸轮14a、具有扭矩限制功能的单向离合器14b(下面被称为“离合器14b”)和用作推压构件的扭簧14c。
偏心凸轮14a为基本上盘状凸轮,它与离合器14b的输出轴线14d偏心连接。也就是说,偏心凸轮14a的中心没有与输出轴线14d对准。而且,在处于反向输送模式时,偏心凸轮14a的边缘表面被设为抵靠在臂13c上。离合器14b从设在驱动单元11的马达的输出轴处的传动齿轮11a接收扭矩。离合器14b只在一个方向上将扭矩传递给偏心凸轮14a。也就是说,在处于如图5和6所示的反向输送模式时,离合器14b沿着只是用于反向输送的旋转方向“B”将由驱动单元11的马达产生的扭矩传递给偏心凸轮14a。来自离合器14b的扭矩借助传动齿轮14e传递给偏心凸轮14a。因此,传递给偏心凸轮14a的扭矩的旋转方向与由离合器14b接收到的扭矩的旋转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在只是沿着用于反向输送的旋转方向“B”传递扭矩时,沿着由在图5和6中的箭头“C”所示的相反方向(传动方向)的扭矩实际上被传递到偏心凸轮14a。偏心凸轮14a在从离合器14b传来的扭矩作用下绕着输出轴14d转动。在处于反向输送模式时,因为偏心凸轮14a抵靠在臂13c上,所以偏心凸轮14a的转动使得臂13c将引导构件13a从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参见图3和4)切换到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参见图5和6)。离合器14b具有扭矩限制功能,这使得离合器14b在预定负载作用在其上时滑动。
扭簧14c布置在从偏心凸轮14a的背面伸出并且与输出轴14d相反的第一凸出部14f上。扭簧14c的一个端部连接到也从偏心凸轮14a的背面伸出的第二凸出部14g上。这样,当偏心凸轮14a使得臂13c将引导构件13a从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切换到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时,扭簧14c沿着与传动方向“C ”相反的方向推压偏心凸轮14a。
当处于如图3和4所示的正常输送模式中时,离合器14b不将扭矩沿着用于正常输送的旋转方向“A ”传递给偏心凸轮14a。但是,扭簧14c仍然按着与传动方向“C”相反的方向推压偏心凸轮14a。因此,偏心凸轮14a不抵靠在臂13c上。因此,引导构件13a保持在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上,即由于它们的空载重量而保持在向下伸出的位置上。当切换输送方向以便反向输送时,离合器14b沿着用于反向输送的旋转方向“B”传递扭矩,并且偏心凸轮14a沿着传动方向“C”转动。因此,偏心凸轮14a抵靠在臂13c上,并且将引导构件13a推至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这样,挡板单元13从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切换到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在偏心凸轮14a到达预定位置时,扭簧14c以预定大小的推压力沿着与传动方向“C”相反的方向推动偏心凸轮。在这个预定大小的推压力下,离合器14b的扭矩限制功能使扭矩传递停止,使得偏心凸轮14a和挡板单元13一直保持在它们各自的位置中直到输送方向重新切换至正常输送。当输送方向重新切换到正常输送时,引导构件13a由于其空载重量而返回到向下伸出的位置,并且保持在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中。
同时,ADF扫描器1还包括用于ADF单元2的第一检测传感器51、用于光学扫描单元4的第二检测传感器52、用于主层叠单元5的第三检测传感器53以及控制机构54。第一检测传感器51布置在分离垫片23附近,并且用来检测文稿S是否层叠在层叠表面21a上。第二检测传感器52在弯曲部分3a和第二扫描单元4b之间布置在光学扫描单元4附近,并且用来检测文稿S是否位于在弯曲部分3a和主层叠单元5之间的输送通道中。第三检测传感器53布置在排出口5a附近,用来检测文稿S是否排出到主层叠单元5。根据该实施方案,虽然采用具有红外光的光传感器作为第一检测传感器51、第二检测传感器52和第三检测传感器53,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技术例如超声波技术来检测文稿S。第一检测传感器51、第二检测传感器52和第三检测传感器53电连接到控制机构54,并且以信号的形式将各自的检测结果发送给控制机构54。控制机构54包括微计算机,并且根据第一检测传感器51、第二检测传感器52和第三检测传感器53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驱动单元11。
下面参照图7给出ADF扫描器1的操作流程。在接通ADF扫描器1的电源以进行扫描后,控制机构54首先确定是否只有第一检测传感器51正检测到文稿(步骤S100)。在控制机构54确定只有第一检测传感器51正检测到文稿并且第二检测传感器52和第三检测传感器53没有检测到任何文稿(在步骤S100处为“是”)时,即在文稿层叠在ADF单元2上时,第一文稿从一摞文稿中自动地馈送到输送单元3。控制机构54控制驱动单元11,使得输送单元3沿着正常输送方向输送第一文稿(步骤S102)。同时,挡板单元13被切换到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参见图1、3和4)(步骤S102a)。
控制机构54然后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是否已经检测到第一文稿(步骤S104)。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已经检测到第一文稿时(在步骤S104处为“是”),则光学扫描单元4开始扫描第一文稿(步骤S106)。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还没有检测到第一文稿时(在步骤S104处为“否”),则重复进行步骤S104直到检测到第一文稿。
控制机构54还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是否不再检测第一文稿(S108)。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仍然在检测第一文稿时(在步骤S108处为“否”),即当第一文稿仍然在通过光学扫描单元4时,重复步骤S108直到第二检测传感器52完成了对第一文稿的检测。
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已经完成了对第一文稿的检测时(在步骤S108处为“是”),即在第一文稿已经通过了光学扫描单元4时,控制机构54确定第一检测传感器51是否不再检测到下一个文稿(步骤S110)。在控制机构54确定第一检测传感器51已检测到下一个文稿时(在步骤S110处为“否”),即在一张或多张文稿仍然层叠在ADF单元2上以供扫描时,对于剩下的文稿重复步骤S104至S110。
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一检测传感器51不再检测到下一个文稿时(在步骤S110处为“是”),即当ADF单元上的最后文稿已被输送进行扫描时,控制机构54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是否不再检测最后的文稿(步骤S112)。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仍然在检测最后文稿时(在步骤S112处为“否”),即在最后文稿仍然在通过光学扫描单元4时,重复步骤S112直到第二检测传感器52完成了对最后文稿的检测。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已经完成了对最后文稿的检测时(在步骤S112处为“是”),即在最后文稿已经通过了光学扫描单元4时,光学扫描单元4结束扫描过程(步骤S114)。
控制机构54然后确定第三检测传感器53是否不再检测到最后的文稿(步骤S116)。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三检测传感器53仍然在检测到最后文稿时(在步骤S116处为“否”),即在最后文稿尚未被排放到主层叠单元5时,则重复步骤S116直到第三检测传感器53完成了对最后文稿的检测。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三检测传感器53已经完成了对最后文稿的检测时(在步骤S116处为“是”),即在已经将最后文稿排放至主层叠单元5时,控制机构54控制驱动单元11,使得输送单元3停止正常输送模式(步骤S118)。控制机构54然后结束自动馈送过程。
这样,ADF扫描器1能够自动地一张张扫描大量层叠在ADF单元2中的普通类型文稿。从上面操作流程可以总结出,控制机构54控制着驱动单元11,使得输送单元3如在步骤S102处所述一样连续地输送文稿。挡板单元13如在步骤S102a处所述一样同时切换至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参见图1、3和4)。也就是说,输送单元3将从ADF单元2一张张自动送入的文稿输送到主层叠单元5。在该情况中,引导构件13a使从ADF单元2到主层叠单元5的输送通道保持畅通以便输送,并且将每张文稿的前缘引导越过弯曲部分3a(曲面13e)。因此,输送单元3能够稳定地输送这些文稿。
另一方面,当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和第三检测传感器53中的一个正在检测到文稿(在步骤S100处为“否”)时,则控制机构54还确定第一检测传感器51和第三检测传感器53二者是否正检测到文稿(步骤S120)。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一检测传感器54和第三检测传感器53中的任一个没有检测到任何文稿时(在步骤S120处为“否”),则控制机构54还确定是否只有第三检测传感器53正在检测文稿(步骤S122)。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三检测传感器53正在检测到文稿时(在步骤S122处为“是”),即在文稿要从主层叠单元5手动馈送时,则系统控制前进至步骤S124以便进行手动馈送过程。如果控制机构54确定第三检测传感器53没有检测到任何文稿(在步骤S122处为“否”),则控制机构54通过报告单元(未示出)向操作人员报告未检测到的原因(例如没有放置文稿)。
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一检测传感器51和第三检测传感器53正检测到文稿并且第二检测传感器52没有检测到任何文稿时(在步骤S120处为“是”),即如果例如在另一张文稿已经层叠在ADF单元2中时操作人员试图从主层叠单元5中手动馈送文稿,则控制机构54提醒用户使用选择单元(未示出)选择自动馈送模式和手动馈送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步骤S126)。当选择了自动馈送模式时(在步骤S126处的ADF),则该系统控制返回到步骤S102。另一方面,当选择手动馈送模式时,(在步骤S126处手动馈送),则系统控制返回到步骤S124以便进行手动馈送过程。
下面参照图8给出了手动馈送过程的流程,其中当从主层叠单元5手动馈送文稿时,文稿沿着反向输送方向输送。在控制机构54确定只有第三检测传感器53正检测到文稿(在步骤S122处为“是”)时,或者在选择了手动馈送模式时(在步骤S126处为“手动馈送”),则控制机构54控制驱动单元11,使得输送单元3沿着反向输送方向输送文稿(步骤S200)。同时,挡板单元13切换到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参见图2、5和6)(步骤S200a)。光学扫描单元4即刻开始扫描该文稿(步骤S202)。
控制机构54然后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是否正检测到所馈送的文稿(步骤S204)。在控制机构54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没有检测到所馈送的文稿时(在步骤S204处为否),即在所馈送的文稿的前缘还没有到达光学扫描单元4时,则重复步骤S204直到检测到所馈送的文稿。在控制机构54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正检测到所馈送的文稿(在步骤S204处为“是”),即在所馈送的文稿S的前缘已经到达光学扫描单元4时,则控制机构54确定第三检测传感器53是否不再检测到所馈送的文稿(步骤S206)。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三检测传感器53仍然在检测到所馈送的文稿(在步骤S206处为“否”)时,即在所馈送的文稿S的后缘尚未到达光学扫描单元4时,则重复步骤S206直到第三检测传感器53完成了对所馈送的文稿的检测。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三检测传感器53不再检测到所馈送的文稿时(在步骤S206处为“是”),即在所馈送的文稿的后缘已经到达光学扫描单元4时,则光学扫描单元4结束对所馈送的文稿的扫描(步骤S208)。
控制机构54还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是否不再检测到所扫描的文稿(步骤S210)。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仍然在检测到所扫描的文稿(在步骤S210处为否)时,即在所扫描的文稿尚未完全排放到副层叠单元12时,重复步骤S210直到第二检测传感器52完成对所扫描的文稿的检测。当控制机构54确定第二检测传感器52不再检测到所扫描的文稿时(在步骤S210处为“是”),即在所扫描的文稿完全排放到副层叠单元12上时,控制机构54控制驱动单元11,使得输送单元3停止反向输送模式(步骤S212)。控制机构54然后结束手动馈送过程。
这样,ADF扫描器1能够扫描从主层叠单元5手动馈送的不常见类型的文稿S(以及普通类型的文稿S)。从上述操作流程可以总结出,如在步骤S200处所述,控制机构3沿着用于反向输送的旋转方向“B”连续输送文稿S。如在步骤S200a处所述,挡板单元13同时切换到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参见图2、5和6)。因此,输送单元3将从主层叠单元5一张张手动馈送的文稿S输送到副层叠单元12。在该情况中,引导构件13a覆盖着弯曲部分3a,从而阻挡了朝向ADF单元2的输送通道。因此,防止了文稿S错误地输送到ADF单元2。而且,引导构件13a将文稿S绕过弯曲部分3a引导至副层叠单元12。因此,输送单元3能够没有任何损坏地稳定输送不常见类型的文稿S。如上所述,如果不常见文稿S层叠在ADF单元2中,则ADF单元2不能够从纸摞中一次分离出一张文稿S并且将所分离的文稿S馈送到输送单元3。而且,不常见类型的文稿S也容易由于在弯曲部分3a处被迫弯曲而受损。因此,在上述选择从主层叠单元5手动馈送不常见类型片材的情况下,ADF扫描器1尽管具有紧凑的结构也能够扫描大范围的不常见类型的片材。
更具体地说,在扫描例如具有相对更高公差并且难以弯曲的不常见片材的情况中,输送单元3在笔直输送通道中将从主层叠单元5馈送的片材输送到副层叠单元12。因此,防止了片材在弯曲部分3a处受损。而且,在扫描相对较薄并且容易弯曲片材的情况中,因为挡板单元13阻挡了朝向ADF单元2的输送通道,所以可防止片材例如经过弯曲部分3a错误地输送到ADF单元2。因此,片材不可能在弯曲部分3a处弯曲或受损,因此在输送通道中不会出现卡纸。
同时,光学扫描单元4完成对所有文稿扫描(步骤S114和S208)的时间或者输送单元3停止输送文稿S(步骤S118和S212)的时间可以根据第二检测传感器52和第三检测传感器53的布置位置而适当地延迟。
总之,输送单元3从布置在ADF扫描器1一侧上的ADF单元2中将文稿输送到布置在ADF扫描器1的另一侧上的主层叠单元5。布置在弯曲部分3a和主层叠单元5之间的光学扫描单元4扫描文稿S以获得图像。驱动单元11驱动输送单元3以进行正常输送和反向输送中的任一种。在处于反向输送模式中时,副层叠单元12接收从主层叠单元5一张张手动馈送的文稿。挡板单元13在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和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之间切换。在处于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时,挡板单元13将从ADF单元2馈送的每张文稿S的前缘经过弯曲部分3a引导至主层叠单元5。另一方面,在处于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时,挡板单元13将从主层叠单元5馈送的每张文稿S的前缘绕过弯曲部分3a直接引导至副层叠单元12。
因此,根据文稿S的类型,可以切换输送通道成为正常输送模式通道和反向输送模式通道。结果,ADF扫描器1能够扫描不同类型的文稿S。此外,在处于反向输送模式时,主层叠单元5用作副馈送单元,这便于使ADF扫描器1小型化成紧凑的结构。
可以将文稿S分成普通类型的文稿S和不常见的文稿S。不常见的文稿S可能比普通类型文稿S更薄或者可能具有更高的公差。在处于正常输送模式时,ADF单元2能够将每张层叠的普通类型文稿S分离地输送到输送单元3。输送单元3将每张送入的文稿S排出到主层叠单元5。另一方面,如果将不常见的文稿S层叠在ADF单元2中,则ADF单元2不可能从纸摞中一次分离出一张文稿并且将所分离的文稿送到输送单元3。此外,不常见的文稿S也可能在弯曲部分3a处受损。为了避免出现这个问题,在处于反向输送模式中时,可以从主层叠单元5将不常见的文稿S一张张手动馈送到输送单元3。也就是说,一方面,ADF扫描器1能够自动且顺序地扫描层叠在ADF单元2中的大量普通类型的文稿S。另一方面,通过选择从主层叠单元5手动馈送文稿S,ADF扫描器1还能够扫描不常见类型的文稿,要不然不常见的文稿在进行正常输送模式的情况下会在弯曲部分3a处受损。
副层叠单元12布置在主层叠单元5的相对侧面上,这两个单元将挡板单元13夹在它们之间。因为挡板单元13在处于反向输送模式中时覆盖着弯曲部分3a,所以为文稿S铺设了从主层叠单元5到副层叠单元12的笔直输送通道。因此,例如具有相对更高公差并且难以弯曲的不常见类型的文稿S可以在不会在弯曲部分3a处受损的情况下平稳地输送。
在处于正常输送的位置时,挡板单元13使从ADF单元2到主层叠单元5的输送通道保持畅通以便输送文稿S。另一方面,在处于反向输送的位置时,挡板单元13阻挡朝向ADF单元2的输送通道,由此防止文稿S经过弯曲部分3a被错误地输送到ADF单元2。因此,在扫描例如相对较薄并且容易弯曲文稿S的情况中,文稿不会在弯曲部分3a处弯曲或受损,因而在输送通道中不会出现卡纸。
在处于正常输送模式时,在从ADF单元2馈送的文稿S到达弯曲部分3a后,在每个引导构件13a的上表面上的曲面13e与所馈送的文稿S接触,并且将文稿S平稳地引导至主层叠单元5。因此,输送方向毫无困难地朝着主层叠单元5改变,由此提高了在输送文稿S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传动单元14将驱动单元11的驱动力传递给挡板单元13,使得挡板单元13能够在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和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之间切换。这个特征能够减小ADF扫描器1的尺寸。此外,挡板单元13能够在分别与正常输送模式和反向输送模式相关联的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和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之间切换。
引导构件13a与每张所馈送的文稿S接触,并且根据输送模式将文稿S引导至主层叠单元5和副层叠单元12中的任一个。摆动轴13b支撑着引导构件13a,使得它们可以在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和用于方向输送的位置之间摆动。从摆动轴13b的一个端部伸出的臂13c抵靠在可转动的偏心凸轮14a上。在处于反向输送模式时,偏心凸轮14a从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将引导构件13a推到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离合器14b只是在反向输送模式期间将由驱动单元11产生的扭矩传递到偏心凸轮14a。而且,离合器14b具有扭矩限制功能,这使得离合器14b在其上受到预定负载时滑动。扭簧14c沿着与偏心凸轮14a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偏心凸轮14a。在处于正常输送模式时,离合器14b不会将扭矩传递给偏心凸轮14a。但是,扭簧14c将仍然沿着与偏心凸轮14a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偏心凸轮14a。因此,引导构件13a由于其空载重量而保持在向下伸出的位置中。在切换输送方向以便进行反向输送时,离合器14b传递扭矩,使得偏心凸轮14a将引导构件13a推压至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这样,挡板单元13从用于正常输送的位置切换到用于反向输送的位置。在偏心凸轮14a到达预定位置时,扭簧14c的推压力达到预定量。在该预定量下,离合器14b的扭矩限制功能使扭矩传递停止。偏心凸轮14a和挡板单元13因此保持在它们各自的位置中,直到输送方向重新切换以便进行正常输送。
第一检测传感器51检测文稿S是否层叠在ADF单元2中。第二检测传感器52检测文稿S是否在输送通道中位于弯曲部分3a和主层叠单元5之间。第三检测传感器53检测文稿S是否排出到主层叠单元5上。控制机构54根据第一检测传感器51、第二检测传感器52和第三检测传感器53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驱动单元11。因此,根据用来馈送文稿S的单元或文稿S的当前位置,可以正确地切换输送方向以及挡板单元13的位置。
虽然已经参照用于完全清楚公开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所附权利要求并没有因此受到限制,而是应该解释为体现落入在这里所给出的基本教导范围内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所有变型和可选结构。更具体地说,在上面的说明中,虽然假设ADF单元2用作用于从层叠的片材中一次自动地分离和馈送一张片材的主馈送单元,但是也可以采用手动送稿单元作为主馈送单元,从中手动地一张张馈送片材。而且,虽然驱动单元11被用于共同驱动输送单元3和挡板单元13,但是也可以布置两个驱动单元来单独驱动输送单元3和挡板单元13。另外,虽然假设传动单元14包括偏心凸轮14a、离合器14b和扭簧14c,但是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
总之,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可以根据要在图像读取设备中读取的介质类型来切换输送通道和层叠单元。因此,图像读取设备可以扫描不同类型的介质。具体地说,图像读取设备虽然尺寸减小也能够扫描在按照已知的方式自动馈送和输送以及自动的扫描大量介质的情况下会受损的介质。
而且,可以毫无困难地切换输送方向,这提高了在输送介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另外,可以根据从传感器对在输送通道上的介质的检测结果来切换正常输送通道和反向输送通道。因此,可以正确地切换输送方向。
虽然已经参照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完整清楚的说明,但是所附权利要求不应该因此受到限制,并且应该解释为体现落入在这里所给出的基本教导范围内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所有变型和可选结构。
Claims (7)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布置在该图像读取装置的第一侧的馈送单元;
布置在该图像读取装置的第二侧的主层叠单元;
输送单元,用来在包括弯曲部分的输送通道上输送片材,该输送单元在第一输送模式中沿着第一输送方向将片材从馈送单元输送到主层叠单元,并且在第二输送模式中沿着与第一输送方向相反的第二输送方向输送片材;
读取单元,它沿着输送通道被布置在弯曲部分和主层叠单元之间,并且从片材读取图像;
驱动单元,用来将输送单元驱动到第一输送模式和第二输送模式的任一种模式中;
挡板单元,用来使输送通道在用于沿着第一输送方向输送片材经过弯曲部分的第一输送通道和用于沿着第二输送方向将片材从主层叠单元绕过弯曲部分输送到副层叠单元的第二输送通道之间切换;和
副层叠单元,设在主层叠单元的相对侧,两者将挡板单元夹在中间,该副层叠单元在第二输送模式中接收从主层叠单元一张张馈送来的片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片材包括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第二片材比第一片材更薄或者比第一片材具有更高的公差,
在第一输送模式中馈送单元从一摞第一片材中将所述第一片材分离地馈送到输送单元,并且
主层叠单元在第一输送模式中接收从馈送单元馈送来的第一片材,并且在第二输送模式中将至少所述第二片材分离地馈送到输送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挡板单元在第一输送模式中使第一输送通道保持畅通,并且在第二输送模式中防止片材输送到所述馈送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挡板单元具有上面带曲面的表面,该曲面在与片材的前缘接触时将该前缘引导至所述主层叠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传动单元,用来将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挡板单元,其中
所述挡板单元借助该驱动力使输送通道在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之间切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挡板单元包括:
引导构件,它与片材接触并且引导所述片材;
轴,它支撑所述引导构件,使得所述引导构件可在用于第一输送模式的第一位置和用于第二输送模式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以及
臂,它被布置在所述轴的一个端部上,并且所述传动单元包括:
偏心凸轮,它被布置为抵靠在所述臂上,并且沿着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所述引导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离合器,它在第二输送模式中将由所述驱动单元产生的扭矩传递给所述偏心凸轮,并且当预定的负载作用于该离合器时,该离合器停止传递所述扭矩;以及
推压单元,它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推压所述偏心凸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来检测在所述馈送单元中的片材;
第二检测单元,用来检测在所述输送通道上在所述弯曲部分和所述主层叠单元之间的片材;
第三检测单元,用来检测在所述主层叠单元中的片材;以及
控制单元,用来从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和第三检测单元中的每一个接收检测结果,并且根据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驱动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08171 | 2007-04-17 | ||
JP2007108171A JP4916369B2 (ja) | 2007-04-17 | 2007-04-17 | 画像読取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91383A CN101291383A (zh) | 2008-10-22 |
CN101291383B true CN101291383B (zh) | 2010-07-21 |
Family
ID=39768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170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1383B (zh) | 2007-04-17 | 2008-04-09 | 图像读取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72783B2 (zh) |
JP (1) | JP4916369B2 (zh) |
CN (1) | CN101291383B (zh) |
DE (1) | DE10200801162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71765B2 (ja) | 2007-03-14 | 2012-02-08 | 株式会社Pfu | スキャナ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ならびに画像処理装置 |
JP5077394B2 (ja) * | 2010-06-25 | 2012-11-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検知装置、及び該シート検知装置を用いた重送判定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
JP5732813B2 (ja) * | 2010-10-27 | 2015-06-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8705150B2 (en) | 2010-11-02 | 2014-04-22 |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dia conveying apparatus |
JP5745818B2 (ja) * | 2010-11-02 | 2015-07-08 |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US9181050B2 (en) | 2010-11-10 | 2015-11-10 |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
JP5784929B2 (ja) * | 2011-03-03 | 2015-09-24 |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シート材搬送装置 |
JP2012206497A (ja) | 2011-03-15 | 2012-10-25 | Seiko Epson Corp | 複合型印刷装置 |
JP5758674B2 (ja) * | 2011-03-31 | 2015-08-05 |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792796B2 (ja) * | 2011-04-08 | 2015-10-14 |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
JP2013020331A (ja) * | 2011-07-08 | 2013-01-31 | Seiko Epson Corp | 媒体処理装置 |
JP6243094B2 (ja) * | 2011-07-15 | 2017-12-06 |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情報読取装置 |
JP5924201B2 (ja) | 2012-09-07 | 2016-05-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5858888B2 (ja) | 2012-09-14 | 2016-02-10 | 株式会社Pfu | 媒体搬送装置 |
JP5911406B2 (ja) * | 2012-09-14 | 2016-04-27 | 株式会社Pfu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
JP5987611B2 (ja) | 2012-09-28 | 2016-09-0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
JP5935635B2 (ja) * | 2012-09-28 | 2016-06-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
JP2014069917A (ja) | 2012-09-28 | 2014-04-21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
JP5929674B2 (ja) | 2012-09-28 | 2016-06-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
JP2014080248A (ja) | 2012-10-12 | 2014-05-08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
JP5915579B2 (ja) | 2013-03-29 | 2016-05-1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
JP5983497B2 (ja) | 2013-03-29 | 2016-08-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
JP6107544B2 (ja) | 2013-08-30 | 2017-04-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6175991B2 (ja) | 2013-08-30 | 2017-08-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6169017B2 (ja) * | 2014-02-26 | 2017-07-2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6135579B2 (ja) | 2014-03-28 | 2017-05-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給紙装置 |
TWI537146B (zh) * | 2014-04-08 | 2016-06-11 |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間歇式饋紙機構 |
JP6604084B2 (ja) | 2015-08-11 | 2019-11-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用紙ケースおよび給紙システム |
JP6879466B2 (ja) * | 2017-09-28 | 2021-06-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6936176B2 (ja) * | 2018-03-20 | 2021-09-15 | 株式会社Pfu | 画像読取装置 |
JP7187354B2 (ja) * | 2019-03-06 | 2022-12-12 | 株式会社Pfu | 画像読取装置 |
JP7428038B2 (ja) * | 2020-03-25 | 2024-02-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読み取り装置 |
CN112002158A (zh) * | 2020-09-04 | 2020-11-27 | 蒋维娜 | 一种循环式婴儿早教用卡片切换机 |
CN112017485B (zh) * | 2020-09-04 | 2022-06-10 | 蒋维娜 | 一种婴儿早教用卡片切换机 |
CN111882931B (zh) * | 2020-09-04 | 2022-06-10 | 蒋维娜 | 一种婴用卡片切换机 |
CN112002157B (zh) * | 2020-09-04 | 2022-07-12 | 广东全优加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 循环式婴儿早教用卡片切换机 |
CN112002155A (zh) * | 2020-09-04 | 2020-11-27 | 蒋维娜 | 婴儿早教用卡片切换机 |
CN114228340A (zh) * | 2021-12-11 | 2022-03-25 | 杨程舒 | 一种印制电子喷墨打印机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0107A (zh) * | 2004-05-17 | 2005-11-2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成像装置的反向供纸装置 |
CN1830738A (zh) * | 2005-03-07 | 2006-09-13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供纸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0127336B1 (ko) * | 1989-07-31 | 1997-12-29 | 구자홍 | 한개의 cis를 이용한 양면 전송 팩시밀리 |
US5513017A (en) * | 1990-09-28 | 1996-04-30 | Xerox Corporation | Automatic document imaging mode selection system |
JP3201942B2 (ja) * | 1995-09-20 | 2001-08-27 | 株式会社ピーエフユー | 自動原稿給送型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の用紙送り方法 |
JPH09284478A (ja) * | 1996-04-11 | 1997-10-31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5761599A (en) * | 1997-04-14 | 1998-06-02 | Acer Peripherals, Inc.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ultifunction opening |
JP2000128413A (ja) * | 1998-10-26 | 2000-05-09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装置 |
JP2000151912A (ja) | 1998-11-18 | 2000-05-30 | Oki Data Corp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
JP2000299767A (ja) * | 1999-04-14 | 2000-10-24 | Oki Data Corp | スキャナ付きプリンタ |
US6665098B1 (en) * | 2000-02-28 | 2003-12-16 | Xerox Corporation | Dynamic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frequency of user settings |
US7450277B2 (en) * | 2005-09-19 | 2008-11-11 | Xerox Corporation | Single pass duplex document path for a digital scanner |
-
2007
- 2007-04-17 JP JP2007108171A patent/JP4916369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2-27 US US12/038,679 patent/US7872783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2-28 DE DE102008011628A patent/DE102008011628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4-09 CN CN2008100917091A patent/CN10129138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0107A (zh) * | 2004-05-17 | 2005-11-2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成像装置的反向供纸装置 |
CN1830738A (zh) * | 2005-03-07 | 2006-09-13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供纸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916369B2 (ja) | 2012-04-11 |
DE102008011628A1 (de) | 2008-10-23 |
CN101291383A (zh) | 2008-10-22 |
US20080259414A1 (en) | 2008-10-23 |
US7872783B2 (en) | 2011-01-18 |
JP2008270954A (ja) | 2008-1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91383B (zh) | 图像读取装置 | |
US7954803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US7869755B2 (en) |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image read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US8941849B2 (en) | Sheet positioning device, sheet holding receptacle incorporating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 |
US6845228B2 (en) |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512375B2 (en) |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conveying documents | |
US7533882B2 (en) |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 |
CN1946130B (zh) | 自动文件进给器 | |
US20040140606A1 (en) | Original transport apparatus, original transport method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US7611145B2 (en) |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 |
US673190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197273B2 (en)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002264B2 (en) |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 |
US7324781B2 (en) | Automatic document transportation device | |
JP4418255B2 (ja) | シート集積装置並びにシート供給装置 | |
US20110176164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388369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931865B2 (ja) |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 |
JP409537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WO2023166729A1 (ja) | 媒体排出装置 | |
WO2023218562A1 (ja) | 媒体給送装置、媒体給送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3849677B2 (ja) |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 |
JP438804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8524980A (zh) | 介质输送装置、介质给送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 |
JP2003081519A (ja)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