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0505B - 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 - Google Patents

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0505B
CN101210505B CN200710193896XA CN200710193896A CN101210505B CN 101210505 B CN101210505 B CN 101210505B CN 200710193896X A CN200710193896X A CN 200710193896XA CN 200710193896 A CN200710193896 A CN 200710193896A CN 101210505 B CN101210505 B CN 1012105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tepless change
oil
apotheca
push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38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0505A (zh
Inventor
盐崎智夫
清水雅浩
江水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10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0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10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05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7Friction gearings
    • F16H57/0489Friction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e.g. belt CV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004Oilsumps
    • F01M2011/0037Oilsumps with different oil compart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the gearbox is associated or combined with a crank case of an eng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01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using different fluids, e.g. a traction fluid for traction gearing and a lubricant for bearings or reduction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Lubricant storage reservoirs, e.g. reservoirs in addition to a gear sump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in the upper part of a gear case
    • F16H57/0453Section walls to divide a gear sum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具有在曲轴箱的下部与油盘结合的内燃机以及无级变速机,由曲轴箱以及与该曲轴箱结合的盖罩部件形成无级变速机室,其中,内燃机以及无级变速机使用相互不同的油,由此能够确保各自的油并且不使最低地上高度下降,从而防止部件个数的增加。将油盘(40)内划分成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以及储存无级变速机(91)的润滑用和变速控制用油的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与曲轴箱(36)的下部结合的隔壁(193)设置于油盘(40),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形成为: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一部分在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上鼓出到比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

Description

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其具有:在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曲轴的曲轴箱的下部,与油盘结合的内燃机;使上述曲轴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并向后轮侧传递的无级变速机;其中,收纳上述曲轴的大部分的曲轴室形成在上述曲轴箱内,由上述曲轴箱以及与该曲轴箱结合的盖罩部件形成收纳上述无级变速机的无级变速机室。
背景技术
在具有内燃机以及使内燃机的输出变速并向后轮侧传递的齿轮变速机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中,储存向内燃机的各润滑部以及齿轮变速机供给润滑用油的油盘与内燃机的曲轴箱结合,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另外,储存无级变速机的润滑用油以及变速制专用油的油盘与收纳无级变速机的曲轴箱结合,于专利文献2中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383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572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用于内燃机的润滑部的油和用于变速机的油是通用的,所以使用一种油,但也有根据变速机的种类,为使变速机的特性充分发挥,而在变速机侧使用与内燃机的润滑部所使用的油不同种类的油的情况。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专利文献2公开的发明中,使用变速机用油专用的油盘,但将该技术简单地应用于二轮摩托车时,内燃机侧的油盘和无级变速机侧的油盘是必需的,并且用于将两油盘分别与曲轴箱结合的部件也是必需的,从而导致部件个数的增加。另外,只有被限定了空间的二轮摩托车中,要确保内燃机侧以及无级变速机侧相互不同的油的量时,就必须对油盘的形状作文章。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在内燃机以及无级变速机使用相互不同的油的基础上,能够确保各自充分量的油且最低地上高度不下降,并且能防止部件个数的增加。
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具有:在可旋转地支承曲轴的曲轴箱的下部结合有油盘的内燃机;无级变速上述曲轴的旋转动力并将其传递到后轮的无级变速机;收纳上述曲轴的曲轴室形成在上述曲轴箱内,由上述曲轴箱以及与该曲轴箱结合的盖罩部件形成收纳上述无级变速机的无级变速机室,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油盘内划分成储存上述内燃机的各润滑部用油的内燃机侧油储存室和储存上述无级变速机的润滑用、变速控制用油的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与上述曲轴箱的下部结合的隔壁设置于上述油盘,与上述曲轴室液密地隔绝的上述无级变速机室与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连通,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形成为: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一部分在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上鼓出到比上述无级变速机室更外侧。
另外,技术方案2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被配置得从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中央的车身中心线向左右任意一侧偏倚,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形成为:该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一部分在从上述车身中心线偏倚的一侧鼓出到比上述无级变速机室更外侧。
技术方案3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级变速机具有:驱动带轮,设置在被传递有来自上述曲轴的旋转动力的被驱动带轮轴上;被动带轮,设置在具有与上述驱动带轮轴平行的轴线的被动带轮轴上;卷绕在上述驱动带轮以及上述被动带轮的带;通过使上述带卷绕至上述驱动带轮和被动带轮的半径变化,使从上述驱动带轮轴向上述被动带轮轴的动力传递无级地变化,在上述无级变速机室的外壁中的沿着上述驱动带轮轴的轴向的一端侧的壁部上,设置有与上述驱动带轮轴的一端连结的油泵,以汲起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油,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形成为: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一部分鼓出到比配置有上述油泵的上述壁部更外侧。
技术方案4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形成为:在由配置在二轮摩托车的两侧的踏板决定的倾斜角的范围内,使其一部分鼓出到比上述无级变速机室更外侧。
技术方案5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沿着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的、自中央的车身中心线起之一侧,配置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中心,在从上述车身中心线偏移到另一侧的位置,配置上述无级变速机。
技术方案6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鼓出到比上述无级变速机室更外侧的部分,在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顶壁部设置有计量孔,该计量孔用于可插拔地安装用于确认该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内储存的油量的液位计。
技术方案7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用于将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油导入上述油泵的吸入油路从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鼓出到比上述无级变速机室更外侧的部分到上述油泵,设置在上述无级变速机室的外壁中的上述壁部的外侧面。
技术方案8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在设有上述隔壁的部分,在上述油盘上设置有向一侧以及下方开放的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将与曲轴箱结合的油盘内划分成内燃机侧油储存室和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与曲轴室液密地隔绝的无级变速机室与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连通,由此内燃机侧以及无级变速机侧使用相互不同的油,却能避免油盘数量变多,从而防止部件个数的增加,还能避免二轮摩托车的重量增加并对二轮摩托车的运动性能提高做出贡献。另外,设置于油盘的隔壁能够为确保内燃机用的油量以及无级变速机用的油量,提高有成为大型倾向的油盘的刚性。另外,使充分确保油量的油盘在下方变大时,对二轮摩托车的最低地上高度没有影响,但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形成为:在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上,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一部分鼓出到比无级变速机室更外侧,由此能够充分确保油盘的容量并防止最低地上高度下降,从而在二轮摩托车有限的空间内,能够高效地配置油盘。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沿着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的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中心从车身中心线向左右任一侧偏倚地配置,并且由于在偏倚的一侧,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鼓出到比无级变速机室更外侧,所以从车身中心线到左右任意的另一侧能确保在曲轴箱的下方有空闲的空间,可以在该空间配置排气管等。由此在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使油盘变大而确保容量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随着该油盘的大型化上述排气管等从曲轴箱向外侧伸出。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无级变速机室的外壁中的驱动带轮轴的一端侧的壁部上配设的油泵与上述驱动带轮轴的一端连结,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鼓出到比配设有上述油泵的上述壁更外侧,由此能够共用油泵的轴和驱动带轮的轴并减少部件个数,另外,油泵配置在驱动带轮轴的轴端和壁部,因此组装容易,而且油泵位于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宽度内,所以能使连接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和油泵的通路成为直线而使其简单化,因此吸入油路的形成变得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由配置在二轮摩托车的两侧的踏板决定的倾斜角范围内,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形成为鼓出到比上述无级变速机室更外侧,所以鼓出形成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一部分的影响不会波及倾斜角。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由于在车身中心线的两侧沿着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以及无级变速机分开配置,所以能够避免重量物向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一侧偏移地配置。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通过在鼓出部设置可插拔地安装有液位计的计量孔,在液位计的插脱作业时,壁部不会成为障碍,由此进行液位计的插拔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利用上述计量孔将油供给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时,也能同样容易地操作。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由于用于将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油导入油泵的吸入油路从鼓出部到油泵设置于无级变速机室的外壁中的配设有油泵的壁部的外侧面,所以在曲轴箱的内部,不需要形成连接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以及油泵的吸入油路,吸入油路的形成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避免曲轴箱内的部件配置的自由度下降。
而且,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通过设置于油盘的槽,能够使油盘的表面积增加而提高冷却性,另外,由于与隔开内燃机侧油储存室以及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隔壁对应地设置槽,所以能够在两油储存室的外壁的大至全周吹到冷却风,从而能够得到更优良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二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动力单元的左侧视图。
图3是动力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4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用与图4相同截面剖开表示与曲轴箱以及该曲轴箱结合的盖罩部件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2的7-7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图7的箭头8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7的箭头9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图7的箭头10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沿图2的11-11线箭头方向观察曲轴箱以及左盖罩部件的图。
图12是沿图2的12-12线箭头方向观察油盘的图。
图13是从后方观察动力单元的后视图。
图14是沿图2的箭头14方向观察油盘的图。
符号的说明
36...曲轴箱
40...油盘
50...曲轴
85...壁部即左盖罩部件
89...曲轴室
90...无级变速机室
91...无级变速机
95...驱动带轮轴
96...被动带轮轴
97...驱动带轮
38...被动带轮
99...带
100...油泵
193...隔壁
196...内燃机侧油储存室
197...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
199...顶壁部
203...吸入油路
204...计量孔
205...液位计
206...槽
211...踏板
α...倾斜角
C1...车身中心线
C2...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的宽度方向中心
E...内燃机
P...动力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图1是二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动力单元的左侧视图,图3是动力单元的右侧视图,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4的5-5线的剖视图,图6是用与图4相同截面剖开表示与曲轴箱以及该曲轴箱结合的盖罩部件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2的7-7线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图7的箭头8所示部分的放大图,图9是图7的箭头9所示部分的放大图,图10是图7的箭头10所示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沿图2的11-11线箭头方向观察曲轴箱以及左盖罩部件的图,图12是沿图2的12-12线箭头方向观察油盘的图,图13是从后方观察动力单元的后视图,图14是沿图2的箭头14方向观察油盘的图。
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前后以及左右是指二轮摩托车朝向行驶方向前方的状态下的方向。
首先,在图1中,该二轮摩托车的车身框F具有:头管16,用下端部以可操纵方向的方式支承用于轴支承前轮WF的前叉15;主框17,其后部具有从该头管16向后方延伸弯曲并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17a;左右一对下框18,具有从上述头管16向后下倾斜的倾斜部18a以及从该倾斜部18a的后部向后方延伸的水平部18b,并配置在上述主框17的下方;枢轴板19,用于相互连结两下框18上的水平部18b的后端以及上述主框17上的垂下部17a的下端;左右一对座位挡杆20,从上述主框17上的垂下部17a的上部向后方延伸;左右一对连结框21,连结上述枢轴板19以及两座位挡杆20的中间部。
在上述前叉15的上端连结操向把手22,在上述座位挡杆20上设置乘员用座位23,在该乘员用座位23的前方跨过上述主框17的燃料箱24被安装在上述主框17上。
被上述主框17以及上述下框18包围的部分上配置有动力单元P的大部分,该动力单元P由被下框18以及枢轴板19支承的直列4气筒的内燃机E以及使该内燃机E的动力变速、减速并向后轮WR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T构成。
另外,上述枢轴板19上,借助支轴26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有在后端部轴支承后轮WR的摇臂25的前端部,上述座位挡杆20以及上述摇臂25之间设置有后减震单元27。
在具有上述动力单元P的输出轴28以及上述后轮WR的车轴29之间设置有链传动机构33,该链传动机构33具有:设置于上述输出轴28的驱动链轮30;固定于上述车轴29的被动链轮31;卷绕在驱动链轮30以及被动链轮31上的无端状的链32。
在图2以及图3中,上述内燃机E具有:曲轴箱36;与该曲轴箱36的上部结合的气缸列37;与气缸列37的上端结合的气缸盖38;与该气缸盖38结合的气缸盖罩39;与上述曲轴箱36的下部结合的油盘40。
与各气筒对应地连接到上述气缸盖38的后部侧面的吸气管41的上游端,与分别附设有燃料喷射阀42的节气阀体43连接。各节气阀体43的上游端在车身框F的左侧与配置于上述动力单元P的后部上方的空气过滤器44(参照图1)连接。另外,与各气筒对应地连接到气缸盖38的前部侧面的排气管45如图1所示,穿过动力单元的右侧下方向后方延伸,并与配置于上述后轮WR的右侧的排气消音器46连接。
上述曲轴箱36是由在向前上方倾斜的结合面47上上部箱半体48以及下部箱半体49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具有沿着二轮摩托车宽度方向的轴线的曲轴50在上部箱半体48以及下部箱半体49之间可旋转地被支承。
一并参照图4,上述气缸列37朝向二轮摩托车的行驶方向前方并向前上倾斜而与曲轴箱36的上部箱半体48结合。在该气缸列37上,设有沿着曲轴50轴线的方向并列的4个气缸洼窝51,可滑动地嵌合在各气缸洼窝51的活塞52借助连接杆53连结到曲轴50所具有的曲轴销50a。
在曲轴箱36上设置有在向二轮摩托车搭载的状态下从左侧到右侧沿着曲轴50轴线的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的6个第1~第6轴颈壁54~59,曲轴50被第1~第6轴颈壁54~59可旋转地支承。
从曲轴箱36的左侧侧壁即第1轴颈壁54向外侧突出的曲轴50的端部上固定有转子60,与该转子60一起构成发电机62的定子61被安装于固定在曲轴箱36的左侧壁的发电机盖罩63上,以覆盖发电机62。
一起参照图5,在上述发电机盖罩63内,上述曲轴箱36上支承有具有与曲轴50平行的旋转轴线的启动用电动机64,在从该启动用电动机64通过减速齿轮机构65传递动力的齿轮66以及上述发电机62的转子60之间,夹设使来自齿轮66侧的动力传递成为可能的一方向离合器67。
另外,如图4所明示,从曲轴箱36的右侧侧壁即第6轴颈壁59突出的曲轴50的端部上固定有脉冲发生器68,在覆盖该脉冲发生器68并与曲轴箱36结合的脉冲发生器盖罩69的内部,与上述脉冲发生器68的外周相向地安装有转速传感器70。
上述第3以及第4轴颈壁56、57是相互间不夹着气缸洼窝51地相互接近地配置的,在与第3以及第4轴颈壁56、57之间相对应的部分中,上述气缸列37以及气缸盖38上形成有链室73。
但在气缸盖38上,向关闭阀的方向弹压且可进行开关地配置有每个气筒一对的吸气阀74和每个气筒一对的排气阀75,气缸盖38以及气缸盖罩39之间形成的动阀室76中收纳有动阀装置79,该动阀装置79具有:与各吸气阀74相对应并与曲轴50平行地配置的吸气侧凸轮轴77;与各排气阀75相对应并与曲轴50平行地配置的排气侧凸轮轴78。该动阀装置79可开关驱动上述各吸气阀74以及上述各排气阀75。
而且,在吸气侧凸轮轴77以及排气侧凸轮轴78上,来自上述曲轴50的旋转动力通过调时传动机构80以1/2的减速比被传递,该调时传动机构80由以下部件构成:在上述第3以及第4轴颈壁56、57之间且设置于曲轴50的驱动链轮81;在与该驱动链轮81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在上述吸气侧凸轮轴77以及上述排气侧凸轮轴78上的被动链轮82、83;可在上述链室73内移动并被卷绕在上述驱动链轮81以及上述两被动链轮82、83上的无端状的同步链84。
一起参照图6,上述曲轴箱36具有:设有第1~第6轴颈壁54~59的前半部36a;使右端部与上述前半部36a的右端部成为一个面并使左端部比上述前半部36a的左端部更靠近内侧位置、在沿着曲轴50轴线的方向上宽度比上述前半部36a窄的后半部36b。上述后半部36b上从左侧结合有左盖罩部件85,从右侧结合有第1右盖罩部件86。另外,第1右盖罩部件86上从右侧结合有第2右盖罩部件87,从右外侧覆盖第2右盖罩部件87的第3右盖罩部件88与曲轴箱36的前半部36a以及后半部36b结合。
在上述曲轴箱36内形成有收纳上述曲轴50的大部分并与上述气缸洼窝连通的曲轴室89,由曲轴箱36、与该曲轴箱36结合的左盖罩部件85、第1右盖罩部件86和第2右盖罩部件87构成无级变速机室90,在曲轴箱36中设置有隔壁部36c,该隔壁部36c配置在上述前半部36a以及上述后半部36b的连设部、且隔开上述曲轴室89以及上述无级变速机室90。
在图7中,上述无级变速机室90中收纳有含有无级变速机91的动力传递装置T。而且,动力传递装置T具有:根据液压控制可无级变速的带式无级变速机91;设置在上述曲轴50以及无级变速机91之间的输入离合器92;为将动力传递给后轮WR,从上述左盖罩部件85向外侧突出的输出轴28;设置在上述无级变速机91以及输出轴28之间的起步离合器93以及齿轮传递机构94。
上述无级变速机91具有:与上述曲轴50平行的驱动带轮轴95以及被动带轮轴96;设置于驱动带轮轴95的驱动带轮97;设置于被动带轮轴96的被动带轮98;卷绕在驱动带轮97以及被动带轮98上的无端状的带99。上述无级变速机91配置在上述曲轴50的轴线的后方。
而且,上述驱动带轮轴95可旋转地贯通上述曲轴箱36的后半部36b、第1右盖罩部件86以及第2右盖罩部件87,上述被动带轮轴96可旋转地贯通上述曲轴箱36的后半部36b以及第1右盖罩部件86。
但上述无级变速机室90的外壁由上述曲轴箱36的后半部36b、左盖罩部件85、第1右盖罩部件86以及第2右盖罩部件87构成,在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侧的壁部即左盖罩部件85上配置有第1油泵100,以连结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
该第1油泵100是次摆线泵,其泵箱101由以下部件构成:上述左盖罩部件85;与该左盖罩部件85的内表面抵接的平板状第1箱部件102;碗状的第2箱部件103,在其与第1箱部件102之间形成第1泵室104并将第1箱部件102夹在其与上述左盖罩部件85之间。第1以及第2箱部件102、103被多个螺栓105共同固定在左盖罩部件85。
上述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部可旋转地贯通上述泵箱101的第2箱部件103并突入第1泵室104内,相互啮合并收纳于第1泵室104的内部转子106以及外部转子107中的内部转子106上,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有上述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在第2箱部件103以及驱动带轮轴95之间夹设有滚柱轴承108。
另外,在与上述第1油泵100对应的部分,在左盖罩部件85的外表面侧上设置有与第1油泵100同轴的水泵109,该水泵109的泵箱110由以下部件构成:与驱动带轮轴95同轴延伸且一体地具有将一部分液密地嵌入上述左盖罩部件85内的圆筒状支持筒部111a的第3箱部件111;第4箱部件112,在其与第3箱部件111之间形成第2泵室113并与第3箱部件111结合。第3以及第4箱部件111、112被多个螺检114共同固定结合于左盖罩部件85。
收纳于上述第2泵室113的涡轮115被固定于泵轴116的一端,该泵轴116被液密且可旋转地插入支持筒111a内,上述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被同轴且不能相对旋转地连结到上述泵轴116的另一端。
另一方面,驱动带轮轴95的另一端借助环状的密封部件117嵌入第3右盖罩部件88,在驱动带轮轴95以及第2右盖罩部件87之间夹装滚珠轴承118。
上述被动带轮轴96的一端借助滚柱轴承119被可旋转地支承在上述左盖罩部件85,该被动带轮轴96的另一端可旋转地贯通第1右盖罩部件86,在被动带轮轴96以及第1右盖罩部件86之间夹装滚珠轴承120。
在上述驱动带轮轴95上,来自曲轴50的旋转动力通过一次减速齿轮机构121以及减震弹簧122被传递,对曲轴50的旋转动力进行减速并传递到驱动带轮轴95侧的一次减速齿轮机构121由设置于曲轴50的一次驱动齿轮123以及与该一次驱动齿轮123啮合的一次被动齿轮124构成。而且,如图4所明示,一次驱动齿轮123配置在第5以及第6轴颈壁58、59之间并与曲轴50一体设置。另一方面,在第2以及第3右盖罩部件87、88之间,驱动带轮轴95上固定有具有同轴包围驱动带轮轴95的圆筒部125a的传动部件125。一次被动齿轮124可进行在限制范围内的相对旋转地被该传动部件125支承,减震弹簧122设置在一次被动齿轮124以及传动部件125之间。另外,传动部件125的上述圆筒部125a以及第2右盖罩部件87之间夹装环状的密封部件126。
在图8中,上述无级变速机室90内的第1以及第2右盖罩部件86、87之间,在前驱驱动带轮轴95上安装有输入离合器92,输入离合器92具有:离合器外半部131,具有不能相对旋转地与驱动带轮轴95结合的圆筒状内筒部131a以及同轴包围该内筒部131a的外筒部131b;离合器内半部132,具有在该离合器外半部131的内筒部131a以及外筒部131b之间同轴配置的圆筒部132a;多个第1驱动摩擦片133,可轴向滑动地与离合器外半部131的外筒部131b花键嵌合;多个第1被动摩擦片134,与这些第1驱动摩擦片133交替重合并可轴向滑动地与离合器内半部132的圆筒部132a花键嵌合;受压片135,固定在上述离合器外半部131的外筒部131b,以便从轴向一侧开始与交替重叠的第1驱动摩擦片133以及第1被动摩擦片134...相对;加压片136,从轴向另一侧开始与交替重合的第1驱动摩擦片133以及第1被动摩擦片134相对;离合器弹簧137,向离开上述受压片135的一侧弹压该加压片136。
上述加压片136和离合器外半部131之间形成第1液压室138,在离合器外半部131的内筒部131a以及外筒部131b被可滑动地支承,上述离合器弹簧137被压缩设置在安装于离合器外半部131的内筒部131a上的弹簧收纳部件139以及加压片136之间。另外,驱动带轮轴95上设置有与第1液压室138连通的第1油孔140。
该输入离合器92中,因第1液压室138的液压增大,加压片136抵抗离合器弹簧137的弹簧力而向受压片135侧前进,由此第1驱动摩擦片133以及第1被动摩擦片134被夹压在加压片136以及受压片135间,成为从驱动带轮轴95向离合器内半部132传递动力的离合器打开状态,并与第1液压室138的液压降低相应地成为离合器关闭状态。
在图9中,上述驱动带轮97由以下部件构成:一体地具有同轴围绕连接驱动带轮轴95的圆筒状筒轴部141a且可相对旋转地被驱动带轮轴95支承的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不能相对旋转但可轴向滑动地被上述筒轴部141a支承的、且与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相对的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另外,被动带轮98由以下部件构成:与被动带轮轴96一体设置的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不能相对旋转但可轴向滑动地被被动带轮轴96支承的、且与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相对的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
上述带99卷绕在驱动带轮97以及被动带轮98上的部件,用液压控制相对于驱动侧以及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144的驱动侧以及可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143的轴向相对位置,由此带99卷绕至驱动带轮97和被动带轮98的半径变化,从而从驱动带轮轴95向被动带轮轴96的动力传递成为无级变速。
与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一体的筒轴部141a与驱动带轮轴95之间夹装一对滚针轴承145并且同轴围绕连接驱动带轮轴95的部件。筒轴部141a的一端可旋转地贯通曲轴箱36的后半部36b上的左侧侧壁,并在筒轴部141a以及曲轴箱36之间夹装滚珠轴承146。另外,筒轴部141a可旋转地贯通第1右盖罩部件86,同轴且不能相对旋转地与上述输入离合器92中的离合器内半部132结合,在输入离合器92的离合器打开状态下筒轴部141a即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与驱动带轮轴95一起旋转。另外,上述筒轴部141a以及第1右盖罩部件86之间夹装滚珠轴承147。
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从第1右盖罩部件86的相对侧配置在与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相对的位置,一体地具有同轴地围绕连接上述筒轴部141a的、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向移动地与该筒轴部141a结合的圆筒状第1凸起部142a,用于滑动驱动该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的驱动侧液压驱动机构148与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相关并在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的相对侧配置于上述筒轴部141a上。
驱动侧液压驱动机构148具有:同轴地围绕连接上述第1凸起部142a并与上述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的外周部一体地连续设置的、向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的相对侧延伸的圆筒状箱部142b;与箱部142b的内周以及上述第1凸起部142a的外周液密地滑动接触且在与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之间形成第2液压室149的环板状第1端板150;与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相关并在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的相对侧固定于上述筒轴部141a上的、先端部与上述第1端板150抵接的固定碗状体151;与该固定碗状体151的内周液密地滑动接触且内周部固定在上述第1凸起部142a上的、在与上述固定碗状体151之间形成第3液压室153的第2端板152。
而且,与第2以及第3液压室149、153连通的第2油孔154设置于上述筒轴部141a上。另外,在驱动带轮轴95以及上述筒轴部141a之间形成有与第2油孔154连通的环状室155,密封该环状室155的轴向两端的一对环状密封部件156在上述两滚针轴承145的外侧被安装于驱动带轮轴95的外周。而且,驱动带轮轴95上设置有与上述环状室155连通的多个第3油孔157。
而且,用与作用于第2以及第3液压室149、153的液压相应的液压力,向接近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一侧弹压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以使带99卷绕至驱动带轮97的半径变大。
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与被动带轮轴96一体设置在与驱动带轮97中的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对应的位置,从沿着驱动带轮轴95以及被动带轮轴96的轴线的方向观察,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以及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的一部分重合地配置,用于避免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以及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的相互干涉的退出凹部158设置在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的外周。
观察图7,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配置在与驱动带轮97中的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对应的位置,不能相对旋转但可轴向移动地与被动带轮轴96结合,该第2凸起部144a与该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内周部一体连续设置且向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的相对侧延伸,并同轴地围绕连接被动带轮轴96。
而且,从沿着驱动带轮轴95以及被动带轮轴96的轴线的方向观察,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以及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一部分重合地配置,用于避免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以及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相互干涉的退出凹部159设置在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外周。
这样,用于避免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以及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的相互干涉的退出凹部158设置在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的外周,用于避免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以及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相互干涉的退出凹部159设置在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外周,由此可以使驱动带轮轴95以及被动带轮轴96接近并集约地构成无级变速机91。
用于滑动驱动上述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被动侧液压驱动机构160与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相关且在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的相对侧设置在被动带轮轴96上。该被动侧液压驱动机构160具有:同轴地围绕连接上述第2凸起部144a且一端固定于上述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外周部的、向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的相对侧延伸的圆筒状箱部件161;与箱部件161的内周液密地滑动接触其在与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之间形成第4液压室162的、内周部固定在被动带轮轴96上的端壁部件163;内燃机E停止时用于防止带99松弛的、压缩设置在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以及端壁部件163之间的螺旋弹簧164。
而且,与第4液压室162连通的第4油孔165设置于被动带轮轴96上,用与作用于第4液压室162的液压相应的液压力,向接近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一侧弹压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以使带99卷绕至被动带轮98的半径变大。而且,在箱部件161的另一端上以向半径方向内侧伸出的方式一体连续设置有限制板部161a,该限制板部161a通过从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的相对侧与上述端壁部件163抵接,来限制向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接近。
在图10中,起步离合器93是在无级变速机91中的被动带轮98以及上述左盖罩部件85之间安装于被动带轮轴96的部件,具有:不能相对旋转地与被动带轮轴96结合的圆筒状凸起部件168结合于内周的离合器外半部169;在该离合器外半部169中同轴地围绕连接且借助滚针轴承171被被动带轮轴96可相对旋转地支承的离合器内半部170;不能相对旋转地与上述离合器外半部169卡合的多张第2驱动摩擦片172;不能相对旋转地与上述离合器内半部170卡合且与第2驱动摩擦片172交替地配置的多张第2被动摩擦片173;与相互重合配置的第2驱动以及第2被动摩擦片172、173相对并被离合器外半部169固定地支承的受压片174;将第2驱动以及第2被动摩擦片172、173夹在其与受压片174之间且在其与上述离合器外半部169之间形成第5液压室176的活塞175;向使第5液压室176的容积减少的一侧弹压上述活塞175的弹簧177。
上述活塞175的内周部与凸起部件168的外周液密地滑动接触,上述活塞175的外周与上述离合器外半部169液密地滑动接触。而且,在被动带轮轴96上设置有与第5液压室176连通的第5油孔178,与第5液压室176的液压增大相应地上述活塞175工作,以在其与上述受压片174之间夹压第2驱动以及第2被动摩擦片172、173,由此起步离合器93成为将从被动带轮轴96向离合器外半部169传递的旋转动力再传递到离合器内半部170的离合器打开状态。
另外,在第5液压室176的相对侧在与上述活塞175之间形成补偿设备室179的壁部件180的内周部固定于上述凸起部件169,上述活塞175液密地滑动接触该壁部件180的外周部。而且,上述弹簧177收纳在补偿设备室179,且隔设在上述活塞175以及上述壁部件180之间。另外,上述被动带轮轴96以及上述凸起部件169上设置有将润滑用油导向补偿设备室179的油通路181。因此,对减压状态下的第5液压室176的工作液作用因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由于即使产生推压上述活塞175的力,对补偿设备室179的工作液也同样作用离心力,所以可以避免产生向在活塞175与受压片174之间夹着第2驱动以及第2被动摩擦片172、173的一侧不期望的移动。
观察图4,上述输出轴28的一端可旋转地贯通左盖罩部件85,在输出轴28以及左盖罩部件85之间以从外侧开始的顺序夹装环状的密封部件182以及滚珠轴承183,从左盖罩部件85突出的输出轴28的一端上固定有构成链传动机构33的一部分的驱动链轮30。另外,上述输出轴28的另一端借助滚柱轴承184可旋转地被上述曲轴箱36的后半部36b支承。
上述齿轮传递机构94配置在曲轴箱36以及左盖罩部件85之间并设置在上述起步离合器93的离合器内半部170以及输出轴28之间,具有:与离合器内半部170一体形成的驱动齿轮185;与该驱动齿轮185啮合且与输出轴28一体设置的被动齿轮186。在起步离合器93的离合器打开状态下,被动带轮轴96的旋转动力借助齿轮传递机构94向输出轴28传递。
但是,驱动带轮轴95贯通第2右盖罩部件87,该第2右盖罩部件87隔设在构成无级变速机室90的外壁的曲轴箱36的后半部36b、左盖罩部件85、第1右盖罩部件86以及第2右盖罩部件87中的曲轴室89以及无级变速机室90之间,但在与该驱动带轮轴95的外周紧密接触而被固定的传动部件125以及第2右盖罩部件87之间隔设有环状的密封部件126,在圆筒状的驱动带轮轴95的另一端部以及第3右盖罩部件88之间也隔设环状的密封部件117,由此无级变速机室90与曲轴室89成为液密地隔绝状态。
在图11中,在上述曲轴箱36中的下部箱半体49的前半部36a上的下表面上,连接成无端状的第1结合面190与曲轴室39对应地形成,在上述曲轴箱36中的下部箱半体49的后半部36b上的下表面以及与该后半部36b结合的左盖罩部件85的下表面上,在隔壁部36c上共用第1结合面190的一部分并连接成无端状,并且形成与无级变速机室90对应的第2结合面191。
一起参照图12,油盘40中设置隔壁193,该隔壁193将上述油盘40内划分成储存上述内燃机E的各润滑部用的油的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以及存储包含上述无级变速机91的动力传递装置T的润滑用、无级变速机91的变速控制用、输入离合器92和起步离合器93控制用的油的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而且,油盘40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与曲轴箱36的第1结合面190结合的无端状的第3结合面194;与上述隔壁193对应的部分上共用第3结合面194的一部分且连接成无端状的、与曲轴箱36以及左盖罩部件85的第2结合面191结合的第4结合面195。
而且,使第3以及第4结合面194、195与第1以及第2结合面190、191结合的油盘40被多个螺栓198固定连接于曲轴箱36以及左盖罩部件85,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与曲轴室89的下部连通。
观察图7,在上述曲轴箱36中的下部箱半体49的后半部36b以及左盖罩部件85上,在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以及无级变速机室90之间隔设的顶壁部199成为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顶壁,在该顶壁部199上设置有连通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以及无级变速机室90的多个连通孔200,由此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与无级变速机室90连通。
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由左盖罩部件85的下部、油盘40以及上述顶壁部199形成,在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上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一部分鼓出到比上述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左盖罩部件85的下部以及油盘40的左侧壁如图7所明示那样从左盖罩部件85的上部向外侧鼓出。
而且,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是沿着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的中心C2从上述宽度方向中央的车身中心线C1向左右的任意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向左侧偏倚,从上述车身中心线C1向左侧偏倚配置的部件。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形成为:在从车身中心线C1偏倚的一侧,该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一部分鼓出到比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无级变速机91与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相反从上述车身中心线C1向右侧偏倚地配置。
如上所述,沿着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的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中心C2从车身中心线C1向左侧偏倚配置,在偏倚的一侧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鼓出到比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由此如图13所示,在车身中心线C1的右侧,在曲轴箱36的下方,能够确保空闲的空间,该空间中配置有4个排气管45以及集合这些排气管45的集合排气管210等。
而且,在二轮摩托车的两侧配置有设置于车身框F或内燃机E的踏板211,自动二轮摩托车的倾斜角α由上述两踏板211决定,但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形成为:在上述倾斜角α的范围,其一部分鼓出到比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在本实施例是左侧)。
在成为构成无级变速机室91外壁的一部分的壁部的左盖罩部件85的上部,与构成无级变速机91的一部分的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连接地配置有第1油泵100,该第1油泵100从储存包含上述无级变速机91的动力传递装置T的润滑用、无级变速机91的变速控制用、输入离合器92和起步离合器93的控制用油的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汲取油。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形成为:其一部分鼓出到比配置有第1油泵100的壁部即左盖罩部件85的上部更外侧。
而且,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中配置有滤油器201,成为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顶壁且设置于曲轴箱36中的下部箱半体49的后半部36b以及左盖罩部件85的顶壁部199中的左盖罩部件85侧的部分,即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中的鼓出部上,设置有在下方延伸的、与上述滤油器201连接的连接管202。
而且,上述左盖罩部件85的外侧面上,用于将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油导入第1油泵100的吸入油路203的下端部与鼓出到比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顶壁中的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的部分上配置的上述连接管202连通,并且其上端部与第1油泵100连通,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
另外,鼓出到比成为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顶壁的上述顶壁部199中的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的部分上,设置有计量孔204(参照图11),该计量孔204具有朝向上方并背离左盖罩部件85的外表面倾斜的轴线,该计量孔204上以可插拔的方式安装有用于确认存储在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内的量的的液位计205(参照图2以及图7)。
一起参照图14,在设有上述隔壁193的部分,与曲轴箱36以及左盖罩部件85之间的间隙对应的槽206以向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是配置有排气管45...以及集合排气管210的右侧相对的左侧)以及下方开放的方式设置于油盘40中,在该槽206的两侧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用的架桥部207、208。另外,在上述油盘40的底部突出设置有在二轮摩托车的前后方向上并列的多个肋209、209,与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内的下部连通的排泄孔212以及与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内的下部连通的排泄孔213设置于油盘40的底部。
观察图7,从第1油泵100喷出的油借助设置于左盖罩部件85以及曲轴箱36的喷出油路214,与安装在曲轴箱36的后侧上部侧壁的液压控制装置215连接。
由该液压控制装置215控制的液压供给到输入离合器92中的第1液压室138、驱动侧液压驱动机构148中的第2以及第3液压室149、153、被动侧液压驱动机构160中的第4液压室162以及起步离合器93中的第5液压室176。
观察图7~图9,在驱动带轮轴95上同轴设置有向第3右盖罩部件88侧开放的有底第1中心油路216,向该第1中心油路216内液密且同轴地插入与第3油孔157连通的圆筒状第1筒部件217。另外,与第1筒部件217连通的油路218设置有第3右盖罩部件88,以引导来自上述液压控制装置215的液压。另外,在圆筒状的第2筒部件219和第1筒部件217之间形成与输入离合器92中的第1液压室138连接的第1油孔140连通的环状通路220(参照图8),该第2筒部件219同轴地围绕连接第1筒部件217并同轴地插入第1中心油路216内,在第3右盖罩部件88上安装有电磁控制阀221(参照图3以及图7),该电磁控制阀221切换从上述第1油泵100喷出的液压对上述环状通路220进行作用与释放。
观察图7,在被动带轮轴96上同轴设置有有底的第3中心油路224,该第3中心油路224向左盖罩部件85侧以及向第3右盖罩部件88侧开放的有底的第2中心油路223开放。第2中心油路223内设置有第3右盖罩部件88,以便与起步离合器93中的补偿设备室179连接的油通路181连通,并且以使圆筒状的第3筒部件225从第3右盖罩部件88侧同轴地插入,并且以便与第3筒部件225连通的油路226引导来自上述第1油泵100的油。
另外,在圆筒状的第4筒部件227和第3筒部件225之间形成借助第4油孔165与被动侧液压驱动机构160中的第4液压室162连通的环状油路228,该第4筒部件227同轴地围绕连接第3筒部件225并同轴地插入第2中心油路223内,使上述环状油路228与第3右盖罩部件88的上述油路218连通的连接管229设置在第2右盖罩部件87以及第3右盖罩部件88之间。
观察图10,在第3中心油路224内设置有左盖罩部件85,以便与起步离合器93中的第5液压室176连接的第5油孔178连通,并且以使圆筒状的第5筒部件230从左盖罩部件85侧同轴地插入,并且以使与第5筒部件230连通的油路231引导来自上述液压控制装置215的液压。
如图5所示,在油盘40的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内设置有滤油器232,借助该滤油器232从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吸入油的第2油泵234(参照图3)将润滑用的油供给到内燃机E的各润滑部,在设置于曲轴50的驱动链轮235以及第2油泵234侧的被动链轮236上卷绕有无端状的链237,通过来自曲轴50的动力传递驱动第2油泵234。
从该第2油泵234喷出的油被安装在曲轴箱36的前部侧壁的油过滤器238净化后,供给到设置在曲轴箱36的主通道239侧。
其次,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时,将与曲轴箱36结合的油盘40内划分成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和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由于与曲轴室89液密地隔绝的无级变速机室90与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连通,所以在内燃机E侧以及无级变速机91侧使用相互不同的油,以避免油盘40过多并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并避免二轮摩托车的重量增加而对二轮摩托车的运动性能的提高上做出了贡献。
另外,设置于油盘40的隔壁193能够为确保内燃机E用的油量以及无级变速机91用的油量而提高有成为大型倾向的油盘40的刚性。
另外,在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一部分向无级变速机室90的外侧鼓出地形成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由此能充分确保油量的油盘40在下方变大时,对二轮摩托车的最低地上高度有影响,但能够防止充分确保油盘40的容量的同时最低地上高度下降,由此在二轮摩托车有限的空间内能够高效地配置油盘40。
另外,沿着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的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中心C2从车身中心线C1向左右任意一侧(本实施例中是左侧)偏倚配置,由于在偏倚一侧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鼓出到比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所以在从车身中心线C1至左右任意另一侧(本实施例中是右侧)能确保在曲轴箱36的下方有空闲的空间,从而可以在该空间配置排气管45、210等。与此相比,在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使油盘40变大来确保容量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随着该油盘40的大型化上述排气管45、210等从曲轴箱36向外侧伸出。
另外,无级变速机室90的外壁中的驱动带轮轴95一端侧的壁部即左盖罩部件85上配设的第1油泵100与上述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连结,由于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形成为鼓出到比配设有第1油泵100的上述左盖罩部件85的上部更外侧,使所以油泵100的轴和驱动带轮97的轴共用而减少部件个数,另外,油泵100配置于驱动带轮轴95的轴端和壁部,因此组装容易,而且油泵100位于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宽度内,由此使连接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以及油泵100之间的通路成为直线而使其变得简单化,因此吸入油路203的形成变得容易。
另外,在由配置在二轮摩托车的两侧的踏板211决定的倾斜角α的范围内,由于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形成为鼓出到比上述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所以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一部分鼓出地形成带来的影响不会波及倾斜角α。
另外,从车身中心线C1向一侧配置沿着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宽度方向的中心C2,在从上述车身中心线C1偏移到另一侧的位置配置有无级变速机91,由此能够避免重量物向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偏倚地配置。
另外,在鼓出到比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的部分,在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顶壁部199设置有计量孔204,该计量孔204上可插拔地安装有用于确认储存在该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内的油量的液位计205,由此进行液位计205的插脱作业时,无级变速机室90的壁部即左盖罩部件85不会成为障碍,因此液位计205的插拔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利用上述计量孔205将油供给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时,也能够同样容易地操作。
另外,用于将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油导入第1油泵的吸入油路203在从鼓出到比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的部分到油泵100之间设置于左盖罩部件85的外侧面,由此在曲轴箱36的内部不需要形成连接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以及第1油泵100的吸入油路,因此吸入油路203的形成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避免曲轴箱36内的部件配置的自由度下降。
而且,在油盘40上设置有向一侧(本实施例中是配置有排气管45...以及集合排气管210的右侧相对的左侧)以及下方开放的槽206,由此能够使油盘40的表面积增加并能够提高冷却性,另外,与隔开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以及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隔壁193对应地设置槽206,由此能够在两油储存室196、197的外壁的大至全周吹到冷却风,从而能够得到更良好的冷却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8)

1.一种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具有:在可旋转地支承曲轴(50)的曲轴箱(36)的下部结合有油盘(40)的内燃机(E);无级变速上述曲轴(50)的旋转动力并将其传递到后轮的无级变速机(91);
收纳上述曲轴(50)的曲轴室(89)形成在上述曲轴箱(36)内,由上述曲轴箱(36)以及与该曲轴箱(36)结合的盖罩部件(85)形成收纳上述无级变速机(91)的无级变速机室(90),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油盘(40)内划分成储存上述内燃机(E)的各润滑部用油的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和储存上述无级变速机(91)的润滑用、变速控制用油的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与上述曲轴箱(36)的下部结合的隔壁(193)设置于上述油盘(40),与上述曲轴室(89)液密地隔绝的上述无级变速机室(90)与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连通,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形成为:在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上,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一部分鼓出到比上述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被配置得从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中央的车身中心线(C1)向左右任意一侧偏倚,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形成为:在从上述车身中心线(C1)偏倚的一侧,该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一部分鼓出到比上述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级变速机(91)具有:驱动带轮(97),设置在被传递有来自上述曲轴(50)的旋转动力的被驱动带轮轴(95)上;被动带轮(98),设置在具有与上述驱动带轮轴(95)平行的轴线的被动带轮轴(96)上;卷绕在上述驱动带轮(97)以及上述被动带轮(98)的带(99);
通过使上述带(99)卷绕至上述驱动带轮(97)和被动带轮(98)的半径变化,使从上述驱动带轮轴(95)向上述被动带轮轴(96)的动力传递无级地变化,
在上述无级变速机室(90)的外壁中的沿着上述驱动带轮轴(95)的轴向的一端侧的壁部(85)上,设置有与上述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连结的油泵(100),以汲起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油,
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形成为: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一部分鼓出到比配置有上述油泵(100)的上述壁部(85)更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形成为:在由配置在二轮摩托车的两侧的踏板(211)决定的倾斜角(α)的范围内,使其一部分鼓出到比上述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摩托车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沿着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的、自中央的车身中心线(C1)起之一侧,配置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中心(C2);在从上述车身中心线(C1)偏移到另一侧的位置,配置上述无级变速机(9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鼓出到比上述无级变速机室(90)更外侧的部分,在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顶壁部(199)设置有计量孔(204),该计量孔(204)用于可插拔地安装用于确认该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内储存的油量的液位计(205)。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用于将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油导入上述油泵(100)的吸入油路(203),从上述无级变速机侧油储存室(197)的鼓出到上述无级变速机室(90)的外侧的部分到上述油泵(100),设置在上述无级变速机室(90)的外壁中的上述壁部(85)的外侧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在设有上述隔壁(193)的部分,在上述油盘(40)上设置有向一侧以及下方开放的槽(206)。
CN200710193896XA 2006-12-28 2007-12-12 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0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54358A JP4451437B2 (ja) 2006-12-28 2006-12-28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2006354358 2006-12-28
JP2006-354358 2006-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0505A CN101210505A (zh) 2008-07-02
CN101210505B true CN101210505B (zh) 2010-04-21

Family

ID=39465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389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0505B (zh) 2006-12-28 2007-12-12 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11477B2 (zh)
JP (1) JP4451437B2 (zh)
CN (1) CN101210505B (zh)
DE (1) DE102007051829A1 (zh)
IT (1) ITTO200708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0206B2 (ja) * 2009-02-26 2013-06-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における油路構造
JP5758177B2 (ja) * 2011-03-31 2015-08-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CN103388672B (zh) * 2012-05-08 2016-05-11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的油润构造
JP2015098919A (ja) * 2013-11-20 2015-05-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JP2020073807A (ja) * 2017-03-08 2020-05-1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バランサ装置とオイルポンプ及びバランサシャフト軸受部の潤滑システム
CN111566385B (zh) * 2018-01-20 2022-12-27 加特可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
JP7104894B2 (ja) 2018-07-17 2022-07-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オイルパン
KR102336579B1 (ko) * 2020-12-16 2021-12-09 주식회사 대동 작업차 변속기용 오일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작업차용 변속기
CN113022763B (zh) * 2021-04-30 2022-03-15 浙江阿波罗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越野摩托车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6086A (zh) * 1997-01-13 1999-05-0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油盘
CN1590722A (zh) * 2003-05-28 2005-03-09 伯哈特国家石油公司 发动机中的油盘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0664U (ja) 1982-04-05 1983-10-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ユニツト
JPS58102855A (ja) 1982-07-03 1983-06-18 Honda Motor Co Ltd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JPS6157117U (zh) 1984-09-20 1986-04-17
JPS6362958A (ja) 1986-09-02 1988-03-19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2566398B2 (ja) * 1986-11-19 1996-12-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調時伝動装置
JPH0622095Y2 (ja) 1987-07-10 1994-06-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JPH0211966A (ja) 1988-06-30 1990-01-17 Honda Motor Co Ltd 無段変速機の変速比制御装置
JP2842830B2 (ja) 1996-03-22 1999-01-0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内燃機関のオイル溜構造
JP3335096B2 (ja) 1997-02-27 2002-10-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JP4042947B2 (ja) * 2000-10-13 2008-0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装置の潤滑構造
JP2002357265A (ja) 2001-06-04 2002-12-13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変速機の油温制御装置
JP2008274976A (ja) * 2007-04-25 2008-11-1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4914776B2 (ja) * 2007-06-22 2012-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4751372B2 (ja) * 2007-06-22 2011-08-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6086A (zh) * 1997-01-13 1999-05-0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油盘
CN1590722A (zh) * 2003-05-28 2005-03-09 伯哈特国家石油公司 发动机中的油盘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11477B2 (en) 2011-09-06
DE102007051829A1 (de) 2008-07-03
JP2008163840A (ja) 2008-07-17
JP4451437B2 (ja) 2010-04-14
US20080156560A1 (en) 2008-07-03
CN101210505A (zh) 2008-07-02
ITTO20070885A1 (it) 200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0505B (zh) 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
CN101327829B (zh) 二轮机动车用动力单元
CN101294606B (zh) 二轮机动车用动力单元
CN100510348C (zh) 发动机
US8002653B2 (en) Power unit having engine an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thereof,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852112B (zh) 内燃机
CN104428510A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CN101327830B (zh) 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
JP4602213B2 (ja) 内燃機関のバランサ機構
US20080073153A1 (en) Oil pump unit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8316815B2 (en) Oil storage structure for engine, engine incorporating sam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424199A (zh) 小型车辆用发动机
CN101210516B (zh) 两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
CN101424198B (zh) 小型鞍座型车辆
JP2002097917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CN1646821B (zh) 发动机的离合器机构润滑结构
CN101779059A (zh) 动力单元以及具备该动力单元的摩托车
CN101779057A (zh) 有级式自动变速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
CN102016351B (zh) 有级式自动变速装置、具有它的动力单元和车辆
CN101191550B (zh) 小型车辆用动力单元
CN101796325B (zh) 有级式自动变速装置和具备其的摩托车
CN101152840B (zh) 变速器
JP5601278B2 (ja) 駆動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CN103299105A (zh) 有级式自动变速装置和具备其的车辆
JP2007100541A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油路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1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