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7830B - 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 - Google Patents

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7830B
CN101327830B CN2008101288612A CN200810128861A CN101327830B CN 101327830 B CN101327830 B CN 101327830B CN 2008101288612 A CN2008101288612 A CN 2008101288612A CN 200810128861 A CN200810128861 A CN 200810128861A CN 101327830 B CN101327830 B CN 101327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case
belt wheel
axis
bent axle
toric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88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7830A (zh
Inventor
盐崎智夫
清水雅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27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7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7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78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其具有内燃机和带式无级变速器,该内燃机具有曲轴箱,其将在该曲轴箱的上部和下部箱体一半的分割面上配置轴线的曲轴自由旋转地支承,能够使用内燃机用和无级变速器用两种不同的油的同时提高曲轴箱的刚性。在曲轴箱(36)上设置将收容曲轴(50)的曲轴室(89)和收容无级变速器(91)的无级变速器室(90)之间进行隔离的隔壁(36c),曲轴(50)的轴线(CL1)与上下配置的驱动带轮(97)和被动带轮(98)的轴线(CL2、CL3)在与曲轴(50)的轴线(CL1)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图上配置成位于假想三角形(VT1)的各顶点上,驱动带轮(97)和被动带轮(98)的轴线(CL2、CL3)中配置在下方的带轮的轴线配置在分割面(47)上。

Description

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其具有内燃机和无级变速器,所述内燃机具有曲轴箱,该曲轴箱由上部箱体半体和下部箱体半体通过分割面结合而成,并且自由旋转地支承轴线配置在所述分割面上的曲轴;所述无级变速器在自所述曲轴传递动力的驱动带轮和被动带轮上卷挂带而成。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其在曲轴箱的分割面上配置曲轴箱的轴线和变速器的副轴的轴线,相互结合构成所述曲轴箱的上部和下部箱体半体的一个上支承所述变速器的主轴。
专利文献1:特开平1-233189号公报
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像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这样共用用于内燃机的润滑部的油和用于变速器侧的油的动力单元中,能够比较自由地选择变速器的主轴的配置位置,另外曲轴箱结构变得简易,所以不用考虑安装性能,也能够设定曲轴箱的分割面。
而且在使用金属带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等中,在所述无级变速器中使用与用于内燃机的润滑部的油不同种类的油,这种情况下,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动力单元的结构中将两种油相互隔离而用于各自的润滑是困难的。另外,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优选紧凑的且箱体刚性良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内燃机用和无级变速器用相互不同的两种油,并能够提高曲轴箱的刚性的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
为了上述目的,一种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其具有内燃机和无级变速器,所述内燃机具有曲轴箱,该曲轴箱由上部箱体半体和下部箱体半体通过分割面结合而成,并且自由旋转地支承轴线配置在所述分割面上的曲轴;所述无级变速器在自所述曲轴传递动力的驱动带轮和被动带轮上卷挂带而成,所述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箱上设置将收容所述曲轴的曲轴室和收容所述无级变速器的无级变速器室之间进行隔离的隔壁,所述曲轴的轴线与上下配置的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被动带轮的轴线在与所述曲轴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图上配置成位于假想三角形的各顶点上,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被动带轮的轴线中配置在下方的带轮的轴线配置在所述分割面上。
第二方面:如第一方面所述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所述隔壁在所述分割面的上方相对于所述曲轴一侧倾斜形成,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被动带轮中配置在上方的带轮配置在、比通过配置于下方的带轮的轴线的铅锤线更偏向所述曲轴侧的位置上。
第三方面:如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曲轴给以启动动力的启动用电机在所述分割面的上方安装在所述曲轴箱上。
发明效果:根据第一方面,由于在曲轴箱上设置将收容曲轴的曲轴室和收容无级变速器的无级变速器室之间进行隔离的隔壁,所以能够使用用于内燃机的润滑部的油和在无级变速器中使用的油这两种油。而且,在曲轴箱的分割面上配置曲轴箱的轴线和上下配置的驱动带轮和被动带轮中配置在下方的带轮的轴线,所以能够增加分割面上方的曲轴箱内的容积,能够与隔壁配合提高曲轴箱的刚性。另外,在分割面的下方能够减少配置在曲轴箱内的部件数,所以能够提高曲轴箱的形状的自由度,在提高安装性的同时能够紧凑形成曲轴箱的下部。
根据第二方面,能够减小曲轴与驱动带轮和被动带轮中配置在上方的带轮之间的距离,能够实现动力单元的紧凑化。
另外,根据第三方面,启动用电机在分割面的上方安装在曲轴箱上,所以能够增加分割面的下方的曲轴箱的形状的自由度,提高安装性,并能够确保必要的油容积的同时紧凑地构成曲轴箱的下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二轮车的左侧面图。
图2是动力单元的左侧面图。
图3是动力单元的右侧面图。
图4是图2的4-4线剖面图。
图5是图4的5-5线剖面图。
图6是曲轴箱和与该曲轴箱结合的盖部件用与图4相同的剪切面剪切表示的剖面图。
图7是图2的7-7线放大剖面图。
图8是图7的8箭头部放大图。
图9是图7的9箭头部放大图。
图10是图7的10箭头部放大图。
图11是从图2的11-11线矢量方向看曲轴箱和左盖部件的图。
图12是从图2的12-12矢量方向看油盘的图。
图13是从后方看动力单元的背面图。
图14是从图2的14箭头方向看油盘的图。
图15是从图2的15-15线矢量方向看切开一部分表示的图。
附图说明:
36曲轴箱
36c隔壁
47分割面
48上部箱体半体
49下部箱体半体
50曲轴
64启动用电机
89曲轴室
90无级变速器室
91无级变速器
97驱动带轮
98被动带轮
99带
CL1曲轴的轴线
CL2驱动带轮的轴线
CL3被动带轮的轴线
E内燃机
P动力单元
VL1铅锤线
VT1假想三角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添加的附图表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15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自动二轮车的左侧面图,图是动力单元的左侧面图,图3是动力单元的右侧面图,图4是图2的4-4线剖面图,图5是图4的5-5线剖面图,图6是曲轴箱和该与该曲轴箱结合的钩部由与图4相同的剪切面剪切表示的剖面图,图7是是图2的7-7线放大剖面图,图8是图7的8箭头部放大图,图9是图7的9箭头部放大图,图10是图7的10箭头部放大图,图11是从图2的11-11线矢量方向看曲轴箱和左盖部件的图,图12是从图2的12-12矢量方向看油盘的图,图13是从后方看动力单元的背面图,图14是从图2的14箭头方向看油盘的图,图15是从图2的15-15线矢量方向看切开一部分表示的图。
另外,该实施例中的前后和左右是指朝向自动二轮车的前进方向前方的状态下的方向。
首先在图1中,该自动二轮车的车体架F具有:头管16,其可操作方向地支承前叉16,该前叉16的下端部轴支前轮WF;主架17,其从所述头管16向后方延伸并且在后部具有弯曲而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17a;左右一对的下架18...,其配置在所述主架17的下方,具有从所述头管16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部18a和从该倾斜部18a的后部向后方延伸的水平部18b;枢支架19,其相互连接两个下架18...的水平部18b...的后端以及所述主架17的垂下部17a的下端;左右一对的座轨20...,其从所述主架17的垂下部17a的上部向后方延伸;左右一对的连接架21...,其连接所述枢支架19和两个座轨20...的中间部之间。
所述前叉15的上端连接转向盘22,所述座轨20...上设置乘者用座23,在该乘者用座23的前方,跨越所述主架17的燃料罐24安装在所述主架17上。
所述主架17以及所述下架18...所包围的部分上配置由下架18...以及枢支架19支承的直列4气缸的内燃机E和使该内燃机E的动力变速和减速并传递给后轮WR的动力传递装置T所构成的动力单元P的大部分。
另外,上述枢支架19上经由支轴26而能够摆动地支承由后端部支承后轮WR的摆臂25...的前端部,在上述座轨20...和所述摆臂25...之间设置后缓冲单元27。
在所述动力单元P所具有的输出轴28和所述后轮WR的车轴29之间设置由设于所述输出轴28上的驱动托架30、固定在所述车轴29上的被动托架31、卷挂在驱动托架30和被动托架31上的环状的链32所构成的链传递机构33。
在图2和图3中,所述内燃机E具有:所述内燃机E具有:曲轴箱36、与该曲轴箱36的上部结合的气缸体37、与气缸体37的上端结合的气缸盖38、与该气缸盖38结合的盖罩39和与所述曲轴箱36的下部结合的油盘40。
与各气缸对应而连接所述气缸盖38的后部侧面的吸气管41...的上游端与分别附设有燃料喷射阀42的槽体43...连接,各槽体43的上游端与在车体架F的左侧配置在所述动力单元P的后部上方的空气净化器44(参照图1)连接。另外,对应各气缸而与气缸盖38的前部侧面连接的排气管45...如图1所示通过动力单元的右侧下方而向后方延伸出,与配置在所述后轮WR的右侧的排气消音器46连接。
所述曲轴箱36是通过向前上方倾斜的分割面47将上部箱体半体48和下部箱体半体49相互结合而成的结构,具有沿着自动二轮车的宽度方向的轴线CL1的曲轴50被能够旋转地支承在上部箱体半体48和下部箱体半体49之间。
同时参照图4,所述气缸体37朝向自动二轮车的前进方向前方而向前上方倾斜而与曲轴箱36的上部箱体半体48结合,该气缸体37在沿着曲轴50的轴线CL1的方向设置并列的4个缸膛51...,该缸膛51...上自由滑动地嵌合的活塞52...经由连接杆53...与曲轴50所具有的曲轴销50a...连接。
在曲轴箱36上在向自动二轮车搭载的状态下从左侧向右侧设置在也能和曲轴50的轴线CL1的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配置的6个第一至第六通过壁54~59,曲轴50由第一至第六通过壁54~59自由旋转地支承。
在从曲轴箱36的左侧侧壁即第一通过壁54向外侧突出的曲轴50的端部上固定有转子60,与该转子60一起构成发电机62的定子61以覆盖发电机62的方式安装在与曲轴箱36的左侧壁结合的发电机罩63上。
同时参照图5,在所述分割面47的上方,在所述曲轴箱36上安装有配置在所述发电机罩63内的启动用电机64,其以与曲轴50具有平行的旋转轴线的方式进行安装,从该启动用电机64经由减速齿轮机构65传递动力的齿轮66和所述发电机62的转子60之间介入设置拧固从齿轮66侧传递动力的单向离合器67。
另外如图4所明示,在从曲轴箱36的右侧侧膊即第六通过壁59突出的曲轴50的端部上固定有脉冲发生器68,覆盖该脉冲发生器68而与曲轴箱36结合的脉冲发生器罩69的内部安装与所述脉冲发生器68的外周相对的转速传感器70。
所述第三和第四通过壁56、57相互间不夹持缸膛51而相互接近配置,第三和第四通过壁56、57间在对应的部分在所述气缸体37和气缸盖38上现场链室73。
其中,在气缸盖38上以开阀方向上施加弹簧力的同时拧固开闭动作的方式对各气缸配置一对吸气阀74...,对各气缸配设一个排气阀75...,在气缸盖38和盖罩39间现场的动阀室76中收纳用于开闭驱动所述各吸气阀74...和所述各排气阀75...的动阀装置79,该动阀装置79具有与各吸气阀74...对应而与曲轴50平行配置的吸气侧凸轮轴77和与各排气阀75...对应而与曲轴50平行配置的排气侧凸轮轴78。
而且,来自所述曲轴50的旋转动力通过调时传动机构80以1/2的减速比被传递到吸气侧凸轮轴77和排气侧凸轮轴78上,该调时传动机构80由在所述第三和第四通过壁56、57间设置在曲轴50上的驱动托架81、在与该驱动托架81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吸气侧凸轮轴77和所述排气侧凸轮轴78上的被动托架82、83、和能够在所述链室73内行驶而卷挂在所述驱动托架81和所述两个被动托架82、83上的环状的定时链84构成。
同时参照图6,所述曲轴箱36具有:设置有第一至第六通过壁54~59的前半部36a;使右端部与所述前半部36a的右端部成一个面并使左端部比所述前半部36a的左端部靠内侧位置而在沿着曲轴50的轴线CL1的方向上形成比所述前半部36a宽度小的后半部36b,所述后半部36b上从左侧开始结合左罩部件85,并从右侧开始结合第一右罩部件86。另外,歹意右罩部件86上从右侧开始结合第二右罩部件87,将第二右罩部件87从右外侧覆盖的第三右罩部件88与曲轴箱36的前半部36a和后半部36b结合。
在所述曲轴箱36内形成收容所述曲轴50的大部分并与所述缸膛51...连通的曲轴室89,由曲轴箱36和与该曲轴箱36结合的左罩部件85、第一右罩部件86以及第二右罩部件87形成环状变速器室90,在曲轴箱36上设置配置于所述前半部36a和所述后半部36b的连设部分并在所述曲轴室89和所述环状变速器室90间进行隔离的隔壁部36c。
在图7中,在所述环状变速器室90上收容含有环状变速器91的动力传递装置T。而且动力传递装置T具有:能够利用油压控制而进行无级变速的带式的无级变速器91、设置在所述曲轴50和无级变速器91之间的输入离合器92、用于对后轮WR传递动力而从所述左罩部件85向外侧突出的输出轴28和设置在所述无级变速器91和输出轴28之间的启动离合器93和齿轮传递机构94。
所述无级变速器91具有:与所述曲轴50平行的驱动带轮轴95、配置在该驱动带轮轴95的上方的被动带轮轴96、设置在驱动带轮轴95上的驱动带轮97、设置在被动带轮轴96上的被动带轮98、卷挂在驱动带轮97和被动带轮98上的环状的金属状的带99,该无级变速器91配置在所述曲轴50的轴线CL1的后方。
而且,曲轴50的轴线CL1、驱动带轮97的轴线CL2即驱动带轮轴95的轴线、被动带轮98的轴线CL3即被动带轮轴96的轴线,如图5所明示,在与曲轴50的轴线CL1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中配置在位于假想三角形VT1的各顶点上,曲轴50的轴线CL1、上下配置的驱动带轮97和被动带轮98中配置在下方的带轮、该实施例中是被动带轮98的轴线CL3即被动带轮轴96的轴线配置在曲轴箱36的分割面47之上。
另外,隔开曲轴室89和无级变速器室90之间而设置在所述曲轴箱36上的隔壁36c在所述分割面47的上方向所述曲轴50侧倾斜形成,驱动带轮97以及所述被动带轮98中配置在上方的驱动带轮97配置在比通过配置在下方的被动带轮98的轴线CL3的第一铅锤线VL1更偏向所述曲轴50侧的位置上。
所述驱动带轮轴95能够旋转地贯通所述曲轴箱36的后半部36b、第一右罩部件86以及第二右罩部件87,所述被动带轮轴96能够旋转地贯通所述曲轴箱36的后半部36b以及第一右罩部件86。
其中,所述无级变速器室90的外壁由所述曲轴箱36的后半部36b、左罩部件85、第一右罩部件86以及第二右罩部件87构成,但是在作为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侧的壁部的左罩部件85上连接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并配设第一油泵100。
该第一油泵100是余摆线泵,该泵箱101由所述左罩部件85、与该左罩部件85的内面接触的平板状的第一箱部件102、碗状的第二箱部件103构成,该第二箱部件103和第一箱部件102之间形成第一泵室104,该第二箱部件103和所述左罩部件85之间夹持第一箱部件102,第一以及第二箱部件102、103通过多个螺栓105...的共同拧结而结合在左罩部件85上。
所述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部能够旋转地贯通所述泵室101的第二箱部件103而突入第一泵室104内,相互啮合而收纳在第一泵室104内的内转子106以及外转子107中在内转子106上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所述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在第二箱部件103以及驱动带轮轴95间介入安装转子齿轮108。
另外,与所述第一油泵100对应的部分上,在左罩部件85的外面侧陪着与第一油泵100同轴的水泵109,该水泵109的泵箱110由第三箱部件111和第四箱部件112构成,该第三箱部件111一体具有与驱动带轮轴95同轴延伸并且一部分液密式地嵌入所述左罩部件85内的圆筒状的支承筒部111a,第四箱部件112与第三箱部件111之间形成第二泵室113,并与第三箱部件111结合,第三和第四箱部件111、112通过多个螺栓114...的贯通拧结而与左罩部件85结合。
所述第二泵室113内收纳的叶轮115固定在泵轴116的一端,该泵轴116以液密的方式并且能够旋转地插入支承筒111a内,所述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同轴地并且不能相对旋转地与所述泵轴116的另一端连接。
另一方面,驱动带轮轴95的另一端经由环状的密封部件117嵌入第三右罩部件88,在驱动带轮轴95和第二右罩部件87之间介入安装球轴承118。
所述被动带轮轴96的一端经由滚珠轴承119而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所述左罩部件85上,该被动带轮轴96的另一端旋转自由地贯通第一右罩部件86,在被动带轮轴96以及第一右罩部件86之间介入安装球轴承120。
来自曲轴50的旋转动力经由一次减速齿轮机构121以及阻尼弹簧(damper spring)122而传递给所述驱动带轮轴95,对曲轴50的旋转动力进行减速而传递到驱动带轮轴95侧的一次减速齿轮机构121由设于曲轴50上的一次驱动齿轮123和与该一次驱动齿轮123啮合的一次被动齿轮124构成。而且,一次驱动齿轮123如图4所明示,配置在第五和第六通过壁58、59间,一体设置在曲轴50上。另一方面,第二和第三右罩部件87、88间,在驱动带轮轴95上固定局同轴围绕驱动带轮轴95的圆筒部125a的传动部件125,由该传动部件支承一次被动齿轮124,能在被限制的范围内的相对旋转,阻尼弹簧122设置在一次被动齿轮124和传动部件125间。另外,在传动部件125的所述圆筒部125a和第二右罩部件87间介入安装环状的密封部件126。
在图8中,所述无级变速器室90内的第一和第二右罩部件86、87间,在所述驱动带轮轴95上装固有输入离合器92,输入离合器92具有:离合器外环131,其具有与驱动带轮轴95不能旋转地结合的圆筒状的内筒部131a和同轴围绕该内筒部131a的外筒部131b;离合器内环132,其具有同轴配置在该离合器外环131的内筒部131a和外筒部131b的外筒部131b之间的圆筒部132;多个第一驱动摩擦板133...,其能够在轴向上滑动地花键嵌合在离合器外环131的外筒部131b上;多个第一被动摩擦板134...,其与多个第一驱动摩擦板133交替重叠,并在轴向上能够滑动地花键嵌合在离合器内环132的圆筒部132a上;受压板135,其从轴向一侧与交替重叠的第一驱动摩擦板133...和第一被动摩擦板134...相对而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外环131的外筒部131b上;加压板136,其从轴向另一侧与交替重叠的第一驱动摩擦板133...和第一被动摩擦板134...相对;离合器弹簧137,其将加压板136从所述受压板135向背离的方向一侧施力。
所述加压板136与离合器外环131之间现场第一油压室138,加压板136那个滑动地支承在离合器外环131的内筒部131a和外筒部131b上,所述离合器弹簧137缩设在装固于离合器外环131的内筒部131a上的弹簧承受部件139和加压板136之间。另外,在驱动带轮轴95上设置与第一油压室138连通的第一油孔140。
在该输入离合器92中,通过第一油压室138的油压增大,加压板136抵抗离合器弹簧137的弹簧力而向受压板135侧前进,由此第一驱动摩擦板133...以及第一被动摩擦板134...被夹压在加压板136和受压板135间,形成从驱动带轮轴95向离合器内环132传递动力的离合器连通(ON)状态,对应于第一油压室138的油压降低,形成离合器关闭(OFF)状态。
在图9中,所述驱动带轮97由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和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所述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一体具有同轴围绕驱动带轮轴95的圆筒状的同轴部141a,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于驱动带轮轴95,所述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以相对所述同轴部141a不能旋转的同时而能够轴向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同轴部141a。另外,被动带轮98包括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和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所述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一体设置于被动带轮轴96,所述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以相对于被动带轮轴96不能旋转的同时而能够轴向滑动的方式支承于被动带轮轴96,并且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与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相对。
所述带99卷挂在驱动带轮97和被动带轮98上,通过油压来控制驱动侧和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144相对于驱动侧和可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143的轴向相对位置,从而能够使带99向驱动带轮97和被动带轮98的卷挂半径变化,由此能够使从驱动带轮轴95向被动带轮轴96的动力传递进行无级变速。
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所一体具有的同轴部141a与驱动带轮轴95之间夹入安装固定一对滚针轴承145、145,同轴围绕驱动带轮轴95,同轴部141a的一端自由旋转地贯通曲轴箱36的后半部36b的左侧侧壁,同轴部141a和曲轴箱36间介入安装球轴承146。另外,同轴部141a自由旋转地贯通第一右罩部件86,同轴部141a同轴且不能相对旋转地结合在所述输入离合器92的离合器内环132上,在输入离合器92的离合器连通的状态下同轴部141a即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与驱动带轮轴95一起旋转。另外,所述同轴部141a和第一右罩部件86间介入安装球轴承147。
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从与第一右罩部件86相反的一侧配置在与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相对的位置上,并一体具有圆筒状的第一凸缘部142a,该第一凸缘部同轴围绕所述圆筒部141a,相对不能旋转且能够轴向移动地结合在该同轴部141a上,用于滑动驱动该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的驱动侧油压驱动机构148关于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在底层固定带轮半体141的相反侧配设在所述圆筒部141a上。
驱动侧油压驱动机构148具有:圆筒状的箱体部142b,其同轴围绕所述第一凸缘部142a,一体连设在所述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的外周部,并且向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的相反侧延伸;链板状的第一端板150,其与箱体部142b的内周和所述第一凸缘部142a的外周液密滑动连接,其与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之间西城第二油压室149;固定碗状体151,其关于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在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的相反侧固定在所述同轴部141a上并使前端部与所述第一端板150接触;第二端板152,其与该固定碗状体151的内周液密滑动连接,并且其内周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凸缘部142a上,其与所述固定碗状体151之间西城第三油压室153。
而且,与第二和第三油压室149、153连通的第二油孔154设置于所述同轴部141a上。另外,驱动带轮轴95和所述同轴部141a之间西城与第二油孔154连通的环状室155,密封该环状室155的轴向两端的一对环状的密封部件156、156在所述两个滚针轴承145、145的外侧装固在驱动带轮轴95的外周。另外,驱动带轮轴95上形成与所述环状室155连通的多个第三油孔157...。
而且,通过与作用于第二和第三油压室149、153上的油压对应的油压力,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以增大带99对驱动带轮97的卷挂半径的方式而施力在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接近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的一侧。
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在与驱动带轮97中的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对应的位置上一体设置在被动带轮轴96上,从沿着驱动带轮轴95和被动带轮轴96的轴线CL2、CL3的方向看,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和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它们一部分重叠配置,为了避免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和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的相互干涉的退避凹部158设置在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的外周。
注意图7,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配置在与驱动带轮97的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对应的位置上,一体连设在该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内周部上,向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的相反侧延伸并同轴围绕被动带轮轴96的第二凸缘部144a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轴向移动地结合在被动带轮轴96上。
而且从沿着驱动带轮轴95和被动带轮轴96的轴线CL2、CL3的方向看,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和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它们的一部分重叠配置,为了避免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和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相互干涉的退避凹部159设置在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外周。
通过这样为了避免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和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的相互干涉的退避凹部158设置在驱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2的外周,为了避免驱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1和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相互干涉的退避凹部159设置在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外周,从而能够使驱动带轮轴95和被动带轮轴96接近,紧凑形成无级变速器91。
用于滑动驱动所述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被动侧油压驱动机构160在关于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与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相反的一侧上配置在被动带轮轴96上,该被动侧油压驱动机构160具有:圆筒状的箱体部件161,其同轴围绕所述第二凸缘部144a,其一端固定在所述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的外周部上,并向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的相反侧延伸;端壁部件163,其与箱体部件161的内周液密滑动连接,其与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之间形成第四油压室162,并且其内周部固定在被动带轮轴96上;盘簧164,其缩设在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和端壁部件163之间,用于防止内燃机E停止时带99松弛。
而且,与第四油压室162连通的第四油孔165设置在被动带轮轴96上,通过与第四油压室162的油压对应的油压力,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使带99卷挂在被动带轮98上的卷挂半径增大而施力在使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接近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上的一侧。而且在箱体部件161的另一端上向半径方向内侧膨出而一体连设规制板部161a,其通过从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的相反侧接触所述端壁部件163,来限制被动侧可动带轮半体144接近被动侧固定带轮半体143的接近限度。
在图10中,启动离合器93在无级变速器91的被动带轮98和左罩部件85之间装固在被动带轮轴96上,其具有:离合器外环169,其内周结合圆筒状的凸缘部件168,该凸缘部件168不能相对旋转地结合在被动带轮轴96上;离合器内环170,其被所述离合器外环169同轴围绕,并且经验滚针轴承171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被动带轮轴96上;多个第二驱动摩擦板172...,其不能相对旋转地卡合在所述离合器外环169上;多个第二被动摩擦板173...,其不能相对旋转地卡合在所述离合器内环170上,并且与第二驱动摩擦板172...交替配置;受压板174,其与交替重叠配置的第二驱动和第二被动摩擦板172...,173...相对,固定支承在离合器外环169上;活塞175,其与受压板174之间夹着第二驱动和第二被动摩擦板172...,173...,并且在其与所述离合器外环169之间形成第五油压室176;弹簧177,其对所述活塞175向减少第五油压室176的容积的一侧施力。
所述活塞175的内周部与凸缘部件168的外周液密滑动连接,所述活塞175的外周与所述离合器外环169液密滑动连接。而且被动带轮轴96上设置与第五油压室176连通的第五油孔178,与第五油孔176的油压增大对应地,所述活塞175动作而使第二驱动和第二被动摩擦板172...,173...夹压在其与所述受压板174之间,由此使驱动离合器93形成从被动带轮轴96传递给离合器外环169的旋转动力重叠给离合器内环170的离合器连通的状态。
另外,在第五油压室176的相反侧,其与所述活塞175之间形成补偿室(canceller)179的壁部件180的内周部固定在所述凸缘部件168上,该壁部件180的外周部上液密滑动连接所述活塞175。而且,所述弹簧177收容在补偿室179内,介设在所述活塞175和所述壁部件180之间。另外,在所述被动带轮轴96和所述凸缘部件169上设置向补偿室179导入润滑用油的油通路181。因此,即使减压状态下的第五油压室176的油中作用伴随旋转的离心力,产生靠压所述活塞175的力,也能够同样对补偿室179的油也作用离心力,所以能够回避活塞175意外地向将第二驱动和第二被动摩擦板172...,173...夹入其与受压板174之间的一侧移动的状态。
关注图4,所述输出轴28的一端旋转自如地贯通左罩部件85,输出轴28和左罩部件85之间从外侧顺序介装有环状的密封部件182锷球轴承183,在从左罩部件85突出的输出轴28的一端固定构成链传递机构33的一部分的驱动托架30。另外,所述输出轴28的另一端经验滚珠轴承184而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所述曲轴箱36的后半部36b上。
所述齿轮传动机构94配置在曲轴箱36和左罩部件85之间,设置于所述启动离合器93的离合器内环170和输出轴28之间,由在离合器内环170上一体形成的驱动齿轮185和与该驱动齿轮185啮合而一体设置于输出轴28上的被动齿轮186构成,在启动离合器93的离合器连通状态下,被动带轮轴96的旋转动力经验齿轮传动机构94传递给输出轴28。
其中,构成无级变速器室90的外壁的曲轴箱36的后半部36b、左罩部件85、第一右罩部件86和第二右罩部件87中介于曲轴室89和无级变速器室90之间的第二右罩部件87中贯通驱动带轮轴95,但是与该驱动带轮轴95的外周密接固定的传动部件125和第二右罩部件87之间介入安装环状的密封部件126,圆筒状的驱动带轮轴95的另一端和第三右罩部件88之间也介入安装环状的密封部件117,所以无级变速器室90与曲轴室89液密隔绝。
图11中,所述曲轴箱36的下部箱体半体49的前半部36a的下面上对应曲轴室39形成环状连接的第一分割面190,所述曲轴箱36的下部箱体半体49的后半部36b的下面以及与该后半部36b结合的左罩部件85的下面,在隔壁部36c共用第一分割面190的一部分而形成环状连接并且与无级变速器室90对应的第二分割面191。
同时参照图12,在油盘40上设置隔壁193,该隔壁193将所述油盘内40划分为储存所述内燃机E的各润滑部用的油的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和储存含有所述无级变速器91的动力传递装置T的润滑用和无级变速器91的变速控制用和输入离合器92以及启动离合器93的控制用的油的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而且,油盘40的上面形成与曲轴箱36的第一分割面190结合的环状的第三分割面194、在与所述隔壁193对应的部分共用第三分割面194的一部分而以环状连接并且与曲轴箱36以及左罩部件85的第二分割面191结合的第四分割面195。
而且,第一以及第二分割面190、191上结合第三以及第四分割面194、195,油盘40通过多个螺栓198拧结曲轴箱36和左罩部件85,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与曲轴室89的下部连通。
关注图7,在所述曲轴箱36的下部箱体半体49的后半部36b和左罩部件85上设置天井壁部199,其介于所述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和无级变速器室90,构成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天井壁,该天井壁部199上设置连通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以及无级变速器室90之间的多个连通孔200...,由此,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与无级变速器室90连通。
其中,所述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通过左罩部件85的下部、油盘40以及所述天井壁部199形成,自动二轮车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一部分超过所述无级变速器室90向外侧方膨出,左罩部件85的下部和油盘40的左侧壁如图7所示,超过左罩部件85的上部向外侧方膨出形成。
而且,所述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中,沿着自动二轮车的宽度方向的中心C2从所述宽度方向的车体中心线C1向左右任一方——本实施例中是左方——偏离,从所述车体中心线C1偏向左方配置,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在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从车体中心线C1偏离的一侧而超过无级变速器室90向外侧方膨出形成,无级变速器91与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相反从所述车体中心线C1向右方偏离配置。
如上所述,沿着自动二轮车的宽度方向的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中心C2从车体中心线C1向左方偏离配置,偏离的一侧上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超过无级变速器室90向外侧方膨出,所以如图13所示,从体中心线C1在右方侧在曲轴箱36的下方那个确保空余空间,该空间内配置四个排气管45...以及将这些排气管45...集合的集合排气管210等。
而且,在自动二轮车的两侧配置设于车体架F或内燃机E上的台阶211、211,自动二轮车的倾斜角α由所述两个台阶211、211确定,但是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在收敛于所述倾斜角α的范围内超过无级变速器室90向外侧方(本实施例中为左侧方)使其一部分膨出形成。
其中,在作为构成1的一部分的壁部的左罩部件85的上部配设第一油泵100,其从储存包括所述无级变速器91的动力传递装置T的润滑用、无级变速器91的变速控制用以及输入离合器92以及启动离合器93的控制用的油的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汲取油,该第一油泵100连接构成无级变速器91的一部分的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超过配设有第一油泵100的壁部即左罩部件85的上部而一部分向外侧方膨出形成。
而且,在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上配设油分流管(oilSUTORENA)201,在构成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天井壁而设于曲轴箱36的下部箱体半体49的后半部36b以及左罩部件85上的天井壁部199中左罩部件85侧的部分、即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中的膨出部上向下方延伸设置与所述油分流管201相连的连接管202。
而且,在所述左罩部件85的外侧面,用于将所述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油导入第一油泵100的吸入油路203使其下端部与超过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天井壁中的无级变速器室90向外侧方膨出的部分上配置的所述连接管部连通,并且使其上端部与第一油泵100连通,并且上下延伸设置。
另外,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构成天井壁的所述天井壁部199中超过无级变速器室90向外侧方膨出的部分上设置规格孔204,其以随着朝向上方而从左罩部件85的外面离开的方式倾斜,该规格孔204中能够插脱地装固有用于确认储存在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内的油的量的油位孔205(参照图2和图7)。
同时参照图14,在设于所述隔壁193的部分,在油盘40上,与曲轴箱36和左罩部件85间的间隙对应的槽206向一侧方(该实施例中为与配置有排气管45...和集合排气管210的右侧方相反的一侧的左侧方)和下方开放而设置,该槽206的两侧壁间设置加强用的架桥部207、208。另外,所述油盘40的底部上突出设有在自动二轮车的前后方向并排的多个肋部209、209,与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内的下部连通的排出口212以及与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内的下部连通的排出口213设置在油盘40的底部。
关注图7,从第一油泵100排出的油经验设于左罩部件85以及曲轴箱36上的排出油路214而与安装在曲轴箱36的后侧上部侧壁上的转换控制用的油压控制装置215连接。
通过该油压控制装置215控制的油压供给输入离合器92的第一油压室138、驱动侧油压驱动机构148的第二以及第三油压室149、153、被动侧油压驱动机构160的第四油压室162以及起到了后期93的第五油压室176。
关注图7~图9,在驱动带轮轴95上同轴设有在第三右罩部件88侧开放的有底的第一中心油路216,该第一中心油路216内液密且同轴插入与第三油孔157...连通的圆筒状的第一筒部件217。另外,与第一筒部件217连通的油路218引导所述油压控制装置215的油压而设于第三右罩部件88上。另外,与输入离合器92的第一油压室138相连的第一油孔所连通的环状通路220(参照图8)形成在第一筒部件217和圆筒状的第二筒部件219之间,第二筒部件219同轴围绕第一筒部件217,同轴插入第一中心油路216内,第三右罩部件88上安装有切换对从所述第一油泵100排出的油压向所述环状通路220的作用和释放的电磁控制阀221(参照图3和图7)。
关注图7,在被动带轮轴96上同轴设有在第三右罩部件88侧开放的有底的第二中心油路223和在左罩部件85侧开放的有底的迪斯纳中心油路224。在第二中心油路223内圆筒状的第三筒部件225从第三右罩部件88侧同轴插入,而与连与启动离合器93的补偿室179的油通路181连通,与第三筒部件225连通的油路226引导来自所述第一油泵100的油而设于第二右罩部件87上。
另外,被动侧油压驱动机构160的第四油压室162上经由第四油孔165而通过的环状油路228形成在第三筒部件225和圆筒状的第四筒部件227之间,该第四筒部件227同轴围绕第三筒部件225,同轴插入第二中心油路223内,使所述环状油路228与第三右罩部件88的所述油路218连通的连接管229设置于所第二右罩部件87和第三右罩部件88之间。
关注图10,在第三中心油路224内同轴插入圆筒状的第五筒部件230从左罩部件85侧,而与连与启动离合器93的第五油压室176的第五油孔178连通,与第五筒部件230连通的油路231引导来自设于所述曲轴箱36的后侧上部侧壁的启动离合器控制用的油压控制装置222(参照图2)的油压)而设于左罩部件85上。
如图5所示,在油盘40的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内配设油分流管232,经验该油分流管232从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汲取油的第二油盘234如图15所示配设在第二以及第三通过壁55、56之间而配设与曲轴箱36的下部箱体半体49上,从第二油盘234排出的油供给内燃机E的各润滑部。
第二油盘234具备具有与曲轴50平行的轴线CL4的泵轴240,设于曲轴50上的驱动托架235和设于第二油泵234的泵轴240上的被动托架236上卷挂环状的链237,通过来自曲轴50的动力传递来驱动第二油泵234。
从该第二油泵234排出的油通过安装在曲轴箱36的前部侧壁上的油过滤器238净化后,供给设于曲轴箱36上的主室(main gallery)239侧。
另外,第四和第五通过壁57、58之间配置作为二次平衡的平衡件241,该平衡件241如图15所示,通过由曲轴箱36的下部箱体半体49的第四和第五隔壁57、58所支承的平衡轴242旋转自如地支承。而且,在下部箱体半体49的第四通过壁57上设有嵌合、支承平衡轴242的一端的支承孔243,在第五通过壁58上设有使所述平衡轴242的另一端侧贯通的支承孔244。而且,来自第五通过壁58的所述平衡轴242的突出端部由夹持部件245夹持,该夹持部件245通过螺栓246结合在所述下部箱体半体49的第五通过壁58上。
所述平衡件241在第四和第五通过壁57、58之间同轴围绕平衡轴242而形成,在平衡轴242以及平衡件241之间介入安装在轴向上隔开间隔的一对滚珠轴承247、247。
在所述平衡件241的第五通过壁58侧的端部上同轴连动地连接被动齿轮249,所述被动齿轮249经验多个弹性部件248...卡合在平衡件241上而同轴围绕所述平衡件241。
而且,在曲轴箱36的第四以及第五通过壁57、58之间,曲轴50上设有与所述被动齿轮249啮合的驱动齿轮250(参照图4),来自曲轴50的旋转动力通过驱动齿轮250以及被动齿轮249而被增速到2倍且传递给所述平衡件241。
而且,固定于第二油泵234的泵轴240上的被动托架236和与所述平衡件241同轴连动、连接的被动齿轮249在沿着车宽方向即曲轴50的轴线CL1的方向上偏移配置,并且如图3所示,在从车宽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其配置在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另外,上面视图中,如图15所示,从平衡件241侧的被动齿轮249的外周向第二油泵234侧延伸出的双点划线内重叠所述被动托架236的至少一部分(该实施例中是一部分)而配置被动托架236和被动齿轮249。
而且,所述泵轴240的轴线CL4和所述平衡件241的轴线CL5即平衡轴242的轴线与曲轴50的轴线CL1在与曲轴50的轴线CL1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图上如图3所示,曲轴50的轴线CL1配置在作为上方顶点位置的假想三角形VT2的各顶点位置上,该实施例中,在第二铅锤线VL2的前方配置所述泵轴240的轴线CL4,在第二铅锤线VL2的后方配置平衡件241和平衡轴242的轴线CL5。
其中,动力传递装置T的无级变速器91的驱动带轮97以及被动带轮98,以驱动带轮97为上方进行上下配置,但是所述驱动带轮97和所述被动带轮98的位置如下设定:即连接驱动带轮97以及被动带轮98的轴线CL2、CL3的第一直线,如图3所示,与连接泵轴240的轴线CL4、和所述平衡件241的轴线CL5中配置在通过所述曲轴50的轴线CL1的第二铅锤线VL2靠后配置的轴线即泵轴240的轴线CL4的第二直线L2平行。
接着说明该实施例的作用,由于在曲轴箱36中设置将收容曲轴50的曲轴室89和收容无级变速器91的无级变速器室90之间隔开的隔壁36c,所以能够使用用于内燃机E的润滑部的油和所述无级变速器91使用的油这两种油。另外,曲轴50的轴线CL1、上下配置的所述驱动带轮97以及所述被动带轮98的轴线CL2、CL3在与曲轴50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图上位于假想三角形VT1的各顶点而配置,驱动带轮97和被动带轮98的轴线CL2、CL3中配置在下方的被动带轮98的轴线CL3配置在曲轴箱36的分割面47上,所以能够增大分割面47的上方的曲轴箱36内的容积,与隔壁36c配合能够提高曲轴箱36的刚性。而且,在分割面47的下方曲轴箱36内配置的部件能够减少,所以能够增大曲轴箱36的形状的自由度,在提高安装性的同时能够紧凑地形成曲轴箱36的下部。
另外,设置于曲轴箱36上的隔壁36c在所述分割面47的上方向所述曲轴50侧倾斜形成,驱动带轮97和被动带轮97中配置在上方的驱动带轮97配置在超过通过配置在下方的被动带轮98的轴线CL3的第一曲轴箱VL1而偏靠所述曲轴50一侧的位置上,所以能够减小曲轴50和驱动带轮97之间的距离,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紧凑化动力单元P。
另外对曲轴50给以启动动力的启动用电机64在所述分割面47的上方安装在曲轴箱36上,能够增大分割面47下方的曲轴箱36的形状的自由度,提高安装性,并能够在确保必要的油容量的同时使曲轴箱36的下部构成得紧凑。
另外,设置于第二油泵234的泵轴240上的被动托架236和与平衡件241同轴连动、连接的被动齿轮249在车宽方向上偏移配置,并且在从车宽方向的侧面视图上配置在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所以能够减小第二油泵236和平衡件241在前后方向上的错位而使其配置在曲轴箱36上,使动力单元P在前后方向上小型化。
另外,泵轴240的轴线CL4和所述平衡件241的轴线CL5和曲轴50的轴线CL1在垂直于曲轴50的轴线CL1的平面上的投影图上配置在以曲轴50的轴线CL1为上方顶点位置的假想三角形VT2的各顶点位置上,而且泵轴240的轴线CL4和平衡件241的轴线CL5配置在通过曲轴50的轴线CL1的铅锤线VL2的前后上,所以能够抑制动力单元P的前后长度变长。
另外,驱动带轮97和被动带轮98以这样的方式上下配置:连接配置在曲轴50的后方的动力传递装置T的无级变速器91所具有的驱动带轮97以及被动带轮98的轴线CL2、CL3的第一直线L1与连接泵轴240的轴线CL4和平衡件241的轴线CL5中配置在所述第二铅锤线VL2的后方的泵轴240的轴线CL4和曲轴50的轴线CL1的第二轴线L2平行,所以能够使动力单元P在前后方向形成得更加紧凑。
另外,结合在所述曲轴箱36的油盘40内被划分为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和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与曲轴室89液密隔绝的无级变速器室90与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连通,所以在内燃机E侧和无级变速器91侧能够使用相互不同的油,同时能够回避油盘40变成多个的情况,抑制部件数增加,能够回避自动二轮车的重量增加,有助于自动二轮车的运动性能提高。
另外,通过设于油盘40上的隔壁193,能够提高因需要确保内燃机E用的油量和无级变速器91用的油量而有大型化的倾向的油盘40的刚性。
另外,在自动二轮车的车宽方向上所述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一部分超过无级变速器室90向外侧方膨出而形成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所以使用于充分确保油量的油盘40较大地形成在下方,则会对自动二轮车的最低地上高有影响,但是能够充分确保油盘40的容量,同时防止最低地上高下降,由此,在自动二轮车的有限空间内能够有效配置油盘40。
另外,沿着自动二轮车的车宽方向上的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中心C2从车体中心线C1向左右任一方(该实施例中为左方)偏离配置,并且在偏离的一侧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超过无级变速器室90向外侧方膨出,所以从车体中心线C1在左右任一方的另一方向(该实施例中为右方)侧上在曲轴箱36的下方能够确保空余空间,该空间能够配置排气管45...,210等。由此,在自动二轮车的宽度方向上油盘40增大,确保容量的情况下,伴随油盘40的大型化能够防止所述排气管45...,210等从曲轴箱36向外侧方膨出。
另外,无级变速器室90的外壁中作为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侧的左罩部件85上配设的第一油泵100上连接所述驱动带轮轴95的一端,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超过配设有第一油泵100的所述左罩部件85的上部而向外侧方膨出形成,所以能够共用第一油泵100的轴和驱动带轮97的轴,降低部件数,另外,第一油泵100配置在驱动带轮轴95的轴端且壁部上,故能够使安装容易,另外,由于油泵100位于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宽度内,所以连接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和油泵100之间的路径能够直线性单纯化,使吸入油路203的形成容易。
另外,收敛在配置在自动二轮车的两侧的台阶211...确定的倾斜角α内的范围内,超过所述无级变速器室90向外侧方膨出而形成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所以膨出形成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一部分而带来的影响不会波及倾斜角α。
另外,从车体中心线C1向一侧配置沿着所述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宽度方向的中心C2,在从所述车体中心线C1向另一侧偏离的位置上配置无级变速器91,所以能够回避重量物向自动二轮车的宽度方向一侧偏离配置。
另外,在所述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超过无级变速器室90向外侧方膨出的部分上,在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天井壁部199上设置规格孔204,该规格孔204插脱可能地装固有用于确认储存在所述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内的油量的油规(レベルゲ一ジ)205,所以油规205插脱作业时,作为无级变速器室90的壁部的左罩部件85不会成为障碍,能够使油规205的插脱容易,另外,能够利用所述油位孔205向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供给油时也能够使操作容易。
另外,用于向第一油泵引导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油的吸入油路203从所述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超过无级变速器室90向外侧方膨出的部分跨至油管100而设于左罩部件85的外侧面,所以在曲轴箱36的内部不需要形成连接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和第一油泵100之间的吸入油路,能够使吸入油路203的形成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回避曲轴箱36内的部件配置的自由度。
另外,在油盘40上设置有在一侧方(该实施例中为与配置排气管45...和间隔排气管210的右侧方相反的一侧即左侧方)和下方开放的槽206,所以能够增加油盘40的表面积,提高冷却性,另外,对应分隔内燃机侧油储存室196和无级变速器侧油储存室197的隔壁193而设置槽206,所以能够在两个油储存室196、197的外壁的大致整个外周承接冷却风,得到更有效的冷却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范围内,能够作种种设计上的变更。

Claims (2)

1.一种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其具有内燃机(E)和无级变速器(91),所述内燃机(E)具有曲轴箱(36),该曲轴箱(36)由上部箱体半体(48)和下部箱体半体(49)通过分割面(47)结合而成,并且自由旋转地支承轴线(CL1)配置在所述分割面(47)上的曲轴(50);所述无级变速器(91)在自所述曲轴(50)传递动力的驱动带轮(97)和被动带轮(98)上卷挂带(99)而成,所述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曲轴箱(36)上设置将收容所述曲轴(50)的曲轴室(89)和收容所述无级变速器(91)的无级变速器室(90)之间隔开的隔壁(36c),
所述曲轴(50)的轴线(CL1)与上下配置的所述驱动带轮(97)和所述被动带轮(98)的轴线(CL2、CL3)在向与所述曲轴(50)的轴线(CL1)正交的平面投影的投影图上配置成位于假想三角形(VT1)的各顶点,所述驱动带轮(97)和所述被动带轮(98)的轴线(CL2、CL3)中配置在下方的带轮的轴线配置在所述分割面(47)上,
所述隔壁(36c)在所述分割面(47)的上方向所述曲轴(50)侧倾斜形成,所述驱动带轮(97)和所述被动带轮(98)中配置在上方的带轮配置在比通过配置于下方的带轮的轴线的铅锤线(VL1)更偏向所述曲轴(50)侧的位置上,并且
所述上部箱体半体(48)及下部箱体半体(49)在向前上方倾斜的分割面(47)结合,
所述被动带轮(98)的轴线(CL3)配置在比所述曲轴(50)的轴线(CL1)靠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曲轴(50)给以启动动力的启动用电机(64)在所述分割面(47)的上方安装于所述曲轴箱(36)。
CN2008101288612A 2007-06-22 2008-06-20 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78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65155A JP4751372B2 (ja) 2007-06-22 2007-06-22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2007-165155 2007-06-22
JP2007165155 2007-06-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7830A CN101327830A (zh) 2008-12-24
CN101327830B true CN101327830B (zh) 2011-10-05

Family

ID=40135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886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7830B (zh) 2007-06-22 2008-06-20 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23684B2 (zh)
JP (1) JP4751372B2 (zh)
CN (1) CN101327830B (zh)
CA (1) CA263149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1437B2 (ja) * 2006-12-28 2010-04-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4751372B2 (ja) * 2007-06-22 2011-08-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5147498B2 (ja) * 2008-03-31 2013-0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JP5446275B2 (ja) 2009-01-08 2014-03-19 ヤマハ株式会社 拡声システム
EP2562443A4 (en) * 2010-04-23 2018-04-2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unit and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with same
US8857285B2 (en) * 2011-03-31 2014-10-14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 type vehicle and vehicle power unit
JP5715465B2 (ja) * 2011-03-31 2015-05-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750430B2 (ja) * 2012-12-26 2015-07-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内燃機関のケーシング構造
WO2019142530A1 (ja) * 2018-01-20 2019-07-25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7674A (en) * 1988-11-14 1993-11-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construction for vehicle
CN1806106A (zh) * 2003-06-16 2006-07-1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具有内置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4227A (ja) * 1981-09-10 1983-03-15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ユニツト
JPH026222A (ja) * 1988-06-24 1990-01-1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駆動装置
JPH01233189A (ja) 1988-07-27 1989-09-1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US6269899B1 (en) * 1997-04-28 2001-08-0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for offroad vehicle
JP3232059B2 (ja) * 1999-03-30 2001-11-2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のエンジン
JP4251730B2 (ja) * 1999-08-10 2009-04-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3823630B2 (ja) 1999-08-30 2006-09-2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変速装置
JP4097860B2 (ja) * 1999-10-13 2008-06-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内燃機関の始動装置
JP4058884B2 (ja) * 2000-05-23 2008-03-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懸架装置
US6896087B2 (en) * 2000-09-01 2005-05-24 Brp-Rotax Gmbh & Co. Kg Component arrangement for an all terrain vehicle
JP4205297B2 (ja) * 2000-09-08 2009-01-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取付構造
AT6297U1 (de) * 2002-06-27 2003-07-25 Avl List Gmbh Brennkraftmaschine mit zumindest einem zylinder
US6848528B2 (en) * 2002-08-13 2005-02-01 Brp-Rotax Gmbh & Co. Kg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four cycle engine
JP4070554B2 (ja) * 2002-09-18 2008-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付き車両用動力装置
JP4318924B2 (ja) * 2003-01-15 2009-08-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4463202B2 (ja) * 2003-06-16 2010-05-1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装置内蔵エンジン
ITTO20050666A1 (it) * 2004-09-29 2006-03-30 Honda Motor Co Ltd Motociclo
JP4725285B2 (ja) 2005-09-25 2011-07-1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
JP4776500B2 (ja) * 2006-11-07 2011-09-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
JP4361560B2 (ja) * 2006-12-28 2009-1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
JP4397927B2 (ja) * 2006-12-28 2010-01-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
JP2008274976A (ja) * 2007-04-25 2008-11-1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4914776B2 (ja) * 2007-06-22 2012-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4751372B2 (ja) * 2007-06-22 2011-08-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7674A (en) * 1988-11-14 1993-11-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construction for vehicle
CN1806106A (zh) * 2003-06-16 2006-07-1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具有内置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143952A 2004.05.20
JP特开2006-117022A 2006.05.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314677A1 (en) 2008-12-25
CA2631490C (en) 2010-10-05
JP4751372B2 (ja) 2011-08-17
CN101327830A (zh) 2008-12-24
JP2009002271A (ja) 2009-01-08
US7823684B2 (en) 2010-11-02
CA2631490A1 (en) 2008-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7830B (zh) 自动二轮车用动力单元
CN101327829B (zh) 二轮机动车用动力单元
CA2791189C (en) Hybrid vehicle
US8002653B2 (en) Power unit having engine an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thereof,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294606B (zh) 二轮机动车用动力单元
CN101210505B (zh) 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
CN1171746C (zh) 山地行驶用四轮车
CN101852112A (zh) 内燃机
JP2005016510A (ja)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US8316815B2 (en) Oil storage structure for engine, engine incorporating sam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445142B (zh) 机动两轮车用动力单元
CN100404368C (zh) 摩托车
CN101514654A (zh) 具备扭矩缓冲装置的车辆
TW201200413A (en) Hybrid type power unit and astride-riding vehicle
JP2002097917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4939190B2 (ja) 小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3891817B2 (ja) 変速機
CN101191550B (zh) 小型车辆用动力单元
EP2463488B1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vacuum pump
JP4878853B2 (ja) 内燃機関
JP4467412B2 (ja) オイルポンプ集合体
CA2708090C (en) Supercharger lubricating structur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796325A (zh) 有级式自动变速装置和具备其的摩托车
JPH01160728A (ja) 自動車用動力ユニット
JP2002031201A (ja)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05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