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4957A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4957A
CN101184957A CN200680018444.1A CN200680018444A CN101184957A CN 101184957 A CN101184957 A CN 101184957A CN 200680018444 A CN200680018444 A CN 200680018444A CN 101184957 A CN101184957 A CN 101184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peration mode
mentioned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84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4957B (zh
Inventor
松井伸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84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4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4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49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8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air-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riable-flow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F24F3/1429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alternatively operating a heat exchanger in an absorbing/adsorbing mode and a heat exchanger in a regeneration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1/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1/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使制冷剂回路(50)的热交换器,成为第一、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1、52)上载有吸附剂,转换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构成。使空气通路(60),成为可以转换从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和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流过第一、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1、52)的任何一个的状态的构成。并且,使下述运转模式成为可能,即:每过所规定的时间转换制冷剂的流向和空气的流向进行除湿运转模式以及加湿运转模式、不转换制冷剂的流向和空气的流向进行制冷运转模式及供暖运转模式、和在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状态下使空气的空气通路(60)中流动进行换气运转模式。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特别是有关使用制冷剂回路的冷凝器及蒸发器(或者是相当于它们的加热器及冷却器)、以及可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向空气中释放出水分的吸附剂构成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迄今为止,作为这种空调系统,具有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上,在制冷剂和空气热交换的两个空气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以外还设置了两个吸附热交换器(空气热交换器的散热片表面载有吸附剂的热交换器),在室内单元中设置室内热交换器和两个吸附热交换器,在室外单元中设置室外热交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这个空调系统,在成为蒸发器的吸附热交换器中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剂吸附,在成为冷凝器的吸附热交换器中从吸附剂放出水分。因此,通过由吸附热交换器向室内供给除湿了的空气或加湿了的空气,就能够处理室内的潜热负荷。另一方面,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空气的冷却或加热。因此,通过由室内热交换器向室内供给冷却了的空气或加热了的空气,就能够处理室内的显热负荷。
[0004]尚,这个空调系统,也构成为使从室外取入的空气通过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供给室内,使从室内取入的空气通过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排出室外的换气运转。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5-114294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5]但是,上述空调系统,因为必须设置四个热交换器,所以装置构成复杂化了。这成为了问题。
[0006]还有,因为在通过成为蒸发器的吸附热交换器的空气供给室内的除湿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也成为了蒸发器,所以,同时也成为了进行制冷的除湿制冷运转,要分别进行除湿运转和制冷运转的话就得停止一个热交换器,构成就更复杂化,这成为问题。再有,因为在通过成为冷凝器的吸附热交换器的空气供给室内的加湿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也成为了冷凝器,所以,同时也成为了进行供暖的加湿供暖运转,要分别进行加湿运转和供暖运转的话也就得停止一个热交换器,构成就更复杂化,这成为问题。
[0007]这样,使用吸附热交换器的以前的空调系统中,装置构成自身是必须要有四个热交换器的复杂装置,在此基础上,要对应多样的运转模式更使构成复杂,这成为问题。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各点所发明的,其目的在于:在使用制冷剂回路的冷凝器及蒸发器(或相当于它们的加热器及冷凝器)、和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向空气中释放水分的吸附剂的空调系统中,在防止装置的构成复杂化的同时,能够对应多样化的运转模式。(为解决课题的方法)
[0009]第一发明,是以包括:空气通路(60)、制冷剂回路(50)、和吸附剂,上述空气通路(60)包含室外空气流向室内的第一通路(61)以及室内空气流向室外的第二通路(62),上述制冷剂回路(50)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上述吸附剂能够吸附空气中水分和向空气中释放水分的空调系统为前提。
[0010]并且,这个空调系统,是以构成如下所述的形式为特征的。
[0011]首先,上述制冷剂回路(50)的热交换器,是由表面上载有吸附剂的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及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构成的,上述制冷剂回路(50),构成为能够转换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下,是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成为蒸发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成为冷凝器,在上述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下,是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成为蒸发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成为冷凝器。上述空气通路(60),构成为能够转换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在上述第一空气流通状态下,是从室外流向室内时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从室内流向室外时空气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在上述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下,是从室外流向室内时空气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从室内流向室外时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
[0012]再有,这个空调系统,构成为可能进行按照所规定的时间转换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空气流通状态的除湿运转模式以及加湿运转模式,可能进行不转换只固定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空气流通状态的制冷运转模式以及供暖运转模式,可能进行在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状态使空气流过空气通路(60)的换气运转模式。
[0013]这个第一发明中,除湿运转模式,在每个所规定的时间实行转换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该第一动作,同时进行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第一空气流通状态。该第二动作,同时进行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还有,加湿运转模式,在每个所规定的时间实行转换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该第一动作,同时进行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第一空气流通状态。该第二动作,同时进行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
[0014]制冷运转模式,选择除湿运转模式的第一动作或第二动作的任何一个,实行使其连续进行。也就是,因为吸附剂在吸附初期吸附水分但是不久后达到饱和状态就不再进行潜热处理,所以,在那以后将吸附热交换器(51、52)作为显热处理的热交换器利用进行制冷运转。还有,供暖运转模式,选择加湿运转模式的第一动作或第二动作的任何一个,实行使其连续进行。这种情况也是因为吸附剂在吸附初期释放水分但是不久后不再进行潜热处理,所以,在那以后将吸附热交换器(51、52)作为显热处理的热交换器利用进行供暖运转。
[0015]换气运转模式,在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状态下通过在第一通路(61)和第二通路(62)中流过空气能够实施。具体地讲,因为除湿运转模式(制冷运转模式)的第一动作和加湿运转模式(供暖运转模式)的第二动作的空气流动相同,除湿运转模式(制冷运转模式)的第二动作和加湿运转模式(供暖运转模式)的第一动作的空气流动相同,选择这些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的任何一个,或者是转换第一动作或第二动作,能够使室内换气。
[0016]第二发明,在第一发明中,包括控制器(70),是以上述控制器(70)至少基于室内空气的状态量和室外空气的状态量判定最合适的运转模式,设定运转模式为特征的。
[0017]这个第二发明中,基于室内空气的温度或湿度等的状态量、和室外空气的温度或湿度等的状态量,由控制器(70)判断有必要进行除湿运转模式、加湿运转模式、制冷运转模式、供暖运转模式、以及换气运转模式中的哪一种运转模式,可以进行合适的室内外状态的运转。
[0018]第三发明,是以在第二发明中,控制器(70),构成为当外气湿度高于设定湿度上限值时能够实行除湿运转模式、当外气湿度低于设定湿度下限值时能够实行加湿运转模式为特征的。
[0019]这个第三发明中,当外气湿度高于预定的设定湿度的上限值时可以进行为进入除湿运转模式的判别,当外气湿度低于预定的设定湿度的下限值时可以进行为进入加湿运转模式的判别。例如,外气湿度在高湿的条件下通常进行除湿运转模式,但是外气温度低的情况下进行除湿运转的话室内温度就会降得过低,为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进行除湿运转模式而进行换气亦可。同样,外气湿度低湿的条件下通常进行加湿运转模式,但是,外气温度高的情况下进行加湿运转的话室内温度就会升的过高,因此,这样的情况下不进行加湿运转模式而进行换气亦可。
[0020]第四发明,是以第二或第三发明中,控制器(70),构成为当外气湿度处于设定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时,能够实行制冷运转模式以及供暖运转模式为特征的。
[0021]这个第四发明中,当判定外气湿度在预定的设定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时,可以进行是否进入制冷运转模式或供暖运转模式的判别。这种情况,根据条件可以选择制冷运转模式、供暖运转模式、或者换气运转模式。
[0022]第五发明,是以在第四发明中,控制器(70),构成为当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且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设定制冷运转模式,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且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设定供暖运转模式为特征的。
[0023]这个第五发明中,决定了为进入制冷运转模式和供暖运转模式的条件。也就是,外气湿度在预定的设定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且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低,还有室内温度比设定温度高时,设定为制冷运转模式。还有,外气湿度在预定的设定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且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还有室内温度比设定温度低时,设定为供暖运转模式。
[0024]第六发明,是以第五发明中,控制器(70),构成为在制冷运转模式中设定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高于室外空气露点温度,在供暖运转模式中设定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为特征的。
[0025]制冷运转模式中若是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比室外空气的露点温度还低,或者是供暖运转模式中若是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比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还低的话,吸附热交换器(51、52)就可能产生冷凝水,对此,这个第六发明中,通过预先控制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预防冷凝水的发生。
[0026]第七发明,是以第五或第六发明中,构成为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到达目标值后,制冷剂回路(50)的高低压差小于所规定的压力差的情况下,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压缩机(53)禁止制冷运转模式;在供暖运转模式中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后,制冷剂回路(50)的高低压差小于所规定的压力差的情况下,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压缩机(53)禁止供暖运转模式为特征的。
[0027]这个第七的发明中,在制冷运转模式和供暖运转模式中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即便是达到目标值,由于外气条件等在制冷剂回路(50)内得不到必要的高低压差的情况,无法进行适当的运行,停止压缩机(53)。
[0028]第八发明,是以第五、第六或第七发明中,制冷剂回路(50)的压缩机(53)是由可变容量压缩机(53)构成的;制冷运转模式时上述压缩机(53)在最小容量运转状态下当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低于室外空气露点温度的条件下,停止压缩机(53)禁止制冷运转模式;供暖运转模式时上述压缩机(53)在最小容量运转状态下当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低于室外空气露点温度的条件下,停止压缩机(53)禁止供暖运转模式为特征的。
[0029]这个第八发明中,制冷运转模式时上述压缩机(53)在最小容量下运转时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比室外冷凝点温度还低的条件下,担心室内过冷或产生冷凝水而停止压缩机(53)。供暖运转模式时上述压缩机(53)在最小容量下运转时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比室外冷凝点温度还低的条件下,担心产生冷凝水而停止压缩机(53)。
[0030]第九发明,是以第五发明中,控制器(70),构成为当没有设定制冷运转模式和供暖运转模式的条件下实行换气运转模式,这个换气运转模式,是在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状态边固定空气流通状态边进行第一换气运转模式为特征的。
[0031]这个第九发明中,当判定外气湿度在预定的设定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时,在满足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且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的条件,和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且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条件的双方条件时,选择第一换气运转模式。这时的外气湿度即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所以只进行单纯的换气实施第一换气运转模式。
[0032]第十发明,是以第三发明中,控制器(70),构成为当满足设定的除湿运转模式和加湿运转模式的条件的状态下与室外空气相比室内空气更接近设定湿度的情况下实行换气运转模式,这个换气运转模式,是在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状态边转换空气流通状态边进行第二换气运转模式为特征的。
[0033]这个第十发明中,或者是在外气湿度大于设定湿度的上限值实行除湿运转模式时,或者是在外气湿度低于设定湿度的下限值实行加湿运转模式时,在进行强制断热那样的条件与室外空气相比室内空气更接近设定湿度时,实行第二换气模式。第二换气模式,是在制冷剂回路(50)停止的状态下边交替转换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边进行的运转模式,从室内向室外排出的空气的显热和潜热给予吸附热交换器(51、52)之一,这个显热和潜热给予从室外向室内供给的空气,进行如全热交换换气。
[0034]第十一发明,是以包括:空气通路(60)、加热器(102)(153)、冷却器(104)(153)、和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及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上述空气通路(60),包含室外空气流向室内的第一通路(61)以及室内空气流向室外的第二通路(62),上述加热空气的加热器(102)(153),设置在空气通路(60)中,上述冷却器(104)(153),设置在上述空气通路(60)中冷却空气,上述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及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设置在上述空气通路(60)中可以从空气中吸附水分和向空气中释放水分,的空调系统为前提。
[0035]这个空调系统,能够构成如下的形式:上述空气通路(60),构成为能够转换第一运转状态和第二运转状态,在上述第一运转状态下,是从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通过冷却器(104)(153)和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或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通过加热器(102)(153)和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或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在上述第二运转状态下,从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通过加热器(102)(153)和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或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通过冷却器(104)(153)和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或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还有,这个空调系统,能够构成为:各运转状态下每过所规定的时间转换空气流向进行除湿运转模式以及加湿运转模式,各运转状态下不转换只固定空气的流向进行制冷运转模式以及供暖运转模式,停止加热器(102)(153)以及冷却器(104)(153)的状态下使空气在空气通路(60)中流通进行换气运转模式。
[0036]上述第一至第十发明,通过使用吸附热交换器(51、52)使吸附部件和冷却器(蒸发器)以及吸附部件和加热器(冷凝器)分别一体化构成,但是,这个第十一发明,是在空气通路(60)上分别设置了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及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和冷却器(104)(153)及加热器(102)(153)的空调系统中,可以选择各种运转模式。
[0037]例如,除湿运转模式在第一运转状态下,在所规定的时间间隔相互交替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上述第一动作,从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通过冷却器(104)(153)和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通过加热器(102)(153)和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上述第二动作,从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通过冷却器(104)(153)和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通过加热器(102)(153)和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还有,加湿运转模式在第二运转状态下,在所规定的时间间隔相互交替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上述第一动作,从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通过加热器(102)(153)和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通过冷却器(104)(153)和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上述第二动作,从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通过加热器(102)(153)和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通过冷却器(104)(153)和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
[0038]制冷运转模式,与第一发明相同,选择除湿运转模式的第一动作或第二动作的任何一个,实行使其连续进行。还有,供暖运转模式,与第一发明相同,选择加湿运转模式的第一动作或第二动作的任何一个,实行使其连续进行。换气运转模式,在停止加热器(102)(153)及冷却器(104)(153)的状态下通过使空气流过第一通路(61)和第二通路(62)能够实施。
[0039]第十二发明,是以在第十一发明中,作为换气运转模式,构成为能够:在各种运转状态下停止加热器(102)(153)以及冷却器(104)(153)的同时边固定空气流向边进行的第一换气运转模式,和在各种运转状态下停止加热器(102)(153)以及冷却器(104)(153)的同时边转换空气流向边进行的第二换气运转模式为特征的。
[0040]这个第十二发明,通过实行第一换气运转模式可以进行只是单纯的换气,通过实行第二换气运转模式可以进行如全热交换。
[0041]第十三发明,是以在第十一或第十二发明中,包括流动载热体的载热体回路(100),上述载热体回路(100)中由放热一侧热交换器(102)构成加热器,上述载热体回路(100)中由放热一侧热交换器(104)构成冷却器为特征的。
[0042]这个第十三发明中,由载热体回路(100)的放热一侧热交换器(102)可以进行吸附剂的加热,由吸热一侧热交换器(104)可以进行吸附剂的冷却。
[0043]第十四发明,是以在第十三发明中,载热体回路(100)是由制冷剂循环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0)构成,由上述制冷剂回路(100)的冷凝器(102)构成加热器,由上述制冷剂回路(100)的蒸发器(104)构成冷却器为特征的。
[0044]这个第十四发明中,由制冷剂回路(50)的冷凝器(102)可以进行吸附剂的加热,由蒸发器(104)可以进行吸附剂的冷却。
[0045]第十五发明,是在第十一或第十二发明中,包括珀尔帖效应元件(153),上述珀尔帖效应元件(153)通过正负转换施加直流电源极性转换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放热一侧和吸热一侧,由上述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放热一侧构成加热器,由上述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吸热一侧构成冷却器为特征的。
[0046]这个第十五发明中,由通过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放热一侧的空气可以进行吸附剂的加热,由通过吸热一侧的空气可以进行吸附剂的冷却。
[0047]第十六发明,是以在第十五发明中,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表面上载有吸附剂,由上述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第一面构成第一吸附部件(151、152),由上述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第二面构成第二吸附部件(152、151)为特征的。在此,作为在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表面上具有吸附材料的样式,设置了与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表面接触的热交换散热片等的部件,在它表面上可以具有附着作用。
[0048]这个第十六发明,在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放热一侧面直接进行吸附剂的加热,在吸热一侧的面上直接进行吸附剂的冷却。
-发明的效果-
[0049]根据本发明,在包括:空气通路(60)、制冷剂回路(50)、和吸附剂的,上述空气通路(60)包含室外空气流向室内的第一通路(61)以及室内空气流向室外的第二通路(62),上述制冷剂回路(50)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上述吸附剂能够吸附空气中水分和向空气中释放水分的空调系统中。上述制冷剂回路(50)的热交换器是由表面上载有吸附剂的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及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构成的同时,将上述制冷剂回路(50)构成为能够转换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再有,通过将上述空气通路(60)构成为能够转换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可能进行按照所规定的时间转换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空气流通状态的除湿运转模式以及加湿运转模式,可能进行不转换只固定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空气流通状态的制冷运转模式以及供暖运转模式,可能进行在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状态使空气流过空气通路(60)的换气运转模式。
[0050]这样,根据本发明,制冷剂回路(50)的热交换器只要两个吸附热交换器(51、52)既可,空气通路(60)也不再需要复杂的构成。因此,就可以防止空调系统的装置构成变得复杂,而且只通过适宜选择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空气流通状态就可以对应多样的运转模式。
[0051]根据上述第二发明,至少基于室内空气的状态量和室外空气的状态量判定最合适的运转模式,通过设置设定运转模式的控制器(70),用控制器(70)进行除湿运转模式、加湿运转模式、制冷运转模式、供暖运转模式、以及换气运转模式中要求哪一种运转模式的判断,可以自动选择进行合适的室内外状态的运转。
[0052]根据上述第三发明,当外气湿度高于预定的设定湿度的上限值时可以实行除湿运转模式。在此之际,不管外气高湿还是外气温度低的情况下进行除湿运转的话室内温度就会降得过低,为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除湿运转模式而进行换气。还有,当外气湿度低于设定湿度的下限值时可以实行加湿运转模式。在此之际,不管外气湿度低湿还是外气温度高的情况下进行加湿运转的话室内温度就会升的过高,因此,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加湿运转模式而进行换气。
[0053]根据上述第四发明,当外气湿度在预定的设定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时,可以实行制冷运转模式或供暖运转模式。所以,根据条件可以选择制冷运转模式、供暖运转模式、或者换气运转模式。也就是可以自动选择适宜的运转。
[0054]根据上述第五发明,外气湿度在预定的设定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且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低,还有室内温度比设定温度高时,选择为制冷运转模式。还有,外气湿度在预定的设定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且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还有室内温度比设定温度低时,选择为供暖运转模式。因此,这种情况也可以自动选择适宜的运转。
[0055]根据上述第六发明,制冷运转模式中若是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比室外空气的露点温度还低,或者是供暖运转模式中若是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比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还低的话,吸附热交换器(51、52)就可能产生冷凝水,对此,由于制冷运转模式中设定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比室外空气的露点温度高,供暖运转模式中设定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比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高,所以,可以预防冷凝水的发生。因此,也就可以防止由于空调系统装置内的因为冷凝水引起的锈蚀或霉菌。
[0056]根据上述第七的发明,在制冷运转模式和供暖运转模式中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即便是达到目标值,由于外气条件等的条件在制冷剂回路(50)内得不到必要的高低压差(高压压力提不高)的情况,因为无法进行沿设定的莫里尔水蒸气焓熵图的适当的运行,所以,停止压缩机(53)。由此可以省略不必要的运转。这种情况,只要到经过所规定的时间为止停止压缩机(53),在其后再启动就可以了。
[0057]根据上述第八发明,在制冷运转模式时上述压缩机(53)在最小容量下运转时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比室外冷凝点温度还低的条件下,停止压缩机(53)禁止制冷运转模式,在供暖运转模式时上述压缩机(53)在最小容量下运转时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比室外冷凝点温度还低的条件下,停止压缩机(53)禁止供暖运转模式,就可以防止进行不必要的运转。
[0058]根据上述第九发明,当判定外气湿度在预定的设定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时,在满足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且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的条件,和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且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条件的双方条件时,选择第一换气运转模式。这时的外气湿度即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所以只进行单纯的换气实施第一换气运转模式,只要旋转第一通路(61)和第二通路(62)的散热片,可以用最简单的运转解决问题。
[0059]根据上述第十发明,在满足除湿运转模式和加湿运转模式的条件的状态的与室外空气相比室内空气更接近设定湿度时实行第二换气模式。也就是,外气湿度在设定湿度范围外时只要比起室外空气室内空气接近设计湿度,不进行除湿或加湿而进行如全热交换换气。通过这样做,抑制了由于制冷剂回路(50)起动着的动力消耗。
[0060]根据上述第十一发明,在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及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和冷却器(104)(153)及加热器(102)(153)分别设置的空调系统中,除湿运转模式、加湿运转模式、制冷运转模式、供暖运转模式、换气运转模式的各运转模式是可能的,可以对应多样的运转模型。还有,在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及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和冷却器(104)(153)及加热器(102)(153)分别设置的空调系统中,可以通过只是转换或停止第一运转状态和第二运转状态中的动作就能实现上述各运转模式,所以没有必要复杂构成。
[0061]根据上述第十二发明,通过实行第一换气运转模式可以进行只是单纯的换气,通过实行第二换气运转模式可以进行如全热交换,所以可以对应更多样的运转模式。
[0062]根据上述第十三发明,冷温水或制冷剂的载热体用于载热体回路(100),该载热体回路(100)中由放热一侧热交换器(102)构成加热器,由该载热体回路(100)的吸热一侧热交换器(104)构成冷凝器,所以,就可以用载热体回路(100)的放热一侧热交换器(102)加热吸附剂,吸热一侧热交换器(104)冷却吸附剂。
[0063]根据上述第十四发明,使用由制冷剂循环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0),由上述制冷剂回路(100)的冷凝器(102)构成加热器,由上述制冷剂回路(100)的蒸发器(104)构成冷却器,所以,由该制冷剂回路(50)的冷凝器(102)加热吸附剂,由蒸发器(104)冷却吸附剂。
[0064]根据上述第十五发明,使用通过正负转换施加直流电源极性转换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放热一侧和吸热一侧的珀尔帖效应元件(153),该上述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放热一侧构成加热器,该上述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吸热一侧构成冷却器,所以,可由通过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放热一侧的空气加热吸附剂,可由通过吸热一侧的空气冷却吸附剂。
[0065]根据上述第十六发明,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表面上载有吸附剂,由该上述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第一面构成第一吸附部件(151、152),由该上述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第二面构成第二吸附部件(152、151),所以,在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放热一侧面直接进行吸附剂的加热,在吸热一侧的面上直接进行吸附剂的冷却。
附图说明
[0066]图1,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1的空调系统的空调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概略构成,图2(a)是左侧面图,图2(b)是平面图,图2(c)是右侧面图的构成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制冷剂回路的构成的配管系统图,
图3(a)表示第一动作中的动作,图3(b)表示第二动作中的动作。
图4,是吸附热交换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除湿运转模式的第一动作中表示空气流的空调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5(a)是左侧面图。图5(b)是平面图。图5(c)是右侧面图。
图6,是除湿运转模式的第二动作中表示空气流的空调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6(a)是左侧面图。图6(b)是平面图。图6(c)是右侧面图。
图7,是加湿运转模式的第一动作中表示空气流的空调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7(a)是左侧面图。图7(b)是平面图。图7(c)是右侧面图。
图8,是加湿运转模式的第二动作中表示空气流的空调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8(a)是左侧面图。图8(b)是平面图。图8(c)是右侧面图。
图9,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系统运转模式的转换的流程图。
图10,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空调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10(a)是表示第一动作中的动作。图10(b)是表示第二动作的动作。
图11,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空调单元的概略立体图。
(符号说明)
[0067]10    空调装置(空调系统)
      50    制冷剂回路
      51    第一吸附热交换器
      52    第二吸附热交换器
      53    压缩机
      60    空气通路
      61    第一通路
      62    第二通路
      70    控制器
      100   制冷剂回路(载热体回路)
      102   冷凝器(放热一侧热交换器、加热器)
      104   蒸发器(吸热一侧热交换器、冷却器)
      111   第一吸附部件
      112   第二吸热部件
      151   第一吸附部件(第二吸附部件)
      152    第二吸附部件(第一吸附部件)
      153    珀尔帖效应元件(加热器、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68]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69]《发明的实施方式1》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是由包括空气通路(60)、制冷剂回路(50)、和吸附剂,上述空气通路(60)包含室外空气流向室内的第一通路(61)以及室内空气流向室外的第二通路(62),上述制冷剂回路(50)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上述吸附剂(吸附部件(111、112))能够吸附空气中水分和向空气中释放水分的空调系统(10)构成的。这个空调系统,是换气型空调系统,运转动作中,进行取入室外空气(OA)供给室内的同时取入室内空气(RA)排出室外的动作。
[0070]<空调装置的整体构成>
参照图1、图2说明上述空调装置(10)。尚,在此说明所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跟前”、“里头”,只要没有特别限制,意味着是从前面一侧看上述空调装置(10)的情况的方向。
[0071]上述空调装置(10),包括外壳(11)。还有,外壳(11)内收容着制冷剂回路(50)。这个制冷剂回路(50)上,连接着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压缩机(53)、四通转换阀(54)、以及电动膨胀阀(55)。具体的制冷剂回路(50)在后叙述。
[0072]上述外壳(11),形成为稍稍扁平高度较低的长方体。这个外壳(11),图1中左手前侧竖立着前面板(12),同图中右里侧竖立着背面板(13),同图中从左手前端向右里侧方向是长边方向。
[0073]外壳(11)的前面板(12),在靠左侧的位置开了排气口(21),在靠右侧的位置开了给气口(22)。外壳(11)的背面板(13),靠左侧的位置开了外气吸入口(23),在靠右侧的位置开了内气吸入口(24)。
[0074]上述外壳(11)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前面板(12)一侧的部分后背面板(13)一侧的部分。
[0075]上述外壳(11)内的前面板(12)一侧的空间,又分成左右两个空间。这个分成左右两个的空间,靠左侧的空间构成排气散热片室(35),靠右侧的空间构成给气散热片室(36)。排气散热片室(35),介于排气口(21)与室外空间连通。这个排气散热片室(35)中收容着排气散热片(25),排气散热片(25)的吹出口连接于排气口(21)。另一方面,给气散热片室(36),介于给气口(22)与室内空间连通。这个给气散热片室(36)中收容着给气散热片(26),给气散热片(26)的吹出口连接于给气口(22)。还有,给气散热片室(36)中,还收容着压缩机(53)。
[0076]另一方面,上述外壳(11)内的背面板(13)一侧的空间,由竖立在外壳(11)内的第一分隔板(16)及第二分隔板(17)分隔成三个空间。这些分隔板(16、17),从背面板(13)沿外壳(11)的长边方向延伸。第一分隔板(16)设置在靠近外壳(11)的右侧板,第二分隔板(17)设置在靠近外壳(11)的左侧板。
[0077]在上述外壳(11)内,第一分隔板(16)的左侧的空间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上侧的空间构成排气一侧流路(31),下侧的空间构成外气一侧流路(32)。排气一侧流路(31)与排气散热片室(35)连通。外气一侧流路(32)介于外气吸入口(23)与室外空间连通。另一方面,右侧空间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上侧空间构成给气一侧流路(33),下侧空间构成内气一侧流路(34)。给气一侧流路(33)与给气散热片室(36)连通。内气一侧流路(34)介于内气吸入口(24)与室内连通。
[0078]第一分隔板(16)和第二分隔板(17)之间的空间,再由中央分隔板(18)分隔成前后两个空间。并且,中央分隔板(18)前侧的空间构成第一热交换器室(37),它后侧的空间构成第二热交换器室(38)。第一热交换器室(37)中收容着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第二热交换器室(38)中收容着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这两个吸附热交换器(51、52),设置成分别横跨收容它们的热交换器室(37、38)前后方向。
[0079]上述第一分隔板(16)上,设置了四个开闭式调节器(41~44)。具体地讲,第一分隔板(16),前面一侧的上部安装了第一调节器(41),背面一侧的上部安装了第二调节器(42),前面一侧的下部安装了第三调节器(43),背面一侧的下部安装了第四调节器(44)。打开第一调节器(41),排气一侧流路(31)和第一热交换器室(37)连通。打开第二调节器(42),排气一侧流路(31)和第二热交换器室(38)连通。打开第三调节器(43),外气一侧流路(32)和第一热交换器室(37)连通。打开第四调节器(44),外气一侧流路(32)和第二热交换器室(38)连通。
[0080]上述第二分隔板(17)上,设置了四个开闭式调节器(45~48)。具体地讲,第二分隔板(17),前面一侧的上部安装了第五调节器(45),背面一侧的上部安装了第六调节器(46),前面一侧的下部安装了第七调节器(47),背面一侧的下部安装了第八调节器(48)。打开第五调节器(45),给气一侧流路(33)和第一热交换器室(37)连通。打开第六调节器(46),给气一侧流路(33)和第二热交换器室(38)连通。打开第七调节器(47),内气一侧流路(34)和第一热交换器室(37)连通。打开第八调节器(48),内气一侧流路(34)和第二热交换器室(38)连通。
[0081]这个空调装置(10)的外壳(11)内设置的空气通路(60),包括:室外空气流向室内的第一通路(61)以及室内空气流向室外的第二通路(62),第一通路(61)的空气路径和第二通路(62)的空气路径构成为可以转换。具体地讲,上述空气通路(60),构成为能够转换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在上述第一空气流通状态下,是从室外流向室内时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从室内流向室外时空气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在上述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下,是从室外流向室内时空气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从室内流向室外时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
[0082]<制冷剂回路的构成>
参照图3说明上述制冷剂回路(50)。
[0083]上述制冷剂回路(50),是设置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压缩机(53)、四通转换阀(54)、以及电动膨胀阀(55)的封闭回路。这个制冷剂回路(50),是通过使充填的制冷剂循环,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还有,上述压缩机(53),是通过倒相控制来控制运转频率控制运转容量成为可变的可变容量压缩机。
[0084]上述制冷剂回路(50)中,压缩机(53),喷出一侧连接四通转换阀(54)的第一孔、吸入一侧连接四通转换阀(54)的第二孔。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的一端,连接着四通转换阀(54)的第三孔。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的另一端,介于电动膨胀阀(55)连接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的一端。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的另一端,连接着四通转换阀(54)的第四孔。
[0085]上述四通转换阀(54),能够转换第一孔和第三孔连通第二孔和第四孔连通的第一状态(图1(a)所示状态)、和第一孔和第四孔连通第二孔和第三孔连通的第二状态(图1(b)所示状态)。
[0086]因此,上述制冷剂回路(50),构成为能够转换: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成为蒸发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成为冷凝器的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成为蒸发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成为冷凝器的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
[0087]如图4所示那样,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及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每一个都是由交叉散热片型散热片排管热交换器构成的。这些吸附热交换器(51、52),包括铜制传热管(58)铝制散热片(57)。设置在吸附热交换器(51、52)中的多个散热片(57),分别形成长方形板状,以一定的间隔排列。还有,传热管(58),设置成贯穿各散热片(57)。
[0088]上述各吸附热交换器(51、52),各散热片(57)的表面载有吸附剂,通过散热片(57)之间的空气接触散热片(57)上具有的吸附剂。作为这个吸附剂,使用了具有沸石、氟化硅胶、活性碳、亲水性功能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等,能够从空气中吸附水分或向空气释放水分。
[0089]-运转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构成为能够进行除湿运转模式、加湿运转模式、制冷运转模式、供暖运转模式、第一换气运转模式、以及第二换气运转模式的六种运转模式。这个空调装置(10),在各运转模式中,将取入的室外空气(OA)作为供给空气(SA)供给室内的同时,将取入的室内空气(RA)作为排出空气(EA)排出室外。
[0090]<除湿运转模式>
除湿运转模式中的空调装置(10),运转给气散热片(26)及排气散热片(25)。运转给气散热片(26)的话,室外空气作为从外气吸入口(23)向外壳(11)内的第一空气取入。运转排气散热片(25)的话,室内空气作为从内气吸入口(24)向外壳(11)内的第二空气取入。还有,除湿运转模式中的空调装置(10),按所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三分钟间隔)交替重复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
[0091]说明除湿运转模式时的第一动作。这时,空气通路(6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制冷剂回路(50)成为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
[0092]这个第一动作中的制冷剂回路(50),如图3(a)所示那样,四通转换阀(54)设定为第一状态。这个状态的制冷剂回路(50),循环制冷剂进行冷冻循环。在此之际,制冷剂回路(50),从压缩机(53)喷出的制冷剂按顺序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电动膨胀阀(55)、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成为冷凝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成为蒸发器。
[0093]如图5所示那样,这个第一动作中,只有第一调节器(41)、第四调节器(44)、第六调节器(46)、第七调节器(47)处于开通状态,其余的调节器(42、43、45、48)处于关闭状态。
[0094]从外气吸入口(23)向外气一侧流路(32)流入的第一空气,通过第四调节器(44)流入第二热交换器室(38),其后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中,第一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剂吸收,在此之际产生的吸附热被制冷剂吸收。由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除湿了的第一空气,通过第六调节器(46)流入给气一侧流路(33),通过给气散热片室(36)后再通过给气口(22)供给室内。
[0095]另一方面,从内气吸入口(24)向内气一侧流路(34)流入的第二空气,通过第七调节器(47)流入第一热交换器室(37),其后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中,从由制冷剂加热了的吸附剂释放出水分,这个释放出的水分给予第二空气。由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给予了水分的第二空气,通过第一调节器(41)流入排气一侧流路(31),通过排气散热片室(35)后再通过排气口(21)排出室外。
[0096]说明除湿运转模式时的第二动作。这时,空气通路(60)成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制冷剂回路(50)成为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
[0097]这个第二动作的制冷剂回路(50)中,如图3(b)所示那样,四通转换阀(54)设定为第二状态。这个状态的制冷剂回路(50)中,循环制冷剂进行冷冻循环。在此之际,制冷剂回路(50)中,从压缩机(53)喷出的制冷剂按顺序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电动膨胀阀(55)、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成为冷凝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成为蒸发器。
[0098]如图6所示那样,这个第二动作中,只有第二调节器(42)、第三调节器(43)、第五调节器(45)、第八调节器(48)处于开通状态,其余的调节器(41、44、46、47)处于关闭状态。
[0099]从外气吸入口(23)向外气一侧流路(32)流入的第一空气,通过第三调节器(43)流入第一热交换器室(37),其后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中,第一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剂吸收,在此之际产生的吸附热被制冷剂吸收。由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除湿了的第一空气,通过第五调节器(45)流入给气一侧流路(33),通过给气散热片室(36)后再通过给气口(22)供给室内。
[0100]另一方面,从内气吸入口(24)向内气一侧流路(34)流入的第二空气,通过第八调节器(48)流入第二热交换器室(38),其后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中,从由制冷剂加热了的吸附剂释放出水分,这个释放出的水分给予第二空气。由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给予了水分的第二空气,通过第二调节器(42)流入排气一侧流路(31),通过排气散热片室(35)后再通过排气口(21)排出室外。
[0101]除湿运转模式中,如上所述那样,按照所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三分钟)交替重复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也就是,由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的吸附剂吸附第一空气水分的期间由第二空气进行再生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的吸附剂的第一动作,在由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的吸附剂吸附第一空气的水分期间由第二空气进行再生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的吸附剂的第二动作,通过交替重复这些动作连续进行室内的除湿。
[0102]<加湿运转模式>
加湿运转模式中的空调装置(10),运转给气散热片(26)及排气散热片(25)。运转给气散热片(26)的话,室外空气作为从外气吸入口(23)向外壳(11)内的第二空气取入。运转排气散热片(25)的话,室内空气作为从内气吸入口(24)向外壳(11)内的第一空气取入。还有,加湿运转模式中的空调装置(10),按所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三分钟间隔)交替重复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
[0103]说明加湿运转模式时的第一动作。这时,空气通路(60)成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制冷剂回路(50)成为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
[0104]这个第一动作中的制冷剂回路(50),如图3(a)所示那样,四通转换阀(54)设定为第一状态。并且,这个制冷剂回路(50)中,与除湿运转模式的第一动作一样,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成为冷凝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成为蒸发器。
[0105]如图7所示那样,这个第一动作中,只有第二调节器(42)、第三调节器(43)、第五调节器(45)、第八调节器(48)处于开通状态,其余的调节器(41、44、46、47)处于关闭状态。
[0106]从内气吸入口(24)向内气一侧流路(34)流入的第一空气,通过第八调节器(48)流入第二热交换器室(38),其后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中,第一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剂吸收,在此之际产生的吸附热被制冷剂吸收。由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除湿了的第一空气,通过第二调节器(42)流入给气一侧流路(33),通过排气散热片室(35)后再通过排气口(21)排出室外。
[0107]另一方面,从外气吸入口(23)向外气一侧流路(32)流入的第二空气,通过第三调节器(43)流入第一热交换器室(37),其后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中,从由制冷剂加热了的吸附剂释放出水分,这个释放出的水分给予第二空气。由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加湿了的第二空气,通过第五调节器(45)流入给气一侧流路(33),通过给气散热片室(36)后再通过给气口(22)供给室内。
[0108]说明加湿运转模式时的第二动作。这时,空气通路(6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制冷剂回路(50)成为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
[0109]这个第二动作的制冷剂回路(50)中,如图3(b)所示那样,四通转换阀(54)设定为第二状态。并且,这个制冷剂回路(50)中,与除湿运转模式的第二动作中一样,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成为冷凝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成为蒸发器。
[0110]如图8所示那样,这个第二动作中,只有第一调节器(41)、第四调节器(44)、第六调节器(46)、第七调节器(47)处于开通状态,其余的调节器(42、43、45、48)处于关闭状态。
[0111]从内气吸入口(24)向内气一侧流路(34)流入的第一空气,通过第七调节器(47)流入第一热交换器室(37),其后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中,第一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剂吸收,在此之际产生的吸附热被制冷剂吸收。由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夺去水分了的第一空气,通过第一调节器(41)流入排气一侧流路(31),通过排气散热片室(35)后再通过排气口(21)排出室外。
[0112]另一方面,从外气吸入口(23)向外气一侧流路(32)流入的第二空气,通过第四调节器(44)流入第二热交换器室(38),其后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中,从由制冷剂加热了的吸附剂释放出水分,这个释放出的水分给予第二空气。由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给予了水分的第二空气,通过第六调节器(46)流入给气一侧流路(33),通过给气散热片室(36)后再通过给气口(22)供给室内。
[0113]加湿运转模式中,如上所述那样,按照所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三分钟)交替重复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也就是,在由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的吸附剂加湿第二空气的期间由第一空气给予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的吸附剂水分的第一动作,由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的吸附剂加湿第二空气的期间由第一空气给予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的吸附剂水分的第二动作,通过交替重复这些动作连续进行室内的加湿。
[0114]<制冷运转模式>
制冷运转模式中,选择除湿运转模式的第一动作或第二动作的任何一方,连续进行选择了的动作。也就是,制冷运转模式中,不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的转换。
[0115]例如连续进行第一动作的情况,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的吸附剂,在第一动作一开始吸附第一空气的水分,但是,不久到达饱和状态,在这以上无法再吸附第一空气的水分。在这种状态下如果还继续第一动作,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的第一空气由流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的制冷剂,只接受冷却处理。也就是,这个运转模式中,不除湿室内而只进行制冷成为可能。
[0116]<供暖运转模式>
供暖运转模式中,选择加湿运转模式的第一动作或第二动作的任何一方,连续进行选择了的动作。也就是,供暖运转模式中,不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的转换。
[0117]例如连续进行第一动作的情况,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的吸附剂,在第一动作一开始就给予第二空气的水分,但是,不久就释放完所有的水分,在这以上无法再给予第二空气水分。在这种状态下如果还继续第一动作,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的第二空气由流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的制冷剂,只接受加热处理。也就是,这个运转模式中,不加湿室内而只进行供暖成为可能。
[0118]<第一换气运转模式>
除湿运转模式的第一动作和加湿运转模式的第二动作除去第一空气(除湿一侧空气)和第二空气(加湿一侧空气)的区别空气的流动是相同的,除湿运转模式的第二动作和加湿运转模式的第一动作也是除去第一空气和第二空气的区别空气的流动也一样。
[0119]这个第一换气运转模式,是停止制冷剂回路(50),只进行上述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的一个的运转模式,不转换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因此,这个第一换气运转模式中,进行的是室外空气(OA)只是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或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供给室内,室内空气(RA)只是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或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排出室外的单纯的换气。
[0120]<第二换气运转模式>
相对于第一换气运转模式,是停止制冷剂回路(50),只进行上述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的一个的运转模式,第二换气运转模式,是停止制冷剂回路(50),转换进行上述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的运转模式。因此,这个第二换气运转模式中,因为室外空气(OA)流过的吸附热交换器(51、52)和室内空气(RA)流过的吸附热交换器(52、51)交替变化,室外空气(OA)和室内空气(RA)之间边进行如全热交换边进行换气。
[0121]<运转模式的转换>
接下来,说明这个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中运转模式的转换。
[0122]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能够构成:每过所规定的时间转换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空气流通状态进行除湿运转模式及加湿运转模式、不转换而固定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空气流通状态进行制冷运转模式和供暖运转模式、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状态下边转换空气流通状态边进行第二换气运转模式的合计六种运转模式。
[0123]并且,这个空调系统,包括:至少是基于室内空气的状态量和室外空气的状态量判别最合适运转模型,设定运转模式的控制器。以下,基于图9的流程图,说明这个控制器(70)的控制内容。
[0124]步骤ST1中,判定室内的设定湿度和外气湿度的关系。在此,设定湿度设定为:在通常条件下,设定温度的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的40%为下限值,60%为上限值的范围。尚,低湿条件下为:设定温度的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的20%为下限值,40%为上限值的范围。在此说明通常条件下的动作。
[0125]步骤ST1的判别结果中
(A)为表示满足:外气湿度>设定湿度的上限值的条件时,
(B)为表示满足:外气湿度<设定湿度的下限值的条件时,
(C)为表示满足:设定湿度的下限值≤外气湿度≤设定湿度的上限值的条件时。
[0126]并且,判断结果为(A)时进入步骤ST2进行是否实行除湿运转模式的判定,判定结果为(B)时进入步骤ST4进行是否实行加湿运转模式的判定,判定结果为(C)时进入步骤ST6进行是否实行制冷运转模式以及供暖运转模式的判定。
[0127]步骤ST2中,进行停止调节湿度等级为等级1还是等级2的判定,当不是等级2时实行除湿运转模式。停止湿度调节等级的判定,是为控制压缩机(53)的运转状态的判定,例如,室外空气在高湿、低温的条件下进行除湿运转的话就会引起室内温度过于低下,为此,当与室内的设定温度相比室内温度降得过低的情况下用停止湿度调节等级1降低压缩机(53)的频率从而减少运转容量,而当最小运转容量运行时温度的降低还在持续的话用停止湿度调节等级2停止压缩机(53)。
[0128]判定结果不为停止湿度调节等级2(包含停止湿度调节等级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T3实行除湿运转模式。这个除湿运转模式时,如上所述那样的每3分钟转换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每12分钟进行与步骤ST1一样的湿度判定,对应判定结果进行运转模式的转换。
[0129]步骤ST4中,进行停止调节湿度等级为等级1还是等级2的判定,当不是等级2时实行加湿运转模式。停止湿度调节等级的判定,是为控制压缩机(53)的运转状态的判定,例如,室外空气在低湿、高温的条件下进行加湿运转的话就会引起室内温度过高,为此,当与室内的设定温度相比室内温度变得过高的情况下用停止湿度调节等级1降低压缩机(53)的频率从而减少运转容量,而当最小运转容量运行时温度的上升还在持续的话用停止湿度调节等级2停止压缩机(53)。
[0130]判定结果不为停止湿度调节等级2(包含停止湿度调节等级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T5实行加湿运转模式。这个加湿运转模式时,如上所述那样的每3分钟转换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每12分钟进行与步骤ST1一样的湿度判定,对应判定结果进行运转模式的转换。
[0131]步骤ST2和步骤ST4中判定为停止湿度调节等级为2的情况下,停止了压缩机,除湿时的温度降的过低、加湿时的温度升的过高。这时,本当设定为除湿运转模式和加湿运转模式的状态,然而与室外空气相比成为了室内空气接近设定湿度的条件。这些情况下,都进入步骤ST7,实行换气运转模式。
[0132]实行步骤ST7时,是外气湿度在设定湿度的范围外也不起动压缩机(53)的条件。这时在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状态下边转换空气流通状态边进行第二换气运转模式。这个第二换气运转模式中,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的显热和潜热,例如在第一动作中给予了一个吸附热交换器(51、52)后,转换到第二动作时,被从室外向室内供给的空气夺取了吸附热交换器(51、52)的室内空气的显热和潜热。因此,通过交替重复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可以进行如全热交换的换气。
[0133]这个第二换气运转模式中,停止湿度调节等级的判定在继续,检测到停止湿度调节等级变化到等级1时,返回到湿度判定的动作。
[0134]步骤ST1的判定结果为(C),外气湿度在设定湿度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情况,进入步骤ST6进行是否实行制冷运转模式和供暖运转模式的判定。这种情况的判定结果中,
(D)为表示满足:室内温度<室外温度
室内温度>设定温度
室外空气冷凝点温度<室外温度-15℃的三个条件时,
(E)为表示满足:室内温度>室外温度
室内温度<设定温度
室外空气冷凝点温度<室外温度-15℃的三个条件时,
(F)为表示不满足:(D)、(E)的条件时。
在(D)、(E)中,前两个条件尤为重要。
[0135]判定结果为(D)时进入步骤ST8进行制冷运转模式的控制,判定结果为(E)时进入步骤ST9进行供暖运转模式的控制,判定结果为(F)时进入步骤ST10进行换气运转模式的控制。步骤ST10的换气运转模式,是在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状态下边固定空气流通状态边进行第一换气运转模式。这时,外气湿度在设计湿度范围内,而且还不需要制冷的状态,为此,用第一换气运转模式进行单纯的换气。第一换气运转模式时,每15秒进行和步骤ST1一样的湿度判定,对应判定结果进行运转模式的转换。
[0136]步骤ST8的制冷运转模式时,每3分钟进行和步骤ST1一样的湿度判定,对应判定结果进行运转模式的转换。还有,这个制冷运转模式时,通过控制器(70),进行将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设定为比室外空气的冷凝点温度高的控制。这是因为,若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降至室外空气的冷凝点温度以下的话吸附热交换器(51、52)就会产生冷凝水。
[0137]再有,制冷运转模式中,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到达目标值后,制冷剂回路(50)的高低压差不满足所规定的压力差的情况,停止压缩机(53)进入禁止制冷运转模式。这是因为,必须使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高于室外空气的冷凝点温度,由外气条件无法施加高低压差,在这种状态下而且制冷剂不循环,在制冷剂回路(50)不正常动作的期间停止压缩机。这种情况,只要经过所规定时间后起动压缩机既可。
[0138]还有,制冷运转模式时上述压缩机(53)在最小容量运转状态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低于室外的冷凝点温度的条件下,因为怕室内过冷产生冷凝水,停止压缩机(53)禁止制冷运转模式。
[0139]步骤ST9的供暖运转模式时,每3分钟进行和步骤ST1一样的湿度判定,对应判定结果进行运转模式的转换。还有,这个供暖运转模式时,通过控制器(70),进行将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设定为比室内空气的冷凝点温度高的控制。这是因为,若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降至室外空气的冷凝点温度以下的话吸附热交换器(51、52)就会产生冷凝水。
[0140]再有,供暖运转模式中,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到达目标值后,制冷剂回路(50)的高低压差不满足所规定的压力差的情况,停止压缩机(53)进入禁止供暖运转模式。这是因为,与制冷运转模式时同样地理由。
[0141]还有,供暖运转模式时上述压缩机(53)在最小容量运转状态即便是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低于室外的冷凝点温度的条件,与制冷运转模式时一样停止压缩机(53)禁止制冷运转模式。
[0142]尚,这个实施方式中换气运转模式分成了两个模式,但是,换气运转模式,只要是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状态下进行空气通路(60)中的空气流通既可,并非一定要分成两种模式,只要是第一换气运转模式或第二换气运转模式之一既可。
[0143]-实施方式的效果-
正如以上所说明了的一样,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制冷剂回路(50)的热交换器只有吸附热交换器(51、52)两个,使制冷剂回路(50)动作的状态下交替转换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就可以进行除湿运转模式和加湿运转模式,使制冷剂回路(50)动作的状态下交替转换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就可以进行制冷运转模式和供暖运转模式,使制冷剂回路(50)动作停止的状态下交替转换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就可以进行第一换气运转模式,使制冷剂回路(50)动作停止的状态下交替转换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就可以进行第二换气运转模式。
[0144]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回路(50)的构成简单,而且只要选择制冷剂流通状态为流通状态或停止状态、选择空气流通状态为转换状态或固定状态就可以对应六个运转模式。也就是,空调系统的构成以及控制简单,又可以对应多样的运转模式。
[0145]《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10)还可以是以下那样的构成。在此,说明空调装置(10)的变形例。
[0146]-第一变形例-
如图10所示那样,第一变形例的空调装置(10),包括制冷剂回路(100)和两个吸附元件(111、112)。制冷剂回路(100),是按压缩机(101)、冷凝器(102)、膨胀阀(103)、蒸发器(104)的顺序连接成的封闭回路。在制冷剂回路(100)循环制冷剂,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这个制冷剂回路(100),因为至少要进行吸附元件(111、112)的加热所以构成了热源器。第一吸附元件(111)和第二吸附元件(112),包括沸石等的吸附剂,分别构成了第一吸附部件和第二吸附部件。还有,各吸附元件(111、112)上形成了多数空气孔,在通过这个空气孔之际空气接触吸附剂。
[0147]这个空调装置(10),转换空气通路(60)重复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如图10(a)所示那样,第一动作中的空调装置(10),将冷凝器(102)加热了的空气供给第一吸附元件(111)再生吸附剂的同时,在第二吸附元件(112)中夺去水分由蒸发器(104)冷却空气。还有,如图10(b)所示那样,第二动作中的空调装置(10),将冷凝器(102)加热了的空气供给第二吸附元件(112)再生吸附剂的同时,在第一吸附元件(111)中夺去水分由蒸发器(104)冷却空气。
[0148]总结以上所述,这个空调装置(10)包括:包含室外空气流向室内的第一通路(61)以及室内空气流向室外的第二通路(62)的空气通路(60),设置在这个空气通路(60)上加热空气的加热器的冷凝器(102),设置在该空气通路(60)上冷却空气的冷却器的蒸发器(104),设置在该空气通路(60)上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和向空气中释放水分的第一吸附元件(111)和第二吸附元件(112)构成空调系统。
[0149]并且,上述空气通路(60),构成为能够转换:从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通过第一吸附元件(111)或第二吸附元件(112)和蒸发器(104)(顺序相反也可以)、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通过冷凝器(102)和第二吸附元件(112)或第一吸附元件(111)的第一运转状态,和从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通过冷凝器(102)和第一吸附元件(111)或第二吸附元件(112)、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通过第二吸附元件(112)或第一吸附元件(111)和蒸发器(104)(顺序相反也可以)的第二运转状态。
[0150]这个第一变形例的空调系统,也构成为自动转换包括:至少是基于室内空气的状态量和室外空气的状态量判别最合适的运转模式,设定运转模式的控制器(未图示),在各运转状态每过所规定的时间转换空气流向进行除湿运转模式及加湿运转模式,各运转状态不转换而固定空气流向进行制冷运转模式和供暖运转模式,和停止冷凝器(102)及蒸发器(104)的状态使空气流过空气通路(60)进行换气运转模式。
[0151]尚,作为换气运转模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各种运转状态下停止冷凝器(102)及蒸发器(104)的状态使空气固定进行第一换气运转模式,和各种运转状态下停止冷凝器(102)及蒸发器(104)的同时转换空气流向进行第二换气运转模式亦可。
[0152]在此省略具体详细说明各运转模式中动作的状态、以及各运转模式的转换,但是只要运转动作以及转换条件的具体内容只要适应装置以及设置条件决定既可。
[0153]还有,这个第一变形例中,由冷凝器(102)构成加热器,由蒸发器(104)构成冷却器,但是,还可以利用冷温水流动的冷温水回路等,制冷剂回路(100)以外的载热体回路,由这个载热体回路中的放热一侧热交换器构成加热器,这个载热体回路中的吸热一侧热交换器构成冷却器。
[0154]-第二变形例-
如图11所示那样,构成第二空调系统的空调装置(10),包括空调单元(150)。这个空调单元(150),包括:通过转换施加的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性转换第一面和第二面为放热一侧和吸热一侧的珀尔帖效应元件(153)、一对吸附散热片(151、152)。吸附散热片(151、152),即所谓的散热表面具有沸石等吸附剂。尚,根据情况的不同直接在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表面载有吸附剂亦可。
[0155]这个吸附散热片(151、152),构成两个吸附部件。珀尔帖效应元件(153),分别与第一面是第一吸附部件的第一吸附散热片(151)、第二面是第二吸附部件的第二吸附散热片(152)接合。向珀尔帖效应元件(153)接通直流电流的话,两个吸附散热片(151、152)的一个成为吸热一侧而另一个成为放热一侧。也就是,由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放热一侧构成加热器,由该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吸热一侧构成冷却器。因此,这个珀尔帖效应元件(153),兼备了进行第一吸附散热片(151)及第二吸附散热片(152)的冷却的冷却器的机能,和进行加热的加热机能。
[0156]这个空调装置(10),重复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第一动作中的空调单元(150),进行成为放热一侧的第一吸附散热片(151)的加热的同时,进行成为吸热一侧的第二吸附散热片(152)。还有,第二动作中的调湿单元(150),进行成为放热一侧的第二吸附散热片(152)的加热的同时,进行成为吸热一侧的第一吸附散热片(151)的冷却。
[0157]这个第二变形例的空调系统,尽管未图示,包括室外空气流向室内的第一通路和室内空气流向室外的第二通路的空气通路。并且,上述空调单元(150),设置为:设置在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第一面的第一吸附散热片(151)位于第一通路内,设置在该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第二面的第二吸附散热片(152)位于第二通路内。
[0158]并且,上述空气通路,构成为能够转换:从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通过成为吸热一侧的第一吸附散热片(151)或者第二吸附散热片(152),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通过成为放热一侧的第二吸附散热片(152)或第一吸附散热片(151)的第一运转状态,和从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通过成为放热一侧的第一吸附散热片(151)或者第二吸附散热片(152),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通过成为吸热一侧的第二吸附散热片(152)或第一吸附散热片(151)的第二运转状态。
[0159]这个第二变形例的空调系统,也构成为自动转换包括:至少是基于室内空气的状态量和室外空气的状态量判别最合适的运转模式,设定运转模式的控制器(未图示),在各运转状态每过所规定的时间转换空气流向进行除湿运转模式及加湿运转模式,各运转状态不转换而固定空气流向进行制冷运转模式和供暖运转模式,和停止冷凝器(102)及蒸发器(104)的状态使空气流过空气通路(60)进行换气运转模式。
[0160]尚,作为换气运转模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各种运转状态下停止加热器和冷却器的同时使空气固定进行第一换气运转模式,和各种运转状态下停止加热器和冷却器的同时转换空气流向进行第二换气运转模式亦可。
[0161]在这个第二变形例中省略具体详细说明各运转模式中动作的状态、以及各运转模式的转换,但是只要运转动作以及转换条件的具体内容只要适应装置以及设置条件决定既可。
[0162]以上两个变形例,在可以防止空调系统的装置构成变得复杂的同时,还可以对应多样的运转模式。
[0163]尚,以上的实施方式,本质上是最好的示例,本发明,无意限制其适用物、或者是其用途的范围。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0164]正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对于使用制冷剂回路的冷凝器及蒸发器(或者是与其相应的加热器及冷却器),和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和向空气中释放水分的吸附剂的空调系统是有用的。

Claims (16)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气通路(60)、制冷剂回路(50)、和吸附剂,上述空气通路(60)包含室外空气流向室内的第一通路(61)以及室内空气流向室外的第二通路(62),上述制冷剂回路(50)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上述吸附剂能够吸附空气中水分并能够向空气中释放水分,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冷剂回路(50)的热交换器,是由表面上载有吸附剂的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及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构成的,
上述制冷剂回路(50),构成为能够转换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下,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成为蒸发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成为冷凝器;在上述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下,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成为蒸发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成为冷凝器,
上述空气通路(60),构成为能够转换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在上述第一空气流通状态下,从室外流向室内时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在上述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下,从室外流向室内时空气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
构成为:能够实行每过所规定的时间就转换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空气流通状态进行的除湿运转模式以及加湿运转模式,
不转换而固定制冷剂流通状态和空气流通状态进行的制冷运转模式以及供暖运转模式,以及
在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状态下使空气在空气通路(60)中流通的换气运转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控制器(70),上述控制器(70)至少基于室内空气的状态量和室外空气的状态量判定最合适的运转模式,设定运转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70),构成为当外气湿度高于设定湿度上限值时能够实行除湿运转模式,当外气湿度低于设定湿度下限值时能够实行加湿运转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70),构成为当外气湿度处于设定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时,能够实行制冷运转模式以及供暖运转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70),构成为当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且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设定制冷运转模式,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且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设定供暖运转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70),构成为在制冷运转模式中设定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高于室外空气露点温度,在供暖运转模式中设定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
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到达目标值后,制冷剂回路(50)的高低压差小于所规定的压力差的情况下,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压缩机(53)禁止制冷运转模式,
在供暖运转模式中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到达目标值后,制冷剂回路(50)的高低压差小于所规定的压力差的情况下,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压缩机(53)禁止供暖运转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制冷剂回路(50)的压缩机(53)是由可变容量压缩机(53)构成的,
制冷运转模式时在上述压缩机(53)以最小容量进行运转的状态下,在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低于室外空气露点温度的条件下,停止压缩机(53)禁止制冷运转模式,
供暖运转模式时在上述压缩机(53)以最小容量进行运转的状态下,在制冷剂回路(50)的蒸发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的条件下,停止压缩机(53)禁止供暖运转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70),构成为在没有设定制冷运转模式和供暖运转模式的条件下实行换气运转模式,
这个换气运转模式,是在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状态下边固定空气流通状态边进行第一换气运转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70),构成为在满足设定的除湿运转模式和加湿运转模式的条件的状态下与室外空气相比室内空气更接近设定湿度的情况下实行换气运转模式,
这个换气运转模式,是在停止制冷剂回路(50)的状态下边转换空气流通状态边进行的第二换气运转模式。
1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气通路(60)、加热器(102)(153)、冷却器(104)(153)、和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及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上述空气通路(60),包含室外空气流向室内的第一通路(61)以及室内空气流向室外的第二通路(62),上述加热器(102)(153),设置在上述空气通路(60)中并对空气进行加热,上述冷却器(104)(153),设置在上述空气通路(60)中并冷却空气,上述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及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设置在上述空气通路(60)中能够从空气中吸附水分并能够向空气中释放水分,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通路(60),构成为能够转换第一运转状态和第二运转状态,在上述第一运转状态下,从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通过冷却器(104)(153)和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或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通过加热器(102)(153)和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或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在上述第二运转状态下,从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通过加热器(102)(153)和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或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从室内流向室外的空气通过冷却器(104)(153)和第二吸附部件(112)(152、151)或第一吸附部件(111)(151、152),
构成为:能够实行在各种运转状态下每过所规定的时间就转换空气流向进行的除湿运转模式以及加湿运转模式,
在各种运转状态下不转换而固定空气的流向进行的制冷运转模式以及供暖运转模式,以及
在停止加热器(102)(153)以及冷却器(104)(153)的状态下使空气在空气通路(60)中流通进行的换气运转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作为换气运转模式,构成为能够实行
在各种运转状态下停止加热器(102)(153)以及冷却器(104)(153)的同时边固定空气流向边进行的第一换气运转模式,和
在各种运转状态下停止加热器(102)(153)以及冷却器(104)(153)的同时边转换空气流向边进行的第二换气运转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载热体流动的载热体回路(100),由上述载热体回路(100)中的放热一侧热交换器(102)构成加热器,由上述载热体回路(100)中的吸热一侧热交换器(104)构成冷却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载热体回路(100),是由制冷剂循环来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0)构成的,
由上述制冷剂回路(100)的冷凝器(102)构成加热器,由上述制冷剂回路(100)的蒸发器(104)构成冷却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珀尔帖效应元件(153),上述珀尔帖效应元件(153)通过将所施加的直流电源的极性转换为正极和负极来将第一面和第二面转换为放热一侧和吸热一侧,由上述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放热一侧构成加热器,由上述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吸热一侧构成冷却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表面上载有吸附剂,由上述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第一面构成第一吸附部件(151、152),由上述珀尔帖效应元件(153)的第二面构成第二吸附部件(152、151)。
CN200680018444.1A 2005-05-30 2006-05-25 空调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49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7719/2005 2005-05-30
JP2005157719A JP3864982B2 (ja) 2005-05-30 2005-05-30 空調システム
PCT/JP2006/310429 WO2006129544A1 (ja) 2005-05-30 2006-05-25 空調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4957A true CN101184957A (zh) 2008-05-21
CN101184957B CN101184957B (zh) 2012-01-18

Family

ID=37481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844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4957B (zh) 2005-05-30 2006-05-25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7984619B2 (zh)
EP (1) EP1890090A4 (zh)
JP (1) JP3864982B2 (zh)
KR (1) KR100959004B1 (zh)
CN (1) CN101184957B (zh)
AU (1) AU2006253622B2 (zh)
WO (1) WO2006129544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9646A (zh) * 2011-07-11 2014-03-1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调湿装置
CN103906978A (zh) * 2011-10-27 2014-07-0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调湿装置
TWI486202B (zh) * 2011-10-27 2015-06-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ehumidification device
TWI586924B (zh) * 2013-04-16 2017-06-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 conditioning unit
TWI586925B (zh) * 2013-04-16 2017-06-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 conditioning unit
CN107667260A (zh) * 2015-06-19 2018-02-06 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 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和利用其的除湿制冷及加湿制热方法
CN108027152A (zh) * 2015-10-02 2018-05-11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透视式窗内空调单元
CN108332449A (zh) * 2018-02-02 2018-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除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TWI638120B (zh) * 2013-04-17 2018-10-11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Air conditioner
CN109073292A (zh) * 2016-03-04 2018-12-21 摩丁制造公司 加热和冷却系统及其热交换器
CN109073243A (zh) * 2016-04-05 2018-12-21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10173863A (zh) * 2018-02-19 2019-08-27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1490B2 (ja) * 2007-06-12 2009-08-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5046281B2 (ja) * 2007-06-21 2012-10-10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ハイブリッド空調システム
JPWO2009011362A1 (ja) * 2007-07-19 2010-09-2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除加湿換気システム
JP5076745B2 (ja) * 2007-08-31 2012-11-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換気空調装置
JP5194721B2 (ja) * 2007-10-31 2013-05-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5018402B2 (ja) * 2007-10-31 2012-09-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4946800B2 (ja) * 2007-10-31 2012-06-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5109595B2 (ja) * 2007-10-31 2012-12-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2009109146A (ja) * 2007-10-31 2009-05-21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JP2009109089A (ja) * 2007-10-31 2009-05-21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JP2009109124A (ja) * 2007-10-31 2009-05-21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JP2009109088A (ja) * 2007-10-31 2009-05-21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JP2009274587A (ja) * 2008-05-14 2009-11-26 Denso Corp 車両用除加湿装置
KR100960967B1 (ko) 2009-07-31 2010-06-03 (주)세원웰빙공조 냉난방기기 및 그 운용방법
KR101135424B1 (ko) * 2010-03-23 2012-04-13 한국공조기술개발(주) 정밀 습도 제어와 온도조절이 동시에 가능한 항온항습장치
EP2655981A1 (en) * 2010-12-20 2013-10-30 Carrier Corporation Heat pump enabled desiccant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JP5229368B2 (ja) * 2011-09-29 2013-07-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RU2485409C1 (ru) * 2011-11-24 2013-06-20 Учреждение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Институт теоретической и прикладной механики им. С.А. Христиановича Сибирск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РАН (ИТПМ СО РАН) Автономный кондиционер
JP2014085074A (ja) * 2012-10-25 2014-05-12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AU2013387943B2 (en) * 2013-04-24 2016-04-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ehumidifier
EP2990093B1 (en) * 2013-04-24 2018-03-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ehumidifying device
US10260762B2 (en) * 2014-09-30 2019-04-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rtion Dehumidification device with mode selection control
KR101665936B1 (ko) * 2015-06-19 2016-10-17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주거용 냉난방제습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제습냉방 및 가습난방 방법
KR101700242B1 (ko) * 2015-06-30 2017-02-14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히트펌프 사이클을 이용하는 다모듈타입 일체형 냉난방습도제어장치
KR101615168B1 (ko) * 2015-07-07 2016-04-25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제습 시스템
US10613071B2 (en) 2016-02-04 2020-04-07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rifuge environmental chamber
CN106016514A (zh) * 2016-05-12 2016-10-12 上海交通大学 温湿度弱关联控制单元式空调系统及使用方法
KR101939586B1 (ko) * 2016-12-30 2019-01-21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공기 조화기
JP2020049400A (ja) * 2018-09-25 2020-04-0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ドライエアーの生成装置、ドライエアーの生成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システム
KR102325788B1 (ko) * 2018-12-27 2021-11-12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공기조화기 및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KR20200092221A (ko) 2019-01-24 2020-08-03 주식회사 옴니벤트 공조 시스템
CN110736199B (zh) * 2019-10-18 2021-09-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自清洁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0736197B (zh) * 2019-10-18 2021-09-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自清洁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0736198B (zh) * 2019-10-18 2021-09-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自清洁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3899058A (zh) * 2020-06-22 2022-01-0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气处理系统
IT202100000173A1 (it) * 2021-01-07 2022-07-07 Aircodue S R L Dispositivo reversibile per la produzione di aria calda e fredda
KR102662665B1 (ko) * 2022-06-15 2024-05-08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열교환기의 폐열을 이용한 제습 환기 냉방 장치 및 제습 환기 냉방 방법
KR20240035052A (ko) * 2022-09-08 2024-03-15 한국기계연구원 흡착식 냉난방 복합 사이클 히트펌프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35873B1 (en) * 1980-03-05 1984-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bsorption type heat pump having radiators
US4694659A (en) * 1985-05-03 1987-09-22 Shelton Samuel V Dual bed heat pump
AU641083B2 (en) * 1991-03-05 1993-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umidity control apparatus
US5325676A (en) * 1992-08-24 1994-07-05 Milton Meckler Desiccant assisted multi-use air pre-conditioner unit with system heat recovery capability
US5408847A (en) * 1993-05-26 1995-04-25 Erickson; Donald C. Rotary solid sorption heat pump with embedded thermosyphons
US7231967B2 (en) * 1994-01-31 2007-06-19 Building Performance Equipment, Inc. Ventilator system and method
JPH07269894A (ja) 1994-03-29 1995-10-20 Aisin Seiki Co Ltd 保管装置
US6029467A (en) * 1996-08-13 2000-02-29 Moratalla; Jose M. Apparatus for regenerating desiccants in a closed cycle
MY117922A (en) * 1996-12-27 2004-08-30 Ebara Cor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5887784A (en) * 1997-07-01 1999-03-30 Electrowatt Technology Innovation Ag Desiccant device and humidity measuring means
WO1999022181A1 (fr) * 1997-10-24 1999-05-06 Ebara Corporation Systeme de climatisation avec deshumidification
JP2968241B2 (ja) * 1997-10-24 1999-10-25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除湿空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IL141579A0 (en) * 2001-02-21 2002-03-10 Drykor Ltd Dehumidifier/air-conditioning system
WO2000000774A1 (fr) * 1998-06-30 2000-01-06 Ebara Corporation Echangeur de chaleur, pompe a chaleur, deshumidificateur et procede de deshumidification
US7043934B2 (en) * 2000-05-01 2006-05-16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Device for collecting water from air
US20010054354A1 (en) * 2000-06-21 2001-12-27 Baudat Ned P. Direct turbine air chiller/scrubber system
JP3805957B2 (ja) * 2000-08-04 2006-08-09 株式会社山武 温度制御方法及び温湿度または温度制御装置
US6711907B2 (en) * 2001-02-28 2004-03-30 Munters Corporation Desiccant refrigerant dehumidifier systems
JP3543784B2 (ja) 2001-04-18 2004-07-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換気装置
JP2003097825A (ja) * 2001-07-18 2003-04-0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US6557266B2 (en) * 2001-09-17 2003-05-06 John Griffin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3680149B2 (ja) * 2001-11-09 2005-08-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161465A (ja) * 2001-11-26 2003-06-06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JP3695417B2 (ja) * 2002-02-04 2005-09-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2003314856A (ja) * 2002-04-22 2003-11-06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KR100504489B1 (ko) * 2002-12-26 2005-08-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장치
KR100504503B1 (ko) * 2003-01-14 2005-08-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시스템
JP3596549B2 (ja) 2003-03-10 2004-12-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US7240228B2 (en) * 2003-05-05 2007-07-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andby auxiliary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for a computing device
JP3624912B2 (ja) * 2003-06-11 2005-03-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3649236B2 (ja) * 2003-10-09 2005-05-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5134005A (ja) * 2003-10-29 2005-05-26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CA2454056C (en) * 2003-12-23 2010-05-25 Venmar Ventilation Inc. Pressure equilizing system
US7370486B2 (en) * 2003-12-24 2008-05-13 Caterpillar Inc. Air-treatment system with secondary circuit
US7178350B2 (en) * 2004-01-20 2007-02-20 Carrier Corporation Determination of maximum allowable humidity in indoor space to avoid condensation inside building envelope
JP4281564B2 (ja) * 2004-02-02 2009-06-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6973795B1 (en) * 2004-05-27 2005-12-13 American Standard International Inc. HVAC desiccant wheel system and method
WO2006014652A2 (en) * 2004-07-20 2006-02-09 Carpenter Frank K Climate control and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7448224B2 (en) * 2004-09-14 2008-11-11 Whirlpool Corporation Modular dehumidifier
JP3879763B2 (ja) * 2005-03-31 2007-02-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9646B (zh) * 2011-07-11 2015-03-2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调湿装置
CN103649646A (zh) * 2011-07-11 2014-03-1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调湿装置
CN103906978A (zh) * 2011-10-27 2014-07-0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调湿装置
TWI486202B (zh) * 2011-10-27 2015-06-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ehumidification device
CN103906978B (zh) * 2011-10-27 2016-12-2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调湿装置
US9829238B2 (en) 2011-10-27 2017-11-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ehumidifying apparatus
TWI586924B (zh) * 2013-04-16 2017-06-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 conditioning unit
TWI586925B (zh) * 2013-04-16 2017-06-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 conditioning unit
TWI638120B (zh) * 2013-04-17 2018-10-11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Air conditioner
CN107667260A (zh) * 2015-06-19 2018-02-06 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 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和利用其的除湿制冷及加湿制热方法
CN107667260B (zh) * 2015-06-19 2020-07-14 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 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和利用其的除湿制冷及加湿制热方法
CN108027152A (zh) * 2015-10-02 2018-05-11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透视式窗内空调单元
CN108027152B (zh) * 2015-10-02 2021-11-05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透视式窗内空调单元
CN109073292A (zh) * 2016-03-04 2018-12-21 摩丁制造公司 加热和冷却系统及其热交换器
CN109073243A (zh) * 2016-04-05 2018-12-21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8332449A (zh) * 2018-02-02 2018-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除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32449B (zh) * 2018-02-02 2023-07-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除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73863A (zh) * 2018-02-19 2019-08-27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84619B2 (en) 2011-07-26
KR100959004B1 (ko) 2010-05-20
KR20080007407A (ko) 2008-01-18
US8418491B2 (en) 2013-04-16
US20110239663A1 (en) 2011-10-06
CN101184957B (zh) 2012-01-18
JP2006329593A (ja) 2006-12-07
AU2006253622B2 (en) 2009-08-20
AU2006253622A1 (en) 2006-12-07
WO2006129544A1 (ja) 2006-12-07
EP1890090A1 (en) 2008-02-20
JP3864982B2 (ja) 2007-01-10
EP1890090A4 (en) 2011-04-27
US20090038326A1 (en) 200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4957B (zh) 空调系统
JP3624910B2 (ja) 調湿装置
CN100476308C (zh) 调湿装置
CN102112813B (zh) 调湿装置
CN101889177B (zh) 调湿装置
KR100711625B1 (ko) 공기조화장치
JP4192385B2 (ja) 吸着式冷凍機
US7905108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100904592B1 (ko) 조습장치
AU2005230518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CN101163923B (zh) 湿度调节装置
CN101180503A (zh) 调湿装置
KR20080014871A (ko) 공조 시스템
CN103906978A (zh) 调湿装置
CN103940164A (zh) 一种溶液喷淋式无霜空气源热泵装置
KR100831555B1 (ko) 조습장치
CN100575799C (zh) 湿度控制装置
CN111578481A (zh)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
CN105874278A (zh) 空调装置
JP4179051B2 (ja) 調湿装置
JP4179052B2 (ja) 調湿装置
JP4273818B2 (ja) 調湿装置
JP7444344B1 (ja) Co2吸着装置
JPH119429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510778B1 (ko) 복합식 히트 펌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