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3699A - 车辆用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3699A
CN101173699A CNA2007101674995A CN200710167499A CN101173699A CN 101173699 A CN101173699 A CN 101173699A CN A2007101674995 A CNA2007101674995 A CN A2007101674995A CN 200710167499 A CN200710167499 A CN 200710167499A CN 101173699 A CN101173699 A CN 101173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lutch
vehicle
engine body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74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3699B (zh
Inventor
塚田善昭
有马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73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3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3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36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K23/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main transmission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clu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Arrangement And Mounting Of Devices That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Motive Force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用动力装置中,曲柄轴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轴线并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曲柄箱上,在把该曲柄轴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后轮的动力传递路径途中,设有可切换动力传递的通·断的离合器,在含有上述曲柄箱的发动机本体上,安装着用于切换上述离合器的离·合的离合器促动器,借助上述离合器促动器的配设方式,避免发动机和车身的前后长度加长。上述离合器促动器(96)配设在发动机本体(11)的上面。

Description

车辆用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中,曲柄轴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轴线并可旋转地支承在曲柄箱上,在把该曲柄轴的旋转动力传递给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途中,设有可切换动力传递的通·断的离合器,在含有上述曲柄箱的发动机本体上,安装着控制上述离合器的通·断切换的离合器促动器。
背景技术
这样的车辆用动力装置,例如已在专利文献1等中揭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22043号公报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揭示的车辆用动力装置中,离合器促动器配设在发动机本体的最后部,发动机的前后长度增长,这样,车身的前后长度也增长。尤其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曲柄轴沿车辆前后方向的纵型多气缸发动机中,发动机的前后长度更加增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借助离合器促动器的配设方式,能避免发动机和车身前后长度增长的车辆用动力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车辆用动力装置中,曲柄轴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轴线并可旋转地支承在曲柄箱上,在把该曲柄轴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后轮的动力传递路径途中,设有可切换动力传递的通·断的离合器,在含有上述曲柄箱的发动机本体上,安装着用于切换上述离合器的离·合的离合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促动器配设在上述发动机本体的上面。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车辆用动力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促动器,配置在避开与上述发动机本体的上部连接着的吸气系统的位置。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车辆用动力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由构成上述发动机本体的一部分并结合在上述曲柄箱后部的后部箱、和结合在该后部箱上的离合器罩形成的离合器室内,收容着上述离合器,上述离合器促动器配设在上述后部箱的上面。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车辆用动力装置中,其特征在于,齿轮变速机构构成设在上述离合器与上述驱动轮间的变速机的一部分,变速促动器控制该齿轮变速机构的变速动作,该变速促动器配设在上述发动机本体的前面。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车辆用动力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动机本体是水平相向型。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车辆用动力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气系统含有若干个吸气管和一个节流机构;上述若干个吸气管,与设在上述发动机本体上的若干个吸气口连通,其下游端与上述发动机本体连接;该若干个吸气管的上游端共同地与上述节流机构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6记载的发明,由于把离合器促动器配设在发动机本体的上面,所以,可以避免发动机和车身的前后长度增长,并且,能有效地利用发动机本体上方的空间配置离合器促动器,尤其是可以避免曲柄轴沿车辆前后方向的纵型多气缸发动机的前后长度增长。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避开吸气系统地配置离合器促动器,除了可有效地利用发动机本体上方的空间外,由于在离合促动器附近不配置其它部件,这样,车辆行驶时的行驶风容易吹到离合器促动器上,可提高离合器促动器的冷却性。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由于把离合器促动器配设在后部箱的上面,该后部箱结合在曲柄箱的后部,在后部箱与离合器罩之间形成了收容离合器的离合器室,所以,可以缩短离合器与离合器促动器之间的距离,可以使从离合器促动器到离合器的控制力传递路径紧凑化。
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可有效地利用发动机本体周围的空间配置离合器促动器和变速促动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的机动两轮车的侧面图。
图2是机动两轮车的动力装置附近的放大侧面图。
图3是从图2中的箭头3方向看的正面图。
图4是动力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沿图4中5-5线剖切的断面图。
图6是图4中6-6线视图。
图7是沿图6中7-7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8是图7的要部放大图。
图9是从图4中的箭头9方向看的视图。
图10是从图6中的箭头10方向看的视图。
图11是表示变速促动器构造的纵断面图。
图12是图11中的12-12线断面图。
图13是第2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简化平面图。
图14是从图13中的箭头14方向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1是机动两轮车的侧面图。图2是机动两轮车的动力装置附近的放大侧面图。图3是从图2中的箭头3方向看的正面图。图4是动力装置的平面图。图5是沿图4中5-5线剖切的断面图。图6是图4中6-6线视图。图7是沿图5中7-7线的放大断面图。图8是图7的要部放大图。图9是从图4中的箭头9方向看的视图。图10是从图6中的箭头10方向看的视图。图11是表示变速促动器构造的纵断面图。图12是图11中的12-12线断面图。
图1中,作为车辆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F,备有:将轴支前轮WF的前叉180可转向地支承着的头管181、从该头管18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182、从主车架182的后端上部向后上方延伸的车座轨183、连接在主车架181的后端下部与车座轨183后部附近之间的后拉杆184。
在上述前叉180的上部,连接着转向把手185。摆动臂186的前端部可上下摆动地支承在主车架182的后端部。在该摆动臂186的后端部,轴支着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在主车架182的后端上部与上述摆动臂186之间,设有后缓冲装置187。在上述车座轨183上,安装着车座188。
在上述主车架182的下方空间内,配置着驱动后轮WR的动力装置P。该动力装置P,通过图中未明确示出的若干悬吊部件支承在上述主车架182上。
图2~图6中,上述动力装置P,由4循环的多气缸例如6气缸的水平相向型发动机E、和将该发动机E的动力变速的变速机T构成。上述发动机E的发动机本体11,备有在朝向机动两轮车行驶方向前方的状态配置在左侧的左发动机组12L、在朝向行驶方向前方的状态配置在右侧的右发动机组12R、分别结合在左、右发动机组12L、12R的两外端的左、右气缸头13L、13R、结合在左、右发动机组12L、12R上的后部箱14。
左发动机组12L,备有并排地设置着若干个例如3个气缸膛17L...的左气缸体15L、和一体地形成在左气缸体15L上的左曲柄箱部16L。左气缸头13L结合在左气缸体15L上,在左气缸头13L与分别可滑动地嵌合在上述气缸膛17L...内的活塞18L...之间,分别形成了燃烧室20L...。另外,右发动机组12R,备有并排地设置着若干个例如3个气缸膛17R...的右气缸体15R、和一体地形成在右气缸体15R上的右曲柄箱部16R。右气缸头13R结合在右气缸体15R上,在右气缸头13R与分别可滑动地嵌合在上述气缸膛17R...内的活塞18R...之间,分别形成了燃烧室20R...
两发动机组12L、12R相向地配置着,其各气缸膛17L、17R的轴线大致水平。左、右曲柄箱部16L、16R相互结合,共同构成曲柄箱21。上述后部箱14结合在沿机动两轮车行驶方向的曲柄箱21的后部。
两发动机组12L、12R的各活塞18L...、18R...,通过连杆23L、23R...共同连接在曲柄轴22上,该曲柄轴22,其一端侧配置在沿机动两轮车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其轴线沿着机动两轮车的前后方向。该曲柄轴22可旋转地由曲柄箱21支承着。
在左、右气缸头13L、13R的上部侧壁上,设有能与各燃烧室20L...、20R...连通的吸气口24...。在左、右气缸头13L、13R的下部侧壁上,设有能与各燃烧室20L...、20R...连通的排气口25...。另外,开闭各吸气口24...的吸气阀26...、和开闭各排气口25...的排气阀27...,可开闭地配设在左、右气缸头13L、13R上。
在左、右气缸头13L、13R的上部侧壁上,连接着与上述吸气口24...连通的吸气系统28,该吸气系统28备有节流机构31、若干吸气管32L...、若干个吸气管32R...、和空气滤清器34。上述节流机构31,配置在左右气缸体15L、15R的上方,具有分别与左、右气缸头13L、13R对应的一对吸气路29L、29R,并且具有能使这些吸气路29L、29R的通路面积变化的一对节流阀30L、30R。上述各吸气管32L...,它们的上游端共同地与对应于左气缸头13L的一方吸气路29L连通,并且,它们的下游端分别与左气缸头13L的吸气口24...连通地连接在左气缸头13L的上部侧壁上。上述各吸气管32R...,它们的上游端共同地与对应于右气缸头13R的一方吸气路29R连通,并且,它们的下游端分别与右气缸头13R的吸气口24...连通地连接在右气缸头13R的上部侧壁上。上述空气滤清器34,与上述两吸气路29L、29R共同连通地连接在上述节流机构31的上部。上述各吸气管32L...、32R...的各上游端连设成为一体并与上述节流机构31连接。
在左、右气缸头13L、13R的下部侧壁上,如图1~图3所示,连接着排气系统190。该排气系统190,备有若干个排气管191...和排气消音器192...。上述排气管191...,分别与左、右气缸头13L、13R的排气口25...连通地、分别地连接在左、右气缸头13L、13R的下部侧壁上,并且在曲柄箱21的侧方向后方延伸。上述排气消音器192...分别与各排气管191...连接,配置在上述后轮WR的两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车身架F上安装着供乘员的左右两脚踩踏的踏板193L、193R,该踏板193L、193R在发动机本体11的左右气缸头13L、13R的后方下部,朝左、右两侧伸出。机动两轮车的倾斜角α,由上述发动机本体11两侧的各排气管191...或上述两踏板193、193R决定。
图7中,上述变速机T,由齿轮变速机构35、和设在齿轮变速机构35与曲柄轴22之间的第1及第2离合器36、37构成,第1及第2离合器36、37根据油压的施加·释放来切换动力传递的通·断,该第1及第2离合器36、37,设在把曲柄轴22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后轮WR的动力传递路径途中。
齿轮变速机构35收纳在曲柄箱21内,备有可选择地确立若干变速级的齿轮组例如第1~第6速用齿轮组G1、G2、G3、G4、G5、G6。该齿轮变速机构35中,第2、第4及第6速用齿轮组G2、G4、G6,设在第1主轴38与副轴40之间;第1、第3及第5速用齿轮组G1、G3、G5,设在同轴地并可相对旋转地贯通第1主轴38的第2主轴39与上述副轴40之间。
上述曲柄箱21,含有一对前部及后部侧壁21a、21b。该前部及后部侧壁21a、21b在沿曲柄轴22轴线的方向即机动两轮车的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彼此相向。具有与曲柄轴21平行的轴线、形成为圆筒形的第1主轴38的中间部,可自由旋转地贯通上述后部侧壁21b。在后部侧壁21b与第1主轴38之间,设有球轴承41。具有与曲柄轴22平行的轴线的第2主轴39,相对于第1主轴38的轴方向相对位置保持一定,可相对旋转地贯通第1主轴38。在第1主轴38与第2主轴39之间,设有若干个滚针轴承42...。第2主轴39的一端部,通过球轴承43可旋转地支承在曲柄箱21的前部侧壁21a上。
具有与曲柄轴22平行的轴线的副轴40的一端部,通过球轴承44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上述前部侧壁21a上。副轴40的另一端部,可自由旋转地贯通上述后部侧壁21b,与该后部侧壁21b之间设有球轴承45。在副轴40的从后部侧壁21b伸出的伸出端部,通过齿轮47安装着阻尼弹簧46。
具有与上述副轴40平行的轴线的驱动轴48(见图5),为了将动力传递到图未示的后轮WR,可自由旋转地贯通上述后部箱14并伸出到后方,含有上述齿轮47的齿轮传动机构,设在上述副轴40与上述驱动轴48之间。
如图8所示,在上述后部箱14上,一体地设有朝前方侧呈碟状凹入的收容筒部14a,离合器罩50结合在后部箱14上,把该收容筒部14a的后端开口闭塞。在后部箱14与离合器罩50之间形成了离合器室51,第1及第2离合器36、37收容在该离合器室51内。
第1离合器36设在第1主轴38的后部,第2离合器37设在第2主轴39的后部。上述曲柄轴22的动力,通过一次减速装置53和阻尼弹簧54,输入到第1及第2离合器36、37共同的离合器外圈52上。一次减速装置53,由设在上述曲柄轴22上的驱动齿轮55、和与该驱动齿轮55啮合的被动齿轮56构成。被动齿轮56通过阻尼弹簧54与上述离合器外圈52连接。
在上述后部箱14的收容筒部14a的前端,设有支承孔58。第1及第2主轴38、39同轴地穿过该支承孔58,并且,同轴地围绕第1主轴38的传动筒轴57,也穿过该支承孔58。不能相对旋转地结合在传动筒轴57上的上述被动齿轮56与上述支承孔58的内周之间,设有球轴承59。另外,在传动筒轴57与第1主轴38之间,设有若干个滚针轴承60...。传动部件61不能相对旋转地结合在上述传动筒轴57上,该传动部件61通过阻尼弹簧54与上述离合器外圈52连接。
第1离合器36备有:上述离合器外圈52、同轴地被该离合器外圈52包围并且不能相对旋转地结合在第1主轴38上的第1离合器内圈62、不能相对旋转地与上述离合器外圈52卡合的若干块第1摩擦板63...、不能相对旋转地与第1离合器内圈62卡合并且与第1摩擦板63...交替配置着的若干块第2摩擦板64...、与相互重合配置着的第1及第2摩擦板63...、64...相向地设在第1离合器内圈62上的第1受压板65、把第1及第2摩擦板63...、64...夹在其与第1受压板65之间的第1活塞66、推压第1活塞66的第1弹簧67。
在端壁部件69与第1活塞66之间,形成了第1活塞66的背面面临的第1油压室68,该端壁部件69固定地配设在第1离合器内圈62上,与第1油压室68的油压增大相应地,第1活塞66动作,把第1及第2摩擦板63...、64...夹在其与第1受压板65之间,这样,第1离合器36成为与离合器外圈52接合的状态,把曲柄轴22传递过来的动力传递到第1主轴38。另外,在第1离合器内圈62与第1活塞66之间,形成了第1活塞66的前面面临的第1抵消室70,上述第1弹簧67收容在第1抵消室70内,朝着减少第1油压室68容积的一侧发挥弹力。
为了将润滑油供给到齿轮变速机构35的各润滑部以及第1、第2主轴38、39之间,与第2主轴39同轴设置着的第1油通路71,与第1抵消室70连通。因此,即使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在减压状态的第1油压室68的油上,产生了推压第1活塞66的推压力,但由于离心力也同样地作用在第1抵消室70的油上,所以,可以避免第1活塞66朝着把第01及第2摩擦板63...、64...夹在其与第1受压板65之间的一侧不理想地移动。
第2离合器37,把上述第1离合器36夹在其与上述一次减速装置53之间,在沿着第1主轴39轴线的方向,与第1离合器36并排设置着。该第2离合器37备有:上述离合器外圈52、同轴地被该离合器外圈52包围并且不能相对旋转地结合在第2主轴39上的第2离合器内圈72、不能相对旋转地与上述离合器外圈52卡合的若干块第3摩擦板73...、不能相对旋转地与第2离合器内圈72卡合并且与第3摩擦板73...交替配置着的若干块第4摩擦板74...、与相互重合配置着的第3及第4摩擦板73...、74...相向地设在第2离合器内圈72上的第2受压板75、把第3及第4摩擦板73...、74...夹在其与第2受压板75之间的第2活塞76、推压第2活塞76的第2弹簧77。
在端壁部件79与第2活塞76之间,形成了第2活塞76的背面面临的第2油压室78,端壁部件79固定地配设在第2离合器内圈72上,与第1油压室68的油压增大相应地,第2活塞76动作,把第3及第4摩擦板73...、74...夹在其与第2受压板75之间,这样,第2离合器37成为与离合器外圈52连接的状态,把曲柄轴22传递过来的动力传递到第2主轴39。另外,在第2离合器内圈72与第2活塞76之间,形成了第2活塞76的前面面临的第2抵消室80,上述第2弹簧77收容在第2抵消室80内,朝着减少第2油压室78容积的一侧发挥弹力。
后述的第2油通路92,与上述第2抵消室80连通。因此,即使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在减压状态的第2油压室78的油上,产生了推压第2活塞76的推压力,但由于离心力也同样地作用在第2抵消室80的油上,所以,可以避免第2活塞76朝着把第3及第4摩擦板73...、74...夹在其与第2受压板75之间的一侧不理想地移动。
图9中,在上述后部箱14的外面,安装着上述离合器罩50,并且,还安装着在朝向机动两轮车行进方向前方的状态配置在上述离合器罩50左上方的发电机81、配置在上述离合器罩50右上方的起动用马达82、以及配置在上述离合器罩50上方的冷却水泵83,另外,在离合罩50上还安装着油过滤器84。
如图8所示,在上述离合器罩50的内面侧上,安装着第1、第2及第3隔壁部件87、88、89。在第2主轴39与第1隔壁部件87之间,设置着第1筒部件91,该第1筒部件91形成与第1离合器36的第1油压室68相通的第1油路90。在第2主轴39与第2隔壁部件88之间,设置着同轴地围绕第1筒部件91的第2筒部件93,在该第2筒部件93与第1筒部件91之间形成了与第2离合器37的第2抵消室80相通的环状第2油通路92。在第2主轴39与第3隔壁部件89之间,设置着同轴地围绕第2筒部件93的第3筒部件95,在该第3筒部件95与第2筒部件93之间,形成了与第2油压室78相通的环状第2油路94。
第1及第2油路90、94,与离合器促动器96连接,由该离合器促动器96控制第1及第2油路90、94即第1及第2油压室68、78的油压,这样,控制切换第1及第2离合器36、37的离·合。
上述离合器促动器96,由第1电磁控制阀97和第2电磁控制阀98构成。第1电磁控制阀97切换对第1离合器36中的第1油压室68的油压施加·释放。第2电磁控制阀98切换对第2离合器37中的第2油压室78的油压施加·释放。设在第1及第2电磁控制阀97、98  者上的支承板99,不是跨越曲柄箱21和后部箱14地设置,而是用若干个螺栓100...安装在上述后部箱14的上面。而且,如图4所明确示出的那样,上述离合器促动器96,在避开与左、右气缸头13L、13R的上部侧壁连接着的吸气系统28的位置,配设在后部箱14的上部。该实施例中,从平面上看,上述离合器促动器96不与吸气系统28重合地配置在该吸气系统28的后方。
如图5所示,在曲柄箱21内的下部,收容着油泵101。动力由驱动链轮102(见图7)、被动链轮(图未示)、和卷绕在驱动链轮102和被动链轮上的环形链104传递到该油泵101。驱动链轮102一体地设在上述传动筒轴57上,曲柄轴22的动力通过一次减速装置53传递给该传动筒轴57。上述被动链轮设在上述油泵101的泵轴103上。
从该油泵101排出的油,经过上述曲柄箱21、设在上述后部箱14及上述离合器罩50上的第3油路105被导引到油过滤器84,被油过滤器84净化后的油,经过形成在离合器罩50上的第4油路106、以及与第4油路106相通地设在后部箱14上的第5油路107被导引到第1及第2电磁控制阀97、98侧。
另外,连接在和第1离合器36的第1油压室68相通的第1油路90与第1电磁控制阀97之间的第6油路108,设在后部箱14和离合器罩50上。连接在和第2离合器37的第2油压室78相通的第2油路94与第2电磁控制阀98之间的第7油路109,设在后部箱14和离合器罩50上。
再如图7所示,在第1主轴38与副轴40之间,从第1及第2离合器36、37一侧开始,依次并排地设置着第6速用齿轮组G6、第4速用齿轮组G4、和第2速用齿轮组G2。第6速用齿轮组G6,由可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1主轴38上的第6速用驱动齿轮111、和一体地设在副轴40上并与第6速用驱动齿轮11 1啮合的第6速用被动齿轮112构成。第4速用齿轮组G4,由能在轴方向移动但不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1主轴38上的第4速用驱动齿轮113、和可相对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副轴40上并与第4速用驱动齿轮113啮合的第4速用被动齿轮114构成。第2速用齿轮组G2,由可相对自由旋转地支承在第1主轴38上的第2速用驱动齿轮115、和能在轴方向移动但不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副轴40上并与第2速用驱动齿轮115啮合的第2速用被动齿轮116构成。
在从第1主轴38的一端伸出的第2主轴39的伸出部与副轴40之间,从第1及第2离合器36、37一侧开始,依次并排地设置着第3速用齿轮组G3、第5速用齿轮组G5、和第1速用齿轮组G1。第3速用齿轮组G3,由能在轴方向移动但不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2主轴39上的第3速用驱动齿轮117、和能相对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副轴40上并与第3速用驱动齿轮117啮合的第3速用被动齿轮118构成。第5速用齿轮组G5,由能相对自由旋转地支承在第2主轴39上的第5速用驱动齿轮119、和能在轴方向移动但不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副轴40上并与第5速用驱动齿轮119啮合的第5速用被动齿轮120构成。第1速用齿轮组G1,由不能相对旋转地结合在第2主轴39上的第1速用驱动齿轮121、和能相对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副轴40上并与第1速用驱动齿轮121啮合的第1速用被动齿轮122构成。
在第6速用驱动齿轮111与第2速用驱动齿轮115之间,第1变速拨叉123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方向移动地支承在第1主轴38上。该第1变速拨叉123能切换成为与第6速用驱动齿轮111卡合的状态、与第2速用驱动齿轮115卡合的状态、以及与第6速用驱动齿轮111及第2速用驱动齿轮115都不卡合的状态。第4速用驱动齿轮113一体地设在该第1变速拨叉123上。另外,在第2速用驱动齿轮115与第5速用驱动齿轮119之间,第2变速拨叉124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方向移动地支承在第2主轴39上。该第2变速拨叉124能切换与第5速用驱动齿轮119的卡合及解除卡合。第3速用驱动齿轮117一体地设在该第2变速拨叉124上。
在第4速用被动齿轮114与第3速用被动齿轮118之间,第3变速拨叉125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方向移动地支承在副轴40上。该第3变速拨叉125能切换与第4速用被动齿轮114的卡合及解除卡合。第2速用被动齿轮116一体地设在该第3变速拨叉125上。另外,在第3速用被动齿轮118与第1速用被动齿轮122之间,第4变速拨叉126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方向移动地支承在副轴40上。该第4变速拨叉126能切换成为与第3速用被动齿轮118卡合的状态、与第1速用被动齿轮122卡合的状态、以及与第3速用被动齿轮118及第1速用被动齿轮122都不卡合的状态。第5速用被动齿轮120一体地设在该第4变速拨叉126上。
把第4变速拨叉126卡合在第1速用被动齿轮122上,第1速用齿轮组G1确立。在第3变速拨叉125不与第4速被动齿轮114卡合的状态,将第1变速拨叉123卡合在第2速用驱动齿轮115上,第2速用齿轮组G2确立。在第2变速拨叉124不与第5速用驱动齿轮119卡合的状态,将第4变速拨叉126卡合在第3速用被动齿轮118上,第3速用齿轮组G3确立。在第1变速拨叉123不与第6及第2速用驱动齿轮115卡合的状态,将第3变速拨叉125卡合在第4速用被动齿轮114上,第4速用齿轮组G4确立。在第4变速拨叉126不与第1及第3速用被动齿轮118卡合的状态,将第2变速拨叉124卡合在第5速用驱动齿轮119上,第5速用齿轮组G5确立。将第1变速拨叉123与第6速用驱动齿轮111卡合,第6速用齿轮组G6确立。
第1~第4变速拨叉123~126,可自由旋转地由第1~第4变速叉127、128、129、130保持着,这些变速  127~130,借助两主轴38、39及副轴40的轴线方向驱动,从而第1~第4变速拨叉123~126在轴方向动作。
图10~图12中,第1~第4变速叉127~130,可滑动地支承在变速轴131、132上,该变速轴131、132具有与曲柄轴22的轴线平行的轴线,其两端部支承在曲柄箱21上。另外,变速滚筒134可旋转地支承在曲柄箱21上,设在上述各变速叉127~130上的销127a、128a、129a、130a,卡合在该变速滚筒134的外周,与变速滚筒134的转动相应地,上述各变速叉127~130进行滑动动作。
上述变速滚筒134,被具有电动马达135的变速促动器136驱动旋转,该变速促动器136配设在沿机动两轮车行进方向的发动机本体11的前面,本实施例中是配设在曲柄箱21的前面。而且,变速促动器136如图3所示,在踏板193L、193R的前端部的高度下方,位于倾斜角α内,所以,可不影响机动两轮车的倾斜角α地配设在上述曲柄箱21的前面。
该变速促动器136,备有上述电动马达135、减速齿轮机构137、筒形凸轮138、传动轴139、传动旋转部件140和空转机构141。上述减速齿轮机构137,将电动马达135的输出减速。被该减速齿轮机构137减速后的电动马达135的输出,传递到上述筒形凸轮138。上述传动轴139同轴地且可相对自由旋转地贯通变速滚筒134。上述传动旋转部件140,固定在上述传动轴139的一端,与筒形凸轮138的旋转相应地转动。上述空转机构141设在传动轴139的另一端与变速滚筒134之间。
在曲柄箱21的前部侧壁21a的外面,连接着箱部件143,在该箱部件143与前部侧壁21a之间形成作动室142,作动室142内收容着上述减速齿轮机构137、筒形凸轮138和传动旋转部件140。安装在该箱部件143上的盖部件144,将该箱部件143的开口端闭塞,在盖部件144上安装着上述电动马达135,马达轴145伸入作动室142内。
上述齿轮减速机构137,由设在电动马达135的马达轴145上的驱动齿轮146、与该驱动齿轮146啮合的第1中间齿轮147、与该第1中间齿轮147一起旋转的第2中间齿轮148、设在上述筒形凸轮138上并与第2中间齿轮148啮合的被动齿轮149构成。
第1及第2中间齿轮147、148设在旋转轴150上,该旋转轴150的两端部可旋转地由上述箱部件143和盖部件144支承着。上述筒形凸轮138的两端部,通过球轴承151、152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箱部件143和盖部件144上。
在上述筒形凸轮138的外周,设有螺旋状的凸轮槽154。另一方面,传动旋转部件140与筒形凸轮138的外周相向配置着,能绕着与变速滚筒134同一轴线旋转。在该传动旋转部件140上,沿周方向等间隔地设有若干个卡合销155、155...,这些卡合销155、155...可选择地与上述凸轮槽154卡合。与筒形凸轮138的旋转相应地,上述若干个卡合销155、155...依次与凸轮槽154卡合而被送入,这样,旋转动力传递到传动旋转部件140。
同轴地并可相对自由旋转地贯通变速滚筒134的传动轴139的一端部,用螺栓156同轴地且不能相对旋转地结合在上述传动旋转部件140上。在该传动轴139的另一端部与变速滚筒134的另一端部之间,设置着空转机构141。
空转机构141,备有销157、传动部件159和夹紧弹簧160。上述销157偏离传动轴139的旋转轴线地设在传动轴139的另一端侧。上述传动部件159设有传动突起158,该传动突起158结合在上述变速滚筒134的另一端,并且偏离变速滚筒134的轴线地配置在上述销157的内方。上述夹紧弹簧160安装在传动轴139上。上述销157和上述传动突起158配置在夹紧弹簧160的两端间。
借助传动轴139的转动,上述销157将夹紧弹簧160的一端侧朝转动方向推压时,夹紧弹簧160的另一端就推压上述传动突起158,这样,传动轴139转动产生的转动力,通过产生空转的空转机构141,传递到变速滚筒134。
变速促动器136,用筒形凸轮138的一个旋转使变速级变化一级地、将上述变速滚筒134驱动旋转。为了确认筒形凸轮138是否因电动马达135的动作而正确地旋转,第1及第2开关161、162安装在箱部件143上。
如图12所示,在与第1开关161对应的部分,在筒形凸轮138上设有第1开关凸轮163,该第1开关凸轮163与第1开关161相接时,使第1开关161成为接通状态。在与第2开关162对应的部分,在筒形凸轮138上设有第2开关凸轮164,该第2开关凸轮164与第2开关162相接时,使第2开关162成为接通状态。
第1及第2开关凸轮163、164设在筒形凸轮138上,二者具有相同的形状但相位不同,借助筒形凸轮138的旋转,能分成两开关161、162都是接通状态的区域、第1开关161是接通状态而第2开关162是断开状态的区域、第2开关162是接通状态而第1开关161是断开状态的区域、两开关161、162都是断开状态的区域。通过检测第1及第2开关161、162的接通·断开状态,可以确认筒形凸轮138的作动状况。
另外,在上述箱部件143上,安装着用于检测变速滚筒134的转动位置的变速传感器165。该变速传感器165的检测轴166,可自由旋转地由曲柄箱21的前部侧壁21a和箱部件143支承着。
在与上述变速滚筒134一起旋转的驱动齿轮167上啮合着第3中间齿轮168,在与第3中间齿轮168一起旋转的第4中间齿轮169上啮合着设在上述检测轴166上的被动齿轮170。
下面,说明第1实施例的作用。由于离合器促动器9配设在发动机本体11的上面,所以,可以避免发动机本体11和车身的前后长度加长,并且,可有效地利用发动机本体11上方的空间配置离合器促动器96。
另外,离合器促动器96,避开吸气系统28地配设在发动机本体11的上面,除了有效地利用发动机本体11上方的空间外,由于在离合器促动器96的附近不配置其它部件,所以,车辆行驶时的行驶风容易吹到离合器促动器96上,可提高离合器促动器96的冷却性。
另外,由于离合器促动器96配设在后部箱14上,该后部箱14结合在曲柄箱21的后部,在该后部箱14与离合器罩50之间,形成了收容第1及第2离合器36、37的离合器室51,所以,可以缩短第1及第2离合器36、37与离合器促动器96之间的距离,可以使从离合器促动器96到第1及第2离合器36、37的控制力传递路径紧凑化。而且,离合器促动器96,不是跨越曲柄箱21及后部箱14地设置,而是只设在后部箱14上,所以,离合器促动器96的安装容易。
另外,变速促动器136,控制设在第1及第2离合器36、37与后轮WR之间的齿轮变速机构35的变速动作,该变速促动器136配设在发动机本体11的前面,本实施例中是配设在曲柄箱21的前面,所以,可有效地利用发动机本体周围的空间配置离合器促动器96和变速促动器136。
图13和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图13是动力装置的简化平面图,图14是从图13中的箭头14方向看的图。
装在机动两轮车上的动力装置P,,由多气缸例如2气缸的发动机E′和使该发动机E′的动力变速的变速机(图未示)构成。上述发动机E,的发动机本体195,备有曲柄箱196、气缸体197、气缸头198和后部箱199。上述气缸体197,结合在上述曲柄箱196的上部,具有气缸轴线直立的、在车辆前后方向并排设置着的若干个例如2个气缸膛200、200。上述气缸头198,结合在该气缸体197的上部。上述后部箱199,结合在沿机动两轮车前后方向的上述曲柄箱196的后部。具有沿机动两轮前后方向的轴线的曲柄轴(图未示),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上述曲柄箱196上。
沿着机动两轮车的行进方向,在上述气缸头198的右侧面连接着吸气系统204,该吸气系统204具有与各气缸分别对应的各吸气管201、201、这些吸气管201...共同连接的节流机构202和连接在该节流机构202上的空气滤清器203。沿着机动两轮车的行进方向,在上述气缸头198的左侧面,连接着排气系统206,该排气系统206具有与各气缸分别对应的各排气管205、205。
离合器促动器96安装在上述发动机本体195的上面,该第2实施例中,是安装在上述后部箱199的上面,而且,上述离合器促动器96,配置在避开与发动机本体195的气缸头198连接着的吸气系统204的位置。
该第2实施例也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权利要求记载的本发明范围内,可以作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也可以将后部箱一体地形成在曲柄箱上,这样,就不需要与曲柄箱分体的后部箱,可减少零部件数目。

Claims (6)

1.车辆用动力装置,曲柄轴(22)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轴线并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曲柄箱(21、196)上,在把该曲柄轴(22)的旋转动力传递给驱动轮(WR)的动力传递路径途中,设有可切换动力传递的通·断的离合器(36、37),在含有上述曲柄箱(21、196)的发动机本体(11、195)上,安装着用于切换上述离合器(36、37)的离·合的离合器促动器(96),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促动器(96)配设在上述发动机本体(11、195)的上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促动器(96),配置在避开与上述发动机本体(11、195)连接着的吸气系统(28、204)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构成上述发动机本体(11、195)的一部分并结合在上述曲柄箱(21、196)后部的后部箱(14、199)、和结合在该后部箱(14、199)上的离合器罩(50)形成的离合器室(51)内,收容着上述离合器(36、37),上述离合器促动器(96)配设在上述后部箱(14、199)的上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齿轮变速机构(35)构成设在上述离合器(36、37)与上述驱动轮(WR)间的变速机(T)的一部分,变速促动器(136)控制该齿轮变速机构(35)的变速动作,该变速促动器(136)配设在上述发动机本体(11)的前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动机本体(11)是水平相向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气系统(28、204)含有若干个吸气管(32L、32R;201)和节流机构(31、202);上述若干个吸气管(32L、32R;201)与设在上述发动机本体(11、195)上的若干个吸气口(24)连通,其下游端与上述发动机本体(11、195)连接;若干个吸气管(32L、32R;201)的上游端共同地与上述节流机构(31、202)连接。
CN2007101674995A 2006-10-31 2007-10-29 车辆用动力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36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95252 2006-10-31
JP2006-295252 2006-10-31
JP2006295252A JP5013815B2 (ja) 2006-10-31 2006-10-31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3699A true CN101173699A (zh) 2008-05-07
CN101173699B CN101173699B (zh) 2010-06-02

Family

ID=39328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749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3699B (zh) 2006-10-31 2007-10-29 车辆用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54584B2 (zh)
JP (1) JP5013815B2 (zh)
CN (1) CN101173699B (zh)
CA (1) CA2607659C (zh)
DE (1) DE102007043434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8222B2 (ja) * 2006-11-30 2009-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るエンジン
JP5014047B2 (ja) * 2007-09-29 2012-08-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におけるシフト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配置構造
EP2042777B1 (en) * 2007-09-29 2016-10-26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disposing a shift actuator in a power unit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5005484B2 (ja) * 2007-09-29 2012-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におけるクラッチ制御装置の配置構造
JP5250522B2 (ja) * 2009-09-30 2013-07-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式車両
JP5474618B2 (ja) * 2010-03-11 2014-04-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取付構造
JP5486974B2 (ja) * 2010-03-19 2014-05-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5557567B2 (ja) * 2010-03-23 2014-07-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変速装置
JP2013170643A (ja) * 2012-02-21 2013-09-02 Honda Motor Co Ltd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JP2014059002A (ja) * 2012-09-14 2014-04-03 Yamaha Motor Co Ltd 変速装置及び車両
JP6414810B2 (ja) * 2014-03-31 2018-10-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6575977B2 (ja) * 2018-09-20 2019-09-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3926B2 (ja) * 1997-09-12 2006-1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EP0911253B1 (en) * 1997-10-21 2003-11-2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wer unit for vehicle
JP4219017B2 (ja) * 1997-10-21 2009-02-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2001108093A (ja) * 1999-10-05 2001-04-2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2001124203A (ja) * 1999-10-22 2001-05-1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変速機のチェンジ装置
AUPQ491099A0 (en) * 1999-12-30 2000-02-03 Ward, Antony John Fowl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253464B2 (ja) * 2002-04-26 2009-04-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936693B2 (ja) * 2004-10-21 2012-05-2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4608298B2 (ja) * 2004-12-10 2011-01-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変速制御装置、変速制御方法及び鞍乗型車両
JP2006168468A (ja) * 2004-12-14 2006-06-29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4989853B2 (ja) * 2005-01-24 2012-08-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変速制御装置
JP4868927B2 (ja) * 2005-08-31 2012-0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動弁系油圧制御弁配置構造
DE602006006316D1 (de) * 2005-12-28 2009-05-28 Honda Motor Co Ltd Doppelkupplungsvorrichtung
TWI293603B (en) * 2006-04-18 2008-02-21 Yamaha Motor Co Ltd Shift actuat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integrating vehicle
JP4906455B2 (ja) * 2006-09-26 2012-03-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クランクケース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54584B2 (en) 2011-06-07
DE102007043434A1 (de) 2008-06-19
CN101173699B (zh) 2010-06-02
JP5013815B2 (ja) 2012-08-29
DE102007043434B4 (de) 2016-02-11
US20080099306A1 (en) 2008-05-01
CA2607659C (en) 2010-10-12
JP2008110684A (ja) 2008-05-15
CA2607659A1 (en) 2008-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3699B (zh) 车辆用动力装置
CN101397046B (zh) 跨骑式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
CN101327829B (zh) 二轮机动车用动力单元
CN101172461B (zh) 车辆用动力装置
CN101190656B (zh) 备有变速用促动器的发动机
CN1171746C (zh) 山地行驶用四轮车
CN101294606B (zh) 二轮机动车用动力单元
CN101424199B (zh) 小型车辆用发动机
EP2372196A1 (en)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JPH10291420A (ja) エンジンの動力伝達装置
CN101397923B (zh) 自动两轮车用动力装置的滤油器的配置构造
CN101398058B (zh) 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
CN101293480B (zh) 液压离合器装置
JP2009083684A5 (zh)
CN101469769B (zh) 变速装置的变速鼓驱动装置
CN101210516B (zh) 两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
CN101210505B (zh) 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
CN101424198B (zh) 小型鞍座型车辆
US8950560B2 (en) Vehicular power unit
CN101981291B (zh) 小型车辆用内燃机
CN101153556B (zh) 传动装置
BR102012007581A2 (pt) Veículo do tipo de condução montada
CN1321855C (zh) 带踏板的机动二轮车
CN1337330A (zh) 搭载在车辆上的动力单元
CN101796325A (zh) 有级式自动变速装置和具备其的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1710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