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8058B - 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 - Google Patents

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8058B
CN101398058B CN200810168708.2A CN200810168708A CN101398058B CN 101398058 B CN101398058 B CN 101398058B CN 200810168708 A CN200810168708 A CN 200810168708A CN 101398058 B CN101398058 B CN 101398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rankcase
mentioned
shift actuator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87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8058A (zh
Inventor
小笠原敦
藤本靖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98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8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8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80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28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the gearbox is associated or combined with a crank case of an eng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9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F16H2057/02043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 F16H2057/02065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for motorcycles or squ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51Control mechanis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86Gear casin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将曲轴及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设置的变速机构收容于曲轴箱,且对变速机构的变速动作进行驱动控制的换挡促动器配设于发动机主体上,其中,配置换挡促动器,以不仅提高配置于曲轴箱周围的功能部件的设计上的自由度,而且抑制自曲轴箱向外侧的突出量并提高维护性。换挡促动器(181)按照将其动作轴线配置于与变速机构的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的方式安装于曲轴箱(35)的侧面。

Description

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旋转自如地支承曲轴且构成发动机主体的一部分的曲轴箱中收容将所述曲轴的旋转动力传递给驱动轮的设于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变速机构,且在上述发动机主体上配设驱动控制所述变速机构的变速动作的换挡促动器的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特别是涉及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的改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已知有如下结构:在搭载于二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曲轴箱的上面配设了对收容于曲轴箱的变速机构的变速动作进行驱动控制的换挡促动器。
专利文献1:特开昭63-125490号公报
但是,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在曲轴箱的上面配置换挡促动器的构造中,配置于曲轴箱上方的进气系、收纳箱、蓄电池及车座等构成二轮摩托车的功能部件的布设自由度有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构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可配置换挡促动器,以不仅提高配置于曲轴箱周围的功能部件的设计上的自由度,而且抑制自曲轴箱向外侧的突出量并提高维护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在旋转自如地曲轴且构成发动机主体的一部分的曲轴箱中收容将所述曲轴的旋转动力传递给驱动轮的设置在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变速机构,且将驱动控制所述变速机构的变速动作的换挡促动器配设于所述发动机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促动器按照将其动作轴线配置在与所述变速机构的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曲轴箱的侧面。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按照将自所述曲轴传递给所述变速机构的旋转动力输出向所述驱动轮侧的方式构成所述变速机构的一部分的输出轴的轴端由拆装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曲轴箱的一侧面的罩覆盖,且将所述换挡促动器按照位于所述罩的上方且比沿着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所述罩的外端更靠内侧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曲轴箱的所述侧面。
本发明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提供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将形成收容与所述曲轴连接的发电机的发电机收容室的发电机罩安装于所述曲轴箱的所述侧面,且将所述换挡促动器按照位于所述发电机罩的后方且比沿着所述曲轴的轴线的所述发电机罩的外端更靠内侧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曲轴箱的所述侧面。
另外,本发明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提供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促动器使其动作轴线在上下方向倾斜地安装于所述曲轴箱的所述侧面。
另外,实施例的齿轮变速机构103与本发明的变速机构对应,实施例的中间轴107与本发明的输出轴对应,实施例的第一齿轮罩116及第二齿轮罩117与本发明的罩对应,实施例的换挡驱动用电动机181与本发明的换挡促动器对应,实施例的后轮WR与本发明的驱动轮对应。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由于在曲轴箱的侧面安装换挡促动器,故可提高配置于曲轴箱周围的功能部件的设计上的自由度,且自动力单元的外侧方向换挡促动器的存取容易,可提高换挡促动器的维护性。另外,由于换挡促动器的动作轴线配置在曲轴箱内的变速机构的轴线的正交的平面内,因此,尽管在曲轴箱的所述侧面安装了换挡促动器,但仍能够极力地抑制换挡促动器自曲轴箱向外侧的突出量。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将构成变速机构的一部分的输出轴的轴端覆盖,按照位于拆装自如地安装于曲轴箱的所述侧面的罩的上方且比沿着输出轴的轴线的所述罩的外端更靠内侧的方式将换挡促动器安装于曲轴箱的一侧面,因此,可通过罩保护换挡促动器不受来自下方的飞石及泥水等的影响,不需要用于保护换挡促动器的专用部件,可降低部件数量。而且,由于只要在换档促动器的周围设置用于安装保护罩的凸台等即可,故没有凸台等的造成的其他部件在设计上的限制,可提高其他部件在设计上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促动器位于曲轴箱的所述侧面安装的发电机罩的后方且比沿着曲轴的轴线的发电机罩的外端更靠内侧,因此,可有效地活用自曲轴箱的左侧面突出的发电机罩周围的空间来配置换档促动器,通过配置换档促动器,可防止动力单元在沿着曲轴的轴线的方向大型化。而且,可通过发电机罩保护换挡促动器不受来自前方的飞石及泥水等的影响,不需要用于保护换挡促动器的专用部件,可降低部件数量。而且,由于只要在换档促动器的周围设置用于安装保护罩的凸台等即可,故没有凸台等的造成的其他部件在设计上的限制,可提高其他部件在设计上的自由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用于换挡促动器的动作轴线在上下方向倾斜,故在进行换挡促动器的拆装作业时,位于前方的发电机罩不成为障碍,因此可提高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二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动力单元的左侧视图;
图3是动力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4是图2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图4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后部气缸侧体侧的与图5对应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8是齿轮变速机构及离合器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9是图8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图2的10-10线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11-11线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油压系的构成的系统图;
图13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4是图13的14-14线剖视图;
图15是图13的15向视图。
符号说明
33发动机主体
35曲轴箱
36曲轴
84发电机
87发电机罩
88发电机收容室
107作为输出轴的中间轴
103作为变速机构的齿轮变速机构
116作为罩的第一齿轮罩
117作为罩的第二齿轮罩
181作为换挡促动器的换挡驱动用电动机
P动力单元
WR作为驱动轮的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15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图1是二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动力单元的左侧视图,图3是动力单元的右侧视图,图4是图2的4-4线剖视图,图5是图4的5-5线剖视图,图6是后部气缸侧体侧的与图5对应的剖视图,图7是图6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8是齿轮变速机构及离合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9是图8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0是图2的10-10线放大剖视图,图11是图10的11-11线剖视图,图12是表示油压系的构成的系统图,图13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4是图13的14-14线剖视图,图15是图13的15向视图。
首先,图1中,跨乘型车辆即二轮摩托车的车架F具有:可转向地支承对前轮WF进行轴支承的前叉25的头管26、自该头管26向后下延伸的左右一对主架27、连设于两主架27的后部并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枢轴板28,后轮W轴支承在前端可摆动地支承于枢轴板28的摆臂29的后部。而且,在上述枢轴板28的下部及上述摆臂29的前部间设置连杆30,在上述枢轴板28的上部及上述连杆30之间设置减振单元31。
在上述主架27及枢轴板28上悬挂有由发动机E及变速器M构成的动力单元P,该动力单元P的自上述变速器M输出的旋转动力经由沿前后延伸的驱动轴32传递到上述后轮WR。
在上述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33或车架F上安装有侧支架34,该实施例中,在上述车架F的左侧枢轴板28的下部安装侧支架34。因此,在将侧支架34打开进行驻车时,二轮摩托车成为倾斜向左侧的状态。
图2及图3中,上述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33具有以向二轮摩托车搭载的状态位于前方的前部气缸侧体BF、和位于比该前部气缸侧体BF靠后方的后部气缸侧体BR,构成V型水冷式,在与两气缸侧体BF、BR共通的曲轴箱35上旋转自如地支承沿着二轮摩托车的左右方向的曲轴36。
曲轴箱35通过将上部箱半体35a及下部箱半体35b结合而构成,按照成为V字形的方式在上部箱半体35a上一体地形成前部及后部气缸体38F、38R,上述曲轴36的轴线在上述上部箱半体35a及上述下部箱半体35b的结合面37上配置。
前部气缸侧体BF由上述气缸体38F、与前部气缸体38F结合的前部气缸盖39F、与前部气缸盖39F结合的前部气缸盖罩40F构成,后部气缸侧体BR由后部气缸体38R、与后部气缸体38R结合的后部气缸盖39R、与后部气缸盖39R结合的后部气缸盖罩40R构成,在上述曲轴箱35的下部结合机油盘41。
在前部气缸体38F上形成有在上述曲轴36的轴线方向并列的两个气缸筒42,前部气缸体38F按照以发动机主体33向车架F悬挂的状态使上述气缸筒42的轴线向前上倾斜的方式与曲轴箱35结合。另外,在后部气缸体39R上形成有在上述曲轴36的轴线方向并列的两个气缸筒42,后部气缸筒39R按照以发动机主体33向车架F悬挂的状态使各气缸筒42的轴线向后上倾斜的方式与曲轴箱35结合。而且,与前部气缸侧体BF的两气缸筒42分别可滑动地嵌合的活塞43、和与后部气缸侧体BR的两气缸筒42分别可滑动地嵌合的活塞43与上述曲轴35共通连接。
图4及图5中,在前部气缸盖39F上,对各气缸筒42的每一个配设各一个进气门44,其通过各一对气门弹簧46向关闭气门方向施力以能够进行开闭动作,同时,配设各一对排气门45,其通过气门弹簧47向关闭气门方向施力以能够进行开闭动作。这些进气门44及排气门45通过前部气缸侧体48F而被开闭驱动。
前部气缸侧体侧气门机构48F具备:具有与上述曲轴36平行的轴线,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前部气缸盖39F上,并且配置于进气门44的上方的凸轮轴49;安装于在该凸轮轴49上设置的多个(该实施例中为四个)进气侧凸轮50及进气门44间且可滑动地嵌合于前部气缸盖39F上的进气侧气门挺杆51;一端具有与设于上述凸轮轴49上的多个(该实施例中为四个)排气侧凸轮52滚动接触的滚子53、并且另一端可调节进退位置地拧合与各排气门45的杆45a的上端抵接的挺杆螺丝54的摇臂55,摇臂55具有与上述凸轮轴49平行的轴线,通过固定配置于前部气缸盖39F的摇臂轴56而可摆动地支承。
图6中,在后部气缸盖39R上,对各气缸筒42的每一个配设有各一对进气门43及各一对排气门44,它们通过气门弹簧280、281向关闭气门方向施力以能够进行开闭动作,这些进气门43及排气门44通过后部气缸侧体侧气门机构48R而被开闭驱动。
后部气缸侧体侧气门机构48R具备:具有与上述曲轴36平行的轴线,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后部气缸盖39R上,并且配置于进气门43的上方的进气侧凸轮轴57;具有与上述曲轴36平行的轴线,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后部气缸盖39R上,并且配置于排气门44的上方的排气侧凸轮轴58;安装于在进气侧凸轮轴57上设置的多个(该实施例中为四个)进气侧凸轮59及进气门43间且可滑动地嵌合于后部气缸盖39R的进气侧气门挺杆60;安装于在排气侧凸轮轴58上设置的多个(该实施例中为四个)排气侧凸轮61及排气门44间且可滑动地嵌合于后部气缸盖39R的排气侧气门挺杆62。
而且,在后部气缸侧体气门装置48R上附设可将后部气缸侧体BR的二气缸的进气门43的动作方式切换为开闭动作状态及闭气门停止状态的进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和可将二气缸的排气门44的动作方式切换为开闭动作状态及闭气门停止状态的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4。
图7中,进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与进气侧气门挺杆60关联地设置,其具备:可滑动地嵌合于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销支架65;在与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内面之间形成油压室66,且可滑动地嵌合于销支架65的滑销67;施加向缩减油压室66的容积的方向按压滑销67的弹簧力且设置于滑销67及销支架65之间的回位弹簧68;阻止滑销67绕轴线的旋转而设于销支架65及滑销67间的挡销69。
在销支架65的外周设有环状槽71,且在销支架65上设置具有与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轴线正交的轴线且具有使一端向上述环状槽71开口并且将另一端堵塞的有底的滑动孔72。另外,在销支架65上,以可收容进气门43的杆43a的前端部的方式同轴设置插通孔73和延长孔74,其中,插通孔73使通过气门弹簧28向关闭气门方向施力的进气门43的杆43a的前端部穿过,延长孔74与该插通孔73之间夹着滑动孔72。由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堵塞端侧堵塞延长孔74的端部的圆盘状的垫片75嵌合于销支架65上,与该垫片75抵接的突部76一体地设于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堵塞端内面中央部。
在销支架65的滑动孔72内滑动自如地嵌合滑销67。在该滑销67的一端和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内面之间形成与环状槽71连通的油压室66,且在滑销67的另一端和滑动孔72的堵塞端之间形成的弹簧室77内收纳回位弹簧68。
在滑销67的轴方向中间部可收容上述杆43a的前端部地设置可与上述插通孔73及延长孔74同轴相连的收容孔78,该收容孔78的在插通孔73侧的端部与插通孔73对置,向滑销67的下部外侧面形成的平坦的抵接面79开口。而且,抵接面79沿滑销67的轴线方向较长地形成,收容孔78向抵接面79的油压室66侧的部分开口。
这种滑销67在轴方向滑动,以使通过油压室66的油压作用于该滑销67的一端侧的油压力和通过回位弹簧68作用于滑销67的另一端侧的弹力均衡,在油压室66的油压为低压时的非动作时,按照使收容孔78从插通孔73及延长孔74的轴线错开并使上述杆43a的前端与抵接面79抵接的方式向图7中右侧移动,在油压室66的油压为高压的动作状态下,按照使穿过插通孔73的上述杆43a的前端部收容于收容孔78及延长孔74的方式向图7中左侧移动。
而且,在滑销67移动到使其收容孔78与插通孔73及延长孔74同轴相连的位置时,通过从进气侧凸轮59作用的按压力,使进气侧气门挺杆60滑动,从而销支架65及滑销67也与进气侧气门挺杆60一起向进气门43侧移动,但只是上述杆43a的前端部收容于收容孔78及延长孔74内,不能从进气侧气门挺杆60及销支架65向进气门43作用开气门方向的按压力,而进气门43保持停止。另外,在滑销67移动到使上述杆43的前端部抵接其抵接面79的位置时,伴随与通过自进气侧气门凸轮59作用的按压力使进气侧气门挺杆60滑动相对应的销支架65及滑销67的向进气门43侧的移动,在进气门43上作用开气门方向的按压力,因此,根据进气侧凸轮59的旋转,进气门43进行开闭动作。
在后部气缸盖39R上,为滑动自如地支承进气侧气门挺杆60而设有嵌合该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支承孔80,在该支承孔80的内面,按照围绕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方式设置环状凹部81,该环状凹部81虽然在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支承孔80内滑动但仍与销支架65的环状槽71连通。另外,在进气侧气门挺杆60及后部气缸盖39R之间设置使进气侧气门挺杆60向与进气侧凸轮59抵接的方向施力的弹簧82。
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4与进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同样地构成,与排气侧气门挺杆62关联地设置,在高压油压作用时,可切换为使排气门44闭气门停止的状态,在作用的油压降低时,切换为使排气门44进行开关动作的状态。
即,后部气缸侧体侧气门机构48R通过进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4的动作控制,可切换使后部气缸侧体BR的两个气缸的进气门43及排气门44进行开闭动作的状态、和使后部气缸侧体BR的两个气缸的进气门43及排气门44闭气门停止而使气缸停止的状态。
再返回图4,在发动机主体33的对车架F的搭载状态下的曲轴36的左侧端部连接发电机84,该发电机84由固定于曲轴36上的转子85、固定配置于上述转子85内的定子86构成,且收容在由曲轴箱35和结合在该曲轴箱35的左侧侧面的发电机罩87构成的发电机收容室88内,上述定子86固定在发电机罩87上。
而且,在上述转子85上,经由可向转子85侧传递动力的单方向离合器89连接齿轮90,并向该齿轮90传递来自未图示的起动机的动力。
另一方面,在发动机主体33的向车架F的搭载状态下的曲轴箱35的右侧侧面结合在与曲轴箱35之间形成离合器室91的离合器罩92,在上述离合器室91内,在上述曲轴36上固设驱动链轮93、94。一侧的驱动链轮93构成前部气缸侧体侧调时传动机构95的一部分,该前部气缸侧体侧调时传动机构95以1/2的减速比向前部气缸侧体侧气门机构48F的凸轮轴49传递曲轴36的旋转动力,前部气缸侧体侧调时传动机构95通过在上述驱动链轮93和设于上述凸轮轴49上的从动链轮96上卷挂环状凸轮链97而成。另外,另一侧的驱动链轮94构成后部气缸侧体侧调时传动机构98的一部分,该后部气缸侧体侧调时传动机构98以1/2的减速比向后部气缸侧体侧气门机构48R的进气侧及排气侧凸轮轴57、58传递曲轴36的旋转动力,该后部气缸侧体侧调时传动机构98通过在上述驱动链轮94和分别设于上述进气侧及排气侧凸轮轴57、58上的从动链轮(未图示)上卷挂环状凸轮链99而成。
而且,在前部气缸体38F及前部气缸盖39F上形成使上述凸轮链97行进的凸轮链室100,在后部气缸体38R及后部气缸盖39R上形成使上述凸轮链99行进的凸轮链室(未图示)。
上述曲轴36及后轮WR间的动力传递路径自曲轴36侧起依次具一次减速装置101、离合器装置102、齿轮变速机构103及驱动轴32,一次减速装置101及离合器装置102收容于上述离合器室91内,齿轮变速机构103收容于曲轴箱35内。
一并参照图8,上述齿轮变速机构103具备可选择性确立的多个变速级的齿轮列、例如第一~第六速用齿轮列G1、G2、G3、G4、G5、G6,并收容于曲轴箱35内,在第一主轴105及中间轴107间设置第二、第四及第六速用齿轮列G2、G4、G6,并且在第二主轴106及上述中间轴107间设置第一、第三及第五速用齿轮列G1、G3、G5,该第二主轴106同轴且相对旋转自如地贯通第一主轴105。
上述曲轴箱35包含在沿着曲轴36的轴线的方向隔开间隔彼此对置的一对侧壁35c、35d,具有与曲轴36平行的轴线且形成为圆筒状的第一主轴105的中间部旋转自如地贯通上述侧壁35c,在侧壁35c及第一主轴105间设置滚珠轴承108。另外,具有与曲轴36平行的轴线的第二主轴106是使与第一主轴105的轴方向相对位置一定且可相对旋转地贯通第一主轴105的主轴,在第一主轴105及第二主轴106之间设置多个滚针轴承109。另外,第二主轴106的另一端部经由滚珠轴承11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曲轴箱35的侧壁35d。
包含与曲轴36平行的轴线的中间轴107的一端部经由滚珠轴承11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侧壁35c,中间轴107的另一端部使滚珠轴承112及环状的密封部件113设置在与上述侧壁35d之间,并旋转自如地贯通该侧壁35d,在中间轴107自侧壁35d突出的突出端部固定驱动锥齿轮114,使具有在二轮摩托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的从动锥齿轮115与该驱动锥齿轮114啮合。
但是,驱动锥齿轮114及从动锥齿轮115在由覆盖上述曲轴箱35的上述侧壁35d的一部分且可拆装地接合于上述侧壁35d的第一齿轮罩116和可拆装地结合于第一齿轮罩116的第二齿轮罩117和上述侧壁35d形成的齿轮室118内彼此啮合,从动锥齿轮115同轴具备的轴部115a旋转自如地贯通第二齿轮罩117,在上述轴部115a及第二齿轮罩117之间设置滚珠轴承119、位于该滚珠轴承119的外侧的环状的密封部件120。另外,在从动锥齿轮115上嵌合支承轴112的一端部,该支承轴112的另一端部经由滚柱轴承11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一齿轮罩116。而且,上述轴部115与上述驱动轴32连接。
一并参照图9,上述离合器装置102是具有设于上述齿轮变速机构103及曲轴36间的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24、125并构成双联式的装置,第一离合器124设于上述曲轴36及第一主轴105的一端部间,第二离合器125设于上述曲轴36及第二主轴106的一端部间。而且,来自上述曲轴36的动力经由一次减速装置101及缓冲弹簧127输入到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24、125为共通的离合器外套126。
一次减速装置101由在上述驱动链轮94的更外侧设于上述曲轴36上的驱动齿轮128和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第一主轴105并与驱动齿轮128啮合的从动齿轮129构成,从动齿轮129经由缓冲弹簧127与上述离合器外套126连接。
在一次减速装置101的更外侧,在曲轴36的轴端安装有脉冲发生器268,通过检测该脉冲发生器268来检测曲轴36的转速的转速检测器269安装在离合器罩92的内面。另外,在离合器罩92上设置用于检查脉冲发生器268的检查孔270,该检查孔270为极小径化而自曲轴36的轴线偏心,设于离合器罩92上,该检查孔270由可拆装的盖部件271关闭。
第一离合器124具备:上述离合器外套126;由该离合器外套126同轴包围,并且相对不能旋转地接合与第一主轴105上的第一离合器内套131;相对不能旋转地卡合于上述离合器外套126的多个第一摩擦板132;相对不能旋转地卡合于第一离合器内套131,并且与第一摩擦板132交互配置的多个第二摩擦板133;与彼此重叠配置的第一及第二摩擦板132、133对置地设于第一离合器内套131的第一受压板134;在与第一受压板134之间夹着第一及第二摩擦板132、133的第一活塞135;对第一活塞135施力的第一弹簧136。
在与第一活塞135之间形成面向第一活塞135的背面的第一油压室137的端壁部件138被固定地配置于第一离合器内套131,根据第一油压室137的油压增大,第一活塞135动作,以将第一及第二摩擦板132、133夹在其与第一受压板134之间,由此,第一离合器124成为将从曲轴36传递给离合器外套126的动力传递给第一主轴105的连接状态。另外,在第一离合器内套131及第一活塞135之间形成有面临第一活塞135的前面的消除室139,上述第一弹簧136按照向减少第一油压室137的容积的一侧作用弹力的方式收容于消除室139中。
而且,消除室139为向齿轮变速机构103的各润滑部以及第一及第二主轴105、106间供给油而与同轴设于第二主轴106的第一油通路140连通。因此,即使伴随旋转的离心力作用在负压状态下的第一油压室137的油上,而产生按压第一活塞135的力,离心力也会同样地作用于消除室139的油上,因此,避免产生第一活塞135不期望地移动到将第一及第二摩擦板132、133夹在其与第一受压板134之间的状态的情况。
第二离合器125在沿着第二主轴106的轴线的方向与第一离合器124并排配置,以将上述第一离合器124夹在其与上述一次减速装置101之间,其具备:上述离合器外套126;由该离合器外套126同轴包围,并且相对不能旋转地接合与第二主轴106的第二离合器内套141;相对不能旋转地卡合于上述离合器外套106的多个第三摩擦板142;相对不能旋转地卡合于第二离合器内套141,并且与第三摩擦板142交互配置的多个第四摩擦板143;与彼此重叠配置的第三及第四摩擦板142、143对置地设于第二离合器内套141的第二受压板144;在与第二受压板144之间夹着第三及第四摩擦板142、143的第二活塞145;对第二活塞145施力的第二弹簧146。
在与第二活塞145之间形成面临第二活塞145的背面的第二油压室147的端壁部件148被固定地配置于第二离合器内套141,根据第二油压室147的油压增大,第二活塞145动作,以将第三及第四摩擦板142、143夹在其与第二受压板144之间,由此,第二离合器125成为将从曲轴36传递给离合器外套126的动力传递给第二主轴106的连接状态。另外,在第二离合器内套141及第二活塞145之间形成有面临第二活塞145的前面的消除室149,上述第二弹簧146按照在减少第二油压室147的容积的一侧发挥弹力的方式收容于消除室149中。
而且,消除室149与后述的第二油通路150连通。因此,即使伴随旋转的离心力作用在负压状态下的第二油压室147的油上,而产生按压第二活塞145的力,离心力也会同样地作用于消除室149的油上,因此,避免产生第二活塞145不期望地向将第三及第四摩擦板142、143夹在其与第二受压板144之间的一侧移动的状态的情况。
在自右侧朝向二轮摩托车的行进方向前方覆盖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24、125的离合器罩92的内面侧安装第一、第二及第三隔壁部件151、152、153。而且,在第二主轴106及第一隔壁部件151之间设置形成与第一离合器124的第一油压室137连通的第一油路152的第一筒部件155,在第二主轴106及第二隔壁部件152之间设置在与第一筒部件155之间形成与第二离合器125的消除室149连通的环状的第二油通路150并同轴围绕第一筒部件155的第二筒部件156,在第二主轴106及第三隔壁部件153之间设置在与第二筒部件156之间形成与第二油压室147连通的环状的第二油路157并同轴围绕第二筒部件156的第三筒部件158。
再次返回图8,在齿轮变速机构103的第一主轴105及中间轴107之间,自离合器102的相反侧顺序地并列设置第四速齿轮列G4、第六速用齿轮列G6及第二速用齿轮列G2。第二速用齿轮列G2由一体地设于第一主轴105上的第二速用驱动齿轮160和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中间轴107并与第二速用驱动齿轮160啮合的第二速用从动齿轮161构成,第六速用齿轮列G6由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一主轴105的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62和可进行轴方向移动并且相对不能旋转地支承于中间轴107上并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62啮合的第六速用从动齿轮163构成,第四速用齿轮列G4由可进行轴方向移动并且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中间轴107上并与第四速用驱动齿轮164啮合的第四速用从动齿轮165构成。
在第二速用从动齿轮161及第四速用从动齿轮165间,在中间轴107上相对不能旋转且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承有第一换档器166,该第一换档器166可切换与第二速用从动齿轮161卡合的状态、与第四速用从动齿轮165卡合的状态、以及与第二速用从动齿轮161及第四速用从动齿轮165的任一个均未卡合的状态,在该第一换档器166上一体地设置第六速用从动齿轮163。螺纹,第四速用驱动齿轮164与相对不能旋转且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承于第一主轴105的第二换档器167,第二换档器167可切换对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62的卡合及卡合解除。
而且,通过在第二换档器167不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62卡合的状态下,将第一换档器166卡合于第二速用从动齿轮161,第二速用齿轮列G2成立,通过在第二换档器167不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62卡合的状态下,将第一换档器166卡合于第四速用从动齿轮165,第四速用齿轮列G4成立,通过将第一换档器166设为中立状态并将第二换档器167卡合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62,第六速用齿轮列G6成立。
在第二主轴106自第一主轴105的另一端部突出的突出部及凸轮轴107之间,自离合器装置102的相反侧顺序并列设置第一速用齿轮列G1、第五速用齿轮列G5及第三速齿轮列G3。第三速用齿轮列G3由轴方向可移动且相对不能旋转地支承于第二主轴106的第三速用驱动齿轮168、和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中间轴107且与第三速用驱动齿轮168啮合的第三速用从动成立169构成,第五速用齿轮列G5由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二主轴106的第五速用驱动成立170、和轴方向可移动且相对不能旋转地支承于中间轴107且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170啮合的第五速用从动齿轮171构成,第一速用齿轮列G1由一体设于第二主轴106的第一速用驱动齿轮172、和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中间轴107且与第一速用驱动齿轮172啮合的第一速用从动齿轮173构成。
第三速用驱动齿轮168被一体地设于相对不能旋转且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承于第二主轴106的第三换档器174,第三换档器174可切换对第五速用驱动齿轮的卡合及卡合解除。在第三速用从动齿轮169及第一速用从动齿轮173之间,在中间轴107上相对不能旋转且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承有第四换档器175,该第四换档器175可切换与第三速用从动齿轮169卡合的状态、与第一速用从动齿轮173卡合的状态、以及第三速用从动齿轮169及第一速用从动齿轮173均未卡合的中立状态,在该第四换档器175上一体地设置第五速用从动齿轮。
而且,通过在第三换档器174不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卡合的状态下,将第四换档器175卡合于第一速用从动齿轮,第一速用齿轮列G1成立,通过在第三换档器174不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卡合的状态下,将第四换档器175卡合于第三速用从动齿轮169,第三速用齿轮列G3成立,通过将第四换档器175设为中立状态并将第三换档器174卡合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第五速用齿轮列G5成立。
第一~第四换档器166、167、174、175通过第一~第四换挡拨叉176、177、178、179旋转自如地保持,这些换挡拨叉176~179在两主轴105、106及中间轴107的轴线方向被驱动,由此,第一~第四换档器166、167、174、175在轴线方向动作。
图10中,第一~第四换挡拨叉176~179具有与曲轴36的轴线平行的轴线,卡合于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曲轴箱35上的换档鼓180的外周,具有与换档鼓180平行的轴线,且可滑动地支承于被曲轴箱35支承的换挡拨叉轴205、206上,根据换档鼓180的旋转,上述换挡拨叉176~179在换挡拨叉轴205、206上滑动动作。
上述换档鼓180通过换挡促动器即换挡驱动用电动机181发出的动力而被驱动旋转,该换挡驱动用电动机181被安装在曲轴箱35的侧面,该实施例中,在发动机主体33搭载在车架F的状态下,安装于曲轴箱35的左右任一侧面、例如左侧的侧面。而且,按照覆盖上述齿轮变速机构103的中间轴107的轴端的方式将第一及第二齿轮罩116、117可拆装地安装在上述曲轴箱35的左侧面,上述换挡驱动用电动机181被配置在比第一及第二齿轮罩116、117更靠上方且比沿着上述中间轴107的轴线的第一及第二齿轮罩116、117的外端更靠内侧。另外,在曲轴箱35的左侧面安装有发电机罩87,但上述换挡驱动用电动机181如图2所示,是配置在发电机罩87的后方的电动机,如图10所示,配置在沿着换档鼓180的轴线即曲轴36的轴线的发电机罩87的外端的更内侧。
而且,换挡驱动用电动机181如图2所示,将其动作轴线即旋转轴线C1配置在与上述齿轮变速机构103的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并且,以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在该实施例中为向前上倾斜的状态安装于曲轴箱35的左侧面。
一并参照图11,换挡驱动用电动机181发出的动力经由减速齿轮机构182、筒式凸轮183、圆板状的传动旋转部件184、传动轴185、游动弹簧186传递给换档鼓180的轴方向一端。
在曲轴箱35的左侧面联接有箱部件188,该箱部件与曲轴箱35之间形成收容上述减速齿轮机构182、筒式凸轮183及传动旋转部件184的动作室187,按照堵塞该箱部件188的开口端方式将盖部件189安装于该箱部件188上。而且,上述换挡驱动用电动机181按照使电动机轴190突入动作室187内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箱部件188上。
上述齿轮减速机构182由上述换挡驱动用电动机181的电动机轴190上设置的驱动齿轮192、与该驱动齿轮192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193、与第一中间齿轮193同时旋转的第二中间齿轮194、设于上述筒式凸轮183上并与第二中间齿轮194啮合的从动齿轮195构成。
第一及第二中间齿轮193、194通过上述箱部件188及盖部件189设置于两端部被旋转自如地支承的旋转轴196上,上述筒式凸轮183的两端部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箱部件188及盖部件189上。
在上述筒式凸轮183的外周设置螺旋状的凸轮槽197。另一方面,传动旋转部件184可以绕与换档鼓180相同的轴线旋转,在筒式凸轮183的外周对置配置,在该传动旋转部件184上,沿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可选择性地与上述凸轮槽197卡合的多个卡合销198、198。而且,根据筒式凸轮183的旋转,多个上述卡合销198、198依次与凸轮槽197卡合,由此向传动旋转部件184传递旋转动力。
在上述传动旋转部件184上,同轴且不能相对旋转地结合有传动轴185的一端部,该传动轴185同轴且相对旋转自如地贯通换档鼓180,在该传动轴185的另一端部及换档鼓180的另一端部间设置游动弹簧186,传动轴185的旋转的旋转力经由游动弹簧186传递给换档鼓180。
为检测换档鼓180的旋转位置,在箱部件188上安装变速传感器199,该变速传感器199的检测轴200通过箱部件188旋转自如地支承。
而且,在与上述换档鼓180一同旋转的驱动齿轮201上啮合第三中间齿轮202,在与第三中间齿轮202一同旋转的第四中间齿轮203上啮合设于上述检测轴200的从动齿轮204。
关注图2,在上述发电机罩87的下方,在上述曲轴箱35的左侧面安装水泵208,在曲轴箱35内,与水泵208同轴地收容第一及第二油泵209、210及换气泵211,第一及第二油泵209、210及换气泵211与上述水泵一同旋转动作。而且,经由来自上述一次减速装置101的从动齿轮129的旋转动力经由环状链211传递给第一及第二油泵209、210及换气泵211,如图8及图9所示,与上述从动齿轮129卡合的驱动链轮213由第一主轴105旋转自如地支承,且在与水泵208、第一及第二油泵209、210以及换气泵211共通联接的从动链轮214和上述驱动链轮213上卷挂上述链212。
图12中,第一油泵209切换离合器装置102的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24、125的关断/连接,同时喷出用于进行后部气缸侧体气门机构48R中的进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4的切换动作的油压,从机油盘41汲起且自第一油泵209喷出的油经由油路215与第一油过滤器216连接,且在上述油路215上连接安全阀217。另外,通过第一油过滤器216净化的油分流向分路为两条的第一及第二分路油路218、219,第一分路油路218与用于切换离合器装置102的关断/连接的离合器控制装置220连接,第二分路油路219与后部气缸侧体侧气门机构48R中的进行进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4的切换动作的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连接,且在第二分路油路219上设置减压阀222。
另外,第二油泵210用于向发动机E的各润滑部供给润滑用的油,自机油盘41汲起且自第二油泵210喷出的油经过油通路223与第二油过滤器225连接,且在油通路223的中途连接安全阀224。由第二油过滤器225净化后的油被导向设有油冷却器226的油通路228,且在该油通路228上连接压力传感器227。
来自上述油通路228的油被供给到齿轮变速机构103的第一及第二主轴105、106周围的润滑部229、上述齿轮变速机构103的中间轴107周围的润滑部230、以及发动机主体33的多个润滑部231。而且,来自第一及第二主轴105、106周围的润滑部229的油被导向与第一离合器124的消除室137连通的第一油通路140。另外,来自上述润滑部231的油经由节流孔232被供给向与第二离合器125的消除室149连通的第二油通路150,用于将油迅速供给到消除室149的电磁开关阀233与上述节流孔232并联连接。
一并参照图13及图14,上述离合器控制装置220由切换油压向第一离合器124的第一油压室137的作用、释放的第一电磁控制阀235、和切换油压向第二离合器125的第二油压室147的作用、释放的第二电磁控制阀236构成,其配置于前部气缸侧体BF的前部气缸体38F的右侧方,且安装在上述离合器罩92的外面,从沿着离合器装置102的轴线的方向看,也配置在比该离合器装置102靠外侧。即,在离合器罩92上设有按照在与上述离合器装置102对应的位置收容该离合器装置102的方式突出到外侧方的突出部92a、和自该突出部92a延伸到前部气缸体38F的右侧方的延长部92B,且在该延长部92b上安装离合器控制装置220。
而且,构成离合器控制装置220的第一及第二电磁控制阀235、236如图13所明示,配置在前后及上下方向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及第二电磁控制阀235、236中的第二电磁控制阀236被配置于比第一电磁控制阀235靠上方且比上述曲轴36靠上方,且配置于下方的第一电磁控制阀235的至少一部分、该实施例中为大部分被配置于比曲轴36靠前方。
另外,如图15所示,在离合器罩92的上述延伸部92b的外面安装离合器装置102,使其位于比离合器罩92的最外端即上述突出部92a的前端靠内侧。
在上述离合器罩92上设置油路237和油路238,其中,油路237连接与第一离合器124的第一油压室137连通的第一油路154及第一电磁控制阀235间,油路油路238连接与第二离合器125的第二油压室147连通的第二油路157及第二电磁控制阀236间。
关注图14,第一油过滤器216是配置于在上述车架F的宽度方向与上述侧支架34相反一侧的油过滤器,其在曲轴36的轴线C2及上述离合器装置102的轴线C3之间按照配置于比这些轴线C2、C3更靠下方的方式配置于离合器罩92上。
第一油过滤器216的过滤器壳体239是自发动机主体33的曲轴箱35向外方突出的壳体,其为形成外端开放的有底的收容孔240的圆筒状,一体形成于离合器罩92上,且封闭上述收容孔240的外端开口部的盖部件241与上述过滤器壳体239连接。
圆筒状的过滤材料243被支承在夹持于收容孔240的内端闭塞部及上述盖部件241之间且收容于过滤器壳体239的支承框242。而且,在过滤材料243的周围形成环状的未净化室244,且在过滤材料243内形成净化室245。
这样的第一油过滤器216从曲轴36的下方且沿着上述离合器装置102的轴线的方向看,配置于该离合器装置102的外方,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配置于离合器装置102的前斜下方,以使其构成要素即上述过滤材料243的至少一部分在沿着上述曲轴36的轴线的方向从离合器罩92的外面向外方突出,并且位于比离合器罩92的突部92a的最外端更靠内侧。
另外,如图13所明示,第一油过滤器216设于离合器罩92上,以使其一部分在侧面看与上述水泵208、第一及第二油泵209、210以及换气泵211重叠。
但是,第一油过滤器216在与曲轴36及离合器装置102的轴线正交的方向看时,如图14及图15所示,位于比通过离合器装置102的轴方向外端102a的垂直线L1更靠内侧,另外,在沿着曲轴36及离合器装置102的轴线的方向的侧面看时,如图13所示,按照通过离合器装置102的最前端102b的垂直线L2通过第一油过滤器216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第一油过滤器216配置于比上述离合器装置102的轴方向外端102a更靠内方,以在平面看与上述离合器装置101的一部分重叠。
在与第一油过滤器216对应的部分,在离合器罩92的内面联接连接部件246。另一方面,在离合器控制装置220的附近,在离合器罩92的内面联接油路形成部件247,使其与离合器罩92之间夹着平板状的隔壁部件248,在油路形成部件247及隔壁部件248之间形成油路249。而且,连接部件246形成有与第一油过滤器216的净化室245连通的连接油路250,在连接油路250上液密地嵌合延伸向上述油路形成部件247侧的连接管251的一端。另外,连接管251的另一端嵌合于接头部件252,接头部件252液密地嵌合于上述隔壁部件248上设置的圆筒状的嵌合筒部248a。另外,将上述油路形成部件247及隔壁部件248之间的油路249、和第一及第二电磁控制阀235、236分别连接的油路253、254设于离合器罩92上。
因此,第一油过滤器216的净化室245与连接油路250、连接管251、接头部件252、油路249、及上述油路253、254连接,连接油路250、连接管251、接头部件252、油路249、及上述油路253、254构成参照图12说明的第一分路油路218。
将第一油过滤器216的未净化室244及第一油泵209的喷出口之间连接的油路215由与第一油泵209的喷出口连通且设于曲轴箱35上的油路255、和将该油路255及上述未净化室244间连接的连接管256构成,连接管256的两端液密地嵌合于上述油路255的端部及离合器罩92。
减压阀222的阀壳257按照将上述连接部件246夹在其与离合器罩92的内面之间的方式与该接合部件246一同与离合器罩92接合。该减压阀222如下构成,按照在与上述阀壳257的一端之间形成油室258的方式可滑动地嵌合阀体259,且在设于阀壳257的另一端侧的弹簧支承部件267及阀体259间设置将阀体259向使上述油室258的容积减小的一侧施力的弹簧260。
而且,在上述连接部件246及阀壳257上设有将连接部件246内的油路250及上述油室258间连接的通路261,该通路261成为第一及第二分路油路218、219的分路点。
上述减压阀222通过按照油室258的油压得到的油压力及上述弹簧260的弹力均衡地方式使阀体259往复滑动,将油室258的油压减压到一定,由减压阀222减压后的油压被导向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侧。
通过配置这样的减压阀222,在第一油过滤器216的附近配置减压阀222,而且,如图13所明示,从第一油过滤器216的轴线方向看,上述减压阀222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油过滤器216重叠配置。
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由与后部气缸侧体BR的二气缸个别对应的有对电磁控制阀262、262构成,安装在后部气缸侧体BR的后部气缸盖39R的左侧面。
而且,一电磁控制阀262控制二气缸一方的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64的油压,另一电磁控制阀262控制另一气缸的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64的油压。
由上述减压阀222减压后的油经由一端与阀壳257连接且延伸向自离合器罩92离开的一侧延伸的连接管264、连接于该连接管264的另一端并且按照延伸到曲轴箱35的左侧面的方式设于该曲轴箱35上的油路265、设于曲轴箱35、后部气缸体38R及后部气缸盖39R的左侧面侧且将上述油路265及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之间连接的油路266而被导向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设置减压阀222的第二分路油路219由上述连接管264、上述油路265、266构成。
另外,第二油过滤器225在第一油过滤器216的更前方安装于曲轴箱35的右侧面。
其次,对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驱动控制齿轮变速机构103的变速动作的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安装于曲轴箱35的左侧面,可提高配置于曲轴箱35周围的功能部件的布设上的自由度,从而从动力单元P的外侧方对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容易接近,可提高该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的维护性。另外,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的动作轴线C1配置在与上述齿轮变速机构103的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因此,虽然在曲轴箱35的上述左侧面安装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但仍可以极力地抑制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从曲轴箱35向外方的突出量。
另外,齿轮变速机构103的中间轴107的轴端由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曲轴箱35的左侧面的第一及第二齿轮罩116、117覆盖,上述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安装在上述曲轴箱35的左侧面,以使其位于第一及第二齿轮罩116、117的上方且沿着上述中间轴107的轴线的第一及第二齿轮罩116、117内侧,因此,通过第一及第二116、117可保护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促动器不受来自下方的飞石及泥水等的影响,不需要用于保护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的专用部件,从而可降低部件数量。而且,由此,由于只要在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的周围设置用于安装保护罩的凸台等即可,故没有凸台等的造成的其他部件在设计上的限制,可提高其他部件在设计上的自由度。
另外,在曲轴箱35的左侧面安装有发电机罩87,但由于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位于上述发电机罩87的后方且比沿着上述曲轴箱36的轴线的上述发电机罩87的外端更靠内侧,因此,可有效地活用自曲轴箱35的左侧面突出的发电机罩87周围的空间,来配置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通过配置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可防止动力单元P在沿着曲轴36的轴线的方向大型化。另外,可通过发电机罩87保护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不受来自前方的飞石及泥水等的影响,不需要用于保护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的专用部件,从而可降低部件数量。而且,由此,由于只要在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的周围设置用于安装保护罩的凸台等即可,故没有凸台等的造成的其他部件在设计上的限制,可提高其他部件在设计上的自由度。
另外,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的动作轴线C1在上下方向倾斜,因此,在进行换档驱动用电动机181的拆装作业时,位于前方的发电机罩87不会造成故障,因此,可提高维护性。
在曲轴箱35的右侧面接合有收容离合器装置102的离合器罩92,对离合器装置102的关断/连接动作进行切换控制的离合器控制装置220按照配置于前部气缸侧体BF的前部气缸体38F的右侧方的方式安装在离合器罩92的外面,因此,行驶风容易碰触离合器控制装置220而能够提高冷却性,并且可避免发动机主体33的前后长度增大。而且,在与离合器罩92的外面对应的部分配置进气系的部件及车架F等的车辆构成部件的情况较少,因此,通过在离合器罩92的外面安装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可实现进气系的部件及车架F等的设计自由度的提高。
而且,离合器装置102构成为具有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24、125的双联式,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具有对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24、125的关断/连接进行个别控制的第一及第二电磁控制阀235、236,而且,由于第一及第二电磁控制阀235、236配置于在前后及上下方向不同的位置,因此,第一及第二电磁控制阀235、236分别容易碰触到行进风,可得到优良的冷却性。
而且,第一及第二电磁控制阀235、236中第二电磁控制阀236配置于比第一电磁控制阀235靠上方且比上述曲轴36靠上方,第一电磁控制阀235的至少一部分(该实施例中为大部分)配置于比曲轴36靠前方,因此,可按照在比曲轴36及离合器装置102间有大的空间的自曲轴36朝向前方的空间配置离合器控制装置220的方式将曲轴36及离合器装置102的轴间堵塞配置,并且行驶风也可以容易地碰触到第一及第二电磁控制阀235、236。
离合器控制装置220配置于比离合器罩92的最外端更靠内侧,因此,能够极力地抑制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向曲轴箱35右侧的突出,而不必对离合器控制装置220的配置的气缸侧体角进行考虑。
另外,离合器控制装置220从沿着离合器装置102的轴线的方向看配置于比该离合器装置102更靠外侧,因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动力单元P在左右方向大型化,以避开突出向曲轴箱35的最右侧的离合器装置102,将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安装在离合器罩92的外面。
而且,将油压式的离合器装置102和控制作用于该离合器装置102的油压的上述离合器控制装置220连接的油路237、238设于上述离合器罩92上,因此,可将油路237、238缩短并简化,并且可实现控制离合器装置102的机构的维护性的提高。
但是,在上述离合器罩92上设置第一油过滤器216,且该第一油过滤器216在与曲轴36的轴线及上述离合器装置102的轴线C2、C3之间的这些轴线C2、C3的更下方配置。因此,可有效地利用在曲轴36及离合器装置102间在它们下方产生的空间来配置第一油过滤器216,可确保位于曲轴36上方的气缸筒42的内径及调时传动机构95、98的配置等、位于曲轴36上方的部件的设计自由度。而且,曲轴36的轴线C2及离合器装置102的轴线C3间的下方位置在发动机主体33的内方侧在空间上有余隙,因此,其不受其它部件的配置上的自由度限制,可抑制沿着曲轴36的轴线方向上的第一油过滤器216的突出。另外,由于第一油过滤器216位于曲轴36的更下方,从而可实现二轮摩托车的低重心化。
另外,第一油过滤器216按照平面看与上述离合器装置102的局部重叠的方式配置于上述离合器装置102的轴方向外端102a的更内方,因此,通过安装第一油过滤器216,可避免动力单元P在曲轴36的轴方向大型化,可使第一油过滤器216自离合器罩92的突出造成的影响不会波及气缸侧体角。
另外,对于第一油过滤器216而言,使第一油过滤器216的构成要素即过滤材料243的至少一部分向在沿着曲轴36的轴线的方向比离合器罩92的外面更靠外侧突出,且从该曲轴36的下方且沿着上述离合器装置102的轴线的方向看,该第一油过滤器216配置在该离合器装置102的外方,因此,行驶风容易碰触到第一油过滤器216,可提高第一油过滤器216的冷却性。
而且,第一油过滤器216按照侧面看使其局部与水泵208、第一及第二油泵209、210以及换气泵211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可将第一油泵209及第一油过滤器216接近配置,从而可将连接第一油泵209及第一油过滤器216间的油路215缩短且简化。
另外,将离合器装置102和控制作用于该离合器装置102的油压的离合器控制装置202连接的油路237、238设置在离合器罩92上,因此,通过将连接离合器装置102及离合器控制装置220间的油路237、238集中配置于离合器罩92,可将油路237、238缩短且简化,并且可提高控制离合器装置102的机构的维护性的作业性。
而且,通过将第一油过滤器216配置于在上述车架F的宽度方向与侧支架34为相反一侧,可提高在立起侧支架34的二轮摩托车的停车状态下的第一油过滤器216的维护等的作业性。
另外,在连接第一油过滤器216及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间的第二分路油路219设置减压阀222,但由于该减压阀222配置于第一油过滤器216附近,因此可有效地利用必要的油压,并且可将减压阀222及第一油过滤器216紧凑地配置。
另外,第一油过滤器216的大致圆筒状的过滤器壳体239按照自曲轴箱35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于曲轴箱35,从过滤器壳体239的轴线方向看,上述减压阀222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油过滤器216重叠配置,因此,可使减压阀222及第一油过滤器216更接近地配置,可进一步辅助动力单元P的紧凑化。
另外,第一油过滤器216及上述减压阀222设于在曲轴箱35上安装的离合器罩92上,因此,可提高组装性。另外,使用同一发动机主体33,使具有减压阀222及第一油过滤器216的动力单元P和没有减压阀及油过滤器的动力单元的区分容易。
而且,由于第一油泵209的喷出口与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方式变更机构63、64及上述离合器装置102共通地连接,因此,可抑制动力单元P的体积的增加,将与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64及离合器装置102关联的油压系紧凑化,且可作成适用于二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P。
另外,在与油压控制机构即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及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中的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连通的第二分路油路219的中途设置减压阀222,因此,可适当且高效地控制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及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的油压。
另外,在自第一油泵209分路并与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及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连通的第一及第二分路油路218、219中的第二分路油路219的中途设置上述减压阀222,因此,可向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及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作用适用于它们的油压,适宜且高效地统一油压系。
而且,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64可通过比离合器装置102低的油压进行切换动作,将第一油泵209的喷出油压由减压阀222减压并供给,因此,可对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及离合器装置102分别作用适合的油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不脱离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本发明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4)

1.一种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在曲轴箱(35)中收容设置于动力传递路径的变速机构(103),所述曲轴箱(35)支承曲轴(36),并使曲轴(36)旋转自如,且构成发动机主体(33)的一部分,所述变速机构(103)将所述曲轴(36)的旋转动力传递给驱动轮(WR),且驱动控制所述变速机构(103)的变速动作的换挡促动器(181)配设于所述发动机主体(33),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挡促动器(181)按照将该换挡促动器的动作轴线配置在与所述变速机构(103)的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的方式而安装在所述曲轴箱(35)的侧面,
在所述曲轴箱(35)的侧面联接有箱部件(188),该箱部件(188)与所述曲轴箱(35)之间形成收容减速齿轮机构(182)的动作室(187),
所述换挡促动器(181)按照使电动机轴(190)突入所述动作室(187)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箱部件(188)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按照将从所述曲轴(36)传递给所述变速机构(103)的旋转动力向所述驱动轮(WR)侧输出的方式而构成所述变速机构(103)的一部分的输出轴(107)的轴端由拆装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曲轴箱(35)的所述侧面的罩(116、117)覆盖,且所述换挡促动器(181)按照位于所述罩(116、117)的上方且比沿着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所述罩(116、117)的外端更靠内侧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曲轴箱(35)的所述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形成发电机收容室(88)的发电机罩(87)安装于所述曲轴箱(35)的所述侧面,所述发电机收容室(88)收容与所述曲轴(36)连接的发电机(84),所述换挡促动器(181)按照位于所述发电机罩(77)的后方且比沿着所述曲轴(36)的轴线的所述发电机罩(87)的外端更靠内侧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曲轴箱(35)的所述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挡促动器(181)使其动作轴线在上下方向倾斜地安装于所述曲轴箱(35)的所述侧面。
CN200810168708.2A 2007-09-29 2008-09-26 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80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6956 2007-09-29
JP2007256956 2007-09-29
JP2007256956A JP5014047B2 (ja) 2007-09-29 2007-09-29 鞍乗り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におけるシフト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配置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8058A CN101398058A (zh) 2009-04-01
CN101398058B true CN101398058B (zh) 2011-09-14

Family

ID=40506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870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8058B (zh) 2007-09-29 2008-09-26 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45588B2 (zh)
JP (1) JP5014047B2 (zh)
CN (1) CN1013980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87477B2 (en) * 2009-03-31 2013-03-05 Honda Motor Co., Ltd. Gear shift device
JP5468439B2 (ja) * 2010-03-30 2014-04-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変速装置
AP4022A (en) * 2011-12-27 2017-02-01 Tvs Motor Co Ltd A vehicle with a transmission cover for covering a transmission system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4065465A (ja) * 2012-09-27 2014-04-17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内燃機関
DE112015001194A5 (de) * 2014-03-12 2016-12-0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Getriebe
JP6155213B2 (ja) * 2014-03-20 2017-06-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883896B2 (ja) * 2014-03-31 2016-03-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DE102016120147A1 (de) * 2015-11-05 2017-05-11 Borgwarner Inc. Schaltsystem mit bedarfsschmierung und mechanischem eco-ventil
JP6840956B2 (ja) * 2016-08-15 2021-03-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6834240B2 (ja) * 2016-08-15 2021-02-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0489A (ja) * 2000-01-27 2001-10-1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電動式変速装置
EP1502801A1 (en) * 2002-04-26 2005-02-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EP1767831A1 (en) * 2004-07-01 2007-03-2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saddle-riding-type vehicle, and saddle-riding-type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4442A (en) * 1974-04-15 1975-07-15 Ray Hembree Semi-automatic electric gear shifting apparatus for a motorcycle
US4875390A (en) 1986-03-24 1989-10-2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hydrostati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4827721A (en) * 1986-10-29 1989-05-0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Hydrostati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S63125490A (ja) 1986-11-12 1988-05-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4318924B2 (ja) * 2003-01-15 2009-08-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4606075B2 (ja) * 2004-07-01 2011-01-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用動力伝達系制御装置
JP2006123791A (ja) * 2004-10-29 2006-05-1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4860224B2 (ja) * 2005-09-30 2012-0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機構の組付構造
JP2007198587A (ja) * 2005-12-28 2007-08-09 Yamaha Motor Co Ltd シフトアクチュエータ、それを備えた車両、およびシフトアクチュエータの組立方法
JP4648280B2 (ja) * 2006-09-29 2011-03-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5013815B2 (ja) * 2006-10-31 2012-08-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4499083B2 (ja) * 2006-11-30 2010-07-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るエンジン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0489A (ja) * 2000-01-27 2001-10-1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電動式変速装置
EP1502801A1 (en) * 2002-04-26 2005-02-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EP1767831A1 (en) * 2004-07-01 2007-03-2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saddle-riding-type vehicle, and saddle-riding-type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8058A (zh) 2009-04-01
US8245588B2 (en) 2012-08-21
JP5014047B2 (ja) 2012-08-29
US20090084224A1 (en) 2009-04-02
JP2009083683A (ja) 200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8058B (zh) 跨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换挡促动器的配置构造
CN101424199B (zh) 小型车辆用发动机
CN101397046B (zh) 跨骑式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
CN101397923B (zh) 自动两轮车用动力装置的滤油器的配置构造
CN101424198B (zh) 小型鞍座型车辆
JP2009083684A5 (zh)
JP5013815B2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EP2194243B1 (en) Power unit for small-sized vehicle
CN101469769B (zh) 变速装置的变速鼓驱动装置
CN101445142B (zh) 机动两轮车用动力单元
JP2009083683A5 (zh)
CN101469637B (zh) 小型车辆用动力单元
JP2009085108A5 (zh)
EP2042766B1 (en) Structure for disposing clutch control apparatus in power unit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5025406B2 (ja) 小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EP2042777B1 (en) Structure for disposing a shift actuator in a power unit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4890409B2 (ja) 小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