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5105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5105A
CN101075105A CNA2007101032921A CN200710103292A CN101075105A CN 101075105 A CN101075105 A CN 101075105A CN A2007101032921 A CNA2007101032921 A CN A2007101032921A CN 200710103292 A CN200710103292 A CN 200710103292A CN 101075105 A CN101075105 A CN 101075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peed
fan
fans
sheet material
pwm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32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5105B (zh
Inventor
松本祐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75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5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75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51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48Air blast acting on edges of, or unde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220/00Function indicators
    • B65H2220/09Function indicators indicating that several of an entity are pres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10Means using fluid made only for exhausting gaseous medium
    • B65H2406/12Means using fluid made only for exhausting gaseous medium producing gas blast
    • B65H2406/121Fa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65H2515/20Volume; Volume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65H2515/30Forces; Stresses
    • B65H2515/34Pressure, e.g. fluid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片材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其可以确定地供给片材,而不会受到风扇特性的老化改变影响。通过具有独立旋转的多个风扇的吹气机构向堆叠在托盘上的片材吹气,由此使片材松动。在开始供给片材之前,控制吹气机构的风扇的转速,使得将转速设定为已对多个风扇中的每一个预设的目标转速,从而获得可以在全部风扇的驱动状态下使片材松动的风压。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片材供给装置的成像装置,该片材供给装置用于在向片材吹气并使片材松动之后供给片材。
背景技术
在如复印机、打印机等传统成像装置之中,存在一种具有片材供给装置的成像装置,该片材供给装置用于逐张地自顶部片材分离堆叠在托盘上的片材并将其供给到成像单元。
作为这种片材供给装置,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H07-196187中公开的那样,存在一种向堆叠在托盘上的片材摞吹气、使多个片材浮动并分离、之后片材被吸附到吸附运送带并被供给的装置。
图20是图解具有这种构造的片材供给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在图20中,给成像装置的主体(未示出)设置容器11,使得该容器可以被自由地拉出。片材S装入容器11中。容器11具有:托盘12,其可以自由地上下升降,并且其上堆叠多个片材S;和后边缘调节板13,其用于调节所堆叠片材S的后边缘的位置,该后边缘是沿片材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边缘。此外,容器11具有均用于调节所堆叠片材S的侧边缘的位置的侧边缘调节板14和16,该侧边缘是与片材供给方向垂直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用于从成像装置主体(未示出)拉出容器11的滑轨15设置在成像装置主体与容器11之间。
在图20中,吸附运送带21吸附片材并供给该片材。吸附风扇36使片材S被吸附到吸附运送带21。吹气部30向片材摞SA的片材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边缘部的前边缘吹气。吹气部30具有分离风扇31、分离导管32、松动喷嘴33和分离喷嘴34。由分离风扇31吹出的空气从松动喷嘴33和分离喷嘴34经由分离导管32吹向片材。
在具有这种构造的片材供给装置中,当使用者拉出容器11,将片材S放置在其内,之后存放容器11时,托盘12被驱动单元(未示出)沿图21中箭头A所示方向抬起。托盘12停止在片材摞SA的上表面和吸附运送带21之间的距离等于B的位置,之后准备供给信号。
接着,当输入供给信号时,使吹气部30的分离风扇31运转并沿图22中的箭头C所示的方向抽吸空气。空气分别沿箭头D和E所示的方向从松动喷嘴33和分离喷嘴34经由分离导管32吹向片材摞SA的前边缘表面。因而,片材摞SA中的几个上部片材Sa浮动并松动。另一方面,使吸附风扇36运转并沿图22中的箭头F所示的方向吹气。此时,给吸附导管38设置的吸附挡板37关闭。
辅助分离风扇17和18分别安装到侧边缘调节板14和16。来自辅助分离风扇17和18的空气从开口14A和16A吹向片材摞SA的侧边缘。通过如上所述设置辅助分离风扇17和18,更加确定地进行片材Sa的浮动和分离。
接着,当多个浮动片材Sa的浮动状态在已经输入供给信号后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稳定时,使吸附挡板37沿如图23所示的箭头G所示的方向旋转。因而,借助于吸附风扇36从形成在吸附运送带21中用于抽吸的孔(未示出)产生沿箭头H所示方向的抽吸力。浮动片材Sa中的顶部片材Sb被吸附到吸附运送带21。
通过使带驱动辊41沿图24所示的箭头J所示的方向旋转,片材沿箭头K所示的方向运送。此外,通过沿箭头M和P所示方向旋转的拉出辊对42向下游侧上的运送路径运送片材。
在片材供给装置中,根据片材的材料(厚度和重量),片材浮动时的费力程度不同。因此,根据片材的材料控制分离风扇31的转速,使得获得最佳浮动量,由此调整所吹空气的风压。例如,如果片材由薄材料和轻材料中的一种制成,则进行控制使得分离风扇31的转速降低。如果片材由厚材料和重材料中的一种制成,则进行控制使得分离风扇31的转速提高。这种技术已经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2005-96992中公开。
已经提出这样一种技术,从而从成像装置的操作单元输入堆叠在托盘12上的片材材料(厚和重的),由此根据输入的片材材料进行控制使得以预定吹气量吹气。
近些年来,与在成像装置中实现彩色图像相关的,经常供给作为彩色打印用片材的称为涂敷纸的片材,在该片材中,片材表面已涂敷有涂敷材料。在这种涂敷纸的情况下,取决于使用环境的温度或湿度,存在使片材互相附着的力(吸附力)等于10N或更大的情况。
当分离和供给这种涂敷纸时,在通过向片材摞吹气来分离和供给片材的传统成像装置中,存在发生以重叠状态运送片材的双供给情况。此外,还存在一次供给十个或更多片材并且在运送路径上发生卡纸的情况。
为了使基重等于或大于200g/m2的重且大的片材浮动,即使假定不存在如上所述的片材之间的吸附影响,仅仅为了浮动,非常大的风压是必需的。此外,例如,在以每分钟70~100张片材的速率运送A4尺寸片材的情况下,用于每张片材的松动和分离所必需的时间(即,直到使片材稳定地浮动所必需的时间)变短,并且存在不能使片材充分松动的危险。
压缩机、大涡轮风扇、西罗克(scirocco)风扇等经常被用作吹气部30,从而可以产生高压空气。然而,它们通常大、重、且成本高。因此,存在导致装置尺寸大、价格高等的危险。
另一方面,例如,在30℃室温和60~80%范围内的相对湿度的环境下以每分钟50张片材的速率松动并运送200g/m2的A3尺寸的涂敷纸的情况下,实验结果发现吹气部30需要具有实现650Pa(帕斯卡)的风压的能力。
在用于能以每分钟约50~70张片材的速率输出A4尺寸片材的诸如复印机等的成像装置的片材供给装置中的西罗克风扇之中,较大的西罗克风扇的叶轮直径在约80~120mm的范围内。根据这种西罗克风扇,获得比具有相同直径的轴流式风机的空气压力高得多的空气压力。然而,如果将直径为例如120mm的叶轮安装到吹气部30,则获得高至约420Pa的风压。
发明内容
考虑到这种现有状况进行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可以通过利用小且合理的风扇以最佳风压使片材松动并且可以确定地供给片材。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具有用于向堆叠在托盘上的片材吹气、使片材松动、朝向成像单元供给松动片材的片材供给装置,包括:吹气机构,其通过组合多个风扇构成,以向堆叠在托盘上的片材吹气;控制单元,其控制吹气机构,使得通过组合所述多个风扇形成设定风压,该控制单元独立地控制多个风扇中的至少两个的转速。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范性实施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作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的示意性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给成像装置设置的片材供给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图解给片材供给装置设置的松动风扇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构成松动风扇的两个西罗克风扇的气流的示意图。
图5A、5B和5C是图解在用于连接两个西罗克风扇的连接空气导管的两个西罗克风扇已经连接的状态下的气流的示意图。
图6是图解根据对比实施例的松动风扇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7是图解利用西罗克风扇的松动风扇的另一构造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进行松动风扇的转速控制时的速度目标值的示意图。
图9是片材供给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10A、10B和10C是用于说明松动风扇的转速控制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用于各种片材条件的系数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用于选择松动风扇的转速控制的操作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13A和13B是用于说明在开始松动风扇的转速控制之后执行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当装置在松动风扇的转速控制中失败的情况下操作显示屏上的警告的示意图。
图15是从松动风扇的转速控制开始到其正常结束的范围内的定时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当装置在松动风扇的转速控制中失败之后进行的控制的定时图。
图17是已经正常完成四个风扇的转速控制的情况下的定时图。
图18是示出当由PWM控制风扇转速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四个风扇的转速控制的流程图。
图20是图解给传统成像装置设置的片材供给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图20所图解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片材供给操作的第一示意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图20所图解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片材供给操作的第二示意图。
图23是用于说明图20所图解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片材供给操作的第三示意图。
图24是用于说明图20所图解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片材供给操作的第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图解作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有片材供给装置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的示意性构造的示意图。
在图1中,用于读取通过自动文档馈送器(ADF)120放置在作为文档设置基板的压板玻璃120a上的原始文件(以下简称为原稿)D的图像读取单元130设置在打印机100的打印机主体101的上部。成像单元102和用于向成像单元102供给片材S的片材供给装置103设置在图像读取单元130的下部。给成像单元102设置感光鼓112、显影单元113、激光扫描器单元111等。片材供给装置103具有多个片材装入部115和吸附运送带611。每个片材装入部115装入诸如OHT等的片材S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到装置主体101。吸附运送带611是作为用于供给装入在片材装入部115中的片材S的片材供给单元的一个例子的供给带。
现在对具有这种构造的打印机100的成像操作进行说明。
当图像读取信号从给装置主体101设置的控制单元603(参见图9)输出到图像读取单元130时,图像被图像读取单元130读出。此后,与图像对应的激光束从激光扫描器单元111照射到感光鼓112上。
此时,感光鼓112已经被预先充电。通过使光照射到感光鼓上,在该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接着,通过由显影单元113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感光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当供给信号从控制单元603输出到片材供给装置103时,片材S从片材装入部115供给。此后,通过对齐辊117使所供给的片材S与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发送到由感光鼓112和转印充电单元118构成的转印单元。
接着,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以这种方式发送到转印单元的片材上。此后,片材被运送到定影单元114。而且,之后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单元114加热并加压,从而使未定影的转印图像永久地定影到片材S上。如上所述其上已经定影了图像的片材通过弹出辊116从装置主体101弹出到排出托盘119。
图2是示出片材供给装置103的构造的示意图。在图2中,可以自由地上下升降的托盘602配设在容器132中,该容器132设置在片材装入部115中。多个片材S堆叠在托盘602上。给容器132设置用于使托盘602上下升降的升降器604、下部位置检测传感器605和片材存在/不存在检测传感器606。
吸附运送带611吸附片材并运送它。吸附风扇612使吸附运送带611吸附片材S。吹气单元610是用于向片材摞SA的作为沿片材供给方向的下游(前)侧的边缘的前边缘表面吹气的吹气机构。松动风扇609设置在吹气单元610中。浮动下限检测传感器607、浮动上限检测传感器608和重试传感器620安装在图中所图解的位置处。
在具有这种构造的片材供给装置103中,当使用者拉出设置在片材装入部115中的容器132、在其中放置片材S、之后存放容器132时,托盘602被升降器604抬起。托盘602停止在片材摞SA的上表面和吸附运送带611之间的距离等于预定距离的位置,之后准备供给信号。
接着,当输入供给信号时,使松动风扇609运转并抽吸空气。从稍后说明的、图10A、10B和10C所示以及给吹气单元610设置的松动喷嘴610a和分离喷嘴610b朝向片材摞SA的前边缘表面吹气。从而,片材摞SA中的几个上部片材浮动。
接着,当多个浮动片材的浮动状态在供给信号已经输入后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稳定时,多个浮动片材之中的顶部片材Sb借助于吸附风扇612施加的抽吸力吸附到吸附运送带611上。
通过最后使吸附运送带611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片材Sb与吸附运送带611一起供给,之后,通过拉出辊对136发送到下一运送路径。
图3和图4均是图解松动风扇609的构造的一部分的示意图,该松动风扇609通过组合多个风扇构成。两个风扇(西罗克风扇)51和52固定到支撑基板50的两侧表面,使得它们的空气吹出口54和55分别面向基本相同的方向。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风扇52的空气吹出口55和下游侧的风扇51的吸气口56通过连接空气导管53连接。
图4是用于说明两个风扇51和52的气流的示意图。两个风扇51和52的叶轮(未示出)沿图中箭头AF所示的相同方向旋转。从上游侧的西罗克风扇52的吸气口57沿叶轮轴向抽吸的空气通过风扇52的叶轮沿图中箭头FB所示的方向从空气吹出口55吹出。空气通过连接空气导管53并且从图中箭头FC所示的方向抽吸至下游侧风扇51。空气通过风扇51的叶轮沿图中箭头FD所示的方向从空气吹出口54吹出。
图5A、5B和5C图解连接空气导管53的构造。箭头示出在两个风扇51和52已经连接的状态下的气流。连接空气导管53的空气入口501形成为具有与上游侧的风扇52的空气吹出口55的尺寸匹配的尺寸。为了防止漏气,空气入口501已由例如海绵的软构件502(图中的阴影部分)密封。
上游侧风扇52吹出的空气FB被引导至连接空气导管53的逆时针螺旋通道504并作为图4中下游侧风扇51的空气FC被抽吸。被抽吸到连接空气导管53中的空气在连接空气导管53的内部503中逐渐会聚,以平稳流动并被引导至螺旋通道504。
螺旋通道504逆时针旋转,其高度沿图中箭头Y所示的方向逐渐降低。通过在中心设置筒状分离壁505使空气FB更有效地循环。螺旋通道504的旋转中心与下游侧风扇51的叶轮的旋转中心重合,以平稳地引导空气。
通过如上所述构造装置,上游侧风扇52的吹出空气平稳地流入下游侧风扇51,由此促进叶轮旋转。因此,空气的压缩效率提高,可以吹出高压空气。
图6是图解根据对比实施例的松动风扇的连接构造的示意图。在该构造的情况下,两个风扇(西罗克风扇)51和52的旋转方向与图4中箭头AF所示的方向相同。然而,通过连接空气导管60来自上游侧风扇52的空气FB沿与至此提及的方向相反的顺时针循环并流入下游侧风扇51。
也就是说,空气沿与下游侧风扇51的叶轮的旋转方向AF相反的方向流动。在这种状态下在前述条件下测量风压,从而发现所获得的风压与通过利用连接空气导管53沿与方向AF相同方向引导空气的情况相比降低了约10%。
因此,为了通过串联连接两个风扇51和52来获得高压,通过利用连接空气导管53将来自上游侧风扇52的空气以与下游侧风扇51的叶轮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引导是适当的。
尽管已经参照连接两个风扇51和52的构造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自然可以通过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连接两个或更多个风扇。尽管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了相同能力的两个风扇51和52,但可以组合不同能力的风扇。在这种情况下,期望具有更高能力的风扇配设在上游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图解的那样,松动风扇609以两个串联连接的风扇被构造为一个单元且两个这样的单元被并联连接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通过经由连接空气导管60串联连接第一风扇51a和第二风扇52a来形成单元70。通过经由连接空气导管60串联连接第三风扇51b和第四风扇52b来形成单元71。通过空气导管构件73并联连接这两个单元70和71。具有基本相同能力的西罗克风扇被用作这四个风扇51a、52a、51b和52b。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可以获得高压空气。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可以监控构成松动风扇609的第一至第四风扇51a、52a、51b和52b的转速的风扇。通常,在转速可被监控(检测)的风扇中,为了进行风扇的转速控制,目标值是必需的。根据风扇的特性,已经发现在风扇以预定PWM(脉宽调制)设定下旋转的情况中,输出预定转速(FG:频率发生),同时获得预定风压。
现在对设定用于进行图7所图解的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的目标值的方法进行说明。在此将对一次全部地控制松动风扇的转速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将成像装置中采用的全部类型的片材松动所必需的风压设定为840Pa。控制单元603控制松动风扇609,使得通过组合第一至第四风扇51a、52a、51b和52b形成设定风压。
假定构成松动风扇609的第一至第四风扇51a、52a、51b和52b是具有基本相同性能的西罗克风扇,实验证明,当在24V和100%的PWM下驱动全部风扇时,获得必需的风压(840Pa)。在该例子中,风扇的转速被分别设定为等于例如用于第一风扇51a的182Hz、用于第二风扇52a的171Hz、用于第三风扇51b的181Hz和用于第四风扇52b的162Hz。
现在对在相同条件(24V,100%的PWM)下旋转风扇的情况下为什么风扇的转速不同的原因进行说明。
当单元70的第一风扇51a和第二风扇52a在24V和100%的PWM旋转条件下时,下游侧第一风扇51a受到来自上游侧第二风扇52a的风压影响并且更快地旋转。相反地,上游侧第二风扇52a的转速低于下游侧第一风扇51a的转速并且变得稳定。换句话说,在相同条件(24V,100%的PWM)下驱动串联连接风扇的情况下,下游侧风扇的转速高于上游侧风扇的转速。
在串联连接具有基本相同性能的多个风扇的单元中,当如以下表达式所示设定目标转速时,空气在有效风压下吹出。
(下游侧风扇的转速)>(上游侧风扇的转速)
也就是说,以串联连接风扇之中的下游侧风扇的转速较高的方式设定目标转速是适当的。
当如提及的那样,第一至第四风扇51a、52a、51b和52b被控制在24V和100%的PWM下时,存在由于风扇性能偏差引起的不能稳定控制风扇的危险。因此,将例如26.5V的过剩电压施加到风扇,并且调整PWM值使得可以通过PWM控制风扇的转速。以这种方式,根据风扇的偏差可以获得稳定的气流量。
例如,当第一至第四风扇51a、52a、51b和52b在26.5V条件下驱动时,如图8所示,为了实现作为第一风扇51a的转速目标值的182Hz,将PWM值设定为92%。类似地,为了实现作为第二风扇52a的转速目标值的171Hz,将PWM值设定为87%。为了实现作为第三风扇51b的转速目标值的181Hz,将PWM值设定为91%。为了实现作为第四风扇52b的转速目标值的162Hz,将PWM值设定为8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例如,将第一风扇51a的转速设定成其目标值等于182Hz,目标转速的上限值等于184Hz,目标转速的下限值等于180Hz。将第二风扇52a的转速设定成其目标值等于171Hz,目标转速的上限值等于173Hz,目标转速的下限值等于169Hz。将第三风扇51b的转速设定成其目标值等于181Hz,目标转速的上限值等于183Hz,目标转速的下限值等于179Hz。将第四风扇52b的转速设定成其目标值等于162Hz,目标转速的上限值等于164Hz,目标转速的下限值等于160Hz。通过调整PWM值,使得每个风扇的转速在如上所述的已设定的目标设定值的范围之内,可以获得最佳气流量。
至于上述目标设定值,作为本发明构造的实验结果已确定了最佳值。必需根据构造独立地确定目标值、目标转速上限值和目标转速下限值的最佳值。
图9是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设置的片材供给装置的控制框图。在图9中,来自重试传感器620、下部位置检测传感器605、片材存在/不存在检测传感器606、转速检测单元600、浮动下限检测传感器607和浮动上限检测传感器608的检测信号被分别输入到控制单元603。控制单元603基于来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松动风扇609和升降器驱动单元604A的驱动。
现在参照图10A、10B和10C说明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
当在接通电源之后检测到使松动风扇609的运转模式转换到转速控制的转变信号时,在通过片材供给装置103运送了预定数量的片材之后,或在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开始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
为了使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能够正常进行,在作为由松动风扇609吹出的空气所通过的空气吹出口的松动喷嘴610a的延长线上必需不存在障碍物。例如,当堆叠在托盘602上的片材摞SA存在于松动喷嘴610a的延长线时,由于松动风扇609的空气通道被切断,所以不能获得正常转速、正常气流量和正常风压。
因此,当检测到转变信号时,首先,图9所示的控制单元驱动升降器驱动单元604A。从而,如图10A所图解的那样,通过升降器604(参照图2)使托盘602下降的操作开始。如图10B所图解的那样,当由下部位置检测传感器605检测到托盘602时,停止升降器驱动单元604A的驱动,由此使托盘602停止。如果在该状态下片材存在/不存在检测传感器606未检测到片材,则如图10C所示,松动风扇609被驱动从而吹出空气,并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开始松动风扇的转速控制。
如上所述,在经过预定时间后风扇旋转稳定之后,在监控(检测)风扇转速的同时进行转速控制并且调整PWM值,使得风扇的转速(FG)等于预定值。作为控制风扇转速的方法,可以提及的是:风扇在100%的占空下旋转之后使PWM值降低每预定值的方法;以及使PWM值增大或减少通过与目标值和实际转速之间的差对应的系数相乘获得的值的方法。
通过在每个风扇51a、52a、51b和52b的操作开始后经过预定时间之后进行转速控制,例如,在风扇转速控制正常完成之后获得的PWM值分别被设定为如图8所示的关于第一风扇51a的92%、关于第二风扇52a的87%、关于第三风扇51b的91%和关于第四风扇52b的82%。
在该例子中,四个风扇51a、52a、51b和52b的PWM值被存储在图9所示的作为存储单元的储存器601中。尽管上面已经说明了四个风扇的情况,但可以连接其它个数的多个风扇。风扇的初始速度(PWM值)可以分别设定为相同值或设定为最佳值。此外,在正常完成前一转速控制之后获得的PWM值可以被设定为初始速度。
必需根据片材类型调整PWM值。通过利用图11所示的根据片材类型的系数来进行PWM值调整。图11示出一个例子,并且系数可以适当地改变。
在四个风扇51a、52a、51b和52b的转速控制正常结束之后,进行根据片材类型调整PWM值的控制。
在该装置中,如图8所示,假定当PWM值被分别控制为用于第一风扇51a的92%、用于第二风扇52a的87%、用于第三风扇51b的91%和用于第四风扇52b的82%时,获得840Pa作为最大风压。PWM值的数据已被存储在存储器601中。
根据图11所示的基于片材类型的系数调整存储在存储器601中的PWM值。如果选择最厚纸,则由于系数等于1.0,所以将第一风扇51a的PWM值设定为92%×1.0=92%,将第二风扇52a的PWM值设定为87%×1.0=87%,将第三风扇51b的PWM值设定为91%×1.0=91%,将第四风扇52b的PWM值设定为82%×1.0=82%。
如果选择厚纸,则由于系数等于0.75,所以分别将第一风扇51a的PWM值设定为92%×0.75=69%,将第二风扇52a的PWM值设定为87%×0.75=65.25%,将第三风扇51b的PWM值设定为91%×0.75=68.25%,将第四风扇52b的PWM值设定为82%×0.75=61.5%。
如果选择普通纸,则由于系数等于0.5,所以分别将第一风扇51a的PWM值设定为92%×0.5=46%,将第二风扇52a的PWM值设定为87%×0.5=43.5%,将第三风扇51b的PWM值设定为91%×0.5=45.5%,将第四风扇52b的PWM值设定为82%×0.5=41%。
如果选择薄纸,则由于系数等于0.25,所以分别将第一风扇51a的PWM值设定为92%×0.25=23%,将第二风扇52a的PWM值设定为87%×0.25=21.75%,将第三风扇51b的PWM值设定为91%×0.25=22.75%,将第四风扇52b的PWM值设定为82%×0.25=20.5%。
以这种方式,通过使根据片材类型的系数与最大风压下的PWM值相乘来以最佳风压吹出空气。
当通过吸附运送带611运送预定数量的片材之后继续作业操作时,可以在作业结束之后或作业开始之前进行松动风扇609(风扇51a、52a、51b和52b)的转速控制。如图12所示,该装置还可以被构造成使用者从操作显示屏选择是否进行转速控制。
现在参照图13A和13B说明在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开始之后执行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假定风扇51a、52a、51b和52b被构造成转速可被监控。表示转速的信息从风扇输入到控制单元603。可以如图9所示设置用于检测风扇51a、52a、51b和52b转速的转速检测单元600。当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开始时,作为控制装置的控制单元603使计时器T运转,并且判断转速在预定时间内是否在图8所示的目标转速范围内。在该调整中,如果控制单元603确定在风扇51a、52a、51b和52b之中存在转速不在目标转速范围内的风扇,则对转速不在目标转速范围内的风扇的PWM值进行调整。
如果在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开始之后在预定时间内转速在目标转速范围内,则进行控制以完成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并使松动风扇609停止。同时,通过升降器驱动单元604A使托盘602抬起。当放置在托盘602上的片材的上表面被浮动下限检测传感器607检测到时,使升降器驱动单元604A停止。
如果在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开始之后在预定时间内转速不在目标转速范围内,则进行控制以完成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并使松动风扇609停止。接着,如图14所示,使表示装置在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中失败的警告显示在操作显示屏上。尽管在此示出警报信息以重新尝试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但也可以显示错误。转速控制的警告还可以比松动风扇609的操作停止定时更早地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通电源之后,在通过吸附运送带611运送预定数量的片材之后,或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通过图9所示的控制单元603进行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调整模式)。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片材供给装置具有用于进行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的模式。
通过吸附运送带611运送的片材数量由用于对重试传感器620或拉出传感器(未示出)的信号输出的前边缘或后边缘数量计数的计数器613计数。
现在参照图15的定时图说明片材供给装置103的调整模式中的操作。
现在主要说明松动风扇609进入转速控制模式之后,例如,接通电源之后、由片材供给装置运送了预定数量的片材之后、或经过预定时间之后执行的片材供给装置103的操作和松动风扇609的操作。尽管图15中的所有信号的激活状态为H(高)电平(在H处执行检测,在H处执行操作,信号在H处有效),但它们的激活状态也可以设定为L(低)电平(在L处执行检测,在L处执行操作,信号在L处有效)。
例如,当将转速控制的开始信号设定为H(使激活)以在接通电源之后进入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时,首先,控制单元603驱动升降器驱动单元604A,使得托盘602下降。
接着,当托盘602到达下部位置检测传感器605时,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即,使升降器驱动单元604A停止并且如果基于来自片材存在/不存在检测传感器606的信号检测到无片材状态,则驱动松动风扇609。
接着,在松动风扇609的操作开始后经过预定时间T1之后开始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调整模式)。当转速控制开始时,通过转速检测单元检测松动风扇609的转速。
如果松动风扇609的转速在预定时间T2内在预定转速范围内,则输出表示已经正常完成转速控制的正常结束信号。从而完成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并使松动风扇609的操作停止。
在图15中,在已经输出转速控制的正常结束信号后经过时间T4之后完成转速控制。然而,还可能以这样一种方式进行控制,即,当正常结束信号的H电平状态已经以规则间隔持续预定次数时,确定为已经正常完成转速控制。图15示出在预定时间T2内已经完成转速控制的状态。
在如上所述松动风扇609的操作停止之后,驱动升降器驱动单元604A,由此使托盘602抬起。当通过片材存在/不存在检测传感器606检测到片材存在时,使升降器驱动单元604A停止,并使托盘602停止。因而,片材供给装置103进入可以响应于片材供给开始信号在任何时间开始片材供给的等待模式。
托盘602的上升开始定时位于从转速控制的正常结束信号接通到风扇驱动信号断开的时间间隔(T3)之内是适当的。图15中的定时作为例子示出。参照箭头所示的转变状态,控制模式可以同时或者延时地转换。
此外,尽管在抬起托盘602之后基于来自片材存在/不存在检测传感器606的信号使升降器驱动单元604A停止,但还可以基于来自浮动下限检测传感器607和浮动上限检测传感器608中的一个的信号使升降器驱动单元604A停止。
现在参照图16的定时图说明装置在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中失败的情况。
如上面已经提及的那样,在松动风扇609的操作开始后经过预定时间T1之后开始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调整模式),并通过转速检测单元检测松动风扇609的转速。
如果松动风扇609的转速在预定时间T2内不在预定转速范围内,则完成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同时,如图14所示显示表示转速控制失败的警告。之后,进行控制,使得松动风扇609的操作停止。如上所述,如果装置在松动风扇609的转速控制中失败,则之后还可以通过存储在存储器601中的前一PWM值设定转速。
现在参照图17的定时图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四个风扇51a、52a、51b和52b(以下称作51a至52b)的情况下的转速控制。
当控制模式转换到风扇51a至52b的转速控制时,输出第一至第四风扇(参照图7)的驱动信号,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开始旋转。然而,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激活定时可以设定为相同定时或者之间可以具有时间差。
假定将足够使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全部达到稳定转速的时间设定为T1,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转速控制的开始信号在经过T1之后输出。从而,转速控制对于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同时开始。当风扇的转速控制的开始信号被接通且在预定时间T2内输出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转速控制的正常结束信号时,风扇的转速控制的开始信号断开。之后,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驱动信号断开。
现在基于图19说明本实施例中的风扇的转速控制方法。以下参照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中的一个进行说明。
在图19中,假定作为风扇转速的目标FG的中值被设定为Ft,目标FG的上限值被设定为Fu,目标FG的下限值被设定为Fl,风扇的当前PWM值被设定为Pc,风扇的当前FG值被设定为Fc,风扇的校正系数被设定为α。该风扇校正系数是用于向风扇的当前PWM值Pc反馈目标FG值与当前风扇FG值之间的差的系数。
假定在这种差被反馈到Pc之后获得的PWM值为Pn。现在假定风扇向PWM值的反馈值设定为δ,满足以下方程。
δ=α×(Ft-Fc)
Pn=Pc+δ
如果在此Fc>Ft,则反馈值δ是负值,并进行控制使得风扇的转速下降。如果Fc<Ft,则反馈值δ是正值,并进行控制使得风扇的转速提高。此外,如果Fc=Ft,则进行控制使得风扇的转速不变。以这种方式,通过新PWM值Pn控制必需调整的风扇的转速。
对于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同时进行风扇的转速控制或者几乎同时进行风扇的转速控制。作为必需执行反馈的时间,至少在松动风扇的PWM值调整之后直至风扇的转速稳定所需的时间是必需的。此外,至于校正系数α,必需将反馈值δ设定为可以被反馈到PWM值的值。如果反馈值δ大,则存在风扇转速不能稳定的情况。如果反馈值δ小,则存在到完成风扇转速控制需要长时间的情况。因此,必需将α设定为最佳值。
现在参照图19的流程说明四个风扇51a至52b的转速控制。
将主要说明在接通电源后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进入转速控制之后、通过片材供给装置103供给预定数量片材之后、或经过预定时间之后执行的操作。
当风扇进入转送控制时(步骤S101中的“是”),首先,接通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S102)。接着,在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操作已经开始后经过预定时间之后(S103中的“是”),开始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转速控制(S104)。
接着,控制单元判断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转速在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转速控制开始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是否已经在预定目标转速范围内(S105、S110)。如果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转速不在预定目标转速范围内(S105中的“否”,S110中的“是”),则完成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转速控制。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被断开(S111)。此外,如图14所示显示表示转速控制失败的警告(S112)。
如上所述,当装置在转速控制中失败时,为了防止片材供给装置103的操作停止,将预定值作为PWM值设定给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中的每一个或设定给装置在转速控制中失败的风扇51a至52b(S113)。还可以将前一PWM值设定为如上所述设定的PWM值。之后,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设定PWM值被存储在存储器(参见图9)中(S107)。如果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转速控制在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转速控制开始之后的预定时间内已经达到预定目标转速范围内的值(S105中的“是”),则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转速控制完成。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被断开(S106)。
如上所述已设定的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PWM值被存储在存储器(S107)中。之后,通过利用如上所述分配的每种片材类型的系数(参见图11)确定每种片材类型的PWM值。
在上述说明中,当装置在转速控制中失败时,预定值被设定为PWM值,或者前一PWM值被设定。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方法。例如,当如图14所示显示指示转速控制失败的警告时(S112),接着,上述的校正系数α的值自动改变,并选择是否再次尝试速度控制(S115)。
例如,如果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转速接近目标转速范围,则校正系数α的值自动改变,并且再次尝试速度控制。如果如上所述地选择校正系数改变并且再次尝试速度控制(S115中的“是”),则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被再次接通(S102),并且开始转速控制。
如上所述,以如下方式控制多个风扇51a至52b的转速:获得适于在已驱动全部风扇的状态下能够使片材松动的风压,并且这些风扇的转速在多个风扇51a至52b中的每一个的已预设的目标转速范围内。从而,片材可以被确定地供给,而不会受到风扇特性的老化改变等影响并且不会引起双供给和卡纸。
尽管上面已经参照独立地控制全部第一至第四风扇51a至52b的情况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造。例如,控制单元可以控制多个风扇中的至少两个的转速。
尽管已经参照示范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被认为是与最宽的解释一致,以覆盖所有这种变型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成像装置,其具有用于向堆叠在托盘上的片材吹气、使片材松动、朝向成像单元供给松动的片材的片材供给装置,包括:
吹气机构,其通过组合多个风扇构成,以向堆叠在托盘上的片材吹气,
控制单元,其控制吹气机构,使得通过组合所述多个风扇形成设定风压,该控制单元独立地控制多个风扇中的至少两个的转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控制吹气机构的多个风扇中的至少两个的转速,使得所述转速等于对多个风扇中的每一个设定的目标转速,从而可以获得设定风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风扇被串联地组合和连接,目标转速被设定成随着风扇接近串联组合的风扇的下游侧而提高。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判断多个风扇的转速是否在已对多个风扇设定的目标转速范围内,以及
通过PWM控制来控制多个风扇的转速,并且如果控制装置确定多个风扇的转速不在目标转速范围内,则调整其转速不在目标转速范围内的风扇的PWM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在控制装置确定多个风扇的转速在目标转速范围内时的多个风扇中的每一个的PWM值,以及
如果控制装置确定多个风扇的转速不在目标转速范围内,则将其转速不在目标转速范围内的风扇的PWM值设定为存储在存储器中的PWM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
存储器,其存储在控制装置确定多个风扇的转速在目标转速范围内时的多个风扇中的每一个的PWM值,以及
根据所供给的片材类型校正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多个风扇中的每一个的PWM值,并基于该校正的PWM值控制风扇。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控制装置确定多个风扇的转速不在目标转速范围内,则基于与目标转速的差调整其转速不在目标转速范围内的风扇的PWM值。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控制装置确定多个风扇的转速不在目标转速范围内,则在操作显示屏上显示警报。
CN2007101032921A 2006-05-15 2007-05-15 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51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35892 2006-05-15
JP2006135892 2006-05-15
JP2006135892 2006-05-15
JP2007097891 2007-04-03
JP2007-097891 2007-04-03
JP2007097891A JP2007331944A (ja) 2006-05-15 2007-04-03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5105A true CN101075105A (zh) 2007-11-21
CN101075105B CN101075105B (zh) 2012-11-21

Family

ID=38931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329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5105B (zh) 2006-05-15 2007-05-15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568691B2 (zh)
JP (1) JP2007331944A (zh)
CN (1) CN101075105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5075A (zh) * 2009-07-16 2011-01-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印刷物调节装置和方法、喷墨式记录装置
CN106167183A (zh) * 2015-05-21 2016-11-30 株式会社理光 印刷电路板用片材及半固化片的分离搬送方法及分离搬送装置
CN107055141A (zh) * 2017-06-12 2017-08-18 浙江东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纸板的吸取输送装置
CN107108138A (zh) * 2015-03-03 2017-08-29 小松产机株式会社 坯料分离装置以及坯料分离方法
TWI610871B (zh) * 2015-06-26 2018-01-11 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預浸體運送裝置
CN108602636A (zh) * 2015-10-20 2018-09-28 樱花精机株式会社 工件搬运装置
CN109809216A (zh) * 2019-03-20 2019-05-28 深圳精智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面板分料装置及方法
CN110540098A (zh) * 2018-05-29 2019-12-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CN112875354A (zh) * 2019-11-29 2021-06-01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4408623A (zh) * 2022-01-06 2022-04-29 深圳市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 配页装置和配页机
CN117262809A (zh) * 2023-11-22 2023-12-22 常州敦煌彩印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包装袋用的吸塑纸输送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08207A (ja) * 2006-05-15 2007-11-29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9712B2 (ja) * 2007-02-09 2011-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3726B2 (ja) * 2007-06-26 2012-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09942B2 (ja) * 2007-12-06 2013-06-1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03072A (ja) * 2008-01-31 2009-09-10 Tohoku Ricoh Co Ltd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09190840A (ja) * 2008-02-14 2009-08-27 Tohoku Ricoh Co Ltd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09208858A (ja) * 2008-02-29 2009-09-17 Toshiba Corp 分離取出装置
JP5272220B2 (ja) * 2008-05-15 2013-08-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89039B2 (ja) * 2008-12-26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39348B2 (en) * 2009-04-20 2013-05-1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269939A (ja) * 2009-04-20 2010-12-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0269857A (ja) * 2009-05-19 2010-12-02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69922A (ja) * 2009-05-25 2010-12-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給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8262080B2 (en) * 2010-01-13 2012-09-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80383B2 (ja) * 2010-01-26 2013-09-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印刷用紙シーズニング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09436B2 (ja) 2010-08-25 2015-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28433A (ja) 2011-07-28 2013-02-07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85427B2 (ja) 2011-08-24 2016-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8736B2 (ja) * 2012-09-25 2015-02-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260262B2 (en) 2014-01-17 2016-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E539502C2 (sv) * 2014-03-24 2017-10-03 Plockmatic Int Ab Anordning och metod för pappersmatning samt pappersbehandlingsmaskin
JP7314623B2 (ja) * 2019-05-30 2023-07-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220194723A1 (en) * 2020-12-23 2022-06-23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3489A (en) * 1989-01-27 1992-05-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nlin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technique for direct current motors as used in printer mechanisms
JPH05116809A (ja) * 1991-10-29 1993-05-14 Sharp Corp 空圧方式給紙装置
JP2732199B2 (ja) 1993-06-24 1998-03-25 サミー株式会社 メダル遊技機のメダルセレクター
DE69422757T2 (de) * 1993-07-31 2000-07-06 Canon Kk Bildkommunikationsgerät mit Einheit zur Speicherung von Aufzeichnungspapier
US5535012A (en) * 1993-07-31 1996-07-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transmit/receive apparatus onto which a sorter can be mounted via an adapter
JP3453420B2 (ja) * 1993-07-31 2003-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
US5645274A (en) * 1993-09-22 1997-07-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upply apparatus
JPH07196187A (ja) 1993-12-29 1995-08-01 Canon Inc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57122A (ja) * 1993-12-03 1995-06-20 Sharp Corp エアー給紙装置
JP3308077B2 (ja) * 1993-12-13 2002-07-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ファン制御方法
US6021305A (en) * 1996-09-30 2000-0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original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duplex copying
EP0842880B1 (en) * 1996-11-18 2003-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1212425A (ja) * 1998-01-27 1999-08-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原稿給送装置および用紙搬送装置
JPH11264396A (ja) * 1998-03-19 1999-09-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風機
JPH11334932A (ja) 1998-05-20 1999-12-07 Canon Inc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該シート材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471429B1 (en) * 1999-01-29 2002-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sheets in a bundle
CN1222103C (zh) * 1999-12-27 2005-10-05 株式会社理光 直流马达的回转控制装置
JP2001310859A (ja) 2000-04-27 2001-11-06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46860B2 (ja) * 2001-06-06 2004-07-28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チップイングラス蛍光表示管
US6826374B2 (en) 2001-08-31 2004-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discharge sheet cover and control based on open/close state of cover
JP2003165641A (ja) * 2001-11-28 2003-06-10 Fuji Xerox Co Ltd シート供給装置
JP2004026320A (ja) 2002-06-21 2004-01-29 Canon Inc シート厚検知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シート処理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3937947B2 (ja) 2002-07-08 2007-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挿入シートの供給装置、供給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US6994340B2 (en) * 2002-09-12 2006-02-07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having an air fluffer
US7007948B2 (en) 2003-02-28 2006-03-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tacking/aligning apparatus, sheet handl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E526852C2 (sv) * 2003-06-26 2005-11-08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Metod och arrangemang för styrning av likströmsmotor
US20050040584A1 (en) * 2003-08-19 2005-0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208787B2 (ja) 2003-08-19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140605B2 (en) * 2003-08-26 2006-1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is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JP4323993B2 (ja) 2004-03-22 2009-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シート給送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804186B2 (ja) * 2006-03-28 2011-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91459B2 (en) 2006-04-03 2009-09-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5075A (zh) * 2009-07-16 2011-01-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印刷物调节装置和方法、喷墨式记录装置
US10471495B2 (en) 2015-03-03 2019-11-12 Komatsu Industries Corporation Material separation device and material separation method
CN107108138A (zh) * 2015-03-03 2017-08-29 小松产机株式会社 坯料分离装置以及坯料分离方法
CN106167183B (zh) * 2015-05-21 2018-11-06 株式会社理光 印刷电路板用片材及半固化片的分离搬送方法及分离搬送装置
CN106167183A (zh) * 2015-05-21 2016-11-30 株式会社理光 印刷电路板用片材及半固化片的分离搬送方法及分离搬送装置
TWI610871B (zh) * 2015-06-26 2018-01-11 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預浸體運送裝置
CN108602636A (zh) * 2015-10-20 2018-09-28 樱花精机株式会社 工件搬运装置
CN107055141A (zh) * 2017-06-12 2017-08-18 浙江东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纸板的吸取输送装置
CN110540098A (zh) * 2018-05-29 2019-12-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CN109809216A (zh) * 2019-03-20 2019-05-28 深圳精智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面板分料装置及方法
CN112875354A (zh) * 2019-11-29 2021-06-01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1542112B2 (en) 2019-11-29 2023-01-03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14408623A (zh) * 2022-01-06 2022-04-29 深圳市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 配页装置和配页机
CN114408623B (zh) * 2022-01-06 2023-10-31 深圳市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 配页装置和配页机
CN117262809A (zh) * 2023-11-22 2023-12-22 常州敦煌彩印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包装袋用的吸塑纸输送装置及方法
CN117262809B (zh) * 2023-11-22 2024-02-06 常州敦煌彩印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包装袋用的吸塑纸输送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331944A (ja) 2007-12-27
US20080036134A1 (en) 2008-02-14
CN101075105B (zh) 2012-11-21
US7568691B2 (en) 2009-08-04
US20090250865A1 (en) 2009-10-08
US8167296B2 (en) 2012-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5105A (zh) 成像装置
JP5233633B2 (ja) 給紙装置、給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75106A (zh) 成像设备
US75496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00432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37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22073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4179A (ja) 給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545526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5119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850565A (zh) 导纸装置,具有该导纸装置的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JP2010173793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EP2319784B1 (en)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89039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68937A (ja) シート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9208945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93735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991409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87623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46649A (zh) 成像装置
JP7265720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58605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467A (ja) 給紙装置
JP2021008353A (ja) 給紙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位置検査方法
JP6410565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