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8705C - 一种培育茯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培育茯苓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88705C CN100588705C CN200510021362A CN200510021362A CN100588705C CN 100588705 C CN100588705 C CN 100588705C CN 200510021362 A CN200510021362 A CN 200510021362A CN 200510021362 A CN200510021362 A CN 200510021362A CN 100588705 C CN100588705 C CN 10058870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ycelia
- poria cocos
- siberian cocklebur
- species
- p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茯苓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培育方法的技术领域,采用菌种繁殖法,选取优良苓种,进行母种保存和培养,在此基础上进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和扩繁;母种的培养包括母种的分离和在培养基上的接种培养,原种的制作为将母种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栽培种的制作为在培养基上进行发菌培养;本发明提供的培育茯苓的方法,可以培育出茯苓菌丝和菌核,在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培养过程中,其培养基由人工配制而成,不需要天然松木,因而不用采伐树木,可用于大批量生产,种植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的培育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培育茯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茯苓为一种多年生腐生真菌,属于真菌门,具有药用价值,是一味常用大宗中药。野生茯苓通常在海拔500米以上,生长在地下20厘米左右的腐朽的松树根或松树段上。茯苓的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菌丝生长阶段和菌核形成阶段,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菌丝从松木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繁殖大量的营养菌,当菌丝越积越多时就成为菌核,到形成菌核阶段时栽培上称为结苓阶段。目前人工培育茯苓的方法主要有干段木栽培和松树根栽培,段木栽培法以松木为栽培料,选择直径12厘米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在农历12月份砍下松树,去树杈,削去形成层的外皮,露出木质部,削皮留筋,锯成60~80厘米长的木段,堆码后干燥,约40天后,无松脂分泌,木心干燥后即可接种。松木段下窖的时间在春季3-4月份,下窖选择晴天,每窖下松木段15-20公斤。接种方法目前有三种较普遍采用,一是菌丝引种,将栽培菌种内长满菌丝的松木块取出,顺段木形成的“V”缝,一块接一块平铺在上面,再撒上木屑等料种,然后将一根段木削皮处向下压在松木块上,使其呈“品”字形。二是老段木引种,选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且有小茯苓又有特殊香气的段木作种引。三是鲜茯苓引种,选1-2代种苓,种苓皮色紫红,肉色白,浆气足,质结实,个重2-3公斤的鲜苓作种引。将种苓切成小块或小片放于段木之间,每一窖需500克左右鲜苓。接好种后,立即覆土,厚7-10厘米,使窖顶呈龟背形,以利排水。用松树段木栽培茯苓要消耗大量木材。松树根栽培法为首先挖开根周围的土,露出松根,将侧根刮开皮槽,曝晒数天,晒干后即可接种。于5-8月间在松根开槽处接放菌种,用树叶将其盖好,覆土压实即可。接后每10天检查1次,发现病虫害和白蚁要及时防治。9~12月茯苓膨大生长期要及时培土。第二年4-6月可采收,此方法虽能节约大量材耗但产量低,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取代现有茯苓栽培种植用材,不需采伐树木,易于推广,产量高的培育茯苓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培育茯苓的方法采用菌种繁殖法。首先选取优良苓种,其标准为品质好,无病虫害,个体较大,近球形,质地坚,皮红,肉白,浆汁多,气味浓郁的茯苓菌核;然后进行母种保存和培养;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和扩繁。其中母种的培养包括母种的分离和在培养基上的接种培养,原种的制作是将母种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栽培种的制作是在培养基上进行发菌培养,具体工艺如下:
1、母种的分离和培养
母种分离方法为:用无菌水将种苓冲洗数次,再用纱布揩干,最后用75%酒精擦洗种苓外皮,并用0.1%升汞擦洗干净后,进行紫外线灭菌;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刀将种苓剖开,用酒精火焰灭菌后的接种铲从种苓较深部位取出黄豆大小的苓肉,接入试管斜面上;
配制母种培养基,其组分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另加0.5克酵母粉,0.5克蛋白胨,PH值为5.5-6.5;
母种的培养过程为:在温度28-32℃,培养2-3天,长出菌丝后,认定无杂菌即可继续培养至菌丝长满斜面。
2、原种的制作
原种制作中用的培养基其配方为:松木屑76%,麸皮20%,糖2%,石膏粉1%,过磷酸钙1%,含水量50%-55%,pH5.5-6.5;
其接种培养过程为:在无菌条件下,按常规将母种接入上述配制好的培养基瓶中,置28-32℃温室中培养,经25-30天,菌丝长满瓶即为原种。
3、栽培种的制作
栽培种制作中所需的培养基配方为:松木片(2厘米×10厘米×0.3厘米)65%,松木屑10%,麸皮20%,糖2%,石膏粉1%,过磷酸钙1%,尿素0.2%;
其发菌培养过程为:将上述配料按常规配制后装入15厘米×18厘米×0.005丝米的聚乙烯塑料袋中,经灭菌接种后置28-32℃下培养,经25-30天,当菌丝长满并深入至木片内后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培育茯苓的方法,能培育出茯苓菌丝和茯苓菌核;由于在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培养过程中,其培养基由人工配制而成,不需要天然松木,因而不用采伐树木,可用于大批量生产,种植成本低。经试验,生产出的茯苓其外形与现有商品茯苓一致,显微构造基本一致,多糖提取率相近,完全可替代商品茯苓入药。这种茯苓种植用材代用品的开发,既能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又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不失为中医药行业生产类似产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菌种培养的具体工艺如下:
1、选取优良苓种
其标准为品质好,无病虫害,个体较大,近球形,质地坚,皮红,肉白,浆汁多,气味浓郁的茯苓菌核。
2、母种的分离和培养
母种分离方法为:用无菌水将种苓冲洗数次,再用纱布揩干,最后用75%酒精擦洗种苓外皮,并用0.1%升汞擦洗干净后,进行紫外线灭菌;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刀将种苓剖开,用酒精火焰灭菌后的接种铲从种苓较深部位取出黄豆大小的苓肉,接入试管斜面上;
母种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另加0.5克酵母粉,0.5克蛋白胨,PH值为5.5-6.5;
母种的培养过程为:在温度28-32℃,培养2-3天,长出菌丝后,认定无杂菌即可继续培养至菌丝长满斜面。
3、原种的制作
原种制作中用的培养基的配方为:松木屑76%,麸皮20%,糖2%,石膏粉1%,过磷酸钙1%,含水量50%-55%,pH5.5-6.5;
其接种培养过程为:在无菌条件下,按常规将母种接入上述配制好的培养基瓶中,置28-32℃温室中培养,经25-30天,菌丝长满瓶即为原种。
4、栽培种的制作
栽培种制作中所需的培养基配方为:松木片(2厘米×10厘米×0.3厘米)65%,松木屑10%,麸皮20%,糖2%,石膏粉1%,过磷酸钙1%,尿素0.2%;
其发菌培养过程为:将上述配料按常规配制后装入15厘米×18厘米×0.005丝米的聚乙烯塑料袋中,经灭菌接种后置28-32℃下培养,经25-30天,当菌丝长满并深入至木片内后即可。
茯苓菌种在松枝、木屑瓶内菌丝生长情况及试验数据如下:
2003年5月22日,将直径1厘米左右小松枝截短至15厘米,木屑分别浸泡在营养液中,待浸透后捞出,分别放入瓶中,高压消毒后,5月30日接种茯苓菌种,接种两天后菌丝开始生长,6月20日已形成菌索,8月9日已形成6×3厘米不等的白色块状物,其质地致密,表面呈粉状。菌丝生长情况如下表:
表1茯苓菌丝在瓶内生长情况表
菌丝生长 | 松枝瓶数 | 木屑瓶数 | 松枝瓶数(%) | 木屑瓶数(%) |
菌丝呈块状 | 36 | 6 | 22.64 | 9.09 |
菌丝良好 | 93 | 51 | 58.49 | 77.27 |
有菌丝 | 11 | 5 | 6.91 | 7.58 |
无菌丝 | 19 | 4 | 11.95 | 6.06 |
总数 | 159 | 66 |
显微比较研究:
商品茯苓(购于成都市药材公司),由茯苓成熟菌核分离得到茯苓菌丝为母种(琼脂、马铃薯等),由茯苓母种扩繁得到的茯苓菌丝为原种(木屑等),由茯苓原种扩大培养得到茯苓菌丝为茯苓栽培种(即新配方生长的茯苓菌丝、菌核)。
1、商品茯苓的显微特征
商品茯苓的粉末用水装片,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无色不规则的颗粒状团块和分支状团块;用5%的NaOH溶液装片,可见团块溶化,露出菌丝,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支,呈无色或淡棕色。
2、茯苓菌丝母种的显微特征
茯苓菌丝母种的粉末,用水装片和5%的NaOH溶液装片观察到菌丝,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支,呈无色或淡棕色。
3、茯苓原种菌丝的显微特征
茯苓菌丝原种的粉末,用水装片时,可见到分支状团块,也可见到少量的菌丝;用5%的NaOH溶液装片时,只能见到菌丝,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支,呈无色或淡棕色。
4、新配方生长的茯苓菌丝、菌核的显微特征
同上方法装片只能见到菌丝,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支,呈无色或淡棕色。与商品茯苓的显微特征基本一致。
提取工艺的确定:
茯苓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确定:选用复合方法提取茯苓水溶性多糖。即将茯苓粉末(过40目筛)适量,用乙酸乙酯、丙酮于索氏提取器分别提取4小时,药渣加入催化酶酶解,于60-70℃浸泡40分钟,再依次用5倍量、3倍量、2倍量的沸水提取1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滤液浓缩至1/10,用Severge法除蛋白。上清液加入三倍量的乙醇沉淀多糖,冷藏12小时,离心,收集沉淀,低温干燥,即得。
茯苓碱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确定:茯苓碱溶性多糖含量较高,提取方法相对简单,所得提取率较稳定。即将水提后的药渣用稀NaOH溶液提取,碱提液离心,所得上清液以10%的醋酸中和,3倍量乙醇沉淀,再提纯即得。综合考虑了生产可行性及经济性,经反复试验后确定稀NaOH溶液用量为5倍量,提取2次,每次4小时。
茯苓多糖的提取定量实验:
取低温烘干后的商品茯苓、母种、原种,新配方生长的茯苓菌丝、菌核适量精密称定,按上述方法提取多糖,结果如下表:
表2茯苓多糖提取率
茯苓多糖含量测定:
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商品茯苓、本发明新配方生长的茯苓菌丝和菌核、茯苓菌丝母种、茯苓菌丝原种进行茯苓多糖含量测定。测定结果如下:
表3茯苓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由上可见,该发明新配方生长的茯苓菌丝、菌核与商品茯苓比较,多糖提取率相近,可代替商品茯苓入药,并且该发明新配方生长的茯苓菌丝、菌核的培育成本低,可以大批量生产。
Claims (1)
1、一种培育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选取优良苓种、母种保存和培养、在此基础上进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和扩繁,具体工艺如下:
(1)母种的培养
母种分离方法为:用无菌水将种苓冲洗数次,再用纱布揩干,最后用75%酒精擦洗种苓外皮,并用0.1%升汞擦洗干净后,进行紫外线灭菌;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刀将种苓剖开,用酒精火焰灭菌后的接种铲从种苓较深部位取出黄豆大小的苓肉,接入试管斜面上;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0.5克酵母粉,0.5克蛋白胨,pH5.5-6.5;
母种培养过程为:在温度28-32℃,培养2-3天,长出菌丝后,认定无杂菌即可继续培养至菌丝长满斜面;
(2)原种的制作
原种培养基的配制为:松木屑76%,麸皮20%,糖2%,石膏粉1%,过磷酸钙1%,含水量50%-55%,pH5.5-6.5;
原种接种培养过程为:在无菌条件下,按常规将母种接入上述配制好的培养基瓶中,置28-32℃温室中培养,经25-30天,菌丝长满瓶即为原种;
(3)栽培种的制作
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为:形状为2厘米×10厘米×0.3厘米的松木片65%,松木屑10%,麸皮20%,糖2%,石膏粉1%,过磷酸钙1%,尿素0.2%;
栽培种发菌培养过程为:将上述配料按常规配制后装入15厘米×18厘米×0.005丝米的聚乙烯塑料袋中,经灭菌接种后置28-32℃下培养,经25-30天,当菌丝长满并深入至木片内后即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21362A CN100588705C (zh) | 2005-07-29 | 2005-07-29 | 一种培育茯苓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21362A CN100588705C (zh) | 2005-07-29 | 2005-07-29 | 一种培育茯苓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32761A CN1732761A (zh) | 2006-02-15 |
CN100588705C true CN100588705C (zh) | 2010-02-10 |
Family
ID=36075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213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8705C (zh) | 2005-07-29 | 2005-07-29 | 一种培育茯苓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8870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31100B (zh) * | 2009-12-22 | 2014-03-19 | 王克勤 | 茯苓袋料栽培方法 |
CN102090265A (zh) * | 2010-11-25 | 2011-06-15 | 罗田县九资河茯苓专业合作社 | 室内袋栽茯苓培育方法 |
CN102742453B (zh) * | 2011-11-18 | 2016-08-03 | 湖南补天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茯苓新菌种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
CN103553830B (zh) * | 2013-11-18 | 2015-08-19 | 陈永林 | 一种茯苓菌种扩大培养基及其应用 |
CN104756766A (zh) * | 2015-04-20 | 2015-07-08 | 重庆市康地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茯苓的方法 |
CN104838889B (zh) * | 2015-05-24 | 2017-05-31 | 黄胜 | 一种茯苓的栽种方法 |
CN105123516A (zh) * | 2015-07-29 | 2015-12-09 | 句容美华园林景观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茯苓栽培用培养基 |
CN104969775A (zh) * | 2015-07-29 | 2015-10-14 | 句容美华园林景观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茯苓的栽培方法 |
CN108713449A (zh) * | 2018-06-04 | 2018-10-30 | 安徽亚泰天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茯苓的栽培方法 |
CN108401788B (zh) * | 2018-06-08 | 2021-01-01 | 广东省中药研究所 | 一种茯苓的栽培方法 |
CN113462579A (zh) * | 2021-07-07 | 2021-10-01 | 云茯苓普洱有限公司 | 一种野生茯苓的培育选种方法 |
CN113796260B (zh) * | 2021-09-14 | 2022-08-30 | 安庆师范大学 | 一种茯苓菌(Wolfiporia cocos)YX1及其培养基、栽培方法 |
-
2005
- 2005-07-29 CN CN200510021362A patent/CN10058870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松木屑生料栽培茯苓技术. 岩金火等.食用菌,第3期. 2003 |
松木屑生料栽培茯苓技术. 岩金火等.食用菌,第3期. 2003 * |
茯苓栽培技术. 苏正玺.农村实用技术. 2005 |
茯苓栽培技术. 苏正玺.农村实用技术. 200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32761A (zh) | 2006-0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88705C (zh) | 一种培育茯苓的方法 | |
CN101669430B (zh) | 暗褐网柄牛肝菌半人工栽培方法 | |
CN109479616B (zh) | 松茸的制种与栽培方法 | |
CN104126416B (zh) | 一种黑牛肝菌优良性状驯化方法 | |
CN104885745B (zh) | 一种桔梗与豇豆的套种方法 | |
CN102119611B (zh) | 土人参人工驯化技术 | |
CN105993600A (zh) | 一种人工栽培松树菌的方法 | |
CN107384805A (zh) | 一种食用菌复壮型菌株的生产方法 | |
CN106900350A (zh) | 一种人工栽培松茸高产化方法 | |
CN109220790B (zh) | 一种红果参离体外繁方法 | |
CN106489652A (zh) | 一种通过枸橘靠接恢复染黄龙病柑橘根系的方法 | |
CN1541519A (zh) | 兜兰的无菌播种和组织培养技术 | |
CN106489748A (zh) | 一种平铺白珠树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 | |
CN105009906B (zh) | 一种山黄皮苗培育方法 | |
CN103229659A (zh) | 山菜的人工种植方法及其应用 | |
CN112703963A (zh) | 一种利用甜叶菊叶渣栽培平菇的方法 | |
CN102939858A (zh) | 一种茯苓复式栽培方法 | |
CN105296360A (zh) | 桑黄母种组织分离转管培育方法 | |
CN105165363A (zh) | 一种土人参的高产繁种方法 | |
CN101707981A (zh) | 橡胶树子叶胚高效胚性愈伤诱导及再生方法 | |
CN111512962B (zh) | 一种欧李组织培养方法 | |
CN110235730B (zh) | 一种加倍获得珠芽魔芋叶面种茎数量的生长期切割方法 | |
Bala et al. | Direct adventitious shoot bud regeneration and ex vitro rooting in leaf explants of female Simmondsia chinensis (Link) Schneider-An important industrial shrub | |
CN100419067C (zh) | 一种阿魏菇复壮培养基 | |
CN112514736A (zh) | 一种利用甜叶菊叶渣栽培香菇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0 Termination date: 2012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