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9378C - 薄片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片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9378C
CN100519378C CN200610078107.3A CN200610078107A CN100519378C CN 100519378 C CN100519378 C CN 100519378C CN 200610078107 A CN200610078107 A CN 200610078107A CN 100519378 C CN100519378 C CN 10051937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hin slice
limiting member
restriction sit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781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4047A (zh
Inventor
绪方敦史
深津正义
关山淳一
辻宽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854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4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93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937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6Auxiliary devices for retaining articles in the pi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75Mechanical copy medium guiding means, e.g. mechanical swi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21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Discharge By Other Mean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更确实地限制堆叠于薄片堆叠部上的薄片的后端浮起的薄片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限制薄片的后端从中间堆叠部(34)浮起的第1按压构件(38)和第2按压构件(39)。在后续薄片(S2)被送入到中间堆叠部(34)时,第1按压构件(38)通过抵接于后续薄片(S2)而位于退避位置,此后,随着后续薄片(S2)的送入动作,第2按压构件(39)通过抵接于后续薄片(S2)而从限制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然后,随着薄片的后端的送入动作,第1按压构件(38)从退避位置移动到限制位置,从而限制薄片后端。

Description

薄片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薄片进行处理的薄片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薄片处理装置,例如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薄片处理部,该薄片处理部依次将形成图像后的薄片取入到装置内,对该薄片进行装订处理。这是为了减轻例如形成图像后对复印用纸等薄片进行装订处理所需要的劳力和时间。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59314号公报的薄片处理装置中,首先,薄片由中间辊被排纸堆叠到中间堆叠部。此后,在中间堆叠部薄片的上端部被对齐,例如由订书机等装订装置进行装订处理。
图14、图15示出用于说明以往的薄片处理装置的图。
如图14所示,在该薄片处理装置中设有后端按压构件103,该后端按压构件103用于防止堆叠于中间堆叠部101的先行薄片104的后端浮起到中间辊102的辊隙线的上方而使后续薄片的前端与先行薄片104的后端冲撞,导致对齐紊乱或发生卡纸。
该按压构件103设于比中间辊102的辊隙位置更往下游的位置,如箭头H所示那样被朝与薄片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为此,由按压构件103的下端部限制先行薄片104的后端位置,防止其浮起。
为此,先行薄片104的后端,由于后续薄片的前端而在按压构件转动之前处于中间辊102的辊隙线的下方。并且,后续薄片的前端,在按压构件103转动时已被输送到先行薄片的后端的下游侧,后续薄片的前端不会与先行薄片的后端冲撞。
然而,在薄片的弯曲较大等时,先行薄片的后端有时靠在对齐基准壁105地被堆叠。
在这样的情况下,按压构件103未被朝将薄片按压到中间堆叠部101的薄片堆叠面上的方向施力。为此,如图15所示,先行薄片104的倚靠使得按压构件103不能返回到规定的位置。由此,不能将先行薄片104的后端限制于中间辊102的辊隙线的下方,后续薄片碰撞到先行薄片的后端,发生薄片的损伤或卡纸。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确实地限制堆叠于薄片堆叠部上的薄片的后端浮起的薄片处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薄片处理装置,具有薄片堆叠部及第1限制构件和第2限制构件;
该薄片堆叠部堆叠沿薄片输送路径输送的薄片;
该第1限制构件和第2限制构件限制沿上述薄片输送路径输送、堆叠于上述薄片堆叠部上的薄片端部的浮起;
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限制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可移动地分别支承上述第1限制构件和上述第2限制构件的支承部件,该限制位置是各限制构件对堆叠于上述薄片堆叠部上的薄片的端部浮起进行限制的位置,该退避位置是各限制构件从上述限制位置退避后到达的位置;
上述薄片处理装置配置成:随着沿上述薄片输送路径输送的薄片向上述薄片堆叠部的送入动作,上述第1限制构件从上述限制位置移动到上述退避位置后,上述第2限制构件从上述限制位置移动到上述退避位置,随着上述薄片的通过,上述第1限制构件从上述退避位置移动到上述限制位置,此后,上述第2限制构件从上述退避位置移动到上述限制位置。
按照本发明,可更确实地限制堆叠于薄片堆叠部上的薄片的后端浮起。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在薄片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以及
本发明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中,该薄片处理装置对具有由上述图像形成部在其上形成的图像的薄片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本发明和其它优点可通过以下根据附图进行的说明而得到很好的理解。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部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部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14为用于说明背景技术的图。
图15为用于说明背景技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所有图中,对相同或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记载于本实施方式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以及它们的相对配置等应根据本发明应用的装置的构成和各种条件适当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2示出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图2所示,该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部1、图像读取部2、及薄片处理部3。图像形成部1在薄片上形成图像。图像读取部2读取原稿记载的信息。薄片处理部3为对由上述图像形成部1形成图像后的薄片进行装订等规定处理的独立的单元。薄片处理部3被配置成夹在图像形成部1与图像读取部2之间,并与图像形成部1与图像读取部2相互连接。
另外,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部1由供给辊6和分离输送辊7一张一张地分离供给堆叠于供给盒4的多张薄片5,然后由输送引导件8输送到图像形成处理单元9。
图像形成处理单元9是由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调色剂像)。具体地说,激光扫描器11对作为带电的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10照射激光,形成图像,使用调色剂对上述图像进行显影,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5上。
将从感光鼓10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薄片5输送到定影器12,通过施加热和压力,进行图像定影。
进行了图像定影的薄片5由第1输送通道切换挡板13切换到面朝下输送通道14和面朝上输送通道15中的任一个输送通道,该面朝下输送通道14作为将薄片输送到图像形成部上方的薄片输送路径,该面朝上输送通道15将薄片输送到图像形成部侧方。
然后,被引导至面朝上输送通道15的薄片由面朝上排出辊16排出、堆叠到面朝上托盘17上。
另一方面,被引导至面朝下输送通道14的薄片进一步由第2输送通道切换挡板18分支,切换到由面朝下排出辊19排出到面朝下托盘20侧的路径和向上方的薄片处理部3输送的路径。
另外,如图2所示,图像读取部2由扫描部21和自动原稿供给部(以下称为ADF)22构成。在ADF22中,堆叠于原稿堆叠托盘23上的多张原稿由供给辊24一张一张地分离供给,该分离供给的原稿通过扫描部21的光学滑架27停止的原稿读取位置25。另外,ADF22能以装置后方的铰链(图中未示出)为中心朝后方开闭,在将原稿载置于原稿台玻璃26上时进行开闭。
扫描部21具有可移动的光学滑架27,用于读取原稿记载的信息。在扫描部21,光学滑架27一边沿水平方向对载置于原稿台玻璃26上的原稿进行扫描,一边读取原稿记载信息,由CCD28进行光电转换。另外,当由上述ADF22读取原稿时,光学滑架27停止于原稿读取位置25,读取输送中的原稿记载的信息。
图3示出用于说明薄片处理部3的构成的概略剖视图。薄片处理部3对由第2输送通道切换挡板18引导至图像形成部1上方的薄片进行装订处理。如图3所示,在薄片处理部3,31为入口辊,32为中间输送辊,33(33a、33b)为排出辊。另外,在薄片处理部3中,34为作为薄片堆叠部的中间堆叠部,35为堆叠托盘,36为使薄片的输送方向对齐的对齐辊,37为薄片输送方向的第1对齐基准壁,43为中间堆叠部上部的输送引导件。
图1示出用于说明中间输送辊32周边的构成的图。在图1中,38为作为第1限制构件的第1按压构件,39为作为第2限制构件的第2按压构件。
第1按压构件38在中间输送辊32的辊隙位置的上游侧具有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支承部件的摆动轴的支点38b。并且,该第1按压构件38可转动、可摆动及可移动地支承于该支点38b,被弹簧等施力部件朝箭头A方向施力。该施力部件施加的力比输送来的薄片的推压力小,输送来的薄片反抗该施加的力而使第1按压构件38转动,并且该施加的力设定在不使薄片产生损伤的范围。施力部件也可不设置弹簧等,而是由第1按压构件38的自重朝限制位置对第1按压构件38施力。限制位置为第1按压构件38碰到限位构件(图中未示出)而停止的位置。
第1按压构件38,通过在薄片输送中第1抵接部38c被薄片推压而朝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摆动、移动),退避到上方位置(退避位置)。另外,第1按压构件38在未输送薄片时处于从中间堆叠部34的堆叠面离开了规定间隔的位置(限制位置),在图1所示的概略剖视图中,下表面38a与第1对齐基准壁37交叉。在此,第1抵接部38c在第1按压构件38中设于支点38b的下游侧。
第2按压构件39,以构成支承部件的支点(摆动轴)39b为中心可转动地支承于该支点39b,被弹簧等施力部件朝箭头B方向施力,以使得该第2按压构件39在中间输送辊32的辊隙位置的下游侧抵接于薄片的前端。该施力部件施加的力也是与对第1按压构件38施力的施力部件相同的程度施加的力。朝限位构件(图中未示出)施力而停止的位置是第2按压构件39的限制位置。
第2按压构件39也通过在薄片输送中第2抵接部39c被薄片推压而朝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从限制位置退避到上方位置(退避位置)。当未输送薄片时,即,在第1按压构件38和第2按压构件39位于限制位置时,第1按压构件38的下表面38a位于第2按压构件39的下表面39a的下方。在此,第1抵接部38c设于第2抵接部39c的上游侧。这样,本发明的支承部件,首先通过第1抵接部38c、第2抵接部39c被薄片推压,从而使第1按压构件38、第2按压构件39移动。并且,该支承部件被构成为:在薄片抵接于第1抵接部38c和第2抵接部39c期间,分别使第1按压构件38、第2按压构件39从限制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
图4示出从上方看到中间堆叠部34的图。在图4中,40a、40b、40c为进行在与薄片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对齐的撞纸块,41为与薄片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2对齐基准壁,42为对已对齐的薄片叠堆进行装订的订书机。排出辊33被支承成其上侧的辊33a相对于下侧的辊33b可相分离。在对齐薄片的过程中,排出辊33通过使上辊33a相分离而进行对齐,在装订处理结束后,排出辊33再次夹住,将薄片排出到堆叠托盘35上进行堆叠。
撞纸块40a、40b、40c中的撞纸块40a、40b处于排出辊33a、33b的下游,为大致コ字形,以使得可支承薄片的上下表面。另外,为了将装订处理后的薄片排出到堆叠托盘35上,撞纸块40a、40b可退避到使撞纸块的下表面处于比薄片宽度更靠外侧的位置。另外,处于排出辊33a、33b的上游的撞纸块40c被撞纸块40a推压而移动,撞纸块40a与撞纸块40c可同步地使薄片对齐。对齐辊36相对于中间堆叠部34的薄片堆叠面可上下移动。并且,对齐辊36在下降时,抵接于中间堆叠部34上的薄片表面地移动薄片,对齐辊36在上升时,退避到不妨碍将薄片送入到中间堆叠部34的位置。
薄片处理动作
下面,说明薄片处理部3的薄片处理动作。
当薄片被输送到薄片处理部3时,由入口辊31输送的薄片由中间输送辊32排出到中间堆叠部34。在薄片进入到中间堆叠部34之前,撞纸块40a、40b、40c移动到使推压薄片的对齐面比薄片输送区域宽出规定量的位置。即使撞纸块40a、40b、40c移动到该位置,薄片的下表面也由大致コ字形的撞纸块40a、40b支承。另外,最迟也在薄片的后端从中间输送辊32脱出之前使排出辊33a移动到图4所示离开位置,停止转动。由此,从中间输送辊32脱出的薄片堆叠于中间堆叠部34上。
在此,使用图5~8说明薄片送入时的第1按压构件38和第2按压构件39的动作。
图5~8示出说明在先行薄片S1已堆叠于中间堆叠部34上的状态下,输送后续薄片S2直到堆叠到中间堆叠部34上的状态的图。
在图5中,示出第1按压构件38和第2按压构件39处于限制位置的状态。然后,后续薄片S2被朝图5所示箭头C方向输送,薄片前端到达中间输送辊32之前抵接于第1按压构件38,如图6所示,通过输送后续薄片S2,使第1按压构件38朝箭头D方向转动。由此,第1按压构件38处于退避位置(参照图6)。此时,已堆叠于中间堆叠部34上的先行薄片S1的后端的浮起由第2按压构件39按压到中间输送辊32的辊隙线的下侧。
当后续薄片S2的前端被夹住于中间输送辊32、进而抵接到第2按压构件39时,如图7所示,第2按压构件39朝箭头E的方向转动,第2按压构件39也移动到退避位置。当第2按压构件39开始由薄片朝上方转动时,后续薄片S2的前端与先行薄片S1的后端,在薄片输送方向上处于大致相同位置,但在高度方向存在高度差。为此,通过第2按压构件39朝上方转动,当先行薄片S1的后端浮起来时,后续薄片S2的前端已经移动到先行薄片S1的后端的下游,后续薄片S2的前端不会碰撞到先行薄片S1的后端。
在后续薄片S2的后端从中间输送辊32的辊隙脱出的同时,也从第1按压构件38的第1抵接部38c离开。由此,如图8所示,第1按压构件38朝箭头F方向转动,返回到规定的限制位置,后续薄片S2和先行薄片S1的后端被按压到中间堆叠部34上。
第1按压构件38被配置成:支点38b位于中间输送辊32和第1抵接部38c的上游、在中间输送辊32的上游与薄片前端抵接。另外,还朝将堆叠于中间堆叠部34上的薄片的后端按压到中间堆叠部34的薄片堆叠面的方向对第1按压构件38施力。为此,即使薄片后端的弯曲较大,也可确实地将薄片按压到中间堆叠部34的薄片堆叠面上。
另外,当后续薄片S2从中间输送辊32脱出时,第2按压构件39也由施加的力朝箭头G方向转动而返回到规定位置(参照图8)。然后,由第1按压构件38按压薄片后端,所以,第2按压构件39可不受到薄片后端浮起的妨碍地返回到规定的限制位置,在送入下一薄片S3时可返回到图5所示状态。
这样,当薄片堆叠于中间堆叠部34上时,首先,由撞纸块的移动进行薄片的宽度方向的对齐。并且,此时成为基准侧的撞纸块40b被固定到对齐面与第2对齐基准壁41处于相同面的位置,撞纸块40a和与其连动地动作的撞纸块40c使薄片移动到第2对齐基准壁41侧,从而对齐薄片的宽度方向。
然后,对齐辊36下降,抵接于薄片的表面,使薄片移动到第1对齐基准壁37侧,从而进行薄片输送方向的对齐。
在达到装订的规定张数之前,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当最后薄片的对齐结束时,在撞纸块40a、40c移动到碰到薄片端面的位置、完成了对齐的状态下,驱动订书机42对薄片进行装订。之后,撞纸块40a、40b完全退避到其下表面比薄片的宽度大的位置,并且使排出辊33a、33b夹住并输送薄片叠堆,将薄片叠堆排出、堆叠到堆叠托盘35上。
另外,在第1按压构件38的限制位置,与中间堆叠部34的堆叠面相对的下表面38a的位置,设定在保持与订书机42的可装订厚度大致相同的间隙的位置。另外,将薄片后端按压到后续薄片S2前端不碰撞到先行薄片S1后端的位置,同时在薄片的对齐过程中第1按压构件38按压薄片后端的浮起。由此,第1按压构件38成为薄片移动的阻力,所以,可防止发生对齐不良。
另外,如图9所示,第1按压构件38和第2按压构件39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设有多个,特别设置成可按压在中间堆叠部34上浮起的可能性大的薄片的两端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通过在薄片处理装置内对薄片进行处理,从而可限制堆叠于中间堆叠部上的薄片的后端浮起,可防止发生薄片的损伤和卡纸。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是对为了在薄片处理装置内对薄片进行处理而堆叠于中间堆叠部上的薄片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若在将薄片堆叠于堆叠部时,本发明也可较好地适用。
第2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装置。图10和图11为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图。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省略其说明。
在该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具有作为切换部件的驱动第1按压构件38的螺线管45。并且,由该螺线管45可使第1按压构件38在图10所示退避位置与图11所示限制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并且,当后续薄片S2被输送来时,作为薄片检测部件的传感器检测出后续薄片S2。由此,如图10所示,切换部件在抵接到第1按压构件38之前驱动螺线管45,使第1按压构件38移动到退避位置。此时,中间堆叠部34上的先行薄片S1被第2按压构件39按压其浮起。
如图11所示,在后续薄片S2从中间输送辊32脱出后,解除螺线管45。由此,使第1按压构件38位于限制位置,按压后续薄片S2的后端。螺线管45的解除可通过由传感器检测薄片是否从中间输送辊32脱出而进行,但也可做成在从驱动螺线管45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时刻解除螺线管45。
因此,当后续薄片S2被输送来时,不是由后续薄片S2的前端抵接于第1按压构件38而使第1按压构件38转动,而是由螺线管45进行第1按压构件38的位置切换。为此,即使增大朝限制位置对第1按压构件38施加的力,也不会对后续薄片S2的前端带来损伤。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可用较大的力按压中间堆叠部34上的薄片的后端,可更确实地按压薄片浮起。
另外,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驱动螺线管45而使第1按压构件38移动到退避位置,但也不一定限于此。即,通过驱动螺线管45,从而也可使第1按压构件38移动到图11所示那样的限制位置。
另外,也可构成为由螺线管使第2按压构件39移动。具体地说,对于第1按压构件38和第2按压构件39中的不由螺线管45移动的构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设置供薄片前端抵接的抵接部,通过薄片的前端抵接于抵接部而进行转动。
第3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装置。图12和图13为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图。另外,对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省略其说明。
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具有作为检测第1按压构件38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件的传感器46,通过检测第1按压构件38的检测部47,从而检测出第1按压构件38未返回到规定的限制位置这一状态。
如图12所示,在第1按压构件38应位于限制位置时,由于薄片S的后端极端地弯曲等原因,有时传感器46检测出第1按压构件38未返回到限制位置。在该情况下,控制部件判断为不能由第1按压构件38将中间堆叠部34上的薄片后端限制到中间输送辊32的辊隙线下方。在此,第1按压构件38应位于限制位置时是指,在第1实施方式中薄片不抵接于第1按压构件38的第1抵接部38c时、即在薄片输送路径中的、薄片与第1抵接部38c抵接的范围不存在薄片时。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按压构件38应位于限制位置时是指螺线管45被解除时。
在这些情况下,通过由控制部件控制输送部件,中止后续薄片向中间堆叠部34的输送,从而可防止发生卡纸等。
另外,如图13所示,在传感器46检测出由于堆叠于中间堆叠部34上的薄片S的叠堆的厚度达到不低于可装订的规定厚度而使第1按压构件38不返回到规定的限制位置时,控制部件中止对该作业的装订处理,从而可防止由于对超过装订能力的厚度的薄片叠堆进行装订而导致订书机产生故障。
在此,控制部件只要至少停止与上述那样的薄片处理相关的动作即可,例如也可停止薄片处理装置主体的动作。

Claims (12)

1.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具有薄片堆叠部及第1限制构件和第2限制构件;
该薄片堆叠部堆叠沿薄片输送路径输送的薄片;
该第1限制构件和第2限制构件限制沿上述薄片输送路径输送、并堆叠于上述薄片堆叠部上的薄片的端部浮起;
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限制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可移动地分别支承上述第1限制构件和上述第2限制构件的支承部件,该限制位置是各限制构件对堆叠于上述薄片堆叠部上的薄片的端部浮起进行限制的位置,该退避位置是各限制构件从上述限制位置退避后到达的位置;
上述薄片处理装置配置成:随着沿上述薄片输送路径输送的薄片向上述薄片堆叠部的送入动作,上述第1限制构件从上述限制位置移动到上述退避位置后,上述第2限制构件从上述限制位置移动到上述退避位置,随着上述薄片的通过,上述第1限制构件从上述退避位置移动到上述限制位置,此后,上述第2限制构件从上述退避位置移动到上述限制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其包括将薄片输送到上述薄片堆叠部的输送辊,
上述第1限制构件在上述输送辊的薄片输送方向上游侧具有与沿上述薄片输送路径输送的薄片抵接的第1抵接部,并且上述第1限制构件的上述第1抵接部位于上述第2限制构件的与薄片抵接的第2抵接部的薄片输送方向上游侧;
上述支承部件通过沿上述薄片输送路径输送的薄片与上述第1抵接部和上述第2抵接部的抵接而使上述第1限制构件和上述第2限制构件分别从上述限制位置移动到上述退避位置地支承上述第1限制构件和上述第2限制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上述支承部件是在上述限制位置与上述退避位置之间可摆动地支承上述第1限制构件的摆动轴;
上述摆动轴设于上述第1抵接部的薄片输送方向上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具有朝使上述第1限制构件位于上述限制位置的方向对上述第1限制构件施力的施力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具有薄片检测部件,该薄片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沿上述薄片输送路径输送、送入到上述薄片堆叠部的薄片;
具有切换部件,该切换部件根据上述薄片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在上述限制位置与上述退避位置之间切换上述第1限制构件和上述第2限制构件中的至少一构件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在上述第1限制构件和上述第2限制构件中的不由切换部件切换的另一构件具有与沿上述薄片输送路径输送的薄片抵接的抵接部;
上述切换部件在薄片沿上述薄片输送路径被输送期间,使上述另一构件从上述限制位置移动到上述退避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上述第1限制构件被设置成:在比上述第2限制构件更靠上述薄片堆叠部的薄片堆叠面侧,限制堆叠于上述薄片堆叠部上的薄片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上述第1限制构件在上述薄片堆叠部的薄片输送方向上游侧具有与沿上述薄片输送路径输送的薄片抵接的第1抵接部,并且与薄片输送方向的对齐基准壁交叉地延伸设置了用于限制堆叠于上述薄片堆叠部上的薄片的端部浮起的限制部,该薄片输送方向的对齐基准壁对堆叠于上述薄片堆叠部上的薄片进行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上述第1限制构件和上述第2限制构件在与上述薄片输送路径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设置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具有位置检测部件和控制部件;
该位置检测部件检测上述第1限制构件的位置;
该控制部件在上述第1限制构件应处于上述限制位置并由上述位置检测部件检测出上述第1限制构件未处于上述限制位置时,至少停止与薄片处理相关的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具有对堆叠于上述薄片堆叠部上的薄片进行处理的薄片处理部;
设置上述第1限制构件的上述限制位置,使得堆叠于上述薄片堆叠部、通过上述第1限制构件位于上述限制位置而限制了端部的薄片的堆叠厚度成为可由上述薄片处理部处理的厚度。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在薄片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以及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中,该薄片处理装置对具有由上述图像形成部在其上形成的图像的薄片进行处理。
CN200610078107.3A 2005-04-26 2006-04-26 薄片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05193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28083 2005-04-26
JP2005128083A JP4708845B2 (ja) 2005-04-26 2005-04-26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4047A CN1854047A (zh) 2006-11-01
CN100519378C true CN100519378C (zh) 2009-07-29

Family

ID=37187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8107.3A Active CN100519378C (zh) 2005-04-26 2006-04-26 薄片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697883B2 (zh)
JP (1) JP4708845B2 (zh)
CN (1) CN10051937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8845B2 (ja) * 2005-04-26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50161B2 (en) * 2006-03-31 2010-1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63309B2 (ja) 2007-11-19 2012-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284047B2 (ja) 2007-12-07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9642B2 (ja) * 2008-05-28 2013-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排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21032B2 (ja) * 2009-08-31 2014-02-19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集積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392486B2 (ja) * 2009-10-19 2014-01-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55013B2 (ja) * 2010-03-05 2014-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0036B2 (ja) 2010-11-08 2013-12-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8427A (ja) 2011-01-31 2012-08-23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29239B2 (ja) * 2011-07-22 2014-02-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および後処理装置
JP5503708B2 (ja) 2011-10-06 2014-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1375B2 (ja) * 2013-03-29 2017-09-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51833A (ja) * 2013-09-06 2015-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収容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118807B2 (ja) 2018-08-22 2022-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積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215946B2 (en) 2019-06-07 2022-0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11518638B2 (en) * 2019-11-26 2022-12-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11565903B2 (en) 2020-07-07 2023-01-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alignment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7079299B2 (ja) * 2020-08-25 2022-06-01 日機装株式会社 シート矯正手段を備える積層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0817A (ja) * 1999-11-04 2001-05-15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478711A (zh) * 2002-07-31 2004-03-03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及配有这些的成像装置
CN1541923A (zh) * 2003-04-30 2004-11-03 ������������ʽ���� 片材处理装置及成像装置
CN1577141A (zh) * 2003-07-15 2005-02-09 佳能株式会社 纸张装载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9150A (en) * 1986-06-30 1988-12-06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with trail edge control flaps
GB2215313B (en) * 1988-01-20 1992-05-20 Xerox Corp Sheet delivery and stacking apparatus
JP2578504Y2 (ja) * 1992-10-20 1998-08-13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紙葉搬送装置
JPH07144812A (ja) * 1993-11-20 1995-06-06 Ricoh Co Ltd 記録紙トレイ
JPH0840621A (ja) * 1994-08-02 1996-02-13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EP0702276B1 (en) * 1994-09-14 1999-11-17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sorting apparatus
US6352253B1 (en) * 1998-02-20 2002-03-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charged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uch stacking apparatus
JP3606360B2 (ja) * 1999-03-26 2005-0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機構
US6412774B1 (en) * 1999-06-11 2002-07-02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receiving apparatus
JP3701546B2 (ja) * 2000-06-07 2005-09-28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収納装置
JP2001328758A (ja) * 1999-07-09 2001-11-27 Ricoh Co Ltd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61225A (ja) * 2000-03-16 2001-09-26 Ricoh Elemex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後処理装置
JP3877510B2 (ja) * 2000-09-11 2007-0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排出装置
JP2002211814A (ja) * 2001-01-12 2002-07-31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2002241028A (ja) * 2001-02-15 2002-08-28 Ricoh Co Ltd 用紙排出装置
JP4579438B2 (ja) * 2001-03-29 2010-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942206B2 (en) * 2001-08-31 2005-09-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6722646B2 (en) * 2002-02-19 2004-04-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320502A (ja) * 2002-02-28 2003-11-11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12925A (ja) * 2002-04-18 2003-11-06 Kyocer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240909B2 (ja) * 2002-05-15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047092B2 (ja) * 2002-07-31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89915B2 (ja) * 2003-03-31 2009-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54278B2 (ja) * 2003-04-30 2008-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81494B2 (ja) * 2003-09-26 2009-06-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排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01978B2 (ja) * 2004-02-20 2010-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01893A (ja) * 2004-09-30 2005-01-06 Nisca Corp シート収納装置
JP4708845B2 (ja) * 2005-04-26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50161B2 (en) * 2006-03-31 2010-1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0817A (ja) * 1999-11-04 2001-05-15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478711A (zh) * 2002-07-31 2004-03-03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及配有这些的成像装置
CN1541923A (zh) * 2003-04-30 2004-11-03 ������������ʽ���� 片材处理装置及成像装置
CN1577141A (zh) * 2003-07-15 2005-02-09 佳能株式会社 纸张装载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08845B2 (ja) 2011-06-22
CN1854047A (zh) 2006-11-01
US20060239735A1 (en) 2006-10-26
US7697883B2 (en) 2010-04-13
US8170463B2 (en) 2012-05-01
US20100171256A1 (en) 2010-07-08
JP2006306522A (ja) 200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9378C (zh) 薄片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421307B2 (en) Sheet bind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heet bind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binding sheet bundle
JP4047092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386271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526256B2 (en) Finishing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683938B (zh) 片材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JPH11334975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6047960A (en) Sheet tamping device for offsetting stacks of documents
JP4203788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88701A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01978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52012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88020B2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9422123B (zh) 片材处理装置
JP3912397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244192A1 (e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799652B2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0006537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7472576B2 (ja) 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7081665A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08677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4056756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08265973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243225B2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0953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