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7042C - 鞍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47042C CN100447042C CNB2005101075294A CN200510107529A CN100447042C CN 100447042 C CN100447042 C CN 100447042C CN B2005101075294 A CNB2005101075294 A CN B2005101075294A CN 200510107529 A CN200510107529 A CN 200510107529A CN 100447042 C CN100447042 C CN 10044704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filter
- vehicle seat
- vehicle
- saddle
- compar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更易于维护具有下弯架型车架结构的鞍乘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在该下弯架型车架结构中车座前方的部分向下凹进。【解决方案】一个空气滤清器(34)被布置在发动机(15)的汽缸体(25)后面,且插在一对左右车架导轨(19)之间。该空气滤清器(34)的上部向上伸出到高于车座导轨(19)的位置上。空气滤清器(34)的顶部由一车座前护面(12)覆盖,该车座前护面分隔出一个位于车座(11)前方的空间(13)。该空气滤清器(34)包括一个盖(36)和一个高大于宽的滤清器壳(35)。当进行维护时,移开车座前护面(12),斜向前向上取下盖(3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例如摩托车。
【背景技术】
传统地,在鞍乘型车辆例如摩托车中,所谓的下弯架型(under bonetype)车架结构是公知的。在具有下弯架型结构的鞍乘型车辆中,在车座前方的一块区域大大向下凹进,从而在车座前面区域中限定出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因而,根据这种下弯架型车辆,驾驶者可以很容易地上下车。然而另一方面,在这种下弯架型车辆中,需要在车座下有效地布置车辆组件,以在车座前方限定出这样一个较大的空间。
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下弯架型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一个从头管斜向后向下延伸的主车架,和从主车架后部斜向后向上延伸的车座导轨架。该主车架支撑一个悬挂状态的发动机。一油箱安装在该车座导轨上,且一个车座布置在油箱上方。一个化油器布置在发动机后面,一空气滤清器布置在化油器后面。该空气滤清器定位在油箱之下。该空气滤清器后部和油箱前部垂直对齐。同样,该空气滤清器布置在左右车架导轨之间。空气滤清器的顶端大致定位成和车座导轨架高度相同。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申请公告JP-A-平08-67285(图1和图3)
【发明内容】
此外,空气滤清器需要定期维护。例如,空气滤清器的滤芯应当定期清理或者用新滤芯更换。在摩托车中,空气滤清器设置在油箱下面。因而维护工作是从侧面位置进行的。
但为了例如滤芯的更换操作,使用者必须采取弯腰位置或者蹲下位置,因为空气滤清器位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因此,一些使用者在空气滤清器的维护操作过程中会感到不舒服。
本发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其一个目的就是在具有下弯架型车架结构的鞍乘型车辆中,使空气滤清器的维护操作更容易完成。
根据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是指一种鞍乘型车辆,包括:车体架,包括头管、连接到该头管上并且倾斜地向后向下延伸的前车架以及连接到该前车架并且倾斜地向后向上延伸的后车架,该前车架和后车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一对在车辆横向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间隔部分;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曲轴箱和从曲轴箱向前延伸的汽缸体,该发动机由车体架支撑;空气滤清器;由该后车架支撑的车座;车座前护面,其可拆卸地定位在车座的前下方,且从车辆横向方向上看呈凹状,在上述车座前方限定出一个向下凹陷的空间,并且盖住上述空气滤清器的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位于汽缸体后面并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上述间隔部分之间,且所述空气滤清器的整体或一部分在拿掉所述车座前护面之后被安装成可从上部位置或者斜前上位置插入及拆下。
根据这种鞍乘型车辆,当移开车座前护面时空气滤清器上方的空间是敞开的。这样,可以向上或斜向上向前取下整个空气滤清器或者空气滤清器的一部分。同样,在移开车座前护面的前提下,可以从上部位置或者斜向上向前的位置上插入整个空气滤清器或者空气滤清器的一部分。从而通过从上部或者斜向上向前位置就可以进行空气滤清器的维护工作。因此,即使空气滤清器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上,使用者也可以以一个舒服的姿势进行维护工作。
优选地,该空气滤清器是一个箱形,其垂直方向高度大于其前后方向长度以及横方向长度中的任意一个。
因此不用增加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或者宽度(横方向上的长度)就可以增加空气滤清器的容量。此外,由于空气滤清器可以通过上方或斜前上方位置就可以插入或取出,因此和那种从侧面位置进行插入或取出的操作不同,即使空气滤清器垂直方向很长这种拆卸连接操作也不会难于进行。
优选地,该空气滤清器被支撑在一个向前倾斜位置上。
由于空气滤清器向前倾斜,所以空气滤清器垂直方向的表观长度较短。这样,位于空气滤清器上方的车座就可以安放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上。同样,由于空气滤清器向前倾斜,所以空气滤清器前部就必然朝着车座前方的空间延伸。因此,整个空气滤清器或者其一部分就可以从车座前方的空间内插入而不会受到车座的妨碍。同样,也可以从车座前方的空间内取出整个空气滤清器或者其一部分而不会受到车座的妨碍。因此,空气滤清器的拆卸连接操作变得更容易。
另外,在从侧面进行空气滤清器维护的车辆中,例如对比文件1公开的摩托车,需要在空气滤清器的侧面有一个进行维护操作的空间。为了保证在侧面位置上的维护操作空间,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摩托车具有一个大概与空气滤清器顶端同高的车座导轨前端。因此,各车座导轨的前端是横向突出的部分。如果各车座导轨前端像上文所述的一样定位在高处,则必然要将更宽的间隔部分定位的更高。这种情况是阻碍车辆更细长的一个因素。
因此,优选地,该空气滤清器定位在车体架的分隔部分之间,且该滤清器的上部向上伸出到高于该间隔部分的位置上。
这样,车体架可以比空气滤清器的顶端位置低。因此,车辆可以变得更细长(车辆宽度变窄)。
优选地,该空气滤清器包括一个比车体架间隔部分位置高的空气滤清器上部,和一个位置比该间隔部分低的空气滤清器下部,且该空气滤清器上部宽度大于该空气滤清器下部宽度。
通过这种方式,易于操作空气滤清器上部,也更容易从上部或斜前上方进行空气滤清器的插入和取出。空气滤清器的维护工作也可以更方便。
优选地,该空气滤清器上部宽度小于车体架右侧间隔部分与车体架左侧间隔部分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种方式,该空气滤清器不会在横方向上突出超过车体架。因此车辆可以更细长。
优选地,该空气滤清器包括一个箱形滤清器壳,其顶部有开口,和一个可拆卸地连接到该滤清器壳的盖子,以遮挡住该开口。
通过这种方式,盖子可以从上部或斜前上位置盖上取下。这样,更容易进行空气滤清器的维护工作。
优选地,盖子和滤清器壳的接合面向前向下倾斜。
通过这种方式,盖子可以从上部或斜前上位置盖上取下。从而更容易进行空气滤清器的维护工作。
优选地,盖子和滤清器壳的接合面大致平行于后车架。
后车架几乎不会妨碍到盖子的连接拆下。从而更容易进行空气滤清器的维护工作。
优选地,该空气滤清器具有一个内置的滤芯,其位置高于车体架间隔部分的位置。
通过这种方式,滤芯位于相对较高的位置上。在移开盖子后,可以从上部或斜前上部位置来很方便地清洁或更换滤芯。同样,由于滤芯和间隔部分在横方向上不互相重叠,所以即使滤芯的宽度很大,间隔部分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变大。因此车辆可以更细长。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空气滤清器的维护工作可以通过移开车座前护面从上部位置或者斜前上部位置来进行。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一种比较舒服的位置来进行维护工作,因而空气滤清器的维护工作更容易。
同样,如果空气滤清器和车体架被布置程使空气滤清器上部向上伸出到高于车体架间隔部分的位置上,那么车辆也可以变得更细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该摩托车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处于安装状态下的空气滤清器的局部剖面视图。
图4是沿图3线IV-IV的剖面图。
图5是处于安装状态下的空气滤清器的俯视图。
图6是处于安装状态下的空气滤清器的透视图。
图7是迷宫式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具体介绍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辆鞍乘型车辆是具有下弯架型(underbone type)车架结构的摩托车10。一可拆卸的车座前护面12连接在车座11的前下方。该车座前护面12呈曲线状或弯曲成从侧视图看去为大致凹形的形状。该车座前护面12限定了在车座11前方向下凹陷的一个空间13。
如图2所示,摩托车10具有一个车体架14,和一个在悬挂状态下由该车体架14支撑的发动机15。该车体架14和发动机15共同构成车体15A。发动机15包括一个曲轴箱24和一个从曲轴箱24倾斜地向前向上延伸的汽缸体25。该车体架14包括一个头管16、一个单独的主车架17、一对左右副车架18、一对左右车座导轨19和一对左右后撑条20。
一个在图中未示出的转向轴穿过头管16。该转向轴的下部具有一前叉22a(参见图1)。前叉22a的下端支撑前轮21转动。
主车架17连接到头管16的后表面上,并倾斜地向下向后延伸。主车架17从横截面上看是矩形且中空的。然而,主车架17也可以成任何其它形状。角撑板22固定到主车架17下表面的前半部分上。该角撑板22在主车架17的下表面和头管16的后表面之间延伸。
副车架18分别固定到主车架17的左右侧面上。各副车架18的直径小于主车架17。各副车架18的横截面积小于主车架17的横截面积。各副车架18主要部分的横截面是圆管形。然而,各副车架18朝前的前端形状用平板形代替圆形。各副车架18前端的平板形部分通过焊接或者类似方法连接到主车架17的各侧面上,使该平板形部分的表面压靠在主车架17的侧面上。这样,使这一对左右副车架18连接到主车架17的两个侧面上。
各副车架18被弯曲成使其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向下凸出。各副车架18的前部(弯曲部分之前的部分)大致平行于发动机15的汽缸体25的轴向方向延伸。各副车架18的后部的倾斜度与前部相比略小。正如前面已经讨论过的,该副车架18沿着发动机15来定形和布置。
各车座导轨19通过焊接或类似方法连接在各副车架18弯曲部分附近。从而,各车座导轨19从各副车架18弯曲部分附近倾斜地向后向上延伸。各车座导轨19弯曲成使其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向上凸起。各车座导轨19用圆管制成。
各后撑条20通过焊接或者类似方式连接到各副车架18的后端。因此,各后撑条20从各副车架18的后端倾斜地向后向上延伸。各后撑条20的后端通过焊接或类似方式连接到各车座导轨19的后端。和车座导轨19类似,各后撑条20也是用圆管制成。
副车架18、车座导轨19和后撑条20共同构成了一对左右侧车架。此外,副车架18、车座导轨19以及后撑条20也可以是圆管形以外的形状。车体架14可以用铁、铝或者其它材料制成。
支架23固定到主车架17后端的底面上。发动机15的汽缸体25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到支架23上。支架26固定到各副车架18的弯曲部分附近。发动机15的曲轴箱24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到支架26上。另外一个支架27固定到副车架18的各后端上。支架27同时支撑发动机15的曲轴箱24和后臂28。如上文讨论过的,发动机15在悬挂状态下被主车架17和副车架18支撑。
各后臂28的前端由支架27支撑,从而可以绕枢轴31的轴线摆动。各后臂28的后端支撑后轮32转动。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车体架14通过支架27支撑后臂28。然而,发动机15的一部分也可以支撑后臂28。
一散热器30布置在发动机15的汽缸体25上方之前以及主车架17之下。支架29固定到角撑板22上,该角撑板22固定到主车架17下表面上。支架29支撑散热器30。
化油器33布置在发动机15的曲轴箱24上方,且位于汽缸体25后部附近。空气滤清器34布置在化油器33后面。该空气滤清器34布置在车体架14的左右分开部分之间。也就是说,空气滤清器34位于右侧的副车架18和车座导轨19与左侧的副车架18和车座导轨19之间。
该空气滤清器34定位在车座前护面12下面。具体而言,空气滤清器34定位在车座前护面12的后部(向前向下倾斜的部分,在下文中,称之为朝前下降部分)之下。这样,车座前护面12就盖住了空气滤清器34的顶部。
空气滤清器34包括一个滤清器壳35和一个盖36。该滤清器壳35为箱形,从而其垂直方向长度大于其前后方向长度或者横向方向的长度。滤清器壳35顶部具有一个开口,盖36可以关闭和打开该开口。如图6所示,盖36和滤清器壳35通过定位在盖36四角上的螺栓54连接到一起。从而,通过上紧或去除螺栓54,盖36可以很容易地连接到空气滤清器34上或者从空气滤清器34上拆下。而且,空气滤清器34向前倾斜,从而使空气滤清器34的上表面朝前朝下倾斜。这样,可以很容易得到车座前护面的凹进形状。因此,如上所述,驾驶者可以容易地上下车。
如图2所示,空气滤清器34支撑在一个朝前倾斜的位置上,从而其顶端可以定位在底端前方。如图3所示,盖36和滤清器壳35的各接合面大致平行于车座导轨19延伸并且朝前向下延伸。因此,当拿掉车座前护面12并斜向上拆开盖36时,就可以将盖36从滤清器壳35上取下。相反,在拿掉车座前护面12的情况下,当将盖36倾斜地向下向后放到滤清器壳35上时,可以将盖36连到滤清器壳35上。
如图4所示,横管40在左右支架27之间延伸。滤清器壳35的下部向下逐渐变细并且具有多个台阶,包括台阶39(参见图3)。滤清器壳35的台阶39通过一个缓冲橡胶41支撑在横管40上。另外,缓冲橡胶41具有多个向下伸出的销41a。这些销41a插入到横管40中。
带有孔45的支架42固定到各车座导轨19的顶部。滤清器壳35左右侧面的各自上部具有一片状连接件43,该片状连接件43中形成一凹进切口46(参见图3)。各支架42和各连接件43通过一个穿过孔45和切口46的螺栓44连接到一起。
如上文讨论过的,滤清器壳35由连接到后撑条20的各支架27上的横管40以及左右车座导轨19的各支架42支撑。
如图4所示,一个滤芯38被封闭在滤清器壳35的上部空间中。一个带有横T形接合部分49a的托架49围绕在滤芯38的周围。滤清器壳35的顶部周围具有一个槽50,以容纳托架49的接合部分49a。该接合部分49a与槽50啮合,从而使滤清器壳35可脱开地支撑住托架49。另外,盖36的底端周围也具有槽50以容纳托架49的接合部分49a。
滤清器壳35向上伸出到车座导轨19上方。同样,如前文所述,滤清器壳35向下逐渐变细。空气滤清器中位置比车座导轨19高的上部51的宽度(阔度)比空气滤清器中位置比车座导轨19低的下部52的宽度宽。另外,空气滤清器上部51的宽度比右车座导轨19的右端与左车座导轨的左端之间的长度短。也就是说,空气滤清器34被设置成不会超出左右车座导轨19。滤芯38位于空气滤清器上部51中。因而滤芯38的位置高于车座导轨19。
如图3所示,倾斜地向上向后延伸的进气管47插入到盖36的后部。进气管47限定了空气滤清器34的进气部分。进气管47的一端具有倾斜地向上向后开口的进气口47a(参见图5)。进气管47的另一端延伸到盖36中并在滤芯38的上方开口。供气管48穿过滤清器壳35的前端面插入到滤清器壳35中并连接化油器33(在图3中未示出,参见图2)。供气管48的一端开口于滤清器壳35内滤芯38的下方位置。另外,供气管48在垂直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倾斜地向下开口。通过进气管47吸进的空气穿过滤芯38并通过供气管48提供给化油器33。
如图2所示,空气滤清器34的进气管47被布置在由车座11和车座前护面12的朝前下降部分所包围的空间内。在进气管47上后方的空间通过一壁面75与外部空间分隔开。
如图5所示,进气管47是平的,从而在横向方向上为细长形。因此,进气管4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很短。进气管47的方向被设成只让位于空气滤清器34前后方向中央部分后面的空气进入。另一方面,即便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很短,但是由于进气管47横向方向上的长度很长,所以进气管47具有足够大的开口面积。进气管47具有一个在开口端周围向外伸出的凸缘55。
如图2所示,在车座11前端的下部上设有一个铰链机构53。车座11可通过该铰链机构53作为支点绕前端转动,从而进行开启和闭合。
如图6所示,进气管47位于铰链机构53的下方。在铰链机构53以下,一个挡块57向前突出,且一个凸缘56在挡块57下方的两个侧面上朝前和朝侧向方向突出。因此,在挡块57和凸缘56之间限定出了一个向后凹进的凹槽58。凸缘56的左右侧部分都倾斜地向后向下倾斜,从而构成斜面56a。
如图7所示,车座前护面12具有一个向后延伸的突出部59。该突出部59在置于挡块57和凸缘56之间的状态下与凹槽58相对。因此,在挡块57、突出部59和凸缘56之间形成一个Z字形间隙。挡块57、突出部59和凸缘56在垂直方向上相互重叠,从而如上文所述,构成了一个迷宫结构60。该迷宫结构60位于进气管47上方(严格来说,斜前上方)。
此外,如上文所述,进气管47的开口端具有凸缘55。因此,不仅仅是挡块57、突出部59和凸缘56,而且是挡块57、突出部59、凸缘56以及凸缘55的整体组合,起到一个迷宫结构的作用。
如图2所示,一后减震单元63布置在空气滤清器34之后。在左右车座导轨19之间延伸有一个横向构件64。一上减震支架67固定到该横向构件64上。该上减震支架67向下延伸到一个低于车座导轨19的位置处。后减震单元63的上端由该上减震支架67支撑。
在左右后臂28之间延伸有另一个横向构件65。一下减震支架68固定到该横向构件65上。该下减震支架68支撑后减震单元63的底端。该下减震支架68向上延伸到一个高于后臂28的位置处。从而,后减震单元63的底端由所连的后臂28的上部支撑,其中后臂28的上部位置在垂直方向上高于其中心位置(后臂28的中心线M)。
如上文所述,后减震单元63在上减震支架67和下减震支架68之间延伸。后减震单元63向前倾斜,从而上支撑端69被定位成比下支撑端70靠前,且大致平行于空气滤清器34延伸。
如图2所示,一电池61位于空气滤清器34的后上方,并且位于后减震单元63的前上方。油箱62位于电池61之后。电池61和油箱62位于车座11之下。油箱62位于左右车座导轨19之间从而通过车座导轨19进行支撑。
油箱62的一部分的位置低于车座导轨19。油箱62的下部向下伸出到一个由后减震单元63和后轮32限定的空间73中。油箱62的前部具有一个向后倾斜向下延伸的前斜面71。油箱62的后部具有一个向前倾斜向下延伸的后斜面72。
后减震单元63的上支撑端69位于油箱62前方。油箱62的底端位置低于后减震单元63的上支撑端69。也就是说,后减震单元63的上支撑端69位于油箱62的底端的前方,且油箱62和后减震单元63在正视图中部分重叠。
储存小物品等的储物箱74设置在车座11下面以及油箱62的后面。储物箱74的顶部具有一个开口。当将车座11移到打开位置上时,该开口就向外显露出来。这样,可以通过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车座来将物品放进储物箱或从储物箱中拿出。
如上文所述,根据该摩托车10,可以通过移开车座前护面12和倾斜地向上向前打开空气滤清器34的盖子36来很方便地清洁滤芯38或用新滤芯更换。即,可以通过上部位置或者一个斜前上方位置来进行空气滤清器34的维护工作。使用者因而可以不用弯腰或蹲下就可以用新滤芯更换滤芯38或者进行其它的操作,即,使用者可以通过一种比较舒服的姿势来进行空气滤清器34的维护工作。
特别地,在该摩托车10中,由于盖子36和滤清器壳35的各自接合面37是朝前降低的,且盖子36倾斜地向前向上盖上或打开,所以车座11或车座导轨19不会影响盖子36的连接和拆卸操作。这样,盖子36的连接和拆卸操作就很容易,空气滤清器34的维护工作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
由于空气滤清器34的形状是高度大于宽度的箱形,因而不用增加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或者宽度就可以加大空气滤清器34的容量。此外,可以从上方位置或者斜向上向前的位置进行空气滤清器34的维护工作。因此,和那种从侧面位置进行的维护工作不同,这种维护工作即使空气滤清器34的高度大于宽度也不会难于进行。
因为空气滤清器34支撑在前倾斜位置上,所以空气滤清器34在安装好之后垂直方向的长度(垂直方向上的表观长度)短于空气滤清器34本身处于竖直方向时的长度。这样,位于空气滤清器34上方的车座11就可以安放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上。同样,将空气滤清器34向前倾斜就可以将空气滤清器34有效地定位在车座前护面12下面的一个较窄的空间内。
根据该摩托车10,空气滤清器34插在左右副车架18和左右车座导轨19之间,且空气滤清器34的上部向上伸出到高于车座导轨19的位置上(参见图4)。如上文所述,由于车座导轨19可以放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上,因而车辆可以比以前的车辆做得更细长。
特别地,在该摩托车10中,空气滤清器34的宽度比右侧车座导轨19右端与左侧车座导轨19左端之间的距离短。因而空气滤清器34就不会向外延伸超过左右车座导轨19。因此,即使空气滤清器位于左右车座导轨19之间,车辆也更细长。
同样,根据该摩托车10,空气滤清器上部51的宽度大于空气滤清器下部52的宽度。因而,使用者很容易操作空气滤清器的上部51。因此,通过向下或斜向下对空气滤清器34进行的维护工作可以更容易地完成。
空气滤清器34的滤芯38位于滤清器壳35的上部空间内。这样,通过移开盖子36,就能很容易地清洁滤芯38或用新滤芯更换,而不会被车座导轨19等妨碍。同样,由于滤芯38和车座导轨19在横向方向上不互相重叠,所以即使滤芯38的宽度变大,也不需要加大左右车座导轨19之间的距离。因此,车辆可以比以往制造得更加细长。
此外,根据该摩托车10,空气滤清器34的进气管47位于由车座11和车座前护面12的朝前下降部分所包围的空间内(参见图2)。因此,进气管47与前轮21和后轮32充分间隔开一定距离。从而,即使前轮21或后轮32带起泥巴或类似物,这些泥巴也很难从进气管47进入到空气滤清器34中。
同样,进气管47不仅仅定位在高于前轮21和后轮32的位置上,并且倾斜地向上向前开口。考虑到这点,所带起的泥巴或类似物也很难穿过进气管47。
传统地,车座11和车座前护面12的朝前下降部分所包围出的空间就是很少有效利用的所谓的死区。特别地,车座11前端的铰链机构53下方的空间是很难有效利用的死区。然而根据该摩托车10,该死区可以用作进气管47的容纳空间。同样,根据该摩托车10,由于车座前护面12不需要向上大到在其中容纳进气管47,所以不会影响车座11前方的空间13。这样,在利用下弯架型结构的车架结构优点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带起地泥巴等类似物进入空气滤清器34。
空气滤清器34布置在发动机15的后面,进气管47定位在空气滤清器34的后侧。因而,空气滤清器34布置在发动机15和进气管47之间,且空气滤清器34隔离了来自发动机15的热量。因此热空气不会被吸入到进气管47中。所以,降低了供给发动机15的空气温度,且吸入的空气密度更高。从而增加了发动机15的效率。
另外,由于进气管47直接与空气滤清器34的盖子36相连,所以进气管47与空气滤清器34之间的距离就很短。这样,进气流在空气滤清器34入口侧的阻力就很小。
根据该摩托车10,迷宫式结构60位于进气管47上方(参见图7)。因此,即使在下雨时或者其它情况下水滴从车座11上落下,该迷宫式结构60也可以阻止水滴的向下运动。因而即使进气管47是倾斜地向上开口的,水滴也很难进入进气管47。即,水很难从进气管47进入到空气滤清器34中。
如图2所示,进气管47上方和后面的空间大致通过壁面75与外部空间隔开。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任何泥巴或类似物从进气管47的后面位置进入到进气管47中。另外,壁面75可以通过一个专门准备的隔板制成。可选地,也可以用车辆组件的一部分来形成壁面75。例如,可以将车辆组件如电池、油箱、储物箱等定位在进气管47后面,利用车辆组件的一部分来限定出壁面75。
同样,根据该摩托车10,后减震单元63相对陡峭地倾斜,从而其上支撑端69位于油箱62之前。油箱62的下部突出到在后减震单元63和后轮32之间限定的空间73中。因此,油箱62的深度可以做的更大,而不会妨碍到油箱62和后减震单元63。特别地,根据该摩托车10,油箱62的底端位置不高于后减震单元63的上支撑端69,从而油箱62可以大大加深。
因而,根据该摩托车10,油箱62的横向方向长度或者其宽度可以更小。因此,油箱62在俯视图中的面积可以更小,且可增加在车座11下方布置车辆组件的自由度。此外,在该摩托车10中,因为油箱6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变短了,就可以在油箱62之后设置具有足够储存空间的储物箱74。
后减震单元63的下支撑端70由后臂28的上部支撑。这样,后减震单元63可以沿着后臂28绕枢轴31的轴线转动的轨迹来进行延伸。因此,后减震单元的悬架性能可以得到改善。
后减震单元63大致平行于空气滤清器34延伸。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空气滤清器34后面的空间。所以,后减震单元63和空气滤清器34可以有效地定位在有限的空间内。
同样,根据摩托车10,电池61位于油箱62前方和后减震单元63上方所限定的空间内。因而,可以有效地利用车座11下方的空间,且油箱62、后减震单元63以及电池61可以有效地进行布置。
油箱62的前部具有向后倾斜的前斜面71。这样,由于油箱62的前部可以沿着后减震单元63延伸,所以即便油箱62很深,也可以避免油箱62与后减震单元63之间可能存在的任何干涉。同样,油箱62的后部具有向前倾斜的后斜面72。这样,由于油箱62的后部可以沿着后轮32延伸,所以即便油箱62很深,也可以避免油箱62与后减震单元63之间可能存在的任何干涉。
如上文所述,本发明对于包括摩托车或类似车辆在内的鞍乘型车辆非常有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 摩托车
11 车座
12 车座前护面
14 车体架
15 发动机
16 头管
18 副车架(前车架)
19 车座导轨(后车架)
24 曲轴箱
25 汽缸体
34 空气滤清器
61 电池
62 油箱
63 后悬架单元
Claims (10)
1.一种鞍乘型车辆,包括:
车体架,包括头管、连接到该头管上并且倾斜地向后向下延伸的前车架以及连接到该前车架并且倾斜地向后向上延伸的后车架,该前车架和后车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一对在车辆横向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间隔部分;
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曲轴箱和从曲轴箱向前延伸的汽缸体,该发动机由车体架支撑;
空气滤清器;
由该后车架支撑的车座;
车座前护面,其可拆卸地定位在车座的前下方,且从车辆横向方向上看呈凹状,在上述车座前方限定出一个向下凹陷的空间,并且盖住上述空气滤清器的上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位于汽缸体后面并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上述间隔部分之间,且所述空气滤清器的整体或一部分在拿掉所述车座前护面之后被安装成可从上部位置或者斜前上位置插入及拆下。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该空气滤清器是一个箱形,其垂直方向高度大于其前后方向长度以及横方向长度中的任意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该空气滤清器被支撑在向前倾斜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该空气滤清器定位在车体架的间隔部分之间,且
该滤清器的上部向上伸出到高于该间隔部分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该空气滤清器包括比车体架间隔部分位置高的空气滤清器上部,和位置比该间隔部分低的空气滤清器下部,且该空气滤清器上部宽度大于该空气滤清器下部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该空气滤清器上部宽度小于车体架右侧间隔部分的右端与车体架左侧间隔部分的左端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该空气滤清器包括顶部开口的箱形滤清器壳,和可拆卸地连接到该滤清器壳上以遮挡住该开口的盖子。
8.根据权利要求7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盖子和滤清器壳的接合面向前向下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盖子和滤清器壳的接合面大致平行于后车架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该空气滤清器具有内置的滤芯,该滤芯的位置高于车体架间隔部分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277463A JP2006088894A (ja) | 2004-09-24 | 2004-09-24 | 鞍乗型車両 |
JP2004277463 | 2004-09-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51957A CN1751957A (zh) | 2006-03-29 |
CN100447042C true CN100447042C (zh) | 2008-12-31 |
Family
ID=36097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1075294A Active CN100447042C (zh) | 2004-09-24 | 2005-09-26 | 鞍乘型车辆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53902B2 (zh) |
JP (1) | JP2006088894A (zh) |
CN (1) | CN100447042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MY147071A (en) * | 2005-11-17 | 2012-10-15 | Yamaha Motor Co Ltd | Motorcycle |
JP2008128154A (ja) * | 2006-11-24 | 2008-06-05 | Yamaha Motor Co Ltd | 車両 |
JP5027025B2 (ja) * | 2008-03-24 | 2012-09-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JP5656430B2 (ja) * | 2010-03-23 | 2015-01-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
JP5624780B2 (ja) * | 2010-03-23 | 2014-11-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
US8337579B2 (en) | 2010-11-09 | 2012-12-25 | Honda Motor Company, Ltd. | Air cleaner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including same |
TWI435814B (zh) * | 2011-10-26 | 2014-05-01 | Kwang Yang Motor Co | The storage structure of the two - wheeled battery |
CN103121487B (zh) * | 2011-11-18 | 2016-05-11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二轮车电池的收纳结构 |
US10144479B2 (en) * | 2013-11-07 | 2018-12-04 |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
CN105377683B (zh) * | 2014-01-31 | 2018-04-03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车辆 |
AP2015008940A0 (en) * | 2014-01-31 | 2015-12-31 | Yamaha Motor Co Ltd | Vehicle |
JPWO2015146679A1 (ja) * | 2014-03-24 | 2017-04-13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ES2727622T3 (es) * | 2014-03-24 | 2019-10-17 | Yamaha Motor Co Ltd | Vehículo de montar a horcajadas |
ES2752764T3 (es) * | 2014-09-29 | 2020-04-06 | Yamaha Motor Co Ltd | Vehículo |
EP3202650B1 (en) * | 2014-09-29 | 2019-01-23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
JP6457000B2 (ja) * | 2017-03-28 | 2019-01-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支持構造 |
CN107380316B (zh) * | 2017-08-21 | 2023-03-14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燃油箱的安装结构及跨骑车 |
JP7351250B2 (ja) | 2020-03-27 | 2023-09-2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CN111994194B (zh) * | 2020-08-30 | 2022-05-17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摩托车通用型车架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9484A (zh) * | 1997-12-09 | 1999-06-16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摩托车 |
CN1220956A (zh) * | 1997-12-26 | 1999-06-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气装置的安装构造 |
CN1263841A (zh) * | 1999-02-15 | 2000-08-23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车辆中的吸气构造 |
CN1369391A (zh) * | 2001-01-30 | 2002-09-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用空气滤清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69512A (en) * | 1976-06-01 | 1979-10-02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ower unit swinging type motor cycles |
JP3463892B2 (ja) * | 1994-07-13 | 2003-11-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エアクリーナ |
JPH0867285A (ja) | 1994-08-31 | 1996-03-12 | Suzuki Motor Corp | アンダーボーンタイプのフレーム構造が適用された自動二輪車および該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へのエンジンおよび吸気系の配置構造 |
JP4252682B2 (ja) * | 1999-09-02 | 2009-04-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
JP3911950B2 (ja) * | 2000-02-25 | 2007-05-09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4075296B2 (ja) * | 2000-08-30 | 2008-04-16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
JP3829975B2 (ja) * | 2000-10-06 | 2006-10-0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構造 |
US6601667B2 (en) * | 2001-07-10 | 2003-08-05 | Buell Motorcycle Company | Motorcycle engine cooling system |
US7198128B2 (en) * | 2004-06-30 | 2007-04-03 | Buell Motorcycle Company | Translucent body panel for a motorcycle |
-
2004
- 2004-09-24 JP JP2004277463A patent/JP2006088894A/ja active Pending
-
2005
- 2005-09-23 US US11/234,070 patent/US735390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9-26 CN CNB2005101075294A patent/CN100447042C/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9484A (zh) * | 1997-12-09 | 1999-06-16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摩托车 |
CN1220956A (zh) * | 1997-12-26 | 1999-06-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气装置的安装构造 |
CN1263841A (zh) * | 1999-02-15 | 2000-08-23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车辆中的吸气构造 |
CN1369391A (zh) * | 2001-01-30 | 2002-09-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用空气滤清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353902B2 (en) | 2008-04-08 |
US20060065456A1 (en) | 2006-03-30 |
JP2006088894A (ja) | 2006-04-06 |
CN1751957A (zh) | 2006-03-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47042C (zh) | 鞍乘型车辆 | |
CN1751956A (zh) | 鞍乘型车辆 | |
CN102030059B (zh) | 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 | |
CN100548783C (zh) | 跨骑式车辆 | |
CN101016063B (zh) | 摩托车 | |
JP5969232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ホース配置構造 | |
KR100568097B1 (ko) | 자동이륜차의 배기 제어장치 | |
CN101791997B (zh) | 摩托车 | |
CN101249857B (zh) | 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 | |
CN1891559B (zh) | 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 | |
CN101513910B (zh) | 车辆的燃料泵罩结构 | |
CN105143028A (zh) | 两轮车辆 | |
JP5916456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用排風構造 | |
CN105041515A (zh) | 骑乘型车辆 | |
EP2703272B1 (en) | Storage part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 |
JP5925547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 |
CN104421070B (zh) | 摩托车型车辆 | |
WO2018008304A1 (ja) | 車両 | |
US7014240B2 (en) | U-shaped locking anti-theft tool storage and support structure in vehicle | |
CN101152838B (zh) | 用于鞍形座骑乘式车辆的空气滤清器布置结构和电池支撑结构 | |
EP2375049B1 (en) | Motorcycle | |
CN103010349B (zh) | 车辆的前部结构 | |
JP4126957B2 (ja) |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系構造 | |
JP5893459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及びラジエータ配置構造 | |
CN100418837C (zh) | 二轮机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