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3910B - 车辆的燃料泵罩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燃料泵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3910B
CN101513910B CN2009100082316A CN200910008231A CN101513910B CN 101513910 B CN101513910 B CN 101513910B CN 2009100082316 A CN2009100082316 A CN 2009100082316A CN 200910008231 A CN200910008231 A CN 200910008231A CN 101513910 B CN101513910 B CN 1015139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pump
pump cover
fuel
vehicle
junctio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82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3910A (zh
Inventor
竹繁彻朗
早田真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13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3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3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3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技术,一边谋求降低车辆成本一边防止把燃料箱的上半部与下半部接合的接合部与燃料软管等产生干涉。鞍乘型车辆(10)具备:乘坐者车座(67)、设置在该乘坐者车座(67)的下方且具有水平接合部(131)的燃料箱(51)、从上方安装在该燃料箱(51)上的燃料泵(52)、设置在该燃料泵(52)与乘坐者车座(67)之间的燃料泵罩(115),其中,燃料泵罩(115)设置有比接合部(131)垂下的垂下部(146),在该垂下部(146),覆盖接合部(131)而一体设置有对与燃料泵(52)连接的泵配线(151)进行引导的配线引导器(152)。

Description

车辆的燃料泵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燃料箱上设置燃料泵、而在该燃料泵的上方具备燃料泵罩的车辆的燃料泵罩结构。
背景技术
在燃料箱上设置燃料泵、而在该燃料泵的上方具备燃料泵罩的自动两轮车被知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2018公报(图13)
专利文献1的图13中,在左右的后车架23、23(符号借用该公报的,以下相同)之间配置燃料箱34A,在该燃料箱34A的上面安装具有排出管130和返回管131的燃料泵118,排出管130连接有燃料软管132,返回管131连接有返回软管133。在燃料泵118的上方具备燃料泵罩138,该燃料泵罩138防止乘坐者车座的底面与排出管130和返回管131等产生干涉。
燃料箱34A作为上下半体的结合部而达全周地设置有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112,该凸缘部112的一部分处形成有缺口135,使燃料软管132和返回软管133在该缺口135处通过。
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设置缺口135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凸缘部112与燃料软管132和返回软管133产生干涉,则需要设置把凸缘部112的一部分弯曲的弯曲部,或对凸缘部112追加设置保护部件。若设置弯曲部或保护部件,则有可能招致车辆成本的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技术,一边谋求降低车辆成本一边防止把燃料箱的上半部与下半部接合的接合部与燃料软管等产生干涉。
本发明内容1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具备:车体架、该车体架上安装的乘坐者就座的乘坐者车座、设置在该乘坐者车座的下方且具有把上半部的上凸缘部与下半部的下凸缘部对接焊接而成的水平接合部的燃料箱、从上方安装在该燃料箱上且向内燃机供给燃料的燃料泵、设置在该燃料泵与乘坐者车座之间的燃料泵罩,其中,燃料泵罩设置有从接合部垂下的垂下部,
在该垂下部,覆盖接合部而一体设置有对与燃料泵连接的配线进行引导的配线引导器。
本发明内容2的发明是,燃料泵罩设置有从接合部垂下且把燃料泵罩与燃料箱的长度方向和燃料箱的宽度方向进行对位的对位部,该两个对位部一体设置有把接合部从上下夹持卡合的夹持卡合部。
本发明内容3的发明是,燃料泵罩设置向燃料箱安装的安装座,在该安装座,利用向车辆的车体架安装的连结部件把所述燃料泵罩和所述燃料箱连结。
本发明内容4的发明是,把对连结燃料泵与内燃机的燃料软管进行引导的燃料软管引导器与对位部设置成一体。
本发明内容1的发明中,由于在设置于燃料泵罩的垂下部,从接合部垂下且覆盖接合部而一体设置有配线引导器,所以能够防止配线与接合部产生干涉。
由于能够防止配线与接合部产生干涉,所以不需要把接合部折弯或是另外追加设置防止配线与接合部擦碰的部件,而且由于把配线引导器与泵罩设置成一体,所以能够一边谋求降低车辆成本一边防止燃料箱的接合部与燃料软管等产生干涉。
本发明内容2的发明中,燃料泵罩设置有从接合部垂下且把燃料泵罩与燃料箱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对位的对位部。
在组装燃料泵罩时由于仅由对位部对位就能够进行对位,所以把燃料泵罩对燃料箱的对位作业容易。由对位作业容易而能够缩短组装的作业时间。且由于利用对位部设置的夹持卡合部把接合部进行夹持,所以不需要泵罩向燃料箱连结的连结部件,能够降低成本。
本发明内容3的发明中,把燃料泵罩和燃料箱由向车体架安装的连结部件一起连结。由于把燃料泵罩由安装燃料箱的连结部件一起连结,所以能够不需要如现有这样为了把燃料泵罩向燃料箱安装而专用设置的连结部件。由于不需要专用的连结部件,所以能够减少零件个数。减少零件个数就能够降低车辆成本。
本发明内容4的发明中,由于燃料泵罩中把燃料软管引导器与对位部设置成一体,所以不需要专用的燃料软管引导器等引导部件。不需要引导部件则能够谋求更加降低车辆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鞍乘型车辆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鞍乘型车辆上设置的燃料箱和燃料泵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鞍乘型车辆上设置的燃料箱安装有燃料泵罩情况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5向视图;
图6是图4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图4的7-7线剖视图;
图8(a)、(b)是说明本发明燃料箱与配线之间作用的实施例图和比较例图。
符号说明
10鞍乘型车辆    11车体架    51燃料箱    52燃料泵
54燃料软管  67乘坐者车座  112连结部件    115燃料泵罩
120内燃机    126上半部    127下半部    128上凸缘部
129下凸缘部    131接合部    140、141、142对位部
144安装座    146垂下部    151泵配线    152配线引导器
153燃料软管引导器    155夹持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的“前”、“后”、“上”、“下”、“左”、“右”分别表示自驾驶者所看到的方向。附图设定成符号的方向。
图1是本发明自动两轮车的侧视图,自动两轮车10A设置有:车体架11、悬架于该车体架11的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2、安装在车体架11前部的前轮13、能够把该前轮13转向的转向车把14、安装在车体架11后部的由发动机12驱动的后轮15。
车体架11的主要结构元件包括:构成其前端部的头管17、能够转向地安装在该头管17处的前叉18、安装在包含该前叉18的转向轴19上端的转向车把14、从头管17向后斜下方延伸的主车架21、从该主车架21的后部左右向后斜上方延伸的车座架22L、22R(图中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22L,以下相同)、从主车架21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板23、从该枢轴板23的中间部向斜后上方延伸并与车座架22L、22R的中间部连结的副车架24L、24R(图中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24L,以下相同),从枢轴板23设置的枢轴25有摆动臂26向后方延伸。
前轮13经由前轮车轴27被支承在前叉18的下端部,后轮15经由后轮车轴28被支承在摆动臂26的后部,在摆动臂26后部与车座架22L、22R之间安装有吸收后轮15在行走中受到的来自地面的振动等的后缓冲器29、29(图中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29,以下相同)。
发动机12从侧面看前后大致水平延伸,后部一体设置有变速器33,被从主车架21的中间部垂下的发动机支撑件31和枢轴板23所悬架。发动机12包含有变速器33,该变速器33的输出轴33a安装有驱动链轮34,该驱动链轮34和与后轮15安装成一体的从动链轮35之间绕挂有链条36。
吸气装置38包括:与构成气缸部41的气缸头42上部连接的吸气管43、与该吸气管43连接的燃料供给装置53、经由连接管(未图示)与该燃料供给装置53连接的空气滤清器44,该空气滤清器44被安装在主车架21上。
排气装置45由前端与气缸头42下部连接的排气管46和与该排气管46的后端连接的消音器47构成。
在左右的车座架22L、22R之间且枢轴板23的上方配置有作为放置物品的收容盒48,在该收容盒48的后方且左右的车座架22L、22R之间配置燃料箱51。且配置有乘坐者车座67(也叫做“双人车座67”)而覆盖收容盒48和燃料箱51。
燃料箱51内藏有燃料泵52,在该燃料泵52与把混合气向发动机12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53之间连结有燃料通过的燃料软管54。
以下说明覆盖车体架11的车体罩。
车体罩56包括:由前车把罩57和后车把罩58从前方和后方合起来而把转向车把14和该转向车把14的周围覆盖的车把罩59、把头管17的前方和头灯61的周围覆盖的前罩62、把头管17的后方和主车架21的前部上方覆盖的主罩63、与前罩62和主罩63的下侧邻接而把驾驶者R的腿部前方覆盖的腿部遮护板64L、64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64L)、与这些腿部遮护板64L、64R的后部邻接的左右一对中心罩65L、65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65L)、与这些中心罩65L、65R的后部邻接且沿驾驶者和同乘者就座的乘坐者车座67侧部向后斜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侧罩68L、68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68L)、与这些侧罩68L、68R的下部邻接的左右一对下罩69L、69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69L)、与侧罩68L、68R的后端连接且把乘坐者车座67的后边缘围起来的后罩71,利用这些部件,从转向车把14周边和下方到乘坐者车座67的后方而覆盖车辆。
在此,72是把前轮13上方覆盖的前挡泥板,73是制动前轮13的盘制动器,74是支地架,75L、75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75L)是驾驶者用踏板,76L、76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76L)是同乘者用踏板,77是尾灯,78是后挡泥板,79是安装反射镜79a的反射镜轴。
图2是本发明鞍乘型车辆主要部分的剖视图,作为鞍乘型车辆10的自动两轮车10A中,经由车座托架111L、111R(图中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111L,以下相同)和连结部件112...(...表示多个,以下相同)而把燃料箱51的前部安装在作为车体架11结构元件的车座架22L、22R(图中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22L,以下相同)的中间部,把燃料箱51的后部安装在车座架22L、22R的后部,在该燃料箱51的前方配置有作为放置物品的收容盒48,在从该收容盒48直到燃料箱51的后方乘坐者车座67以铰链轴113为中心能够转动而设置,在乘坐者车座67的底板67s与燃料箱51上安装的燃料泵52之间配置燃料泵罩115。即把燃料泵罩115设置在乘坐者车座67的下方,在该燃料泵罩115的下方设置燃料箱51。
燃料泵52是从上方安装在燃料箱51上并向作为内燃机(参照图1的符号120)的发动机(参照图1的符号12)供给燃料的部件,燃料泵52与发动机12之间由燃料软管54连结。
燃料泵罩115是被设置在燃料泵52与乘坐者车座67之间的部件。
图中,123是能够开闭燃料箱51的燃料注入口的盖子,124是设置在底板67s与燃料箱51之间来支承乘坐者车座67的橡胶。
图3是本发明鞍乘型车辆设置的燃料箱和燃料泵罩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说明本发明鞍乘型车辆设置的燃料箱上安装有燃料泵罩情况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5向视图。以下参照图3~图5进行说明。
燃料箱51由形成向上凸的上半部126和形成向下凸的下半部127构成,上半部126的上凸缘部128与下半部127的下凸缘部129对接焊接而成。当把上凸缘部128与下凸缘部129对接焊接的部分设定为接合部131时,该接合部131被设置成与车辆的高度方向垂直。
燃料泵罩115包括:沿燃料箱51的前面51f配置的前壁部133、沿燃料箱51的一个侧面51a配置的侧壁部134、沿燃料箱51的上面配置且把燃料泵52的上方覆盖的上面部135。燃料泵罩115是被设置在燃料泵52与乘坐者车座67之间的部件,具有避免构成乘坐者车座67下面的底板67s和燃料泵52与燃料软管54产生干涉的功能。上面部135开有内部检修用的检修孔136。
前壁部133具有比接合部131还垂下且进行车辆长度方向对位的前部对位部141。
侧壁部134具有:侧部对位部142,其比接合部131还垂下且进行车辆宽度方向的对位;安装座144,其被设置成与接合部131平行并具有后述连结部件通过的孔部143,以把燃料泵罩115向燃料箱51安装。
即燃料泵罩115设置有对位部140,该对位部140比作为对接焊接的接合部131还垂下且把燃料泵罩115与燃料箱51的长度方向和燃料箱51的宽度方向进行对位。
燃料泵罩115的构成元件前壁部133具有比接合部131还垂下且覆盖接合部131的作为垂下部146的前垂下部147,在该前垂下部147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一体设置有配线引导器152,防止与燃料泵52连接的燃料泵52的泵配线151与接合部131产生干涉并对泵配线151进行引导,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一体设置有对燃料软管54进行引导的燃料软管引导器153。
图中,154是与未图示的车架的支撑件嵌合的软管接头,156是把前壁部133的一部分切开而使配置在燃料软管引导器153近旁的燃料软管54通过的缺口,166是安装在燃料箱上的底座板,167是底座板166上安装的压板,168是固定燃料泵52的挡板,169是快速接头。
燃料软管54为树脂制、有弹性,在把燃料软管54从燃料泵52卸下来时使燃料软管54不能活动地固定在车架的支撑件上。
由于把燃料软管引导器153与前部对位部141设置成一体,所以不需要专用的燃料软管引导器等引导部件,能够谋求降低车辆成本。
与前壁部133同样地,侧壁部134具有比接合部131还垂下且覆盖接合部131的作为垂下部146的侧部垂下部148。
图6是图4的6-6线剖视图,合并参照图3进行说明。
在接合部131的前端部131a外侧有前垂下部147垂下,该前垂下部147从外侧覆盖接合部131,而一体设置对与燃料泵52连接的泵配线151进行引导的配线引导器152。
图7是图4的7-7线剖视图,合并参照图3进行说明。
前垂下部147设置有作为对位部140的前部对位部141,把接合部131从上下夹持并卡合的夹持卡合部155与该前部对位部141设置成一体。即前部对位部141包括有夹持卡合部155,该夹持卡合部155设置有把上凸缘部上面128a从上方按压的上按压部157和把下凸缘部的下面129b从下方按压的下按压部158。
前部对位部141设置有:窄缝部161,其形成在上下的按压部157、158之间而使接合部131的一部分通过;前抵接部163,其被配置在该窄缝部161的外侧并通过与接合部131的前端部131a抵接来进行车辆长度方向的对位。
利用燃料泵罩115上设置的前部对位部141就能够非常容易且以短时间进行燃料泵罩115的车辆长度方向的对位和车辆高度方向的对位。
燃料泵罩115中在与前垂下部147成直角的方向设置有具有与前垂下部147同样结构的侧部垂下部148。侧部垂下部148设置有侧部对位部142,把接合部131从上下夹持并卡合的夹持卡合部155与该侧部对位部142设置成一体。即把燃料泵罩115向燃料箱51进行对位的对位部140包括前部对位部141和侧部对位部142,这两个对位部141、142的结构具有相同的结构。
两个对位部141、142一体设置有在其不同的部位把接合部131从上下夹持并卡合的夹持卡合部155、155。
通过设置侧部垂下部148就能够非常容易且以短时间进行燃料泵罩115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对位和车辆高度方向的对位。
由于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设置了夹持卡合部155、155,所以也不会把燃料泵罩115配置成相对燃料箱51离开,能够不需要连结部件。
这样,在利用连结部件把燃料泵罩115进行连结之前能够预先由对位部140进行燃料泵罩115的车辆水平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的对位。由于把燃料泵罩115向燃料箱51进行对位,所以能够把安装座144所开的孔部143的位置与把燃料箱51向车体架侧安装的燃料箱51的接合部131所开的安装孔51h的位置对准,由于只要借用安装燃料箱51的连结部件112...就可安装燃料泵罩115,所以能够省去专门设置的螺栓。
如上所述,由于燃料泵罩115设置有比接合部131还垂下并把燃料泵罩115向燃料箱5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对位的对位部140,所以能够容易且以短时间进行向燃料箱51的对位作业,能够减少车辆组装的成本。
燃料泵罩115设置有向燃料箱51安装的安装座144,在该安装座144,利用向车体架11安装的连结部件(图2的符号112...)使燃料泵罩115和燃料箱51连结。
由于燃料泵罩115和燃料箱51由向车体架11安装的连结部件112...一起连结,所以能够不需要象以往那样用于把燃料泵罩向燃料箱安装而专门设置的连结部件112...。由于不需要专用的连结部件,所以能够减少零件个数,且通过借用连结部件112...而减少组装工时。再加上能够把燃料泵罩115的对位作业与连结作业分离,所以即使是组装作业经验少的作业者进行该组装作业,也能够难于有损组装的生产性。
下面叙述具备以上所说燃料泵罩的鞍乘型车辆的作用。
图8是说明本发明燃料箱与配线之间作用的实施例图和比较例图。
(a)表示实施例,从燃料泵罩115垂下的垂下部146一体设置有配线引导器152而覆盖接合部131。
(b)表示比较例,设置有延伸部128Be,其延伸设置构成接合部131B的上凸缘部128B,并设置有弯曲部164,其把该延伸部128Be向下方弯曲大致90°以防止泵配线151与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接合部131B的前端部131Ba产生干涉。由于设置弯曲部164,所以增加加工工序数,加工工序数增加而有可能招致车辆成本的上升。
返回到(a),从燃料泵罩115垂下的垂下部146一体设置有配线引导器152而把接合部131覆盖。由于设置配线引导器152,所以能够防止泵配线151与接合部131接触或干涉。由于能够防止泵配线151与接合部131接触或干涉,所以不需要把接合部131折弯或是追加防止泵配线151与接合部131碰擦的部件等的方法。通过把配线引导器152与燃料泵罩115设置成一体则能够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适用于四轮车,但也能够适用在三轮车,适用在一般的车辆也不要紧。
在本发明内容1中,也可以省略把燃料泵罩向燃料箱的宽度方向进行对位的对位部。或是在设置对位部时也可以省略从上下进行夹持并卡合的夹持卡合部。
在本发明内容2中,燃料泵罩也可以利用专用的螺栓向燃料箱安装。
本发明对于具备覆盖燃料箱上面的燃料泵罩的鞍乘型车辆是合适的。

Claims (4)

1.一种车辆的燃料泵罩结构,具备:具有把上半部的上凸缘部与下半部的下凸缘部对接焊接而成的水平接合部并储存内燃机燃料的车辆的燃料箱、从上方安装在该燃料箱上且向所述内燃机供给燃料的燃料泵、设置在该燃料泵上方的燃料泵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泵罩设置有比所述接合部还向下方垂下的垂下部,
在该垂下部,覆盖所述接合部而一体设置有对与所述燃料泵连接的配线进行引导的配线引导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燃料泵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泵罩设置有从所述接合部垂下且把所述燃料泵罩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和车辆的宽度方向进行对位的对位部,该两个对位部一体设置有把所述接合部从上下夹持并卡合的夹持卡合部。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燃料泵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泵罩设置向所述燃料箱安装的安装座,在该安装座,利用向车辆的车体架安装的连结部件把所述燃料泵罩和所述燃料箱连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燃料泵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把对连结所述燃料泵与所述内燃机的燃料软管进行引导的燃料软管引导器与所述对位部设置成一体。
CN2009100082316A 2008-02-22 2009-02-19 车辆的燃料泵罩结构 Active CN1015139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1855A JP5046992B2 (ja) 2008-02-22 2008-02-22 車両の燃料ポンプカバー構造
JP041855/08 2008-0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3910A CN101513910A (zh) 2009-08-26
CN101513910B true CN101513910B (zh) 2011-09-07

Family

ID=41038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82316A Active CN101513910B (zh) 2008-02-22 2009-02-19 车辆的燃料泵罩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046992B2 (zh)
CN (1) CN101513910B (zh)
BR (1) BRPI0900384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93079B2 (ja) * 2010-01-29 2014-09-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構造
JP5508898B2 (ja) * 2010-02-23 2014-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551558B2 (ja) * 2010-10-01 2014-07-1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構造
JP5566839B2 (ja) * 2010-10-04 2014-08-0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配管構造
JP2012111417A (ja) * 2010-11-26 2012-06-14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5766446B2 (ja) * 2011-01-18 2015-08-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カバー構造
CN105593112B (zh) * 2013-06-28 2018-07-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
JP6086889B2 (ja) * 2014-09-30 2017-03-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後部燃料タンク
JP6207565B2 (ja) * 2015-09-30 2017-10-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保持構造
JP6492371B2 (ja) * 2016-09-30 2019-04-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キャップ
KR101965432B1 (ko) * 2017-11-16 2019-04-03 (주)동희산업 차량의 탱크
JP7198796B2 (ja) * 2020-09-23 2023-0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ポンプユニットカバー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76456B2 (ja) * 2002-11-29 2008-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燃料系配置構造
JP2005059743A (ja) * 2003-08-13 2005-03-10 Suzuki Motor Corp 燃料タンクの外装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900384B1 (pt) 2018-11-21
JP2009196553A (ja) 2009-09-03
CN101513910A (zh) 2009-08-26
JP5046992B2 (ja) 2012-10-10
BRPI0900384A2 (pt) 2009-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3910B (zh) 车辆的燃料泵罩结构
CN100447042C (zh) 鞍乘型车辆
CN1962348B (zh) 跨骑式车辆
KR101709388B1 (ko) 안장형 차량
CN104136312B (zh) 鞍乘型车辆
CN100379955C (zh) 摩托车的排气控制系统
JP2019119292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abs配置構造
US8534406B2 (en) Motorcycle
KR100568097B1 (ko) 자동이륜차의 배기 제어장치
KR101317619B1 (ko) 자동 이륜차
JP607793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チェーン駆動装置
CN101925506B (zh) 踏板型车辆
CN105143028A (zh) 两轮车辆
JP5227932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CN102030063B (zh) 机动二轮车
US9156513B2 (en) Front cowl stay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EP1783040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TWI570005B (zh) 跨坐型車輛之電氣零件安裝構造
JP2014169077A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4554543A (zh) 跨乘式车辆
CN102730122A (zh) 机动两轮车
JP2013071596A (ja) 鞍乗り型車両
US7014240B2 (en) U-shaped locking anti-theft tool storage and support structure in vehicle
CN102381398B (zh) 骑乘式车辆的后部结构
CN102381393B (zh) 机动两轮车的后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