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6156C - 成像装置和盒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和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6156C
CN100426156C CNB2005100035887A CN200510003588A CN100426156C CN 100426156 C CN100426156 C CN 100426156C CN B2005100035887 A CNB2005100035887 A CN B2005100035887A CN 200510003588 A CN200510003588 A CN 200510003588A CN 100426156 C CN100426156 C CN 10042615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photosensitive drums
unit
shell
ima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35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7236A (zh
Inventor
佐藤正吾
神村直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97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7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61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615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0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带单元,多个感光鼓,盒,外壳,盒容纳单元以及第一导向单元。环带具有环外侧的第一表面,以及被伸展以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环上的大体直线的部分。外壳具有基表面。盒容纳单元在外壳中的第一预定位置容纳盒。当盒在第一预定位置上被盒容纳单元容纳时,多个感光鼓的每个圆周表面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接触。第一导向单元将盒导向到第一预定位置,并且在盒从第一预定位置分离时允许多个感光鼓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移开。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和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以及一种能够安装在该成像装置中的盒。
背景技术
串联式成像装置具有光电导体(photoconductor),曝光单元,显影单元和转印单元,各自对应于一定数量的颜色(例如,品红,青,黄和黑四种颜色)。当感光鼓,显影单元等被更换以及维护,或进行处理轧纸的过程时,必须将感光鼓,显影单元等从成像装置体内移去。
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报No.2001-272899中公布的成像装置具有相应于颜色数量组成的处理单元以及滑动处理单元的导向器。每个处理单元具有感光鼓,显影单元等。每个处理单元可沿着各自的导向器水平滑动来快速地附接到成像装置体或从成像装置体分离。在维护或更换的时候,只有需要维护或更换的必要的处理单元被移去。
然而,在这种成像装置中,如果进行位于处理单元里面的构件的维护,例如更换传输纸张的输送带或处理轧纸的过程,就必须将处理单元从成像装置体内完全抽出。因此,维护效率低。
而且,所形成的导向器用于与输送带等的前表面平行地移动处理单元。因此,在一些情形下,设置在处理单元中的光电导体等可能与输送带等相互滑动接触而被损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报No.2003-015378中公布的成像装置具有由相应于颜色数量设置的组合处理单元构成的并且可附接和可分离的盒。根据这种成像装置,所有的处理单元都能够通过将盒从成像装置体内抽出而被同时抽出。因此与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报No.2001-272899中公布的成像装置相比它的维护效率更好。
而且,盒一旦在光电导体从传送带分离的方向被移动后,通过与成像装置体水平地滑动该盒,盒就被从成像装置体内抽出。因此,能够防止光电导体与输送带等相互滑动接触。
然而,由于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报No.2003-015378中公布的成像装置中对盒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等相当复杂,因此造价高。而且,由于在盒抽出前必须进行将光电导体从输送带分离的操作,它的可操作性或维护效率也不好。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以及盒,其中,当盒等被附接到成像装置或从成像装置分离时,设置在盒中的光电导体等不会由于与输送带等滑动接触而被损坏,从而获得盒附接/分离的良好的可操作性。
为了获得上述以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输送带单元,多个感光鼓,多个显影单元,转印单元,盒,外壳,盒保持单元以及第一导向单元。
带单元包括循环运动的环带。环带具有环外侧的第一表面和环内侧的第二表面,以及被伸展而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环上的大体直线的部分。每个感光鼓具有可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圆周表面。每个圆周表面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相对。多个显影单元与多个感光鼓一一对应地设置。每个显影单元向对应的感光鼓的圆周表面提供显影剂,目的是在其上形成可见的图像。转印单元与第二表面的直线部分相对。转印单元将可见图像从感光鼓转印到环带的第一表面或装在第一表面上的记录介质上。
盒保持多个感光鼓。外壳容纳带单元,多个感光鼓,多个显影单元以及转印单元。盒保持单元在外壳的第一预定位置保持盒。当盒在第一预定位置被盒保持单元保持时,多个感光鼓的每个圆周表面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接触。第一导向单元将盒导向到第一预定位置,并且当盒从第一预定位置分离时允许多个感光鼓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移开。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在成像装置中的盒。该成像装置包括带单元,多个感光鼓,容纳输送带单元的外壳和第一导向单元。带单元包括循环运动的环带。环带具有环外侧的第一表面和环内侧的第二表面,以及被伸展而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环上的大体直线的部分。每个感光鼓具有可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圆周表面。每个圆周表面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相对。盒保持多个感光鼓。外壳容纳输送带单元和多个感光鼓。第一导向单元将盒导向到第一预定位置。
盒包括盒体和为了将盒导向到外壳中的第一预定位置而被第一导向单元导向的第一突出构件。在盒被保持在第一预定位置时,多个感光鼓的每个圆周表面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接触,而当盒从第一预定位置分离时,多个感光鼓的每个圆周表面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移开。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和盒的组合。
成像装置包括输送带单元,多个感光鼓,多个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外壳,盒保持单元和第一导向单元。
带单元包括循环运动的环带。环带具有环外侧的第一表面和环内侧的第二表面,以及被伸展而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环上的大体直线的部分。每个感光鼓具有可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圆周表面。每个圆周表面与环的直线部分相对。多个显影单元与多个感光鼓一一对应地设置。每个显影单元向对应的感光鼓的圆周表面提供显影剂,目的是在其上形成可见图像。转印单元与第二表面的直线部分相对。转印单元将可见图像从感光鼓转印到环带的第一表面或装在第一表面上的记录介质上。
外壳容纳带单元,多个感光鼓,多个显影单元以及转印单元。外壳具有基表面。盒保持单元在外壳中的第一预定位置保持盒。当盒在第一预定位置被盒保持单元保持时,多个感光鼓的每个圆周表面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接触。第一导向单元将盒导向到第一预定位置,并且当盒从第一预定位置分离时允许多个感光鼓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移开。
盒包括盒体和为了将盒导向到外壳中的第一预定位置而被第一导向单元导向的第一突出构件。在盒被保持在第一预定位置时,多个感光鼓的每个圆周表面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接触,而当盒从第一预定位置分离时,多个感光鼓的每个圆周表面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移开。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会更清楚,其中:
图1是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2是说明第一实施例中可见图像形成单元与盒相接合的视图;
图3是从前面看第一实施例中可见图像形成单元被保持在盒中的状态的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输送带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盒和输送带相关于打印机附接和分离操作的说明视图;
图6是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盒和输送带相关于打印机附接和分离操作的另一个说明视图;
图7(a)和7(b)是第一实施例中感光鼓和输送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8是显示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9是显示第三实施例中的复合机的侧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和盒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图1是显示作为该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打印机10的侧剖面示意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图1中的左侧表示打印机10的前面,右侧表示它的后面。
如图1所示,打印机10为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打印机10包括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盒30,带单元50,定影单元60,纸张馈入单元70,纸张排出盘80以及曝光装置35。
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具有显影单元31M,31C,31Y和31BK;感光鼓32M,32C,32Y和32BK;清洁辊33M,33C,33Y和33BK;以及充电器34M,34C,34Y和34BK。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被保持在盒30中。盒30的结构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显影单元31M,感光鼓32M,清洁辊33M和充电器34M使用品红色(M)显影剂实施可见图像形成步骤。显影单元31C,感光鼓32C,清洁辊33C和充电器34C使用青色(C)显影剂实施可见图像形成步骤。显影单元31Y,感光鼓32Y,清洁辊33Y和充电器34Y使用黄色(Y)显影剂实施可见图像形成步骤。显影单元31BK,感光鼓32BK,清洁辊33BK和充电器34BK使用黑色(BK)显影剂实施可见图像形成步骤。
在下面的说明中,作为实例,将说明使用品红色(M)显影剂实施可见图像形成步骤的显影单元31M,感光鼓32M,清洁辊33M和充电器34M的结构。然而,显影单元31C,31Y和31BK,感光鼓32C,32Y和32BK,清洁辊33C,33Y和33BK以及充电器34C,34Y和34BK的结构分别与显影单元31M,感光鼓32M,清洁辊33M和充电器34M的结构相同。
显影单元31M具有显影辊36M,提供辊37M,层厚度控制片38M以及显影单元外壳39M。显影辊36M通过在形成为柱状的导电硅橡胶的前表面上形成涂层而构成,该涂层由含有氟的树脂或橡胶材料组成。在显影辊36M中,基本材料可以不总是由导电硅橡胶构成。例如,基本材料可以由导电聚氨酯橡胶构成。前表面的不平整度(Rz)的十点高度被设为小于色粉的平均粒径9μm的3至5μm。
提供辊37M是导电海绵辊。提供辊37M被定位成使其依靠海绵的弹力与显影辊36M压力接触。作为提供辊37M,可以使用导电硅橡胶,EPDM,聚氨酯橡胶等合适成份的泡沫材料。
层厚度控制片3gM的基端形成为片状并由不锈钢等构成。层厚度控制片38M的尖端由绝缘硅橡胶,绝缘含氟橡胶或树脂形成。层厚度控制片38M的基端被固定到显影单元外壳39M上。使层厚度控制片38M的尖端在显影辊36M上侧与显影辊36M压力接触。在显影单元外壳39M中容纳充正电的品红色(M)色粉。
感光鼓32M具有可充正电的感光层形成在由诸如铝构成的基本材料上的结构。感光层的厚度为20μm或更厚。由铝构成的基本材料用作接地层。
清洁辊33M是由诸如导电海绵等弹性材料构成的辊。清洁辊33M设置在感光鼓32M的下面与感光鼓32M滑动接触。
充电器34M是栅控式电晕充电器。充电器34M在感光鼓32M的旋转方向上清洁辊33M的下游侧以不接触的方式设置在与感光鼓32M的表面相对的位置。
曝光装置35由已知的激光扫描单元组成并且设置在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上方。利用根据图像数据的激光束,曝光装置35对感光鼓32M,32C,32Y和32BK的表面曝光。
利用这种结构,容纳在显影单元外壳39M中的充正电的色粉通过提供辊37M提供给显影辊36M。在这种情形下,通过层厚度控制片38M使色粉成为均匀的薄层。另一方面,感光鼓32M的感光层通过充电器34M均匀充电。然后,感光层被曝光装置35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当显影辊36M与感光鼓32M接触时,通过反转显影方法充正电的色粉被粘附在感光鼓32M上形成的(充正电的)静电潜像上来显影静电潜像。
纸张馈入单元70设置在成像装置的最下部。纸张馈入单元70包括容纳纸张P的容纳盘71以及馈出纸张P的拾取辊72。纸张馈入单元70可从前面(图上左侧)与打印机10分离和附接。纸张馈入单元70根据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的成像步骤以预定的时间提供纸张P。
带单元50包括输送带58,跨接输送带58的驱动辊51和从动辊52。输送带58由环带构成并且由诸如导电聚碳酸酯或聚酰亚胺的树脂形成,由碳构成的导电微粒等被分散在其中。驱动辊51被电动机(没有显示)驱动旋转,从动辊52跟随驱动辊51旋转从而使输送带58旋转。而且,使从动辊52接触主输送辊54。从动辊52与主输送辊54配合将从纸张馈入单元70提供的纸张P放置到输送带58上。
转印辊53和压缩弹簧59(参照图7)设置在输送带58内靠近与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相对的位置。转印辊53通过压缩弹簧59的弹力偏置到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的侧面。因此辊隙在输送带58和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之间形成。
从纸张馈入单元70提供的纸张P首先输送到输送带58和主输送辊54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然后,纸张P依次在输送带58和各个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之间输送。当纸张P在输送带58和各个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之间通过时,各个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携带的色粉图像被依次转印到纸张P上。因此,彩色图像被形成在纸张P上。
输送带58被偏置到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的侧面并且使其与感光鼓接触。因此,图像从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不出现故障地转印到纸张P上。
而且,清洁单元55设置在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朝向输送带58的一侧的相对侧上。清洁单元55包括刮擦构件56和外壳57。粘在输送带58上的色粉,灰尘等被刮擦构件56刮掉并被容纳在外壳57内。
定影单元60包括加热辊61,压力辊62,加热器63以及温度传感器64。使加热辊61接触压力辊62。加热辊61和压力辊62以使辊61和62相互接触的状态旋转。加热器63由诸如卤素灯的元件构成。当加热器63被通电时,加热器63产生热量。加热器63设置在加热辊61的里面并且升高加热辊61的温度。因此,在打印过程中加热辊61的温度被控制为热定影温度(例如,180℃)。温度传感器64由诸如热敏电阻的元件构成并且被设置成使其与加热辊61的表面相接触以检测加热辊61的表面温度。通过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色粉图像被转印到其上的纸张P被在加热辊61和压力辊62之间加热并加压。然后色粉图像被热定影。
纸张排出盘80被设置在定影单元60的纸张排出侧。从定影单元60排出的纸张P通过输送辊对91,92以及93输送并容纳在纸张排出盘80内。
然后将说明打印机10的操作。首先,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被驱动旋转。在这种状态下,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表面上的感光层分别通过充电器34M,34C,34Y以及34BK均匀充电。经充电的感光层相应于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的各个图像通过曝光装置35曝光。然后,静电潜像被形成。通过品红色显影单元31M,青色显影单元31C,黄色显影单元31Y和黑色显影单元31BK,品红色色粉,青色色粉,黄色色粉和黑色色粉分别粘附到形成在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的感光层上的静电潜像上。因此静电潜像分别被显影为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
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的感光层上形成的各种颜色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输送带58输送的纸张P上。通过根据输送带58输送的纸张P的运动速度以及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的位置提供稍许时间差形成各种颜色的色粉图像。而且,各种颜色的色粉图像被转印而叠加在纸张P上。顺便提一下,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上的色粉暂时被清洁辊33M,33C,33Y以及33BK容纳。转印到纸张P上的四种颜色的色粉图像被定影单元60热定影。因此,彩色图像在纸张P上形成。
如上所述,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包括通过各种色粉完成各种可见图像形成步骤的显影单元31M,31C,31Y和31BK;感光鼓32M,32C,32Y和32BK;清洁辊33M,33C,33Y和33BK;以及充电器34M,34C,34Y和34BK。然而,如果这些组件分别附接到打印机10的机体和从打印机10的机体分离会很费事而且降低养护效率。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被保持在盒30中,盒30和带单元50很容易附接到打印机10的机体和从打印机10的机体分离。
盒30的结构将参照图2详细描述。图2是解释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和盒30的简化视图。图2是说明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和盒30相接合的视图。盒30有在它的上表面开口的盒形。在图2中只有一侧表面被显示。然而,突出构件100a和100b以及四个接合槽30a分别设置在盒30的两个侧表面(纸张的前侧和后侧)。如图2中所示突出构件100a和100b被设置在盒30的左右两端并且向纸张的前侧突出(没有显示的一侧的突出构件100a和100b向纸张的后侧突出)。
而且,尽管只有一个侧表面在图2中显示,接合突出100c分别设置在构成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的显影单元的外壳39M,39C,39Y和39BK两侧表面的下端。各个接合突出100c向纸张的前侧突出(没有显示的一侧的接合突出100c向纸张的后侧突出)。
各个显影单元外壳39M,39C,39Y和39BK的接合突出100c分别与盒的四个接合槽30a相接合。因此,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被保持在盒30内。图3是显示从前面(图1的左侧)看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被保持在盒30中状态的视图。如图3所示,在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显影单元外壳39M)被保持在盒30中的状态下,突出构件100a和100b比接合突出100c突出到侧表面一侧更多。
图4是带单元50的侧视图。尽管只有一个侧表面在图4中显示,分别为驱动辊51和从动辊52的轴的支撑构件104a和104b被设置到带单元50的两个侧面(纸张的前侧和后侧)。支撑构件104a和104b被设置在图中的左右端并向纸张的前侧突出。(没有显示的一侧的支撑构件104a和104b向纸张的后侧突出)。
图5和图6是说明将盒30和带单元50附接到打印机10以及从打印机10分离的视图。导向机构108设置在打印机10中。导向机构108包括一对导向板108a和一对导向板108b。也就是说,从纸张的前侧开始,导向板108a,导向板108b,导向板108b以及导向板108a依次大体上相互平行地设置。尽管纸张的前侧的导向板108a和导向板108b在图5和图6中省略,盒30和带单元50可以与纸张后侧的导向板108a和导向板108b的情况相同地附接到打印机10和从打印机10分离。
在导向板108a中形成盒30的突出构件100a被插入的导向槽101a以及盒30的突出构件100b被插入的导向槽101b。在图5中,纸张后侧的突出构件100a和100b分别被插入导向槽101a和101b中。突出构件100a和100b沿着导向槽101a和101b从导向机构108的前端(图中左端)被大体上水平地导向到打印机10内部。而且,锁定构件103a和103b分别在导向槽101a和101b上形成。分别插入导向槽101a和101b的突出构件100a和100b分别被锁定构件103a和103b弹性锁定。
在导向板108b中形成盒30的四个接合突出100c被分别插入其中的四个导向槽101c。四个接合突出100c沿四个导向槽101c分别从导向机构108的前端(图中的左端)被大体上水平地导向到打印机10内部。而且,锁定构件103c在各个导向槽101c内形成。插入导向槽101c的接合突出100c被锁定构件103c分别弹性锁定。
在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被保持在盒30中的状态下,接合突出100c不比突出构件100a和100b突出到侧表面一侧更多。因此,接合突出100c不会与导向板108a碰撞而被插入导向槽101c中。因此,盒30被固定到打印机10机体中。
而且,导向板108b形成带单元50的支撑构件104a被插入其中的导向槽105a以及带单元50的支撑构件104b被插入其中的导向槽105b。支撑构件104a和104b从导向机构108的后端(图上右端)大体上被水平地导向到打印机10中。而且,锁定构件107a和107b分别在导向槽105a和105b中形成。分别插入导向槽105a和105b的支撑构件104a和104b被锁定构件107a和107b弹性锁定。支撑构件104a和104b大体上与盒30的接合突出100c突出一样的长度。因此,支撑构件104a和104b不会与导向板108a相碰撞而被插入到导向槽105a和105b中。
由于带单元50被固定到打印机10的机体中,通过施加抵抗锁定机构103a和103b以及107a和107b弹力的力能够将盒30和带单元50从打印机10机体中抽出(移去)。
因此,盒30和带单元50的抽出方向大体上为水平方向,并且几乎不需要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盒30和带单元50的力。因此,盒30和带单元50能够以较小的力操作。盒30和带单元50通过导向机构108定位在预定的位置。因此,图像转印时的位移(转印偏差)能够被防止。盒30和带单元50以相反的方向被抽出。也就是说,盒30和带单元50能够相互独立地抽出。因此,盒30被抽出后,可以不费事地抽出带单元50。因此维护效率良好。
导向槽101a,101b,101c,以及105a,105b被设置成使盒30和带单元5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且输送带58的延伸方向与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的排列方向相互平行。该延伸方向是垂直于位于输送带58的面对感光鼓32M,32C,32Y和32BK的带周长表面两端的驱动辊51和从动辊52的支撑轴的方向,并且从一个支撑轴指向另一个支撑轴。
前盖81,下前盖82,支撑轴83以及支撑轴84设置在打印机10的前面(图的左端)。前盖81被支撑轴83支撑。下前盖82被支撑轴84支撑。前盖81和下前盖82可以自由打开和关闭。通过打开和关闭前盖81和下前盖82,盒30从打印机10的机体分离和附接到打印机10的机体中。
后盖85和支撑轴86设置在打印机10的后面。后盖85被支撑轴86支撑并且可以自由打开和关闭。通过打开和关闭后盖85,带单元50附接到打印机10的机体中和从打印机10的机体分离。上述定影单元60以及输送辊91和92被设置在后盖85上。当后盖85被关闭时,定影单元60以及输送辊91和92阻挡带单元50的附接和分离路径,如图1所示。然而,当后盖85被打开时,如图5所示,定影单元60以及输送辊91和92从带单元50的附接和分离路径上让开。因此,当后盖85被打开时,带单元50能够附接到打印机10的机体中和从打印机10的机体分离。
当盒30和带单元50附接到打印机10和从打印机10分离时,使装在盒30中的感光鼓32M,32C,32Y和32BK与包括在带单元50中的输送带58相互接触或相互分离。该细节将通过图7(a)和图7(b)说明。图7(a)和图7(b)是输送带58与感光鼓32M,32C,32Y和32BK相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放大图。顺便说一下,该结构即如上所述的结构。
当盒30和带单元50被容纳在打印机10的机体中时,如图7(a)所示,通过压缩弹簧59和转印辊53保持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与输送带58的接触状态。
当盒30在大体水平的方向上从打印机10的机体内抽出时,如图7(b)所示,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与输送带58的接触被分开,并且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从输送带58分离。另一方面,使转印辊53不与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相接触。因此,转印辊53通过压缩弹簧59的弹力向上移动。因此,输送带58被向上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当盒30和带单元50从打印机10的机体内抽出时盒30和带单元50倾斜排列以便相互分离。也就是说,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与输送带58互相平行排列并且与盒30的抽出方向成预定的角度。这个角度是在盒30被抽出时分离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与输送带58的角度。也就是说,当盒30从打印机10的机体抽出时,输送带58的升高高度X被设定为小于在纵向方向上相邻的各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的下端位置的偏移Y。
因此,即使输送带58在盒30被抽出时升高,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与输送带58之间的间隙仍能够保持。因此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能够可靠防止因与扩张的输送带58接触而被损坏。而且,当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与输送带58分离时,不需要在分离方向对盒30进行导向的导向器和在分离方向上移动盒30的复杂机构。因此,打印机10能够以低成本制造。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中,可见图像形成单元11的组成元件被整体保持在盒30中。因此,盒30通过沿着设置在打印机10中的导向机构108滑动盒30就可以进行附接和分离。同样,带单元50也被构造成为可附接和可分离。盒30和带单元50能够容易地附接到打印机10的机体或从打印机10的机体分离。因此,维护效率能够被改进。
而且,纸张馈入单元70被构造成能够以与盒30相同的方向抽出或安装。因此,可用性和维护效率能够被改进。
接下来,将通过图8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2。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输送带58,驱动辊51,从动辊52以及清洁单元55固定设置在打印机12的机体中。而且,盒30被构造成为与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可通过设置在打印机12机体中的导向机构109进行分离和附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输送带58被固定在打印机12的机体中。与带单元50可以从机体分离和附接到机体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带单元50能够抑制图像的偏移(转印偏差)。因此,可以形成更高质量的图像。
接下来,将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复合机1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扫描单元110被整体设置在打印机10的上部使其与复合机13的底部平行。而且,扫描单元110包括具有操作扫描单元110和打印机10的操作单元114等的操作面板112。本实施例的复合机13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机10相同。因此,对它的说明将被省略。
根据这种结构,扫描单元110设置在打印机10的上部。图像能够容易被读取和打印。因此,能够提供具有高可用性的打印设备。另外,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被设置成使得相邻感光鼓32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重叠。因此,与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设置在垂直方向上的情形相比较,打印机10的高度能够被降低。因此,当提供打印机10或复合机13时,容易构成在高度上使用户容易处理的打印机10或复合机13。而且,由于重心被降低,打印机10或复合机13能够被稳定安装。
扫描单元110被设置成与打印设备的底部平行,也就是说设置成大体水平。因此,当盒30从打印机10的机体抽出时,盒30能够平稳地抽出而不会妨碍扫描单元110。
而且,容纳图像被转印到其上的经记录的介质的纸张排出盘80被设置在扫描单元110和打印机10之间。因此,与纸张排出盘80被设置在成像装置机体的纵向端中的一端或成像装置机体的左右端等中的一端的情形相比较,纸张排出盘80不会从成像装置中突出。因此,能够达到空间节省。而且,由于纸张排出盘80不从成像装置中突出,被成像装置占据的空间能够缩小。而且,具有能够被用户操作的操作单元114的操作面板112设置在扫描单元110附近。因此,与操作面板112设置在打印机10外壁的情形相比,可操作性得到改进。
虽然本发明参照它的具体实施例已经被详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很明显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例如,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直接从各个感光鼓32M,32C,32Y以及32BK将图像转印到纸张P的直接转印式打印机已说被说明。然而,如果本发明在将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再转印到纸张的中间转印式打印机上应用时也能够获得相似的效果。
而且,在上面的各个实施例中,输送带58在驱动辊51和从动辊52之间延伸,并且延伸方向为一个方向。然而,例如,如果输送带58在三个或更多辊之间延伸并且延伸方向为两个或更多的方向时,本发明也能够被应用并且获得相似的效果。在这种情形下的延伸方向是垂直于位于输送带58的面对感光鼓32M,32C,32Y和32BK的带周长表面两端的辊的支撑轴的方向,并且从一个辊的支撑轴指向另一个辊的支撑轴。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带单元50被设置在盒30的下方。然而,带单元50可以设置在盒30的上方。利用这种结构,显影单元外壳39的开口能够指向上方。因此,防止色粉向下泄漏。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当盒30或带单元50被抽出到预定的位置时,盒30或带单元50从打印机10的机体移去。或者,可以设置当盒30或带单元50被抽出到预定的位置时在该预定位置上一度阻挡盒或带单元的阻挡构件。
在第一实施例中,定影单元60设置到打印机10的后盖85上。或者,定影单元60可以设置到带单元50上,并且,定影单元60和带单元50可以共同附接到打印机10的机体或从打印机10的机体分离。而且,定影单元60可以被构造成使定影单元60单独附接到打印机10的机体或从打印机10的机体分离。

Claims (11)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包括:
带单元,该带单元包括循环运动的环带,该环带具有环外侧的第一表面和环内侧的第二表面,并且被伸展以在该环上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大体上的直线部分;
多个感光鼓,每个感光鼓具有可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圆周表面,每个圆周表面与第一表面的所述直线部分相对;
多个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与多个感光鼓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每个显影单元向对应感光鼓的圆周表面提供显影剂,以在其上形成可见图像;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与第二表面的所述直线部分相对,其中转印单元将可见图像从感光鼓转印到环带的第一表面或装在第一表面上的记录介质;
盒,该盒保持多个感光鼓;
外壳,该外壳容纳带单元、多个感光鼓、多个显影单元和转印单元;
盒保持单元,该盒保持单元使盒保持在外壳中的第一预定位置,其中当盒通过盒保持单元保持在第一预定位置时,多个感光鼓的每个圆周表面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接触;和第一导向单元,该第一导向单元将盒导向到第一预定位置,并且当盒从第一预定位置分离时允许多个感光鼓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移开;其中,
当所述盒保持在所述盒保持单元中时,所述多个感光鼓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外壳具有基表面,所述第一方向与该基表面成预定角度,当盒通过所述第一导向单元沿与所述基表面大体平行的第二方向从外壳被拉出时,该预定角度能够保证所述多个感光鼓与所述第一表面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盒具有为了将盒导向到第一预定位置而被第一导向单元导向的第一突出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感光鼓具有为了将盒导向到第一预定位置而被第一导向单元导向的第二突出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
匣单元,该匣单元容纳图像要被形成于其上的记录介质,该匣单元可分离地设置在外壳中的第二预定位置;和
将匣单元导向到第二预定位置的第二导向单元,第二导向单元允许在大体平行于所述基表面的第二方向上将匣单元从外壳中拉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将环带的第一表面朝向感光鼓偏置的偏置单元,
其中第一导向单元对盒进行导向,当盒从第一预定位置分离时,多个感光鼓不与已经偏向感光鼓的第一表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
读取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和基于该图像产生图像数据的图像读取单元,该图像读取单元被安装在外壳上或安装在外壳的上方;和
基于通过图像读取单元形成的图像数据在感光鼓上形成潜像的潜像形成单元;
其中多个感光鼓被设置成从大体平行于所述基表面的第二方向看时相邻的感光鼓重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接收图像已经形成在其上的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接收部分,其中记录介质接收部分形成在外壳和图像读取单元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导向单元,其中带单元可分离地设置在外壳中的第三预定位置并且被第三导向单元导向到外壳中的第三预定位置,其中当带单元从第三预定位置分离时,第三导向单元允许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从多个感光鼓移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三导向单元允许所述带单元在与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上从外壳中拉出。
10.一种用于成像装置的盒,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包括:带单元,该带单元包括循环运动的环带,该环带具有环外侧的第一表面和环内侧的第二表面,并被伸展以在环上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大体上的直线部分;多个感光鼓,每个感光鼓具有可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圆周表面,每个圆周表面与第一表面的所述直线部分相对,多个感光鼓被所述盒保持;容纳带单元和多个感光鼓的外壳;以及将所述盒导向到第一预定位置的第一导向单元,所述盒包括:
盒体;和
为了将盒导向到外壳中的第一预定位置而被第一导向单元导向的第一突出构件;
其中,当所述盒保持在所述盒保持单元中时,所述多个感光鼓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多个感光鼓的每个圆周表面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接触;
所述外壳具有基表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基表面成预定角度,当盒通过第一导向单元沿与所述基表面大体平行的第二方向从外壳被拉出时,该预定角度能够保证所述多个感光鼓与所述第一表面分离。
11.一种成像装置和盒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成像装置包括:
带单元,该带单元包括循环运动的环带,环带具有环外侧的第一表面和环内侧的第二表面,并且被伸展以在该环上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大体上的直线部分;
多个感光鼓,每个感光鼓具有可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圆周表面,每个圆周表面与第一表面的所述直线部分相对;
多个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与多个感光鼓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每个显影单元向对应的感光鼓的圆周表面提供显影剂,以在其上形成可见图像;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与第二表面的所述直线部分相对,其中转印单元将可见图像从感光鼓转印到环带的第一表面或装在第一表面上的记录介质;
外壳,该外壳容纳带单元、多个感光鼓、多个显影单元和转印单元,该外壳具有基表面;盒保持单元,该盒保持单元使盒保持在外壳中的第一预定位置,其中当盒通过盒保持单元保持在第一预定位置时,多个感光鼓的每个圆周表面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接触;和第一导向单元,该第一导向单元将盒导向到第一预定位置,并且当盒从第一预定位置分离时允许多个感光鼓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移开,以及
其中盒包括:
盒体;和
为了将盒导向到外壳中的第一预定位置而被第一导向单元导向的第一突出构件;
其中,当所述盒保持在所述盒保持单元中时,所述多个感光鼓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多个感光鼓的每个圆周表面与第一表面的直线部分接触;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外壳的基表面成预定角度,当盒通过第一导向单元沿与所述基表面大体平行的第二方向从外壳被拉出时,该预定角度能够保证所述多个感光鼓与所述第一表面分离。
CNB2005100035887A 2004-12-27 2005-12-26 成像装置和盒 Active CN1004261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78083A JP4134985B2 (ja) 2004-12-27 2004-12-27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378083 2004-12-27
JP2004-378083 2004-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7236A CN1797236A (zh) 2006-07-05
CN100426156C true CN100426156C (zh) 2008-10-15

Family

ID=357886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35887A Active CN100426156C (zh) 2004-12-27 2005-12-26 成像装置和盒
CNU2005200373889U Expired - Lifetime CN2836058Y (zh) 2004-12-27 2005-12-27 成像装置和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0373889U Expired - Lifetime CN2836058Y (zh) 2004-12-27 2005-12-27 成像装置和盒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526227B2 (zh)
EP (1) EP1674951B1 (zh)
JP (1) JP4134985B2 (zh)
CN (2) CN100426156C (zh)
AT (1) ATE412203T1 (zh)
DE (1) DE602005010532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34985B2 (ja) * 2004-12-27 2008-08-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EP1674948B1 (en) * 2004-12-27 2018-08-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26370B2 (ja) * 2005-04-11 2011-02-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21501B2 (ja) * 2005-06-29 2009-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881634B2 (en) * 2006-08-23 2011-0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 which transfer member is movable toward and apart from image bearing member
JP2008145502A (ja) * 2006-12-06 2008-06-26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53047B2 (ja) * 2007-07-31 2010-04-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48489B2 (ja) * 2007-08-10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66721B2 (ja) * 2007-11-14 2010-05-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WO2009087945A1 (ja) * 2008-01-09 2009-07-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画像形成装置
US9186512B2 (en) * 2008-09-23 2015-11-17 Cardiac Pacemaker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rgan specific inflammation monitoring
JP4514239B2 (ja) 2008-09-29 2010-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8185016B2 (en) 2008-12-26 2012-05-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06434B2 (ja) * 2009-01-27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45745B2 (ja) 2009-01-30 2011-03-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67393B2 (ja) * 2009-03-18 2012-11-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支持軸の固定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KR20120048327A (ko) * 2010-11-05 2012-05-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5338820B2 (ja) * 2011-01-14 2013-11-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55077B2 (ja) * 2011-08-16 2015-07-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34626B2 (ja) * 2011-08-29 2015-1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28754B2 (ja) * 2012-05-21 2017-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8718B2 (ja) * 2012-07-31 2016-06-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186722B2 (ja) * 2012-12-27 2017-08-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2255B2 (ja) * 2012-12-27 2017-03-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05156B2 (ja) 2013-08-20 2015-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27353A (ja) * 2013-08-22 2016-0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78665B2 (ja) * 2013-11-20 2018-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97148B2 (ja) * 2017-02-24 2021-06-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39785B2 (ja) * 2018-08-27 2022-09-2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40122A (ja) * 2020-03-09 2021-09-1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19418A1 (en) * 2000-03-03 2001-09-06 Hiroshi Kataok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406130A2 (en) * 2002-08-09 2004-04-0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removably mounted thereto
US20040136747A1 (en) * 2002-10-25 2004-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836058Y (zh) * 2004-12-27 2006-11-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和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2648B2 (ja) * 1992-04-30 2006-09-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432299B2 (ja) 1994-06-08 2003-08-0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ラープリンタ
JPH08190245A (ja) * 1995-01-12 1996-07-23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304994A (ja) * 1996-05-13 1997-11-28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384947B2 (ja) * 1997-04-17 2003-03-10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搬送ベル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618610B2 (ja) 1999-12-06 2005-02-0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716737B2 (ja) 1999-12-22 2005-11-16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1111480B1 (en) * 1999-12-22 2007-06-27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nter device with split-shell housing and locking means for the shafts of a plurality of image forming means
JP2001249601A (ja) * 2000-03-03 2001-09-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72899A (ja) 2000-03-24 2001-10-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06588A (ja) * 2000-06-27 2002-01-09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32011A (ja) 2000-10-30 2002-05-09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感光体保護部材
JP3545349B2 (ja) * 2001-01-23 2004-07-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97000A (ja) 2001-03-29 2002-10-0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15497A (ja) 2001-06-29 2003-01-17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15378A (ja) 2001-07-05 2003-01-17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6708011B2 (en) * 2001-07-05 2004-03-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ystem for forming color images
JP2003107975A (ja) * 2001-09-27 2003-04-11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80313A (ja) 2002-03-20 2003-10-02 Seiko Epson Corp 像担持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347344A3 (en) * 2002-03-20 2007-10-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carri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280491A (ja) 2002-03-20 2003-10-02 Seiko Epson Corp 像担持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16104A (ja) 2002-04-22 2003-11-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04183A (ja) 2002-05-30 2004-0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61723A (ja) 2002-07-26 2004-02-26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6907209B2 (en) * 2002-07-18 2005-06-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ndem-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transfer belt
CN1262897C (zh) * 2002-08-06 2006-07-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载体盒及使用该图像载体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214368B2 (ja) 2002-08-06 2009-0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像担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39558B2 (ja) 2002-11-12 2009-03-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58440A (ja) 2003-02-27 2004-09-16 Seiko Epson Corp 現像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7130552B2 (en) * 2003-05-22 2006-10-3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07109A (ja) * 2003-09-30 2005-04-21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19418A1 (en) * 2000-03-03 2001-09-06 Hiroshi Kataok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406130A2 (en) * 2002-08-09 2004-04-0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removably mounted thereto
US20040136747A1 (en) * 2002-10-25 2004-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836058Y (zh) * 2004-12-27 2006-11-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和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7236A (zh) 2006-07-05
DE602005010532D1 (de) 2008-12-04
EP1674951A1 (en) 2006-06-28
US20090180797A1 (en) 2009-07-16
US20060140668A1 (en) 2006-06-29
JP2006184554A (ja) 2006-07-13
EP1674951B1 (en) 2008-10-22
US7526227B2 (en) 2009-04-28
CN2836058Y (zh) 2006-11-08
ATE412203T1 (de) 2008-11-15
JP4134985B2 (ja) 2008-08-20
US7715754B2 (en) 2010-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6156C (zh) 成像装置和盒
EP167494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0894955B1 (ko) 전자사진 컬러 화상 형성 장치
US8311443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having cleaning unit opposing belt
CN10453627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5242329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219336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43468A (zh) 具备树脂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该树脂框的成型方法
US7940419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ectively positioning an image forming member
US7197269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toner images to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medium
CN101510063B (zh) 调色剂瓶和图像形成装置
US6349192B1 (en) Tandem 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729637B2 (en)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elastic connections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RU239825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JP49281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763211B2 (en) Vertical path sheet jam recovery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286967A (ja) 露光ユニット移動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5354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36665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21088B2 (ja) ベルト走行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66673A (ja) 記録装置
JP38740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598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748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124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