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3468A - 具备树脂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该树脂框的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备树脂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该树脂框的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3468A
CN102243468A CN2011101288671A CN201110128867A CN102243468A CN 102243468 A CN102243468 A CN 102243468A CN 2011101288671 A CN2011101288671 A CN 2011101288671A CN 201110128867 A CN201110128867 A CN 201110128867A CN 102243468 A CN102243468 A CN 102243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mage
resin frame
guide port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88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3468B (zh
Inventor
山内孝一
武田慎一
富田教夫
中泽进二
田口典明
矶见谦一
望月秀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43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3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3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34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0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multicoloured cop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树脂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该树脂框的成型方法。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由树脂构成的树脂框和相对上述树脂框插拔的图像形成用单元。上述树脂框中,下述部件采用树脂成型为一体:具有支承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支承面的基台;在上述基台,在沿着上述支承面插入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插入方向上延伸,且一边限制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与上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移动,一边在上述插入方向上引导该图像形成用单元的引导部;和在上述基台的周缘部沿着与上述支承面垂直的方向设置的侧板部。成型上述引导部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是与上述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述侧板部的上述起模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在上述基台的周方向上连结成一体。

Description

具备树脂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该树脂框的成型方法
本申请主张于2010年5月11日在日本提交的特愿2010-109516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纳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树脂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该树脂框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装置或数字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骨架的外框,一直以来采用通过紧固和焊接来组装金属的冲压部件和金属类的钢材而成的金属外框的结构。
在近年来图像形成装置低成本化的趋势下,采用现有的金属框不能获得足够的利润。另外,在小型化、轻量化的趋势下,要求简化结构、削减部件数量等,但在金属框的结构中,小型化、轻量化是有极限的。
考虑框结构的低成本化、小型化、轻量化,可想到采用由树脂构成的树脂框的方法,在此情况下,在强度方面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在具备感光体用单元、带电用单元、显影用单元等图像形成用单元(工艺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在将图像形成用单元插入或拔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时进行引导,有时会设置在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的引导部。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281952号公报中,单元安装部具有:作为在感光鼓组件的装卸侧插入感光鼓组件时的引导部的轨道部、作为在调色剂组件的装卸侧插入调色剂组件时的引导部的轨道部。
不过,在使用模具(金属模具)成型树脂框的情况下,如果为了成型沿着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插入方向形成的引导部,使成型该引导部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拔模方向)为与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那么就会出现如下问题。
即,对于沿着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插入方向形成的引导部,模具相对引导部滑动的距离变长,在模具结构、模具费用等制作模具的方面存在问题。
此外,如果使模具的起模方向为与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那么,因模具的起模斜度的关系,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位置精度和操作性存在问题。
图10是表示通过使模具的起模方向为沿着插入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插入方向的方向而形成的一对轨道部(引导部)G1、G2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对于模具的起模斜度的角度θ,由于需要在取下模具时用于成型引导部的滑动量,因此,例如为3°左右。这样,在图像形成用单元F的插入方向Y1上,一对引导部G1、G2的上游侧端部处的距离d1比一对引导部G1、G2的下游侧端部处的距离d2大,因此,在一对引导部G1、G2的上游侧端部处,在一对引导部G1、G2和图像形成用单元F之间产生缝隙Δd,图像形成用单元F的位置精度下降。用于成型引导部的滑动量越多,这种情况则越明显。
而且,在一对引导部G1、G2的上游侧端部处,如果在一对引导部G1、G2和图像形成用单元F之间产生缝隙Δd,那么,当插入图像形成用单元F时,图像形成用单元F相对于一对引导部G1、G2容易变得倾斜,于是,在图像形成用单元F的插入过程中,滑动部F1容易挂在(卡在)一对引导部G1、G2上。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由树脂构成的树脂框和相对上述树脂框插拔的图像形成用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树脂框的成型方法,能够在确保上述树脂框的强度的同时简化模具的结构,并且能够抑制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位置精度的降低和操作性的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由树脂构成的树脂框和相对上述树脂框插拔的图像形成用单元,上述树脂框中,下述部件采用树脂成型为一体:具有支承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支承面的基台;在上述基台,在沿着上述支承面插入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插入方向上延伸,且一边限制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与上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移动,一边在上述插入方向上引导该图像形成用单元的引导部;和在上述基台的周缘部沿着与上述支承面垂直的方向设置的侧板部,其中,成型上述引导部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是与上述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述侧板部的上述起模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在上述基台的周方向上连结成一体。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框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树脂来成型具备相对框插拔的图像形成用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上述框,上述树脂框的成型方法包括将下述部件成型为一体的成型工序:具有支承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支承面的基台;在上述基台,在沿着上述支承面插入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插入方向上延伸,且一边限制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与上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移动,一边在上述插入方向上引导该图像形成用单元的引导部;和在上述基台的周缘部沿着与上述支承面垂直的方向设置的侧板部,其中,在上述成型工序中,成型上述引导部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是与上述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在成型上述侧板部时,使该侧板部的上述起模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在上述基台的周方向上连结成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树脂框的成型方法,由于在上述基台的周缘部沿着与上述支承面垂直的方向设置的上述侧板部的上述起模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在上述基台的周方向上连结成一体,所以能够确保上述树脂框的强度。而且,成型上述引导部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是和与上述插入方向正交的上述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在与上述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成型上述引导部,所以,能够缩短模具相对上述引导部滑动的距离,由此就能简化模具的结构。此外,成型上述引导部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是与上述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模具的起模斜度和与插入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上述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无关,所以,能够抑制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上述正交方向上的位置精度的降低,而且能够顺利地插入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由此能够抑制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操作性的降低。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例示:上述引导部,一体地成型有从插入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上述插入方向的上游侧端部进一步向上游侧延伸的延伸引导部,成型上述延伸引导部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是与上述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此外,本发明的树脂框的成型方法中,能够例示:在上述成型工序中,将上述引导部和从插入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上述插入方向的上游侧端部进一步向上游侧延伸的延伸引导部成型为一体,成型上述延伸引导部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是与上述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
由此,在上述基台上,能够将使用起模方向为与上述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模具难以成型上述引导部的部分(例如与上述侧板部对应的部分),作为上述延伸引导部,使用模具的起模方向为与上述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模具来成型。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例示:上述树脂框是在上下方向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与上述侧板部垂直地设置有上述基台的截面呈H型的树脂框。此外,本发明的树脂框的成型方法中,能够例示:在上述成型工序中,成型在上下方向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与上述侧板部垂直地设置有上述基台的截面呈H型的树脂框。
由此,通过将上述树脂框形成为截面效率得到提高且刚性好的H型的形状,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上述树脂框整体的强度,而且能够在上下方向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的强度增加的位置设置有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上述基台。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包括感光体用单元、带电用单元和显影用单元。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可以是由上述感光体用单元、上述带电用单元、清洁用单元和上述显影用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组合而成的单元。这时,上述由上述感光体用单元、上述带电用单元、清洁用单元和上述显影用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组合而成的单元,可以作为一体的单元形成。
由此,能够抑制单元的位置精度容易影响图像质量的、上述感光体单元、上述带电用单元和上述显影用单元中的被上述基台支承的单元的位置精度的降低,并且能够相应地提高图像质量。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上述图像形成用单元是彩色图像形成用单元。
由此,能够抑制彩色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位置精度的降低,并且能够相应地提高彩色图像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从正面左斜上方观察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有感光体单元的树脂框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从正面右斜上方观察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有感光体单元的树脂框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从正面左斜上方观察在图2和图3中除去感光体单元后的状态的树脂框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从背面右斜上方观察在图2和图3中除去感光体单元后的状态的树脂框的概略立体图。
图6A是示意地表示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于树脂框的状态下的感光体单元中的引导部的局部的概略截面图,图6B是在图6A中将引导部的局部放大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在图4中将基台的引导部放大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图8A是用通过图4所示的α位置和β位置的直线切断的树脂框的纵概略截面图,图8B是用通过图4所示的α位置和γ位置的直线切断的树脂框的纵概略截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采用树脂来成型图2至图8A和图8B所示的树脂框的成型工序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通过使模具的起模方向为沿着插入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插入方向的方向而形成的一对轨道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具体例子,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
图1是从正面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略截面图。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根据从外部传送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用纸等片材(以下称作记录用纸)上形成多色和单色的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原稿读取装置108和装置本体110,在装置本体110设置有图像形成部102和用纸输送系统103。
图像形成部102包括:曝光单元1、多个显影用单元2……、多个感光体单元4……、中间转印带单元6、转印前带电单元8、多个调色剂盒(toner cartridge)单元21……和定影单元7。在本实施方式中,曝光单元1、显影用单元2……、感光体单元4……、中间转印带单元6和调色剂盒单元21……作为图像形成动作不同的能够装卸的多个图像形成用单元200作用。此处,感光体单元4……是将感光体用单元和带电用单元和清洁用单元组合为一体而得的单元。
此外,用纸输送系统103包括供纸托盘81、手动供纸托盘82以及排纸托盘91。
在装置本体110的上部设有载置原稿(片材)的由透明玻璃形成的原稿载置台92,在原稿载置台92的下部设有用于读取原稿的光学单元90。另外,在原稿载置台92的上侧设有原稿读取装置108。原稿读取装置108自动地将原稿输送到原稿载置台92之上。此外,原稿读取装置108相对于装置本体110以前侧打开、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能够通过敞开原稿载置台92之上来手动放置原稿。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本体110的前侧是装卸调色剂盒单元21……、感光体单元4……、显影用单元2……和转印前带电单元8的装卸侧。
原稿读取装置108能够读取被自动输送的原稿或者载置在原稿载置台92上的原稿。由原稿读取装置108读取的原稿的整个图像作为图像数据被送往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本体110,在装置本体110中,根据图像数据形成的图像被记录在记录用纸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所处理的图像数据是与使用多色(此处是黑(K)、品红(C)、青(M)、黄(Y)各种颜色)的彩色图像对应的数据。因此,显影用单元2……、感光体单元4……和调色剂盒单元21……分别设有多个(此处,各设置4个,分别是黑、品红、青、黄),以形成与各种颜色对应的多种(此处是4种)图像,它们构成多个(此处是4个)图像站。
在感光体单元4……中,带电器5……是用于使感光体鼓3……的表面均匀地带上规定电位的带电机构,除了图1所示的充电式之外,还可以使用作为接触式的辊式和刷式的带电器。
曝光单元1构成为包括激光出射部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在曝光单元1中设有:使激光光束进行扫描的多角镜、用于将被该多角镜反射的激光向感光体鼓3……引导的透镜和反射镜等光学元件。除此之外,作为曝光单元1,例如还可以采用使用由EL(电致发光)和LED(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阵列状排列而成的写入头的方法。
曝光单元1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将带电的感光体鼓3……分别曝光,这样就在各个感光体鼓3……的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
调色剂盒单元21……是用于收纳调色剂的单元,向显影用单元2……的显影槽供给调色剂。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本体110,对从调色剂盒单元21……向显影用单元2……的显影槽供给的调色剂进行控制,以使该显影槽中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一定。
显影用单元2……利用四色(Y、M、C、K)调色剂使形成于各个感光体鼓3……上的静电潜影显影。感光体单元4……具有清洁功能,以将在显影和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鼓3……上的表面的调色剂除去、回收。
配置于感光体鼓3……的上方的中间转印带单元6包括:用作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6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多个中间转印辊64……和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
中间转印辊64……与Y、M、C、K各色对应地设有四根。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和中间转印辊64……一同架起中间转印带61,并被旋转驱动,由此,中间转印带61向移动方向(图1中的箭头M方向)旋转移动,从动辊63和中间转印辊64……随之从动旋转。
各个中间转印辊64……被施加用于将形成于感光体鼓3……上的调色剂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61上的转印偏压。
中间转印带61以与各个感光体鼓3……接触的方式设置。中间转印带61依次与形成于感光体鼓3……上的各色调色剂像重叠而将其转印,这样就在表面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多色调色剂像)。中间转印带61例如是使用厚度为100μm~150μm左右的薄膜形成的环形带。
从感光体鼓3……向中间转印带61转印调色剂像,是通过与中间转印带61的背面侧接触的中间转印辊64……来进行的。在中间转印辊64……上,为了转印调色剂像,施加高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压)。中间转印辊64……是以直径为8毫米~10毫米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为基材,并在其表面覆盖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ethylene propylene rubber,乙丙橡胶)或聚氨酯泡沫等树脂材料)的辊。中间转印辊64……构成利用该导电性的弹性材料向中间转印带61均匀地施加高压的转印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印电极使用了辊形状的转印电极,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刷等转印电极。
如上所述,在各个感光体鼓3……上按照各个色调显影的调色剂像,被层叠在中间转印带61上。层叠于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带61的旋转移动,由构成配置于记录用纸和中间转印带61的接触位置处的二次转印机构部的转印辊10转印在记录用纸上。但是,作为二次转印机构部的结构,并非局限于转印辊,也能够使用电晕充电器和转印带等转印结构。
此时,转印辊10在其与中间转印带61之间形成了转印压印线(nip)的状态下,被施加用于将调色剂转印在记录用纸上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压)。通过使转印辊10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相互压接,在转印辊10与中间转印带61之间形成转印压印线。为了稳定地获得转印压印线,转印辊10和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的任意一个是采用硬质材料(金属等)构成的硬质辊,另一个是采用软质材料(弹性橡胶或泡沫树脂等树脂材料)的弹性辊。
当转印辊10将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61上转印到记录用纸上时,可能会存在并未被转印至记录用纸上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成为在下一个工序中发生调色剂混色的原因。因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需要由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除去、回收。具体来讲,在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具备与中间转印带61接触的清洁部件(例如,清洁刮板)。从动辊63从内侧(背侧)支承中间转印带61,清洁部件按照从外侧向从动辊63按压的方式与中间转印带61接触。
此处,转印前带电单元8具有预转印充电器(PCT),设置于在中间转印带61的移动方向M上处于转印辊10和中间转印带61之间的转印压印线的上游侧、感光体单元4……的下游侧的中间转印带61的附近。
不过,由于从感光体鼓3……转印的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像包括半色调部(halftone)和实色部(solid portion),或者包括调色剂的重叠量各异的部分,因此,有时带电量参差不齐。另外,因在中间转印带61的移动方向M上的一次转印部的邻接下游侧的空隙发生的分离放电,在一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像内可能发生带电量的参差不齐。这种同一调色剂像内的带电量的不均最终导致在将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至片材上时的转印裕度(transfer margin)下降。
因此,使用转印前带电单元8,使向片材转印前的调色剂像均匀地带电,这样就能消除同一调色剂像内的带电量的不均,提高二次转印中的转印裕度。
供纸托盘81是预先收纳用于图像形成(印刷)的记录用纸的托盘,设置于装置本体110的曝光单元1的下方。此外,在手动供纸托盘82,载置有用于图像形成(印刷)的记录用纸。排纸托盘91设置于装置本体110的图像形成部102的上方,以正面朝下的方式堆积已完成图像形成(印刷)的记录用纸。
此外,在装置本体110设有用于将从供纸托盘81和手动供纸托盘82输送来的记录用纸经由转印辊10和定影单元7送往排纸托盘91的用纸输送路S。在用纸输送路S的附近配置有:搓纸辊(pickup roller)11a、11b,多个输送辊12a~12d,定位辊13,转印辊10和定影单元7的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
输送辊12a~12d是用于促进和辅助记录用纸的输送的小型的辊,沿着用纸输送路S设置。此外,搓纸辊11a设置于供纸托盘81的用纸供给侧的附近,从供纸托盘81逐张地搓起记录用纸将其供给到用纸输送路S。同样,搓纸辊11b设置于手动供纸托盘82的用纸供给侧的附近,从手动供纸托盘82逐张地搓起记录用纸将其供给到用纸输送路S。
此外,定位辊13用于暂时保持在用纸输送路S上输送的记录用纸。定位辊13在感光体鼓3……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与记录用纸的前端对齐的时刻向转印辊10输送记录用纸。
定影单元7用于将未定影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用纸上,具有作为定影辊作用的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加热辊71被旋转驱动,与从动旋转的加热辊72一同夹持记录用纸,并同时输送记录用纸。加热辊71被设置于内侧的加热器71a加热,根据来自温度检测器71b的信号保持在规定的定影温度。被加热器71a加热的加热辊71与加压辊72一同将被转印在记录用纸上的多色调色剂像热压在记录用纸上,由此来熔融、混合和压接多色调色剂像使其热定影在记录用纸上。此外,在定影单元7设有用于从外部对加热辊71进行加热的外部加热带73。
在这种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要求对记录用纸进行单面印刷时,从各个供纸托盘81、82供给的记录用纸被沿着用纸输送路S设置的输送辊12a输送至定位辊13,在记录用纸的前端与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对齐的时刻被转印辊10输送,调色剂像被转印在记录用纸上。然后,记录用纸通过定影单元7,由此,记录用纸上的未定影调色剂被熔融、固定,经由输送辊12b排出至排纸托盘91上。
另外,在要求对记录用纸进行双面印刷时,在上述单面印刷结束后,通过定影单元7的记录用纸的后端位于最后的输送辊12b与用纸输送路S的分支路Sa之间的状态下,输送辊12b反转,于是记录用纸被导向输送辊12c、12d。这样,经由定位辊13输送至转印压印线的记录用纸,在背面印刷后向排纸托盘91排出。
(树脂框)
图2和图3是分别从正面左斜上方和正面右斜上方观察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安装有感光体单元4……的树脂框300的概略立体图。图4和图5是分别从正面左斜上方和背面右斜上方观察在图2和图3中除去感光体单元4……的状态下的树脂框300的概略立体图。此处的“左”“右”表示从装置本体110的正面观察的状态。另外,图中的箭头X表示装置本体110的宽度方向,箭头Y表示装置本体110的纵深方向,箭头Z表示上下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包括由树脂构成的树脂框300。树脂框300采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体单元4……被树脂框300支承,沿着装置本体110内的纵深方向Y插拔。树脂框300具有基台331、引导部332……和侧板部333。基台331具有支承图像形成用单元200中的至少一个单元(此处是感光体单元4……)的支承面331a(参照图4和图5)。引导部332……在基台331上在将感光体单元4沿着支承面331a插入装置本体110内的插入方向Y1上延伸,侧板部333在基台331的周缘部沿着与支承面331a垂直的方向设置。详细来讲,引导部332……一边限制感光体单元4……的在与插入方向Y1正交的正交方向(包括装置本体110的宽度方向X和上下方向Z的方向)上的移动,一边将感光体单元4……在插入方向Y1上引导。侧板部333由以下部分构成:位于装置本体110的前侧的第1侧板部333a、位于装置本体110的后侧的第2侧板部333b、位于装置本体110的右侧的第3侧板部333c、和位于装置本体110的左侧的第4侧板部333d。
多个显影用单元2……,在装置本体110内的宽度方向X上将各个感光体单元4……至于其间,沿着装置本体110内的纵深方向Y插拔(参照图1)。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体单元4和显影用单元2是在第1侧板部333a和第2侧板部333b之间,在与第1侧板部333a和第2侧板部333b正交的方向(装置本体110的纵深方向Y)上形成长条形状的多个单元。多个感光体单元4……和多个显影用单元2……沿着图像形成方向(中间转印带61的移动方向)M(参照图1)——此处是装置本体110的宽度方向X——交替地排列。
在第1侧板部333a设有:以能够插入多个显影用单元2和多个感光体单元4的方式开口的开口部333e、与多个调色剂盒单元21……分别对应且以能够分别插入调色剂盒单元21……的方式开口的多个开口部333f……。在第3侧板部333c设有以中间转印带单元6的一个端部(此处是右侧端部)能够在宽度方向X上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开口的开口部333g。另外,在第4侧板部333d设有以能够配置控制基板等各种电子系统的部件的方式开口的开口部333h(参照图2和图4)。
用于成型引导部332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是和与插入方向Y1正交的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此处是上方向Z1),侧板部333(此处是第1至第4侧板部333a~333d)的起模方向(此处是上方向Z1)的下游侧的端部在基台331的周方向上连结成一体。
详细来讲,在第1侧板部333a,在上端部设有沿着装置本体110的宽度方向X延伸的第1连结部334a。在第2侧板部333b,在上端部设有沿着装置本体110的宽度方向X延伸的第2连结部334b。在第3侧板部333c,在上端部设有沿着装置本体110的纵深方向Y延伸的第3连结部334c。在第4侧板部333d,在上端部上设有沿着装置本体110的纵深方向Y延伸的第4连结部334d。第1至第4连结部334a~334d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相互连结成一体,通过该连结着的第1至第4连结部334a~334d,在树脂框300形成上方开口的开口部330a。
图6A、图6B是用于说明引导部332的说明图。图6A是示意地表示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安装于树脂框300的状态下的感光体单元4……中的引导部332的局部的概略截面图。图6B是在图6A中将引导部332的局部放大的放大截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32……具有:限制感光体单元4向上方向Z1移动的第1限制部(限制面)332a、限制感光体单元4向下方向Z2移动的第2限制部(限制面)332b、限制感光体单元4向左方向X1移动的第3限制部(限制面)332c、限制感光体单元4向右方向X2移动的第4限制部(限制面)332d。具体来讲,第1限制部332a至第4限制部334d沿着装置本体110的纵深方向Y延伸,并且在感光体单元4……被分别相对于装置本体110插拔时,在感光体单元4……的壳体40的下侧壳体部401……,分别与下侧部401a、上侧部401b、左侧部401c和右侧部401d滑动接触。这样就能一边限制宽度方向X和上下方向Z上的移动,一边将感光体单元4向插入方向Y1引导。
图7是在图4中将基台331的引导部332放大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不过,由此引导部332采用起模方向为与正交方向Z平行的方向(此处是上方向Z1)的模具成型,因此难以利用该模具在第1连结部334a的下方成型引导部33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引导部332,与从插入感光体单元4的插入方向Y1的上游侧端部进一步向上游侧(与插入方向Y1相反的方向Y2)延伸的延伸引导部332e(参照图7中的斜线部)一体地成型,用于成型延伸引导部332e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是与插入方向Y1平行的方向Y(此处是与插入方向Y1相反的方向Y2)。另外,与引导部332一体的周边部分(参照图7的φ1)也在成型引导部332时也形成。同样,与延伸引导部332e一体的周边部分(参照图7的φ2)也在成型延伸引导部332e时形成。
图8A、图8B是示意地表示树脂框300的截面图。图8A是表示用通过图4所示的α位置和β位置的直线切断的树脂框300的纵概略截面图,图8B是表示用通过图4所示的α位置和γ位置的直线切断的树脂框300的纵概略截面图。
如图8A、图8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框300是在上下方向Z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与侧板部333(此处是第1至第4侧板部333a~333d)垂直地设置基台331的截面呈H型(H形状)的树脂框。
详细来讲,基台331形成板状,第1至第4侧板部333a~333d(与H的纵线对应)在上下方向Z的大概中间位置,由板状的基台331(与H的横线对应)沿着水平方向一体地连结。即,树脂框300是除了图8A所示的沿着装置本体110的纵深方向Y的截面之外,在图8B所示的沿着装置本体110的宽度方向X的截面上也形成H形状的树脂框。
(树脂框300的成型方法)
下面,参照图9,对采用树脂来成型图2至图8A和图8B所示的树脂框300的成型工序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该成型工序中,利用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两侧相对的模具,对树脂进行喷射成型,能够得到树脂框300。
图9是用于说明使用树脂来成型图2至图8A和图8B所示的树脂框300的成型工序的一例的示意图。在图9中,表示了在上下方向Z的两侧相对的模具D1、D2。此外,在图9中,将由上侧(Z1侧)的模具D1成型的引导部332的局部放大表示。
在图9所示的成型工序中,一体地成型基台331、引导部332、侧板部333(在图9中未表示)。
用于成型引导部332的模具D1的起模方向是和与插入方向Y1正交的正交方向(此处是上下方向Z)平行的方向(此处是上方向Z1),其用于形成第1限制部332a、第2限制部332b、第3限制部332c、第4限制部332d。另外,用于成型引导部332的模具D1,在成型侧板部333(参照图2至图5)时,使侧板部333(此处是第1至第4侧板部333a~333d)的起模方向(此处是上方向Z1)的下游侧的端部(此处是第1至第4连结部334a~334d)在基台331的周方向上连结成一体。
此外,模具D3的起模方向是与插入方向Y1平行的方向Y(此处是与插入方向Y1相反的方向Y2)。具体来讲,模具D3在引导部332形成与第1限制部332a相比更靠近下方的面(侧面332f、332g和底面332h)。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用于成型延伸引导部332e的模具的起模方向也是与插入方向Y1平行的方向Y(此处是与插入方向Y1相反的方向Y2)。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基台331的周缘部,沿着与支承面331a垂直的方向Z设置的侧板部333的起模方向(此处是上方向Z1)的下游侧的端部(此处是第1至第4连结部334a~334d)在基台331的周方向上连结成一体,所以,能够确保树脂框300的强度。而且,用于成型引导部332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是和与插入方向Y1正交的正交方向Z平行的方向(此处是上方向Z1),沿着与正交方向Z平行的方向成型引导部332,所以,能够缩短模具相对于引导部332滑动的距离,由此就能简化模具的结构。此外,用于成型引导部332的模具的起模具方向是与正交方向Z平行的方向(此处是上方向Z1),模具的起模斜度与插入图像形成用单元200(此处是感光体单元4……)的插入方向Y1平行的方向无关,所以,能够抑制感光体单元4……的在正交方向Z上的位置精度的降低,而且,能够顺利地插入感光体单元4……,由此,能抑制感光体单元4……的操作性的下降。对于与正交方向Z平行的方向(此处是上方向Z1)的起模斜度,第3限制部332c和第4限制部332d的上下方向Z的宽度小,因此,能够将第3限制部332c和第4限制部332d的斜度设为0°。此外,即使在第3限制部332c和第4限制部332d设置斜度,由于模具的上方向Z1的滑动量少,因此能够形成1°左右的斜度,而且,由于第3限制部332c和第4限制部332d的上下方向Z的高度小,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左右方向X1、X2的位置精度的降低和感光体单元4……的操作性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台331,能够将使用起模方向为与正交方向Z平行的方向(此处是上方向Z1)的模具难以成型的引导部332的部分(此处是第1连结部334a的下方的部分),作为延伸引导部332e,使用模具的起模方向为与插入方向Y1平行的方向(此处是与插入方向Y1相反的方向Y2)的模具来成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A和图8B所示,将树脂框300形成为截面效率(例如“截面系数”/“截面积”)得到提高且刚性好的H型的形状,由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提高树脂框300整体的强度,而且能够在上下方向Z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的强度增加的位置设置支承感光体单元4……的基台33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单元的位置精度容易影响图像质量的、包括感光体单元和带电用单元的感光体单元4……和显影用单元2……中的被基台331支承的单元(此处是感光体单元4……)的位置精度的降低,并且能够相应地提高图像质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用单元200是彩色图像形成用单元,所以,能够抑制彩色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位置精度的降低,并且能够相应地提高彩色图像的质量。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仅是示例,不能限定地解释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不受说明书的任何限制。而且,属于权利要求书的均等范围内的变形和更改均在本发明的范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由树脂构成的树脂框和相对所述树脂框插拔的图像形成用单元,
所述树脂框中,下述部件采用树脂成型为一体:
具有支承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支承面的基台;
在所述基台,在沿着所述支承面插入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插入方向上延伸,且一边限制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移动,一边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引导该图像形成用单元的引导部;和
在所述基台的周缘部沿着与所述支承面垂直的方向设置的侧板部,
成型所述引导部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是与所述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
所述侧板部的所述起模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在所述基台的周方向上连结成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一体地成型有从插入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所述插入方向的上游侧端部进一步向上游侧延伸的延伸引导部,成型所述延伸引导部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是与所述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框是在上下方向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与所述侧板部垂直地设置有所述基台的截面呈H型的树脂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框是在上下方向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与所述侧板部垂直地设置有所述基台的截面呈H型的树脂框。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包括感光体用单元、带电用单元和显影用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是由所述感光体用单元、所述带电用单元、清洁用单元和所述显影用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组合而成的单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由所述感光体用单元、所述带电用单元、清洁用单元和所述显影用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组合而成的单元,作为一体的单元形成。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是彩色图像形成用单元。
9.一种树脂框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树脂来成型具备相对框插拔的图像形成用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所述框,所述树脂框的成型方法包括将下述部件成型为一体的成型工序:
具有支承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支承面的基台;
在所述基台,在沿着所述支承面插入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插入方向上延伸,且一边限制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移动,一边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引导该图像形成用单元的引导部;和
在所述基台的周缘部沿着与所述支承面垂直的方向设置的侧板部,
在所述成型工序中,成型所述引导部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是与所述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在成型所述侧板部时,使该侧板部的所述起模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在所述基台的周方向上连结成一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树脂框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成型工序中,将所述引导部和从插入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所述插入方向的上游侧端部进一步向上游侧延伸的延伸引导部成型为一体,成型所述延伸引导部的模具的起模方向是与所述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树脂框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成型工序中,成型在上下方向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与所述侧板部垂直地设置有所述基台的截面呈H型的树脂框。
CN201110128867.1A 2010-05-11 2011-05-11 具备树脂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该树脂框的成型方法 Active CN1022434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9516 2010-05-11
JP2010109516A JP5100787B2 (ja) 2010-05-11 2010-05-11 樹脂フレームの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3468A true CN102243468A (zh) 2011-11-16
CN102243468B CN102243468B (zh) 2014-10-22

Family

ID=44911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8867.1A Active CN102243468B (zh) 2010-05-11 2011-05-11 具备树脂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该树脂框的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06001B2 (zh)
JP (1) JP5100787B2 (zh)
CN (1) CN10224346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5187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65141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54288B2 (ja) * 2010-03-26 2014-03-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68990B2 (ja) * 2010-05-11 2013-08-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079B2 (ja) * 2011-12-28 2016-04-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49377B2 (ja) 2012-09-21 2016-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15482B2 (ja) * 2013-02-18 2016-10-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2014235267A (ja) * 2013-05-31 2014-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2703B2 (ja) 2013-06-20 2017-03-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591B2 (ja) 2013-06-20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8390B2 (ja) 2013-06-20 2017-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7622B2 (ja) 2013-06-20 2017-04-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7623B2 (ja) 2013-06-20 2017-04-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482B2 (ja) 2013-06-20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9582B2 (ja) 2013-11-15 2017-04-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5825B2 (ja) 2013-12-24 2017-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615B2 (ja) * 2013-12-24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5824B2 (ja) 2013-12-24 2017-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2796B2 (ja) 2013-12-24 2017-06-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8554B2 (ja) 2014-03-11 2017-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42754B1 (ja) 2019-02-28 2020-0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26297B2 (ja) * 2019-12-23 2023-0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73890A (ja) * 2020-04-27 2021-11-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7490A (ja) * 2001-11-30 2003-06-13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9876A (ja) * 2005-02-28 2006-09-1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44997A (zh) * 2006-09-14 2008-03-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和支撑体
JP2010102297A (ja) * 2008-09-29 2010-05-06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875B2 (ja) * 1985-08-29 1994-03-30 コニカ株式会社 複写装置
JPS6250772A (ja) 1985-08-29 1987-03-05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複写装置
US4996566A (en) * 1988-11-01 1991-02-26 Konica Corporation Multi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eparately removable and insertable assembly units
JP3125540B2 (ja) 1993-11-10 2001-01-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フレーム
JPH0823175A (ja) * 1994-07-05 1996-01-23 Keyence Corp 電子機器の筐体構造
US6019929A (en) * 1997-12-17 2000-02-01 Noggle; Michael K. Mold shuttle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0013048A (ja) * 1998-06-22 2000-01-14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用筐体の製造方法、打ち抜き装置
JP3738351B2 (ja) 2000-01-25 2006-01-25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1111480B1 (en) 1999-12-22 2007-06-27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nter device with split-shell housing and locking means for the shafts of a plurality of image forming means
JP4070939B2 (ja) * 2000-06-13 2008-04-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03230B2 (ja) * 2002-06-28 2010-1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フルカラー電子写真装置
JP2008065122A (ja) * 2006-09-08 2008-03-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7490A (ja) * 2001-11-30 2003-06-13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9876A (ja) * 2005-02-28 2006-09-1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44997A (zh) * 2006-09-14 2008-03-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和支撑体
JP2010102297A (ja) * 2008-09-29 2010-05-06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5187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65141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65141B (zh) * 2012-03-30 2017-07-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65187B (zh) * 2012-03-30 2018-12-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00787B2 (ja) 2012-12-19
CN102243468B (zh) 2014-10-22
US8706001B2 (en) 2014-04-22
JP2011237641A (ja) 2011-11-24
US20110280614A1 (en) 2011-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3468B (zh) 具备树脂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该树脂框的成型方法
CN101923310B (zh) 转印装置和使用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224347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200134B2 (en) Double-sided one pas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464645B (zh) 激光曝光装置、清扫工具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4345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96164A (zh) 传送带单元以及具有该传送带单元的成像装置
US8665503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349192B1 (en) Tandem 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436016A (zh) 成像装置
US5063411A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unitary guide plate facing a plurality of developing devices
US698568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8837020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CN101561649B (zh) 清洁装置及使用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KR101401802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US20110217070A1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5017380B2 (ja) 転写装置
JP2001255739A (ja) 現像装置
CN201673368U (zh) 陶瓷加热片
US74541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oot portions coupled to a bottom surface thereof
US5189472A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guide members facing a plurality of developing devices
US2003010836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346422B (zh)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安装结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180224776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0917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photosensitive body fix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