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7749C - 纸张传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纸张传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7749C
CN100367749C CNB2004100559712A CN200410055971A CN100367749C CN 100367749 C CN100367749 C CN 100367749C CN B2004100559712 A CNB2004100559712 A CN B2004100559712A CN 200410055971 A CN200410055971 A CN 200410055971A CN 100367749 C CN100367749 C CN 10036774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original copy
electric charge
guide plate
spigo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559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81918A (zh
Inventor
福村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581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1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77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774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35Feeding a sheet past a transparent plate;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纸张传送设备,其中,导纸架、若干个其上形成有若干个通孔的侧架、以及动力驱动齿轮的齿轮螺柱是用塑料一体地形成;该导纸架形成了具有横向字母U形状传送通道的内导向面,该些通孔作为在传送通道中用于传送纸张的供纸辊和传送辊的每个辊轴的支承,该动力驱动齿轮的齿轮螺柱以立式提供于该侧架上并将动力源的转动传动至每个辊轴。

Description

纸张传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扫描仪、传真机、复印机等中将原稿传送至一个图像扫描装置的纸张传送设备。
背景技术
扫描仪、传真机、复印机等包括有一个纸张传送设备,例如顺序供给若干原稿的自动供纸器(ADF)。通过纸张传送设备可以连续自动地传送层叠在原稿托架上的若干原稿至扫描位置。
图9为一个示意性斜视图,其示出了一台带有ADF的复印-和-传真多功能外围设备900的外观。如附图中所示,复印-和-传真多功能外围设备900包括有一个扫描台901、一个原稿压板902、一个操作面板903、一个主机架904和若干供纸盒905。在扫描台901上有一个放置原稿的稿台玻璃。原稿压板902将原稿压住并固定在稿台玻璃上。操作面板903用于输入原稿的一个扫描步骤的开始信号等。主机架904包括有一个将图像记录到记录纸上的图像记录装置以及一个通过公用网络等电传送该图像的传送装置。供纸盒905容纳用于记录扫描图像的记录纸。
在复印-和-传真多功能外围设备900中,原稿压板902中的ADF构成了纸张传送设备。通过ADF,置于原稿托架906的层叠原稿向下传送至位于原稿托架906下面的排纸托架907,同时翻转原稿的正面和背面(如进行U形转弯)。在传送时,当原稿经过稿台玻璃上的一个扫描位置时,一个图像扫描装置,例如扫描台901内的电荷耦合器件(CCD),扫描原稿的图像。
在常规的纸张传送设备中,从原稿托架906通过扫描位置至排纸托架907的传送通道由具有横向U字母形状的一个外导向面和一个内导向面所形成。例如,外导向面由原稿压板902的机架所形成。内导向面由位于原稿压板902内侧的导纸机构所形成。
在导纸机构的两侧都有用螺钉固定的金属板。有轴承装配入形成于金属板上的孔中,并且适当地提供有传送辊轴,在该传送辊轴上固定有一个由硅橡胶制成的传送辊。从而,传送辊就被布置于传送通道的一个规定位置上,通过每个传送辊的转动,该原稿就通过传送通道进行传送。
此外,在原稿压板902中,用敛铆缝的方法将一个金属齿轮螺柱固定到两个金属支架之间的金属板。一个动力驱动齿轮被该齿轮螺柱所轴向支撑。另外,在原稿压板902上还提供有一个驱动装置,其包括一个向动力驱动齿轮施加动力的电动机。动力从驱动装置的电动机传动至传送辊轴。根据上述的常规纸张传送设备,尽管刚性很高,但是增加了重量。另外,构成导纸机构和驱动装置等的构件的数量就会很大,并且装配工序很复杂。因此,这样的纸张传送设备就成本高,并且维护工作很麻烦。
因此,有人就提出了一种纸张传送设备,其中导纸机构是由例如塑料等树脂制成的机架一体地形成,该导纸机构是横向字母U形状传送通道的导向面。这样,可以减少导纸机构等构件的数量和装配工序的数量,并且可以降低纸张传送设备的成本。
然而,由于纸张在导纸机构的导向面上滑动而进行传送,纸张和导纸机构的摩擦力会导致静电的产生,并且静电会聚集在纸张上。所以就出现了所传送纸张由于附着到导纸机构等上面而发生偏斜或者传送速度不稳定的情况,并且扫描图像的质量会恶化。如果导纸机构是树脂制造的,那么静电的产生会更加明显。
最近,要求扫描仪、传真机和复印机等的尺寸更小以及更经济。另外,也要求安装在这些机器上的纸张传送设备尺寸更小以及更经济。因此,更加需要构件数目的减少以及装配工序的简化。
而且,在扫描仪、传真机和复印机等中,资源的再生等也变得很重要。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种类的材料,例如金属和塑料,对纸张传送设备的每个构件进行拆卸,然后再重新利用或者进行处理。因此,不仅是装配工序,而且在处理这些构件时所进行的拆卸工序优选地也要进行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缺点而开发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一种简单的结构可以降低成本和尺寸并且在处理该设备时更易于拆卸的纸张传送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纸张传送设备,其利用供纸部件从其上层叠有一叠原稿的原稿托架上将原稿供给至U形传送通道,在扫描位置处扫描被传送部件所传送的原稿,然后将该原稿排放到排纸托架上,其特征在于,形成该传送通道内导向面的导纸架、若干个侧架、以及动力驱动齿轮的齿轮轴是用树脂一体地形成,该侧架上可以安装有置于传送通道中用于传送该原稿的该传送部件的轴,该齿轮轴以立式置于该侧架上并且将动力源的转动传动至该传送部件的轴。
根据本发明,所述纸张传送设备包括用塑料一体地形成的一个导纸架、若干个侧架以及一个动力驱动齿轮的齿轮轴。该导纸架是U形原稿传送通道的内导向面。该侧架包括有布置在用于传送纸张的传送通道内的辊的辊轴轴承座。该动力驱动齿轮的齿轮轴以立式置于侧架上,并将动力源的转动传动至辊轴。此外,用于传送纸张的辊包括一个用于通过传送通道传送纸张的传送辊,以及一个用于从原稿托架向传送通道供纸的供纸辊。
齿轮轴的一个末端安装入一个支架的支撑孔,该支架以齿轮轴的末端和支撑孔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支撑动力源。从而就支撑了齿轮轴。用一个导电部件制成的电荷消除导板置于导纸架上。该电荷消除导板构成了具有横向字母U形状的传送通道转弯部分下游的一个导向面。在具有横向字母U形状的传送通道的外导向面上一个位置处提供有一个弹性膜,该位置正对着电荷消除导板。该弹性膜对所传送纸张进行导向以使得该纸张与该电荷消除导板相接触。该导纸架、该若干个侧架以及该动力驱动齿轮的齿轮轴是一体地形成的。从而就不再需要将侧架装配到导纸架的工序以及将齿轮轴装配到侧架的工序。因此,和常规的纸张传送设备相比,又可以减少该纸张传送设备的构件的数量和装配工序的数量,并且还可以降低该纸张传送设备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复印-和-传真多功能外围设备100上部的构造。
图2为一个放大的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纸张传送设备1附近的一种构造。
图3为一个分解斜视图,其示出了导向架102a和导纸机构3的一个组合。
图4为一个分解斜视图,其示出了导纸机构3的构造。
图5为一个纵截面视图,其示出了导纸机构3的构造。
图6A为一个放大的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齿轮螺柱311的啮合部分312配合入支架33的支撑孔330并且其配合方式使得啮合部分312和支撑孔330之间存在间隙时的情形。图6B为一个放大的横向剖面视图,其示出了齿轮螺柱311是倾斜的并且由支撑孔330所支撑时的情形。
图7所示为导向架102a的俯视图。
图8A所示为所传送的原稿碰撞上弹性膜36时的情形。图8B所示为弹性膜36的下游侧发生弹性变形时的情形。图8C所示为弹性膜36已经恢复到一个用于将该原稿导向至一个电荷消除导板32的初始状态时的情形。
图9为一个斜视图,其示出了复印-和-传真多功能外围设备900的外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一个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一种复印-和-传真多功能外围设备100上部的构造,该多功能外围设备具有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纸张传送设备1。如附图所示,该复印-和-传真多功能外围设备100包括有一个扫描台101和一个原稿压板102。即将扫描的原稿放置在位于扫描台101上表面的稿台玻璃10之上。原稿压板102可以打开或闭合从而将稿台玻璃10盖上。尽管附图中没有示出,复印-和-传真多功能外围设备100还包括有一个用于输入一个原稿扫描开始信号等的操作面板、一个用于将图像记录到记录纸上的图像记录装置、一个用于电传送该图像的传送装置以及一个容纳用于记录扫描图像的记录纸的供纸盒等。公知的结构都是举例性的以及任选的。
一个纸张传送设备1作为一个原稿自动供给器(ADF)置于原稿压板102里。纸张传送设备1将原稿连续地供给到稿台玻璃10上的一个扫描位置P处。通过纸张传送设备1将原稿从原稿托架2供给入一个传送通道。该原稿沿着一个导纸机构3向下传送至扫描位置P,同时被翻转过来以进行U形转弯。当该原稿通过扫描位置P时,利用一个扫描装置11扫描该原稿的一个图像。然后,该原稿被排放到位于原稿托架2下面的排纸托架4上。
此外,由纸张传送设备1所传送的原稿可以是通常用于复印机和打印机中的各种尺寸的标准纸张。作为选择,该原稿也可以是具有可以通过传送通道的厚度以及可以沿着具有横向字母U形状的传送通道发生弯曲的纸张。
扫描装置11位于扫描台101内。扫描装置11包括有一个将光线照射到扫描位置P的光源12,若干个将来自于原稿的反射光R导向至规定方向的反射镜13,一个聚焦反射光R的聚光透镜14,以及一个将汇聚光转换为一个电子信号并将该电子信号输出的电荷耦合器件(CCD)15。也就是说,扫描装置11是一个带有简化光学系统的CCD扫描装置。
在扫描位置P处用扫描装置11扫描通过该传送通道进行传送的原稿的图像。来自原稿的反射光R被导向至CCD 15并形成图像。在进行了一个模拟/数字转换和一个遮蔽工序等之后,通过例如打印机等图像记录装置将一个已转换为电子信号的图像信号记录到记录纸上,并通过例如编码译码器等传送装置电传送该图像信号。
图2为一个放大的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一种纸张传送设备1附近的构造。如附图所示,该纸张传送设备1包括有原稿托架2、导纸机构3、排纸托架4、捡拾辊5、供纸辊6、分离垫板7和传送辊8。原稿托架2将若干原稿保持为层叠状态。导纸机构3位于原稿托架2的下游。排纸托架4将所传送的原稿保持为层叠状态。捡拾辊5和供纸辊6将层叠在原稿托架2上的原稿供给入传送通道。分离垫板7压接供纸辊6。传送辊8通过传送通道传送该原稿。
如附图所示,在原稿压板102的上部,原稿托架2沿供给该原稿的方向稍微倾斜。若干原稿层叠在原稿托架2的上表面上。当使用者将原稿置于原稿托架2上时,该原稿的放置方式使得其前缘在原稿托架2的下游端对齐。尽管图中没有示出,在原稿托架2上还有一个用于在宽度方向上限制原稿位置并防止歪斜地供给原稿的可动导向件。
具有横向字母U形状的传送通道形成于原稿托架2的下游,并连接到排纸托架4。导纸机构3置于原稿压板102的内以形成传送通道的内导向面。原稿压板102的罩体102a和ADF罩102b形成了传送通道的外导向面。
传送通道的外导向面可以单独地形成于原稿压板102里,就像由弯曲的铁板等形成的导板那样。然而,为了减少构件的数目以及简化装配工序,原稿压板102的罩体102a和ADF罩102b以及外导板优选地是利用塑料一体地形成。在导纸机构3的上部还有一个原稿导向件9。
原稿导向件9包括一个弯曲部分90和一个导向膜91。弯曲部分90向上向着供纸辊6的一个表面弯曲。通过弯曲部分90和导向膜91,将自原稿托架2供给的原稿导向至一个分离垫板支架70。该分离垫板7附着在分离垫板支架70的上表面。在分离垫板支架70上游侧形成有一个用于引导原稿的倾斜面70a。沿着导向膜91导向的原稿再沿着倾斜面70a导向以和供纸辊6的表面相接触。利用原稿导向件9的弯曲部分90和导向膜91以及分离垫板支架70的倾斜面70a,层叠在原稿托架2上的若干原稿可以保持在层叠状态,而不会滑入传送通道。
当原稿置于原稿托架2上时,每张原稿的前缘都是沿着弯曲部分90和倾斜面70a歪斜地移出。因此,原本彼此紧密接触的原稿就会松散,从而原稿可以很容易地从最上面一页分开。因而就防止了原稿的多张供纸。而且,导向膜91防止原稿被在原稿导向件9和分离垫板支架70的接头处夹住。因此,原稿的前缘就能可靠地、平稳地导向至一个规定位置。此外,并不是在导纸机构3上表面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都必须要有分离垫板支架70和原稿导向件9。
供纸辊6置于导纸机构3上方。供纸辊6转动,同时与自原稿托架2供给的原稿相接触,并且将该原稿供给到传送通道。例如,一种硅或乙烯丙烯二烯(EPDM)三元聚合物的辊被固定在金属辊轴60上从而形成供纸辊6。通过轴承等将辊轴60可转动地支撑在导纸机构3上。随后将描述一种导纸机构3支撑辊轴60的结构。
捡拾辊5置于供纸辊6的上游。捡拾辊5供给层叠在原稿托架2上的原稿的最上面一页。以和供纸辊6相同的方式,捡拾辊5也转动,同时和原稿相接触,并且将原稿供给到传送通道。捡拾辊5由通过供纸离合器(未示出)上下摆动的摆臂51所支撑,以使捡拾辊5能和原稿导向件9相接触或者从原稿导向件9移开。在一般情况下,例如,当将原稿置于原稿托架2上时,通过摆臂51的摆动将捡拾辊5置于远离原稿导向件9的位置。当供给原稿时,通过摆臂51的摆动放低捡拾辊5以使之与原稿的最上面一页相接触。然后,通过捡拾辊5和供纸辊6的转动,将原稿最上面的一页供给入传送通道。
在原稿导向件9的上表面上附着有一个软木垫板92,其位于可以和捡拾辊5相接触的位置。因此,即使当层叠在原稿托架2上的原稿只剩一页时,原稿也能被捡拾辊5和软木垫板92压接,并且可靠地供给入传送通道。此外,捡拾辊5可以放低直至与原稿导向件9相接触。因此,即使在一叠原稿的厚度由于原稿页数而发生变化时,捡拾辊5也能一直和最上面的一页相接触。原稿托架2上原稿的有纸或无纸状态由一个原稿放置传感器(未示出)进行检测。根据所检测的信号,一个控制单元对捡拾辊5、摆臂51和供纸辊6的操作进行控制。
同时,分离垫板7位于供纸辊6之下。分离垫板7与原稿之间的摩擦系数比供纸辊6与原稿之间的摩擦系数小,比原稿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例如,分离垫板7由聚氨酯树脂制成。
这样的分离垫板7附着在分离垫板支架70的上表面上。分离垫板支架70以可摆动的方式锁定在导纸机构3的一个规定位置上。另外,分离垫板支架70被螺旋弹簧71向上推动。因此,分离垫板7就紧靠着供纸辊6的表面,并且可以根据通过接触部分的原稿的厚度向下摆动。尽管附图中没有表示出细节部分,但是并不需要在供纸辊6轴向的整个范围内都要提供有分离垫板7。如果分离垫板7是用来产生一个足以分离原稿的摩擦力,可以只是在各种规格的从最小扫描宽度至最大扫描宽度的原稿通常通过的一部分位置上提供有分离垫板7。
在具有横向字母U形状的传送通道中,用于传送原稿的若干传送辊8分别布置于转弯部分(U形转弯部分)紧接下游的一个位置和位于传送通道最下游的一个位置。例如电动机等动力源的转矩被传动至若干辊轴80,并转动若干传送辊8。该若干辊轴80也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导纸机构3之上。随着传送辊8的转动而转动的从动辊81被布置在一个面对传送辊8以夹着传送通道的一个位置。原稿被传送辊8和从动辊81夹着进行传送。另外,传送辊8的上述布置只是一个举例。根据传送通道的形状或距离,传送辊8的数目可以适当地增加或减少。
以下,参考图2至图6对导纸机构3的结构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在导纸机构3中安装有捡拾辊5、供纸辊6、分离垫板7和传送辊8。另外,还有一个驱动齿轮(未示出)等装配在导纸机构3上。导纸机构3置于原稿压板102的罩体102a上。尽管附图中没有示出,ADF罩102b以可打开和闭合的方式置于其上装配有导纸机构3的罩体102a之上。
如图4所示,导纸机构3由用塑料一体地制成的导纸架30和侧架31,以及电荷消除导板32所组成。导纸架30构成了具有横向字母U形状的传送通道。在导纸架30的两侧都设置有侧架31。电荷消除导板32位于导纸架30的转弯部分的下游位置。制造导纸架30和侧架31的塑料是能用模具一体地形成的合成树脂。例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高冲击聚苯乙烯或者添加有例如玻璃纤维等增强材料的ABS或高冲击聚苯乙烯可以用作制造导纸架30和侧架31的塑料。
导纸架30包括有一个导向面300,其上表面的上游端以和原稿托架2相同的方式倾斜且下游端向下弯曲。导向面300构成了位于具有横向U形状的传送通道转弯部分上游的内导向面。供纸肋301成排地布置在导向面300弯曲部分的宽度方向上。供纸肋301减少了当原稿在导向面300上滑动时该导向面300与进行U形转弯的原稿之间的接触面。因此,原稿所受摩擦力就会减小。由于导纸架30和侧架31是一体地形成,那么所形成导纸架30和侧架31的形状就必须使得其可以从模具里移出。因此,如图5所示,在导向面300变为垂直的位置,形成有一个导向面300的下游侧以使得形成导纸架30和侧架31的模具可以很容易地向下移除。
在导向面300的下游侧上,形成有一个爪状供纸肋302,其从该下游侧处向下突出。供纸肋302的外周表面和导向面300为同一表面。供纸肋302从转弯部分向下游侧弯曲。通过提供一个如上述导向面300垂直位置处导向面300的下游侧以及一个从导向面300的下游侧向下突出的供纸肋302,可以形成其形状使得其易于从模具中移出的导纸架30。沿着导向面300传送的原稿被导向至传送辊8和电荷消除导板32的上游侧。如图4和5所示,在导向面300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处形成有一个凹部303。该凹部303锁住或嵌合分离垫板支架70和原稿导向件9。
侧架31是在导纸架30的两侧一体地形成的板形。穿过两个侧架31形成有若干通孔310,其用作若干供纸辊6的若干辊轴60以及若干传送辊8的若干辊轴80的若干支承。该若干通孔310是每个辊轴60和80的支承,并且该供纸辊6和该传送辊8相对于导纸架30支撑在规定位置处。
尽管附图中没有示出,每个辊轴60和80可转动地插入并穿过侧架31的每对通孔310。每个辊轴60和80的驱动齿轮都位于侧架31的外侧。电动机的转动被传动至驱动齿轮,转动每个辊轴60和80。从电动机传动动力的动力驱动齿轮也被侧架31所轴向支撑。
在细节上,如图4所示,在朝向附图前面放置的侧架31的外侧提供有每个辊轴60和80的驱动齿轮。轴向支撑动力驱动齿轮的齿轮螺柱(齿轮轴)311以立式布置于侧架31上。在侧架31的规定位置处有四个齿轮螺柱311,并且其在水平方向上向外突出。每个齿轮螺柱311也是与导纸架30和侧架31一起用塑料一体地形成。齿轮螺柱311的位置是根据辊轴60和80的位置、电动机的位置或齿轮的直径等适当地设置,并是不固定的。
如上所述,导纸架30、侧架31、通孔310和齿轮螺柱311是一体地形成。因此,就无需将侧架31装配到导纸架30的装配工序以及将齿轮螺柱311装配到侧架31的装配工序。从而就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和装配步骤的数量。
每个齿轮螺柱311末端的直径变窄以形成一个啮合部312。每个啮合部312都装配入支撑电动机(动力源)(未示出)的支架33的每个支撑孔330,其装配方式使得每个啮合部312和每个支撑孔330之间存在间隙。在细节上,支架33是一块铁板,其将一个转矩施加于动力驱动齿轮并且支撑那个使每个辊轴60和80转动的电动机。电动机用螺旋夹等固定在支架33上。对于支架33支撑电动机的结构不再赘述。
若干支撑螺柱313以立式布置在侧架31上的规定位置处,该侧架上以立式布置有若干齿轮螺柱311。支撑螺柱313以规定的间隔将支架33固定在侧架31上。每个支撑螺柱313的末端上形成有螺孔。根据每个支撑螺柱313的位置,若干个通孔331穿过支架33形成。通过将若干螺杆34插入并穿过通孔331并和每个支撑螺柱313的螺孔旋合在一起,就可以将支架33固定在侧架31上。
每个支撑螺柱313也是以与上述齿轮螺柱311相同的方式和导纸架30以及侧架31一起一体地形成。为了增强每个支撑螺柱313,在侧架31上一体地形成有增强肋314,以使该增强肋与每个支撑螺柱313相连接。如上所述,支撑孔330穿过固定在侧架31上的支架33而形成,在该处可以装配上每个齿轮螺柱311的啮合部312,其装配方式使得每个支撑孔330和每个啮合部312之间存在间隙。如图6A所示,每个齿轮螺柱311的啮合部312装配入支撑孔330,其装配方式使得啮合部312和支撑孔330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就有一个外力施加于与侧架31等由塑料一体地形成的齿轮螺柱311上。如图6B所示,当齿轮螺柱311处于倾斜状态时,啮合部312由支撑孔330所支撑并且齿轮螺柱311的倾斜受到限制。因此,齿轮螺柱311就得到增强并可以防止其受到损坏。
如图4和图5所示,位于导纸架30转弯部分下游的电荷消除导板32是由例如一个金属板等曲线状或弯曲的导电元件所形成。电荷消除导板32的下表面320构成了具有横向字母U形状传送通道转弯部分下游的内导向面。在电荷消除导板32下游侧的两侧,从下表面320垂直向上形成有突出部321。通孔322穿过每个突出部321而形成。传送辊8的辊轴80插入并穿过突出部321的通孔322,该辊轴80由侧架31的通孔310所支撑。从而,电荷消除导板32就以可摆动的方式布置于侧架31之间。而且,在电荷消除导板32两侧的规定位置处,从下表面320垂直向上形成有突起部323。有一个长孔324穿过每个突起部323而形成。
有一个螺杆插入并穿过突起部323上的每个长孔324,并且电荷消除导板32被旋合在侧架31上。因此,电荷消除导板32的摆动就限制在长孔324的范围内。如图2所示,螺旋弹簧35向下推动如同导纸机构3那样装配的电荷消除导板32。根据通过传送通道的原稿的反作用力等,电荷消除导板32在一个固定范围内可以向上摆动。当所传送的原稿和该电荷消除导板32相接触时,就可以消除原稿上由于和导纸架30的摩擦而产生的静电。
可以假定在原稿进行U形转弯的转弯部分处,原稿和导纸架30之间的摩擦力最大。因此,电荷消除导板32就布置在转弯部分的下游。从而可以有效地消除由于与导纸架30之间的摩擦力而产生的静电。通过将电荷消除导板32安装在传送辊8的轴上,当为了再生而分离塑料和金属材料时,通过从侧架31上移开传送辊8的轴就可以很容易地从侧架31上将电荷消除导板32移开。因此再生时导纸机构3的拆卸工序就很容易了。另外,为了迅速消除传送到电荷消除导板32上的静电,电荷消除导板32优选地是与纸张传送设备1的机架等的导电元件一起电连接和接地。
原稿压板102的罩体102a也是利用模具用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其形成方式与导纸架30和侧架31的形成方式相同。例如,可以使用ABS、高冲击聚苯乙烯或添加有例如玻璃纤维等增强材料的ABS或高冲击聚苯乙烯。如图2和图7所示,在将要安装导纸机构3的罩体102a上形成有一个开口20。沿着导纸架30传送的原稿在开口20处通过稿台玻璃10上的扫描位置P,由扫描装置11扫描原稿的图像。
如图7所示,导向面2 1和22分别在开口20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从开口20向上倾斜地形成。导向面21和22位于具有横向字母U形状传送通道转弯部分的下游。导向面21和22形成扫描位置P上游和下游的外导向面。供纸肋23和24也分别布置于导向面21和22的宽度方向上,以减小所传送的原稿在导向面21和22上滑动时导向面21和22与该原稿之间的摩擦力。
在导向面21和22的下游侧边缘上,分别在其宽度方向上形成有三个切口或两个切口21a,22a。正对着传送辊8的从动辊81置于切口21a和22a中。如上所述,形成传送通道的导向面21和22和原稿罩102的罩体102a是一体地形成。因此就无需将导向部件装配到罩体102的装配工序,并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和装配步骤的数量。
如图2所示,在原稿压板102a的导向面22上提供有弹性膜36。在细节上,如附图中所示,弹性膜36的上游端固定在导向面22的上游侧。固定部分下游的一部分弹性膜36没有固定在导向面22上并且以可以弹性变形的方式斜对角地向上突出。弹性膜36的下游端布置为与电荷消除导板32的下表面320相接触。
利用以上述方式布置的弹性膜36,在扫描位置P的下游,由电荷消除导板32的下表面320和导向面22所形成的传送通道的上下宽度朝着电荷消除导板32的下表面320方向逐渐变窄。弹性膜36具有将所传送的原稿导向至与电荷消除导板32相接触的适当强度。同时,弹性膜是很薄的膜,通过与所传送的原稿相接触其可以弹性变形到导向面22。例如,弹性膜36可以是合成树脂膜等,比如聚丙烯。
如图8A所示,当所传送的原稿触及弹性膜36时,弹性膜36就受到原稿的推动。然后,如图8B所示,弹性膜36的下游端发生弹性变形以接近导向面22。从而,当再传送原稿时,如图8C所示,弹性膜36恢复到初始状态并将原稿导向至电荷消除导板32。
因此,所传送的原稿与电荷消除导板32可靠地接触,并且消除了原稿的静电。如上所述,当原稿触及弹性膜36时,弹性膜36发生弹性变形。因而,额外负载就没有施加于原稿。另外,对原稿传送速度或传送方向的影响很小,并且对扫描图像质量的损坏也是最小的。而且,并不需要在电荷消除导板32的整个宽度方向上都覆盖有弹性膜36。即使在根据所需的弹性力而在整个宽度方向上都有弹性膜36时,通过在弹性膜36上形成切口或者弹性膜36只是在电荷消除导板32中心部分附近或者左端和右端两端处作为一对形成,也可以对弹性力进行调节。
当最优先考虑电荷消除导板32和弹性膜36之间纸张传送的平稳度时,可在弹性膜36的下游端和电荷消除导板32的下表面320之间形成一个大致为一个标准纸张厚度的微小缝隙,而弹性膜36的下游端和电荷消除导板32的下表面320不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纸张传送设备1以及复印-和-传真多功能外围设备100的结构只是一个实例。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宗旨的情况下,对纸张传送设备1以及复印-和-传真多功能外围设备100的结构进行适当的改变。例如,扫描装置可以是专门提供的,而不是和平板扫描仪组合使用。可以用一个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代替使用了CCD的简化光学系统中的扫描装置。另外,在传送通道的相对位置处可以分别有CCD或CIS。可选择的是,具有横向字母U形状的传送通道还可以有原稿回送通道,并且可以扫描原稿的两面。

Claims (2)

1.一种纸张传送设备,其利用供纸部件从其上层叠有一叠原稿的原稿托架上将原稿供给至U形传送通道,在扫描位置处扫描被传送部件所传送的原稿,然后将该原稿排放到排纸托架上,形成该传送通道的内导向面的导纸架、若干个侧架、以及动力驱动齿轮的齿轮轴是用树脂一体地形成的,该侧架上可以安装有置于传送通道中用于传送该原稿的该传送部件的轴,该齿轮轴以立式置于该侧架上并且将动力源的转动传动至该传送部件的轴,在该导纸架上布置有由导电部件所形成的电荷消除导板,并且该电荷消除导板形成了位于具有横向字母U形状的该传送通道转弯部分下游处的导向面,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弹性膜,该弹性膜是位于具有横向字母U形状的该传送通道转弯部分下游处的外导向面,其面对该电荷消除导板并导向所传送的纸张,以使得所传送的纸张和该电荷消除导板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传送设备,该齿轮轴由该齿轮轴的装配入支架的支撑孔中的末端所支撑,其支撑方式为该齿轮轴的该末端与该支撑孔之间存在间隙,该支架支撑该动力源。
CNB2004100559712A 2003-08-05 2004-08-03 纸张传送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77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86878A JP2005053655A (ja) 2003-08-05 2003-08-05 用紙搬送装置
JP286878/2003 2003-08-05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29068XA Division CN101094291A (zh) 2003-08-05 2004-08-03 纸张传送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1918A CN1581918A (zh) 2005-02-16
CN100367749C true CN100367749C (zh) 2008-02-06

Family

ID=341139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597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7749C (zh) 2003-08-05 2004-08-03 纸张传送设备
CNA200710129068XA Pending CN101094291A (zh) 2003-08-05 2004-08-03 纸张传送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29068XA Pending CN101094291A (zh) 2003-08-05 2004-08-03 纸张传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80787B2 (zh)
JP (1) JP2005053655A (zh)
CN (2) CN10036774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8411B2 (en) * 2004-08-31 2012-01-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KR100577689B1 (ko) * 2005-01-19 2006-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독취장치, 그 화상독취장치의 가이드필름 오염 체크방법 ,및 그 화상독취장치를 이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4531693B2 (ja) * 2005-12-28 2010-08-2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原稿自動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30562B (zh) * 2007-06-18 2011-03-1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活动式导纸肋装置的自动馈纸扫描仪
JP5203694B2 (ja) * 2007-12-28 2013-06-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
TWI395461B (zh) * 2008-11-11 2013-05-01 Avision Inc 具有非直線型饋紙通道之掃描設備
JP4715929B2 (ja) * 2009-01-29 2011-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用紙搬送装置
JP5177683B2 (ja) * 2009-03-12 2013-04-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複写機
US8854706B2 (en) * 2009-07-07 2014-10-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uto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JP5467924B2 (ja) * 2010-05-07 2014-04-09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TWI409174B (zh) * 2010-12-20 2013-09-2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自動饋紙裝置
KR101813640B1 (ko) * 2011-07-13 2017-12-29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스캐너 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복합기
US8469350B1 (en) * 2012-09-07 2013-06-25 Foxlink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Office machine
JP5949505B2 (ja) * 2012-11-30 2016-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136306B2 (ja) * 2013-01-31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
CN103237153A (zh) * 2013-05-13 2013-08-07 缪建军 用于涂装试板表面质量观测的扫描型光学成像系统
JP6398317B2 (ja) * 2014-05-20 2018-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14962B2 (ja) * 2015-11-24 2018-04-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両面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67201A (ja) * 2016-03-14 2017-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伝達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342735A1 (en) * 2016-12-22 2018-07-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3770U (ja) * 1992-04-08 1993-11-12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H10337929A (ja) * 1997-06-10 1998-12-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35815A (ja) * 2000-02-24 2001-08-31 Murata Mach Ltd 原稿押圧板
JP2002189319A (ja) * 2000-12-20 2002-07-05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81482A (ja) * 2001-09-07 2003-03-19 Ricoh Co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2666A (ja) 1984-10-15 1986-05-10 東レ株式会社 人工血管
JPH0583770A (ja) 1991-09-24 1993-04-02 Sharp Corp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
JP3622036B2 (ja) 1995-12-05 2005-02-2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3180653B2 (ja) 1996-02-15 2001-06-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駆動系ユニット装置
JP2001108072A (ja) 1999-10-07 2001-04-20 Ricoh Co Ltd 駆動伝達装置
JP3943942B2 (ja) * 2002-01-31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3770U (ja) * 1992-04-08 1993-11-12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H10337929A (ja) * 1997-06-10 1998-12-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35815A (ja) * 2000-02-24 2001-08-31 Murata Mach Ltd 原稿押圧板
JP2002189319A (ja) * 2000-12-20 2002-07-05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81482A (ja) * 2001-09-07 2003-03-19 Ricoh Co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053655A (ja) 2005-03-03
US20050030599A1 (en) 2005-02-10
CN1581918A (zh) 2005-02-16
US7380787B2 (en) 2008-06-03
CN101094291A (zh) 200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7749C (zh) 纸张传送设备
US10526149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s and sheet feeding devices
CN100536521C (zh) 扫描仪和铰链
US9843692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which reads image on sheet conveyed through sheet conveyance path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0477713C (zh) 扫描仪
JP409354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532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778655A (zh) 自动文档传送设备
CN100391221C (zh) 自动原稿传输设备
JP670096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90871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44516B2 (ja) 用紙搬送装置
JP3388114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KR100636238B1 (ko) 스캐너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US1193682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894172B2 (ja) 用紙搬送装置
JP3780998B2 (ja) 給紙装置
JP3932046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3861863B2 (ja) 用紙分離装置
JP377836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KR0138169Y1 (ko) 자동원고급지장치의 원고분리유니트
JP2021125856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8104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KR101156112B1 (ko) 스캐닝모듈 우회부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22060606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8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