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5466B - 层叠体、包装体、包装用片材、包装材料、标签和容器 - Google Patents

层叠体、包装体、包装用片材、包装材料、标签和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5466B
CN102395466B CN201080017068.0A CN201080017068A CN102395466B CN 102395466 B CN102395466 B CN 102395466B CN 201080017068 A CN201080017068 A CN 201080017068A CN 102395466 B CN102395466 B CN 102395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arl
bar code
duplexer
layer
b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70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5466A (zh
Inventor
佐藤真弘
东直树
菅野周平
江头喜代二
久保博司
菅野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Aluminum KK
Original Assignee
Toyo Aluminum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015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7785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543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965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216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9476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339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9670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Aluminum KK filed Critical Toyo Aluminum KK
Publication of CN102395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5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5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5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3/0297Forms or constructions including a machine-readable marking, e.g. a bar c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41M5/508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18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inorganic additives, e.g. pigments, c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54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vinyl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63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63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B41M5/5281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203/00Decoration means, markings, information elements, contents indicators
    • B65D2203/06Arrangements on packages concerning bar-c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2003/0272Labels for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2003/0276Safety features, e.g. colour, prominent part, logo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2003/028Labels containing microcapsules, e.g. ink microcapsules for indicia transf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更少的层构成来提高条码的识别精度的层叠体等。并且,其目的还在于,即使应用于以往的层构成的情况下也可进一步提高条码的识别精度,并进一步缩小条码部的层叠体等。本发明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有色条码印刷层(5)、基材层(1)和在树脂(7a)中分散珠(7b)而成的含珠涂层(7)。

Description

层叠体、包装体、包装用片材、包装材料、标签和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条码的识别精度优良的层叠体、包装体、包装用片材、包装材料、标签和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为数众多的物品上印刷有条码,用于在超市或便利店等收银台(结算处)进行货款核算、库存调整。条码对消费者而言是没有意义的枯燥无味的外观设计,对商品生产厂家而言也不得不牺牲用于广告、宣传的空间,因此,希望使条码的印刷面积缩小化。并且,从管理使用期限、防止误饮误用、管理库存的目的出发,要求对胶囊、片剂等医药品上也按单包装或服用单位或配药包装单位等来印刷条码。鉴于这些需求,本发明人等之前已开发出对条码的识别精度优良的包装用片材(专利文献1)。在该包装用片材的发明中,提出了通过在铝箔与条码部之间设置白着色层来提高条码的识别精度,进而提出通过在铝箔和白着色层之间设置透明或半透明基底层来进一步提高条码的识别精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743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虽然提高了条码的识别精度,但需要在铝箔与条码部之间设置白着色层,包装用片材的色调局限于白色,无法满足要求有各种各样着色的客户的需求。另外,在该构成中材料结构复杂,导致成本提高。并且,即使想方设法提高条码的识别精度,但受制于包装用片材的制造方法等,不会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并且,在铝箔与白着色层之间设置透明或半透明的基底层的构成中,加大包装用片材的总厚度且热粘接时间变长, 有可能成为粘接不良的主要原因。
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少的层构成来提高条码识别精度的层叠体等。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应用于以往的层构成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条码的识别精度、并进一步缩小条码部的层叠体等。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应于各种客户要求并同时不受制于包装用片材的制造方法等的、可为客户方确保高的条码识别精度的层叠体等。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识别精度”,意思是指通过条码扫描器(条码识别机等),以没有误读或识别不良的方式顺利地识别条码信息作为电子信息。也称为“扫描精度”。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反复进行了精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采用具有特定构成的层叠体等可以解决上述课题。即,本发明涉及下列层叠体等。
1.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色条码印刷层、基材层和含珠涂层。基于该基本构成,可以提高条码识别性。
2.如前述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条码印刷层位于前述基材层的至少一部分,前述含珠涂层设置成覆盖前述条码印刷层,前述含珠涂层含有选自树脂珠、玻璃珠、氧化金属珠和金属珠中的一种以上。基于该构成,可以提高条码识别性并且含珠涂层可以保护条码印刷层避免不慎损伤等。
3.如前述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条码印刷层位于前述基材层的至少一部分,前述含珠涂层设置成覆盖前述条码印刷层,前述含珠涂层包含由树脂、玻璃、氧化金属和金属中的任一种来形成的硬质珠和软质珠的两者。基于该构成,可以提高条码识别性的同时可以提高层叠体的耐热性、耐压性或者这两者。
4.如前述3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硬质珠由玻璃珠构成、前述软质珠由树脂珠构成。基于该构成,除了具有前述3的效果、优点以外,还可以更确实地提高层叠体的耐热性、耐压性或者这两者。
5.如前述4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含珠涂层还含有氧化金属粒子。基于该构成,除了具有前述4的效果、优点以外,还可以赋予耐磨性。
6.如前述5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氧化金属粒子由二氧化硅构成。基于该构成,除了具有前述5的效果、优点以外,还可以更确实地赋予耐磨性。
7.如前述3~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当将前述层叠体作为容器的盖材薄板并对前述容器的开口周边部进行热封时,前述硬质珠具有不会因热封时的压力发生变形的硬度。基于该构成,除了具有前述3~6的各种效果、优点以外,还可以更确实地提高层叠体的耐热性、耐压性或者这两者。
8.如前述3~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硬质珠的平均粒径大于前述软质珠的平均粒径。基于该构成,除了具有前述3~7的各种效果、优点以外,还可以更确实地提高层叠体的耐热性、耐压性或者这两者。
9.如前述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含珠涂层没置成与前述基材层的至少一部分相连接,前述条码印刷层设置成与含珠涂层的至少一部分相连接,前述含珠涂层包含选自树脂珠、玻璃珠、氧化金属珠和金属珠中的一种以上。基于该构成,可以提高条码识别性,而且可以通过后置工序来层叠(印刷)条码印刷层。
10.一种层叠体,其是为了形成条码印刷层而使用的条码印刷用层叠体,其特征在于,由基材层和含珠涂层所构成,前述含珠涂层包含选自树脂珠、玻璃珠、氧化金属珠和金属珠中的一种以上。基于该构成,可以提供条码识别性良好的条码印刷用层叠体,可以在该层叠体上后期印刷条码。
11.如前述9或者10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含珠涂层包含由树脂、玻璃、氧化金属和金属中的任一种形成的硬质珠和软质珠的两者。基于该构成,除了具有前述9或者10的效果、优点以外,还可以提高层叠体的耐热性、耐压性或者这两者。
12.如前述1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含珠涂层还含有氧化金属粒子。基于该构成,除了具有前述11的效果、优点以外,还可以赋予耐磨性。
13.如前述9或者10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含珠涂层包含选自玻璃珠、氧化金属珠和金属珠中的一种以及树脂珠。基于该构成,除了具有前述9或者10的效果、优点以外,还可以提高层叠体的耐热性、耐压性或 者这两者。
14.如前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基材层包含金属薄膜层。基于该构成,除了具有前述1~13的各种效果、优点以外,还可以通过金属薄膜层来赋予阻挡性(耐氧透过性、耐水分透过性)并且能够赋予金属薄膜层独特的金属光泽(外观设计性)。另外,可以提高基材层的强度。
15.如前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基材层包含热粘接层。基于该构成,除了具有前述1~13的各种效果、优点以外,还可以赋予热封性能(热粘接性)。
16.如前述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基材层是透明或半透明,前述含珠涂层是透明或半透明。基于该构成,可以提高条码识别性,并且可以获得条码印刷部分以外的区域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层叠体,可以适用于标签等。
17.如前述16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依次层叠前述基材层、前述条码印刷层和前述含珠涂层。基于该构成,除了具有前述16所述的效果、优点以外,含珠涂层还可以保护条码印刷层避免不慎损伤等。
18.如前述16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依次层叠前述条码印刷层、前述基材层和前述含珠涂层。基于该构成,除了具有前述16所述的效果、优点以外,还可以通过后置工序层叠(印刷)条码印刷层。
19.如前述2~18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树脂珠、玻璃珠、氧化金属珠和金属珠是透明或半透明。基于该构成,可以更确实地提高条码识别性。
20.如前述2~19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树脂珠、玻璃珠、氧化金属珠和金属珠的平均粒径为0.1μm~30μm。基于该构成,可以更确实地提高条码识别性并且还适于提高生产效率。
21.一种包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述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前述1~20的层叠体,可优选作为包装体的局部或全部的构成材料使用。
22.一种包装用片材,其特征在于,由前述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所构成。前述1~20的层叠体,可优选作为包装用片材的局部或全部的构成材料使用。
23.一种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前述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所 构成。前述1~20的层叠体,可优选作为包装材料的局部或全部的结构材料使用。
24.一种标签,其特征在于,在前述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上进一步层叠自粘层(self-adhesive layer、粘着層)或者粘接层(adhesive layer、接着層)。前述16~18的层叠体,可优选作为标签使用。
25.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是粘贴有前述24所述的标签的透明或半透明容器。前述24的标签,可优选使用于透明或半透明的容器上。
上述构成均可获得下列效果、优点。
1.尽管层构成(例如,热粘接层/铝箔/条码印刷层/含珠涂层)少于现有技术,但可以提高条码的识别精度。
2.即使使用于现有技术的层构成(例如,热粘接层/铝箔/白着色层/条码印刷层/含珠涂层)中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条码的识别精度,可以使条码印刷部位缩小化。
3.在以往的构成中白着色层是必要构成,但在本发明中则不是必需的,因此,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在可识别条码的范围内),可能够以与以往相同的颜色结构来提供层叠体或包装材料。
4.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在可识别条码的范围内),可在含珠涂层上实施与以往相同的着色。
5.与以往构成相比可以简化工序,会使得工序缩短、成本降低。
6.与以往构成相比提高了条码的识别精度,因此可降低识别不良现象。
基于本发明,可以获得以更少的层构成即可提高条码的识别精度的层叠体和包装材料。并且,当使用于以往的层构成中时,可进一步提高条码的识别精度,并可使条码部进一步缩小化、小面积化。
发明的效果 
基于本发明的层叠体,能够以更少的层构成来提高条码的识别精度,并且,即使在用于以往的层构成中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条码的识别精度、进一步使条码部缩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中的、通过含珠涂层来覆盖条码印刷层 的层叠体的图(有白着色层)。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中的、通过含珠涂层来覆盖条码印刷层的层叠体的图(无白着色层)。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中在层叠体的含珠涂层中含有硬质珠和软质珠这两者时的图(有白着色层)。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中在层叠体的含珠涂层中含有硬质珠和软质珠这两者时的图(无白着色层)。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中的层叠体在客户配置条码印刷层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在图5的层叠体上配置条码印刷层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中的、由热粘接层/含珠涂层/条码印刷层/基材层构成的透明层叠体的结构示例。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中的、由热粘接层/含珠涂层/基材层/条码印刷层构成的透明层叠体的结构示例。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中的、由热粘接层/条码印刷层/含珠涂层/基材层构成的透明层叠体的结构示例。
图10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含有透明层叠体的标签粘贴在安瓿上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材层>
本发明所使用的基材层,可以采用选自纸、合成纸、树脂膜、着色树脂膜、金属薄膜中的单独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复合体,也可以层叠后述的各种着色层或热粘接层等而使用。优选基材层中含有金属薄膜层和/或树脂膜,作为金属薄膜层,可以采用铝箔、铜箔、金箔、银箔、铝蒸镀层等。其中,尤其是特别优选采用铝箔。铝箔只要是公知的铝箔(也包括铝合金箔,下同)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使用由JIS等规定的1N30、1070、1100、3003、8021、8079等的材质厚度为5~200μm、优选厚度为12~50μm的铝箔,其材质也可根据用途或需求特性来分别使用软质箔、硬质箔、半硬质箔阿忠的任意种。在用铝蒸镀层时,可以采用厚度为200~1000埃 左右的铝蒸镀层。
上述基材层可以含有着色层。基于此,可以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尤其是可以满女对于着色的指定。此外,所谓基材层含有着色层,是指在基材层上设置有诸如白着色层等的着色层的方式。此时,基材层成为(基材层主体/着色层),但对基材层主体也称作“基材层”而不用“基材层主体”这词。因此,例如称作“在基材层上设置着色层”等。
上述基材层可以含有热粘接层。基于此,例如,可作为包括药剂用袋在内的泡罩包装(press-through pack)的盖用层叠体,简便地热粘接在与该袋子邻接的凸缘部、其它薄板上。此时,基材层成为(热粘接层/基材层主体),但对基材层主体也称作“基材层”而不用“基材层主体”这词。因此,例如称作“在基材层的背面设置热粘接层”等。
对本发明的基材层而言,只要可识别条码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采用:与现有技术同样的在作为基材层的铝箔上层叠白着色层而成的基材层(参照图1);在铝箔上层叠有热粘接层的基材层(参照图2);在铝箔与白着色层之间设置透明或半透明的基底层的基材层;层叠有条码以外的印刷层或整面着色层的基材层等。图1示出了含有白着色层3的层叠体,其中,在背面设置有热粘接层17的基材层(铝箔)1上具有白着色层3,在该白着色层3上形成有条码印刷部5(也称作形码印刷层),并以覆盖该条码印刷部5的方式设置有含珠涂层7。含珠涂层7包含树脂7a及分散在该树脂中的上述珠7b。图2中,在背面配置有热粘接层17的基材层(铝箔)1上,形成有条码印刷部5,以覆盖该条码印刷部5的方式配置有包含树脂7a和上述珠7b的含珠涂层7。此外,根据用途可以将上述热粘接层替换为自粘层、压敏粘接层、热敏粘接层等公知的自粘接剂(self-adhesive agent)、粘接剂。
当作为基材层的铝箔1上层叠白着色层3时,优选每单位面积的固态成分重量为1.0g/m2~4.0g/m2左右。并且,优选白着色层3所用的白色颜料为二氧化钛,并优选在白着色层3中含有20重量%~30重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识别条码的范围内),可以并用其它颜料,例如酞菁蓝、酞菁绿、喹吖酮类、奎酞酮(キノフタレン)类、苝类、二噁嗪类、异吲哚啉酮类、氧化铁、云母它们的色卡(color chip)颜料等,或者,也可以作为单独的整面着色层进行层叠。并且,所层叠的位置也可以是铝箔的单面或双面。白着色层、整面着色层和条码以外的印刷层 所用的树脂成分或溶剂,可使用公知的树脂成分或溶剂,例如,可使用改性烯烃类树脂、石油类烃树脂、硝基纤维素、缩丁醛等树脂成分,和甲苯等芳香族类烃、甲基环己烷等脂环烃、乙酸乙酯等酯类、甲乙酮等酮类、异丙醇、改性乙醇等醇类溶剂或者这些溶剂的混合溶剂。
对印刷层、着色层的涂布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凹版辊涂机、胶版印刷、柔版印刷、UV印刷、帘流式涂布机等方法进行涂布(层叠)。
当在基材层(铝箔)1与着色层3之间设置基底层时,作为基底层,可以将硝基纤维素类、丙烯酸类、环氧类、氯乙烯类、聚丙烯类等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以0.3~0.5μm左右的厚度来设置。当然,在涂布(层叠)时,可使用适当的溶剂并采用凹版辊涂机等公知的方法。
当在基材层1上设置热粘接层17时,通常在铝箔的与设置有条码印刷层一侧的相反侧面上设置公知的热粘接层17即可。例如,可以通过公知方法,以1~50μm左右的厚度或1~30g/m2左右的干燥后重量,设置氯乙烯类、聚丙烯类、聚烯烃类、聚酯类、乙烯-醋酸乙烯酯类共聚物等的热粘接层。
<条码印刷层>
条码印刷层可以在层叠体的任意位置上进行层叠,但作为一个示例,可以在基材层1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规定的条码印刷层5(也称作条码印刷部)。条码印刷层5,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并采用公知的印刷油墨进行设置,例如,可以通过凹版印刷法、柔版印刷法等,印刷作为着色剂(颜料)例如含有酞菁蓝、酞菁绿、二酮吡咯并吡咯、喹吖酮红、异吲哚啉酮黄、甲亚胺合铜络合物、苝红褐、二噁嗪紫、炭黑、氧化铁、阴丹士林蓝、奎酞酮类、苝类、二噁嗪类、异吲哚啉酮类、它们的色卡颜料等的印刷油墨。此外,只要可识别条码,可以是基于炭黑的黑色印刷以外的情况。在本发明中,条码是视觉可分辨的有色条码,当然可以是黑色,还可以是红色、绿色、蓝色等任意颜色。条码印刷层5,通常以干燥后厚度为0.5μm~2.0μm的方式来形成,颜料的含量通常以固态成分基准为油墨层中的10~40重量%左右(优选为15~40重量%)。作为该印刷油墨中所含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举出:醋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树脂、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物树脂、聚氨酯树脂、硝基纤维素等。条码印刷的图案、尺寸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来进行适当调节,例如,既可以是一维条码也可以是二维条码或者矩阵式或复合式的QR条码(QR Code)。
<含珠涂层(叠印层)>
在本发明中,作为示例之一,能够以覆盖条码印刷层5的方式设置含珠涂层(此时也称作叠印(OP)层或覆盖(overcoat)层)7(本说明书中的所谓“覆盖”,意思是指以不露出印刷层5的单面的方式,由含珠涂层7覆盖印刷层5,并不是覆盖印刷层5的双面全部)。在该含珠涂层7中,含有选自于由树脂珠、玻璃珠、氧化金属珠、金属珠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珠(粒子)7b。优选该珠7b由透明或半透明的粒子构成。
含珠涂层可以进一步含有一种以上的着色颜料。基于此,可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可以满足由上述着色层产生的效果所追加的指定要求。
当采用树脂珠时,例如,可优选使用由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三聚氰胺类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聚乙烯醇、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聚丙烯腈、聚酰胺等所构成的树脂珠。其中,从条码的综合识别性能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三聚氰胺树脂。
当采用玻璃珠时,可以采用公知的(市售的)玻璃珠。
当采用氧化金属珠时,可以采用氧化铝珠。此外,在本发明中,氧化金属是指金属、半金属(半导体)等非金属之外物质的氧化物。
当采用金属珠时,可以采用公知的金属珠。
另一方面,作为构成含珠涂层7的基体树脂7a,可优选使用硝基纤维素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等。优选含有珠7b的含珠涂层7的附着量按干燥后重量计为0.3g/m2~10g/m2,更加优选为1g/m2~5g/m2左右。对含珠涂层的涂布方法(层叠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凹版涂布方式、辊涂方式、喷涂方式、挤出层叠方式等公知的涂布、层叠方法。此外,上述各珠7b可以通过适当选择市售品来使用。
作为珠7b在含珠涂层7中的含量,以固态成分基准通常为1~40重量%,优选为3~25重量%。若珠的含量低于1重量%,则对光进行折射、散射的效果变差、条码的识别精度稍差。另一方面,若超过40重量%,则珠的分散性变差而且条码自身的清晰性受到抑制、条码的识别精度仍然稍差。
对上述珠7b的平均粒径而言,优选为0.1~30μm左右,更优选为0.5~ 20μm左右,特别优选为3~10μm。若珠7b的平均粒径低于0.1μm,则在基体树脂中的分散性变差,或者可能会使印刷面的清晰度稍微受损。另一方面,若超过30μm,则含珠涂层7中从基体渗出的部分增多并使脱落的可能性增大,因此最好避免这种情况。此外,平均粒径的测定,是通过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等)来进行观察,当珠是球状时求出其直径,而当珠是非球状时求出最长直径(在观察视野中或者其照片上,以两条平行线段夹住各个珠时的最长距离)和最短直径(在观察视野中或者其照片上,以两条平行线段夹住各个珠时的最短距离),并将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珠的平均直径。进而,对20个左右的珠的直径或者平均直径进行算术平均,以所得值作为平均粒径即可。氧化金属粒子的平均粒径也可以同样地进行测定。此外,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既可以使含珠涂层中含有公知的颜料、着色剂等,也可以赋予外观设计性或可识别性。
<同时包含硬质珠和软质珠的含珠涂层>
含珠涂层,也可以包含由树脂、玻璃、氧化金属和金属中的任一种所形成的硬质珠和软质珠这两者。此时,硬质珠和软质珠,只要是由选自树脂、玻璃、氧化金属和金属中的材料所构成,就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组合由相同材质所构成的硬质珠和软质珠。优选由玻璃珠构成的硬质珠与由树脂珠构成的软质珠的组合、硬质的树脂珠与软质的树脂珠的组合、氧化金属珠与树脂珠的组合中的任意组合。优选硬质珠与软质珠的混合比,以重量基准为硬质珠∶软质珠=10∶90~90∶10(重量份)。在本发明中,将本发明的层叠体作为盖材薄板(sheet)在容器的开口周边部进行热封时,具有在热封时的压力下不发生变形(无破碎)的硬度的珠称为硬质珠,而将具有低于硬质珠的硬度的珠称为软质珠。在材质上,硬质珠是由玻璃、氧化金属、金属和工程塑料等硬质的树脂来形成的珠,而软质珠则是由除了工程塑料之外的一般树脂来形成的珠。更详细而言,软质珠是具有在热封时的压力下产生变形的硬度的珠。优选前述硬质珠的平均粒径大于前述软质珠的平均粒径。基于使硬质珠的平均粒径大于软质珠的平均粒径,可有效防止在热封时的软质珠的变形。
图3和图4是表示在含珠涂层7中同时含有硬质珠7k和软质珠7f时的层叠体10的图。图3示出了含有白着色层3的层叠体10;图4示出了不包含白着色层的层叠体10。当并用硬质珠和软质珠时,以固态成分基准,两种 珠的总含量可设为1重量%~40重量%,含珠涂层的附着量以干燥后重量计可设为0.3g/m2~10g/m2、优选设为1~5g/m2
此外,作为硬质珠,可以是除上述所列以外的无机质的珠,软质珠也可以是除上述所列以外的有机质的珠。
硬质珠,可以是由玻璃、氧化金属、金属和工程塑料(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化物、聚缩醛、聚碳酸酯、氟树脂)等硬质树脂来形成的珠;并且,软质珠可以是由一般树脂(除工程塑料之外的树脂)来形成的珠。基于同时包含硬质珠和软质珠,具有下述效果、优点。即,当仅含有软质珠、例如仅含有由一般树脂形成的树脂珠时,根据不同热封条件,有时树脂珠会发生变形(破碎)而使条码识别精度得不到提高。如上所述,基于同时包含硬质珠和软质珠,即使施加高温高压的热封,也可基本防止珠的变形并且可防止由珠的变形所引起的识别精度的降低。
当并用硬质珠和软质珠时,可以将玻璃珠作为硬质珠、将树脂珠作为软质珠。由此,不仅基于硬质的玻璃珠防止软质珠在热封时变形(破碎),而且通过硬质和软质珠都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质,可以提高条码的识别精度。另外,通过将玻璃珠作为硬质珠、将软质珠作为树脂珠,并进一步在含珠涂层内添加氧化金属粒子,可以提高含珠涂层的耐磨性。作为氧化金属粒子,可以采用选自于由氧化硅(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钙、滑石(氧化金属的混合物)、氧化钡、氧化铝等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从耐磨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氧化硅(二氧化硅)。优选氧化金属粒子的添加量为含珠涂层的3~15重量%(以固态成分为基准),更优选为5~10重量%。优选氧化金属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1~5μm。若平均粒径过大,则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耐磨性的提高,并且,若平均粒径过小则难以进行均匀分散,有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耐磨耗性的提高。当添加有氧化金属粒子时,从耐磨性、耐压性、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各珠与平均粒径(D)的关系满足下式。
软质树脂珠的平均粒径D≤氧化金属粒子的平均粒径D<玻璃珠的平均粒径D……(1)式
当将层叠体作为容器的盖材薄板而在容器的开口周边部进行热封时,硬质珠可具有在热封时的压力下不发生变形的硬度。基于此,可以发挥防止硬质珠承受热封时的压力而在含珠涂层中发生破碎的作用。
硬质珠的平均粒径可设为大于软质珠的平均粒径。基于此,可以确实地防止软质珠的变形。
<后印刷层叠体(条码印刷用层叠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介绍了在基材层上印刷条码、并以覆盖条码印刷部的方式形成含珠涂层的实施方式。但是,根据客户,要求在制造现场,例如在包装食品等前后,后印刷包括制造年月日、批号、原产地等信息在内的条码,在这种情况下,以覆盖条码印刷部的方式形成含珠涂层是繁杂而困难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也可以提供条码识别精度优良的后印刷用层叠体。即,如图5所示,出厂发货的是未配置有条码印刷层的条码印刷用层叠体10。此时,层叠体10中,在基材层1的背面配置有热粘接层17,并在表面配置有含珠涂层7。客户可以采用此后说明的印刷方法等,在图5所示的层叠体的含珠涂层7上,如图6所示地,形成条码印刷层5。客户可自行配置包含很多固有信息的条码。
基材层1、条码5、含珠涂层7的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这里只说明其中的不同点。在基材层1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在基材层1的一侧面(显示条码的侧面)上层叠含珠涂层7。含珠涂层7的层叠方法,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来层叠,例如,可以采用凹版辊涂机进行涂布层叠。基于此,可以提供条码印刷用层叠体10。在条码印刷用层叠体10中,可以在其含珠涂层上如上述地设置规定的条码印刷部5。条码的印刷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喷墨式、柔版印刷方式、凹版印刷方式、热敏记录方式、激光印字方式等进行印刷或印字。条码印刷(部)层的其它详细情况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透明层叠体>
如上所述,说明了具有各种条码印刷部的层叠体和条码印刷用层叠体,但根据用途可采用透明的基材层。
当在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容器、塑料容器上粘贴印刷有条码的标签时,若在基材层中含有铝箔或白着色层,无法透过基材层视认内容物,不能确认(1)内容物中有无异物、(2)内容物的变质或变色、(3)内容物的适量程度等。本发明还可提供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条码识别性的同时内容物的视认性优良的层叠体。
含珠涂层、条码印刷层的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这里只主 要说明不同点。
在此所用的基材层,其材质只要是透明或半透明就没有限制。例如,可以适当使用树脂膜、玻璃膜、蒸镀膜等。
作为树脂膜,优选为厚度5μm~500μm的树脂膜。树脂膜的材质,例如,可以是选自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或者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戊烯聚合物、聚丁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醋酸乙烯酯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丙烯腈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皂化物、氟类树脂、二烯类树脂、聚缩醛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硝基纤维素、其它等的各种树脂。树脂膜可以是在单轴或双轴方向上延伸的树脂膜。并且,作为树脂膜,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其表面上涂布增粘涂层等来施加表面平滑处理等。
作为蒸镀膜,例如,可使用氧化铝蒸镀膜、二氧化硅蒸镀膜等。尤其是,在要求有阻挡性的用途时,优选采用蒸镀膜。膜的材质可以采用与上述树脂膜相同的材质。
基材层,只要是透明或半透明即可使用颜料或染料进行着色,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通过层叠上述增粘涂层、底漆层、紫外线屏蔽层等来使用。
条码印刷层,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的条码印刷层。此外,在为图7所示的构成的情况下,条码印刷层5可采用凹版印刷法等在基材1的背面侧印刷。通过含有珠7b的作为树脂层7a的含珠涂层7来覆盖条码印刷层5。在含珠涂层7,层叠有用于粘贴对象物的自粘接剂层17等。
另外,在为图8所示的构成的情况下,即在条码印刷层5位于层叠体10表面上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柔版印刷法等在基材1或含珠涂层7上进行后印刷。另外,在为图9所示的情况下,在基材1的背面侧涂布含珠涂层7后,在其涂布面上,进一步印刷层叠条码5。此外,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层叠体10上,也可以印刷除了条码5之外的印刷部,例如产 品名、编号、制造年月日、生产厂名称等信息。
含珠涂层,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的含珠涂层。
由有色条码印刷层、透明或半透明的基材层、透明或半透明的含珠涂层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层叠体,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层叠透明或半透明的、自粘层或者热粘接层、压敏粘接层、热敏粘接层等粘接层后应用于包装用片材、标牌(tag)、标签(label)等中。
作为自粘层,只要是可获得透明性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采用公知的自粘接剂(self-adhesive agent)。作为自粘接剂,例如可以将下列树脂作为主要成分来使用:丙烯酸类树脂,聚硅氧烷类树脂,醋酸乙烯酯类树脂,或者天然橡胶类树脂,丁基橡胶、聚异戊二烯橡胶、聚异丁烯橡胶、聚氯丁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树脂等橡胶类树脂等。自粘层既可以只由上述成分所构成,也可以通过与前述透明树脂层的成分混合来形成。自粘层可以通过公知的涂布方法并使用由这些树脂等构成的组合物来形成。
作为热粘接层,只要可获得透明性就没有限定,例如,可通过层叠下述热粘接剂或热粘接性膜来使用,其中,作为所述热粘接剂或热粘接性膜的主要成分为:通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衣康酸等不饱和羧酸,对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直链状(线状)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甲基戊烯聚合物、聚丁烯聚合物、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等聚烯烃类树脂进行改性而得到的酸改性聚烯烃树脂、聚醋酸乙烯酯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等。当层叠热粘接性膜时,可以采用公知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使用了聚氨酯类干式层叠用粘接剂的干式层叠法来层叠。除此之外,压敏粘接层或热敏粘接层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来层叠公知的物质而使用。
根据图7~图9,关于该层叠体10中的条码印刷层5、基材层1、含珠涂层7的层叠位置,可以根据用途、印刷方法、需求特性来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在图7的层叠体10的情况下,从最外层侧(条码识别侧)依次配置有基材1、条码印刷层5、含珠涂层7(以覆盖该条码印刷层5的方式配置的含珠涂层7),还可根据用途来层叠自粘层17等。在图8的情况下,依次配置有 条码印刷层5、基材层1、含珠涂层7,还可以根据用途来层叠自粘层17第。在图9的情况下,依次配置基材层1、含珠涂层7、条码印刷层5,还可以根据用途来层叠自粘层17等。如前面所述,图8的构成适于采用柔版印刷法或喷墨法等将条码后印刷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首先层叠条码印刷层以外的各层,最后适当印刷层叠条码印刷层即可。
本发明的层叠体,可应用于:泡罩包装((press-through pack))的盖材;散剂(药粉)、颗粒药、贴剂(贴药)的分装袋;食品、饮料品的包装袋和包装箱;布丁或酸奶等乳制品容器的盖材;办公用品、机械部件、日用品、厨房用品等的包装袋或包装箱等公知的包装材料、包装体中,并且还可以优选用于标签(label)、封缄胶带、托盘(tray)、价签、标牌(tag)、卡片(card)等。
当将本发明的层叠体作为盖材使用时,可以作为纸制容器、金属制容器、玻璃制容器、聚丙烯·聚酯·聚苯乙烯·聚乙烯等树脂容器等的盖材来使用,可以通过热封热粘接在容器的开口部周边、优选热粘接在具有凸缘的容器的该凸缘上。通常可以设定热封时的温度为120~260℃左右、压力为2~250kg/cm2、时间为1~3秒左右。当包装体是泡罩包装的情况下,可使用设置有所谓网格密封(mesh seal)的格状凸条的加热板来进行热封,并可以获得强固的粘接力、密封性。
另外,由有色条码印刷层、透明或半透明的基材层、透明或半透明的含珠涂层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层叠体,对其用途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用于包装用片材,可根据需要层叠热粘接层等后应用于容器盖材、包装袋、包装箱、包装容器等中。另外,可根据需要层叠自粘层等后,应用于标签(label)、标牌(tag)、封缄标签、收缩标签等中。对粘贴标签等的容器并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以例举出树脂容器、玻璃容器、纸容器、金属容器、各种袋等,尤其是优选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容器、玻璃容器、树脂制袋。更具体而言,更优选作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安瓿、小瓶(vial)、其它药液装入用容器、装营养剂用树脂制袋、点滴用树脂制袋、其它药液装入用袋的标签来使用。图10是表示在安瓿25上粘贴包含显示有条码5的层叠体10的标签30的实例图。
另外,对上述各容器、各袋而言,只要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就可任意采用有色或无色的容器、袋。并且,通过实施例确认了不论是上述各容器、各袋 内的内容物特别是药液、营养剂等为无色还是有色,都可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实施例
接着,通过实施例说明对本发明例的作用效果进行验证的结果。
(实施例1:具有白着色层时的覆盖层中的树脂珠的效果)
在本发明例中,在铝箔(厚度为17μm,材质为8079硬质材)的光泽面上形成白着色层,在该白着色层(基体树脂为聚丙烯,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21重量%氧化钛颜料,干燥后的厚度为1.5μm)上,使用施加框结构处理的凹版并通过凹版印刷,设置了条码尺寸(标称0.254mm/模件(线粗细度最小为0.2~最大为1.25mm、间隙最小为0.3~最大为0.8mm))的条码部(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16重量%炭黑颜料,干燥后的厚度为约1.5μm)。并且,使用含有表1中所记载(表1中记载有材质(全部为树脂)和平均粒径(粒径))的树脂珠(全部为具有透明性的大致球状的粒子)的覆盖层用清漆,以覆盖前述条码部的方式,使用凹版来设置覆盖层(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珠含量按固态成分基准为11重量%,涂布量按干燥后重量计为1.8g/m2左右)。
对这些试样,通过后面说明的条码验证机评价了识别容易性。试样层叠体的具体层构成如下所示。
(本发明例A~F):(含珠覆盖层/条码部/白着色层/铝箔)在本发明例A~F中,擦用树脂珠,并改变树脂种类。
另外,在比较例G中,制备除了不含珠之外具有与本发明例相同的层构成的层叠体。
(比较例G):(覆盖层/条码部/白着色层/铝箔)
作为用于评价条码识别容易度的条码验证机(条码识别性评价装置),使用了MUNAZO株式会社(Munazo Co.,Ltd.)制造的TruCheck 401-RL(扫描次数为10次)。对于本发明例A~F、比较例G,测定了通过上述评价装置所评价的SC值(符号对比度(Symbol Contrast)(Rmax-Rmin)、单位为%)、EDGE(边缘判定)、RL/Rd(最大反射率/最小反射率)、MinEC(最小边缘对比度、单位为%)、MOD(调制比(modulation)、单位为%)、Def(缺陷、单位为%)、DCD(解码)、DEC(解码的容易性、单位为%)、 MinQZ(最小静止区)的评价项目。将这些项目的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结果示于表1中。并且,将表1中的综合评价等级(class)的评价点数范围(依据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标准)示于表2中。
表1
表2
  基于评价点数区分评价等级
  3.5≤A(最上等)≤4.0
  2.5≤B(优秀)<3.5
  1.5≤C(良好)<2.5
  0.5≤D(可)<1.5
  F(不可)<0.5
由表1可见,在比较例G中,SC值为68、综合评价为B,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例A~F中,SC值为71~107、综合评价为A,明显提高了基于本发明的条码识别容易度。
(实施例2:具有白着色层时的覆盖层中的氧化金属珠和玻璃珠的效果)
下面,说明对覆盖层中所含有的珠种类的效果进行验证的结果。在本发明例中,在铝箔(厚度为17μm、材质为8079硬质材)的光泽面上形成白着色层,在该白着色层(基体树脂为聚丙烯,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21重量%氧化钛颜料,干燥后的厚度为1.5μm)上,使用施加框结构处理的凹版并通过凹版印刷,设置了条码尺寸(标称0.254rnm/模件(线粗细度最小为0.2~最大为1.25mm、间隙最小为0.3~最大为0.8mm))的条码部(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16重量%炭黑颜料,干燥后的厚度为约1.5μm)。并且,使用含有玻璃珠(透明球状粒子:平均粒径约6μm)或氧化铝珠(半透明不定形粒子:平均粒径约3μm)的覆盖层用清漆,以覆盖前述条码部的方式,使用凹版设置覆盖层(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珠含量按固态成分基准为15重量%,涂布量按干燥后重量计为1.9g/m2左右)。在本发明例H、I中,将珠的材料改变为氧化铝和玻璃。
采用上述条码验证机,对这些试样评价了识别容易性。试样层叠体的具体结构如下所示。
(本发明例H~I):(含珠覆盖层/条码部/白着色层/铝箔)
另外,在比较例中,制备除了不含珠之外具有与本发明例相同的层构成的层叠体。
(比较例J):(覆盖层/条码部/白着色层/铝箔)
作为用于评价条码识别容易度的条码验证机,使用了上述评价装置。扫描次数设为10次。对于本发明例H~I、比较例J,将通过上述评价装置对上述评价项目评价的结果和综合评价结果示于表3中。
由表3可见,在比较例J中,SC值为68、综合评价为B,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例H、I中,SC值为71~82、综合评价为A,明显提高了基于本发明的条码识别容易度。另外,在本发明例H与I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认为氧化铝和玻璃珠对提高识别容易度的贡献基本相同。并且,与表1相比时,认为本发明的覆盖层中所含有的树脂珠、氧化铝珠和玻璃珠对提高识别容易度的贡献在上述评价内容范围内是基本相同。
表3
(实施例3:在没有白着色层时的覆盖层中的树脂珠的效果)
下面,示出在没有白着色层时的调查结果。在本发明例中,在铝箔(厚度为17μm、材质为8079硬质材)的光泽面上,使用施加框结构处理的凹版并通过凹版印刷,设置了条码尺寸(标称0.254mm/模件(线粗细度最小为0.2~最大为1.25mm、间隙最小为0.3~最大为0.8mm))的条码部(基体树脂为 硝基纤维素,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16重量%炭黑颜料,干燥后的厚度为约1.5μm)。并且,使用含有平均粒径为5μm的三聚氰胺树脂珠(具有透明性的大致球状的粒子)的覆盖层用清漆,以覆盖前述条码部的方式,使用凹版来设置覆盖层(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珠含量按固态成分基准为15重量%、涂布量按干燥后重量计为约2.0g/m2)。
采用上述条码验证机,对这些试样评价了识别容易性。试样层叠体的具体结构如下所示。
(本发明例K):(含珠覆盖层/条码部/铝箔)
另外,在比较例中,制备除了不含珠之外具有与本发明例相同的层构成的层叠体。
(比较例L):(覆盖层/条码部/铝箔)
采用上述条码验证机,并以扫描次数为10次进行评价。对于本发明例K、比较例L,将通过上述评价装置所评价的上述项目和综合评价的结果示于表4中。
表4
由表4可见,在比较例L中DCD值为0/10、综合评价为F即不可识别,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例K中SC值为104、DCD值为10/10,可识别并且综合 评价为A。可知,在对没有白着色层的层叠体的该评价试验中,在本发明例中也格外提高了条码识别容易度。
(实施例4:在没有白着色层时的含珠覆盖层中的颜料的效果)
下面,示出没有白着色层并且在覆盖层中添加颜料时的调查结果。在本发明例中,在铝箔(厚度为17μm、材质为8079硬质材)的光泽面上,使用施加框结构处理的凹版并通过凹版印刷,设置了条码尺寸(标称0.254mm/模件(线粗细度最小为0.2~最大为1.25mm、间隙最小为0.3~最大为0.8mm))的条码部(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16重量%炭黑颜料,干燥后的厚度为约1.5μm)。并且,使用具有平均粒径为5μm的三聚氰胺树脂珠(具有透明性的大致球状的粒子)和颜料油墨(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红色颜料:可溶性偶氮(单偶氮类)、蓝颜料:酞菁蓝、黄颜料:不溶性偶氮(双偶氮类))的覆盖层用清漆,以覆盖前述条码部的方式,使用凹版来设置覆盖层(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珠含量按固态成分基准为12重量%,颜料含量按固态成分基准为2~2.5重量%、涂布量按干燥后重量计为约2.0g/m2)。
采用上述条码验证机,对这些试样评价了识别容易性。试样层叠体的具体结构如下所示。
(本发明例M~O):(含有(着色颜料+三聚氰胺树脂珠)的覆盖层/条码部/铝箔)在本发明例M~O中,将颜料改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另外,在比较例中,制备除了不含有珠和颜料之外具有与本发明例相同层构成的层叠体。
(比较例P):(覆盖层/条码部/铝箔)
采用上述条码验证机,以扫描次数为10次来进行评价。对于本发明例M~O、比较例P,测定了上述各评价项目。将这些项目的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结果示于表5中。
由表5可见,在比较例P中,DCD值为0/10、综合评价为F即为不可识别,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例M~O中,SC值为107~110、DCD值为9~10/10即可识别,而且综合评价为A。由此可知,在叠印(OP)涂层中添加按干燥 后重量计为2~2.5重量%左右的颜料时,条码的识别容易度也没有问题而且优异。
表5
(实施例5:在条码印刷用层叠体的基底层(含珠涂层)上印刷条码的情形)
下面,说明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例的条码印刷用层叠体,即假设发货后由客户进行条码印刷时的后印刷层叠体的作用效果进行验证的结果。此时,含珠涂层被称作“基底层”。但是,“基底层”在内容上与上述“含珠涂层”相同。
(本发明例1):(热粘接层/铝箔/基底层(5μm直径三聚氰胺珠)/柔版印刷炭黑颜料的条码)
在本发明例1中,在铝箔(厚度为17μm、材质为8079硬质材)的光泽面上,通过凹版涂布法形成基底层(干燥后附着量:1.7g/m2,其中,所述基底层是通过使基本透明的三聚氰胺树脂珠(平均粒径:5μm)以固态成分基准为15重量%的含量包含在基体(主要成分:硝基纤维素树脂)中的基底层),并在该铝箔的暗面(与光泽面相反侧的面)上,按干燥后重量为4g/m2的方式,涂布以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共聚物作为主要成分的热粘接层,制 造本发明例1的条码印刷用层叠体。
接着,在条码印刷用层叠体的基底层面上,通过柔版印刷后印刷条码尺寸(标称0.254mm/模件(线粗细度最小为0.2~最大为1.25mm、间隙最小为0.3~最大为0.8mm))的条码部(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16重量%炭黑颜料,干燥后的厚度为约1.5μm)。
(本发明例2):(热粘接层/铝箔/基底层(2μm直径三聚氰胺珠+3.5μm直径玻璃珠)/柔版印刷炭黑颜料的条码)
在本发明例2中,在铝箔(厚度为17μm、材质为8079硬质材)的光泽面上,通过凹版涂布法形成基底层(干燥后附着量:1.7g/m2,其中,所述基底层是通过使基本透明的三聚氰胺树脂珠(平均粒径:5μm)以固态成分基准为15重量%的含量、以及使基本透明的玻璃珠(平均粒径:3.5μm)以固态成分基准为15重量%含量同时包含在基体(主要成分:硝基纤维素树脂)中而成的基底层)。此后与本发明例1同样地,制造本发明例2的条码印刷用层叠体,并在条码印刷用层叠体的基底层面上后印刷条码部。
(比较例1)(热粘接层/铝箔/白着色层/透明涂层(clear coat)/柔版印刷炭黑颜料的条码)
作为比较例1,在铝箔(厚度为17μm、材质为8079硬质材)的光泽面上,通过凹版涂布法形成白着色层(基体树脂为聚丙烯,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21重量%氧化钛颜料,干燥后的厚度为1.5μm),并且在白着色层上施加透明涂层(丙烯酸类树脂、厚度约1μm)。在该铝箔的暗面(与光泽面相反侧的面)上,按干燥后重量为4g/m2,涂布以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共聚物作为主要成分的热粘接层,制造比较例1的条码印刷用层叠体。
接着,与本发明例1同样地,在条码印刷用层叠体的透明涂层面上后印刷条码部。
采用此后所说明的条码验证机,对这些试样评价了识别容易性。试样和比较例的层叠体的层构成可概括如下。
(本发明例1~2):热粘接层/铝箔/含珠基底层/条码部
(比较例1):热粘接层/铝箔/白着色层/透明涂层/条码部
作为用于评价条码识别容易度的条码验证机(条码识别性评价装置),使用了MUNAZO株式会社(Munazo Co.,Ltd.)制造的TruCheck 401-RL(扫 描次数设为10次)。对于本发明例1~2、比较例1,测定了通过上述评价装置所评价的SC值(符号对比度(Rmax-Rmin)、单位为%)、EDGE(边缘判定)、RL/Rd(最大反射率/最小反射率)、MinEC(最小边缘对比度、单位为%)、MOD(调制比(modulation)、单位为%)、Def(缺陷、单位为%)、DCD(解码)、DEC(解码的容易性、单位为%)、MinQZ(最小静止区)的评价项目。将这些项目的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结果示于表6中。另外,表6中的综合评价等级(class)的评价点数范围(依据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标准),为上述表2中所示。
表6
根据表6可知,在条码的基底具有白着色层但不含珠的比较例1中,SC值为66、综合评价为2.7(评价等级为B)。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例1中,尽管没有白着色层,但是由于在基底中含珠,所以SC值提高至109,综合评价也高达3.0(评价等级为B)。并且,在基底中同时具有玻璃珠和三聚氰胺珠的本发明例2中,SC值提高至112、综合评价为4.0(评价等级为A)。当比较只含有三聚氰胺珠的本发明例1与同时含有三聚氰胺珠和玻璃珠的本发明例2时,虽然三聚氰胺珠和玻璃珠所获得的结果较良好,但珠的直径发生变化,有必要进一步详细分析。但是,在三聚氰胺珠(本发明例1)或者三聚氰胺珠和玻璃珠(本发明例2)中,即使不设置白着色层,也可以获得高的条码识别精度。并且,通过在基底层包含珠,与只设置白着色层时相比,可以获得更高的识别精度。
接着,将具有本发明例2所制作的条码部的层叠体作为盖材,并当作PTP用容器(成型有多个用于收纳药剂胶囊的袋部的聚丙烯树脂片)的盖材,采用CKD株式会社制造的热封机,对向该袋开口周边延伸的凸缘面和该层叠体的热粘接层面,施加260℃×0.25MPa×300次(shot)(11.7m/min)的网格密封,进行热粘接。与前述同样地,采用条码验证机,对网格密封后的PTP包装体的条码部评价识别容易性。将结果示于表7中。
表7
根据表7,即使进行高温高压的热封后,SC值为113、综合评价为4.0(评价等级为A),可知仍然保持了基于本发明的条码识别容易度。即,通过使基底层含有玻璃珠和树脂珠,即使在热封后,也可以获得最高等级的条码识别精度。
(实施例6:在含珠涂层包同时包含硬质珠和软质珠的情形)
下面,说明对本发明例的层叠体的含珠涂层中同时包含硬质珠和软质珠时的作用效果进行验证的结果。
(本发明例1):(热粘接层/铝箔/黑油墨的条码/清漆(三聚氰胺珠+玻璃珠))
在本发明例1中,在铝箔(厚度为20μm、材质为8079硬质材)的光泽面上,使用黑油墨(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16重量%的炭黑颜料),使用凹版并通过凹版印刷,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约1.5μm的 方式,设置了条码尺寸(标称0.254mm/模件(线粗细度最小为0.2~最大为1.25mm、间隙最小为0.3~最大为0.8mm)的条码部。接着,使用含有按固态成分重量基准为15重量%的三聚氰胺珠(平均粒径:2μm)和按固态成分基准为15重量%的玻璃珠(平均粒径:3μm)的覆盖层用清漆,以覆盖前述条码部的方式,使用凹版来设置覆盖层(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涂布量按干燥后重量计为1.8g/m2)。此外,三聚氰胺珠和玻璃珠基本是球状并基本上是透明的。
接着,在前述铝箔的暗面(与印刷有条码部的面相反侧的面)上,通过凹版涂布,以干燥后重量为3.5g/m2的方式,层叠以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共聚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热粘接剂,使涂膜干燥并作为热粘接层。
通过上述操作制备了本发明例1的包装用片材(层叠体)。
(本发明例2):(热粘接层/铝箔/蓝油墨的条码/清漆(三聚氰胺珠+玻璃珠))
在本发明例2中,在铝箔(厚度为20μm、材质为8079硬质材)的光泽面上,使用蓝油墨(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27重量%的酞菁蓝颜料),使用凹版来并通过凹版印刷,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约1.5μm的方式,设置了条码尺寸(标称0.254rnm/模件(线粗细度最小为0.2~最大为1.25mm、间隙最小为0.3~最大为0.8mm)的条码部。此后,与本发明例1同样地制备了包装用片材(层叠体)。
(本发明例3):(热粘接层/铝箔/绿油墨的条码/清漆(三聚氰胺珠+玻璃珠))
在本发明例3中,在铝箔(厚度为20μm、材质为8079硬质材)的光泽面上,使用绿油墨(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31重量%的酞菁绿颜料),使用凹版并通过凹版印刷,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约1.5μm的方式,设置了条码尺寸(标称0.254mm/模件(线粗细度最小为0.2~最大为1.25mm、间隙最小为0.3~最大为0.8mm)的条码部。此后,与本发明例1同样地制备了包装用片材(层叠体)。
(本发明例4):(热粘接层/铝箔/黑油墨的条码/(清漆+黄色颜料)(三聚氰胺珠+玻璃珠))
除了在本发明例1所述的覆盖层用清漆中进一步添加按固态成分重量基 准为3.3重量%的黄色颜料(双偶氮类颜料)并加以混合以外,与本发明例1同样地制备了包装用片材(层叠体)。
(本发明例5):(热粘接层/铝箔/蓝油墨的条码/(清漆+黄色颜料)(三聚氰胺珠+玻璃珠))
除了在本发明例2的覆盖层用清漆中进一步添加按固态成分重量基准为3.3重量%的黄色颜料(双偶氮类颜料)并加以混合以外,与本发明例2同样地制备了包装用片材(层叠体)。
(本发明例6):(热粘接层/铝箔/绿油墨的条码/(清漆+黄色颜料)(三聚氰胺珠+玻璃珠))
除了在本发明例3的覆盖层用清漆中进一步添加按固态成分重量基准为3.3重量%的黄色颜料(双偶氮类颜料)并加以混合以外,与本发明例3同样地制备了包装用片材(层叠体)。
(本发明例7):(热粘接层/铝箔/黑油墨的条码/清漆(三聚氰胺珠+玻璃珠))
除了在本发明例1中,将覆盖层的涂布量按干燥后重量计改变为2.7g/m2以外,与本发明例1同样地制备了包装用片材(层叠体)。本发明例1的覆盖层的涂布量按干燥后重量计为1.8g/m2。本发明例7中的覆盖层的外观呈现了乳白色。
(比较例1):(铝箔/黑油墨的条码/清漆)
除了在本发明例1中,作为覆盖层用清漆使用了完全不含珠的覆盖层用清漆以外,与本发明例1同样地制备了包装用片材(层叠体)。
(参考例2):(热粘接层/铝箔/黑油墨的条码/清漆(三聚氰胺珠))
除了在本发明例1中,作为覆盖层用清漆使用了只含有按固态成分重量基准为15重量%的一种三聚氰胺珠(平均粒径:2μm)的覆盖层用清漆以外,与本发明例1同样地制备了包装用片材(层叠体)。
采用条码验证机,对这些试样评价识别容易性。
作为用于评价条码识别容易度的条码验证机(条码识别性评价装置),使用了MUNAZO株式会社(Munazo Co.,Ltd.)制造的TruCheck 401-RL(扫描次数设为10次)。对于本发明例1~7、比较例1、参考例2,测定了通过上述评价装置所评价的SC值(符号对比度(Rmax-Rmin)、单位为%)、EDGE (边缘判定)、Rl(最大反射率)、Rd(最小反射率)、MinEC(最小边缘对比度、单位为%)、MOD(调制比(modulation)、单位为%)、Def(缺陷、单位为%)、DCD(解码)、DEC(解码的容易性、单位为%)、MinQZ(最小静止区)的评价项目。将这些项目的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结果示于表8中。另外,表8中的综合评价等级(class)的评价点数范围(依据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标准),如同上述表2中所示。
表8
根据表8,在完全不含珠的比较例1中,SC值为91、综合评价为F、识别精度为不可。对含有作为一般树脂的三聚氰胺的珠而不含有硬质珠的参考 例2而言,在该阶段(热封前的阶段)中,综合评价为3.9(评价等级为A),并不比本发明例1~7差。
根据本发明例1~7的结果,评价等级均为A,可知与比较例1相比,提高了非常大的识别精度。并且,本发明例1~7的结果表示不受下列因素(e1)~(e3)的影响。
(e1)条码印刷的油墨颜色
(e2)覆盖层中有无黄色颜料
(e3)在规定范围内的覆盖层附着量的大小
不受上述因素(e1)~(e3)的影响,在本发明例1~7中,SC值为95~110、综合评价为A,明显提高了基于本发明的条码识别容易度。
接着,说明对热封后的条码部的识别容易度的效果进行验证的结果。此外,比较例1完全不含珠,在热封前阶段的识别精度为不可,因此,没有必要观察对热封的影响而予以排除。将本发明例1~7和参考例2的包装用片材(层叠体)作为PTP用容器(成型有多个用于收纳药剂胶囊的袋部的聚丙烯树脂片)的盖材,采用CKD株式会社制造的热封机,对向该袋开口周边延伸的凸缘面和包装用片材的热粘接层面,施加190℃×0.3MPa×1秒的网格密封并进行热粘接。与前述同样地,采用条码验证机,对网格密封后的PTP包装体的条码部评价了识别容易性。将结果示于表9中。
表9
根据表9可知,在只含有作为一般树脂的三聚氰胺珠的参考例2中,Def值为45、综合评价为0(评价等级为F(不可))。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例1~7中,Def值为11以下、综合评价为3.5~3.9(评价等级均为A),即使在高温高压的热封后,显然基于本发明的条码的识别精度高。在热封后,也与热封前同样未观察到来自上述因素(e1)~(e3)的影响。此外,当在显微镜下观察参考例2的覆盖层内的珠时,珠发生了不规则变形,但在本发明例1~7的试样中,基本上没有观察到珠的变形。
接着,说明用本发明例8对改善耐磨性的效果进行验证的结果。
(本发明例8):(热粘接层/铝箔/黑油墨的条码/清漆(三聚氰胺珠+玻璃珠+二氧化硅粒子))
在本发明例8中,在铝箔(厚度为20μm、材质为8079硬质材)的光泽面上,使用黑油墨(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16重量%的炭黑颜料),使用凹版并通过凹版印刷,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约1.5μm的方式,设置了条码尺寸(标称0.254mm/模件(线粗细度最小为0.2~最大为1.25rnm、间隙最小为0.3~最大为0.8mm)的条码部。接着,使用含有按固态成分重量基准为15重量%的三聚氰胺珠(平均粒径:2μm)和按固态成分基准为3重量%的玻璃珠(平均粒径:6μm)以及按固态成分基准为5重量%的作为氧化金属粒子的二氧化硅粒子(平均粒径:3μm)的覆盖层用清漆,以覆盖前述条码部的方式,使用凹版来设置覆盖层(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涂布量按干燥后重量计为1.8g/m2)。此外,三聚氰胺珠和玻璃珠基本是球状 并大体上是透明的。
接着,在前述铝箔的暗面(与印刷有条码部的面相反侧的面)上,通过凹版涂布,以干燥后重量为3.5g/m2的方式,层叠以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共聚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热粘接剂,使涂膜干燥并作为热粘接层。
通过上述操作制备了本发明例8的包装用片材(层叠体)。
将本发明例8的包装用片材(层叠体),作为PTP用容器(成型有多个用于收纳药剂胶囊的袋部的聚丙烯树脂片)的盖材,采用CKD株式会社制造的热封机,对向该袋开口周边延伸的凸缘面和包装用片材的热粘接层面,施加190℃×0.3MPa×1秒的网格密封并进行热粘接。与前述同样地,采用条码验证机,对网格密封前后的PTP包装体的条码部评价了识别容易性。将结果示于表10中。
表10
另外,使用本发明例8和本发明例1的包装用片材(层叠体),评价了耐磨性。作为评价方法,对各包装用片材各准备2片,并使覆盖层面相互对置,用手指将两片包装用片材中的一片与另一片擦拭20个来回。在本发明例8中,覆盖层面基本上未发生变化,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例1中,产生了细的伤痕,降低了商品价值。根据该结果可知,在要求耐磨性的工序、用途中,通过在覆盖层中添加氧化金属粒子(特别是二氧化硅),改善了耐磨性。
(实施例7:透明层叠体)
接着,说明对本发明例的层叠体为透明时(条码自身为有色)的作用效果进行验证的结果。试样使用了本发明例1~5和比较例1~2的7种层叠体。
<试样>
(比较例1):从条码的识别侧为(25μmPET/条码印刷/含二氧化硅的涂层)
在比较例1中,在厚度为25μm的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的背面侧,使用黑油墨(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16重量%的炭黑颜料),使用凹版并通过凹版印刷,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约1.5μm的方式,设置了条码尺寸(标称0.200mm/模件(线粗细度最小0.200~最大0.800mrn、间隙最小0.200~最大0.800mm))的条码。进而,以覆盖条码印刷部的方式,并以干燥后重量达到2g/m2的方式,涂布了按固态成分基准为5重量%来分散含有平均粒径为约1μm的二氧化硅(氧化硅)的硝基纤维素,制备比较例1的试样。含二氧化硅的涂层为半透明。
(比较例2):从条码的识别侧为(含二氧化硅的涂层/25μmPET/条码印刷)
在比较例2中,在厚度为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的表面侧(条码的识别侧),以干燥后重量为2g/m2的方式,涂布了按固态成分基准为5重量%来分散含有平均粒径为约1μm的二氧化硅(氧化硅)的硝基纤维素。含二氧化硅的涂层为半透明。接着,在PET的背面侧,使用黑油墨(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16重量%的炭黑颜料),使用凹版并通过凹版印刷,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约1.5μm的方式,设置了条码尺寸(标称0.200mm/模件)的条码,制备比较例2的试样。
(本发明例1):从条码的识别侧为(25μmPET/条码印刷/含珠涂层)
在本发明例1中,在厚度为25μm的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的背面侧,使用黑油墨(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16重量%的炭黑颜料),使用凹版来并通过凹版印刷,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约1.5μm的方式,设置了条码尺寸(标称0.200mm/模件)的条码。进而,以覆盖条码印刷部的方式,并以干燥后重量为1g/m2的方式,涂布了按固态成分基准为15重量%来分散含有平均粒径为5μm的三聚氰胺珠的硝基纤维素,制备本发明例1的试样。含珠涂层基本透明。
(本发明例2):从条码的识别侧为(25μmPET/条码印刷/含珠涂层)
除了将本发明例1中含珠涂层的涂布量设为按干燥后重量计2g/m2以外,与本发明例1同样地制备了本发明例2的试样。
(本发明例3):从条码的识别侧为(条码印刷/25μmPET/含珠涂层)
在本发明例3中,在厚度为25μm的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的表面侧(条码的识别侧),使用黑油墨(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16重量%的炭黑颜料),使用凹版并通过凹版印刷,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约1.5μm的方式,设置了条码尺寸(标称0.200mm/模件)的条码。接着,在PET的背面侧,以干燥后重量为1g/m2的方式,涂布了按固态成分基准为15重量%来分散含有平均粒径5μm的三聚氰胺珠的硝基纤维素,制备了本发明例3的试样。含珠涂层基本透明。
(本发明例4):从条码的识别侧为(条码印刷/25μmPET/含珠涂层)
除了将本发明例3中含珠涂层的涂布量设为按干燥后重量计2g/m2以外,与本发明例3同样地制备本发明例4的试样。
(本发明例5):从条码的识别侧为(25μmPET/含珠涂层/条码印刷)
在本发明例5中,在厚度为25μm的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的背面侧(与条码识别侧相反侧的面)上,以干燥后的重量成为2g/m2的方式,涂布了按固态成分基准为15重量%来分散、含有平均粒径为5μm的三聚氰胺珠的硝基纤维素,干燥后,进而在该涂布面上,使用黑油墨(基体树脂为硝基纤维素,按固态成分基准含有16重量%的炭黑颜料),使用凹版并通过凹版印刷,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约1.5μm的方式,设置了条码尺寸(标称0.200mm/模件)的条码,制备本发明例5的试样。含珠涂层基本为透明。
(评价试验1)
采用条码验证机,对上述试样进行了识别容易性的评价试验。
作为用于评价条码识别容易度的条码验证机(条码识别性评价装置),使用了MUNAZO株式会社(Munazo Co.,Ltd.)制造的TruCheck 401-RL(扫描次数设为10次)。将本发明例1~5、比较例1、2的各试样,以使条码的识别侧成为外表面的方式,缠绕在空安瓿(无色透明玻璃制的注射液用容器:Φ14mm×长度76mm)(参照图10),并通过用上述评价装置扫描各条码部,测定了SC值(符号对比度(Rmax-Rmin)、单位为%)、EDGE(边缘判定)、 Rl(最大反射率)、Rd(最小反射率)、MinEC(最小边缘对比度、单位为%)、MOD(调制比(modulation)、单位为%)、Def(缺陷、单位为%)、DCD(解码)、DEC(解码的容易性、单位为%)、MinQZ(最小静止区)的各评价项目。将这些项目的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结果示于表11中。另外,表11中的综合评价等级(class)的评价点数范围(依据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标准),如同上述表2中所示。
表11
由表11可见,在不含珠的比较例1、2中,SC值为10~20、综合评价为F、识别精度为不可。本发明例1~5的结果中SC值为111~118、评价等级为A~B,可知与比较例相比提高了非常大的识别精度,显然,提高了基 于本发明的条码识别容易度。另外,由于条码部以外的层叠体基本透明,所以可以目测安瓿的内容物,视认性优异。
(评价试验2)
将比较例1、本发明例2和本发明例4的试样,以使条码的识别侧成为外表面的方式,缠绕在充满水的安瓿(与评价试验1同样的安瓿),并通过采用上述评价装置来扫描各条码部,测定了SC值等各评价项目。将结果示于表12中。本发明的效果是显然的。即使是充满水的容器也没有问题,可进行条码识别。并且,可容易地观察到在水中没有异物。
表12
(评价试验3)
除了将评价试验2中安瓿内的水换成茶(淡绿色)以外,与评价试验2同样地测定了各评价项目。试样为比较例1、本发明例2和本发明例4。将结果示于表13中。本发明的效果是显然的。即使是充满茶的容器也没有问题,可进行条码识别。另外,可容易地观察到茶中存在的茶叶渣。
表13
(评价试验4)
除了将评价试验2中的安瓿内的水换成市售的流动性酸奶(白色)以外,与评价试验2同样地测定了各评价项目。试样为比较例1、本发明例2和本发明例4。将结果示于表14中。本发明的效果是显然的。即使是充满酸奶的容器也没有问题。可进行条码识别。
表14
(评价试验5)
除了将评价试验2中安瓿内的水换成市售的可乐(基本为黑色)以外,与评价试验2同样地测定了各评价项目。试样为比较例1、本发明例2和本发明例4。将结果示于表15中。本发明的效果是显然的。即使是充满可乐的容器也没有问题。可进行条码识别。
表15
(评价试验6)
除了将评价试验2中安瓿内的水换成市售的含漱药(商品名为“Isodine(イソヅン)”)(深棕色)以外,与评价试验2同样地测定了各评价项目。试样为比较例1、本发明例2和本发明例4。将结果示于表16中。本发明的效果是显然的。即使是充满含漱药的容器也没有问题,可进行条码识别。
表16
(评价试验7)
除了将评价试验1中的无色透明玻璃制的安瓿换成褐色玻璃制安瓿以外,与评价试验1同样地测定了各评价项目。试样为比较例1、本发明例2和本发明例4。将结果示于表17中。本发明的效果是显然的。即使是褐色的 容器也没有问题,可进行条码识别。
表17
根据上述所有评价试验可知,除本发明例以外,即使从外侧可以视认所使用对象,其条码识别性也是差的,而只有本发明才可以同时确保条码识别性和使用对象的视认性。
上述中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但上述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只不过是示例而已,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发明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来表示,还包括同等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含义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层叠体等,通过使用市售的条码读取器,能够以良好的精度来识别予以小型化、高密度化的条码,因此,有助于该领域的品质管理等,尤其是在防止取药错误、有效期限管理、防止伪造等方面发挥作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基材,3白着色层,5条码印刷,7含珠涂层(基底层),7a树脂,7b珠,7f软质珠,7k硬质珠,10层叠体,17热粘接层、自粘层等,25安瓿,30标签。

Claims (16)

1.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色条码印刷层、基材层和含珠涂层,
所述基材层含有金属薄膜层,
所述含珠涂层至少包含基体树脂和分散在基体树脂中且由显微镜观察的平均粒径为0.1μm~30μm的三聚氰胺树脂构成的树脂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码印刷层位于所述基材层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含珠涂层设置成覆盖所述条码印刷层,
所述含珠涂层含有所述树脂珠以及分散在基体树脂中的选自玻璃珠、氧化金属珠和金属珠中的一种以上,由显微镜观察的玻璃珠、氧化金属珠和金属珠的平均粒径为0.1μm~3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码印刷层位于所述基材层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含珠涂层设置成覆盖所述条码印刷层的位置,
所述含珠涂层同时包含由玻璃、氧化金属和金属中的任一种形成的硬质珠和由所述树脂珠构成的软质珠,
所述硬质珠在将层叠体作为容器的盖材薄板在容器的开口周边部进行热封时,具有在热封时的压力下不发生变形的硬度,
所述软质珠具有低于硬质珠的硬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珠涂层同时包含玻璃珠和树脂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珠涂层还含有二氧化硅粒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由显微镜观察的所述硬质珠的平均粒径大于所述软质珠的平均粒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珠涂层设置成与所述基材层的至少一部分相连接,
所述条码印刷层设置成与含珠涂层的至少一部分相连接,
所述含珠涂层至少包含树脂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包含热粘接层。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珠、玻璃珠、氧化金属珠和金属珠是透明或半透明。
10.一种层叠体,其是用于形成条码印刷层的条码印刷用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由基材层和含珠涂层构成,
所述含珠涂层至少包含基体树脂和分散在基体树脂中且由显微镜观察的平均粒径为0.1μm~30μm的三聚氰胺树脂构成的树脂珠。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珠涂层同时包含由玻璃、氧化金属和金属中的任一种形成的硬质珠和由树脂珠构成的软质珠,
所述硬质珠在将层叠体作为容器的盖材薄板在容器的开口周边部进行热封时,具有在热封时的压力下不发生变形的硬度,
所述软质珠具有低于硬质珠的硬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珠涂层还含有氧化金属粒子。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珠涂层包含选自玻璃珠、氧化金属珠和金属珠中的一种以及树脂珠。
14.一种包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
15.一种包装用片材,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构成。
16.一种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构成。
CN201080017068.0A 2009-04-20 2010-04-16 层叠体、包装体、包装用片材、包装材料、标签和容器 Active CN102395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1512A JP4577856B2 (ja) 2009-04-20 2009-04-20 積層体および包装材料
JP2009-101512 2009-04-20
JP2009154392A JP5496557B2 (ja) 2009-06-29 2009-06-29 積層体および包装体
JP2009-154391 2009-06-29
JP2009-154392 2009-06-29
JP2009154391 2009-06-29
JP2010-021679 2010-02-02
JP2010021679A JP5594761B2 (ja) 2009-06-29 2010-02-02 積層体および包装体
JP2010-033947 2010-02-18
JP2010033947A JP5496704B2 (ja) 2010-02-18 2010-02-18 積層体、包装用シート、ラベルおよび容器
PCT/JP2010/056874 WO2010122964A1 (ja) 2009-04-20 2010-04-16 積層体、包装体、包装用シート、包装材料、ラベルおよび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5466A CN102395466A (zh) 2012-03-28
CN102395466B true CN102395466B (zh) 2015-06-24

Family

ID=44837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7068.0A Active CN102395466B (zh) 2009-04-20 2010-04-16 层叠体、包装体、包装用片材、包装材料、标签和容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91976B2 (zh)
EP (1) EP2409835B1 (zh)
CN (1) CN102395466B (zh)
ES (1) ES2454766T3 (zh)
TW (1) TWI511885B (zh)
WO (1) WO20101229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1885B (zh) * 2009-04-20 2015-12-11 Toyo Aluminium Kk 積層體、包裝體、包裝用薄片、包裝材料、標籤及容器
EP3521210B1 (de) 2010-07-22 2020-01-08 K-fee System GmbH Portionskapsel mit barcode
US8678289B2 (en) * 2011-04-12 2014-03-25 Custom Security Industries Inc. Anti-tamper label and item embodying the same
US8919879B1 (en) * 2012-02-21 2014-12-30 Melissa Rice Golin Convertible seat cover
US9346258B2 (en) * 2012-05-02 2016-05-24 Printing Research, Inc. Method for cleaning anti-marking jackets
MX2014014978A (es) * 2012-06-05 2015-06-17 Avery Dennison Corp Etiquetas que tienen un tinte de informacion.
JP6010367B2 (ja) * 2012-07-05 2016-10-19 株式会社Uacj製箔 アルミニウム・樹脂積層材および該積層材を含む包装材
US9492994B2 (en) * 2012-09-20 2016-11-15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Device having multiple printing layers and a printing method thereof
DE102012223291A1 (de) 2012-12-14 2014-06-18 K-Fee System Gmbh Portionskapse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tränks mit einer Portionskapsel
CN103971590B (zh) * 2013-02-01 2017-02-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商标及其制造方法
US9265330B1 (en) 2013-02-04 2016-02-23 Melissa Golin Convertible seat cover
JP6164398B2 (ja) * 2013-02-08 2017-07-19 株式会社Uacj製箔 アルミニウム・樹脂積層材および該積層材を含む包装材
JP5652496B2 (ja) * 2013-03-29 2015-01-14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台紙、台紙付きラベル及び粘着ラベル、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6296741B2 (ja) * 2013-09-30 2018-03-20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プラスチックラベル及びプラスチックラベル付き容器
JP2015131482A (ja) * 2013-12-09 2015-07-23 株式会社Uacj製箔 アルミニウム・樹脂積層材および該積層材を含む包装材
JP2015143010A (ja) * 2013-12-27 2015-08-06 株式会社Uacj製箔 アルミニウム・樹脂積層材および該積層材を含む包装材
JP6374162B2 (ja) * 2013-12-27 2018-08-15 株式会社Uacj製箔 金属箔製包装材料
FR3017478A1 (fr) * 2014-02-11 2015-08-14 Saint Gobain Procede de lecture d'un code d'identification sur une feuille de verre
JP6427353B2 (ja) * 2014-08-04 2018-11-21 株式会社Uacj製箔 アルミニウム・樹脂積層材および該積層材を含む包装材
FR3035077B1 (fr) * 2015-04-17 2018-07-13 Fromageries Bel Procede de production d'une portion emballee de produit alimentaire, et portion obtenue par ce procede
KR102114206B1 (ko) 2015-06-10 2020-05-25 카-페 시스템 게엠베하 3-플라이 부직 직물을 가지는 1인분용 캡슐
RU2018105139A (ru) 2015-07-13 2019-08-13 К-Фее Зюстем Гмбх Фильтрующий элемент с вырезом
US10360822B2 (en) * 2015-08-26 2019-07-23 Sonoco Development, Inc. Tamper evident tag
CA2998669C (en) 2015-09-18 2020-01-07 K-Fee System Gmbh Adapter for a single serve capsule
KR102560209B1 (ko) * 2015-09-30 2023-07-27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캄파니 웨브-기반 용품을 위한 추적 시스템
US10829281B2 (en) * 2015-10-28 2020-11-10 Hp Indigo B.V. Flexible packaging material
CN106742613A (zh) * 2016-12-26 2017-05-31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正反双二维码贴码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2039A (zh) * 2016-12-26 2017-05-31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正反双二维码贴码及其制备方法
US11443656B2 (en) * 2018-08-22 2022-09-13 Spot Tracker, LLC Label compatible with holiday testing
DE102018006813A1 (de) * 2018-08-28 2020-03-05 Markus Kirner Informationssystem für Versandumschläge
JP7247502B2 (ja) * 2018-09-21 2023-03-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包装材及び包装容器
KR102174326B1 (ko) * 2019-01-31 2020-11-05 에스케이씨하이테크앤마케팅(주) 비산방지 데코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적층체
JP2021038015A (ja) * 2019-09-05 2021-03-11 東洋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プレススルーパック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レススルーパック
EP4062393A4 (en) * 2019-12-20 2023-08-16 UPM Raflatac Oy PRINTABLE DOUBLE-SIDED PSA THERMAL LABEL
IT202000012208A1 (it) * 2020-05-25 2021-11-25 Ferdiam S R L Etichetta, in particolare per verificare l’autenticità di un oggetto comprendente l’etichetta
US11820568B2 (en) * 2020-12-16 2023-11-21 Steris Corporation Fluorinated shrink wrap for surgical item identification tags
CN114889287A (zh) * 2022-05-20 2022-08-12 浙江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嵌入智能标签的包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8930A (en) * 1989-02-14 1992-06-02 Sony Corporation Retroreflective sheet having a stickable surface
US20030170425A1 (en) * 2002-02-19 2003-09-11 Mann Graeme R. Security laminate
CN101218090A (zh) * 2005-06-23 2008-07-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叠层反射体、认证卡、条形码标签、认证系统以及认证区域形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8356Y2 (zh) * 1984-12-27 1989-03-06
CA1281982C (en) * 1985-11-20 1991-03-26 Toyo Aluminium Kabushiki Kaisha Laminated sheet material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containers and pouches
US4848931A (en) * 1985-11-20 1989-07-18 Toyo Aluminium Kabushiki Kaisha Packaging sheet and containers and pouches using the sheet
JPH07266725A (ja) 1994-03-30 1995-10-1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感熱記録媒体
JPH08254951A (ja) 1995-03-16 1996-10-01 Kobayashi Kirokushi Kk 情報表示ラベル
JPH0963329A (ja) * 1995-08-30 1997-03-07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 <3M> 液晶バックライト用反射シート
JP3139336B2 (ja) * 1995-09-13 2001-02-26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光読取りカード
US6793138B2 (en) * 1999-12-15 2004-09-21 Takahiro Saito Information code and its reading device
US6824849B2 (en) * 2000-08-07 2004-11-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aser-cuttable multi-layer sheet material
JPWO2003032073A1 (ja) * 2001-09-27 2005-01-27 株式会社ツジデン 反射フイルム
US7926730B2 (en) * 2005-11-30 2011-04-19 Pitney Bowes Inc. Combined multi-spectral document markings
JP5030952B2 (ja) * 2006-06-16 2012-09-19 東洋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薬剤包装用包装材及び薬剤包装用袋
JP2008269545A (ja) * 2006-06-29 2008-11-0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パターン印刷透明シート
JP5154906B2 (ja) * 2006-12-18 2013-02-27 東洋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プレススルーパックの蓋用包装用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レススルーパック
TWI488746B (zh) * 2009-02-13 2015-06-21 Toyo Aluminium Kk 層積體及容器
TWI511885B (zh) * 2009-04-20 2015-12-11 Toyo Aluminium Kk 積層體、包裝體、包裝用薄片、包裝材料、標籤及容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8930A (en) * 1989-02-14 1992-06-02 Sony Corporation Retroreflective sheet having a stickable surface
US20030170425A1 (en) * 2002-02-19 2003-09-11 Mann Graeme R. Security laminate
CN101218090A (zh) * 2005-06-23 2008-07-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叠层反射体、认证卡、条形码标签、认证系统以及认证区域形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09835B1 (en) 2014-01-01
US20120040113A1 (en) 2012-02-16
EP2409835A4 (en) 2012-07-25
US8491976B2 (en) 2013-07-23
TWI511885B (zh) 2015-12-11
WO2010122964A1 (ja) 2010-10-28
TW201102272A (en) 2011-01-16
CN102395466A (zh) 2012-03-28
EP2409835A1 (en) 2012-01-25
ES2454766T3 (es) 2014-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5466B (zh) 层叠体、包装体、包装用片材、包装材料、标签和容器
JP5727568B2 (ja) 積層体および包装体
JP2014031016A5 (zh)
TW504647B (en) Transaction card
TWI240209B (en) A transparent transaction card
CN103124930B (zh) 高不透明度激光可打印面材
WO2010116814A1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粘着ラベル
JP4577856B2 (ja) 積層体および包装材料
JP2014000734A (ja) レーザマーキングによる内部印字方法
JP5428492B2 (ja) 印字情報付き包装材
JP5496704B2 (ja) 積層体、包装用シート、ラベルおよび容器
JP5496557B2 (ja) 積層体および包装体
CN2731621Y (zh) 热敏纸防伪标识
JP2003280498A (ja) ホログラム転写箔およびホログラムシート原反
JP5152427B2 (ja) 透明カード
JP6427353B2 (ja) アルミニウム・樹脂積層材および該積層材を含む包装材
JP2010264757A (ja) 積層体および包装材料
JP2013028380A (ja) Ptp用の包装シート
CN100495483C (zh) 揭启型防伪标签及其制作工艺
JP2014006474A (ja) 着色シート、着色ラベル及び着色転写シート
JP7151196B2 (ja) Icタグ付き金属調包装体
CN1155564A (zh) 可逆体温变色防伪油墨
CN207536353U (zh) 瓶盖及容器
CN106494753A (zh) 复合包装材料、片材组和密封包装
US20220281259A1 (en) Standardization of taggant signatures using transfer ima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