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356914U -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c device - Google Patents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c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356914U
TWM356914U TW097217851U TW97217851U TWM356914U TW M356914 U TWM356914 U TW M356914U TW 097217851 U TW097217851 U TW 097217851U TW 97217851 U TW97217851 U TW 97217851U TW M356914 U TWM356914 U TW M35691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hotographic
object side
focal length
curv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217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ko Yamamoto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M356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356914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 M356914 五、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攝影透鏡及攝影裝置,尤指一種適 用於使用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 5 CMOS(C〇mplementary Metal 0xide Semic〇nduct〇r)等攝影 兀件的車載用相機、監視用相機等的攝影透鏡、及包括該 攝影透鏡的攝影裝置。 Λ
【先前技術】 ,近年,使用CCD或CMOS等的攝影元件的數位相機或 攝衫機等攝影裝置被普及。這些器件多用於監視用相機或 車载用相機等,對高性能化、及小型化的要求變高。與此 5時對其所搭載的攝影透鏡而言針對高性能化、及小型 化的要求也變高。 15 20 八在專利前案1〜3,作為搭載在監視用相機等的透鏡, :開^由1st少的片數6片構成的攝影透鏡。更詳細而言,在 \ 5己載有由包括非球面透鏡的前群和具有正的折 ΓιΪ後群構成的攝影透鏡。在專利前案2記載有結構為使 :置右!:後焦距的攝影透鏡。在專利前案3記載有最像側 配置有接合透鏡的攝影透鏡。 【專利前案1】日本特開·5_2侧號公報; 【專利刚案2】日本特許第3723637號公報; 【專利刖案3】曰本特許第3478643號公報。 3 M356914 蹦r 設想搭載在監視用相機或車載用相機等的攝影裝置 的攝影透鏡,使用在從寒冷區的外氣至熱帶區的夏天的車 内的廣泛的溫度範圍。因此,考慮這些的設置場所或使用 環境等,較佳地溫度變化的影響要小,希望隨著溫度變化 5的光學性能的變化要+,例々〇溫度變化時的焦點位置的變 化量等較小。
10 專利前案1的透鏡’使用了非球面透鏡,但作為非球 面透鏡的材質使用樹脂’則容易發生由如上述的使用時的 溫度變化引起的光學性能變化的問題。另外,樹脂材質的 透,’也合易發生由保存時的環境引起的劣化影響、例如 由高溫下的重荷所引起的形狀變化的憂慮等的問題。考慮 這些’則較佳地將玻璃作為材f,但將非球面透鏡用玻璃' 製造時’成為玻璃模壓非球面透鏡,就為高價。 15 20 專利前案2、3所記載的透鏡,因只使用了玻璃的球面 透鏡,所以’與採用玻璃模壓非球面透鏡時相比,在價格 上㈣。但是’專利前案2所記載的透鏡,因全長長,所以 不能實現充分的小型化。專利前案3所記載的透鏡,雖 現了比較的小型化,但F值為28而作為車載用或監視用相 機使用,就成為較暗的光學系統。 «二=在如上述的攝影裝置,有時通過各透鏡面 ==(攝影面)中的反射會發生重影。根據重 〜的域’因為有不能正料認識圖像的憂慮,所以尤盆 在攝景”方進行圖像處理的監視用相機或攝 影裝置中,希望抑制重影。 相機專攝 4 25 M356914 【新型内容】 本創作是鑒於上述情況而提出,其目的在於,提供一 種保持良好的光學性能的同時而重影得到抑制、F值小、 小型且廉價的攝影透鏡,及包括該攝影透鏡的攝影裂置。 本創作的攝影透鏡,從物體側起依次排列具有正的折 射力的前群、光攔、和具有正的折射力的後群而成,1中, 上述前群,從物體側起依次包括:將凸面朝向物體側的負 的彎月形狀的第1透鏡、和雙凸形狀的第2透鏡,上述後群、, 從物體側起依次包括:將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3透鏡及具有 正的折射力的第4透鏡進行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鏡、雙凸ς狀 的第5透鏡、和將凸面朝向像側的負的彎月形狀的第6透鏡。 本創作的攝影透鏡,透過上述結構,有利於獲得小型 且=亮的光學系統,也可以為不使时球面的結構,因此, 15 可貫現低成本化。另外,本創作的攝影透鏡,透過採用接 合透鏡,能夠將反射率比接合面更高的空氣接觸面減少, 可控制重影的發生。 另外,本創作的攝影透鏡,較佳地結構為滿足下述條 件式(1): ' 0.80<R3/R 丨 <1.27 ......⑴; 20 式中,
Ri :第1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3 ··第2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另外’本創作的攝影透帛,較佳地結構為滿足下述條 件式(2): 5 M356914 • (2); 2.5<fa/f<4.9 式中 f:整個系統的焦距, fa :前群的焦距。 另外,本創作的攝影透鏡,較佳地結構為滿足下述條 件式(3): 2.4<f34/f<9.2 ......(3); 式中, f:整個系統的焦距, 匕4.由第3透鏡及第4透鏡構成的接合透鏡的焦距。 另外,本創作的攝影透鏡,較佳地結構為滿足下述條 件式(4): " 1.20<f5/f< 1.34 .....(4); 式中, 15 20 f·整個系統的焦距, f5 :第5透鏡的焦距。 較佳地結構為滿足下述條 另外,本創作的攝影透鏡 件式(5): • (5); 2.0<R]2/Rj j<3.5 式中,
Ri 1 .第6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u ·第6透鏡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统的本創作的攝影透鏡,較佳地構成為對於整個系 、有透鏡面,結構為滿足下述條件式(6): ,、 6 -M356914 INdj^xsin θ i|>0.〇65 ......(6); 式中, β i :軸向邊緣光線入射到從物體側起數為第丨個透鏡 面時的入射角,
Nd^ :軸向邊緣光線入射到從物體側起數為第η固透鏡 面時的入射側的介質的對d線的折射率。 需要說明的是,此處「軸向邊緣光線」是指,從光軸 上的物點出發且通過光學系統的入射光瞳的最周緣的光 線另外,上述有關0 i的「入射角」,是軸向邊緣光線對 第Ki是從1開始的自然數)個透鏡面入射的位置中的、該透 鏡面的法線和軸向邊緣光線所成的角。 15 人上述「整個系統的所有透鏡面」包括空氣接觸面及接 σ面的雙方。即,在條件式(6”因考慮從透鏡至空氣的入 射,、從空氣至透鏡的入射、從透鏡至透鏡的入射這些所有 的情況,所以使用入射側的介質的對3線的折射率。「入射 2介質」’例如在從透鏡人射至空氣時就意味著透鏡的 貝,在從空氣入射至透鏡時就意味著空氣。 20 件。 ,的攝影裝置’其中,包括上述記載的本創作的 件:鏡、和對由該攝影透鏡形成的像進行受光的攝影元 ^據本料彡透鏡,包括接合 各透鏡的形狀、并隹声笙从处磁 I週田《又疋 好的光學性可獲得能保持良 光學=同時使重影得到抑制並為小型且㈣小的 7 M356914 置,因具備本創作的攝影透鏡, 明凴且良好的像,可小型且廉償 根據本創作的攝影裝 所以可獲得重影被減低的 地構成。 5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地說明本創作的實施方式。首 ^^賴作的攝影透鏡的實施方式,其後說明攝影透 鏡的實施方式。 立圖1是表示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i的透鏡 1〇 。在圖1 ’也一併表示軸向邊緣光線(軸向光線的最外 周光線)2。需要說明的是,此圖!所示的實施例是對應圖2 所示的後述的實施例!的透鏡結構。另外,在圖3〜圖8,表 不本貫施方式的攝影透鏡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透鏡剖面圖, 這二對應後述的實施例2〜7的透鏡結構。實施例i〜7的攝影 15透鏡,因基本的透鏡結構相同,所以在以下作為本創作的 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以圖1所示的實施例的攝影透鏡1為 例進行說明。 攝影透鏡1從物體側起依次排列具有正的折射力的前 群GF、孔徑光攔^、和具有正的折射力的後群Gr。上述前 20群GF從物體側起依次包括:將凸面朝向物體側的負的彎月 形狀的第1透鏡L1、和雙凸形狀的第2透鏡L2而成,後群GR 從物體側起依次包括: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3透鏡L3及具 有正的折射力的第4透鏡L4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鏡LC、雙凸 M356914 形狀的第5透鏡L5、 第6透鏡L6而成。 和將凸面朝向像側的 負的彎月形狀的 需要說明的是’圖1中的孔徑光攔St不是表示形狀或尺 寸而是表示光軸Z上的位置。另外’在圖i,考慮攝影 1適用於攝影裝置的情況’也表示配置在包括攝影透鏡的成 像位置Pim的像面Sim的攝影元件5。攝影元件5是對由攝男 透鏡i形成的像進行受光的器件,且將由攝影透鏡丨形成= 光學像轉換為電信號。攝影元件5例如由CCD圖像傳感器等 構成。 、σ 10 雖未在圖1表示,但將攝影透鏡1適用在攝影裝置時, 根據安裝透鏡的相機侧的結構,可在攝影透鏡丨和攝影元件 5之間配置玻璃蓋、低通濾波器、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紫外 線截止濾波器等各種濾波器。例如,本攝影透鏡使用在車 載用相機,作為夜間的視覺補助用的暗視相機使用時,在 15透鏡系統和攝影元件之間可插入截止從紫外線至藍色光的 濾波器。 在攝影透鏡1’透過將配置在最靠物體側的第丨透鏡。 和配置在最靠像側的第6透鏡L6設為負的彎月形透鏡,就 能夠實現小型化並且可良好地補正像面彎曲。另外,在攝 2〇影透鏡1 ’透過在與孔徑光攔s t的像側鄰接的狀態配置接合 透鏡LC,可良好地補正軸上色像差。 攝影透鏡1,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1)〜(5)。需要說 明的是,作為攝影透鏡丨的較佳地狀態,也可為滿足下述條 件式(1)〜(5)的任一個’或也可為滿足任意的組合·· 9 M356914 0.80<R3/Ri<1.27 .. ….(1); 2.5<fa/f<4.9 . ….(2) 2.4<f34/f<9.2 . ….(3) 1.20<f5/f<1.34 . ….(4) 2.0<Ri2/Rn<3.5 . .….(5) 式中,
Ri :第1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3 :第2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f :整個系統的焦距, 10 fa :前群的焦距, ί*34.由第3透鏡及第4透鏡構成的接合透鏡的焦距, fs :第5透鏡的焦距 R11 .第6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2 :第6透鏡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徑。 15 條件式(1)涉及第1透鏡L1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和 第2透鏡L2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的比。若超過條件式〇) 的上限,則不能良好地補正彗形像差,若低於其下限,則 不能良好地補正歪曲像差。 條件式(2)涉及相對整個系統的前群gf的光焦度比。 20若超過條件式(2)上限,則不能良好地補正球面像差,若低 於其下限,則不能良好地補正彗形像差。 條件式(3)涉及配置在孔徑光攔St附近的接合透鏡lc 的對整個系統的光焦度比。若超過條件式(3)的上限,則不 10 .M356914 月b良好地補正倍率色像差,若低於其下限,則不能良好地 補正軸上色像差。 條件式(4)涉及相對整個系統光焦度的第5透鏡L5的光 焦度比。若超過條件式(4)的上限,則不能良好地補正軸上 5色像差’若低於其下限’則不能良好地補正像面彎曲。 條件式(5)涉及第6透鏡L6的物體側的面和像側的面的 曲率半徑的比’涉及第6透鏡L6的物體側的面和像側的面 的光焦度比。若超過條件式的上限,則不能良好地補正 球面像差,若低於其下限,則不能良好地補正像面彎曲。 10 另外,就攝影透鏡1而言,為了控制重影,較佳結構 為針對整個系統的所有透鏡面滿足下述條件式。 |Ndi.,xsin6» i|>0.065 ......⑹; 式中, 0 i:轴向邊緣光線入射到從物體側起數為第丨個透鏡 15 面時的入射角
NdM :軸向邊緣光線入射到從物體側起數為第丨個透鏡 面時的入射側的介質的對d線的折射率 在圖1,將軸向邊緣光線入射到第丨個透鏡面(第1透鏡 L1的物體侧的面)時的入射角設為01,用虛線表示此時= 20面的法線,將入射側的介質(本例中空氣)的折射率作為Nd〇 而表示。另外,在圖卜軸向邊緣光線入射到第2個透鏡面(第 1透鏡L1的像側的面)時的軸向邊緣光線的入射角設為θ 2,用虛線表示此時的面的法線,將入射側的介質(本例中 第1透鏡L1的材質)的折射率作為Nd 1而表示。 M356914 重影是通過由攝影元件5或透鏡面等反射的光入射至 攝〜元件5而產生的。在攝影透鏡5中的反射率與在透鏡面 中的反射率相比大,因此,與由透鏡面彼此的反射所引起 的重影相比,由攝影元件5和任一個透鏡面之間的反射所引 5起的重影,其強度更強的傾向存在。 若為一般的旋轉對稱光學系統,透過整個系統的透鏡 面的上側的轴向邊緣光線由攝影元件5反射,就在與下側的 軸向邊緣光線相同的路徑沿反方向行進。此反方向行進的 軸向邊緣光線的各透鏡面中的入射角,考慮斯奈爾定律, 10由條件式(6)規定。 另外,若入射角變小,則由入射光和此時的反射光所 成的角變小,所以在攝影元件5(像面Sim)上的有效範圍内 (圖像形成區域)聚集上述反射光,發生成為圖像識別障礙 的重影的可能性變高。在此,使得滿足條件式(6)而將入射 15角加大,入射光和反射光所成的角變大,可降低達到攝影 元件5上的圖像形成領域的反射光的聚光密度,因此,可控 制重影的發生或重影的光強度。即,若滿足條件式(6),則 針對由攝影元件5反射並在各透鏡面反射的光線就可控制 重影。 20 需要說明的是,即使對於軸外光線,由攝影元件5反 射亚在各透鏡面反射的光線,成為與軸上光線由攝影元件5 反射並在各透鏡面反射時同樣的聚光性,因此,透過如條 件式(6)那樣規定軸向邊緣光線,就可有效地獲得控制重影 的效果。 12 M356914 另外,在攝影透鏡1中,結構為將第3透鏡L3和第4透 鏡L4接合而成為接合透鏡LC。接合透鏡Lc,不僅在像差 補正上有利,並且透過形成接合面就可將透鏡面和空氣相 接觸的空氣接觸面減少【面。因為接合面比空氣接觸面的反 5射率更小,所以透過採用接合面就可獲得控制強度強的重 影的效果。 並且,攝影透鏡1的最靠像側的第6透鏡L6是將凸面朝 向像側的形狀’因此’由攝影元件5的傳感面反射的光在第 6透鏡的像側的面再次反射併入射至攝影元件5時,容易成 1〇為發散光,由此’根據該結構也可獲得控制重影的效果。 相對於此,若在將第6透鏡L6的像側的面設為凹面,由攝 影元件5反射的光在此凹面再次反射,則成為匯聚光,而在 攝影元件5上發生強度強的重影的可能性高。 通常,攝影透鏡1例如在車載用相機等嚴厲的環境使 15用時’配置在最靠物體側的透鏡,較佳地使 引起的表面劣化、由直射曰光引起的溫度變化,進一= 抗油脂·洗劑等化學藥品的材質、即耐水性、耐氣候性、耐 酸性、耐藥品性等高的材質。 另外,作為配置在最靠物體側的材質,較佳地使用 2難裂4的材質’具體而言較佳地使用玻璃或陶兗。通 苇Π瓷與玻璃相比具有強度高、耐熱性高的性質。 另外,本攝影透鏡,例如適用在車載用相機時,要求 :使用在從寒冷區的外氣至熱帶區的夏天的車内的廣泛的 溫度範®。使用在廣泛範圍時,作為透鏡的材冑,較佳地 M356914 使用線膨脹係數小的材質。另外,為了廉價製造透鏡,較 佳地所有透鏡面為球面透鏡。 其次,說明本創作的攝影透鏡的具體數值實施例。 在圖2〜圖8表示貫施例1〜7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 5圖i在圖2〜圖8,將圖的左側設為物體側、將像面設為Sim 進行圖示。需要說明的是,在圖2〜圖8圖示的孔徑光欄St 疋表示光軸Z上的位置而非表示形狀或尺寸。 在圖9〜圖15表示實施例卜7的基本透鏡數據。在圖9〜 圖15的透鏡數據,Si表示將最靠物體側的構成元件的面設 ίο為第1個且隨著朝向像側依次增加的第i個面號碼,Ri表示 第i個面的曲率半徑,Di表示第i個面和第i+1個面之間的光 軸Z上的面間隔,Ndi表示面間隔Di中的介質對d線的折射 率’以dj表示第j個光學元件的對^線的阿貝數。 需要說明的是,在圖9〜圖15的基本透鏡數據中,也包 15括位於無限遠的物體面和孔徑光攔St而記載,關於孔徑光 搁St ’在曲率半徑的欄中記為(孔徑光欄)。就曲率半徑而 言’在物體側為凸時設為正、在像側為凸時設為負。曲率 半位及面間隔的單位例如可為mm。 在各實施例,基本透鏡數據的Ri、Di(i = l、2、3、......) 20與透鏡結構圖的符號Ri、Di對應。以和尺丨為丨=卜2、3、......,
Di和 Ndi為 i=〇、j、2、3、......,y dj 為 j = 1、2、3、......。 貫施例1〜7的任一例’前群由第1透鏡l 1、第2透鏡L2 構成’後群由第3透鏡L3、第4透鏡L4、第5透鏡L5、第6 透鏡L6構成。 14 M356914 在圖16,將貫施例丨〜7的攝影透鏡的整個系統的焦 距、F值、全視角分別作為焦距厂FN〇•、視角進行表示。 另外,在圖17Α、圖17Β,表示對應於實施例丨〜7的攝 影透鏡的條件式⑴〜⑹的值。由此可知,實施例卜了的攝 5影透鏡皆滿足條件式(1)〜(6)。 需要說明的是,實施例丨”將^線(波長546 〇7nm)為基 準波長,圖17A、圖17B的值是有關e線的值。 、在圖I8〜圖24分別表示上述實施例i〜7的攝影透鏡的 球面像差、散光像差、畸變像差(歪曲像差)、倍率色像差、 10彗开y像差的像差圖。在各像差圖表示將6線(波長〇7nm) 為基準波長的像差,但在球面像差圖及倍率色像差圖也表 不有關g線(波長435.83nm)、c線(波長6503_、鐵(波長 852. llnm)的像差。畸變像差圖使用整個系統的焦距卜半 視角Θ(變數處理,將理想像高設為卩以抓^, 15表不距其的偏移量。彗形像差中,各圖的左側表示子午方 向的像差、右側表示弧矢方向的像差。球面像差圖的FN〇. 疋F值,其他像差圖的ω表示半視角。 從以上的數據可知,上述實施例1〜7被構成為小型, 與專利前案3的攝影透鏡相比,是具有F值小至2 〇的值的明 20焭的光學系統,全視角也具有53〜57。的廣視角。另外,從 像差圖可知,上述實施例具有小的F值,且在從可視區 域至近紅外的廣的波段,良好地補正各像差圖,因此,不 僅適合於晝間的攝影也適合於夜間的攝影。進一步,上述 15 .M356914 實施例1〜7,根本不使用非球 可廉價地製造。 面皆由球面透鏡構成 因此, 延檀貫施例 .^ 』迥岔便用在用於攝影 2車U、側方、後方等的影像的車載用相機等。圖Μ 中作為使用例表示在汽車1〇〇搭載本實施 及攝影裝置的狀態。 僻〜透鏡 在圖25, >飞車100包括:用於攝影其助手席側的侧面 的死角範圍的車外相機1G1;用於攝影汽車⑽後側的死角 範圍的車外相機102;安裝於後視鏡背面且用於攝影盘駕驶 H)者同-視野範圍的車内相機1〇3。車外相機ι〇ι、車外相機 1〇2及車内相機103是攝影裝置,包括本創作的實施方式的 攝影透鏡1、和將攝影透鏡丨形成的光學像轉換為電信號的 攝影元件5。 攝衫透鏡1 ’因為具有如上述的大多數的優點,所以 料相機及車内相機iG3,也可獲得重影被減低的 明売且良好的影像,可廉價且小型地構成。 以上,例舉實施的方式及實施例說明了本創作,但本 創作不限於上述實施的方式及實施例,可進行多種變形。 15
例如,各透鏡成分的曲率半徑、面間隔及折射率的值,不 20限於上述各數值實施例所示的值,可取其他值。 另外,在攝景> 裝置的實施方式中,用圖說明了本創作 適用在車載用相機的例,但本創作不限於此用途,例如也 可適用在移動終端用相機或監視相機等。 16 M356914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表示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的剖面和軸向 邊緣光線的圖。 圖2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1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 5圖。 。 圖3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2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面 圖。 圖4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3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面 圖。 1〇圖5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4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面 圖。 圖6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5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面 圖。 圖7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6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面 15 圖。 圖8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7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面 圖。 圖9是本創作的實施例丨的攝影透鏡的基本透鏡數據。 圖10疋本創作的實施例2的攝影透鏡的基本透鏡數據。 2〇圖U是本創作的實施例3的攝影透鏡的基本透鏡數據。 圖12疋本創作的實施例4的攝影透鏡的基本透鏡數據。 圖13是本創作的實施例5的攝影透鏡的基本透鏡數據。 圖14疋本創作的實施例6的攝影透鏡的基本透鏡數據。 圖15是本創作的實施例7的攝影透鏡的基本透鏡數據。 • M356914 圖16是本創作的實施例ι~7的各種數據。 圖17A是對應於本創作的實施例卜7的條件式⑴〜(5)的值。 圖17B是對應於本創作的實施例丨〜7的條件式的值。 圖18是本創作的實施例丨的攝影透鏡的各像差圖。 5圖19是本創作的實施例2的攝影透鏡的各像差圖。 圖20是本創作的實施例3的攝影透鏡的各像差圖。 圖21是本創作的實施例4的攝影透鏡的各像差圖。 圖22是本創作的實施例5的攝影透鏡的各像差圖。 圖23疋本創作的實施例6的攝影透鏡的各像差圖。 10圖24是本創作的實施例7的攝影透鏡的各像差圖。 圖25是用於說明本創作的實施方式的車載用攝影裝置的配 置的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攝景> 透鏡 2軸向邊緣光線 5攝影元件 101、102車外相機1〇3車内相機
NdO空氣的折射率Ndl玻璃的折射率 100汽車 GF前群 L2第2透鏡 L5第5透鏡 Pim成像位置 Z光軸 GR後群 L3第3透鏡 L6第6透鏡 Sim像面 L1第1透鏡 L4第4透鏡 L C接合透鏡 St孔徑光攔 D1第1個面和第2個面的光軸上的面間隔 D2第2個面和第3個面的光軸上的面間隔 D3第3個面和第4個面的光軸上的面間隔 18 M356914 D4第4個面和第5個面的光轴上的面間隔 D5第5個面和第6個面的光軸上的面間隔 D6第6個面和第7個面的光軸上的面間隔 D7第7個面和第8個面的光軸上的面間隔 D8第8個面和第9個面的光軸上的面間隔 D9第9個面和第1 〇個面的光軸上的面間隔 D10第10個面和第η個面的光軸上的面間隔 D11第11個面和第12個面的光軸上的面間隔 D12第12個面和第π個面的光軸上的面間隔 R1第1個面的曲率半徑 R2第2個面的曲率半徑 R3第3個面的曲率半徑 R4第4個面的曲率半徑 R5第5個面的曲率半徑 R6第6個面的曲率半徑 R7第7個面的曲率半徑 R8第8個面的曲率半徑 R9第9個面的曲率半徑 R10第10個面的曲率半徑 R11苐11個面的曲率半獲 R12弟12個面的曲率半押 19

Claims (1)

  1. M356914 i年月㈣ • l__ ________1 一—J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攝影透鏡,從物體侧起依次排列具有正的折射 力的前群、光欄、和具有正的折射力的後群而成,其中, 該前群,從物體側起依次包括;將凸面朝向物體側的 5負的彎月形狀的第1透鏡、和雙凸形狀的第2透鏡, 該後群,從物體側起依次包括:將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3 透鏡及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4透鏡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鏡、雙 凸形狀的第5透鏡、和將凸面朝向像側的負的彎月形狀的第 籲 6透鏡。 10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透鏡,其中,結 構為滿足下述條件式(1) : ’、 0.80<R3/R!<1.27 ......⑴; 式中, Ri :第1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15
    R3 :第2透鏡的物體侧的面的曲率半秤。 i如申^專利範圍第i項或第2項戶斤工述之攝影透鏡,其 中’、,·吉構為滿足下述條件式(2): 2.5<fa/f<4.9 ......(2); 式中, 20 f :整個系統的焦距, fa :前群的焦距。 影透鏡,其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攝 中’結構為滿足下述條件式(3 ) * 2.4<f34/f<9.2 ......(3); 20 M356914 式中,
    f:整個系統的焦距, 心4 :由第3透鏡及第4透鏡構成的接合透鏡的焦距。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或第2項所述之攝影透鏡,其 5中’結構為滿足下述條件式(4): 1.20<f5/f<i.34 ......(4); 式中, f :整個系統的焦距, :第5透鏡的焦距。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或第2項所述之攝影透鏡,其 中’結構為滿足下述條件式(5): 2.0<R12/Rn<3.5 ......⑺; 式中, Ri 1 :第6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控, 15 Ri2 :第6透鏡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或第2項所述之攝影透鏡,其 中,對於整個系統的所有透鏡面,結構為滿足下述條件式 ⑹: " |NdMxsin0 i|>0.065 ......⑹; 20 式中, θί :軸向邊緣光線入射到從物體側起數為第丨個透鏡面 時的入射角, NdUl :軸向邊緣光線入射到從物體側起數為第丨個透鏡 面時的入射側的介質的對d線的折射率。 21 M356914 98. 2. 0 5 年月曰 Wr
    8, —種攝影裝置,其中,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或第2項所述之攝影透鏡,以及對由該攝影透鏡形成的像 進行受光的攝影元件。
    22 M356914 第972Π851號,98年2月修正頁四、指定代表圖: 瓶1.0¾ 月Η 修正 S 拥見丨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圖(1 )。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1攝影透鏡 GF前群 L2第2透鏡 L5第5透鏡 Pim成像位置 Z光軸 2轴向邊緣光線 GR後群 L3第3透鏡 L6第6透鏡 Sim像面 5攝影元件 L1第1透鏡 L4第4透鏡 LC接合透鏡 St孔徑光欄 NdO空氣的折射率Ndl玻璃的折射率
TW097217851U 2008-03-10 2008-10-06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c device TWM356914U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9127A JP5143595B2 (ja) 2008-03-10 2008-03-10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356914U true TWM356914U (en) 2009-05-11

Family

ID=40884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217851U TWM356914U (en) 2008-03-10 2008-10-06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c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43595B2 (zh)
CN (1) CN201273961Y (zh)
TW (1) TWM35691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2826B (zh) * 2012-06-06 2015-02-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透鏡系統組
TWI474072B (zh) * 2012-06-14 2015-02-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鏡片系統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57743B1 (en) 2010-12-22 2020-07-15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pickup lens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JP5672542B2 (ja) * 2011-02-07 2015-02-18 株式会社ニコン 自由曲面プリズムを用いた回折光学系及び画像撮像装置
JP5659846B2 (ja) 2011-02-18 2015-0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5963039B2 (ja) 2012-03-16 2016-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像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5954577B2 (ja) * 2012-07-19 2016-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像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
CN204389773U (zh) * 2012-07-23 2015-06-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JP5718528B2 (ja) 2012-07-23 2015-05-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854966B2 (ja) * 2012-10-23 2016-02-09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レンズ系
JP5872123B2 (ja) 2013-10-03 2016-03-01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系及び撮像装置
JP5792421B1 (ja) 2013-11-14 2015-10-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再結像光学系
JP2015118152A (ja) 2013-12-17 2015-06-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4280860B (zh) * 2014-09-18 2018-12-14 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摄像镜头
JP6688056B2 (ja) 2015-11-30 2020-04-28 ナンチャン オー−フィルム オプティカル−エレクトロニック 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634273B2 (ja) 2015-11-30 2020-01-22 ナンチャン オー−フィルム オプティカル−エレクトロニック 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6772938B (zh) * 2016-12-21 2020-01-14 信华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无畸变广角镜头
TWI600940B (zh) * 2017-03-01 2017-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透鏡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7422461B (zh) * 2017-09-22 2021-11-16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监控镜头
CN107664831B (zh) * 2017-10-31 2020-03-0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分辨率全向凝视光电成像装置
US11353684B2 (en) * 2017-12-18 2022-06-07 Aac Optics Solutions Pte. Ltd. Camera optical lens
CN110501807B (zh) * 2018-05-16 2022-01-14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12014946B (zh) * 2019-05-31 2022-04-05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0221409B (zh) * 2019-06-29 2021-09-21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031190B (zh) * 2021-03-10 2023-11-10 协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监控光学镜头
CN114967052B (zh) * 2022-04-11 2023-09-15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定焦视频监控镜头
CN115079382B (zh) * 2022-08-19 2022-12-27 杭州德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监控镜头、摄像设备和头戴式监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6350B2 (ja) * 1986-01-28 1997-08-27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対物レンズ
JPS6472112A (en) * 1987-09-12 1989-03-17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Refraction type projection lens
JP3038974B2 (ja) * 1991-05-13 2000-05-08 株式会社ニコン 小型広角レンズ
JPH0850238A (ja) * 1994-06-01 1996-02-20 Nikon Corp 広角レンズ
JPH08313802A (ja) * 1995-05-19 1996-11-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広角レンズ
JPH11142730A (ja) * 1997-09-04 1999-05-28 Konica Corp 撮像レンズ
JP4336406B2 (ja) * 1998-12-11 2009-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
JP4738879B2 (ja) * 2005-03-10 2011-08-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用レンズ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9210910A (ja) * 2008-03-05 2009-09-17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2826B (zh) * 2012-06-06 2015-02-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透鏡系統組
TWI474072B (zh) * 2012-06-14 2015-02-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鏡片系統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16858A (ja) 2009-09-24
CN201273961Y (zh) 2009-07-15
JP5143595B2 (ja)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356914U (en)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c device
JP5393276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815319B2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カメラ装置
JP5462466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042767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576717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949871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該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065159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438583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479702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224455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335710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015657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該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2009047947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9092798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014855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160479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の撮像レンズ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2009069369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9003343A (ja) 超広角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8250136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9086644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1158868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9098322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8102500A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カメラ装置
JP2003131126A (ja) 広角レン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