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2573B - 熱轉印印相裝置及熱轉印薄片 - Google Patents

熱轉印印相裝置及熱轉印薄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2573B
TWI772573B TW107143565A TW107143565A TWI772573B TW I772573 B TWI772573 B TW I772573B TW 107143565 A TW107143565 A TW 107143565A TW 107143565 A TW107143565 A TW 107143565A TW I772573 B TWI772573 B TW I7725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transfer
layer
dye layer
transfer sheet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3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0097A (zh
Inventor
伊藤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334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1953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066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9500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0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0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2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257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Detecting type of paper, e.g. by automatic reading of a code that is printed on a paper package or on a paper roll or by sensing the grade of translucency of the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5/00Other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or incorporated in, ink-ribbon mechanisms
    • B41J35/16Multicolour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5/00Other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or incorporated in, ink-ribbon mechanisms
    • B41J35/16Multicolour arrangements
    • B41J35/18Colour change effected automat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4Multicolour thermography
    • B41M5/345Multicolour thermography by thermal transfer of dyes or pig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5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ferable dyes or pigments

Abstract

提供一種能夠使製造上之作業效率提昇並且成為能夠進行其之品種辨識的熱轉印薄片、和使用有此熱轉印薄片之熱轉印印相裝置。熱轉印薄片(5),係具備有基材(50)、和被設置在基材(50)上之黃色染料層(51)、洋紅色染料層(52)以及靛青色染料層(53)。黃色染料層(51)與洋紅色染料層(52)之間之間隔、和洋紅色染料層(52)與靛青色染料層(53)之間之間隔,係為相異。或者是,黃色染料層(51)與洋紅色染料層(52)係作一部分重疊,洋紅色染料層(52)與靛青色染料層(53)係作一部分重疊。熱轉印印相裝置,係根據染料層之間隔或重疊寬幅而辨識出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

Description

熱轉印印相裝置及熱轉印薄片
本發明,係有關於熱轉印印相裝置及熱轉印薄片。
在熱轉印印相裝置中,係從熱轉印薄片,來將昇華染料熱轉印至能夠以昇華染料來染色的被轉印材、例如熱轉印至在紙或塑膠薄膜等處而形成有染料容納層之受相薄片上,並形成各種的全彩畫像,該熱轉印薄片,係將昇華轉印用染料作為記錄材,並具備有將其在聚酯薄膜等之基材上以適當之黏合劑來作了擔持的染料層。
近年來,起因於熱轉印記錄技術之進步,熱轉印薄片之種類係成為涵蓋有多種類,將此些之多種類的熱轉印薄片在單一機種之熱轉印印表機處作使用的情形係增加。為了得到所期望的印相性能和耐久性,係有必要對於熱轉印薄片之品種作辨識並因應於品種來對於熱轉印薄片之加熱能量作控制。
先前技術之熱轉印薄片,係將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靛青色染料層之3色的染料層以及保護層,以面來依序反覆作塗布,並在3色之染料層以及保護層處、或者是在黃色等之印相開始之色的染料層之開頭,藉由使用有碳黑、鋁等之顏料的墨水來印刷形成偵測標記。之後,在受相薄片處,係將黃色畫像、洋紅色畫像、靛青色畫像作重疊轉印而形成彩色畫像,並在彩色畫像上轉印保護層。此時,首先係讀取熱轉印薄片之黃色染料層的偵測標記,並將該黃色染料層與受相薄片之印相開始位置作對位,而進行印相。接著,將洋紅色染料層與受相薄片之印相開始位置作對位,而進行印相。此時,若是將熱轉印薄片作特定之長度的搬送,則係並非絕對需要代表洋紅色染料層之位置的偵測標記。同樣的,將靛青色染料層等,與印相開始位置作對位,而進行印相。
在專利文獻1中,係揭示有下述之構成:亦即是,係在熱轉印薄片處,設置包含有相對於光感測器而透射率或反射率為部分性地相異之部分的偵測標記,並根據偵測標記來檢測出熱轉印薄片之品種等的資訊。但是,為了形成在熱轉印薄膜之各品種的每一者中而互為相異之標記,係有必要製作與各標記相對應之版。又,在製造標記為相異之熱轉印薄片時,係需要進行版交換作業。
在專利文獻2中,係記載有下述之構成:亦即是,係在黃色染料層中設置濃度差,來作為代表關於熱轉印薄片之資訊的二元性型態,並根據二元性型態來檢測出資訊。此種熱轉印薄片,係使用對應於二元性型態而被作了蝕刻的凸版印刷用滾筒,來將墨水轉印至基材上而被製造出來。為了在黃色染料層中設置具有相異之資訊的二元性型態,係有必要製作出各二元性型態之每一者的滾筒,並需要進行對於滾筒作交換之作業。又,若是在被轉印至基材上之墨水的厚度中存在有斑,則係會有使二元性型態之檢測精確度劣化之虞。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62916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5334262號公報
本發明,係為有鑑於上述之先前技術之實態所進行者,其課題係在於提供一種能夠使製造上之作業效率提昇並且成為能夠進行其之辨識的熱轉印薄片、和使用有此熱轉印薄片之熱轉印印相裝置。又,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能夠藉由熱轉印印相裝置來對於品種以高精確度而進行辨識的熱轉印薄片一事,作為課題。又,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能夠對於被裝填的熱轉印薄片進行辨識並進行印相處理之熱轉印印相裝置一事,作為課題。
本發明之熱轉印印相裝置,係具備有熱感頭以及壓印輥,並將從供給部所供給而來之熱轉印薄片和印相紙作重疊,而使其在前述熱感頭與前述壓印輥之間被作搬送,並且使前述熱感頭加熱前述熱轉印薄片而將色材作轉印,以在前述印相紙上形成畫像,該熱轉印印相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第1記憶部,係儲存有第1表,該第1表,係將複數之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和關連於在各熱轉印薄片上以面而依序被設置的複數之色材層之間隔之資訊,相互附加有對應;和第1辨識部,係對於在前述供給部所供給的前述熱轉印薄片上以面而依序被設置之複數之色材層之間隔作測定,並參照前述第1表,而根據前述間隔之測定結果,來辨識出前述供給部所供給之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和感測器,係被設置在前述供給部與前述熱感頭之間,並對於被設置在前述熱轉印薄片處之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照射可視光,而對於在各染料層處之透射光強度以及反射光強度的至少其中一者作測定;和第2記憶部,係儲存有第2表,該第2表,係將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和各品種之基於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之濃度型態或濃度所致的光強度型態,相互附加有對應;和第2辨識部,係參照前述第2表,而根據前述感測器之測定結果,來辨識出前述供給部所供給之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前述第1辨識部,係基於前述黃色染料層和前述洋紅色染料層之間之間隔之測定結果、以及前述洋紅色染料層和前述靛青色染料層之間之間隔之測定結果,來辨識出前述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在前述第1表或前述第2表中,係使熱轉印薄片之各品種的每一者之印相條件被附加有對應,藉由與前述第1辨識部或前述第2辨識部所辨識出的熱轉印薄片之品種相對應的印相條件,來進行印相處理。
本發明之熱轉印印相裝置,係具備有熱感頭以及壓印輥,並將從供給部所供給而來之熱轉印薄片和印相紙作重疊,而使其在前述熱感頭與前述壓印輥之間被作搬送,並且使前述熱感頭加熱前述熱轉印薄片而將色材作轉印,以在前述印相紙上形成畫像,該熱轉印印相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記憶部,係儲存有表,該表,係將複數之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和關連於在各熱轉印薄片上以面而依序被設置的複數之色材層之間隔之資訊,相互附加有對應;和辨識部,係對於在前述供給部所供給的前述熱轉印薄片上以面而依序被設置之複數之色材層之間隔作測定,並參照前述表,而根據前述間隔之測定結果,來辨識出前述供給部所供給之熱轉印薄片之品種。
在本發明之其中一個態樣中,係構成為:作為前述色材層,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係以面而依序被設置,前述辨識部,係基於前述黃色染料層和前述洋紅色染料層之間之間隔之測定結果、以及前述洋紅色染料層和前述靛青色染料層之間之間隔之測定結果,來辨識出前述熱轉印薄片之品種。
在本發明之其中一個態樣中,係構成為:作為前述色材層,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係被設置,前述辨識部,係基於前述黃色染料層和前述洋紅色染料層是否被相分隔地作設置、以及前述洋紅色染料層和前述靛青色染料層是否被相分隔地作設置,來辨識出前述熱轉印薄片之品種。
在本發明之其中一個態樣中,係構成為:作為前述色材層,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係被設置,前述辨識部,係基於前述黃色染料層和前述洋紅色染料層所相互重疊的混合色區域之寬幅、以及前述洋紅色染料層和前述靛青色染料層所相互重疊的混合色區域之寬幅,此些之至少其中一者,來辨識出前述熱轉印薄片之品種。
在本發明之其中一個態樣中,係構成為:在前述表中,係使熱轉印薄片之各品種的每一者之印相條件被附加有對應,藉由與前述辨識部所辨識出的熱轉印薄片之品種相對應的印相條件,來進行印相處理。
本發明之熱轉印薄片,係具備有:基材;和被設置在前述基材上之黃色色材層、洋紅色色材層以及靛青色色材層,前述黃色色材層與前述洋紅色色材層之間之間隔、和前述洋紅色色材層與前述靛青色色材層之間之間隔,係為相異。
本發明之熱轉印薄片,係具備有:基材;和被設置在前述基材上之黃色色材層、洋紅色色材層以及靛青色色材層,該熱轉印薄片,係包含有:前述黃色色材層與前述洋紅色色材層所相互重疊的混合色區域、和前述洋紅色色材層與前述靛青色色材層所相互重疊的混合色區域,此些中之至少其中一者。
本發明之熱轉印印相裝置,係具備有熱感頭以及壓印輥,並將被設置有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之熱轉印薄片和印相紙作重疊,而使其在前述熱感頭與前述壓印輥之間被作搬送,並且使前述熱感頭加熱前述熱轉印薄片而將染料作轉印,以在前述印相紙上形成畫像,該熱轉印印相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感測器,係被設置在供給前述熱轉印薄片之供給部與前述熱感頭之間,並對於前述黃色染料層、前述洋紅色染料層以及前述靛青色染料層中之至少2個的染料層照射可視光,而對於在照射了可視光的染料層處之透射光強度以及反射光強度的至少其中一者作測定;和記憶部,係儲存有表,該表,係將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和各品種之基於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中之至少2個的染料層之濃度型態或濃度所致的光強度型態,相互附加有對應;和辨識部,係參照前述表,並根據前述感測器之測定結果,來辨識出前述供給部所供給的熱轉印薄片之品種。
本發明之熱轉印印相裝置,係具備有熱感頭以及壓印輥,並將被設置有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之熱轉印薄片和印相紙作重疊,而使其在前述熱感頭與前述壓印輥之間被作搬送,並且使前述熱感頭加熱前述熱轉印薄片而將染料作轉印,以在前述印相紙上形成畫像,該熱轉印印相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感測器,係被設置在供給前述熱轉印薄片之供給部與前述熱感頭之間,並對於前述黃色染料層、前述洋紅色染料層以及前述靛青色染料層中之至少2個的染料層照射不可視光,而對於在照射了不可視光的染料層處之透射光強度、反射光強度以及發光強度中的至少其中一者作測定;和記憶部,係儲存有表,該表,係將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和各品種之基於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中之至少2個的染料層處之不可視光吸收材料之含有量型態或含有量所致的光強度型態,相互附加有對應;和辨識部,係參照前述表,並根據前述感測器之測定結果,來辨識出前述供給部所供給的熱轉印薄片之品種。
本發明之熱轉印印相裝置,係具備有熱感頭以及壓印輥,並將被設置有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之熱轉印薄片和印相紙作重疊,而使其在前述熱感頭與前述壓印輥之間被作搬送,並且使前述熱感頭加熱前述熱轉印薄片而將染料作轉印,以在前述印相紙上形成畫像,該熱轉印印相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感測器,係檢測出被顯示於前述黃色染料層之開頭位置處的第1偵測標記、被顯示於前述洋紅色染料層之開頭位置處的第2偵測標記以及被顯示於前述靛青色染料層之開頭位置處的第3偵測標記中之至少2個的偵測標記之濃度;和記憶部,係儲存有表,該表,係將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和各品種之第1~第3偵測標記中之至少2個的偵測標記之濃度型態,相互附加有對應;和辨識部,係參照前述表,並根據前述感測器之檢測結果,來辨識出前述供給部所供給的熱轉印薄片之品種。
在本發明之其中一個態樣中,係構成為:在前述表中,係使熱轉印薄片之各品種的每一者之印相條件被附加有對應,藉由與前述辨識部所辨識出的熱轉印薄片之品種相對應的印相條件,來進行印相處理。
本發明之熱轉印薄片,係具備有:基材薄膜;和被設置在前述基材薄膜上之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在前述黃色染料層、前述洋紅色染料層以及前述靛青色染料層中,係存在有包含不可視光吸收材料之染料層和並未包含不可視光吸收材料之染料層。
本發明之熱轉印薄片,係具備有:基材薄膜;和被設置在前述基材薄膜上之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該熱轉印薄片,係被設置有:被顯示於前述黃色染料層之開頭位置處的第1偵測標記、被顯示於前述洋紅色染料層之開頭位置處的第2偵測標記以及被顯示於前述靛青色染料層之開頭位置處的第3偵測標記,前述第1偵測標記,係與前述第2偵測標記以及前述第3偵測標記之至少其中一者而濃度為相異。 [發明之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則係能夠根據熱轉印薄片之相鄰之染料層之間隔或重疊寬幅而辨識出熱轉印薄片之品種。係並不需要製作對應於熱轉印薄片之品種的版或凸版印刷用滾筒,而能夠使製造上之作業效率提昇。又,若依據本發明,則由於係藉由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靛青色染料層之濃度型態來表現品種,因此在熱轉印印相裝置處係能夠對於熱轉印薄片之品種以高精確度來作辨識。
圖1,係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熱轉印印相裝置之概略構成圖,圖2,係為在熱轉印印相裝置處所被使用的熱轉印薄片5之平面圖,圖3,係為熱轉印薄片5之剖面圖。
熱轉印薄片5,係具備有下述之構成:亦即是,係在基材50之其中一面上,將含有染料與黏著樹脂之染料層D以及轉印性保護層(以下,記載為保護層54)以面來依序作反覆設置,並在基材50之另外一面上設置有背面層57。染料層D,係包含有以面而被依序作設置的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以下,分別記載為Y層51、M層52以及C層53)。在染料層D以及保護層54與基材50之間,係亦可設置有染料底漆(primer)層。又,在基材50與背面層57之間,係亦可設置有背面底漆層。
熱轉印印相裝置,係具備有熱感頭1,其係使用熱轉印薄片5,而在印相薄片7(印相紙、受像紙)上使Y、M、C作昇華轉印而將畫像作印相,並在畫像上形成保護層。
在熱感頭1之下游側處,係被設置有將熱轉印薄片5作捲繞所形成的供給部3,在熱感頭1之上游側處,係被設置有回收部4。從供給部3而被送出的熱轉印薄片5,係成為通過熱感頭1而被回收部4所回收。
在熱感頭1之下方側處,係被設置有可自由旋轉之壓印輥2。包含有熱感頭1以及壓印輥2之印相部40,係將印相薄片7以及熱轉印薄片5夾入,並對熱轉印薄片5進行加熱而將染料熱轉印至印相薄片7上,藉由此,來形成畫像。
又,印相部40,係對於保護層54進行加熱,而將保護層轉印至畫像上。藉由將形成保護層時的轉印能量(由印相部40所致之印相能量)設為高,保護層表面係成為光澤度為低之霧面感,藉由將轉印能量設為低,保護層表面係成為光澤度為高之油亮感。
在熱感頭1之上游側處,係被設置有用以進行印相薄片7之搬送的可自由旋轉驅動之輸帶輥(Capstan roller)9a、和用以將印相薄片7推壓附著於輸帶輥9a上之壓送輥(pinch roller)9b。
印相薄片7,係被捲繞在印相紙輥6上,並被從印相紙輥6而送出。在印相薄片7中,係可使用公知之物。藉由包含有印相紙輥6、輸帶輥9a以及壓送輥9b之驅動部30,來進行印相薄片7之送出(朝向前方側之搬送)和捲取(朝向後方側之搬送)。
藉由印相部40而被施加了畫像形成以及保護層之轉印的印相薄片7,係在下游側處藉由切刀8而被作為印刷片7a來切出。印刷片7a,係被從省略圖示之排出口而排出。
在熱轉印印相裝置中,係被設置有對於從供給部3所送出的熱轉印薄片5照射光並根據特定波長區域之透射光量或反射光量來檢測出染料層D之顏色或位置的檢測器20。檢測器20,係被設置在供給部3與熱感頭1之間。又,在供給部3之捲出軸、回收部4之捲取軸或者是被設置於熱轉印薄片5之搬送路徑上之搬送輥(省略圖示)之輥軸處,係被安裝有旋轉編碼器(省略圖示)。
控制部10,係取得檢測器20之檢測結果以及旋轉編碼器之輸出脈衝訊號,而對於Y層51、M層52、C層53、Y層51與M層52之間之區域55、M層52與C層53之間之區域56之各者的區域脈衝數作測定。
例如,控制部10,係對於檢測器20正檢測出Y層51的期間中之脈衝數進行計數,並對於Y層51之區域脈衝數作測定。控制部10,係對於檢測器20之從結束了Y層51之檢測起直到開始M層52之檢測為止的期間中之脈衝數進行計數,並對於區域55之區域脈衝數作測定。
同樣的,控制部10,係對於檢測器20正檢測出M層52的期間中之脈衝數進行計數,並對於M層52之區域脈衝數作測定。控制部10,係對於檢測器20之從結束了M層52之檢測起直到開始C層53之檢測為止的期間中之脈衝數進行計數,並對於區域56之區域脈衝數作測定。控制部10,係對於檢測器20正檢測出C層53的期間中之脈衝數進行計數,並對於C層53之區域脈衝數作測定。
Y層51、M層52、C層53之區域脈衝數,係分別相當於Y層51、M層52、C層53之熱轉印薄片饋送方向(熱轉印薄片5之長邊方向)的長度L1、L2、L3。又,區域55、區域56之區域脈衝數,係分別相當於區域55、區域56之熱轉印薄片饋送方向的長度L11、L12。
在熱轉印印相裝置中,係可裝填複數種類的熱轉印薄片5。熱轉印薄片5,係如同圖4a~4c中所示一般,依存於品種,長度L11、L12係為相異。換言之,係藉由改變長度L11、L12,來表現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從Y層51之前端起直到C層53之後端為止的長度,係無關於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而設為一定。
在後述之記憶部12之表T1中,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Y層51之區域脈衝數和區域55之區域脈衝數之間的比例、M層52之區域脈衝數和區域56之區域脈衝數之間的比例等,係被相互附加對應而被作記錄。
控制裝置10,係對於熱轉印印相裝置之各部的驅動作控制,並進行熱轉印薄片5之辨識處理和印相處理。控制裝置10,係身為具備有CPU(中央演算處理裝置)和由快閃記憶體、ROM(Read-only Memory)、RAM (Random Access Memory)等所成之記憶部12的電腦。記憶部12,係儲存控制程式、以及上述之表T1。藉由使CPU實行控制程式,來實現辨識部11。
辨識部11,係根據檢測器20以及旋轉編碼器之輸出,來算出Y層51之區域脈衝數和區域55之區域脈衝數之間的比例、M層52之區域脈衝數和區域56之區域脈衝數之間的比例。之後,辨識部11,係參照表T1,而根據所算出的比例來辨識出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在表T1中,係亦可針對熱轉印薄片5之各品種的每一者,而將合適之印相條件(印相速度、印相時之施加能量)或者是應使用之印相薄片7之品種等附加對應並作記錄。控制裝置10,當被裝填於熱轉印印相裝置處之印相薄片7之品種係並非為與所辨識出之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相對應者的情況時,係亦可輸出警告音或警告顯示,或者是將印相處理中止。
當在供給部3之捲出軸或回收部4之捲取軸處被安裝有旋轉編碼器的情況時,就算是長度L1~L3、L11、L12係為一定,依存於卷徑之變化,區域脈衝數也會改變。因此,較理想,係以區域脈衝數之比例作為基準來對於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作特定。
當旋轉編碼器為被安裝於被設置在熱轉印薄片5之搬送路徑處之搬送輥處的情況時,無關於卷徑之變化,只要長度L1~L3、L11、L12為一定,則區域脈衝數係並不會改變。因此,在表T1中,係只要預先將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和區域55以及區域56之區域脈衝數相互附加對應並作記錄即可。辨識部11,係能夠根據檢測器20以及旋轉編碼器之輸出,來對於區域55之區域脈衝數和區域56之區域脈衝數作計數,並參照表T1,而根據所計數的區域脈衝數,來對於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作辨識。
接著,針對熱轉印薄片5之構成作說明。
[基材] 在熱轉印薄片5中所使用之基材50,只要是先前技術所公知之具備有某種程度的耐熱性和強度者,則不論是何種物質均可。例如,係可列舉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1,4-聚對苯二甲酸環己烷二甲酯薄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苯硫醚薄膜、聚苯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碸薄膜、聚芳醯胺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玻璃紙、醋酸纖維素等之纖維素衍生物、聚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尼龍薄膜、聚醯亞胺薄膜、離子聚合物薄膜等之樹脂薄膜等。
基材50,其厚度一般而言係為約0.5μm以上50μm以下,較理想係為約3.0μm以上10μm以下。基材50,係亦可為了使其之和與基材50相接之層之間之接著性提昇,而施加表面處理。作為表面處理,係可適用電暈放電處理、火焰處理、臭氧處理、紫外線處理、輻射線處理、粗面化處理、化學藥品處理、電漿處理、接枝化處理等之公知的樹脂表面改質技術。表面處理,係可僅進行1種,亦可進行2種以上。
在上述之表面處理之中,從成本為低的觀點來看,又以電暈處理或電漿處理為理想。又,係亦可因應於需要,而設為在基材50之其中一面或雙面處形成基礎層(底漆層)者。底漆處理,例如係可在塑膠薄膜之熔融壓出之成膜時,在未延伸薄膜上塗布底漆液,之後進行延伸處理,來進行之。又,係亦可在基材50與背面層57之間,將底漆層(接著層)作塗布形成。底漆層,例如,係可使用聚酯系樹脂、聚丙烯酸酯系樹脂、聚醋酸乙烯酯系樹脂、聚胺酯系樹脂、苯乙烯丙烯酸酯系樹脂、聚丙烯醯胺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醚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聚氯乙烯樹脂或聚乙烯醇樹脂、聚偏二氯乙烯樹脂等之乙烯基系樹脂、聚乙烯醇縮乙醛或聚乙烯醇縮丁醛等之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等,來形成之。
[染料層] 染料層D,較理想,係使用在黏著劑樹脂中將昇華性染料作了熔融或分散者。作為昇華性染料,例如,係可列舉出:二芳基甲烷系染料、三芳基甲烷系染料、噻唑系染料、部花青素染料、吡唑啉酮染料、次甲基系染料、靛苯胺系染料、苯乙酮甲亞胺,吡唑並甲亞胺,咪唑甲亞胺,咪唑甲亞胺,吡啶酮甲亞胺等之次甲基偶氮系染料、氧雜蒽系染料、惡嗪系染料、二氰基苯乙烯、三氰基苯乙烯等之氰基苯乙烯系染料、噻嗪系染料、吖嗪系染料、吖啶系染料、苯偶氮系染料、吡啶酮偶氮、噻吩偶氮、異噻唑偶氮、吡咯偶氮、吡唑偶氮、咪唑偶氮、噻二唑偶氮、三唑偶氮、雙偶氮等之偶氮系染料、螺吡喃系染料、吲哚啉螺吡喃系染料、螢光黃母體系染料,玫瑰紅內醯胺系染料、萘醌系染料、蒽醌系染料、喹酞酮系染料等。
在染料層中,昇華性染料係相對於染料層之全固形量而為5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下,較理想係為2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之量。上述昇華性之染料的使用量,若是未滿上述範圍,則會有印刷濃度變低的情況,若是超過上述範圍,則會有使保存性等降低的情況。
作為用以擔持染料之黏著劑樹脂,一般而言,係可使用具備有耐熱性並且與染料之間存在有適度之親和性者。作為上述黏著劑樹脂,例如,係可使用乙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乙基羥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醋酸纖維素、丁酸纖維素等之纖維素系樹脂、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縮丁醛、聚乙烯醇縮乙醛、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之乙烯基系樹脂、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醯胺等之丙烯酸樹脂、聚氨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等。在上述黏著劑樹脂中,從在耐熱性、染料之移行性等為優良的觀點來看,係以纖維素系樹脂、乙烯基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氨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等為理想,又以乙烯基系樹脂為更理想,又以乙烯醇縮丁醛、聚乙烯醇縮乙醛等為特別理想。
染料層D,係亦可使用離模劑、無機微粒子、有機微粒子等之添加劑。作為離模劑,係可列舉出矽酮油、磷酸酯等。作為無機微粒子,係可列舉出碳黑、鋁、二硫化鉬等。又,作為有機微粒子,係可列舉出聚乙烯蠟等。
染料層D,係可藉由將上述之染料和黏著劑樹脂,與因應於需要所添加之添加劑一同地而溶解或分散於適當的有機溶劑或水之中,而調製出塗布液,並進而藉由凸版印刷法、網版印刷法、使用有凸版之反向輥塗布印刷法等之公知之手段,來在上述之基材50之其中一面上塗布上述塗布液,並使其乾燥,來形成之。
作為上述有機溶劑,係可列舉出甲苯、甲基乙基酮、乙醇、異丙醇、環己酮、二甲基甲醯胺[DMF]等。染料層D之厚度,係以乾燥後之厚度而成為0.2μm以上6.0μm以下,較理想為0.2μm以上3.0μm以下的程度。
[保護層] 在保護層54中,係可使用從先前技術起便作為保護層形成用樹脂而為周知的各種之樹脂。作為保護層形成用樹脂,例如,係可例示有聚酯樹脂、聚苯乙烯樹脂、丙烯酸樹脂、聚氨酯樹脂、丙烯酸氨酯樹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使此些之各樹脂作了矽酮變性的樹脂、此些之各樹脂之混合物等。
保護層54,例如係藉由使用凸版印刷法來將包含上述樹脂之塗布液作塗布並使其乾燥,來形成之。保護層54之厚度,較理想,係以乾燥時之皮膜而成為0.1μm以上2.0μm以下。
[背面層] 在熱轉印薄片5之基材50的與被設置有染料層D以及保護層54之面相反之面處,係被設置有背面層57。背面層57,係為了使耐熱性以及在印相時之熱感頭1之行走性等提昇,而被設置。
背面層57,係可適宜選擇先前技術所公知之熱可塑性樹脂等,而形成之。作為此種熱可塑性樹脂,例如,係可列舉出聚酯系樹脂、聚丙烯酸酯系樹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苯乙烯丙烯酸酯系樹脂、聚氨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等之聚烯烴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聚醚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醯胺醯亞胺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丙烯醯胺樹脂、聚氯乙烯樹脂、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或聚乙烯醇縮乙醛樹脂等之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以及此些之矽酮變性物等。
又,係亦可在上述之樹脂中添加硬化劑。關於作為硬化劑而起作用之聚異氰酸酯樹脂,係並未特別作限制,而可使用先前技術所公知者,但是,此些之中,係以使用芳香族系異氰酸酯之加合物為理想。作為芳香族系異氰酸酯,係可列舉出2,4-甲苯二異氰酸酯、2,6-甲苯二異氰酸酯、或者是2,4-甲苯二異氰酸酯和2,6-甲苯二異氰酸酯之混合物、1,5-萘二異氰酸酯、聯甲苯胺二異氰酸酯、對苯二異氰酸酯、反式環己烷-1,4-二異氰酸酯、二甲苯二異氰酸酯、三苯甲烷三異氰酸酯、三(異氰酸酯苯基)硫代磷酸酯,特別是以2,4-甲苯二異氰酸酯、2,6-甲苯二異氰酸酯、或者是2,4-甲苯二異氰酸酯和2,6-甲苯二異氰酸酯之混合物為理想。此種聚異氰酸酯樹脂,係與上述之含羥基熱可塑性樹脂而利用其之羥基來作交聯,並使背面層57之塗膜強度及耐熱性提昇。
又,在背面層57處,係除了上述熱可塑性樹脂以外,亦可為了使滑移性提昇,而含有蠟、高級脂肪酸醯胺、磷酸酯化合物、金屬皂、矽酮油、界面活性劑等之離模劑、氟樹脂等之有機粉末、二氧化矽、黏土、滑石、碳酸鈣等之無機粒子等之各種添加劑。
背面層57,例如,係可藉由將使上述之熱可塑性樹脂、因應於需要所添加之各種添加劑分散或溶解於適當的溶媒中之後的塗布液,藉由凸版印刷法、網版印刷法、使用有凸版之反向輥塗布印刷法等之公知之手段來在基材50之與染料層D以及保護層54相反側之面上作塗布並使其乾燥,來形成之。背面層57之厚度,從耐熱性等之提昇等的觀點來看,乾燥後之厚度係以3μm以下為理想,又以設為0.1μm以上2μm以下為更理想。
在使用有此種熱轉印薄片5的印相處理中,首先,印相薄片7與染料層D之Y層51係被作對位,熱感頭1係隔著印相薄片7以及熱轉印薄片5而與壓印輥2作抵接。接著,旋轉驅動輸帶輥9a以及回收部4,印相薄片7以及熱轉印薄片5係被朝向後方側作饋送。於此期間中,基於畫像資料,藉由熱感頭1,Y層51之區域係被選擇性地依序作加熱,並從熱轉印薄片5而被昇華轉印至轉印薄片7上。
在Y之昇華轉印後,熱感頭1係上升,並從壓印輥2而分離。接著,印相薄片7和M層52係被作對位。與使Y昇華轉印的方法相同的,基於畫像資料,在轉印薄片7上,M以及C係被依序作昇華轉印,在轉印薄片7上係被形成有畫像。
在畫像形成後,印相薄片7和保護層54係被作對位,藉由熱感頭1,保護層54係被加熱,並以覆蓋畫像的方式而使保護層從熱轉印薄片5而被轉印至轉印薄片7上。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Y層51與M層52之間之區域55之長度L11(Y層51與M層52之間之間隔)、M層52與C層53之間之區域56之長度L12(M層52與C層53之間之間隔),來表現用以對於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作辨識的資訊。係並不需要製作對應於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的版或凸版印刷用滾筒,而能夠使製造上之作業效率提昇。
如同圖5b中所示一般,係亦可使Y層51之後端部與M層52之前端部相重疊。又,係亦可如同圖5c中所示一般,使M層52之後端部與C層53之前端部相重疊。Y層51、M層52以及C層53之尺寸,係較在對於印相薄片7之畫像形成中所被使用的有效畫面ES而更大。Y層51與M層52所相重疊的混合色區域(紅色層R)或M層52與C層53所相重疊的混合色區域(藍色層B)若是並未到達有效畫面ES,則係並不會對於印相品質造成影響。
在圖5a~5c所示之例中,辨識部11,係可對於Y層51與M層52是否為相互隔離、M層52與C層53是否為相互隔離一事作判斷,並對於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作辨識。
如同圖6a~6c中所示一般,係亦可設為Y層51與M層52並未相互隔離,並且M層52與C層53亦並未相互隔離。在圖6a之例中,Y層51之後端部與M層52之前端部係相重疊,並且M層52之後端部與C層53之前端部係相重疊。在圖6b之例中,Y層51之後端部與M層52之前端部係相重疊,而M層52與C層53係並未重疊地(或者是將重疊之寬幅設為極小地)來不存在有間隔地而相鄰。在圖6c之例中,Y層51與M層52係並未重疊地(或者是將重疊之寬幅設為極小地)來不存在有間隔地而相鄰,M層52之後端部與C層53之前端部係相重疊。
相較於圖6a之Y層51與M層52所相重疊的紅色層R之寬幅(熱轉印薄片5之長邊方向之長度),係以圖6b之Y層51與M層52所相重疊的紅色層R之寬幅為更長。相較於圖6a之M層52與C層53所相重疊的藍色層B之寬幅,係以圖6c之Y層51與M層52所相重疊的藍色層B之寬幅為更長。
在圖6a~6c所示之例中,辨識部11,係可根據紅色層R之有無、紅色層R之寬幅、藍色層B之有無、藍色層B之寬幅等,來對於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作辨識。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係針對染料層D為包含黃、洋紅、靛青之3色的染料層,並根據Y層51與M層52之間之間隔、M層52與C層53之間之間隔,來辨識出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的例子,而作了說明,但是,染料層D係亦可藉由單色的染料層來構成。例如,係亦可藉由如同圖7a中所示一般之同一顏色之染料層58的間隔為一定之值(L20)、或是如同圖7b中所示一般之染料層58之間隔成為交互相異之值(L21<L20<L22)、或者是間隔L21與間隔L22之間之比例等,來表現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亦可更進而對於C層53與保護層54之間之間隔作測定,並使用在熱轉印薄片5之辨識中。於此情況,係使用在保護層形成用樹脂中添加有螢光增白劑、紫外線吸收材料或紅外線吸收材料者,來形成保護層54。使用螢光感測器、紫外線感測器或紅外線感測器,來檢測出保護層54之位置,並求取出C層53與保護層54之間之間隔。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於熱轉印薄片5處,係亦可接續於C層53而被設置有黑色之染料層或熱熔融性墨水層。於此情況,係亦可在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的辨識中,更進而使用C層53與黑色層之間之間隔。
熱轉印薄片5,係並不被限定於以昇華性染料作為色材者,而亦可為將熱熔融性墨水等作為色材者。係成為能夠根據在熱轉印薄片5處以面所依序被設置的複數之色材層之間隔,來進行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辨識。
當將Y層51、M層52、C層53之長度L1、L2、L3以及從Y層51之前端起直到C層53之後端為止的長度,並不依存於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而設為一定的情況時,區域55之長度L11和區域56之長度L12之和,亦係成為一定。故而,係亦可根據區域55之長度L11、區域56之長度L12的其中一者之長度,來辨識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
係亦可無關於從Y層51之前端起直到C層53之後端為止之長度地,而單純根據區域55之長度L11、區域56之長度L12的其中一者,來辨識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
被與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相互附加對應的間隔,係亦可並非為相鄰之色材層之間隔。例如,係亦可根據Y層51與C層53之間之間隔、亦即是從Y層51之後端起直到C層53之前端為止之長度,來辨識熱轉印薄片5之品種。
Y層51、M層52、C層53之配置順序,係並不被限定於圖2中所示者。
以下,參考圖面,針對其他的實施形態作說明。圖8,係為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片201之平面圖。在此熱轉印薄片201處,係於基材薄膜202之其中一面上,以面來依序被設置有包含黃色染料之Y層203、和包含洋紅色染料之M層204、以及包含靛青色染料之C層205。係亦可接續於C層205而被設置有保護層。在基材薄膜202之另外一面上,係被設置有耐熱滑性層。
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係分別藉由凸版印刷、網版印刷、平版印刷等,而被形成於基材薄膜202上。
在對於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而照射了光的情況時之在各染料層處之透射率或反射率,係依存於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濃度(顏色的濃度)而改變。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在不會對於畫像之印相造成影響的範圍內,針對熱轉印薄片201之各品種的每一者而分別改變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濃度,並根據光之透射率或反射率來檢測出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濃度型態,而辨識出熱轉印薄片201之品種。藉由改變在將染料塗布於基材薄膜202上時所使用的版之深度而改變染料層之厚度,係能夠對於濃度作調整。
例如,當針對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各者,而將濃度設為「淡」、「通常」、「濃」之3種類之其中一者的情況時,藉由改變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濃度,係成為能夠表現3×3×3=27型態之資訊。
圖9a,係對於將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濃度分別設為「濃」、「通常」、「通常」的情況作展示。圖9b,係對於將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濃度分別設為「淡」、「通常」、「通常」的情況作展示。圖9c,係對於將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濃度分別設為「通常」、「淡」、「濃」的情況作展示。
圖10,係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熱轉印印相裝置之概略構成圖。熱轉印印相裝置,係具備有熱感頭101,其係使用熱轉印薄片201,而在印相薄片107(印相紙、受像紙)上使黃色染料、洋紅色染料、靛青色染料作昇華轉印而將畫像作印相。
在熱感頭101之下游側處,係被設置有將熱轉印薄片201作捲繞所形成的供給部103,在熱感頭101之上游側處,係被設置有回收部104。從供給部103而被送出的熱轉印薄片201,係成為通過熱感頭101而被回收部104所回收。
在熱感頭101之下方側處,係被設置有可自由旋轉之壓印輥102。包含有熱感頭101以及壓印輥102之印相部140,係將印相薄片107以及熱轉印薄片201夾入,並對熱轉印薄片201進行加熱而將染料熱轉印至印相薄片107上,藉由此,來形成畫像。
在熱感頭101之上游側處,係被設置有用以進行印相薄片107之搬送的可自由旋轉驅動之輸帶輥(Capstan roller)109a、和用以將印相薄片107推壓附著於輸帶輥109a上之壓送輥(pinch roller)109b。
印相薄片107,係被捲繞在印相紙輥106上,並被從印相紙輥106而送出。在印相薄片107中,係可使用公知之物。藉由包含有印相紙輥106、輸帶輥109a以及壓送輥109b之驅動部130,來進行印相薄片107之送出(朝向前方側之搬送)和捲取(朝向後方側之搬送)。
藉由印相部140而被施加了畫像形成的印相薄片107,係在下游側處藉由切刀108而被作為印刷片107a來切出。印刷片107a,係被從省略圖示之排出口而排出。
在供給部103與印相部140之間,係被設置有對於熱轉印薄片201照射光並對於反射光或透射光之強度(反射率、透射率)作測定的感測器120。感測器120,例如係為顏色感測器,並進行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位置、種類的檢測和對應於濃度之反射光或透射光之強度的檢測。例如,顏色感測器係偵測出紅(R)、綠(G)、藍b之各者的顏色成分之強度(比例),並判別出顏色(濃度)。
控制裝置110,係對於熱轉印印相裝置之各部的驅動作控制,並進行熱轉印薄片201之辨識處理和印相處理。控制裝置110,係身為具備有CPU(中央演算處理裝置)和由快閃記憶體、ROM(Read-only Memory)、RAM (Random Access Memory)等所成之記憶部112的電腦。記憶部112,係儲存控制程式以及表T2。藉由使CPU實行控制程式,來實現在辨識部111處之熱轉印薄片201的品種辨識。
在表T2中,係將熱轉印薄片201之品種和熱轉印薄片201之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濃度型態相互附加對應並作記錄。
辨識部111,係根據由感測器120所致之測定結果,來求取出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濃度型態,並參照表T2,來辨識出正被裝填於熱轉印印相裝置處之熱轉印薄片201的品種。感測器120,係在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各者中,求取出複數場所之反射光或透射光的強度。基於複數場所之反射光或透射光之強度的平均,來決定染料層之濃度。藉由此,係能夠對於染料墨水之塗布不均的影響作抑制。感測器120,係可對於在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各者處的反射光強度或透射光強度之其中一者作測定,亦可對於反射光強度以及透射光強度之雙方作測定。
在表T2中,係亦可並非是記錄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濃度型態,而是記錄與濃度相對應的(藉由感測器120所測定出之)反射光或透射光之光強度型態。
在表T2中,係亦可針對熱轉印薄片201之各品種的每一者,而將合適之印相條件(印相速度、印相時之施加能量)或者是應使用之轉印薄片107之品種等附加對應並作記錄。控制裝置110,係基於與所辨識出的熱轉印薄片201之品種相對應的印相條件,來對於印相處理作控制。控制裝置110,當被裝填於熱轉印印相裝置處之印相薄片107之品種係並非為與所辨識出之熱轉印薄片201之品種相對應者的情況時,係亦可輸出警告音或警告顯示,或者是將印相處理中止。
如此這般,係可根據熱轉印薄片201之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濃度型態,來以高精確度而辨識出熱轉印薄片201之品種。
在上述之說明中,雖係設為在基材薄膜202之其中一面上設置耐熱滑性層並在基材薄膜202之另外一面上設置染料層的層構成,但是,係亦可更進而設置其他層。例如,係亦可設置保護層、耐熱底漆層或染料底漆層等。
以下,針對構成熱轉印薄片201之各層的材料作詳細說明。
〈基材薄膜〉 作為基材薄膜202,只要身為先前技術所公知之具備有某種程度之耐熱性和強度者,則不論是何種物質均可,例如,係可為0.5μm以上50μm以下、較理想為3μm以上10μm以下之程度的厚度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1,4-聚對苯二甲酸環己烷二甲酯薄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苯硫醚薄膜、聚苯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碸薄膜、聚芳醯胺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玻璃紙、醋酸纖維素等之纖維素衍生物、聚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尼龍薄膜、聚醯亞胺薄膜、離子聚合物薄膜等之樹脂薄膜等,除此之外,亦可為電容器紙、石蠟紙等之紙類或不織布等、或者是紙或不織布與樹脂間之複合體。
〈耐熱底漆層〉 耐熱底漆層,係以具備有和基材薄膜以及耐熱滑性層之雙方之間的良好之接著性之黏著材料作為主體而形成之。作為上述黏著材料,例如,係可列舉出聚酯系樹脂、聚氨酯系樹脂,聚丙烯酸系樹脂,聚乙烯醇縮甲醛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聚乙烯醇縮丁醛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醚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等。
作為形成耐熱底漆層之方法,係可將上述之材料,溶解或分散於以適合於塗布適性的方式所選擇的丙酮、甲乙酮、甲苯、二甲苯等之溶劑或水中的塗布液,並將此塗布液藉由凸版塗布器、旋轉塗布器、線棒塗布器等之慣用的塗布手段來進行塗布並使其乾燥而成膜的方法。其之塗布量、亦即是耐熱底漆層之厚度,係以2.0μm以下為理想,更理想係為0.1μm以上2.0μm以下。若是厚度為0.1μm以上,則係能夠充分地發揮作為耐熱底漆層之效果。另一方面,若是厚度為2.0μm以下,則從熱感頭而來之熱傳導係為良好,而能夠進行高濃度之印相。
〈耐熱滑性層〉 耐熱滑性層,係為了使在印相時之熱感頭之行走性、耐熱性等提昇,而被形成。作為形成耐熱滑性層之黏著劑樹脂,係可使用聚酯系樹脂、聚丙烯酸酯系樹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苯乙烯丙烯酸酯系樹脂、聚氨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聚醚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醯胺醯亞胺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聚丙烯酸酯樹脂,聚丙烯醯胺樹脂,聚氯乙烯樹脂,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聚乙烯醇縮乙醛樹脂等。又,係亦可為了使此些之樹脂的耐熱性、塗膜性、密著性等提昇,而使用各種的交聯劑。又,係亦可為了使行走性提昇,而含有蠟、高級脂肪酸醯胺、酯、界面活性劑等之離模劑、氟樹脂等之有機粉末、二氧化矽、黏土、滑石、雲母、碳酸鈣等之無機粒子。
作為形成耐熱滑性層之方法,係可列舉出與在上述耐熱底漆層處所說明之方法相同的方法。當在基材薄膜上設置耐熱滑性層的情況時,為了促進黏著劑樹脂與聚異氰酸酯之間之反應,係以進行加熱為理想。為了不使染料層受到熱的影響,較理想,係在將耐熱滑性層設置於基材薄片上之後,再設置染料層。耐熱滑性層之厚度,從耐熱性等之提昇等的觀點來看,乾燥後之厚度係以3μm以下為理想,又以設為0.1μm以上2μm以下為更理想。
〈染料層〉 染料層,係作為包含昇華性染料之層而形成之。
作為染料,於先前技術中所被使用於公知之熱轉印薄片中的染料,係均能夠使用在本發明中,而並未特別作限定。作為此些之染料,係可列舉出:二芳基甲烷系、三芳基甲烷系、噻唑系、部花青素等之次甲基系、靛苯胺系、苯乙酮甲亞胺、吡唑並甲亞胺、咪唑甲亞胺、吡啶酮甲亞胺等之次甲基偶氮系、氧雜蒽系、惡嗪系、以二氰基苯乙烯、三氰基苯乙烯作為代表之氰基亞甲基系、噻嗪系、吖嗪系、吖啶系、苯偶氮系、吡啶酮偶氮、噻吩偶氮、異噻唑偶氮、吡咯偶氮、吡唑偶氮、咪唑偶氮、噻二唑偶氮、三唑偶氮、雙偶氮等之偶氮系、螺吡喃系、吲哚啉螺吡喃系、螢光黃母體系,玫瑰紅內醯胺系、萘醌系、蒽醌系、喹酞酮系等。
染料層塗布液,係在黏著材料中,以上述之染料作為必須成分,並可進而因應於需要而添加顏料、導電劑之至少一者。作為用以擔持上述之染料的黏著劑樹脂,係可列舉出乙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醋酸纖維素、醋酸丁酸纖維素等之纖維素樹脂、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縮丁醛、聚乙烯醇縮乙醛、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之乙烯基系樹脂、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醯胺等之丙烯酸系樹脂、聚氨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等,此些之中,從耐熱性、染料移行性等之觀點來看,係可理想使用纖維素系、聚氨酯系、乙烯基系、丙烯酸系以及聚酯系之樹脂。
染料層,係可藉由在基材薄膜202之其中一面上,將此些之染料和黏著劑樹脂,與因應於需要而添加的顏料、導電劑之至少一者,溶解於甲苯、甲乙酮、乙醇、異丙醇、環己酮、DMF等之適當的有機溶劑中,或者是分散於有機溶劑或水等之中,並例如藉由凸版印刷法、網版印刷法、反向輥塗布印刷法等之手段,來進行塗布以及乾燥,而形成之。染料層之厚度,係以乾燥後之厚度而為0.2μm以上6.0μm以下,較理想係為0.2μm以上3.0μm以下的程度。
〈染料底漆層〉 染料底漆層,係以具備有和基材薄膜以及染料層之雙方之間的良好之接著性之黏著材料作為主體而形成之。作為上述黏著材料,係可使用與在耐熱底漆層中所使用之黏著材料相同之物,例如,係可列舉出聚酯系樹脂、聚氨酯系樹脂,聚丙烯酸系樹脂,聚乙烯醇縮甲醛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聚乙烯醇縮丁醛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醚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系樹脂等。
作為形成染料底漆層之方法,係可列舉出與在上述耐熱底漆層處所說明之方法相同的方法。
〈保護層〉 在保護層中,係可使用從先前技術起便作為保護層形成用樹脂而為周知的各種之樹脂。作為保護層形成用樹脂,例如,係可例示有聚酯樹脂、聚苯乙烯樹脂、丙烯酸樹脂、聚氨酯樹脂、丙烯酸氨酯樹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使此些之各樹脂作了矽酮變性的樹脂、此些之各樹脂之混合物等。保護層,例如係藉由凸版印刷法而被形成。保護層之厚度,較裡想,係以乾燥後之厚度而為0.1μm以上2.0μm以下。
上述說明,係為本發明之其中一例,本發明係亦可設為上述以外之態樣。
係亦可使熱轉印薄片201之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含有螢光增白劑、紫外線吸收材料、紅外線吸收材料等之不可視光吸收材料,並改變在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各層處的不可視光吸收材料之含有量,而藉由該含有量型態來表現資訊。
例如,當針對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各者,而將不可視光吸收材料設為「含有」、或者是「未含有」之其中一者的情況時,係成為能夠表現2×2×2=8型態之資訊。
又,當針對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各者,而將不可視光吸收材料設為「未含有」、「含有量為少」、「含有量為多」之其中一者的情況時,藉由改變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不可視光吸收材料含有量,係成為能夠表現3×3×3=27型態之資訊。
在熱轉印印相裝置處,係藉由顏色感測器而檢測出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位置。之後,例如,當不可視光吸收材料係身為螢光增白劑的情況時,係設置紫外線之發光元件和可視光受光元件,並對於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各層照射紫外線,而測定螢光強度,並檢測出在各層中之螢光增白劑的含有量。
當不可視光吸收材料係身為紫外線吸收材料的情況時,係檢測出在對於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各層照射了紫外線的情況時之透射光強度或反射光強度。根據透射光強度或反射光強度,來檢測出在各層中之紫外線吸收材料之含有量。當不可視光吸收材料係身為紅外線吸收材料的情況時,係檢測出在對於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各層照射了紅外線的情況時之透射光強度或反射光強度。根據透射光強度或反射光強度,來檢測出在各層中之紅外線吸收材料之含有量。
根據從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各層而來之光、亦即是在各層處所反射的光之強度(反射光強度)、透過各層之光之強度(透射光強度)、或者是在各層處所發生的光之強度(發光強度),來求取出在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處的不可視光吸收材料之含有量型態,而能夠辨識出熱轉印薄片201之品種。在表T2中,係亦可並非是記錄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不可視光吸收材料之含有量型態,而是記錄與不可視光吸收材料之含有量相對應的(藉由感測器所測定出之)光強度型態。係可僅對於反射光強度、透射光強度以及發光強度中之1個種類作測定,亦可對於複數種類作測定。
作為螢光增白劑,例如,係可使用螢光素系化合物、硫代黃素系化合物、曙紅系化合物、玫瑰紅系化合物、香豆素系化合物、咪唑系化合物、噁唑系化合物、三唑系化合物、咔唑系化合物、吡啶系化合物、咪唑酮系化合物、萘二甲酸衍生物、二苯乙烯二磺酸衍生物、二苯乙烯四磺酸衍生物、二苯乙烯六磺酸衍生物等。
例如,螢光發光波長區域係為410nm以上460nm以下,峰值螢光發光波長係為440nm。
作為紫外線吸收材料,例如,係可列舉出苯並三唑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甲酸系化合物等之有機系紫外線吸收材料,或者是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鈰、氧化鐵、硫酸鋇等之無機系紫外線吸收材料等。
作為紅外線吸收材料,例如,係可列舉出二亞銨系化合物、銨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二硫醇系有機金屬錯合物、花青系化合物、偶氮系化合物、聚甲炔系化合物、醌系化合物、二苯甲烷系化合物、三苯甲烷系化合物、氧雜系化合物等。
在使熱轉印薄片201之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含有不可視光吸收材料的情況時,在熱轉印印相裝置處,係被設置有用以檢測出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位置的顏色感測器(可視光之光源以及可視光之檢測機構)、和不可視光感測器(不可視光之光源以及不可視光之檢測機構)。當不可視光吸收材料係身為螢光增白劑的情況時,由於檢測機構係僅需要設置可視光用即可,因此係成為能夠將不可視光感測器中之不可視光之檢測機構省略。為了使檢測系之構造成為簡單並且成為小型,係以將在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中所含有之不可視光吸收材料設為螢光增白劑為理想。
如同圖11a~11c中所示一般,係亦可設置標示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開頭位置的偵測標記213、14以及15(第1~第3偵測標記),並藉由改變偵測標記213、14以及15之濃度,來表現熱轉印薄片201之品種。
當針對偵測標記213~215之各者而將濃度設為「通常」或者是「淡」之其中一者的情況時,係成為能夠表現2×2×2=8型態之資訊。
圖11a,係對於將偵測標記213~215之濃度全部設為「通常」的情況作展示。圖11b,係對於將偵測標記213~215之濃度分別設為「淡」、「通常」、「通常」的情況作展示。圖11c,係對於將偵測標記213~215之濃度分別設為「通常」、「淡」、「通常」的情況作展示。
藉由將偵測標記213~215之濃度不僅是設為「通常」或者是「淡」而更進而包含有「濃」,係成為能夠表現更多的資訊。由於偵測標記213~215係並不會對於畫像之印相造成影響,因此濃度之自由度係為大,而能夠將辨識精確度提高。又,由於係求取出偵測標記之複數場所的反射光之強度,並基於平均來決定濃度,因此係亦能夠對於偵測標記之墨水的塗布不均之影響作抑制。
在偵測標記213~215之形成中,係可使用先前技術之偵測標記形成用墨水組成物。藉由改變凸版印刷之版的深度,偵測標記之墨水層的厚度係改變,而能夠對於濃度作調整。
在表T2中,係將熱轉印薄片201之品種和偵測標記213~215之濃度型態相互附加對應並作記錄。參照表T2,來根據藉由感測器所檢測出的偵測標記213~215之濃度,而辨識出正被裝填於熱轉印印相裝置處之熱轉印薄片201的品種。
係亦可根據Y層203、M層204以及C層205之中之2個的染料層之濃度型態或不可視光吸收材料含有量型態,來對於熱轉印薄片201之品種作辨識。同樣的,係亦可根據偵測標記213~215中之2個的偵測標記之濃度,來對於熱轉印薄片201之品種作辨識。
被設置於熱轉印薄片201處之染料之顏色,係並不被限定於黃色、洋紅色、靛青色,而亦可為其他的顏色。
係可藉由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所揭示之複數之構成要素的適宜之組合,來形成各種之發明。例如,係亦可將涵蓋相異之實施形態的構成要素適宜作組合。例如,熱轉印印相裝置,係亦可身為具備有根據熱轉印薄片之Y層與M層之間之間隔以及M層與C層之間之間隔來辨識熱轉印薄片之品種的第1辨識部和根據Y層、M層以及C層之濃度型態來辨識熱轉印薄片之品種的第2辨識部者。
雖係針對本發明而使用特定之形態來作了詳細說明,但是,對於當業者而言,明顯的,在不脫離本發明之意圖以及範圍內的前提下,係可進行各種的變更。 本申請案,係為基於在2017年12月5日所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2017-233478號以及2018年1月18日所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2018-006638號所進行者,並將其之全體內容藉由引用而援用於此。
1‧‧‧熱感頭 2‧‧‧壓印輥 3‧‧‧供給部 4‧‧‧回收部 5‧‧‧熱轉印薄片 7‧‧‧印相薄片 10‧‧‧控制裝置 11‧‧‧辨識部 12‧‧‧記憶部 20‧‧‧檢測器 40‧‧‧印相部 50‧‧‧基材 54‧‧‧保護層 201‧‧‧熱轉印薄片 202‧‧‧基材薄膜 203‧‧‧Y層 204‧‧‧M層 205‧‧‧C層 213~215‧‧‧偵測標記 101‧‧‧熱感頭 102‧‧‧壓印輥 103‧‧‧供給部 104‧‧‧回收部 107‧‧‧印相薄片 110‧‧‧控制裝置 111‧‧‧辨識部 112‧‧‧記憶部 120‧‧‧感測器 140‧‧‧印相部
[圖1]係為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致之熱轉印印相裝置之概略構成圖。 [圖2]係為由該實施形態所致之熱轉印薄片之平面圖。 [圖3]係為沿著圖2的III-III線之剖面圖。 [圖4]圖4a~4c係為熱轉印薄片之平面圖。 [圖5]圖5a~5c係為熱轉印薄片之平面圖。 [圖6]圖6a~6c係為熱轉印薄片之平面圖。 [圖7]圖7a、7b係為熱轉印薄片之平面圖。 [圖8]係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片之平面圖。 [圖9]圖9a~9c係為熱轉印薄片之平面圖。 [圖10]係為實施形態之熱轉印印相裝置之概略構成圖。 [圖11]圖11a~11c係為對於熱轉印薄片之其他例作展示之平面圖。
1‧‧‧熱感頭
2‧‧‧壓印輥
3‧‧‧供給部
4‧‧‧回收部
5‧‧‧熱轉印薄片
6‧‧‧印相紙輥
7‧‧‧印相薄片
7a‧‧‧印刷片
8‧‧‧切刀
9a‧‧‧輸帶輥
9b‧‧‧壓送輥
10‧‧‧控制裝置
11‧‧‧辨識部
12‧‧‧記憶部
20‧‧‧檢測器
30‧‧‧驅動部
40‧‧‧印相部
T1‧‧‧表

Claims (7)

  1. 一種熱轉印印相裝置,係具備有熱感頭以及壓印輥,並將從供給部所供給而來之熱轉印薄片和印相紙作重疊,而使其在前述熱感頭與前述壓印輥之間被作搬送,並且使前述熱感頭加熱前述熱轉印薄片而將色材作轉印,以在前述印相紙上形成畫像,該熱轉印印相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第1記憶部,係儲存有第1表,該第1表,係將複數之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和關連於在各熱轉印薄片上以面而依序被設置的複數之色材層之間隔之資訊,相互附加有對應;和第1辨識部,係對於在前述供給部所供給的前述熱轉印薄片上以面而依序被設置之複數之色材層之間隔作測定,並參照前述第1表,而根據前述間隔之測定結果,來辨識出前述供給部所供給之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和感測器,係被設置在前述供給部與前述熱感頭之間,並對於被設置在前述熱轉印薄片處之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照射可視光,而對於在各染料層處之透射光強度以及反射光強度的至少其中一者作測定;和第2記憶部,係儲存有第2表,該第2表,係將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和各品種之基於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之濃度型態或濃度所致的光強度型態, 相互附加有對應;和第2辨識部,係參照前述第2表,而根據前述感測器之測定結果,來辨識出前述供給部所供給之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前述第1辨識部,係基於前述黃色染料層和前述洋紅色染料層之間之間隔之測定結果、以及前述洋紅色染料層和前述靛青色染料層之間之間隔之測定結果,來辨識出前述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在前述第1表或前述第2表中,係使熱轉印薄片之各品種的每一者之印相條件被附加有對應,藉由與前述第1辨識部或前述第2辨識部所辨識出的熱轉印薄片之品種相對應的印相條件,來進行印相處理。
  2. 一種熱轉印印相裝置,係具備有熱感頭以及壓印輥,並將從供給部所供給而來之熱轉印薄片和印相紙作重疊,而使其在前述熱感頭與前述壓印輥之間被作搬送,並且使前述熱感頭加熱前述熱轉印薄片而將色材作轉印,以在前述印相紙上形成畫像,該熱轉印印相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記憶部,係儲存有表,該表,係將複數之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和關連於在各熱轉印薄片上以面而依序被設置的複數之色材層之間隔之資訊,相互附加有對應;和辨識部,係對於在前述供給部所供給的前述熱轉印薄片上以面而依序被設置之複數之色材層之間隔作測定,並 參照前述表,而根據前述間隔之測定結果,來辨識出前述供給部所供給之熱轉印薄片之品種,作為前述色材層,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係被設置,前述辨識部,係基於前述黃色染料層和前述洋紅色染料層所相互重疊的混合色區域之寬幅、以及前述洋紅色染料層和前述靛青色染料層所相互重疊的混合色區域之寬幅,此些之至少其中一者,來辨識出前述熱轉印薄片之品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熱轉印印相裝置,其中,在前述表中,係使熱轉印薄片之各品種的每一者之印相條件被附加有對應,藉由與前述辨識部所辨識出的熱轉印薄片之品種相對應的印相條件,來進行印相處理。
  4. 一種熱轉印印相裝置,係具備有熱感頭以及壓印輥,並將被設置有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之熱轉印薄片和印相紙作重疊,而使其在前述熱感頭與前述壓印輥之間被作搬送,並且使前述熱感頭加熱前述熱轉印薄片而將染料作轉印,以在前述印相紙上形成畫像,該熱轉印印相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感測器,係被設置在供給前述熱轉印薄片之供給部與 前述熱感頭之間,並對於前述黃色染料層、前述洋紅色染料層以及前述靛青色染料層中之至少2個的染料層照射可視光,而對於在照射了可視光的染料層處之透射光強度以及反射光強度的至少其中一者作測定;和記憶部,係儲存有表,該表,係將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和各品種之基於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中之至少2個的染料層之濃度型態或濃度所致的光強度型態,相互附加有對應;和辨識部,係參照前述表,並根據前述感測器之測定結果,來辨識出前述供給部所供給的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前述感測器,係對於染料層中的對於前述印相紙之染料轉印區域而照射可視光。
  5. 一種熱轉印印相裝置,係具備有熱感頭以及壓印輥,並將被設置有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之熱轉印薄片和印相紙作重疊,而使其在前述熱感頭與前述壓印輥之間被作搬送,並且使前述熱感頭加熱前述熱轉印薄片而將染料作轉印,以在前述印相紙上形成畫像,該熱轉印印相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感測器,係被設置在供給前述熱轉印薄片之供給部與前述熱感頭之間,並對於前述黃色染料層、前述洋紅色染料層以及前述靛青色染料層中之至少2個的染料層照射不可視光,而對於在照射了不可視光的染料層處之透射光強度、反射光強度以及發光強度中的至少其中一者作測定; 和記憶部,係儲存有表,該表,係將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和各品種之基於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中之至少2個的染料層處之不可視光吸收材料之含有量型態或含有量所致的光強度型態,相互附加有對應;和辨識部,係參照前述表,並根據前述感測器之測定結果,來辨識出前述供給部所供給的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前述感測器,係對於染料層中的對於前述印相紙之染料轉印區域而照射不可視光。
  6. 一種熱轉印印相裝置,係具備有熱感頭以及壓印輥,並將被設置有黃色染料層、洋紅色染料層以及靛青色染料層之熱轉印薄片和印相紙作重疊,而使其在前述熱感頭與前述壓印輥之間被作搬送,並且使前述熱感頭加熱前述熱轉印薄片而將染料作轉印,以在前述印相紙上形成畫像,該熱轉印印相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感測器,係檢測出被顯示於前述黃色染料層之開頭位置處的第1偵測標記、被顯示於前述洋紅色染料層之開頭位置處的第2偵測標記以及被顯示於前述靛青色染料層之開頭位置處的第3偵測標記中之至少2個的偵測標記之濃度;和記憶部,係儲存有表,該表,係將熱轉印薄片之品種、和各品種之第1~第3偵測標記中之至少2個的偵測標 記之濃度型態,相互附加有對應;和辨識部,係參照前述表,並根據前述感測器之檢測結果,來辨識出前述供給部所供給的熱轉印薄片之品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熱轉印印相裝置,其中,在前述表中,係使熱轉印薄片之各品種的每一者之印相條件被附加有對應,藉由與前述辨識部所辨識出的熱轉印薄片之品種相對應的印相條件,來進行印相處理。
TW107143565A 2017-12-05 2018-12-05 熱轉印印相裝置及熱轉印薄片 TWI7725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3478 2017-12-05
JP2017233478A JP6919537B2 (ja) 2017-12-05 2017-12-05 熱転写印画装置
JP2018006638A JP6795000B2 (ja) 2018-01-18 2018-01-18 熱転写印画装置
JP2018-006638 2018-0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0097A TW201930097A (zh) 2019-08-01
TWI772573B true TWI772573B (zh) 2022-08-01

Family

ID=66751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3565A TWI772573B (zh) 2017-12-05 2018-12-05 熱轉印印相裝置及熱轉印薄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17388B2 (zh)
EP (1) EP3722101B1 (zh)
KR (1) KR102409137B1 (zh)
CN (1) CN111094005B (zh)
TW (1) TWI772573B (zh)
WO (1) WO20191118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4444A (zh) * 2020-03-27 2021-09-28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热转印碳带和用于热转印碳带的离型液
CN113442609A (zh) * 2020-03-27 2021-09-28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热转印树脂基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3020A1 (en) * 1998-05-14 2001-06-0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 Ltd. Transfer shee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
CN1329546A (zh) * 1998-12-07 2002-01-02 法格电子公司 用于彩色热敏打印色带的标识码
CN1351543A (zh) * 1999-01-25 2002-05-29 法格电子公司 打印机或层压器和供给装置之间传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2007069508A (ja) * 2005-09-08 2007-03-22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シート及びインクシートカセット並びにプリンタ
US20130083110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130182059A1 (en) * 2012-01-16 2013-07-18 Shuhei TERAUCHI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CN105829111A (zh) * 2013-10-09 2016-08-03 马肯依玛士公司 用于热转移印刷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311129B (de) 1970-02-13 1973-10-25 Hoerbiger Ventilwerke Ag Explosions-Entlastungsventil
JPS59205418A (ja) 1983-05-10 1984-11-21 Nippon Steel Corp 金属管の冷却方法および装置
JPS629163A (ja) 1985-07-05 1987-01-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空調用ヒ−トポンプ
JPS6260679A (ja) * 1985-09-11 1987-03-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熱転写記録装置
JPS62255180A (ja) * 1986-04-30 1987-11-06 Toshiba Corp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ツトおよび該カセツトを使用したプリンタ
JPS6391281A (ja) 1986-10-06 1988-04-21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カラ−印刷方法
DE3856236T2 (de) * 1987-09-14 1999-04-2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Thermische Übertragungsschicht
JP3216831B2 (ja) * 1992-07-23 2001-10-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熱転写記録方法、装置及び中間シート
JP3093483B2 (ja) * 1992-09-18 2000-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転写プリンタ及びインクシート
US5634731A (en) * 1994-03-04 1997-06-0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JPH1120309A (ja) * 1997-07-03 1999-01-2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一体型熱転写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333295B1 (en) 1998-05-14 2001-12-25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Transfer shee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
US6890882B2 (en) 1998-05-14 2005-05-1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Transfer shee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
JP3629163B2 (ja) 1998-05-14 2005-03-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リボン
JP2000289277A (ja) 1999-04-05 2000-10-17 Sony Corp インクリボンの再使用制限方法及びインクリボンの再使用制限機能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US6135658A (en) 1999-06-24 2000-10-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Thermal printer donor media with single track code containing multiple data fiel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reading the same
GB0102991D0 (en) * 2001-02-07 2001-03-21 Ici Plc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s, dyesheet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EP1270246B1 (en) * 2001-06-19 2005-11-02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Method for fluorescent image formation, print produced thereby and thermal transfer sheet thereof
AU2002364255A1 (en) * 2001-12-24 2003-07-15 Digimarc Id Systems, Llc Covert variable information on id docume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ES2381978T3 (es) * 2003-04-02 2012-06-04 Hid Global Corporation Cartucho de cinta para impresora de tarjetas de identificación
EP1872960B1 (en) 2006-06-30 2009-06-24 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 Limited Thermal transfer dyesheet and printer
EP3871890A1 (en) * 2009-03-31 2021-09-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WO2010113780A1 (ja) * 2009-03-31 2010-10-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CN105431298B (zh) * 2013-05-31 2017-07-28 柯达阿拉里斯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图像质量的高效打印系统
US9561668B1 (en) * 2016-03-11 2017-02-07 Assa Abloy Ab Used transfer layer detection in a transfer printing device
JP6783569B2 (ja) 2016-07-06 2020-11-1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素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3020A1 (en) * 1998-05-14 2001-06-0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 Ltd. Transfer shee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
CN1329546A (zh) * 1998-12-07 2002-01-02 法格电子公司 用于彩色热敏打印色带的标识码
CN1351543A (zh) * 1999-01-25 2002-05-29 法格电子公司 打印机或层压器和供给装置之间传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2007069508A (ja) * 2005-09-08 2007-03-22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シート及びインクシートカセット並びにプリンタ
US20130083110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130182059A1 (en) * 2012-01-16 2013-07-18 Shuhei TERAUCHI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CN105829111A (zh) * 2013-10-09 2016-08-03 马肯依玛士公司 用于热转移印刷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17388B2 (en) 2021-09-14
EP3722101A4 (en) 2021-10-27
CN111094005B (zh) 2021-10-12
EP3722101A1 (en) 2020-10-14
TW201930097A (zh) 2019-08-01
WO2019111851A1 (ja) 2019-06-13
CN111094005A (zh) 2020-05-01
US20200353758A1 (en) 2020-11-12
EP3722101B1 (en) 2022-10-19
KR20200038985A (ko) 2020-04-14
KR102409137B1 (ko)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2573B (zh) 熱轉印印相裝置及熱轉印薄片
JP6610826B2 (ja) 印画シート
JP2012171282A (ja) 熱転写シート及び熱転写記録方法
JP6795000B2 (ja) 熱転写印画装置
JP6919537B2 (ja) 熱転写印画装置
JP6677919B2 (ja) 転写シート
EP3530477B1 (en) Thermal transfer sheet and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device
JP7111234B2 (ja) 熱転写印画装置
JP7024431B2 (ja) 熱転写シート及び熱転写印画装置
JP7052566B2 (ja) 熱転写シート及び熱転写印画装置
JP2003001944A (ja) 熱転写シート、熱転写方法、及び印画物
JP7005995B2 (ja) 熱転写シート巻回体及び熱転写印画装置
WO2022030430A1 (ja) 印画物の製造方法、熱転写印画装置、判定システム及び印画物
WO2018056395A1 (ja) 熱転写シート、印画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ゲーム機
JP2019126980A (ja) 熱転写印画装置及び熱転写シート
JP2021053855A (ja) 中間転写媒体、印画物の製造方法、及び熱転写シートと中間転写媒体との組合せ
TW201919919A (zh) 熱轉印印像裝置及熱轉印印像方法
JP2006281643A (ja) 識別マーク検出方法、判別処理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