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4005B - 热转印印相装置和热转印片 - Google Patents

热转印印相装置和热转印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4005B
CN111094005B CN201880058846.7A CN201880058846A CN111094005B CN 111094005 B CN111094005 B CN 111094005B CN 201880058846 A CN201880058846 A CN 201880058846A CN 111094005 B CN111094005 B CN 1110940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hermal transfer
transfer sheet
dye layer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88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4005A (zh
Inventor
伊藤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334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1953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066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9500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94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4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Detecting type of paper, e.g. by automatic reading of a code that is printed on a paper package or on a paper roll or by sensing the grade of translucency of the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5/00Other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or incorporated in, ink-ribbon mechanisms
    • B41J35/16Multicolour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5/00Other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or incorporated in, ink-ribbon mechanisms
    • B41J35/16Multicolour arrangements
    • B41J35/18Colour change effected automat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4Multicolour thermography
    • B41M5/345Multicolour thermography by thermal transfer of dyes or pig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5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ferable dyes or pig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制造上的作业效率且能够识别其品种的热转印片、和使用了该热转印片的热转印印相装置。热转印片(5)具有基材(50)和设置于基材(50)上的黄色染料层(51)、品红色染料层(52)以及青色染料层(53)。黄色染料层(51)与品红色染料层(52)的间隔不同于品红色染料层(52)与青色染料层(53)的间隔。或者,黄色染料层(51)与品红色染料层(52)部分重叠,或者品红色染料层(52)与青色染料层(53)部分重叠。热转印印相装置由染料层的间隔和重叠宽度来识别热转印片(5)的品种。

Description

热转印印相装置和热转印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印相装置和热转印片。
背景技术
在热转印印相装置中,从热转印片将升华染料热转印至能够用升华染料染色的被转印材料、例如在纸或塑料膜上等形成有染料接受层的图像接收片上,形成各种全彩色图像,上述热转印片具有将升华转印用染料作为记录材料并将其用适当的粘结剂负载于聚酯膜等基材上的染料层。
近年来,由于热转印记录技术的进步,热转印片的种类多种多样,将这些多种类的热转印片在单一机型的热转印印刷机中使用的情况增加。为了获得所期望的印相性能、耐久性,需要识别热转印片的品种,根据品种来控制热转印片的加热能量。
现有的热转印片是以面顺序反复涂布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青色染料层这三种颜色的染料层和保护层,在三种颜色的染料层和保护层、或者黄色等印相开始的颜色的染料层的开头通过使用了炭黑、铝等颜料的油墨印刷形成了检测标记。然后,在图像接收片重叠转印黄色图像、品红色图像、青色图像而形成彩色图像,并在彩色图像上转印保护层。此时,首先读取热转印片的黄色染料层的检测标记,使该黄色染料层与图像接收片的印相开始位置对应,进行印相。接着使品红色染料层与图像接收片的印相开始位置对应,进行印相。此时,若传送规定长度的热转印片,则未必需要表示品红色染料层的位置的检测标记。同样地,使青色染料层等与印相开始位置对应,进行印相。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内容:在热转印片设置包含对于光传感器透射率或反射率局部不同的部分的检测标记,由检测标记检测出热转印片的品种等信息。但是,为了对热转印膜的每个品种形成不同的标记,需要制作与各标记对应的版。另外,在制造标记不同的热转印片时,需要版更换作业。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内容:在黄色染料层设置浓度差,形成表示与热转印片有关的信息的二元图,由二元图检测出信息。这种热转印片使用与二元图对应地被蚀刻的凹版印刷用滚筒,将油墨转印到基材上来进行制造。为了在黄色染料层设置具有不同信息的二元图,要制作每个二元图的滚筒,需要更换滚筒的作业。另外,若转印到基材上的油墨的厚度存在不均,则有可能使二元图的检测精度劣化。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291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3342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制造上的作业效率且能够对其进行识别的热转印片、和使用了该热转印片的热转印印相装置。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热转印印相装置高精度地识别品种的热转印片。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识别所装填的热转印片来进行印相处理的热转印印相装置。
本发明的热转印印相装置具有热敏头和压印辊,使由供给部供给的热转印片与印相纸重合,在上述热敏头与上述压印辊之间进行传送,同时上述热敏头对上述热转印片进行加热而转印色材,在上述印相纸上形成图像,该热转印印相装置具备:第1存储部,其存储第1表,该第1表将2个以上的热转印片的品种与关于以面顺序设置于各热转印片的2个以上的色材层的间隔的信息进行对应;第1识别部,其测定以面顺序设置于上述供给部供给的上述热转印片的2个以上的色材层的间隔,参照上述第1表,由上述间隔的测定结果识别上述供给部供给的热转印片的品种;传感器,其设置于上述供给部与上述热敏头之间,对设置于上述热转印片的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和青色染料层照射可见光,测定各染料层中的透射光强度和反射光强度中的至少任意一者;第2存储部,其存储第2表,该第2表将热转印片的品种与每个品种的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和青色染料层的浓度图案或基于浓度的光强度图案进行对应;和第2识别部,其参照上述第2表,由上述传感器的测定结果识别上述供给部供给的热转印片的品种,上述第1识别部基于上述黄色染料层与上述品红色染料层的间隔以及上述品红色染料层与上述青色染料层的间隔的测定结果来识别上述热转印片的品种,上述第1表或上述第2表与热转印片的每个品种的印相条件对应,在与上述第1识别部或上述第2识别部识别出的热转印片的品种相应的印相条件下进行印相处理。
本发明的热转印印相装置具有热敏头和压印辊,使由供给部供给的热转印片与印相纸重合,在上述热敏头与上述压印辊之间进行传送,同时上述热敏头对上述热转印片进行加热而转印色材,在上述印相纸上形成图像,该热转印印相装置具备:存储部,其存储表,该表将2个以上的热转印片的品种与关于以面顺序设置于各热转印片的2个以上的色材层的间隔的信息进行对应;和识别部,其测定以面顺序设置于上述供给部供给的上述热转印片的2个以上的色材层的间隔,参照上述表,由上述间隔的测定结果识别上述供给部供给的热转印片的品种。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作为上述色材层,以面顺序设有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以及青色染料层,上述识别部基于上述黄色染料层与上述品红色染料层的间隔以及上述品红色染料层与上述青色染料层的间隔的测定结果来识别上述热转印片的品种。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作为上述色材层,设有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以及青色染料层,上述识别部根据上述黄色染料层与上述品红色染料层是否隔开设置、以及上述品红色染料层与上述青色染料层是否隔开设置来识别上述热转印片的品种。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作为上述色材层,设有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以及青色染料层,上述识别部基于上述黄色染料层与上述品红色染料层重叠的混合色区域的宽度、以及上述品红色染料层与上述青色染料层重叠的混合色区域的宽度中的至少任意一者来识别上述热转印片的品种。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表与热转印片的每个品种的印相条件对应,在与上述识别部识别出的热转印片的品种相应的印相条件下进行印相处理。
本发明的热转印片具有基材和设置于上述基材上的黄色色材层、品红色色材层以及青色色材层,其中,上述黄色色材层与上述品红色色材层的间隔不同于上述品红色色材层与上述青色色材层的间隔。
本发明的热转印片具有基材和设置于上述基材上的黄色色材层、品红色色材层以及青色色材层,该热转印片包含上述黄色色材层与上述品红色色材层重叠的混合色区域以及上述品红色色材层与上述青色色材层重叠的混合色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者。
本发明的热转印印相装置具有热敏头和压印辊,使设有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和青色染料层的热转印片与印相纸重合,在上述热敏头与上述压印辊之间进行传送,同时上述热敏头对上述热转印片进行加热而转印染料,在上述印相纸上形成图像,该热转印印相装置具备:传感器,其设置于供给上述热转印片的供给部与上述热敏头之间,对上述黄色染料层、上述品红色染料层和上述青色染料层中的至少2个染料层照射可见光,测定照射了可见光的染料层中的透射光强度和反射光强度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存储部,其存储表,该表将热转印片的品种与每个品种的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和青色染料层中的至少2个染料层的浓度图案或基于浓度的光强度图案进行对应;和识别部,其参照上述表,由上述传感器的测定结果识别上述供给部供给的热转印片的品种。
本发明的热转印印相装置具有热敏头和压印辊,使设有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和青色染料层的热转印片与印相纸重合,在上述热敏头与上述压印辊之间进行传送,同时上述热敏头对上述热转印片进行加热而转印染料,在上述印相纸上形成图像,该热转印印相装置具备:传感器,其设置于供给上述热转印片的供给部与上述热敏头之间,对上述黄色染料层、上述品红色染料层和上述青色染料层中的至少2个染料层照射不可见光,测定照射了不可见光的染料层中的透射光强度、反射光强度和发光强度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存储部,其存储表,该表将热转印片的品种与每个品种的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和青色染料层中的至少2个染料层中的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的含量图案或基于含量的光强度图案进行对应;和识别部,其参照上述表,由上述传感器的测定结果识别上述供给部供给的热转印片的品种。
本发明的热转印印相装置具有热敏头和压印辊,使设有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和青色染料层的热转印片与印相纸重合,在上述热敏头与上述压印辊之间进行传送,同时上述热敏头对上述热转印片进行加热而转印染料,在上述印相纸上形成图像,该热转印印相装置具备:传感器,其检测出表示上述黄色染料层的开头位置的第1检测标记、表示上述品红色染料层的开头位置的第2检测标记和表示上述青色染料层的开头位置的第3检测标记中的至少2个检测标记的浓度;存储部,其存储表,该表将热转印片的品种与每个品种的第1~第3检测标记中的至少2个检测标记的浓度图案进行对应;和识别部,其参照上述表,由上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识别上述供给部供给的热转印片的品种。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表与热转印片的每个品种的印相条件对应,在与上述识别部识别出的热转印片的品种相应的印相条件下进行印相处理。
本发明的热转印片具有基材膜和设置于上述基材膜上的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以及青色染料层,其中,在上述黄色染料层、上述品红色染料层以及上述青色染料层具有包含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的染料层和不包含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的染料层。
本发明的热转印片具有基材膜和设置于上述基材膜上的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以及青色染料层,该热转印片设有表示上述黄色染料层的开头位置的第1检测标记、表示上述品红色染料层的开头位置的第2检测标记和表示上述青色染料层的开头位置的第3检测标记,上述第1检测标记的浓度不同于上述第2检测标记和上述第3检测标记中的至少任意一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基于热转印片的相邻的染料层的间隔或重叠宽度能够识别热转印片的品种。无需制作与热转印片的品种相应的版或凹版印刷用滚筒,能够提高制造上的作业效率。另外,根据本发明,根据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青色染料层的浓度图案来表现品种,因此在热转印印相装置中能够高精度地识别热转印片的品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印相装置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热转印片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截面图。
图4中,图4a~4c是热转印片的俯视图。
图5中,图5a~5c是热转印片的俯视图。
图6中,图6a~6c是热转印片的俯视图。
图7中,图7a、7b是热转印片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热转印片的俯视图。
图9中,图9a~9c是热转印片的俯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印相装置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11中,图11a~11c是示出热转印片的另一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印相装置的示意性构成图,图2是热转印印相装置中使用的热转印片5的俯视图,图3是热转印片5的截面图。
热转印片5具有下述构成:在基材50的一个面以面顺序反复设有含有染料和粘结剂树脂的染料层D及转印性保护层(以下记为保护层54),在基材50的另一个面设有背面层57。染料层D包含以面顺序设置的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和青色染料层(以下分别记为Y层51、M层52和C层53)。在染料层D和保护层54与基材50之间可以设有染料底涂层。另外,在基材50与背面层57之间可以设有背面底涂层。
热转印印相装置具备热敏头1,其使用热转印片5在印相片7(印相纸、图像接受纸)上使Y、M、C升华转印而进行图像的印相,并在图像上形成保护层。
在热敏头1的下游侧设有将热转印片5缠绕形成的供给部3,在热敏头1的上游侧设有回收部4。从供给部3送出的热转印片5通过热敏头1而被回收部4回收。
在热敏头1的下方侧设有可自由旋转的压印辊2。包含热敏头1和压印辊2的印相部40夹入印相片7和热转印片5,对热转印片5进行加热,将染料热转印到印相片7上,由此形成图像。
另外,印相部40对保护层54进行加热,将保护层转印到图像上。通过提高保护层形成时的转印能量(基于印相部40的印相能量),保护层表面成为光泽度低的无光泽感,通过降低转印能量,保护层表面成为光泽度高的光泽感。
在热敏头1的上游侧设有用于进行印相片7的传送的可自由旋转驱动的输纸辊(capstan roller)9a、和用于将印相片7压接到输纸辊9a的夹送辊9b。
印相片7被缠绕到印相纸卷6上,并从印相纸卷6送出。印相片7能够使用公知的印相片。通过包含印相纸卷6、输纸辊9a以及夹送辊9b的驱动部30进行印相片7的送出(向前方侧的传送)及卷取(向后方侧的传送)。
在印相部40实施了图像形成和保护层的转印的印相片7在下游侧被切割器8切割成印刷单片7a。印刷单片7a从省略了图示的排出口被排出。
在热转印印相装置设有检测器20,其中,对从供给部3送出的热转印片5照射光,由规定波长区域的透射光量或反射光量检测出染料层D的颜色或位置。检测器20设置于供给部3与热敏头1之间。另外,在供给部3的放卷轴、回收部4的卷取轴、或者设置于热转印片5的传送路径的传送辊(省略图示)的辊轴上安装有旋转编码器(省略图示)。
控制部10取得检测器20的检测结果以及旋转编码器的输出脉冲信号,测定Y层51、M层52、C层53、Y层51与M层52之间的区域55、M层52与C层53之间的区域56各自的区域脉冲数。
例如,控制部10对检测器20检测Y层51的期间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测定Y层51的区域脉冲数。控制部10对检测器20结束Y层51的检测后至开始M层52的检测为止的期间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测定区域55的区域脉冲数。
同样地,控制部10对检测器20检测M层52的期间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测定M层52的区域脉冲数。控制部10对检测器20结束M层52的检测后至开始C层53的检测为止的期间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测定区域56的区域脉冲数。控制部10对检测器20检测C层53的期间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测定C层52的区域脉冲数。
Y层51、M层52、C层53的区域脉冲数分别与Y层51、M层52、C层53的热转印片进给方向(热转印片5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1、L2、L3相当。另外,区域55、区域56的区域脉冲数分别与区域55、56的热转印片进给方向的长度L11、L12相当。
可以在热转印印相装置中装填两种以上的热转印片5。如图4a~4c所示,热转印片5根据品种不同,长度L11、L12不同。换言之,通过改变长度L11、L12,表现出热转印片5的品种。从Y层51的前端至C层53的后端的长度固定,与热转印片5的品种无关。
在后述的存储部12的表T1中,对应地记录有热转印片5的品种、Y层51的区域脉冲数与区域55的区域脉冲数的比例、M层52的区域脉冲数与区域56的区域脉冲数的比例等。
控制装置10对热转印印相装置的各部的驱动进行控制,进行热转印片5的识别处理、印相处理。控制装置10是具有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和由闪存、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等构成的存储部12的计算机。存储部12存储控制程序以及上述的表T1。通过使CPU执行控制程序,实现识别部11。
识别部11由检测器20和旋转编码器的输出来算出Y层51的区域脉冲数与区域55的区域脉冲数的比例、M层52的区域脉冲数与区域56的区域脉冲数的比例。然后,识别部11参照表T1,由计算出的比例来识别热转印片5的品种。在表T1中,对于热转印片5的每个品种,也可以对应地记录适合的印相条件(印相速度、印相时的施加能量)、及应使用的印相片7的品种等。关于控制装置10,在装填于热转印印相装置中的印相片7的品种不是与识别出的热转印片5的品种对应的品种时,可以输出警告音、警告显示或者中止印相处理。
在供给部3的放卷轴或回收部4的卷取轴安装有旋转编码器的情况下,即使长度L1~L3、L11、L12固定,通过卷径的变化,区域脉冲数也发生变化。因此,优选以区域脉冲数的比例为基准来特定热转印片5的品种。
旋转编码器安装在设置于热转印片5的传送路径的传送辊上时,与卷径的变化无关,只要长度L1~L3、L11、L12固定,则区域脉冲数也不发生变化。因此,在表T1中,只要预先对应地记录热转印片5的品种与区域55和区域56的区域脉冲数即可。识别部11能够由检测器20和旋转编码器的输出来计数区域55的区域脉冲数和区域56的区域脉冲,并参照表T1由所计数的区域脉冲数来识别热转印片5的品种。
接着,对热转印片5的构成进行说明。
[基材]
用于热转印片5的基材50只要是现有公知的具有某种程度的耐热性和强度的基材就可以为任意的基材。可以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苯硫醚膜、聚苯乙烯膜、聚丙烯膜、聚砜膜、芳族聚酰胺膜、聚碳酸酯膜、聚乙烯醇膜、赛璐玢、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膜、聚氯乙烯膜、尼龙膜、聚酰亚胺膜、离聚物膜等树脂膜等。
基材50的厚度通常为约0.5μm以上50μm以下,优选为约3.0μm以上10μm以下。为了提高与和基材50相接的层的粘接性,基材50可以实施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可以应用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臭氧处理、紫外线处理、放射线处理、粗面化处理、化学药品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接枝化处理等公知的树脂表面改性技术。表面处理可以仅进行1种,也可以进行2种以上。
上述表面处理中,从成本低的方面出发,优选电晕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在基材50的一个面或两面形成底涂层(底涂层)。底涂处理例如可以如下进行:在塑料膜的熔融挤出的成膜时,在未拉伸膜上涂布底涂液,之后进行拉伸处理。另外,也可以在基材50与背面层57之间涂布形成底涂层(粘接层)。底涂层例如可以使用聚酯系树脂、聚丙烯酸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酯系树脂、聚丙烯酰胺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等乙烯基系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醇缩丁醛等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等而形成。
[染料层]
染料层D优选使用将升华性染料熔融或分散在粘结剂树脂中而成的材料。作为升华性染料,可以举出例如二芳基甲烷系染料;三芳基甲烷系染料;噻唑系染料;部花青染料;吡唑啉酮染料;次甲基系染料;靛苯胺系染料;苯乙酮偶氮甲碱、吡唑并偶氮甲碱、咪唑基偶氮甲碱、咪唑并偶氮甲碱、吡啶酮偶氮甲碱等偶氮甲碱系染料;呫吨系染料;噁嗪系染料;二氰基苯乙烯、三氰基苯乙烯等氰基苯乙烯系染料;噻嗪系染料;吖嗪系染料;吖啶系染料;苯偶氮系染料;吡啶酮偶氮、噻吩偶氮、异噻唑偶氮、吡咯偶氮、吡唑偶氮、咪唑偶氮、噻二唑偶氮、三唑偶氮、双偶氮等偶氮系染料;螺吡喃系染料;吲哚啉螺吡喃系染料;荧烷系染料;若丹明内酰胺系染料;萘醌系染料;蒽醌系染料;喹酞酮系染料等。
在染料层中,升华性染料相对于染料层的总固体成分为5质量%以上90质量%以下、优选为20质量%以上80质量%以下的量。若上述升华性的染料的用量小于上述范围,则印字浓度有时降低,若超过上述范围,则保存性等有时降低。
作为用于负载染料的粘结剂树脂,通常可以使用具有耐热性且与染料具有适度亲和性的粘结剂树脂。作为上述粘结剂树脂,可以举出例如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乙羟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酸纤维素、丁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乙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酰胺等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等。上述粘结剂树脂中,从耐热性、染料的迁移性等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纤维素系树脂、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等,更优选乙烯系树脂,特别优选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乙醛等。
染料层D可以使用防粘剂、无机微粒、有机微粒等添加剂。作为防粘剂,可以举出硅油、磷酸酯等。作为无机微粒,可以举出炭黑、铝、二硫化钼等。另外,作为有机微粒,可以举出聚乙烯蜡等。
染料层D可以如下形成:将上述的染料和粘结剂树脂与根据需要添加的添加剂一起溶解或分散在适当的有机溶剂或水中而制备涂布液,进一步,利用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使用凹版的逆转辊涂布印刷法等公知的手段在上述基材50的一个面上涂布上述涂布液,并进行干燥,由此形成染料层D。
作为上述有机溶剂,可以举出甲苯、甲基乙基酮、乙醇、异丙醇、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染料层D的厚度以干燥后的厚度计为0.2μm以上6.0μm以下,优选为0.2μm以上3.0μm以下左右。
[保护层]
保护层54中可以使用一直以来作为保护层形成用树脂为人所知的各种树脂。作为保护层形成用树脂,可示例出例如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对这些各树脂进行有机硅改性而成的树脂、这些各树脂的混合物等。
保护层54例如通过使用凹版印刷法涂布包含上述树脂的涂布液并进行干燥而形成。保护层54的厚度以干燥时的覆膜计优选为0.1μm以上2.0μm以下。
[背面层]
在热转印片5中的基材50的与设置染料层D和保护层54的面相反的面上设置背面层57。背面层57是为了提高耐热性和印相时的热敏头1的移动性等而设置的。
背面层57可以适当选择现有公知的热塑性树脂等而形成。作为这样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例如聚酯系树脂、聚丙烯酸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以及它们的有机硅改性物等。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树脂中添加固化剂。作为发挥固化剂作用的多异氰酸酯树脂,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现有公知的多异氰酸酯树脂,这些之中,优选使用芳香族系异氰酸酯的加合体。作为芳香族系多异氰酸酯,可以举出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或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1,5-萘二异氰酸酯、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反式-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苯甲烷三异氰酸酯、三(异氰酸酯基苯基)硫代磷酸酯,特别优选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或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这样的多异氰酸酯树脂将上述的含羟基热塑性树脂利用其羟基进行交联,使背面层57的涂膜强度、耐热性提高。
另外,在背面层57,除了上述热塑性树脂以外,出于提高滑动性的目的,可以含有蜡、高级脂肪酸酰胺、磷酸酯化合物、金属皂、硅油、表面活性剂等防粘剂、氟树脂等有机粉末、二氧化硅、粘土、滑石、碳酸钙等无机颗粒等各种添加剂。
背面层57例如可以如下形成:将上述热塑性树脂、根据需要添加的各种添加剂分散或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将所得到的涂布液利用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使用凹版的逆转辊涂布印刷法等公知的手段涂布在基材50的与染料层D和保护层54相反侧的面上,并进行干燥,由此形成背面层57。从耐热性等的提高等方面出发,背面层57的厚度以干燥后的厚度计优选为3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上2μm以下。
在使用这样的热转印片5的印相处理中,首先,将印相片7与染料层D的Y层51的位置对准,热敏头1隔着印相片7和热转印片5抵接在压印辊2上。接着,旋转驱动输纸辊9a和回收部4,将印相片7和热转印片5向后方侧进给。在此期间,基于图像数据,利用热敏头1选择性将Y层51的区域依次加热,使Y从热转印片5升华转印至印相片7上。
Y的升华转印后,热敏头1上升,从压印辊2分离。接着,将印相片7与M层52的位置对准。与升华转印Y的方法同样地,基于图像数据在印相片7上依次升华转印M和C,在印相片7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后,将印相片7与保护层54的位置对准,利用热敏头1将保护层54加热,以覆盖图像的方式将保护层从热转印片5转印至印相片7上。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Y层51与M层52之间的区域55的长度L11(Y层51与M层52的间隔)、M层52与C层53之间的区域56的长度L12(M层52与C层53的间隔)来表现用于识别热转印片5的品种的信息。无需制作与热转印片5的品种相应的版或凹版印刷用滚筒,能够提高制造上的作业效率。
如图5b所示,Y层51的后端部与M层52的前端部可以重叠。另外,如图5c所示,M层52的后端部与C层53的前端部可以重叠。Y层51、M层52和C层53的尺寸大于在印相片7形成图像所使用的有效画面ES。若Y层51与M层52重叠的混合色区域(红色层R)、M层52与C层53重叠的混合色区域(蓝色层B)未达到有效画面ES,则不会对印相品质产生影响。
在图5a~5c所示的示例中,识别部11可以通过判断Y层51与M层52是否隔开、M层52与C层53是否隔开来识别热转印片5的品种。
如图6a~6c所示,也可以使Y层51与M层52不隔开、且M层52与C层53不隔开。在图6a的示例中,Y层51的后端部与M层52的前端部重叠,且M层52的后端部与C层53的前端部重叠。在图6b的示例中,Y层51的后端部与M层52的前端部重叠,M层52与C层53不重叠(或使重叠宽度极小)而无间隔地相邻。在图6c的示例中,Y层51与M层52不重叠(或使重叠宽度极小)而无间隔地相邻,M层52的后端部与C层53的前端部重叠。
相较于图6a的Y层51与M层52重叠的红色层R的宽度(热转印片5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图6b的Y层51与M层52重叠的红色层R的宽度更长。相较于图6a的M层52与C层53重叠的蓝色层B的宽度,图6c的Y层51与M层52重叠的蓝色层B的宽度更长。
在图6a~6c所示的示例中,识别部11可以由红色层R的有无、红色层R的宽度、蓝色层B的有无、蓝色层B的宽度等来识别热转印片5的品种。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染料层D包含黄色、品红色、青色这三种颜色的染料层,由Y层51与M层52的间隔、M层52与C层53的间隔来识别热转印片5的品种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染料层D也可以由单色的染料层构成。例如,可以通过如图7a所示同一颜色的染料层58的间隔是否为一定的值(L20)、如图7b所示染料层58的间隔是否为交替不同的值(L21<L20<L22)、或者间隔L21与间隔L22的比例等来表现热转印片5的品种。
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一步测定C层53与保护层54的间隔,用于热转印片5的识别。这种情况下,使用在保护层形成用树脂中添加有荧光增白剂、紫外线吸收材料或红外线吸收材料的树脂,形成保护层54。使用荧光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或红外线传感器检测保护层54的位置,求出C层53与保护层54的间隔。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热转印片5可以接着C层53设有黑色的染料层或热熔融性油墨层。该情况下,热转印片5的品种的识别可以进一步使用C层53与黑色层的间隔。
热转印片5不限定于使升华性染料作为色材,也可以使热熔融性油墨等作为色材。可以由以面顺序设置于热转印片5的2个以上的色材层的间隔识别热转印片5的品种。
不依赖于热转印片5的品种而使Y层51、M层52、C层53的长度L1、L2、L3和Y层51的前端至C层53的后端的长度固定时,区域55的长度L11与区域56的长度L12之和也固定。因此,也可以由区域55的长度L11、区域56的长度L12中的任意一者的长度来识别热转印片5的品种。
也可以不依赖于Y层51的前端至C层53的后端的长度,而单纯由区域55的长度L11、区域56的长度L12中的任意一者来识别热转印片5的品种。
与热转印片5的品种对应的间隔可以不为相邻的色材层的间隔。例如,也可以由Y层51与C层53的间隔、即Y层51的后端至C层53的前端的长度来识别热转印片5的品种。
Y层51、M层52、C层53的配置顺序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顺序。
以下,参照附图对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实施方式的热转印片201的俯视图。该热转印片201中,在基材膜202的一个面上以面顺序设有包含黄色染料的Y层203、包含品红色染料的M层204以及包含青色染料的C层205。可以接着C层205而设置保护层。在基材膜202的另一个面上设有耐热滑动层。
Y层203、M层204和C层205分别通过凹版印刷、丝网印刷、胶版印刷等形成于基材膜202上。
对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照射光时的各染料层中的透射率或反射率根据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浓度(颜色的浓度)而变化。本实施方式中,在不对图像的印相产生影响的范围内对热转印片201的每个品种改变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浓度,由光的透射率或反射率检测出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浓度图案,识别热转印片201的品种。改变在基材膜202上涂布染料时使用的版的深度,改变染料层的厚度,由此可以调整浓度。
例如,对于Y层203、M层204和C层205,分别将浓度设定为“浅”“普通”“深”这三种中的任一种时,通过改变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浓度,能够表现3×3×3=27种图案的信息。
图9a示出使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浓度分别为“深”“普通”“普通”的情况。图9b示出使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浓度分别为“浅”“普通”“普通”的情况。图9c示出使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浓度分别为“普通”“浅”“深”的情况。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印相装置的示意性构成图。热转印印相装置具备热敏头101,该热敏头101使用热转印片201,在印相片107(印相纸、图像接受纸)上使黄色染料、品红色染料、青色染料升华转印而进行图像的印相。
在热敏头101的下游侧设有将热转印片201缠绕而形成的供给部103,在热敏头101的上游侧设有回收部104。从供给部103送出的热转印片201通过热敏头101而被回收部104回收。
在热敏头101的下方侧设有可自由旋转的压印辊102。包含热敏头101和压印辊102的印相部140夹入印相片107和热转印片201,对热转印片201进行加热,将染料热转印到印相片107上,由此形成图像。
在热敏头101的上游侧设有用于进行印相片107的传送的可自由旋转驱动的输纸辊109a、和用于将印相片107压接到输纸辊109a的夹送辊109b。
印相片107被缠绕到印相纸卷106上,并从印相纸卷106送出。印相片107能够使用公知的印相片。通过包含印相纸卷106、输纸辊109a以及夹送辊109b的驱动部130进行印相片107的送出(向前方侧的传送)及卷取(向后方侧的传送)。
在印相部140实施了图像形成的印相片107在下游侧被切割器108切割成印刷单片107a。印刷单片107a从省略了图示的排出口被排出。
在供给部103与印相部140之间设有传感器120,其中,对热转印片201照射光,测定反射光或透射光的强度(反射率、透射率)。传感器120例如为彩色传感器,进行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位置/种类的检测、和与浓度对应的反射光或透射光的强度的检测。例如,彩色传感器检测红色(R)、绿色(G)、青色b各种颜色成分的强度(比例),判断颜色(浓度)。
控制装置110对热转印印相装置的各部的驱动进行控制,进行热转印片201的识别处理、印相处理。控制装置110是具有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和由闪存、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等构成的存储部112的计算机。存储部112存储控制程序和表T2。通过使CPU执行控制程序,利用识别部111实现热转印片201的品种识别。
在表T2中,对应地记录有热转印片201的品种与热转印片201的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浓度图案。
识别部111由基于传感器120的测定结果求出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浓度图案,参照表T2识别装填在热转印印相装置中的热转印片201的品种。传感器120在Y层203、M层204和C层205各自求出多处的反射光或透射光的强度。基于多处的反射光或透射光的强度的平均值决定染料层的浓度。由此,能够抑制染料油墨的涂布不均的影响。传感器120可以测定Y层203、M层204和C层205各自中的反射光强度或透射光强度的一者,也可以测定反射光强度和透射光强度两者。
在表T2中,也可以记录有与浓度对应的(利用传感器120测定)反射光或透射光的光强度图案,而不是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浓度图案。
在表T2中,对于热转印片201的每个品种,也可以对应地记录优选的印相条件(印相速度、印相时的施加能量)、及应使用的印相片107的品种等。控制装置110基于与识别出的热转印片201的品种相应的印相条件对印相处理进行控制。关于控制装置110,在装填于热转印印相装置中的印相片107的品种不是与识别的热转印片201的品种对应的品种时,可以输出警告音、警告显示或者中止印相处理。
这样,能够由热转印片201的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浓度图案高精度地识别热转印片201的品种。
上述说明中,为在基材膜202的一个面设置耐热滑动层、在基材膜202的另一个面设置染料层的层构成,但也可以进一步设置其他层。例如,也可以设置保护层、耐热底涂层、染料底涂层等。
以下,对构成热转印片201的各层的材料进行详细说明。
<基材膜>
作为基材膜202,只要是现有公知的具有某种程度的耐热性和强度的基材膜,就可以为任意的基材膜,例如,除了厚度为0.5μm以上50μm以下、优选为3μm以上10μm以下左右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苯硫醚膜、聚苯乙烯膜、聚丙烯膜、聚砜膜、芳族聚酰胺膜、聚碳酸酯膜、聚乙烯醇膜、赛璐玢、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膜、聚氯乙烯膜、尼龙膜、聚酰亚胺膜、离聚物膜等树脂膜以外,也可以为电容器纸、石蜡纸等纸类或无纺布等、或者纸或无纺布与树脂的复合体。
<耐热底涂层>
耐热底涂层以对基材膜和耐热滑动层两者具有良好的粘接性的粘结剂为主体而形成。作为上述粘结剂,可以举出例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丙烯酸系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等。
作为形成耐热底涂层的方法,可以举出下述方法:将上述材料溶解或分散于以符合涂布适应性的方式所选择的丙酮、甲基乙基酮、甲苯、二甲苯等溶剂或水中,制成涂布液,利用凹版涂布机、辊涂机、绕线棒等惯用的涂布手段涂布该涂布液,并使其干燥而成膜。其涂布量、即耐热底涂层的厚度以2.0μm以下为宜,更优选为0.1μm以上2.0μm以下。若厚度为0.1μm以上,无法充分发挥出作为耐热底涂层的效果。另一方面,若厚度为2.0μm以下,则从热敏头的热传递良好,能够进行高浓度的印相。
<耐热滑动层>
耐热滑动层是出于提高印相时的热敏头的移动性、耐热性等的目的而形成的。作为形成耐热滑动层的粘结剂树脂,可以使用聚酯系树脂、聚丙烯酸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等。另外,出于提高这些树脂的耐热性、涂膜性、密合性等的目的,也可以使用各种交联剂。另外,出于提高移动性的目的,也可以含有蜡、高级脂肪酰胺、酯、表面活性剂等防粘剂、氟树脂等有机粉末、二氧化硅、粘土、滑石、云母、碳酸钙等无机颗粒。
作为形成耐热滑动层的方法,可以举出与在上述耐热底涂层中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在基材膜上设置耐热滑动层的情况下,为了促进粘结剂树脂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优选进行加热。为了不对染料层造成热的影响,优选在基材片上设置耐热滑动层后设置染料层。从耐热性等的提高等方面出发,耐热滑动层的厚度以干燥后的厚度计优选为3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上2μm以下。
<染料层>
染料层作为包含升华性染料的层形成。
作为染料,现有公知的热转印片中使用的染料均可用于本发明中,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这些染料,可以举出二芳基甲烷系、三芳基甲烷系、噻唑系、部花青等次甲基系、靛苯胺系、苯乙酮偶氮甲碱、吡唑并偶氮甲碱、咪唑基偶氮甲碱、吡啶酮偶氮甲碱等偶氮甲碱系、呫吨系、噁嗪系、以二氰基苯乙烯、三氰基苯乙烯为代表的氰基亚甲基系、噻嗪系、吖嗪系、吖啶系、苯偶氮系、吡啶酮偶氮、噻吩偶氮、异噻唑偶氮、吡咯偶氮、吡唑偶氮、咪唑偶氮、噻二唑偶氮、三唑偶氮、双偶氮等偶氮系、螺吡喃系、吲哚啉螺吡喃系、荧烷系、若丹明内酰胺系、萘醌系、蒽醌系、喹酞酮系等。
染料层涂布液可以在粘结剂中添加上述的染料作为必要成分,并进一步根据需要添加颜料、导电剂中的至少1种。作为用于负载上述染料的粘结剂树脂,可以举出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纤维素树脂、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乙烯基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酰胺等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等,这些之中,从耐热性、染料迁移性等方面出发,优选使用纤维素系、聚氨酯系、乙烯基系、丙烯酸系和聚酯系的树脂。
染料层可以如下形成:在基材膜202的一个面上,添加这些染料和粘结剂树脂、根据需要的颜料、导电剂中的至少1种,溶解于甲苯、甲基乙基酮、乙醇、异丙醇、环己酮、DMF等适当的有机溶剂中,或者分散于有机溶剂或水等中,例如通过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逆转辊涂布印刷法等手段进行涂布和干燥,由此可以形成。染料层的厚度以干燥后的厚度计为0.2μm以上6.0μm以下、优选为0.2μm以上3.0μm以下左右。
<染料底涂层>
染料底涂层以对基材膜和染料层两者具有良好的粘接性的粘结剂为主体而形成。作为上述粘结剂,可以使用与在耐热底涂层中使用的粘结剂同样的粘结剂,可以举出例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丙烯酸系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系树脂等。
作为形成染料底涂层的方法,可以举出与在上述耐热底涂层中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法。
<保护层>
保护层中可以使用一直以来作为保护层形成用树脂而为人所知的各种树脂。作为保护层形成用树脂,可示例出例如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对这些各树脂进行有机硅改性而成的树脂、这些各树脂的混合物等。保护层例如通过凹版印刷法形成。保护层的厚度以干燥后的厚度计优选为0.1μm以上2.0μm以下。
上述说明为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也可以为上述以外的方式。
可以使热转印片201的Y层203、M层204和C层205含有荧光增白剂、紫外线吸收材料、红外线吸收材料等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改变Y层203、M层204和C层205各层中的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的含量,利用其含量图案来表现信息。
例如,对于Y层203、M层204和C层205,分别设定成“含有”或“不含有”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中的任一者时,能够表现2×2×2=8种图案的信息。
另外,对于Y层203、M层204和C层205,分别设定成“不含有”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含量少”、“含量多”中的任一者时,通过改变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含量,能够表现3×3×3=27种图案的信息。
在热转印印相装置中,通过彩色传感器检测出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位置。并且,例如在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为荧光增白剂的情况下,设置紫外线的发光元件和可见光接受元件,对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各层照射紫外线并测定荧光强度,检测出各层中的荧光增白剂的含量。
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为紫外线吸收材料的情况下,检测出对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各层照射了紫外线时的透射光强度或反射光强度。由透射光强度或反射光强度检测出各层中的紫外线吸收材料的含量。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为红外线吸收材料的情况下,检测出对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各层照射了红外线时的透射光强度或反射光强度。由透射光强度或反射光强度检测出各层中的红外线吸收材料的含量。
由来自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各层的光、即在各层反射的光的强度(反射光强度)、透过各层的光的强度(透射光强度)、或者在各层产生的光的强度(发光强度),求出Y层203、M层204和C层205中的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的含量图案,能够识别热转印片201的品种。在表T2中,也可以记录有与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的含量对应的(利用传感器测定)光强度图案,而不是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的含量图案。可以仅测定反射光强度、透射光强度以及发光强度中的一种,也可以测定两种以上。
作为荧光增白剂,可以使用例如荧光素系化合物、硫黄素系化合物、曙红系化合物、若丹明系化合物、香豆素系化合物、咪唑系化合物、噁唑系化合物、三唑系化合物、咔唑系化合物、吡啶系化合物、咪唑酮系化合物、萘二酸衍生物、均二苯代乙烯二磺酸衍生物、均二苯代乙烯四磺酸衍生物、均二苯代乙烯六磺酸衍生物等。
例如,荧光发射波长区域为410nm以上460nm以下,峰值荧光发射波长为440nm。
作为紫外线吸收材料,可以举出例如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甲酸酯系化合物等有机系紫外线吸收材料、或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铈、氧化铁、硫酸钡等无机系紫外线吸收材料等。
作为红外线吸收材料,可以举出例如二亚铵系化合物、胺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二硫醇系有机金属络合物、花青系化合物、偶氮系化合物、聚甲炔系化合物、醌系化合物、二苯基甲烷系化合物、三苯甲烷系化合物、呋喃(oxole)系化合物等。
热转印片201的Y层203、M层204和C层205含有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的情况下,在热转印印相装置设有用于检测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位置的彩色传感器(可见光的光源和可见光的检测机构)、和不可见光传感器(不可见光的光源和不可见光的检测机构)。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为荧光增白剂的情况下,检测机构仅设置可见光用的即可,因此可以省略不可见光传感器中的不可见光的检测机构。为了使检测系统的结构简单且小型,优选使Y层203、M层204和C层205含有的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为荧光增白剂。
如图11a~11c所示,可以设置表示Y层203、M层204和C层205的开头位置的检测标记213、214和215(第1~第3检测标记),改变检测标记213、214和215的浓度,由此表现热转印片201的品种。
对于检测标记213~215,分别将浓度设定为“普通”或“浅”中的任一者时,能够表现2×2×2=8种图案的信息。
图11a示出使检测标记213~215的浓度全部为“普通”的情况。图11b示出使检测标记213~215的浓度分别为“浅”、“普通”、“普通”的情况。图11c示出使检测标记213~215的浓度分别为“普通”、“浅”、“普通”的情况。
通过不仅使检测标记213~215的浓度为“普通”或“浅”、还包括“深”,能够表现更多的信息。检测标记213~215不会影响图像的印相,因此浓度的自由度大,能够提高识别精度。另外,由于求出检测标记的多处的反射光的强度,基于平均来决定浓度,因此还能抑制检测标记的油墨涂布不均的影响。
检测标记213~215的形成可以使用现有的检测标记形成用油墨组合物。通过改变凹版印刷的版的深度,检测标记的油墨层的厚度发生变化,能够调整浓度。
在表T2中,对应地记录有热转印片201的品种与检测标记213~215的浓度图案。参照表T2,由传感器检测出的检测标记213~215的浓度识别装填在热转印印相装置中的热转印片201的品种。
可以由Y层203、M层204和C层205中的2个染料层的浓度图案或不可见光线吸收材料含量图案来识别热转印片201的品种。同样地,也可以由检测标记213~215中的2个检测标记的浓度来识别热转印片201的品种。
设置于热转印片201的染料的颜色不限定于黄色、品红色、青色,也可以为其他颜色。
可以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将不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构成要素适当组合。例如,热转印印相装置可以具备:第1识别部,其由热转印片的Y层与M层的间隔以及M层与C层的间隔来识别热转印片的品种;和第2识别部,其由Y层、M层和C层的浓度图案来识别热转印片的品种。
使用特定的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意图和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形。
本申请基于2017年12月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233478和2018年1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006638,以引用的方式援用其全部内容。
符号说明
1 热敏头
2 压印辊
3 供给部
4 回收部
5 热转印片
7 印相片
10 控制装置
11 识别部
12 存储部
20 检测器
40 印相部
50 基材
54 保护层
201 热转印片
202 基材膜
203 Y层
204 M层
205 C层
213~215 检测标记
101 热敏头
102 压印辊
103 供给部
104 回收部
107 印相片
110 控制装置
111 识别部
112 存储部
120 传感器
140 印相部

Claims (3)

1.一种热转印印相装置,该热转印印相装置具有热敏头和压印辊,使由供给部供给的热转印片与印相纸重合,在所述热敏头与所述压印辊之间进行传送,同时所述热敏头对所述热转印片进行加热而转印色材,在所述印相纸上形成图像,该热转印印相装置的特征在于,
其具备:
第1存储部,其存储第1表,该第1表将2个以上的热转印片的品种与关于以面顺序设置于各热转印片的2个以上的色材层的间隔的信息进行对应;
第1识别部,其测定以面顺序设置于所述供给部供给的所述热转印片的2个以上的色材层的间隔,参照所述第1表,由所述间隔的测定结果识别所述供给部供给的热转印片的品种;
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供给部与所述热敏头之间,对设置于所述热转印片的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和青色染料层照射可见光,测定各染料层中的透射光强度和反射光强度中的至少任意一者;
第2存储部,其存储第2表,该第2表将热转印片的品种与每个品种的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和青色染料层的浓度图案或基于浓度的光强度图案进行对应;和
第2识别部,其参照所述第2表,由所述传感器的测定结果识别所述供给部供给的热转印片的品种,
所述第1识别部基于所述黄色染料层与所述品红色染料层的间隔以及所述品红色染料层与所述青色染料层的间隔的测定结果来识别所述热转印片的品种,
所述第1表或所述第2表与热转印片的每个品种的印相条件对应,
在与所述第1识别部或所述第2识别部识别出的热转印片的品种相应的印相条件下进行印相处理。
2.一种热转印印相装置,该热转印印相装置具有热敏头和压印辊,使由供给部供给的热转印片与印相纸重合,在所述热敏头与所述压印辊之间进行传送,同时所述热敏头对所述热转印片进行加热而转印色材,在所述印相纸上形成图像,该热转印印相装置具备:
存储部,其存储表,该表将2个以上的热转印片的品种与关于以面顺序设置于各热转印片的2个以上的色材层的间隔的信息进行对应;和
识别部,其测定以面顺序设置于所述供给部供给的所述热转印片的2个以上的色材层的间隔,参照所述表,由所述间隔的测定结果识别所述供给部供给的热转印片的品种,
作为所述色材层,设有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以及青色染料层,
所述识别部基于所述黄色染料层与所述品红色染料层重叠的混合色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品红色染料层与所述青色染料层重叠的混合色区域的宽度中的至少任意一者来识别所述热转印片的品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转印印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与热转印片的每个品种的印相条件对应,
在与所述识别部识别出的热转印片的品种相应的印相条件下进行印相处理。
CN201880058846.7A 2017-12-05 2018-12-03 热转印印相装置和热转印片 Active CN1110940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3478 2017-12-05
JP2017233478A JP6919537B2 (ja) 2017-12-05 2017-12-05 熱転写印画装置
JP2018006638A JP6795000B2 (ja) 2018-01-18 2018-01-18 熱転写印画装置
JP2018-006638 2018-01-18
PCT/JP2018/044395 WO2019111851A1 (ja) 2017-12-05 2018-12-03 熱転写印画装置及び熱転写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4005A CN111094005A (zh) 2020-05-01
CN111094005B true CN111094005B (zh) 2021-10-12

Family

ID=66751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8846.7A Active CN111094005B (zh) 2017-12-05 2018-12-03 热转印印相装置和热转印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17388B2 (zh)
EP (1) EP3722101B1 (zh)
KR (1) KR102409137B1 (zh)
CN (1) CN111094005B (zh)
TW (1) TWI772573B (zh)
WO (1) WO20191118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4444A (zh) * 2020-03-27 2021-09-28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热转印碳带和用于热转印碳带的离型液
CN113442609A (zh) * 2020-03-27 2021-09-28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热转印树脂基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311129B (de) 1970-02-13 1973-10-25 Hoerbiger Ventilwerke Ag Explosions-Entlastungsventil
JPS59205418A (ja) 1983-05-10 1984-11-21 Nippon Steel Corp 金属管の冷却方法および装置
JPS629163A (ja) 1985-07-05 1987-01-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空調用ヒ−トポンプ
JPS6260679A (ja) * 1985-09-11 1987-03-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熱転写記録装置
JPS62255180A (ja) * 1986-04-30 1987-11-06 Toshiba Corp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ツトおよび該カセツトを使用したプリンタ
JPS6391281A (ja) 1986-10-06 1988-04-21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カラ−印刷方法
DE3856236T2 (de) * 1987-09-14 1999-04-2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Thermische Übertragungsschicht
JP3216831B2 (ja) * 1992-07-23 2001-10-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熱転写記録方法、装置及び中間シート
JP3093483B2 (ja) * 1992-09-18 2000-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転写プリンタ及びインクシート
US5634731A (en) * 1994-03-04 1997-06-0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JPH1120309A (ja) * 1997-07-03 1999-01-2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一体型熱転写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79597B2 (en) * 1998-05-14 2003-06-1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Transfer shee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
US6333295B1 (en) 1998-05-14 2001-12-25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Transfer shee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
US6890882B2 (en) 1998-05-14 2005-05-1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Transfer shee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
JP3629163B2 (ja) 1998-05-14 2005-03-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リボン
US6412991B1 (en) * 1998-12-07 2002-07-02 Fargo Electronics, Inc. Identification code for color thermal print ribbon
US6386772B1 (en) 1999-01-25 2002-05-14 Fargo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printer or laminator and supplies
JP2000289277A (ja) 1999-04-05 2000-10-17 Sony Corp インクリボンの再使用制限方法及びインクリボンの再使用制限機能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US6135658A (en) 1999-06-24 2000-10-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Thermal printer donor media with single track code containing multiple data fiel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reading the same
GB0102991D0 (en) * 2001-02-07 2001-03-21 Ici Plc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s, dyesheet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EP1270246B1 (en) * 2001-06-19 2005-11-02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Method for fluorescent image formation, print produced thereby and thermal transfer sheet thereof
AU2002364255A1 (en) * 2001-12-24 2003-07-15 Digimarc Id Systems, Llc Covert variable information on id docume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ES2381978T3 (es) * 2003-04-02 2012-06-04 Hid Global Corporation Cartucho de cinta para impresora de tarjetas de identificación
JP2007069508A (ja) * 2005-09-08 2007-03-22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シート及びインクシートカセット並びにプリンタ
EP1872960B1 (en) 2006-06-30 2009-06-24 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 Limited Thermal transfer dyesheet and printer
EP3871890A1 (en) * 2009-03-31 2021-09-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WO2010113780A1 (ja) * 2009-03-31 2010-10-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5624096B2 (ja) * 2011-09-30 2014-11-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008502B2 (ja) * 2012-01-16 2016-10-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転写型印刷装置
CN105431298B (zh) * 2013-05-31 2017-07-28 柯达阿拉里斯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图像质量的高效打印系统
US8922611B1 (en) * 2013-10-09 2014-12-30 Markem-Imaj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US9561668B1 (en) * 2016-03-11 2017-02-07 Assa Abloy Ab Used transfer layer detection in a transfer printing device
JP6783569B2 (ja) 2016-07-06 2020-11-1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17388B2 (en) 2021-09-14
EP3722101A4 (en) 2021-10-27
EP3722101A1 (en) 2020-10-14
TW201930097A (zh) 2019-08-01
TWI772573B (zh) 2022-08-01
WO2019111851A1 (ja) 2019-06-13
CN111094005A (zh) 2020-05-01
US20200353758A1 (en) 2020-11-12
EP3722101B1 (en) 2022-10-19
KR20200038985A (ko) 2020-04-14
KR102409137B1 (ko)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10826B2 (ja) 印画シート
CN111094005B (zh) 热转印印相装置和热转印片
JP6919537B2 (ja) 熱転写印画装置
JP6795000B2 (ja) 熱転写印画装置
EP3530477B1 (en) Thermal transfer sheet and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device
CN109562631B (zh) 热转印片、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以及游戏机
JP2019126980A (ja) 熱転写印画装置及び熱転写シート
JP2006315215A (ja) 昇華型プリンタ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印画シート
JP7111234B2 (ja) 熱転写印画装置
JP7024431B2 (ja) 熱転写シート及び熱転写印画装置
JP7005995B2 (ja) 熱転写シート巻回体及び熱転写印画装置
JP7052566B2 (ja) 熱転写シート及び熱転写印画装置
JP2021053855A (ja) 中間転写媒体、印画物の製造方法、及び熱転写シートと中間転写媒体との組合せ
JP2006281643A (ja) 識別マーク検出方法、判別処理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