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0747B - 半導體記憶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記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0747B
TWI750747B TW109125295A TW109125295A TWI750747B TW I750747 B TWI750747 B TW I750747B TW 109125295 A TW109125295 A TW 109125295A TW 109125295 A TW109125295 A TW 109125295A TW I750747 B TWI750747 B TW I7507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region
memory device
semiconductor memory
memory ce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5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7729A (zh
Inventor
前嶋洋
磯部克明
岡田信彬
中村寛
鶴戸孝博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7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7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0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074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8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subgroups of the same main 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56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storage elements with more than two stable states represented by steps, e.g. of voltage, current, phase, frequency
    • G11C11/562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storage elements with more than two stable states represented by steps, e.g. of voltage, current, phase, frequency using charge storage in a floating gate
    • G11C11/5642Sensing or reading circuits; Data output circu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4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using variable threshold transistors, e.g. FAMOS
    • G11C16/0483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using variable threshold transistors, e.g. FAMOS comprising cells having several storage transistors connected in seri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08Address circuits; Decoders; Word-line control circu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26Sensing or reading circuits; Data output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2Bonding area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0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6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5/0657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0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01L2224/081Disposition
    • H01L2224/0812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08135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 H01L2224/08145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the bodies being stack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5/00Details relating to assembli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225/03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 H01L2225/04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225/065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225/06503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01L2225/06548Conductive via connections through the substrate, container, or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5/00Details relating to assembli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225/03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 H01L2225/04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225/065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225/06503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01L2225/06555Geometry of the stack, e.g. form of the devices, geometry to facilitate stacking
    • H01L2225/06562Geometry of the stack, e.g. form of the devices, geometry to facilitate stacking at least one device in the stack being rotated or off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5/00Details relating to assembli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225/03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 H01L2225/04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225/065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225/06503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01L2225/06555Geometry of the stack, e.g. form of the devices, geometry to facilitate stacking
    • H01L2225/06568Geometry of the stack, e.g. form of the devices, geometry to facilitate stacking the devices decreasing in size, e.g. pyramidical stac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4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924/143Digital devices
    • H01L2924/1431Log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4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924/143Digital devices
    • H01L2924/1434Memory
    • H01L2924/145Read-only memory [ROM]
    • H01L2924/1451EPROM
    • H01L2924/14511EEPR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1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4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5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undary region between the core and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實施形態提供一種能夠縮小晶片面積之半導體記憶裝置。 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包含基板50、第1記憶胞、第1位元線BL、第1字元線WL、第1電晶體T8及第2電晶體TR7。第1記憶胞設置於基板50之上方。第1位元線BL於第1方向延伸設置,與第1記憶胞連接。第1字元線WL於與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延伸設置,與第1記憶胞連接。第1電晶體T8設置於基板50之上,與第1位元線BL連接。第2電晶體TR7設置於第1記憶胞之下方且基板50之上,與第1字元線WL連接。

Description

半導體記憶裝置
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
已知有一種能夠非揮發地記憶資料之NAND(Not-And,反及)型快閃記憶體。
實施形態提供一種能夠縮小晶片面積之半導體記憶裝置。
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包含基板、第1記憶胞、第1位元線、第1字元線、第1電晶體及第2電晶體。第1記憶胞設置於基板之上方。第1位元線於第1方向延伸設置,與第1記憶胞連接。第1字元線於與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延伸設置,與第1記憶胞連接。第1電晶體設置於基板之上,與第1位元線連接。第2電晶體設置於第1記憶胞之下方且基板之上,與第1字元線連接。
以下,參考附圖對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各實施形態例示了用以實現發明之技術性思想之裝置或方法。附圖係模式性或概念性圖,各附圖之尺寸及比例等未必與實物相同。本發明之技術性思想並非由構成要素之形狀、構造、配置等來特定。
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對具有大致相同之功能及構成之構成要素標註相同之符號。構成參考符號之字符後面之數字係用以將藉由包含相同字符之參考符號被參考且具有相同構成之要素彼此加以區分。於無需將以包含相同字符之參考符號表示之要素相互區分之情形時,該等要素分別藉由僅包含字符之參考符號被參考。
[1]第1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例如為NAND型快閃記憶體。以下,對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進行說明。
[1-1]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整體構成  圖1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構成例。如圖1所示,半導體記憶裝置1能夠由外部之記憶體控制器2控制。又,半導體記憶裝置1具備例如記憶胞陣列10、指令暫存器11、位址暫存器12、定序器13、感測放大器模組14、驅動器模組15及列解碼器模組16。
記憶胞陣列10包含複數個區塊BLK0~BLKn(n為1以上之整數)。區塊BLK係能夠非揮發地記憶資料之複數個記憶胞之集合,例如被用作資料之抹除單位。又,於記憶胞陣列10中,設置有複數條位元線及複數條字元線。各記憶胞例如與1條位元線及1條字元線相關聯。
指令暫存器11保存半導體記憶裝置1從記憶體控制器2接收到之指令CMD。指令CMD包含例如使定序器13執行讀出動作、寫入動作、抹除動作等之命令。
位址暫存器12保存半導體記憶裝置1從記憶體控制器2接收到之位址資訊ADD。位址資訊ADD包含例如區塊位址BAd、頁位址PAd及行位址CAd。例如,區塊位址BAd、頁位址PAd及行位址CAd分別用於區塊BLK、字元線及位元線之選擇。
定序器13控制半導體記憶裝置1整體之動作。例如,定序器13基於指令暫存器11中所保存之指令CMD,控制感測放大器模組14、驅動器模組15、列解碼器模組16等,執行讀出動作、寫入動作、抹除動作等。
感測放大器模組14於寫入動作中,根據從記憶體控制器2接收到之寫入資料DAT,對各位元線施加所需之電壓。又,感測放大器模組14於讀出動作中,基於位元線之電壓判定記憶胞中所記憶之資料,將判定結果作為讀出資料DAT傳輸至記憶體控制器2。
驅動器模組15生成讀出動作、寫入動作、抹除動作等中所使用之電壓。而且,驅動器模組15基於例如位址暫存器12所保存之頁位址PAd,對與所選擇之字元線對應之信號線施加所生成之電壓。
列解碼器模組16基於位址暫存器12中所保存之區塊位址BAd,選擇對應之記憶胞陣列10中之1個區塊BLK。而且,列解碼器模組16例如將施加至與所選擇之字元線對應之信號線之電壓傳輸至所選擇之區塊BLK中所選擇之字元線。
以上所說明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及記憶體控制器2可以藉由其等之組合而構成1個半導體裝置。作為此種半導體裝置,例如可列舉SDTM 卡之類之記憶卡、或SSD(solid state drive,固態驅動器)等。
[1-2]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電路構成  [1-2-1]關於記憶胞陣列10之電路構成  圖2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10之電路構成之一例,擷取記憶胞陣列10所包含之複數個區塊BLK中之1個區塊BLK來表示。如圖2所示,區塊BLK例如包含4個串單元SU0~SU3。
各串單元SU包含與位元線BL0~BLm(m為1以上之整數)分別相關聯之複數個NAND串NS。各NAND串NS包含例如記憶胞電晶體MT0~MT7以及選擇電晶體ST1及ST2。記憶胞電晶體MT包含控制閘極及電荷蓄積層,非揮發地保存資料。選擇電晶體ST1及ST2分別用於各種動作時之串單元SU之選擇。
各NAND串NS中,記憶胞電晶體MT0~MT7串聯連接。選擇電晶體ST1之汲極與相關聯之位元線BL連接。選擇電晶體ST1之源極與串聯連接之記憶胞電晶體MT0~MT7之一端連接。選擇電晶體ST2之汲極與串聯連接之記憶胞電晶體MT0~MT7之另一端連接。選擇電晶體ST2之源極與源極線SL連接。
同一區塊BLK中,記憶胞電晶體MT0~MT7之控制閘極分別共通地連接於字元線WL0~WL7。串單元SU0~SU3各者中之選擇電晶體ST1之閘極分別共通地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D0~SGD3。同一區塊BLK中所包含之選擇電晶體ST2之閘極共通地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S。
對位元線BL0~BLm分別分配不同之行位址。各位元線BL由複數個區塊BLK間被分配了相同行位址之NAND串NS所共用。針對每個區塊BLK設置字元線WL0~WL7之各者。源極線SL於複數個區塊BLK間被共用。
1個串單元SU中連接於共通之字元線WL之複數個記憶胞電晶體MT之集合例如被稱為胞單元CU。例如,將包含分別記憶1位元資料之記憶胞電晶體MT之胞單元CU之記憶容量定義為「1頁資料」。胞單元CU根據記憶胞電晶體MT所記憶之資料之位元數,可能具有2頁資料以上之記憶容量。
再者,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10之電路構成不限定於以上所說明之構成。例如,各區塊BLK所包含之串單元SU之個數、或各NAND串NS所包含之記憶胞電晶體MT以及選擇電晶體ST1及ST2之個數分別可以設計成任意個數。
[1-2-2]關於感測放大器模組14之電路構成  圖3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所具備之感測放大器模組14之電路構成之一例。如圖3所示,感測放大器模組14包含複數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0~SAUm。感測放大器單元SAU0~SAUm分別與位元線BL0~BLm相關聯。各感測放大器單元SAU包含例如位元線連接部BLHU、感測放大器部SA、匯流排LBUS以及鎖存電路SDL、ADL、BDL及XDL。
各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中,位元線連接部BLHU連接於相關聯之位元線BL與感測放大器部SA之間。感測放大器部SA例如於讀出動作中,基於相關聯之位元線BL之電壓,判定讀出資料是“0”,還是“1”。換言之,感測放大器部SA感測被讀出至相關聯之位元線BL之資料,判定所選擇之記憶胞所記憶之資料。鎖存電路SDL、ADL、BDL及XDL分別暫時保存讀出資料或寫入資料等。
感測放大器部SA以及鎖存電路SDL、ADL、BDL及XDL分別連接於匯流排LBUS,能夠經由匯流排LBUS相互收發資料。鎖存電路XDL連接於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輸入輸出電路(未圖示),用於感測放大器單元SAU與輸入輸出電路之間之資料之輸入輸出。又,鎖存電路XDL例如亦可用作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快取記憶體。例如,即便鎖存電路SDL、ADL及BDL正在使用中,當鎖存電路XDL空閒時半導體記憶裝置1亦能夠變成待命狀態。
圖4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電路構成之一例。如圖4所示,例如,感測放大器部SA包含電晶體T0~T7及電容器CA,位元線連接部BLHU包含電晶體T8及T9。
電晶體T0為P型之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電晶體T1~T7分別為N型之MOS電晶體。電晶體T8及T9分別為耐壓較電晶體T0~T7之各者更高之N型之MOS電晶體。以下,亦將電晶體T0~T7稱為低耐壓電晶體,將電晶體T8及T9稱為高耐壓電晶體。
電晶體T0之源極連接於電源線。電晶體T0之汲極連接於節點ND1。電晶體T0之閘極連接於節點INV。電晶體T1之汲極連接於節點ND1。電晶體T1之源極連接於節點ND2。對電晶體T1之閘極輸入控制信號BLX。電晶體T2之汲極連接於節點ND1。電晶體T2之源極連接於節點SEN。對電晶體T2之閘極輸入控制信號HLL。
電晶體T3之汲極連接於節點SEN。電晶體T3之源極連接於節點ND2。對電晶體T3之閘極輸入控制信號XXL。電晶體T4之汲極連接於節點ND2。對電晶體T4之閘極輸入控制信號BLC。電晶體T5之汲極連接於節點ND2。電晶體T5之源極連接於節點SRC。電晶體T5之閘極例如連接於鎖存電路SDL中之節點INV。
電晶體T6之源極接地。電晶體T6之閘極連接於節點SEN。電晶體T7之汲極連接於匯流排LBUS。電晶體T7之源極連接於電晶體T6之汲極。對電晶體T7之閘極輸入控制信號STB。電容器CA之一電極連接於節點SEN。對電容器CA之另一電極輸入時脈CLK。
電晶體T8之汲極連接於電晶體T4之源極。電晶體T8之源極連接於位元線BL。對電晶體T8之閘極輸入控制信號BLS。電晶體T9之汲極連接於節點BLBIAS。電晶體T9之源極連接於位元線BL。對電晶體T9之閘極輸入控制信號BIAS。
以上所說明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電路構成中,對與電晶體T0之源極連接之電源線施加例如電源電壓VDD。對節點SRC施加例如接地電壓VSS。對節點BLBIAS施加例如抹除電壓VERA。節點INV係包含於鎖存電路SDL中之節點,節點INV之電壓基於鎖存電路SDL所保存之資料而變化。控制信號BLX、HLL、XXL、BLC、STB、BLS及BIAS以及時脈CLK之各者由例如定序器13生成。於讀出動作中,感測放大器部SA基於例如控制信號STB被觸發之時點,判定被讀出至位元線BL之資料。
再者,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所具備之感測放大器模組14不限定於以上所說明之電路構成。例如,各感測放大器單元SAU所具備之鎖存電路之個數可以基於1個胞單元CU所記憶之頁數來適當變更。感測放大器部SA只要能夠判定被讀出至位元線BL之資料,亦可為其他電路構成。位元線連接部BLHU中亦可省略電晶體T9。
[1-2-3]關於列解碼器模組16之電路構成  圖5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所具備之列解碼器模組16之電路構成之一例。如圖5所示,列解碼器模組16包含複數個列解碼器RD0~RDn。列解碼器RD0~RDn分別與區塊BLK0~BLKn相關聯。圖5中示出了列解碼器RD0之詳細電路構成。其他列解碼器RD之電路構成與列解碼器RD0之電路構成相同。各列解碼器RD包含例如區塊解碼器BD、傳輸閘極線TG及bTG以及電晶體TR0~TR17。
區塊解碼器BD將區塊位址BAd解碼。而且,區塊解碼器BD基於解碼結果,對傳輸閘極線TG及bTG之各者施加特定之電壓。具體而言,區塊解碼器BD對傳輸閘極線bTG施加將施加至傳輸閘極線TG之信號反轉後之信號。亦即,施加至傳輸閘極線TG之電壓與施加至傳輸閘極線bTG之電壓具有互補關係。
電晶體TR0~TR17分別為高耐壓之N型之MOS電晶體。電晶體TR0~TR12各自之閘極共通地連接於傳輸閘極線TG。電晶體TR13~TR17各自之閘極共通地連接於傳輸閘極線bTG。亦即,各電晶體TR由區塊解碼器BD控制。又,各電晶體TR經由在區塊BLK間被共用之信號線連接於驅動器模組15。
電晶體TR0之汲極連接於信號線SGSD。信號線SGSD於複數個區塊BLK間被共用,且用作與所選擇之區塊BLK對應之全域傳輸閘極線。電晶體TR0之源極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S。選擇閘極線SGS被用作針對每個區塊所設置之局域傳輸閘極線。
電晶體TR1~TR8各自之汲極分別連接於信號線CG0~CG7。信號線CG0~CG7分別用作於複數個區塊BLK間被共用之全域字元線。電晶體TR1~TR8各自之源極分別連接於字元線WL0~WL7。字元線WL0~WL7分別用作針對每個區塊所設置之局域字元線。
電晶體TR9~TR12各自之汲極分別連接於信號線SGDD0~SGDD3。信號線SGDD0~SGDD3分別於複數個區塊BLK間被共用,且用作與所選擇之區塊BLK對應之全域傳輸閘極線。電晶體TR9~TR12各自之源極分別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D0~SGD3。選擇閘極線SGD0~SGD3分別用作針對每個區塊所設置之局域傳輸閘極線。
電晶體TR13之汲極連接於信號線USGS。電晶體TR13之源極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S。電晶體TR14~TR17各自之汲極共通地連接於信號線USGD。電晶體TR14~TR17各自之源極分別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D0~SGD3。信號線USGS及USGD分別於複數個區塊BLK間被共用,且用作與未選擇之區塊BLK對應之全域傳輸閘極線。
根據以上構成,列解碼器模組16能夠選擇區塊BLK。簡單地說,於各種動作時,與所選擇之區塊BLK對應之區塊解碼器BD將“H”位準及“L”位準之電壓分別施加至傳輸閘極線TG及bTG,與未選擇之區塊BLK對應之區塊解碼器BD將“L”位準及“H”位準之電壓分別施加至傳輸閘極線TG及bTG。
再者,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所具備之列解碼器模組16不限定於以上所說明之電路構成。例如,列解碼器模組16所包含之電晶體TR之個數可以基於設置於各區塊BLK中之記憶胞電晶體或選擇電晶體等之個數而適當變更。於本說明書中,亦將列解碼器RD所包含之電晶體TR稱為傳輸開關WLSW。
[1-3]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構造  以下,對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構造之一例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參考之附圖中,X方向與字元線WL之延伸方向對應,Y方向與位元線BL之延伸方向對應,Z方向與相對於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形成所使用之半導體基板之表面的鉛直方向對應。於俯視圖中,為了使圖便於觀察,適當附加了影線。俯視圖中所附加之影線未必與附加了影線之構成要素之素材或特性相關聯。於俯視圖及剖視圖各圖中,為了使圖便於觀察,適當省略了配線、接點、層間絕緣膜等之圖示。
[1-3-1]關於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整體構造  圖6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整體構造之一例。如圖6所示,半導體記憶裝置1包含記憶體晶片MC及CMOS晶片CC,且具有使記憶體晶片MC之下表面與CMOS晶片CC之上表面貼合而成之構造。記憶體晶片MC包含與記憶胞陣列10對應之構造。CMOS晶片CC包含例如與定序器13、指令暫存器11、位址暫存器12、定序器13、感測放大器模組14、驅動器模組15及列解碼器模組16對應之構造。
記憶體晶片MC之區域被分成例如記憶區域MR、引出區域HR1及HR2及焊墊區域PR1。記憶區域MR佔據記憶體晶片MC之大部分,用於資料之記憶。例如,記憶區域MR包含複數個NAND串NS。引出區域HR1及HR2於X方向上夾著記憶區域MR。引出區域HR1及HR2用於記憶體晶片MC中之積層配線與CMOS晶片CC中之列解碼器模組16之間之連接。焊墊區域PR1於Y方向上分別與記憶區域MR以及引出區域HR1及HR2相鄰。焊墊區域PR1包含例如與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輸入輸出電路相關聯之電路。
又,記憶體晶片MC於記憶區域MR、引出區域HR1及HR2以及焊墊區域PR1各自之下部,具有複數個貼合焊墊BP。貼合焊墊BP例如亦被稱為接合金屬。記憶區域MR中之貼合焊墊BP連接於相關聯之位元線BL。引出區域HR中之貼合焊墊BP與設置於記憶區域MR中之積層配線中相關聯之配線(例如字元線WL)連接。焊墊區域PR1中之貼合焊墊BP與設置於記憶體晶片MC上之焊墊(未圖示)連接。設置於記憶體晶片MC上之焊墊例如用於半導體記憶裝置1與記憶體控制器2之間之連接。
CMOS晶片CC之區域被分成例如感測放大器區域SR、周邊電路區域PERI、傳輸區域XR1及XR2以及焊墊區域PR2。感測放大器區域SR及周邊電路區域PERI於Y方向上相鄰地配置,與記憶區域MR重疊。感測放大器區域SR包含感測放大器模組14。周邊電路區域PERI包含定序器13等。傳輸區域XR1及XR2於X方向上夾著感測放大器區域SR及周邊電路區域PERI之整體區域,分別與引出區域HR1及HR2重疊。傳輸區域XR1及XR2包含列解碼器模組16中之複數個電晶體TR。焊墊區域PR2與記憶體晶片MC中之焊墊區域PR1重疊配置,包含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輸入輸出電路等。
又,CMOS晶片CC於感測放大器區域SR、周邊電路區域PERI、傳輸區域XR1及XR2以及焊墊區域PR2各自之上部,具有複數個貼合焊墊BP。感測放大器區域SR中之複數個貼合焊墊BP與記憶區域MR中之複數個貼合焊墊BP分別重疊配置。傳輸區域XR1中之複數個貼合焊墊BP與引出區域HR1中之複數個貼合焊墊BP分別重疊配置。傳輸區域XR2中之複數個貼合焊墊BP與引出區域HR2中之複數個貼合焊墊BP分別重疊配置。焊墊區域PR1中之複數個貼合焊墊BP與焊墊區域PR2中之複數個貼合焊墊BP分別重疊配置。
設置於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之複數個貼合焊墊BP中,記憶體晶片MC與CMOS晶片CC間相對向之2個貼合焊墊BP被貼合(圖6中之“貼合”)。藉此,記憶體晶片MC中之電路與CMOS晶片CC中之電路之間電性連接。記憶體晶片MC與CMOS晶片CC間相對向之2個貼合焊墊BP之組可以具有交界,亦可一體化。
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引出區域HR之X方向上之寬度與傳輸區域XR1之X方向上之寬度不同。具體而言,傳輸區域XR1之X方向上之寬度較引出區域HR1之X方向上之寬度寬,傳輸區域XR2之X方向上之寬度較引出區域HR2之X方向上之寬度寬。亦即,傳輸區域XR1之一部分及傳輸區域XR2之一部分與記憶區域MR重疊。因此,傳輸區域XR1中之貼合焊墊BP僅配置於與引出區域HR1重疊之區域中,傳輸區域XR2中之貼合焊墊BP僅配置於與引出區域HR2重疊之區域中。
再者,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不限定於以上所說明之構造。例如,與記憶區域MR相鄰之引出區域HR只要至少設置1個即可。半導體記憶裝置1可以具備複數個記憶區域MR及引出區域HR之組。於該情形時,可以與記憶區域MR及引出區域HR之配置對應地適當設置感測放大器區域SR、傳輸區域XR及周邊電路區域PERI之組。記憶體晶片MC及CMOS晶片CC之配置亦可相反。於該情形時,將設置於記憶體晶片MC上表面之貼合焊墊BP與設置於CMOS晶片CC下表面之貼合焊墊BP貼合,且於CMOS晶片CC上設置用以與外部連接之焊墊。
[1-3-2]關於記憶體晶片MC之構造  (關於記憶體晶片MC之平面佈局)  圖7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之記憶體晶片MC之平面佈局的一例,擷取與區塊BLK0及BLK1對應之區域來表示。如圖7所示,記憶體晶片MC包含複數個狹縫SLT、複數個記憶體柱MP、複數條位元線BL以及複數個接點CT及CV。
複數個狹縫SLT於Y方向上排列。各狹縫SLT沿著X方向延伸設置,橫穿記憶區域MR以及引出區域HR1及HR2。各狹縫SLT將隔著該狹縫SLT相鄰之導電體層間分斷並絕緣。具體而言,狹縫SLT將與字元線WL0~WL7以及選擇閘極線SGD及SGS分別對應之複數個配線層分斷並絕緣。
各記憶體柱MP例如作為1個NAND串NS發揮功能。複數個記憶體柱MP於記憶區域MR內且相鄰之狹縫SLT間之區域中,例如配置成4行之錯位狀。本例中,由狹縫SLT所隔開之區域分別對應於1個串單元SU。再者,相鄰之狹縫SLT間之記憶體柱MP之個數及配置可以適當變更。隔於配置在區塊BLK之交界部分之狹縫SLT之間的狹縫SLT只要至少將選擇閘極線SGD分斷即可。
複數條位元線BL分別於Y方向上延伸,於X方向上排列。各位元線BL於每個串單元SU中與至少1個記憶體柱MP重疊。本例中,2條位元線BL與1個記憶體柱MP重疊配置。於與記憶體柱MP重疊之複數條位元線BL中之1條位元線BL與該記憶體柱MP之間設置接點CV。而且,各記憶體柱MP經由接點CV連接於相關聯之位元線BL。
引出區域HR1及HR2各者之中,選擇閘極線SGS、字元線WL0~WL7及選擇閘極線SGD分別具有不與上層之配線層(導電體層)重疊之部分(階面部分)。引出區域HR1及HR2各者中之不與上層之配線層重疊之部分之形狀類似於階梯(step)、階面(terrace)、緣石(rimstone)等。具體而言,於選擇閘極線SGS與字元線WL0之間、字元線WL0與字元線WL1之間、…、字元線WL6與字元線WL7之間、及字元線WL7與選擇閘極線SGD之間分別設置有階差。
各接點CT用於字元線WL0~WL7以及選擇閘極線SGS及SGD各者與列解碼器模組16之間之連接。又,各接點CT配置於字元線WL0~WL7以及選擇閘極線SGS及SGD中之任一者之階面部分上。同一區塊BLK中被用作共通配線之字元線WL或選擇閘極線SGS經由與接點CT連接之配線層而短路。
例如,與區塊BLK0相關聯之接點CT配置於引出區域HR1中,與區塊BLK1相關聯之接點CT配置於引出區域HR2中。換言之,例如,偶數序號之區塊BLK經由引出區域HR1中之接點CT連接於列解碼器模組16,奇數序號之區塊BLK經由引出區域HR2中之接點CT連接於列解碼器模組16。
以上所說明之記憶體晶片MC之平面佈局於記憶區域MR以及引出區域HR1及HR2中於Y方向上重複配置。再者,接點CT相對於各區塊BLK之配置不限定於以上所說明之佈局。例如,於省略了單側引出區域HR之情形時,與各區塊BLK對應之接點CT統一配置於與記憶區域MR相接之單側引出區域HR中。亦可於引出區域HR1及HR2之兩側配置接點CT,從各區塊BLK之兩側施加電壓。引出區域HR亦可配置成被記憶區域MR夾著。對於引出區域HR被記憶區域MR夾著之構造,於第2實施形態中進行說明。
(關於記憶體晶片MC之剖面構造)  圖8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記憶區域MR中之剖面構造之一例,擷取包含記憶體柱MP及狹縫SLT且沿著Y方向之剖面來表示。再者,圖8中之Z方向係相對於圖6反轉表示。亦即,“上方”對應於紙面之下側,“下方”對應於紙面之上側。如圖8所示,於記憶區域MR中,記憶體晶片MC進而包含絕緣體層20~25、導電體層30~36以及接點V1及V2。
絕緣體層20例如設置於記憶體晶片MC之最上層。不限定於此,亦可於絕緣體層20之上設置有配線層或絕緣體層等。於絕緣體層20之下設置有導電體層30。導電體層30形成為例如沿著XY平面擴展之板狀,被用作源極線SL。導電體層30包含例如摻雜有磷之多晶矽。
於導電體層30之下設置有絕緣體層21。於絕緣體層21之下設置有導電體層31。導電體層31形成為例如沿著XY平面擴展之板狀,被用作選擇閘極線SGS。選擇閘極線SGS亦可由複數個導電體層31構成。導電體層31包含例如摻雜有磷之多晶矽。於選擇閘極線SGS由複數個導電體層31構成之情形時,複數個導電體層31亦可由互不相同之導電體構成。
於導電體層31之下設置絕緣體層22。於絕緣體層22之下交替地設置導電體層32與絕緣體層23。複數個導電體層32各自形成為例如沿著XY平面擴展之板狀。複數個導電體層32從導電體層30側起依序分別被用作字元線WL0~WL7。導電體層32包含例如鎢。
於最下層之導電體層32之下設置絕緣體層24。於絕緣體層24之下設置導電體層33。導電體層33形成為例如沿著XY平面擴展之板狀,被用作選擇閘極線SGD。選擇閘極線SGD亦可由複數個導電體層33構成。導電體層33包含例如鎢。
於導電體層33之下設置絕緣體層25。於絕緣體層25之下設置導電體層34。導電體層34形成為例如於Y方向上延伸之線狀,被用作位元線BL。亦即,於未圖示之區域中,複數個導電體層34於X方向上排列。導電體層34包含例如銅。以下,將設置有導電體層34之配線層稱為M0。
各記憶體柱MP沿著Z方向延伸設置,且貫通絕緣體層21~24及導電體層31~33。記憶體柱MP之上部與導電體層30相接。又,各記憶體柱MP包含例如半導體層40、隧道絕緣膜41、絕緣膜42及阻擋絕緣膜43。
半導體層40沿著Z方向延伸設置。例如,半導體層40之下端含在包含絕緣體層25之層中,半導體層40之上端與導電體層30接觸。隧道絕緣膜41覆蓋半導體層40之側面。絕緣膜42覆蓋隧道絕緣膜41之側面。阻擋絕緣膜43覆蓋絕緣膜42之側面。
記憶體柱MP與導電體層31(選擇閘極線SGS)交叉之部分作為選擇電晶體ST2發揮功能。記憶體柱MP與導電體層32(字元線WL)交叉之部分作為記憶胞電晶體MT發揮功能。記憶體柱MP與導電體層33(選擇閘極線SGD)交叉之部分作為選擇電晶體ST1發揮功能。亦即,半導體層40作為記憶胞電晶體MT0~MT7以及選擇電晶體ST1及ST2各自之通道發揮功能。絕緣膜42作為記憶胞電晶體MT之電荷蓄積層發揮功能。
於各記憶體柱MP之半導體層40之下設置柱狀之接點CV。於圖示之區域中,示出了與2個記憶體柱MP中之1個記憶體柱MP對應之接點CV。於該區域中未連接接點CV之記憶體柱MP係於未圖示之區域中連接接點CV。1個導電體層34(位元線BL)接觸於接點CV之下。
狹縫SLT之至少一部分形成為沿著XZ平面擴展之板狀,將絕緣體層21~24及導電體層31~33分斷。狹縫SLT之下端含在包含絕緣體層25之層中。狹縫SLT之上端例如與導電體層30接觸。狹縫SLT包含例如氧化矽(SiO2 )。
於導電體層34之下設置柱狀之接點V1。於接點V1之下設置導電體層35。導電體層35係用於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之電路連接之配線。以下,將設置有導電體層35之配線層稱為M1。
於導電體層35之下設置有導電體層36。導電體層36與記憶體晶片MC之界面相接,被用作貼合焊墊BP。導電體層36包含例如銅。以下,將設置有導電體層36之配線層稱為M2。
圖9係沿著圖8之IX-IX線之剖視圖,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之記憶體柱MP之剖面構造的一例。具體而言,圖9係擷取包含記憶體柱MP及導電體層32且與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形成所使用之半導體基板之表面平行之剖面。
如圖9所示,半導體層40例如設置於記憶體柱MP之中央部。隧道絕緣膜41包圍半導體層40之側面。絕緣膜42包圍隧道絕緣膜41之側面。阻擋絕緣膜43包圍絕緣膜42之側面。導電體層32包圍阻擋絕緣膜43之側面。隧道絕緣膜41及阻擋絕緣膜43分別包含例如氧化矽(SiO2 )。絕緣膜42包含例如氮化矽(SiN)。再者,各記憶體柱MP亦可於半導體層40之內側進而包含絕緣體層,且該絕緣體層位於記憶體柱MP之中央部。亦即,半導體層40亦可具有設置成筒狀之部分。
圖10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引出區域HR1中之剖面構造的一例,擷取與引出區域HR1所包含之偶數序號之區塊BLK對應之剖面來表示。再者,圖10中之Z方向與圖8同樣,相對於圖6反轉表示。如圖10所示,於引出區域HR1中,選擇閘極線SGS、字元線WL0~WL7及選擇閘極線SGD各自之端部被設置成階梯狀。又,於引出區域HR中,記憶體晶片MC進而包含接點V1及V2以及導電體層37~39。
具體而言,導電體層31具有不與下方之導電體層32及33重疊之階面部分。各導電體層32具有不與下方之導電體層32及33重疊之階面部分。導電體層33於引出區域HR1中具有階面部分。複數個接點分別設置於導電體層31~33各自之階面部分之上。複數個接點CT各自之下部例如對齊。
於各接點CT之下設置有導電體層37。導電體層37包含於配線層M0中。於導電體層37之下設置有接點V1。於接點V1之下設置有導電體層38。導電體層38包含於配線層M1中。於導電體層38之下設置有接點V2。於接點V2之下設置有導電體層39。導電體層39包含於配線層M2中。亦即,導電體層39與記憶體晶片MC之界面相接,被用作貼合焊墊BP。導電體層39包含例如銅。
再者,圖10僅示出與字元線WL0對應之接點V1及V2以及導電體層38及39之組。於未圖示之區域中,接點V1及V2以及導電體層38及39之組連接於另一導電體層37。引出區域HR1內且與奇數序號之區塊BLK對應之區域中之構造和相對於圖10所示之構造省略了接點CT之構造類似。又,引出區域HR2內且與奇數序號之區塊BLK對應之區域中之構造和將圖10所示之構造以Y方向為對稱軸進行反轉之構造類似。
[1-3-3]關於CMOS晶片CC之構造  (關於CMOS晶片CC之平面佈局)  圖11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之CMOS晶片CC之平面佈局之一例,示出了區塊BLK、感測放大器單元SAU及列解碼器RD之連接關係。以下所參考之附圖將於X方向上設置有區域MR、HR1、HR2、SR、XR1及XR2之範圍分別表示為區域wMR、wHR1、wHR2、wSR、wXR1及wXR2。又,為了簡化說明,以下對記憶胞陣列10具備16個區塊BLK0~BLK15,列解碼器模組16具備列解碼器RD0~RD15之情形進行說明。
如圖11所示,於感測放大器區域SR中,例如於Y方向上排列之9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組於X方向上排列。具體而言,例如於感測放大器區域SR中之傳輸區域XR1側之端部,感測放大器單元SAU0~SAU8於Y方向上排列。於感測放大器單元SAU0~SAU8各自之旁邊,分別配置有感測放大器單元SAU9~SAU17。同樣地,雖省略了圖示,但配置有感測放大器單元SAU18~SAU26、…、及感測放大器單元SAU(m-8)~SAUm。本說明書中,將於Y方向上排列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組稱為感測放大器組SAG。
本例中,傳輸區域XR1包含偶數序號之列解碼器RD0、RD2、RD4、RD6、RD8、RD10、RD12及RD14。傳輸區域XR2包含奇數序號之列解碼器RD1、RD3、RD5、RD7、RD9、RD11、RD13及RD15。例如,列解碼器RD0、RD2、RD4、RD6、RD8、RD10、RD12及RD14於X方向上隔著感測放大器區域SR分別與列解碼器RD1、RD3、RD5、RD7、RD9、RD11、RD13及RD15對向。
於記憶區域MR中,區塊BLK0~BLK15於Y方向上排列。如上所述,區塊BLK0~BLK15分別由列解碼器RD0~RD15控制。亦即,偶數序號之區塊BLK由配置於傳輸區域XR1中之列解碼器RD控制,奇數序號之區塊BLK由配置於傳輸區域XR2中之列解碼器RD控制。
各區塊BLK之Y方向上之寬度例如為列解碼器RD之Y方向上之寬度之一半以下。本例中,2個區塊BLK0及BLK1配置於列解碼器RD0與RD1之間。2個區塊BLK2及BLK3配置於列解碼器RD2與RD3之間。後續亦同樣,2個區塊BLK配置於在X方向上相對向之2個列解碼器RD之間。
又,區塊BLK0及BLK1各自之一部分與列解碼器RD0及RD1重疊。具體而言,區塊BLK0及BLK1之引出區域HR1側之端部與列解碼器RD0重疊。另一方面,區塊BLK0及BLK1之引出區域HR2側之端部與列解碼器RD1重疊。後續亦同樣,於相對向之2個列解碼器RD上重疊配置與該2個列解碼器RD相關聯之2個區塊BLK之一部分。
再者,以上所說明之區塊BLK、感測放大器單元SAU及列解碼器RD之配置僅為一例。例如,與各區塊BLK連接之列解碼器RD之配置可以於傳輸區域XR1及XR2內適當變更。又,1個感測放大器組SAG所包含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個數可以基於位元線BL之間距而設計。關於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佈局與位元線BL之佈局之詳細關係,將於下文中敍述。
(關於CMOS晶片CC之剖面構造)  圖12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剖面構造之一例,表示將記憶體晶片MC與CMOS晶片CC貼合而成之構造。又,圖12係擷取與感測放大器區域SR中之電晶體T8對應之構成及與傳輸區域XR1中之電晶體TR7對應之構成來表示。如圖12所示,CMOS晶片CC包含例如半導體基板50、導電體層GC及51~58以及柱狀之接點CS及C0~C3。
半導體基板50用於CMOS晶片CC之形成,包含例如P型雜質。又,半導體基板50包含省略了圖示之複數個井區域。複數個井區域各者之中形成有例如電晶體。而且,複數個井區域之間例如藉由STI(Shallow Trench Isolation,淺溝槽隔離)分離。
於感測放大器區域SR中,於半導體基板50之上隔著閘極絕緣膜設置有導電體層GC。感測放大器區域SR中之導電體層GC例如被用作感測放大器單元SAU所包含之電晶體T8之閘電極。與電晶體T8之閘極對應地,於導電體層GC之上設置有接點C0,與電晶體T8之源極及汲極對應地,於半導體基板50之上設置有2個接點CS。例如,接點CS及C0各自之上表面對齊。
又,於感測放大器區域SR中,於接點CS之上及接點C0之上各自分別設置有1個導電體層51。於導電體層51之上設置有接點C1。於接點C1之上設置有導電體層52。於導電體層52之上設置有接點C2。於接點C2之上設置有導電體層53。於導電體層53之上設置有接點C3。於接點C3之上設置有導電體層54。
導電體層54與CMOS晶片CC之界面相接,被用作貼合焊墊BP。而且,感測放大器區域SR中之導電體層54與對向配置之記憶區域MR中之導電體層36貼合,與1條位元線BL電性連接。導電體層54包含例如銅。雖省略了圖示,但感測放大器區域SR包含具有與電晶體T8相同之構造之複數個電晶體。
於傳輸區域XR1中,於半導體基板50之上隔著閘極絕緣膜設置有導電體層GC。傳輸區域XR1中之導電體層GC例如被用作列解碼器RD所包含之電晶體TR7之閘電極。與電晶體TR7之閘極對應地,於導電體層GC之上設置有接點C0,與電晶體TR7之源極及汲極對應地,於半導體基板50之上設置有2個接點CS。
又,於傳輸區域XR1中,於接點CS之上及接點C0之上各自分別設置有1個導電體層55。於導電體層55之上設置有接點C1。於接點C1之上設置有導電體層56。於導電體層56之上設置有接點C2。於接點C2之上設置有導電體層57。於導電體層57之上設置有接點C3。於接點C3之上設置有導電體層58。
導電體層58與CMOS晶片CC之界面相接,被用作貼合焊墊BP。而且,傳輸區域XR1中之導電體層58與對向配置之引出區域HR1中之導電體層39貼合,例如與字元線WL6電性連接。導電體層58包含例如銅。雖省略了圖示,但傳輸區域XR1包含具有與電晶體TR7相同之構造之複數個電晶體。又,傳輸區域XR2中之構造與傳輸區域XR1之構造相同。
以下,將設置有導電體層51及55之配線層稱為D0。將設置有導電體層52及56之配線層稱為D1。將設置有導電體層53及57之配線層稱為D2。將設置有導電體層54及58之配線層稱為D3。亦將導電體層53稱為配線BLI。再者,CMOS晶片CC中所設置之配線層之數量可以設計成任意數量。又,與導電體層51~53、55~57各者連接之接點亦可根據電路設計而省略。
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具有配置於記憶區域MR下方之電晶體TR。亦即,列解碼器RD中之複數個電晶體TR可以包含配置於記憶體柱MP下方之電晶體TR及配置於引出區域HR1下方之電晶體TR。例如,與配置於記憶區域MR下方之電晶體TR連接之導電體層57於配線層D2中具有於X方向上延伸之部分。與配置於電晶體TR上方之記憶體柱MP連接之導電體層35於配線層M1中具有於X方向上延伸之部分。
以上所說明之連接位元線BL與電晶體T8之路徑及連接字元線WL6與電晶體TR6之路徑僅為一例。用於位元線BL與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間之連接且於X方向上延伸之配線亦可設置於CMOS晶片CC側。用於字元線WL以及選擇閘極線SGD及SGS中之任一者與列解碼器RD之間之連接且於X方向上延伸之配線亦可設置於記憶體晶片MC側。如此,用於連接記憶體晶片MC中之電路與CMOS晶片CC中之電路之配線佈局可以適當變更。
[1-3-4]關於配線佈局之詳細情況  以下,依序對引出區域HR與傳輸區域XR間之配線佈局之具體例、及記憶區域MR與感測放大器區域SR間之配線佈局之具體例進行說明。
(關於引出區域HR與傳輸區域XR間之配線佈局)  圖13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之引出區域HR及傳輸區域XR之平面佈局的一例,擷取與區塊BLK0及BLK1對應之區域來表示。再者,為了簡化附圖,圖13中削減了設置於引出區域HR中之貼合焊墊BP之個數、及傳輸區域XR所包含之傳輸開關WLSW之個數來表示。又,於以下之說明中,“外側”對應於遠離記憶區域MR之部分,“內側”對應於靠近記憶區域MR之中間部之部分。
如圖13所示,於傳輸區域XR1所包含之列解碼器RD0之區域中,複數個傳輸開關WLSW例如分別設置於在Y方向上延伸之區域中,且於X方向上排列。同樣地,於傳輸區域XR2所包含之列解碼器RD1之區域中,複數個傳輸開關WLSW例如分別設置於在Y方向上延伸之區域中,且於X方向上排列。而且,第1實施形態中包含於傳輸區域XR1及XR2中之複數個傳輸開關WLSW之一部分與記憶區域MR重疊。
與區塊BLK0對應之複數個貼合焊墊BP例如設置於引出區域HR1中。而且,與區塊BLK0對應之積層配線經由引出區域HR1中之貼合焊墊BP連接於傳輸區域XR1中之傳輸開關WLSW。例如,於引出區域HR1中,外側之貼合焊墊BP連接於外側之傳輸開關WLSW,內側之貼合焊墊BP連接於內側之傳輸開關WLSW。
同樣地,與區塊BLK1對應之複數個貼合焊墊BP例如設置於引出區域HR2中。而且,與區塊BLK1對應之積層配線經由引出區域HR2中之貼合焊墊BP連接於傳輸區域XR2中之傳輸開關WLSW。例如,於引出區域HR2中,外側之貼合焊墊BP連接於外側之傳輸開關WLSW,內側之貼合焊墊BP連接於內側之傳輸開關WLSW。
圖14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之引出區域HR1及傳輸區域XR1之詳細平面佈局之一例,擷取與1個區塊BLK(即,串單元SU0~SU3)對應之區域來表示。如圖14所示,同一區塊BLK中設置於同一配線層中之導電體層藉由例如於Y方向上延伸之導電體層37而短路。
貼合焊墊BP重疊配置於各導電體層37。例如,複數個貼合焊墊BP於X方向及Y方向上彼此錯開地配置。換言之,複數個貼合焊墊BP於傾斜方向上排列。不限定於此,複數個貼合焊墊BP亦可分類成複數個組,且以組為單位於傾斜方向上排列。導電體層57經由接點C2連接於貼合焊墊BP。
導電體層57之長度根據相關聯之配線之階面部分之位置而不同。具體而言,與選擇閘極線SGS連接之導電體層57之X方向上之長度較與字元線WL0連接之導電體層57之X方向上之長度短。與字元線WL0連接之導電體層57之X方向上之長度較與字元線WL1連接之導電體層57之X方向上之長度短。後續亦同樣,導電體層57之長度可以根據傳輸開關WLSW與貼合焊墊BP之配置而適當地設計。
例如,將貼合焊墊BP與傳輸開關WLSW之間連接之一部分配線被設計成配置位置越靠外側,於X方向上延伸之部分越短。本例中,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D之導電體層57與傳輸區域XR1及引出區域HR1兩者重疊。另一方面,與選擇閘極線SGS連接之導電體層57僅與引出區域HR1重疊。
再者,於以上之說明中,對在X方向上以不同之配線長度設計之配線為導電體層57之情形進行了例示,但不限定於此。於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亦可將上述導電體層57之設計應用於貼合焊墊BP與傳輸開關WLSW之間之連接所使用之其他導電體層。
(關於記憶區域MR與感測放大器區域SR間之配線佈局)  圖15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平面佈局之一例,擷取與記憶區域MR以及引出區域HR1及HR2對應之區域來表示。又,圖15中用箭頭表示將位元線BL與配線BLI之間連接之配線(例如導電體層35)之長度,為了簡化附圖,省略設置於記憶區域MR中之一部分位元線BL及與該位元線BL連接之一部分配線BLI來表示。
如圖15所示,例如複數條位元線BL於記憶區域MR中於X方向上等間隔排列。複數條配線BLI於感測放大器區域SR中於X方向上等間隔地排列。又,複數條配線BLI各自沿著Y方向被分割成複數個。配線BLI沿著Y方向被分割之數量例如基於在Y方向上排列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數量。圖15中僅擷取分割成之配線BLI中與圖示之位元線BL相關聯之配線BLI來表示。
於記憶區域MR內且紙面左側之區域中,配置於最外部之位元線BL與傳輸區域XR1重疊。於記憶區域MR內且紙面右側之區域中,配置於最外部之位元線BL與傳輸區域XR2重疊。而且,關於連接位元線BL與配線BLI之配線之長度,配置於記憶區域MR外側之配線與配置於記憶區域MR之中間線附近之配線不同。
具體而言,於記憶區域MR之紙面左側之區域中,連接配置於外側之位元線BL與配線BLI之配線之長度較連接配置於中間線附近之位元線BL與配線BLI之配線長。同樣,於記憶區域MR之紙面右側之區域中,連接配置於外側之位元線BL與配線BLI之配線之長度較連接配置於中間線附近之位元線BL與配線BLI之配線長。如此,連接位元線BL與配線BLI之配線之長度例如被設計成隨著從記憶區域MR之外側朝向內側(記憶區域MR之中間線)變短。
圖16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之記憶區域MR及感測放大器區域SR之詳細平面佈局之一例,擷取與配置於感測放大器區域SR之端部之2個感測放大器組SAG對應之區域來表示。如圖16所示,於記憶區域MR中,位元線BL0~BL17於X方向上排列。於感測放大器區域SR中,包含感測放大器單元SAU0~SAU8之感測放大器組SAG與包含感測放大器單元SAU9~SAU17之感測放大器組SAG於X方向上排列。
各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區域中包含1條配線BLI。各配線BLI與1個貼合焊墊BP重疊。於各貼合焊墊BP連接有於X方向上延伸之導電體層35。各導電體層35經由接點V1與相關聯之位元線BL連接。與X方向上相鄰之2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分別連接之2個導電體層35於Y方向上相鄰。亦即,例如與感測放大器單元SAU9連接之導電體層35配置於與感測放大器單元SAU0及SAU1分別連接之2個導電體層35之間。
導電體層35之長度根據相關聯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位置而不同。具體而言,與感測放大器單元SAU0連接之導電體層35之X方向上之長度較與感測放大器單元SAU9連接之導電體層35之X方向上之長度短。後續亦同樣,導電體層35之長度可以根據位元線BL及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配置而適當設計。
例如,將位元線BL與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間連接之一部分配線被設計成對應之位元線BL越靠外側,於X方向上延伸之部分越長。本例中,與位元線BL0連接之導電體層35具有於記憶區域MR中且不與感測放大器區域SR重疊之部分。雖省略了圖示,但將配置於記憶區域MR之中間線附近之位元線BL與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間連接之一部分配線僅具有與記憶區域MR重疊之部分。
於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X方向之長度係基於可以形成8條位元線BL之X方向之長度(8BL)來設計。換言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X方向之長度係基於形成8條位元線BL之間距來設計。另一方面,感測放大器組SAG包含於Y方向上排列之9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9SAU)。
亦即,於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用於設計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X方向長度之位元線BL之條數較連接於1個感測放大器組SAG之位元線BL之條數少。如此,於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只要至少對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X方向之長度,基於條數較感測放大器組SAG所包含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個數少之位元線BL之間距來設計即可。
再者,於以上之說明中,對在X方向上以不同之配線長度設計之配線為導電體層35之情形進行了例示,但不限定於此。於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上述導電體層35之設計方法亦可應用於位元線BL與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間之連接所使用之其他導電體層。
[1-4]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  根據以上所說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能夠縮小晶片面積,從而能夠抑制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製造成本。以下,對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詳細效果進行說明。
半導體記憶裝置被粗略地分成記憶胞陣列及其他周邊電路。為了降低半導體記憶裝置之位元成本,較佳為擴大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晶片面積中與記憶胞陣列對應之區域所占之比率(胞佔有率)。
圖17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比較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構造之一例的模式圖。圖17之上側對應於記憶胞陣列之剖面影像,圖17之下側對應於包含感測放大器模組等之周邊電路之佈局。如圖17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比較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具備包含記憶胞陣列之記憶體晶片及包含周邊電路之CMOS晶片。記憶體晶片與CMOS晶片分別形成於不同之晶圓上,且彼此貼合。圖17中示出記憶體晶片與CMOS晶片之交界部分作為貼合面。
如此,第1實施形態之比較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具有記憶胞陣列10與周邊電路重疊之構造。其結果,第1實施形態之比較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能夠使胞佔有率變大,從而能夠縮小晶片面積。進而,於第1實施形態之比較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形成記憶胞陣列10時之熱不會施加至CMOS晶片CC中之電晶體,因此能夠降低CMOS晶片CC中之電晶體之設計難度。關於本段落中所說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比較例中之效果,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亦能夠同樣地獲得。
又,於第1實施形態之比較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設計成記憶區域MR之寬度與感測放大器區域SR之寬度大致相同,設計成引出區域HR1之寬度與傳輸區域XR1之寬度大致相同,且設計成引出區域HR2之寬度與傳輸區域XR2之寬度大致相同。例如,當為了使半導體記憶裝置之容量變大而增加字元線WL之積層數時,所需之傳輸開關WLSW之數量亦增加。
然而,當傳輸開關WLSW之數量增加時,傳輸區域XR之面積可能變得大於引出區域HR中之階梯構造以最小間距形成時之面積。於該情形時,引出區域HR之階梯構造例如不以最小間距形成,而是依照傳輸區域XR之寬度進行設計。此種傳輸區域XR之面積增加可能會導致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晶片面積增大,從而導致製造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於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傳輸區域XR之一部分與記憶胞陣列10重疊配置。換言之,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具有以感測放大器模組14及列解碼器模組16之一部分隱藏於記憶胞陣列10之下之方式配置之構造。圖18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構造之一例,且與圖17類似之模式圖。如圖18所示,當傳輸區域XR之寬度於第1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之比較例之間相同時,感測放大器區域SR之寬度較第1實施形態之比較例中之感測放大器區域SR之寬度窄。
與此相對,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藉由增加於位元線BL之延伸方向上配置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個數,而於記憶區域MR之下部確保與記憶區域MR重疊配置之傳輸區域XR之區域。又,於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記憶體晶片MC中之一部分位元線BL使用與位元線BL正交之配線,連接於CMOS晶片CC中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同樣地,記憶體晶片MC中之一部分積層配線(例如字元線WL)使用與位元線BL正交之配線,連接於CMOS晶片CC中之傳輸開關WLSW。
藉此,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能夠不追加配線層地形成傳輸區域XR之一部分與記憶區域MR重疊之構造。其結果,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能夠獨立地設計引出區域HR之佈局及傳輸區域XR之佈局,能夠用最小間距形成引出區域HR中之階梯構造。因而,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能夠縮小晶片面積,從而能夠抑制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製造成本。
[2]第2實施形態  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具有引出區域HR被2個記憶區域MR夾著之構造。而且,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具有傳輸區域XR與記憶區域MR重疊之部分。以下,關於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對與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
[2-1]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構造  圖19係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之記憶體晶片MC之平面佈局的一例,擷取與區塊BLK0及BLK1對應之區域來表示。如圖19所示,於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記憶體晶片MC之區域例如被分成2個記憶區域MR1及MR2與1個引出區域HR。記憶區域MR1及MR2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記憶區域MR相同之構造,夾著引出區域HR。
再者,於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將第1實施形態中隔於對應於區塊BLK之交界之狹縫SLT之間的狹縫SLT替換成狹縫SHE。狹縫SHE係將選擇閘極線SGD分斷並絕緣之狹縫。於第2實施形態中,相鄰之狹縫SLT間由狹縫SHE所隔開之區域各自對應於1個串單元SU。
於第2實施形態中之引出區域HR中,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形成有選擇閘極線SGS及SGD以及字元線WL0~WL7之階梯構造。階梯構造例如形成於2個區塊BLK之交界部分附近。例如,對應於區塊BLK0之積層配線之階面部分與對應於區塊BLK1之積層配線之階面部分之間係藉由區塊BLK0及BLK1間之狹縫SLT而分離並絕緣。
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之引出區域HR中,於引出區域HR內且未進行階梯加工之區域中,選擇閘極線SGS及字元線WL0~WL7分別具有於記憶區域MR1與MR2間連續設置之部分。亦即,於記憶區域MR1與MR2之間,選擇閘極線SGS及字元線WL0~WL7分別經由引出區域HR電性連接。於形成在引出區域HR內之積層配線之各階面部分,針對每個區塊BLK設置有複數個接點CT。
另一方面,記憶區域MR1中之選擇閘極線SGD與記憶區域MR2中之選擇閘極線SGD之間於引出區域HR中被分離。因此,於記憶區域MR1中之選擇閘極線SGD之階面部分及記憶區域MR2中之選擇閘極線SGD之階面部分此兩者上設置有接點CT。再者,被分離之選擇閘極線SGD亦可於未圖示之區域中短路,亦可由定序器13同步控制被分離之選擇閘極線SGD。
圖20係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剖面構造之一例,表示將記憶體晶片MC與CMOS晶片CC貼合而成之構造。又,圖20擷取與記憶區域MR1中之導電體層33(選擇閘極線SGD)對應之構成及與記憶區域MR2中之導電體層33(選擇閘極線SGD)對應之構成來表示。如圖20所示,於感測放大器區域SR中,CMOS晶片CC包含電晶體TR9a及TR9b。
電晶體TR9a係與設置於記憶區域MR1中之選擇閘極線SGD對應設置之傳輸開關WLSW。電晶體TR9b係與設置於記憶區域MR2中之選擇閘極線SGD對應設置之傳輸開關WLSW。電晶體TR9a及TR9b之組對應於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電晶體TR9。電晶體TR9a及TR9b各自之構造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電晶體TR7之構造相同。又,與感測放大器區域SR中之選擇閘極線SGS及字元線WL0~WL7中之任一者相關聯之電晶體TR之構造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電晶體TR7之構造相同。
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可能具有配置於記憶區域MR1下方之電晶體TR及配置於記憶區域MR2下方之電晶體TR。亦即,列解碼器RD中之複數個電晶體TR可以包含配置於記憶體柱MP下方之電晶體TR及配置於引出區域HR下方之電晶體TR。例如,與配置於記憶區域MR1或MR2下方之電晶體TR連接之導電體層57於配線層D2中具有於X方向上延伸之部分。與配置於電晶體TR上方之記憶體柱MP連接之導電體層35於配線層M1中具有於X方向上延伸之部分。
例如,將引出區域HR中之貼合焊墊BP與傳輸開關WLSW之間連接之一部分配線(例如導電體層57)被設計成隨著接近引出區域HR之中間線變短。又,雖省略了圖示,但連接位元線BL與配線BLI之配線之長度例如被設計成隨著遠離引出區域HR變短。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其他構造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2-2]第2實施形態之效果  圖21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構造之一例,且與圖18類似之模式圖。如圖21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具有被2個記憶區域MR1及MR2夾著之引出區域HR,且傳輸區域XR之一部分與記憶區域MR1及MR2重疊。
藉此,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能夠以最小間距形成引出區域HR中之階梯構造。其結果,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能夠縮小晶片面積,從而能夠抑制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製造成本。
[3]第3實施形態  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具有記憶胞陣列10或感測放大器模組14等使用同一半導體基板形成之構造。而且,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具有記憶胞陣列10與列解碼器模組16之一部分重疊設置之構造。以下,對於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對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
[3-1]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構造  圖22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整體構造之一例。如圖22所示,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包含上層部UP及下層部LP。上層部UP及下層部LP係使用1個半導體基板形成。上層部UP中所包含之功能電路及區域例如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記憶體晶片MC相同。下層部LP中所包含之功能電路及區域例如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CMOS晶片CC相同。又,上層部UP例如於記憶區域MR以及引出區域HR1及HR2中包含複數個接觸區域C4T。
接觸區域C4T係設置貫通上層部UP之接點之區域。該接點用以連接設置於記憶胞陣列10上方之電路與設置於記憶胞陣列10下方之電路。例如,設置於上層部UP之積層配線(例如字元線WL)經由記憶胞陣列10上方之配線及接觸區域C4T中之接點,與記憶胞陣列10下方之列解碼器模組16連接。同樣地,設置於上層部UP之位元線BL經由記憶胞陣列10上方之配線及接觸區域C4T中之接點,與記憶胞陣列10下方之感測放大器模組14連接。
於X方向上延伸設置之接觸區域C4T配置於相鄰之2個區塊BLK之交界部分。於X方向上延伸設置之接觸區域C4T亦可為省略積層配線之形成、而具有嵌埋有絕緣體之構造。於該情形時,於Y方向上與接觸區域C4T相鄰之部分,例如形成積層配線之虛設階梯構造。於Y方向上延伸設置之接觸區域C4T亦可具有將積層配線之一部分替換成絕緣體之構造。
圖23係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剖面構造之一例,表示包含上層部UP及下層部LP之剖面。又,圖23擷取與字元線WL7對應之電晶體TR8、及與記憶區域MR中之1條位元線BL對應之電晶體T8而表示。如圖23所示,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例如形成於半導體基板50上。而且,上層部UP中之構造與將第1實施形態中之記憶體晶片MC之構造上下反轉後之構造類似。
例如,於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半導體基板50與導電體層34(位元線BL)之間之Z方向上之間隔,較半導體基板50與導電體層32(字元線WL)之間之Z方向上之間隔更窄。另一方面,於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半導體基板50與導電體層34之間之Z方向上之間隔,較半導體基板50與導電體層32之間之Z方向上之間隔更寬。
下層部LP中之構造與針對第1實施形態中之CMOS晶片CC將貼合焊墊BP替換成導電體層60之構造相同。具體而言,於感測放大器區域SR中,於接點C3上設置導電體層60。感測放大器區域SR中之導電體層60之配線佈局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導電體層35(配線BLI)相同。於導電體層60之上設置柱狀之接點C4。接點C4貫通導電體層30~33而設置。而且,接點C4與導電體層30~33之間例如藉由間隔件SP隔開並絕緣。連接於電晶體T8之接點C4之上表面與連接於相關聯之位元線BL之導電體層35接觸。
同樣地,於傳輸區域XR1中,於接點C3上設置有導電體層60。傳輸區域XR1中之導電體層60之配線佈局例如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導電體層57相同。於導電體層57之上設置柱狀之接點C4。對應於傳輸區域XR1之接點C4之構造、與對應於感測放大器區域SR之接點C4之構造相同。連接於電晶體TR8之接點C4之上表面與連接於字元線WL7之導電體層38接觸。
於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列解碼器RD中之複數個電晶體TR可包含配置於記憶體柱MP下方之電晶體TR及配置於引出區域HR下方之電晶體TR。例如,與配置於記憶區域MR下方之電晶體TR連接之導電體層57於配線層D2中具有於X方向上延伸之部分。與配置於電晶體TR上方之記憶體柱MP連接之導電體層35於配線層M1中具有於X方向上延伸之部分。
例如,將引出區域HR中之貼合焊墊BP與傳輸開關WLSW之間連接之一部分配線(例如,導電體層57)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被設計成配置位置越靠外側,於X方向上延伸之部分越短。又,連接位元線BL與配線BLI之配線之長度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被設計成對應之位元線BL越靠外側,於X方向上延伸之部分越長。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其他構造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3-2]第3實施形態之效果  於記憶胞陣列10及周邊電路使用1個半導體基板形成之情形時,記憶胞陣列10與周邊電路之間例如經由記憶胞陣列10上方之配線連接。而且,用以連接記憶胞陣列10與列解碼器模組16之接點C4例如配置於設置在積層配線之階梯部分之接觸區域C4T、或階梯部分之外側。
圖24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構造之一例,且與圖18類似之模式圖。如圖24所示,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具有經由記憶胞陣列10上方之配線連接記憶胞陣列10與周邊電路之構造。而且,於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傳輸區域XR1及XR2各自之一部分與記憶區域MR重疊。
藉此,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能夠獨立地設計引出區域HR之佈局及傳輸區域XR之佈局,能夠使引出區域HR之大小最小化。其結果,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能夠縮小晶片面積,從而能夠抑制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製造成本。
[3-3]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  第3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構造與第2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構造能夠組合。圖25係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中之上層部UP之平面佈局之一例,擷取與區塊BLK0及BLK1對應之區域來表示。如圖25所示,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中,上層部UP例如與第2實施形態中之記憶體晶片MC之平面佈局類似,進而包含接觸區域C4T。
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中,接觸區域C4T設置於選擇閘極線SGS之階面部分附近。而且,雖省略了圖示,但接觸區域C4T中配置有複數個接點C4。例如,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中之接觸區域C4T係藉由在第2實施形態中之積層配線部之階梯加工時去除源極線SL之一部分而形成。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其他構造與第2或第3實施形態之相同。
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與第1~第3實施形態同樣,能夠縮小晶片面積,從而能夠抑制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製造成本。
[4]其他變化例等  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包含基板、第1記憶胞、第1位元線、第1字元線、第1電晶體及第2電晶體。第1記憶胞設置於基板之上方。第1位元線於第1方向上延伸設置,與第1記憶胞連接。第1字元線於與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上延伸設置,與第1記憶胞連接。第1電晶體設置於基板之上,與第1位元線連接。第2電晶體設置於第1記憶胞之下方且基板之上,與第1字元線連接。藉此,能夠縮小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晶片面積。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記憶體柱MP亦可具有如下構造,即複數個柱於Z方向上連結有2根以上。又,記憶體柱MP亦可為將對應於選擇閘極線SGD之柱與對應於字元線WL之柱連結之構造。又,接點CV、CP、CS、C0~C3、V1及V2各自亦可具有連結有複數個接點之構造。於該情形時,亦可於所連結之接點之間插入配線層。
記憶體柱MP以及接點CV、CP、CS、C0~C3、V1及V2各自亦可具有錐形狀或倒錐形狀,亦可具有中間部分鼓出之形狀。同樣,狹縫SLT亦可具有錐形狀或倒錐形狀,亦可具有中間部分鼓出之形狀。又,對記憶體柱MP之剖面構造為圓形之情形進行了例示,但記憶體柱MP之剖面構造亦可為橢圓形,可以設計成任意形狀。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字元線WL等積層配線於引出區域HR中形成於Y方向上具有階差之階梯構造之情形進行了例示,但不限定於此。例如,所積層之字元線WL以及選擇閘極線SGD及SGS之端部亦可於X方向上形成階差。引出區域HR中所積層之字元線WL以及選擇閘極線SGD及SGS之端部可以設計成任意行數之階梯狀。要形成之階梯構造亦可於選擇閘極線SGS、字元線WL及選擇閘極線SGD之間不同。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半導體記憶裝置1為NAND型快閃記憶體之情形進行了例示,但上述實施形態中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構造亦可應用於其他記憶裝置。例如,半導體記憶裝置1亦可為使用可變電阻元件作為記憶胞之可變電阻記憶體。只要是至少具有驅動縱向(例如Y方向)配線之電路及驅動橫向(例如X方向)配線之電路之記憶裝置,便能夠應用與上述實施形態中之半導體記憶裝置1相同之構造,從而能夠獲得同樣之效果。
本說明書中,“連接”表示電性連接,且不排除例如其間介存另一元件之情況。“電性連接”只要能夠與電性連接之構件同樣地動作,亦可介置絕緣體。“柱狀”表示設置於半導體記憶裝置1之製造步驟中所形成之孔內之構造體。本說明書中,“最小間距”對應於在半導體記憶裝置之製造步驟中能夠加工之最小尺寸,隨著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之進步可能變小。
對本發明之若干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該等實施形態係作為示例而提出者,並不意圖限定發明之範圍。該等新穎之實施形態能夠以其他各種形態實施,能夠於不脫離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省略、替換及變更。該等實施形態或其變化包含於發明之範圍或主旨內,同時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及其均等之範圍內。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享有以日本專利申請案2019-189464號(申請日:2019年10月16日)為基礎申請案之優先權。本申請案藉由參考該基礎申請案而包含基礎申請案之全部內容。
1:半導體記憶裝置 2:記憶體控制器 10:記憶胞陣列 11:指令暫存器 12:位址暫存器 13:定序器 14:感測放大器模組 15:驅動器模組 16:列解碼器模組 20~25:絕緣體層 30~39:導電體層 40:半導體層 41:隧道絕緣膜 42:絕緣膜 43:阻擋絕緣膜 50:半導體基板 51~58,60,GC:導電體層 ADL,BDL,SDL,XDL:鎖存電路 BD:區塊解碼器 BL,BL0~BLm:位元線 BLBIAS,INV,ND1,ND2,SEN,SRC:節點 BLHU:位元線連接部 BLI:配線 BLK,BLK0~BLKn:區塊 BP:貼合焊墊 bTG,TG:傳輸閘極線 C0~C4,CP,CS,CT,CV,V1,V2:接點 C4T:接觸區域 CA:電容器 CC:CMOS晶片 CG,CG0~CG7,SGDD,SGDD0~SGDD3,SGSD,USGD,USGS:信號線 CU:胞單元 D0~D3,M0~M2:配線層 HR,HR1,HR2:引出區域 LBUS:匯流排 LP:下層部 MC:記憶體晶片 MP:記憶體柱 MR,MR1,MR2:記憶區域 MT,MT0~MT7:記憶胞電晶體 NS:NAND串 PERI:周邊電路區域 PR,PR1,PR2:焊墊區域 RD,RD0~RDn:列解碼器 SA:感測放大器部 SAG:感測放大器組 SAU,SAU0~SAUm:感測放大器單元 SGD,SGD0~SGD3,SGS:選擇閘極線 SHE:狹縫 SL:源極線 SLT:狹縫 SR:感測放大器區域 ST1,ST2:選擇電晶體 SU,SU0~SU3:串單元 T0~T9:電晶體 TR0~TR17,TR9a,TR9b:電晶體 UP:上層部 WL,WL0~WL7:字元線 WLSW:傳輸開關 wMR,wHR1,wHR2,wSR,wXR1,wXR2:區域 XR,XR1,XR2:傳輸區域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方塊圖。  圖2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之電路圖。  圖3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所具備之感測放大器模組之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圖4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之感測放大器單元之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圖5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之列解碼器模組之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圖6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構造之一例的立體圖。  圖7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之記憶體晶片之平面佈局之一例的俯視圖。  圖8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記憶區域中之剖面構造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9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之記憶體柱之剖面構造之一例之、沿圖8之IX-IX線之剖視圖。  圖10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引出區域中之剖面構造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1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之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氧半導體)晶片之平面佈局之一例的俯視圖。  圖12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剖面構造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13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之引出區域及傳輸區域之平面佈局之一例的俯視圖。  圖14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引出區域及傳輸區域之詳細平面佈局之一例的俯視圖。  圖15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之記憶區域及感測放大器區域之平面佈局之一例的俯視圖。  圖16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記憶區域及感測放大器區域之詳細平面佈局之一例的俯視圖。  圖17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比較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構造之一例的模式圖。  圖18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構造之一例的模式圖。  圖19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之記憶體晶片之平面佈局之一例的俯視圖。  圖20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剖面構造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21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構造之一例的模式圖。  圖22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構造之一例的立體圖。  圖23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剖面構造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24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構造之一例的模式圖。  圖25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之記憶體晶片之平面佈局之一例的俯視圖。
1:半導體記憶裝置
20:絕緣體層
30~39:導電體層
50:半導體基板
51~58:導電體層
BL:位元線
BLI:配線
BP:貼合焊墊
C0~C3,CT,CV,V1,V2:接點
CC:CMOS晶片
CS:接點
D0~D3,M0~M2:配線層
GC:導電體層
HR1:引出區域
MC:記憶體晶片
MP:記憶體柱
MR:記憶區域
SR:感測放大器區域
T8:電晶體
TR7:電晶體
WL6:字元線
XR1:傳輸區域

Claims (9)

  1. 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其具備:基板;第1記憶胞,其設置於上述基板之上方;第1位元線,其於第1方向延伸設置,與上述第1記憶胞連接;第1字元線,其於與上述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延伸設置,與上述第1記憶胞連接;第1電晶體,其設置於上述基板之上,與上述第1位元線連接;第2電晶體,其設置於上述第1記憶胞之下方且上述基板之上,與上述第1字元線連接;第2記憶胞,其與上述第1字元線連接;第2位元線,其於上述第1方向延伸設置,與上述第2記憶胞連接;第3電晶體,其設置於上述基板之上,於上述第2方向較上述第1電晶體更遠離上述第2電晶體地配置,與上述第2位元線連接;第1配線,其連接於上述第1電晶體與上述第1位元線之間,具有於上述第2方向延伸之部分;及第2配線,其連接於上述第3電晶體與上述第2位元線之間,具有於上述第2方向延伸之部分;且上述第1配線於上述第2方向延伸之部分之長度,較上述第2配線於上述第2方向延伸之部分之長度更長。
  2.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 於包含上述第1記憶胞及上述第2記憶胞之區域外側之區域中,進而具備與上述第1字元線接觸之第1接點,上述第1字元線與上述第2電晶體之間經由上述第1接點而連接。
  3.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於上述第1記憶胞與上述第2記憶胞之間之區域中,進而具備與上述第1字元線接觸之第1接點,上述第1字元線與上述第2電晶體之間經由上述第1接點而連接。
  4. 如請求項2或3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上述基板與上述第1位元線之間之與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交叉之第3方向上之間隔,較上述基板與上述第1字元線之間之上述第3方向上之間隔更窄,上述第1接點從上述基板側起與上述第1字元線接觸。
  5. 如請求項2或3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上述基板與上述第1位元線之間之與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交叉之第3方向上之間隔,較上述基板與上述第1字元線之間之上述第3方向上之間隔更寬,上述第1接點經由較上述第1字元線更遠離上述基板之區域與上述第1字元線接觸。
  6. 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其具備: 基板;第1記憶胞,其設置於上述基板之上方;第1位元線,其於第1方向延伸設置,與上述第1記憶胞連接;第1字元線,其於與上述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延伸設置,與上述第1記憶胞連接;第1電晶體,其設置於上述基板之上,與上述第1位元線連接;第2電晶體,其設置於上述第1記憶胞之下方且上述基板之上,與上述第1字元線連接;第3記憶胞,其與上述第1位元線連接;第2字元線,其於上述第2方向上延伸設置,與上述第3記憶胞連接;第4電晶體,其設置於上述基板之上,於上述第2方向較上述第2電晶體更遠離上述第1電晶體地配置,與上述第2字元線連接;第3配線,其連接於上述第2電晶體與上述第1字元線之間,具有於上述第2方向延伸之部分;及第4配線,其連接於上述第4電晶體與上述第2字元線之間,具有於上述第2方向延伸之部分;且上述第3配線於上述第2方向延伸之部分之長度,較上述第4配線於上述第2方向延伸之部分之長度更長。
  7. 如請求項1或6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進而具備感測放大器,上述感測放大器包含上述第1電晶體,上述第1電晶體為N型之高耐壓電晶體。
  8. 如請求項1或6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進而具備列解碼器,上述列解碼器包含上述第2電晶體,上述第2電晶體為N型之高耐壓電晶體。
  9. 如請求項1或6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進而具備:複數個導電體層,其等於與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交叉之第3方向上相互分離地設置,各自用作字元線;以及柱,其貫通上述複數個導電體層而設置,且包含作為上述第1記憶胞發揮功能之部分。
TW109125295A 2019-10-16 2020-07-27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7507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9464 2019-10-16
JP2019189464A JP2021064731A (ja) 2019-10-16 2019-10-16 半導体記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7729A TW202117729A (zh) 2021-05-01
TWI750747B true TWI750747B (zh) 2021-12-21

Family

ID=754031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2826A TW202211238A (zh) 2019-10-16 2020-07-27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109125295A TWI750747B (zh) 2019-10-16 2020-07-27 半導體記憶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2826A TW202211238A (zh) 2019-10-16 2020-07-27 半導體記憶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705443B2 (zh)
JP (1) JP2021064731A (zh)
CN (1) CN112670298B (zh)
TW (2) TW20221123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44754A (ja) 2021-03-19 2022-10-03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2160154A (ja) 2021-04-06 2022-10-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2022170342A (ja) 2021-04-28 2022-11-10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US11894356B2 (en) * 2021-08-17 2024-02-06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Chip having multiple functional units an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JP2023028178A (ja) * 2021-08-18 2023-03-03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3043704A (ja) * 2021-09-16 2023-03-29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US20230290392A1 (en) * 2022-03-14 2023-09-14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3d memory structure and circuit
TWI807685B (zh) * 2022-03-14 2023-07-01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三維記憶體結構與電路
JP2023135869A (ja) * 2022-03-16 2023-09-29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3176909A (ja) * 2022-06-01 2023-12-13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4044910A (ja) * 2022-09-21 2024-04-02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75056B1 (en) * 2002-12-20 2007-06-06 Fujitsu Limited Non-volatile memory and write method thereof
US8976600B2 (en) * 2013-03-11 2015-03-10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Word line driver circuit for selecting and deselecting word lines
US9941015B2 (en) * 2013-12-18 2018-04-10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201937499A (zh) * 2017-12-27 2019-09-16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201939489A (zh) * 2018-03-16 2019-10-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記憶體元件、感測放大器以及記憶體讀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5986A (ja) * 1998-03-17 1999-09-28 Hitachi Ltd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4709868B2 (ja) 2008-03-17 2011-06-29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10034109A (ja) * 2008-07-25 2010-02-12 Toshiba Corp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JP5300709B2 (ja) 2009-12-14 2013-09-25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5289353B2 (ja) 2010-02-05 2013-09-11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11187794A (ja) * 2010-03-10 2011-09-22 Toshiba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29309B2 (ja) * 2010-09-22 2013-01-30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14067942A (ja) 2012-09-27 2014-04-17 Toshiba Corp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US9224474B2 (en) * 2013-01-09 2015-12-29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P-channel 3D memory array and methods to program and erase the same at bit level and block level utilizing band-to-band and fowler-nordheim tunneling principals
JP2016162475A (ja) * 2015-03-04 2016-09-05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記憶装置
KR102381046B1 (ko) * 2015-10-26 2022-03-31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장치
WO2017122302A1 (ja) * 2016-01-13 2017-07-20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19036374A (ja) * 2017-08-14 2019-03-07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19054102A (ja) * 2017-09-14 2019-04-04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132939A1 (en) * 2017-12-28 2019-07-04 Intel Corporation Shielded capacitors and embedded memory employing shielded capacitor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75056B1 (en) * 2002-12-20 2007-06-06 Fujitsu Limited Non-volatile memory and write method thereof
US8976600B2 (en) * 2013-03-11 2015-03-10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Word line driver circuit for selecting and deselecting word lines
US9941015B2 (en) * 2013-12-18 2018-04-10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201937499A (zh) * 2017-12-27 2019-09-16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201939489A (zh) * 2018-03-16 2019-10-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記憶體元件、感測放大器以及記憶體讀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1238A (zh) 2022-03-16
CN112670298B (zh) 2024-03-19
US20230307434A1 (en) 2023-09-28
JP2021064731A (ja) 2021-04-22
US20210118862A1 (en) 2021-04-22
CN112670298A (zh) 2021-04-16
TW202117729A (zh) 2021-05-01
US11705443B2 (en)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0747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738467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733300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692966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JP7414411B2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US20230005957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I760734B (zh) 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TWI806090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JP2024030086A (ja) メモリデバイス
JP2023141977A (ja) 半導体装置、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7255561A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
CN116547757A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