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1196B - 適合寬頻偏壓的積體電子元件 - Google Patents

適合寬頻偏壓的積體電子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1196B
TWI731196B TW106140740A TW106140740A TWI731196B TW I731196 B TWI731196 B TW I731196B TW 106140740 A TW106140740 A TW 106140740A TW 106140740 A TW106140740 A TW 106140740A TW I731196 B TWI731196 B TW I7311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it
opening surface
electronic component
integrated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0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3948A (zh
Inventor
史蒂芬妮 包凡爾
珍 芮娜 泰米尼亞
Original Assignee
法商村田整合被動式解決方案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法商村田整合被動式解決方案公司 filed Critical 法商村田整合被動式解決方案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3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3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1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119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10I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01L21/3205Deposition of non-insulating-, e.g. conductive- or resistive-, layers on insulating layers; After-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 H01L21/321After treatment
    • H01L21/3213Physical or chemical etching of the layers, e.g. to produce a patterned layer from a pre-deposited extensive layer
    • H01L21/32139Physical or chemical etching of the layers, e.g. to produce a patterned layer from a pre-deposited extensive layer using mas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2Capacitive arrangements or effects of, or between wir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7Inductive arrangements or effects of, or between, wir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3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internal interconnections, e.g. cross-under constru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64Impedance arrangements
    • H01L23/642Capacitiv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64Impedance arrangements
    • H01L23/645Inductiv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1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thin-film or thick-film elements formed on a common insulating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82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 H01L28/86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horizontal extensions
    • H01L28/87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horizontal extensions made by depositing layers, e.g. by depositing alternating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82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 H01L28/86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horizontal extensions
    • H01L28/88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horizontal extensions made by patterning layers, e.g. by etching condu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82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 H01L28/90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vertical extensions
    • H01L28/91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vertical extensions made by depositing layers, e.g. by depositing alternating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82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 H01L28/90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vertical extensions
    • H01L28/92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vertical extensions made by patterning layers, e.g. by etching condu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2005/006Coils with conical spiral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2017/007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a special conductive pattern, e.g. flat spi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1Internal lead connections, e.g. via connections, feedthrough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適合用於寬頻偏壓之積體電子元件(10)係包括:一單片基板(1);一電容器結構,其係被配置在一延伸到該基板中的溝槽(3)網路中;以及一種導電材料的一連續的跡線(8),其係被配置在一形成於該基板中的坑洞(CR)內。該連續的跡線係具有一或數個具有減小的匝截面的匝,並且其係藉由該坑洞的一傾斜的週圍壁(CRW)來加以支撐,以用於形成一電感器。該元件的製造及安裝成本係被降低,並且此種元件的大量製造的再現性係被改善。該些元件可以是適合用於安裝在印刷電路板(100)上。

Description

適合寬頻偏壓的積體電子元件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適合用於寬頻偏壓之積體電子元件、一種用於製造其之方法、以及一種包括此種積體電子元件之發送電路。
T型偏壓器(bias tee)是被用來產生用於例如是放大器的高頻電性模組的級間的電壓偏壓的電子電路。它們通常包括至少一電感器以及至少一電容器。圖1是此種T型偏壓器的電路圖,其係用於連接一例如是RF放大器的入口模組至一負載。在此圖中的元件符號係代表以下的元件:
10 T型偏壓器的電子電路
20 入口RF放大器
21 負載
C T型偏壓器的電容器
L T型偏壓器的電感器
11 T型偏壓器的輸入端子
12 T型偏壓器的偏壓端子
13 T型偏壓器的輸出端子
RF 在入口RF放大器的一輸入端子處的RF信號
VDD 偏壓的DC電壓
G 接地端子
該電感器L係需要有一低的DC阻抗值以及一高的RF阻抗值,使得該RF信號係在最小的損失下從該入口RF放大器20被發送至該負載21。同時,該電容器C係需要有一高的DC阻抗值以及一低的RF阻抗值。更一般而言,在此為了例證目的所使用的RF頻率範圍可以被任何目標的信號頻率範圍所取代。尤其,對於例如是光學收發器的寬頻應用而言,該目標的信號頻率範圍的頻率下限可以是低到幾百萬赫(MHz)以及甚至是數十千赫(kHz),並且該目標的信號頻率範圍的上限可以是高於40十億赫(GHz)。此種超大的頻寬係導致該電容器C以及該電感器L之矛盾的情況。確實,該頻率下限係導向利用大型的元件,因為其具有可供利用的高的值,例如是數十毫微法拉(nF)以及數百毫微亨利(nH)。同時,該頻率上限係使得使用微小的元件是較佳的,使得其至該T型偏壓器電路的電性環境(包含至一接地面以及相鄰的電性元件)的寄生耦合並不會限制其動態特性。
為了這些原因,到目前為止,超大頻寬的T型偏壓器電路已經利用離散的元件來加以產生。該電容器通常是一種多層陶瓷電容器,其係被焊接到一印刷電路板(PCB)的導電的條帶區段。接著,該PCB條帶設計以及電容器封裝尺寸係被選擇成使得其相互作用的特點係受到控制的。以此種方式,一傳輸線係被形成在一入口模組以及一負載模組之間,此係確保到達數十的十億赫(GHz)信號的完整性。
該電感器通常是一導線纏繞的線圈和一磁性材料核心的組 合,以增加電感值到接近該目標的頻率範圍的下限。該線圈形狀也是非常特殊的,以解決超寬頻帶的問題,即如同在文件US 2007/164843中所解說者。該線圈係需要有一種圓錐形的形狀、以及該線圈的一窄的端以及一大的端,使得該大的線圈端可被設置成比該窄的線圈端更遠離一PCB接地面。但是此種電感器只能夠藉由操作者來人工地焊接到該PCB之上,因而該圓錐形的線圈相對於PCB條帶的確切的設置以及安裝角度是該T型偏壓器的十億赫特性以及該電性及頻寬特點的再現性的主要問題。此外,此種人工的安裝操作是非常昂貴的,並且因此所獲得的電路可能會因為作用到該圓錐形的線圈的窄的端處的焊料之上的機械式震動而快速地受損。確實,此種震動係因為該線圈重量以及其數毫米(mm)的長度而易於帶來損壞的。此外,該高頻的特性係受限於在該窄的線圈端處成形該圓錐形的線圈的最小的匝的能力。此種圓錐形的線圈電感器的單位價格也是非常高的。
該多層陶瓷電容器也具有缺點。尤其,其厚度係相當大的,其係具有數百微米(μm),並且導致有該傳輸線相對於該PCB接地面的互作用阻抗的局部的變化。至相鄰的電性元件的可能的寄生耦合亦可能是由於該多層陶瓷電容器的大尺寸的緣故。為了這些原因,因而難以預測針對於該傳輸線的互作用阻抗的值。
從此情況作為起點,本發明之一目的是提出一種新穎的適合用於寬頻偏壓的電子電路,其係避免在以上所闡述的缺點中的一或多個。
尤其,本發明目標係在於以低的單位價格提供此種電路,並且具有高度可再現的電性及頻率特點以用於大量製造。
為了滿足這些目的或其它目的中的至少一個,本發明的一第一特點係提出一種積體電子元件,其係適合用於寬頻偏壓,並且其係包括:-一具有兩個基板表面的單片基板,該些基板表面是平面且平行的;-一溝槽網路,其係從該些基板表面中之一稱為溝槽開口表面的基板表面延伸到該基板中;-至少一層狀電容器結構,其係延伸在該些溝槽中並且介於這些溝槽的至少某些溝槽之間,該層狀電容器結構係包括至少兩個電容器電極以及至少一介電層;以及-至少一電感器,其係由一導線所構成,其係被配置以便於形成一或數個具有匝截面的匝,該些匝截面係從該電感器的一窄的端至該電感器的一與該窄的端相對的大的端來增大;以及-至少三個電性端子,該些電性端子係包括一輸入端子,其係電性連接至該電感器的該窄的端以及該些電容器電極中之一、一偏壓端子,其係電性連接至該電感器的該大的端、以及一輸出端子,其係電性連接至該些電容器電極中之另一電容器電極。
根據本發明的特點,至少一坑洞(crater)係從該些基板表面中之一稱為坑洞開口表面的基板表面延伸到該基板中,向下到該坑洞的一底層,其中該坑洞的一橫截面係在尺寸上從該坑洞開口表面至該坑洞底層地減小。該電感器導線係藉由一種導電材料的一連續的跡線來加以形成,其係藉由該坑洞的一傾斜的週圍壁來加以支撐,並且被配置成使得該些匝係實質平行於該坑洞開口表面。以此種方式,該些匝截面係從該坑洞開口表面至該坑洞底層地減小,該窄及大的電感器端係分別位在該坑洞底層以及 坑洞開口截面之處。
該電容器結構的溝槽內的配置係容許高達基板表面的每平方毫米數百毫微法拉的高的電容值能夠加以獲得。
此外,該電容器的此種整合的配置係在厚度上容許該電容器能夠小於一百微米,藉此容許該電容器至其電性環境的耦合的電性特點能夠受到良好的控制。此種受到良好控制的耦合係包含至一不論其類型為何的PCB支撐件的一接地條帶或是平面的耦合,尤其是接地的微條帶類型、接地的背面類型、共平面的類型、以及接地的共平面的類型,並且其亦包含至其它相鄰的電性元件的耦合。
此外,該電感器的整合的配置係容許眾所周知的大量製造以及有成本效率的製程能夠被使用,例如是選擇性的蝕刻以及材料沉積的製程。此外,相較於導線纏繞的線圈,該電感器的此種整合的配置係對於機械式震動更不敏感的。
再者,該電感器的整合的配置係在從4GHz(十億赫)到40GHz的頻帶中,與獲得所要的電性特性相容的。從40MHz(百萬赫)到4GHz的範圍可以利用廣泛可供利用的便宜的電感器元件來加以處理。
該坑洞可以相關一垂直於該些基板表面的軸對稱的。在此種情形中,垂直於該坑洞軸的坑洞的截面可以具有一種三角形、方形、矩形、六角形、或是碟片的形狀。
對於本發明大致而言,但為選配的是,該坑洞底層可以是位在該溝槽開口表面。在此例中,該窄的電感器端可以透過一坑洞底部,藉由一連接跡線來電性連接至該些電容器電極中之一,該連接跡線係內含在 一被配置於該溝槽開口表面之上的金屬化層中。此種配置係為了製造及成本問題而被最佳化。
在本發明的某些第一實施例中,該坑洞開口表面以及該溝槽開口表面是該基板的相對的表面,並且在該坑洞開口表面的坑洞截面在投影到一平行於該些基板表面的平面中係重疊該溝槽網路。該元件的尺寸可以用此種方式來加以縮減。此外,對於此種第一實施例而言,該輸入與輸出端子可以都是位在該溝槽開口表面之上,並且該偏壓端子可以是位在該坑洞開口表面之上,所有三個端子都藉由該基板來加以剛性地支撐。
在本發明的某些第二實施例中,該單片基板係包括一基底基板以及一堆疊在該基底基板上的上方的基板結構。在此例中,該溝槽開口表面可以是在該基底基板以及該上方的基板結構的中間,並且該溝槽網路係延伸到該基底基板中。該坑洞開口表面係在該上方的基板結構的一側延伸,該側可以是與該基底基板相對的,並且該坑洞係延伸到該上方的基板結構中。再者,該窄的電感器端可以透過一坑洞底部,藉由一連接跡線來電性連接至該些電容器電極中之一,該連接跡線係延伸在該基底基板以及該上方的基板結構之間。同樣對於此種第二實施例而言,在該坑洞開口表面的坑洞截面可以在投影到一平行於該些基板表面的平面中重疊該溝槽網路。此外,對於該第二實施例而言,該輸入與輸出端子可以都是位在該基底基板的一面上,該面係與該溝槽開口表面以及該上方的基板結構相對的,並且透過該基底基板來連接至該些電容器電極。該偏壓端子可以是位在該坑洞開口表面之上。同樣地,所有三個端子係藉由該基板來加以剛性地支撐。
對於本發明大致而言,但為選配的是,以下的額外的特點中的一或多個可加以設置:-該積體電子元件的輸入與輸出端子可以是適合用於焊接到一印刷電路板;-該層狀電容器結構可以具有一高於1pF(微微法拉)的電容器值,較佳的是內含在1nF(毫微法拉)到200nF之間,並且該電感器可以具有一高於10pH(微微亨利)的電感值,較佳的是內含在1nH(毫微亨利)到50nH之間;-該積體電子元件的一垂直於該些基板表面所量測的厚度可以是小於1mm(毫米),較佳的是小於300μm(微米);以及-在該坑洞開口表面的坑洞截面可以是內含在一2mm邊長的方形之內,較佳的是在一300μm邊長的方形之內。
同樣大致且選配的是,該積體電子元件可以進一步包括:-一額外的坑洞,其係同樣從該坑洞開口表面延伸到該基板中,其中此額外的坑洞的一截面係從該坑洞開口表面減小;以及-一額外的電感器,其係由導電材料的另一連續的跡線所構成,該跡線係藉由該額外的坑洞的一傾斜的週圍壁來加以支撐,並且被配置成使得該另一連續的跡線的匝係實質平行於該坑洞開口表面,其中匝截面係從該坑洞開口表面減小。
對於該元件的此種多電感器的配置而言,該額外的電感器的一位在該坑洞開口表面的大的端係電性連接至該積體電子元件的另一偏壓端子,並且該額外的電感器的一窄的端係電性連接至該積體電子元件的輸出端子。該另一偏壓端子亦可以是位在該坑洞開口表面之上,並且剛性地 連接至其。
同樣大致對於本發明而言,但選配的是,該積體電子元件的每一個坑洞可被配置在此元件之內,以便於對稱地延伸在一平面的兩側上,該平面係包含該輸入端子以及輸出端子的個別的安裝軸。
本發明的一第二特點係提出一種用於製造一適合用於寬頻偏壓的積體電子元件之方法,其係包括以下的步驟:-從兩個基板表面中之一稱為溝槽開口表面的基板表面,將至少一溝槽網路蝕刻到一具有這些基板表面的單片基板中,該些基板表面是平面且平行的;-形成一層狀電容器結構,其係延伸在該些溝槽中並且介於這些溝槽的至少某些溝槽之間,此層狀電容器結構係包括至少兩個電容器電極以及至少一介電層;-從該些基板表面中之一稱為坑洞開口表面的基板表面,將至少一坑洞形成到該基板中,向下到一坑洞底層,使得該坑洞的一截面係從該坑洞開口表面至該坑洞底層地減小;-利用一種電性絕緣材料的一膜來選配地覆蓋在該坑洞之內的該基板,使得該坑洞的一傾斜的週圍表面係藉由該膜的一凹面的露出的表面來加以形成;-將一電感器產生為一種導電材料的一連續的跡線,該跡線係藉由該坑洞的該傾斜的週圍壁來加以支承,使得該跡線係形成一或數個實質平行於該坑洞開口表面的匝,其係具有從該坑洞開口表面至該坑洞底層減小的匝截面,相對的窄及大的電感器端係分別位在該坑洞底層以及坑洞開口表面; -將該窄的電感器端以及該些電容器電極中之一電性連接至該積體電子元件的一輸入端子,將該大的電感器端電性連接至此積體電子元件的一偏壓端子,並且將該些電容器電極中之另一電容器電極電性連接至該積體電子元件的一輸出端子;以及-選配的是,在該電感器上沉積一保護層到該坑洞中。
此製造方法可以用以下的方式來加以調適,以用於獲得根據在以上闡述的第一實施例的元件:-該溝槽網路係被蝕刻作為一第一步驟;-接著該層狀電容器結構係被形成;-接著該方法係包括在該溝槽開口表面之上形成至少一金屬化層以及該輸入與輸出端子,使得該些電容器電極係分別電性連接至該輸入與輸出端子;-接著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藉由移除在此基板的一相對該溝槽開口表面的側上的基板材料來降低該單片基板的一厚度,以便於形成與該溝槽開口表面平行的該坑洞開口表面,該基板的厚度係垂直於該溝槽開口表面來加以量測的;-接著該坑洞較佳的是從該坑洞開口表面來加以蝕刻;-接著該基板可以選配地在該坑洞之內利用該電性絕緣材料的膜來加以覆蓋;-接著導電材料的該連續的跡線係被產生在該坑洞的該傾斜的週圍壁上,使得該窄的電感器端係透過一內含在該至少一金屬化層中的導電的跡線來連接至該輸入端子;以及 -在該坑洞開口表面之上形成該偏壓端子,並且將此偏壓端子電性連接至該電感器的該大的端。
較佳的是,該坑洞可被蝕刻到該坑洞底層為止。
同樣較佳的是,該基板厚度可以利用一研磨製程來加以降低。
可能的是,該坑洞可以利用一第一遮罩來加以蝕刻,該第一遮罩係被形成在該坑洞開口表面上,並且具有一對應於在此坑洞開口表面的該坑洞的截面的孔,並且利用一化學蝕刻製程以用於選擇性地透過該第一遮罩的該孔來移除基板材料。
或者是,該製造方法可被調適以用於利用該基底基板以及該上方的基板結構來獲得根據上述的第二實施例的元件。在此種情形中,該方法可包括以下的步驟:-該溝槽網路係從該基底基板之一形成該溝槽開口表面的表面而被蝕刻到該基底基板中,並且兩個穿透貫孔係穿過該基底基板來加以形成,這些穿透貫孔係從該溝槽開口表面延伸至該基底基板的一與該溝槽開口表面相對的背表面;-接著該層狀電容器結構係被形成;-接著該方法係包括在該溝槽開口表面之上形成至少一金屬化層,以便於一對一的電性連接該些電容器電極至該些穿透貫孔;-該輸入及輸出端子係被形成在該基底基板的背表面上,使得它們係一對一的電性連接至該些穿透貫孔;-該方法亦包括在該基底基板上、在該溝槽開口表面之上並且剛性連接 至此溝槽開口表面地形成一上方的基板結構,該上方的基板結構係在此上方的基板結構的一表面被設置有該坑洞,該表面可以是與該基底基板相對的,並且形成該坑洞開口表面;-接著導電材料的該連續的跡線係在該坑洞的該傾斜的週圍壁上被產生,使得該窄的電感器端係透過一內含在該至少一金屬化層中的導電的跡線來連接至該輸入端子;以及-該偏壓端子係被形成在該坑洞開口表面之上,並且電性連接至該電感器的該大的端。
一般而言而且選配的是,在根據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中,導電材料的該連續的跡線可以藉由執行以下的步驟來加以產生:-在該坑洞的該傾斜的週圍壁上沉積一種導電材料的一晶種層;-在該晶種層上沉積一第二遮罩,其中此第二遮罩的一孔係對應於該連續的跡線;-透過該第二遮罩的該孔,利用一其中電流被供應至該晶種層的電鍍製程,以在該晶種層上沉積該連續的跡線的該導電材料;以及-移除該第二遮罩以及該晶種層的一旦該第二遮罩已經被移除後而被露出的一部分。
本發明的一第三特點係提出一種電性信號發送電路,其係包括:-一印刷電路板,其係具有兩個分開的發送條帶區段,其係具有彼此接近的個別的端;-一DC電壓源,其係具有一DC輸出端子;以及 -根據本發明的該第一特點的一積體電子元件,其中該積體電子元件的該輸入與輸出端子係被焊接到該些發送條帶區段的兩端,使得該積體電子元件係橋接在該些發送條帶區段的這些端之間,並且該積體電子元件的該偏壓端子係電性連接至該DC電壓源的該DC輸出端子。
以此種方式,發送條帶區段係和該積體電子元件一起形成一連續的信號傳輸線。
可能的是,該印刷電路板可以進一步具有一參考條帶,其係平行於該些發送條帶區段的一第一發送條帶區段來延伸,進一步平行於該積體電子元件的部分來延伸在其輸入與輸出端子之間,並且進一步平行於該些發送條帶區段的另一發送條帶區段來延伸。對於該PCB的此種條帶配置而言,存在於該信號傳輸線以及該參考條帶之間的一局部的互作用阻抗可以在該積體電子元件呈現一值,該值係在一存在於該些發送條帶區段的用於此局部的互作用阻抗的參考值的75%-125%,較佳的是在90-110%之內。
此外,該積體電子元件可以有利地被設計成使得每一個坑洞係對稱地延伸在一平面的兩側上,該平面係垂直於該印刷電路板並且包含該些發送條帶區段的兩端。在該元件的每一個電感器以及該些PCB條帶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用此種方式來加以降低。
本發明的這些特點及其它特點現在將會參考所附的圖式來加以敘述,該些圖式係有關於本發明的較佳,但是非限制性的實施例。
1‧‧‧單片基板
1a‧‧‧上方的基板結構
2‧‧‧摻雜井
3‧‧‧溝槽
4‧‧‧導電層
5‧‧‧電性絕緣層
6‧‧‧導電層
7‧‧‧保護層
8‧‧‧跡線(線圈)
8a‧‧‧額外的線圈
8i‧‧‧膜
9‧‧‧保護層
10、10'‧‧‧積體電子元件(T型偏壓器的電子電路)
11‧‧‧T型偏壓器的輸入端子
11V‧‧‧穿透貫孔
12‧‧‧T型偏壓器的偏壓端子
12a‧‧‧額外的偏壓端子
13‧‧‧T型偏壓器的輸出端子
13V‧‧‧穿透貫孔
20‧‧‧入口RF放大器
21‧‧‧負載
100‧‧‧印刷電路板(PCB)
101‧‧‧第一發送條帶區段
102‧‧‧第二發送條帶區段
103‧‧‧PCB支撐件
104‧‧‧參考條帶
A-A‧‧‧對稱軸
A11、A13‧‧‧安裝軸
BL‧‧‧坑洞底層
C‧‧‧T型偏壓器的電容器
CR、Cra‧‧‧坑洞
CRW‧‧‧週圍壁
G‧‧‧接地端子
L‧‧‧T型偏壓器的電感器
L1、L2‧‧‧電感器
LE、Lea‧‧‧大的端
NE、Nea‧‧‧窄的端
RF‧‧‧在入口RF放大器的一輸入端子處的RF信號
S1‧‧‧溝槽開口表面
S2‧‧‧坑洞開口表面
VDD‧‧‧偏壓的DC電壓
Z1、Z2、Z3‧‧‧互作用阻抗的值
圖1是一適合用於寬頻偏壓的元件的電路圖,其係為可以根據本發明 而被提供的一元件的一個例子。
圖2是如同內含在根據本發明的一例子中的一種積體電子元件內的一電容器結構的橫截面圖。
圖3a及3b分別是如同內含在根據本發明的一例子中的一種積體電子元件內的一電感器的立體圖及俯視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一第一實施例類型的一種積體電子元件的橫截面圖。
圖5係對應於圖4的本發明的一第二實施例類型。
圖6係對應於圖1的本發明的額外的實施例。
圖7係對應於圖4的根據圖6的一額外的實施例。
為了清楚起見,出現在這些圖中的元件尺寸並不對應於實際的尺寸或是尺寸比例。再者,在這些圖的不同圖中所指出的相同的元件符號係表示相同的元件、或是具有類似功能的元件。
除非另有陳述,否則已經加以敘述的圖1係適用於在以下所提出的實施例。尤其,其係適用於由圖4及5所描繪的實施例。
根據圖2,一層狀電容器結構係包括兩個導電層4及6、以及一電性絕緣層5,其係在該些導電層4及6的中間。一基板1係適合用於產生一由溝槽3所構成的溝槽網路,該些溝槽3可以具有任意的溝槽圖案。例如,該基板1可以具有一摻雜矽的摻雜井2,以用於在該井2的內部及外部之間產生二極體為基礎的電性絕緣。但是此種絕緣是選配的,因而一具有橫跨其整個體積的高電阻率的基板可以替代地加以利用。該些溝槽3係 從該基板1的一平面的表面延伸到該基板1的體積中、或是到該井2中,該表面係稱為溝槽開口表面並且具有元件符號S1。例如是乾式蝕刻或反應性離子蝕刻的眾所周知的方向性蝕刻製程可被使用於從該溝槽開口表面S1,向下到一垂直於該溝槽開口表面S1所量測的溝槽底層來形成該溝槽3。該導電層4係首先沉積在該些溝槽3中、以及在這些溝槽3之間以便於形成一連續的膜,該膜係覆蓋在該些溝槽3之內以及在該溝槽開口表面S1之處的基板1。該層4係形成一第一電容器電極。可能的是,一電性絕緣膜可以在該層4之前先加以沉積,以便於隔離該第一電容器電極與該基板材料。或者是,當該井2被實施時,在該井2之內的摻雜的基板材料可以直接形成該層4。接著,該電性絕緣層5係被形成在該層4上,並且一額外的導電層6係被沉積在該層5上。層5係形成該電容器介電層,並且層6係形成另一電容器電極。用於層4、5及6的材料分別可以是多晶矽或金屬、二氧化矽(SiO2)、以及多晶矽或金屬。此種層狀電容器結構是在本發明之前已知的,因而沒有必要在此提供更多的細節。該些溝槽3可以利用遮罩以及一乾式蝕刻製程來加以蝕刻。該些層4及6可以利用一化學氣相沉積(CVD)製程或是一原子層沉積(ALD)製程來加以沉積,並且該層5可以藉由該層4的材料的表面氧化而獲得的。此種製程也是在此項技術中眾所周知的。該層狀電容器結構的溝槽內的配置係容許獲得高達基板表面的每平方毫米(nF/mm2)數百毫微法拉的電容器表面密度。因此,該電容器結構例如可以具有一約10nF的電容器值。一保護層7可以例如利用一種二氧化矽的低壓沉積製程來進一步沉積在該整體的層狀電容器結構上。
電容器電極4及6都將電性連接至個別的焊接墊,該些焊接 墊係位在該基板的一表面上,並且專用來形成該輸入端子11以及該輸出端子13。用於此種焊接墊以及連接至其的設計及製造方法在此項技術中是眾所周知的,因而再次於此描述其是不必要的。
根據圖3a及3b,一坑洞CR係從該基板1之一平面的表面而被形成到該基板1中,該表面係已經被稱為坑洞開口表面並且被表示S2。因此,該坑洞CR係在該坑洞開口表面S2具有一最大的截面、以及在一坑洞底層BL的一最小的截面,該坑洞底層BL係位在該坑洞CR之內,在相隔該坑洞開口表面S2的最大距離處。該坑洞CR的內部的週圍壁CRW係相對一垂直於該坑洞開口表面S2的方向為傾斜的,使得該坑洞CR係從該坑洞開口表面S2形成該基板1的一凹面的表面部分。當該坑洞CR具有一平行於該坑洞開口表面S2的方形形狀時,典型用於該坑洞CR的尺寸是340μm(微米)×340μm。或者是,平行於該坑洞開口表面S2的坑洞形狀可以是三角形、矩形、六角形、碟片狀的,所有這些形狀都具有一對稱軸A-A,該對稱軸係垂直於該坑洞開口表面S2。但是此種對稱軸對於本發明而言並非強制性的,儘管其可能是有利於設計及製造的事項,並且亦有利於耦合降低的問題。該坑洞CR的深度例如可以是約300μm。數種製程可被使用於將該坑洞CR形成到該基板1中,其係根據在該坑洞位置處的基板材料而定。用於此種形成坑洞的製程的例子之後將會針對於圖4及5的實施例來加以提供。
一種導電材料的線圈8係被配置在該坑洞CR的傾斜的週圍壁CRW上。該線圈8係由該導電材料的一連續的跡線所構成的,其係形成複數個線圈匝,每一個匝係實質平行於該坑洞開口表面S2,並且沿著垂直 於該坑洞開口表面S2的方向來彼此加以移位。相鄰的匝係端至端地連接至彼此,以便於形成該連續的導電的跡線,該跡線係藉由該坑洞CR的傾斜的週圍壁CRW來加以支撐。匝截面係從該坑洞開口表面S2至該坑洞底層BL漸進地減小。此外,該線圈8在該坑洞開口表面S2的大的端LE係電性連接至一焊接墊,該焊接墊係被形成在該坑洞CR之外的坑洞開口表面S2上。此後者的焊接墊係形成該偏壓端子12。該線圈8的窄的端NE係利用一被配置穿過該坑洞CR的底部的導電路徑而將會連接至該元件10的輸入端子11。此種坑洞內的線圈8的一典型的電感器值係約10nH。
一種用於製造此種坑洞內的線圈8之範例的方法現在係加以敘述。一旦該坑洞CR係已經從該坑洞開口表面S2而被形成在該基板1中之後,在該坑洞CR的傾斜的週圍壁CRW上、以及亦可能在該坑洞CR之外的坑洞開口表面S2上沉積一種電性絕緣材料的一膜8i(圖4)是可能的。當該基板材料在該坑洞CR的位置處是導電的,則此種絕緣膜8i是必要的,但是若在此位置處的基板材料是電性絕緣的,則其可以是不必要的。電漿強化或是低壓化學氣相沉積的製程(PECVD或是LPCVD)可被實施以用於沉積二氧化矽(SiO2),以便於形成該絕緣膜8i。或者是,該絕緣膜8i可以藉由該露出的基板材料的表面氧化而獲得的。
接著,一種導電材料的一薄層係被沉積在該坑洞CR的傾斜的週圍壁CRW上。此種薄層例如可以是一銅(Cu)層,其具有約10nm(奈米)的厚度。物理真空沉積(PVD)的製程或是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的製程可以為了此種薄的金屬層來加以實施。可能的是,一阻障層可被實施在該基板材料以及該導電材料之間,以用於防止此導電材料(尤其是銅) 擴散或遷移到該基板材料中。可能的阻障層材料是鈦(Ti)、氮化鈦(TiN)、氮化鉭(TaN)、以及其它在此項技術中眾所週知者。之後,一遮罩係被形成在此導電層上,其係具有一對應於將被製造的線圈8的連續的跡線的遮罩孔。假設該遮罩孔可以在該坑洞CR的傾斜的週圍壁CRW上被傾斜地圖案化,則一般的遮罩製程可以為此目的來加以實施。例如,一光敏的阻劑可以利用真空阻劑疊層、噴霧塗覆、旋轉塗覆、等等來加以沉積在該坑洞CR中。電泳阻劑也可以被使用。接著利用一或數次曝光的具有長景深的微影可以為了形成該遮罩孔圖案來加以實施。或者是,電子束曝光可被利用。最後,一顯影步驟係提供具有所要的圖案的遮罩孔。之後,一電鍍製程可以利用一晶種層來加以實施,以用於透過該遮罩孔,在該薄層的導電材料上沉積額外的導電材料。為此目的,該基板係浸入到一電鍍溶液中,並且電流係被供應至在該坑洞CR之內的晶種層。以此種方式沉積的金屬同樣可以是銅(Cu)、或是鋁(Al)。該遮罩阻劑接著可被剝除,並且在先前藉由該阻劑所覆蓋的位置處的晶種層係被移除。從該形成線圈的跡線8的大的端LE至該偏壓端子12的電連接可以同時藉由該電鍍製程來加以製造。通常,該形成線圈的跡線8的橫截面的尺寸對於該跡線寬度而言可以是幾微米,例如是介於1到50μm之間,並且對於該跡線厚度而言亦是幾微米,例如是介於1到10μm之間。接著,一連續的保護層9可加以沉積到該坑洞CR中,在該線圈8以及介於該些線圈匝之間的空間上,以用於確保沒有由於外部的元素或化合物所造成的化學變化可以影響到該形成電感的線圈8。
由圖4所描繪的第一實施例係對應於其中該溝槽開口表面S1以及該坑洞開口表面S2是一半導體基板1的相對的平面的表面的情形。 該基板1可以是一矽晶圓的部分。元件符號10係表示用於寬頻偏壓的元件,亦被稱為T型偏壓器。其係包括已經參考圖2、3a及3b所述的元件,其係包含該保護層7及9、以及該些形成端子的墊11、12及13。一種用於製造此種T型偏壓器之可能的方法可以是如同現在所闡述的,而不詳細地描述眾所周知而且在無超出自然的調適之特殊的調適下被實施的製程:-該些溝槽3係首先被蝕刻到該基板1中,在該井2(若有的話)之內,並且該電容器結構的層4-6以及該電容器保護層7係如同已經參考圖2所述地加以形成。可能的是,該些溝槽3以及該電容器結構可被分散到該溝槽開口表面S1的數個彼此隔開的區域,但是所產生的複數個溝槽電容器結構係接著加以並聯連接,以便於總和地形成該電容器C;-至少一金屬化層(未顯示在圖4中)係被形成在該保護層7上,並且該輸入端子11以及該輸出端子13亦在該金屬化層上,使得該些端子11及13係一對一的電連接至層4及6。根據圖1的電路圖的此種金屬化層的設計及製造可以是在熟習此項技術者的範疇內的任一種;-接著,該基板1可以在厚度上藉由在相對該溝槽開口表面S1的基板側上,例如是利用一研磨製程來移除基板材料而被降低。此材料移除係產生平行於該溝槽開口表面S1的坑洞開口表面S2;-一第一遮罩係被產生在此坑洞開口表面S2上,其係具有一對應於將被形成的坑洞在該坑洞開口表面S2的截面的孔。接著,一例如是濕式化學蝕刻製程的蝕刻製程係被實施,以透過該第一遮罩的該孔來將該坑洞CR形成到該基板1中。以此種方式,該坑洞CR可以直接利用一源自於該遮罩孔的週圍邊緣之傾斜的週圍壁CRW來加以產生。該坑洞週圍壁CRW的相對 於一垂直於該坑洞開口表面S2的方向之傾斜的角度係依據實際的蝕刻條件而定,但是一介於30°到60°之間的值可加以獲得。該蝕刻製程係被持續,直到該坑洞底層BL在一其中該金屬化層已經被設置有一導電的接觸元件(例如是一金屬接觸元件)的位置處到達該溝槽開口表面S1為止。因此,此接觸元件係透過該坑洞CR,從該坑洞開口表面S2而被露出;-如同已經敘述的,因為該基板1在該坑洞CR周圍可以是導電的、或是具有一殘留的導電度,因此在該傾斜的週圍壁CRW上產生該電性絕緣膜8i是必要的;-如同已經參考圖3a及3b所述的,該線圈8係被形成在該坑洞CR中。用於界定該線圈圖案的遮罩已經在本發明的說明的一般的部分中被稱為第二遮罩。其係被形成以使得該線圈8的窄的端NE係和該坑洞內的露出的接觸元件電性接觸。一電連接係同時被形成在該坑洞開口表面S2上,以用於連結將被產生的偏壓端子12至該線圈8的大的端LE。該保護層9亦至少被沉積到該坑洞CR中;以及-該偏壓端子12係在該坑洞開口表面S2上加以產生。
為了縮減該T型偏壓器10的整體尺寸,該坑洞CR可以在投影到一平行於該溝槽開口表面S1以及該坑洞開口表面S2兩者的共同的平面中重疊某些溝槽3。
由圖5所描繪的第二實施例係對應於其中該完成的T型偏壓器10的基板係由彼此堆疊的一基底基板以及一上方的基板結構1a所構成的情形。該上方的表面結構1a的相對該基底基板的表面係形成該坑洞開口表面S2。一種用於製造此種T型偏壓器之可能的方法可包括以下的步驟: -如同已經參考圖2所述的,該些溝槽3、該電容器結構以及該保護層7係從該基板1的溝槽開口表面S1被形成。在該製程的此階段,該基板1並沒有該上方的基板結構1a。其將會形成在該T型偏壓器10的完成的結構中的基底基板;-該些穿透貫孔11V及13V係藉由實施遮罩、蝕刻、以及材料沉積的製程,穿過該基板1來加以形成。該些穿透貫孔11V及13V的內壁可以在它們被填入導電材料之前,先被覆蓋電性絕緣材料,並且之後該穿透貫孔的填充係利用例如是多晶矽的導電材料來加以執行;-至少一金屬化層(未顯示在圖5中)係被形成在該保護層7上,使得該些穿透貫孔11V及13V係一對一的電連接至層4及6兩者;-接著,該上方的基板結構1a係被形成在該金屬化層上,亦即在該基板1的溝槽開口表面S1之上。因此,該基板1係形成先前所提及的基底基板。如同現在所解說的,該上方的基板結構1a係剛性地連接至在該溝槽開口表面S1之上的基底基板。根據此種第二實施例的一在圖5中所代表的第一變化,該上方的基板結構1a可以是由一光阻材料的一系列的疊加的單元層所構成的。每一個單元層於是具有一個別的孔徑,其係符合該坑洞CR在此單元層的光阻材料的高度位準處的一截面。因此,該光阻單元層的孔徑從最接近該基板1的第一單元層,漸進地增大至離該基板1最遠的最後一個單元層。該坑洞開口表面S2於是為最後一個光阻單元層之露出的表面。因此,其係平行於該溝槽開口表面S1。根據該第二實施例的另一變化,該上方的基板結構1a可以是由一額外的基板(例如一額外的半導體基板)所構成的,其係黏著至在該溝槽開口表面S1之上的金屬化層。該額外的基板係具有平 行的平面的表面,其中之一表面係黏著至該溝槽開口表面S1,並且另一表面係形成該坑洞開口表面S2。在此種情形中,該坑洞CR可以用一種類似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方式而被形成到該上方的基板結構1a中,其係包含在該坑洞CR之內形成一電性絕緣膜。大致對於所有的第二實施例而言,該坑洞CR同樣可以在投影到一共同的平面中重疊某些溝槽3,該共同的平面係平行於該溝槽開口表面S1以及該坑洞開口表面S2兩者;-接著,如同參考圖3a及3b所述的,該線圈8、偏壓端子12、在該線圈8與偏壓端子12之間的電連接、以及該保護層9可被形成在該坑洞CR中以及在該坑洞開口表面S2上;以及-該輸入端子11以及該輸出端子13係被形成在該基板1的背表面上,以便於一對一的電連接至該些穿透貫孔11V及13V。可能的是,此種形成該些端子11及13的步驟可以在該製程中的較早期,尤其是在形成該上方的基板結構1a之前加以實施。
在圖4及5兩者中,元件符號100係代表一印刷電路板(PCB),其係具有一絕緣的PCB支撐件103、一第一發送條帶區段101、一第二發送條帶區段102、以及一參考條帶104。在所描繪的例子中,該些發送條帶區段101及102係位在該PCB頂端面上,並且該參考條帶104係位在該PCB背面上。根據本發明的一個例子的T型偏壓器元件10係被安裝在該PCB 100之上,其中該輸入端子11係被焊接到該第一發送條帶區段101的一端,並且該輸出端子13被焊接到該第二發送條帶區段102的一端。該元件10的偏壓端子12係利用在一導線之一第一端焊接至該偏壓端子12的該導線,來連接至一DC電壓源(未顯示)的一DC輸出端子。此導線的一第 二端係連接至該DC電壓源的DC輸出端子。該PCB 100、如此連接的T型偏壓器元件10、以及該DC電壓源係形成一電性信號發送電路,並且發送條帶區段101、102係和該T型偏壓器元件10一起形成一連續的信號傳輸線。
最常的是,該參考條帶104係連接至該DC電壓源的一接地端子。該參考條帶104係延伸在該些發送條帶區段101及102之下,並且平行於該些發送條帶區段101及102。根據該PCB的類型,該參考條帶104可被一在該PCB背面上的導電的平面所取代。Z1、Z2及Z3係代表存在於該參考條帶104以及該信號傳輸線之間,在沿著此信號傳輸線的數個位置處的局部的互作用阻抗的值。因為該信號傳輸線係藉由該T型偏壓器元件10相較於該些發送條帶區段101及102而被局部修改,因此在該T型偏壓器元件10的局部的互作用阻抗的值可以是不同於存在於該些發送條帶區段101及102的局部的互作用阻抗的另一值。Z1及Z2分別是在該些發送條帶區段101及102的值。該PCB 100通常是被設計成使得這些值Z1及Z2是幾乎彼此相等的,最常是等於50歐姆。因為當該T型偏壓器元件10是根據本發明所設計時,其可以具有一相對於該PCB頂端面的非常低的厚度,通常是具有幾百微米,因此在該T型偏壓器元件10的位置處的局部的互作用阻抗的值Z3可以是在該些值Z1及Z2的90%-110%之內。以此種方式,內含在該信號傳輸線中的T型偏壓器元件10並不產生將從該發送條帶區段101發送至該發送條帶區段102的信號之顯著的背向反射。為了進一步降低此種背向反射,該T型偏壓器元件10在其下方的面上可被設置一金屬延伸,該金屬延伸係從其輸入與輸出端子11、13中之一朝向這些端子11及 13的另一個,但是並不短路該兩者。
有利的是,為了降低由於該線圈8相對於該PCB 100所造成的一相互作用的影響,該T型偏壓器元件10可被設計成使得該坑洞CR係對稱地延伸在一平面的兩側上,該平面係垂直於該PCB 100並且包含該些發送條帶區段101及102的兩端。換言之,該坑洞CR係被配置在該T型偏壓器元件10之內,以便於對稱地延伸在一平面的兩側上,該平面係包含該輸入端子11以及輸出端子13的個別的安裝軸。在圖4及5中,針對於該輸入端子11以及該輸出端子13的安裝軸係分別被表示為A11以及A13
圖6及7係有關於一種T型偏壓器元件10',其係具有被表示為L1及L2的兩個電感器(參見圖6中)。該電感器L1係將被連接在該T型偏壓器元件的輸入端子11以及一第一DC電壓源(其係產生一第一DC偏壓電壓VDD1)之間,並且該電感器L2係將被連接在該T型偏壓器元件10'的輸出端子13以及一第二DC電壓源(其係產生一第二偏壓電壓VDD2)之間。實際上,該電感器L1係對應於在圖1中被表示為L者,並且該電感器L2係新增的。圖7是亦根據本發明的一個例子的此種修改後的T型偏壓器元件10'的橫截面圖。其可以再次被調適,以用於安裝到該PCB 100之上。該T型偏壓器元件10'可被設置有兩個分開的坑洞CR及CRa,其都是位在該元件10'的一個而且是相同的坑洞開口表面S2。該電感器L1係以一種類似於先前的方式和該坑洞CR、該線圈8以及該偏壓端子12相關的,並且該電感器L2係和該額外的坑洞CRa、一額外的線圈8a以及一額外的偏壓端子12a相關的。該額外的線圈8a、該額外的偏壓端子12a以及一用於連結該額外的線圈8a至該些電容器電極中之一以及至該額外的偏壓端子12a 的額外的電連接可以用一種類似於那些用於該線圈8以及該偏壓端子12的方式來加以設計及產生。NEa及LEa係分別表示該額外的線圈8a的窄的端以及大的端。
應瞭解的是,本發明可以在調適或修改其相關在以上所述的實施例的次要的特點中的某些特點時加以再現。尤其,所闡述的設計特點、材料以及數值是可加以修改的。
1‧‧‧單片基板
2‧‧‧摻雜井
3‧‧‧溝槽
7‧‧‧保護層
8‧‧‧跡線(線圈)
8i‧‧‧膜
9‧‧‧保護層
10‧‧‧積體電子元件(T型偏壓器的電子電路)
11‧‧‧T型偏壓器的輸入端子
12‧‧‧T型偏壓器的偏壓端子
13‧‧‧T型偏壓器的輸出端子
100‧‧‧印刷電路板(PCB)
101‧‧‧第一發送條帶區段
102‧‧‧第二發送條帶區段
103‧‧‧PCB支撐件
104‧‧‧參考條帶
A11、A13‧‧‧安裝軸
BL‧‧‧坑洞底層
CR‧‧‧坑洞
CRW‧‧‧週圍壁
LE‧‧‧大的端
NE‧‧‧窄的端
S1‧‧‧溝槽開口表面
S2‧‧‧坑洞開口表面
VDD‧‧‧偏壓的DC電壓
Z1、Z2、Z3‧‧‧互作用阻抗的值

Claims (16)

  1. 一種適合用於寬頻偏壓之積體電子元件(10;10'),其係包括:一具有兩個基板表面的單片基板(1),該些基板表面是平面且平行的;一溝槽(3)網路,其係從該些基板表面中之一稱為溝槽開口表面(S1)的基板表面延伸到該基板(1)中;至少一層狀電容器結構,其係延伸在該些溝槽(3)中並且介於這些溝槽的至少某些溝槽之間,該層狀電容器結構係包括至少兩個電容器電極(4、6)以及至少一介電層(5);以及至少一電感器,其係包含一導線,其係被配置以便於形成一或數個具有匝截面的匝,該些匝截面係從該電感器的一窄的端(NE)至該電感器的一與該窄的端相對的大的端(LE)來增大;以及至少三個電性端子,該些電性端子係包括一輸入端子(11),其係電性連接至該電感器的該窄的端(NE)以及該些電容器電極(4、6)中之一、一偏壓端子(12),其係電性連接至該電感器的該大的端(LE)、以及一輸出端子(13),其係電性連接至該些電容器電極中之另一電容器電極,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坑洞(CR)係從該些基板表面中之一稱為坑洞開口表面(S2)的基板表面延伸到該基板(1)中,向下到該坑洞的一底層(BL),其中該坑洞的一截面係從該坑洞開口表面至該坑洞底層地減小,並且該電感器導線係藉由一種導電材料的一連續的跡線(8)來加以形成,該跡線係藉由該坑洞的一傾斜的週圍壁(CRW)來加以支撐,並且被配置成使得該些匝係平行於該坑洞開口表面,其中該些匝截面係從該坑洞開口表面至該坑洞底層地減小,該窄及大的電感器端(NE、LE)係分別位在該坑洞底層以及坑洞開口截 面之處。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積體電子元件,其中該坑洞底層(BL)係位在該溝槽開口表面(S1),並且該窄的電感器端係透過一坑洞底部,藉由一連接跡線來電性連接至該些電容器電極(4、6)中之該一電容器電極,該連接跡線係內含在一被配置於該溝槽開口表面之上的金屬化層中。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積體電子元件,其中該坑洞開口表面(S2)以及該溝槽開口表面(S1)是該基板(1)的相對的表面,並且在該坑洞開口表面的該坑洞截面係在投影到一平行於該些基板表面的平面中重疊該溝槽(3)網路。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積體電子元件,其中該輸入與輸出端子(11、13)都是位在該溝槽開口表面(S1)之上,並且該偏壓端子(12)係位在該坑洞開口表面(S2)之上,所有三個端子都藉由該基板(1)來加以剛性地支撐。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積體電子元件,其中該單片基板係包括一基底基板以及一堆疊在該基底基板上的上方的基板結構(1a),該溝槽開口表面(S1)是在該基底基板以及該上方的基板結構的中間,該溝槽(3)網路係延伸到該基底基板中,以及該坑洞開口表面(S2)係在該上方的基板結構(1a)的一相對該基底基板的側延伸,並且該坑洞(CR)係延伸到該上方的基板結構中,以及該窄的電感器端(NE)係透過一坑洞底部,藉由一連接跡線來電性連接至該些電容器電極(4、6)中之該一電容器電極,該連接跡線係延伸在該基底基板以及該上方的基板結構(1a)之間。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積體電子元件,其中該輸入與輸出端子 (11、13)都是位在該基底基板的一面上,該面係與該溝槽開口表面(S1)以及該上方的基板結構(1a)相對的,並且透過該基底基板來連接至該電容器電極(4、6),並且該偏壓端子(12)係位在該坑洞開口表面(S2)之上,所有三個端子係藉由該基板來加以剛性地支撐。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積體電子元件,其中該積體電子元件(10;10')的該輸入與輸出端子(11、13)係適合用於焊接到一印刷電路板(100)。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積體電子元件,其進一步包括:一額外的坑洞(CRa),其係從該坑洞開口表面(S2)延伸到該基板(1)中,其中該額外的坑洞的一截面係從該坑洞開口表面減小;以及一額外的電感器,其係由導電材料的另一連續的跡線(8a)所構成,該跡線係藉由該額外的坑洞(CRa)的一傾斜的週圍壁(CRWa)來加以支撐,並且被配置成使得該另一連續的跡線的匝係平行於該坑洞開口表面(S2),其中匝截面係從該坑洞開口表面減小,並且其中該額外的電感器的一位在該坑洞開口表面(S2)的大的端(LEa)係電性連接至該積體電子元件(10')的另一偏壓端子(12a),並且該額外的電感器的一窄的端(NEa)係電性連接至該積體電子元件的該輸出端子(13)。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積體電子元件,其中每一個坑洞(CR)係被配置在該元件(10;10')之內以便於對稱地延伸在一平面的兩側上,該平面係包含該輸入端子(11)以及輸出端子(13)的個別的安裝軸(A 11、A 13)。
  10. 一種用於製造適合用於寬頻偏壓的積體電子元件(10;10')之方法,其係包括以下的步驟:從兩個基板表面中之一稱為溝槽開口表面(S1)的基板表面,將至少一溝 槽(3)網路蝕刻到一具有該些基板表面的單片基板(1)中,該些基板表面是平面且平行的;形成一層狀電容器結構,其係延伸在該些溝槽(3)中並且介於該些溝槽的至少某些溝槽之間,該層狀電容器結構係包括至少兩個電容器電極(4、6)以及至少一介電層(5);從該些基板表面中之一稱為坑洞開口表面(S2)的基板表面,將至少一坑洞(CR)形成到該基板(1)中,向下到一坑洞底層(BL),使得該坑洞的一截面係從該坑洞開口表面至該坑洞底層地減小;利用一種電性絕緣材料的一膜(8i)來選配地覆蓋在該坑洞(CR)之內的該基板(1),使得該坑洞的一傾斜的週圍壁(CRW)係藉由該膜的一凹面的露出的表面部分來加以形成;將一電感器產生為一種導電材料的一連續的跡線(8),該跡線係藉由該坑洞(CR)的該傾斜的週圍壁(CRW)來加以支承,使得該跡線係形成一或數個平行於該坑洞開口表面(S2)的匝,其係具有從該坑洞開口表面至該坑洞底層(BL)減小的匝截面,相對的窄及大的電感器端(NE、LE)係分別位在該坑洞底層以及坑洞開口表面;以及將該窄的電感器端(NE)以及該些電容器電極(4、6)中之一電性連接至該積體電子元件(10;10')的一輸入端子(11),將該大的電感器端(LE)電性連接至該積體電子元件的一偏壓端子(12),並且將該些電容器電極中之另一電容器電極電性連接至該積體電子元件的一輸出端子(13)。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方法,其中:該溝槽(3)網路係被蝕刻作為一第一步驟; 接著該層狀電容器結構係被形成;接著該方法係包括在該溝槽開口表面(S2)之上形成至少一金屬化層以及該輸入與輸出端子(11、13),使得該些電容器電極(4、6)係分別電性連接至該輸入與輸出端子(11、13);接著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藉由移除在該基板的一相對該溝槽開口表面(S1)的側上的基板材料來降低該單片基板(1)的一厚度,以便於形成與該溝槽開口表面平行的該坑洞開口表面(S2),該基板的厚度係垂直於該溝槽開口表面來加以量測的;接著該坑洞(CR)係藉由從該坑洞開口表面(S2)實施一蝕刻製程來加以形成;接著該基板(1)係在該坑洞(CR)之內利用電性絕緣材料的該膜(8i)來加以覆蓋;接著導電材料的該連續的跡線(8)係被產生在該坑洞(CR)的該傾斜的週圍壁(CRW)上,使得該窄的電感器端(NE)係透過一內含在該至少一金屬化層中的導電的跡線來連接至該輸入端子(11);以及在該坑洞開口表面(S2)之上形成該偏壓端子(12),並且將該偏壓端子電性連接至該電感器的該大的端(LE)。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坑洞(CR)係利用一第一遮罩來加以蝕刻,該第一遮罩係被形成在該坑洞開口表面(S2)上,並且具有一對應於在該坑洞開口表面的該坑洞的截面的孔,並且利用一化學蝕刻製程以用於選擇性地透過該第一遮罩的該孔來移除基板材料。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方法,其中: 該溝槽(3)網路係從基底基板的一形成該溝槽開口表面(S1)的表面而被蝕刻到基板的一被稱為該基底基板的基底部分中,並且兩個穿透貫孔(11V、13V)係穿過該基底基板來加以形成,該些穿透貫孔係從該溝槽開口表面(S1)延伸至該基底基板的一與該溝槽開口表面相對的背表面;接著該層狀電容器結構係被形成;接著該方法係包括在該溝槽開口表面(S1)之上形成至少一金屬化層,以便於一對一的電性連接該些電容器電極(4、6)至該些穿透貫孔(11V、13V);該輸入以及一輸出端子(11、13)係被形成在該基底基板的該背表面上,使得該輸入與輸出端子係一對一的電性連接至該些穿透貫孔(11V、13V);該方法亦包括在該基底基板上、在該溝槽開口表面(S1)之上並且剛性連接至該溝槽開口表面地形成一上方的基板結構(1a),該上方的基板結構係在該上方的基板結構的一表面被設置有該坑洞(CR),該表面係與該基底基板相對的,並且形成該坑洞開口表面(S2);接著導電材料的該連續的跡線(8)係被產生在該坑洞(CR)的該傾斜的週圍壁(CRW)上,使得該窄的電感器端(NE)係透過一內含在該至少一金屬化層中的導電的跡線來連接至該輸入端子(11);以及該偏壓端子(12)係被形成在該坑洞開口表面(S2)之上,並且電性連接至該電感器的該大的端(LE)。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3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導電材料的該連續的跡線(8)係藉由執行以下的步驟來加以產生:在該坑洞(CR)的該傾斜的週圍壁(CRW)上沉積一種導電材料的一晶種層; 在該晶種層上沉積一第二遮罩,其中該第二遮罩的一孔係對應於該連續的跡線(8);透過該第二遮罩的該孔,利用一其中電流被供應至該晶種層的電鍍製程,以在該晶種層上沉積該連續的跡線(8)的該導電材料;以及移除該第二遮罩以及該晶種層的一旦該第二遮罩已經被移除後而被露出的一部分。
  15. 一種電性信號發送電路,其係包括:一印刷電路板(100),其係具有兩個分開的發送條帶區段(101、102),其係具有彼此接近的個別的端;一DC電壓源,其係具有一DC輸出端子;以及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的積體電子元件(10;10'),其中該積體電子元件的該輸入(11)以及輸出(13)端子係被焊接到該些發送條帶區段(101、102)的兩端,使得該積體電子元件係橋接在該些發送條帶區段的該些端之間,並且該積體電子元件的該偏壓端子(12)係電性連接至該DC電壓源的該DC輸出端子,使得兩個發送條帶區段(101、102)係和該積體電子元件(10、10')一起形成一連續的信號傳輸線。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電性信號發送電路,其中該印刷電路板(100)係進一步具有一參考條帶(104),其係平行於該些發送條帶區段(101、102)的一第一發送條帶區段來延伸,進一步平行於該積體電子元件(10、10')的部分來延伸在該積體電子元件的該輸入與輸出端子(11、13)之間,並且進一步平行於該些發送條帶區段的另一發送條帶區段來延伸,並且其中存在 於該信號傳輸線以及該參考條帶之間的一局部的互作用阻抗係在該積體電子元件呈現一值,該值係在一存在於該些發送條帶區段的用於該局部的互作用阻抗的參考值的75%-125%,較佳的是在90-110%之內。
TW106140740A 2016-11-24 2017-11-23 適合寬頻偏壓的積體電子元件 TWI731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306553.5A EP3327806B1 (en) 2016-11-24 2016-11-24 Integrated electronic component suitable for broadband biasing
??16306553.5 2016-11-24
EP16306553.5 2016-1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3948A TW201833948A (zh) 2018-09-16
TWI731196B true TWI731196B (zh) 2021-06-21

Family

ID=57944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0740A TWI731196B (zh) 2016-11-24 2017-11-23 適合寬頻偏壓的積體電子元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4701B2 (zh)
EP (1) EP3327806B1 (zh)
JP (1) JP7033592B2 (zh)
CN (1) CN110036497B (zh)
TW (1) TWI731196B (zh)
WO (1) WO20180958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4207B2 (ja) 2014-05-05 2019-09-11 スリーディー グラ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インク3D Glass Solutions,Inc 光活性基板を製造する、2d及び3dインダクタ、アンテナ、並びにトランス
KR20180134868A (ko) 2016-02-25 2018-12-19 3디 글래스 솔루션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3d 커패시터 및 커패시터 어레이 제작용 광활성 기재
WO2017177171A1 (en) 2016-04-08 2017-10-12 3D Glass Solutions, Inc. Methods of fabricating photosensitive substrates suitable for optical coupler
AU2018297035B2 (en) 2017-07-07 2021-02-25 3D Glass Solutions, Inc. 2D and 3D RF lumped element devices for RF system in a package photoactive glass substrates
CA3084818C (en) 2017-12-15 2023-01-17 3D Glass Solutions, Inc. Coupled transmission line resonate rf filter
WO2019136024A1 (en) 2018-01-04 2019-07-11 3D Glass Solutions, Inc. Impedance matching conductive structure for high efficiency rf circuits
EP3853944B1 (en) 2018-09-17 2023-08-02 3D Glass Solutions, Inc. High efficiency compact slotted antenna with a ground plane
KR102642603B1 (ko) 2018-12-28 2024-03-05 3디 글래스 솔루션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광활성 유리 기판들에서 rf, 마이크로파, 및 mm 파 시스템들을 위한 이종 통합
AU2019416327B2 (en) 2018-12-28 2021-12-09 3D Glass Solutions, Inc. Annular capacitor RF, microwave and MM wave systems
US11962057B2 (en) 2019-04-05 2024-04-16 3D Glass Solutions, Inc. Glass based empty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devices
EP3948954B1 (en) 2019-04-18 2023-06-14 3D Glass Solutions, Inc. High efficiency die dicing and release
JP7424176B2 (ja) * 2020-04-08 2024-01-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回路
CA3177603C (en) * 2020-04-17 2024-01-09 3D Glass Solutions, Inc. Broadband induction
JP2022147628A (ja) * 2021-03-23 2022-10-06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7704A1 (en) * 2001-12-14 2003-07-10 Kazuhiko Kobayashi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85489A (en) * 1976-01-09 1977-07-15 Hitachi Ltd Semiconductor reactance element
JPH0897375A (ja) * 1994-07-26 1996-04-12 Toshiba Corp マイクロ波集積回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362222B (en) * 1995-11-27 1999-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oiled component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FR2810451A1 (fr) * 2000-06-20 2001-12-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ircuit integre incluant un element inductif de facteur de qualite eleve et presentant une grande compacite
US6734074B2 (en) * 2002-01-24 2004-05-1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icro fabrication with vortex shaped spirally topographically tapered spirally patterned conductor lay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on thereof
JP2005079286A (ja) * 2003-08-29 2005-03-24 Canon Inc 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093667A1 (en) * 2003-11-03 2005-05-05 Arnd Kilian Three-dimensional inductive micro components
JP4498258B2 (ja) * 2005-10-13 2010-07-07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コイルパッケージ
CN101484976B (zh) * 2006-05-02 2011-02-23 Nxp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改进的电极的电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49362B (zh) * 2006-05-18 2012-03-28 Nxp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半导体器件中电感器的品质因子的方法
US20080122567A1 (en) * 2006-08-31 2008-05-29 Jun Su Spiral inductors on a substrate
JP4294695B2 (ja) * 2007-01-31 2009-07-15 Tdk株式会社 薄膜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部品
JP2009031037A (ja) * 2007-07-25 2009-02-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耐性評価装置
WO2009055140A1 (en) * 2007-10-26 2009-04-30 Hvvi Semiconductors, Inc.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WI539652B (zh) * 2010-11-11 2016-06-21 約翰梅察林誇聯合有限責任公司 濾波器電路、濾波器元件、同軸電纜接地塊組件及同軸電纜連接器組件
US8502340B2 (en) * 2010-12-09 2013-08-06 Tessera, Inc. High density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capacitors
FR2994019B1 (fr) * 2012-07-25 2016-05-06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pour la realisation d'une capacite
CN104854705B (zh) * 2013-05-31 2018-01-09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FR3012664B1 (fr) 2013-10-29 2016-01-01 Ipdia Structure a capacite amelioree
JP6222365B2 (ja) * 2014-07-23 2017-11-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Esd保護機能付複合電子部品
JP2016082072A (ja) * 2014-10-16 2016-05-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チョークコイル、バイアスt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05742251B (zh) * 2014-12-09 2019-10-18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电感和金属-绝缘层-金属电容的结构
BR112015029238A2 (pt) * 2014-12-24 2017-07-25 Intel Corp componentes passivos integrados em um encapsulamento de circuito integrado empilhado
US10236209B2 (en) * 2014-12-24 2019-03-19 Intel Corporation Passive components in vias in a stacked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WO2017111861A1 (en) * 2015-12-26 2017-06-29 Intel Corporation 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s on chip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7704A1 (en) * 2001-12-14 2003-07-10 Kazuhiko Kobayashi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27806B1 (en) 2021-07-21
US11024701B2 (en) 2021-06-01
EP3327806A1 (en) 2018-05-30
US20190280079A1 (en) 2019-09-12
WO2018095824A1 (en) 2018-05-31
CN110036497A (zh) 2019-07-19
CN110036497B (zh) 2023-04-04
TW201833948A (zh) 2018-09-16
JP7033592B2 (ja) 2022-03-10
JP2019537268A (ja) 2019-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1196B (zh) 適合寬頻偏壓的積體電子元件
TWI416590B (zh) 適用於高頻操作之去耦合的溝渠電容裝置
KR100737188B1 (ko) 전자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183625B2 (en) Embedded MIM capacitor and zigzag inductor scheme
US7439606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assive integrated matching network for power amplifiers
US20070045773A1 (en) Integrate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4291164B2 (ja) 弾性表面波装置
US6944009B2 (en) Ultra broadband capacitor assembly
US8327523B2 (en) High density planarized indu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4358624B2 (ja) 電子デバイス、テスト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EP0596721B1 (en) Noise filter
US20130271251A1 (en) Substrate-Less Electronic Component
JP2003051543A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2001308538A (ja) インダクタ内蔵多層配線板
JP2000507051A (ja) 一体化されたコイルを具えた装置
JP5159207B2 (ja) 表面実装用水晶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51455B2 (ja) モノリシックマイクロ波集積回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44848A (ja) バランフィルタ
EP1128435A2 (en) Microwave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porous silicon dioxide layer and forming method of same
JP2002334956A (ja) 半導体装置の支持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44443A (ja) Lc複合部品
JP2006216877A (ja) 高周波用半導体装置
US20210203303A1 (en) Baw resonator with coil integrated in high impedance layer of bragg mirror or in additional high impedance metal layer below resonator
WO2019106705A1 (ja) Lc共振素子および共振素子アレイ
JP2007294736A (ja) 可変容量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