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9267B - 半導體器件、積層體及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以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器件、積層體及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以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29267B TWI729267B TW107104112A TW107104112A TWI729267B TW I729267 B TWI729267 B TW I729267B TW 107104112 A TW107104112 A TW 107104112A TW 107104112 A TW107104112 A TW 107104112A TW I729267 B TWI729267 B TW I72926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anisotropic conductive
- conductive member
- semiconductor device
- semiconductor waf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6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9/00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8—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subgroups of the same main 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1—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1—Manufacturing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Wire Bond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半導體器件、積層體以及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該半導體器件具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絕緣性基材及複數個導通路,該複數個導通路沿絕緣性基材的厚度方向貫通,且以相互電絕緣之狀態設置;及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分別具備電極。在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中至少1個係半導體元件。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和未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藉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在電極連接區域中,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為1μm/mm2以下。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使用存在龜裂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之半導體器件、積層體以及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尤其有關一種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龜裂量被規定之半導體器件、積層體以及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在設置於絕緣性基材之微細孔中填充金屬而成之金屬填充微細結構體係近年來在奈米技術中亦受到矚目之領域之一,例如,作為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之用途受期待。
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係插入於半導體元件等電子組件與電路基板之間,並且僅藉由加壓而獲得電子組件與電路基板之間的電連接,因此作為半導體元件等電子組件等的電連接構件及進行功能檢查時之檢查用連接器等而被廣泛使用。
尤其,半導體元件等電子組件的小型化顯著,藉由如現有的線接合(wire bonding)那樣的直接連接配線基板之方式、倒裝晶片接合(flip chip bonding)及熱壓接合(thermo compresion bonding)等,無法充分保證連接的穩定性。因此,作為電連接構件,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受到矚目。
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能夠抑制絕緣性基材的破損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製造方法。在專利文獻1中,製作具有複數個導通路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之後,實施鬆弛殘留應力之處理,該複數個導通路係在由陽極氧化膜構成之絕緣性基材的複數個微孔中填充導電性構件而得到。 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具備在多層基板的至少一面安裝半導體元件之製程之半導體封裝體的製造方法。專利文獻2的多層基板具備: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絕緣性基材和複數個導通路,該絕緣性基材係鋁基板的陽極氧化皮膜,且沿厚度方向設置有貫通孔,該複數個導通路包含填充於貫通孔之導電性材料且以相互絕緣之狀態沿厚度方向貫通絕緣性基材;熱傳導層,具有設置於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至少一面之熱傳導部;及放熱部,從絕緣性基材中突出且包含導電性材料。 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如下:當在多層基板安裝半導體元件時伴隨基於加熱之安裝。從抑制因鋁基板與陽極氧化皮膜的熱膨脹率差而產生在陽極氧化皮膜內之龜裂之觀點而言,在達到最高達到溫度之前,採取在所希望之一定溫度下實施5秒~10分鐘、更佳為10秒~5分鐘、特佳為20秒~3分鐘的熱處理之方法。
又,在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以能夠穩定地電連接、裝卸時不會發生破損為目的之電路基板連接結構體。專利文獻3的電路基板連接結構體係,將具有第1電極之剛性電路基板、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及具有第2電極作為形成於電路基板上之連接盤(land)之柔性電路基板,以支撐板與柔性電路基板的不面向剛性電路基板之另一個平面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觸之方式進行配置。使用用於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經由支撐板按壓於剛性電路基板和柔性電路基板之按壓構件進行連接。 在專利文獻4中記載有如下多層配線基板,該多層配線基板係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和配線基板積層而成,該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備:絕緣性基材,包含無機材料;包含導電性構件之複數個導通路,沿絕緣性基材的厚度方向貫通,且以相互絕緣之狀態設置;及黏結層,設置於絕緣性基材的表面,並且各導通路具有從絕緣性基材的表面突出之突出部分,該配線基板具有基板及形成於基板上之1個以上的電極。專利文獻4的多層配線基板係,在複數個導通路中,與電極接觸之導通路變形而使相鄰之導通路彼此接觸。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5/12234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4-8244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2-7822號公報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16/98865號
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雖然有關於龜裂數量的記載,但並非接合於半導體晶片之狀態。又,在專利文獻1中未示出具體的龜裂數量。 在專利文獻2中,如上所述,從抑制龜裂的產生之觀點而實施熱處理,但未示出具體的龜裂數量。
當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接合於半導體晶片等時,需要加工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或者輸送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有因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加工及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輸送而產生龜裂之情況,亦有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和半導體晶片接合之狀態下具有龜裂之情況。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中,針對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實際存在龜裂之情況,沒有對導電性等進行評價。另外,在專利文獻3的使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之電路基板連接結構體及專利文獻4的使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之多層配線基板中,亦有因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加工及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輸送而產生龜裂之情況,亦有在接合之狀態下存在龜裂之情況,但與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同樣地,針對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實際存在龜裂之情況,沒有對導電性等進行評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基於前述現有技術之問題點,並提供一種即使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存在龜裂,導通亦良好,且電絕緣性良好,動作可靠性高的半導體器件、積層體以及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半導體器件者,該半導體器件具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絕緣性基材及複數個導通路,該複數個導通路沿絕緣性基材的厚度方向貫通,且以相互電絕緣之狀態設置;及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分別具備電極,在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中至少1個係半導體元件,該半導體器件中,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和未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藉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在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中,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為1μm/mm2
以下。
又,在未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中,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為0.01μm/mm2
以上為較佳。
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的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小於未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的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為較佳。 又,在被連接構件的設置有電極之面具有絕緣層,電極相對於絕緣層的表面而突出為較佳。 又,藉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之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包括:具有具備凸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及具有具備與凸部相對應之部分凹陷之凹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為較佳。 又,被連接構件的具有電極之面的表面粗糙度係10nm以下為較佳。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積層體者,該積層體具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絕緣性基材及複數個導通路,該複數個導通路沿絕緣性基材的厚度方向貫通,且以相互電絕緣之狀態設置;及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分別具備電極,該積層體中,連接構件中的至少1個係半導體元件,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和未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藉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在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中,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為1μm/mm2
以下。
在未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中,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係0.01μm/mm2
以上為較佳。 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的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小於未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的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為較佳。 在被連接構件的設置有電極之面具有絕緣層,電極相對於絕緣層的表面而突出為較佳。 藉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之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包括:具有具備凸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及具有具備與凸部相對應之部分凹陷之凹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為較佳。 被連接構件的具有電極之面的表面粗糙度係10nm以下為較佳。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者,該半導體器件具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絕緣性基材及複數個導通路,該複數個導通路沿絕緣性基材的厚度方向貫通,且以相互電絕緣之狀態設置;及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分別具備電極,在該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中至少1個係半導體元件,該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具有以下製程:以在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之間配置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之狀態,藉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將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進行電連接,在被連接構件的設置有電極之面具有絕緣層,電極相對於絕緣層的表面而突出。 藉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之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包括:具有具備凸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及具有具備與凸部相對應之部分凹陷之凹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為較佳。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者,該積層體具有: 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絕緣性基材及複數個導通路,該複數個導通路沿絕緣性基材的厚度方向貫通,且以相互電絕緣之狀態設置;及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分別具備電極,前述連接構件中的至少1個係半導體元件,該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具有以下製程:以在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之間配置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之狀態,藉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將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進行電連接,在被連接構件的設置有電極之面具有絕緣層,電極相對於絕緣層的表面而突出。 藉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之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包括:具有具備凸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及具有具備與凸部相對應之部分凹陷之凹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為較佳。 [發明效果]
依本發明,能夠得到導通良好,且電絕緣性良好,動作可靠性高的半導體器件。 依本發明,能夠得到導通良好,且電絕緣性良好,動作可靠性高的積層體。
以下,基於附圖所示之較佳實施形態,對本發明的半導體器件、積層體以及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進行詳細的說明。 另外,以下說明之圖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例示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所示之圖。 另外,以下表示數值範圍之「~」包含兩側所記載之數值。例如,ε為數值α~數值β係ε的範圍為包含數值α和數值β之範圍,以數學記號表示則為α≤ε≤β。 關於角度及溫度,只要沒有特別記載,則包含在相應技術領域中一般允許之誤差範圍。又,「相同」包含在相應技術領域中一般允許之誤差範圍。又,「均」等包含在相應技術領域中一般允許之誤差範圍。
本發明的積層體具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和分別具備電極之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在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中至少1個係半導體元件。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藉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亦即,藉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將至少2個非連接構件進行電連接。在此,被連接構件係半導體元件、電路元件及感測器元件等,半導體元件中包括被動元件及主動元件。將半導體元件亦稱為半導體晶片。又,被連接構件中還包括插入物(interposer)等用於訊號的授受者。 本發明的半導體器件係作為構成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具有本發明的積層體之器件,例如係以1個完成者,並且係以單體發揮特定的功能者。 後面詳細說明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其係具有絕緣性基材和複數個導通路者,該複數個導通路沿絕緣性基材的厚度方向貫通,且以相互電絕緣之狀態設置。又,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和未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
圖1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第1例之示意圖。 圖1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例如係在積層方向Ds上積層並接合半導體晶片12、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及半導體晶片14而成者,半導體晶片12和半導體晶片14藉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而電連接。 另外,即使為與圖1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相同之構成,但如上述那樣組裝於裝置等而使用時,作為積層體11來處理。以下,對半導體器件10進行說明,圖15所示之作為光學感測器發揮功能之半導體器件10以外,能夠作為積層體11而利用。積層體11發揮與半導體器件10相同之效果。
圖2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中所使用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構成的一例之俯視圖,圖3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中所使用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構成的一例之示意剖面圖。圖3係圖2的切斷面線IB-IB剖面圖。又,圖4係表示各向異性導電材的構成的一例之示意剖面圖。 如圖2及圖3所示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係具備包含無機材料構之絕緣性基材40和包含導電材之複數個導通路42之構件,該複數個導通路42沿絕緣性基材40的厚度方向Z(參閱圖3)貫通,且以相互電絕緣之狀態設置。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還具備設置於絕緣性基材40的表面40a及40b之樹脂層44。絕緣性基材40例如由鋁的陽極氧化膜構成。導通路42係在沿絕緣性基材40的厚度方向貫通之貫通路41的內部填充金屬而成者。例如,在形成於鋁的陽極氧化膜之微孔的內部填充金屬而構成導通路42。 在此,「相互電絕緣之狀態」係指,存在於絕緣性基材的內部之各導通路在絕緣性基材的內部,各導通路之間的導通性相互充分低的狀態。 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中,導通路42相互電絕緣,在與絕緣性基材40的厚度方向Z(參閱圖3)正交之方向x上導電性充分低,在厚度方向Z上具有導電性。如此,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係顯出各向異性導電性之構件。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以使厚度方向Z與半導體器件10的積層方向Ds一致之方式配置。
如圖2及圖3所示,導通路42以相互電絕緣之狀態沿厚度方向Z貫通絕緣性基材40而設置。另外,符號Z1表示從圖2的背面至正面的方向,符號Z2表示從圖2的正面至背面的方向。 另外,如圖3所示,導通路42可以具有從絕緣性基材40的表面40a及40b突出之突出部分42a及突出部分42b。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還可以具備設置於絕緣性基材40的表面40a及背面40b之樹脂層44。樹脂層44係具備黏結性且賦予接合性者。突出部分42a及突出部分42b的長度係6nm以上為較佳,更佳為30nm~500nm。
又,在圖3及圖4中示出在絕緣性基材40的表面40a及40b具有樹脂層44者,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為在絕緣性基材40的至少一個表面具有樹脂層44之構成。 同樣地,圖3及圖4的導通路42在兩端具有突出部分42a及突出部分42b,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為在絕緣性基材40的至少具有樹脂層44之一側的表面具有突出部分之構成。
圖3及圖4所示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厚度h例如為30μm以下。又,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TTV(Total Thickness Variation:總厚度變異值)係10μm以下為較佳。 在此,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厚度h係,利用場發射式掃描型電子顯微鏡以20萬倍的倍率觀察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獲取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輪廓形狀,對與厚度h相當之區域測定10點而得到之平均值。 又,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TTV(Total Thickness Variation)係,藉由切割(dicing)而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連同支撐體46進行切斷,並觀察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截面形狀而求出之值。
如圖4所示,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為了移送、輸送及搬運以及保管等而設置於支撐體46上。在支撐體46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之間設置有黏接構件47。支撐體46和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藉由黏接構件47以能夠分離之方式黏接。如上所述,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介隔黏接構件47而設置於支撐體46上而得到者稱為各向異性導電材50。 支撐體46係支撐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者,例如由矽基板構成。作為支撐體46,除了矽基板以外,例如能夠使用SiN及氧化鋁(Al2
O3
)等陶瓷基板、SiC及GaN等化合物半導體基板、藍寶石基板、玻璃基板、纖維增強塑膠基板、樹脂基板以及金屬基板。纖維增強塑膠基板中還包括作為印刷配線基板之FR-4(Flame Retardant Type 4:4型阻燃劑)基板等。
又,作為支撐體46,能夠使用具有可撓性且為透明者。作為具有可撓性且透明的支撐體46,例如可以舉出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環烯烴、聚碳酸酯、丙烯酸樹脂、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聚乙烯)、PP(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及TAC(三乙醯纖維素)等塑膠膜。 在此,透明係指在對位中所使用之波長的光中透射率為80%以上。因此,在波長400~800nm的整個可見光區域中透射率亦可以較低,但在波長400~800nm的整個可見光區域中透射率係80%以上為較佳。透射率藉由分光光度計進行測定。
黏接構件47係支撐層48和黏接層49積層而成者為較佳。黏接層49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接觸,以黏接構件47為起點而支撐體46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分離。在各向異性導電材50中,例如藉由加熱至預先規定之溫度而黏接層49的黏接力變弱,從而從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上去除支撐體46。 黏接層49設為設置於支撐層48的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側之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在支撐層48的支撐體46側亦可以進行設置。 黏接層49例如能夠使用Nitto Denko Corporation製造之REVALPHA(註冊商標)及Somar Corporation製造之Somatac(註冊商標)等。
黏接構件47例如係黏結力因熱或光而降低者為較佳,進而成為原黏結力的5分之1以下者為較佳。上述Nitto Denko Corporation製造之REVALPHA(註冊商標)及Somar Corporation製造之Somatac(註冊商標)相當於黏結力因熱而成為原黏結力的5分之1以下者。作為黏結力因熱而成為原黏結力的5分之1以下者,除上述以外,有Nitto Denko Corporation製造之底座方式熱剝離膠帶NWS系列。 作為黏結力因光而成為原黏結力的5分之1以下者,例如可以舉出Furukawa Electric Co.,Ltd.製造之UC-228W-110(膠帶名稱)及MYTECH Inc.製造之HUV-D1000系列。 在黏接構件47中,在支撐層48的兩面形成有黏接層49者時,至少單面的黏接層49的黏結力因熱或光而降低者為較佳,進而成為原黏結力的5分之1以下者為較佳。
在各向異性導電材50中,在黏接構件47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之間發生了浮起之情況下,發生了浮起之部分容易產生龜裂,因此浮起的面積越小越佳。因此,發生了浮起之面積係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面積的5%以下為較佳。 又,在黏接構件47與支撐體46之間發生了浮起之情況下,發生了浮起之部分容易產生龜裂,因此浮起的面積越小越佳。因此,發生了浮起之面積係黏接構件47的面積的5%以下為較佳。 另外,若用分光干涉式晶圓厚度計測定整個面,則在沒有浮起之情況下可得到平坦的資料,但若有浮起,則會得到變厚與浮起部分相應的量之資料。分光干涉式晶圓厚度計例如使用KEYENCE公司製造之SI-F80R系列。以該裝置能夠進行二維測定,因此能夠計算出發生了浮起之面積。在該方法中,黏接構件47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之間的浮起及黏接構件47與支撐體46之間的浮起均能夠進行測定。 又,例如,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面積為黏接構件47的面積的90%~99%以下。
各向異性導電材50中,例如在潔淨度高於美國聯邦標準中規定之1000級的環境下進行黏接構件47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貼附製程。藉此,可在異物的數量少的環境中實施貼附,能夠防止異物混入到黏接構件47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接合界面。 除此以外,亦可以在減壓環境下進行黏接構件47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貼附製程。藉由在減壓環境下實施貼附製程,可在異物的數量少的環境中實施貼附,能夠防止異物混入到黏接構件47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接合界面。 又,例如可以在清潔度高於美國聯邦標準中規定之1000級的環境下進行黏接構件47與支撐體46的貼附製程。藉此,可在異物的數量少的環境中實施貼附,能夠防止異物混入到黏接構件47與支撐體46的接合界面。 除此以外,亦可以在減壓環境下進行黏接構件47與支撐體46的貼附製程。藉由在減壓環境下實施貼附製程,可在異物的數量少的環境中實施貼附,能夠防止異物混入到黏接構件47與支撐體46的接合界面。
如圖2所示,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在使用狀態下存在龜裂22之情況。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絕緣性基材40中產生龜裂22。龜裂22有時以橫切導通路42之方式產生。具體而言,存在圖5及圖6所示之龜裂22。 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具有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24(參閱圖7)和未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26(參閱圖7)。 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在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24(參閱圖7)中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為1μm/mm2
以下。 又,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在未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26(參閱圖7)中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係0.01μm/mm2
以上為較佳。 電極係指半導體晶片及插入物等的電極。
上述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係在半導體器件10的狀態下之值。關於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的測定方法,在後面進行說明。另外,關於龜裂,在後面進行說明。
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中,如上所述,若在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24(參閱圖7)中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為1μm/mm2
以下,則能夠得到導通良好,且電絕緣性良好,動作可靠性高的半導體器件。 另外,在電極連接區域24(參閱圖7)中沒有龜裂為較佳,因此作為電極連接區域24(參閱圖7)中之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的下限,接近零為較佳,理想的為零。
又,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中,如上所述,即使在未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26(參閱圖7)中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為0.01μm/mm2
以上,亦能夠得到導通良好,且電絕緣性良好,動作可靠性高的半導體器件。 另外,在防止各向異性導電構件的脫落或重疊及接合性的觀點上,電極非連接區域26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係1000μm/mm2
以下為較佳。
例如,在圖7所示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中存在龜裂22,但在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24和未與電極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26中龜裂22的量不同。電極連接區域24的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小於電極非連接區域26的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為較佳。藉由電極連接區域24的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小,能夠確保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導電性。在該情況下,電極非連接區域26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相對大,龜裂22多。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中,藉由存在龜裂22而導電性降低,作為結果,龜裂22多的電極非連接區域26中與絕緣性基材40(參閱圖3)的厚度方向Z(參閱圖3)正交之方向x(參閱圖3)上之電絕緣性變高。根據上述,作為半導體器件10,維持導電性且電絕緣性變得更高,動作可靠性變得更高。
如上所述,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係在半導體器件10的狀態下之值。對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的測定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用紅外線顯微鏡觀察半導體器件的內部。半導體晶片透射紅外線,但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不透射紅外線,因此若使用紅外線,則能夠明確地檢測出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龜裂。 使用紅外線顯微鏡獲取半導體器件的俯視整個區域的檢查圖像,並對獲取之檢查圖像實施二值化處理,得到檢查圖像的二值化圖像。在二值化圖像中之黑色部中,10μm以上者相當於龜裂。測量二值化圖像的黑色部的長度。如上所述,龜裂的長度為10μm以上,因此從黑色部中以10μm為閾值而抽出龜裂。對抽出之龜裂得到合計的長度。又,根據視野面積求出二值化圖像的面積。根據龜裂長度和二值化圖像的面積得到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而且,求出所得到之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如此一來,能夠得到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
圖8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半導體晶片的電極的構成的第1例之示意剖面圖,圖9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半導體晶片的電極的構成的第2例之示意剖面圖。 又,圖10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半導體晶片的電極的構成的第3例之示意剖面圖,圖11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半導體晶片的電極的構成的第4例之示意剖面圖,圖12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第1例之示意剖面圖。
例如,如圖8所示,半導體晶片12、14具有半導體層32、再配線層34及鈍化層36。再配線層34和鈍化層36係電絕緣之絕緣層。在半導體層32的表面32a設置有形成有發揮特定的功能之電路等之元件區域(未圖示)。關於元件區域,在後面進行說明。另外,半導體層32的表面32a相當於被連接構件的設置有電極之面。 在半導體層32的表面32a上設置有再配線層34。在再配線層34中設置有與半導體層32的元件區域電連接之配線37。在配線37上設置有墊38,配線37與墊38導通。藉由配線37和墊38,能夠授受與元件區域的訊號,且能夠向元件區域供給電壓等。
在再配線層34的表面34a設置有鈍化層36。在鈍化層36中,在設置於配線37之墊38上設置有電極30a。電極30a與半導體層32電連接。 又,在再配線層34中未設置配線37,僅設置有墊38。在未設置於配線37之墊38上設置有電極30b。電極30b與半導體層32未電連接。
電極30a的端面30c和電極30b的端面30c均與鈍化層36的表面36a一致,係所謂的面一狀態,電極30a和電極30b從鈍化層36的表面36a未突出。圖8所示之電極30a和電極30b例如藉由研磨而端面30c與鈍化層36的表面36a成為同一面的狀態。
半導體晶片12、14的電極30a和電極30b並不限定於端面30c與鈍化層36的表面36a為同一面的狀態,如圖9所示,亦可以相對於鈍化層36的表面36a而突出。在該情況下,電極30a和電極30b相對於鈍化層36的表面36a之突出量δ例如為20nm以上且1μm以下。若突出量δ為20nm以上且1μm以下,則電極30a及電極30b相對於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先接觸,能夠抑制電極連接區域24(參閱圖7)中之龜裂的產生,並能夠縮短電極連接區域24(參閱圖7)中之合計龜裂長度。 在圖9所示之構成中,半導體晶片12、14的電極30a和電極30b相對於鈍化層36的表面36a未突出,因此可以在鈍化層36的表面36a設置用於保護電極30a和電極30b之樹脂層39。在圖9所示之構成中,電極30a及電極30b相對於表面36a而突出,且端面30c平坦。
上述突出量δ能夠藉由如下而得到:獲取在半導體晶片12、14中包含電極30a和電極30b之截面的圖像,並藉由圖像分析獲取電極30a的輪廓及電極30b的輪廓,檢測電極30a的端面30c和電極30b的端面30c;求出從鈍化層36的表面36a與電極30a的端面30c的距離及與電極30b的端面30c的距離。 電極30a的端面30c和電極30b的端面30c均係位於最遠離鈍化層36的表面36a之位置之面,係一般被稱作上表面之面。
又,如圖10所示,半導體晶片12、14的電極30a及電極30b亦可以以相對於鈍化層36的表面36a而凹陷之狀態設置。在該情況下,相對於鈍化層36的表面36a,電極30a的端面30c和電極30b的端面30c位於鈍化層36內。電極30a和電極30b的凹陷量γ、亦即電極30a的端面30c及電極30b的端面30c與鈍化層36的表面36a的距離例如為20nm以上且1μm以下。在圖10所示之構成中,電極30a及電極30b相對於表面36a而埋設,且端面30c平坦。 在具有樹脂層39之情況下,上述圖9所示之電極30a及電極30b的突出量δ與圖10所示之電極30a及電極30b的凹陷量γ需要滿足非電極部之空間,因此係突出量δ≥凹陷量γ為較佳。 又,上述圖9所示之突出之電極30a及電極30b(以下,亦稱為凸電極)與圖10所示之凹陷之電極30a及電極30b(以下,亦稱為凹電極)對應於對準的偏移,因此係凸電極的尺寸≥凹電極的尺寸為較佳。凸電極的尺寸及凹電極的尺寸的尺寸係從與半導體層32的表面32a垂直之方向觀察時之面積。
又,在半導體晶片12、14中,如圖11所示之電極31a那樣,亦可以為在端面30c具有凸部30d之構成。凸部30d相對於1個電極31a之數量並沒有特別限定,可以為1個,亦可以為複數個。 在半導體晶片12、14中,如圖11所示之電極31b那樣,亦可以為在端面30c具有凹部30e之構成。凹部30e相對於1個電極31b之數量並沒有特別限定,可以為1個,亦可以為複數個。電極31a和電極31b係使凸部30d和凹部30e對應而成對使用為較佳。 在具有樹脂層39之情況下,上述圖11所示之具有凸部30d之電極31a的突出量與圖11所示之具有凹部30e之電極31b的凹陷量需要滿足非電極部之空間,因此係突出量≥凹陷量為較佳。 又,上述圖9所示之突出之電極30a及電極30b(以下,亦稱為凸電極)與圖11所示之具有凹部30e之電極31b對應於對準的偏移,因此係具有凸部30d之電極31a的尺寸≥具有凹部30e之電極31b的尺寸為較佳。具有凸部30d之電極31a的尺寸及具有凹部30e之電極31b的尺寸的尺寸係從與半導體層32的表面32a垂直之方向觀察時之面積。
如圖12所示,當將電極30a凹陷之狀態的半導體晶片12和電極30a突出之半導體晶片14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進行接合時,以在半導體晶片12與半導體晶片14之間配置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之狀態,半導體晶片12的凹陷狀態的電極30a和半導體晶片14的突出之電極30a隔著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而對向配置。亦即,使半導體晶片14的突出之電極30a和半導體晶片12的凹陷狀態的電極30a對應配置。若在該配置狀態下將半導體晶片12和半導體晶片14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進行接合,則半導體晶片14的突出之電極30a比半導體晶片12的凹陷狀態的電極30a先接觸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為了使半導體晶片14的突出之電極30a中按壓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之部分很好地嵌入而配置半導體晶片12的凹陷之電極30a。藉此,可抑制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與電極30a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24(參閱圖7)中之龜裂22(參閱圖7)的產生。但是,在凹陷狀態的電極30a及突出之電極30a的周圍、亦即電極非連接區域26(參閱圖7)產生龜裂22。而且,電極非連接區域26(參閱圖7)中之合計龜裂長度變長。藉此,電極非連接區域26(參閱圖7)中之電絕緣性變得更高。另外,電極30a凹陷之狀態的半導體晶片12相當於另一個半導體,電極30a突出之半導體晶片14相當於一個半導體。
另外,在具有樹脂層39的情況下,圖12所示之半導體晶片14的突出之電極30a與半導體晶片12的凹陷狀態的電極30a需要滿足非電極部之空間,因此係突出量δ≥凹陷量γ為較佳。 又,上述圖12所示之突出之電極30a(以下,亦稱為凸電極)與圖12所示之凹陷之電極30a(以下,亦稱為凹電極)對應於對準的偏移,因此係凸電極的尺寸≥凹電極的尺寸為較佳。凸電極的尺寸及凹電極的尺寸的尺寸係從與半導體層32的表面32a垂直之方向觀察時之面積。
關於上述圖11所示之具有凸部30d之電極31a和具有凹部30e之電極31b,亦與圖12所示之突出之電極30a和凹陷狀態的電極30a同樣地,隔著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而對向配置。亦即,使具有凸部30d之電極31a與具有凹部30e之電極31b對應配置。在該情況下,亦由電極31b的凹部30e吸收電極31a的凸部30d按壓吸收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之量。如此,若電極形狀為凹凸組合的嵌套的形狀,則可抑制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與電極31a及電極31b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24(參閱圖7)中之龜裂22(參閱圖7)的產生。但是,在電極31a及電極31b的周圍、亦即電極非連接區域26(參閱圖7)中產生龜裂22。而且,電極非連接區域26(參閱圖7)中之合計龜裂長度變長,電極非連接區域26(參閱圖7)中之電絕緣性變得更高。另外,具備具有凸部30d之電極31a之半導體晶片相當於一個半導體,具備具有凹部30e之電極31b之半導體晶片相當於另一個半導體。
半導體層32只要是半導體材料,則並沒有特別限定,由矽等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為碳化矽、鍺、砷化鎵或氮化鎵等。 再配線層34由具有電絕緣性者構成,例如由聚醯亞胺構成。 又,鈍化層36亦由具有電絕緣性者構成,例如由氮化矽(SiN)或聚醯亞胺構成。 配線37及墊38由具有導電性者構成,例如由銅、銅合金、鋁或鋁合金等構成。
與配線37及墊38同樣地,電極30a及電極30b由具有導電性者構成,例如由金屬或合金構成。具體而言,電極30a及電極30b例如由銅、銅合金、鋁或鋁合金等構成。另外,電極30a及電極30b只要是具有導電性者,則並不限定於由金屬或合金構成,能夠適當利用在半導體元件領域中被稱作端子或電極墊者中所使用之材料。 又,在半導體晶片12、14中,設為具有電極30b之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沒有電極30b。
電極30a的端面30c及電極30b的端面30c的表面粗糙度係10nm以下為較佳。若表面粗糙度為10nm以下,則能夠抑制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的與電極30a、30b連接之面中的龜裂的產生。 在此,表面粗糙度係算術平均粗糙度Ra(JIS(日本工業標準) B 0601-2001)。電極30a的端面30c及電極30b的端面30c相當於被連接構件的具有電極之面。
如圖13所示,半導體器件10亦可以設為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在積層方向Ds上積層並接合半導體晶片12和插入物18且電連接之構成。與圖1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同樣地,圖13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的導通良好,且電絕緣性良好,動作可靠性高。
插入物18係擔負半導體晶片之間的電連接者。又,亦係擔負半導體晶片與配線基板等的電連接者。藉由使用插入物18,能夠減小配線長度及配線寬度,並能夠減小寄生電容及減小配線長度的偏差等。 插入物18的構成只要能夠實現上述功能,則其構成並沒有特別限定,包括公知者在內,能夠適當利用。插入物18例如能夠使用聚醯亞胺等有機材料、玻璃、陶瓷、金屬、矽及多晶矽等來構成。另外,插入物18中不包括印刷配線基板。
又,例如,如圖14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那樣,亦可以設為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在積層方向Ds上積層並接合半導體晶片12、半導體晶片14及半導體晶片16且電連接之構成。與圖1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同樣地,圖14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亦係導通良好,且電絕緣性良好,動作可靠性高。
又,如圖15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那樣,亦可以係作為光學感測器發揮功能者。圖15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中,半導體晶片52和感測器晶片54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在積層方向Ds上積層並接合且電連接。又,在感測器晶片54上設置有透鏡56。如圖15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那樣,作為光學感測器,與圖1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同樣地,亦係導通良好,且電絕緣性良好,動作可靠性高。
半導體晶片52只要是形成有邏輯電路者,且能夠處理用感測器晶片54得到之訊號,則其構成並沒有特別限定。 感測器晶片54係具有檢測光之光感測器者。光感測器只要能夠檢測光,則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以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影像感測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影像感測器。 另外,在圖15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中,將半導體晶片52和感測器晶片54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進行了連接,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為將半導體晶片52和感測器晶片54直接接合之構成。 透鏡56只要能夠將光聚集在感測器晶片54,則其構成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以使用被稱作微透鏡者。
另外,上述半導體晶片12、半導體晶片14及半導體晶片16係具有上述半導體層32者,並且具有元件區域(未圖示)。 元件區域係形成有用於作為電子元件發揮功能之電容器、電阻及線圈等各種元件構成電路等之區域。元件區域中例如有形成有如快閃記憶體等記憶體電路、微處理器及如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閘陣列)等邏輯電路之區域;形成有無線射頻識別標籤等通信模組以及配線之區域。除此以外,元件區域中還可以形成有發送電路或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機電系統)。MEMS例如為感測器、致動器及天線等。感測器中例如包括加速度、聲音及光等各種感測器。
如上所述,元件區域形成有元件構成電路等,如上所述,在半導體元件中設置有再配線層34(參閱圖8)。 在半導體器件中,例如,能夠設為具有邏輯電路之半導體元件與具有記憶體電路之半導體元件的組合。又,亦可以將半導體元件全部設為具有記憶體電路者,又,亦可以設為全部具有邏輯電路者。又,作為半導體器件10中之半導體元件的組合,可以為感測器、致動器及天線等與記憶體電路和邏輯電路的組合,可以根據半導體器件10的用途等適當決定。
以下,對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 圖16~圖22係按製程順序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之示意圖。 在圖16~圖22所示之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中,對於與圖1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及圖4所示之各向異性導電材50相同之構成物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係有關晶圓上晶片(chip on wafer)者,示出圖1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的製造方法。
首先,如圖16所示,準備在支撐體46上設置有形成為預先規定之圖案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之各向異性導電材50和半導體晶圓58。而且,將各向異性導電材50朝向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而配置於半導體晶圓58的元件區域(未圖示)。圖16所示之各向異性導電材50表示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以單個化之狀態設置於支撐體46上。 半導體晶圓58在表面58a具備複數個元件區域(未圖示)。在元件區域中設置有用於對位之對準標記(未圖示)和圖8所示之電極30a及電極30b。在各向異性導電材50中,與元件區域相對應地形成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
接著,如圖17所示,施加預先規定之壓力,並且加熱至預先規定之溫度並保持預先規定之時間而接合於位於半導體晶圓58的表面58a之元件區域。 接著,如圖18所示,去除各向異性導電材50的支撐體46,僅使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接合於半導體晶圓58的表面58a。在該情況下,對各向異性導電材50加熱至預先規定之溫度而使黏接構件47的黏接層49的黏接力降低,以各向異性導電材50的黏接構件47為起點而去除支撐體46。
接著,如圖19所示,對於接合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之半導體晶圓58,藉由切割或雷射刻痕(laser scribing)等按每個元件區域進行單個化而得到複數個半導體晶片14。 另外,在圖19中,在切斷半導體晶圓58之製程中,在潔淨度高於美國聯邦標準中規定之1000級的環境中進行為較佳。又,在切斷半導體晶圓58之製程中,從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側進行切斷為較佳。
在此,準備具備複數個元件區域(未圖示)之半導體晶圓60。複數個元件區域設置於半導體晶圓60的表面60a。在元件區域中設置有用於對位之對準標記(未圖示)和圖8所示之電極30a及電極30b。半導體晶圓60係以包含1個元件區域之單位進行切斷而成為半導體晶片12者。在半導體晶片12的元件區域接合半導體晶片14而成為半導體器件10。
接著,將半導體晶片14及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朝向半導體晶圓60而配置。接著,使用半導體晶片14的對準標記和半導體晶圓60的對準標記,對半導體晶圓60進行半導體晶片14的對位。
接著,將半導體晶片14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載置於半導體晶圓60的元件區域,例如施加預先規定之壓力,並且加熱至預先規定之溫度並保持預先規定之時間,使用樹脂層44(參閱圖3)進行臨時接合。對所有的半導體晶片14進行如上操作,如圖21所示,將所有的半導體晶片14臨時接合於半導體晶圓60的元件區域。 臨時接合時使用樹脂層44為方法之一,亦可以為以下所示之方法。例如可以用分配器(dispenser)等將密封樹脂等供給至半導體晶圓60上而將半導體晶片14臨時接合於半導體晶圓60的元件區域,亦可以在半導體晶圓60上,使用預先供給之絕緣性樹脂膜(NCF(Non-conductive Film:非導電薄膜))將半導體晶片14臨時接合於元件區域。
接著,在將所有的半導體晶片14臨時接合於半導體晶圓60的元件區域之狀態下,對半導體晶片14施加預先規定之壓力,並且加熱至預先規定之溫度並保持預先規定之時間,將複數個半導體晶片14全部一次性接合於半導體晶圓60的元件區域。該接合係被稱作正式接合者。藉此,半導體晶片14的電極30a及電極30b接合於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且半導體晶圓60的電極30a及電極30b接合於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 接著,如圖22所示,藉由切割或雷射刻痕等,將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接合有半導體晶片14之半導體晶圓60按每個元件區域進行單個化。藉此,能夠得到半導體晶片12、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及半導體晶片14接合之半導體器件10。
圖19所示之接合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之半導體晶圓58並不限定於如上所述那樣進行製造。例如,如圖23所示,準備在支撐體46整個面上設置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之各向異性導電材50。將各向異性導電材50按每個支撐體46切斷而進行單個化。藉此,可得到單個化之各向異性導電材51。而且,如圖24所示,將單個化之各向異性導電材51接合於位於半導體晶圓58的表面58a之元件區域。 接著,對於各各向異性導電材51,使黏接構件47的黏接層49的黏接力降低,並以各向異性導電材50的黏接構件47為起點而去除支撐體46。藉此,如圖18所示,只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接合於半導體晶圓58的表面58a。 亦可以如此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接合於半導體晶圓58的表面58a。 另外,當將各向異性導電材50按每個支撐體46切斷而進行單個化時,與切斷半導體晶圓58之製程同樣地,在潔淨度高於美國聯邦標準中規定之1000級的環境中進行為較佳。又,在將各向異性導電材50按每個支撐體46切斷而進行單個化時,亦從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側進行切斷為較佳。
另外,在臨時接合時,若臨時接合強度弱,則在輸送製程等及接合為止的製程中會產生位置偏移,因此臨時接合強度很重要。 又,臨時接合製程中之溫度條件並沒有特別限定,但0℃~300℃為較佳,10℃~200℃為更佳,常溫(23℃)~100℃為特佳。 同樣地,臨時接合製程中之加壓條件並沒有特別限定,但10MPa以下為較佳,5MPa以下為更佳,1MPa以下為特佳。
正式接合中之溫度條件並沒有特別限定,但溫度高於臨時接合的溫度為較佳,具體而言,150℃~350℃為更佳,200℃~300℃為特佳。 又,正式接合中之加壓條件並沒有特別限定,但30MPa以下為較佳,0.1MPa~20MPa為更佳。 又,正式接合的時間並沒有特別限定,但1秒~60分鐘為較佳,5秒~10分鐘為更佳。 藉由在上述條件下進行正式接合,樹脂層在半導體晶片14的電極之間流動,難以殘存於接合部。 如上所述,在正式接合中,藉由一次性進行複數個半導體晶片14的接合,能夠減少生產時間,能夠提高生產率。
在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中,使用了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設置於表面14a之半導體晶片14,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在表面60a設置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之半導體晶圓60上接合未設置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之半導體晶片14。
對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2例進行說明。 圖25~圖27係按製程順序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2例之示意圖。 與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相比,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2例除了3個半導體晶片12、14、16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積層並接合且電連接這點以外,與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相同。因此,省略關於與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共同之製造方法之詳細說明。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2例表示圖14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的製造方法。
如上所述,在半導體晶片14的背面14b設置有對準標記(未圖示),且設置有電極30a及電極30b。另外,在半導體晶片14的表面14a設置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又,半導體晶片16的表面16a亦設置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
如圖25所示,以所有的半導體晶片14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臨時接合於半導體晶圓60的元件區域之狀態,使用半導體晶片14的背面14b的對準標記和半導體晶片16的對準標記,對半導體晶片14進行半導體晶片16的對位。
接著,如圖26所示,在半導體晶片14的背面14b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臨時接合半導體晶片16。接著,以將所有的半導體晶片14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臨時接合於半導體晶圓60的元件區域之狀態且將半導體晶片16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臨時接合於所有的半導體晶片14之狀態,在預先規定之條件下進行正式接合。藉此,半導體晶片14和半導體晶片16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接合,且半導體晶片14和半導體晶圓60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接合。半導體晶片14、半導體晶片16及半導體晶圓60的電極30a及電極30b接合於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
接著,如圖27所示,例如藉由切割或雷射刻痕等,將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接合有半導體晶片14及半導體晶片16之半導體晶圓60按每個元件區域進行單個化。藉此,能夠得到半導體晶片12、半導體晶片14及半導體晶片16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接合之半導體器件10。
對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3例進行說明。 圖28~圖29係按製程順序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3例之示意圖。 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3例係有關晶圓上晶圓(wafer on wafer)者,示出圖1所示之半導體器件10的製造方法。 與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相比,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3例除了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積層並接合半導體晶圓58和半導體晶圓60且電連接這點以外,與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相同。因此,省略關於與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共同之製造方法之詳細說明。又,關於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亦如同上述說明,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首先,準備半導體晶圓58和半導體晶圓60。在半導體晶圓58的表面58a及半導體晶圓60的表面60a中的任一表面設置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 接著,使半導體晶圓58的表面58a與半導體晶圓60的表面60a對向。而且,使用半導體晶圓58的對準標記和半導體晶圓60的對準標記,對半導體晶圓60進行半導體晶圓58的對位。 接著,使半導體晶圓58的表面58a與半導體晶圓60的表面60a對向,如圖28所示,使用上述方法將半導體晶圓58和半導體晶圓60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進行接合。在該情況下,可以在臨時接合之後進行正式接合,亦可以僅進行正式接合。
接著,如圖29所示,例如藉由切割或雷射刻痕等,在半導體晶圓58和半導體晶圓60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接合之狀態下,按每個元件區域進行單個化。藉此,能夠得到半導體晶片12和半導體晶片14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接合之半導體器件10。如此,即使使用晶圓上晶圓亦能夠得到半導體器件10。 另外,關於單個化,如上所述,因此省略詳細說明。 又,如圖29所示,若在半導體晶圓58和半導體晶圓60接合之狀態下,在半導體晶圓58及半導體晶圓60之中存在需要弄薄之半導體晶圓,則能夠藉由化學機械研磨(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等來弄薄。
在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3例中,以層疊半導體晶片12和半導體晶片14之2層結構為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當然亦可以為3層以上。在該情況下,與上述半導體器件10的製造方法的第3例同樣地,能夠藉由在半導體晶圓58的背面58b設置對準標記(未圖示)和電極30a及電極30b來得到3層以上的半導體器件10。 以上,作為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對第1例、第2例及第3例進行了說明,但任一種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均能夠作為上述積層體的製造方法而利用。積層體亦能夠利用與半導體器件相同之製造方法來製造。
以下,對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0進行更具體的說明。 〔絕緣性基材〕 絕緣性基材只要是包含無機材料,且具有與構成以往公知的各向異性導電性薄膜等之絕緣性基材相同程度的電阻率(1014
Ωcm左右)者,則並沒有特別限定。 另外,「包含無機材料」係用於與構成後述之樹脂層之高分子材料進行區分之規定,並不是限定於僅由無機材料構成之絕緣性基材之規定,而是將無機材料作為主成分(50質量%以上)之規定。
作為絕緣性基材,例如可以舉出金屬氧化物基材、金屬氮化物基材、玻璃基材、碳化矽、氮化矽等陶瓷基材、類金剛石碳等碳基材、聚醯亞胺基材、該等的複合材料等。作為絕緣性基材,除此以外,例如亦可以係由在具有貫通孔之有機材料上包含50質量%以上陶瓷材料或碳材料之無機材料成膜者。
作為絕緣性基材,出於將具有所希望之平均開口直徑之微孔形成為貫通孔且容易形成後述之導通路之原因,係金屬氧化物基材為較佳,閥金屬的陽極氧化膜為更佳。 在此,作為閥金屬,具體而言,例如可以舉出鋁、鉭、鈮、鈦、鉿、鋯、鋅、鎢、鉍、銻等。在該等之中,鋁的陽極氧化膜(基材)的尺寸穩定性良好、比較廉價,因此為較佳。
絕緣性基材中之各導通路的間隔係5nm~800nm為較佳,10nm~200nm為更佳,50nm~140nm為進一步較佳。若絕緣性基材中之各導通路的間隔在該範圍,則絕緣性基材作為絕緣性的隔壁而充分發揮功能。 在此,各導通路的間隔係指相鄰之導通路之間的寬度w,係指藉由場發射式掃描型電子顯微鏡以20萬倍的倍率觀察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截面,在10點測定相鄰之導通路之間的寬度而得到之平均值。
〔導通路〕 複數個導通路沿絕緣性基材的厚度方向貫通,且以相互電絕緣之狀態設置,並且包含導電材。 導通路可以具有從絕緣性基材的表面突出之突出部分,且各導通路的突出部分的端部可以埋設於後述之樹脂層。
<導電材> 構成導通路之導電材只要是電阻率為103
Ωcm以下的材料,則並沒有特別限定,作為其具體例,可以適宜例示出金(Au)、銀(Ag)、銅(Cu)、鋁(Al)、鎂(Mg)、鎳(Ni)、銦摻雜之錫氧化物(ITO)等。 其中,從電傳導性的觀點而言,銅、金、鋁及鎳為較佳,銅及金為更佳。
<突出部分> 導通路的突出部分係導通路從絕緣性基材的表面突出之部分,又,突出部分的端部埋設於樹脂層中。
在藉由壓接等方法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和電極進行電連接或物理接合時,出於能夠充分確保突出部分被壓扁時之面方向的絕緣性之原因,導通路的突出部分的縱橫比(突出部分的高度/突出部分的直徑)係0.5以上且小於50為較佳,0.8~20為更佳,1~10為進一步較佳。
又,從追隨連接對象的半導體晶片或半導體晶圓的表面形狀之觀點而言,如上所述,導通路的突出部分的高度係20nm以上為較佳,更佳為100nm~500nm。 導通路的突出部分的高度係指,藉由場發射式掃描型電子顯微鏡以2萬倍的倍率觀察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截面,並在10點測定導通路的突出部分的高度而得到之平均值。 導通路的突出部分的直徑係指,藉由場發射式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截面,並在10點測定導通路的突出部分的直徑而得到之平均值。
<其他形狀> 導通路為柱狀,與突出部分的直徑同樣地,導通路的直徑d係超過5nm且10μm以下為較佳,20nm~1000nm為更佳,100nm以下為進一步較佳。
又,導通路係以藉由絕緣性基材而相互電絕緣之狀態存在者,其密度係2萬個/mm2
以上為較佳,200萬個/mm2
以上為更佳,1000萬個/mm2
以上為進一步較佳,5000萬個/mm2
以上為特佳,1億個/mm2
以上為最佳。
另外,相鄰之各導通路的中心間距離p係20nm~500nm為較佳,40nm~200nm為更佳,50nm~140nm為進一步較佳。
〔樹脂層〕 樹脂層係設置於絕緣性基材的表面,並將上述導通路埋設者。亦即,樹脂層係被覆絕緣性基材的表面及從絕緣性基材突出之導通路的端部者。 樹脂層係對連接對象賦予接合性者。樹脂層係例如在50℃~200℃的溫度範圍中對25℃時黏度降低,200℃以上時開始硬化反應者為較佳。 以下,對樹脂層的組成進行說明。樹脂層係含有高分子材料者。樹脂層亦可以含有抗氧化材料。
<高分子材料> 作為樹脂層中所包含之高分子材料並沒有特別限定,出於能夠高效地填補半導體晶片或半導體晶圓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間隙、能夠進一步提高與半導體晶片或半導體晶圓的密接性之原因,係熱硬化性樹脂為較佳。 作為熱硬化性樹脂,具體而言,例如可以舉出環氧樹脂、酚醛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酯樹脂、聚胺酯樹脂、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異氰酸酯系樹脂等。 其中,出於與電絕緣性有關之絕緣可靠性進一步提高、耐藥品性優異之原因,使用聚醯亞胺樹脂和/或環氧樹脂為較佳。
<抗氧化材料> 作為樹脂層中所包含之抗氧化材料,具體而言,例如可以舉出1,2,3,4-四唑、5-胺基-1,2,3,4-四唑、5-甲基-1,2,3,4-四唑、1H-四唑-5-乙酸、1H-四唑-5-琥珀酸、1,2,3-三唑、4-胺基-1,2,3-三唑、4,5-二胺基-1,2,3-三唑、4-羧基-1H-1,2,3-三唑、4,5-二羧基-1H-1,2,3-三唑、1H-1,2,3-三唑-4-乙酸、4-羧基-5-羧基甲基-1H-1,2,3-三唑、1,2,4-三唑、3-胺基-1,2,4-三唑、3,5-二胺基-1,2,4-三唑、3-羧基-1,2,4-三唑、3,5-二羧基-1,2,4-三唑、1,2,4-三唑-3-乙酸、1H-苯并三唑、1H-苯并三唑-5-羧酸、苯并呋咱(benzofuroxan)、2,1,3-苯并噻唑、鄰苯二胺、間苯二胺、鄰苯二酚、鄰胺基苯酚、2-巰基苯并噻唑、2-巰基苯并咪唑、2-巰基苯并噁唑、三聚氰胺及該等的衍生物。 在該等之中,苯并三唑及其衍生物為較佳。 作為苯并三唑衍生物,可以舉出在苯并三唑的苯環上具有羥基、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等)、胺基、硝基、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丁基等)、鹵素原子(例如,氟、氯、溴、碘等)等之取代苯并三唑。又,亦能夠舉出萘三唑、萘雙三唑與上述同樣地經取代之取代萘三唑、取代萘雙三唑等。
又,作為樹脂層中所包含之抗氧化材料的其他例子,可以舉出作為一般的抗氧化劑之高級脂肪酸、高級脂肪酸銅、酚化合物、鏈烷醇胺、對苯二酚類、銅螯合劑、有機胺、有機銨鹽等。
樹脂層中所包含之抗氧化材料的含量並沒有特別限定,但從防蝕效果的觀點而言,相對於樹脂層的總質量,係0.0001質量%以上為較佳,0.001質量%以上為更佳。又,出於在正式接合製程中得到適當的電阻之原因,5.0質量%以下為較佳,2.5質量%以下為更佳。
<遷移防止材料> 出於藉由捕捉樹脂層中能夠含有之金屬離子、鹵素離子以及源自半導體晶片及半導體晶圓之金屬離子而進一步提高絕緣可靠性之原因,樹脂層含有遷移防止材料為較佳。
作為遷移防止材料,例如能夠使用離子交換體,具體而言,能夠使用陽離子交換體與陰離子交換體的混合物、或者僅使用陽離子交換體。 在此,陽離子交換體及陰離子交換體分別能夠從例如後述之無機離子交換體及有機離子交換體中適當選擇。
(無機離子交換體) 作為無機離子交換體,例如可以舉出以含水氧化鋯為代表之金屬的含水氧化物。 作為金屬的種類,例如除了鋯以外,已知有鐵、鋁、錫、鈦、銻、鎂、鈹、銦、鉻、鉍等。 在該等之中,鋯系對陽離子的Cu2+
、Al3+
具有交換能。又,關於鐵系,對Ag+
、Cu2+
亦具有交換能。 錫系、鈦系、銻系同樣係陽離子交換體。 另一方面,鉍系對陰離子的Cl-
具有交換能。 又,鋯系根據製造條件顯出陰離子的交換能。鋁系、錫系亦相同。 作為該等以外的無機離子交換體,已知有以磷酸鋯為代表之多價金屬的酸性鹽、以磷鉬酸銨為代表之異種多重酸鹽、不溶性亞鐵氰化物等的合成物。 該等無機離子交換體的一部分已經市售,例如已知有TOAGOSEI CO.,LTD.的商品名「IXE」中之各種等級。 另外,除了合成品以外,亦能夠使用如天然物的沸石或蒙脫石那樣的無機離子交換體的粉末。
(有機離子交換體) 關於有機離子交換體,作為陽離子交換體,可以舉出具有磺酸基之交聯聚苯乙烯,此外亦可以舉出具有羧酸基、膦酸基或次膦酸基者。 又,作為陰離子交換體,可以舉出具有四級銨基、四級鏻基或三級鋶基之交聯聚苯乙烯。
該等無機離子交換體及有機離子交換體考慮欲捕捉之陽離子、陰離子的種類、對該離子之交換容量而適當選擇即可。當然,亦可以混合使用無機離子交換體和有機離子交換體。 在電子元件的製造製程中包括加熱製程,因此無機離子交換體為較佳。
又,例如從機械強度的觀點而言,遷移防止材料與上述高分子材料的混合比中,將遷移防止材料設為10質量%以下為較佳,將遷移防止材料設為5質量%以下為更佳,進而,將遷移防止材料設為2.5質量%以下為進一步較佳。又,從抑制將半導體晶片或半導體晶圓和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進行接合時之遷移之觀點而言,將遷移防止材料設為0.01質量%以上為較佳。
<無機填充劑> 樹脂層可以含有無機填充劑。 作為無機填充劑並沒有特別限制,能夠從公知者中適當選擇,例如可以舉出高嶺土、硫酸鋇、鈦酸鋇、氧化矽粉、微粉狀氧化矽、氣相生長法二氧化矽、無定形二氧化矽、結晶性二氧化矽、熔融二氧化矽、球狀二氧化矽、滑石、黏土、碳酸鎂、碳酸鈣、氧化鋁、氫氧化鋁、雲母、氮化鋁、氧化鋯、氧化釔、碳化矽、氮化矽等。
出於能夠防止無機填充劑進入到導通路之間而進一步提高導通可靠性之原因,無機填充劑的平均粒徑大於各導通路的間隔為較佳。 無機填充劑的平均粒徑係30nm~10μm為較佳,80nm~1μm為更佳。 在此,就平均粒徑而言,將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徑測定裝置(Nikkiso Co.,Ltd.製造之MICROTRAC MT3300)測定之一次粒徑作為平均粒徑。
<硬化劑> 樹脂層可以含有硬化劑。 當含有硬化劑時,從抑制與連接對象的半導體晶片或半導體晶圓的表面形狀的接合不良之觀點而言,不使用在常溫下為固體的硬化劑而含有在常溫下為液體的硬化劑為更佳。 在此,「在常溫下為固體」係指在25℃下為固體,例如係指熔點為高於25℃的溫度的物質。
作為硬化劑,具體而言,例如可以舉出如二胺基二苯基甲烷、二胺基二苯基碸那樣的芳香族胺、脂肪族胺、4-甲基咪唑等咪唑衍生物、雙氰胺、四甲基胍、硫脲加成胺、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等羧酸酐、羧酸肼、羧酸醯胺、聚酚化合物、酚醛清漆樹脂、多硫醇等,能夠從該等硬化劑中適當選擇使用在25℃下為液體者。另外,硬化劑可以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併用2種以上。
樹脂層中可以在不損害其特性之範圍內含有一般被廣泛添加於半導體封裝體的樹脂絕緣膜中之分散劑、緩衝劑、黏度調節劑等各種添加劑。
<形狀> 出於保護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導通路之原因,樹脂層的厚度大於導通路的突出部分的高度且1μm~5μm為較佳。
<透明絕緣體> 透明絕緣體由在上述〔樹脂層〕中舉出之材料所構成者中可見光透射率為80%以上者構成。因此,關於各材料,省略詳細說明。 在透明絕緣體中,主成分(高分子材料)與上述〔樹脂層〕的高分子材料相同時,透明絕緣體與樹脂層之間的密接性變良好,因此為較佳。 透明絕緣體形成於沒有電極等之部分,因此不包含上述〔樹脂層〕的<抗氧化材料>及上述〔樹脂層〕的<遷移防止材料>為較佳。 透明絕緣體係其CTE(線膨脹係數)接近矽等支撐體的CTE時各向異性導電材的翹曲減少,因此包含上述〔樹脂層〕的<無機填充劑>為較佳。 在透明絕緣體中,高分子材料和硬化劑與上述〔樹脂層〕的高分子材料和硬化劑相同時,溫度及時間等硬化條件變相同,因此為較佳。 另外,「可見光透射率為80%以上」係指光透射率在波長400~800nm的可見光波長區域中為80%以上。光透射率係使用JIS K 7375:2008中規定之「塑膠--全光線透射率及全光線反射率的求法」測定者。
[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製造方法] 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製造方法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以舉出具有以下製程之製造方法等:導通路形成製程,使導電性材料存在於設置於絕緣性基材之貫通孔而形成導通路;修整製程,在導通路形成製程之後,僅去除絕緣性基材的表面的一部分而使導通路突出;及樹脂層形成製程,在修整製程之後,在絕緣性基材的表面及導通路的突出部分形成樹脂層。
〔絕緣性基材的製作〕 絕緣性基材例如能夠直接使用具有貫通孔之玻璃基板(Through Glass Via(玻璃通孔):TGV),但從將導通路的開口直徑及突出部分的縱橫比設在上述範圍之觀點而言,對閥金屬實施陽極氧化處理而形成之基板為較佳。 能夠藉由依次實施如下處理來進行製作:例如在絕緣性基材為鋁的陽極氧化皮膜的情況下,作為陽極氧化處理,對鋁基板進行陽極氧化之陽極氧化處理;及在陽極氧化處理之後,將藉由陽極氧化而產生之微孔所形成之孔進行貫通化之貫通化處理。 關於絕緣性基材的製作中所使用之鋁基板以及對鋁基板實施之各處理製程,能夠採用與日本特開2008-270158號公報的<0041>~<0121>段中所記載者相同者。
〔導通路形成製程〕 導通路形成製程係使導電性材料存在於設置於絕緣性基材之貫通孔之製程。 在此,作為使金屬存在於貫通孔之方法,例如可以舉出與日本特開2008-270158號公報的<0123>~<0126>段及[圖4]中所記載之各方法(電解鍍敷法或無電解鍍敷法)相同之方法。 又,在電解鍍敷法或無電解鍍敷法中,預先使用金、鎳、銅等設置電極層為較佳。作為該電極層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舉出濺射等氣相處理、無電解鍍敷等液層處理及將該等組合之處理等。 藉由金屬填充製程,得到形成導通路的突出部分之前的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
另一方面,導通路形成製程亦可以為例如具有如下製程之方法來代替日本特開2008-270158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方法:陽極氧化處理製程,對鋁基板的單側的表面(以下,亦稱為「單面」。)實施陽極氧化處理而在鋁基板的單面形成具有沿厚度方向存在之微孔和存在於微孔的底部之阻擋層之陽極氧化膜;阻擋層去除製程,在陽極氧化處理製程之後,去除陽極氧化膜的阻擋層;金屬填充製程,在阻擋層去除製程之後,實施電解鍍敷處理而在微孔的內部填充金屬;及基板去除製程,在金屬填充製程之後,去除鋁基板而得到金屬填充微細結構體。
<陽極氧化處理製程> 陽極氧化製程係藉由對鋁基板的單面實施陽極氧化處理而在鋁基板的單面形成具有沿厚度方向存在之微孔和存在於微孔的底部之阻擋層之陽極氧化膜之製程。 陽極氧化處理能夠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但從提高微孔排列的規則性而擔保各向異性導電性之觀點而言,使用自己規則化法或恆定電壓處理為較佳。 在此,關於陽極氧化處理的自己規則化法或恆定電壓處理,能夠實施與日本特開2008-270158號公報的<0056>~<0108>段及[圖3]中所記載之各處理相同之處理。
<阻擋層去除製程> 阻擋層去除製程係在陽極氧化處理製程之後去除陽極氧化膜的阻擋層之製程。藉由去除阻擋層,鋁基板的一部分經由微孔而露出。 去除阻擋層之方法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以舉出以比陽極氧化處理製程的陽極氧化處理中之電位低的電位,使阻擋層進行電化學溶解之方法(以下,亦稱為「電解去除處理」。);藉由蝕刻而去除阻擋層之方法(以下,亦稱為「蝕刻去除處理」。);將該等組合之方法(尤其,在實施電解去除處理之後,藉由蝕刻去除處理來去除殘存之阻擋層之方法);等。
〈電解去除處理〉 電解去除處理只要是以比陽極氧化處理製程的陽極氧化處理中之電位(電解電位)低的電位實施之電解處理,則並沒有特別限定。 電解溶解處理例如能夠藉由在陽極氧化處理製程結束時降低電解電位而與陽極氧化處理連續實施。
關於電解去除處理中除電解電位以外的條件,能夠採用與上述以往公知的陽極氧化處理相同之電解液及處理條件。 尤其,如上所述,當連續實施電解去除處理和陽極氧化處理時,使用相同之電解液進行處理為較佳。
(電解電位) 將電解去除處理中之電解電位連續或階段性地(階梯狀)降低至比陽極氧化處理中之電解電位低的電位為較佳。 在此,從阻擋層的耐電壓的觀點而言,階段性地降低電解電位時之降幅(步寬)係10V以下為較佳,5V以下為更佳,2V以下為進一步較佳。 又,從生產率等觀點而言,連續或階段性地降低電解電位時之電壓下降速度均係1V/秒以下為較佳,0.5V/秒以下為更佳,0.2V/秒以下為進一步較佳。
〈蝕刻去除處理〉 蝕刻去除處理並沒有特別限定,可以為使用酸水溶液或鹼水溶液來溶解之化學蝕刻處理,亦可以為乾式蝕刻處理。
(化學蝕刻處理) 基於化學蝕刻處理之阻擋層的去除例如係將陽極氧化處理製程之後的結構物浸漬於酸水溶液或鹼水溶液中,使微孔的內部填充酸水溶液或鹼水溶液之後,使pH(氫離子指數)緩衝液與陽極氧化膜的微孔的開口部側的表面接觸之方法等,能夠選擇性地僅使阻擋層溶解。
在此,當使用酸水溶液時,使用硫酸、磷酸、硝酸、鹽酸等無機酸或該等的混合物的水溶液為較佳。又,酸水溶液的濃度係1質量%~10質量%為較佳。酸水溶液的溫度係15℃~80℃為較佳,20℃~60℃為更佳,30℃~50℃為進一步較佳。 另一方面,當使用鹼水溶液時,使用選擇包括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及氫氧化鋰之組群中之至少一種鹼的水溶液為較佳。又,鹼水溶液的濃度係0.1質量%~5質量%為較佳。鹼水溶液的溫度係10℃~60℃為較佳,15℃~45℃為更佳,20℃~35℃為進一步較佳。另外,鹼水溶液中亦可以含有鋅及其他金屬。 具體而言,例如可以適宜使用50g/L、40℃的磷酸水溶液、0.5g/L、30℃的氫氧化鈉水溶液、0.5g/L、30℃的氫氧化鉀水溶液等。 另外,作為pH緩衝液,能夠適當使用與上述酸水溶液或鹼水溶液相對應之緩衝液。
又,在酸水溶液或鹼水溶液中之浸漬時間係8分鐘~120分鐘為較佳,10分鐘~90分鐘為更佳,15分鐘~60分鐘為進一步較佳。
(乾式蝕刻處理) 乾式蝕刻處理例如使用Cl2
/Ar混合氣體等氣體種類為較佳。
<金屬填充製程> 金屬填充製程係在阻擋層去除製程之後,實施電解鍍敷處理而將金屬填充於陽極氧化膜中之微孔的內部之製程,例如可以舉出與日本特開2008-270158號公報的<0123>~<0126>段及[圖4]中所記載之各方法相同之方法(電解鍍敷法或無電解鍍敷法)。 另外,在電解鍍敷法或無電解鍍敷法中,能夠將上述阻擋層去除製程之後經由微孔而露出之鋁基板作為電極而利用。
<基板去除製程> 基板去除製程係在金屬填充製程之後,去除鋁基板而得到金屬填充微細結構體之製程。 作為去除鋁基板之方法,例如可以舉出使用處理液,不使在金屬填充製程中填充於微孔的內部之金屬及作為絕緣性基材之陽極氧化膜溶解而僅使鋁基板溶解之方法等。
作為處理液,例如可以舉出氯化汞、溴/甲醇混合物、溴/乙醇混合物、王水、鹽酸/氯化銅混合物等水溶液等,其中鹽酸/氯化銅混合物為較佳。 又,作為處理液的濃度,0.01mol/L~10mol/L為較佳,0.05mol/L~5mol/L為更佳。 又,作為處理溫度,-10℃~80℃為較佳,0℃~60℃為更佳。
〔修整製程〕 修整製程係僅去除導通路形成製程之後的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表面的絕緣性基材的一部分而使導通路突出之製程。 在此,修整處理只要是不溶解構成導通路之金屬之條件,則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當使用酸水溶液時,使用硫酸、磷酸、硝酸、鹽酸等無機酸或該等的混合物的水溶液為較佳。其中,在安全性優異之觀點上,不含有鉻酸之水溶液為較佳。酸水溶液的濃度係1質量%~10質量%為較佳。酸水溶液的溫度係25℃~60℃為較佳。 另一方面,當使用鹼水溶液時,使用選自包括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及氫氧化鋰之組群中之至少一種鹼的水溶液為較佳。鹼水溶液的濃度係0.1質量%~5質量%為較佳。鹼水溶液的溫度係20℃~50℃為較佳。 具體而言,例如可以適宜使用50g/L、40℃的磷酸水溶液、0.5g/L、30℃的氫氧化鈉水溶液或0.5g/L、30℃的氫氧化鉀水溶液。 在酸水溶液或鹼水溶液中之浸漬時間係8分鐘~120分鐘為較佳,10分鐘~90分鐘為更佳,15分鐘~60分鐘為進一步較佳。在此,當重複進行短時間的浸漬處理(修整處理)時,浸漬時間係指各浸漬時間的合計。另外,各浸漬處理之間可以實施清洗處理。
當在修整製程中嚴密地控制導通路的突出部分的高度時,在導通路形成製程之後,將絕緣性基材和導通路的端部加工成同一平面狀之後,選擇性地去除(修整)絕緣性基材為較佳。 在此,作為加工成同一平面狀之方法,例如可以舉出物理研磨(例如,游離研磨粒研磨、背面研磨、平刨等)、電化學研磨、將該等組合之研磨等。
又,在上述導通路形成製程或修整製程之後,能夠以減輕隨著金屬的填充而產生之導通路內的應變為目的而實施加熱處理。 從抑制金屬的氧化之觀點而言,加熱處理在還元性環境中實施為較佳,具體而言,在氧濃度為20Pa以下進行為較佳,在真空下進行為更佳。在此,真空係指氣體密度或氣壓比大氣低的空間的狀態。 又,以矯正為目的而一邊對材料進行加壓一邊進行加熱處理為較佳。
〔樹脂層形成製程〕 樹脂層形成製程係在修整製程之後,在絕緣性基材的表面及導通路的突出部分形成樹脂層之製程。 在此,作為形成樹脂層之方法,例如可以舉出將含有上述抗氧化材料、高分子材料、溶媒(例如,甲基乙基酮等)等之樹脂組成物塗佈於絕緣性基材的表面及導通路的突出部分,並使其乾燥,根據需要進行燒成之方法等。 樹脂組成物的塗佈方法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能夠使用凹版塗佈法、反轉塗佈法、模塗法、刮刀塗佈法、輥塗法、氣刀塗佈法、絲網塗佈法、棒塗法、簾式塗佈法等以往公知的塗佈方法。 又,塗佈後的乾燥方法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以舉出在大氣下,在0℃~100℃的溫度下加熱數秒~數十分鐘之處理、在減壓下,在0℃~80℃的溫度下加熱十數分鐘~數小時之處理等。 又,乾燥後的燒成方法根據所使用之高分子材料而不同,因此並沒有特別限定,當使用聚醯亞胺樹脂時,例如可以舉出在160℃~240℃的溫度下加熱2分鐘~60分鐘之處理等,當使用環氧樹脂時,例如可以舉出在30℃~80℃的溫度下加熱2分鐘~60分鐘之處理等。
在製造方法中,上述各製程既能夠以單片進行各製程,亦能夠將鋁的線圈作為原坯而用腹板(web)進行連續處理。又,當進行連續處理時,在各製程之間設置適當的清洗製程、乾燥製程為較佳。
本發明係基本上如以上那樣構成者。以上,對本發明的半導體器件、積層體以及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之範圍內可以進行各種改良或變更。 [實施例]
以下,舉出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特徵進行更具體的說明。以下實施例所示之材料、試藥、使用量、物質量、比例、處理內容、處理步驟等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趣旨,則能夠適當進行變更。因此,本發明的範圍不應藉由以下所示之具體例進行限定性解釋。 在本實施例中製作出實施例1~實施例12及比較例1~比較例3的半導體器件。對於實施例1~實施例12及比較例1~比較例3的半導體器件,使用了下述表1所示之樣品1~樣品3的各向異性導電材中的任一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 對於實施例1~實施例12及比較例1~比較例3的半導體器件,測定龜裂長度,且評價了導通可靠性及與電絕緣性有關之絕緣可靠性。將導通可靠性及絕緣可靠性的評價結果示於下述表2。
接著,對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的測定方法進行說明。 對實施例1~實施例12及比較例1~比較例3的各半導體器件,用紅外線顯微鏡觀察內部。半導體晶片及插入物透射紅外線,但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不透射紅外線,因此若使用紅外線,則能夠明確檢測出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龜裂。 紅外線顯微鏡中使用了Olympus Corporation製造之半導體/FPD檢查顯微鏡MX61(商品名)。透鏡中使用了Olympus Corporation製造之近紅外區域(700nm~1300nm)觀察用物鏡LMRLN5XIR(商品名)。又,載物台中使用了Marzhauser公司製造之正像顯微鏡用自動XY載物台。
使用紅外線顯微鏡獲取半導體器件的俯視整個區域的檢查圖像,並對獲取之檢查圖像實施二值化處理,得到了檢查圖像的二值化圖像。測量了二值化圖像的黑色部的長度。從黑色部中以10μm為閾值而抽出龜裂。對抽出之龜裂得到了合計的長度。又,根據視野面積求出了二值化圖像的面積。根據龜裂長度和二值化圖像的面積得到了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而且,求出了所得到之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 又,在半導體器件中,預先特定了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和電極未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將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中之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作為電極部龜裂長度,將電極未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中之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作為非電極部龜裂長度。
接著,對導通可靠性及絕緣可靠性進行說明。 <晶片> 準備了具有Cu墊之晶片(晶片1)和插入物。在該等的內部包含測定導通電阻之菊鍊圖案和測定絕緣電阻之梳齒圖案。該等的絕緣層為SiN,絕緣層與Cu墊面的段差示於實施例1~實施例12及比較例1~比較例3。絕緣層與Cu墊面的段差係後述的電極的突出量或電極的埋設量。 晶片1準備了晶片尺寸為8mm平方、電極面積(銅柱)相對於晶片面積之比率為25%的晶片。晶片1相當於半導體晶片。 插入物在周圍包含引出配線,因此準備了晶片尺寸為10mm平方者。 又,晶片2係包含菊鍊圖案和測定絕緣電阻之梳齒圖案之印刷配線基板晶片。 <導通可靠性> 藉由焊接在插入物的菊鍊圖案部分的引出配線墊接合了電阻測定用訊號線。 對在導電可靠性的評價試驗中製作出之樣品,在(-55℃/+85℃)的條件下進行了溫度循環試驗。 電阻值係每500循環而進行測定,測定至2500循環。基於電阻值的結果,以以下所示之評價基準進行了評價。將評價結果示於下述表2的導通可靠性欄。 「A」:電阻值的變化率小於10% 「B」:電阻值的變化率為10%以上且小於50% 「C」:電阻值的變化率為50%以上且小於100% 「D」:電阻值的變化率為100%以上 「E」:從初期開始就無法導通(發生OPEN不良)
<絕緣可靠性> 藉由焊接在插入物的梳齒圖案部分的引出配線墊接合了電阻測定用訊號線。 對在導電可靠性的評價試驗中製作之樣品,在(-55℃/+85℃)的條件下進行了溫度循環試驗。 電阻值係每500循環而進行測定,測定至2500循環。基於電阻值的變化率的結果,以以下所示之評價基準進行了評價。將評價結果示於下述表2的絕緣可靠性欄。 另外,關於絕緣可靠性的評價,在導通可靠性試驗中評價為「D」或「E」者未進行其後的絕緣可靠性試驗。 「A」:電阻值的變化率小於10% 「B」:電阻值的變化率為10%以上且小於50% 「C」:電阻值的變化率為50%以上且小於100% 「D」:電阻值的變化率為100%以上 「-」:導通可靠性試驗為「D」或「E」,未進行絕緣可靠性試驗。
以下,對實施例1~實施例12及比較例1~比較例3進行說明。 (實施例1) 實施例1係將半導體晶片和插入物經由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進行接合而得到半導體器件者。半導體晶片中使用了上述晶片1。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使用了樣品1。 就半導體器件的接合條件而言,在真空下設為壓力5MPa,並在溫度150℃下保持5分鐘之後,在溫度250℃下保持了10分鐘。然後,作為後硬化,在真空下,以壓力0MPa的條件在溫度250℃下保持了30分鐘。此時,以免晶片1與插入物的Cu墊的位置偏移而利用預先形成於晶片的角之對準標記對位並進行了接合。 又,半導體晶片的電極形狀設為突出且平坦(參閱圖9)。另外,平坦係指端面30c(參閱圖9)為平面的狀態。電極的突出量設為200nm。 又,插入物的電極形狀設為突出且平坦(參閱圖9)。 另外,將半導體晶片及插入物的電極表面粗糙度設為100nm。 就電極表面粗糙度而言,使用原子力顯微鏡(AFM)對電極表面的凹凸進行測定,並進行了面粗糙度(Ra)的評價。電極表面粗糙度設為10個量的電極表面的面粗糙度的平均值。
(實施例2) 實施例2除了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使用樣品2這點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3) 實施例3除了將插入物的電極形狀設為埋設且平坦(參閱圖10)這點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相同。另外,在實施例3中,將電極的突出量設為200nm,將電極的埋設量設為200nm。 (實施例4) 實施例4除了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使用樣品2、將插入物的電極形狀設為埋設且平坦(參閱圖10)這點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相同。另外,在實施例4中,將電極的突出量設為200nm,將電極的埋設量設為200nm。
(實施例5) 實施例5除了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使用樣品2、將半導體晶片的電極形狀設為突出且凸狀(參閱圖11)這點、及將插入物的電極形狀設為突出且凹狀(參閱圖11)這點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相同。另外,在實施例5中,將凸狀的電極的突出量設為200nm,將凸部的尺寸設為電極面積的80%。又,將凹狀的電極的埋設量設為200nm,將凹部的尺寸設為電極面積的80%。
(實施例6) 實施例6除了將插入物的電極形狀設為埋設且平坦(參閱圖10)這點、及將電極表面粗糙度設為10nm這點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相同。另外,在實施例6中,將電極的突出量設為200nm,將電極的埋設量設為200nm。 (實施例7) 實施例7除了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使用樣品2、將插入物的電極形狀設為埋設且平坦(參閱圖10)這點、及將電極表面粗糙度設為10nm這點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相同。另外,在實施例7中,將電極的突出量設為200nm,將電極的埋設量設為200nm。
(實施例8) 實施例8除了設為半導體晶片與半導體晶片的組合這點、將下側的半導體晶片的電極形狀設為埋設且平坦(參閱圖10)這點、及將任一半導體晶片的電極表面粗糙度均設為1nm這點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相同。另外,半導體晶片中均使用了上述晶片1。又,在實施例8中,將電極的突出量設為200nm,將電極的埋設量設為200nm。 (實施例9) 實施例9除了設為半導體晶片與半導體晶片的組合這點、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使用了樣品2這點、將下側的半導體晶片的電極形狀設為埋設且平坦(參閱圖10)這點、及任一半導體晶片的電極表面粗糙度均設為1nm這點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相同。另外,半導體晶片中均使用了上述晶片1。又,在實施例9中,將電極的突出量設為200nm,將電極的埋設量設為200nm。
(實施例10) 實施例10除了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使用樣品2這點、及將電極表面粗糙度設為250nm這點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11) 實施例10除了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使用樣品2這點、及將電極表面粗糙度設為10nm這點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12) 實施例10除了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使用樣品2這點、及將半導體晶片的電極形狀設為平坦(參閱圖8)這點、及將電極表面粗糙度設為100nm這點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相同。
(比較例1) 比較例1除了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使用樣品3這點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相同。 (比較例2) 比較例2除了設為插入物與印刷配線基板的組合這點、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使用樣品3這點、及將電極表面粗糙度設為1000nm這點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相同。印刷配線基板中使用了晶片2。 (比較例3) 比較例3除了設為插入物與印刷配線基板的組合這點、在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中使用樣品2這點、及將電極表面粗糙度設為1000nm這點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相同。印刷配線基板中使用了晶片2。
以下,對樣品1、2中所使用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進行說明。 [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 <鋁基板的製作> 使用含有Si:0.06質量%、Fe:0.30質量%、Cu:0.005質量%、Mn:0.001質量%、Mg:0.001質量%、Zn:0.001質量%、Ti:0.03質量%且剩餘部分為Al和不可避免雜質的鋁合金來製備熔融金屬,在進行熔融金屬處理及過濾之後,利用DC鑄造法製作出厚度500mm、寬度1200mm的鑄塊。 接著,藉由面削機以平均10mm的厚度削取表面之後,在550℃下進行約5小時的均熱保持,將溫度降低至400℃時,使用熱軋機製成厚度2.7mm的壓延板。 另外,使用連續退火機在500℃下進行熱處理之後,藉由冷軋而精加工成厚度1.0mm,得到了JIS 1050材的鋁基板。 將鋁基板形成為直徑200mm(8英吋)的晶圓狀之後,實施了以下所示之各處理。
<電解研磨處理> 使用以下組成的電解研磨液,在電壓25V、液體溫度65℃、液體流速3.0m/分鐘的條件下,對上述鋁基板實施了電解研磨處理。 陰極設為碳電極,電源使用了GP0110-30R(TAKASAGO LTD.製造)。又,使用渦式流動監視器FLM22-10PCW(AS ONE Corporation製造)測量了電解液的流速。 (電解研磨液組成) ・85質量%磷酸(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Ltd.製造之試藥)・・・660mL ・純水・・・160mL ・硫酸・・・150mL ・乙二醇・・・30mL
<陽極氧化處理製程> 接著,按照日本特開2007-204802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步驟,對電解研磨處理後的鋁基板實施利用自己規則化法之陽極氧化處理。 在0.50mol/L草酸的電解液中,在電壓40V、液體溫度16℃、液體流速3.0m/分鐘的條件下,對電解研磨處理後的鋁基板實施了5小時的預陽極氧化處理。 然後,實施了將預陽極氧化處理後的鋁基板在0.2mol/L鉻酸酐、0.6mol/L磷酸的混合水溶液(液溫:50℃)中浸漬12小時之脫膜處理。 然後,在0.50mol/L草酸的電解液中,在電壓40V、液體溫度16℃、液體流速3.0m/分鐘的條件下實施3小時45分鐘的再陽極氧化處理,得到了膜厚30μm的陽極氧化膜。 另外,預陽極氧化處理及再陽極氧化處理中,均將陰極設為不銹鋼電極,電源使用了GP0110-30R(TAKASAGO LTD.製造)。又,冷卻裝置中使用了NeoCool BD36(Yamato Scientific Co.,Ltd.製造)、攪拌加溫裝置中使用了對攪拌器(pair stirrer)PS-100(EYELA TOKYO RIKAKIKAI CO.,LTD.製造)。另外,使用渦式流動監視器FLM22-10PCW(AS ONE Corporation製造)測量了電解液的流速。
<阻擋層去除製程> 接著,在與上述陽極氧化處理相同之處理液及處理條件下,一邊使電壓從40V以電壓下降速度0.2V/sec連續下降至0V一邊實施了電解處理(電解去除處理)。 然後,實施在5質量%磷酸中在30℃下浸漬30分鐘之蝕刻處理(蝕刻去除處理),去除位於陽極氧化膜的微孔的底部之阻擋層,經由微孔而使鋁露出。
在此,阻擋層去除製程之後的陽極氧化膜上所存在之微孔的平均開口直徑為60nm。另外,平均開口直徑係藉由FE-SEM(Field emiss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表面照片(倍率50000倍),計算為50點測定之平均值。 又,阻擋層去除製程之後的陽極氧化膜的平均厚度為30μm。另外,平均厚度係用FIB(Focused Ion Beam:聚焦離子束),相對於厚度方對陽極氧化膜進行切削加工,藉由FE-SEM對其截面拍攝表面照片(倍率50000倍),計算為10點測定之平均值。 又,陽極氧化膜上所存在之微孔的密度為約1億個/mm2
。另外,利用日本特開2008-270158號公報的<0168>及<0169>段中所記載之方法測定並計算出微孔的密度。 又,陽極氧化膜上所存在之微孔的規則化度為92%。另外,藉由FE-SEM拍攝表面照片(倍率20000倍),利用日本特開2008-270158號公報的<0024>~<0027>段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並計算出規則化度。
<金屬填充製程> 接著,將鋁基板作為陰極並將鉑作為正極而實施了電解鍍敷處理。 具體而言,使用以下所示組成的銅鍍敷液,實施恆定電流電解,藉此製作出微孔的內部填充有銅之金屬填充微細結構體。 在此,恆定電流電解中,使用YAMATOMO・MS CO.,LTD.製造之鍍敷裝置並使用HOKUTO DENKO CORP.製造之電源(HZ-3000),在鍍敷液中進行循環伏安法而確認析出電位之後,在以下所示之條件下實施了處理。 (銅鍍敷液組成及條件) ・硫酸銅 100g/L ・硫酸 50g/L ・鹽酸 15g/L ・溫度 25℃ ・電流密度 10A/dm2
<研磨製程> 接著,對填充有金屬之結構體的表面實施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學機械研磨)處理而從表面研磨5μm,藉此使表面變得平滑。作為CMP漿液,使用了Fujimi Inc.製造之PNANERLITE-7000。
用FE-SEM觀察在微孔中填充金屬之後的陽極氧化膜的表面,從而觀察了1000個微孔中之由於金屬而封孔的有無,計算出封孔率(封孔微孔的個數/1000個),其結果為96%。 又,用FIB,相對於厚度方向對在微孔中填充金屬之後的陽極氧化膜進行切削加工,藉由FE-SEM對其截面拍攝表面照片(倍率50000倍),確認了微孔的內部,其結果可知在被封孔之微孔中,其內部被金屬完全填充。
<基板去除製程> 接著,藉由在20質量%氯化汞水溶液(升汞)中,在20℃下浸漬3小時而將鋁基板溶解去除,藉此製作出金屬填充微細結構體。 <研磨製程> 接著,對鋁基板被去除之一側的面、金屬填充微細結構體的背面實施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學機械研磨)處理而研磨5μm,藉此使金屬填充微細結構體的背面變得平滑。作為CMP漿液,使用了Fujimi Inc.製造之PNANERLITE-7000。
<修整製程> 將基板去除製程之後的金屬填充微細結構體浸漬於氫氧化鈉水溶液(濃度:5質量%、液體溫度:20℃)中,以突出部分的高度成為500nm之方式調整浸漬時間而選擇性地溶解鋁的陽極氧化膜的表面,接著,進行水洗、乾燥,製作出作為導通路之銅的圓柱突出之結構體。 <黏結層形成製程> 利用以下所示之方法,在修整製程之後的結構體上形成黏結層而製作出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
<黏結層> 作為以γ-丁內酯為溶媒之聚醯胺酸酯溶液(包含二甲基亞碸、三烷氧基醯胺基羧基矽烷、肟衍生物)的市售品,使用了LTC9320(FUJIFILM Electronic Materials Co.,Ltd.製造)。 將該溶液塗佈於導通路突出之絕緣性基材的表面,並使其乾燥而成膜之後,在氮置換之反應爐中(氧濃度10ppm以下),在200℃下進行3小時醯亞胺化反應,藉此以500nm的厚度形成了包含聚醯亞胺樹脂層之黏結層。另外,藉由追加添加溶媒(MEK(甲基乙基酮))來調整了黏結層的厚度。另外,除樹脂層以外的金屬填充微細結構體的平均厚度為20μm。
以下,對樣品3所使用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進行說明。 [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 使光罩與市售的感光性玻璃基板(商品名:HOYA CORPORATION製造之PEG3:5英吋平方,板厚為0.65mm)密接並照射了紫外線。另外,照射條件係波長為320nm、曝光量為550mJ/cm2
。又,遮罩圖案使用了以300μm間距沿縱橫方向排列有合計90000個直徑為1μm的圓形圖案者。 照射紫外線之後,在加熱爐內,在550℃下實施了1小時的熱處理。 然後,使用包含粒度#1000的Al2
O3
之研磨粒,藉由雙面平面磨削盤對感光性玻璃基板的表面及背面進行磨削,進一步使用氧化鈰研磨粒並使用雙面研磨機進行了精研磨(finishing polishing)。精研磨後的感光性玻璃基板的板厚為0.3mm,表面及背面合併之切削裕度為0.35mm。
接著,以膜厚成為2μm之方式塗佈後述之感光性的聚醯亞胺樹脂或環氧樹脂組成物,並使用與上述相同之遮罩圖案,以圓形圖案的位置與上述重疊之方式進行了曝光顯影。 然後,用在7vol%的氫氟酸水溶液中加入了硫酸之混合酸(硫酸濃度:20質量%)蝕刻液,將感光性玻璃曝光部分溶解去除。 接著,使銅電極與玻璃基板的一個表面密接,將該銅電極作為陰極,並將鉑作為正極而進行了電解鍍敷。 將硫酸銅/硫酸/鹽酸=200/50/15(g/L)的混合溶液以保持為25℃之狀態用作電解液,藉由實施恆定電壓脈衝電解而製造出在貫通孔中填充有銅之結構體(各向異性導電性連接構件前驅物)。
在此,恆定電壓脈衝電解係使用YAMATOMO・MS CO.,LTD.製造之鍍敷裝置並使用HOKUTO DENKO CORP.製造之電源(HZ-3000),在鍍敷液中進行循環伏安法而確認析出電位之後,將與玻璃密接之銅電極的電位設定為-2V來進行。又,恆定電壓脈衝電解的脈衝波形為矩形波。具體而言,使電解的總處理時間成為300秒,在各電解處理之間設置40秒的休止時間而實施了5次的1次電解時間為60秒的電解處理。
(聚醯亞胺樹脂) 作為聚醯亞胺樹脂,使用了感光性聚醯亞胺樹脂(鹼顯影正型感光性聚醯亞胺:PIMEL AM-200系列,ASAHI KASEI E-MATERIALS CORPORATION製造)。 (環氧樹脂組成物) 將作為低環氧當量環氧樹脂之環氧當量250g/當量的雙酚A型環氧樹脂10份、作為高環氧當量環氧樹脂之環氧當量8690g/當量的雙酚F型苯氧樹脂90份、作為光酸產生劑之4,4-雙[二(β-羥基乙氧基)苯基亞磺醯基]苯基硫醚-雙(六氟銻酸鹽)9份溶解於二噁烷中,製備出固體成分濃度50%的感光性環氧樹脂黏接劑組成物。
另外,下述表1的支撐體欄的樹脂基板表示使用FR-4(4型阻燃劑)之樹脂基板。 下述表1的黏接構件欄的低黏度黏接劑係Nitto Denko Corporation製造之電子・光學用E-MASKR-50EP。 下述表2的黏接構件欄的熱剝離黏接劑係Nitto Denko Corporation製造之熱剝離片(REVALPHA(註冊商標)No.3198)。
與比較例1~比較例3相比,實施例1~實施例12的導通可靠性及絕緣可靠性均良好。 另外,若如實施例7及實施例9那樣,電極部的龜裂長度短且非電極部的龜裂長度長,則與其他實施例1~6及實施例8相比,導通可靠性良好。可知若如實施例3、實施例4、實施例6及實施例8那樣,非電極部的龜裂長度長,則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物理地分離而電絕緣性變高,藉此絕緣可靠性變良好。 又,可知若如實施例6~實施例9及實施例11那樣,電極的表面粗糙度為10nm以下,則具有電極部的龜裂長度短的傾向。 進而可知,若如實施例3、實施例4及實施例6~實施例9那樣,上電極的形狀和下電極的形狀例如如上電極凸且下電極凹那樣為嵌套的形狀,則在電極的周圍產生龜裂,從而非電極部的龜裂長度變長。
10‧‧‧半導體器件11‧‧‧積層體12、14、52‧‧‧半導體晶片14a、32a、34a、36a、40a、40b‧‧‧表面14b‧‧‧背面16‧‧‧半導體晶片16a‧‧‧表面18‧‧‧插入物20‧‧‧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22‧‧‧龜裂24‧‧‧電極連接區域26‧‧‧電極非連接區域30a、30b、31a、31b‧‧‧電極30c‧‧‧端面30d‧‧‧凸部30e‧‧‧凹部32‧‧‧半導體層34‧‧‧再配線層36‧‧‧鈍化層37‧‧‧配線38‧‧‧墊39‧‧‧樹脂層40‧‧‧絕緣性基材41‧‧‧貫通路42‧‧‧導通路42a、42b‧‧‧突出部分44‧‧‧樹脂層46‧‧‧支撐體47‧‧‧黏接構件48‧‧‧支撐層49‧‧‧黏接層50、51‧‧‧各向異性導電材54‧‧‧感測器晶片56‧‧‧透鏡58、60‧‧‧半導體晶圓58a、60a‧‧‧表面58b‧‧‧背面Ds‧‧‧積層方向d‧‧‧直徑h‧‧‧厚度p‧‧‧中心間距離w‧‧‧寬度x‧‧‧方向Z‧‧‧厚度方向Z1‧‧‧背面至正面的方向Z2‧‧‧正面至背面的方向γ‧‧‧凹陷量δ‧‧‧突出量
圖1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第1例之示意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中所使用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構成的一例之俯視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中所使用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構成的一例之示意剖面圖。 圖4係表示各向異性導電材的構成的一例之示意剖面圖。 圖5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中所使用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一例之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中所使用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其他例之示意圖。 圖7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中所使用之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的構成例之示意圖。 圖8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半導體晶片的電極的構成的第1例之示意剖面圖。 圖9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半導體晶片的電極的構成的第2例之示意剖面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半導體晶片的電極的構成的第3例之示意剖面圖。 圖11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半導體晶片的電極的構成的第4例之示意剖面圖。 圖12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第1例之示意剖面圖。 圖13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第2例之示意圖。 圖14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第3例之示意圖。 圖15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第4例之示意圖。 圖16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的一製程之示意圖。 圖17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的一製程之示意圖。 圖18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的一製程之示意圖。 圖19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的一製程之示意圖。 圖20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的一製程之示意圖。 圖21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的一製程之示意圖。 圖22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的一製程之示意圖。 圖23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的變形例的一製程之示意圖。 圖24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1例的變形例的一製程之示意圖。 圖25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2例的一製程之示意圖。 圖26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2例的一製程之示意圖。 圖27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2例的一製程之示意圖。 圖28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3例的一製程之示意圖。 圖29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第3例的一製程之示意圖。
10:半導體器件
11:積層體
12、14:半導體晶片
20: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
Ds:積層方向
Claims (14)
- 一種半導體器件,其具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絕緣性基材及複數個導通路,該複數個導通路沿該絕緣性基材的厚度方向貫通,且以相互電絕緣之狀態設置;以及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分別具備電極;並且在該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中至少1個係半導體元件,該半導體器件中,該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與該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和未與該電極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該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藉由該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在該被連接構件的設置有該電極之面具有絕緣層,該電極相對於該絕緣層的表面而突出,該電極連接區域的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小於未與該電極連接之該電極非連接區域的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在該電極連接區域中,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為1μm/mm2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在未與該電極連接之該電極非連接區域中,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為0.01μm/mm2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該導通路設置在設置於該絕緣性基材之貫通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 藉由該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之該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包括:具有具備凸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以及具有具備與該凸部相對應之部分凹陷之凹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該被連接構件的具有該電極之面的表面粗糙度為10nm以下。
- 一種積層體,其具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絕緣性基材及複數個導通路,該複數個導通路沿該絕緣性基材的厚度方向貫通,且以相互電絕緣之狀態設置;以及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分別具備電極;並且該積層體中,該被連接構件中的至少1個係半導體元件,該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與該電極連接之電極連接區域和未與該電極連接之電極非連接區域,在該被連接構件的設置有該電極之面具有絕緣層,該電極相對於該絕緣層的表面而突出,該電極連接區域的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小於未與該電極連接之該電極非連接區域的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該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藉由該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在該電極連接區域中,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為1μm/mm2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積層體,其中在未與該電極連接之該電極非連接區域中,每單位面積的合計龜裂長度的平均值為0.01μm/mm2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積層體,其中該導通路設置在設置於該絕緣性基材之貫通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所述之積層體,其中藉由該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之該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包括:具有具備凸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以及具有具備與該凸部相對應之部分凹陷之凹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所述之積層體,其中該被連接構件的具有該電極之面的表面粗糙度為10nm以下。
- 一種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該半導體器件具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絕緣性基材及複數個導通路,該複數個導通路沿該絕緣性基材的厚度方向貫通,且以相互電絕緣之狀態設置;以及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分別具備電極;並且在該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中至少1個係半導體元件,該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具有以下製程:以在該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之間配置有該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之狀態,藉由該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將該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進行電連接,在該被連接構件的設置有該電極之面具有絕緣層,該電極相對於該絕緣層的表面而突出,藉由該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之該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包括:具有具備凸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以及具有具備與該凸部相對應之部分凹陷之凹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導通路設置在設置於該絕緣性基材之貫通孔。
- 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該積層體具有: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具有絕緣性基材及複數個導通路,該複數個導通路沿該絕緣性基材的厚度方向貫通,且以相互電絕緣之狀態設置;以及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分別具備電極;並且該被連接構件中的至少1個係半導體元件,該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具有以下製程:以在該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之間配置有該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之狀態,藉由該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將該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進行電連接,在該被連接構件的設置有該電極之面具有絕緣層,該電極相對於該絕緣層的表面而突出,藉由該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而電連接之該至少2個被連接構件包括:具有具備凸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以及具有具備與該凸部相對應之部分凹陷之凹部之電極之被連接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導通路設置在設置於該絕緣性基材之貫通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37242 | 2017-02-28 | ||
JP2017-037242 | 2017-02-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04014A TW201904014A (zh) | 2019-01-16 |
TWI729267B true TWI729267B (zh) | 2021-06-01 |
Family
ID=63370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04112A TWI729267B (zh) | 2017-02-28 | 2018-02-06 | 半導體器件、積層體及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以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73884B2 (zh) |
TW (1) | TWI729267B (zh) |
WO (1) | WO20181591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20796B2 (ja) * | 2019-08-16 | 2023-02-1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JP2023131868A (ja) * | 2022-03-10 | 2023-09-22 | 株式会社東芝 |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アレイ装置 |
WO2024202901A1 (ja) * | 2023-03-30 | 2024-10-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接合体の製造方法、処理液および処理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24258A (ja) * | 2001-10-09 | 2003-04-25 | Rohm Co Ltd | 半導体チップの実装方法、および半導体チップの実装構造 |
JP2004158701A (ja) * | 2002-11-07 | 2004-06-03 | Seiko Epson Corp | 素子チップ実装用のバンプ構造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
TWI381450B (zh) * | 2008-04-04 | 2013-01-01 |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 製造半導體裝置之方法 |
TWI389249B (zh) * | 2004-10-25 | 2013-03-11 |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TWI419292B (zh) * | 2005-08-24 | 2013-12-11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半導體晶片,使用該晶片之顯示面板及製造半導體晶片與使用該晶片之顯示面板的方法 |
TWI449180B (zh) * | 2006-04-28 | 2014-08-1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半導體裝置和其製造方法 |
TWI449131B (zh) * | 2008-01-15 | 2014-08-11 | Sandisk 3D Llc | 柱狀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TWI491038B (zh) * | 2008-12-17 | 2015-07-01 |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 | 包括具有不同厚度的絕緣層和傳導電極的電子裝置及形成該電子裝置的方法 |
TWI493629B (zh) * | 2008-12-17 | 2015-07-21 |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 | 形成包括溝槽和溝槽內的傳導結構的電子裝置的方法 |
TWI521699B (zh) * | 2009-09-01 | 2016-02-11 |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89010A (ja) * | 1990-04-05 | 1991-12-19 | Ricoh Co Ltd | 異方性導電膜の製造方法 |
JP2000286293A (ja) * | 1999-03-29 | 2000-10-13 | Nitto Denko Corp |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素子実装用回路基板 |
JP5043617B2 (ja) * | 2007-03-27 | 2012-10-1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異方導電性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407925B2 (ja) * | 2010-02-22 | 2014-02-05 |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 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
CN105431987A (zh) * | 2013-07-22 | 2016-03-2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各向异性导电性部件的制造方法及各向异性导电性接合封装体的制造方法 |
-
2018
- 2018-01-30 WO PCT/JP2018/002855 patent/WO201815918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1-30 JP JP2019502517A patent/JP6773884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2-06 TW TW107104112A patent/TWI729267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24258A (ja) * | 2001-10-09 | 2003-04-25 | Rohm Co Ltd | 半導体チップの実装方法、および半導体チップの実装構造 |
JP2004158701A (ja) * | 2002-11-07 | 2004-06-03 | Seiko Epson Corp | 素子チップ実装用のバンプ構造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
TWI389249B (zh) * | 2004-10-25 | 2013-03-11 |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TWI419292B (zh) * | 2005-08-24 | 2013-12-11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半導體晶片,使用該晶片之顯示面板及製造半導體晶片與使用該晶片之顯示面板的方法 |
TWI449180B (zh) * | 2006-04-28 | 2014-08-1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半導體裝置和其製造方法 |
TWI449131B (zh) * | 2008-01-15 | 2014-08-11 | Sandisk 3D Llc | 柱狀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TWI381450B (zh) * | 2008-04-04 | 2013-01-01 |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 製造半導體裝置之方法 |
TWI491038B (zh) * | 2008-12-17 | 2015-07-01 |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 | 包括具有不同厚度的絕緣層和傳導電極的電子裝置及形成該電子裝置的方法 |
TWI493629B (zh) * | 2008-12-17 | 2015-07-21 |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 | 形成包括溝槽和溝槽內的傳導結構的電子裝置的方法 |
TWI521699B (zh) * | 2009-09-01 | 2016-02-11 |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8159186A1 (ja) | 2019-11-07 |
TW201904014A (zh) | 2019-01-16 |
WO2018159186A1 (ja) | 2018-09-07 |
JP6773884B2 (ja) | 2020-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808815B2 (ja) | 積層デバイス、積層体および積層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
CN113423872B (zh) | 阳极氧化处理方法及各向异性导电性部件的制造方法 | |
TWI729267B (zh) | 半導體器件、積層體及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以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 |
TWI758274B (zh) | 異向導電性接合構件、半導體元件、半導體封裝及半導體元件的製造方法 | |
TWI754053B (zh) | 被處理構件的製造方法及積層體 | |
JP6663487B2 (ja) | 電子素子、半導体素子を含む構造体 | |
TW202239592A (zh) | 結構體、各向異性導電性構件之製造方法及保護層形成用組成物 | |
JP7369797B2 (ja) | 金属充填微細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
JP7493039B2 (ja) | 構造体、構造体の製造方法、接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
TWI765092B (zh) | 金屬填充微細結構體的製造方法及絕緣性基材 | |
TWI774841B (zh) | 半導體元件的製造方法及接合構件 | |
WO2019163575A1 (ja) | 接合体の製造方法、仮固定部材、および積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