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9518B - 輪胎試驗機 - Google Patents

輪胎試驗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9518B
TWI699518B TW108107388A TW108107388A TWI699518B TW I699518 B TWI699518 B TW I699518B TW 108107388 A TW108107388 A TW 108107388A TW 108107388 A TW108107388 A TW 108107388A TW I699518 B TWI699518 B TW I6995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m
pair
tire
conveyors
re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7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0856A (zh
Inventor
住谷敬志
住元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0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0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9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951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2Ty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2Tyres
    • G01M17/021Tyre supporting devices, e.g. chu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Of Balance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不需要較長的全長,能容易且安全地實施輪圈之替換作業的輪胎試驗機(1)。輪胎試驗機(1)具有:輪圈工作台(13),可搭載複數個輪圈(12);和一對輸送機(11),排列於左右,用來實施輪胎試驗並將已從輪圈(12)卸下的輪胎(T)朝下游側搬送;及輪圈替換機構(16),可將從搭載於輪圈工作台(13)的複數個輪圈(12)中選出的替換對象輪圈(12d),替換成其他的輪圈。輪圈工作台(13),可一對輸送機(11)的下方位置,繞著上下方向的軸轉動,並將前述複數個輪圈,分別載置在排列於該轉動周方向的複數個位置。輪圈替換機構(16)含有:使輪圈工作台(13)轉動,而使替換對象輪圈(12d)移動至替換位置的轉動驅動機構(18)。

Description

輪胎試驗機
本發明關於:具備替換輪圈(rim)功能的輪胎試驗機。
傳統以來,已知有可實施「具有彼此不同的內周徑、或者胎面寬度」的複數個輪胎之試驗的輪胎試驗機。具體地說,已知有一種輪胎試驗機,具備「搭載著分別對應於複數種輪胎尺寸的複數個輪圈」的工作台、「前述複數個輪圈分別安裝成可裝卸」的心軸、「將前述複數個輪圈分別裝卸於前述心軸」的裝卸機構,具有能半自動或者自動更換前述輪圈的功能。
但是,由於輪胎試驗機於尺寸(大小)具有限制,因此該輪胎試驗機本身並無法搭載「分別對應於所有尺寸之輪胎的大量輪圈」。一般的輪胎試驗機,搭載著4~6個左右的輪圈。因為這緣故,為了執行各種尺寸之輪胎的試驗,舉例來說,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必須實施「搭載於輪胎試驗機內之輪圈工作台的輪圈」、「外部所準備的其他輪圈」的替換作業。
舉例來說,第7圖所示之滾子輸送機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00,是具備「排列於輪胎之搬送方向的複數個搬送滾子101」、「位於搬送滾子101下方,用來支承複數個輪圈104的輪圈工作台102」、「位於該輪圈工作台102之側邊的門部103(第7圖中的斜線部分)」的輪胎試驗機,藉由開啟前述門部103將前述輪圈工作台102所搭載的前述複數個輪圈104中的一個拉出至側邊,來實施該輪圈104、與外部所準備的其他輪圈的替換。
然而,由於前述輪圈104通常為金屬製而具有較重的重量,因此如同先前所述將輪圈104拉出至側方的作業並不容易。此外,在第7圖所示之滾子輸送機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00中,大多數的場合是將複數個輪圈104搭載成排列於輪胎的搬送方向。舉例來說,在排列於前述搬送方向之前述複數個輪圈104的數量為4個的場合(設定有4個輪圈搭載位置的場合)中,前述複數個搬送滾子101的配設領域、及前述輪圈工作台102的前述搬送方向的長度變得非常的大。亦即,為了設定「排列於前述搬送方向上的前述複數個輪圈104」的各個前述輪圈搭載位置,滾子輸送機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00必須在搬送方向上具有非常長的全長,因此該輪胎試驗機100的設置場所受到明顯的限制,其構造也變得複雜。
作為與前述不同的其他替換作業,則考慮有以下的作業:裝卸「前述複數個搬送滾子101中,位於預先設定之輪圈替換位置的複數個搬送滾子101」,將搭載於前述輪圈工作台102的輪圈104升起,再把外部所準備的其他輪圈載置於前述輪圈工作台102上。然而,即使藉由這樣的作業,也無法解決所謂「輪胎試驗機100需要較長的全長」的問題。不僅如此,在前述輪圈替換位置,用來裝卸前述搬送滾子101的構造相當複雜。除此之外,為了將前述輪圈工作台102上的所有輪圈104升起,並須在入口側及出口側的雙方,分別設定輪圈替換位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4505531號公報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輪胎的搬送方向不需要較長的全長,能容易且安全地實施輪圈之替換作業的輪胎試驗機。
所提供的技術,為輪胎試驗機,具備:輪圈工作台,可搭載複數個輪圈,該複數個輪圈可分別安裝作為輪胎試驗對象的輪胎,且分別具有上輪圈及下輪圈;和上心軸,可安裝前述上輪圈;和下心軸,可安裝前述下輪圈;和一對輸送機,用來實施輪胎試驗並將已從前述輪圈卸下的輪胎朝下游側搬送,並且左右並列;輪圈替換機構,可將從搭載於前述輪圈工作台的前述複數個輪圈中選出的替換對象輪圈,替換成其他的輪圈。前述輪圈工作台,具有水平的輪圈搭載面,該水平的輪圈搭載面,在前述下心軸的上方且前述一對輸送機的下方位置,配置成可繞著上下方向的軸轉動,將前述複數個輪圈,分別載置在排列於其轉動周方向的複數個位置。前述輪圈替換機構,包含轉動驅動機構,該轉動驅動機構,支承前述輪圈工作台,而使該輪圈工作台能繞著上下方向的軸心轉動,並且轉動驅動前述輪圈工作台,而使前述替換對象輪圈移動至替換位置,前述替換位置,是能在上下方向通過前述一對輸送機,並將前述替換對象輪圈與其他輪圈替換的位置。
以下,參考圖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以下所說明的實施形態,是將本發明具體化的一個例子,本發明並不侷限於該具體例。
第1圖~第6圖,顯示前述實施形態的輪胎試驗機1。在以下的輪胎試驗機1的說明中,輪胎T的搬送路徑F在該輪胎T的搬送方向上的長度,相當於輪胎試驗機1的全長。與前述搬送路徑F交叉的水平方向,更正確地說,略直交於該搬送路徑F的水平方向,相當於輪胎試驗機1的深入方向(Deep direction)。該深入方向也稱為輪胎試驗機1的左右方向或者寬度方向。
前述輪胎試驗機1,具有潤滑部2、輪胎試驗部3、標記部4。前述潤滑部2,促使前述輪胎T轉動,並對該輪胎T的胎唇部B塗裝潤滑液。前述輪胎試驗部3,藉由心軸使「在前述潤滑部2塗裝了潤滑液的輪胎T」轉動,並執行輪胎試驗,來偵測存在於輪胎T的特異點。前述標記部4,對前述輪胎T中前述特異點所在之周方向的位置,執行標記。前述潤滑部2、前述輪胎試驗部3及前述標記部4,沿著前述搬送路徑F從上游側朝向下游側依序設置。
前述潤滑部2具有:以「輪胎T水平放置」的姿勢搬送該輪胎T,並且排列於左右的一對第1輸送機5;和挾持「由前述一對第1輸送機5所搬入的輪胎T」,並且排列於左右的一對臂部6;及將潤滑液塗裝於「由前述一對臂部6所保持之輪胎T」的胎唇部B(內周緣)的塗裝部7。
在該實施形態中,前述一對第1輸送機5,分別是具有「形成循環軌道之迴圈狀的帶體,亦即搬送帶」的帶式輸送機(belt conveyor)。
在前述一對臂部6之各自的前端,可轉動地設有轉動滾子8。該一對臂部6,從左右兩外側將「所搬送而來的輪胎T」夾入,使前述轉動滾子8接觸於前述輪胎T的外周面,亦即胎面。前述轉動滾子8,以容許前述輪胎T朝向上下方向繞著軸心轉動的方式轉動。前述塗裝部7,形成「具有朝向上下方向之中心軸」的刷子狀,上升至「接觸於前述一對臂部6所保持之前述輪胎T的胎唇部B」的位置,對該胎唇部B塗裝潤滑液。該塗裝部7,於塗裝後回到第1輸送機5下方的位置而形成收納。
前述一對第1輸送機5,將已實施了前述潤滑液之塗裝的輪胎T,從前述潤滑部2朝作為本體部的前述輪胎試驗部3搬送。
前述輪胎試驗部3具有:心軸單元9、鼓輪(drum)10、排列於左右的一對第2輸送單元11、輪圈工作台13、輪圈替換機構16。
前述心軸單元9,以容許前述輪胎T朝向上下方向繞著軸心轉動的方式,保持該輪胎T。前述鼓輪10,具有「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軸」之圓筒狀的外周面,並且以可繞著前述中心軸轉動的方式,配置於前述心軸單元9的側邊。
前述一對第2輸送單元11,是相當於本發明之「一對輸送機」的裝置,將從前述潤滑部2搬送而來的輪胎T,保持「該輪胎T水平放置」的姿勢進行搬送。前述輪圈工作台13具有:可將複數個輪圈12搭載於其上方之水平的輪圈搭載面。前述輪圈替換機構16,形成以下的作動:可將「從搭載於前述輪圈搭載面上的輪圈12中所選出的替換對象輪圈12d」,替換成其他的輪圈。
在該實施形態中,前述一對第2輸送機單元11,分別是由以下所構成:上游側輸送機11a、在前述搬送方向上配置於前述上游側輸送機11a之下游側的下游側輸送機11b。該上游側及下游側輸送機11a、11b,分別是具有「形成循環軌道之迴圈狀的帶體,亦即搬送帶」的帶式輸送機。換言之,前述一對第2輸送機單元11,是由一對前述上游側輸送機11a、一對前述下游側輸送機11b所構成。
前述輪胎試驗部3,更進一步具有:圖面中未顯示,用來轉動驅動心軸單元9的轉動驅動部。
前述心軸單元9,具有上心軸9a與下心軸9b。該上心軸9a及下心軸9b,是可繞著「朝向上下方向的共同軸心」轉動之棒狀的構件。前述複數個輪圈12,分別是由「安裝於前述上心軸9a之下端部的上輪圈12a」、「安裝於前述下心軸9b之上端部的下輪圈12b」所構成。該上輪圈12a及下輪圈12b配置成:可於上下方向將「前述一對第2輸送單元11上的輪胎T」夾入。
前述鼓輪10配置成:前述鼓輪10的外周面,可在輪胎T的徑向上,對前述心軸單元9所保持之該輪胎T的胎面形成接觸、分離。在前述鼓輪10的外周面已接觸於前述輪胎T之胎面的狀態下,藉由以預定的轉數使該輪胎T轉動,執行該輪胎T的試驗。前述鼓輪10具有轉動軸,在該轉動軸安裝有:圖面中未顯示,用來量測「從轉動中的輪胎T施加於鼓輪10的力和力矩」等的測力計。
依據前述測力計所量測的結果來計算輪胎均勻度(tire uniformity),將輪胎T的反彈力成為最大的周方向位置和軸方向位置等作為「特異點」量測。在前述輪胎試驗部3所執行的輪胎試驗,並非只是上述輪胎均勻度的測量,還包含外型形狀的量測。已量測了「特異點」的輪胎T,在輪胎試驗部3轉動了預定角度之後,從該輪胎試驗部3送往前述標記部4。
前述標記部4,具有排列於左右的一對第3輸送機14、及刻印裝置15。前述一對第3輸送機14,在保持「輪胎T放置於水平方向」的姿勢下,使該輪胎T朝前述搬送方向移動。前述刻印裝置15,對「定位於前述一對第3輸送機14上的輪胎T之內周側」的預定位置,實施標記(marking)。在該實施形態中,前述一對第3輸送機14,分別是具有「形成循環軌道之迴圈狀的帶體,亦即搬送帶」的帶式輸送機。舉例來說,在輪胎試驗部3執行對輪胎T之輪胎均勻度的輪胎試驗的場合中,前述刻印裝置15,將表示經前述輪胎試驗所特定之「特異點」的均勻度等標誌,施加於「在前述輪胎均勻度存在特異性」之輪胎T的周方向位置。在執行外型形狀的量測等的輪胎試驗的場合中,也可以將前述均勻度標誌以外的標誌施加於輪胎T。
前述輪胎試驗部3,更進一步具有滑動機構22。該滑動機構22,是使前述一對第2輸送單元11中的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朝向「該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沿著左右方向相互接近、分離」的方向移動,藉此變更該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彼此之左右方向的間隔的間隔變更機構。具體地說,該滑動機構22,能使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朝前述方向滑動。前述滑動機構22,包含譬如:延伸於左右方向,且具有彼此逆向之左右公螺紋部的滾珠螺桿;及促使該滾珠螺桿轉動的馬達,前述左右公螺紋,分別鎖合於「被固定在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的螺帽。前述馬達,藉由使前述滾珠螺桿朝正、反方向轉動,使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朝向彼此接近、分離的方向滑動移動。該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彼此接近、分離之方向的滑動,在試驗對象之輪胎T的尺寸變更之際,可從位於前述第2輸送單元11下方的前述輪圈工作台13,將對應於所變更之尺寸的輪圈12取出。
具體地說,藉由朝向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彼此接近、分離的方向,亦即左右方向的外側方向滑動,對應於所變更之尺寸的輪圈12,可從前述輪圈工作台13朝上下方向通過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之間的空間。此外,前述輪圈12所保持之量測後的輪胎T,於該輪圈12下降時被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所接收而殘留於該上游側輸送機11a上,在此之後,可送往該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亦即,該輪胎試驗機1,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的間隔可根據輪圈的外周徑而變更。
本實施形態的前述輪圈工作台13,是由圓盤狀的板材所形成,被配置於前述下心軸9b的上方。前述輪胎試驗部3更進一步含有轉動驅動機構18,該轉動驅動機構18,支承前述輪圈工作台13,而使該輪圈工作台13可繞著朝向上下方向的軸心自由轉動,並且能促使該輪圈工作台13轉動。亦即,本實施形態的輪圈工作台13,是旋轉工作台(rotary table)。
在前述輪圈工作台13的前述輪圈搭載面上,具有尺寸彼此不同之尺寸的前述複數個輪圈12,可分別載置在排列於前述輪圈工作台13之轉動周方向的複數個位置。分別構成複數個輪圈12的前述上輪圈12a及前述下輪圈12b,是在上下積層的狀態下載置於前述輪圈搭載面上,可分別安裝於前述上心軸9a及前述下心軸9b。
本實施形態的前述輪圈工作台13,在其輪圈搭載面上分別排列於轉動周方向的4個位置,可搭載具有彼此不同之尺寸的前述複數個輪圈12,該輪圈工作台13的轉動中心軸配置成:在前述搬送方向上,較前述心軸單元9更位於搬出側(出口側)。
前述輪胎試驗部3,具備自動更換輪圈功能。該自動更換輪圈功能可形成:即使將「具有彼此不同的內周徑和胎面寬度之各種尺寸的輪胎T」搬入該輪胎試驗部3,也能繼續該輪胎T的輪胎試驗。
具體地說,前述自動變更輪圈功能,是藉由依據從上游的潤滑部2所搬入的下一個輪胎T之尺寸等的資訊,將前述心軸單元9所安裝的輪圈12,自動地變更為對應於該輪胎T之尺寸的輪圈12,而能對應於各種尺寸之輪胎T的輪胎試驗的功能。
首先,一旦變更「成為輪胎試驗對象的輪胎T」,便實施:使目前(當下)安裝於心軸單元9的輪圈12,從該心軸單元9脫離的步驟。詳細地說,在前述的下一個輪胎T在前述輪胎試驗部3前待機的狀態下,將已執行了輪胎試驗的輪胎T從心軸單元9卸下,並搬送至標記部4。在該搬送後,停止一對第2輸送單元11的驅動。
前述輪圈12從前述心軸單元9的脫離,是藉由以下的方式執行:使下心軸9b上升,而使該下心軸9b所安裝的下輪圈12b、與上輪圈12a形成一體化;將該上輪圈12a從上心軸9a卸下;使如同先前所述之下輪圈12b與上輪圈12a已形成一體的輪圈12整體,朝輪圈工作台13下降。當前述輪圈12已搭載於前述輪圈工作台13後,藉由使前述下心軸9b更進一步下降,而從該下心軸9b將輪圈12卸下,該下心軸9b抵達該輪圈工作台13下方的待機位置。
接著,執行將對應於「所變更的前述下一個輪胎T」的輪圈12,安裝於前述心軸單元9的步驟。舉例來說,在前述下一個輪胎T具有較前一個輪胎T的內周徑更大的內周徑的場合中,依據該輪胎T的資訊,使前述一對第2輸送單元11的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朝左右方向的外側滑動,執行「將這些構件之間隔擴大」的調整。
此外,依據前述輪胎T的資訊,從存放於「配置在前述第2輸送單元11下方的輪圈工作台13」,且分別對應於各種尺寸之輪胎T的複數個輪圈12中,選出具有「對應於前述下一個輪胎T的內周徑」之外周徑的輪圈12。該被選出的輪圈12,可藉由被前述轉動驅動機構18所驅動之前述輪圈工作台13的轉動,而移送至待機中的前述下心軸9b的正上方位置。
藉由使待機中的前述下心軸9b上升,將前述所選出的輪圈12安裝於該下心軸9b。藉由該下心軸9b更進一步上升,將前述輪圈12的上輪圈12a安裝於該上心軸9a。在此之後,藉由前述下心軸9b在保持著前述下輪圈12b的狀態下形成下降,使前述上輪圈12a與前述下輪圈12b朝上下方向分離。一旦前述下輪圈12b下降至較前述一對第2輸送單元11更下方的待機位置,便將下一個輪胎T搬送至輪胎試驗用的位置。如此一來,自動地實施輪圈12的更換。
如同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的前述一對第2輸送單元11,能容易地將「安裝於前述心軸單元9的輪圈12」,更換成「搭載於前述輪圈工作台13的輪圈12」。亦即,該實施形態的輪胎試驗機1,具備配置在前述第2輸送單元11下方,容易執行輪圈12之更換的輪圈更換裝置,該輪圈更換裝置,含有前述輪圈工作台13及前述轉動驅動機構18。
如以上所述,該實施形態的前述一對第2輸送機單元11,是由在搬送路徑F中,位於入口側的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及位於出口側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所構成。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分別具有:在前述搬送方向上,較前述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的長度更長的長度。前述上心軸9a及前述下心軸9b,分別配置於前述上游側輸送機11a的上方及下方。因此,被搬送至輪胎試驗部3之輪胎T的輪胎試驗,是在前述上游側輸送機11a上實施。
較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更短的前述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在左右方向中配置於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各自的內側,由該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從左右兩側包挾。亦即,前述下游側輸送機11b的上游側端部(第1圖、第2圖、第4圖~第6圖中的右側端部)、與前述上游側輸送機11a的下游側端部(第1圖、第2圖、第4圖~第6圖中的左側端部),在前述搬送方向中相互重疊,通常時期,亦即實施輪胎試驗的期間,成為相互連結的狀態。
該實施形態的輪胎試驗機1,更進一步具備起伏機構17,該起伏機構17具備:與前述轉動驅動機構18及前述滑動機構22,一起將「從載置於前述輪圈搭載面上的前述複數個輪圈12中所選出的替換對象輪圈12d」更換成其他輪圈的輪圈替換機構16。如第4圖、第5圖所示,前述起伏機構17,為了在輪胎試驗停止時,使前述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的前述上游側端部從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的下游側端部朝上方切離(分離),而以前述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的下游側端部作為支點支承成:可朝起立的起立方向及與其相反的伏倒方向轉動。該實施形態的前述起伏機構17,更進一步具有使前述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朝前述起伏方向移動的功能。前述轉動驅動機構18,如同以上的說明,藉由使前述輪圈工作台13繞著上下方向的軸心轉動,使前述複數個輪圈12之中的替換對象輪圈12d,移動至替換位置。前述替換位置,是能在上下方向通過前述一對第2輸送單元11,並將前述替換對象輪圈12d與其他輪圈替換的位置。前述滑動機構22,如先前所述,在輪胎試驗停止時,變更「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沿著前述搬送路徑F對前述搬送方向形成交叉之方向」的間隔。具體地說,該滑動機構22,是藉由使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朝向「該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沿著左右方向相互接近、分離」的方向移動,變更該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彼此之左右方向的間隔的間隔變更機構。
本實施形態的前述替換位置,是藉由「前述下游側輸送機11b在第5圖中如兩點鏈線所示地起立」所形成的空間,換言之,是通過「下游側輸送機11b形成起立前,該下游側輸送機11b所佔據的空間」,而朝上方形成開放的位置。亦即,是將前述輪圈12的替換位置,設定在「藉由前述下游側輸送機11b的升起,而形成於前述輪胎試驗部3之搬出側的空間」的正下方。
前述起伏機構17,最好是更進一步含有起伏驅動馬達20及連結構件21,作為於輪胎試驗停止時,自動地執行前述下游側輸送機11b之起伏動作的手段。前述起伏驅動馬達20,連結於前述下游側輸送機11b的轉動基端部(在該實施形態中,是靠近前述標記部4側的端部,亦即下游側端部),使該下游側輸送機11b作動,而以該下游側端部作為支點朝起伏方向轉動,亦即,使該下游側輸送機11b的上游側端部形成升降。前述連結構件21可切換成以下的狀態:前述下游側輸送機11b的上游側端部與前述上游側輸送機11a的下游側端部相互連結的狀態、及解除該連結的狀態。
前述起伏機構17,並不侷限於藉由前述起伏驅動馬達20等使前述下游側輸送機11b自動地形成起伏的態樣。該起伏機構17,只要是能使前述下游側輸送機11b的姿勢切換成伏倒姿勢(亦即,藉由使前述下游側輸送機11b的上游側端部,位於與前述上游側輸送機11a之下游側端部相同的高度,而可搬送輪胎T的姿勢)、及起立姿勢(亦即,前述下游側輸送機11b的上游側端部,上升至較前述上游側輸送機11a的下游側端部更高的位置,而形成容許「前述替換對象輪圈12d通過上下方向」的空間的姿勢)者即可。換言之,該起伏機構17,為了能使前述下游側輸送機11b形成可在「對應於前述伏倒姿勢的位置」與「對應於前述起立姿勢的」之間起伏,只要是可支承該下游側輸送機11b者即可。因此,本發明的起伏機構亦可不包含前述起伏驅動馬達20、或者相當於前者的驅動手段。舉例來說,亦可為以下的方式:容許作業者解除由前述連結構件21所形成的「前述下游側輸送機11b的上游側端部」與「前述上游側輸送機11a的下游側端部」之間的連結,以手動使前述下游側輸送機11b從伏倒姿勢移動至起立姿勢。
一旦為了替換前述輪圈12而停止輪胎試驗,將試驗停止前安裝於心軸單元9的輪圈12從該心軸單元9卸下,並使前述心軸單元9下降至前述輪圈工作台13下方的待機位置。已從前述心軸單元9卸下的前述輪圈12,被選定為下一個替換對象輪圈12d。然後,依據該替換對象輪圈12d之搭載位置的資訊,由前述轉動驅動機構18轉動驅動前述輪圈工作台13,藉此將前述替換對象輪圈12d移動至替換位置。
前述轉動驅動機構18,當進行輪圈自動更換動作時,也依據所搬入之輪胎T的資訊,實施使「對應於該輪胎T的輪圈12」移動至「前述下心軸9b正上方位置」之輪圈工作台13的轉動驅動。
前述滑動機構22,為了輪圈自動更換,也實施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的滑動驅動。具體地說,前述滑動機構22,為了前述輪圈12的替換作業,能使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之左右方向的間隔,如第4圖中的兩點鏈線所示,較「輪圈自動更換時所擴張的間隔」更進一步擴張。
本實施形態的輪胎試驗機1,更進一步具備支承驅動機構19及導件28,該支承驅動機構19及導件28,是為了避免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與所交換的輪圈12之間的干涉,而將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支承成懸臂樑狀。具體地說,前述支承驅動機構19,較前述輪胎試驗部3更設在其搬入側(上游側)的位置,當輪圈12的替換作業時,分別以一點支承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
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分別具有:位於該上游側輸送機11a的上游側端部,由前述支承驅動機構19所轉動驅動的原動(motive)滾子、位於該上游側輸送機11a之下游側端部的從動滾子及前述搬送帶,該搬送帶張掛於該原動滾子與該從動滾子之間。前述支承驅動機構19具有:滾珠花鍵(ball spline),具有延伸於左右方向的滾珠花鍵軸、及與滾珠花鍵軸結合的外筒;皮帶驅動馬達,連結於於前述滾珠花鍵軸,而轉動驅動前述滾珠花鍵軸。前述外筒固定於前述原動滾子。因此,前述滾珠花鍵軸,透過前述外筒而連結於前述原動滾子,容許前述原動滾子相對於該滾珠花鍵軸及前述皮帶驅動馬達朝向前述左右方向的滑動,並且可將前述皮帶驅動馬達的轉動驅動利傳達至該原動滾子。前述皮帶驅動馬達,藉由透過前述滾珠花鍵對前述原動滾子施加轉動力,將前述搬送帶朝搬送方向驅動。前述導件28為線性導件,將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支承成: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能朝左右方向滑動。
前述支承驅動機構19、前述導件28及前述滑動機構22,皆在較前述輪圈工作台13的上游側端部更朝搬送方向的上游側(入口側)的位置,支承前述一對上游側送機11a,因此,當前述輪圈工作台13上之輪圈12的替換作業時,不會與該輪圈12形成干涉。不僅如此,前述滑動機構22,可藉由將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彼此的間隔擴大,防止該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與前述輪圈12之間的干涉。
接著,針對前述輪圈替換機構16的動作進行說明。
一旦輪胎試驗停止,將安裝於心軸單元9的輪圈12從該心軸單元9卸下,並使前述心軸單元9的下心軸9b在輪圈工作台13下方位置待機。然後,一旦確認為安全,便解除由起伏機構17的連結構件21所形成的「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的上游側端部」之間的連結。如此一來,該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與該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相互分離。在該狀態下,起伏驅動馬達20作動,使前述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從原本的伏倒姿勢起立,直到第2圖及第5圖中兩點鏈線所示的起立位置為止。具體地說,將前述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的基端部也就是上游側端部作為中心,使該下游側輸送機11b的下游側端部向上轉動。
另外,滑動機構22,藉由使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分別朝向左右方向外側滑動,而如第4圖中的兩點鏈線所示,在容許範圍內,使該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彼此的間隔擴大成最大限度。
如此一來,在用來替換前述替換對象輪圈12d之替換位置的上方,可確保替換作業用的充分空間。接著,轉動驅動機構18,依據成為該替換對象的輪圈12d之搭載位置的資訊,使前述輪圈工作台13繞著上下方向的軸心轉動,而使該輪圈12d移動至前述替換位置。
如上述方式移動至替換位置的前述替換對象輪圈12d,可利用在該替換位置上方所確保的前述空間,朝上下方像通過前述一對第2輸送單元11彼此之間,從前述輪圈工作台13卸下。不僅如此,在該輪圈工作台13,在原本前述替換對象輪圈12d所搭載的部位(位置),外部所準備的其他輪圈通過前述空間形成搭載。
前述其他的輪圈的搭載作業結束後,前述輪圈替換機構16的起伏驅動馬達20作動,使前述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從前述起立姿勢回到前述伏倒姿勢。接著,滑動機構22作動使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朝左右方向的內側移動。該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的移動結束後,回到「連結構件21連結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與前述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的狀態。這樣一來,一旦利用前述輪圈替換機構16的前述輪圈12的替換作業結束,便接著實施下一個輪胎試驗。
以上說明的輪胎試驗機1,並非傳統的滑動工作台方式,而是具備「藉由繞著上下方向的軸轉動,來移送輪圈12的輪圈工作台13」的旋轉工作台方式。因此,就搬送方向而言,能具有明顯較傳統裝置的全長更短的全長。這點,能顯著提高該輪胎試驗機1之設置場所的選擇自由度。
此外,前述輪胎試驗機1中前述輪胎試驗部3的前述一對第2輸送機單元11,分別在搬送方向亦即搬送路徑F的方向上,被分割為本身為帶式輸送機的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與前述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其中,前述一對下游側輸送機11b的上游側端部可形成起伏。因此,輪圈工作台13上輪圈12的替換作業性大幅地提升。亦即,能容易且安全地實施輪圈12之替換作業。此外,能形成裝置構造的簡化。
不僅如此,在前述輪圈12的替換時,將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彼此的間隔擴大的這點,能避免從前述輪圈工作台13朝上方取出的替換對象輪圈12d、與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之間的干涉。
再者,前述一對上游側輸送機11a,僅在較前述輪圈工作台13更上游側的位置受到支承,並未在輪圈12的替換位置受到支承而不受拘束(free),因此,輪圈12替換時不存在成為妨礙的支承構件。
本次所揭示的的實施形態,其所有的內容僅是範例罷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特別是在本次所揭示的實施形態中,未明確地揭示的事項,譬如運轉條件和操作條件、各種參數、構成物的尺寸、重量、體積等,並未脫離該業者所通常實施的範圍,而是採用一般該業者可輕易推定的值。
如以上所述,本發明提供:輪胎的搬送方向不需要較長的全長,能容易且安全地實施輪圈之替換作業的輪胎試驗機。
所提供的技術,為輪胎試驗機,具備:輪圈工作台,可搭載複數個輪圈,該複數個輪圈可分別安裝作為輪胎試驗對象的輪胎,且分別具有上輪圈及下輪圈;和上心軸,可安裝前述上輪圈;和下心軸,可安裝前述下輪圈;和一對輸送機,排列於左右,用來實施輪胎試驗並將已從前述輪圈卸下的輪胎朝下游側搬送;輪圈替換機構,可將從搭載於前述輪圈工作台的前述複數個輪圈中選出的替換對象輪圈,替換成其他的輪圈。前述輪圈工作台,具有水平的輪圈搭載面,該水平的輪圈搭載面,在前述下心軸的上方且前述一對輸送機的下方位置,配置成可繞著上下方向的軸轉動,將前述複數個輪圈,分別載置在排列於其轉動周方向的複數個位置。前述輪圈替換機構,包含轉動驅動機構,該轉動驅動機構,支承前述輪圈工作台,而使該輪圈工作台能繞著上下方向的軸心轉動,並且轉動驅動前述輪圈工作台,而使前述替換對象輪圈移動至替換位置,前述替換位置,是能在上下方向通過前述一對輸送機,並將前述替換對象輪圈與其他輪圈替換的位置。根據該輪胎試驗機,可將複數個輪圈搭載於可轉動的輪圈工作台的輪圈搭載面上,並且,可藉由該輪圈工作台的轉動,使「從前述複數個輪圈中所選出的替換對象輪圈」,移動至「該替換對象輪圈與其他輪圈可執行替換」的替換位置。因此,輪胎的搬送方向不需要較長的全長,能容易且安全地實施輪圈的替換作業。
前述一對輸送機最好是分別具有上游側輸送機、及配置於前述上游側輸送機之前述搬送方向下游側的下游側輸送機,前述輪圈替換機構更進一步具備起伏機構,該起伏機構支承前述下游側輸送機,使前述一對輸送機的前述下游側輸送機,分別可在「前述下游側輸送機的上游側端部,位在與前述上游側輸送機的下游側端部相同的高度」的伏倒姿勢、與「前述下游側輸送機的上游側端部上升至較前述上游側輸送機的下游側端部更高的位置,而形成容許前述替換對象輪圈朝上下方向通過的空間」的起立姿勢之間形成起伏。前述起伏機構,藉由前述下游側輸送機起立而形成前述空間,能通過該空間而容易地執行替換對象輪圈與其他輪圈的替換作業。
前述輪圈替換機構,最好更進一步具備間隔變更機構,該間隔變更機構,是藉由使前述上游側輸送機,朝向「該上游側輸送機沿著左右方向相互接近、分離」的方向移動,變更該上游側輸送機彼此的間隔。該間隔變更機構,即使在替換對象輪圈、及與其替換的其他輪圈的直徑較大的場合,也能對應該直徑,擴大前述上游側輸送機彼此的間隔,使前述替換對象輪圈及前述其他輪圈通過該上游側輸送機之間。
1‧‧‧輪胎試驗機 2‧‧‧潤滑部 3‧‧‧輪胎試驗部 4‧‧‧標記部 5‧‧‧第1輸送機 6‧‧‧臂部 7‧‧‧塗裝部 8‧‧‧轉動滾子 9‧‧‧心軸單元 9a‧‧‧上心軸 9b‧‧‧下心軸 10‧‧‧鼓輪 11‧‧‧第2輸送單元 11a‧‧‧上游側輸送機 11b‧‧‧下游側輸送機 12‧‧‧輪圈 12a‧‧‧上輪圈 12b‧‧‧下輪圈 12d‧‧‧替換對象輪圈 13‧‧‧輪圈工作台 14‧‧‧第3輸送機 15‧‧‧刻印裝置 16‧‧‧輪圈替換機構 17‧‧‧起伏機構 18‧‧‧轉動驅動機構 19‧‧‧支承驅動機構 20‧‧‧起伏驅動馬達 21‧‧‧連結構件 22‧‧‧滑動機構 28‧‧‧導件 100‧‧‧輪胎試驗機 101‧‧‧搬送滾子 102‧‧‧輪圈工作台 103‧‧‧門部 104‧‧‧輪圈 B‧‧‧胎唇部 F‧‧‧搬送路徑 T‧‧‧輪胎
第1圖:是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輪胎試驗機的俯視圖。 第2圖:為前述輪胎試驗機的前視圖。 第3圖:是從入口側觀視前述輪胎試驗機的側視圖。 第4圖:是顯示前述輪胎試驗機之輪圈替換機構的俯視圖。 第5圖:是顯示前述輪圈替換機構的前視圖。 第6圖:為示意地顯示前述輪胎試驗機之主要構成要件的俯視圖。 第7圖:為顯示傳統輪胎試驗機之概要的前視圖。
1‧‧‧輪胎試驗機
2‧‧‧潤滑部
3‧‧‧輪胎試驗部
4‧‧‧標記部
5‧‧‧第1輸送機
6‧‧‧臂部
7‧‧‧塗裝部
8‧‧‧轉動滾子
9‧‧‧心軸單元
10‧‧‧鼓輪
11‧‧‧第2輸送單元
11a‧‧‧上游側輸送機
11b‧‧‧下游側輸送機
12‧‧‧輪圈
12d‧‧‧替換對象輪圈
13‧‧‧輪圈工作台
14‧‧‧第3輸送機
15‧‧‧刻印裝置
16‧‧‧輪圈替換機構
19‧‧‧支承驅動機構
20‧‧‧起伏驅動馬達
22‧‧‧滑動機構
F‧‧‧搬送路徑

Claims (3)

  1. 一種輪胎試驗機,具備:輪圈工作台,用來搭載分別具有上輪圈與下輪圈的複數個輪圈,該複數個輪圈分別可安裝作為輪胎試驗對象的輪胎;和上心軸,可安裝前述上輪圈;和下心軸,可安裝前述下輪圈;和一對輸送機,排列於左右,可實施輪胎試驗,將從前述輪圈卸下的輪胎朝下游側搬送;及輪圈替換機構,可將從搭載於前述輪圈工作台的前述複數個輪圈中所選出的替換對象輪圈,替換成其他的輪圈,前述輪圈工作台,具有水平的輪圈搭載面,該水平的輪圈搭載面,在前述下心軸的上方且前述一對輸送機的下方位置,配置成可繞著上下方向的軸轉動,並將前述複數個輪圈,分別載置在排列於該轉動周方向的複數個位置,前述輪圈替換機構,包含轉動驅動機構,該轉動驅動機構,支承前述輪圈工作台,而使該輪圈工作台能繞著上下方向的軸心轉動;並且轉動驅動前述輪圈工作台,而使前述替換對象輪圈移動至替換位置,前述替換位置,是能在上下方向通過前述一對輸送機,並將前述替換對象輪圈與其他輪圈替換的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輪胎試驗機,其中前述一對輸送機分別具有上游側輸送機、及配置於前述上游側輸送機之前述搬送方向下游側的下游側輸送機,前述輪圈替換機構,更進一步具備起伏機構,該起伏機構支承前述下游側輸送機,使前述一對輸送機的前述下游側輸送機,分別可在伏倒姿勢與起立姿勢之間形成起伏,該伏倒姿勢,是前述下游側輸送機的上游側端部,位在與前述上游側輸送機的下游側端部相同的高度,該起立姿勢,是前述下游側輸送機的上游側端部上升至較前述上游側輸送機的下游側端部更高的位置,而形成容許前述替換對象輪圈朝上下方向通過的空間。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的輪胎試驗機,其中前述輪圈替換機構,更進一步具備間隔變更機構,該間隔變更機構,是藉由使前述一對輸送機的前述上游側輸送機,朝向該上游側輸送機沿著左右方向相互接近、分離的方向移動,而變更該上游側輸送機彼此的間隔。
TW108107388A 2018-03-26 2019-03-06 輪胎試驗機 TWI6995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8342 2018-03-26
JP2018-058342 2018-03-26
JP2019-017900 2019-02-04
JP2019017900A JP2019174442A (ja) 2018-03-26 2019-02-04 タイヤ試験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0856A TW201940856A (zh) 2019-10-16
TWI699518B true TWI699518B (zh) 2020-07-21

Family

ID=68168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7388A TWI699518B (zh) 2018-03-26 2019-03-06 輪胎試驗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10905A1 (zh)
JP (1) JP2019174442A (zh)
KR (1) KR20200128737A (zh)
CN (1) CN111868499A (zh)
TW (1) TWI6995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6825B (zh) * 2022-01-29 2022-05-24 廊坊易砚领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胎耐磨度测试装置
CN115265313B (zh) * 2022-09-28 2022-12-23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内模检测调试装置
CN117367671B (zh) * 2023-12-04 2024-02-02 山东昌丰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动平衡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2218A (en) * 1989-08-30 1991-10-01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Tire uniformity inspecting machine
TW201337234A (zh) * 2012-01-12 2013-09-16 Mitsubishi Heavy Ind Mach Tech 輪胎測試機之輪緣更換裝置
CN204214657U (zh) * 2014-11-19 2015-03-1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可自动装卸轮辋的轮胎检测设备
JP6153497B2 (ja) * 2014-06-16 2017-06-2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
TW201723454A (zh) * 2015-12-24 2017-07-01 Mitsubishi Heavy Ind Mach Tech 母盤及其安裝方法以及卸除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2532A (ja) * 1988-01-29 1989-08-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イヤユニフオミテイマシン用自動リム交換装置
JP3672135B2 (ja) * 1996-08-09 2005-07-1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ユニフォミティ測定におけるリム交換装置
JPH10254595A (ja) * 1997-03-14 1998-09-25 Sony Corp 携帯端末装置
KR100498884B1 (ko) * 2002-10-16 2005-07-04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검사용 타이어 림의 교체장치
KR20040057963A (ko) * 2002-12-24 2004-07-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베 세이코쇼 타이어 유니포미티 기계
JP4614799B2 (ja) * 2005-03-16 2011-01-19 小野谷機工株式会社 タイヤ耐圧テスト装置
JP4505531B2 (ja) 2008-11-28 2010-07-21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検査装置のリム交換装置及びリム交換方法
BRPI0921383B1 (pt) * 2008-11-28 2021-01-19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Kobe Steel, Ltd.) dispositivo de montagem de aro, método para montar um ímã permanente em um fuso, dispositivo de substituição de aro e dispositivo de teste de pneu
WO2012063281A1 (ja) * 2010-11-10 2012-05-18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タイヤユニフォミティマシン及びタイヤユニフォミティマシンのリム交換方法
JP5784347B2 (ja) * 2011-04-07 2015-09-2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用コンベア
JP6333507B2 (ja) * 2011-08-25 2018-05-30 大和製衡株式会社 タイヤ搬送装置
JP5851848B2 (ja) * 2012-01-12 2016-02-03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イヤ試験装置
JP2013224055A (ja) * 2012-04-19 2013-10-31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保持具及びタイヤ印刷方法並びにタイヤ印刷装置
JP6027464B2 (ja) * 2013-03-07 2016-11-16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用コンベア
JP6018540B2 (ja) * 2013-05-08 2016-11-0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用コンベア
CN105307875B (zh) * 2013-06-14 2017-10-24 三菱重工机械科技株式会社 轮胎搬运方法、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轮胎检查系统
JP6034759B2 (ja) * 2013-06-27 2016-11-3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マーキング装置
JP6495033B2 (ja) * 2015-02-09 2019-04-0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用リム
JP6449672B2 (ja) * 2015-02-19 2019-01-0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のリム交換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2218A (en) * 1989-08-30 1991-10-01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Tire uniformity inspecting machine
TW201337234A (zh) * 2012-01-12 2013-09-16 Mitsubishi Heavy Ind Mach Tech 輪胎測試機之輪緣更換裝置
JP6153497B2 (ja) * 2014-06-16 2017-06-2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
CN204214657U (zh) * 2014-11-19 2015-03-1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可自动装卸轮辋的轮胎检测设备
TW201723454A (zh) * 2015-12-24 2017-07-01 Mitsubishi Heavy Ind Mach Tech 母盤及其安裝方法以及卸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0856A (zh) 2019-10-16
US20210010905A1 (en) 2021-01-14
JP2019174442A (ja) 2019-10-10
KR20200128737A (ko) 2020-11-16
CN111868499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9518B (zh) 輪胎試驗機
TWI702382B (zh) 輪胎試驗機
EP0954451B1 (en) Tire uniformity testing system
JP6005276B2 (ja) タイヤ搬送方法、タイヤ搬送固定装置、および、タイヤ検査システム
US9429498B2 (en) Tire testing machine
JP2010266451A (ja) タイヤ検査システム用入力コンベヤ
JP4242846B2 (ja) タイヤの搬送・保持装置
US10073000B2 (en) Rim replacing method for tire testing machine
TWI698630B (zh) 輪胎試驗機的輪圈尺寸管理方法
JP5955476B1 (ja) タイヤ検査システム
TWI480532B (zh) 輪胎試驗機
JP2000177832A (ja) 環状部材のセンタリ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652977B2 (ja) マスタ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装着方法並びに取外方法
TWI700478B (zh) 輪胎試驗機及輪胎的標記方法
JP2015197368A (ja) タイヤ試験機
WO2019187812A1 (ja) タイヤ試験機
WO2019188108A1 (ja) タイヤ試験機
TWI692626B (zh) 輪胎試驗機
CN111727363B (zh) 轮辋更换装置、轮胎试验装置及轮辋更换方法
TWI605242B (zh) Master disk and its mounting method and removing method
CN215448481U (zh) 一种用于轮胎的倾斜式外检设备
TWI709735B (zh) 輪胎試驗機所具備的輪圈交換機構及輪圈交換方法
JP6879822B2 (ja) ワーク外観検査装置およびワーク外観検査方法
JP6795838B2 (ja) バランスウェイト圧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