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7875B - 轮胎搬运方法、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轮胎检查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轮胎搬运方法、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轮胎检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7875B
CN105307875B CN201380077283.3A CN201380077283A CN105307875B CN 105307875 B CN105307875 B CN 105307875B CN 201380077283 A CN201380077283 A CN 201380077283A CN 105307875 B CN105307875 B CN 1053078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wheel rim
transporter
pair
car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72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7875A (zh
Inventor
清本泰孝
吾川二郎
今村守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07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7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2Tyres
    • G01M17/021Tyre supporting devices, e.g. chu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16Handling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supplying, storing, conve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1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 B65G15/12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with two or more endless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1/0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65G21/1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movable, or having interchangeable or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Devices for moving framework or parts thereof
    • B65G21/14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movable, or having interchangeable or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Devices for moving framework or parts thereof to allow adjustment of length or configuration of load-carrier or traction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16Handling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supplying, storing, conveying
    • B29D2030/0027Handling cured tyres, e.g. transferring or storing after vulcaniz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73Tires

Abstract

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将从上游侧搬运过来的轮胎(T)固定在上轮辋(65)及下轮辋(66)来进行测量的轮胎检查系统(1)的轮胎搬运方法,其具备:利用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分割的一对搬运体(22)的搬运机构(16),将所述轮胎(T)搬运至固定轮胎的固定位置的搬运工序;及使所述一对搬运体(22)在宽度方向上分离以使所述下轮辋(66)能够通过所述一对搬运体(22)之间的分离工序。

Description

轮胎搬运方法、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轮胎检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搬运方法、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轮胎检查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轮胎的制造工序中,在硫化工序之后会进行各种检查。作为对硫化工序后的被检轮胎进行检查的检查系统,已知有例如测量轮胎不均匀性的轮胎均匀性测试机、或测量轮胎不平衡的动平衡测试机等。
当检查系统为上述轮胎均匀性测试机或动平衡测试机等情况时,一般将进行检查的被检轮胎的胎圈固定在被称为轮辋的伪轮并在旋转状态下进行数据测量。
在上述的检查系统中,首先,将要检查的被检轮胎利用搬运机构搬入至进行数据测量的测定部。此时,被检轮胎其大多数的情况被中心定位在搬运机构的上游侧。
在此,作为搬入被检轮胎的搬运机构,其大多数的情况是将被检轮胎以横置的状态进行搬运,例如具备辊式输送机的搬运机构(参考专利文献1~4),或具备平行配置的一对皮带输送机的搬运机构(参考专利文献5~7)。
当搬运机构为具备上述皮带输送机的搬运机构时,根据被检轮胎的内径来调整皮带输送机间的距离。
接着,被搬入至测量部的被检轮胎其胎圈部会由被称为上轮辋及下轮辋的伪轮夹持固定。然后,被检轮胎其内部供应有空气直到成为适当的空气压为止并在旋转状态下进行数据测量。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昭63-445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平9-126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4728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424284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公开2011-16976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公开2007-271629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公开2007-271630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当利用上述皮带输送机搬运被检轮胎时,有时会造成被检轮胎的姿势不稳定。当被检轮胎的搬运姿势不稳定时,则皮带输送机的输送量和被检轮胎的搬运距离就会产生偏差以致有可能无法将被检轮胎搬运至正确的位置。并且,由于无法将被检轮胎搬运至正确的位置,由此在测量部就有可能无法使被检轮胎正确固定在上轮辋及下轮辋。同样地,当使检查完毕的轮胎从上轮辋及下轮辋载置到皮带输送机上时,有时也会造成检查完毕的轮胎姿势不稳定。
在此,上述皮带输送机上的轮胎的姿势会受到下述的影响,即胎侧的曲率、被检轮胎的刚性、被检轮胎的重量、及被检轮胎与皮带输送机的接触面的摩擦力等。
尤其,被检轮胎的搬运姿势中,当接触皮带输送机的被检轮胎的周向长度即接触弧长越短则不稳定的可能性就越高。
对于上述皮带输送机的被检轮胎的接触弧长通过将一对皮带输送机之间的间隔变窄就能够使其增加。但是,被检轮胎从皮带输送机上由上轮辋及下轮辋夹持,因此下轮辋就无法通过一对皮带输送机之间。即,为了进行夹持动作,输送机的间隔需要比下轮辋的直径还宽。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轮胎搬运至正确位置并使轮胎正确固定在正确位置的轮胎搬运方法、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轮胎检查系统。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轮胎搬运方法,其为一种将从上游侧搬运过来的轮胎以上轮辋及下轮辋固定之后进行测量的轮胎检查系统的轮胎搬运方法,其具备:利用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分割的一对搬运体的搬运机构,将所述轮胎搬运至固定轮胎的固定位置的搬运工序。而且,上述轮胎搬运方法还具备使所述一对搬运体在宽度方向上分离以使所述下轮辋能够通过所述一对搬运体之间的分离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轮胎搬运方法,其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轮胎搬运方法中,可以具备在所述固定位置对配置在所述一对搬运体上的所述轮胎进行保持的保持工序,且以所述保持工序保持所述轮胎的状态下进行所述分离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轮胎搬运方法,其在上述第二方式的轮胎搬运方法的所述保持工序中,可以利用所述上轮辋保持被配置在所述一对搬运体上的所述轮胎。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轮胎检查系统,其具备对由上述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任一个方式的轮胎搬运方法所搬运的所述轮胎的特性进行测量的测定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其为一种将轮胎搬运至预先设定的固定位置,且将所述轮胎在所述固定位置由上轮辋及下轮辋夹持固定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该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具备:对所述轮胎进行搬运且在宽度方向上分割的一对搬运体;及使所述一对搬运体在宽度方向上接近或分离的滑动机构。而且,该轮胎搬运固定装置还具备对基于所述滑动机构的所述一对搬运体的接近或分离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并且,所述控制部中,若所述轮胎由所述一对搬运体搬运至所述固定位置,则利用所述滑动机构使所述一对搬运体分离以使所述下轮辋能够通过所述一对搬运体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其在上述第五方式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中,可以具备当利用所述滑动机构使所述一对搬运体分离时,通过对搬运至所述固定位置的所述轮胎进行保持,由此限制所述轮胎移动的保持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其在上述第五方式或第六方式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中的所述保持机构可以利用所述上轮辋保持所述轮胎。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轮胎检查系统,其具备:上述第五方式至第七方式中任一个方式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对由所述上轮辋和所述下轮辋固定的所述轮胎的特性进行测量的测定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使轮胎搬运至正确位置且确实固定在该正确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轮胎检查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支承机构部的侧视图。
图3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支承机构部的俯视图。
图4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沿图2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沿图2的C-C线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检查站的控制系统的块图。
图8为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为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轮胎搬入时的状态俯视图。
图10为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由上轮辋固定轮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为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由上轮辋固定轮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2为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使搬运体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为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搬运体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4为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使上轮辋及下轮辋保持轮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5为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轮胎保持后使搬运体从轮胎分离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相当于图8的流程图。
图17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相当于图10的侧视图。
图18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相当于图11的主视图。
图19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相当于图13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备轮胎搬运固定装置的轮胎检查系统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检查系统1。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检查系统1具备作为测定轮胎不均匀性的轮胎均匀性测试机的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成为检查对象的轮胎(以下简称“被检轮胎T”)的搬入侧称为“上游侧”,将搬出侧称为“下游侧”。
轮胎检查系统1对从上游侧搬入的硫化成型后的被检轮胎T的不均匀性等的轮胎特性进行测定,并将检查完毕的轮胎向下游侧搬出。该轮胎检查系统1从搬运方向上游侧按顺序具备搬入站2、检查站3、标记站4、搬出站5。
搬入站2将硫化工序结束后的被检轮胎T进行中心定位后交接至检查站3。该搬入站2具备中心定位机构7、搬入输送机8及框架9。框架9设置在地板上,在其上部具备一对横梁10和一对纵梁11。横梁10向被检轮胎T的搬运方向延伸。纵梁11向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延伸且连接横梁10的端部彼此。在纵梁11上安装有搬入输送机8,在横梁10上安装有中心定位机构7。
搬入输送机8将被搬入至搬入站2的被检轮胎T以横置状态进行搬运,并交接至检查站3。上述所谓“横置”是指被检轮胎T的中心轴以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载置的状态。该搬入输送机8具备在其宽度方向上分割的一对皮带输送机12。一对皮带输送机12配置成彼此平行。一对皮带输送机12也可设为通过未图示的调整机构使其间隔可根据被检轮胎T的尺寸来调整。
中心定位机构7为对通过上述搬入输送机8搬运的被检轮胎T进行中心定位的机构。详细而言,对被检轮胎T的搬运姿势进行调整以使被检轮胎T的中心轴配置在一对皮带输送机12之间的中央。该中心定位机构7具备4条可摆动的臂13。
这些臂13以2条为一组,针对各横梁10各配置有一组。安装在各横梁10的每组臂13以从宽度方向外侧夹持皮带输送机12的方式相对置配置。每组臂13的基部14安装成可分别绕着在搬运方向接近配置的朝上下方向延伸的摆动轴摆动。并且,每个臂13设置成其端部15可在能够抵接于被检轮胎T的胎面部的高度位置摆动。而且,每个臂13设置成连结于液压缸筒等驱动机构,利用该驱动机构的动力可使其摆动。
上述每个臂13在进行被检轮胎T的中心定位的定心位置(图1中以双点划线表示)和未进行被检轮胎T的中心定位的初始位置(图1中以实线表示)之间摆动。每个臂13在上述定心位置,仅以被检轮胎T的直径所相对应的指定角度摆动以使全部的端部15都接触被检轮胎T的胎面。另一方面,位于上述初始位置的每个臂13以不接触搬运中的被检轮胎T的方式例如以朝向横梁10的长度方向的方式配置。
检查站3具有对经由搬入站2搬入的被检轮胎T的不均匀性进行测定的功能。检查站3具备搬运机构16、固定机构17(参考图2)、测定部18、摆动测量部19及轮辋存放部20。
搬运机构16接收搬入输送机8所搬运过来的被检轮胎T,并将其搬运至由固定机构17固定被检轮胎T的指定固定位置。该搬运机构16具备:在宽度方向上分割的一对搬运体22;及支承搬运体22的支承机构部23。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定位置预先设定在一对搬运体22的搬运方向中央附近。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搬运体22由皮带输送机所构成。搬运体22由从搬入站2接收被检轮胎T的搬入位置,经过由固定机构17固定被检轮胎T的固定位置,延伸至将检查完毕的轮胎交接至标记站4的交接位置。上述的一对搬运体22其基部侧由支承机构部23以悬臂状态支承。
各搬运体22具备从下方支承被检轮胎T的载重的输送带架24。在这些输送带架24的上游侧的基部25安装有基部侧皮带轮26。并且,在输送带架24的下游侧的端部27安装有端部侧皮带轮28。在这些基部侧皮带轮26和端部侧皮带轮28之间,绕挂有皮带29。皮带29通过基部侧皮带轮26和端部侧皮带轮28的转动,在输送带架24的上表面24a的上方及输送带架24的下表面24b的下方移动。
即,上述搬运体22通过基部侧皮带轮26的旋转驱动,使其配置在输送带架24上方的部分朝搬运方向移动,因此皮带29上所载置的被检轮胎T向搬运方向搬运。
支承机构部23具备:使上述搬运体22朝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功能;使上述搬运体22旋转驱动的旋转机构功能;及使一对搬运体22在宽度方向上接近、分离的滑动机构功能。
如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支承机构部23具备由检查站3的下部框架30所支承的底座框架31。在底座框架31安装有一对导向件32。这些导向件32配置在上述搬运体22的上游侧。
一对导向件32形成为朝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其上端部32a配置在比上述的搬入站2的搬入输送机8还稍微下方的位置。
并且,一对导向件32在上述搬运体22的宽度方向上分离配置,在其下游侧的面33上安装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轨道部件34。
如图4所示,在一对导向件32之间,配置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丝杠轴35。该丝杠轴35构成可使旋转运动转换成上下方向的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机构或滑动丝杠机构。该丝杠轴35通过上述底座框架31和安装成横穿导向件32的上端部32a之间的板36支承成其两端部旋转自如。在丝杠轴35的下端部35a安装有丝杠侧皮带轮37。
另一方面,在比丝杠轴35还上游侧的底座框架31上安装有可切换旋转方向的升降用马达38。该升降用马达38具备朝向上下方向的驱动轴39。该驱动轴39朝下方延伸,在其下端部39a安装有升降用马达侧皮带轮40。
在升降用马达侧皮带轮40和上述的丝杠侧皮带轮37之间,绕挂有驱动用的皮带40a。利用该驱动用的皮带40a就可使升降用马达侧皮带轮40的旋转动力传递至丝杠侧皮带轮37,可使丝杠轴35向升降用马达38的旋转方向所对应的方向旋转。
如图3、图4所示,支承机构部23具备支承上述搬运体22的基部25的主框架41。在该主框架41形成有:可滑动地安装在上述轨道部件34的方块部42(参考图3);及从这些方块部42之间朝导向件32之间延伸的升降片43。在该升降片43上安装有螺帽部件43a(参考图4)。螺帽部件43a构成为可根据上述丝杠轴35的旋转量向上下方向移动。即,主框架41通过升降用马达38的旋转驱动就可向上下方向移动。
如图2、图5所示,在主框架41安装有用于驱动搬运体22的搬运用马达44。而且,如图3所示,主框架41可旋转地支承向搬运体2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花键轴45。在该花键轴45上,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朝搬运体2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花键46。
上述的2个基部侧皮带轮26安装在花键轴45。更具体而言,基部侧皮带轮26通过花键46可使其不能相对旋转并且以朝搬运体22的宽度方向可滑动的状态安装在上述花键轴45。并且,在花键轴45上,在上述基部侧皮带轮26之间安装有从动皮带轮47。
如图5所示,上述的搬运用马达44的驱动轴48向搬运体22的宽度方向延伸。在该驱动轴48的端部固定有驱动皮带轮49。并且,在上述从动皮带轮47(参考图3)和驱动皮带轮49之间绕挂有皮带50。即,通过旋转驱动搬运用马达44,可使花键轴45旋转,通过该花键轴45的旋转可使基部侧皮带轮26旋转。
如图2、图3所示,在比花键轴45还下游侧的主框架41固定有与花键轴45平行的第一滑动轴51。该第一滑动轴51将搬运体22的输送带架24以可朝其宽度方向滑动的状态支承。而且,如图2、图6所示,在比上述的花键轴45还下方的主框架41固定有与花键轴45平行延伸的第二滑动轴52。
如图2、图5所示,在比第一滑动轴51还下方的主框架41可旋转地支承有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具有螺纹部53的滑动用丝杠轴54。滑动用丝杠轴54构成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机构或滑动丝杠机构。长度方向两侧的各螺纹部53(参考图5)彼此为反向螺纹。并且,在滑动用丝杠轴54的各螺纹部53安装有通过滑动用丝杠轴54的旋转可使其沿着滑动用丝杠轴54直线运动的滑动用螺帽55。这些滑动用螺帽55配置在对滑动用丝杠轴54的长度方向的中心成对称的位置。
在滑动用丝杠轴54的中央部56固定有滑动用皮带轮57。另一方面,如图2、图6所示,在滑动用丝杠轴54的下方的主框架41固定有滑动用马达58。在滑动用马达58的驱动皮带轮59和滑动用丝杠轴54的滑动用皮带轮57之间,绕挂有皮带60(参考图2)。
并且,如图5所示,在各滑动用螺帽55,固定有向搬运方向延伸的滑板61。
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滑板61形成为横穿上述的花键轴45、第一滑动轴51、第二滑动轴52及滑动用丝杠轴54之间。并且,滑板61经由滑块62~64可滑动地支承于上述的花键轴45、第一滑动轴51、第二滑动轴52。在此,滑板61以相对于安装在花键轴45的滑块64,朝滑动方向的相对移动受限的状态安装成可朝花键轴45的周向相对转动。
即,当由上述的滑动用马达58使滑动用丝杠轴54朝指定的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一对滑板61会朝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其结果,一对搬运体22会和滑板61一起朝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当由上述的滑动用马达58使滑动用丝杠轴54朝着与第一旋转方向成反向旋转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一对滑板61会朝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其结果,一对搬运体22会和滑板61一起朝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
如图2所示,固定机构17从上下夹持固定由搬运机构16搬运至固定位置的被检轮胎T。所谓固定位置是指利用固定机构17可使被检轮胎T固定的指定位置。
固定机构17具有:可朝上下方向移动且旋转自如的上轮辋65;及可旋转驱动的下轮辋66。这些上轮辋65及下轮辋66构成为可分别配置在搬运体22的上下两侧。上轮辋65安装在可绕着轴线旋转自如的上轮辋轴67的下端部。下轮辋66安装在可绕着轴线旋转驱动的下轮辋轴68的上端部。
并且,固定机构17还具有:使上轮辋轴67朝上下方向移动的上轮辋升降驱动部69(参考图7);及旋转驱动下轮辋轴68的下轮辋旋转驱动部70(参考图7)。
如图2、图10所示,上轮辋65形成为俯视圆形且具有环状的推压面72可紧贴于被检轮胎T的上侧的胎圈部71的外侧面的全周。
下轮辋66形成为俯视圆形且具有环状的推压面73可紧贴于被检轮胎T的下侧的胎圈部71的外侧面的全周。上轮辋65及下轮辋66分别具备嵌入胎圈部71的内围侧的圆筒部82、83。
上轮辋65的轴线C1及下轮辋66的轴线C2配置在彼此的延长线上。这些上轮辋65及下轮辋66能够替换成与被检轮胎T的胎圈径相应的部件。上轮辋65构成为可装卸于上轮辋轴67,下轮辋66构成为可装卸于下轮辋轴68。
如图10所示,在上轮辋轴67形成有比上轮辋65还向下方突出的卡合凸部74。另一方面,在下轮辋轴68的上端形成有比下轮辋66还向上方突出的筒部75。在筒部75的上端部形成有上述卡合凸部74可落入的卡合凹部(未图示)。在该卡合凹部设有未图示的锁定机构。以卡合凸部74落入卡合凹部的状态使锁定机构动作,由此可维持上轮辋轴67和下轮辋轴68的卡合状态,使向彼此分离方向的相对移动受限。
根据上述固定机构17,通过使上轮辋65下降由上轮辋65和下轮辋66夹持被检轮胎T,且以锁定机构限制上轮辋轴67及下轮辋轴68的移动,由此能够以与实际上安装在车辆的车轮上的状态相同的密闭状态固定被检轮胎T。
该实施方式的一例中的固定机构17还具有对上轮辋65和下轮辋66所夹持的被检轮胎T供应空气的机构(未图示)。
固定机构17的下轮辋旋转驱动部70具有在已固定被检轮胎T的状态下使其旋转的旋转驱动力赋予用的马达等旋转机构(未图示)。
即,通过使上轮辋轴67设为卡合在下轮辋轴68的状态,利用下轮辋旋转驱动部70旋转驱动下轮辋66,可使构成为旋转自如的上轮辋65从动,从而使上轮辋65和下轮辋66同时旋转。由此,由上轮辋65和下轮辋66所夹持的被检轮胎T旋转。作为上述旋转机构的结构,也可以是对上轮辋轴67和下轮辋轴68的双方赋予驱动力使这些彼此的旋转速度同步的结构。并且,作为旋转机构的另一结构,也可以是只对上轮辋轴67和下轮辋轴68的其中一方赋予驱动力而使另一方为从动的结构。
测定部(测定装置)18对表示被检轮胎T尺寸的不均匀的径向尺寸偏差(RRO)、表示半径方向的力变动的径向力变动(RFV)、表示轴方向的力变动的轴向力变动(LFV)、表示行驶方向的力变动的切向力变动(TFV)等进行测定。在此,所谓径向尺寸偏差(RRO)是指对被检轮胎T充气后进行旋转时被检轮胎T朝半径方向摆动的变化量。并且,径向力变动(RFV)、轴向力变动(LFV)、切向力变动(TFV)是指对被检轮胎T充气后利用负载轮76施加载重,将被检轮胎T的旋转轴和负载轮轴的距离设为一定值而进行旋转时作用在负载轮轴的被检轮胎T的半径方向、轴方向、行驶方向的载重变动。
如图1所示,测定部18具有可对由上述固定机构17所固定且设为旋转状态的被检轮胎T的胎面部施加径方向的载重的负载轮76。该负载轮76构成为可旋转,且构成为只有在需要测定项目时移动至被检轮胎T侧对被检轮胎T施加指定的载重。
在上述测定部18设有对作用在负载轮76的载重变动或对上轮辋轴67及下轮辋轴68的位移量等进行测定的传感器(未图示)。基于传感器的测量结果通过电脑运算成被检轮胎T的评价参数,提供做为是否在预先所存储的各测定值的容许范围内的判定等。
摆动测量部19进行旋转状态下的被检轮胎T的摆动测量。
轮辋存放部20为一种根据被检轮胎T的胎圈径存放有预先备好的上轮辋65及下轮辋66的装置。存放在该轮辋存放部20的上轮辋65及下轮辋66由阶段转换用起吊装置77移动至固定被检轮胎T的固定位置并进行更换作业。另外,轮辋存放部20只要根据需要适当设置即可,即使省略也无妨。
如图7所示,检查站3具备进行上述的搬运机构16及上述的固定机构17的驱动控制的控制部81。更具体而言,控制部81以进行搬运机构16的升降用马达38、滑动用马达58、搬运用马达44的驱动控制来控制搬运机构16的动作。并且,控制部81以控制固定机构17的上轮辋升降驱动部69及下轮辋旋转驱动部70来控制上轮辋65及下轮辋66的被检轮胎T的固定动作及转动动作。另外,由上述搬运机构16和固定机构17构成本发明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
如图1所示,标记站4对由检查站3测定不均匀性后的检查完毕的轮胎Tf,根据上述的径向力变动等的测定结果施加标记。该标记站4具备:与上述的搬入站2的搬运输送机8相同的搬运输送机78;及与中心定位机构7相同的中心定位机构79。由搬运输送机78所搬出的检查完毕的轮胎Tf通过中心定位机构79定心之后,由未图示的标记装置对检查完毕的轮胎Tf的胎侧等施加标记。并且,标记站4利用搬运输送机78将标记后的检查完毕的轮胎Tf按顺序向搬出站5搬运。
搬出站5为一种将从标记站4搬出的标记完毕的轮胎交接至未图示的搬运台车等的机构。该搬出站5具备搬运标记完毕的轮胎的辊式输送机80。标记完毕的轮胎经由这些辊式输送机80交接至搬运台车等。
本实施方式中的轮胎检查系统1具备上述的结构。接着,针对上述的结构的轮胎检查系统1中的被检轮胎T的搬运固定控制(搬运方法),一边参考图8的流程图及图9~图13,一边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首先,控制部81利用搬运机构16将由搬入站2定心之后的被检轮胎T搬入至固定位置(步骤S01:搬运工序)。
如图9所示,各搬运体22彼此的宽度方向的距离设为可使搬运中的被检轮胎T的姿势稳定的指定距离L1。指定距离L1设定成可使被检轮胎T的胎侧接触搬运体22时的弧状部分(图9中以网格表示)的周向的长度即接触弧长L3为足够长的距离。该指定距离L1,其大多数情况形成为比胎圈的内径R1还短的距离。
指定距离L1是根据搬运体22的宽度尺寸或被检轮胎T的胎侧的曲率、被检轮胎T的刚性、重量、被检轮胎T与搬运体22的摩擦力等各种条件而有所改变的距离,预先利用测试或模拟实验等就能够求出该距离。当指定距离L1为比内径R1还短的距离时,搬运体22彼此之间的间隔,会在被检轮胎T搬入时相对地变窄,以致下轮辋66无法向上下方向通过搬运体22之间的空间。
而且,当被检轮胎T被搬入至指定的固定位置时,控制部81会使搬运机构16停止搬运被检轮胎T。在此,该实施方式中的被检轮胎T的搬运方向的位置是利用皮带输送机的输送量加以管理,但也可利用位置传感器(未图示)等的感测加以决定。
接着,如图13所示,控制部81使搬运体22滑动以使搬运体22彼此在宽度方向上分离(步骤S02:分离工序)。更具体而言,将搬运体22彼此的距离设为可使下轮辋66通过搬运体22之间,并且可由搬运体22从下方支承被检轮胎T的指定距离L2。
如图9、图12所示,将一对搬运体22的距离设为指定距离L2时的接触弧长L4比一对搬运体22的距离设为指定距离L1时的接触弧长L3还短。指定距离L2设为至少比胎圈部71的内径R1长且比被检轮胎T的外径R2短的距离。指定距离L2与指定距离L1同样地也是根据搬运体22或被检轮胎T的各种条件而有所改变的距离,预先利用测试或模拟实验等就能够求出该距离。在图9、图12中,以箭头表示被检轮胎T的搬运方向。
接着,控制部81使搬运体22下降并将被检轮胎T交接至下轮辋66的同时使上轮辋65下降,由此使被检轮胎T通过上轮辋65和下轮辋66所夹持固定(步骤S03)。如图14所示,此时,下轮辋66的圆筒部83嵌入被检轮胎T的下侧的胎圈部71的内侧。并且,上轮辋65的圆筒部82嵌入被检轮胎T的上侧的胎圈部71的内侧。
然后,如图15所示,控制部81使搬运体22下降并以使搬运体22从被检轮胎T向下方分离。
接着,控制部81使被检轮胎T一边旋转一边对该被检轮胎T进行各种测定(步骤S04)。
而且,当上述测定结束时,控制部81将检查完毕的轮胎Tf通过搬运体22朝检查站3的下游侧的标记站4搬出(步骤S05)。
此时,控制部81使上轮辋65及搬运体22按照上轮辋65、搬运体22的顺序上升,或者,使上轮辋65及搬运体22同时上升。由此,能够在检查完毕的轮胎Tf的下侧的胎侧由搬运体22所支承的状态下使检查完毕的轮胎Tf从下轮辋66分离。然后,驱动搬运体22,将检查完毕的轮胎Tf向搬运方向下游侧搬运,交接至标记站4。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以搬运体22彼此的距离保持为指定距离L2的状态下搬出检查完毕的轮胎Tf,但也可恢复成指定距离L1之后进行搬出。此时,只要使下轮辋66从检查完毕的轮胎Tf分离,并以检查完毕的轮胎Tf由上轮辋65和搬运体22夹持的状态,使搬运体22彼此的距离恢复成指定距离L1即可。
由此,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检查系统1,当被检轮胎T由搬运机构16搬运至固定位置时,能够使一对搬运体22分离以使一对搬运体22相对于下轮辋66向下方相对移动而使被检轮胎T可抵接于下轮辋66。因此,在被检轮胎T从上游侧搬入时,能够缩短搬运体22彼此的距离。其结果,能够防止搬运时被检轮胎T的姿势不稳定,因此能够将被检轮胎T搬运至正确的固定位置并由上轮辋65及下轮辋66确实固定。
而且,由于能够防止被检轮胎T的姿势在搬运中产生不稳定,因此能够使检查迅速化。
接着,针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轮胎检查系统进行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装置,只是追加了对被检轮胎T进行保持的保持工序。因此,援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9、图12、图15,针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轮胎检查系统,其相对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轮胎检查系统,具备同一机械结构,只有利用控制部81执行的控制处理不同。
以下,针对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检查系统中的被检轮胎T的搬运固定控制(搬运方法),一边参考图16的流程图及图9、图12、图15、图17~图19一边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首先,控制部8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将由搬入站2定心后的被检轮胎T通过搬运机构16搬入至固定位置(步骤S01:搬运工序)。此时,如图9所示,各搬运体22彼此的宽度方向的距离设为指定距离L1。
接着,控制部81利用固定机构17保持已搬入固定位置的被检轮胎T(步骤S10:保持工序)。
在此,如图17、图18所示,控制部81使上轮辋65下降,由此使上轮辋65的圆筒部82嵌入被检轮胎T的上侧的胎圈部71内侧。由此,成为被检轮胎T向轴方向上侧的移动及向径方向的移动受限的保持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上轮辋65作为保持被检轮胎T的保持机构发挥作用。
然后,如图19所示,控制部81使搬运体22滑动以使搬运体22彼此在宽度方向上分离(步骤S02:分离工序)。即,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保持被检轮胎T的状态下使搬运体22彼此分离。如图12所示,根据上述分离工序,搬运体22彼此的距离设为能够使上述的下轮辋66通过的指定距离L2。
然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使搬运体22下降并将被检轮胎T交接至下轮辋66的同时使上轮辋65下降,由此使被检轮胎T通过上轮辋65和下轮辋66夹持固定(步骤S03)。而且,如图15所示,控制部81使搬运体22下降以使搬运体22从被检轮胎T向下方分离。
而且,控制部81使被检轮胎T一边旋转一边对该被检轮胎T进行各种测定(步骤S04)。并且,当上述测定结束时,将检查完毕的轮胎Tf通过搬运体22朝检查站3的下游侧的标记站4搬出(步骤S05)。
将检查完毕的轮胎Tf朝标记站4搬出时,搬运体22彼此的距离,可以是指定距离L1、指定距离L2中任一距离。例如,在搬运时若要将搬运体22彼此的距离从指定距离L2恢复成指定距离L1时,可以在通过上述的上轮辋65保持检查完毕的轮胎Tf的状态下使搬运体22滑动。更具体而言,首先从检查完毕的轮胎Tf已固定在上轮辋65及下轮辋66的状态下,使上轮辋65和搬运体22同时上升。由此,下轮辋66从检查完毕的轮胎Tf相对地向下方分离。接着,使搬运体22滑动,由此使搬运体22彼此的距离成为指定距离L1。
由此,根据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检查系统,在被检轮胎T由上轮辋65保持在固定位置之后,使一对搬运体22朝彼此分离方向滑动。因此,能够防止被检轮胎T在这些搬运体22滑动时受到一对搬运体22中任一方的牵扯而使被检轮胎T的姿势不稳定。
并且,在被检轮胎T搬运至固定位置且一对搬运体22朝彼此分离的方向滑动时,有效利用为了固定被检轮胎T而设置的上轮辋65就能够保持被检轮胎T。因此,与设置保持被检轮胎T的专用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零件数量。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包含对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加以各种变更后的方式。即,在各实施方式中举出的具体的形状或结构等只不过为一个例子,可加以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轮胎检查系统1以具有轮胎均匀性测试机的功能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具备固定被检轮胎T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的轮胎检查系统即可。例如,也可应用在具有动平衡测试机的功能的轮胎检查系统。
并且,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以具备测量被检轮胎T特性的测定装置的轮胎检查系统1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也可应用在轮胎搬运之后不进行检查的PCI(硫化后充气)装置等的装置。
而且,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皮带输送机作为搬运体2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皮带输送机。只要是可将被检轮胎T搬运至固定位置的机构,并且是在宽度方向上可分离配置的机构即可,例如也可使用辊式输送机等。
而且,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在搬出固定状态的检查完毕的轮胎Tf时,使上轮辋65的上升与搬运体22的上升同步,以上轮辋65嵌入检查完毕的轮胎Tf的状态将搬运体22彼此的距离恢复成指定距离L1。
并且,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上轮辋65作为保持机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与上轮辋65有所区别地设置保持被检轮胎T的专用装置。作为固定被检轮胎T的专用装置,例如,可使用具有与上述搬入站2的中心定位机构7相同机构的装置。即,也可将通过4条臂的端部将搬运过来的被检轮胎T的胎面部从一对搬运体22的宽度方向外侧夹持的机构做为保持机构使用。
并且,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当利用上轮辋65保持被检轮胎T时,以使上轮辋65下降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除了使上述上轮辋65下降的情况以外,例如也可使搬运体22上升而使上轮辋65嵌入被检轮胎T,从而保持被检轮胎T。
并且,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以下轮辋66为不升降且上下方向固定的状态,利用搬运体22和上轮辋65的升降,使搬运体22及上轮辋65与下轮辋66在上下方向相对移动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构成为上轮辋65为不升降且在上下方向固定的状态,利用搬运体22和下轮辋66的升降,使搬运体22及下轮辋66与上轮辋65在上下方向相对移动。而且,也可构成为搬运体22在上下方向固定的状态,利用上轮辋65和下轮辋66的升降,使上轮辋和下轮辋与搬运体22相对移动。并且,也可构成为使上轮辋65、下轮辋66、搬运体22都升降移动且相对移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搬运轮胎的轮胎搬运方法和固定搬入输送机所搬运过来的轮胎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轮胎检查系统。
符号说明
1-轮胎检查系统,2-搬入站,3-检查站,4-标记站,5-搬出站,7-中心定位机构,8-搬入输送机,9-框架,10-横梁,11-纵梁,12-皮带输送机,13-臂,14-基部,15-端部,16-搬运机构,17-固定机构,18-测定部,19-摆动测量部,20-轮辋存放部,22-搬运体,23-支承机构部,24-输送带架,25-基部,26-基部侧皮带轮,27-端部,28-端部侧皮带轮,29-皮带,30-下部框架,31-底座框架,32-导向件,32a-上端部,33-下游侧的面,34-轨道部件,35-丝杠轴,35a-下端部,36-板,37-丝杠侧皮带轮,38-升降用马达,39-驱动轴,39a-下端部,40-升降用马达侧皮带轮,40a-皮带,41-主框架,42-方块部,43-升降片,43a-螺帽部件,44-搬运用马达,45-花键轴,46-花键,47-从动皮带轮,48-驱动轴,49-驱动皮带轮,50-皮带,51-第一滑轴,52-第二滑轴,53-螺纹部,54-滑动用丝杠轴,55-滑动用螺帽,56-中央部,57-滑动用皮带轮,58-滑动用马达,59-驱动皮带轮,60-皮带,61-滑板,62-滑块,63-滑块,64-滑块,65-上轮辋,66-下轮辋,67-上轮辋轴,68-下轮辋轴,69-上轮辋升降驱动部,70-下轮辋旋转驱动部,71-胎圈部,72-推压面,73-推压面,74-卡合凸部,75-筒部,76-负载轮,77-阶段转换用起吊装置,78-搬运输送机,79-中心定位机构,80-辊式输送机,81-控制部,82-圆筒部,83-圆筒部,T-被检轮胎,Tf-检查完毕的轮胎。

Claims (8)

1.一种将从上游侧搬运过来的轮胎以上轮辋及下轮辋固定之后进行测量的轮胎检查系统的轮胎搬运方法,其具备:
搬运工序,利用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分割的一对搬运体的搬运机构,将所述一对搬运体之间的间隔形成为所述下轮辋无法上下通过所述一对搬运体之间的空间的间隔,而将所述轮胎搬运至固定轮胎的固定位置;及
分离工序,使所述一对搬运体在宽度方向上分离,以使得在通过所述搬运工序由所述一对搬运体将所述轮胎搬运至所述固定位置之后所述下轮辋能够通过所述一对搬运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搬运方法,其中,
所述方法具备在所述固定位置对配置在所述一对搬运体上的所述轮胎进行保持的保持工序,
且以所述保持工序保持所述轮胎的状态下进行所述分离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搬运方法,其中,
所述保持工序是利用所述上轮辋保持被配置在所述一对搬运体上的所述轮胎。
4.一种轮胎检查系统,其中,
所述系统具备对由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搬运方法所搬运的所述轮胎的特性进行测量的测定装置。
5.一种将轮胎搬运至预先设定的固定位置,且将所述轮胎在所述固定位置由上轮辋及下轮辋夹持固定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其具备:
对所述轮胎进行搬运且在宽度方向上分割的一对搬运体;
使所述一对搬运体在宽度方向上接近或分离的滑动机构;及
对基于所述滑动机构的所述一对搬运体的接近或分离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中,
在将所述轮胎搬运至所述固定位置时,将所述一对搬运体之间的间隔形成为所述下轮辋无法上下通过所述一对搬运体之间的空间的间隔,
若所述轮胎由所述一对搬运体搬运至所述固定位置,则利用所述滑动机构使所述一对搬运体分离以使所述下轮辋能够通过所述一对搬运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具备当利用所述滑动机构使所述一对搬运体分离时,通过对搬运至所述固定位置的所述轮胎进行保持,由此限制所述轮胎移动的保持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机构利用所述上轮辋保持所述轮胎。
8.一种轮胎检查系统,其具备:
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
对由所述上轮辋和所述下轮辋固定的所述轮胎的特性进行测量的测定装置。
CN201380077283.3A 2013-06-14 2013-06-14 轮胎搬运方法、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轮胎检查系统 Active CN1053078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66437 WO2014199508A1 (ja) 2013-06-14 2013-06-14 タイヤ搬送方法、タイヤ搬送固定装置、および、タイヤ検査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7875A CN105307875A (zh) 2016-02-03
CN105307875B true CN105307875B (zh) 2017-10-24

Family

ID=52021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7283.3A Active CN105307875B (zh) 2013-06-14 2013-06-14 轮胎搬运方法、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轮胎检查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746396B2 (zh)
JP (1) JP6005276B2 (zh)
KR (1) KR101848132B1 (zh)
CN (1) CN105307875B (zh)
DE (1) DE112013006458B4 (zh)
TW (1) TWI561803B (zh)
WO (1) WO20141995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6247B2 (ja) * 2014-04-01 2018-09-0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
IN2015DN06393A (zh) 2014-04-11 2015-10-16 Mitsubishi Heavy Ind Mach Tech
TWI561804B (en) * 2015-02-05 2016-12-11 Mitsubishi Heavy Ind Mach Tech Tire marking apparatus
DE112017007614B4 (de) 2017-06-06 2021-09-02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Systems, Ltd. Reifenhaltevorrichtung, damit ausgestattetes reifenprüfsystem, und steuerverfahren für die reifenhaltevorrichtung
CN108297027B (zh) * 2018-02-24 2023-10-24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轮气密胶圈压装装置
JP2019174442A (ja) * 2018-03-26 2019-10-1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
CN112041140B (zh) * 2018-05-01 2021-09-2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装置
DE102018221169B4 (de) * 2018-12-06 2022-02-2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Parkrobot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wenigstens zwei Radachsen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derartigen Parkroboters
CN110146306B (zh) * 2019-06-18 2024-02-27 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滚动阻力测试装置及滚动阻力测试方法
JP7458051B2 (ja) * 2019-10-25 2024-03-29 国際計測器株式会社 タイヤ試験装置
USD944655S1 (en) * 2019-11-29 2022-03-01 Jirasak Rattanapaibooncharoen Double cup carrier
CN114180261A (zh) * 2020-09-14 2022-03-15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轮胎货叉取放货站台
CN114310064B (zh) * 2022-01-28 2024-02-13 广西乾岳气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罐体自动线性焊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7672A (en) * 1974-08-07 1976-10-26 Picker Corporation Tire inspection system
JPS60143941A (ja) 1983-12-29 1985-07-30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回転装置
JPS6344541A (ja) 1986-08-12 1988-02-25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エタノ−ルの製造方法
JPH0244227A (ja) 1988-08-04 1990-02-1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二つ割りリムのチヤツキング装置
JPH04242846A (ja) 1991-01-07 1992-08-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タ記憶装置
JPH05196533A (ja) 1992-01-20 1993-08-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イヤの高速ユニフォミティマシン
JPH09126935A (ja) 1995-10-26 1997-05-16 Kobe Steel Ltd タイヤ試験機のタイヤセンタリング装置及びタイヤセンタリング方法
US5883304A (en) * 1996-08-09 1999-03-1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d correcting uniformity of tires
US6016695A (en) 1997-01-24 2000-01-2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ire uniformity testing system
US5979231A (en) * 1997-01-24 1999-11-09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Loadwheel assembly for tire testing systems having conical support plates
US6082191A (en) 1997-01-24 2000-07-0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nlet conveyor for tire testing systems
JP4472838B2 (ja) 2000-06-20 2010-06-02 大和製衡株式会社 タイヤ搬送装置及びタイヤの搬送方法
JP2005331355A (ja) 2004-05-19 2005-12-02 Kobe Steel Ltd タイヤ試験装置
JP4242846B2 (ja) 2005-02-03 2009-03-25 株式会社長浜製作所 タイヤの搬送・保持装置
JP5058940B2 (ja) 2008-10-23 2012-10-2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検査装置及びタイヤ検査方法
JP5357081B2 (ja) 2010-02-19 2013-12-04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イヤ試験機のタイヤインフレート方法
JP5313943B2 (ja) 2010-02-25 2013-10-09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イヤ試験機のリム交換装置及びリム交換方法
JP5784347B2 (ja) 2011-04-07 2015-09-2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用コンベア
CN102944359B (zh) * 2012-08-03 2015-04-08 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轮胎种类识别及动平衡检测一体化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46396B2 (en) 2017-08-29
DE112013006458T5 (de) 2015-09-24
JPWO2014199508A1 (ja) 2017-02-23
KR101848132B1 (ko) 2018-04-11
CN105307875A (zh) 2016-02-03
KR20160005772A (ko) 2016-01-15
TW201447254A (zh) 2014-12-16
US20150362406A1 (en) 2015-12-17
WO2014199508A1 (ja) 2014-12-18
TWI561803B (en) 2016-12-11
DE112013006458B4 (de) 2021-01-28
JP6005276B2 (ja)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7875B (zh) 轮胎搬运方法、轮胎搬运固定装置及轮胎检查系统
US9429498B2 (en) Tire testing machine
US9145260B2 (en) Tire conveyance device
CN102844254B (zh) 轮胎分选装置
CN2935109Y (zh) 全自动载重轮胎动静平衡/跳动度试验机
JP2007279057A (ja) タイヤ検査システム用入力コンベヤ
CN106164642B (zh) 轮胎保持装置、轮胎试验系统
JP6780107B2 (ja) タイヤ保持装置、これを備えるタイヤ試験システム、及びタイヤ保持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865278B2 (ja) タイヤ搬送装置、これを備えるタイヤ試験システム、及びタイヤ搬送方法
JP5955476B1 (ja) タイヤ検査システム
CN105621037A (zh) 一种悬挂移动装置
CN109556508A (zh) 轮胎内表面形状测定装置以及轮胎内表面形状测定方法
JP6153497B2 (ja) タイヤ試験機
CN115507794B (zh) 一种汽车冲压模具铸件检测装置
JP6494831B2 (ja) タイヤ搬送装置
CN209979138U (zh) 一种轮胎动平衡及均匀性试验机用轮胎零点定位装置
CN110378161B (zh) 一种轮胎零点定位方法
CN105223026A (zh) 皮卡后车门疲劳耐久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测试方法
CN205300561U (zh) 一种全钢不圆度轮辋更换工装
CN220907042U (zh) 一种托盘转运移形升降机
EP3739319B1 (en) Tire holding mechanism and tire test device
JPH10167457A (ja) 円盤部材の搬送装置
CN111656154A (zh) 轮辋更换机、轮辋保持装置及轮胎试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05

Address after: Hyogo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eavy Machinery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Hiroshim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