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0174B - 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 - Google Patents

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0174B
TWI670174B TW107130265A TW107130265A TWI670174B TW I670174 B TWI670174 B TW I670174B TW 107130265 A TW107130265 A TW 107130265A TW 107130265 A TW107130265 A TW 107130265A TW I670174 B TWI670174 B TW I6701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infrared
sheet
layer
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0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9906A (zh
Inventor
白石奈奈
今井克明
山上晃
孫博
傑羅門 摩耶
菲立普 修德蘭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迪愛生股份有限公司
美商太陽化學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迪愛生股份有限公司, 美商太陽化學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迪愛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9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9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0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01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09D11/037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pig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6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4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B32B2307/4023Coloured on the layer surface, e.g. in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8Matt, dull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6Refle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05/00Adhesive articles, e.g. adhesive ta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08K3/013Fillers, pigments or reinforc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09D11/03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0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being pressure-sensitive, i.e. tacky at temperatures inferior to 30°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09J2301/41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additives as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1/00Presence of polyvinyl acetate
    • C09J2431/006Presence of polyvinyl acetate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黑色薄片(1),其特徵在於:其係積層有基材薄片(11)、與紅外線反射層(12),CIE色彩值(L*,a*,b*)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在下述範圍:18≦L*≦36
-3≦a*≦3
-3≦b*≦3
12≦R。

Description

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
本發明關於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
本申請案主張基於2017年9月1日於美國申請之62/553,370號的優先權、主張基於2018年5月10日於美國申請之62/669,576號的優先權,並將該等內容引用於此。
在電子筆記本、行動電話、PHS等小型電子終端而言,有利用透過石墨薄片等散熱薄片進行的散熱作為冷卻手段(專利文獻1)。在小型電子終端而言,為了抑制輻射雜訊亦有利用使軟磁性金屬粉末在樹脂薄片複合化而成的磁性薄片,亦有利用為了電子零件的電絕緣的絕緣薄片(專利文獻2~3)。
又,從隱蔽、遮光之觀點來看,該等散熱薄片、磁性薄片、絕緣薄片等電子零件用功能性薄片宜使用著色為黑色的黏著帶。習知的該等黑色黏著帶,一般是以碳黑所著色,會吸收近紅外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20396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6-07227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6-074226號公報
惟,有要求把習知貼附有黑色黏著帶的功能性薄片,在和小型電子終端內之許多黑色電子零件(包含貼附有黑色黏著帶的功能性薄片)相近的位置貼附或者重疊貼附。因此,有以下情況:多個同為黑色的零件彼此要透過可見光來辨別會變得困難。又,若使用黑色的紅外線反射性塗膜的話,雖變得能夠利用紅外線進行辨別,但不知有市售之紅外線反射塗膜,是適合用於印刷在可應用在小型電子零件的黏著帶。
本發明是有鑑於這樣的情況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該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是可利用在使用紅外線光源與紅外線相機而辨別多個同為黑色的黏著帶彼此上。
本發明人為解決上述課題深入研究的結果,發現:反射近紅外線的黑色薄片與習知的黑色黏著帶是相同色調,並且能使用紅外線來辨別。即,本發明是如下所述。
[1]一種黑色薄片,其特徵在於:其係積層有基材薄片、與紅外線反射層, CIE色彩值(L*,a*,b*)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在下述範圍:18≦L*≦36
-3≦a*≦3
-3≦b*≦3
12≦R。
[2]如前述[1]記載之黑色薄片,其依照JIS Z 8741以60°的設定角度所測定之光澤度Gu在下述範圍:0≦Gu≦10。
[3]如前述[1]或[2]記載之黑色薄片,其中前述基材薄片的厚度為0.5~100μm,前述紅外線反射層的厚度為1~10μm。
[4]如前述[1]~[3]中任一項記載之黑色薄片,其中前述紅外線反射層包含無機黑色顏料或有機黑色顏料。
[5]如前述[1]~[4]中任一項記載之黑色薄片,其中前述紅外線反射層是積層有黑色紅外線反射層及白色紅外線反射層。
[6]如前述[1]~[5]中任一項記載之黑色薄片,其進一步積層有消光層(matte layer)。
[7]如前述[1]~[6]中任一項記載之黑色薄片,其是使用於調整電子零件用功能性薄片的紅外線反射率。
[8]如前述[7]記載之黑色薄片,其中前述功能性薄片為散熱薄片、磁性薄片或絕緣薄片。
[9]一種黑色黏著帶,其積層有如前述[1]~[8]中任一項記載之黑色薄片、與黏著劑層。
[10]如前述[9]記載之黑色黏著帶,其中前述黏著劑層的厚度為1~50μm。
又,本申請案提供一種紅外線反射性油墨、包含該油墨的印刷物、製作黏著帶的方法、包含紅外線反射顏料的薄膜。
[11]一種包含下述(a)至(e)之能夠紅外線反射印刷的油墨:(a)0~50%的無機黑色顏料,是選自於包含以下之群組:鉻鐵氧化物、鉻鐵鎳氧化物、鉻酸銅、鉻鐵礦(chromite)、錳鐵氧體、鎳錳鐵氧化物、紅外線非反射性無機黑色顏料及該等的組合;(b)0~30%的無機著色顏料,是選自於包含以下之群組:釩酸鉍、鈦酸鉻銻(chromium antimony titanate)、氧化鉻、鋁酸鈷、亞鉻酸鈷(cobalt chromite)、鈷鉻鋁酸鹽、鈷鋰鋁酸鹽、鈦酸鈷、亞鉻酸鐵(iron chromite)、鐵鉻鈦、鉻酸鉛、鈦酸銻錳、鈦酸錳、鈦酸鎳銻、鎳鈦酸鹽(nickel titanate)、鈮錫燒綠石、錫鋅、氧化鈦、鐵酸鋅、亞鉻酸鋅鐵(zinc iron chromite)、及紅外線非反射性無機著色顏料;(c)1~35%的樹脂;(d)5~65%的溶媒;以及(e)0~20%的流變學功能性添加劑,包含:非三嵌段共聚物分散劑、消泡劑、消光劑、黏著促進劑、蠟、硬化劑。
[12]如前述[11]記載之油墨,其中前述油墨 為黑色,且包含至少1%的無機黑色顏料。
[13]如前述[11]記載之油墨,當作成0.15~5μm的乾燥薄膜時,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大於5%。
[14]如前述[11]記載之油墨,當作成0.15~5μm的乾燥薄膜時,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大於10%。
[15]如前述[11]記載之油墨,當作成0.15~5μm的乾燥薄膜時,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大於20%。
[16]如前述[11]記載之油墨,當作成0.15~5μm的乾燥薄膜時,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大於25%。
[17]如前述[11]~[16]中任一項記載之油墨,其在色座標中,L*值為22.5(±5)、a*值為0(±2)、b*值為-1(±2)。
[18]如前述[11]~[17]中任一項記載之油墨,其在色座標中,L*值為22.5(±2.5)、a*值為0(±1)、b*值為-1(±1)。
[19]如前述[11]記載之油墨,其光澤度≦10。
[20]如前述[11]記載之油墨,其光澤度為2±2。
[21]如前述[11]記載之油墨,其中前述樹脂是選自於包含下述之群組:胺基甲酸酯系、丙烯酸系、乙烯基系、聚酯系、纖維素系、及該等的組合。
[22]如前述[21]記載之油墨,其中前述樹脂為熱塑性。
[23]如前述[11]記載之油墨,其中前述溶媒選自:乙醇、甲醇、乙酸甲酯、乙酸正丙酯、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異丙醇、丙酮、甲基異戊酮、乙酸正丁酯、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及該等的組合。
[24]如前述[11]記載之油墨,其中前述油墨在CIE色彩值(L*,a*,b*)的色座標中,L*值為18~36,且是具有任意之a*值及b*值的低色相色。
[25]一種印刷物,包含如前述[11]~[24]中任一項記載之油墨。
[26]如前述[25]記載之印刷物,其中前述印刷物為黏著帶。
[27]一種製作黏著帶的方法,其包含下述步驟:將如前述[11]~[24]中任一項記載之油墨印刷至基材上,並使之乾燥。
[28]一種薄膜,包含已直接混練入薄膜的紅外線反射顏料。
[29]如前述[28]記載之薄膜,其中前述顏料的至少一部分是選自於包含以下之群組的無機黑色顏料:鉻鐵氧化物、鉻鐵鎳氧化物、鉻酸銅、鉻鐵、錳鐵氧體、鎳錳鐵氧化物、紅外線非反射性無機黑色顏料及該等的組合。
依據本發明的話,能夠提供一種黑色薄片及 黑色黏著帶,該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能夠利用在使用紅外線光源與紅外線相機而辨別多個同為黑色的黏著帶彼此,以及辨別黑色黏著帶與黑色電子零件。
1‧‧‧黑色薄片
2‧‧‧黑色黏著帶
11‧‧‧基材薄片
12‧‧‧紅外線反射層
13‧‧‧黑色紅外線反射層
14‧‧‧白色紅外線反射層
15‧‧‧消光層
16‧‧‧黏著劑層
17‧‧‧紅外線反射性的黏著劑層
18‧‧‧紅外線反射性的基材薄片
19‧‧‧剝離襯墊
21‧‧‧紅外線光源及紅外線感測器
22‧‧‧紅外線反射性塗膜
23‧‧‧吸收體
圖1是圖表,顯示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及CIE色彩值(L*,a*,b*)相對於顏料的摻合比例的關係。
圖2是使用紅外線光源與紅外線相機而辨別紅外線吸收基板與紅外線反射基板之際的示意圖。兩者間紅外線反射率R的差較佳為大於15%。
圖3是圖表,顯示粉碎時間不同的油墨透過SEM測定之膜厚對塗布次數的關係。顯示使用150 lines per inch(以下稱LPI。)滾筒的油墨塗膜厚度是每1層塗布小於1μm。
圖4是圖表,顯示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相對於塗布次數的關係。顯示隨著粉碎時間增加,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減少,且薄的塗膜的反射率高。
圖5是圖表,顯示CIE色彩值(L*)相對於粉碎時間的關係。顯示:無粉碎的話,若油墨厚度不同,則L*值是大不相同,但若進行粉碎,則不取決於油墨厚度,L*值會收斂。
圖6是圖表,顯示使粉碎時間變化時,CIE色彩值(L*)相對於塗布次數的關係。顯示當油墨被粉碎的情況,L*值隨著油墨變得更厚而收斂。
圖7是照片,其係從工作台(左下的白)之上距50cm 處使用紅外線相機來拍照之,紅外線反射5G被覆基板(灰色)、及具有相同CIE色彩值(L*,a*,b*)之ABS2基板(黑色)。
圖8是PET上之,厚度2.0±0.2μm之紅外線反射層剖面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以下稱SEM。)的照片。
圖9是剖面圖,顯示紅外線反射黑色薄片的3個態樣。態樣(1)是具有紅外線反射層、PET(中間)、及黏著劑層。態樣(2)是在填充有紅外線反射顏料的黏著劑層上具有PET薄膜(上)。態樣(3)是在接著劑層(底部)上具有已混練有紅外線反射顏料的PET。
圖10A是圖表,顯示使YTZ(註冊商標)粉碎介質的各直徑變化時,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相對於粉碎時間的關係。
圖10B是圖表,顯示使YTZ(註冊商標)粉碎介質的各直徑變化時,光澤度相對於粉碎時間的關係。
圖10C是圖表,顯示使YTZ(註冊商標)粉碎介質的各直徑變化時,CIE色彩值(L*)相對於粉碎時間的關係。
圖10D是圖表,顯示使YTZ(註冊商標)粉碎介質的各直徑變化時,CIE色彩值(a*)相對於粉碎時間的關係。
圖10E是圖表,顯示使YTZ(註冊商標)粉碎介質的各直徑變化時,CIE色彩值(b*)相對於粉碎時間的關係。
圖11A是圖表,顯示使粉碎時間變化時,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相對於塗布次數的關係。
圖11B是圖表,顯示使粉碎時間變化時,光澤度Gu相對於塗布次數的關係。
圖11C是圖表,顯示使粉碎時間變化時,CIE色彩值(L*)相對於塗布次數的關係。
圖11D是圖表,顯示使粉碎時間變化時,CIE色彩值(a*)相對於塗布次數的關係。
圖11E是圖表,顯示使粉碎時間變化時,CIE色彩值(b*)相對於塗布次數的關係。
圖12是圖表,顯示使籃式粉碎時間變化時,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相對於塗布次數的的關係。
圖13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1的一例。
圖14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1的變形例。
圖15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2的一例。
圖16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2的變形例。
圖17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2的變形例。
圖18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1的一例。
圖19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1的變形例。
圖20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四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2的一例。
圖21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四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 帶2的變形例。
[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針對應用有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即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詳細地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其特徵在於:其係積層有基材薄片、與紅外線反射層,CIE色彩值(L*,a*,b*)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在下述範圍:18≦L*≦36
-3≦a*≦3
-3≦b*≦3
12≦R。
黑色薄片的L*值為18≦L*≦36,較佳為19≦L*≦30,更佳為20≦L*≦25。
黑色薄片的a*值為-3≦a*≦3,較佳為-2≦a*≦2,更佳為-1≦a*≦1。
黑色薄片的b*值為-3≦b*≦3,較佳為-2.5≦b*≦1.5,更佳為-2≦b*≦0。
黑色薄片之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為12≦R,較佳為15≦R,最佳為20≦R。
本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CIE色彩值(L*,a*,b*)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因為是上述範圍之值,當與習知經以碳黑所著色之黑色黏著帶或者經以 碳黑所著色之黑色電子零件一起使用時,是相同色調且設計性優良,同時因為近紅外線的反射性不同,而變得能夠使用紅外線而辨別兩者。
CIE色彩值(L*,a*,b*)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能夠藉由後述之測定方法進行測定。
黑色薄片依照JIS Z 8741以60°的設定角度所測定之光澤度Gu,較佳是在下述範圍:0≦Gu≦10。
黑色薄片之從基材薄片側或紅外線反射層側之至少其中一側測定出之CIE色彩值(L*,a*,b*)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是上述範圍的值。
圖13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1的一例,積層有基材薄片11、與紅外線反射層12。再者,在圖13以後的圖中,針對與已經說明過的圖所示者相同的構成要素,標註與該已經說明過的圖中相同的符號,且省略其詳細說明。
黑色薄片的總厚度較佳為1.5~100μm,更佳為3.5~40μm,特佳為2.5~10.5μm。因在此範圍,容易兼顧當作為電子零件用功能性薄片保護用時之機械強度、薄度及接著強度。所謂黑色薄片的總厚度是指不含黏著劑層的黑色薄片總厚度。
(基材薄片)
作為使用在本發明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的基材薄片能夠適宜使用:各種樹脂薄片、樹脂薄膜、樹脂帶、 金屬、金屬與樹脂薄膜的複合薄膜。作為樹脂薄膜,例如,可舉:聚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聚醯亞胺薄膜等。又,作為金屬,可舉:銅箔、鋁箔、鎳箔、鐵箔、合金箔等。又,作為金屬與樹脂薄膜的複合薄膜,可舉:將上述樹脂薄膜與金屬層合而得者。其中較佳為:強度及絕緣性優良的聚酯薄膜、聚醯亞胺薄膜。
基材薄片的厚度為0.5~100μm,較佳為1.5~30μm,最佳為2~5μm。因在此範圍,容易兼顧當作為電子零件用功能性薄片保護用時之機械強度與薄度。
又,在樹脂薄膜而言,為了賦予隱蔽性及反射性,亦可使各種著色顏料混合。
(紅外線反射層)
使用於本發明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之紅外線反射層是將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的CIE色彩值(L*,a*,b*)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調整至規定範圍的層。能夠藉由塗敷後述之油墨而調製。
紅外線反射層的厚度較佳為1~10μm,更佳為1.5~6μm,最佳為2~5μm。因在此範圍,容易兼顧當作為電子零件用功能性薄片保護用之情況之合適的CIE色彩值、紅外線反射率及薄度。
紅外線反射層較佳包含無機黑色顏料或有機黑色顏料。包含無機黑色顏料的紅外線反射層,可藉由將包含後述無機黑色顏料之油墨塗敷至基材薄片上,而 作為紅外線反射性塗膜而形成。包含有機黑色顏料的紅外線反射層,可藉由將包含後述有機黑色顏料之油墨塗敷至基材薄片上,而作為紅外線反射性塗膜而形成。
(包含無機黑色顏料的油墨)
包含無機氧化物顏料的油墨是可使用於作為用以提供黑色及近紅外線反射率的塗膜之紅外線反射層。本說明書論述之主要的紅外線反射無機氧化物材料是無機黑色顏料。
作為無機黑色顏料,可舉選自於包含下述之群組者:鉻鐵氧化物、鉻鐵鎳氧化物、鉻酸銅、鉻鐵礦、錳鐵氧體、鎳錳鐵氧化物、紅外線非反射性無機黑色顏料、及該等的組合。作為包含無機黑色顏料的油墨,較佳為包含含有鉻的鉻系無機黑色顏料的油墨。這種黑色是最難達成一邊在波長850nm進行反射一邊在可見光(390~700nm)進行吸收之特性的顏色之一。於是,從會吸收可見光及紅外光的黑色顏料,例如碳黑,變更到可見光是會吸收但會反射紅外光的不同顏料。藉著選擇不同的顏料,不是紅外線反射性的材料與是紅外線反射性的材料,雖然是相同的顏色不過能夠達成不同的紅外反射率。顏色是可藉由添加沿著CIE色彩值(L*,a*,b*)光譜的深色軸、黃藍色軸或綠紅色軸變動視覺光譜外觀之其它無機紅外線反射顏料而調整。作為那般的無機著色顏料,可舉選自於包含以下之群組:釩酸鉍、鈦酸鉻銻、氧化鉻、鋁酸鈷、亞鉻酸鈷、鈷鉻鋁酸鹽、鈷鋰鋁酸鹽、 鈦酸鈷、亞鉻酸鐵、鐵鉻鈦、鉻酸鉛、鈦酸銻錳、鈦酸錳、鈦酸鎳銻、鎳鈦酸鹽、鈮錫燒綠石、錫鋅、氧化鈦、鐵酸鋅及亞鉻酸鋅鐵。
同樣地,較佳為在近紅外線不為反射性的紅外線非反射性無機著色顏料、染料及有機顏料亦能夠與用於顏色調整的無機紅外線反射顏料一起添加。紅外線非反射性顏料,包含過多並不佳,較佳為以總量的20%以下來使用,更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最佳為5%以下。
樹脂及溶媒的選擇會影響油墨的沉降及流動特性,又,在對基材的均勻印刷性而言亦係重要的。就樹脂而言,當與溶媒及樹脂有相溶性的情況,亦可使用多個。溶媒系選擇1種以上即可。樹脂與溶媒的相溶性,是樹脂溶解於溶媒系並且在印刷步驟中必須維持其溶解性。就樹脂而言,可從胺基甲酸酯系、丙烯酸系、乙烯基系、聚酯系及/或纖維素系樹脂等公知的樹脂適宜選擇而使用。該等必須與適合於凹版、柔版印刷(flexographic printing)或其它類似之印刷方法的溶媒相溶。有可能性的基材材料,例如較佳為對塑料、金屬及玻璃具有良好接著性。因此,比起熱固性聚合物樹脂,熱塑性聚合物樹脂為較佳。又,樹脂較佳為不吸收紅外線,尤其是不吸收850±100μm的紅外線。溶媒可自乙醇、甲醇、乙酸甲酯、乙酸正丙酯、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異丙醇、丙酮、甲基異戊酮、乙酸正丁酯、丙二醇甲基醚(PM)乙酸酯等公知的溶劑適宜選擇而使用。
在使用凹版技術來印刷薄的塗膜而言,無機顏料原料的粒徑過大。這樣的情況下,需要藉由通常的粉碎方法使顏料之粒徑減少。以下之例是利用鉻不銹鋼及/或釔穩定的氧化鋯研磨珠(yttrium-stabilized zirconia milling beads)、YTZ(註冊商標)所粉碎。藉由減小粒徑,則顏料填充密度提升,能夠排除所使用之印刷方法中的印刷缺陷。顏料的粉碎會對所印刷之塗膜的全反射紅外線量造成影響。
全反射光與直接反射光及擴散反射光(diffuse reflection light)能夠辨別,以下報告的百分比反射率數據是表示全反射光。在後述參考例中,全反射率R/[%]是利用備有150mm積分球的PerkinElmer LAMBDA 900 UV/VIS/NIR分光計所測定。測定值在波長800~900nm的範圍所測定,而報告的是波長850nm的值。
油墨的黏度是使用杯內的SC4-18紡錘利用Brookfield DV2T黏度計所測定。本揭示所論述之油墨是以20RPM(26.4/s的剪切速度)計為50(±20)厘泊(cps)。油墨的黏度能夠變更使得會滿足印刷需求,柔版印刷法的情況較佳是低至1cps,網版印刷用途的情況較佳是高達200,000cps。
Geiger Gravure Printing Press-Proofing and Production單元是被使用來用以將油墨印刷在透明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直徑1.5"、長度4.5"的滾筒是以45°整齊排列出135μm正方形之具有金字塔形狀之深度38μm的槽(cell)的每1英寸150根線(即, 150LPI)所刻印。印刷速度約90英尺/分。除非另有說明,結果是印刷單元通過2次者。
在後述參考例中,CIE色彩值(L*,a*,b*)是使用X-Rite SpectroEye分光光度計、D50光譜是依照2°的測定基準JIS Z 8722進行測定。光澤度是依照測定標準JIS Z 8741以60°的設定角度使用BYK 4563Micro-TRI-光澤計(Micro-TRI-gloss meter)來進行測定。被印刷在PET上的塗膜剖面圖像是利用Topcon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來拍照。
(包含有機黑色顏料的油墨)
能夠把包含有機黑色顏料的油墨作為反射紅外光的黑色塗膜而使用於紅外線反射層。
作為紅外線非吸收性,即,近紅外線反射性的顏料,例如,可舉:偶氮系、蒽醌系、酞青系、芘酮/苝(perinone/perylene)系、靛藍(indigo)/硫靛藍(thioindigo)系、二系、喹吖啶酮系、異吲哚啉酮(isoindolinone)系、異吲哚啉系、二酮基吡咯并吡咯(diketo-pyrrolo-pyrrole)系、次甲基偶氮(azomethine)系、偶氮甲鹼偶氮(azomethine azo)系有機顏料,作為較佳的有機黑色顏料可舉:偶氮系、偶氮甲鹼偶氮系、苝系的有機黑色顏料。
作為包含有機黑色顏料的油墨,較佳為包含偶氮系有機黑色顏料的油墨。作為偶氮系有機黑色顏料,已知不吸收近紅外線,並反射近紅外線的黑色顏料。 例如,可舉:(2-羥基-N-(2’-甲基-4’-甲氧基苯基)-1-{[4-[(4,5,6,7-四氯-1-氧基-2,3-二氫-1H-異吲哚-3-叉基)胺基]苯基]偶氮}-11H-苯并[a]-咔唑-3-羧基醯胺)((2-hydroxy-N-(2’-methyl-4’-methoxyphenyl)-1-{[4-[(4,5,6,7-tetrachloro-1-oxo-2,3-dihydro-1H-isoindol-3-ylidene)amino]phenyl]azo}-11H-benzo[a]-carbazole-3-carboxyamide)、1-{4-[(4,5,6,7-四氯-3-氧基異吲哚啉-1-叉基)胺基]苯基偶氮}-2-羥基-N-(4’-甲氧基-2’-甲基苯基)-11H-苯并[a]咔唑-3-羧基醯胺(CAS編號:103621-96-1)、2-羥基-N-苯基-1-{[[4-(4,5,6,7-四氯-1-氧基-2,3-二氫-1H-異吲哚-3-叉基)胺基]苯基]偶氮}-11H-苯并[a]-咔唑-3-羧基醯胺、2-羥基-N-(2’-甲基-4’-甲氧基苯基)-1-{[4-[(4,5,6,7-四氯-1-氧基-2,3-二氫-1H-異吲哚-3-叉基)胺基]苯基]偶氮}-11H-苯并[a]-咔唑-3-羧基醯胺等偶氮系有機黑色顏料。依照常法將偶氮系有機黑色顏料作為油墨使用,並塗敷於基材薄片上,藉此會成為具有紅外線反射性的塗膜。
作為塗敷方法,可舉:凸版印刷、柔版印刷、乾式平版印刷(dry offset printin)、凹版印刷、凹版平版印刷、平版印刷、網版印刷等。用以塗敷薄膜,最佳是凹版印刷方式。
第一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1是如圖13般,積層有基材薄片11、與紅外線反射層12。
例如,能夠在黑色薄片1的至少其中一面貼附黏著劑層16而作為後述黑色黏著帶2來利用。
黑色黏著帶2能夠合適地使用於調整黑色黏著帶的紅外線反射率,該黑色黏著帶是貼附於散熱薄片、磁性薄片或絕緣薄片等電子零件用功能性薄片。
黑色薄片1是如圖14般,亦可具有消光層15。圖14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1的變形例。圖14所示之黑色薄片1是以下述順序積層有:基材薄片11、紅外線反射層12、與消光層15。
圖14所示之黑色薄片1,從消光層15側測定出之CIE色彩值(L*,a*,b*)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在前述範圍。
又,圖14所示之黑色薄片1因為具有消光層15,而容易把從消光層15側依照JIS Z 8741以60°的設定角度所測定之光澤度Gu調整至下述範圍:0≦Gu≦10。
黑色薄片的光澤度Gu較佳為0≦Gu≦10,更佳為0≦Gu≦6,最佳為0≦Gu≦4。
(消光層)
使用於本發明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的消光層是調整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之光澤度Gu的層。
消光層的厚度較佳為0.50~4.0μm,進一步較佳為0.75~3.0μm,最佳為1.0~2.0μm。因在此範圍,容易兼顧當作為電子零件用功能性薄片保護用之情況之合適的光澤度與薄度。
藉由把含有褪光劑(即,消光劑)之公知表面 處理劑,塗敷於黑色薄片或黑色黏著帶的最外表面側,能夠形成消光層;該褪光劑(即,消光劑)是使氧化矽(silica)、碳酸鈣、硫酸鋇等微粒子分散於樹脂黏結劑中而成。作為塗敷方法,可舉:凸版印刷、柔版印刷、乾式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凹版平版印刷法、平版印刷、網版印刷等。用以塗敷薄膜最佳的是凹版印刷方式。
<第二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是積層有第一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與黏著劑層而得者。
黑色黏著帶之從與具有黏著劑層之側為相反之側測定出之CIE色彩值(L*,a*,b*)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光澤度Gu是具有同於下述的值:將第一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從與其相同側測定出之CIE色彩值(L*,a*,b*)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光澤度Gu。
圖15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2的一例,以以下順序積層有:剝離襯墊19、黏著劑層16、基材薄片11、及紅外線反射層12。
使用第二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2時,是剝離剝離襯墊19而供利用。
例如,剝離黑色黏著帶2的剝離襯墊19,並將黏著劑層16之側的面貼附於散熱薄片,即石墨薄片,而能夠利用來作為小型電子終端內部電子零件的冷卻手段。此時,黑色黏著帶2是與其它使用於保護石墨之經以碳黑所著色過的黑色黏著帶同為黑色,因而設計性優 良。又,利用經以碳黑所著色過之黑色黏著帶所保護之石墨薄片會吸收近紅外線,相對於此,黑色黏著帶2具有反射近紅外線的性質,因而能夠使用紅外線相機來辨別兩者。
又,在習知磁性薄片及絕緣薄片而言,亦是利用經以碳黑所著色過的黑色黏著帶所保護著。
將黑色黏著帶2之黏著劑層16側的面貼附至磁性薄片,能夠把經以黑色黏著帶2所保護的磁性薄片利用來作為小型電子終端內部電子零件的雜訊防止手段。電子零件彼此能夠作成同為黑色的設計性優良者,且因為近紅外線的反射性不同,能夠使用紅外線相機來與其它經以帶所保護的電子零件進行辨別。
將黑色黏著帶2之黏著劑層16側的面貼附於絕緣薄片,能夠把經以黑色黏著帶2所保護的絕緣薄片利用來作為小型電子終端內部電子零件的電絕緣手段。能夠使用紅外線相機與其它帶進行辨別。
黑色黏著帶的總厚度較佳為2.5~100μm,更佳為3.0~40μm,特佳為3.5~12.5μm。因在此範圍,容易兼顧當作為電子零件用功能性薄片保護用時之機械強度、薄度及接著強度。所謂黑色黏著帶的總厚度是指不含剝離襯墊之黑色黏著帶的總厚度。
(黏著劑層)
本發明黑色黏著帶之黏著劑層的厚度較佳為1~50μm,更佳為1.5~20μm,最佳為2~5μm。因在此範圍, 容易兼顧當作為電子零件用功能性薄片保護用時之接著強度與薄度。
黏著劑層能夠藉由在剝離襯墊上塗敷黏著劑而形成。作為塗敷方法,可舉:凹版塗布、切角塗布(comma coating)、棒塗布、模具塗布、唇塗布(lip coating)、網版塗布等。用以塗敷薄膜最佳的是凹版塗布。
作為形成本發明黑色黏著帶之黏著劑層的黏著劑,未被特別限制,例如,能夠從:丙烯酸系黏著劑、橡膠系黏著劑、矽酮系黏著劑、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聚酯系黏著劑、苯乙烯-二烯嵌段共聚物系黏著劑、乙烯基烷基醚系黏著劑、聚醯胺系黏著劑、氟系黏著劑、蠕變特性改良型黏著劑、放射線硬化型黏著劑等公知的黏著劑適宜選擇而使用。黏著劑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作為黏著劑,尤其是丙烯酸系黏著劑,因接著可靠性高而能夠合適地使用。丙烯酸系黏著劑是以丙烯酸系聚合物作為黏著性成分或主劑,因應需要於其中含有交聯劑、增黏劑、軟化劑、塑化劑、填充劑、抗老化劑、著色劑等適宜的添加劑。丙烯酸系聚合物是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單體主成分的聚合物,是藉由因應需要對(甲基)烷基酯使用能夠共聚的單體(共聚合性單體)所調製。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質量平均分子量(Mw)較佳為50萬~120萬。進一步較佳為50萬~100萬。因為在上述範圍,即便是薄膜亦能夠輕易表現充分的接著性/ 耐熱性。分子量是藉由GPC利用苯乙烯換算所測定。
在本發明中,為了使黏著劑層的黏著力提升,添加增黏樹脂亦佳。又,藉由添加該等增黏樹脂,能夠使拉伸強度及拉伸斷裂強度高,因而能夠因應使用之丙烯酸系共聚物,適宜添加增黏樹脂,藉此調整拉伸強度及拉伸斷裂強度。作為添加於本發明黑色黏著帶之黏著劑層的增黏樹脂,例如,可舉:松香及松香的酯化合物等松香系樹脂;二萜烯聚合物及α-蒎烯(pinene)-酚共聚物等萜烯系樹脂;脂肪族系(C5系)及芳香族系(C9)等石油樹脂;其它可舉:苯乙烯系樹脂、酚系樹脂、二甲苯樹脂等。其中,在使用有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作為主要單體成分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之黏著劑組成物而言,在薄型且使兼顧黏著力與耐熱性之際,較佳為混合松香系樹脂與苯乙烯系樹脂而使用。
又,為了提升初始接著力,較佳為混合常溫下為液狀的增黏樹脂而使用。作為常溫下為液狀的增黏樹脂,例如,可舉:前述之常溫下為固體之增黏樹脂的液狀樹脂、及製程油(process oil)、聚酯系塑化劑、聚丁烯等低分子量的液狀橡膠。特佳為萜烯酚樹脂。就市售品而言,有Yasuhara Chemical公司製YP-90L等。相對於100質量份丙烯酸系共聚物,增黏樹脂的添加量較佳是添加1~20質量份。
就增黏樹脂的添加量,相對於100質量份丙烯酸系共聚物,較佳為添加10~70質量份。更佳為20~60質量份。藉由添加增黏樹脂能夠使黏著力提升。
黏著劑層的凝膠分率並無特別限制,為5~50%,由於即便是薄膜亦會輕易表現充分的接著性及耐熱性(高溫下的保持力),因而較佳,更佳為10~40%,進一步較佳為13~35%。凝膠分率是將養護後的黏著劑層浸漬於甲苯中,放置24小時後測定殘留的不溶成分乾燥後的質量,並以相對於原來質量的百分率表示。
凝膠分率=[(黏著劑層的甲苯浸漬後質量)/(黏著劑層的甲苯浸漬前質量)]×100
又,黏著劑層的儲存彈性模量以1Hz的頻率在25℃下較佳為104~4×105Pa。進一步較佳為5×104~2×105Pa。因為在上述範圍,即便是薄膜的黏著劑層亦容易高度地兼顧濕潤性(初期膠黏性)與接著力。
丙烯酸系聚合物可藉由:溶液聚合法、乳化聚合法、紫外光照射聚合法等慣用的聚合方法而調製。
(剝離襯墊)
為了保護黏著劑層,本發明之黑色黏著帶亦可在各黏著劑層表面設剝離襯墊。就該剝離襯墊而言,適宜選擇公知的剝離襯墊而使用即可。對樹脂薄膜進行過脫模處理而得者,平滑性優良而為較佳。其中,對耐熱性優良的聚酯薄膜進行過脫模處理而得者亦為較佳。
為了賦予易剝離性,該等剝離襯墊的表面,較佳為設有剝離處理層。就剝離處理層而言,能夠藉由在黏著帶的剝離襯墊用所使用的各種剝離處理劑而形成,作為這樣的剝離處理劑,例如,較佳能夠使用:矽 酮系、氟系、長鏈烷基系剝離處理劑等。又,剝離處理層亦可在上述樹脂薄膜上,藉由層合或塗布所形成。
剝離襯墊的剝離力因應使用態樣等而適宜調整即可,藉由設為對黏著劑層的剝離力為0.01~2N/20mm,較佳為0.05~0.15N/20mm,在剝離剝離襯墊之際,由於變得容易抑制黑色黏著帶的變形,因而較佳。剝離力能夠把剝離襯墊或50μm厚度之PET襯底的黏著劑層以0.3~10m/min的速度在180°方向上進行剝離而測定。
如圖16般,第二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2在紅外線反射層12側亦可具有黏著劑層16。圖16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2的變形例。於圖16所示之黑色黏著帶2是以以下順序積層有:基材薄片11、紅外線反射層12、黏著劑層16、與剝離襯墊19。
如圖17般,第二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2,亦可具有消光層15。圖17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2的變形例。圖17所示之黑色黏著帶2以以下順序積層有:剝離襯墊19、黏著劑層16、基材薄片11、紅外線反射層12、與消光層15。
<第三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是在第一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積層有:紅外線反射層12、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及白色紅外線反射層14者。
本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在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及白色紅外線反射層14之中,是從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側測定出之CIE色彩值(L*,a*,b*)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為上述範圍的值。將本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作為黑色黏著帶使用時,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及白色紅外線反射層14之中,可在與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是相反之側,積層黏著劑層而使用。
圖18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1的一例,以以下順序積層有:基材薄片11、白色紅外線反射層14、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
藉由積層有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及白色紅外線反射層14,能夠合適地增大從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之側所測定之紅外線反射率R。
(黑色紅外線反射層)
黑色紅外線反射層是在上述紅外線反射層說明者之中,僅黑色的層。
黑色紅外線反射層的厚度較佳為0.50~10μm,更佳為0.75~8.0μm,最佳為1.0~5.0μm。因為在此範圍,容易兼顧當作為電子零件用功能性薄片保護用時之合適的光澤度與薄度。因為在此範圍,容易兼顧當作為電子零件用功能性薄片保護用時之合適的CIE色彩值、紅外線反射率及薄度。
(白色紅外線反射層)
白色紅外線反射層是藉著設於黑色紅外線反射層的背面側,具有更增大紅外線反射率R之效果的層。
白色紅外線反射層的厚度較佳為0.50~10μm,更佳為0.75~8.0μm,最佳為1.0~5.0μm。因為在此範圍,容易兼顧當作為電子零件用功能性薄片保護用時之合適的紅外線反射率R與薄度。
白色紅外線反射層能夠將公知的白色油墨,塗敷於黑色紅外線反射層的背面側而形成;該公知的白色油墨是使分散有:氧化鈦、碳酸鈣、硫酸鋇等白色顏料。作為塗敷方法,可舉:凸版印刷、柔版印刷、乾式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凹版平版印刷法、平版印刷、網版印刷等。用以塗敷薄膜最佳的是凹版印刷方式。
如圖19般,第三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1亦可具有消光層15。圖19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1的變形例。圖19所示之黑色薄片1,以以下順序積層有:基材薄片11、白色紅外線反射層14、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與消光層15。
圖19所示之黑色薄片1因具有消光層15,能夠增大光澤度Gu,並且因積層有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及白色紅外線反射層14,能夠合適地增大從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側所測定之紅外線反射率R。
<第四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是積層有:第三實施形態之黑色薄片、與黏著劑層者。
本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之從與具有黏著劑層之側是相反之側測定出之CIE色彩值(L*,a*,b*)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光澤度Gu是上述範圍的值。
圖20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四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2的一例,以以下順序積層有:剝離襯墊19、黏著劑層16、基材薄片11、白色紅外線反射層14與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
因積層有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及白色紅外線反射層14,能夠合適地增大從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側所測定之紅外線反射率R。
如圖21般,第四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2亦可具有消光層15。圖21是示意剖面圖,顯示第四實施形態之黑色黏著帶2的變形例。圖21所示之黑色黏著帶2是以以下順序積層有:剝離襯墊19、黏著劑層16、基材薄片11、白色紅外線反射層14、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與消光層15。
圖21所示之黑色黏著帶2,因具有消光層15,能夠增大光澤度Gu,並且因積層有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及白色紅外線反射層14,能夠合適地增大從黑色紅外線反射層13側所測定的紅外線反射率R。
<紅外線反射性油墨、印刷物、及黏著帶>
本申請案提供一種用於PET上之凹版或柔版印刷的紅外線反射性油墨、包含該油墨的印刷物、及製作黏著 帶的方法。
黏著帶的一實施形態是,(a)2μm的紅外線反射黑色塗膜(上);(b)2μm的透明PET(中);(c)1~2μm的透明接著劑層(下)。本發明之紅外線反射性油墨,為了形成黑色的塗膜層,較佳是在透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上進行凹版或柔版印刷,其它印刷方法(例如,微影(lithography)、網版、數位印刷等)亦可。在後述實施例是使用凹版印刷在基材上形成紅外線反射黑色塗膜層。
在一實施形態來說,經乾燥之油墨塗膜是0.1~5μm的厚度,並設在1~200μm的PET薄膜上。經乾燥之油墨塗膜之波長850nm的紅外線全反射率較佳為大於5%,更佳為大於10%,進一步更佳為大於20%,最佳為大於25%。
在另外的實施形態而言,經乾燥之油墨塗膜是具有以下般的色調:L*=22.5(±5,更佳為±2.5)、a*=0(±2,更佳為±1)、b*=-1(±2,更佳為±1)。
在另外的實施形態而言,經乾燥之油墨塗膜以60°的設定角度所測定的光澤度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最佳為2±2。
在另外的實施形態而言,紅外線反射性塗膜的顏色可含有黑色以外的低色相色。該等可為茶色、綠色等。沿襲CIE色彩值(L*,a*,b*)的色空間,該等顏色可包含任意的a*值及b*值,以及低於45的L*值。
習知的紅外線反射塗布膜是以無機黑色顏料 所著色,亦能以三色顏料系或偶氮系有機黑色顏料。該等油墨的穩定不需要三嵌段分散劑。
紅外線反射性油墨需要適合於凹版、柔版或其它印刷方法的物性。所印刷之塗膜是被紅外線曝光,且在紅外線波長可見(被感知到)時,使得可辨別零件的邊界。經乾燥的塗膜較佳具有1~10μm的厚度,可印刷在紙、聚合物薄膜、金屬箔、玻璃或其它基材上。被印刷有該塗膜的基材,較佳為具有較紅外線吸收性著色部分大15%的全反射率(波長850nm的半球反射率)。該紅外線反射性塗膜是發揮提供辨別被同樣地著色的多個基材間邊界的功能。
作為一例,能夠在黏著帶作為塗膜而使用。在小型電子終端內電子零件的組裝而言,機械必須適切地辨別零件的端部(邊緣),並在2軸或3軸座標系適切地對準位置而進行配置。對於自動組裝系統,零件間邊界的辨別必須明確。視覺上類似的2個零件無法使用可見光譜而辨別,因此會需要利用可見光譜以外的邊緣辨別手段。具體而言,以下情況會成為問題:把經以黑色黏著帶保護之電子零件,置於另一經以黑色黏著帶保護之電子零件上。本說明書所提供之解決方案是使用紅外線光源與感測器(相機)而確定紅外線反射黑色黏著帶的邊緣,使得能夠把零件配置在正確的位置。
本發明關於用於製作會反射近紅外(NIR)波長的黑色或深色之塗膜的組成物及製程。迄今尚不知道透過薄膜塗布,而達成即便在近紅外區域具有高反射 率,但視覺上亦是深顏色的方法。在近紅外區域中的高反射率,較佳為藉由使用包含鉻鐵氧化物的黑色無機氧化物顏料而達成。以2μm的乾燥厚度,塗膜較佳為CIE色彩L*值為36以下,且能夠反射12%以上波長850nm的光。該等塗膜在本說明書而言是由稱為油墨的「含有顏料的液體」所製造。油墨為液體狀態,若被乾燥則會作為紅外線反射性塗膜作用。
本發明在以下用途特別有用:須將1個黑色電子零件,重疊配置在小型電子終端內的另一黑色零件上。自動組裝系統須辨別2個零件間的邊緣。在自動組裝系統中,藉由使用紅外線光源與紅外線相機,能夠將本發明之紅外線反射性塗膜,與不反射紅外線反射光(吸收)的另一黑色零件、紅外線反射性黑色零件進行辨別。到達相機的感測器之光的量會依照距離的平方反比法減少,因此在波長850nm較佳為超過25%的高紅外線反射率。
油墨主要可從紅外線反射性無機顏料、有機樹脂及溶媒的組合進行選擇,能夠適合於凹版、柔版印刷等各種各樣的印刷方法。作為追加的成分,可包含:有機顏料或染料、分散劑、消泡劑、消光劑、蠟及其它材料,該等能夠使用於用以調整印刷參數及/或性能規格(顏色、摩擦係數、光澤、耐摩擦性、接著性等)及油墨的特性。同樣地,為了提升顏色、摩擦係數、光澤度、耐摩擦性、接著性等最終性能,在紅外線反射性塗膜上可塗布不含紅外線反射性顏料的另一塗膜。
詳細地說明本發明(含其較佳的實施形態)。惟,應理解的是,該技術領域之人士考慮本揭示,能夠將含於本發明範圍及宗旨的本發明進行修正及/或改良。
[實施例]
其次,顯示實施例來進一步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受以下實施例所限定。
<參考例1> ≪調製油墨≫
首先製造清漆(varnish),使用其來調製油墨。在以40對60的比率混合乙醇與乙酸正丙酯而成的混合溶媒75份中,添加25份聚乙烯丁醛(polyvinyl butyral)樹脂Mowital B16,將其設為清漆。將該清漆與鐵鉻氧化物、黑色顏料混合,使用Dispermat混合機上的Cowles刀片(Cowles blade)以2000rpm分散了10分鐘。在本說明書是把所獲得之混合物稱為基劑。當鐵鉻氧化物及黑色顏料未被粉碎的情況,需進一步添加上述混合溶媒(稱為(40%/60%)溶媒系)。為了提高印刷適性,添加清漆或溶媒至最終來說黏度達到50cp(±20)。為了使黏度早點降低,比起添加清漆,較佳為添加溶劑。藉由添加適切的量,能夠獲得適切顏料填充量及黏度。
針對被粉碎的油墨而言,以2階段粉碎基劑。最初在油漆攪拌器(paint shaker)上利用1.5mm的鉻不銹鋼粉碎介質來粉碎了基劑。接著,從粉碎介質將基劑抽至真空。接著,以重量比計添加30%的(40%/60%) 溶媒系,使用油漆攪拌器上之0.8mmYTZ(註冊商標)粉碎介質將油墨予以再粉碎。接著,將油墨再次抽至真空。為了確定顏料的量,固體成分計算是使用通常的方法來進行了測定。在最後,添加溶媒系及/或清漆,獲得了具有50cp(±20)之黏度之目標顏料濃度的油墨。
取得自多個廠商的不同的顏料等級,使用不同的分散劑而比較穩定性。1個較佳的等級是The Shepherd Color Company製的BK 10P950,其不使用分散劑而顯示了高穩定性。再者,亦可使用其它顏料及等級。
<參考例2> (塗膜的顏色與反射率)
評價顏料濃度對於塗膜的顏色及反射率的影響。依照參考例1而調製油墨2A~2C,並調製了包含清漆及顏料的基劑。相對於75份該基劑,添加了25份溶媒。再者,油墨2A~2C是沒有實施粉碎步驟。將該等於PET基板上進行凹版印刷,並於每一步驟進行乾燥。於印刷使用之200LPI滾筒的轉印量少,為了獲得適切的紅外線反射層厚度需3層塗布。製作出之紅外線反射層的印刷品質不令人滿意。
為了使印刷品質提升,在印刷前粉碎了基劑與油墨。油墨2D~2F是依照參考例1的粉碎及篩分的程序而調製。使用1.5mm的鉻不銹鋼粉碎介質將清漆及顏料進行了2小時粉碎。在70份所獲得之基劑中添加 25份溶媒,並使用0.8mm的YTZ(註冊商標)粉碎介質進一步進行了2小時粉碎。確認黏度,並進一步添加了5份清漆與溶媒。此時添加的大部分是溶媒。該等油墨是落在50cp(±20)的黏度範圍內。當顏料的填充量為20%以上時,以2層塗布可獲得適切的紅外線反射層厚度,因此使用不同的滾筒。
油墨2A~2C獲得了不同的CIE色彩值(L*,a*,b*)的色彩值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L*值越低,則越深色且被反射的可見光越少,高的值顯示更明亮的顏色。藉由使摻合物中的顏料水平降低,L*值會降低,紅外線反射率R/[%]會上升。摻合物中顏料的量若低於20%,則要獲得適切的紅外線反射層厚度,使用此印刷滾筒(printing cylinder)的情況變得需要追加塗布次數。
由油墨2D-2F與2A-2C的比較,顯示印刷滾筒及粉碎介質兩者對CIE色彩值(L*,a*,b*)及紅外線反射率R/[%]有影響。在圖1來說,由2C及2D的比較,顯示:因著新滾筒的使用所致之紅外線反射層厚度的變更或粉碎,在同為20%顏料濃度的油墨間CIE色彩值(L*,a*,b*)有差別。惟,紅外線反射率R/[%]是連續的。這表示粉碎的有無與厚度不對紅外線反射率R/[%]造成影響。
紅外線反射層的厚度有另外的影響。塗布次數與紅外線反射率R/[%]有折衷(trade-off)關係,在表1的2F的3行中,顯示了將塗布次數從3增加到5的例。 塗布次數4次,紅外線反射率R/[%]成為極大值。若是被5次塗布而印刷得厚,則L*值繼續降低,且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亦開始降低。
表1顯示顏料濃度對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及CIE色彩值(L*,a*,b*)的影響。
表1之紅外線吸收油墨「ABS1」是使用碳黑顏料所調製。紅外線反射率R/[%]是明顯較在紅外線反射層所測定出者還來得低很多,全反射率不接近零。由於在空氣與紅外線反射層的界面的折射率的差異,因此全反射率不會變為零。繼而在不同的碳黑油墨層上塗布消光劑層,並將其設為ASB2。
能夠推測用以使用紅外線光源與紅外線相機來辨別邊界所需的紅外線反射率R/[%]的差別的程度。 在設置(setup)來說,需要規定:紅外線光源的瓦數、已知的感測器感度(相機的感測器)、光源與反射基板間的角度及距離、及到相機的距離。通常為Cognex的市售光源及相機的情況,藉由半球反射率系統所測定之紅外線反射性塗膜的全反射率宜為≧15%,較佳為≧20%,且在以下條件下吸收體的反射率高於全反射率。光源與相機在相同平面,且兩者皆是在距基板50cm的距離大致垂直的入射基板。圖2是使用紅外線光源與紅外線相機而辨別紅外線吸收基板與紅外線反射基板之際的示意圖。
較佳的反射率差(△R)為15%以上,此事是透過定性評價與各基板的全反射率的相關性所決定;該定性評價是評價是否可使用紅外線光源與紅外線相機而辨別。為了辨別,要求表面粗糙度Ra是不使紅外線的散射增加的值。Ra是以距基準線在垂直方向的偏差有多少所定義。在說明書論述之塗膜的Ra值全部低於1.0μm。至1.0μm為止的Ra的值不會使波長850nm的紅外線的散射增加。
<參考例3> (每個塗布次數的塗膜厚度)
黑色紅外反射層期望1.0~5.0μm的乾燥塗膜厚度,但2.0μm以下的話,在平均無機顏料粒徑為約1μm是無法獲得平滑的塗膜。隨著粒子接近塗膜的厚度,平滑塗膜的形成變得困難,表面粗糙度(Ra)也會越接近1μm。未被粉碎的顏料而言,乾燥塗膜厚度2μm以上5μm以下 為適合的。使用通常的實驗室粉碎(laboratory grinder)方法,依照參考例1而調製一連串的油墨。該等油墨的顏料填充濃度為25%,樹脂填充濃度為12.5%。被粉碎的油墨是能夠形成更均勻的塗膜。被粉碎的油墨的厚度是使用SEM而測定。再者,該塗膜是利用金字塔形狀之150 LPI滾筒所印刷出者。再者,滾筒是槽深度38μm、槽高度及寬度135μm、槽間隔為10μm,45度斜線型。
使用Geiger Gravure Printing Press,從1層至4層在各層間經乾燥階段而進行印刷,使用SEM來比較了油墨的塗膜厚度。為了確認1小時以上的粉碎不影響油墨的塗膜厚度降低,測定了進行了1小時、3小時及4小時粉碎而得之多個塗膜的厚度。使用1.5mm鉻不銹鋼與接續其使用0.8mm YTZ(註冊商標)陶瓷粉碎介質兩者來粉碎了指定時間。其結果,明確可知:粉碎時間若為1小時以上,則與時間無關,每1層的塗布的塗膜厚度成為低於1μm。該等結果是顯示於圖3。針對粉碎時間為1小時及4小時的塗布,顯示線性近似,且y截距是被設定為零。R2表示相關函數的平方(確定係數)。儘管線性近似的斜率暗示了因粉碎時間增加而乾燥塗膜厚度持續降低,但統計學上不認定這是有意義的。
<參考例4> (粉碎對全反射率及顏色造成的影響)
使用參考例3的油墨來探討粉碎時間與塗布次數對紅外線反射率及CIE色彩值(L*,a*,b*)的影響。再者, 塗布次數的增加意味乾燥塗膜及油墨厚度的增加。首先,從不進行粉碎者製作利用1.5mm鉻不銹鋼進行6小時的粉碎者。接著,使用0.8mm的YTZ(註冊商標)陶瓷粉碎介質分別進行同樣時間的粉碎。利用各粉碎介質所粉碎的時間相同,且整體的粉碎時間合計是成為0、2、4、8及12小時。使用與參考例3同樣的滾筒,一邊每個塗布進行乾燥,一邊在基材上進行1次至4次的塗布,並評價了紅外線反射率及CIE色彩值(L*,a*,b*)。
表2顯示全部的相關數據,圖4、圖5及圖6中強調顯示重要的結果。第一點,圖4顯示油墨的粉碎使塗膜的紅外線反射率降低。第二點,顯示厚膜的塗布使紅外線反射率亦降低。CIE色彩值(L*,a*,b*)的情況,比起塗布次數,較佳是以塗膜厚度所評價。引用圖3的數據,當使用了先前說明的150 LPI滾筒的情況,假設一次塗布的乾燥塗膜厚度會成為1μm。圖5是顯示油墨未被粉碎時,塗膜厚度若不同則L*值會大大地發散。又,亦顯示:把粉碎了1小時以上的油墨藉由進行2次以上塗布,L*值的值會充分地收斂。同樣地,表2顯示之a*值及b*值亦可見相同的發散及收斂傾向。圖6顯示:在控制CIE色彩值(L*,a*,b*)而言,2μm(2層塗布)有多麼重要。圖5的1μm(1層塗布)的塗膜來說,不同粉碎時間之L*的差(L* MAX-L* MIN)成為4.7,但在2μm(2層塗布)的塗膜來說,該差降低到60%左右。
油墨的處理與厚度,會對塗膜的紅外線反射率R的性能造成大的影響。紅外線反射率R是未被粉碎 之油墨者為高,因此不希望粉碎,但利用凹版或類似的印刷手法所印刷之薄的塗膜來說,印刷品質是無法容許的。為了利用前述配方(摻合及製造製程)調整良好的顏色,需要1μm以上的塗膜厚度。因此,紅外線反射率R會降低,且需要2層塗布。為了達成辨別與紅外線反射率R為10%的非反射性紅外線黑色層之邊界所需的15%的反射率差(△R),需要是紅外線反射率R=25%的塗膜。該一連串的油墨來說,顏料填充率為25%的話,單被1小時粉碎過的油墨利用2層塗布會達成紅外線反射率R=25%。
表2比較粉碎時間及塗布次數對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及CIE色彩值(L*,a*,b*)的影響。
<參考例5> (調整色彩規格)
因應用途來調整特定的顏色的油墨是重要的。油墨的配方必須在原料的變動、摻合精度、製程容許範圍內,設計使得容易落在特定的顏色規格。粉碎步驟及塗膜的厚度是控制CIE色彩值(L*,a*,b*)的2個手段。作為滿足顏色的規格的其它手段,包含追加無機及/或有機顏料及染料。
參考例2之非反射性的油墨,即ABS2是基準色,以該色彩值作為目標值而調節了紅外線反射油墨。紅外線反射油墨是利用追加來添加了顏料使得會成為以下公差規格內。再者,公差規格是L*值=22.5(±5,更佳為±2.5)。a*值=0(±2,更佳為±1)。b*值=-1(±2,更佳為±1)。
由於參考例2的油墨2D是具有優良的全反射率,因此設定在基本處方及製造製程的開始。油墨2D重新被調製來作為油墨5A,參考例5的油墨全部是利用與參考例2的油墨相同的方法調製。
基於L*低於標的,a*及b*為更高的油墨2D的色彩值而選擇了The Shepherd Color Company製的紅外線反射顏料。預想藉著利用綠色及藍色顏料取代黑色顏料的一部分,而能夠使L*增加。同樣地,a*及b*是藉由將黑色顏料的一部分分別取代為綠色及藍色顏料而使之減少。為紅外線反射無機綠色及藍色顏料的GR30C654及BL211,是基於取得自廠商的色彩描述檔(color profile)以及,與其它無機黑色、綠色、及藍色顏 料的多個比較試驗結果而決定。表3顯示了:把使顏料比例變化後之各油墨在PET進行2層塗布之際所獲得之CIE色彩值(L*,a*,b*)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
油墨5B~5E雖不滿足目標的顏色規格,但5F、5G、5H滿足全部的顏色基準。全部塗膜的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雖較基準5A低稍許,但仍然滿足以下需求:參考例2論述之反射率差(△R)為15%以上。色彩值,在5F、5G、及5H的摻合範圍內是全部在規格內。在5F與5H之間,黑色顏料的添加量差是約2%,綠色顏料為1.4%,藍色為0.5%以上。這表示:即便在可能發生顏料添加量誤差的製造製程中,顏色的規格亦不會輕易地變化的,適切的摻合。
表3是顯示為了到達指定色之L*=22.5(±5,更佳為±2.5)、a*=0(±2,更佳為±1)、b*=-1(±2,更佳為±1)之顏料摻合比例[%]的探討結果
圖7顯示能夠辨別:具有大致相同之CIE色彩值(L*,a*,b*)的黑色基材與紅外線反射黑色基材之邊 界。在圖7來說,於ABS2塗膜(L*=22.5,a*=0.0,b*=-1.0)上拍照5G塗膜(L*=21.5,a*=0.8,b*=-1.0)。圖7是表示了:使用參考例2的條件(50cm間隔距離、垂直入射的光),在紅外線下之ABS2塗膜與5G塗膜之間的對比。當反射率差(△R)為23.0%的情況,材料間之邊界的辨別是容易的。為了更詳細地觀察塗膜,圖8顯示了:PET基材上厚度2μm之5G塗膜的SEM剖面圖。
<參考例6> (功能化塗膜添加劑)
有時變得需要對到現在為止的參考例所示之顏色受過調節的紅外線反射層,賦予進一步的功能。具體而言,包含:低光澤、耐磨耗性、高接著性、低摩擦係數及對於特定用途的其它性能要求,但不限定於該等。為了追加功能,能夠使用2個途徑。第一點是在油墨組成物添加追加的材料而提高其特性。或者是在紅外線反射層之上,塗布添加有功能性材料而成之透明的頂塗覆層。
在前者之例而言,將以氧化矽為基底(silica-base)的消光劑,以摻合物的0%、1%、2%及4%混合至油墨。在添加消光劑之前,如參考例1所示般地調製油墨。將油墨利用兩邊的粉碎介質分別進行2小時粉碎。隨後將消光劑添加至油墨,並利用使用了Cowles刀片的Dispermat混合機,以2000rpm來混合10分鐘。
表4是顯示:相對於光澤減低之消光劑的摻合比例(%)之光澤度、表面粗糙度(Ra)、及紅外線反射率 R/[%]的值。若增加消光劑的添加量,則因著使表面粗糙度(Ra)增加而光澤度會降低。表面的粗糙度會使光的反射更擴散。因消光劑的存在而紅外線反射率R/[%]保持相對不變。在可見光譜中的直接反射率會減少,但對在參考例2論述之在850nm之使用紅外線相機的定性試驗的影響少。
<參考例7> (紅外線反射帶的替代結構)
在前述參考例中之紅外線反射層是能夠應用於用以塗布至基材、尤其是塗布至黏著帶的油墨。使用相同的無機顏料,藉由作成紅外線反射結構,能夠獲得相同的效果。帶是具有:厚度1~10μm的黑或著色的塗膜層(上)、基材層(中)、及黏著材層(下)這3個層。剝離襯墊是被使用來用以保護黏著層,但在最終步驟中會被除去。
<參考例8> (粉碎介質直徑對全反射率與顏色的影響)
使用填充有80%粉碎介質直徑為0.5mm、0.8mm、1.0mm、1.25mm、1.5mm之氧化釔穩定的氧化鋯(YTZ(註冊商標))的粉碎介質之伊利諾州芝加哥之Eiger Machinery公司製的MiniMotor Mill 250,粉碎了於表5列舉的750g的油墨基劑。定期地採集參考例8A的試料,並依照表5的參考例8B來摻合至油墨。
使用Geiger Gravure Printing Press,並使用具有金字塔形狀之槽的凹版滾筒(150LPI),在125μm之Tekra Melinex 454的PET基材上塗布了2層及3層油墨。針對關於YTZ(註冊商標)粉碎介質的各直徑之結果,是反射率隨印刷次數增加,隨粉碎時間減少。光澤度隨印刷次數與粉碎時間增加。L*值隨粉碎時間與印刷次數而減少。a*值與b*值隨粉碎時間增加。
把使用不同的粉碎介質直徑來進行粉碎過之油墨進行2層塗布時之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光澤度Gu、CIE色彩值(L*,a*,b*)分別顯示於圖10A、圖10B、圖10C、圖10D及圖10E。若分別進行比較,則紅外線反射率R是以0.5mm>0.8mm>(1.25mm≒1.0mm≒1.5mm)的順序減少。光澤度Gu是以0.5mm>0.8mm>1.0mm>1.25mm>1.5mm的順序增加。 CIE色彩值(L*)是以0.5mm>0.8mm>1.0mm>1.25mm>1.5mm的順序減少。CIE色彩值(a*,b*)是以0.5mm>0.8mm>1.0mm>1.25mm>1.5mm的順序增加。
<參考例9> (Eiger粉碎時間對全反射率與色調的影響)
使用填充有80%媒介直徑為0.8mm的YTZ(註冊商標)粉碎介質的伊利諾州芝加哥之Eiger Machinery公司製(MiniMotor Mill 250),粉碎了表6之750g的參考例9A的油墨基劑。
使用Geiger Gravure Printing Press,並使用具有金字塔形狀之槽的凹版滾筒(150 LPI),在125μm之透明PET基材上塗布2層、3層及4層油墨。把相對於粉碎時間與印刷次數之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光澤度、L*值、a*值及b*值分別於顯示於圖11A、圖11B、圖11C、圖11D及圖11E。反射率是隨印 刷次數增加,隨粉碎時間減少。光澤度(光澤值)是隨粉碎時間及印刷次數增加。L*值隨粉碎時間及印刷次數減少。a*值與b*值隨粉碎時間增加。b*值利用40分以上的粉碎會超過0。
<參考例10> (Basket粉碎對全反射率及色彩的影響)
使用具有粉碎介質直徑為0.5mm之YTZ(註冊商標)粉碎介質之HockMeyer HCPS-1/4 Immersion Mill,粉碎了12kg於表7列記之參考例10A的油墨基劑。定期地採集被粉碎之油墨基劑的試料,調合至參考例10B的油墨。
使用Geiger Gravure Printing Press,在膜厚125μm之PET上塗布了2層、3層及4層油墨。將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顯示於圖12。紅外線反射率隨印刷次數增加,隨粉碎時間減少。
<參考例11> (顏料摻合比例(%)對全反射率、光澤度及顏色的影響)
將12kg參考例11的油墨基劑,使用HockMeyer HCPS-1/4 Immersion Mill,利用0.5mm的YTZ(註冊商標)粉碎介質粉碎了10小時。參考例11A、11B、11C、11D、11E是以15%/17.5%/20%/21%/22%的比例來摻合了無機顏料。
使用Geiger Gravure Printing Press,將5種油墨在125μm的PET上塗布了3次。於表9顯示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光澤度Gu、CIE色彩值(L*,a*,b*)。L*值,在無機顏料的摻合比例從15%至20%的範圍而言,每一顏料百分率的增加,約增加0.5,在顏料的摻合比例從20至22%的範圍而言,增加率是降低。a* 值在顏料的摻合比例從15%至20%的範圍,每一顏料百分率的增加,約增加0.1。b*值在顏料的摻合比例從15%至20%的範圍,每一顏料百分率的增加,約減少3.5。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在無機顏料的摻合比例從15%至22%的範圍,變化只有不到1%。
<參考例12> (不同的顏料對全反射率、光澤度及顏色的影響)
使用Silverson Machines Ltd,Waterside,Chesham,Bucks,UK的Model-L2AIR Rotor Stator混合機,以5000RPM將135g表10的油墨粉碎了1小時。
使用Geiger Gravure Printing Press,並利用 200 LPI凹版滾筒,在125μm的PET上將油墨塗布了3次。於表11顯示該等顏色特性。知道Shepherd BK 10P950,及BASF Sicopal Black L 0095兩者適合於此紅外線反射用途,但由於Shepherd BK 10P950反射率高而為更佳。
作為使得能夠辨別邊界的替代的積層結構,可對基板材料、或者黏著層添加紅外線反射顏料。該等2個替代途徑,如於參考例6論述般,只要不需要被功能化的塗膜,即使不是頂塗覆層亦沒有問題。2個替代途徑與原來的構成是顯示於圖9的態樣(1)、(2)及(3)。圖9的態樣(1)是具有紅外線反射層、PET(中間)、及接著劑層。圖9的態樣(2)是在填充有紅外線反射顏料的黏著劑層上具有PET薄膜(上)。圖9的態樣(3)是具有已混練入PET薄膜的紅外線反射顏料,該PET薄膜具有接著劑層(底部)。
[實施例] (聚胺基甲酸酯樹脂A)
在備有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凝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四口燒瓶中饋入:192.9份由己二酸/對苯二甲酸=50/50 的酸成分與3-甲基-1,5戊二醇獲得之數量平均分子量(以下稱為Mn)2,000的聚酯多元醇、15.8份1,4-丁二醇、77.9份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並於氮氣流下在90℃使反應15小時。接著添加11.0份異佛爾酮二胺、2.4份二正丁胺、700份甲乙酮,在攪拌下在50℃使反應4小時,獲得了樹脂固體含量濃度30.0%、加德納黏度U(25℃)、胺價=0、質量平均分子量30,000的聚胺基甲酸酯樹脂A。
(黑色油墨A)
添加:10份大日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近紅外反射顏料「CHROMOFINE BLACK A1103」(1-{4-[(4,5,6,7-四氯-3-氧基異吲哚啉-1-叉基)胺基]苯基偶氮}-2-羥基-N-(4’-甲氧基-2’-甲基苯基)-11H-苯并[a]咔唑-3-羧基醯胺)(CAS編號:103621-96-1)、5份富士Silysia公司製「SYLOPHOBIC 704」(矽烷耦合處理:根據庫爾特計數法的平均粒徑3.5μm)、2份邁圖高新材料(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TOSPEARL 2000B」(球狀矽酮樹脂珠:根據庫爾特計數法的平均粒徑6μm)、2份BASF公司製「Luwax AF29 Micropowder」(聚乙烯微粉末蠟)、1份Lubrizol公司製「Solsperse 24000GR」、55份(N.V.30%)前述聚胺基甲酸酯樹脂A(聚胺基甲酸酯樹脂)、13份甲乙酮、9份乙酸乙酯、5份異丙醇、5份丙二醇單甲醚,並利用砂磨機進行了約1小時濕式分散而得之物,於其中添加5份住化Bayer Urethane公司製硬化劑「Sumidur N3300」、40份DIC GRAPHICS公司 製稀釋劑「NH-NT DC溶劑」而調製了黑色油墨A。
(黑色油墨B)
將700g參考例11的油墨基劑,使用Eiger Mill(Model:MiniMotor Mill 250,Eiger Machinery Inc,Chicago,Illinois),利用0.8mm的氧化釔穩定的氧化鋯(YTZ(註冊商標))之媒介進行了20分鐘粉碎。依照表12的黑色油墨B將參考例11的油墨基劑摻合至油墨。
(黑色油墨C)
除了使用10份德固賽公司製「Special Black 250」(酸性碳)代替黑色油墨A之10份大日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近紅外反射顏料「CHROMOFINE BLACK A1103」以外,係與黑色油墨A之製造例同樣地調製了黑色油墨C。
(調製黏著劑A)
以偶氮雙異丁腈:0.2份作為聚合起始劑,在乙酸乙酯溶液中,將丙烯酸正丁酯:97.98份、丙烯酸:2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0.02份在80℃下進行8小時溶液聚合,獲得了重量平均分子量:90萬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在該丙烯酸系聚合物:100份添加:聚合松香酯(商品名「D-135」荒川化學公司製):5份、歧化松香酯(商品名「KE-100」荒川化學公司製):20份、石油樹脂(商品名「FTR6100」:25份),添加乙酸乙酯,調製固體含量40%的黏著劑溶液。進一步添加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商品名「NC40」DIC公司製):0.8份,進行攪拌使成為均勻而予以混合,藉此調製黏著劑A。凝膠分率為20%、25℃的儲存彈性模量為9×104Pa。
(調製黏著劑B)
以偶氮雙異丁腈:0.2份作為聚合起始劑,在乙酸乙酯溶液中,將丙烯酸正丁酯:97.98份、丙烯酸:2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0.02份在80℃下進行8小時溶液聚合,獲得了重量平均分子量:90萬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在該丙烯酸系聚合物:100份,添加:聚合松香酯(商品名「D-135」荒川化學公司製):5份、歧化松香酯(商品名「KE-100」荒川化學公司製):20份、石油樹脂(商品名「FTR6100」:25份),添加乙酸乙酯,調製固體含量40%的黏著劑溶液。其次,添加10份DIC製黑色著色劑「DICTON黑AR8555(DICTON black AR8555)」(碳黑含有量:45%(固體含量比))、樹脂固體含量濃度49%),利 用攪拌機均勻地混合。進一步添加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商品名「NC40」DIC公司製):0.8份,進行攪拌使成為均勻而予以混合,藉此調製黏著劑A。凝膠分率為20%、25℃的儲存彈性模量為9×104Pa。
<實施例1>
在東麗(Toray)公司製聚酯薄膜F53 Lumirror # 3.5(厚度:3.5μm),將黑色油墨A進行凹版塗布使得油墨皮膜部分的乾燥厚度成為1.0μm,在100℃下乾燥1分鐘,獲得了具有由黑色油墨A構成之紅外線反射層的黑色薄膜。此外,紅外線反射層之油墨塗膜部分的厚度是利用剃刀將薄膜切斷,並利用顯微鏡將剖面放大為2500倍來進行測定。
其次,在該黑色薄膜的紅外線反射層側,使用大日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OS-M suede OP varnish作為消光劑,進行凹版塗布使得消光層的厚度成為1.5μm,並在100℃下乾燥1分鐘,在40℃下進行2日熟化而獲得實施例1的黑色薄片。實施例1的黑色薄片的總厚度為6.5μm。
在Nippa公司製剝離薄膜(商品名「PET38×1K0」)將前述黏著劑A進行凹版塗布使得乾燥厚度成為2μm,在100℃下乾燥1分鐘,將其貼合至實施例1的黑色薄片的非油墨面,進一步在40℃下進行2日熟化,而獲得實施例1的黑色黏著帶。實施例1的黑色黏著帶的總厚度為8.0μm。
<實施例2>
除了將實施例1的黑色薄片之油墨皮膜部分的乾燥厚度變更為1.5μm以外,與實施例1的黑色薄片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2的黑色薄片。實施例2的黑色薄片的總厚度為6.5μm。
除了將實施例1的黑色黏著帶之實施例1的黑色薄片變更為實施例2的黑色薄片以外,係與實施例1的黑色黏著帶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2的黑色黏著帶。實施例2的黑色黏著帶的總厚度為8.5μm。
<實施例3>
在東麗公司製聚酯薄膜F53Lumirror # 3.5(厚度:3.5μm)上,將大日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NB-300白」進行凹版塗布使得油墨皮膜部分的乾燥厚度成為1.0μm,並在100℃下乾燥1分鐘,獲得具有白色紅外線反射層的白色薄膜。
其次,在該白色薄膜的白色紅外線反射層側,將黑色油墨A進行凹版塗布使得油墨皮膜部分的乾燥厚度成為1.0μm,並在100℃下乾燥1分鐘,獲得具有由黑色油墨A構成之黑色紅外線反射層及白色紅外線反射層的黑色薄膜。
其次,在該黑色薄膜之黑色紅外線反射層側,使用大日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OS-M suede OP varnish作為消光劑,進行凹版塗布使得消光層的厚度成 為1.5μm,並在100℃下乾燥1分鐘,在40℃下進行2日熟化,獲得實施例3的黑色薄片。實施例3的黑色薄片的總厚度為7.0μm。
除了將實施例1的黑色黏著帶之實施例1的黑色薄片變更為實施例3的黑色薄片以外,係與實施例1的黑色黏著帶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3的黑色黏著帶。實施例3的黑色黏著帶的總厚度為9.0μm。
<實施例4>
除了將實施例3的黑色薄片之白色紅外線反射層的厚度變更為2.0μm以外,係與實施例3的黑色薄片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4的黑色薄片。實施例4的黑色薄片的總厚度為8.0μm。
除了將實施例3的黑色黏著帶之實施例3的黑色薄片變更為實施例4的黑色薄片以外,係與實施例3的黑色黏著帶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4的黑色黏著帶。實施例4的黑色黏著帶的總厚度為10.0μm。
<實施例5>
除了將實施例3的黑色薄片之白色紅外線反射層的厚度變更為3.0μm以外,係與實施例3的黑色薄片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5的黑色薄片。實施例5的黑色薄片的總厚度為9.0μm。
除了將實施例3的黑色黏著帶之實施例3的黑色薄片變更為實施例5的黑色薄片以外,係與實施例 3的黑色黏著帶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5的黑色黏著帶。實施例5的黑色黏著帶的總厚度為11.0μm。
<實施例6>
除了將實施例1的黑色薄片之東麗公司製聚酯薄膜F53Lumirror # 3.5(厚度:3.5μm)變更為三菱樹脂公司製聚酯薄膜K750-2.0W(厚度:2.0μm),並將黑色油墨A變更為黑色油墨B以外,與實施例1的黑色薄片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6的黑色薄片。實施例6的黑色薄片的總厚度為4.5μm。
除了將實施例1的黑色黏著帶之實施例1的黑色薄片變更為實施例6的黑色薄片以外,係與實施例1的黑色黏著帶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6的黑色黏著帶。實施例6的黑色黏著帶的總厚度為6.0μm。
<實施例7>
除了將實施例6的黑色薄片之油墨皮膜部分的乾燥厚度變更為1.5μm以外,係與實施例6的黑色薄片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7的黑色薄片。實施例7的黑色薄片的總厚度為5.0μm。
除了將實施例6的黑色黏著帶之實施例6的黑色薄片變更為實施例7的黑色薄片以外,係與實施例6的黑色黏著帶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7的黑色黏著帶。實施例7的黑色黏著帶的總厚度為7.0μm。
<實施例8>
在三菱樹脂公司製聚酯薄膜K750-2.0W(厚度:2.0μm)上,將大日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NB-300白」進行凹版塗布使得油墨皮膜部分的乾燥厚度成為1.0μm,並在100℃下乾燥1分鐘,在40℃下進行2日熟化,獲得具有白色紅外線反射層的白色薄膜。
其次,在該白色薄膜之白色紅外線反射層側,將黑色油墨B進行凹版塗布使得油墨皮膜部分的乾燥厚度成為1.0μm,並在100℃下乾燥1分鐘,在40℃下進行2日熟化,獲得具有由黑色油墨B構成之黑色紅外線反射層及白色紅外線反射層的黑色薄膜。
其次,在該黑色薄膜的黑色紅外線反射層側,使用大日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OS-M suede OP varnish作為消光劑,進行凹版塗布使得消光層的厚度成為1.5μm,並在100℃下乾燥1分鐘,獲得實施例8的黑色薄片。實施例8的黑色薄片的總厚度為5.5μm。
除了將實施例6的黑色黏著帶之實施例6的黑色薄片變更為實施例8的黑色薄片以外,係與實施例6的黑色黏著帶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8的黑色黏著帶。實施例8的黑色黏著帶的總厚度為7.5μm。
<實施例9>
除了把實施例8的黑色薄片之白色紅外線反射層的厚度變更為2.0μm以外,係與實施例8的黑色薄片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9的黑色薄片。實施例9的黑色薄 片的總厚度為6.5。
除了將實施例8的黑色黏著帶之實施例8的黑色薄片變更為實施例9的黑色薄片以外,係與實施例8的黑色黏著帶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9的黑色黏著帶。實施例9的黑色黏著帶的總厚度為8.5μm。
<實施例10>
除了將實施例8的黑色薄片之白色紅外線反射層的厚度變更為3.0μm以外,係與實施例8的黑色薄片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10的黑色薄片。實施例10的黑色薄片的總厚度為7.5μm。
除了將實施例8的黑色黏著帶之實施例8的黑色薄片變更為實施例10的黑色薄片以外,係與實施例8的黑色黏著帶同樣地進行,獲得實施例10的黑色黏著帶。實施例10的黑色黏著帶的總厚度為11.5μm。
<比較例1>
除了將實施例6的黑色薄片之黑色油墨B變更為黑色油墨C,並將黏著劑A變更為黏著劑B以外,係與實施例6的黑色薄片同樣地進行,獲得比較例1的黑色薄片。比較例1的黑色薄片的總厚度為4.5μm。
除了將實施例6的黑色黏著帶之實施例6的黑色薄片變更為比較例1的黑色薄片以外,係與實施例6的黑色黏著帶同樣地進行,獲得比較例1的黑色黏著帶。比較例1的黑色黏著帶的總厚度為6.5μm。
(測定光澤度Gu)
針對實施例1~10及比較例1的黑色薄片還有實施例1~10及比較例1的黑色黏著帶,依照JIS Z 8741以60°的設定角度,使用KONICA MINOLTA製MINOLTA Multi-Gloss 268,從消光層之側測定光澤度Gu。黏著劑層的有無對光澤度Gu不影響,各個黑色薄片與黑色黏著帶的測定結果係相同的。將結果顯示於表12、表13及表14。
(測定CIE色彩值(L*,a*,b*))
實施例1~10及比較例1的黑色薄片還有實施例1~10及比較例1的黑色黏著帶的CIE色彩值(L*,a*,b*)是使用KONICA MINOLTA製SPECTROPHOTOMETER CM-5,依照C光譜為2°的測定基準JIS Z 8722,從消光層側進行測定。黏著劑層的有無對CIE色彩值不影響,各個黑色薄片與黑色黏著帶的測定結果係相同的。將結果顯示於表12、表13及表14。
(測定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
針對實施例1~10及比較例1的黑色薄片還有實施例1~10及比較例1的黑色黏著帶,使用日立製作所製日立分光光度計U-4100,測定至少包含波長800~900nm之任意範圍的全反射率,報告了波長850nm的值。黏著劑層的有無對紅外線反射率R不影響,各個黑色薄片與 黑色黏著帶的測定結果係相同的。將結果顯示於表13、表14及表15。
本發明之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的CIE色彩 值(L*,a*,b*)是近似於使用比較例之習知之碳系的黑色油墨者,因此,即使與使用習知之碳系黑色油墨所著色的功能性薄片或黑色電子零件一起使用於小型電子終端內部的電子零件用途上,亦不會損及設計性。然後,儘管利用可見光進行辨別是困難的,但因為紅外線的反射性大不相同,因此使用紅外線進行辨別是可能的。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是能夠使用於調整以下多個同為黑色的電子零件用功能性薄片的紅外線反射率的用途上:於小型電子終端所利用之散熱薄片、磁性薄片、絕緣薄片等。

Claims (10)

  1. 一種黑色薄片,其特徵在於:其係積層有基材薄片、與紅外線反射層,CIE色彩值(L*,a*,b*)及波長850nm的紅外線反射率R/[%]在下述範圍:21.8≦L*≦36 -3≦a*≦3 -3≦b*≦3 12≦R。
  2. 如請求項1之黑色薄片,其依照JIS Z 8741以60°的設定角度所測定之光澤度Gu在下述範圍:0≦Gu≦10。
  3. 如請求項1或2之黑色薄片,其中前述基材薄片的厚度為0.5~100μm,前述紅外線反射層的厚度為1~10μm。
  4. 如請求項1或2之黑色薄片,其中前述紅外線反射層包含無機黑色顏料或有機黑色顏料。
  5. 如請求項1或2之黑色薄片,其中前述紅外線反射層是積層有黑色紅外線反射層及白色紅外線反射層。
  6. 如請求項1或2之黑色薄片,其進一步積層有消光層(matte layer)。
  7. 如請求項1或2之黑色薄片,其是使用於調整電子零件用功能性薄片的紅外線反射率。
  8. 如請求項7之黑色薄片,其中前述功能性薄片為散熱薄片、磁性薄片或絕緣薄片。
  9. 一種黑色黏著帶,其積層有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之黑色薄片、與黏著劑層。
  10. 如請求項9之黑色黏著帶,其中前述黏著劑層的厚度為1~50μm。
TW107130265A 2017-09-01 2018-08-29 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 TWI670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53370P 2017-09-01 2017-09-01
US62/553,370 2017-09-01
US201862669576P 2018-05-10 2018-05-10
US62/669,576 2018-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9906A TW201919906A (zh) 2019-06-01
TWI670174B true TWI670174B (zh) 2019-09-01

Family

ID=65527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0265A TWI670174B (zh) 2017-09-01 2018-08-29 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840650B2 (zh)
EP (1) EP3676319A4 (zh)
JP (2) JP6622951B2 (zh)
CN (1) CN111372767B (zh)
TW (1) TWI670174B (zh)
WO (2) WO20190449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1267A (zh) * 2016-10-28 2019-06-14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用于增加近红外检测距离的涂层
MX2021005606A (es) 2018-11-13 2021-06-30 Ppg Ind Ohio Inc Metodo para detectar un patron oculto.
JP7314841B2 (ja) * 2020-03-12 2023-07-26 Dic株式会社 導電性積層体及び導電性積層テープ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55175A (ja) * 2010-01-28 2011-08-11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3227173A (ja) * 2012-04-26 2013-11-07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 Mfg Co Ltd 赤外線反射黒色顔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70664A (ja) * 2014-03-05 2015-09-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23581A1 (de) 1990-07-25 1992-02-13 Heller Geb Gmbh Maschf Verfahren zum vermessen eines werkzeuges in einer numerisch gesteuerten bearbeitungsmaschine mit automatischem werkzeugwechsel und ein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ieses verfahrens
US20040156986A1 (en) * 2003-02-10 2004-08-12 Nanoproducts Corporation Color pigments nanotechnology
US7193209B2 (en) 2003-04-17 2007-03-20 Eat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objects in a video image by using infrared reflective material
US7241500B2 (en) 2003-10-06 2007-07-10 Certainteed Corporation Colored roofing granules with increased solar heat reflectance, solar heat-reflective shingl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4326310B2 (ja) * 2003-11-28 2009-09-02 関西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遮熱性フィルム及び該遮熱性フィルムを貼付してなる物品
US8460456B2 (en) * 2005-02-10 2013-06-11 Toda Kogyo Corporation Infrared reflecting black pigment, paint and resin composition
JP2007103813A (ja) * 2005-10-07 2007-04-19 Techno Polymer Co Ltd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
US9056988B2 (en) 2007-02-05 2015-06-16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Solar reflective coatings and coating systems
GB0808239D0 (en) 2008-05-07 2008-06-11 Tioxide Group Services Ltd Compositions
ATE489435T1 (de) * 2008-05-26 2010-12-15 Eckart Gmbh Dünne, plättchenförmige eisenpigment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derselben
JP5324387B2 (ja) 2008-10-15 2013-10-23 大日精化工業株式会社 アゾ顔料、着色組成物、着色方法および着色物品
AU2010210344B2 (en) * 2009-02-09 2016-02-25 Swimc Llc In-store tintable non-infrared-absorptive paint and stain system
JP6317880B2 (ja) * 2009-07-07 2018-04-25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Basf Se カリウム・セシウム・タングステンブロンズ粒子
JP5251809B2 (ja) 2009-09-25 2013-07-31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太陽熱遮蔽効果を有する水性分散体および水性塗料組成物
US20140335329A1 (en) * 2010-12-03 2014-11-13 Nilmini K. Abayasinghe Near Infrared Reflecting Composition and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Incorporating Same
JP5903984B2 (ja) 2012-03-29 2016-04-13 Dic株式会社 着色粘着テープおよびグラファイト複合シート
JP2014169432A (ja) 2013-02-07 2014-09-18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分散組成物、塗料組成物、塗膜、および着色物
JP6061783B2 (ja) * 2013-05-30 2017-01-18 日本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複層塗膜及び複層塗膜の形成方法
WO2015125224A1 (ja) 2014-02-19 2015-08-27 大日精化工業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反射・透過性アゾ顔料、近赤外線反射・透過性アゾ顔料の製造方法、これらのアゾ顔料を用いた着色剤組成物、物品の着色方法及び着色物品
EP3129436B1 (en) * 2014-04-11 2018-10-17 Sun Chemical Corporation Pigments for filtering the solar spectrum
CN106459678B (zh) * 2014-07-04 2020-12-18 Dic株式会社 粘合带、电子机器及物品的拆卸方法
JP2016072270A (ja) 2014-09-26 2016-05-09 Dic株式会社 磁性シート
KR102589206B1 (ko) * 2014-09-30 2023-10-13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외선 투과성 암색 잉크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적외선 반사 시트
JP6586743B2 (ja) 2015-03-10 2019-10-0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化粧シート及び化粧材
JP2016165868A (ja) 2015-03-10 2016-09-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床用化粧シート及び床用化粧材
CN106032458A (zh) 2015-03-13 2016-10-19 德莎欧洲公司 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和红外透明黑色胶带、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JP6094664B2 (ja) 2015-12-18 2017-03-15 Dic株式会社 着色フィルム及び着色粘着テープ
TW201728699A (zh) 2016-01-29 2017-08-16 西克帕控股有限公司 凹刻印刷磁電機可讀取的氧化乾燥油墨
EP3416922A1 (en) 2016-02-18 2018-12-26 Prince Minerals Italy S.r.L. Ceramic ink for automotive glass
JP6711068B2 (ja) 2016-03-28 2020-06-1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化粧シート及び化粧材
JP6772859B2 (ja) * 2016-03-31 2020-10-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化粧シート及び該化粧シートを備える化粧部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55175A (ja) * 2010-01-28 2011-08-11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3227173A (ja) * 2012-04-26 2013-11-07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 Mfg Co Ltd 赤外線反射黒色顔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70664A (ja) * 2014-03-05 2015-09-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24063A1 (en) 2020-07-16
EP3676319A1 (en) 2020-07-08
TW201919906A (zh) 2019-06-01
US11840650B2 (en) 2023-12-12
EP3676319A4 (en) 2021-09-29
CN111372767A (zh) 2020-07-03
JP7061991B2 (ja) 2022-05-02
JP6622951B2 (ja) 2019-12-18
WO2019044930A1 (ja) 2019-03-07
US11578239B2 (en) 2023-02-14
CN111372767B (zh) 2022-07-01
JP2020040411A (ja) 2020-03-19
JPWO2019044930A1 (ja) 2019-12-26
US20200376801A1 (en) 2020-12-03
WO2019046361A1 (en) 2019-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0174B (zh) 黑色薄片及黑色黏著帶
CN105073437B (zh) 热转印片
JP6504299B1 (ja) 黒色低反射膜、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03124930A (zh) 高不透明度激光可打印面材
EP2167599A2 (en) Colored acrylic adhesive and marking film
JP2002114934A (ja) 印刷インキ、印刷方法及び印刷包装体
JP5288433B2 (ja) 遮光フィルム
JP7001859B1 (ja) インキ組成物、及びシート体
CN208594230U (zh) 带有保护胶带的粘合膜
JP6443814B2 (ja) グラビアインキ、それを用いた印刷物および積層体
WO2018110422A1 (ja) 加飾フィルム、及び加飾成型体
JP2019209548A (ja) 金属調加飾用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金属調加飾成形体
WO2009119611A1 (ja) 剥離フィルム及び積層体
CN109693463B (zh) 珠光印刷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KR102211975B1 (ko) 적외선 차폐 필름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적외선 차폐용 필름
JP7322431B2 (ja) 着色フィルム、着色粘着シート、及び着色フィルムの検出方法
JP7288178B2 (ja) 着色フィルム、着色粘着シート、及び着色フィルムの検出方法
JP2022123821A (ja) 軟包装用印刷インキ組成物及び印刷物
JP2007314682A (ja) レトルト用高輝度感、劣化防止インキ組成物
JP2005288876A (ja) レセプターフィルム及びマーキングフィルム
JP7067231B2 (ja) 積層体及び該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11621045A (zh) 着色膜、着色粘合片和着色膜的检测方法
JP2010126562A (ja) ラミネート用印刷インキ組成物および印刷物並びにラミネート物
CN207418649U (zh) 着色粘着膜
JP2024006199A (ja) 隠蔽層用組成物及び隠蔽層を有する磁気記録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