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1045A - 着色膜、着色粘合片和着色膜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着色膜、着色粘合片和着色膜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1045A
CN111621045A CN202010072995.8A CN202010072995A CN111621045A CN 111621045 A CN111621045 A CN 111621045A CN 202010072995 A CN202010072995 A CN 202010072995A CN 111621045 A CN111621045 A CN 111621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ed
black
layer
colored film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29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石奈奈
今井克明
山上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406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8817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IC Corp filed Critical D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21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1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4Polyurethanes
    • C09D175/06Polyurethanes from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04Reflecting paints; Signal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41Organic pigments; Organic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 C09J133/066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containing -OH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5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75/04Polyurethanes
    • C08J2475/06Polyurethanes from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使用红外线光源和红外线照相机来识别相同色调的多个部件彼此的情形且能够容易进行部件组装时的对位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一种着色膜,其具有基材、存在于该基材的一个面且包含白色颜料的白色层、以及存在于该白色层上且包含黑色颜料的黑色层,上述白色颜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上且1300nm以下,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为12%以上,CIE Lab表色系中L*值为18以上且36以下、a*值为‑3以上且3以下、b*值为‑3以上且3以下。

Description

着色膜、着色粘合片和着色膜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着色膜、着色粘合片和着色膜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笔记本、便携电话、PHS等小型电子终端中,作为冷却手段而利用了基于石墨片等放热片的放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在小型电子终端中,为了抑制放射噪音,还利用了使软磁性金属粉末与树脂片复合化而得的磁性片、用于电子部件的电绝缘的绝缘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
对于这些放热片、磁性片、绝缘片等电子部件用功能性片来说,从遮蔽、遮光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着色为黑色的着色粘合片。此外,在重视内容物的设计性的小型电子终端中,使得内容物的所有部件的色调得以统一。以往的这些黑色粘合胶带通常利用炭黑进行了着色,其吸收近红外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03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0722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0742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存在下述要求,即,将以往的贴附有黑色粘合胶带的功能性片贴附至小型电子终端内的与包含贴附有黑色粘合胶带的功能性片的多个黑色电子部件相近的位置或者重复贴附。因此,同为黑色的多个部件彼此有时难以在可见光下进行识别。此外,如果使用黑色的红外线反射性涂膜,则能够利用红外线进行识别,但是适合于在可应用于小型电子部件的粘合胶带上进行印刷的市售的红外线反射性涂膜尚属未知。进而,在组装小型电子部件时,存在无法识别部件彼此的边界线而难以进行对位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各种问题,实现以下的目的。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用于使用红外线光源和红外线照相机来识别相同色调的多个部件彼此的情形、且能够容易进行部件组装时的对位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如下所述。即,
<1>一种着色膜,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基材、存在于该基材的一个面且包含白色颜料的白色层、以及存在于该白色层上且包含黑色颜料的黑色层,
上述白色颜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上且1300nm以下,
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为12%以上,
CIE Lab表色系中,L*值为18以上且36以下、a*值为-3以上且3以下、b*值为-3以上且3以下。
<2>根据上述<1>所述的着色膜,其中,入射角为60°时的光泽值为0以上且10以下。
<3>根据上述<1>~<2>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膜,其中,上述白色颜料为选自氧化钛、碳酸钙和硫酸钡中的至少1种。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膜,其中,上述黑色颜料为黑色偶氮颜料或铬颜料。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膜,其用于调整电子部件用功能性片的红外线反射率。
<6>根据上述<5>所述的着色膜,其中,上述电子部件用功能性片为放热片、磁性片和绝缘片中的至少任一者。
<7>一种着色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膜;以及
在上述着色膜的基材的不具有白色层和黑色层的一侧表面配置的粘合剂层。
<8>一种着色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同色调的多个部件中的一个具有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膜,通过对上述同色调的多个部件照射红外线来检测上述着色膜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解决以往的上述各种问题而实现上述目的,可提供能够用于使用红外线光源和红外线照相机来识别相同色调的多个部件彼此的情形、且能够容易进行部件组装时的对位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着色膜的一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2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着色膜的一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3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着色粘合片的一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4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着色粘合片的一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5为使用红外线光源和红外线照相机来识别红外线吸收基板和红外线反射层时的图像图。
图6为将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和以往的着色粘合片贴附至电池的附近并在可见光下使用照相机所拍摄的照片。
图7为将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和以往的着色粘合片贴附至电池的附近并使用红外线照相机所拍摄的照片。
图8为表示组装小型电子部件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着色膜
2 着色粘合片
11 基材
12 红外线反射层
13 黑色层
14 白色层
15 消光层
16 粘合剂层
19 剥离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着色膜)
本发明的着色膜(有时也称为“着色片”)具有基材、存在于该基材的一个面且包含白色颜料的白色层、以及存在于该白色层上且包含黑色颜料的黑色层,上述白色颜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上且1300nm以下,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为12%以上,CIE Lab表色系中,L*值为18以上且36以下、a*值为-3以上且3以下、b*值为-3以上且3以下。
着色膜的L*值为18以上且36以下,优选为19以上且3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25以下。
着色膜的a*值为-3以上且3以下,优选为-2以上且2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且1以下。
着色膜的b*值为-3以上且3以下,优选为-2.5以上且1.5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且0以下。
着色膜的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为12%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的上限值优选为65%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以下,特别优选为50%以下,最优选为45%以下。通过设为这些范围,从而在用于小型电子设备终端内的部件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红外线照相机容易地与金属基板进行区分,故而优选。
本发明的着色膜的CIE Lab表色系的色彩(L*值、a*值、b*值)和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为上述范围的值,因此,在与以往的用炭黑着色的黑色粘合胶带或用炭黑着色的黑色电子部件一同使用时,颜色相同,设计性优异,且近红外线的反射性不同,因此,能够使用红外线容易地识别两者。
CIE Lab表色系的色彩(L*值、a*值、b*值)可以使用X-Rite SpectroEye分光光度计,按照D50光谱为2°的测定基准JIS Z 8722来进行测定。
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可使用例如分光光度计来测定至少包含波长800nm~900nm在内的任意范围的总反射率,并求出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
着色膜的入射角为60°时的光泽值优选为0以上且10以下,更优选为0以上且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以上且4以下。若入射角为60°时的光泽值为0以上且10以下,则有显示出高设计性的优点。
入射角为60°时的光泽值可以按照测定标准JIS Z 8741以60°的设定角度并使用BYK 4563MICRO-TRI-光泽计来进行测定。
<基材>
作为本发明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中使用的基材,可以适当使用例如各种树脂膜、金属、金属与树脂膜的复合膜。
作为树脂膜,可列举出例如聚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苯乙烯膜、聚酰亚胺膜等。
作为金属,可列举出例如铜箔、铝箔、镍箔、铁箔、合金箔等。
作为金属与树脂膜的复合膜,可列举出将上述树脂膜与金属层压而得的复合膜。这些之中,从强度和绝缘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为聚酯膜、聚酰亚胺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上述树脂膜赋予遮蔽性、反射性,可以混合有各种着色颜料。
基材的平均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上且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上且5μm以下。通过使基材的平均厚度处于上述数值范围,从而在用于保护电子部件用功能性片时易于兼顾机械强度和薄度。
<黑色层>
本发明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中使用的黑色层(有时也称为“黑墨液层”)是将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的CIE Lab表色系的色彩(L*值、a*值、b*值)和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调整至特定范围的层。
黑色层的平均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上且6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上且5μm以下。通过使黑色层的平均厚度处于上述范围,从而在用于保护电子部件用功能性片时容易兼顾适当的CIE Lab表色系的色彩(L*值、a*值、b*值)、红外线反射率和薄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黑色层的平均厚度”是指:将着色膜以长度方向上的间隔为100mm的方式沿着宽度方向切割5处,使用TH-104纸/膜用厚度测定机(TESTER产业株式会社制)测定上述各切断面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为100mm的5点的上述黑色层的厚度而得的、合计25点的厚度的平均值。
黑色层含有黑色颜料。作为黑色颜料,优选为有机黑色颜料或无机黑色颜料。
包含有机黑色颜料的黑色层可通过涂布包含有机黑色颜料的黑色墨液而以红外线反射性涂膜的形式形成。
包含无机黑色颜料的黑色层可通过涂布包含无机黑色颜料的黑色墨液而以红外线反射性涂膜的形式形成。
-包含有机黑色颜料的黑色墨液-
包含有机黑色颜料的黑色墨液优选含有有机黑色颜料、粘结剂树脂和二氧化硅粒子,且含有蜡、球状填料和溶剂,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其它成分。
<有机黑色颜料>
作为有机黑色颜料,可以使用红外线非吸收性、即近红外线反射性的有机黑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偶氮系、蒽醌系、酞菁系、紫环酮/苝系、靛蓝/硫靛系、二噁嗪系、喹吖啶酮系、异吲哚啉酮系、异吲哚啉系、二酮吡咯并吡咯系、偶氮甲碱系、偶氮甲碱偶氮系的有机颜料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为偶氮系、偶氮甲碱偶氮系、苝系的有机黑色颜料,特别优选为偶氮系有机黑色颜料。
作为偶氮系有机黑色颜料,已知不吸收近红外线而反射近红外线的黑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2-羟基-N-(2’-甲基-4’-甲氧基苯基)-1-{[4-[(4,5,6,7-四氯-1-氧代-2,3-二氢-1H-异吲哚-3-亚基)氨基]苯基]偶氮}-11H-苯并[a]-咔唑-3-羧基酰胺)、1-{4-[(4,5,6,7-四氯-3-氧代异吲哚啉-1-亚基)氨基]苯基偶氮}-2-羟基-N-(4’-甲氧基-2’-甲基苯基)-11H-苯并[a]咔唑-3-羧酰胺(CAS编号:103621-96-1)、2-羟基-N-苯基-1-{[〔4-(4,5,6,7-四氯-1-氧代-2,3-二氢-1H-异吲哚-3-亚基)氨基〕苯基]偶氮}-11H-苯并[a]-咔唑-3-羧基酰胺、2-羟基-N-(2’-甲基-4’-甲氧基苯基)-1-{[4-[(4,5,6,7-四氯-1-氧代-2,3-二氢-1H-异吲哚-3-亚基)氨基]苯基]偶氮}-11H-苯并[a]-咔唑-3-羧基酰胺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黑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黑色墨液的总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粘结剂树脂>
作为粘结剂树脂,可列举出例如聚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等。这些之中,从即使不含卤素、即使为薄支承体也不易发生翘曲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聚氨酯系树脂、聚酯氨基甲酸酯系树脂。
聚酯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30℃以上且30℃以下、更优选为-25℃~10℃、进一步优选为-20℃~0℃。
通过使用这种聚酯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从而在制成极薄型的着色粘合片构成时,即使涂布于薄膜,翘曲也少,对于难以进行电晕处理等易粘接处理的薄树脂膜也牢固地密合,此外,能够实现良好的粘接性、再加工性。
需要说明的是,聚酯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利用下述而测定的频率1Hz时的动态粘弹性光谱的tanδ的峰温度。
-聚酯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动态粘弹性的测定-
利用棒涂机将聚酯氨基甲酸酯树脂制成厚度50μm的膜。接着,针对切割成试样长度为20mm的试验片(试样长度为20mm、膜厚为50μm),使用粘弹性试验机,在频率为1Hz、升温时间为3℃/1分钟的条件下测定-150℃~250℃的储能弹性模量(G’)和损耗弹性模量(G”)。损耗角正切tanδ利用以下的计算式来算出。
损耗角正切tanδ=G”/G’
作为粘弹性试验机,可列举出例如Seiko Instruments Inc.制的DMS210、DMS220、DMS6100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氨酯树脂通过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与高分子多元醇化合物以及低分子量的扩链剂等的缩聚反应而得到,是分子内具有多个氨基甲酸酯键的树脂。
作为适用于聚氨酯树脂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异丙基二异氰酸酯、丁烷-1,4-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将二聚酸的羧基置换成异氰酸酯基而得到的二聚体二异氰酸酯等链状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1,3-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等环状脂肪族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二烷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四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四烷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苄基异氰酸酯、1,3-苯二异氰酸酯、1,4-苯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间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等氨基酸二异氰酸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高分子多元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常作为聚氨酯树脂的高分子多元醇成分而已知的各种公知物。
作为高分子多元醇,可列举出例如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四氢呋喃等的聚合物或共聚物等聚醚多元醇类;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1,6-己二醇、辛二醇、1,4-丁炔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二丙二醇等饱和以及不饱和的各种低分子二醇类与己二酸、马来酸、富马酸、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琥珀酸、草酸、丙二酸、戊二酸、庚二酸、壬二酸、癸二酸、辛二酸等二元酸或者与其对应的酸酐、二聚酸等发生脱水缩合而得到的聚酯多元醇类;将环状酯化合物开环而得到的聚酯多元醇类;其它聚碳酸酯多元醇类;聚丁二烯多元醇类;在双酚A上加成氧化乙烯或氧化丙烯而得到的二醇类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这些之中,优选为将芳香族二羧酸与二醇进行脱水缩合而得的产物,将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的混合物与3-甲基-1,5-戊二醇进行脱水缩合而得的产物能够获得良好的密合性。
上述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500以上且10000以下,更优选为1000以上且6000以下。通过将数均分子量设为500以上,从而溶解性变得良好,容易提高印刷适应性。此外,通过将数均分子量(Mn)设为10000以下,从而容易提高干燥性和耐粘连性。
作为扩链剂,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可列举出例如二胺类、二醇类等。
作为二胺类,可列举出例如乙二胺、丙二胺、六亚甲基二胺、三亚乙基四胺、二亚乙基三胺、异佛尔酮二胺、二环己基甲烷-4,4’-二胺、2-羟基乙基乙二胺、2-羟基乙基丙二胺、二-2-羟基乙基乙二胺、二-2-羟基乙基丙二胺、2-羟基丙基乙二胺、二-2-羟基丙基乙二胺等在分子内具有羟基的二胺类以及将二聚酸的羧基转化成氨基而得的二聚体二胺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进而,在进行氨基甲酸酯化反应时,也可以使用反应停止剂。作为反应停止剂,可列举出例如二正丁基胺等二烷基胺类、苄胺、二苄胺等芳香族胺类、二乙醇胺等烷醇胺类、乙醇、异丙醇等醇类、单乙醇胺等氨基醇等。
针对制造聚氨酯树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按照与一般的聚酯氨基甲酸酯脲树脂的制法相同的方法进行制造即可。例如,使二异氰酸酯成分与多元醇成分以异氰酸酯基过量的当量比发生反应而合成两末端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接着,使它们在适当的溶剂中与扩链剂和根据需要使用的反应停止剂发生反应,也可以使上述化合物一并发生反应。
聚氨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优选为5000以上且200000以下,更优选为15000以上且80000以下。
<二氧化硅粒子>
二氧化硅粒子的基于库尔特计数器法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2.0μm以上且6.0μm以下,更优选为2.3μm以上且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上且4.5μm以下。通过使二氧化硅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高度兼顾密合性和刮划性。
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相对于粘结剂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且8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且7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上且60质量份以下。
作为二氧化硅粒子,可以使用沉降法二氧化硅、凝胶法二氧化硅、干燥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等各种二氧化硅。这些之中,优选为沉降法二氧化硅、单分散的胶体二氧化硅。
也可以使用对二氧化硅表面进行了疏水处理(硅烷偶联处理、使硅油等化学键合而对表面进行处理)、有机处理(用蜡对二氧化硅表面进行处理)、无机处理等各种处理而得的产物。其中,进行了疏水处理的产物的耐指纹性特别优异,故而优选,特别优选进行了硅烷偶联处理。作为进行了疏水处理的二氧化硅粒子的市售品,可列举出例如富士Silysia株式会社制的“Sylophobic 704”、东曹-二氧化硅公司制的“Nipsil SS-50B”等。
<蜡>
通过向本发明所使用的黑色墨液中添加蜡,从而能够对黑色层表面赋予滑动性。作为蜡,优选为微粉蜡,更优选为聚乙烯蜡、聚丙烯蜡、巴西棕榈蜡、酰胺蜡、羊毛脂蜡、低分子量四氟化乙烯蜡。此外,这些蜡可以是进行了各种改性的类型,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蜡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相对于粘结剂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顾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球状填料>
可以向本发明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所使用的黑色墨液中添加球状的填料。
作为球状填料,可列举出例如硅酮树脂珠、丙烯酸类树脂珠、氨基甲酸酯树脂珠、丙烯酸类氨基甲酸酯树脂珠、尼龙树脂珠、三聚氰胺树脂珠、二氧化硅珠、玻璃珠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为硅酮树脂珠。通过并用蜡和硅酮树脂珠,从而能够协同性地提高刮划性。
作为球状填料的基于库尔特计数器法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2μm以上且12μ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上且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μm以上且8μm以下。
此外,进行了疏水处理的二氧化硅和球状填料的基于库尔特计数器法的平均粒径优选达到疏水处理二氧化硅粒子<球状填料。
作为球状填料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相对于粘结剂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且6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
<溶剂>
作为溶剂,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可以适当使用作为印刷墨液用溶剂而已知的溶剂,可列举出例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丙醇等醇系溶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丙酯等酯系溶剂;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甲基醚(PM)乙酸酯等二醇类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其它成分>
作为上述其它成分,可列举出例如防老化剂、光稳定剂、抗粘连剂等。
此外,作为添加剂,优选使用分散剂、防沉降剂。能够保持颜料的分散性,提高墨液的稳定性。作为分散剂、防沉降剂的含量,相对于墨液固体成分,优选为0.05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黑色墨液通过添加固化剂来使用,从而能够提高对于基材的密合性等物性。
作为固化剂,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可以使用脂肪族或脂环族异氰酸酯。
作为脂肪族或脂环族异氰酸酯,可列举出例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异氰酸酯、1,6,11-十一烷三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赖氨酸酯三异氰酸酯、1,8-二异氰酸酯-4-异氰酸酯甲基辛烷、1,3,6-六亚甲基三异氰酸酯、双环庚烷三异氰酸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为上述异氰酸酯的三聚体,更优选为二异氰酸酯的加合体、缩二脲体或脲酸酯体,特别优选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加合体、缩二脲体或脲酸酯体。
作为固化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相对于黑色墨液的总量(固体成分),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
-包含无机黑色颜料的黑色墨液-
包含无机黑色颜料的黑色墨液优选含有无机黑色颜料、粘结剂树脂和二氧化硅粒子,且含有蜡、球状填料和溶剂,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其它成分。
作为无机黑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铬铁氧化物、铬铁镍氧化物、铬酸铜、铬铁矿、锰铁素体、镍锰铁氧化物、红外线非反射性无机黑色颜料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为包含铬铁氧化物的黑色无机氧化物颜料。该黑色是最难实现既在波长850nm时发生反射又在可见光(390nm~700nm)时进行吸收这一特性的颜色之一。因而,从吸收可见光和红外光的黑色颜料、例如炭黑变更为吸收可见光但反射红外光的不同的颜料。通过选择不同的颜料,从而既使不呈现红外线反射性的材料和呈现红外线反射性的材料为相同颜色,也能够实现不同的红外反射率。
颜色可通过添加沿着CIE Lab表色系的色彩(L*值、a*值、b*值)光谱的暗色轴、黄蓝色轴或红绿色轴而改变视觉光谱的外观的、其它无机红外线反射颜料来调整。
作为上述无机着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钒酸铋、铬锑钛酸盐、氧化铬、钴铝酸盐、氯化钴、钴铬铝酸盐、钴锂铝酸盐、钴钛酸盐、铁铬铁矿、铁铬钛、铬酸铅、钛酸锑锰、钛酸锰、镍锑钛酸盐、镍钛酸盐、铌锡黄绿石、锡锌、氧化钛、锌铁素体、锌铁铬铁矿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对于使用凹版技术来印刷薄涂膜而言,无机颜料的原材料的粒径有时过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利用一般的粉碎方法来减小颜料的粒径。例如,用铬不锈钢和/或钇稳定化氧化锆粉碎珠、YTZ(注册商标)进行粉碎。通过减小粒径,颜料填充密度提高,能够排除所使用的印刷方法中的印刷缺陷。颜料的粉碎对所印刷的涂膜的总反射红外线量带来影响。
无机黑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黑色墨液的总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5质量%以下。
在包含无机黑色颜料的黑色墨液中,针对除了上述无机黑色颜料之外的粘结剂树脂、二氧化硅粒子、蜡、球状填料、溶剂和其它成分,由于与上述包含有机黑色颜料的黑色墨液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通过将所得黑色墨液涂布在白色层上,从而能够形成具有红外线反射性的黑色层。
作为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可列举出例如凸版印刷、柔版印刷、干式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凹版胶版印刷、胶版印刷、丝网印刷等。对于薄膜的涂布而言最优选的是凹版印刷。
<白色层>
本发明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所使用的白色层(有时也称为“白墨液层”)是通过设置于黑色层的背面侧而具有进一步增大红外线反射率这一效果的层。
白色层的平均厚度优选为0.50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优选为0.75μm以上且8.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通过处于该范围,从而在用于保护电子部件用功能性片时容易兼顾适当的红外线反射率和薄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白色层的平均厚度”是指:将着色膜以长度方向上的间隔为100mm的方式沿着宽度方向切割5处,使用TH-104纸/膜用厚度测定机(TESTER产业株式会社制)测定上述各切断面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为100mm的5点的上述白色层的厚度而得的、合计25点的厚度的平均值。
白色层可通过将包含白色颜料的白色墨液涂布在基材上而以红外线反射涂膜的形式形成。
-包含白色颜料的白色墨液-
包含白色颜料的白色墨液优选含有白色颜料、粘结剂树脂和二氧化硅粒子,且含有蜡、球状填料和溶剂,根据需要还含有其它成分。
作为白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氧化钛、碳酸钙、硫酸钡、二氧化硅、滑石、粘土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这些之中,从白色度和红外线反射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氧化钛、碳酸钙、硫酸钡,特别优选为氧化钛。
白色颜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上且1300nm以下,优选为300nm以上且1000nm以下,更优选为500nm以上且10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0nm以上且800nm以下。
通过使白色颜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上且1300nm以下,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白色层的波长850nm时的红外线反射率。
白色颜料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使用例如X射线衍射装置(SmartLab、理学公司制),并利用USAXS法来进行测定。
白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白色墨液的总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在包含白色颜料的白色墨液中,针对除了上述白色颜料之外的粘结剂树脂、二氧化硅粒子、蜡、球状填料、溶剂和其它成分,由于与上述包含有机黑色颜料的黑色墨液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通过将所得白色墨液涂布在基材上,从而能够形成具有红外线反射性的白色层。
作为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可列举出例如凸版印刷、柔版印刷、干式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凹版胶版印刷、胶版印刷、丝网印刷等。对于薄膜的涂布而言最优选的是凹版印刷。
<消光层>
本发明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所使用的消光层(有时也称为“去光层”)是调整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的光泽值的层。
通过使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具有消光层,从而能够增大光泽值,并且,通过层叠有黑色层和白色层,从而能够适当地增大从黑色层侧测定的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
消光层的平均厚度优选为0.50μm以上且4.0μm以下,更优选为0.75μm以上且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通过使消光层的平均厚度处于上述范围,从而在用于保护电子部件用功能性片时容易兼顾适合的光泽度和薄度。
消光层可通过将含有使二氧化硅、碳酸钙、硫酸钡等微粒分散至树脂粘结剂中而得的消光剂(即去光剂)的公知的表面处理剂涂布于着色膜或着色粘合片的最外表面侧来形成。
作为涂布方法,可列举出例如凸版印刷、柔版印刷、干式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凹版胶版印刷、胶版印刷、丝网印刷等。这些之中,对于薄膜的涂布而言最优选的是凹版印刷。
(着色粘合片)
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有时也称为“着色粘合胶带”)具有本发明的着色膜、以及在上述着色膜的基材的不具有白色层和黑色层的一侧表面配置的粘合剂层,根据需要进一步具有其它层。
<粘合剂层>
粘合剂层的平均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上且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上且5μm以下。通过使粘合剂层的平均厚度处于上述范围,从而在用于保护电子部件用功能性片时容易兼顾粘接强度和薄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粘合剂层的平均厚度”是指:将着色粘合片以长度方向上的间隔为100mm的方式沿着宽度方向切割5处,使用TH-104纸/膜用厚度测定机(TESTER产业株式会社制)测定上述各切断面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为100mm的5点的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而得的、合计25点的厚度的平均值。
粘合剂层可通过在剥离衬垫上涂布粘合剂来形成。作为涂布方法,可列举出例如凹版涂布、逗点涂布、棒涂、模涂、唇涂、丝网涂布等。这些之中,对于薄膜的涂布而言最优选的是凹版涂布。
作为形成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苯乙烯-二烯嵌段共聚物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系粘合剂、聚酰胺系粘合剂、氟系粘合剂、蠕变特性改良型粘合剂、放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这些之中,从粘接可靠性高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丙烯酸系粘合剂。
丙烯酸系粘合剂优选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粘合性成分或主剂,且包含赋粘树脂,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交联剂、软化剂、增塑剂、填充剂、防老化剂、着色剂等适当的添加剂。
丙烯酸系聚合物是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主成分的聚合物,根据需要而包含能够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发生共聚的单体(共聚性单体),可通过例如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紫外线照射聚合法等惯用的聚合方法来制备。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00000以上且1200000以下,更优选为500000以上且1000000以下。通过使重均分子量处于上述范围,从而即使是薄膜也容易表现出充分的粘接性和耐热性。
重均分子量可通过例如凝胶渗透色谱(GPC)法并利用苯乙烯换算来测定。
此处,基于GPC法的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的测定是使用GPC装置(HLC-8329GPC、东曹株式会社制)而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测定条件如下所示。
-测定条件-
·样品浓度:0.5质量%(四氢呋喃(THF)溶液)
·样品注入量:100μL
·洗脱液:四氢呋喃(THF)
·流速:1.0mL/分钟
·测定温度:40℃
·主柱:TSKgel GMHHR-H(20)2根
·保护柱:TSKgel HXL-H
·检测器:差示折射计
·标准聚苯乙烯分子量:10000~2000000(东曹株式会社制)
为了提高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优选添加赋粘树脂。此外,通过添加赋粘树脂,能够提高拉伸强度、拉伸断裂强度,因此,根据所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通过适当添加赋粘树脂而能够调整拉伸强度、拉伸断裂强度。
作为赋粘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可列举出例如松香、松香的酯化合物等松香系树脂;二萜烯聚合物、α-蒎烯-苯酚共聚物等萜烯系树脂;脂肪族系(C5系)、芳香族系(C9)等的石油树脂;以及苯乙烯系树脂、酚系树脂、二甲苯树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这些之中,在使用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作为主要单体成分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粘合剂组合物中,在使其在薄型的条件下兼顾粘合力和耐热性时,优选将松香系树脂与苯乙烯系树脂混合使用。
为了提高初始粘接力,优选在常温下将液状的赋粘树脂混合使用。作为在常温下为液状的赋粘树脂,可列举出例如上述常温下为固体的赋粘树脂的液状树脂、工艺油、聚酯系增塑剂、聚丁烯等低分子量的液状橡胶。这些之中,优选为萜烯酚树脂。作为市售品,可列举出Yasuhara Chemical株式会社制的YP-90L等。
赋粘树脂的含量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100质量份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且7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且60质量份以下。通过以上述范围含有赋粘树脂,从而能够提高粘合力。
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优选为5%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上且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以上且35%以下。通过使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为上述范围,从而即使是薄膜也能够表现出充分的粘接性、耐热性(高温下的保持力)。
此处,关于凝胶分率,如下述数学式(1)所示那样,将养护后的粘合剂层浸渍在甲苯中,测定放置24小时后残留的不溶成分的干燥后的质量,用其相对于原质量的百分率来表示。
凝胶分率=[(粘合剂层的甲苯浸渍后的质量)/(粘合剂层的甲苯浸渍前的质量)]×100···数学式(1)
粘合剂层的储能弹性模量在频率为1Hz且25℃的条件下优选为104Pa以上且4×105Pa以下,更优选为5×104pa以上且2×105Pa以下。通过使粘合剂层的储能弹性模量处于上述范围,从而即使是薄膜的粘合剂层也容易高度兼顾润湿性(初始粘性)和粘接力。
<<其它成分>>
作为上述粘合层中的其它成分,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在不损害着色粘合片的特性的范围内适当选择,可列举出例如除了上述粘合剂之外的聚合物成分、交联剂、防老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填充剂、阻聚剂、表面调节剂、抗静电剂、消泡剂、粘度调节剂、耐光稳定剂、耐候稳定剂、耐热稳定剂、抗氧化剂、流平剂、有机颜料、无机颜料、颜料分散剂、增塑剂、软化剂、阻燃剂、金属失活剂、二氧化硅珠、有机珠等添加剂;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五氧化锑等无机系填充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剥离衬垫>
为了保护粘合剂层,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可以在粘合剂层表面设置有剥离衬垫。作为上述剥离衬垫,没有特别限定,适当选择公知的剥离衬垫来使用即可。对树脂膜进行脱模处理而得的产物的平滑性优异,故而优选。这些之中,优选对耐热性优异的聚酯膜进行了脱模处理的产物。
为了赋予易剥离性,优选在剥离衬垫的表面设置有剥离处理层。作为剥离处理层,可以利用着色粘合片的剥离衬垫用途中使用的各种剥离处理剂来形成,作为这种剥离处理剂,可列举出例如硅酮系、氟系、长链烷基系剥离处理剂等。此外,剥离处理层可以利用层压、涂布而形成在上述树脂膜上。
剥离衬垫的剥离力根据使用方式等来适当调整即可,对于粘合剂层的剥离力优选为0.01N/20mm以上且2N/20mm以下,更优选为0.05N/20mm以上且0.15N/20mm以下。
若设为这样的剥离力,则将剥离衬垫剥离时,容易抑制着色粘合片的变形,故而优选。剥离力可通过使衬底有剥离衬垫或者50μm厚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粘合剂层以0.3m/min以上且10m/min以下的速度沿着180°方向进行剥离来测定。
<其它层>
作为上述着色粘合片的其它层,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可列举出例如抗静电层、不燃层、装饰层、导电层、导热层、脱模层等。
作为上述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优选为2.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上且4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μm以上且12.5μm以下。通过使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处于上述范围,从而在用于保护电子部件用功能性片时容易兼顾机械强度、薄度和粘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是指不包括剥离衬垫在内的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是指:将着色粘合片以长度方向上的间隔为100mm的方式沿着宽度方向切割5处,使用TH-104纸/膜用厚度测定机(TESTER产业株式会社制)测定上述各切断面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为100mm的5点的上述着色粘合片的厚度而得到的、合计25点的厚度的平均值。
作为上述着色粘合片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优选为1mm以上且3000mm以下,更优选为50mm以上且25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mm以上且2000mm以下,特别优选为50mm以上且1500m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着色粘合片的平均宽度”是指:使用直尺(刻度尺)、卷尺、凸面体(convex)等公知的测量工具测定上述着色粘合片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为100mm的5处的宽度而得的、合计5点的宽度的平均值。
作为上述着色粘合片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目的从公知方法中适当选择,可列举出例如利用基于挤出成型的铸塑法、单轴拉伸法、逐次二次拉伸法、同时双轴拉伸法、吹胀法、管法、压延法、溶液法等方法在着色膜的基材上形成上述粘合层的方法等。这些之中,优选为基于挤出成型的铸塑法、溶液法。
作为上述溶液法,可列举出例如利用辊涂机等直接在上述着色膜的基材上涂布包含上述粘合剂的溶液的方法;在剥离片上形成上述粘合层后,进行剥离来使用的方法等。
着色粘合片被用于小型电子终端内的电子部件的组装。设备必须恰当地识别电子部件的端部(边缘),并利用2轴或3轴坐标系恰当地进行对位来进行配置。电子部件间的边界的识别对于自动组装系统而言必须是明确的。视觉上类似的两个电子部件无法使用可见光谱来进行识别,因此,需要除了可见光谱之外的边缘的识别手段。具体而言,将被着色粘合片保护的电子部件放置在一部分被其它黑色粘合片保护的电子部件上时成为问题。
本说明书中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够使用红外线光源和传感器(照相机)来确定红外线反射着色粘合片的边缘,并将相关部件配置在正确位置。
本发明对于需要将1个黑色电子部件重叠配置在小型电子终端内的其它黑色部件上的用途而言特别有用。自动组装系统需要识别两个部件间的边缘。针对本发明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通过使用红外线光源和红外线照相机,从而在自动组装系统中能够识别不反射红外线反射光的(进行吸收的)其它黑色部件与红外线反射性黑色部件。到达红外线照相机的传感器的光量按照距离的逆二乘法而减少,因此,在波长850nm时需要具有12%以上的高红外线反射率。
本发明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可适用于电子部件用功能性片的红外线反射率的调整、电子部件的保护、设计性的赋予。
作为电子部件用功能性片,可列举出例如放热片、磁性片、绝缘片等。
<在放热片固定用途中的使用方法>
放热片通过设置于局部的高温部而具有将热向电子设备的整面放热,从而解决所谓的热点的作用。放热片中使用的石墨片具有人工石墨片、天然石墨片这两种。作为人工石墨片,有将聚酰亚胺膜之类的有机膜在高温的不活泼气体气氛中进行热分解而得到的热分解石墨片。此外,天然石墨片有将天然的石墨进行酸处理后,将使其加热膨胀后的石墨粉末进行加压而制成片状而得的石墨片。放热片所使用的石墨片的褶皱少时,放热性良好,因此,适合使用褶皱少的人工石墨片。
放热片所使用的石墨片的平均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上且50μm以下。通过将石墨片的厚度设为该范围,从而适合用于薄型便携电子终端设备。这些石墨片非常脆,因此保护其时使用着色粘合片。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能够调整红外线反射率,能够容易识别相同色调的多个电子部件彼此,能够容易进行电子部件的组装时的对位,且能够降低放热片的热电阻,能够提高厚度方向的导热率,因此能够提高放热性。此外,还能够实现薄型化。进而,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的遮蔽性优异,因此,能够使放热片的外观上的不均不易被观察到,能够提高放热片的生产率。
<在磁性片固定用途中的使用方法>
磁性片被粘贴在电子设备的壳体内表面、各种电子部件的外表面等想要隔绝电磁波的部位,由此,能够防止外来电磁波透过到电子设备内部或者防止电磁波从电子设备的内部向外部漏出。
磁性片是例如包含Ni系铁素体磁性体粉末、Mg系铁素体磁性体粉末、Mn系铁素体磁性体粉末、Ba系铁素体磁性体粉末、Sr系铁素体磁性体粉末、Fe-Si合金粉末、Fe-Ni合金粉末、Fe-Co合金粉末、Fe-Si-Al合金粉末、Fe-Si-Cr合金粉末、铁粉末、Fe系非晶、Co系非晶、Fe基纳米结晶体等的片,厚度越厚,则越容易发挥出磁性的性能。这种磁性片非常脆,因此在保护其时使用着色粘合片。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能够调整红外线反射率,能够容易识别相同色调的多个电子部件彼此,能够容易进行电子部件的组装时的对位,且即使加厚磁性片也能够以复合体(磁性片与着色粘合片的粘贴品)的形式进行薄型化。
(着色膜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着色膜的检测方法中,同色调的多个部件中的一个具有本发明的着色膜,并对上述同色调的多个部件照射红外线,由此检测上述着色膜的位置。由此,在自动组装系统中,能够识别不反射红外线反射光的(进行吸收的)黑色部件与红外线反射性黑色部件的端部(边缘),能够配置在正确的位置。
作为同色调的多个部件,可列举出例如放热片、磁性片、电池、充电部件等。
此处,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着色膜1的一例的概略截面图,依次层叠有基材11、白色层14和黑色层13。需要说明的是,白色层14与黑色层13一同成为红外线反射层12。
通过使图1的着色膜1层叠有黑色层13和白色层14,从而能够适当地增加从黑色层13侧测定的波长850nm时的红外线反射率。
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着色膜1的一例的概略截面图,依次层叠有基材11、白色层14、黑色层13和消光层15。需要说明的是,白色层14与黑色层13一同成为红外线反射层12。
通过使图2的着色膜1具有消光层15,能够增大光泽值,并且,通过层叠有黑色层13和白色层14,能够适当地增大从黑色层13侧测定的波长850nm时的红外线反射率。
图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着色粘合片2的一例的概略截面图,依次层叠有剥离衬垫19、粘合剂层16、基材11、白色层14和黑色层13。需要说明的是,白色层14与黑色层13一同成为红外线反射层12。
通过使图3的着色粘合片2层叠有黑色层13和白色层14,从而能够适当地增大从黑色层13侧测定的波长850nm时的红外线反射率。
图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着色粘合片2的一例的概略截面图,依次层叠有剥离衬垫19、粘合剂层16、基材11、白色层14、黑色层13和消光层15。需要说明的是,白色层14与黑色层13一同成为红外线反射层12。
通过使图4所示的着色粘合片2具有消光层15,从而能够增大光泽值,并且,通过层叠有黑色层13和白色层14,从而能够适当地增大从黑色层13侧测定的波长850nm时的红外线反射率。
使用图4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着色粘合片2时,将剥离衬垫19剥离后供于利用。例如,将着色粘合片2的剥离衬垫19剥离,并将粘合剂层16侧的面粘贴于作为放热片的石墨片,从而能够用作小型电子终端内部的电子部件的冷却手段。此时,着色粘合片2与用于保护其它石墨片的被炭黑着色的黑色粘合片同为黑色,因此设计性优异。此外,被炭黑着色的黑色粘合片所保护的石墨片吸收近红外线,与此相对,着色粘合片2具有反射近红外线的性质,因此能够使用红外线照相机来识别两者。
此外,在以往的磁性片、绝缘片中,也利用被炭黑着色的黑色粘合片进行保护。
可以将着色粘合片2的粘合剂层16侧的面粘贴于磁性片,并将被着色粘合片2保护的磁性片用作小型电子终端内部的电子部件的防噪手段。可以制成电子部件彼此同为黑色的设计性优异的产物,由于近红外线的反射性不同,因此,能够使用红外线照相机来将其与被其它着色粘合片保护的电子部件加以识别。
此外,可以将着色粘合片2的粘合剂层16侧的面粘贴于绝缘片,并将被着色粘合片2保护的绝缘片用作小型电子终端内部的电子部件的电绝缘手段。可以使用红外线照相机来与其它片加以识别。
图5是使用红外线光源和红外线照相机来识别红外线吸收基板和红外线反射层时的图像图。图5中,21为红外线光源和红外线传感器,22为包含白色层和黑色层的红外线反射层,23为红外线吸收基板。红外线光源与红外线照相机处于同一平面,两者均在自基板起为50cm的距离处向基板大致垂直地入射。
图6是将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红外线反射)41和以往的着色粘合片(红外线吸收)42粘贴至电池43的附近,并在可见光下使用通常的照相机进行拍摄而得的照片。这些着色粘合片41、42与电池43的色调统一。
图7是将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红外线反射)41和以往的着色粘合片(红外线吸收)42粘贴至电池43的附近,并使用红外线照相机进行拍摄而得的照片。
如图6所示那样,在可见光下难以识别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41与以往的着色粘合片42的边界。
如图7所示那样,在红外线照相机下容易识别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41与以往的着色粘合片42的边界。
图8是表示组装小型电子部件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在图8中,31表示外框壳体、32表示充电部件、33表示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34表示双面粘合胶带、35表示放热片、36表示电池。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33,从而能够识别不反射红外线反射光的(进行吸收的)放热片35与充电部件32的端部(边缘),在自动组装系统中,通过对多个同色调的部件照射红外线,从而能够识别本发明的着色粘合片33,因此能够配置在正确的位置。
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完全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例)
-聚氨酯树脂A的合成-
向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四口烧瓶中投入由包含己二酸/对苯二甲酸=50/50而成的酸成分与3-甲基-1,5戊二醇而得到的数均分子量(以下称为“Mn”)为2000的聚酯多元醇192.9质量份、1,4-丁二醇15.8质量份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77.9质量份,在氮气气流下以90℃使其反应15小时。接着,添加异佛尔酮二胺11.0质量份、二正丁基胺2.4质量份和甲乙酮700质量份,在搅拌下以50℃使其反应4小时,得到树脂固体成分浓度为30.0质量%、GARDNER粘度U(25℃)、胺值=0、重均分子量(Mw)为30000的聚氨酯树脂A。
(黑色墨液的制备例1)
-黑色墨液A的制备-
添加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的近红外反射颜料“Chromofine Black A1103”(1-{4-[(4,5,6,7-四氯-3-氧代异吲哚啉-1-亚基)氨基]苯基偶氮}-2-羟基-N-(4’-甲氧基-2’-甲基苯基)-11H-苯并[a]咔唑-3-羧酰胺)(CAS编号103621-96-1)10质量份、富士Silysia株式会社制的“Sylophobic 704”(硅烷偶联处理:基于库尔特计数器法的平均粒径为3.5μm)5质量份、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的“Tospearl 2000B”(球状硅酮树脂珠:基于库尔特计数器法的平均粒径6μm)2质量份、BASF公司制的“Luwax AF29Micropowder”(聚乙烯微粉蜡)2质量份、Lubrizol公司制的“Solspurs 24000GR”1质量份、上述聚氨酯树脂A55质量份(N.V.为30%)、甲乙酮13质量份、乙酸乙酯9质量份、异丙醇5质量份和丙二醇单甲基醚5质量份,利用砂磨机进行约1小时的湿式分散后,向其中添加住化拜耳聚氨酯株式会社制的固化剂“Sumidur N3300”5质量份、DIC Graphics株式会社制的稀释剂“NH-NT DC溶剂”40质量份,从而制备黑色墨液A。
(黑色墨液的制备例2)
-黑色墨液B的制备-
使用Eiger Mill(型号:MiniMotor Mill 250、Eiger Machinery Inc、Chicago、Illinois),将表A所示的参考例1的墨液基剂700g利用直径为0.8mm的氧化钇稳定化氧化锆(YTZ(注册商标))的介质来粉碎20分钟。接着,将参考例1的墨液基剂按照表A的黑色墨液B的组成来制备出黑色墨液B。
[表A]
Figure BDA0002377215030000251
*Mowital B16H: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
*BK 10P950:黑色颜料、The Shepherd Color Company制
*BL 211:蓝色颜料、The Shepherd Color Company制
*GR 30C654:红外线反射无机绿色颜料、The Shepherd ColorCompany制
*Keyfast Blue 6G-SS:蓝色颜料、Milliken Chemical公司制
*Z-6020硅烷:硅烷偶联剂、Dow Corning公司制
*BYK D410:流变控制剂、BYK Chemie公司制
(黑色墨液的制备例3)
-黑色墨液C的制备-
在黑色墨液的制备例1中,将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的近红外反射颜料“Chromofine Black A1103”10质量份变更为Degussa公司制的“Special Black 250”(酸性碳)1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黑色墨液的制备例1同样操作,从而制备黑色墨液C。
(白色墨液的制备例1)
-白色墨液A的制备-
在黑色墨液的制备例1中,将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的近红外反射颜料“Chromofine Black A1103”10质量份变更为氧化钛1(体积平均粒径:300nm、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3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黑色墨液的制备例1同样操作,从而制备白色墨液A。
(白色墨液的制备例2)
-白色墨液B的制备-
在黑色墨液的制备例1中,将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的近红外反射颜料“Chromofine Black A1103”10质量份变更为氧化钛2(体积平均粒径:650nm、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3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黑色墨液的制备例1同样操作,从而制备白色墨液B。
(白色墨液的制备例3)
-白色墨液C的制备-
在黑色墨液的制备例1中,将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的近红外反射颜料“Chromofine Black A1103”10质量份变更为氧化钛3(体积平均粒径:1000nm、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3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黑色墨液的制备例1同样操作,从而制备白色墨液C。
(白色墨液的制备例4)
-白色墨液D的制备-
在黑色墨液的制备例1中,将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的近红外反射颜料“Chromofine Black A1103”10质量份变更为氧化钛4(体积平均粒径:80nm、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3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黑色墨液的制备例1同样操作,从而制备白色墨液D。
(白色墨液的制备例5)
-白色墨液E的制备-
在黑色墨液的制备例1中,将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的近红外反射颜料“Chromofine Black A1103”10质量份变更为氧化钛5(体积平均粒径:1500nm、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3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黑色墨液的制备例1同样操作,从而制备白色墨液E。
上述氧化钛1~5的体积平均粒径使用X射线衍射装置(SmartLab、理学公司制)并利用USAXS法进行测定。
(粘合剂的制备例)
-粘合剂的制备-
将丙烯酸正丁酯97.98质量份、丙烯酸2质量份和丙烯酸4-羟基丁酯0.02质量份以偶氮双异丁腈0.2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在乙酸乙酯溶液中以80℃进行8小时的溶液聚合,得到重均分子量为9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向该丙烯酸系聚合物100质量份中添加聚合松香酯(商品名“D-135”、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5质量份、歧化松香酯(商品名“KE-100”、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20质量份、石油树脂(商品名“FTR6100”、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25质量份,并添加乙酸乙酯,从而制备出固体成分为40质量%的粘合剂溶液。进而,添加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商品名“NC40”、DIC株式会社制)0.8质量份,进行搅拌来混合以达到均匀,由此制备粘合剂。凝胶分率为20%、25℃的储能弹性模量为9×104Pa。
(实施例1)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Lumirror 4AF53、东丽株式会社制、平均厚度:3.5μm)上,以墨液覆膜部分的干燥厚度达到1.0μm的方式凹版涂布白色墨液A,并以100℃干燥1分钟,形成包含白色墨液A的白墨液层。
接着,将黑色墨液A以墨液覆膜部分的干燥厚度达到1.5μm的方式凹版涂布在白墨液层上,并以100℃干燥1分钟,形成包含黑色墨液A的黑墨液层,得到着色膜。
需要说明的是,白墨液层和黑墨液层的墨液覆膜部分的干燥厚度是指:将着色膜用刀片以长度方向上的间隔为100mm的方式沿着宽度方向切割5处,使用TH-104纸/膜用厚度测定机(TESTER产业株式会社制)测定上述各切断面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为100mm的5点的白墨液层或黑墨液层的厚度而得的、合计25点的厚度的平均值。
接着,在该黑色膜的黑墨液层的一侧,将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的OS-M SuedeOP清漆用作消光剂,以消光层的平均厚度达到1.5μm的方式进行凹版涂布,并以100℃干燥1分钟,以40℃熟化2天而得到实施例1的着色膜。实施例1的着色膜的总厚度为7.5μm。
在NIPPER株式会社制的剥离膜(商品名“PET38×1K0”)上,以干燥厚度达到2.0μm的方式凹版涂布上述粘合剂,并以100℃干燥1分钟,将其粘贴于实施例1的着色膜的非墨液面,进而以40℃熟化2天,得到实施例1的着色粘合片。实施例1的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为9.5μm。需要说明的是,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是指不包括剥离膜在内的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以下相同)。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将白墨液层的墨液覆膜部分的干燥厚度变更为2.0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2的着色粘合片。所得实施例2的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为10.5μm。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将白色墨液A变更为白色墨液B,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的着色膜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3的着色粘合片。所得实施例3的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为9.5μm。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中,将白色墨液A变更为白色墨液C,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的着色膜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4的着色粘合片。所得实施例4的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为9.5μm。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中,将黑墨液层的墨液覆膜部分的干燥厚度变更为2.5μm,将白色墨液A变更为白色墨液C,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的着色膜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5的着色粘合片。所得实施例5的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为10.5μm。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中,将黑色墨液A变更为黑色墨液B,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的着色膜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6的着色粘合片。所得实施例6的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为9.5μm。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将白色墨液A变更为白色墨液D,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的着色膜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1的着色粘合片。所得比较例1的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为9.5μm。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将白色墨液A变更为白色墨液E,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的着色膜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2的着色粘合片。所得比较例2的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为9.5μm。
(比较例3)
在实施例1中,将黑色墨液A变更为黑色墨液C,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的着色膜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3的着色粘合片。所得比较例3的着色粘合片的总厚度为9.5μm。
<60°光泽值的测定>
针对实施例1~6和比较例1~3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按照JIS Z8741,以60°的设定角度并使用KONICA MINOLTA公司制的MINOLTA Multi-Gloss 268而从消光层侧来测定光泽值。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层的有无并不影响光泽值,各个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的测定结果相同。将结果示于表1和表2。
<CIE Lab表色系的色彩(L*值、a*值、b*值)的测定>
针对实施例1~6和比较例1~2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使用分光测色计(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CM-5),按照C光谱为10°的测定基准JIS Z 8722,从消光层侧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层的有无并不影响CIE Lab表色系的色彩(L*值、a*值、b*值),各个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的测定结果相同。将结果示于表1和表2。
<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的测定>
针对实施例1~6和比较例1~3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使用分光光度计(U-4100、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制),测定至少包含波长800nm~900nm在内的任意范围的总反射率,并报告波长850nm的值。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层的有无并不影响红外线反射率,各个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的测定结果相同。将结果示于表1和表2。
<识别的评价>
针对实施例1~6和比较例1~3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利用可见光的识别中,通过目视观察并按照下述基准来评价能否识别。利用红外光的识别中,作为光源而使用COGNEX公司制的OPT-CTD70-IR来照射波长850nm的光,利用COGNEX公司制的OPT-ATS125-150来进行拍摄,目视观察其图像,并按照下述基准来评价能否识别。将结果示于表1和表2。
[评价基准]
○:能够识别
×:无法识别
[表1]
Figure BDA0002377215030000301
[表2]
Figure BDA0002377215030000311
由表1和表2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6的本发明的着色膜和着色粘合片的CIE Lab表色系的色彩(L*值、a*值、b*值)与比较例3的使用以往的碳系黑色墨液的产物相似,因此,即使与使用以往的碳系黑色墨液而着色的功能性片、黑色电子部件一起一同用于小型电子终端内部的电子部件用途,也不会损害设计性。另外,尽管难以利用可见光进行识别,但是由于红外线的反射性明显不同,因此能够使用红外线进行识别。

Claims (8)

1.一种着色膜,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基材、存在于该基材的一个面且包含白色颜料的白色层、以及存在于该白色层上且包含黑色颜料的黑色层,
所述白色颜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上且1300nm以下,
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为12%以上,
CIE Lab表色系中的L*值为18以上且36以下、a*值为-3以上且3以下、b*值为-3以上且3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膜,其中,入射角为60°时的光泽值为0以上且1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着色膜,其中,所述白色颜料为选自氧化钛、碳酸钙和硫酸钡中的至少1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膜,其中,所述黑色颜料为黑色偶氮颜料或铬颜料。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膜,其用于调整电子部件用功能性片的红外线反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着色膜,其中,所述电子部件用功能性片为放热片、磁性片和绝缘片中的至少任一者。
7.一种着色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膜;以及
在所述着色膜的基材的不具有白色层和黑色层的一侧表面配置的粘合剂层。
8.一种着色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同色调的多个部件中的一个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膜,通过对所述同色调的多个部件照射红外线来检测所述着色膜的位置。
CN202010072995.8A 2019-02-26 2020-01-21 着色膜、着色粘合片和着色膜的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1621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2261 2019-02-26
JP2019-032261 2019-02-26
JP2019040642A JP7288178B2 (ja) 2019-02-26 2019-03-06 着色フィルム、着色粘着シート、及び着色フィルムの検出方法
JP2019-040642 2019-03-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1045A true CN111621045A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56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2995.8A Pending CN111621045A (zh) 2019-02-26 2020-01-21 着色膜、着色粘合片和着色膜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2104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4443A (ja) * 2002-11-29 2004-07-02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反射・遮光性粘着テープ
JP2005330466A (ja) * 2004-03-18 2005-12-02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 Mfg Co Ltd 赤外線反射性被覆粒子、その製造方法、着色組成物および着色物品
CN101472738A (zh) * 2006-06-16 2009-07-01 阿基里斯株式会社 在近红外线区域具有光反射性能的深色片状物
JP2011155175A (ja) * 2010-01-28 2011-08-11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282443A (zh) * 2010-12-28 2013-09-04 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 黑色偶氮色素、制造方法、着色组合物、着色方法及着色物品类
WO2016043335A1 (ja) * 2014-09-18 2016-03-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4443A (ja) * 2002-11-29 2004-07-02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反射・遮光性粘着テープ
JP2005330466A (ja) * 2004-03-18 2005-12-02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 Mfg Co Ltd 赤外線反射性被覆粒子、その製造方法、着色組成物および着色物品
CN101472738A (zh) * 2006-06-16 2009-07-01 阿基里斯株式会社 在近红外线区域具有光反射性能的深色片状物
JP2011155175A (ja) * 2010-01-28 2011-08-11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282443A (zh) * 2010-12-28 2013-09-04 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 黑色偶氮色素、制造方法、着色组合物、着色方法及着色物品类
WO2016043335A1 (ja) * 2014-09-18 2016-03-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俞蕙等: "《古陶瓷修复基础》", 复旦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6808B (zh) 漆膜复合物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RU2617478C1 (ru) Многослойная пленка для декоративного формования, полиуретановая смола и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декоративного формованного изделия
JP6003037B2 (ja) 着色粘着テープ
JP5896208B2 (ja) 着色フィルム及び着色粘着テープ
JP5891663B2 (ja) 着色粘着テープ
JP5970821B2 (ja) 着色フィルム及び着色粘着テープ
JP5311108B2 (ja) 遮光性粘着テー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lcdモジュール
CN111372767B (zh) 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
JPWO2016136638A1 (ja) 真空成形用3次元成型品加飾用積層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3次元成型品加飾方法
JP7199635B2 (ja) 光輝性印刷層を有する包装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83288B2 (ja) 紫外線レーザーマーキング組成物
JP6840033B2 (ja) 2液型ラミネート用接着剤組成物
JP2016020419A (ja) 青味を有する黒色の透明フィルム
EP3950330A1 (en) Peeling detection label
CN108570295A (zh) 带有保护胶带的粘合膜
CN111621045A (zh) 着色膜、着色粘合片和着色膜的检测方法
JP7288178B2 (ja) 着色フィルム、着色粘着シート、及び着色フィルムの検出方法
WO2002057332A1 (fr) Composition de resine, feuille obtenue a partir de cette composition,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feuille et objet forme
JP2020044658A (ja) インク受容層、レセプタフィルム、グラフィックフィルム、ライセンスプレ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38532A (ja) 着色フィルム、着色粘着シート、及び着色フィルムの検出方法
JP2019182966A (ja) 表刷り印刷用リキッドインキ組成物
JP6094664B2 (ja) 着色フィルム及び着色粘着テープ
JP2019147889A (ja) 表刷り印刷用リキッドインキ組成物
JP7206891B2 (ja) ラミネート用接着剤およびその積層体
JP7222871B2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料、及び積層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