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5110B - 座椅裝置和座椅系統 - Google Patents
座椅裝置和座椅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65110B TWI665110B TW107103445A TW107103445A TWI665110B TW I665110 B TWI665110 B TW I665110B TW 107103445 A TW107103445 A TW 107103445A TW 107103445 A TW107103445 A TW 107103445A TW I665110 B TWI665110 B TW I66511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 state
- legrest
- control unit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foot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一種座椅裝置,係具備座椅本體及控制單元。上述座椅本體係具有:腿靠;第一操作部,用以操作上述腿靠;以及第一驅動部,係基於上述第一操作部之輸入操作來使上述腿靠往前後方向傾動。上述控制單元係具有第一檢測部及控制部。上述第一檢測部係檢測位在上述座椅本體之前排的前座之方向。上述控制部係基於上述第一檢測部之輸出,在上述前座至少與上述座椅本體相對向時,使從上述第一操作部往上述第一驅動部的上述腿靠往前方之傾動操作指令無效。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腿靠(leg rest)的座椅裝置和座椅系統。
以往,在鐵道車輛等所裝備的座椅裝置係具備用以提供舒適乘坐感的腿靠。此種具備有腿靠的座椅裝置係如下構成:藉由使用者(就座者)之輸入操作來使腿靠能夠在擱腳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利用電動馬達往前後方向傾斜。
另一方面,於鐵道車輛等所裝備的座椅裝置係於已設置在地板面的腳台上能夠個別旋轉地設置。典型上,雖然各個座椅裝置係朝向行進方向使用,但是有時能藉由乘客等使用者之操作所反轉,而在朝向行進方向之相反方向的狀態下使用。當如此地在座椅裝置之正面彼此相互於前後方向對向的狀態下操作各自的腿靠時,就有腿靠彼此碰撞,或是行李或使用者的腳被夾住之虞。
於是,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已有提出以下的技術:在藉由電動馬達來驅動腿靠的電動座椅中,檢測腿靠之作動所消耗的電流,且該電流值比事先所設定的基準值更大時,會判定為不必要的反作用力正在作用,並使腿靠之驅動停 止。藉此,可以防止腿靠或行李的損傷,或是能謀求安全方面的確保。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248971號公報。
然而,因專利文獻1的構成係一種檢測用以驅動腿靠的馬達之電流值變化的方式,故而若不發生腿靠之碰撞、夾住等的事件就無法使動作停止。因此,以專利文獻1之構成無法防止腿靠彼此之碰撞、或是藉由腿靠所致的行李或使用者的腳等之夾住。
有鑑於如以上的情形,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可以防止處於相對向之狀態的座椅裝置的腿靠彼此之碰撞或是行李等之夾住的座椅裝置及座椅系統。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形態的座椅裝置係具備座椅本體及控制單元。
上述座椅本體係具有:腿靠;第一操作部,係用以操作上述腿靠;以及第一驅動部,係基於上述第一操作部之輸入操作來使上述腿靠往前後方向傾動。
上述控制單元係具有第一檢測部及控制部。上述第一檢測部係檢測位在上述座椅本體之前排的前座之方向。上述控制部係在上述前座至少與上述座椅本體相對向時,使從上 述第一操作部往上述第一驅動部的上述腿靠往前方之傾動操作指令無效。
在上述座椅裝置中,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在上述前座至少與上述座椅本體相對向時,使從上述第一操作部往上述第一驅動部的上述腿靠往前方之傾動操作指令無效。藉此,可以防止腿靠彼此之碰撞或是行李等之夾住。
上述第一檢測部亦可具有在上述前座與上述座椅本體相對向時作動的開關(switch)元件。上述控制部係基於上述開關元件之輸出來使上述傾動操作指令無效。
上述第一檢測部係更進一步檢測從上述前座朝向與上述座椅本體相同之方向的第一狀態往上述前座與上述座椅本體相對向的第二狀態之旋轉動作;上述控制部亦能夠以如下方式構成:在已檢測出上述前座之上述旋轉動作時,開始上述傾動操作指令之無效控制。
上述座椅本體亦可更具有:椅背;第二操作部,係用以操作上述椅背;以及第二驅動部,係基於上述第二操作部之輸入操作來使上述椅背往前後方向傾動。在此情況下,上述控制單元係更具有檢測位在上述座椅本體之後排的後座之方向的第二檢測部;上述控制部係在上述後座至少與上述座椅本體背靠背時,使從上述第二操作部往上述第二驅動部的上述椅背往後方之傾動操作指令無效。
藉此,在自座與後座已成為背靠背時,可以防止自座的椅背與後座的椅背等之碰撞。
上述座椅裝置亦可更具備:腳台,係設置於地板面;以及反轉部,係相對於上述腳台而將上述座椅本體支撐成能夠反轉。
上述反轉部係具有:鎖定機構,係限制上述座椅本體之旋轉;解除機構,係解除藉由上述鎖定機構所為的上述座椅本體之旋轉限制;以及復位機構,係在上述解除機構之驅動時使上述腿靠往其後方側之收納位置復位。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一形態的座椅系統係具備第一座椅、第二座椅、第一反轉部、第一檢測部及控制部。
上述第一座椅係具有:第一腿靠;第一操作部,係操作上述第一腿靠;以及第一驅動部,係基於上述第一操作部之輸入操作來使上述第一腿靠往前後方向傾動。
上述第二座椅,係位在上述第一座椅之前排。
上述第一反轉部係構成能夠使上述第二座椅之方向從上述第二座椅朝向與上述第一座椅相同之方向的第一狀態往上述第二座椅與上述第一座椅相對向的第二狀態反轉。
上述第一檢測部係檢測上述第二座椅之方向。
上述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在上述第二座椅至少處於上述第二狀態時,使從上述第一操作部往上述第一驅動部的上述第一腿靠往前方之傾動操作指令無效。
上述第一反轉部係具有將上述第二座椅定位於上述第一狀態的鎖定機構;上述第二座椅亦可具有:第二腿靠,係能夠朝向前後方向傾動;以及復位機構,係在藉由上述 鎖定機構所為的於上述第一狀態之定位已被解除時,使上述第二腿靠往其後方側之收納位置復位。
上述第一反轉部亦可具有感測器(sensor),該感測器係檢測藉由上述鎖定機構所為的上述第二座椅往上述第一狀態之定位已被解除;上述第一座椅亦能夠以如下方式構成構成:基於上述感測器之輸出使上述第一腿靠往其後方側之收納位置復位。
上述第一座椅亦可更具有:椅背;第二操作部,係操作上述椅背;以及第二驅動部,係基於上述第二操作部之輸入操作來使上述椅背往前後方向傾動。
上述座椅系統係更具備第三座椅、第二反轉部及第二檢測部。
上述第三座椅係位在上述第一座椅之後排。
上述第二反轉部係構成為:能夠使上述第三座椅之方向從上述第三座椅朝向與上述第一座椅相同之方向的第一狀態往上述第三座椅與上述第一座椅成為背靠背的第三狀態反轉。
上述第二檢測部,係檢測上述第三座椅之方向。
在此情況下,上述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在上述第三座椅至少處於上述第三狀態時,使從上述第二操作部往上述第二驅動部的上述椅背往後方之傾動操作指令無效。
如上所述,依據本發明可以防止處於相對向狀態之座 椅裝置的腿靠彼此之碰撞或是腿靠所導致的行李等之夾住。
1A、5A‧‧‧第一偵測開關
1B、5B‧‧‧第二偵測開關
2A、4A、6A‧‧‧第一偵測電路
2B、4B、6B‧‧‧第二偵測電路
3‧‧‧偵測開關
4C、6C‧‧‧第三偵測電路
6D‧‧‧第四偵測電路
10‧‧‧座椅本體
11‧‧‧座部
11a、11b‧‧‧座面
12‧‧‧椅背
12a、12b‧‧‧椅背部
12S‧‧‧操作部(第二操作部)
13‧‧‧臂靠
13a、13b‧‧‧側臂靠
13c‧‧‧中心臂靠
14‧‧‧腿靠
14a、14b‧‧‧腿靠部
14S‧‧‧操作部(第一操作部)
20‧‧‧反轉部
21‧‧‧鎖定銷
22‧‧‧解除踏板
23‧‧‧復位機構
24‧‧‧感測器
30、40、50‧‧‧控制單元
31‧‧‧第一檢測部
32‧‧‧第二檢測部
33、34、35‧‧‧控制部
100、200‧‧‧座椅裝置(自座)
101‧‧‧前座
102‧‧‧後座
110、120、130‧‧‧座椅系統
D1‧‧‧第一驅動部
D2‧‧‧第二驅動部
F‧‧‧腳台
L1、L2‧‧‧配線
ST101、ST102、ST103、ST104、ST105、ST106、ST107、ST108、ST109‧‧‧步驟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座椅裝置之整體的立體圖。
圖2係顯示上述座椅裝置之構成的概略方塊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的座椅系統的概略側視圖。
圖4係顯示上述座椅系統中的第一檢測部及第二檢測部之一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5係顯示上述座椅系統中的控制單元之處理順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6係說明上述座椅系統之動作的概略側視圖。
圖7係說明上述座椅系統之動作的概略側視圖。
圖8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的座椅系統之概略構成圖。
圖9係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的座椅系統之概略構成圖。
圖10係顯示構成上述座椅系統的座椅裝置之構成的概略方塊圖。
圖11係說明上述座椅系統之動作的概略俯視圖。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座椅裝置100之整體的立體圖。圖2係顯示座椅裝置100之構成的概略方塊 圖。再者,在各圖中,X軸、Y軸及Z軸係顯示相互地正交的三軸方向,X軸係相當於前後方向,Y軸係相當於左右方向,Z軸係相當於高度方向。
(座椅裝置之整體構成)
座椅裝置100係具有:座椅本體10;腳台F,係固定於地板面;反轉部20,係相對於腳台F將座椅本體10支撐成能夠反轉;以及控制單元30。座椅裝置100係構成依順序排列狀地設置於例如新幹線或特快電車等鐵道車輛之乘客室的複數個座椅之一部分或全部。
(座椅本體)
座椅本體10係具有座部11、椅背12、臂靠(arm rest)13及腿靠14。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座椅本體10係由雙人坐的座椅所構成,但是不被限於此,既可由單人坐的座椅所構成,又可由三人坐的座椅所構成。
椅背12係具有二個椅背部12a、12b,二個該椅背部12a、12b係分別設置於構成座部11的二個座面11a、11b之後方,且能夠朝向前後方向傾動。臂靠13係具有:二個側臂靠13a、13b,係設置於座部11之兩側端;以及中心臂靠13c,係設置於座面11a、11b之間。腿靠14係具有二個腿靠部14a、14b,二個該腿靠部14a、14b係分別設置於座面11a、11b之前方,並能夠朝向前後方向傾動。
椅背部12a、12b例如構成為:藉由按壓已設置於中心臂靠13c之兩側面部的操作鈕等之操作部12S(第二操作部),能夠朝向任意的角度傾動。座椅本體10係具有接受操作部12S之輸入操作來個別地驅動各個椅背部12a、12b的驅動 部(第二驅動部D2)(圖2)。
腿靠部14a、14b例如構成為:藉由按壓已設置於中心臂靠13c之兩側面部的操作鈕等之操作部14S(第一操作部),能夠朝向任意的角度傾動。座椅本體10係具有接受操作部14S之輸入操作來個別地驅動各個腿靠部14a、14b的驅動部(第一驅動部D1)(圖2)。
再者,操作部12S、14S之位置或構成係未被限於上述之例,例如,此等的至少一方亦能夠以設置於側臂靠13a、13b之上表面前端部的操作桿(lever)等所構成。
第一驅動部D1係基於操作部14S之輸入操作,使腿靠14(腿靠部14a、14b)在收納位置與擱腳位置之間往前後方向(圖2中的箭頭A1方向)傾動。腿靠14之收納位置係設定在腿靠14之最後方位置,典型上是設定在相對於座部11(座面11a、11b)之前端大致垂直的角度;腿靠14之擱腳位置係設定在已從收納位置往前方展開後的任意之角度位置。以下,亦將腿靠14往座椅前方之傾動操作稱為腿靠14之展開方向的傾動操作。
第二驅動部D2係基於操作部12S之輸入操作,使椅背12(椅背部12a、12b)在初始位置(復位位置)與傾斜位置之間往前後方向(圖2中的箭頭A2方向)傾動。椅背12之復位位置係設定在椅背12之最前方位置,典型上是設定在相對於座部11(座面11a、11b)之後端大致垂直的角度,且構成能夠從該位置朝向後方之任意的角度緩斜(reclining)。
第一驅動部D1及第二驅動部D2係分別包含馬達等的電動致動器(actuator)以及檢測電動致動器之動作電流的電流檢測器等。此等的電流檢測器之輸出係往後述的控制單元30輸出。
(反轉部)
反轉部20係配置於腳台F與座椅本體10之間,且具有相對於腳台F使座椅本體10在其中心位置繞平行於Z軸的軸旋轉的旋轉軸(省略圖示)。反轉部20係構成為:藉由使座椅本體10繞上述旋轉軸旋轉,就能夠使座椅本體10之方向反轉180度。
反轉部20係具有鎖定銷(lock pin)21、解除踏板(pedal)22及復位機構23。
鎖定銷21係用以將座椅本體10相對於腳台F而定位,且構成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係固定於以下任一姿勢:座椅本體10朝向車輛之前方(行進方向)的前方姿勢、座椅本體10朝向車輛之後方的後方姿勢。
如圖1所示,解除踏板22係設置於座椅本體10之下部。解除踏板22係構成解除機構,該解除機構係藉由乘客或乘務員之踩踏操作使鎖定銷21往下方沉入來解除座椅本體10之旋轉限制,容許座椅本體10之旋轉而能夠進行前方姿勢與後方姿勢之間的姿勢變換。再者,當針對解除踏板22之踩踏被解除時,鎖定銷21就會往上方彈壓,且在座椅本體10之前方姿勢位置或是後方姿勢位置與座椅本體10卡合,並在該位置再次定位座椅本體10。
復位機構23係用以在踩踏解除踏板22時(驅動解除機構時)使腿靠14(腿靠部14a、14b)往其後方側之收納位置(參照圖1)復位。復位機構23例如包含將腿靠部14a、14b往收納位置彈壓的彈壓構件或限制藉由該彈壓構件所為的腿靠部14a、14b之復位的離合器(clutch)等。復位機構23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在踩踏解除踏板22時解開該離合器,且各個腿靠部14a、14b能藉由上述彈壓構件往收納位置復位。
復位機構23亦可更進一步構成為:在踩踏解除踏板22時使椅背12(椅背部12a、12b)往其前方側之復位位置(參照圖1)復位。在此情況下,在踩踏解除踏板22時,分別使腿靠14復位至收納位置,然後使椅背12復位至復位位置。
(控制部)
圖3係顯示包含已被設為前方姿勢之複數個座椅裝置的座椅系統110的概略側視圖。在此,為了簡單起見,列舉三個座椅裝置之關係為例來加以說明。
以下,將位在座椅裝置100之前排的座椅裝置稱為「前座101」,將位在座椅裝置100之後排的座椅裝置稱為「後座102」。再者,在說明前座101及後座102之關係的方面,亦將中央的座椅裝置100稱為「自座100」。
前座101及後座102係具有與自座100同一構成。在此,雖然是針對自座100中的控制單元30加以說明,但是就前座101及後座102中的控制單元30而言亦同樣地構成。
控制單元30係具有第一檢測部31、第二檢測部32及控制部33。
第一檢測部31係檢測前座101之方向。控制部33係基於第一檢測部31之輸出,在前座101與自座100相對向時,使從操作部14S往第一驅動部D1的腿靠14(腿靠部14a、14b)往展開方向之傾動操作指令無效。所謂「在前座101與自座100相對向時」係指前座101透過反轉部20從前方姿勢往後方姿勢反轉,各個座椅裝置之正面彼此相對向時。
另一方面,第二檢測部32係檢測後座102之方向。然後,控制部33係基於第二檢測部32之輸出,在後座102與自座100相對向時,使從操作部14S往第一驅動部D1的腿靠14(腿靠部14a、14b)往展開方向之傾動操作指令無效。所謂「在後座102與自座100相對向時」係指自座100透過反轉部20從前方姿勢往後方姿勢反轉,各個座椅裝置之正面彼此相對向時。
自座100的控制單元30和前座101及後座102各自的控制單元30係分別透過已牽繞至地板下的配線L1、L2相互地電性連接。再者,各個控制單元30間的電性連接並不限於此,亦可透過無線通訊來進行。
圖4係顯示第一檢測部31及第二檢測部32之一構成例的方塊圖。
再者,圖中「上行」的箭頭係顯示車輛之行進方向(車輛前方),其相反的方向(車輛後方)係意指「下行」。
如同一圖所示,第一檢測部31係具有第一偵測開關 1A及第一偵測電路2A。又,第二檢測部32係具有第二偵測開關1B及第二偵測電路2B。
第一偵測開關1A係以如下方式構成為:在自座100處於前方姿勢時成為接通(ON),處於後方姿勢時成為斷開(OFF)。
再者,前座101及後座102中的第一偵測開關1A亦同樣地以如下方式構成為:在前座101及後座102處於前方姿勢時成為ON,處於後方姿勢時成為OFF。
另一方面,第二偵測開關1B係以如下方式構成為:在自座100處於前方姿勢時成為OFF,處於後方姿勢時成為ON。
再者,前座101及後座102中的第二偵測開關1B亦同樣地以如下方式構成為:在前座101及後座102處於前方姿勢時成為OFF,處於後方姿勢時成為ON。
第一偵測開關1A及第二偵測開關1B之構成係未被特別限定,能夠採用鄰近開關或光耦合器(photo coupler)等的光學開關、微動開關(micro switch)等。
作為採用鄰近開關之例,例如將舌簧開關(reed switch)配置於腳台F、將磁鐵(magnet)配置於座椅本體10,且構成為在座椅本體10已轉動至預定之位置時,舌簧開關與磁鐵感應而成為ON。
作為採用光學開關之例,例如將紅外線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的發光元件配置於腳台F、將光電晶體(photo transistor)等的受光元件配置於座椅本體10,且構成為受光元件在預定之旋轉位置接受發光元件之光而成為ON。
作為採用微動開關之例,例如是將利用來自外部之壓力使接點開閉的開關配置於座椅本體10,且構成為在預定之旋轉位置藉由與腳台F側之接觸使接點閉合而成為ON。
接著,第一偵測電路2A係取自座100中的第一偵測開關1A之輸出與前座101中的第二偵測開關1B之輸出的邏輯乘(logical multiply),且在第一偵測開關1A、第二偵測開關1B兩個皆為ON時(自座100處於前方姿勢,前座101處於後方姿勢時),將用以限制自座100的腿靠14之動作的控制指令往控制部33輸出。
有關前座101及後座102中的第一偵測電路2A亦同樣地構成。
再者,如接下來會說明般,在如此的事例中,用以限制前座101的腿靠14之動作的控制指令亦藉由前座101中的第二偵測電路2B而往前座101之控制部33輸出。
另一方面,第二偵測電路2B係取自座100中的第二偵測開關1B之輸出與後座102中的第一偵測開關1A之輸出的邏輯乘,且在第一偵測開關1A、第二偵測開關1B兩個皆為ON時(自座100處於後方姿勢,後座101處於前方姿勢時),將用以限制自座100的腿靠14之動作的控制指令往控制部33輸出。
有關前座101及後座102中的第二偵測電路2B亦同樣地構成。
再者,如上所述般,在如此的事例中,用以限制後座102的腿靠14之動作的控制指令亦藉由後座102中的第一偵測電路2A而往後座102之控制部33輸出。
第一偵測電路2A及第二偵測電路2B之構成係未被特別限定,例如能夠採用以下的半導體電路:使用半導體繼電器(relay)(光耦合器、PhotoMOS(Metal-Oxide Semiconduc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繼電器等)而在一次側(primary side)電路(發光側)已被加壓時二次側電路(受光側)會成為導通狀態。
或是,能夠採用在一次側電路(線圈(coil))已被激磁時二次側電路(接點)會成為導通狀態的電路(A接點繼電器電路)、在一次側電路(線圈)已被激磁時二次側電路(接點)會成為非導通狀態的電路(B接點繼電器電路)等。
或是,作為第一偵測電路2A及第二偵測電路2B,亦可由能夠執行程式(program)的電腦(computer)所構成,該程式係基於各個第一偵測開關1A、第二偵測開關1B之輸出來判定作為對象的二個座椅之姿勢關係。
如以上,在檢測自座100與前座101之姿勢關係時係能參照自座100的第一檢測部31與前座101的第二檢測部32之輸出,而在檢測自座100與後座102之姿勢關係時係能參照自座100的第二檢測部32與後座102的第一檢測部31之輸出。
典型上,控制部33係由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和記憶體(memory)的電腦所構成。控制部33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在已從第一檢測部31及第二檢測部32之其中任一方接受上述控制指令之輸入時,使從操作部14S往第一驅動部D1的自座100之腿靠14(腿靠部14a、14b)往展開方向之傾動操作指令無效。藉此,能限制自座100的腿靠14之動作。
表1係顯示由自座100、前座101及後座102各自的方向所致的第一偵測開關1A和第二偵測開關1B之輸出;第一偵測電路2A和第二偵測電路2B之輸出;以及腿靠14之控制內容的關係的邏輯表(logicao table)。在同一表中,「1」係意指輸入ON,「0」係意指輸入OFF。
如同一表所示,控制部33係在(1)自座100朝向與前座
101及後座102相同的方向時,(2)自座100朝向與前座101相同的方向,且與後座102背靠背時,(3)自座100與前座101背靠背,且朝向與後座102相同的方向時(以下亦將此等總稱為第一狀態),對腿靠14之動作無限制地允許。
另一方面,控制部33係在自座100與前座101及後座102之其中任一方正面彼此相對向時(以下亦稱為第二狀態),使腿靠14往前方(展開方向)之傾動操作無效,且僅限制於往後方(收納位置)之傾動操作。
再者,表1之邏輯表即便在將前座101或是後座102作為「自座」來考慮時仍亦同樣地成立。
(座椅系統之動作)
接著,針對控制單元30之詳細內容,與圖3所示的座椅系統110之典型的動作一起說明。
圖5係顯示控制單元30之處理順序之一例的流程圖,圖6及圖7係說明座椅系統110之動作的概略側視圖。以下,以自座100中的控制單元30(控制部33)之處理順序作為中心來說明。
控制部33係在圖3及圖6中的(A)所示的狀態下待機,亦即,在自座100、前座101及後座102皆被設定於朝向車輛之行進方向(前方)的初始位置的狀態(第一狀態)下待機(步驟ST101)。
在此狀態下,因各個座椅皆被設定於車輛之前方(行進方向),故而各自的腿靠14之動作未被限制而能夠朝向前後方向傾動,就座於各個座椅的使用者係可以透過操作部
14S將腿靠14從後方側之收納位置調整至前方之所期望的擱腳位置。
具體而言,控制部33係當檢測藉由使用者所為的操作部14S之輸入操作時,就基於第一檢測部31及第二檢測部32之輸出來判定自座100是否處於第一狀態(步驟ST102、ST103)。於現在時間點,因自座100係相對於前座101(及後座102)處於第一狀態的關係,故而容許基於操作部14S之輸入操作的第一驅動部D1之驅動,且使腿靠14傾動(步驟ST104)。
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33係監視第一驅動部D1之動作電流,且判定第一驅動部D1之動作電流值是否為預定之臨限值以上(步驟ST105)。在典型上,上述臨限值係設定在腿靠14與前座101之間有夾到東西時可能產生的電流值。從而,在上述電流值未滿上述臨限值的情況下係判斷腿靠14之動作條件為適當,並繼續腿靠14之傾動動作直至操作部14S之輸入操作停止為止(步驟ST106、ST108)。另一方面,在上述電流值為上述臨限值以上的情況下係使腿靠14之動作停止,並且為了將腿靠14朝向原來的收納位置傾動而將第一驅動部D1朝向相反方向驅動(步驟ST108、ST109)。
接著,針對將前座101從前方姿勢往後方姿勢反轉時的座椅系統110之動作加以說明。
如圖6中的(B)所示,在進行前座101之反轉操作時,能藉由針對前座101之解除踏板22的踩踏操作來解除前座101之鎖定銷21。藉此,前座101之定位被解除,且成為
能夠反轉(圖6中的(B))。此時,在前座101之腿靠14往前方展開的情況下係透過復位機構23往收納位置轉動。當前座101從前方姿勢往後方姿勢之反轉完成時,前座101藉由鎖定銷21再次被定位(圖6中的(C))。
在自座100和前座101相互地相對向的狀態(第二狀態)下,因前座101中的第二偵測開關1B之輸出成為「1」(接通),故而藉由來自自座100中的第一檢測部31之控制指令,就能限制自座100的腿靠14之動作。有關前座101也同樣地,前座101的腿靠14之動作亦藉由來自前座101中的第二檢測部32之控制指令而被限制。再者,有關後座102,因能以與自座100的關係而維持第一狀態,故而後座102的腿靠14之動作係未被限制而能夠朝向任意的角度傾動。
如以上般,因為即便自座100及前座101中的控制部33檢測到操作部14S之輸入操作,自座100及前座101之姿勢關係仍處於第二狀態,故而各自的腿靠14往展開方向之傾動操作指令會被無效(步驟ST102、ST103、ST101)。藉此,可以確實地防止相互地處於相對向之狀態的自座100及前座101各自的腿靠彼此之碰撞、或是各自之腿靠所導致的行李或使用者的腳等之夾住。
圖7中的(A)及圖7中的(B)係顯示將自座100從前方姿勢往後方姿勢變換時的樣態。自座100係藉由鎖定銷21之解除來解除定位,且成為能夠反轉(圖7中的(A))。此時,在自座100之腿靠14往前方展開的情況下係透過復位機構23往收納位置轉動。當自座100從前方姿勢往後方姿勢之反轉完成時,自座100藉由鎖定銷21再次被定位(圖7中
的(B))。
在自座100和後座102相互地相對向的狀態(第二狀態)下,因自座100中的第二偵測開關1B之輸出成為「1」(接通),故而藉由來自後座102中的第一檢測部31之控制指令,就能限制後座102的腿靠14之動作。有關自座100也同樣地,自座100的腿靠14之動作亦藉由來自自座100中的第二檢測部32之控制指令而被限制。再者,有關前座101,因能以與自座100的關係而維持第一狀態,故而前座101的腿靠14之動作係未被限制而能夠朝向任意的角度傾動。
如以上般,因為即便自座100及後座102中的控制部33檢測到操作部14S之輸入操作,自座100及後座102之姿勢關係仍處於第二狀態,故而各自的腿靠14往展開方向之傾動操作指令會被無效(步驟ST102、ST103、ST101)。藉此,可以確實地防止相互地處於相對向之狀態的自座100及後座102各自的腿靠彼此之碰撞、或是各自之腿靠所導致的行李或使用者的腳等之夾住。
<第二實施形態>
圖8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的座椅系統120之概略構成圖。
以下,主要針對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的構成加以說明,有關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的構成係附記同樣的符號且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的座椅系統120之各個座椅(自座100、前座101、後座102)的控制單元40之構成係與第一實施形態
不同,且構成為:不僅能夠檢測各個座椅之姿勢而限制腿靠14之傾動動作,也能夠限制椅背12之傾動動作。以下,雖然是以自座100之控制單元40作為中心來說明,但是前座101及後座102之控制單元40亦同樣地構成。
如圖8所示,控制單元40係具有偵測開關3、第一偵測電路4A(第一檢測部)、第二偵測電路4B、第三偵測電路4C(第二檢測部)及控制部34。
偵測開關3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在自座100處於已朝向車輛行進方向的前方姿勢時成為ON,在處於其相反的後方姿勢時成為OFF。
再者,前座101及後座102中的偵測開關3亦同樣以如下方式構成:在自座100及後座102處於前方姿勢時成為ON,在處於後方姿勢時成為OFF。
偵測開關3之構成係未被特別限定,例如是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能夠採用鄰近開關或光耦合器等的光學開關、微動開關等。
第一偵測電路4A係檢測前座101的偵測開關3之狀態,且在該偵測開關3為ON時將狀態訊號「1」往控制部34輸出,在該偵測開關3為OFF時將狀態訊號「0」往控制部34輸出。
第二偵測電路4B係檢測自座100的偵測開關3之狀態,且分別在該偵測開關3為ON時將狀態訊號「1」往控制部34輸出,在該偵測開關3為OFF時將狀態訊號「0」往控制部34輸出。
第三偵測電路4C係檢測後座102的偵測開關3之狀態,且分別在該偵測開關3為ON時將狀態訊號「1」往控制部34輸出,在該偵測開關3為OFF時將狀態訊號「0」往控制部34輸出。
第一偵測電路2A及第二偵測電路2B之構成係未被特別限定,例如是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能夠採用半導體繼電器、A接點繼電器、B接點繼電器等的各種繼電器電路。
如以上般,在檢測自座100與前座101之姿勢關係時係在控制部34中參照第一偵測電路4A之輸出和第二偵測電路4B之輸出,而在檢測自座100與後座102之姿勢關係時係在控制部34中參照第二偵測電路4B之輸出和第三偵測電路4C之輸出。
在典型上,控制部34係由包含CPU和記憶體的電腦所構成。控制部34係取得第一偵測電路4A、第二偵測電路4B、第三偵測電路4C之各自的狀態訊號,且基於此等狀態訊號來判定自座100與前座101及後座102之姿勢關係,並基於該判定結果來允許或是限制自座100的椅背12及腿靠14之動作。
表2係顯示自座100、前座101及後座102之各自的方向所致的第一偵測電路4A、第二偵測電路4B、第三偵測電路4C之輸出與椅背12以及腿靠14之控制內容的關係的邏輯表。在同一表中,「1」及「0」係表示上面所述的各個第一偵測電路4A、第二偵測電路4B、第三偵測電路4C之狀態訊號。
如同表2所示,控制部34係在自座100朝向與前座101及後座102相同的方向時(以下亦將此等總稱為第一狀態),對椅背12及腿靠14之動作無限制地允許。
另一方面,控制部34係在自座100與前座101及後座102之其中任一方正面彼此相對向時(以下亦稱為第二狀態),使腿靠14往展開方向之傾動操作(往座椅前方之傾動操作)無效,且僅限制於往收納位置之傾動操作(往座椅後方之傾動操作)。
更且,控制部34係在自座100與前座101及後座102之其中任一方背靠背時(以下亦稱為第三狀態),使椅背12之緩斜操作(往座椅後方之傾動操作)無效,且僅限制於往初始位置之復位操作(往座椅前方之傾動操作)。
再者,在將前座101或是後座102作為「自座」來考慮時,表2之邏輯表亦同樣地成立。
依據如以上所構成之本實施形態的座椅系統120,不僅可以限制相互地處於相對向之狀態的座椅之各自的腿靠14之動作,亦可以限制相互地處於背靠背之關係的座椅之各自的椅背12之緩斜動作。藉此,可以獲得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的作用功效,並且亦可以迴避椅背12彼此之碰撞。
<第三實施形態>
圖9係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的座椅系統130之概略構成圖。圖10係顯示構成座椅系統130之各個座椅的座椅裝置200之構成的概略方塊圖。
以下,主要針對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的構成加以說明,有關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的構成係附記同樣的符號且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雖然構成自座100、前座101及後座102的座椅裝置200係與第一實施形態的座椅裝置100同樣地構成,但是如圖10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具有感測器24,該感測器24係檢測藉由鎖定機構(鎖定銷21)所為的座椅本體10相對於腳台F之定位已被解除。感測器24之輸出訊號係輸出至後述的控制單元50。再者,感測器24既可構成能夠檢測鎖定銷21之位置,又可構成能夠檢測解除踏板22之踩踏操作。
本實施形態的座椅系統130之各個座椅(自座100、前座101、後座102)的控制單元50之構成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以下,雖然是以自座100之控制單元50作為中心來
說明,但是前座101及後座102之控制單元50亦同樣地構成。
如圖9所示,控制單元50係具有第一偵測開關5A、第二偵測開關5B、第一偵測電路6A、第二偵測電路6B(第一檢測部)、第三偵測電路6C(第二檢測部)、第四偵測電路6D以及控制部35。
第一偵測開關5A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在自座100處於前方姿勢時成為ON,在處於後方姿勢時以及從前方姿勢往後方姿勢之反轉中時成為OFF。
再者,前座101及後座102中的第一偵測開關5A亦同樣以如下方式構成:在前座101及後座102處於前方姿勢時成為ON,在處於後方姿勢時以及從前方姿勢往後方姿勢之反轉中時成為OFF。
另一方面,第二偵測開關5B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在自座100處於前方姿勢時成為OFF,在處於後方姿勢時以及從前方姿勢往後方姿勢之反轉中時成為ON。
再者,前座101及後座102中的第二偵測開關5B亦同樣以如下方式構成:在前座101及後座102處於前方姿勢時成為OFF,在處於後方姿勢時以及從前方姿勢往後方姿勢之反轉中時成為ON。
第一偵測開關5A及第二偵測開關5B之構成係未被特別限定,例如是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能夠採用鄰近開關或光耦合器等的光學開關、微動開關等。
第一偵測電路6A係檢測自座100的第一偵測開關5A
之狀態,且在該第一偵測開關5A為ON時將狀態訊號「1」往控制部35輸出,在該第一偵測開關5A為OFF時將狀態訊號「0」往控制部35輸出。
第二偵測電路6B係檢測前座101的第二偵測開關5B之狀態,且在該第二偵測開關5B為ON時將狀態訊號「1」往控制部35輸出,在該第二偵測開關5B為OFF時將狀態訊號「0」往控制部35輸出。
第三偵測電路6C係檢測後座102的第一偵測開關5A之狀態,且在該第一偵測開關5A為ON時將狀態訊號「1」往控制部35輸出,在該第一偵測開關5A為OFF時將狀態訊號「0」往控制部35輸出。
第四偵測電路6D係檢測自座100的第二偵測開關5B之狀態,且在該第二偵測開關5B為ON時將狀態訊號「1」往控制部35輸出,在該第二偵測開關5B為OFF時將狀態訊號「0」往控制部35輸出。
更且,第一偵測電路6A及第四偵測電路6D係分別以如下方式構成:基於感測器24之輸出而檢測出自座100的座椅本體10之定位已被解除時,輸出狀態訊號「0」。
第一偵測電路6A至第四偵測電路6D之構成係未被特別限定,例如是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能夠採用半導體繼電器、A接點繼電器、B接點繼電器等的各種繼電器電路。
如以上般,在檢測自座100與前座101之姿勢關係時係在控制部35中參照第一偵測電路6A之輸出和第二偵測
電路6B之輸出,而在檢測自座100與後座102之姿勢關係時係在控制部35中參照第三偵測電路6C之輸出和第四偵測電路6D之輸出。
在典型上,控制部35係由包含CPU和記憶體的電腦所構成。控制部35係取得第一偵測電路6A至第四偵測電路6D之各自的狀態訊號,且基於此等狀態訊號來判定自座100與前座101及後座102之姿勢關係,並基於該判定結果來允許或是限制自座100的腿靠14之動作。
表3係顯示自座100、前座101及後座102之各自的方向所致的第一偵測電路6A至第四偵測電路6D之輸出與腿靠14之控制內容的關係的邏輯表。在同一表中,「1」及「0」係表示上面所述的第一偵測電路6A至第四偵測電路6D各自的狀態訊號。
如同一表所示,控制部35係在自座100朝向與前座101及後座102相同的方向時(以下亦將此等總稱為第一狀態),無限制地允許腿靠14之動作。
又,控制部35係在自座100與前座101及後座102之其中任一方正面彼此相對向時(以下亦稱為第二狀態),使腿靠14往展開方向之傾動操作(往座椅前方之傾動操作)無效,且僅限制於往收納位置之傾動操作(往座椅後方之傾動操作)。
更且,控制部35係在自座100於腳台F上旋轉動作中時(以下亦稱為第四狀態)限制腿靠14之動作。在此,所謂「旋轉動作中」意指藉由鎖定銷21所為的座椅本體10之定位被解除之後,到再次進行藉由鎖定銷21所為的座椅本體10之定位為止的狀態。
作為第四狀態中的腿靠14之限制的內容,例如是使腿靠14往展開方向之傾動操作(往座椅前方之傾動操作)無效,且僅限制於往收納位置之傾動操作(往座椅後方之傾動操作)。
受限制的腿靠14不限於自座100,亦可包含藉由該旋轉操作而成為相對向狀態的其他座椅(前座101或後座102)。
例如,已檢測出自座100之旋轉動作的後座102之控制部35係開始對後座102的腿靠14之傾動操作的無效控制。該控制在自座100之反轉結束且與後座102成為相對向之後亦連續不斷地繼續。
再者,作為上述其他座椅的腿靠14之動作限制內容,亦可包含使該其他座椅之腿靠14往收納位置進行復位動作。
再者,在將前座101或是後座102作為「自座」來考慮時,表3之邏輯表亦同樣地成立。
(座椅系統之動作)
接著,針對座椅系統130的動作之一例加以說明。
圖11係說明座椅系統130之動作的概略俯視圖。
如圖11中的(A)所示,在自座100、前座101及後座102皆被設定於朝向車輛之行進方向(前方)的初始位置的狀態(第一狀態)下,各自的腿靠14之動作係未被限制而能夠朝向前後方向傾動,且就坐於各個座椅的使用者係可以透過操作部14S將腿靠14從後方側之收納位置調整至前方之所期望的擱腳位置。同一圖係顯示各個座椅的腿靠14分別以預定角度展開的狀態。
另一方面,如圖11中的(B)所示,在前座101往後方姿勢反轉操作時,藉由前座101的鎖定銷21之解除,就能解除前座101之定位(第四狀態)。結果,已往前方展開的前座101之腿靠14係透過復位機構23往收納位置復位。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接受前座101已遷移至第四狀態,而自座100之腿靠14亦往收納位置復位。藉此,能夠防止自座
100及前座101之腿靠14在前座101反轉動作時相互地干涉(接觸),且能夠適當地進行前座101之反轉操作。當從前座101之前方姿勢往後方姿勢的反轉完成時,前座101藉由鎖定銷21再次定位(圖6中的(C)、圖7中的(B))。
如此,在自座100和前座101相互地相對向的狀態(第二狀態)下,自座100及前座101的腿靠14之動作受限制。藉此,因自座100及前座101之各自的腿靠14往展開方向之傾動操作指令被無效,故而可以確實地防止此等腿靠彼此之碰撞、或是各自的腿靠所導致的行李或使用者的腳等之夾住。
再者,因自座100往後方姿勢反轉操作的情況亦與上述同樣,故而在此省略說明。
如以上,依據本實施形態可以獲得與上述之第一實施形態同樣的作用功效。又,依據本實施形態,因在一個座椅被反轉操作時,可以使與該一個座椅相對向的其他座椅之腿靠往收納位置復位,故而可以確實地防止反轉操作中的兩個座椅之腿靠彼此的碰撞。
以上,雖然已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加以說明,但是本發明並非僅被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而是當然能施加各種變更。
例如,在以上之各個實施形態中,雖然是列舉由三個座椅(自座100、前座101及後座102)所構成的座椅系統為例來加以說明,但是座椅之數目當然未受限於此,本發明亦可應用於車輛內之各排之全部的座椅。
又,在以上之各個實施形態中,雖然已列舉位在座椅間的姿勢檢測用的配線之數目為二條或是四條的情況為例來加以說明,但是配線數及偵測方式係未被限定於上述之電路例。
更且,在以上之第三實施形態中,雖然僅列舉腿靠14之動作限制為例來加以說明,但是亦能夠藉由與第二實施形態組合,不僅實現腿靠14之動作限制也實現椅背12之動作限制。
Claims (10)
- 一種座椅裝置,係具備:座椅本體,係具有:腿靠;第一操作部,用以操作前述腿靠;以及第一驅動部,係基於前述第一操作部之輸入操作來使前述腿靠往前後方向傾動;以及控制單元,係具有:第一檢測部,係檢測位在前述座椅本體之前排的前座之方向;以及控制部,係在前述前座至少與前述座椅本體相對向時,使從前述第一操作部往前述第一驅動部的前述腿靠往前方之傾動操作指令無效。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座椅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檢測部係具有在前述前座與前述座椅本體相對向時會作動的開關元件;前述控制部係基於前述開關元件之輸出來使前述傾動操作指令無效。
-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座椅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檢測部係更進一步檢測從第一狀態往第二狀態之旋轉動作,前述第一狀態係前述前座朝向與前述座椅本體相同之方向,前述第二狀態係前述前座與前述座椅本體相對向; 前述控制部係在已檢測出前述前座之前述旋轉動作時,開始前述傾動操作指令之無效控制。
-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座椅裝置,其中前述座椅本體係更具有:椅背;第二操作部,用以操作前述椅背;以及第二驅動部,係基於前述第二操作部之輸入操作來使前述椅背往前後方向傾動;前述控制單元係更具有檢測位在前述座椅本體之後排的後座之方向的第二檢測部;前述控制部係在前述後座至少與前述座椅本體背靠背時,使從前述第二操作部往前述第二驅動部的前述椅背往後方之傾動操作指令無效。
-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座椅裝置,其中更具備:腳台,係設置於地板面;以及反轉部,係相對於前述腳台而將前述座椅本體支撐成能夠反轉;前述反轉部係具有:鎖定機構,係限制前述座椅本體之旋轉;解除機構,係解除藉由前述鎖定機構所為的前述座椅本體之旋轉限制;以及復位機構,係在前述解除機構之驅動時使前述腿靠往其後方側之收納位置復位。
- 一種座椅系統,係具備:第一座椅,係具有:第一腿靠;第一操作部,係操作前述第一腿靠;以及第一驅動部,係基於前述第一操作部之輸入操作來使前述第一腿靠往前後方向傾動;第二座椅,係位在前述第一座椅之前排;第一反轉部,係能夠使前述第二座椅之方向從第一狀態往第二狀態反轉,前述第一狀態係前述第二座椅朝向與前述第一座椅相同之方向,前述第二狀態係前述第二座椅與前述第一座椅相對向;第一檢測部,係檢測前述第二座椅之方向;以及控制部,係在前述第二座椅至少處於前述第二狀態時,使從前述第一操作部往前述第一驅動部的前述第一腿靠往前方之傾動操作指令無效。
-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座椅系統,其中前述第一反轉部係具有將前述第二座椅定位於前述第一狀態的鎖定機構;前述第二座椅係具有:第二腿靠,係能夠朝向前後方向傾動;以及復位機構,係在藉由前述鎖定機構所為的在前述第一狀態之定位已被解除時,使前述第二腿靠往其後方側之收納位置復位。
-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座椅系統,其中前述第一反轉部係具有感測器,該感測器係檢測藉由前述鎖定機構所為的前述第二座椅往前述第一狀態之定位已被解除;前述第一座椅係基於前述感測器之輸出使前述第一腿靠往其後方側之收納位置復位。
- 如請求項6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座椅系統,其中前述第一座椅係更具有:椅背;第二操作部,係操作前述椅背;以及第二驅動部,係基於前述第二操作部之輸入操作來使前述椅背往前後方向傾動。
-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座椅系統,其中更具備:第三座椅,係位在前述第一座椅之後排;第二反轉部,係能夠使前述第三座椅之方向從第一狀態往第三狀態反轉,前述第一狀態係前述第三座椅朝向與前述第一座椅相同之方向,前述第三狀態係前述第三座椅與前述第一座椅成為背靠背;以及第二檢測部,係檢測前述第三座椅之方向;前述控制部係在前述第三座椅至少處於前述第三狀態時,使從前述第二操作部往前述第二驅動部的前述椅背往後方之傾動操作指令無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15306A JP6535692B2 (ja) | 2017-01-31 | 2017-01-31 | 座席装置及び座席システム |
JP2017-015306 | 2017-07-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2953A TW201832953A (zh) | 2018-09-16 |
TWI665110B true TWI665110B (zh) | 2019-07-11 |
Family
ID=63039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03445A TWI665110B (zh) | 2017-01-31 | 2018-01-31 | 座椅裝置和座椅系統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35692B2 (zh) |
CN (1) | CN110234536B (zh) |
TW (1) | TWI665110B (zh) |
WO (1) | WO201814311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03973B (zh) * | 2021-09-13 | 2023-06-01 |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 電動座椅之通用測試電路板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66272A1 (ja) * | 2018-09-28 | 2020-04-02 | コイト電工株式会社 | 座席装置および座席システム |
JP7226996B2 (ja) * | 2018-12-28 | 2023-02-21 | コイト電工株式会社 | 座席制御システム |
JP7226997B2 (ja) * | 2018-12-28 | 2023-02-21 | コイト電工株式会社 | 座席制御装置 |
CN114698944B (zh) * | 2022-04-25 | 2023-05-12 | 佛山市亨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的学生课椅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38695A (ja) * | 2001-02-15 | 2002-08-27 | Minebea Co Ltd | 乗物用シートのフットレスト装置 |
JP3868559B2 (ja) * | 1996-11-27 | 2007-01-17 | 東海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 列車用座席方向変換装置 |
JP4156872B2 (ja) * | 2002-07-01 | 2008-09-24 |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座席群 |
CN101462503A (zh) * | 2007-12-21 | 2009-06-2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座椅设备 |
US8954239B2 (en) * | 2011-03-15 | 2015-02-10 | Pga Electroni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eat actuator in a vehicle such as an aircraft |
US20150375865A1 (en) * | 2014-06-26 | 2015-12-31 |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 Powered seat and control thereo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37549A (ja) * | 1984-07-31 | 1986-02-22 | Nippon Soken Inc | パワ−シ−ト装置 |
JPH0649429B2 (ja) * | 1986-12-12 | 1994-06-29 |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 パワ−シ−トの安全装置 |
JPS6412948A (en) * | 1987-07-06 | 1989-01-17 | Aisin Seiki | Seat attitude control device |
JP3280505B2 (ja) * | 1993-12-27 | 2002-05-13 | 天龍工業株式会社 | ダブルデッキ車輌における座席回転装置 |
JP3654666B2 (ja) * | 1994-09-14 | 2005-06-02 | 東海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 鉄道車両用回転式腰掛け |
JP2781359B2 (ja) * | 1995-05-22 | 1998-07-3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ブル付き車両 |
FR2740405B1 (fr) * | 1995-10-27 | 1997-11-28 | Renault | Siege auxiliaire |
JP3952591B2 (ja) * | 1998-04-23 | 2007-08-01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オットマン付き椅子 |
JP4352971B2 (ja) * | 2004-03-31 | 2009-10-28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フットレスト装置およびオットマン装置付き乗物用シートの制御方法 |
DE102004037914B4 (de) * | 2004-08-05 | 2006-08-31 | Recaro Aircraft Seating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und System zum Steuern der Einstellung der Position mindestens einer Sitzkomponente eines Fahrgastsitzes eines Fahrzeuges |
JP6195295B2 (ja) * | 2013-07-18 | 2017-09-13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装置 |
JP2015209193A (ja) * | 2014-04-30 | 2015-11-24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シート動作制御装置 |
FR3021000B1 (fr) * | 2014-05-15 | 2017-06-16 | Zodiac Actuation Systems | Siege de vehicule |
-
2017
- 2017-01-31 JP JP2017015306A patent/JP6535692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1-29 CN CN201880009325.2A patent/CN110234536B/zh active Active
- 2018-01-29 WO PCT/JP2018/002612 patent/WO201814311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1-31 TW TW107103445A patent/TWI66511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68559B2 (ja) * | 1996-11-27 | 2007-01-17 | 東海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 列車用座席方向変換装置 |
JP2002238695A (ja) * | 2001-02-15 | 2002-08-27 | Minebea Co Ltd | 乗物用シートのフットレスト装置 |
JP4156872B2 (ja) * | 2002-07-01 | 2008-09-24 |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座席群 |
CN101462503A (zh) * | 2007-12-21 | 2009-06-2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座椅设备 |
US8954239B2 (en) * | 2011-03-15 | 2015-02-10 | Pga Electroni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eat actuator in a vehicle such as an aircraft |
US20150375865A1 (en) * | 2014-06-26 | 2015-12-31 |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 Powered seat and control thereof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03973B (zh) * | 2021-09-13 | 2023-06-01 |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 電動座椅之通用測試電路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34536B (zh) | 2022-05-24 |
JP6535692B2 (ja) | 2019-06-26 |
JP2018122668A (ja) | 2018-08-09 |
WO2018143112A1 (ja) | 2018-08-09 |
CN110234536A (zh) | 2019-09-13 |
TW201832953A (zh) | 2018-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65110B (zh) | 座椅裝置和座椅系統 | |
JP2009279997A (ja) | 座席制御装置 | |
JP2017170942A (ja)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
CN211748236U (zh) | 座椅靠背用旋转装置 | |
JP6143290B2 (ja) | シート装置 | |
JP6112359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7079339B2 (ja) | 座席装置および座席システム | |
JP3868559B2 (ja) | 列車用座席方向変換装置 | |
JP4761123B2 (ja) | シート装置 | |
CN212422895U (zh) | 座椅靠背用旋转装置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 |
JP5291573B2 (ja) | シート状態変更装置 | |
JP2009292403A (ja) | 車両 | |
JP2018095019A (ja) | シート着座者の下腿部冷暖房装置 | |
JP2005059771A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および車両 | |
JP2006159979A (ja)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
JP7197320B2 (ja) | 座席装置、座席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座席制御方法 | |
JP2018103901A (ja) | 座席装置 | |
JP2017210205A (ja) | 車両用シート調節装置 | |
JP2019202627A (ja) | 座席の収納システム | |
JP2024099127A (ja) | 電動車椅子 | |
JP2023039537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KR20230042882A (ko) | 암레스트 | |
JP2021178614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007062513A (ja) | シート装置 | |
JP2020125071A (ja) | 姿勢制御システム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