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4536B - 座椅装置和座椅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座椅装置和座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4536B
CN110234536B CN201880009325.2A CN201880009325A CN110234536B CN 110234536 B CN110234536 B CN 110234536B CN 201880009325 A CN201880009325 A CN 201880009325A CN 110234536 B CN110234536 B CN 1102345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leg rest
unit
main body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93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4536A (zh
Inventor
宫崎步
荒木贵之
村濑昌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Electric Industries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Electric Industries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Electric Industries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Electric Industries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34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4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4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4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foot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座椅装置包括座椅主体和控制单元。所述座椅主体包括:搁腿架;第一操作部,用于操作所述搁腿架;以及第一驱动部,基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输入操作使所述搁腿架向前后方向掀动。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检测部和控制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位于所述座椅主体前排的前排座椅的方向。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检测部的输出,在所述前排座椅至少与所述座椅主体面对面时,使从所述第一操作部发送到所述第一驱动部的所述搁腿架向前方的掀动操作指令无效。

Description

座椅装置和座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搁腿架的座椅装置以及座椅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装备在铁路车辆等上的座椅装置具有用于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的搁腿架。具有这种搁腿架的座椅装置构成为能够通过用户(就座者)的输入操作在搁腿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通过电动机使搁腿架向前后方向倾斜。
另一方面,装备在铁路车辆等上的座椅装置各自可旋转地设置于在地板表面所设置的基座上。通常,各座椅装置朝向行进方向进行使用,但是可以通过乘客等用户的操作来反向转动而在朝向与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状态下使用。这样,当在座椅装置的正面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面的状态下操作各个搁腿架时,可能存在搁腿架之间彼此碰撞、行李或者用户的腿被夹入的风险。
因而,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已经提出了以下技术:在由电动机驱动搁腿架的电动座椅中,对用于搁腿架运行所消耗的电流进行检测,当该值大于预设基准值时,判断为不必要的反作用力在起作用,从而停止对搁腿架的驱动。由此,可以防止搁腿架或行李损坏,或者谋求在安全方面得到确保。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48971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中的结构是对驱动搁腿架的马达的电流值变化进行检测的方式,因此除非发生像搁腿架碰撞、夹入这样的现象,否则无法使动作停止。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不可能防止腿部搁架之间的碰撞,或者行李或用户的腿等被夹入搁腿架。
发明内容
考虑到前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座椅装置和座椅系统,能够防止处于面对面状态的座椅装置的搁腿架之间发生碰撞或者行李等夹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座椅装置包括座椅主体和控制单元。
所述座椅主体包括:搁腿架;第一操作部,用于操作所述搁腿架;以及第一驱动部,其基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输入操作使所述搁腿架向前后方向掀动。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检测部和控制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位于所述座椅主体前排的前排座椅的方向。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前排座椅至少与所述座椅主体面对面时,使从所述第一操作部发送到所述第一驱动部的所述搁腿架向前方掀动的掀动操作指令无效。
在所述座椅装置中,控制部构成为:当所述前排座椅至少与所述座椅主体面对面时,使从所述第一操作部发送到所述第一驱动部的所述搁腿架向前方掀动的掀动操作指令无效。由此,能够防止搁腿架之间的碰撞或者行李等的夹入。
所述第一检测部也可以包括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前排座椅与所述座椅主体面对面时运行。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出使所述掀动操作指令无效。
所述第一检测部进一步检测从所述前排座椅朝向与所述座椅主体相同的方向的第一状态到所述前排座椅与所述座椅主体面对面的第二状态的转动动作,所述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当检测到所述前排座椅的所述转动动作时启动所述掀动操作指令的无效控制。
所述座椅主体进一步包括:靠背;第二操作部,用于操作所述靠背;以及第二驱动部,其基于所述第二操作部的输入操作使所述靠背向前后方向掀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位于所述座椅主体后排的后排座椅的方向,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后排座椅至少与所述座椅主体背对背时使从所述第二操作部发送到所述第二驱动部的所述靠背向后方掀动的掀动操作指令无效。
由此,当自身座椅和后排座椅背对背时,能够防止自身座椅的靠背与后排座椅的靠背等的碰撞。
所述座椅装置进一步可以包括:基座,其设置于地板表面;以及反转部,其以使所述座椅主体相对于所述基座可反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座椅主体。
所述反转部包括:锁定机构,其限制所述座椅主体的转动;解除机构,其解除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座椅主体的转动限制;以及复位机构,其在所述解除机构被驱动时,使所述搁腿架复位到其后侧的收起位置。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座椅系统包括第一座椅、第二座椅、第一反转部、第一检测部和控制部。
所述第一座椅包括:第一搁腿架;第一操作部,其操作所述第一搁腿架;以及第一驱动部,其基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输入操作使所述第一搁腿架向前后方向掀动。
所述第二座椅位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前排。
所述第一反转部构成为能够使所述第二座椅的方向从所述第二座椅朝向与所述第一座椅相同的方向的第一状态反转为所述第二座椅与所述第一座椅面对面的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二座椅的方向。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二座椅至少处于第二状态时,使从所述第一操作部发送到所述第一驱动部的所述第一搁腿架向前方掀动的掀动操作指令无效。
所述第一反转部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第二座椅定位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座椅也可以包括:第二搁腿架,其能够向前后方向掀动;以及复位机构,其在由所述锁定机构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施加的定位被解除时,使所述第二搁腿架复位到其后侧的收起位置。
所述第一反转部构成为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检测由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第二座椅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定位已被解除,所述第一座椅基于所述传感器的输出使所述第一搁腿架复位到其后侧的收起位置。
所述第一座椅进一步可以包括:靠背;第二操作部,其操作所述靠背;以及第二驱动部,其基于所述第二操作部的输入操作使所述靠背向前后方向掀动。
所述座椅系统进一步可包括第三座椅、第二反转部和第二检测部。
所述第三座椅位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后排。
所述第二反转部构成为能够使所述第三座椅的方向从所述第三座椅朝向与所述第一座椅相同的方向的第一状态反转到所述第三座椅与所述第一座椅背对背的第三状态。
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三座椅的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当所述第三座椅至少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使从所述第二操作部发送到所述第二驱动部的所述靠背向后方掀动的掀动操作指令无效。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处于面对面状态的座椅装置的搁腿架之间的碰撞或者行李被搁腿架夹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个座椅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所述座椅装置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系统的简要侧视图。
图4是示出所述座椅系统中的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的一结构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所述座椅系统中的各座椅的状态与控制内容之间关系的逻辑表。
图6是示出所述座椅系统中的控制单元的处理流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所述座椅系统的动作的简要侧视图。
图8是说明所述座椅系统的动作的简要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系统的简要结构图。
图10是示出所述座椅系统中的各座椅的状态与控制内容之间关系的逻辑表。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系统的简要结构图。
图12是示出构成所述座椅系统的座椅装置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图13是示出所述座椅系统中的各座椅的状态与控制内容之间关系的逻辑表。
图14是说明所述座椅系统的动作的简要平面图。
符号说明
10...座椅主体
12...靠背
14...搁腿架
20...反转部
21...锁定销
30、40、50...控制单元
31...第一检测部
32...第二检测部
100、200...座椅装置(自身座椅)
101...前排座椅
102...后排座椅
110、120、130...座椅系统
D1...第一驱动部
D2...第二驱动部
F...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个座椅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座椅装置100的结构的示意性框图。另外,各图中示出了X轴、Y轴和Z轴彼此间相互正交的三个轴向,X轴、Y轴、Z轴分别对应于前后方向、左右方向、高度方向。
[座椅装置的整体结构]
座椅装置100包括:座椅主体10;基座F,其固定到地板表面;反转部20,其以使座椅主体10相对于基座F可反转的方式支撑座椅主体10;以及控制单元30。座椅装置100构成例如在新干线或特快列车等的铁路车辆的客厢中成列设置的多个座椅的一部分或全部。
[座椅主体]
座椅主体10包括:座部11、靠背12、扶手13和搁腿架14。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主体10由两人座的座椅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由一人座的座椅构成,还可以由三人座的座椅构成。
靠背12包括两个靠背部12a、12b,靠背部12a、12b分别设置在构成座部11的两个座面11a、11b的后方,并且可以向前后方向掀动。扶手13包括设置在座部11的两侧端的两个侧扶手13a、13b以及设置在座面11a、11b之间的中央扶手13c。搁腿架14包括两个搁腿架部14a、14b,搁腿架部14a、14b分别设置在座面11a、11b的前方,并且可以向前后方向掀动。
靠背12a、12b构成为通过例如按压设置在中央扶手13c的两侧表面部上的操作按钮等操作部12S(第二操作部)能够使其以任意角度掀动。座椅主体10包括驱动部(第二驱动部D2),该驱动部接收操作部12S的输入操作并且单独驱动靠背部12a、12b(图2)。
搁腿架部14a、14b构成为通过例如按压设置在中央扶手13c的两侧表面部上的操作按钮等操作部14S(第一操作部)能够使其以任意角度掀动。座椅主体10包括驱动部(第一驱动部D1),该驱动部接收操作部14S的输入操作并且单独驱动各搁腿架部14a、14b(图2)。
值得注意的是,操作部12S、140的位置和结构不限于上述示例,例如,它们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由设置在侧扶手13a、13b的上表面前端部上的操作杆等构成。
第一驱动部D1基于操作部14S的输入操作使搁腿架14(搁腿架部14a、14b)在收起位置和搁腿位置之间向前后方向(图2中的箭头A1的方向)掀动。搁腿架14的收起位置设定在搁腿架14的最后方的位置,通常,设定成相对于座部11(座面11a、11b)的前端大致垂直的角度,搁腿架14的搁腿位置设定成从收起位置向前展开的任意角度位置。在下文中,搁腿架14向座椅前方的掀动操作也被称为搁腿架14在展开方向上的掀动操作。
第二驱动部D2基于操作部12S的输入操作使靠背12(靠背部12a、12b)在初始位置(复位位置)和倾斜位置之间向前后方向(图2中箭头A2方向)掀动。靠背12的复位位置设定在靠背12的最前方的位置,通常设定成相对于座部11(座面11a、11b)的后端大致垂直的角度,并且构成为可以从该位置向后方倾斜任意角度。
第一驱动部D1和第二驱动部D2各自包括电动致动器(如电动机等)以及检测电动致动器的工作电流的电流检测器。这些电流检测器的输出被输出到稍后说明的控制单元30。
[反转部]
反转部20布置在基座F和座椅主体10之间,并且具有使座椅主体10在其中心位置处相对于基座F绕平行于Z轴的轴转动的转动轴(未示出)。反转部20构成为通过使座椅主体10绕所述转动轴转动而能够使座椅主体10的方向反转180度。
反转部20包括锁定销21、解除踏板22以及复位机构23。
锁定销21是用于使座椅主体10相对于基座F定位的元件,因而构成了用于固定成前方姿态和后方姿态中的任一个的锁定机构,该前方姿态为座椅主体10朝向车辆的前方(行进方向)的姿态,后方姿态为座椅主体10朝向车辆的后方的姿态。
解除踏板22设置在座椅主体10的下部,如图1所示。解除踏板22通过乘客或乘务人员的踩下操作使锁定销21向下沉,解除座椅主体10的转动限制,允许座椅主体10转动,从而构成可在前方姿态和后方姿态之间进行姿态转换的解除机构。此外,当施加在解除踏板22上的踩下被解除时,锁定销21被推向上方并且在座椅主体10的前方姿态位置处或者后方姿态位置处与座椅主体10卡合,并在该位置处再次使座椅主体10定位。
复位机构23用于在解除踏板22被踩下时(驱动解除机构时)使搁腿架14(搁腿架部14a、14b)复位到其后侧的收起位置(参见图1)。复位机构23包括例如将搁腿架部14a、14b朝向收起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或者通过该施力部件限制搁腿架部14a、14b的复位的离合器等。复位机构23构成为在踩下解除踏板22时退出该离合器,并且通过上位机器施力部件使各搁腿架部14a、14b复位到收起位置。
复位机构23还可以构成为在踩下解除踏板22时使靠背12(靠背部12a、12b)复位到其前侧的复位位置(参见图1)。在这种情况下,当踩下解除踏板22时,搁腿架14复位到收起位置,靠背12复位到复位位置。
[控制部]
图3是示出包含设定为前方姿态的多个座椅装置的座椅系统110的示意性侧视图。这里,为了简单起见,以三个座椅装置之间的关系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在下文中,将位于座椅装置100的前排的座椅装置称作“前排座椅101”,将位于座椅装置100的后排的座椅装置称作“后排座椅102”。另外,在说明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将中央座椅装置100称作“自身座椅100”。
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具有与自身座椅100相同的结构。这里,虽然就自身座椅100中的控制单元30进行说明,但是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中的控制单元30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控制单元30包括第一检测部31、第二检测部32和控制部33。
第一检测部31检测前排座椅101的方向。控制部33基于第一检测部31的输出,在前排座椅101与自身座椅100面对面时,使从操作部14S发送到第一驱动部D1的搁腿架14(搁腿架部14a、14b)向展开方向掀动的掀动操作指令无效。前排座椅101与自身座椅100面对面时是指前排座椅101通过反转部20从前方姿态反转到后方姿态而各自以正面彼此面对面时的场合。
另一方面,第二检测部32检测后排座椅102的方向。而且,控制部33基于第二检测部31的输出,在后排座椅102与自身座椅100面对面时,使从操作部14S发送到第一驱动部D1的搁腿架14(搁腿架部14a、14b)向展开方向掀动的掀动操作指令无效。后排座椅102与自身座椅100面对面时是指自身座椅100通过反转部20从前方姿态反转到后方姿态而各自以正面彼此面对面时的场合。
自身座椅100的控制单元30和前排座椅101及后排座椅102各自的控制单元30分别经由在地板下方布线的配线L1、L2彼此电连接。此外,不限于此,各控制单元30之间的电连接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来进行。
图4是示出第一检测部31和第二检测部32的一个结构例的框图。
在图4中,“上行”的箭头表示车辆的行进方向(车辆前方),而相反方向(车辆后方)用“下行”表示。
如图4所示,第一检测部31包括第一检测开关1A和第一检测电路2A。另外,第二检测部32包括第二检测开关1B和第二检测电路2B。
第一检测开关1A构成为当自身座椅100处于前方姿态时为接通(ON),当处于后方姿态时为断开(OFF)。
此外,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中的第一检测开关1A也同样构成为当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处于前方姿态时为接通,当处于后方姿态时为断开。
另一方面,第二检测开关1B构成为当自身座椅100处于前方姿态时为断开,当处于后方姿态时为接通。
此外,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中的第二检测开关1B也同样构成为当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处于前方姿态时为断开,当处于后方姿态时为接通。
第一检测开关1A和第二检测开关1B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采用光学开关、微动开关等(如接近开关或光电耦合器等)。
作为采用接近开关的示例,例如构成为分别将簧片开关布置在基座F上、将磁体布置在座椅主体10上,在座椅主体10转动到指定位置时,簧片开关与磁体感应并接通。
作为采用光学开关的示例,例如构成为分别将发光元件(如红外LED等)布置在基座F上、将光接收元件(如光电晶体管等)布置在座椅主体10上,在指定的转动位置处光接收元件接收发光元件的光,继而接通。
作为采用微动开关的示例,例如构成为通过来自外部的压力将触点开闭的开关布置在座椅主体10上,并且在指定的转动位置处通过与基座F侧的接触来使触点闭合,继而接通。
随后,第一检测电路2A获取自身座椅100中的第一检测开关1A的输出与前排座椅101中的第二检测开关1B的输出的逻辑与,并且当两个开关1A、1B都接通时(当自身座椅100处于前方姿态且前排座椅101处于后方姿态时),将用于限制自身座椅100的搁腿架14的动作的控制指令输出到控制部33。
这同样也适用于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中的第一检测电路2A。
此外,如下所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前排座椅101中的第二检测电路2B,用于限制前排座椅101的搁腿架14的动作的控制指令也被输出到前排座椅101的控制部33。
另一方面,第二检测电路2B获取自身座椅100中的第二检测开关1B的输出与后排座椅102中的第一检测开关1A的输出的逻辑与,并且当两个开关1A、1B都接通时(当自身座椅100处于后方姿态且后排座椅102处于前方姿态时),将用于限制自身座椅100的搁腿架14的动作的控制指令输出到控制部33。
这同样也适用于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中的第二检测电路2B。
此外,如上所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后排座椅102中的第一检测电路2A,用于限制后排座椅102的搁腿架14的动作的控制指令也被输出到后排座椅102的控制部33。
第一检测电路2A和第二检测电路2B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利用半导体继电器(光耦合器、光电MOS继电器等),在初级侧电路(发光侧)被加压时,可以采用次级侧电路(光接收侧)处于导通状态的半导体电路。
或者,在初级侧电路(线圈)被激励时可以采用次级侧电路(触点)处于导通状态的电路(A触点继电器电路),在初级侧电路(线圈)被激励时可以采用次级侧电路(触点)处于不导通状态的电路(B触点继电器电路)等。
或者,作为第一检测电路2A和第二检测电路2B,也可以基于各检测开关1A、1B的输出,由能够执行对作为目标的两个座椅的姿态关系进行判断的程序的计算机构成。
如上所述,参考自身座椅100的第一检测部31和前排座椅101的第二检测部32的输出以检测自身座椅100和前排座椅101的姿态关系,参考自身座椅100的第二检测部32和后排座椅102的第一检测部31的输出以检测自身座椅100与后排座椅102的姿态关系。
控制部33通常由包括CPU和存储器的计算机构成。控制部33构成为当从第一检测部31和第二检测部32中的任一个接收上述控制指令的输入时,使从操作部14S发送到第一驱动部D1的自身座椅100的搁腿架14(搁腿架部14a、14b)向展开方向掀动的掀动操作指令无效。由此,限制了自身座椅100的搁腿架14的动作。
图5是示出根据自身座椅100、前排座椅101以及后排座椅102的各方向而得到的检测开关1A、1B的输出、检测电路2A、2B的输出以及搁腿架14的控制内容之间的关系的逻辑表。图5中,“1”表示输入接通,“0”表示输入断开。
如该图所示,控制部33在(1)当自身座椅100朝向与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相同的方向时、(2)当自身座椅100朝向与前排座椅101相同的方向并且与后排座椅102背对背时、(3)当自身座椅100与前排座椅101背对背且自身座椅100朝向与后排座椅102相同的方向时(下文也将以上统称为第一状态),允许而不限制搁腿架14的动作。
另一方面,当自身座椅100与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中的任一个彼此正面相对时(下文中也称为第二状态),控制部33使搁腿架14向前方(展开方向)的掀动操作无效,并且限制仅向后方(收起位置)的掀动操作。
此外,当把前排座椅101或后排座椅102当作“自身座椅”考虑时,图5的逻辑表也同样成立。
[座椅系统的动作]
接下来,将与图3中所示的座椅系统110的典型动作一起对控制单元30进行详细说明。
图6是示出控制单元30的处理流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图7和图8是说明座椅系统110的动作的示意性侧视图。在下文中,将以自身座椅100中的控制单元30(控制部33)的处理流程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如图3和图7A所示的状态下,即在自身座椅100、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都被设置在朝向车辆的行进方向(前方)的初始位置的状态(第一状态)下,控制部33进行待机(步骤101)。
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各座椅都被设置成朝向车辆的前方(行进方向),因此各搁腿架14的动作不受限制,可以向前后方向掀动,并且坐在各座椅上的用户能够通过操作部14S将搁腿架14从后侧的收起位置调节到前方的所期望的搁腿位置。
具体而言,当检测到用户对操作部14S的输入操作时,控制部33基于第一检测部31和第二检测部32的输出,判定自身座椅100是否处于第一状态(步骤102、103)。由于当前自身座椅100相对于前排座椅101(及后排座椅102)处于第一状态关系,因此允许基于操作部14S的输入操作来驱动第一驱动部D1,并且使搁腿架14掀动起来(步骤104)。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3监视第一驱动部D1的操作电流,并判定其电流值是否为预定阈值以上(步骤105)。上述阈值通常设定为当物体被夹在搁腿架14和前排座椅101之间时生成的电流值。因此,如果上述电流值小于上述阈值,则判断搁腿架14的操作条件是适当的,并且继续搁腿架14的掀动动作,直到操作部14S的输入操作停止为止(步骤106、108)。另一方面,当上述电流值为上述阈值以上时,使搁腿架14的动作停止,并且为了使搁腿架14朝向原来的收起位置掀动而反向驱动第一驱动部D1(步骤108、109)。
接下来,针对在将前排座椅101从前方姿态反转到后方姿态时座椅系统1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7B所示,在前排座椅101反转操作之际,通过踩下前排座椅101的解除踏板22来解除前排座椅101的锁定销21。由此,前排座椅101的定位被解除,从而可以反转(图7B)。此时,当前排座椅101的搁腿架14向前方展开时,它通过复位机构23转动到收起位置。当前排座椅101完成从前方姿态向后方姿态的反转时,前排座椅101通过锁定销21重新定位(图7C)。
在自身座椅100与前排座椅101彼此面对面的状态(第二状态)下,由于前排座椅101中的第二检测开关1B的输出为“1”(接通),根据来自自身座椅100中的第一检测部31的控制指令,限制自身座椅100的搁腿架14的动作。同样,对于前排座椅101,根据来自前排座椅101中的第二检测部32的控制指令,限制前排座椅101的搁腿架14的动作。此外,对于后排座椅102,由于通过与自身座椅100的关系而保持在第一状态,因而,后排座椅102的搁腿架14的动作不受限制,可以以任意角度掀动。
如上所述,即使自身座椅100和前排座椅101中的控制部33检测到操作部14S的输入操作,由于自身座椅100和前排座椅101之间的姿态关系处于第二状态,各搁腿架14向展开方向的掀动操作指令被无效(步骤102、103、101)。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处于彼此面对面状态下的自身座椅100和前排座椅101的各搁腿架之间的碰撞,或者防止行李或用户的脚等被各搁腿架夹住。
图8A和8B示出了自身座椅100从前方姿态转换为后方姿态的情况。自身座椅100通过解除锁定销21来解除定位,变成可反转(图8A)。此时,在自身座椅100的搁腿架部14向前方展开的情况下,通过复位机构23转动到收起位置。当自身座椅100完成从前部姿态向后部姿态的反转时,自身座椅100通过锁定销21重新定位(图8B)。
在自身座椅100与后排座椅102彼此面对面的状态(第二状态)下,由于自身座椅100中的第二检测开关1B的输出为“1”(接通),根据来自后排座椅102中的第一检测部31的控制指令,限制后排座椅102的搁腿架14的动作。同样,对于自身座椅100,根据来自自身座椅100中的第二检测部31的控制指令,限制自身座椅100的搁腿架14的动作。此外,对于前排座椅101,由于通过与自身座椅100的关系而保持在第一状态,因而,前排座椅101的搁腿架14的动作不受限制,可以以任意角度掀动。
如上所述,即使自身座椅100和后排座椅102中的控制部33检测到操作部14S的输入操作,由于自身座椅100和后排座椅102之间的姿态关系处于第二状态,使各搁腿架14向展开方向的掀动操作指令被无效(步骤102、103、101)。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处于彼此面对面状态下的自身座椅100和后排座椅102的各搁腿架之间的碰撞,或者防止行李或用户的腿等被各搁腿架夹住。
<第二实施方式>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系统120的简要结构图。
在下文中,将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系统120构成为:各座椅(自身座椅100、前排座椅101、后排座椅102)的控制单元4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控制单元40检测各座椅的姿态,不仅能够限制搁腿架14的掀动动作,还能够限制靠背12的掀动动作。在下文中,虽然以自身座椅100的控制单元40为中心进行说明,但也同样适用于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的控制单元40。
如图9所示,控制单元40包括检测开关3、第一检测电路4A(第一检测部)、第二检测电路4B、第三检测电路4C(第二检测部)以及控制部34。
检测开关3构成为当自身座椅100处于朝向车辆行进方向的前方姿态时变为接通,而当处于相反的后方姿态时变为断开。
此外,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中的检测开关3也同样构成为:当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处于前方姿态时变为接通,而处于后方姿态时变为断开。
检测开关3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以采用光学开关(如接近开关、光耦合器等)、微动开关等。
第一检测电路4A检测前排座椅101的检测开关3的状态,并且将该检测开关3接通时的状态信号“1”、该检测开关3断开时的状态信号“0”分别输出到控制部34。
第二检测电路4B检测自身座椅100的检测开关3的状态,并且将该检测开关3接通时的状态信号“1”、该检测开关3断开时的状态信号“0”分别输出到控制部34。
第三检测电路4C检测后排座椅102的检测开关3的状态,并且将该检测开关3接通时的状态信号“1”、该检测开关3断开时的状态信号“0”分别输出到控制部34。
第一检测电路2A和第二检测电路2B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以采用半导体继电器、A触点继电器和B触点继电器等各种继电器电路。
如上所述,对于检测自身座椅100和前排座椅101的姿态关系,控制部34中参考第一检测电路4A的输出和第二检测电路4B的输出,对于检测自身座椅100和后排座椅102的姿态关系,控制部34参考第二检测电路4B的输出和第三检测电路4C的输出。
控制部34通常由包括CPU和存储器的计算机构成。控制部34获得第一检测电路4A~第三检测电路4C的各自的状态信号,基于这些状态信号判定自身座椅100与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的姿态关系,并基于该判断结果允许或限制自身座椅100的靠背12及搁腿架14的动作。
图10是示出根据自身座椅100、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的各自方向得到的第一检测电路4A~第三检测电路4C的输出、靠背12以及搁腿架14的控制内容之间的关系的逻辑表。在图10中,“1”和“0”表示上述各检测电路4A至4C的状态信号。
如该图所示,当自身座椅100朝向与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相同的方向时(下文将此统称为第一状态),控制部34允许而不限制搁腿架14的动作。
另一方面,当自身座椅100与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中的任一个面对面(下文中也称为第二状态)时,控制部34使搁腿架14向展开方向的掀动操作(向座椅前方的掀动操作)无效,并且限制于仅向收起位置的掀动操作(向座椅后方的掀动操作)。
进而,当自身座椅100与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中的任一个背对背(下文中也称为第三状态)时,控制部34使靠背12的倾斜动作(向座椅后方的掀动操作)无效,并且限制于仅向初始位置的复位操作(向座椅前方的掀动操作)。
此外,当把前排座椅101或后排座椅102当作“自身座椅”考虑时,图10的逻辑表也同样成立。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座椅系统120,不仅能够限制彼此处于面对面状态的座椅的各搁腿架14的动作,也能够限制彼此处于背对背关系的座椅的各靠背12的倾斜动作。由此,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和效果,并且能够避免靠背12彼此之间的碰撞。
<第三实施方式>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系统130的简要结构图。图12是示出构成座椅系统130的各座椅的座椅装置200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在下文中,将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构成自身座椅100、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的座椅装置20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100相同的结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座椅装置200具有传感器24,该传感器24用于检测由锁定机构(锁定销21)对座椅主体10相对于基座F的定位被解除。传感器24的输出被输出到稍后说明的控制单元50。此外,传感器24也可以构成为检测锁定销21的位置,或者可以构成为检测解除踏板22的踩下操作。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系统1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各座椅(自身座椅100、前排座椅101、后排座椅102)的控制单元50的结构。下文中,虽然以自身座椅100的控制单元50为中心进行说明,但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的控制单元50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如图11所示,控制单元50包括第一检测开关5A、第二检测开关5B、第一检测电路6A、第二检测电路6B(第一检测部)、第三检测电路6C(第二检测部)、第四检测电路6D以及控制部35。
第一检测开关5A构成为:当自身座椅100处于前方姿态时接通,当处于后方姿态时以及在从前方姿态到后方姿态的反转中时断开。
此外,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中的第一检测开关5A也同样构成为:当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处于前方姿态时接通,当处于后方姿态时以及在从前方姿态到后方姿态的反转中时断开。
另一方面,第二检测开关5B构成为:当自身座椅100处于前方姿态时断开,当处于后方姿态时以及在从前方姿态到后方姿态的反转中时接通。
此外,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中的第二检测开关5B也同样构成为:当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处于前方姿态时断开,当处于后方姿态时以及在从前方姿态到后方姿态的反转期间接通。
第一检测开关5A和第二检测开关5B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以采用光学开关(如接近开关、光电耦合器等)、微动开关等。
第一检测电路6A检测自身座椅100的第一检测开关5A的状态,并且将该检测开关5A接通时的状态信号“1”、该检测开关5A断开时的状态信号“0”分别输出到控制部35。
第二检测电路6B检测前排座椅101的第二检测开关5B的状态,并且将该检测开关5B接通时的状态信号“1”、该检测开关5B断开时的状态信号“0”分别输出到控制部35。
第三检测电路6C检测后排座椅102的第一检测开关5A的状态,并且将该检测开关5A接通时的状态信号“1”、该检测开关5A断开时的状态信号“0”分别输出到控制部35。
第四检测开关6D检测自身座椅100的第二检测开关5B的状态,并且将该检测开关5B接通时的状态信号“1”、该检测开关5B断开时的状态信号“0”分别输出到控制部35。
进而,第一检测电路6A和第四检测电路6D分别构成为基于传感器24的输出而将检测到自身座椅100的座椅主体10的定位已被解除时的状态信号“0”输出。
第一检测电路6A~第四检测电路6D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以采用半导体继电器、A触点继电器、B触点继电器等各种继电器电路。
如上所述,对于检测自身座椅100和前排座椅101的姿态关系,控制部35中参考第一检测电路6A的输出和第二检测电路6B的输出,对于检测自身座椅100与后排座椅102的姿态关系,控制部35中参考第三检测电路6C的输出和第四检测电路6D的输出。
控制部35通常由包括CPU和存储器的计算机构成。控制部35获取第一检测电路6A~第四检测电路6D的各状态信号,基于这些状态信号判断自身座椅100与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的姿态关系,并基于该判断结果允许或限制自身座椅100的搁腿架14的动作。
图13是示出根据自身座椅100、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的各方向得到的第一检测电路6A~第四检测电路6D的输出与搁腿架14的控制内容的关系的逻辑表。在图13中,“1”和“0”表示上述各检测电路6A~6D的状态信号。
如该图所示,控制部35在自身座椅100朝向与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相同的方向时(下文将此统称为第一状态)允许而不限制搁腿架14的动作。
另外,控制部35在自身座椅100与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中的任一个面对面时(下文中也称为第二状态)使搁腿架14向展开方向的掀动操作(向座椅前方的掀动操作)无效,并且限制于仅向收起位置的掀动操作(向座椅后方的掀动操作)。
进而,控制部35在自身座椅100处于在基座F上转动动作中时(下文中也称为第四状态)限制搁腿架14的动作。这里,“转动动作中”是指从解除由锁定销21对座椅主体10的定位开始到再次由锁定销21对座椅主体10实施定位为止的状态。
作为处于第四状态下的搁腿架14的限制内容,例如,使搁腿架14向展开方向的掀动操作(向座椅前方的掀动操作)无效,并限制于仅向收起位置的掀动操作(向座椅后方的掀动操作)。
受限的搁腿架14不限于自身座椅100,也包括通过该转动操作处于面对面状态的其他座椅(前排座椅101或后排座椅102)。例如,检测自身座椅100的转动动作的后排座椅102的控制部35启动针对后排座椅102的搁腿架14的掀动操作的无效控制。该控制即使在自身座椅100完成反转并且与后排座椅102面对面之后,仍继续进行。
此外,作为上述其他座椅的搁腿架14的动作限制内容,也可以包括使该其他座椅的搁腿架14复位到收起位置。
此外,当把前排座椅101或后排座椅102当作“自身座椅”考虑时,图13的逻辑表也同样成立。
[座椅系统的动作]
接下来,将对座椅系统130的动作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图14是说明座椅系统110的动作的简要平面图。
如图14A所示,在自身座椅100、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都被设定到朝向车辆的行进方向(前方)的初始位置的状态(第一状态)下,各搁腿架14的动作不受限制,可以向前后方向掀动,并且坐在各座椅上的用户能够通过操作部14S将搁腿架14从后侧的收起位置调节到前方的所期望的搁腿位置。图14A示出了各座椅的搁腿架14各自以预定角度展开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4B所示,当前排座椅101向后方姿态反转操作时,通过解除前排座椅101的锁定销21来解除前排座椅101的定位(第四状态)。结果,已向前方展开的前排座椅101的搁腿架14通过复位机构23复位到收起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响应于前排座椅101转移到第四状态,自身座椅100的搁腿架14也复位到收起位置。由此,防止了在前排座椅101反转动作时自身座椅100和前排座椅101的搁腿架14相互干涉(接触),并且可以适当地执行前排座椅101的反转操作。当前排座椅101完成从前方姿态向后方姿态的反转时,前排座椅101由锁定销21重新定位。
如上所述,在自身座椅100和前排座椅101彼此面对面的状态(第二状态)下,自身座椅100和前排座椅101的搁腿架1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由于自身座椅100和前排座椅101各自的搁腿架14向展开方向的掀动操作指令被无效,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这些搁腿架相互碰撞,或者防止行李或用户的腿等被各搁腿架夹住。
此外,在自身座椅100向后方姿态反转的情况下,也与上述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反转操作一个座椅时,由于能够使与该一个座椅面对面的其他座椅的搁腿架复位到收起位置,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反转操作过程中两个座椅的搁腿架之间相互碰撞。
如上所述,尽管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添加各种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以由三个座椅(自身座椅100、前排座椅101和后排座椅102)组成的座椅系统作为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座椅的数量当然不限于此,本发明可以适用于车辆内各排的所有座椅。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以位于座椅间的检测姿态用的布线的数量为两个或四个的情况作为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布线的数量和检测方式不限于上述电路示例。
此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仅以搁腿架14的动作限制作为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通过结合第二实施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搁腿架14的动作限制,还可以实现靠背12的动作限制。

Claims (9)

1.一种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主体,包括:搁腿架;第一操作部,用于操作所述搁腿架;以及第一驱动部,基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输入操作使所述搁腿架向前后方向掀动;以及
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检测部,检测位于所述座椅主体的前排的前排座椅的方向;以及控制部,在所述前排座椅至少与所述座椅主体面对面时,使从所述第一操作部发送到所述第一驱动部的所述搁腿架向前方掀动的掀动操作指令无效,
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前排座椅与所述座椅主体面对面时运行,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出使所述掀动操作指令无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部进一步检测从所述前排座椅朝向与所述座椅主体相同的方向的第一状态到所述前排座椅与所述座椅主体面对面的第二状态的转动动作,
所述控制部在检测到所述前排座椅的所述转动动作时启动所述掀动操作指令的无效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主体进一步包括:靠背;第二操作部,用于操作所述靠背;以及第二驱动部,基于所述第二操作部的输入操作使所述靠背向前后方向掀动,
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二检测部,检测位于所述座椅主体的后排的后排座椅的方向,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后排座椅至少与所述座椅主体背对背时,使从所述第二操作部发送到所述第二驱动部的所述靠背向后方掀动的掀动操作指令无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装置进一步包括:基座,设置于地板表面;以及反转部,以使所述座椅主体相对于所述基座能够反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座椅主体,
所述反转部包括:锁定机构,限制所述座椅主体的转动;解除机构,解除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座椅主体的转动限制;以及复位机构,在所述解除机构被驱动时,使所述搁腿架复位到其后侧的收起位置。
5.一种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座椅,包括:第一搁腿架;第一操作部,操作所述第一搁腿架;以及第一驱动部,基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输入操作使所述第一搁腿架向前后方向掀动;
第二座椅,位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前排;
第一反转部,能够使所述第二座椅的方向从所述第二座椅朝向与所述第一座椅相同的方向的第一状态反转到所述第二座椅与所述第一座椅面对面的第二状态;
第一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二座椅的方向;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第二座椅至少处于第二状态时,使从所述第一操作部发送到所述第一驱动部的所述第一搁腿架向前方掀动的掀动操作指令无效,
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第二座椅与所述第一座椅面对面时运行,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出使所述掀动操作指令无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转部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第二座椅定位在所述第一状态,
所述第二座椅包括:第二搁腿架,能够向前后方向掀动;以及复位机构,在由所述锁定机构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施加的定位被解除时,使所述第二搁腿架复位到其后侧的收起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转部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检测由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第二座椅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定位已被解除,
所述第一座椅基于所述传感器的输出使所述第一搁腿架复位到其后侧的收起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座椅进一步包括:靠背;第二操作部,操作所述靠背;以及第二驱动部,基于所述第二操作部的输入操作使所述靠背向前后方向掀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系统进一步包括:
第三座椅,位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后排;
第二反转部,能够使所述第三座椅的方向从所述第三座椅朝向与所述第一座椅相同的方向的第一状态反转到所述第三座椅与所述第一座椅背对背的第三状态;以及
第二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三座椅的方向,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三座椅至少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使从所述第二操作部发送到所述第二驱动部的所述靠背向后方掀动的掀动操作指令无效。
CN201880009325.2A 2017-01-31 2018-01-29 座椅装置和座椅系统 Active CN1102345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5306A JP6535692B2 (ja) 2017-01-31 2017-01-31 座席装置及び座席システム
JP2017-015306 2017-07-14
PCT/JP2018/002612 WO2018143112A1 (ja) 2017-01-31 2018-01-29 座席装置及び座席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4536A CN110234536A (zh) 2019-09-13
CN110234536B true CN110234536B (zh) 2022-05-24

Family

ID=63039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9325.2A Active CN110234536B (zh) 2017-01-31 2018-01-29 座椅装置和座椅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35692B2 (zh)
CN (1) CN110234536B (zh)
TW (1) TWI665110B (zh)
WO (1) WO20181431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79339B2 (ja) * 2018-09-28 2022-06-01 コイト電工株式会社 座席装置および座席システム
JP7226996B2 (ja) * 2018-12-28 2023-02-21 コイト電工株式会社 座席制御システム
JP7226997B2 (ja) * 2018-12-28 2023-02-21 コイト電工株式会社 座席制御装置
TWI803973B (zh) * 2021-09-13 2023-06-0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座椅之通用測試電路板
CN114698944B (zh) * 2022-04-25 2023-05-12 佛山市亨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学生课椅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0230A (ja) * 1994-09-14 1996-03-26 Central Japan Railway Co 鉄道車両用回転式腰掛け
JPH08310286A (ja) * 1995-05-22 1996-11-26 Honda Motor Co Ltd テーブル付き車両
EP0770517A1 (fr) * 1995-10-27 1997-05-02 Renault Siège auxiliaire
JPH11299570A (ja) * 1998-04-23 1999-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オットマン付き椅子
DE102004037914A1 (de) * 2004-08-05 2006-03-16 Recaro Aircraft Seating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System zum Steuern der Einstellung der Position mindestens einer Sitzkomponente eines Fahrgastsitzes eines Fahrzeu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7549A (ja) * 1984-07-31 1986-02-22 Nippon Soken Inc パワ−シ−ト装置
JPH0649429B2 (ja) * 1986-12-12 1994-06-29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シ−トの安全装置
JPS6412948A (en) * 1987-07-06 1989-01-17 Aisin Seiki Seat attitude control device
JP3280505B2 (ja) * 1993-12-27 2002-05-13 天龍工業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車輌における座席回転装置
JP3868559B2 (ja) * 1996-11-27 2007-01-17 東海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列車用座席方向変換装置
JP2002238695A (ja) * 2001-02-15 2002-08-27 Minebea Co Ltd 乗物用シートのフットレスト装置
JP4156872B2 (ja) * 2002-07-01 2008-09-24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座席群
JP4352971B2 (ja) * 2004-03-31 2009-10-2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フットレスト装置およびオットマン装置付き乗物用シートの制御方法
JP4422756B2 (ja) * 2007-12-21 2010-02-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装置
FR2972688B1 (fr) * 2011-03-15 2013-04-26 Pga Electronic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un actionneur de siege dans un vehicule tel qu'un avion
JP6195295B2 (ja) * 2013-07-18 2017-09-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装置
JP2015209193A (ja) * 2014-04-30 2015-11-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動作制御装置
FR3021000B1 (fr) * 2014-05-15 2017-06-16 Zodiac Actuation Systems Siege de vehicule
US9481466B2 (en) * 2014-06-26 2016-11-01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Powered seat and control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0230A (ja) * 1994-09-14 1996-03-26 Central Japan Railway Co 鉄道車両用回転式腰掛け
JPH08310286A (ja) * 1995-05-22 1996-11-26 Honda Motor Co Ltd テーブル付き車両
EP0770517A1 (fr) * 1995-10-27 1997-05-02 Renault Siège auxiliaire
JPH11299570A (ja) * 1998-04-23 1999-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オットマン付き椅子
DE102004037914A1 (de) * 2004-08-05 2006-03-16 Recaro Aircraft Seating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System zum Steuern der Einstellung der Position mindestens einer Sitzkomponente eines Fahrgastsitzes eines Fahrzeug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22668A (ja) 2018-08-09
JP6535692B2 (ja) 2019-06-26
CN110234536A (zh) 2019-09-13
WO2018143112A1 (ja) 2018-08-09
TW201832953A (zh) 2018-09-16
TWI665110B (zh) 2019-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4536B (zh) 座椅装置和座椅系统
US11007903B2 (en) Control of a seating arrangement
JP5429539B2 (ja) シート状態変更装置
US7059679B2 (en) Seat device
JP2013177051A (ja) 車両シート制御装置
CN112839839B (zh) 座椅装置和座椅系统
US6916069B2 (en) Seat
JP3868559B2 (ja) 列車用座席方向変換装置
JP2017114314A (ja) 車両シートの制御方法及び車両シートの制御装置
WO2017013900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761123B2 (ja) シート装置
JP2018034760A (ja) 乗員検出装置
JP2004034918A (ja) エアバッグの展開制御装置
JP5291573B2 (ja) シート状態変更装置
US20180208082A1 (en) Seat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a vehicle with the seat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for adjusting a vehicle seat of a seat arrangement
US20230045201A1 (en) Device for reclining seatback for vehicle
JP4761124B2 (ja) シート装置
JP4339216B2 (ja) 航空機用座席装置
JP201325619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H0274426A (ja) 自動車用フロントシートの回転装置
KR20230042882A (ko) 암레스트
JP202303953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0157803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23044101A (ja) 肩部拘束装置
JP2021095085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