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8103B -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 Google Patents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8103B
TWI638103B TW105107991A TW105107991A TWI638103B TW I638103 B TWI638103 B TW I638103B TW 105107991 A TW105107991 A TW 105107991A TW 105107991 A TW105107991 A TW 105107991A TW I638103 B TWI638103 B TW I6381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state
links
engaging portion
lo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7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40037A (zh
Inventor
小宮莊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商椿本鏈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商椿本鏈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商椿本鏈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40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0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8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81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12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 F16G13/16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with 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electric cables, hos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20Cable fittings for cables filled with or surrounded by gas or oil
    • H02G15/24Cable j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75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formed by a succession of articulated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長條物之導引裝置,是將複數的鏈節(13)可旋動地連結來形成。各鏈節(13),是具備在寬度方向(Y)上相對向的一對的鏈結部(12)。複數的鏈節(13)是在沿著與寬度方向(Y)正交的直列方向(X)配置的狀態下被連結成可旋動。在直列方向(X)上相鄰的第1鏈節(13a)及第2鏈節(13b)是在第1狀態和第2狀態之間可旋動。各鏈結部(12),是具有:第1卡合部(31)、及第1及第2限制構件(35、36)。各鏈結部(13)的第1及第2限制構件(35、36),是限制和該鏈結部(12)在直列方向(X)上相鄰的其他的鏈結部(12)的第1卡合部(31)的沿著寬度方向(Y)的移動,並在第1限制構件(35)和第2限制構件(36)之間形成有開口部(K)。在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成第1狀態和第2狀態之間的第3狀態時,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是和第1鏈節(13a)的開口部(K)在寬度方向(Y)上整合。

Description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其在將對工作機械等的移動部進行供電或供液等的可撓性的線纜或軟管等的長條物予以收容的狀態下,配合移動部的移動來進行導引。
此種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也被稱作能量導引鏈(energy guide chain),是將複數的鏈節於直列方向連結來形成(例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各鏈節,是具備:在和直列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相對向的一對的鏈結部(側方構件)、及將該一對的鏈結部連結的臂件(橫桿(cross bar))。並且,在以複數對的鏈結部和複數的臂件圍繞而形成的收容空間收容長條物。
將各鏈結部的直列方向中的兩端稱為前端及後端時,是於前端設有貫通孔(缺口部)及圓弧狀的導引溝槽;並於後端設有凸部(連結螺栓)及圓弧狀的突出部。並且,對於前後相鄰的第1及第2鏈結部中的第1鏈結部的貫通孔及導引溝槽將第2鏈結部的凸部及突出部各自進行嵌合,藉此第1鏈結部及第2鏈結部在既定的旋動範圍內可旋動地被連結。此情況,就算外力從側方對於第1及第2鏈結部作用時,藉由導引溝槽和突出部的嵌合,此等第1及第2鏈結部的連結也難以解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平10-508934號公報
但是,在上述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中,第1鏈結部的突出部,是遍及旋動範圍的全體嵌合於第2鏈結部的導引溝槽。因此,雖可使第1及第2鏈結部的連結難以解開,但存在以下問題:第1及第2鏈結部的連結作業變得困難,以致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組裝作業變得困難。
本發明,是著眼於此種存在於先前技術的問題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容易進行組裝作業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以下,針對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及其作用效果加以記載。
解決上述問題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是將複數的鏈節可旋動地連結而形成。各鏈節是具備在第1方向相對向的一對的鏈結部,前述複數的鏈節是沿著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配置成直列的狀態下被可旋動地連結。前述複數的鏈節是含有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鄰的第1鏈節及第2鏈節,前述第1鏈節及第2鏈節,是在第1狀態和第2狀態之間可旋動,該第1狀態是前述第1鏈節的鏈結部的長邊軸線和前述第2鏈節的鏈結部的長邊軸線為一致;該第2狀態是前述第1鏈節的鏈結部的長邊軸線和前述第2鏈節的鏈結部的長邊軸線為交叉。各鏈結部,是具有卡合部和限制部,該卡合部是設於前述第2方向中的第1端;該限制部,是在從該卡合部在前述第2方向上離開而定位的限制部,且是該鏈結部的限制部、和在前述第2方向上與該鏈結部相鄰的鏈結部的卡合部在前述第1方向上整合時,將前述相鄰的鏈結部的卡合部的沿著前述第1方向的移動予以限制。前述限制部含有第1限制構件及第2限制構件,在前述第1限制構件和前述第2限制構件之間形成有開口部。在前述第1鏈節及第2鏈節配置成前述第1狀態時,前述第2鏈節的前述卡合部是和前述第1鏈節的前述第1限制構件在前述第1方向上整合。在前述第1 鏈節及第2鏈節配置成前述第2狀態時,前述第2鏈節的前述卡合部是和前述第1鏈節的前述第2限制構件在前述第1方向上整合。在前述第1鏈節及第2鏈節配置成前述第1狀態和前述第2狀態之間的第3狀態時,前述第2鏈節的前述卡合部是和前述第1鏈節的前述開口部在前述第1方向上整合。
憑藉此構成,如以在第2方向相鄰的2個第1及第2鏈節配置成第1狀態和第2狀態之間的第3狀態的方式將第1及第2鏈節連結時,由於第2鏈節的卡合部和第1鏈節的開口部對應,第2鏈節的卡合部不會和第1鏈節的第1及第2限制構件卡合。因此,此等第1及第2鏈節的連結作業變得容易,延伸為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組裝作業可容易地進行。
於上述長條物之導引裝置,較佳為,前述卡合部是第1卡合部,且各鏈結部,是更具有第2卡合部,其在前述第2方向中的前述第1端和前述第1卡合部鄰接而定位,並在前述第1鏈節及第2鏈節配置成前述第1狀態時,前述第2鏈節的前述第2卡合部是和前述第1鏈節的前述第2限制構件在前述第1方向上整合。
憑藉此構成,在第1及第2鏈節配置成第1狀態時有使其扭轉的外力作用的時候,第2鏈節的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會和第1鏈節的第1限制構件及第2限制構件各自於第1方向上卡合。因此,可有效地抑制第1及第2鏈節的連結解開。
於上述長條物之導引裝置,較佳為,各鏈節是單一的部件。
憑藉此構成,有助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部件個數的減低。
於上述長條物之導引裝置,較佳為,和前述第1方向及前述第2方向的兩方向正交的方向是第3方向,各鏈節,是更具有臂件和一對的延出部,該臂件,是在前述第3方向中的第1端將一對的鏈結部相互連結;該一對的延出部,是在前述第3方向中的第2端從一對的鏈結部沿著前述第1 方向內側延出,且相互對向並可彈性變形,在前述一對的延出部之間形成有空隙。
憑藉此構成,使一對的延出部之間的空隙比長條物的外徑更小的話,藉由將長條物從外部通過一對的延出部之間的空隙往複數的鏈節內的收容空間壓入,一對的延出部會彈性變形而此等之間的空隙會比長條物的外徑更擴大而使長條物收容於收容空間。並且,由於在長條物收容於收容空間後,一對的延出部會藉由自身的彈性復原力恢復原本的形狀,一對的延出部之間的空隙也會變回原本的大小。因此,可將長條物從外部容易地收容於收容空間,並可抑制收容於收容空間的長條物從一對的延出部之間的空隙往外部移出。
於上述長條物之導引裝置,較佳為,前述第2方向中的各延出部的寬度,是比前述第2方向中的各臂件的寬度更窄。
憑藉此構成,由於可使一對的延出部容易彈性變形,可將長條物從外部通過一對的延出部之間的空隙而容易地收容於複數的鏈節內的收容空間。
憑藉本發明,可容易地進行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組裝作業。
11‧‧‧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12‧‧‧鏈結部
13‧‧‧鏈節
13a‧‧‧第1鏈節
13b‧‧‧第2鏈節
14‧‧‧臂件
15‧‧‧延出部
31‧‧‧第1卡合部
32‧‧‧第2卡合部
35‧‧‧構成限制部的第1限制構件
36‧‧‧構成限制部的第2限制構件
K‧‧‧開口部
S‧‧‧空隙
TK‧‧‧長條物
X‧‧‧直列方向(第2方向)
Y‧‧‧寬度方向(第1方向)
Z‧‧‧厚度方向(第3方向)
圖1是一實施型態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顯示圖1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鏈節的立體圖。
圖3是顯示圖1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鏈節的立體圖。
圖4是顯示圖1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中的相鄰2個的鏈節配置成第1狀態時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5是顯示圖4的相鄰2個的鏈節配置成第3狀態時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6是顯示圖4的相鄰2個的鏈節配置成第2狀態時的狀態的剖面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一實施型態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具備複數的鏈節13。各鏈節13,是具有於寬度方向Y(第1方向)相對向的一對的鏈結部12。複數的鏈節13,是沿著與寬度方向Y正交的直列方向X(第2方向)配置成直列的狀態下可旋動地被連結。
各鏈節13的一對的鏈結部12,是在鏈節13的厚度方向Z中的第1端上藉由略矩形板狀的臂件14而連結在一起。厚度方向Z是和寬度方向Y及直列方向X的兩方向正交,並對應於第3方向。在各鏈節13的厚度方向Z中的第2端,可彈性變形的一對的延出部15是和一對的鏈結部12相對應地設置。一對的延出部15是各自具有大致矩形板狀的形狀,並以相互對向的方式沿著寬度方向Y向內側延伸。亦即,於各鏈節13,臂件14及一對的延出部15,是在厚度方向Z上相互對向。
直列方向X中的各延出部15的寬度,是設定成比直列方向X中的臂件14的寬度更狹窄。寬度方向Y中的一對的延出部15之間形成有空隙S;寬度方向Y中的空隙S的尺寸是設定成比後述的長條物TK的外徑更狹窄。
各鏈節13中的臂件14及一對的延出部15,是在厚度方向Z上相互對向。各鏈節13,是藉由將一對的鏈結部12、臂件14、及一對的延出部15以合成樹脂材料成形為一體而形成為單一的部件。
複數的鏈節13之中,在位於直列方向X的始端的鏈節13上,連結有為了連結於沿著直列方向X來回移動的移動體(圖示省略)的第1托架 16;在位於直列方向X的終端的鏈節13上,連結有為了固定於固定部(圖示省略)的第2托架17。
以由複數的鏈節13中的複數對的鏈結部12、複數的臂件14、複數對的延出部15圍繞並沿著直列方向X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空間,是構成收容空間SK。於收容空間SK,是收容有能夠可撓地彎曲的長條物TK。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是一面保護被收容在收容空間SK的長條物TK,一面配合連結於第1托架16的移動體(圖示省略)的來回移動地,來導引該長條物TK。
此情況,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是以在其中間部形成彎曲部分W的方式被加以配置。彎曲部分W,是配合連結於第1托架16的移動體(圖示省略)的沿著直列方向X的來回移動地移動。
作為長條物TK,可以舉出例如,對移動體(圖示省略)進行供電或訊號傳送的電氣線纜或光纖線纜、對移動體(圖示省略)供給氣體(例如空氣等)或液體(例如,水或油等)等的軟管、能夠可撓地彎曲的長條狀的多關節構件等。
其次,針對各鏈節13中的一對的鏈結部12的構成加以詳述。
如圖2及圖3所示,各鏈結部12,是形成為直列方向X的兩端帶有圓角的略矩形板狀。於各鏈結部12,形成有沿著直列方向X配置的第1外側面21及第2外側面22。第1外側面21是比第2外側面22更位於寬度方向Y的內側,並於第1外側面21及第2外側面22之間,以將第1及第2外側面21、22相連的方式形成有成為略圓弧狀的外側高低差面23。此外,於各鏈結部12,形成有沿著直列方向X配置的第1內側面24及第2內側面25。第1內側面24是比第2內側面25更位於寬度方向Y的內側,於第1內側面24及第2內側面25之間,以將第1及第2內側面24、25相連的方式形成有內側高低差面26。
於各鏈結部12,在第1外側面21形成有圓形的凸部27;在第2外側面22形成有貫通該鏈結部12的圓形的孔28。於各鏈結部12的孔28,在直列方向X相鄰的其他的鏈結部12的凸部27是可相對地旋動地被插嵌。於各鏈結部12的凸部27的前端面,是形成有從其中央部朝向外周從第1外側面21的距離逐漸變小地傾斜的第1傾斜面27a。
於各鏈結部12的第2內側面25的外端部,形成有以和在直列方向X上相鄰的其他的鏈結部12的凸部27的第1傾斜面27a相對應的方式傾斜的第2傾斜面29。在各鏈結部12的凸部27的附近形成有圓弧狀的前端面12a。於各鏈結部12的前端面12a,在比延出部15更接近臂件14的位置,形成有第1卡合部31。第1卡合部31是形成為比鏈結部12的厚度更薄的板狀。
於各鏈結部12的前端面12a,在比臂件14更接近延出部15的位置,形成有第2卡合部32。亦即,於各鏈結部12,第2卡合部32是和第1卡合部31鄰接而定位。第2卡合部32是形成為比鏈結部12的厚度更薄的板狀。
於本實施型態,第1卡合部31及第2卡合部32的厚度,是設定為鏈結部12的厚度的一半左右。第2卡合部32的從前端面12a的最大突出量,是設定為比第1卡合部31的從前端面12a的最大突出量更小。於本實施型態,第2卡合部32的從前端面12a的最大突出量,是設定為第1卡合部31的從前端面12a的最大突出量的一半左右。
於各鏈結部12的內側高低差面26,在臂件14的附近,形成有構成限制部的第1限制構件35。第1限制構件35是形成為比鏈結部12的厚度更薄的板狀,並具有和第1內側面24齊平的表面。於各鏈結部12的內側高低差面26,在延出部15的附近,形成有構成限制部的第2限制構件36。第2限制構件36是形成為比鏈結部12的厚度更薄的板狀,並具有和第1內側面24齊平的表面。如此,在各鏈結部12,第1卡合部31及第2卡合部32是位於該 鏈結部12的直列方向X中的第1端;構成限制部的第1限制構件35及第2限制構件36是從第1卡合部31及第2卡合部32於直列方向X上離開而定位。
各鏈結部12的第1限制構件35,是在:該第1限制構件35、與和該鏈結部12於直列方向X相鄰的鏈結部12的第1卡合部31在寬度方向Y上整合時,限制該相鄰的鏈結部12的第1卡合部31的沿著寬度方向Y的移動。各鏈結部12的第2限制構件36,是在:該第2限制構件36、與和該鏈結部12於直列方向X相鄰的鏈結部12的第1卡合部31或第2卡合部32在寬度方向Y上整合時,限制該相鄰的鏈結部12的第1卡合部31或第2卡合部32的沿著寬度方向Y的移動。於各鏈結部12的厚度方向Z中的第1限制構件35和第2限制構件36之間,形成有開口部K。亦即,各鏈結部12的厚度方向Z中的第1限制構件35和第2限制構件36之間,形成有空間。
各鏈結部12中的第1限制構件35和第2內側面25之間,以和內側高低差面26相交的方式形成有和厚度方向Z垂直的第1抵接面37。各鏈結部12中的第2限制構件36和第2內側面25之間,以和內側高低差面26連續的方式形成有和厚度方向Z垂直的第2抵接面38。
於以後的說明,將在直列方向X中相鄰2個的鏈節13稱作第1及第2鏈節13a、13b。將第2鏈節13b的一對的鏈結部12的凸部27插嵌於第1鏈節13a的一對的鏈結部12的孔28後,第1及第2鏈節13a、13b便會連結。第1及第2鏈節13a、13b,是在第1狀態和第2狀態之間為可旋動,該第1狀態,是第1鏈節13a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和第2鏈節13b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為一致(圖4所示的狀態);該第2狀態,是第1鏈節13a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和第2鏈節13b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為交叉(圖6所示的狀態)。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是對應於相對於該鏈結部12中的圓形的凸部27的中心軸線及圓形的孔28的中心軸線的兩中心軸線垂直延伸的軸線。
更詳細而言,本實施型態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是在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於第1狀態時,第1鏈節13a及第2鏈節13b所夾的角度,亦即,第1鏈節13a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和第2鏈節13b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所夾的角度成為0度。在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成第2狀態時,第1鏈節13a及第2鏈節13b所夾的角度,亦即,第1鏈節13a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和第2鏈節13b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所夾的角度成為60度。
如圖4所示,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成第1狀態時,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會抵接於第1鏈節13a的第1抵接面37。如圖6所示,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成第2狀態時,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會抵接於第1鏈節13a的第2抵接面38。
亦即,藉由第1卡合部31分別抵接於第1抵接面37及第2抵接面38,在直列方向X中相鄰的2個的鏈節13(鏈結部12)彼此的旋動範圍會被限制在0~60度的角度範圍。
如圖4所示,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成第1狀態時,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及第2卡合部32會和第1鏈節13a的第1限制構件35及第2限制構件36分別在寬度方向Y上整合。
如圖6所示,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成第2狀態時,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和第1鏈節13a的第2限制構件36在寬度方向Y上整合。此時,第2鏈節13b的第2卡合部32,是不和第1鏈節13a的第1限制構件35及第2限制構件36的雙方於寬度方向Y上整合。
如圖5所示,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成對應於第1狀態和第2狀態之間的狀態的第3狀態(圖5所示的狀態)時,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會和第1鏈節13a的開口部K在寬度方向Y上整合。此時,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及第2卡合部32,是不和第1鏈節13a的第1限制構件35及第2限制構件36的雙方在寬度方向Y上整合。本實施型態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11,是在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成第3狀態時,第1鏈節13a及第2鏈節13b所夾的角度成為30度。亦即,配置成第3狀態的第1及第2鏈節13a、13b,第1鏈節13a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和第2鏈節13b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所夾的角度為30度。
其次,針對使用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時的作用進行說明。
使用圖1所示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時,首先,將長條物TK從外部通過一對的延出部15之間的空隙S往複數的鏈節13內的收容空間SK壓入。如此一來,一對的延出部15會彈性變形而此等之間的空隙S會比長條物TK的外徑更擴大,而使長條物TK被收容於收容空間SK。
在長條物TK收容於收容空間SK後,由於一對的延出部15藉由其自身的彈性復原力恢復成原來的形狀,一對的延出部15之間的空隙S也會恢復原本的大小。因此,可抑制收容於收容空間SK的長條物TK從一對的延出部15之間的空隙S往外部移出的情況。如此,長條物TK被設置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內。
如移動體(圖示省略)沿著直列方向X來回移動的話,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是以其彎曲部分W追隨移動體(圖示省略)而變位的方式沿著直列方向X來回移動。藉由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收容於收容空間SK的長條物TK會配合移動體(圖示省略)的移動而一面被保護同時被導引。
此時,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是伴隨彎曲部分W的來回移動,在直列方向X上相鄰的第1及第2鏈節13a、13b在第1狀態和第2狀態之間反覆旋動,故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會對於第1鏈節13a的第1抵接面37及第2抵接面38依序反覆抵接。
此情況,於各鏈節13,由於第1卡合部31的厚度設定成比鏈結部12的厚度更薄,所以比起第1卡合部31的厚度設定成和鏈結部12的厚度同樣的厚度的情況,可減低第1卡合部31的對於第1抵接面37及第2抵接面38 的接觸面積。因此,可減低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抵接於第1鏈節13a的第1抵接面37及第2抵接面38時所發生的聲音(噪音)。
在使用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時,有時會對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作用使其扭轉的外力。此種外力作用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的話,特別是由於各鏈節13中一對的延出部15的附近鏈結部12彼此並未連結,故會以相鄰的鏈節13彼此被扭轉的方式大幅變形。
如此一來,也會對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作用,將在直列方向X上相鄰的第1及第2鏈節13a、13b之中的第2鏈節13b的凸部27從第1鏈節13a的孔28拔出的力,亦即沿著寬度方向Y的力。因此,會有第1及第2鏈節13a、13b的連結解開的虞慮。
此點,於本實施型態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在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於第1狀態時,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及第2卡合部32會和第1鏈節13a的第1限制構件35及第2限制構件36各別在寬度方向Y上整合。
因此,就算沿著寬度方向Y的力作用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由於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及第2卡合部32會和第1鏈節13a的第1限制構件35及第2限制構件36各別卡合,故能夠有效地抑制第2鏈節13b的凸部27從第1鏈節13a的孔28拔出。
又,於本實施型態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在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成第2狀態時,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會和第1鏈節13a的第2限制構件36在寬度方向Y上整合。因此,就算沿著寬度方向Y的力作用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由於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會和第1鏈節13a的第2限制構件36卡合,可抑制第2鏈節13b的凸部27從第1鏈節13a的孔28拔出。
如此,於本實施型態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在使用時就算是有使其扭轉的外力作用的情況,無論在直列方向X相鄰的第1及第2鏈節13a、13b是處於第1狀態或是第2狀態,都可抑制第2鏈節13b的凸部27從第1鏈節13a的孔28拔出。因此,可抑制第1及第2鏈節13a、13b的連結解開。
其次,說明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的組裝方法。
在組裝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的時候,需要將複數的鏈節13連結成直列。在將第1鏈節13a及第2鏈節13b連結的時候,首先,要將第2鏈節13b的凸部27的第1傾斜面27a抵接於第1鏈節13a的第2傾斜面29。此時,使第2鏈節13b相對於第1鏈節13a傾斜30度的角度。亦即,以第1鏈節13a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和第2鏈節13b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所夾的角度成為30度的方式,配置第1及第2鏈節13a、13b,並使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對應於第1鏈節13a的第1限制構件35和第2限制構件36之間的開口部K。
接下來,是以第2鏈節13b的凸部27和第1鏈節13a的孔28整合的方式,使第1及第2鏈節13a、13b一面彎曲一面相對移動。然後,在第2鏈節13b的凸部27和第1鏈節13a的孔28整合後,原本彎曲的第1及第2鏈節13a、13b會藉由自身的彈性復原力恢復原本的形狀,藉此第2鏈節13b的凸部27可旋動地插嵌於第1鏈節13a的孔28。
此時,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通過第1鏈節13a的開口部K。亦即,如圖5所示,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暫時進入第1鏈節13a的開口部K。因此,第1鏈節13a和第2鏈節13b圓滑地連結在一起。然後,和上述同樣地將複數的鏈節13依序連結成直列後,於位於始端及終端的鏈節13各自將第1托架16及第2托架17連結,而完成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
如此,以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成第1狀態和第2狀態之間的第3狀態的方式將第1及第2鏈節13a、13b加以連結的話,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會和第1鏈節13a的開口部K對應。因此,第2鏈節13b的第1 卡合部31不會和第1鏈節13a的第1限制構件35及第2限制構件36卡合。因此,2個的鏈節13彼此的連結作業變得容易,延伸為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的組裝作業變得容易。
於各鏈節13中在第1限制構件35和第2限制構件36之間,無空隙地形成有和第1限制構件35或第2限制構件36同樣的第3限制構件的情況下,在連結第1及第2鏈節13a、13b時,使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在第1鏈節13a中進入的場所將會消失。其結果,2個的鏈節13彼此的連結作業變得困難,以致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的組裝作業變得困難。
根據以上詳述的實施型態,可發揮如下的效果。
(1)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在直列方向X相鄰的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成第1狀態和第2狀態之間的第3狀態時,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是和第1鏈節13a的開口部K在寬度方向Y上整合。因此,以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成第3狀態的方式將第1及第2鏈節13a、13b加以連結的話,由於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和第1鏈節13a的開口部K對應,故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不會和第1鏈節13a的第1限制構件35及第2限制構件36,亦即,第1鏈節13a的限制部卡合。因此,可容易地進行第1及第2鏈節13a、13b的連結作業,延伸為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的組裝作業可容易地進行。
(2)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在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成第1狀態時,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及第2卡合部32和第1鏈節13a的第1限制構件35及第2限制構件36各別在寬度方向Y上整合。因此,在第1及第2鏈節13a、13b配置成第1狀態時有使其扭轉的外力作用的情況下,第2鏈節13b的第1卡合部31及第2卡合部32和第1鏈節13a的第1限制構件35及第2限制構件36各別在寬度方向Y上卡合。因此,可有效地抑制第2鏈節13b的凸 部27從第1鏈節13a的孔28拔出,而有效地抑制第1及第2鏈節13a、13b的連結解開。
(3)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各鏈節13是構成為單一的部件。因此,有助於構成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的部件個數的減低。
(4)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各鏈節13,是具有臂件14和一對的延出部15,該臂件14,是在厚度方向Z中的第1端將一對的鏈結部12相互連結;該一對的延出部15,是在厚度方向Z中的第2端從一對的鏈結部12沿著寬度方向Y向內側延出,且相互對向並可彈性變形。在一對的延出部15之間形成有空隙S。因此,使空隙S比長條物TK的外徑更小些許的話,藉由將長條物TK從外部通過空隙S往複數的鏈節13內的收容空間SK壓入,一對的延出部15會彈性變形。如此一來,空隙S會比長條物TK的外徑更擴大而使長條物TK收容於收容空間SK。並且,由於在長條物TK收容於收容空間SK後,一對的延出部15會藉由自身的彈性復原力恢復原本的形狀,一對的延出部15之間的空隙S也會變回原本的大小。因此,可將長條物TK從外部容易地收容於收容空間SK,並可抑制收容於收容空間SK的長條物TK從一對的延出部15之間的空隙S往外部移出。
(5)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直列方向X中的延出部15的寬度,是設定為比直列方向X中的臂件14的寬度更窄。因此,由於相較於使直列方向X中的延出部15的寬度設定為直列方向X中的臂件14的寬度以上的情況,可使一對的延出部15容易彈性變形,可使長條物TK從外部通過一對的延出部15之間的空隙S而更容易地收容於複數的鏈節13內的收容空間SK。
(變更例)
上述實施型態如下進行變更亦可。
‧沒有必要非得使直列方向X中的延出部15的寬度,比直列方向X中的臂件14的寬度更窄。亦即,直列方向X中的延出部15的寬度,是和直列方向X中的臂件14的寬度相同或是其上亦可。
‧各鏈節13中,取代一對的延出部15,而採用將一對的鏈結部12連結的開閉式的臂件亦可。
‧各鏈節13沒有必要非得是單一的部件。亦即,各鏈節13,是設定為將複數的部件組裝而構成亦可。
‧各鏈節13中,省略第2卡合部32亦可。
‧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中,於直列方向X相鄰的2個的鏈節13配置為第2狀態時此等2個的鏈節13所夾的角度沒有必要非得設定為60度。亦即,於配置為第2狀態的2個的鏈節13中,沒有必要將一方的鏈節13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和另一方的鏈節13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所夾的角度設定為60度。例如,將配置成第2狀態時的此等2個的鏈節13所夾的角度,設定為45度亦可,設定為70度亦可。
‧於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中,於直列方向X相鄰的2個的鏈節13配置為第3狀態時此等2個的鏈節13所夾的角度沒有必要非得設定為30度。亦即,於配置為第3狀態的2個的鏈節13中,沒有必要將一方的鏈節13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和另一方的鏈節13的鏈結部12的長邊軸線所夾的角度設定為30度。例如,將配置成第3狀態時的此等2個的鏈節13所夾的角度,設定為15度亦可,設定為40度亦可。
‧於各鏈節13中,一對的延出部15間的空隙S的大小,是因應收容空間SK所收容的長條物TK的外徑適宜變更亦可。
‧於各鏈節13中,是設置複數對的延出部15亦可。
‧於各鏈節13中,臂件14和一對的延出部15,沒有必要非得以在厚度方向Z上相互對向的方式進行配置。
‧各鏈節13,是金屬製亦可,木製亦可。
‧於各鏈節13中,構成凸部27的前端面的第1傾斜面27a,是變更為沿著直列方向X及寬度方向Y的平面亦可。
‧於各鏈節13中,省略第2傾斜面29亦可。

Claims (4)

  1. 一種長條物之導引裝置,是將複數的鏈節可旋動地連結而形成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其特徵為,各鏈節是具備在第1方向相對向的一對鏈結部,前述複數的鏈節是沿著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配置成直列的狀態下被可旋動地連結,前述複數的鏈節是含有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鄰的第1鏈節及第2鏈節,前述第1鏈節及第2鏈節,是在第1狀態和第2狀態之間可旋動,該第1狀態是前述第1鏈節的鏈結部的長邊軸線和前述第2鏈節的鏈結部的長邊軸線為一致;該第2狀態是前述第1鏈節的鏈結部的長邊軸線和前述第2鏈節的鏈結部的長邊軸線為交叉,其中,各鏈結部,是具有第1卡合部、限制部和第2卡合部,該第1卡合部是設於前述第2方向中的第1端;該限制部,是在從該第1卡合部在前述第2方向上離開而定位的限制部,且是該鏈結部的限制部、和在前述第2方向上與該鏈結部相鄰的鏈結部的該第1卡合部在前述第1方向上整合時,將前述相鄰的鏈結部的該第1卡合部的沿著前述第1方向的移動予以限制;該第2卡合部在前述第2方向中的前述第1端和前述第1卡合部鄰接而定位,前述限制部含有第1限制構件及第2限制構件,在前述第1限制構件和前述第2限制構件之間形成有開口部,在前述第1鏈節及第2鏈節配置成前述第1狀態時,前述第2鏈節的前述第1卡合部是和前述第1鏈節的前述第1限制構件在前述第1方向上整合,前述第2鏈節的前述第2卡合部是和前述第1鏈節的前述第2限制構件在前述第1方向上整合;在前述第1鏈節及第2鏈節配置成前述第2狀態時,前述第2鏈節的前述第1卡合部是和前述第1鏈節的前述第2限制構件在前述第1方向上整合;在前述第1鏈節及第2鏈節配置成前述第1狀態和前述第2狀態之間的第3狀態時,前述第2鏈節的前述第1卡合部是和前述第1鏈節的前述開口部在前述第1方向上整合。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其中,各鏈節是單一的部件。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其中,和前述第1方向及前述第2方向的兩方向正交的方向是第3方向,各鏈節,是更具有臂件和一對的延出部,該臂件,是在前述第3方向中的第1端將一對的鏈結部相互連結;該一對的延出部,是在前述第3方向中的第2端從一對的鏈結部沿著前述第1方向內側延出,且相互對向並可彈性變形,在前述一對的延出部之間形成有空隙。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其中,前述第2方向中的各延出部的寬度,是比前述第2方向中的各臂件的寬度更窄。
TW105107991A 2015-03-20 2016-03-16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TWI6381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8410 2015-03-20
JP2015058410A JP6290811B2 (ja) 2015-03-20 2015-03-20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0037A TW201640037A (zh) 2016-11-16
TWI638103B true TWI638103B (zh) 2018-10-11

Family

ID=5697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7991A TWI638103B (zh) 2015-03-20 2016-03-16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8249B2 (zh)
JP (1) JP6290811B2 (zh)
KR (1) KR101931901B1 (zh)
CN (1) CN107429796B (zh)
DE (1) DE112016001315T5 (zh)
TW (1) TWI638103B (zh)
WO (1) WO20161525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2580B2 (ja) * 2016-09-27 2018-12-05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及び仕切部材
US20180156376A1 (en) * 2016-12-01 2018-06-07 Baker Hughes, a GE Company, LLC, a Delaware Corporation Protection of Flexible Members
JP6684452B2 (ja) * 2017-04-05 2020-04-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ガイド
EP3402026B1 (en) * 2017-05-11 2020-07-08 HellermannTyton GmbH Assembly of cable channel modules
JP2019068609A (ja) * 2017-09-29 2019-04-2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ガイド
DE202019100466U1 (de) 2019-01-25 2019-05-28 Igus Gmbh Energieführungskette mit seitenstabilisierten Laschen
JP7352189B2 (ja) * 2020-03-13 2023-09-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ガイド装置
JP7338521B2 (ja) * 2020-03-13 2023-09-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ガイド装置
KR102443329B1 (ko) * 2020-05-28 2022-09-15 주식회사 이엘코퍼레이션 케이블 체인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31531A1 (de) * 1984-08-28 1986-03-06 Igus GmbH, 5060 Bergisch Gladbach Energiezufuehrungskette
TW379792U (en) * 1997-09-18 2000-01-11 Wu Jiun De Structure improvement for expansion chain
FR2882418A1 (fr) * 2005-02-22 2006-08-25 Valeo Electronique Sys Liaison Dispositif de support et de guidage de conducteurs optiques, pneumatiques, hydrauliques ou electriqu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33543C3 (de) * 1983-09-16 1995-02-09 Ernst Klein Selbsttragender Energieleitungsträger
US5335349A (en) * 1992-12-14 1994-08-02 Telect, Inc. Telecommunication overhead cable distribution assembly
US5724803A (en) * 1995-05-04 1998-03-10 Hubbell Incorporated Power supply chain with roller bar carrier
DE19541928C1 (de) 1995-11-10 1997-06-12 Igus Gmbh Energieführungskette
DE19544931A1 (de) * 1995-12-01 1997-06-05 Kabelschlepp Gmbh Kettenglied einer Energieführungskette mit Zusatzkörper
JP2005147233A (ja) * 2003-11-13 2005-06-09 Tsubakimoto Chain Co ケーブル保護案内装置
JP4121446B2 (ja) * 2003-11-17 2008-07-23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保護案内装置
DE202005005826U1 (de) * 2005-04-11 2005-06-16 Igus Gmbh Leitungsführungseinrichtung und System bestehend aus einer Leitungsführungseinrichtung und einer diese aufnehmenden Haltevorrichtung
JP4476204B2 (ja) * 2005-09-29 2010-06-09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KR20110085890A (ko) * 2010-01-19 2011-07-27 가부시기가이샤쯔바기모도체인 케이블류 보호 안내 장치
JP6233723B2 (ja) * 2015-09-09 2017-11-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ガイ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31531A1 (de) * 1984-08-28 1986-03-06 Igus GmbH, 5060 Bergisch Gladbach Energiezufuehrungskette
TW379792U (en) * 1997-09-18 2000-01-11 Wu Jiun De Structure improvement for expansion chain
FR2882418A1 (fr) * 2005-02-22 2006-08-25 Valeo Electronique Sys Liaison Dispositif de support et de guidage de conducteurs optiques, pneumatiques, hydrauliques ou electriqu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18249B2 (en) 2018-07-10
JP6290811B2 (ja) 2018-03-07
WO2016152585A1 (ja) 2016-09-29
TW201640037A (zh) 2016-11-16
CN107429796A (zh) 2017-12-01
DE112016001315T5 (de) 2017-12-28
KR20170128487A (ko) 2017-11-22
KR101931901B1 (ko) 2018-12-21
JP2016176570A (ja) 2016-10-06
CN107429796B (zh) 2019-03-29
US20180051773A1 (en) 2018-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8103B (zh)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JP4749494B1 (ja)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用多関節支持部材
US8112850B2 (en) Buckle
JP4111958B2 (ja)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US6516498B2 (en) Clamps
JP6079399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コネクタ部材
TWI584546B (zh) 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
TWI592589B (zh)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US20190081469A1 (en) Clamp
JP2005147293A (ja) ケーブル保護案内装置
KR101683951B1 (ko) 케이블류 보호안내장치
JP6429394B2 (ja) 光コネクタ
TW201415741A (zh) 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
JP4782729B2 (ja) 光コネクタ
JP7447109B2 (ja) 接合アセンブリ及び接合アセンブリで使用するための固定装置
JP650898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5035391A (ja) コネクタ
KR101229584B1 (ko) 호스클램프
KR101380212B1 (ko) 원터치 클램프
JP5293481B2 (ja)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KR102678776B1 (ko) 몰드바 연결유닛
KR20220079147A (ko) 와이어커버
KR101176445B1 (ko) 디서브커넥터용 파워단자
KR20210034883A (ko) 결속용 밴드
KR101010244B1 (ko) 저소음 케이블 체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