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8498B - 電動滑件及電動拉鏈系統 - Google Patents

電動滑件及電動拉鏈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8498B
TWI618498B TW106109116A TW106109116A TWI618498B TW I618498 B TWI618498 B TW I618498B TW 106109116 A TW106109116 A TW 106109116A TW 106109116 A TW106109116 A TW 106109116A TW I618498 B TWI618498 B TW I6184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sprocket
electric slider
rotating body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9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1218A (zh
Inventor
Shigeyoshi Takazawa
Natsuko Saitsu
Kou Fujioka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8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849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1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121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適當地設置各構成要素,且可使各構成要素適當地作動之電動滑件及電動拉鏈系統。 本發明之電動滑件6之特徵在於,具備:第1殼體61;第2殼體62,其組裝於第1殼體61;驅動部64,其產生驅動力;旋轉體65,其藉由驅動部64產生之驅動力而旋轉,使鏈齒3相對移動;及嚙合引導突出部62d,其設置於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內部,且向鏈齒3之嚙合側突出;驅動部64相對於旋轉體65配置於與嚙合引導突出部62d為相反側。

Description

電動滑件及電動拉鏈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利用電動移動之電動滑件及電動拉鏈系統。
先前,揭示有一種利用電動使滑件移動之電動滑件(專利文獻1~5)。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2001-269203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2009-077947號 [專利文獻3]中國實用新型登錄2925174號 [專利文獻4]中國實用新型登錄204742860號 [專利文獻5]美國第2015/0082582號公開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專利文獻1~5中所記載之電動滑件雖對電動馬達及齒輪傳遞機構之機械構成進行了記載,但各構成要素之設置構造及其作動並不現實,為了實用化應該改良之缺陷尚較多。尤其是,雖然於專利文獻1之圖2中揭示有蝸形齒輪式之電動滑件,但是由於其為將電動馬達配置於滑件之內部之鏈齒嚙合開始位置附近之設計,故而有電動馬達之大小存在制約之缺陷、或用以將鏈齒牢固地引導為嚙合狀態之機械設計存在制約等缺陷。專利文獻2~5中所記載者必須組合正齒輪與傘齒輪而傳遞來自電動馬達之動力,故而與蝸形齒輪式者相比,零件之配置或機構變得更複雜,整體上大型化。 本發明係用以消除上述缺陷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適當地設置各構成要素,且使各構成要素適當地作動之電動滑件及電動拉鏈系統。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之特徵在於具備: 第1殼體; 第2殼體,其組裝於上述第1殼體; 驅動部,其產生驅動力; 旋轉體,其藉由上述驅動部所產生之驅動力而旋轉,使鏈齒相對移動;及 嚙合引導突出部,其設置於上述第1殼體及上述第2殼體之內部,且向鏈齒之嚙合側突出; 驅動部相對於旋轉體配置於與嚙合引導突出部為相反側。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之特徵在於: 至少上述第1殼體以覆蓋上述旋轉體、及上述嚙合引導突出部之全體之方式構成。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之特徵在於: 經組裝之上述第1殼體及上述第2殼體具有供嚙合之上述鏈齒進出之嚙合側進出部。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之特徵在於具備第3殼體,其組裝於上述第1殼體及上述第2殼體, 經組裝之上述第1殼體、上述第2殼體及上述第3殼體具有供分離之上述鏈齒進出之分離側進出部。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之特徵在於: 上述第3殼體具有支持上述驅動部之支持部。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之特徵在於: 上述驅動部突出於由上述第1殼體及上述第2殼體所規定之區域之外側而配置。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之特徵在於進而具備拉片部,該拉片部相對於第2殼體而可折疊地安裝。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之特徵在於: 上述旋轉體朝向上述鏈齒嚙合之側而直徑變短。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之特徵在於進而具備通信部,該通信部與無線機進行信號通信, 上述通信部收納於形成於上述第2殼體之凹狀之電路系統收納部。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之特徵在於進而具備電源部,該電源部將電力供給至上述驅動部, 上述電源部收納於形成於上述第2殼體之凹狀之電路系統收納部。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電動拉鏈系統之特徵在於具備: 上述電動滑件;及 拉鏈鏈條,其包含一對拉鏈鏈布及鏈齒排,該鏈齒排包含分別固定於上述各拉鏈鏈布之複數個上述鏈齒; 藉由上述鏈齒通過上述電動滑件內,而使上述鏈齒排嚙合或分離。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及電動拉鏈系統,可適當地設置各構成要素,且使各構成要素適當地作動。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及電動拉鏈系統10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拉鏈系統10之前視圖。 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系統10包含:一對拉鏈鏈布2、2;複數個鏈齒3,其等係沿著各拉鏈鏈布2之對向之導電部21,空出特定之間隔而形成;止擋4、5,其等於由複數個鏈齒3形成之鏈齒排30之終端,固定於拉鏈鏈布2之芯部21;及電動滑件6,其藉由沿著鏈齒3移動,而使鏈齒3嚙合或分離。鏈齒排30於拉鏈鏈條1之前後方向具有終端。止擋具有:前止擋4,其配置於鏈齒排30之前端;及後止擋5,其配置於鏈齒排30之後端。再者,鏈齒3、止擋包含樹脂材料或金屬材料。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之拉鏈鏈條1中,將拉鏈鏈布2之長度方向設為前後方向(F-B方向),用箭頭F(前方向)、B(後方向)表示。又,將拉鏈鏈布2之寬度方向設為左右方向(L-R方向),用箭頭L(左方向)、R(右方向)表示。進而,將拉鏈鏈布2之正反方向設為上下方向(U-D方向),用箭頭U(上方向)、D(下方向)表示。 拉鏈鏈條1具有:左右一對拉鏈鏈布2;及複數個鏈齒3,其等於拉鏈鏈布2之長度方向隔開特定之間隔,而固定於各拉鏈鏈布2之對向之芯部21。再者,電動滑件6可藉由沿著鏈齒3於拉鏈鏈條1之前後方向移動,而使鏈齒3嚙合或分離。 拉鏈鏈布2具有芯部21,該芯部自拉鏈鏈布2之上下表面隆起,並且於拉鏈鏈布2之前後方向延伸。鏈齒3安裝於拉鏈鏈布2之芯部21。關於拉鏈鏈布2,將作為拉鏈而安裝於衣服或包等時人眼看到之側設為上表面2a側,將其相反側設為下表面2b側。 前止擋4分別配置於一對拉鏈鏈布2之各鏈齒排30之前端。後止擋5於一對拉鏈鏈布2之各鏈齒排30之後端僅配置有一個。後止擋5以各拉鏈鏈布2不會伴隨著鏈齒3之分離而分離之方式連結各拉鏈鏈布2。再者,後止擋5不限定於圖示之例。例如,後止擋5亦可具有:未圖示之插入銷,其固定於一拉鏈鏈布2之鏈齒排30之後端;及開尾筒,其固定於另一拉鏈鏈布2之鏈齒排30之後端,且具備插入銷可插入之未圖示之孔。於此情形時,各拉鏈鏈布2可伴隨鏈齒3之分離而分離。電動滑件6可於前止擋4與後止擋5之間,於拉鏈鏈條1之前後方向移動。 圖2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圖3表示透過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之一部分之圖。圖4表示由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所致之鏈齒3之開閉狀態。圖5表示圖4中之電動滑件之V-V剖面。(再者,關於鏈齒3,為了方便說明,未圖示於剖視圖中) 電動滑件6具備:第1殼體61;第2殼體62,其組裝於第1殼體61;第3殼體63,其組裝於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驅動部64,其產生驅動力;及旋轉體65,其藉由驅動部64產生之驅動力而旋轉。再者,第3殼體63亦可以如下方式設計,即,自上下方向之中間部分分割為2個部分,且分別與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一體地設置而減少零件件數。 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於相向之面之左右方向之側緣分別具有引導鏈齒3之第1凸緣61a及第2凸緣62a。第1凸緣61a之前方端及第2凸緣62a之前方端分別形成有自內側朝外側傾斜之第1引導部61b及第2引導部62b。第1凸緣61a之後方端及第2凸緣62a之後方端以分別自左右靠近之方式形成。第1凸緣61a及第2凸緣62a形成引導鏈齒3之鏈齒引導部61a、62a。 於第1殼體61與第2殼體62相向之面之前方F側分別形成有收納旋轉體65之凹狀之第1旋轉體收納部61c及第2旋轉體收納部62c。第1旋轉體收納部61c及第2旋轉體收納部62c於組裝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後,於收納旋轉體65之空間形成旋轉體收納部61c、62c。 又,第2殼體62於第2旋轉體收納部62c之後方B側之中央部具有嚙合引導突出部62d,該嚙合引導突出部高於第2凸緣61a,且以朝向鏈齒之嚙合側而前端變細之方式突出。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以鏈齒之嚙合角成為最適當之方式,成為隨著朝向鏈齒之嚙合側(後方B側)而左右方向之長度變小般之前端變細之形狀。 第3殼體63具有:分離側進出部63a,其係由形成於左右方向(L-R方向)兩端之缺口所規定,且供分離之鏈齒3進出;及支持部63b,其係由驅動部64插入於中央之孔所規定。 第1殼體61、第2殼體62及第3殼體分別藉由螺絲621、631、632以可拆卸之方式組裝。再者,亦可代替螺絲,而利用爪等周知之機械性構件可拆卸地組裝。組裝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後,於後方端形成由孔劃分之嚙合側進出部612,該嚙合側進出部由第1凸緣61a及第2凸緣62a形成。因此,分離側進出部63a、嚙合側進出部612、第1凸緣61a及第2凸緣62a、第1引導部61b及第2引導部62b、以及嚙合引導突出部62d形成引導鏈齒3之鏈齒引導部63a、612、61a、62a、61b、62b、62d。再者,鏈齒引導部無需具有該等所有要素。鏈齒3於前方F側分離,於後方B側嚙合。 如此,於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中,由於經組裝之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具有供嚙合之鏈齒3進出之嚙合側進出部612,故而可使鏈齒3適當地相對移動。 又,第1殼體61係以覆蓋旋轉體65、及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全體之方式構成。因此,藉由自第2殼體62拆卸第1殼體61,可簡單地進行旋轉體65、及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部分之維護、或鏈齒嚙合不良之調整。 又,由於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具備組裝於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第3殼體63,且經組裝之第1殼體61、第2殼體62及第3殼體63具有供分離之鏈齒3進出之分離側進出部63a,故而可使鏈齒3適當地相對移動。 驅動部64具有:馬達64a,其產生驅動力;及減速機64b,其將馬達64a之旋轉減速。驅動部64相對於第3殼體63之支持部63b而被軸承等可旋轉地適當地支持。馬達64a自電源通電而產生驅動力。 又,於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中,驅動部64突出於由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所規定之區域之外側而配置。因此,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可將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形成為接近於先前之滑件之大小及形狀。 又,驅動部64與旋轉體65係將旋轉軸配置於同一軸線狀上,驅動部64相對於旋轉體65配置於與嚙合引導突出部62d為相反側。因此,可在不受到由驅動部64之配置所導致之制約等不良影響之情況下,如先前般自如地進行在鏈齒嚙合之調整方面重要之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形狀設計。進而,亦可將驅動部64自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突出而配置,故而亦可選擇並使用更大型且高輸出之電動馬達。 旋轉體65具有:軸部65a,其係前方F側連結於減速部64b,後方B側相對於第2殼體62之嚙合引導突出部62d而被軸承等可旋轉地支持;及鏈齒進給部65b,其以螺旋狀形成於軸部65a之外周。旋轉體65藉由驅動部64所產生之驅動力而旋轉。 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具備拉片部7,該拉片部具有:拉片71;及拉片安裝部72,其將拉片71安裝於第2殼體62。拉片部7相對於第2殼體62而可折疊地安裝,通常情況下,於外部不會顯眼。如此,藉由安裝拉片部7,可於電力不足之情形時或馬達發生故障時,手動使電動滑件6移動。再者,並非必須設置拉片部7。 其次,對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及拉鏈系統10之作動進行說明。 當未圖示之電源變為接通(ON),驅動部64之驅動馬達64a驅動時,旋轉體65以經減速機64b減速之旋轉數旋轉。當旋轉體65旋轉時,以螺旋狀形成於軸部65a之外周之鏈齒進給部65b旋轉。如圖4所示,若於鏈齒3所存在之剖面觀察,則鏈齒3位於鏈齒進給部65b之間隙。因此,若旋轉體65旋轉,則鏈齒3藉由鏈齒進給部65b而相對地移動。實際上,如圖1所示般,由於鏈齒3固定於拉鏈鏈布2,故而電動滑件6相對於鏈齒3而移動。 於自前方F側向後方B側觀察,旋轉體65繞順時針方向旋轉時,電動滑件6向後方B側前進,將鏈齒3分離而將拉鏈系統10打開。相反地,於自前方F側向後方B側觀察,旋轉體65繞逆時針方向旋轉時,電動滑件6向前方F側前進,將鏈齒3嚙合,而將拉鏈系統10關閉。 圖6表示透過第2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之一部分之圖。圖7表示利用第2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所致之鏈齒3之開閉狀態。圖8表示圖7中之電動滑件之VIII-VIII剖面。 第2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係將驅動部64、電源部68、及通信部69收納於第1殼體61、第2殼體62、及第3殼體63內之例。由於驅動部64及旋轉體65為與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相同之構造,故而省略說明。再者,第3殼體63亦可以如下方式設計,即,自上下方向之中間部分分割為2個部分,且分別與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一體地設置而減少零件件數。 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於相向之面之左右方向之側緣分別具有引導鏈齒3之第1凸緣61a及第2凸緣62a。第1凸緣61a之前方端及第2凸緣62a之前方端分別形成有自內側朝外側傾斜之第1引導部61b及第2引導部62b。第1凸緣61a之後方端及第2凸緣62a之後方端以分別自左右靠近之方式形成。第1凸緣61a及第2凸緣62a形成引導鏈齒3之鏈齒引導部61a、62a。 於第2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中,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於前後方向(F-B方向)之中央部分之相向之面,分別形成有收納旋轉體65之凹狀之第1旋轉體收納部61c及第2旋轉體收納部62c。第1旋轉體收納部61c及第2旋轉體收納部62c於組裝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後,於收納旋轉體65之空間形成旋轉體收納部61c、62c。 進而,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於前方F側之相向之面分別形成有收納驅動部64之凹狀之第1驅動系統收納部61d及第2驅動系統收納部62e。第1驅動系統收納部61d及第2驅動系統收納部62e於組裝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後,於收納驅動部64之空間形成驅動系統收納部61d、62e。 又,第2殼體62於第2旋轉體收納部62c之後方B側之中央部具有嚙合引導突出部62d,該嚙合引導突出部高於第2凸緣61a,且以朝向鏈齒之嚙合側而前端變細之方式突出。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以鏈齒之嚙合角成為最適當之方式,成為隨著朝向鏈齒之嚙合側(後方B側)而左右方向之長度變小般之前端變細之形狀。進而,第2殼體62於與第1殼體61為相反側之面形成有凹狀之電路系統收納部62f。電路系統收納部62f被蓋部67覆蓋。蓋部67藉由螺絲或爪等而組裝於第2殼體62。 第3殼體63具有分離側進出部63a,該分離側進出部由形成於左右方向(L-R方向)兩端之缺口所規定,且供鏈齒3進出。再者,亦可形成由驅動部64插入於內側中央之凹部所規定之未圖示之支持部。 第1殼體61、第2殼體62及第3殼體分別藉由螺絲621、631、632以可拆卸之方式組裝。再者,亦可代替螺絲,而利用爪等周知之機械性構件可拆卸地組裝。組裝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後,於後方端形成由孔劃分之嚙合側進出部612,該嚙合側進出部由第1凸緣61a及第2凸緣62a形成。因此,分離側進出部63a、嚙合側進出部612、第1凸緣61a及第2凸緣62a、第1引導部61b及第2引導部62b、以及嚙合引導突出部62d形成引導鏈齒3之鏈齒引導部。鏈齒3於前方F側分離,於後方B側嚙合。 再者,第2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亦具有以下之效果。 第2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由於經組裝之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具有供嚙合之鏈齒3進出之嚙合側進出部612,故而可使鏈齒3適當地相對移動。 又,第1殼體61係以覆蓋旋轉體65、及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全體之方式構成。因此,藉由自第2殼體62拆卸第1殼體61,可簡單地進行旋轉體65、及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部分之維護、或鏈齒嚙合不良之調整。 進而,由於電動滑件6具備組裝於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第3殼體63,且經組裝之第1殼體61、第2殼體62及第3殼體63具有供分離之鏈齒3進出之分離側進出部63a,故而可使鏈齒3適當地相對移動。 又,驅動部64與旋轉體65係將旋轉軸配置於同一軸線狀上,驅動部64相對於旋轉體65配置於與嚙合引導突出部62d為相反側。因此,可在不受到由驅動部64之配置所導致之制約等不良影響之情況下,如先前般自如地進行在鏈齒嚙合之調整方面重要之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形狀設計。 第2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具有電源開關66、電源部68及通信部69。電源部68及通信部69收納於形成於第2殼體62之凹狀之電路系統收納部62f。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可不顯眼地收納電源部68及通信部69。電源開關66係使自電源部68開始通電之開關,且由滑動式開關或按壓按鈕式開關等形成。電源部68係電池或充電電池,當電源開關66切換為接通時,對驅動部64開始通電。 通信部69可與未圖示之無線機通信。藉由具有通信部69,可自無線機接收用以打開及閉合鏈齒3之無線信號,自遠距離控制滑件6。例如,可根據來自無線機之無線信號,與電源開關66不同地進行開關之接通/斷開(OFF)控制,或者變更移動方向或移動速度。 再者,作為無線機,可使用觸控面板式之移動通信終端,更具體而言,可使用智慧型手機。於該情形時,較佳為藉由專用之應用軟體而使其動作。作為無線機,亦可使用無線電控制機器用之發射機。 圖9表示利用第3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所致之鏈齒3之開閉狀態。 第3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之旋轉體65之構造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之旋轉體65不同。第3實施形態之旋轉體65之軸部65a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以一體地具有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功能之方式,軸部65a與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一部分成為一體,具體而言,形成為隨著朝向後方B側而直徑(換言之,左右方向之長度)變短之大致圓錐形之螺旋形狀。於軸部65a之外周形成有形成為螺旋狀之鏈齒進給部65b。 於軸部65a之前端,一體地形成有前端軸65c。前端軸65c被軸承65d支持,該軸承係自第2殼體62之底部向上方向(D方向)隆起而形成。軸承65d係設計為鏈齒之嚙合角成為最適當般之形狀。因此,軸承65d具有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功能,構成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一部分。 當變更為此種構造時,可自圖3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之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位置一體地形成旋轉體65,故而可縮短旋轉體65與嚙合引導突出部62d合計之總長。藉此,亦可將驅動部64以於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內部突出之方式配置,實質上,亦可將驅動部64配置於圖3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之旋轉體65之位置。 當然,亦可不將驅動部64以於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內部突出之方式配置,而配合於旋轉體65之長度縮短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因此,第3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較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更小型化及輕量化。 再者,第3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藉由將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兩者之相向之面形成為凹狀,而形成鏈齒引導部61a、62a、旋轉體收納部61c、62c及驅動系統收納部61d、62e。然而,亦可藉由將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任一者形成為凹狀,且使另一者為蓋狀之平面,而形成鏈齒引導部61a、62a、旋轉體收納部61c、62c及驅動系統收納部61d、62e。 又,於第3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中,第3殼體63亦可以如下方式設計,即,自上下方向之中間部分分割為2個部分,且分別與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一體地設置而減少零件件數。 再者,第3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亦具有以下之效果。 第3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由於經組裝之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具有供嚙合之鏈齒3進出之嚙合側進出部612,故而可使鏈齒3適當地相對移動。 又,第1殼體61係以覆蓋旋轉體65、及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全體之方式構成。因此,藉由自第2殼體62拆卸第1殼體61,可簡單地進行旋轉體65、及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部分之維護、或鏈齒嚙合不良之調整。 進而,由於電動滑件6具備組裝於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第3殼體63,且經組裝之第1殼體61、第2殼體62及第3殼體63具有供分離之鏈齒3進出之分離側進出部63a,故而可使鏈齒3適當地相對移動。 又,驅動部64與旋轉體65係將旋轉軸配置於同一軸線狀上,驅動部64相對於旋轉體65配置於與嚙合引導突出部62d為相反側。因此,可在不受到由驅動部64之配置所導致之制約等不良影響之情況下,如先前般自如地進行在鏈齒嚙合之調整方面重要之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形狀設計。 以上,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具備:第1殼體61;第2殼體62,其組裝於第1殼體61;驅動部64,其產生驅動力;旋轉體65,其藉由驅動部64產生之驅動力而旋轉,使鏈齒3相對移動;及嚙合引導突出部62d,其設置於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內部,且向鏈齒3之嚙合側突出;驅動部64相對於旋轉體65配置於與嚙合引導突出部62d為相反側。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可適當地設置各構成要素,且使各構成要素適當地作動。又,可在不受到由驅動部64之配置所導致之制約等不良影響之情況下,如先前般自如地進行在鏈齒嚙合之調整方面重要之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形狀設計。進而,亦可將驅動部64自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突出而配置,故而亦可選擇並使用更大型且高輸出之電動馬達。 又,關於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至少第1殼體61以覆蓋旋轉體65、及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全體之方式構成。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藉由自第2殼體62拆卸第1殼體61,可簡單地進行旋轉體65、及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部分之維護、或鏈齒嚙合不良之調整。 又,關於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經組裝之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具有供嚙合之鏈齒3進出之嚙合側進出部612。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可使鏈齒3適當地相對移動。 又,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具備組裝於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之第3殼體63,且經組裝之第1殼體61、第2殼體62及第3殼體63具有供分離之鏈齒3進出之分離側進出部63a。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可使鏈齒3適當地相對移動。 又,關於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第3殼體63具有支持驅動部64之支持部63b。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可適當地支持驅動部64。 又,關於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驅動部64突出於由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所規定之區域之外側而配置。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可將第1殼體61及第2殼體62形成為接近於先前之滑件之大小及形狀。 又,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進而具備拉片部7,該拉片部相對於第2殼體62而可折疊地安裝。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通常於外部不會顯眼,於電力不足之情形時可用手動使其移動。 又,關於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旋轉體65朝向鏈齒3嚙合之側而直徑變短。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可將電動滑件6形成為小型。 又,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進而具備通信部69,該通信部與無線機進行信號通信,通信部69收納於形成於第2殼體62之凹狀之電路系統收納部62f。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可不顯眼地收納通信部69。 又,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進而具備電源部68,該電源部將電力供給至驅動部64,電源部68收納於形成於第2殼體62之凹狀之電路系統收納部62f。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6,可不顯眼地收納電源部68。 進而,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拉鏈系統10具備:上述電動滑件6;及拉鏈鏈條1,其包含一對拉鏈鏈布2及鏈齒排30,該鏈齒排包含分別固定於各拉鏈鏈布2之複數個鏈齒3;藉由鏈齒3通過電動滑件6內,而使鏈齒排30嚙合或分離。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拉鏈系統10,藉由適當地設置各構成要素,且使各構成要素適當地作動之電動滑件6,可使鏈齒3順利地嚙合或分離。 再者,對本發明之各種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將各個實施形態之構成適當組合而構成之實施形態亦成為本發明之範疇。
1‧‧‧拉鏈鏈條
2‧‧‧拉鏈鏈布
3‧‧‧鏈齒
4‧‧‧前止擋
5‧‧‧後止擋
6‧‧‧滑件
7‧‧‧拉片部
10‧‧‧電動拉鏈系統
21‧‧‧導電部
30‧‧‧鏈齒排
61‧‧‧第1殼體
61a‧‧‧第1凸緣(鏈齒引導部)
61b‧‧‧第1引導部(鏈齒引導部)
61c‧‧‧第1旋轉體收納部(旋轉體收納部)
61d‧‧‧第1驅動系統收納部(驅動系統收納部)
612‧‧‧嚙合側進出部(鏈齒引導部)
62‧‧‧第2殼體
62a‧‧‧第2凸緣(鏈齒引導部)
62b‧‧‧第2引導部(鏈齒引導部)
62c‧‧‧第2旋轉體收納部(旋轉體收納部)
62d‧‧‧嚙合引導突出部(鏈齒引導部)
62e‧‧‧第2驅動系統收納部(驅動系統收納部)
62f‧‧‧電路系統收納部
63‧‧‧第3殼體
63a‧‧‧分離側進出部(鏈齒引導部)
63b‧‧‧支持部
64‧‧‧驅動部
64a‧‧‧驅動馬達
64b‧‧‧減速機
65‧‧‧旋轉體
65a‧‧‧軸部
65b‧‧‧鏈齒進給部
65c‧‧‧前端軸
65d‧‧‧軸承(嚙合引導突出部,鏈齒引導部)
66‧‧‧電源開關
67‧‧‧蓋部
68‧‧‧電源部
69‧‧‧通信部
71‧‧‧拉片
72‧‧‧拉片安裝部
612‧‧‧嚙合側進出部
621‧‧‧螺絲
631‧‧‧螺絲
632‧‧‧螺絲
圖1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拉鏈系統。 圖2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 圖3表示自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之背面側透過之圖。 圖4表示利用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所產生之鏈齒之開閉狀態。 圖5表示圖4中之電動滑件之V-V剖面。 圖6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之自背面側透過之圖。 圖7表示利用第2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所產生之鏈齒之開閉狀態。 圖8表示圖7中之電動滑件之VIII-VIII剖面。 圖9表示利用第3實施形態之電動滑件所產生之鏈齒之開閉狀態。
1‧‧‧拉鏈鏈條
2‧‧‧拉鏈鏈布
3‧‧‧鏈齒
4‧‧‧前止擋
5‧‧‧後止擋
6‧‧‧滑件
10‧‧‧電動拉鏈系統
21‧‧‧導電部
30‧‧‧鏈齒排

Claims (11)

  1. 一種電動滑件(6),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殼體(61);第2殼體(62),其組裝於上述第1殼體(61);驅動部(64),其產生驅動力;旋轉體(65),其藉由上述驅動部(64)產生之驅動力而旋轉,使鏈齒(3)相對移動;及嚙合引導突出部(62d),其設置於上述第1殼體(61)及上述第2殼體(62)之內部,且向鏈齒(3)之嚙合側突出;上述驅動部(64)相對於上述旋轉體(65)配置於與上述嚙合引導突出部(62d)為相反側;上述旋轉體(65)具有軸部(65a)及以螺旋狀形成於上述軸部(65a)之外周的鏈齒進給部(65b),上述鏈齒(3)與上述鏈齒進給部(65b)嚙合。
  2. 如請求項1之電動滑件(6),其中至少上述第1殼體(61)以覆蓋上述旋轉體(65)、及上述嚙合引導突出部(62d)之全體之方式構成。
  3. 如請求項2之電動滑件(6),其中經組裝之上述第1殼體(61)及上述第2殼體(62)具有供嚙合之上述鏈齒(3)進出之嚙合側進出部(612)。
  4. 如請求項3之電動滑件(6),其具備第3殼體(63),該第3殼體(63)組裝於上述第1殼體(61)及上述第2殼體(62),經組裝之上述第1殼體(61)、上述第2殼體(62)及上述第3殼體(63)具有供分離之上述鏈齒(3)進出之分離側進出部(63a)。
  5. 如請求項4之電動滑件(6),其中上述第3殼體(63)具有支持上述驅動部(64)之支持部(63b)。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電動滑件(6),其中上述驅動部(64)突出於由上述第1殼體(61)及上述第2殼體(62)所規定之區域之外側而配置。
  7. 如請求項1之電動滑件(6),其進而具備拉片部(7),該拉片部(7)可相對於第2殼體(62)折疊地安裝於第2殼體(62)。
  8. 如請求項1之電動滑件(6),其中上述旋轉體(65)朝向上述鏈齒(3)嚙合之側而直徑變短。
  9. 如請求項1之電動滑件(6),其進而具備通信部(69),該通信部(69)與無線機進行信號通信,上述通信部(69)收納於形成於上述第2殼體(62)之凹狀之電路系統收納部(62f)。
  10. 如請求項1之電動滑件(6),其進而具備電源部(68),該電源部(68)將電力供給至上述驅動部(64),上述電源部(68)收納於形成於上述第2殼體(62)之凹狀之電路系統收納部(62f)。
  11. 一種電動拉鏈系統(10),其特徵在於具備: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電動滑件(6);及拉鏈鏈條(1),其包含一對拉鏈鏈布(2)及鏈齒排(30),該鏈齒排(30)包含分別固定於上述各拉鏈鏈布(2)之複數個上述鏈齒(3);藉由上述鏈齒(3)通過上述電動滑件(6)內,而使上述鏈齒排(30)嚙合或分離。
TW106109116A 2016-09-13 2017-03-20 電動滑件及電動拉鏈系統 TWI6184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76939 2016-09-13
PCT/JP2016/076939 WO2018051401A1 (ja) 2016-09-13 2016-09-13 電動スライダー及び電動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8498B true TWI618498B (zh) 2018-03-21
TW201811218A TW201811218A (zh) 2018-04-01

Family

ID=61618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9116A TWI618498B (zh) 2016-09-13 2017-03-20 電動滑件及電動拉鏈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54705B2 (zh)
CN (1) CN109688863B (zh)
TW (1) TWI618498B (zh)
WO (1) WO20180514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7017A (zh) * 2018-06-19 2018-09-28 黑天鹅智能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自动穿脱鞋以及自动穿鞋和自动脱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8A (ja) * 1996-06-17 1998-01-06 Takashi Fudeta モーターで駆動するファスナー
JP2000189218A (ja) * 1998-12-25 2000-07-11 Tomokatsu Narukawa 電動ファスナ―
CN204742860U (zh) * 2015-06-01 2015-11-11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拉链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405119B (de) * 1996-06-28 1999-05-25 Poschik Roland Vorrichtung zur betätigung des schiebers eines reissverschlusses, sowie reissverschluss
JP3433221B2 (ja) * 2000-03-27 2003-08-04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自動ファスナ
JP2002125722A (ja) * 2000-10-27 2002-05-08 Kiyoshi Nakamura ファスナー開閉器、レール付きファスナー及びファスナー開閉方法
JP4620098B2 (ja) * 2007-09-26 2011-01-26 有限会社松本鉄工所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の自動開閉装置
US9622550B2 (en) * 2013-09-22 2017-04-18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obotic zipp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8A (ja) * 1996-06-17 1998-01-06 Takashi Fudeta モーターで駆動するファスナー
JP2000189218A (ja) * 1998-12-25 2000-07-11 Tomokatsu Narukawa 電動ファスナ―
CN204742860U (zh) * 2015-06-01 2015-11-11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拉链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8863B (zh) 2021-08-03
WO2018051401A1 (ja) 2018-03-22
JP6654705B2 (ja) 2020-02-26
TW201811218A (zh) 2018-04-01
CN109688863A (zh) 2019-04-26
JPWO2018051401A1 (ja) 2019-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52337B2 (ja) テールゲート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アセンブリ
KR101394724B1 (ko) 자동차의 파노라마 선루프용 롤블라인드 시스템
KR101240988B1 (ko) 차량용 파노라마루프 장치
JP4972420B2 (ja) 車両用自動開閉装置
JPH02197416A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ルーフ装置
JP4746400B2 (ja) ワイヤ巻回装置
EP3369626A1 (en) Roof box
JP2014004959A (ja) ホーム柵
TWI618498B (zh) 電動滑件及電動拉鏈系統
US7644540B2 (en) Door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multiple doors with one driving unit
TWI558902B (zh) 門窗的自動開關裝置
JP2002103978A (ja) 車両用スライディングルーフ装置
JP2001003638A (ja) 車両用電動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KR100303815B1 (ko) 슬라이드도어개폐장치
CN101622146A (zh) 驱动装置
JP4960111B2 (ja) 車両用自動開閉装置
JP4770582B2 (ja) 遠隔操作装置
JP4971814B2 (ja) 車両用自動開閉装置
JP5478932B2 (ja) パワースライド装置
JP5060538B2 (ja)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JP2008184879A (ja) 車両用自動開閉装置
JPH0722340Y2 (ja) スライディングルーフの駆動構造
JP5796239B2 (ja) 車両用ドアの開閉装置
CN217439794U (zh) 滑动装置
JP2002147114A (ja) 車両用開閉体の開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