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7561B -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7561B
TWI607561B TW102137203A TW102137203A TWI607561B TW I607561 B TWI607561 B TW I607561B TW 102137203 A TW102137203 A TW 102137203A TW 102137203 A TW102137203 A TW 102137203A TW I607561 B TWI607561 B TW I6075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ortion
circuit film
display panel
display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7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7271A (zh
Inventor
丁海龜
柳道亨
Original Assignee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17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7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7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756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8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subgroups of the same main 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50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devices, each device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or H01L29/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所述技術大體上是關於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特別是,所述技術大體上相關於包含電路薄膜與可撓式印刷電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不同於液晶顯示器(LCD),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不需要分離之光源,因此使其可實現為一薄且輕之顯示器。更進一步,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有高品質特性如低功率消耗、高亮度以及短反應時間。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包含具有複數個資料線與複數個像素之顯示面板,由傳送控制訊號給顯示面板之控制電路形成之可撓式印刷電路(FPC),以及連接顯示面板與可撓式印刷電路(FPC)之電路薄膜。電路薄膜以可撓式印刷電路薄膜、覆晶薄膜(chip on film)或捲帶載體封裝(tape carrier package)製成。
顯示面板包含基板與覆蓋並保護形成於基板上之複數個像素之封裝構件。電路薄膜之一末端為基板之襯墊區,而電路薄膜遠離基板之另一末端附接到可撓式印刷電路(FPC)。
在顯示面板之光線通過封裝構件而發出的頂部發光類型的例子中,電路薄膜朝向基板之外表面彎曲使可撓式印刷電路(FPC)設置在 基板之外部。在顯示面板之光線通過基板而發出的底部發光類型的例子中,電路薄膜朝向封裝構件彎曲使可撓式印刷電路(FPC)設置在封裝構件之外部。
在上述結構中,電路薄膜附接到基板然後被彎曲以致與基板之附著變弱且濕氣穿透進入與基板之附著部分,從而附著可靠性可能劣化。此外,電路薄膜之長度必須增加以彎曲電路薄膜而無效空間藉由設置於基板之襯墊區外部之電路薄膜之彎曲部分而擴張,從而導致邊框寬度的增加。
上述揭露於先前技術之資訊僅為了提升對所述技術背景之了解而因此其可包含不構成本國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已了解的先前技術之資訊。
本發明提供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其提升電路薄膜與可撓式印刷電路(FPC)之附著結構以增加電路薄膜之附著可靠性並降低無效空間,及其製造其之方法。此外,本發明提供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製造製程中的電路薄膜的旋轉裝置。
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包含:包含具有顯示區與襯墊區之基板以及覆蓋顯示區之封裝構件之顯示面板;設置於封裝構件外之可撓式印刷電路(FPC);以及包含形成以具有附著該襯墊區之一第一結合表面之一第一末端部分及形成以具有附著該可撓式印刷電路之一第二結合表面之一第二末端部分之電路薄膜。電路薄膜從第一末端部分到第二末端部分維持平坦,且第一結合表面與第二結合表面面對基板而設置。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更進一步包含閘極驅動器、複數個閘極導線、資料驅動器、複數個資料導線、以及複數個像素。顯示面板可包含設置於顯示區上之複數個像素,且顯示面板可包含設置於顯示區與襯墊區兩者上之複數個閘極導線與複數個資料導線。
至少一閘極驅動器及資料驅動器可安裝於電路薄膜以驅動顯示面板,且電路薄膜可以覆晶薄膜或捲帶載體封裝製成。閘極驅動器與資料驅動器可設置於襯墊區上作為覆晶薄膜,而電路薄膜可由可撓式印刷電路薄膜製成。
一種根據例示性實施例製造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方法包含:供應電路薄膜在顯示面板之襯墊區上且黏結電路薄膜之第一末端部分到襯墊區;垂直地立起顯示面板並插入顯示面板到黏結裝置中;藉由操作包含真空吸附部分之旋轉裝置固定包含第二末端部分之電路薄膜之一部分並移動第二末端部分到水平位置;供應可撓式印刷電路(FPC)進入電路薄膜之第二末端部分下方之空間,且附接可撓式印刷電路(FPC)到電路薄膜之第二末端部分;以及操作旋轉裝置以移動第二末端部分到垂直位置,且從真空吸附部分分離電路薄膜。
顯示面板可包含含有顯示區及襯墊區之基板及覆蓋顯示區之封裝構件。在供應電路薄膜在顯示面板之襯墊區上之步驟中,電路薄膜可設置在顯示面板上以致第一末端部分可重疊襯墊區及第二末端部分可重疊封裝構件。在供應電路薄膜在顯示面板之襯墊區上之步驟中,顯示面板可維持於平行於地面之狀態。
旋轉裝置可包含:包含複數個真空噴嘴並藉由使用真空壓力吸附包含第二末端部分之電路薄膜之一部分之真空吸附部分;連接於真空吸附部分之連接管;以及安裝於連接管之末端部分並擁有90度旋轉連接 管與真空吸附部分之能力之驅動器。
旋轉裝置可包含複數個真空吸附部分,真空吸附部分之數量可相同於設置於襯墊區上之電路薄膜之數量,且連接管可連接複數個真空吸附部分。以各向異性導電薄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製成之附著構件可設置於第一末端部分之第一黏結表面與襯墊區之間,並可設置於第二末端部分之第二黏結表面與可撓性印刷電路之間。
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用於電路薄膜之旋轉裝置安裝於黏結電路薄膜與可撓式印刷電路(FPC)之黏結裝置中。旋轉裝置固定電路薄膜之末端部分為水平。旋轉裝置包含:複數個真空吸附部分各包含複數個真空噴嘴在面對電路薄膜之一表面上並藉由使用真空壓力吸附電路薄膜之一部分;連接複數個真空吸附部分且包含連接複數個真空吸附部分之內部空間之連接管;安裝於連接管之末端部分並擁有90度旋轉連接管與複數個真空吸附部分之能力之驅動器;以及連接於連接管之真空幫浦與控制閥。
各複數個真空吸附部分可進一步包含至少一以彈性材料製成之真空襯墊。驅動器可包含在連接管的末端部分連接連接管之旋轉軸,以及連接旋轉軸之驅動馬達。驅動器之旋轉軸可設置以遠離連接管之中心線上,用於電路薄膜之旋轉裝置可進一步包含當關上並密封連接管之末端部分時連接連接管至旋轉軸之連接構件。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電路薄膜附接於基板且不被彎曲以致附著可靠性的劣化如附著弱化或濕氣穿透不會產生且電路薄膜不突出於顯示面板外以致於無效空間可減少。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製造製程中,提供了使顯示面板不受電路薄膜之第二末端部分下方被旋轉裝置干擾之足夠空間,以致於電路薄膜與可撓式印刷電路板(FPC) 之黏結工作可輕易地執行。
100、200‧‧‧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
10‧‧‧顯示面板
11‧‧‧基板
12‧‧‧封裝構件
20‧‧‧可撓式印刷電路(FPC)
30、301‧‧‧電路薄膜
31‧‧‧第一末端部分
32‧‧‧第二末端部分
41、411‧‧‧驅動晶片
42‧‧‧附著構件
50‧‧‧旋轉裝置
51‧‧‧真空吸附部分
511‧‧‧真空噴嘴
512‧‧‧真空襯墊
52‧‧‧連接管
53‧‧‧驅動器
531‧‧‧驅動馬達
532‧‧‧旋轉軸
54‧‧‧真空幫浦
55‧‧‧控制閥
56‧‧‧連接構件
57‧‧‧支撐構件
60‧‧‧黏結裝置
A-A‧‧‧連線
BS1‧‧‧第一黏結表面
BS2‧‧‧第二黏結表面
DA‧‧‧顯示區
PA‧‧‧襯墊區
GD‧‧‧閘極驅動器
GW‧‧‧閘極導線
DD‧‧‧資料驅動器
DW‧‧‧資料導線
PE‧‧‧像素
S1-SCn‧‧‧掃描線
D1-DAm‧‧‧資料線
ELVDD‧‧‧第一電源
ELVDDL‧‧‧驅動電源線
ELVSS‧‧‧第二電源
S10‧‧‧第一步驟
S20‧‧‧第二步驟
S30‧‧‧第三步驟
S40‧‧‧第四步驟
S50‧‧‧第五步驟
第1圖為根據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俯視圖。
第2圖為第1圖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沿A-A連線之剖面圖。
第3圖為第1圖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中顯示面板之示意圖。
第4圖為根據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剖面圖。
第5圖為根據第三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製造方法之流程圖。
第6及第7圖為第5圖中所示第一及第二步驟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剖面圖。
第8圖為第5圖中所示第三步驟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放大透視圖。
第9圖為第8圖中所示旋轉裝置中真空吸附部分之透視圖。
第10及第11圖為第5圖中所示第四及第五步驟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剖面圖。
本發明將下文中參照附圖而更完整地描述,其中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將被顯示。可被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理解的是,所述實施例在不偏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可以各種不同方式修改。
除非明白地被描述為並非如此,否則詞彙「包含(comprise)」與變化如「包含(comprises)」與「包含(comprising)」會被了解為意指包含所述元件但並非排除任意其他元件。此外,將被了解的是當元件如層、薄膜、區域或基板被稱為於另一元件「上(on)」,其可為直接於另一元件上或可存在中介元件。在說明書全文中,可被了解的是詞彙「上(on)」或相似辭彙廣泛地使用且不一定相關於重力參考。
第1圖為根據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俯視圖,且第2圖為第1圖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沿A-A連線之剖面圖。
參照第1圖與第2圖,第一例示性顯示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包含顯示影像之顯示面板10、包含傳送控制訊號給顯示面板10之控制電路之可撓式印刷電路(FPC)20,以及電性上與實體上連接顯示面板10到可撓式印刷電路(FPC)20之電路薄膜30。
為絕緣薄膜如聚醯亞胺且包含導線圖樣之電路薄膜30包含附接於顯示面板10之第一末端部分31及附接於可撓式印刷電路(FPC)20之第二末端部分32。電路薄膜30完全地重疊顯示面板10且不包含彎曲部分或突出於顯示面板10外之部分。也就是說,電路薄膜30實質上從第一末端部分31到第二末端部分32維持平坦。
第3圖為第1圖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中顯示面板之示意圖。
參照第3圖,顯示面板10包含基板11、閘極驅動器GD、 閘極導線GW、資料驅動器DD、資料導線DW,以及複數個像素PE。此處,像素PE為顯示影像之最小單元,且顯示面板10藉由使用從複數個像素PE發出之光線顯示影像。
閘極驅動器GD連結於閘極導線GW,且閘極導線GW包含掃描線S1-SCn。閘極驅動器GD對應由外部控制電路例如時序控制器供應之控制訊號依序地供應掃描訊號給閘極導線GW。像素PE藉由掃描訊號被選擇以依序地接收資料訊號。
資料驅動器DD連接於資料導線DW,且資料導線DW包含資料線D1-DAm與驅動電源線ELVDDL。驅動電源線ELVDDL從外部連接於第一電源ELVDD並從第一電源ELVDD接收驅動電源。
資料驅動器DD對應由時序控制器供應的控制訊號從資料導線DW中供應資料訊號給資料線DAm。供應於資料線DAm之資料訊號當掃描訊號供應給掃描線SCn時供應給掃描訊號所選擇之像素PE。像素PE對應資料訊號之電壓充電並發出對應亮度之光線。
像素PE設置於閘極導線GW與資料導線DW交錯之區域,且連接於閘極導線GW與資料導線DW。像素PE包含第一電源ELVDD、兩薄膜電晶體(切換電晶體與驅動電晶體)、連接於閘極導線GW與資料導線DW之電容、以及經由薄膜電晶體連接於第二電源ELVSS之有機發光元件。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包含連接於驅動電晶體之輸出端之陽極,連接於第二電源ELVSS之陰極,以及設置於陽極與陰極間之有機發光層。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發出具有取決於驅動電晶體之輸出電流之強度之光線,從而包含複數個像素PE之顯示面板10顯示預定影像。
參照第1到第3圖,顯示面板10包含具有顯示區DA與設 置於顯示區DA外之襯墊區PA之基板11,以及固定於基板11上以覆蓋顯示區DA之封裝構件12。第1圖例示性地說明襯墊區PA設置於顯示面板10之下方與上方末端部分,但襯墊區PA之位置並不以此為限。
基板11以透明絕緣基板如玻璃或聚合物形成,而當基板11以聚合物薄膜形成時,可提供可撓特性。封裝構件12可以複數個有機層與複數個無機層交互地且重複地沉積至少一次於其中的玻璃、聚合物薄膜、金屬、或薄膜封裝層形成。封裝構件12封裝複數個像素PE以保護其不受外在濕氣與氧氣影像。
複數個像素PE設置於顯示區DA中,且閘極導線GW與資料導線DW完全地設置於顯示區DA與襯墊區PA中。至少一閘極驅動器GD與資料驅動器DD可安裝於電路薄膜30作為驅動晶片41。在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中,電路薄膜可構成包含驅動晶片41之覆晶薄膜或捲帶載體封裝,包含驅動晶片41。
顯示面板10為從複數個像素PE發出的光線經由基板11傳送而發光的底部發光類型。在第2圖中,光線發出之方向以箭頭表示。可撓式印刷電路(FPC)20設置於封裝構件12外為使從顯示區DA發出的光線不被遮蓋。
電路薄膜30之第一末端部分31設置於襯墊區PA上,且電路薄膜30之第二末端部分32設置於可撓式印刷電路(FPC)20上。電路薄膜30之第一末端部分31藉由附著構件42固定於襯墊區PA,且電路薄膜30之第二末端部分32藉由附著構件42固定於可撓式印刷電路(FPC)20。附著構件42可由導電粒子在其中散佈於熱固性或熱塑性樹脂層之各向異性導電薄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形成。
電路薄膜30完全地重疊顯示面板10且沒有突出顯示面板10 外之部分且不包含彎曲部分。換句話說,電路薄膜30被顯示面板10覆蓋。因此,電路薄膜30從第一末端部分31到第二末端部分32維持平坦。此處,維持平坦代表電路薄膜30不包含彎曲或弧形的部分。然而,電路薄膜30可具有因為襯墊區PA與可撓式印刷電路(FPC)20之高度差異造成之稍微變形的部分。
附接於襯墊區PA之第一黏結表面BS1形成於電路薄膜30之第一末端部分31中,且附接於可撓式印刷電路(EPC)20之第二黏結表面BS2形成於第二末端部分32中。第一黏結表面BS1與第二黏結表面BS2設置以朝向基板11。換句話說,第一及第二黏結表面BS1及BS2從電路薄膜30面向基板11。第一黏結表面BS1與第二黏結表面BS2為暴露電路薄膜30之導線圖樣之區域,而第一黏結表面BS1與第二黏結表面BS2設置於電路薄膜30之相同表面從而可使用具有簡單層疊導線結構之電路薄膜30。
在上述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中,電路薄膜30在附接於基板11後不被彎曲以致附著可靠性劣化如附著弱化或濕氣穿透不會產生。此外,其不需要彎曲電路薄膜30以致電路薄膜30之長度減少,電路薄膜30並未突出於顯示面板10外以致無效空間可減少及邊框可減少。
第4圖為根據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剖面圖根據第二例示性實施例。
參照第3與第4圖,在根據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200中,閘極驅動器GD與資料驅動器DD以覆晶玻璃方式(chip on glass)設置於襯墊區上,且電路薄膜301以無驅動晶片之可撓式印刷電路薄膜形成。在第4圖中,參照符號411表示作用為閘極驅動器GD或資料驅動器DD之驅動晶片。
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200具有與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相同之配置,除了驅動晶片411之位置與電路薄膜301之種類。
也就是說,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電路薄膜301完全地覆蓋顯示面板10而無突出於顯示面板10外之部分並且不包含彎曲部分。換句話說,電路薄膜301被顯示面板10覆蓋。電路薄膜301從第一末端部分31到第二末端部分32維持平坦,且第一黏結表面BS1與第二黏結表面BS2設置以朝向基板11。
同時,所述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及200之製造過程包含黏結電路薄膜30及301之第一末端部分31到基板11之襯墊區PA之第一黏結步驟以及黏結可撓式印刷電路(FPC)20到電路薄膜30及301之第二末端部分32之第二黏結步驟。
此時,在第二黏結步驟中,電路薄膜30及301之第二末端部分32設置於顯示面板10之周圍內使得藉由使用最佳化地用於電路薄膜30及301的第二末端部分32設置於顯示面板10外的情況的一般製造裝置的電路薄膜30及301與可撓式印刷電路(FPC)的黏結作業有所困難。
接著,將描述能夠輕易地黏結電路薄膜30及301與可撓式印刷電路(FPC)20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100及200之製造方法。
第5圖為根據第三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製造方法之流程圖。
參照第5圖,根據第三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製造方法包含黏結電路薄膜之第一末端部分到顯示面板之襯墊區之第一步驟S10、垂直地立起並插入顯示面板進入黏結裝置之第 二步驟S20、藉由使用旋轉裝置舉起包含第二末端部分之電路薄膜之一部分使其成水平之第三步驟S30、黏結可撓式印刷電路(FPC)到電路薄膜之第二末端部分之第四步驟S40、以及還原旋轉裝置到原始位置並釋放顯示面板之第五步驟S50。
第6圖為第5圖中所示第一步驟S10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剖面圖。
參照第6圖,附著構件42與電路薄膜30在第一步驟S10中提供於顯示面板10之襯墊區PA。電路薄膜30設置於顯示面板10上使得第一末端部分31重疊附著構件42與襯墊區PA,且第二末端部分32重疊封裝構件12。此時,顯示面板10可維持於平行於地面。
接著,熱與壓力提供於電路薄膜30之第一末端部分31。因此,當附著構件42中之導電粒子接觸襯墊區PA之導線與第一黏結表面BS1之導線時,襯墊區PA與電路薄膜30被電性耦接。
第7圖為第5圖中所示第二步驟S20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剖面圖。
參照第7圖,顯示面板10在第二步驟S20中垂直地立起並被插入黏結裝置中(未顯示)。因此,顯示面板10在黏結裝置中維持為垂直90度於地面之狀態。
黏結裝置包含吸附並舉起包含第二末端部分32之電路薄膜30之一部分使其成水平狀態之旋轉裝置(第8圖所示元件50)。黏結裝置也包含供應附著構件與可撓式印刷電路(FPC)在電路薄膜30之第二末端部分32下及提供熱與壓力到電路薄膜30之第二末端部分32之一般裝置。接著,黏結裝置中之旋轉裝置參照附圖描述。
第8圖為第5圖中所示第三步驟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放大透視圖,而第9圖為第8圖中所示旋轉裝置中真空吸附部分之透視圖。
參照第8與第9圖,在第三步驟S30中包含第二末端部分32之電路薄膜30之一部分吸附於旋轉裝置50,然後以水平狀態被舉起。因此,電路薄膜30之第二末端部分32被從封裝構件12分離以致形成足夠的空間以在第二末端部分32下方與顯示面板不產生干擾。附著構件與可撓式印刷電路(FPC)經由此空間提供且可撓式印刷電路(FPC)可輕易地黏結於第二末端部分32。
旋轉裝置50包含藉由使用真空壓力吸附包含第二末端部分32之電路薄膜之一部分之複數個真空吸附部分51、彼此連接複數個真空吸附部分51之連接管52、安裝於連接管52之末端部分並移動連接管52之驅動器53、以及結合於連接管52之真空幫浦54與控制閥55。
真空吸附部分51與設置於顯示面板10之一末端部分之電路薄膜30以相同數量提供,且每一真空吸附部分51對應各電路薄膜30設置。真空吸附部分51具有中空之箱形結構,且複數個真空噴嘴511形成於朝向電路薄膜30之一表面。
真空吸附部分51可進一步包含一對以彈性材料如橡皮製成之真空襯墊512以致電路薄膜30之吸附可更平穩。複數個真空噴嘴511設置於一對真空襯墊512之間。
複數個真空噴嘴511固定於連接管52,且連接管52之內部空間連接於真空吸附部分51與真空幫浦54之內側。因此,藉由真空幫浦54產生之真空壓力透過連接管52均勻地施加到複數個真空吸附部分51,且用於吸附(或吸引)電路薄膜30。連接管32設置為平行於顯示面板10之 襯墊區。
驅動器53包含驅動馬達531及旋轉軸532。旋轉軸532在連接管52之末端部分固定於從連接管52之形狀中心分離預定距離的位置。為此,連接構件當關閉並密封連接管52之末端部分時連接連接管52到旋轉軸532。在第8圖中,連接管52之形狀中心標示為線段B,其為連接管52之中心線,且旋轉軸532如第8圖中所示設置於連接管52之形狀中心下方。換句話說,連接管52之中心線段B偏離旋轉軸532之中心線。
在第8圖中,參照符號57表示支撐連接管52與驅動器53之支撐構件。如果旋轉軸532藉由驅動馬達531之操作旋轉,連接管52隨旋轉軸532之中心旋轉以改變真空吸附部分51之位置。
在黏結裝置中,顯示面板10藉由傳送裝置(未顯示)如滾動傳送單元被插入在旋轉裝置50之前。直接地在顯示面板10之插入後,旋轉裝置50之真空吸附部分51設置使複數個真空噴嘴511面對電路薄膜30之下方外部表面。如果真空幫浦54在運作且控制閥55打開,真空吸入在複數個真空噴嘴511產生。因此,包含第二末端部分32之電路薄膜30之下方部分牢固地吸附於真空吸附部分51。
接著,如果旋轉軸532藉由旋轉馬達531旋轉,當連接管52與真空吸附部分51旋轉90度時,電路薄膜30之下方部分被舉起成水平狀態。因此,電路薄膜30之第二末端部分32從顯示面板10移動遠離,且黏結可撓式印刷電路(FPC)之空間提供在第二末端部分32下方。此時,複數個真空吸附部分51藉由連接管521同步旋轉以致複數個電路薄膜30被同時地舉起。
所述旋轉裝置50不受限於所顯示元件,且可實施任何藉由使用真空壓力吸附電路薄膜30之一部分並藉由使用物理力舉起電路薄膜 30之一部分之結構。
第10圖為第5圖中所示第四步驟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剖面圖。
參照第10圖,在第四步驟S40中,附著構件42與可撓式印刷電路(FPC)20供應於電路薄膜30之第二末端部分32下方之空間。接著,熱與壓力提供於電路薄膜30之第二末端部分32。因此,當附著構件42中之導電粒子接觸第二黏結表面BS2之導線與可撓式印刷電路(FPC)20之導線時,電路薄膜30與可撓式印刷電路(FPC)20電性耦接。
在所述第三步驟S30中,不受顯示面板干擾之空間在黏結裝置60中充足地藉由旋轉裝置50形成於第二末端部分32下方。因此,在第四步驟S40中,當最佳化為電路薄膜30之第二末端部分32設置於顯示面板10外部之情況之一般製造裝置被實施或一般製造裝置並未大幅變更時,電路薄膜30與可撓式印刷電路(FPC)20之黏結工作可輕易地執行。
第11圖為第5圖中所示第五步驟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剖面圖。
參照第11圖,在第五步驟S50中,連接管52與真空吸附部分51被還原到原始位置且真空壓力被釋放以致電路薄膜30從真空吸附部分51分離。接著,顯示面板10從黏結裝置60(第10圖中所示)被釋放並移動到之後的製程。被從黏結裝置60釋放之顯示面板10可旋轉90度以平行於地面。
第4圖到第11圖說明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然而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製造方法與所述相同因此省略細節描述。
在此同時,如第1圖所示,為了設置於顯示面板10之下方末端部分之電路薄膜30,藉由使用旋轉裝置50之可撓式印刷電路(FPC)20之黏結工作可執行。為此,在第四步驟S40之黏結工作完成後,顯示面板10旋轉180度,且第四步驟S40之黏結工作可重複。
在此同時,兩組第8圖中所示之旋轉裝置50可提供到用於所述旋轉裝置之黏結裝置以同樣地面對顯示面板10之下方末端部分。在此情況下,面對顯示面板10之下方末端部分之旋轉裝置放下以水平於包含電路薄膜之第二末端部分之上方部分,且附著構件與可撓式印刷電路(FPC)供應於電路薄膜之第二末端部分之上方空間。
雖然本揭露已結合現行認為是實際的例示性實施例被描述,其需被了解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所揭露之實施例,而是,相對地,意在涵蓋包含於所附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之精神與範疇之各種修改與等效設置。
10‧‧‧顯示面板
12‧‧‧封裝構件
20‧‧‧可撓式印刷電路(FPC)
30‧‧‧電路薄膜
PA‧‧‧襯墊區

Claims (10)

  1.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其包含:一顯示面板,係包含具有一顯示區及一襯墊區之一基板以及覆蓋該顯示區之一封裝構件;一可撓式印刷電路(FPC),設置於該封裝構件上,該可撓式印刷電路非直接連接到該襯墊區;以及一電路薄膜,係包含形成以具有附著該襯墊區之一第一結合表面之一第一末端部分,及形成以具有附著該可撓式印刷電路之一第二結合表面之一第二末端部分,該電路薄膜從該第一末端部分到該第二末端部分維持平坦,該第一結合表面與該第二結合表面面對該基板而設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更進一步包含一閘極驅動器、複數個閘極導線、一資料驅動器、複數個資料導線、以及複數個像素,該顯示面板包含設置於該顯示區上之該複數個像素,該顯示面板包含設置於該顯示區與該襯墊區兩者上之該複數個閘極導線與該複數個資料導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至少一該閘極驅動器及該資料驅動器安裝於該電路薄膜以驅動該顯示面板,且該電路薄膜以一覆晶薄膜(chip on film)或一捲帶載體封裝(tape carrier package)製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閘極驅動器與該資料驅動器設置於該襯墊區上為一覆晶玻璃(chip on glass),且該電路薄膜使用一可撓式印刷電路薄膜製成。
  5. 一種製造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方法,其包含:供應一電路薄膜在一顯示面板之一襯墊區上及黏結該電路薄膜之一第一末端部分到該襯墊區;垂直地立起該顯示面板並插入該顯示面板到一黏結裝置中;藉由操作包含一真空吸附部分之一旋轉裝置固定包含一第二末端部分之該電路薄膜之一部分並移動該第二末端部分到一水平位置;供應一可撓式印刷電路(FPC)進入該電路薄膜之該第二末端部分下方之一空間,並附接該可撓式印刷電路到該電路薄膜之該第二末端部分;以及操作該旋轉裝置以移動該第二末端部分到一垂直位置,並從該真空吸附部分分離該電路薄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顯示面板包含具有一顯示區及該襯墊區之一基板,以及覆蓋該顯示區之一封裝構件,且在供應該電路薄膜在該顯示面板之該襯墊區上之步驟中,該電路薄膜設置在該顯示面板上以致該第一末端部分重疊該襯墊區且該第二末端部分重疊該封裝構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供應該電路薄膜在該顯示面板之該襯墊區上之步驟中,該顯示面板維持平行於地面之狀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旋轉裝置包含:該真空吸附部分,其包含複數個真空噴嘴並藉由使用一真空壓力吸附含有該第二末端部分之該電路薄膜之一部分; 一連接管,連接於該真空吸附部分;以及一驅動器,安裝於該連接管之一末端部分並具有90度旋轉該連接管與該真空吸附部分之能力。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旋轉裝置包含複數個真空吸附部分,該複數個真空吸附部分之數量相同於設置於該襯墊區上之該電路薄膜之數量,且該連接管連接該複數個真空吸附部分。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以各向異性導電薄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製成之一附著構件設置於該第一末端部分之一第一黏結表面與該襯墊區之間,以及設置於該第二末端部分之一第二黏結表面與該可撓性印刷電路之間。
TW102137203A 2012-10-16 2013-10-15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6075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114826A KR101947165B1 (ko) 2012-10-16 2012-10-16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회로 필름의 회전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7271A TW201417271A (zh) 2014-05-01
TWI607561B true TWI607561B (zh) 2017-12-01

Family

ID=50454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7203A TWI607561B (zh) 2012-10-16 2013-10-15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190459B2 (zh)
KR (1) KR101947165B1 (zh)
CN (1) CN103730483B (zh)
TW (1) TWI6075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93728B1 (ko) * 2014-07-04 2021-08-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251827B1 (ko) * 2014-08-06 2021-05-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430346B1 (ko) 2014-12-16 2022-08-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96840B1 (ko) * 2015-06-10 2022-05-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5590559A (zh) * 2016-03-07 2016-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498362B1 (ko) 2016-05-03 2023-0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위치 정보 계산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KR102347961B1 (ko) 2016-10-28 2022-01-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552047B1 (ko) 2016-11-24 2023-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16563B1 (ko) * 2017-05-22 2021-10-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금속으로 형성된 상부 기판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388213B2 (en) 2017-05-22 2019-08-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isplay and display integration method
KR102482833B1 (ko) 2017-07-26 2022-12-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리머 층이 포함된 장치 및 상기 폴리머 층을 이용한 장치 제조방법
KR102413716B1 (ko) 2017-09-25 2022-06-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KR20210108526A (ko) * 2020-02-25 2021-09-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TWI823332B (zh) * 2020-08-24 2023-11-2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式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US11640784B2 (en) 2020-08-24 2023-05-02 PlayNitride Display Co., Ltd.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controller thereof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92037A1 (en) * 2007-02-13 2008-08-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20090257181A1 (en) * 2008-04-10 2009-10-15 Kuen-Dong Ha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10254758A1 (en) * 2010-04-19 2011-10-20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Flex Design and Attach Method for Reducing Display Panel Periphe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8511A (en) * 1994-06-01 1995-09-05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mory stack with an integrated interconnect and mounting structure
JP3695893B2 (ja) * 1996-12-03 2005-09-1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実装方法
US6885107B2 (en) * 2002-08-29 2005-04-26 Micron Technology, Inc. Flip-chip image sensor packag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JP4357868B2 (ja) * 2003-04-25 2009-11-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6879032B2 (en) * 2003-07-18 2005-04-12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Folded flex circuit interconnect having a grid array interface
US7825021B2 (en) * 2004-01-16 2010-11-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JP4468061B2 (ja) * 2004-04-30 2010-05-26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表示装置
JP4251129B2 (ja) * 2004-10-25 2009-04-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実装構造体、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0629968A (en) 2005-02-05 2006-08-16 Au Optronics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JP4534972B2 (ja) * 2005-03-30 2010-09-01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070095030A (ko) 2006-03-20 2007-09-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4360405B2 (ja) * 2007-01-05 2009-11-11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577223B1 (ko) * 2009-06-03 2015-12-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장치
KR101282225B1 (ko) * 2009-12-30 2013-07-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방성 도전필름 부착장치,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용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제조방법
KR101094292B1 (ko) * 2010-05-28 2011-12-1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FR2963982B1 (fr) 2010-08-20 2012-09-28 Soitec Silicon On Insulator Procede de collage a basse tempera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92037A1 (en) * 2007-02-13 2008-08-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20090257181A1 (en) * 2008-04-10 2009-10-15 Kuen-Dong Ha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10254758A1 (en) * 2010-04-19 2011-10-20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Flex Design and Attach Method for Reducing Display Panel Periphe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0483B (zh) 2018-04-10
TW201417271A (zh) 2014-05-01
US20160027861A1 (en) 2016-01-28
US20140103315A1 (en) 2014-04-17
CN103730483A (zh) 2014-04-16
KR101947165B1 (ko) 2019-02-13
KR20140048633A (ko) 2014-04-24
US9496323B2 (en) 2016-11-15
US9190459B2 (en) 2015-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7561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648851B (zh) 顯示裝置
JP6329925B2 (ja) 表示装置
TWI545632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2019169472A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JP2018074161A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JP2017126529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JP7458725B2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57762B1 (ko) 표시 장치
TWI426488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JPWO2016002746A1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
KR20180062522A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KR101351409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991896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second substrate with barrier structure for defining open spaces that adjoin adhesive layer
KR102017260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102946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19113786A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288034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08146992A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1404000B2 (en) Display device capable of determining a bonding state of a driver integrated circuit therein
US20220167537A1 (en)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side lin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ide l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JP2008288031A (ja) El表示装置
KR102383889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1834465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2022080301A (ja) 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