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0846B - 水龍頭 - Google Patents

水龍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0846B
TWI580846B TW103108471A TW103108471A TWI580846B TW I580846 B TWI580846 B TW I580846B TW 103108471 A TW103108471 A TW 103108471A TW 103108471 A TW103108471 A TW 103108471A TW I580846 B TWI580846 B TW I5808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faucet
water
outlet
outfl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8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7072A (zh
Inventor
前田康成
高橋良和
中島高志
若原嘉鶴人
中岡敬善
川原一成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505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3599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505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555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505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5552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47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7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0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08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16K11/2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s
    • F16K11/2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s with an actuating member for each valve, e.g. interconnected to form multipl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emperature vari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7/00Special means in or on valves or other cut-off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operation thereof, or for enabling an alarm to be given
    • F16K37/0025Electrical or magnetic means
    • F16K37/005Electrical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fluid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And Details Of Heating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水龍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一般的水龍頭,更詳細而言,關於一種將熱水與冷水混合,流出該混合之冷熱水的混合水龍頭。
日本公開特許公報第2003-222253號(以下,文獻1)揭露一種習知之冷熱水混合閥。此一冷熱水混合閥,設定出水的溫度以使其成為使用者期望的水溫(以下稱作期望溫度)。冷熱水混合閥,以接近此一設定之溫度的方式,以穩定的溫度,供給溫水(混合了熱水之冷水)。此一冷熱水混合閥,在混合冷熱水之閥箱,設置冷水流入的輸入口與熱水流入的輸入口。並於閥箱,以可任意旋轉的方式設置閥室。各輸入口的開口面積,係依此一閥室的旋轉而改變。冷熱水混合閥,藉由改變各輸入口的開口面積,而調整流入閥箱內之冷水與熱水的流量,藉由此一流量的調整,而調整使自閥箱流出之溫水的溫度,成為期望溫度。
此外,該供水壓力,依地區與居住形態(獨立住宅、或集合住宅之低樓層、高樓層等),而有與混合水龍頭之設計值等相異的情況。此一情況,僅調整流路截面積(該開口面積),則無法與該供水壓力的不同(與設計值等相異之供水壓力)對應。此一結果,上述冷熱水混合閥,有流出不符期望溫度的溫度之溫水的情形。換言之,則上述冷熱水混合閥,在熱水與冷水混合之狀態下的溫度,依供水壓力的不同,而有不符合期望溫度之情形。
如此地,具備該冷熱水混合閥等之習知的混合水龍頭,具有容易受到供水壓力因地區與居住形態等而有所不同之影響等問題。此一結果,使用者,難以獲得期望之水溫的熱水或冷水(冷熱水)。
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減少伴隨地區與居住形態等供水壓力的不同所產生之影響,能夠以期望之水溫流出冷熱水的水龍頭。
本發明之第1形態的水龍頭,具備:第1流路,與熱水供給源連接;第2流路,與冷水供給源連接;以及第3流路。該第3流路,具有將該第1流路與該第2流路混合之混合部。該第3流路,於該混合部之下游側設置流出口。於該第1流路設置可任意調整開放量之第1開閉閥。於該第2流路設置可任意調整開放量之第2開閉閥。於該第3流路,在該混合部之下游側,設置檢測該第3流路內之冷熱水的溫度之檢測部。該水龍頭更具備控制部,控制該第1開閉閥與該第2開閉閥的開放量。該控制部,施行反饋控制,以依該檢測部的檢測溫度而調整該開放量。
熱水供給源,例如為供熱水器,藉此,使熱水流通於該第1流路。該冷水供給源,例如為自來水管,藉此,使冷水流通於該第2流路。熱水溫度較冷水更高。
本發明之第2形態的水龍頭為,第1形態中,該控制部,若該檢測部檢測到既定溫度以上,則施行使來自該流出口之冷熱水的流出停止之停止控制。
本發明之第3形態的水龍頭為,第2形態中,該停止控制,將該第3流路自該流出之停止狀態切換為流出狀態時,若該檢測部檢測到既定溫度以 上,則使來自該流出口之冷熱水的流出停止。此外,該停止控制,在該冷熱水之流出中,若該第3流路內之冷熱水溫度上升,該檢測部檢測到既定溫度以上,則使來自該流出口之冷熱水的流出繼續。
本發明之第4形態的水龍頭為,第1~第3形態之任一形態中,於該第3流路,設置電解槽。該電解槽,將冷熱水電解,使藉由該電解而產生之氣體溶存於冷熱水而產生機能水。該流出口設置於電解槽之下游側。該水龍頭,設有自該流出口流出該機能水之第1模式。該控制部,若選擇該第1模式,則控制該第1開閉閥及該第2開閉閥中之任一方或雙方以使該冷熱水的溫度下降。
本發明之第5形態的水龍頭為,第1~第3形態之任一形態中,於該第3流路,設置電解槽。電解槽,將冷熱水電解,製造將藉由該電解而產生之氣體作為氣泡析出的機能水。該流出口,設置於該電解槽之下游側。該水龍頭,設有自該流出口流出該機能水之第2模式。該控制部,若選擇該第2模式,則控制該第1開閉閥及該第2開閉閥中之任一方或雙方以使該冷熱水的溫度上升。
本發明之第6形態的水龍頭為,第1~第3形態之任一形態中,於該流出口設置該檢測部。
本發明之第7形態的水龍頭,具備:第1流路,與熱水供給源連接;以及第2流路,與冷水供給源連接。該第1流路具有第1流出口。該第2流路具有第2流出口。該水龍頭更具備流出部。於該流出部,獨立設置第1流出口與第2流出口。於該第2流出口,設置將冷水微粒子化之處理部。
本發明之第8形態的水龍頭為,第7形態中,於該第1流路設置加熱部,將該第1流路內的冷水加熱。
另,此處提及之冷水,包含溫度較常溫更高之液體。
本發明之第9形態的水龍頭為,第8形態中,更具備檢測部、及控制部。該檢測部,檢測較該加熱部更為上游側之該第1流路內的熱水溫。該控制部,依該檢測部之檢測結果,切換該加熱部所進行的加熱、及該加熱的停止。
本發明之第10形態的水龍頭為,第9形態中,該檢測部,具備第1檢測部、及第3檢測部。該第1檢測部,設置於該加熱部之上游側。該第3檢測部,檢測該第1流路內有無液體的流通。該控制部,若藉由該第3檢測部檢測到液體流通,並藉由該第1檢測部檢測到未滿第1值的熱水溫,則控制加熱部以進行加熱。此外,該控制部,若藉由該第3檢測部檢測液體流通,並藉由該第1檢測部檢測到第1值以上的熱水溫,則控制該加熱部以停止加熱。
本發明之第11形態的水龍頭為,第7~第10形態之任一形態中,該第2流出口,呈筒狀,以包圍該第1流出口的方式形成。
本發明之第12形態的水龍頭為,第7~第10形態之任一形態中,該第1流出口,以流出線狀熱水的方式構成。
線狀的熱水,係指連續流出之熱水。
本發明之第13形態的水龍頭為,第7~第10形態之任一形態中,更具備操作部。該操作部,切換自該第1流出口與該第2流出口雙方流出之情況、以及僅自該第2流出口流出之情況。
本發明之第14形態的水龍頭,第8~第10形態之任一形態中,更具備隔熱部。該隔熱部,將該第1流路中的較該加熱部更為下游側之部位隔熱。
本發明之第15形態的水龍頭為,第8~第10形態之任一形態中,更具備施行該加熱部的加熱控制之控制部。該控制部,控制該加熱部,以使自該 第1流出口流出之冷熱水的溫度,成為25℃以上45℃以下。
本發明之第16形態的水龍頭,具備第1流路;以及第2流路。該第1流路,具有流出冷水之第1流出口。該第2流路,具有流出暖風之第2流出口。將該第1流路之該第1流出口側的端部形成為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該第2流出口以與該第1流出口鄰接的方式配置。藉此,以藉由自該第1流出口流出冷水而產生之負壓的作用,使暖風流通於該第2流路內。
本發明之第17形態的水龍頭為,第16形態中,更具備流出部。於流出部,獨立設置該第1流出口與該第2流出口。
本發明之第18形態的水龍頭為,第16或第17形態中,該第2流出口,呈筒狀,以包圍該第1流出口的方式形成。
本發明之第19形態的水龍頭為,第16形態中,該第2流路之該第2流出口側的端部呈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
本發明之第20形態的水龍頭為,第16形態中,更具備第1功能模式與第2功能模式。該第1功能模式,自該第1流出口流出冷水,並自該第2流出口流出暖風。第2功能模式,僅自該第2流出口流出暖風。於該第2流路,設置在該第2功能模式運作時驅動之風扇。
本發明之第21形態的水龍頭為,第20形態中,更具備偵測物體之偵測部。若以該偵測部偵測到物體,則啟動該第2功能模式。
1‧‧‧混合水龍頭
2、102、202‧‧‧第1流路
3、103、203‧‧‧第2流路
4、142‧‧‧第3流路
5、172‧‧‧控制部
6‧‧‧電解槽
11‧‧‧開閉閥
21‧‧‧第1開閉閥
22、126‧‧‧熱水供給源
31‧‧‧第2開閉閥
32、135‧‧‧冷水供給源
41、226‧‧‧混合部
42‧‧‧流出部(流出口)
43‧‧‧第3閥
45、173‧‧‧檢測部
46、174‧‧‧第1檢測部
47、175‧‧‧第2檢測部
61‧‧‧殼體
63‧‧‧第1連接部
64‧‧‧第2連接部
65‧‧‧電極構件
66‧‧‧電源部
101、201‧‧‧水龍頭
104‧‧‧處理部
105‧‧‧第5流路
106‧‧‧第6流路
107‧‧‧加熱器
108、208‧‧‧對象物
109、271‧‧‧安裝台
111、211‧‧‧外殼部
112、214‧‧‧流出部
113、212‧‧‧基部
114、213‧‧‧出水管
115‧‧‧操作部
116‧‧‧第1端
117‧‧‧第2端
118‧‧‧隔熱部
121、221‧‧‧第1流出口
122‧‧‧第1閥
123、223‧‧‧第1端部
124、222‧‧‧第1部位
125、227‧‧‧第3部位
131、232‧‧‧第2流出口
132‧‧‧第2閥
133、235‧‧‧第2端部
134、234‧‧‧第2部位
141‧‧‧孔流路
143‧‧‧第4流路
171、233‧‧‧加熱部
176‧‧‧第3檢測部
204‧‧‧送風部
205‧‧‧偵測部
207‧‧‧納水部
224‧‧‧第1縮徑部
225‧‧‧第1小徑部
228‧‧‧第4部位
229‧‧‧水
231‧‧‧導入口
236‧‧‧第2縮徑部
237‧‧‧第2小徑部
238‧‧‧過濾器
239‧‧‧暖風
240‧‧‧供水源
251‧‧‧發光部
252‧‧‧光接收部
E1‧‧‧偵測區域
〔圖1〕係實施形態1之構成示意圖。
〔圖2〕係實施形態1之混合部周邊的立體圖。
〔圖3〕係實施形態1之停止控制的說明圖。
〔圖4〕係實施形態1之反饋控制的說明圖。
〔圖5〕係實施形態2之構成示意圖。
〔圖6〕圖6A為,實施形態2之電解槽的前視圖。圖6B為,圖6A中的A-A線剖面圖。圖6C為,實施形態2之電解槽的立體圖。
〔圖7〕係實施形態3之概略圖。
〔圖8〕係實施形態3之外殼部周邊的構成示意圖。
〔圖9〕係實施形態3之流路的構成示意圖。
〔圖10〕係實施形態3之處理部的孔流路周邊之構成示意圖。
〔圖11〕係實施形態3之加熱器的構成示意圖。
〔圖12〕係實施形態3之偵測部的偵測結果與加熱部的運作之對應說明圖。
〔圖13〕圖13A為,實施形態3之出水裝置的構成示意圖。圖13B為,出水口(第1流出口)及流出口(第2流出口)的構成說明圖。
〔圖14〕係實施形態3之外殼部周邊的立體圖。
〔圖15〕圖15A為,實施形態4之出水裝置的第1模式時之構成示意圖。圖15B為,實施形態4之出水裝置的第2模式時之構成示意圖。
〔圖16〕係實施形態4之外殼部周邊的立體圖。
〔圖17〕係圖16之B-B線剖面圖。
〔圖18〕圖18A為,實施形態4之偵測部的偵測結果與送風部及加熱部的運作之對應說明圖。圖18B為,實施形態4之偵測部的偵測結果與送風部及加熱部的運作之對應說明圖。
〔圖19〕係變形例之流路的構成示意圖。
(實施形態1)
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1,流出冷熱水。冷熱水,包含熱水以及冷水。進一步冷熱水,亦包含混合有熱水與冷水的混合水。另,本實施形態中,將冷水,定義為常溫(例如,20℃±15℃)中的液體,將熱水定義為溫度較冷水更高(例如,35℃~100℃)的液體。
實施形態1之水龍頭(混合水龍頭)1,例如,設置於廚櫃的水槽或洗臉台的盆體等納水部之上方。混合水龍頭1,如圖1、圖2所示,具備:熱水流入之第1流路(第1通道)2、冷水流入之第2流路(第2通道)3、以及流出第1流路2的熱水與第2流路3的冷水之第3流路(第3通道)4。
第1流路(第1流路)2,其上游側與外部的熱水供給源22連接,該熱水供給源22,例如為供熱水器。熱水供給源22,對熱水給予水壓。藉此,使熱水可經由第1流路2而流向第3流路4。第1流路2之下游側的端部與第3流路4相連接。因此,第1流路2,成為對第3流路4供給來自熱水供給源22的熱水之熱水供給通路。
此外,於第1流路2,設置開閉閥11(第1開閉閥21)。第1開閉閥21,為可任意調整開啟量(開放量)之開閉閥。換言之,則第1開閉閥21,可施行第1流路2之通水與止水的切換、及通水時自第1流路2往第3流路4的流量調節。第1開閉閥21,例如,為電磁閥或電動閥。此一電動閥,例如具備:成為驅動源之馬達、以及藉由該馬達的驅動而以可任意調整開啟量(開度)的方式開閉之閥體。
亦即,第1流路2與熱水供給源22相連接。於第1流路2,設置可任意調整開放量之第1開閉閥21。調整第1流路2的開放量,例如係使用閥體改變第1流路2的截面積。
第2流路3,其上游側與外部的冷水供給源32連接,該冷水供給源32,例如為自來水管。冷水供給源32,對冷水給予水壓。藉此,使冷水經由第2流路3而流向第3流路4。第2流路3之下游側的端部,與第3流路4相連接。因此,第2流路3,成為對第3流路4供給來自冷水供給源32的冷水之供冷水路。
此外,於第2流路3,設置開閉閥11(第2開閉閥31)。第2開閉閥31,為可任意調整開啟量(開放量)之開閉閥。換言之,則第2開閉閥31,可施行 第2流路3之通水與止水的切換、及通水時自第2流路3往第3流路4的流量調節。第2開閉閥31,例如,為電磁閥或電動閥。此一電動閥,例如具備:成為驅動源之馬達、以及藉由該馬達的驅動而以可任意調整開啟量(開度)的方式開閉之閥體。
亦即,第2流路3與熱水供給源32相連接。於第2流路3,設置可任意調整開放量之第2開閉閥31。調整第2流路3的開放量,例如係使用閥體改變第2流路3的截面積。
第3流路4,於其上游側,具有混合部41。於混合部41之上游側,連接第1流路2及第2流路3。因此,混合部41,可流入第1流路2之熱水與第2流路3之冷水。此外,第3流路4,與混合部41相通。若熱水及冷水雙方供給至混合部41,則熱水及冷水混合,往其下游側流動。
亦即,第3流路4,具有將第1流路2與第2流路3混合之混合部41。第3流路4,與此混合部41相通。
第3流路4,於其下游側,具有流出部(流出口)42。亦即,於第3流路4之較混合部更為下游側(更詳而言之,下游側的端部),設置流出口42。流出部42,以與該納水部相臨的方式配置。換言之,則流出部42,以使其流出方向流向該納水部的方式設置。因此,流出部42,使自混合部41流入的冷熱水(包含僅熱水或僅冷水)對該納水部流出。
此外,第3流路4,於混合部41與流出部42之間,設置止水閥(第3閥43)。第3閥43,施行第3流路4之通水與止水的切換。第3閥43,例如,為電磁閥或電動閥。此一電動閥,例如具備:成為驅動源之馬達、以及藉由該馬達的驅動而開閉之閥體。
此外,混合水龍頭1,更具備操作部(未圖示)、檢測部45、及控制部5。該操作部,構成為可施行使用者進行之自流出部(流出口)42的流出與流 出的停止(出水與止水)之切換操作、及使用者進行之對期望的水溫或期望的流出量之變更操作。換言之,則使用者,藉由操作該操作部,而可施行:來自流出部42的流出及止水之切換、自流出部42流出之冷熱水的溫度(水溫)之設定變更、以及自流出部42流出之冷熱水的流量(流出量)之設定變更。
此外,該操作部,例如構成為將其操作(操作結果)往控制部5輸出,控制部5藉此取得上述操作結果。以下,使藉該操作部設定之水溫,為設定水溫;藉該操作部設定之流出量,為設定流量。
檢測部45,檢測冷熱水的溫度(水溫)。檢測部45,於第3流路4中,設置在混合部41與第3閥43之間。因此,檢測部45,可檢測第3流路4內之較混合部41更為下游側的水溫。檢測部45,例如構成為將其檢測結果輸出至控制部5,控制部5藉此取得上述檢測結果。
換言之,則檢測部45,設置於第3流路4。檢測部45,設置於混合部41之下游側。檢測部45,檢測第3流路4內之冷熱水的溫度。檢測部45,例如為溫度感測器。作為溫度感測器,例如列舉:熱電堆與光電晶體等非接觸式之感測器、或熱電偶等接觸式之感測器。
控制部5,構成為施行:依操作部之操作結果的各開閉閥11之開閉控制、及以檢測部45檢測出高溫(既定溫度)時的使用第3閥43之停止控制。另,開閉控制,包含僅驅動第1開閉閥21與第2開閉閥31中之任一方的情況、以及驅動雙方的情況。
開閉控制為如下控制:依操作結果,將第1開閉閥21與第2開閉閥31以既定的開啟量(包含使各個開閉閥11各自之開啟量相異的情況與僅開啟一方的情況)開啟、關閉(包含關閉雙方的情況)。而開閉控制為如下控制:藉由此一開啟或關閉,自第3流路4以既定的冷熱水混合比率與既定的水量流出冷熱水、停止其流出。
進一步,開閉控制為如下控制:在開啟開閉閥11之情況,以依設定值的開啟量,開啟對應的開閉閥11。而此一設定值為,與操作結果中的設定水溫、設定流量分別對應,在製造時等設定的值(開啟量)。此外,開閉控制包含如下控制:依設定水溫、設定流量之變更操作(操作結果),改變各開閉閥11(包含僅一方之情況與雙方之情況)的開啟量。
因此,混合水龍頭1構成為:若使用者操作操作部,則可藉由開閉控制,施行來自流出部(流出口)42之冷熱水的流出與流出的停止之切換、設定水溫之變更、流出冷熱水時的設定流量之變更。
停止控制為如下控制:於將流出部42自停止狀態(止水狀態)切換為流出狀態時(開始流出時),在第3流路4的水溫為既定溫度以上之情況,關閉第3閥43。具體而言,例如,混合水龍頭1,在開始流出時(緊接開始流出後),若自檢測部45將成為既定溫度以上之檢測結果輸出至控制部5,則藉由停止控制,將第3閥43關閉,藉以封閉第3流路4。換言之,則停止控制為如下控制:開始流出時,在第3流路4內之熱水為既定溫度以上的情況,封閉第3流路4,藉以禁止來自流出部42之冷熱水的流出(使其不流出)。
亦即,控制部5,若檢測部45檢測到既定溫度以上,則控制第3閥43以使來自流出口42之冷熱水的流出停止(使其不流出)。將此一控制稱作停止控制。
因此,混合水龍頭1,於該開始流出時,可抑制高溫之冷熱水(高溫水)的流出。藉此,可使得使用者,不易因高溫水而受到燙傷或熱刺激(痛覺刺激)等。
此外,混合水龍頭1,構成為僅在開始流出時,施行停止控制。亦即,停止控制,如圖3所示,在流出時第3流路4的水溫(圖3中之實線L2)上升,該水溫自未滿既定溫度成為既定溫度(圖3中之虛線L1)以上的情況,不施 行第3閥43之關閉(不作用)。如此地,停止控制為如下控制:在操作使流出時設定水溫上升至既定溫度以上之況況,維持第3閥43開啟。
亦即,停止控制,在將第3流路4自流出之停止狀態切換為流出狀態時,若檢測部45檢測到既定溫度以上,則使來自流出口42之冷熱水的流出停止。此外,停止控制在冷熱水的流出時,若第3流路4內之冷熱水溫度上升,檢測部45檢測到既定溫度以上,則仍使來自流出口42之冷熱水的流出繼續。
此外,混合水龍頭1,因伴隨地區與居住形態等差異的熱水與冷水之供水壓力的不同,而有在例如成為冷熱水的混合比率與設計時的混合比率(設計值)不符之狀態等,不符該設定水溫之狀態(水溫)下,流出之情形。因此,本實施形態的混合水龍頭1構成為,控制部5,施行依檢測部45之檢測結果的反饋控制。
此一反饋控制例如成為如下控制:在成為設定水溫的開啟量之開啟控制後,依檢測部45之檢測結果,調整(包含關閉)各開閉閥11(包含僅一方之情況與雙方之情況)的開啟量。
換言之,則控制部5施行反饋控制,依檢測部45的檢測溫度,而調整第1開閉閥21與第2開閉閥31的開放量。
以下,例如,如圖4所示,以在流出之冷熱水的水溫(圖4中之實線L3)與該設定水溫(圖4中之虛線L4)相比較低之情況(例如,第2流路3的供水壓力較設計值更高,冷水的流量較設計值更多之情況)為例,說明該反饋控制。
首先,混合水龍頭1,藉由開啟控制,如同前述地控制使各開閉閥11以既定的開啟量(設置值)開啟。控制部5,若既定的開啟量下之冷熱水的通水成為穩定狀態,則開始反饋控制。此一穩定狀態係指,例如,檢測溫度(自檢測部45輸入之檢測結果)為幾乎持平之狀態(檢測溫度無變動之狀 態)(例如,圖4中之第1時間點P1)。
控制部5,於第1時間點P1中,檢測溫度與設定水溫相比較低,故藉由反饋控制,以將第1開閉閥21的開啟量增大,或將第2開閉閥31的開啟量減小的方式,控制開閉閥11。藉此,使第3流路4內之冷熱水的溫度(檢測溫度)上升。
而控制部5,若上升的檢測溫度超過設定水溫,則藉由反饋控制,以將第1開閉閥21的開啟量減小,或將第2開閉閥31的開啟量增大的方式,控制開閉閥11。藉此,使檢測溫度下降。進一步,控制部5,若下降的檢測溫度低於該設定水溫,則藉由反饋控制,以將第1開閉閥21的開啟量增大,或將第2開閉閥31的開啟量減小的方式,控制開閉閥11。藉此,使檢測溫度上升。
進一步,控制部5,亦可藉由反饋控制,以調整(改變)兩開閉閥11(第1開閉閥21及第2開閉閥31雙方)之開啟量的方式,控制兩開閉閥11。如此地,藉由驅動第1開閉閥21及第2開閉閥31,則可在該反饋控制後與該反饋控制前,使第3流路4的流量不易變動。
如此地,混合水龍頭1,在設定水溫、與以混合部41混合之冷熱水的溫度(檢測溫度)相異時,藉由反饋控制,變更調整各開閉閥11的開啟量,藉而可使檢測溫度接近設定水溫。換言之,則混合水龍頭1,藉由反饋控制,而可使檢測溫度成為於設定水溫幾乎持平之狀態(第3流路4的水溫於該設定水溫呈穩定之狀態)。
因此,混合水龍頭1,可簡單地自第3流路4(流出部42)流出設定水溫之冷熱水。藉此,混合水龍頭1,減少伴隨地區與居住形態等之供水壓力的不同產生之影響,能夠簡單地以使用者期望的水溫(設定水溫)流出冷熱水。而混合水龍頭1,藉由調整(改變)兩開閉閥11的開啟量,而可保持略一定的流量,流出冷熱水。藉此,混合水龍頭1,例如,在以操作部操作期望流量時等,可流出該期望的流量(設定流量)且為設定水溫之冷熱水。
此外,混合水龍頭1,成為在停止控制與反饋控制,使用相同檢測部45(併用)之構成。換言之,則混合水龍頭1,成為將開始流出時使用之停止控制用的檢測部45,在流出時反饋控制中使用之構成。因此,混合水龍頭1,抑制構成構件的增加,能夠以簡單的構成施行該反饋控制。
(實施形態2)
其次,依據圖5、6,對實施形態2加以說明。另,對與前述實施形態1重複之構成,附加相同符號,並將重複的說明省略,說明實施形態2之特徵等。
本實施形態的混合水龍頭1,如圖5所示,於第3流路4的第3閥43與流出部(流出口)42之間,設置電解槽6。因此,使第3流路4內之冷熱水,流通於電解槽6。
具體而言,例如,電解槽6,如圖6所示地具有箱狀的殼體61。殼體61,具有第1連接部63、及第2連接部64。第1連接部63,與第3閥43側的第3流路4內及電解槽6的內部空間(箱內部)連通連接。第2連接部,與流出部42側的第3流路4及電解槽6的內部空間連通連接。因此,電解槽6中,第3流路4的第3閥43側之冷熱水通過第1連接部63而流入上述內部空間,此內部空間之冷熱水自第2連接部64往第3流路4之流出部42側(下游側)流出。而第2連接部64,與第1連接部63相比,設置在較高的位置。
此外,電解槽6具備:至少2個電極構件65、及對各電極構件65施加電壓之電源部66。電極構件65,配置於殼體61的內部空間。電極構件65,互相隔著既定間隔配置。將電極構件65,例如形成為板狀。電極構件65具有板面。電極構件65,以彼此的板面互相面對的狀態配置。此外,電極構件65,具備與電源部66電性連接用的端部,此一端部,自該內部空間往殼體61之外側突出。
電源部66,配置於殼體61之外側。電源部66,例如為直流電源。電源部66,介由導電構件,與電極構件65之上述端部電性連接。電源部66,以一個電極構件65成為陽極,另一個電極構件65成為陰極的方式,對電極構件65施加電壓。
電解槽6,藉由對電極構件65施加電壓,而可將流入之冷熱水的一部分電解。之後,電解槽6,藉由此一電解,於陽極側(成為陽極之電極構件65側)簡單地產生氧的氣泡。因此,混合水龍頭1,可使來自流出部42之冷熱水,作為含氧的機能水而流出。而混合水龍頭1,藉由將第2連接部64設置於較第1連接部63更為上方,而可使藉由電解而產生之氣體容易往下游側(流出部42側)流動。另,混合水龍頭1,亦可於第3閥43與電解槽6之間,設置投入添加劑之投入部,藉由此一添加劑的添加而促進冷熱水的電解。
亦即,電解槽6,將冷熱水電解,使用藉由此一電解而產生之氣體產生機能水。電解槽6,使機能水通過第2連接部64,往第3流路4之下游側流通。
混合水龍頭1,作為流出該機能水之動作(模式),具有流出溶存有氧的第1機能水之第1模式、以及流出將氧作為氣泡析出的第2機能水之第2模式。各模式,係使用者藉由操作部(未圖示)的操作而加以選擇。而混合水龍頭1,施行控制部5產生之控制,以流出因應選擇之模式的機能水。
具體而言,例如選擇第1模式之情況,藉由控制部5施行控制,將第1開閉閥21的開啟量減小,或將第2開閉閥31的開啟量增大,藉以使第3流路4的水溫下降。而電解槽6之冷熱水,由於此一水溫下降,而使氧變得容易溶解。換言之,則電解槽6之冷熱水,藉由此一水溫下降,使氧變得難以析出。
亦即,於本實施形態的混合水龍頭1,設有自流出口42流出機能水(第1機能水)之第1模式。控制部5,若選擇第1模式,則控制第1開閉閥21及第2開閉閥31之任一方或雙方以使冷熱水的溫度下降。
因此,混合水龍頭1,藉由成為該水溫下降之狀態,而可使以電解槽6之電解而產生的氧,例如隨著往下游側流通,而容易溶存於該冷熱水中。換言之,則冷熱水中之氧的氣泡,例如,可藉由使該冷熱水的溫度(水溫)下降,而使該氣泡越往下游側流通,粒徑容易變得越小。藉此,混合水龍頭1,可流出溶存有氧的第1機能水(高氧濃度水)。
例如選擇第2模式之情況,藉由控制部5施行控制,將第1開閉閥21的開啟量增大,或將第2開閉閥31的開啟量減小,藉以使第3流路4的水溫上升。而電解槽6之冷熱水,由於此一水溫上升,使氧變得難以溶解。換言之,則電解槽6之冷熱水,藉由此一水溫上升,使氧變得容易析出。
亦即,於本實施形態的混合水龍頭1,設有自流出口42流出機能水(第2機能水)之第2模式。控制部5,若選擇第2模式,則控制第1開閉閥21及第2開閉閥31之任一方或雙方以使冷熱水的溫度上升。
因此,混合水龍頭1,藉由成為使該水溫上升之狀態,而可使藉由電解槽6的電解而產生之氧,例如隨著往下游側流通,而容易於冷熱水中作為氣泡析出。換言之,則冷熱水中之氧的氣泡,例如,可藉由使該水溫上升,而使氣泡越往下游側流通,粒徑容易變得越大。藉此,混合水龍頭1,可流出將氧作為氣泡析出的第2機能水(氣泡混入水)。
此外,混合水龍頭1,除了停止控制用之檢測部45(第1檢測部46)以外,於流出部42設置檢測部45(第2檢測部47)。第2檢測部47,檢測自流出部(流出口)42流出之冷熱水的水溫(詳而言之,緊接著自流出部42流出前之冷熱水的溫度)。而後,控制部5,使用第2檢測部47之檢測結果施行反饋控制。具體而言,本例之反饋控制,例如在成為設定水溫之開啟量下的開啟控制後,依第2檢測部47之檢測結果,施行調整各開閉閥11(包含僅一方之情況與雙方之情況)的開啟量(包含關閉)之控制。
因此,混合水龍頭1,例如在低溫環境下之使用等,具有水溫在自第1 檢測部46起至流出部42為止降低之疑慮的情況等之中,可抑制自流出部42流出水溫較設定水溫更低之冷熱水的情形。換言之,則混合水龍頭1,減少於第3流路4的水溫降低之影響,可簡單地自流出部42流出設定水溫之冷熱水。藉此,混合水龍頭1,減少伴隨地區與居住形態等之供水壓力的不同所產生之影響,能夠簡單地以使用者期望的水溫流出冷熱水。
以上,如同說明地,實施形態1、2之水龍頭1,具有下述之第1特徵。
第1特徵為,水龍頭1,具備:與熱水供給源連接之第1流路2、與冷水供給源連接之第2流路3、以及第3流路4。第3流路4,具有將第1流路2與第2流路3混合之混合部41,與此一混合部41相通。第3流路4,於混合部41之下游側設置流出口42。於第1流路2,設置可任意調整開放量之第1開閉閥21。於第2流路3,設置可任意調整開放量之第2開閉閥31。於第3流路4,在混合部41之下游側,設置檢測該第3流路4內之冷熱水的溫度之檢測部45。此一水龍頭1,更具備控制第1開閉閥21與第2開閉閥31的開放量之控制部5。該控制部5,施行反饋控制以依檢測部45的檢測溫度而調整開放量。
此外實施形態1、2之水龍頭,亦可具有以下之第2~第6特徵。另,第2~第6特徵為任意特徵。
第2特徵為,第1特徵中,控制部5,若檢測部45檢測到既定溫度以上,則施行使來自流出口42之冷熱水的流出停止之停止控制。
第3特徵為,第2特徵中,該停止控制,在將第3流路4自流出之停止狀態切換為流出狀態時,若檢測部45檢測到既定溫度以上,則使來自流出口42之冷熱水的流出停止。進一步,停止控制為,在冷熱水流出時,若第3流路4內之冷熱水溫度上升,檢測部45檢測到既定溫度以上,則使來自流出口42之冷熱水的流出繼續。
第4特徵為,第1~第3特徵之任一特徵中,於第3流路4,設置電解槽6。 電解槽6,將冷熱水電解,使藉由該電解而產生之氣體溶存於冷熱水而產生機能水。流出口42於第3流路4中設置在較電解槽6更為下游側。水龍頭1,設有自流出口42流出機能水(第1機能水)之第1模式。控制部5,若選擇第1模式,則控制第1開閉閥21及第2開閉閥31之任一方或雙方以使冷熱水的溫度下降。
第5特徵為,第1~第3特徵之任一特徵中,於第3流路4,設置電解槽6。電解槽6,將冷熱水電解,製造將藉由該電解而產生之氣體作為氣泡析出的機能水。流出口42,於第3流路4中設置在較電解槽6更為下游側。水龍頭1,設有自流出口42流出機能水(第2機能水)之第2模式。控制部5,若選擇第2模式,則控制第1開閉閥21及第2開閉閥31之任一方或雙方以使冷熱水的溫度上升。
第6特徵為,第1~第3特徵之任一特徵中,於流出口42設置檢測部45。
另,本發明,不僅只限定於實施形態1、2之構成,可在未逸脫要旨的範圍內進行適宜變更而實施。
(實施形態3)
其次,依據圖7~12,對實施形態3加以說明。
創作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101之背景,如同下述。於日本實用新案登錄公報第3138995號(以下稱作文獻2),揭露一種送水口輔助裝置。此一送水口輔助裝置,為流出熱水與冷水之裝置。送水口輔助裝置,於中央部設置供噴射高溫水所用之噴嘴,在該噴嘴之外周設置排放冷水之孔洞。此一送水口輔助裝置,藉由前述構造,而可將高溫水與冷水各自不混合地排出。
然而,文獻2之送水口輔助裝置,在連結熱水用之流出口與外部之供熱水器的熱水側之流路中,由於時間經過與外部環境(與周邊環境的溫度差)等,使殘留於此一流路之熱水的溫度降低(熱水變冷)。而送水口輔助裝置, 在自噴嘴流出該殘留的熱水之使用熱水時的初期等,由於該熱水的溫度,而有對觸及熱水之使用者的手等給予冷感(使其產生冷覺)之情形。此外,文獻2之送水口輔助裝置中,在流出熱水與冷水雙方的情況(使用冷熱水時),對觸及冷熱水的手等,除了熱水產生之溫覺(溫感),因冷水的溫度亦有給予冷水產生之冷覺的情形。而在該使用冷熱水時之初期等,該殘留的熱水自噴嘴流出,故因此一熱水的溫度,而更容易產生冷覺。
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101,為鑒於上述課題而提出之發明。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係以在使用冷熱水時、使用熱水時之初期等,不易對使用者給予冷覺為目的而創造出之發明。
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101(冷熱水流出裝置),設置於廚櫃的水槽或洗臉台的盆體等納水部(未圖示)之上方。
水龍頭101,如圖8所示,具備:第1流路102,與外部的熱水供給源126連接;第2流路103,與外部的冷水供給源135連接;以及外殼部111,形成第1流路102及第2流路103之下游側的外殼。外殼部111,例如具備:設置於該納水部的邊緣部頂面之基部113、以及設置於基部113的上部之出水管114。
基部113,固定於該納水部的邊緣部頂面。換言之,則該納水部的邊緣部,成為安裝基部113之安裝台109。出水管114,形成為朝下的U字筒形。出水管114之一端(第1端116),與基部113的上部連接。而與出水管114之第1端116為相反側的端部(第2端117),以與該納水部相鄰的方式配置。
此外,出水管114,於第2端117,具備流出部112、操作部115。流出部112,設置於第1流路102之下游端及第2流路103之下游端。因此,水龍頭101,構成為自流出部112流出熱水與冷水。換言之,則第1流路102之下游端及第2流路103之下游端,於流出部112開口而設置。
操作部115,設置於流出部112之外周側。水龍頭101構成為,使用者藉 由操作操作部115,而交互地切換自流出部112僅流出冷水之狀態、與自流出部112流出熱水及冷水雙方之狀態。以下,剖面形狀,若無特別指定,則使其為與熱水或冷水之流動方向(流動方向)垂直而截斷的面。
第1流路102,其上游側與該熱水供給源126相連接,該熱水供給源126,例如為供熱水器。熱水供給源126,對熱水給予水壓。藉此,使熱水可於第1流路102內流通。因此,第1流路102,成為自其下游端(第1流出口121),流出來自供熱水器之熱水的構成(熱水供給通路)。
第1流路102,如圖7、圖9所示,於其下游側具有第1部位124。第1部位124,例如形成為圓筒狀。第1部位124,自安裝台109往上方突出。第1部位124,被外殼部111包覆。而於第1部位124,設置開閉閥(第1閥122)。第1閥122,因應操作部115之操作而開閉。因此,第1流路102,依第1閥122的開閉,切換通水與止水。以下,使第1流路102之較第1部位124更為上游側(配置於較安裝台109更為下方側之部位),為第3部位125(詳細內容於後詳述)。
此外,第1部位124,於其下游端(第1流出口121),例如設置整流板(未圖示)。因此,第1流出口121,構成為使水呈剖面圓形之線狀(柱狀)地流出。亦即,第1流出口121,連續流出熱水。另,第1流出口121,若可呈線狀地流出,則不限為具備該整流板之流出口。
第2流路103之上游側的端部,與冷水供給源135連接。該冷水供給源135,例如為自來水管。冷水供給源,對冷水給予水壓。藉此,使冷水可於第2流路103內朝向第2流出口131流通。因此,第2流路103,成為自其下游端(第2流出口131),流出來自自來水管之冷水的構成(供冷水路)。
第2流路103,如圖7、圖9所示,於其下游側具有第2部位134。第2部位134,例如形成為圓筒狀。第2部位134,自安裝台109往上方突出。第2部位134,被外殼部111包覆。而於第2部位134,設置開閉閥(第2閥132)。第2 閥132,因應操作部115之操作而開閉。因此,第2流路103,依第2閥132的開閉,切換通水與止水。
亦即,操作部115,可切換以下兩種情況:使熱水自第1流出口102流出,並使冷水自第2流出口131流出的情況;以及僅使冷水自第2流出口131流出(不使熱水自第1流出口102流出)的情況。
此外,如圖7所示,第2部位134之下游側的端部(第2端部133)之流路徑,與第1部位124之下游側的端部(第1端部123)之流路徑相比,尺寸較大。而第2端部133,於其內周側略同心圓地配置第1端部123。換言之,則第2端部133,以第1端部123為中心,包覆第1端部123之外周。
因此,第2流出口131,於第1流出口121之外周側,形成為剖面環狀。第2流出口131之內周側的壁,為第1部位124之第1端部123。換言之,則第2流路103,具有包圍第1流出口121之外周側的環狀之第2流出口131。因此,第2流路103,可自第2流出口131使冷水呈剖面圓形之環狀(筒狀)地流出。藉此,流出部112,在流出熱水與冷水雙方的情況,以使筒狀的冷水包覆線狀的熱水的方式流出。另,第2流出口131(第2端部133)之內周側的壁,不限為以第1部位124形成。
亦即,第2流出口131呈筒狀,以包圍第1流出口124的方式形成。
此外,於第2流出口131,設置將水微粒化之處理部104。處理部104,例如以散水板構成。散水板,具備複數條孔流路141,可自各孔流路141流出水。各孔流路141,如圖10所示,具有上游側的第3流路142、及下游側的第4流路143。此第3流路142與第4流路143平滑地連續。
第3流路142,其剖面形狀,在水的流動方向中呈略一致。於第3流路142之下游端連接第4流路143。第4流路143,成為越流向下游而流路截面積變得越大之擴大部。
因此,藉由使第2流路103之冷水,流入第3流路142,而因壓力提高等,其流速增加。而該流速增加的水(圖10中之W1),藉由流入第4流路143,而因壓力降低等,使界面被擾動微粒化,自第4流路143之下游端往外部流出。換言之,則第2流路103,藉由伴隨在處理部104的壓力變動之流體剪切,而將水微粒化,例如成為噴淋狀地流出之構成。
亦即,第3流路142之內徑,較第2流路103之內徑更小。藉此,若流通於第2流路103之冷熱水,流入第3流路142,則流速提高。第4流路143之內徑,較第3流路142之內徑更大。藉此,若流通於第3流路142之冷熱水,流入第4流路143,則伴隨擴大而流速降低。此一結果,第4流路143內之冷熱水,受到剪力而被細微化。
如此地,水龍頭101,獨立具備第1流路102與第2流路103。因此,水龍頭101,與將熱水與冷水在流路的途中混合之混合水龍頭等相異,構成為將來自第1流出口121之熱水的流出、以及來自第2流出口131之冷水的流出獨立施行。換言之,則流出部112,獨立設置第1流出口121與第2流出口131。
而水龍頭101,以包圍第1流出口121之外周側的方式設置第2流出口131。因此,如圖7所示,水龍頭101,在朝向對象物108流出熱水及冷水雙方的情況,例如,若中央之熱水接觸到對象物108的接觸面,則容易以沿著接觸面往外周側擴散的方式流動。而水龍頭101,若流動於熱水之外周側的冷水接觸到接觸面,則容易以與往該外周側擴散之熱水混合,並沿著接觸面往外周側擴散的方式流動。
如此地,若使熱水自第1流出口121流出,冷水自第2流出口131流出,則對象物108在接觸面中,產生僅容易接觸熱水的部位、及容易接觸混合熱水與冷水之部位(該僅容易接觸熱水的部位之外周側的部位)。而水龍頭101,可在對象物108為人手等情況,於該僅容易接觸熱水的部位中,容易產生熱水所造成之溫覺;於該外周側的部位中,因熱水與冷水混合故不易 產生冷水之冷覺。
此外,水龍頭101,於第2流出口131設置處理部104,成為自第2流出口131流出微粒化的水之構成。因此,水龍頭101,在與使冷水呈連續線狀地流出的情況相比,可將冷水之對於外部氣體(空氣)的接觸面積(表面積)加大(增廣),使冷水可簡單地吸收外部氣體的熱。換言之,則水龍頭101,可使流出的冷水容易接觸外部氣體,藉由外部氣體的熱,可簡單地使自第2流出口131流出之冷水的溫度上升。藉此,水龍頭101,可使冷水的溫度(水溫)接近外部氣體的溫度,可使對象物108不易產生冷水所造成之冷覺。
而水龍頭101,成為使熱水自第1流出口121呈連續且單一之線狀地流出的構成。因此,水龍頭101,與來自第2流出口131的冷水相比,可將對於外部氣體的接觸面積減小(縮窄),可抑制熱水之往外部氣體的熱擴散。藉此,水龍頭101,可簡單地使對象物108產生熱水之溫覺。
進一步,水龍頭101,將第2流出口131設為包圍第1流出口121之外周側的剖面環狀。因此,水龍頭101,能夠以使來自第2流出口131的冷水,包覆來自第1流出口121的熱水之外周側(以流出方向為軸芯之外周側)的方式,流出熱水與冷水。藉此,水龍頭101,例如在熱水之熱的一部分熱擴散時,能夠以外周側的冷水簡單地吸收此熱,可簡單地減少熱水之熱能的往外部氣體之損失。
此外,水龍頭101,若停止熱水的流出,則在下次熱水流出之前,熱水殘留於第1流路102。而水龍頭101,於熱水流出後,熱水再度流出時,殘留於第1流路102的熱水,在熱水供給源126之熱水自其開始至第1流出口121為止之既定期間,自第1流出口121流出至。進一步,殘留的熱水,隨著時間經過,其溫度降低。此溫度降低之熱水,於以下稱作水(剩餘水)。另,此水(剩餘水)係指溫度較熱水降低的水,包含溫度較常溫更高的液體。
因此,水龍頭101,如圖8、圖9所示,具有將第1流路102的水(剩餘水) 加熱之加熱部171。具體而言,第1流路102,於第3部位125,設置旁通流路。因此,第3部位125,由第5流路105、及旁通流路(第6流路106)構成。
第5流路105之上游端(上游側的端部),與熱水供給源126相連接。第5流路105之下游端(下游側的端部),與第1部位124相連接。第6流路106之上游端(上游側的端部),與第5流路105之上游側相連接。第6流路106之下游端(下游側的端部),與第5流路105之下游側相連接。因此,第3部位125為,將第5流路105之熱水與第6流路106之熱水混合,使其流入第1部位124的構成。
此外,於第6流路106,設置可將該水(剩餘水)(第6流路106內之熱水)加熱之加熱器107。加熱器107,將殘留於第6流路106的水(剩餘水)、自熱水供給源126流入第6流路106的熱水加熱。而後,第6流路106使此一加熱之熱水與第5流路105之熱水合流,故加熱器107產生之加熱,成為第1流路102中的一部分之熱水的加熱。換言之,則加熱器107,與熱水供給源126下的加熱相比係施行輔助性的加熱。
加熱器107,配置於較安裝台109更為下方側。因此,可將加熱器107,配置於為該納水部遮蔽而外觀不顯眼之位置。此外,加熱器107,如圖11所示,例如具備加熱部171、檢測部173、及控制部172。
加熱部171,設置於第6流路106之外周。具體而言,加熱部171,與第6流路106接觸而配置。加熱部171,以包覆第6流路106之全周(以熱水的流動方向為軸芯之圓周方向的全體)的方式設置。此外,加熱部171,以將其內側之熱水(第6流路106之熱水)加熱的方式構成,例如以藉由電力而發熱之電熱構件形成。
加熱器107,作為檢測部173,具備第1檢測部174、第2檢測部175、及第3檢測部176。第1檢測部174,檢測第1流路102的較加熱部171更為上游側之熱水的溫度(熱水溫)。第2檢測部175,檢測第1流路102之較加熱部171 更為下游側的熱水溫。第3檢測部176,檢測第1流路102之熱水的流量。
第1檢測部174,例如,設置於第6流路106之較加熱部171更為上游側。第1檢測部174,檢測較加熱部171更為上游側之位置的熱水溫。第2檢測部175,例如,設置於第6流路106之較加熱部171更為下游側。第2檢測部175,檢測第6流路106之較加熱部171更為下游側的位置之熱水溫。因此,第1檢測部174及第2檢測部175,成為檢測第1流路102(第6流路106)之熱水溫的溫度檢測部。
第3檢測部176,設置於較第2檢測部175更為下游側。第3檢測部176,成為供檢測有無來自第1流出口121之熱水流出(流出、及該流出的停止)所用的檢測部(流出偵測部)。
因此,加熱器107,作為檢測部173,成為具備如下元件之構成:以加熱部171的位置為基準之上游側及下游側的二個溫度檢測部、以及第1流路102用之流出偵測部。此外,各檢測部173,例如構成為將其檢測結果輸出至控制部172。藉此,使控制部172自檢測部173取得各檢測結果。
控制部172,如圖12所示,構成為依該檢測結果,施行加熱部171的加熱及其停止之切換控制。而控制部172,在有熱水流出的情況(係施行熱水的流出動作之狀態的情況),以施行加熱部171之加熱的方式加以控制。
例如,控制部172,在第3檢測部176之檢測結果未滿既定值的情況,判定為無熱水流出(未施行熱水的流出動作),在既定值以上的情況,判定為有熱水流出。而控制部172,判定為有熱水流出之狀態,在第1檢測部174之檢測結果(參考圖12中之實線L1)未滿既定的下限值(第1值)(參考圖12中之虛線L2)之情況,控制使加熱部171作動(發熱)。進一步,控制部172,判定為有熱水流出之狀態,在第1檢測部174之檢測結果為該下限值(第1值)以上之情況,控制使加熱部171停止。
亦即,檢測部173,具備:第1檢測部174,設置於加熱部171之上游側;以及第3檢測部176,檢測第1流路102內有無液體的流通。控制部172,若藉由第3檢測部176檢測到液體流通,並藉由第1檢測部174檢測到未滿第1值的熱水溫,則控制加熱部171以進行加熱。此外,控制部172,若藉由第3檢測部176檢測到液體流通,並藉由第1檢測部174檢測到第1值以上的熱水溫,則控制加熱部171以停止加熱。
藉此,在第1流路102內之水(剩餘水)的溫度,未滿第1值之情況,可藉由加熱部171將該水(剩餘水)加熱。進一步,在水(剩餘水)的加熱開始而經過既定時間後,自熱水供給源流通之熱水,到達加熱部171的情況,可使加熱部171停止。
此處,該下限值中,與該偵測結果對應的溫度,例如,成為與以熱水供給源126加熱之熱水到達後,經過既定時間(既定量)之狀態所對應的溫度,或對熱水開始流出時的溫度加上既定值的溫度。
此外,控制部172,於加熱部171之作動中,在第2檢測部175之檢測結果(圖12中之實線L3參考)為上限值(圖12中之虛線L4參考)以上的情況,控制使加熱部171停止。而控制部172,於加熱部171之作動中,在第2檢測部175之檢測結果未滿該上限值的情況,控制使加熱部171作動(發熱)。
進一步,因應此一上限值之加熱部171的控制,繼續施行至第1檢測部174之檢測結果成為該下限值以上為止。此外,該上限值被設定為,與成為該值之偵測結果對應的熱水溫,和與成為該下限值之偵測結果對應的熱水溫相比,為較高的溫度。
而該上限值中,與該偵測結果對應的溫度宜設定於:例如,自超過冷覺之峰值(伴隨溫度上升而變得不易產生冷覺)的25℃起,至容易產生矛盾冷覺之前的45℃之範圍。
進一步,控制部172,於加熱部171之作動中,藉由熱水之出水停止等,而自第3檢測部176之檢測結果判定為無熱水流出的情況,控制使加熱部171停止。
亦即,控制部172,構成為以使第1流路102之熱水成為既定溫度條件的方式,施行加熱部171的加熱控制。換言之,則水龍頭101,藉由控制部172,對加熱部171施行使用溫度檢測部之檢測結果的反饋控制,藉而可調整使自第1流出口121流出之熱水成為既定的溫度條件。
如此地,水龍頭101,藉由於第6流路106(第1流路102)設置加熱部171,而可將溫度降低的熱水加熱,使溫度上升而自第1流出口121流出。藉此,水龍頭101,自第1流出口121流出殘留的熱水時,可使對象物108不易產生該溫度降低的熱水所造成之冷覺。
而水龍頭101,藉由具備檢測部173、以及依據檢測部173之檢測結果施行加熱部171的反饋控制方式構成之控制部172,而可依熱水溫與流出的有無等而切換加熱部171的加熱、及該加熱的停止。因此,水龍頭101,例如,在熱水為不易產生溫覺的溫度之情況或未流出之情況等,藉由使加熱部171停止,而可抑制加熱部171所造成之電力消耗。
藉此,水龍頭101,減少加熱部171造成之消耗電力,可簡單地產生來自第1流出口121的熱水之溫覺。進一步,水龍頭101,藉由使以加熱部171加熱之熱水的溫度條件(溫度的反饋控制),為前述的溫度範圍,而可流出最容易使對象物108產生溫覺的溫度之熱水。
此外,第1流路102,於第1部位124及第3部位125的較加熱部171更為下游側之部位(包含第5流路105),設置隔熱構件(隔熱部118)。該隔熱構件,將該下游側的部位與該部位之外部環境(外周側的環境)隔熱。換言之,則該隔熱構件,藉由包覆該下游側的部位,而於該部位形成隔熱構造。此外,該下游側的部位中,設置於第1部位124之該隔熱構件,包覆外殼部111。
如此地,水龍頭101,於第1流路102的較加熱部171更為下游側之部位具有隔熱構造(隔熱部118)。因此,第1流路102,可抑制該下游側的部位之外部環境所產生的溫度降低。藉此,水龍頭101,於該下游側的部位中,可減少以加熱部171加熱之熱水、來自熱水供給源126之熱水的溫度降低。
而水龍頭101,藉由該隔熱構造,可抑制殘留於該下游側的部位之熱水其伴隨時間經過之溫度降低。因此,水龍頭101,在自第1流出口121流出殘留於該下游側的部位之熱水時,可使對象物108不易產生該溫度降低的熱水所造成之冷覺。
此外,水龍頭101,亦可設置於浴室,此一情況,納水部,例如為盥洗處的頂面或浴槽等。此外,水龍頭101,亦可為使連繫熱水供給源126與第1流路102之流路分支,將混合此分支之熱水與來自冷水供給源135之冷水的混合部,設置於第2流路103之上游側的水龍頭等。換言之,則第2流路103,亦可為與第1流出口121之熱水不同地,自第2出水口131流出混合有熱水與冷水的水(混合水)等。此外,第1流路102,亦可不使第3部位125分支地,將加熱部171設置於第5流路105等。
以上,如同說明地,實施形態3之水龍頭101,具有以下之第1特徵。
第1特徵為,水龍頭101,具備與熱水供給源126連接之第1流路102、以及與冷水供給源連接之第2流路103。第1流路102,具有第1流出口121。第2流路103,具有第2流出口131。水龍頭101,具備流出部112。於流出部112,將第1流出口121與第2流出口131獨立設置(亦即並未共用)。於第2流出口131,設置將冷水微粒子化之處理部104。
藉此,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101,可獨立施行來自第1流出口121之熱水的流出、與來自第2流出口131之冷水的流出。因此,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101,可於對象物108的接觸面中產生僅容易接觸熱水的部位。藉此,本實 施形態的水龍頭101,可簡單地產生熱水所造成之溫覺。而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101,可藉由處理部104使微粒化的冷水自第2流出口131流出,可使冷水之對於外部氣體(空氣)的接觸面積(表面積)簡單地增廣。因此,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101,冷水變得容易吸收外部氣體的熱,可使自第2流出口131流出之冷水的溫度簡單地上升。藉此,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101,可使冷水的溫度(水溫)接近外部氣體的溫度,可使對象物108不易產生冷水所造成之冷覺。
此外,實施特徵3之水龍頭101,選擇性地具有以下之第2~第9特徵。亦即,第2~第9特徵為任意特徵。
第2特徵為,第1特徵中,水龍頭101,於第1流路102,設置將該第1流路102內的熱水加熱之加熱部171。
藉此,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101,藉由在第1流路102設置加熱部171,而可將殘留於第1流路102而溫度降低之熱水加熱。此一結果,可使殘留於第1流路102的水,以溫度上升之狀態自第1流出口121流出。藉此,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101,在自第1流出口121流出殘留的熱水時,可使對象物不易產生該溫度降低的熱水所造成之冷覺。
第3特徵為,第2特徵中,水龍頭101,具備檢測部173、及控制部172。檢測部173,檢測較第1流路102之較加熱部171更為上游側的熱水溫。控制部172,依該檢測部173的檢測結果,施行加熱部171的加熱、及該加熱的停止之切換控制。
第4特徵為,第3特徵中,該檢測部173,具備第1檢測部174、及第3檢測部176。第1檢測部174,設置於該加熱部171之上游側。第3檢測部176,檢測第1流路102內有無液體的流通。控制部172,若藉由第3檢測部176檢測到液體流通,並藉由第1檢測部173檢測到未滿第1值的熱水溫,則控制加熱部171以進行加熱。此外,控制部172,若藉由第3檢測部176檢測到液體流 通,並藉由第1檢測部173檢測到第1值以上的熱水溫,則控制加熱部171以停止加熱。
第5特徵為,第1~第4特徵之任一特徵中,該第2流出口131呈筒狀,以包圍該第1流出口121的方式形成。
第6特徵為,第1~第4特徵之任一特徵中,第1流出口121,以流出線狀熱水的方式構成。
第7特徵為,第1~第4特徵之任一特徵中,更具備操作部115。操作部115,切換自第1流出口121與第2流出口131雙方流出之情況、以及僅自該第2流出口131流出之情況。
第8特徵為,第2~第4特徵之任一特徵中,更具備隔熱部118。隔熱部118,將第1流路102中的較加熱部171更為下游側之部位隔熱。
第9特徵為,第2~第6特徵之任一特徵中,更具備施行加熱部171的加熱控制之控制部172。該控制部172,控制加熱部171,以使自該第1流出口121流出之冷熱水的溫度,成為25℃以上45℃以下。
另,本發明,不僅只限定於實施形態3之構成,可在未逸脫要旨的範圍內進行適宜變更而實施。
(實施形態4)
其次,依據圖13A~圖19,對實施形態4加以說明。
創作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201之背景,如下所述。於日本公開特許公報昭63-277023號(以下稱作文獻3)揭露一種習知之洗手裝置。此一洗手裝置,具備產生暖風之暖風發生機構、以及噴淋狀地供給洗手水之洗手水供給機構。該洗手裝置,將送風用風扇的風以加熱器加熱後,與自洗手水供 給機構之沖淋噴嘴流出的洗手水混合而排出。而洗手裝置,藉由將加熱的風與洗手水同時排出,而不易給予使用者洗手水所造成之冷感(冷覺)。
然而,習知之洗手裝置中,在將加熱的風與洗手水排出之情況,使送風用風扇作動,故具有難以降低消耗電力等問題。
本實施形態的出水裝置,為鑒於上述課題而提出之發明。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201為,以可緩和因流出的水而給予使用者之冷覺,並抑制消耗電力為目的而創造之發明。
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201(出水裝置),如圖14所示,設置於廚櫃的水槽或洗臉台的盆體等納水部207之上方。
水龍頭201,具備:第1流路202,流出自外部的供水源240供給的水229;第2流路203,導入外部氣體並使其為暖風239而流出;以及外殼部211,形成第1流路202及第2流路203之下游側的外殼。外殼部211,例如具備設置於納水部207的邊緣部之基部212、及設置於基部212的上部之出水管213。
基部212,固定於納水部207的邊緣部頂面。換言之,則納水部207的邊緣部,成為安裝基部212之安裝台271。出水管213,形成為朝下的U字筒形。出水管213,其U字之一端(第1端),與基部212的上部連接。而出水管213,其U字之另一端(第2端),以與納水部207相鄰的方式配置。
此外,出水管213,於該第2端,具備流出部214。流出部214,設置有第1流路202之下游端及第2流路203之下游端。因此,水龍頭201,構成為自流出部214流出水229與暖風239。換言之,則第1流路202之下游端及第2流路203之下游端,於流出部214開口而設置。
進一步,水龍頭201,具備操作部(未圖示)。水龍頭201,構成為因應此一操作部的操作,自流出部214流出水229及暖風239雙方。以下,剖面形 狀,若無特別指定,則使其為與水229或暖風239之流動方向(流動方向)垂直而截斷的面。
第1流路202,上游側與供水源240連接。此一供水源240,例如為自來水管。因此,自第1流路202之出水口(第1流出口)221流出水229。換言之,則第1流路202為供水路。此一第1流出口221,設置於第1流路202之下游側的端部。
第1流路202,如圖13A所示,於其下游側,具有第1部位222。第1部位222,被外殼部211包覆。第1部位222,例如形成為圓筒狀。第1部位222,於其端部(出水口221),設置整流板(未圖示)。因此,第1流路202,構成為使水229沿著流動方向,自出水口221呈剖面圓形之線狀(柱狀)地流出。另,出水口221,若可使水線狀地流出,則不限為具備該整流板之出水口。
此外,第1部位222之下游側的端部(第1端部223),形成為越流向下游側而流路徑越窄的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換言之,則第1端部223,具有流路徑越往下游側越窄之第1縮徑部224、以及與第1縮徑部224的下游端連接之第1小徑部225。第1小徑部225,其剖面形狀,在水229的流動方向中呈略一致。第1小徑部225,其直徑,與第1縮徑部224之下游端的直徑,尺寸略相同。第1小徑部225,其下游端成為出水口(第1流出口)221。亦即,第1流路202之第1流出口221側的端部,形成為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
因此,出水口221構成為,與較第1縮徑部224(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的部位)更為上游側之部位的流速相比,流出之水229的流速變得較快。換言之,則出水口221,成為使水229加速流出的構成。
第2流路203,於其上游側具有外部氣體(空氣)之導入口231。導入口231,例如,配置於較納水部207的邊緣部(安裝台271)更為下方。第2流路203,於較導入口231更為下游側,設置加熱部233。加熱部233,配置於較安裝台271更為下方側。因此,導入口231及加熱部233,可被納水部27遮 蔽而配置於外觀不顯眼之位置。另,於第2流路203,未設置供使空氣流通所用之風扇。
加熱部233,將自導入口231導入第2流路203的空氣加熱。因此,第2流路203,自流出口(第2流出口)232流出暖風239。換言之,則第2流路203為供氣路。此外,加熱部233,例如因應操作部之操作而切換空氣的加熱、及該加熱的停止。
第2流路203,於其下游側具有第2部位234。第2部位234,例如形成為圓筒狀。第2部位234,被外殼部211包覆。此外,第2部位234之下游側的端部(第2端部235),其流路徑,與第1端部223之流路徑相比,尺寸較大。而第2端部235,於其內周側略同心圓地配置第1端部223。換言之,則第2端部235,配置為以第1端部223為中心,包覆第1端部223之外周。而流出口232,位於出水口221之下游側。
因此,出水口(第1流出口)221之外周,為第2流路203之第2端部235所包覆。而第2端部235(其流路),於出水口221之外周中,呈包圍出水口221之外周側的剖面環狀,該環之內周側的部位(壁)係以第1端部223構成。換言之,則第2流路203,具有包圍出水口221之外周側的環狀之第2端部235。亦即,第2流出口232為筒狀,以包圍第1流出口221的方式形成。另,第2端部235的該環之內周側的壁,不限為以第1部位222形成者。
進一步,第2端部235,呈越流向下游側而流路徑越窄的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而第2端部235,其前端(流出口232)的直徑,與出水口221的直徑相比,尺寸較大。換言之,則第2端部235,具有流路徑越往下游側越窄之第2縮徑部236、以及與第2縮徑部236的下游端連接之第2小徑部237。
第2縮徑部236,其下游端的直徑,與第1小徑部225的直徑相比尺寸較大。第2小徑部237,其剖面形狀,在水229的流動方向中呈略一致。第2小徑部237,其直徑,與第2縮徑部236之下游端的直徑尺寸略相同。第2小徑 部237,其下游端成為流出口(第2流出口)232。
如此地,水龍頭201構成為,藉由於第2端部235之內周側配置第1端部223,使暖風239自流出口232呈剖面圓形之環狀(筒狀)地流出。
因此,水龍頭201,能夠自流出部214以使筒狀之暖風239包覆線狀的水229之方式流出水229及暖風239雙方,可簡單地增加暖風239接觸使用者的手等對象物208之面積。藉此,水龍頭201,與使得暖風239往水229之內側流出的情況相比,可使得使用者容易產生暖風239的溫熱感(暖風239產生之溫覺),可簡單地緩和出水所造成之使用者的冷覺。而水龍頭201,由於將比熱與熱水229相比較小的空氣加熱,故與將水229加熱的情況相比,可簡單地抑制消耗電力。
進一步,流出口232(第2流出口),位於較出水口221(第1流出口)更為下游側,故能夠以使暖風239包圍水229的方式合流。因此,第2端部235,其位於出水口221之外周位置的部位,成為使暖風239與水229合流之合流口。
此外,水龍頭201,藉由使第1端部223成為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而可於出水時,例如在出水口221之外周側產生抽吸壓(負壓)。而水龍頭201,將流出口232設置於接近出水口221,以藉該抽吸壓將第2流路203內的空氣送出。
亦即,第2流出口232,以與第1流出口221鄰接的方式配置。藉此,以藉由自第1流出口221流出水而產生之負壓的作用,使暖風流通於第2流路203內。此外,於流出部214,獨立設置第1流出口221與第2流出口232。
因此,水龍頭201,可藉由該抽吸壓,將第2流路203之暖風239沿著出水方向(水229的流動方向)送出。藉此,水龍頭201,即便未以風扇等將第2流路203之暖風239送出,仍可於出水時,使暖風239流出,可減少風扇 等造成之消耗電力。
此外例如,水龍頭201,藉由該抽吸壓自第2流路203送出暖風239,故與以風扇等送出暖風239之情況相比,可使來自出水口221之水229不易受到暖風239之流動的影響。
進一步,水龍頭201,藉由使第2端部235呈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而例如可簡單地使施加於第2流路203之每單位面積的吸入壓增大等,因而可將暖風239藉由該吸氣壓簡單地送出。
而水龍頭201,藉由使第2端部235呈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而可使流出之暖風239的流速,與較第2縮徑部236(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的部位)更為上游側的流速相比,更為加快。換言之,則第2流路203,成為使暖風239加速流出之構成。因此,水龍頭201,例如可藉由抑制暖風239之擴散等而使其容易到達對象物208,可簡單地產生暖風239所造成之溫覺。
(實施形態5)
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201,為大部分與實施形態4之水龍頭相同的構造。以下,針對實施形態4與實施形態5之相異點加以說明。
水龍頭201,具有流出水229及暖風239雙方之出水模式(第1功能模式)、以及僅流出暖風239之暖風模式(第2功能模式)。而水龍頭201,具備出水模式下的出水用之該操作部(第1操作部)、及暖風模式下的暖風239流出用之第2操作部(詳細內容於後詳述)。
於第2流路203,如圖15A所示,設置送風部204。送風部204,配置於較安裝台271更為下方側。因此,送風部204,可被納水部207遮蔽而配置於外觀不顯眼之位置。而送風部204,配置於較第2流路203之加熱部233更為上游側。送風部204,構成為藉由其驅動而將空氣送往第2流路203之下游側。送風部204,例如為送風風扇(風扇)。
進一步,送風部204,構成為僅於暖風模式作動。換言之,則送風部204,成為於暖風模式時作動,於出水模式時不作動之構成。因此,水龍頭201,於出水模式時,以藉由出水產生之抽吸壓自流出口232送出暖風239,成為減少送風部204之作動所造成的消耗電力之構成。
第2操作部,設置於出水管213。第2操作部,例如以偵測物體之偵測部205構成。偵測部205,如圖16與圖17所示,設置於流出部214之側方的部位。
而偵測部205,如圖17所示,於流出部214之側方且為外側,具有偵測區域E1。偵測部25,藉由使物體位於偵測區域E1,而如圖18A、18B所示地,使偵測結果之輸出值P1(偵測輸出)成為既定值P2。亦即,偵測區域E1為,偵測輸出成為既定值P2的範圍。換言之,則偵測部205,若輸出值P1成為既定值P2,則偵測到「有物體」。
因此,偵測部205為,所謂的限定反射型之非接觸感測器。具體而言,偵測部205,例如為使用紅外線(紅外區域之波長域的光線)偵測物體之紅外線反射型感測器,為所謂的紅外線感測器。而此一紅外線感測器,具備:發光部251,發出紅外線;以及光接收部252,接收以發光部251發出之紅外線中被物體反射的紅外線之一部分。進一步,以偵測部205偵測到之物體,例如為使用者的手等。
如圖18A、18B所示,若自偵測部205輸入既定值P2以上之偵測輸出(輸出值P1),則送風部204作動。換言之,若以偵測部205偵測到「有物體」,則送風部204作動(驅動)。而送風部204,若再度以偵測部205偵測到物體,或自送風開始經過一定時間,則停止該作動。
如此地,水龍頭201構成為,於出水模式或出水之停止狀態中,若以偵測部205偵測到物體,則開始暖風模式(第2功能模式)的運作。換言之,則水龍頭201,於出水模式或停止狀態中,若以偵測部205偵測到物體,則 開始加熱部233產生之空氣的加熱、與送風部204產生之空氣的送出。
亦即,水龍頭201,具備偵測物體之偵測部205。水龍頭201,若以偵測部205偵測到物體,則啟動第2功能模式。第2功能模式,僅使暖風自第2流出口232流出(不使水自第1流出口221流出)。
因此,水龍頭201,例如可使在出水模式沾濕的對象物208,藉由暖風模式之暖風239加以乾燥等,可提高便利性等。進一步,水龍頭201,使出水模式之水229與暖風239、及暖風模式之暖風239自相同的流出部214流出,故使用者,能夠以略相同的動作施行出水模式下的洗淨(洗手)、及其乾燥。而水龍頭201,藉由使偵測部205為非接觸感測器,而例如,即便未以在出水模式之水229沾濕的手操作,仍可開始暖風模式下的作動。
此外,第2流路203,藉由使第2端部235呈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而可使暖風239加速流出。因此,水龍頭201,可簡單地使暖風模式之暖風239所造成的對象物208之乾燥速度加快。換言之,則水龍頭201,藉由自第2部位234加速而使暖風239流出,可簡單地施行暖風模式所造成之對象物208的乾燥。
此外,水龍頭201,亦可為自第1流路202流出熱水、或混合有熱水與冷水的冷熱水之水龍頭等。此一情況,例如,圖19所示之變形例中,於第1流路202之較第1部位222更為上游側,設置將熱水與冷水混合之混合部226。而第1流路202,於混合部226,連接自該冷水供給源流入冷水之第3部位227、以及自外部的供熱水器(未圖示)流入熱水之第4部位228。
換言之,則第1流路202,於較混合部226更為下游側具有第1部位222,於較混合部226更為上游側具有第3部位227及第4部位228。第3部位227之冷水與第4部位228之熱水,介由混合部226流入第1部位222。因此,水龍頭201,自出水口221流出將熱水與冷水以混合部226混合的水229(冷熱水)。藉此,水龍頭201,與僅流出來自該供水源之水229的情況相比,能夠以藉 由熱水使水溫上升之狀態使水流出,可簡單地緩和水229所造成之冷覺。
此外,水龍頭201,如圖19所示,宜於導入口231設置過濾器238。另外,水龍頭201,亦可設置於浴室等,此一情況,納水部207,例如為盥洗處之頂面(地板之頂面)或浴槽等。
以上,如同說明,實施形態4、5之水龍頭201,具有以下之第1特徵。
第1特徵為,水龍頭201,具備具有流出冷水的第1流出口221之第1流路202、以及具有流出暖風的第2流出口232之第2流路203。將第1流路202之該第1流出口221側的端部形成為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第2流出口232以與第1流出口221鄰接的方式配置,藉此,以藉由自第1流出口221流出冷水而產生之負壓的作用,使暖風流通於第2流路203內。
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201,藉由抽吸壓(負壓),可將第2流路203之暖風沿著出水方向(水的流動方向)送出。因此,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即便不以風扇等送出第2流路203之暖風,仍可於出水時,使暖風流出,可減少風扇等所造成之消耗電力。而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藉由抽吸壓自第2流路203將暖風送出,故與藉由風扇等將暖風送出之情況相比,可使來自出水口之冷水不易受到暖風之流動的影響。
此外,實施特徵4、5之水龍頭201,選擇性地具有以下之第2~第6特徵。亦即,第2~第6特徵為任意特徵。
第2特徵為,第1特徵中,更具備流出部214。於流出部214,獨立設置第1流出口221與第2流出口232。
第3特徵為,第1或第2特徵中,該第2流出口232呈筒狀,以包圍第1流出口221的方式形成。
第4特徵為,第1特徵中,第2流路203之第2流出口232側的端部呈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
第5特徵為,第1特徵中,更具備第1功能模式與第2功能模式。第1功能模式,自第1流出口221流出冷水,並自該第2流出口232流出暖風。第2功能模式,僅自第2流出口232流出暖風。於第2流路203,設置在第2功能模式運作時驅動之風扇204。
第6特徵為,第5特徵中,更具備偵測物體之偵測部205。若以偵測部205偵測到物體,則啟動該第2功能模式。
另,本發明,不僅只限定於實施形態4、5,可在未逸脫要旨的範圍內進行適宜變更而實施。
1‧‧‧混合水龍頭
2‧‧‧第1流路
3‧‧‧第2流路
4‧‧‧第3流路
5‧‧‧控制部
11‧‧‧開閉閥
21‧‧‧第1開閉閥
22‧‧‧熱水供給源
31‧‧‧第2開閉閥
32‧‧‧冷水供給源
41‧‧‧混合部
42‧‧‧流出部(流出口)
43‧‧‧第3閥
45‧‧‧檢測部
46‧‧‧第1檢測部

Claims (18)

  1. 一種水龍頭,具備:第1流路,與熱水供給源連接;第2流路,與冷水供給源連接;以及第3流路,具有將該第1流路與該第2流路混合之混合部,於該混合部之下游側設置流出口;其特徵為:於該第1流路設置可任意調整開放量之第1開閉閥;於該第2流路設置可任意調整開放量之第2開閉閥;於該第3流路,在該混合部之下游側,設置檢測該第3流路內之冷熱水的溫度之檢測部;該水龍頭更具備控制部,控制該第1開閉閥與該第2開閉閥的開放量;該控制部,施行反饋控制,以依該檢測部的檢測溫度而調整該開放量;當該檢測部檢測到既定溫度以上,該控制部即施行使來自該流出口之冷熱水的流出停止之停止控制;該停止控制,於該第3流路自該流出之停止狀態切換為流出狀態之緊接開始流出後,當該檢測部檢測到該既定溫度以上,則使來自該流出口之冷熱水的流出停止;於該第3流路自該流出之停止狀態切換為流出狀態之緊接開始流出後,在該檢測部檢測到未滿該既定溫度,並且,在該冷熱水之流出中,該第3流路內之冷熱水溫度上升之情況下,當該檢測部檢測到該既定溫度以上,則使來自該流出口之冷熱水的流出繼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水龍頭,其中,於該第3流路設置電解槽,將冷熱水電解,使藉由該電解而產生之氣體溶存於冷熱水而產生機能水;該流出口設置於該電解槽之下游側;該水龍頭設有自該流出口流出該機能水之第1模式;若選擇該第1模式,則該控制部控制該第1開閉閥及該第2開閉閥中之任一方或雙方以使該冷熱水的溫度下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水龍頭,其中,於該第3流路設置電解槽,將冷熱水電解,而製成以該電解產生之氣體作為氣泡析出的機能水;該流出口設置於該電解槽之下游側;該水龍頭設有自該流出口流出該機能水之第2模式;若選擇該第2模式,則該控制部控制該第1開閉閥及該第2開閉閥中之任一方或雙方以使該冷熱水的溫度上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水龍頭,其中,於該流出口設置該檢測部。
  5. 一種水龍頭,具備:第1流路,與熱水供給源連接;以及第2流路,與冷水供給源連接;其特徵為:該第1流路具有第1流出口;該第2流路具有第2流出口;該水龍頭更具備流出部;於該流出部,獨立設置該第1流出口與該第2流出口;於該第2流出口,設置藉由伴隨壓力變動之流體剪切而將冷水微粒子化之處理部。
  6. 一種水龍頭,具備:第1流路,與熱水供給源連接;以及第2流路,與冷水供給源連接;其特徵為:該第1流路具有第1流出口;該第2流路具有第2流出口;該水龍頭更具備流出部;於該流出部,獨立設置該第1流出口與該第2流出口;於該第2流出口,設置將冷水微粒子化之處理部;該第2流出口呈筒狀,以包圍該第1流出口的方式形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水龍頭,其中, 該第1流出口,以流出線狀熱水的方式構成。
  8. 一種水龍頭,具備:第1流路,與熱水供給源連接;以及第2流路,與冷水供給源連接;其特徵為:該第1流路具有第1流出口;該第2流路具有第2流出口;該水龍頭更具備流出部;於該流出部,獨立設置該第1流出口與該第2流出口;於該第2流出口,設置將冷水微粒子化之處理部;更具備隔熱部,將該第1流路中的較該加熱部更為下游側之部位隔熱。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8中任一項之水龍頭,其中,於該第1流路設置加熱部,將該第1流路內的冷水加熱。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水龍頭,其中,更具備:檢測部,檢測較該加熱部更為上游側之該第1流路內的熱水溫;以及控制部,依該檢測部之檢測結果,切換該加熱部所進行的加熱、及該加熱的停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水龍頭,其中,該檢測部具備:第1檢測部,設置於該加熱部之上游側;以及第3檢測部,檢測該第1流路內有無液體的流通;該控制部進行如下之控制:若藉由該第3檢測部檢測到液體流通,並藉由該第1檢測部檢測到未滿第1值的熱水溫,即控制加熱部以進行加熱;若藉由該第3檢測部檢測到液體流通,並藉由該第1檢測部檢測到第1值以上的熱水溫,即控制加熱部以停止加熱。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8項中任一項之水龍頭,其中,更具備操作部,切換自該第1流出口與該第2流出口雙方流出之情況、 以及僅自該第2流出口流出之情況。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水龍頭,其中,更具備施行該加熱部的加熱控制之控制部;該控制部控制加熱部,以使自該第1流出口流出之冷熱水的溫度,成為25℃以上45℃以下。
  14. 一種水龍頭,具備:第1流路,具有流出冷水之第1流出口;以及第2流路,具有流出暖風之第2流出口;其特徵為:將該第1流路之該第1流出口側的端部形成為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該第2流出口以與該第1流出口鄰接的方式配置,藉此,以藉由自該第1流出口流出冷水而產生之負壓的作用,使暖風流通於該第2流路內;該第2流出口呈筒狀,以包圍該第1流出口的方式形成。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水龍頭,其中,更具備流出部,將該第1流出口與該第2流出口獨立設置。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水龍頭,其中,該第2流路之該第2流出口側的端部呈向前端逐漸縮窄之形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水龍頭,其中,更具備:第1功能模式,自該第1流出口流出冷水,並自該第2流出口流出暖風;以及第2功能模式,僅自該第2流出口流出暖風;於該第2流路,設置在該第2功能模式運作時驅動之風扇。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水龍頭,其中,更具備偵測物體之偵測部;當該偵測部偵測到物體,即啟動該第2功能模式。
TW103108471A 2013-03-13 2014-03-11 水龍頭 TWI5808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0591A JP6135992B2 (ja) 2013-03-13 2013-03-13 吐水装置
JP2013050586A JP6155524B2 (ja) 2013-03-13 2013-03-13 混合水栓
JP2013050587A JP6155525B2 (ja) 2013-03-13 2013-03-13 湯水吐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7072A TW201447072A (zh) 2014-12-16
TWI580846B true TWI580846B (zh) 2017-05-01

Family

ID=51501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8471A TWI580846B (zh) 2013-03-13 2014-03-11 水龍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48075B (zh)
TW (1) TWI5808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2223B (zh) * 2015-08-13 2017-03-08 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微气泡装置
CN110274051B (zh) * 2019-07-02 2020-02-14 台州蓝标洁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水阀
DE102022106833A1 (de) 2022-03-23 2023-09-28 Grohe Ag Sanitäreinrichtung mit zumindest einer ersten Abgabeeinrichtung für eine Flüssigkeit
DE102022108204A1 (de) 2022-04-05 2023-10-05 Grohe Ag Sanitäreinrichtung mit einer Abgabeeinrichtung für eine Flüssigkei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7026B (en) * 1997-08-15 2000-04-11 Toto Ltd Cleaning water discharge device
JP2007010037A (ja) * 2005-06-30 2007-01-18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付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1335A (en) * 1987-11-02 1990-03-27 White Consolidated Industries, Inc. Pneumatic actuated switch for hot water dispenser
WO1994020784A1 (en) * 1993-03-05 1994-09-15 Sheringham Investments Pty. Ltd. Dispenser for hot and cold water
BR9611578A (pt) * 1995-11-13 1999-12-28 Peter Zosimades Sistema sem fio para monitoramento de temperatura
CN2384940Y (zh) * 1999-07-22 2000-06-28 郭天 内储式离子水机
JP3758570B2 (ja) * 2001-12-25 2006-03-2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シャワータワー
CN2637477Y (zh) * 2003-08-20 2004-09-01 刘珩 一种带电解槽的家用多功能纯净水处理机
CN2806919Y (zh) * 2005-06-16 2006-08-16 曹宇凡 暗装式数码控温水龙头
JP2007289234A (ja) * 2006-04-21 2007-1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流し台組込み型水切り乾燥装置
JP4914338B2 (ja) * 2007-12-28 2012-04-11 九州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整水器
CN201599448U (zh) * 2009-10-19 2010-10-06 深圳成霖洁具股份有限公司 具空气加湿功能的水龙头
CN201902640U (zh) * 2010-12-06 2011-07-20 厦门市易洁卫浴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水龙头
CN201982763U (zh) * 2011-03-16 2011-09-21 林斌 水龙头
CN202091564U (zh) * 2011-06-08 2011-12-28 陈丽君 一种改良数控调温自动水龙头
CN102278524A (zh) * 2011-06-27 2011-12-14 福州锐洁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即热式触摸水龙头装置
CN202158230U (zh) * 2011-08-03 2012-03-07 陈丽君 一种智能水龙头
CN202327232U (zh) * 2011-10-31 2012-07-11 蔡院雄 多功能电解水龙头
CN202580295U (zh) * 2012-05-18 2012-12-05 郑志强 带风口的水龙头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7026B (en) * 1997-08-15 2000-04-11 Toto Ltd Cleaning water discharge device
JP2007010037A (ja) * 2005-06-30 2007-01-18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付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8075A (zh) 2014-09-17
TW201447072A (zh) 2014-12-16
CN104048075B (zh)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0846B (zh) 水龍頭
RU2008125322A (ru) Мо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6155524B2 (ja) 混合水栓
JP2014028235A (ja) 浴室洗浄装置
JP5829157B2 (ja) 給湯器
TWI601694B (zh) 電漿液產生裝置
US20210000303A1 (en) Wash and shower system
JP7415440B2 (ja) 給湯装置
JP5469534B2 (ja) 浴室洗浄装置
CN101780441B (zh) 能够喷热雾的龙头
JP2000329403A (ja) 湯水供給装置
JP6237943B2 (ja) 貯湯式給湯機
JP2000045365A (ja) 人体局部洗浄装置
JP2014094339A (ja) 炭酸泉マイクロバブル生成装置、炭酸泉マイクロバブル生成装置を備えた炭酸泉マイクロバブルシャワー装置及びマイクロバブル炭酸泉装置並びに微細化吐出部材
CN213909960U (zh) 一种浴缸
KR20100037897A (ko) 비데 세정용 순간 온수장치
JP2018099424A (ja) 風呂装置
KR20070067339A (ko) 에어 및 제트 분사기능을 구비한 샤워기
JP2010007914A (ja) 電気瞬間湯沸器
JP2529203B2 (ja) 給湯システム
JP6714816B2 (ja) 衛生洗浄装置
JPH07299463A (ja) 風呂ユニット
JP2024070611A (ja) 給湯システム
JP2003056043A (ja) 手洗い装置
JP2016141957A (ja) 自動水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