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3599B - 印章及相關聯印台 - Google Patents

印章及相關聯印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3599B
TWI513599B TW101118609A TW101118609A TWI513599B TW I513599 B TWI513599 B TW I513599B TW 101118609 A TW101118609 A TW 101118609A TW 101118609 A TW101118609 A TW 101118609A TW I513599 B TWI513599 B TW I5135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mp
pad
printing plate
printing
low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8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7094A (zh
Inventor
Markus Zehetner
Peter Zindl
Original Assignee
Troda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616840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513599(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odat Gmbh filed Critical Trodat Gmbh
Publication of TW201307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7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3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35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B41K1/38Inking devices; Stamp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006Pocket st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02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one or more flat stamping surfaces having fixed im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2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stenci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B41K1/38Inking devices; Stamping surfaces
    • B41K1/40Inking devices operated by stamping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B41K1/38Inking devices; Stamping surfaces
    • B41K1/40Inking devices operated by stamping movement
    • B41K1/42Inking devices operated by stamping movement with pads or rollers movable for in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B41K1/38Inking devices; Stamping surfaces
    • B41K1/52Ink reservoirs, e.g. integral with stamp 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B41K1/38Inking devices; Stamping surfaces
    • B41K1/54Inking pads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Description

印章及相關聯印台
本發明係關於根據技術方案1、9、16、22、23、27、28、32、33及42之導言之一種印章、一種印台及一種用於更換一印章中之一印台及安裝一印台之方法。
DE 1 276 662 B闡述一種回墨印章,其中在靜止位置中,印板經定位而與接觸區域(特定而言,一壓印區域)成90°之一角度。因此,印板坐落於靠近印台處,印台平行於印板安置以使得印板可吸收墨水。為自靜止位置向外樞轉以產生一壓印印記,在其上附接用於壓印印記之印板之印刷板托架在每一側上具有兩個導引銷。彼等導引銷安置在回墨印章之一下部部分中之一T形導引狹槽中,特定而言,一垂直及水平導引狹槽。此外,印刷板托架具有在進行一壓印移動時上部部分(具有一沿對角線定向之導引槽)繞其操作之軸。因此,當進行壓印時,印刷板托架首先藉助導引槽及導引狹槽沿一水平方向移離印台,且當其到達垂直導引狹槽時,其藉由兩個導引銷中之一者之垂直位移與水平導引狹槽中之另一導引銷合作來起始一轉動移動。當轉動移動完成或第二導引銷到達垂直導引狹槽時,印刷板托架便沿著垂直導引狹槽移動以做出壓印印記。
彼情況下之缺點係在回墨印章之此一構造之情形下,需要相對大量之努力來產生壓印印記。又一缺點在於以下事實:此類型之構造與印板之大小相比係極大的(此乃因需 要複數個導引件及機械零件),且實際上僅接觸區域之一小區帶可用於印刷。另外,在進行壓印時,此一構造需要增加之力,此乃因在導引軸及銷中產生摩擦力。此外,由於T形導引狹槽可導致堵塞,可不能獲得一順暢運動。
自EP 0 249 901 A2知曉又一類似構造,其中再次,在靜止位置中,印刷板托架與印台處之接觸區域成一90°角度。再次,轉動機構涉及每側兩個導引銷,其中一個導引銷安置在下部部分上且第二導引銷在印刷板托架上。下部部分上之導引銷嚙合於印刷板托架上之一導引軌道中,而印刷板托架上之導引銷嚙合於下部部分及上部部分上之導引狹槽中。所有該等導引軌道相對於彼此定向,以使得印刷板托架水平提拉,從而樞轉至垂直位置中且進行一垂直運動以便產生一壓印印記。
彼情況下之缺點又係印刷板托架或印板僅可使用接觸區域之一極小區,此乃因移動之機構需要大量空間使其移離印泥且實行樞轉移動。
此外,US 5 740 737 A揭示一種印章,其中在初始位置中,印板係垂直的且代替印台提供一墨水飽和之墨輥來給印板塗墨。因此,在靜止位置中,印板或者不或者僅部分地施加至墨輥,以使得僅當開始壓印程序時,印板沿著墨輥之垂直位移才可致使墨水被吸收。此情況下之轉動移動係僅在已吸收墨水之後藉助複數個銷及導引件來起始,亦即,首先使印板與接觸區域成90°之一角度在墨輥上垂直移動且然後起始轉動機構及壓印程序。
彼情況下之缺點係此一構造未達成對墨水之一最佳化均勻吸收,此乃因在靜止位置中,印板不坐落於靠近墨水飽和之印台處。然而,若墨輥部分地坐落於印板上,那麼發生不均勻墨水吸收,從而產生一不均勻壓印影像。
US 6 834 584 B1揭示一種具有一90°轉動以在不具有一印台之情形下產生一壓印印記之印章。在此一印章中,印刷板托架經構造以使得印板形成壓印影像及墨水貯存槽兩者。因此,其不係一回墨印章。由於此一構造類型中之印刷板托架不需要一印台且因此不必自其提拉,且此外,不必提供用於一印台之空間或印台不阻礙轉動機構,因此可用適當構造之導引軌道及元件以及僅一個導引銷構造一較簡單樞轉機構。
最後,如(舉例而言)AT 503 827 B1中所揭示,已知一種不同類型之印章,其具有一第一外殼部分、可相對於該第一外殼部分樞轉之一第二外殼部分及一印板,該印板可圍繞該第一外殼部分之一第一端部區帶中之一軸自一靜止位置樞轉至一功能位置。在靜止位置中,印板係在第一外殼部分與第二外殼部分之間,且在功能位置中,第一外殼部分與印板及第二外殼部分形成一個三角形。
此情況下之缺點係此等印章總是經設計用於待實行之一單個壓印程序且為實行又一壓印程序,使用者必須手動將印章推回至靜止位置中,以便其可吸收墨水。
在上文所闡述具有稱為一90°轉動機構之機構之先前技術中,必須藉由將印台自印章之接觸區域向下拉出來更換 印台。因此,使用者必須將印章固持在單只手中且然後用另一隻手將印台自一腔中拉出來。然而,由於使用者必須用兩個手指牢固地固持印台以將其拉出來,因此首先必須將印台自腔中之開口推出來,且因此,實際上更換印台不係一簡單之事情。
當前印台之又一極明顯缺點係在回墨印章之所引述先前技術中,在靜止位置中,將印刷板托架之印板按壓在印台之印泥上,以使得不可簡單地將印台自腔中拉出來,此乃因印台被印板擋住。因此,使用者必須輕輕下推印章,以使得印刷板托架沿壓印位置之方向略微移動,且因此將印板自印台提拉,以使得然後使用者可將印板拉出來。然而,必須維持經提拉位置,此意指使用者必須保持下推印章且同時將印台拉出來,或印章必須提供有一固定裝置,藉助該固定裝置可將印章鎖定在一特定位置中以使得使用者不再必須下壓印章且在鎖定之後,可將印台拉出來。加入此一固定裝置相當大地增加費用及成本且亦進一步使印章之構造複雜。
因此,可以陳述對特殊在更換當前印章之印台時之使用者舒適性仍存在某些期望,且當更換印章時,使用者之手指常常弄髒,此乃因通常不能正確地握持印台。同時移動兩隻手亦意指使用者不能正常觀看印台且因此容易觸摸到墨水飽和之印泥。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藉以獲得具有減小之體積及重量且 較容易操作之一較簡單、較緊湊且較廉價構造之一種印章、用於一印章之印台及此外用於更換一印台且安裝一印板之方法。又一目的係盡可能地使用印章之接觸區域用於壓印印記。本發明之再一目的係避免介紹中所提及之缺點。
藉助其中一印刷板托架圍繞兩個導引銷轉動之一回墨印章達成本發明之目的,其中在該印刷板托架之每一側面上安置有一個導引銷,且該等導引銷同時嚙合在上部部分及下部部分中之導引狹槽中。
有利地,僅具有兩個導引銷(亦即,僅一個導引軸或僅一個樞轉點)之一回墨印章之此一構造產生印刷板托架自靜止位置至操作位置中之緊湊樞轉且因此接觸區域之一較大部分可用於做出壓印印記。以此方式,藉由印章之不同組件中之兩個導引銷之相互作用產生一移動輪廓,以便將印刷板托架之轉動移動所需之空間保持為盡可能小。此外,由於與先前技術形成相比,不必使複數個軸以不同次序且沿不同方向樞轉,因此當進行壓印時產生一更順暢之移動輪廓。當今,產生更緊湊、資源友好且實用之組件正變得越來越重要。直至現在,例如藉助具有在印章之靜止位置中印刷板托架經定位而與接觸區域成80°與135°之間之一印刷板托架的一回墨印章所獲得之一緊湊構造不得不伴隨與接觸區域相比減小之一印記大小,此乃因其需要更多空間用於印刷板托架之多個軸轉動機構。僅具有一個軸之本發明實施例與一較低材料需求或較小體積同時地提供 一流暢樞轉移動。因此,接觸區域之一大部分可用於壓印印記。
其中上部部分中之導引狹槽基本上水平定向之一實施例係有利的,此乃因此意指當操作印章時以一簡單方式產生一較佳之水平位移。此意指首先自印台之嵌入物提拉印刷板托架或印台。
在其中導引狹槽之始端自靜止位置開始向上傾斜(特定而言為拱形)之一項實施例中中,操作印章有利地藉由導引狹槽之上升平衡上部部分之移動,且因此印刷板托架或印板僅執行一水平移動,亦即,上升之導引狹槽補償對印章下推,事實上,此原本將產生印刷板托架之一對應垂直位移。
然而,在一有利實施例中,其他導引狹槽基本上垂直定向,此乃因此意指可執行一簡單垂直移動。
在一有利實施例中,在安置在接觸區域之端部區帶中之導引狹槽係垂直的,此意指一對應特定垂直路徑可用於產生一壓印影像,以使得可累積充分速度及壓力以產生一良好壓印影像。以此方式,實質上改良壓印影像之品質。
在其中下部部分中之導引狹槽自靜止位置開始向下傾斜且在端部區帶中朝向接觸區域垂直之一實施例中,據此藉由與上部部分中之其他導引狹槽之相互作用有利地產生一和諧移動輪廓,且因此可改良壓印舒適性。以此方式,則在輪廓中可不發生堵塞,此乃因所有導引件都係彎曲的且不需要突然之移動改變。
然而,在一有利實施例中,一凸台安置在下部部分中,該凸台構造為一對接件或止擋件;此可以一簡單、廉價之方式產生沿一特定方向之一界定轉動移動。
然而,有利地,下部部分之前側提供有用於待插入之一印台之一保持裝置,此乃因此產生增加之可接近性,從而極大地簡化其使用。此亦改良操作。
可根據說明辨別其他有利實施例及優點。
藉助一回墨印章來達成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在該回墨印章中用於印台之保持裝置經構造以使得在印章之靜止位置中,可經由下部部分之前側自由地接近印刷板托架。
橫向可接近性之優點係印台或印台載架可自外側平行於印刷板托架(亦即,沿一90°方向)推進或夾在印刷板托架上。由於印台不必經由接觸區域推動至印章外殼中(出於此目的,將再次必須保持接觸區域之一部分缺失),因此使得最大量之接觸區域可用於壓印印記。此外,較簡單地,經由側面裝設印台且當未插入印台時,在印章之靜止位置中,可經由側面將文本板安裝在印刷板托架上。另外,當更換印泥或給印泥充墨時,不必另外使用一單獨手動操作之鎖定裝置將印刷板托架加上印板移離印台。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改良處置且提供將接觸區域更佳地用於壓印印記。另外,由於不再存在印章外殼之下部部分之側面,因此減小印章外殼之材料需求。再次有利地,在將印台自保持裝置釋放之後以一平行方式將印台自印刷板托架拆卸意指使用者可容易穩固地握持印台且因此不會弄髒手 指。此外,使用者不必用另一隻手操作印章或固持印章,而可將印章放置於其正常靜止位置中且可簡單地自側面橫向拆卸印台。經由側面之此自由可接近性具有又一優點,亦即,當未插入印台時,可經由側面自由地接近印刷板托架。特定而言,此一實施例意指當更換時,不需要一固定裝置將印章鎖定在一特定位置中,且因此實質上減小製作成本且很大程度上簡化機構。此亦省卻對印章外側上之按鈕或旋鈕之需要。
在其中用於插入一印台之保持裝置安置在下部部分之前側中之又一實施例中,有利地,使用者可自外側看到幾乎全部印台,從而使得在更換印台時處置起來更容易,此產生較少污染。
在一有利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支撐表面安置在保持裝置中以支撐或固定一印台;以此方式,以一簡單方式防止印台掉落至下部部分之內部中。因此,當插入印台時,使用者不再必須精心地定位印台。
在又一有利實施例中,保持裝置具有用於定位、固持及以可釋放方式固定一印台之構件以將印台更牢固地緊固在保持裝置中。在構件之此實施例中,必須注意該等構件亦可抵抗壓力,此乃因在此實施例中,更換印台之方向與印刷板托架或安置在其上之印台上之負載相同。
在其中將構件構造為一凹入部及/或凸出部之一項實施例中中,以一簡單方式達成精確定位。若(舉例而言)插入多色彩印台,則此係重要的。此種構件之一適當配置亦可 防止印台顛倒地插入保持裝置中。
又更有利地,靜止位置中上部部分之前側之一下邊界與保持裝置之上邊界齊平或僅突出略微越過保持裝置之上邊界。此確保印台不被上部部分覆蓋且因此可容易地拆卸。若上部部分之上邊界突出越過下部部分太遠,則在靜止位置中更換印台將不再可能。
再次有利地,保持裝置經構造以用於在靜止位置中沿與印刷板托架之安裝表面相反之方向插入或拆卸一印台,以便實質上增強使用者友好性。
本發明之目的亦藉助具有藉此保持裝置經構造以使得在印章之靜止位置中可經由下部部分之上側自由地接近印刷板托架之特徵之一印章來達成。
在此情況下,在印章之此一構造中,有利地,當更換印泥時不再需要將印刷板托架與印台分離,此乃因可在不費額外力之情形下且在靜止位置中經由外側拆卸或插入印台,亦即,經由下部部分之上側。以此方式,簡化印泥更換操作。另外,由於缺少印章外殼之下部部分之上側,因此減小用於印章外殼之材料需求。在此類型之實施例之情形下,使用具有在135°與225°之間(特定而言,大約180°)轉動之一機構之一印章,亦即,當壓印時,印刷板托架執行一完整轉動。直至現在,在已知先前技術印章中,從未能夠在靜止位置中更換印章,而總係必須藉助固定裝置來鎖定在一特定位置中,該固定裝置經提供以使得對於拆卸而言,印板或印刷板托架不再坐落於印台上。在本發明之 印章中,印板坐落於印台上,且以一平行方式簡單地自印板拆卸印台。
在其中用於待插入之一印台之保持裝置安置在下部部分之上側中之一項實施例中,有利地,達成較容易可接近性。同時,較容易看到印台,從而增強更換時之舒適性。
再次有利地,用以容納一印台之一或多個支撐表面配置在保持裝置中;此提供一種將印台安置在距印刷板托架或距安置在其上之印板一特定距離(其因此總係相同是)處之簡單方法。
再次有利地,保持裝置提供有用於定位、固持及以可釋放方式固定一印台之構件,此乃因此意指可僅插入匹配印台,從而確保印章之高品質。
在其中該構件形成為一凹入部及/或凸出部之一實施例中,有利地,在與適當地固持或固定同時建立一精確位置。
再次有利地,保持裝置經構造以用於在靜止位置中沿與印刷板托架之安裝表面相反之方向插入或拆卸一印台,此乃因以此方式,由於沿所施加之力或壓力之方向拆卸印台,因此當更換時,不必將印章固定在一特定位置中。因此,可在任何時間更換一印台。此實施例亦意指當構造一印章時,可完全省卻一固定裝置。
然而,本發明之目的亦藉其助特徵在於用於固定在一印章中之一可變形構件安置在印台載架之側面中之至少一者上之一印台來達成,其中該構件形成為一鐙形件且一凸出 部或凹入部形成在該鐙形件上。
一可變形構件與一定位元件(特定而言,呈凹入部及/或隆起部形式)之一組合係有利的,此乃因以此方式,裝設在將印台插入一印章中時係容易的且另外達成印台在印章外殼中之精確定位。將定位元件形成為可變形構件確保對印台進行定位且克服印刷板托架或施加至其之印板之向下力而牢固地固持該印台。藉由將數個構件安置在印台上之不同位置處,不可顛倒地插入印台。此外,特定硬性構件負責定位在保持裝置中,其中至少一個其他可變形構件負責自保持裝置釋放。此產生以最大使用者舒適性牢固插入及更換印台。
本發明之目的亦藉助一印台來達成,該印台在印台載架之側面中之至少一者上提供有用於固定在一印章中之一可變形構件且在至少一個其他側面上提供有至少一個定位元件,特定而言,呈一凹入部及/或一凸出部或隆起部形式。
有利地,藉由壓縮可變形構件,容易將印台插入至一印章中或自一印章拆卸該印台,且當插入印台時,在釋放壓力之後,將克服由印刷板托架施加之力或印板之壓力而將印台牢固地固持在其位置中。基本上,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構件將印台緊固在針對彼目的提供之保持裝置中,此乃因印刷板托架或印板對印台施加一連續力,然而,可平行於印刷板托架或印板拆卸印台,亦即,壓力係沿拆卸印台之彼方向施加,以使得牢固固定是必要的,此乃因否 則的話,印台可由印刷板托架自保持裝置推出。將構件構造為一鐙形件具有以下優點:在邊界區帶中,大道對印台之一支撐且鐙形件之中心可容易變形。
在其中鐙形件形成為一把手之有利變化形式中,容易自一印章中之保持裝置釋放印台。
再次有利地,鐙形件安置在整個長側上,此乃因此意指由於鐙形件同時充當保持裝置之一間隔件因此定位可係精確的。以此方式,印台可在保持裝置中轉動。
然而,在又一有利實施例中,在與鐙形件相對之側上,以凸出部及/或凹入部形式提供其他構件以用於定位及/或固持,此乃因此確保一印台可僅插入在一保持裝置中之一特定位置中。
本發明之目的亦藉助一種更換一印章中之一印台之方法來達成,該方法之特徵在於在靜止位置中,將印台自其在保持裝置中之位置釋放且然後沿與印刷板托架之內面相反之方向將其自保持裝置取出。
因此,有利地,當更換印泥時,不再需要將印刷板托架與印台分離且不存在其中將印台固持在距印刷板托架某一距離處之鎖定位置。此外,當拆卸印台時,本發明之方法允許可自由地接近印章之印板。另外,材料需求係小的,此乃因不需要為印台或印台載架提供一腔,而是印台或印台載架取代印刷板載架坐落於印章外殼上之側。基本上,在用於更換一印台之方法中,不再需要將印台自一腔中拉出來,而係在將其自保持裝置釋放之後,平行於印刷板托 架自印刷板托架簡單地拆卸印台。以此方式,印刷板托架或印板在拆卸期間保持坐落於印台上,此意指印章保持在靜止位置中。將用於印台之保持裝置安置在側面上亦意指實質上增加使用者舒適性,此乃因使用者可自由地接近印台之大部分,而非如先前技術中所已知,僅能夠握持印台之一小部分(此乃因先前技術印台之大部分位於腔中)。
本發明之目的亦藉助一種裝設一印板之方法來達成,該方法之特徵在於在靜止位置中經由下部部分中之保持裝置裝設印板且保持裝置經構造以容納一印台及/或一蓋板,該印台及/或蓋板在操作印章時保持在保持裝置中。
有利地,使用者不再需要將印章固定在一特定位置(特定而言,在壓印位置中)中,但可透過保持裝置在側面中之開口簡單地接近印刷板托架,亦即,可經由側面自由地接近。因此,使用者可藉由保持裝置簡單地引入印板,且將其緊固至印刷板托架之安裝板上。由於此係全部在靜止位置中實行,因此可省卻用於將印章鎖定在一特定位置中之一固定裝置,從而實質上減小此一印章之成本及體積。
在其中用於印台之保持裝置經構造以使得在印章之靜止位置中可經由下部部分之前側自由地接近印台之一變化形式中,有利地,實質上簡化更換程序,此乃因與先前技術印章之情況形成對比,不必將印台自一腔中拉出來且不必使印章置於一更換位置中並鎖定以提拉印刷板托架以進行更換。在此類型之更換程序中,可簡單地使印章處在靜止位置中,此乃因儘管印刷板托架或印板正坐落於印台上之 事實,仍可實行更換程序。
在又一有利實施例中,保持裝置經安置以使得可在下部部分之上側處自由地接近印台,此乃因此處再次,可在印板坐落於印台上之靜止位置中拆卸印台。
最後,在又一有利實施例中,當未插入印台時,可經由保持裝置自由地接近印刷板托架或安置在印刷板托架上之印板,此乃因使用者可在靜止位置中在任何時間透過保持裝置接近印刷板托架或印板,從而增加關於裝設或拆除或維護工作期間之使用者友好性。
此外,本發明之目的係藉助一種印章來達成,其中用於一印台之一保持裝置安置在前側上且用於在靜止位置中沿印刷板托架上之負載之方向固定及拆卸印台之構件係安置在保持裝置中。
有利地,由於使用者可獲得對印台之一極佳抓握,因此此允許簡單且使用者友好地移除印台。另外,實質上簡化印台之插入。拆卸及插入皆不需要將印章固定在一特定位置中。因此,藉由省卻一固定裝置而簡化構造。
本發明之目的亦藉助一種回墨印章來達成,其中一彈性構件安置在下部部分中且突出至用於印台之一保持裝置中或與其幾乎齊平,且至少一個其他構件安置在下部部分上之一其他側上以用於定位及固持印台。使用一彈性構件74有利地在一插入印台上產生一壓力或力,據此將其驅策至一特定位置中。此意指可極堅固地且穩定地定位或固定印台。另外,可補償製造期間產生之任何不準確性或搭扣配 合所需要之間隙,以便將印台牢固地固持在印章中而其不能夠在保持裝置中前後滑動。上文進一步論述之優點在此情況下亦適用。
在又一有利實施例中,彈性構件係由一凸出部形成,且安置在下部部分之一頂面上,藉此當插入印台時,沿接觸區域之方向產生一力且同時存在充分空間用於使彈性構件成形。
在其中其他構件(特定而言,兩個其他凹入部)安置在下部部分之一縱向腹板上之一實施例中,則有利地,針對印台形成一第二緊固位置。
在一有利實施例中,兩個其他凹入部安置在頂面上以用於定位及固持印台,此乃因此可防止印台掉落。
在又一實施例中,橫向導引件安置在下部部分上,該橫向導引件沿接觸區域之方向自頂面延伸且在距接觸區域某一距離處結束;以此方式,促進印台之插入。
在一項實施例中,一腹板有利地安置在橫向導引件之間以安放印台以使得印台不可掉落在下部部分之內部中。
在一有利實施例中,至少在一個側上,特定而言,在一橫向導引件上或在頂面上,安置對應於一印台上之一斜面之一凸出部,此乃因此係防止將另一印台推進之一簡單方式且不可嚙合配接鎖定機構或搭扣配合連接。
在又一有利實施例中,用於印台上之一對應凹入部之一凸輪係安置在下部部分之頂面上,且該凸輪突出至保持裝置中,藉此再次防止完全引入。
在再一有利實施例中,用於印台上之一對應開口之一斜坡係安置在一個或兩個橫向導引件上作為一種防止錯誤印台被完全引入之一簡單方式。
本發明之目的亦藉助一種印台來達成,其中至少一個構件(74)安置在長側面(106)上以用於插入一印章(1)中之一對應構件(74)中,且在一其他側上,安置一其他構件(74)以用於定位及固持。此意指有利地印台可以一簡單且具成本效益之方式來製造且被緊實並穩固地固持在印章中。一印台之具成本效益製造係有利的,此乃因印台係消耗型部分,且因此頻繁地更換。
在又一有利實施例中,兩個凸出部安置在長側面上作為經形成以用於插入印章之下部部分之頂面上之凹入部中之構件,且其中在相反側上,安置另外兩個凸出部以用於插入印章之下部部分之縱向腹板上之凹入部中;使用凸出部意指定位可係精確的且可再次將製造成本保持為低。
在一有利實施例中,與該長側面相對之凸出部安置在一中心腹板或長側面上以在插入至一印章中時提供一更牢固固持。
在又一有利實施例中,平行於中心腹板安置一其他長側面,其中在中心腹板與長側面之間形成一空間以將印章之縱向腹板容納於該空間中。此實質上改良視覺外觀。
在再一有利實施例中,一抓握元件安置或形成在兩個短側面上以使印台更容易操縱。
在一有利實施例中,用於一對應凸出部之一斜面係安置 在印章上至少一個側上;此意指僅在斜面與凸出部彼此匹配之情形下,至保持裝置中之完全插入才係可能的。此防止錯誤印泥或印台插入在保持裝置中及嚙合搭扣配合連接。
在再一有利實施例中,用於印章上之一對應凸輪之一凹入部係安置在長側面上,再次以在不匹配時防止完全插入。
在一最後有利實施例中,出於容易、廉價製造之目的,用於印章上之一對應斜坡之一開口係安置在一個或兩個短側面上。此外,再次,僅不匹配之一印台之一部分可饋送至保持裝置中,且因此,不可嚙合鎖定機構或搭扣配合連接。
應注意,實施例之特定優點適用於其他對應或等效實施例。
將根據形式上簡化的且概略的附圖更佳地理解本發明。
首先,應指出在所闡述之各種實施例中,相同部分提供有相同元件符號或相同組件說明,其中若做出適當改變,對整個說明之揭示可適用於具有相同元件符號或相同組件說明之相同部分。另外,說明中之位置描述語(例如,頂部、底部、側面等)係參考彼時正闡述且圖解說明之圖;當位置改變時,若做出適當改變,該等位置描述語將適用於新位置。此外,來自各種所圖解說明及闡述之實施例之個別特徵或特徵組合表示個別發明性解決方案。
應將本發明說明書中關於值範圍之所有細節理解為包括任何及所有部分範圍,舉例而言,應將範圍1至10理解為包括自下限1開始且包含上限10之所有部分範圍。
圖1至圖20展示處於組裝條件下及作為個別部分之一印章1之一實施例;印章1係稱為一回墨印章1之印章,亦即,在一靜止位置2中,如可在圖1及圖2中所看到,舉例而言,一印板3自一印台4吸收墨水且將印章1致動至一操作位置或致動位置5中(如圖3及圖4中所展示)自印板3(也稱作一印刷板或文本板)產生一壓印印記(未展示)。因此,可以說在一回墨印章1中需要一印台4。
印章1由數個個別組件組成,該等個別組件藉由將一者推至另一者內部而不需要例如螺釘或螺帽等一連接構件而簡單地連接。因此,由於僅需要將個別部分一者推至另一者內部,因此盡可能快速且簡單地組裝印章1。此外,印章1經設計以使得僅需要少量不同部分;為產生一壓印影像,印章1僅由6個不同組件形成,因此可極廉價地製造該印章。為進一步減小此一印章1之成本,較佳地,大多數組件係由注射模製塑膠部分形成。在此情況下,印章1由一上部部分6、一下部部分7、一印刷板托架8、一彈簧9、一印板3及額外印台4組成,印台4通常可更換且用作一替換部分。
為改良使用者友好性,可將一可插入及卡入式檢視窗10放置在上部部分6中,以使得可將紙、箔片等上之一壓印印記切割至適當大小,且然後將其放置在上部部分6與檢 視窗10之間。由於檢視窗10係由一透明塑膠製作,因此使用者可在檢視窗10後面看到具有壓印印記之紙。另外,上部部分6提供有對應於檢視窗10之一凹倉11,其中檢視窗10之長側具有兩個搭扣配合元件12、13且另一平行長側之中心具有帶有一經模製抓握元件15之又一搭扣配合元件14。搭扣配合元件12至14因此嚙合在上部部分6中之搭扣凹陷16中,以使得在檢視窗10上將檢視窗10按壓至上部部分6上產生一搭扣配合連接及檢視窗10在上部部分6上之一較牢固固持。較佳地,上部部分6中用於檢視窗10之凹倉11經形成以使得當插入檢視窗10時,檢視窗10之外表面不突出超過上部部分6之外輪廓,而係與其齊平鋪展。較佳地,檢視窗10安置在上部部分6之一上側17上,且可延伸至一前側及/或一背側18、19中。明顯地,檢視窗可僅安置在上部部分6之前側及/或背側18、19中。檢視窗10亦可經由一旋轉軸在一個側上緊固至上部部分6,以使得在使用抓握元件15打開檢視窗10時,其可經由樞轉軸轉動。此在當用於檢視窗10之凹倉11經構造以使得在檢視窗10與凹倉11之底部之間形成一空間(未展示)(可將物品放置在該空間中以用於儲存)時係有利的。作為一實例,凹倉11可為幾個毫米深(舉例而言,5 mm),以使得文具物品(特定而言,紙夾)可儲存在其中,且因此必須頻繁地打開檢視窗10以移除紙夾;在此情況下,一旋轉軸將係使用者友好的。亦可將一永久磁鐵注射模製或黏合在上部部分6之凹倉11中,以使得保持放置於其中之紙夾。亦可代替一檢視 窗10將一非透明遮蓋定位在彼處。
在所展示實例中,展示一回墨印章1具有印刷板托架8之在80°與135°之間(特定而言,大約90°)之一樞轉角度20,由圖1中之一箭頭圖解展示。此意指一印章1製作有一印台4,其中印刷板托架8僅執行一四分之一圓移動,其中該印章基本上由一伸縮式上部部分及下部部分6、7以及一印刷板托架8組成,該印刷板托架8以樞轉方式安裝在下部部分中以容納印板3,其中用於一印台4之一保持裝置21安置在印刷板托架8上,且在一靜止位置2中,印刷板托架8經定位而與印章1之一接觸區域22成80°至135°之範圍,特定而言,成大約90°,且可經由導引構件自此靜止位置2位移至一操作位置23中以產生一壓印印記。
基本上,印刷板托架8之轉動機構經構造以使得印刷板托架8在下部部分7之內部24中具有最緊湊轉動圓,藉此最佳化用於一壓印區域25之空間之使用,以便能夠產生盡可能大之一壓印影像。為此,大約為印刷板托架8之大小之壓印區域25比印章1之總接觸區域26大至少60%,較佳地在75%至80%之範圍中。此係由於印刷板托架8經由兩個導引銷27轉動而達成,其中在印刷板托架8之每一側面28上安置有一個導引銷27且該等導引銷同時嚙合在下部部分7及上部部分6中之導引狹槽29、30中。
因此,印刷板托架8經構造,以使得其具有盡可能大之一基底單元31以容納盡可能大之一印板3,及各自在其上形成有一導引銷27之橫向側面28。此外,沿縱向方向,印 刷板托架8在兩個側面28之間具有一中心腹板32,其支撐兩個側面28且同時提供良好穩定性。印板3安裝在基底單元31之相對平坦安裝表面33上,當組裝印章1時,印板3與印台4相關聯。因此,印刷板托架8之長度及寬度匹配下部部分7之內部24,此乃因其完全定位在內部24中且僅導引銷27自下部部分7之內部24突出。因此,基底單元31僅比內部24之面積小幾個百分比(特定而言,5%),以使得可使用一極高百分比之壓印區域,至少印章1之接觸區域26之60%,較佳地在75%至80%之範圍中。基底單元31之大小因此取決於基底單元31之構造,此乃因其必須確保印刷板托架8可在下部部分7之內部24中無阻礙地轉動。關於印板在安裝表面33上之裝設,將簡單地陳述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緊固方法,但較佳地,將印板3接合至安裝表面33。基底單元31(特定而言,安裝表面33)亦可具有搭扣配合凹穴,其中在印板3上具有對應搭扣配合銷,以便簡單地按壓印板3且搭扣配合銷搭扣至搭扣配合凹穴中。就此而言,搭扣配合銷亦可穿過基底單元31突出。
為使得具有導引銷27之印刷板托架8可容納於下部部分7中,下部部分7之每一側面34具有自接觸區域22垂直延伸且然後成一弧形結束之一拱形導引狹槽29。以此方式,拱形導引狹槽29經形成以使得以盡可能小之餘隙在其中導引安置在印刷板托架8之側面28上之導引銷27,且當組裝時,導引銷27自下部部分7之內部(亦即,內部24)穿過導引狹槽29指向外。由於導引狹槽29延伸至側壁34之邊界區 帶,因此組裝僅需要將印刷板托架8放置在導引狹槽29中。然而,為允許導引銷27自導引狹槽29充分地突出,使下部部分7之整個高度35在拱形導引狹槽29之區中凹進或壓低。以此方式,組件係薄的,且導引銷27盡可能地自導引狹槽29突出以進一步嚙合在上部部分6中之其他導引狹槽30中,且因此上部部分6及下部部分7經由兩個導引銷27牢固地固持在一起,亦即,上部部分6及印刷板托架8連接在一起,其中上部部分6簡單地放置在印刷板托架8之導引銷27上方,且然後搭扣配合至上部部分中之導引狹槽30中。下部部分7簡單地插入在兩個部分之間,以使得上部部分6便可放置在下部部分上方或內部可容納穩固地連接至上部部分6之印刷板托架8。為此,下部部分7之外輪廓匹配上部部分6之內部37,以使得可將下部部分7至少部分地推動至上部部分6之內部中;較佳地,個別部分係矩形形狀。
因此,下部部分7中之導引區帶36又充當上部部分6之一導引件,出於此目的,在上部部分6中之側壁39上形成一垂直導引區帶38,該垂直導引區帶38對應於導引區帶36,以使得在下部部分之高度35內沿著導引區帶36之邊緣40定位及/或導引垂直導引區帶38。因此可將垂直導引區帶38構造為一全斷面凸出部/隆起部,或可在上部部分6內部形成個別腹板,該等腹板經構造以使得其嚙合在凹陷中,亦即,嚙合至導引區帶36中,且因此在邊緣40上方被導引。同時,上部部分6之用於印刷板托架8之導引銷27之導引狹 槽30整合至垂直導引區帶38中,亦即,垂直導引區帶38幫助伸縮上部部分6及下部部分7且同時,當伸縮時,經由導引狹槽30負責印刷板托架8之轉動移動。上部部分6中之導引狹槽30因此經安置以使得其首先水平延伸且然後成沿下部部分7之方向之略弧形結束,亦即,導引狹槽30略微水平定向且亦負責印刷板托架8之水平位移。亦可以說,上部部分6中之導引狹槽30相對於下部部分7中之導引狹槽29偏移90°,亦即,下部部分7中之導引狹槽29主要負責垂直位移,而上部部分中之導引狹槽30負責水平位移。此情況下重要的係上部部分6中之導引狹槽30之拱形端匹配下部部分7中之拱形端,以使得可產生如下文所闡述之一適當轉動機構。
為簡化個別部分之組裝,在所展示實施例中,提供平行於垂直導引區帶38之橫向凹口42,而在相對側上,上部部分6之側壁39及前側18被折斷,亦即,側壁39及前側18縮短,以使得當組裝時,提供對保持裝置21之接近,此乃因固持裝置不再被覆蓋或僅部分被覆蓋以使得印台4之插入不成問題。此意指,在垂直導引區帶38中形成一種延伸部43,此意指當組裝此區帶時,具有導引狹槽30之延伸部43較容易變形;特定而言,可將該延伸部向外按壓,此乃因較少材料需要發生變形且因此上部部分6可更容易地放置在印刷板托架8之導引銷27上方以用於搭扣配合於導引狹槽30中。
此外,上部部分6及下部部分7各自具有彈簧9(特定而 言,一盤簧)施加且定位至其上之一彈簧保持裝置44。存在彈簧9係為了在上部部分6與下部部分7之間產生一適當力,以使得在靜止位置2中(亦即,不操作印章1),兩個部分總係相對於彼此處於一界定位置中且同時將印板3按壓在印台4上。為此,彈簧9將上部部分6及下部部分7驅策開。因此,在所展示實施例中,與彈簧9將設定至其上之一中心、高度較小且圓形腹板46一起,在上部部分6中形成T形腹板45,以使得彈簧9定位在T形腹板45與背側19之間。對應地,在下部部分7中提供一凸台47,在凸台47中形成一X形腹板48,藉此X形腹板48對應於彈簧9之直徑,以使得可將彈簧推至腹板48上方且再次定位及固持彈簧9。明顯地,可使用固定彈簧9之任何方式。
為形成一凸台47,使上部部分6與下部部分7之間之分離且因此彈簧撓度拉長,以使得,舉例而言,可將具有一較大節距之一較長彈簧9用於一較小彈簧力,且因此可改良壓印舒適性,此乃因使用者不必施加那麼大的力。此亦意指,可將兩個部分較靠近地按壓在一起,此乃因在按壓在一起時,彈簧9容納於凸台47(亦即,凹穴)中,以使得可將上部部分6直接按壓至下部部分7上。另一方面,凸台47具有在下部部分7之內部49中產生用於印刷板托架8之一止擋件或止擋面50之效應,該止擋件或止擋面同時充當用於引入印刷板托架8之轉動移動之對接件。
轉動程序如下:在操作印章1時,克服彈簧9之彈簧力將上部部分6推至下部部分7上方且同時導引狹槽29、30中之 導引銷27發生位移,以使得由於導引狹槽29、30之相互作用,執行印刷板托架8之移動之一預界定路徑;特定而言,藉助一相關聯轉動及垂直移動自印台4提拉印刷板托架8。以此方式,在第一階段中,亦即,在開始時,導引銷27首先藉助上部部分6中之水平定向之導引狹槽30主要一沿水平面位移,藉此自印台4之嵌入物51提拉印刷板托架8,亦即,沿一水平面之位移係兩個導引狹槽29、30之構造之結果,且其中印刷板托架8由於上部部分6中之導引狹槽30水平位移且由於下部部分7中之導引狹槽29之拱形路徑同時沿接觸區域之方向略微下降,但第一階段中之下降僅係略微的。當將上部部分進一步推動至下部部分上時,亦即,開始稱為第二階段之階段,則將導引銷27移動至導引狹槽29之弧中,且由於導引狹槽29、30,印刷板托架8執行一略微圓形之拱形移動,藉此印刷板托架8到達下部部分7中之凸台47處且靠在凸台47上,使得凸台47用作一對接件且止擋印刷板托架8之移動。然而,由於凸台47僅部分地阻擋印刷板托架8之移動,因此印刷板托架8現在圍繞導引銷27轉動或樞轉,且因此使其平行於印章1之接觸區域22定向。以此方式,中心腹板32亦參與轉動移動中,此乃因中心腹板32止擋印刷板托架8在一特定位置中之移動,亦即,印泥托架31之下部部分及中心腹板32與凸台47精確地對齊,以使得傾覆係不可能的。同時,由於導引狹槽29之拱形路徑,印刷板托架8下降直至其現在定位在凸台47下面為止,且在將上部部分6完全收縮至下部部 分7上時,亦即,在第三階段中,印刷板托架8執行一主要垂直移動且因此被推在印章1之接觸區域22上。以此方式,當裝設一印板3時,在接觸區域26內產生一壓印印記,從而完成壓印程序。接下來,使用者簡單地釋放上部部分6,以使得上部部分現在藉由彈簧9自下部部分7自動地提拉,且被推回至靜止位置2中。印刷板托架8現在沿相反方向轉動,以使得其在靜止位置2中平行於印台4定向且變成坐落於印台4上。
印台4現在必須給安裝在印刷板托架8上之印板供應用於一壓印程序之墨水,亦即,如圖4中所圖解展示,印台4具有一墨水飽和之嵌入物51,印板3藉助一略微壓力坐落於該嵌入物上,以使得印板3可在靜止位置中自嵌入物51吸收墨水。然而,由於印刷板托架8經安置而與印章1之接觸區域成一特定角度,因此印台4必須相對於印刷板托架8對應地安置,亦即,印台4亦必須經安置而與印章1之接觸區域22成在80°至135°之範圍中(較佳地,大約90°)之一角度。以此方式,在靜止位置2中,印刷板托架8及印台4彼此平行定向,藉此安裝在印刷板托架8上之印板3由印刷板托架8以一輕輕壓力按壓在嵌入物51上,亦即,沿塗墨方向施加至印板4。
由於印刷板托架8安置在下部部分7中,因此印板3亦裝納於其中。為此,保持裝置21安置在下部部分7中,其中印台4施加至固持裝置21,或當已施加墨水時,將印板4自固持裝置21拆卸,以便插入一新的或剛剛使墨水飽和的印 台4。用於印台之保持裝置21因此安置在下部部分7中,以使得在印章1之靜止位置2中,經由下部部分7之側面提供對印刷板托架8之自由接近,亦即,當不插入印台時(如圖5中所展示),使用者可直接經由或透過安置在前側34a上之保持裝置21接近印刷板托架8,此乃因在靜止位置2中印刷板托架平行於保持裝置21定向。然而,若印台4係插入保持裝置21中,則印台4封鎖保持裝置21。
因此,可以說,用於印台4之保持裝置21安置在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上,藉此保持裝置21呈一窗形式,其中將構件安置於窗中以容納印台4,以使得當不插入印台4時,可直接接近安置在下部部分7內部且平行於保持裝置21之印刷板托架8。由於在靜止位置2中,印刷板托架8在印台4上持續地施加一略微壓力,因此印台4必須適當地固持在保持裝置21中,此乃因否則,印台4將藉此被驅出平行於印刷板托架8之保持裝置21且因此被驅出下部部分7。為防止此情況,保持裝置21具有用於緊固且定位並導引之構件。對應地,用於將印台4定位、固持且以可釋放方式固定在保持裝置21中之此類構件亦安置在印台4上。
在構造保持裝置21中,重要的是:一方面必須確保在操作印章1時,印台4不能掉落在內部24中;為此,在所圖解說明實施例中,在下部部分7之內部24中(特定而言,在前側34a上)提供支撐表面52,印台4坐落於支撐表面52上。此外,在保持裝置21之一個長側53上提供凹入部54及/或凸出部(未展示),特定而言在背對接觸區域22之側上。因 此,可以且較佳地使用兩個凹入部54及/或凸出部(未展示),該等凹入部及/或凸出部不對稱地安置在長側53上,以使得不會將一印台4顛倒地插入在保持裝置21中。在相對長側53之中心係一緊固元件55。因此,可以說保持裝置21係呈一窗或一開口形式,支撐表面52安置在該窗或開口上以安放印台4,且提供構件(特定而言,至少一個緊固元件55及一或多個凹入部54及/或凸出部)以用於固定且定位印台4。明顯地,可使用用於固定且定位一物品之任何已知先前技術解決方案;在每一情況下,兩個部分(亦即,保持裝置21及印台4)在構造上將彼此匹配。
印台4對應地由一印台載架56及安置在其中以容納墨水之一嵌入物51組成,其中在印台載架56上提供用於插入至一印章1(特定而言,保持裝置21)及/或自一印章1拆卸之構件。在所展示實施例中,在印台載架56之側面中之至少一者(特定而言,一長側57)上,提供可變形構件以用於固定在一印章1中,且在至少一個其他側面上(特定而言,在另一長側57上),提供一定位元件,特定而言,呈一凹入部及/或一凸出部58形式。當將印台4插入保持裝置21中時,則首先將定位元件(特定而言,凸出部58)插入至凹入部54中,且將印台4整個地推至保持裝置21中,據此,可變形構件搭扣至緊固元件55中。此確保在不操作可變形構件之情形下,不能將印台4自保持裝置21拆卸,或印台4不能自固持裝置21退出。為此,印台4上之構件(特定而言,凸出部58)經特殊構造以為保持裝置21中之印台4提供一固持壓 力。為此,構件(特定而言,凸出部58)係漸縮的,亦即,在於印台載架56上形成構件之區中,構件74(特定而言,凸出部58)之材料比在距印台載架56某一距離處厚,且因此構件以某一角度伸出。此意指,在將構件(亦即,凸出部58)插入凹入部54中時,力隨著插入深度增加,且因此,印台4以極小移動範圍定位在保持裝置21中。
所圖解說明實施例中之可變形構件74經構造,以使得構件呈一鐙形件59形式且在鐙形件59上形成一凸出部或凹入部,亦即,產生由一印台載架及安置在其中以容納墨水之一嵌入物51組成之一印台,且用於插入至一印章1中及/或自一印章1拆卸之構件安置在印台載架上,其中用於固定在一印章1中之一可變形構件安置在印台載架56之側面中之至少一者上,其中將構件構造成鐙形件59形式且將一凸出部60或一凹入部安置在鐙形件59上,該凸出部或凹入部經構造以用於搭扣配合或緊固至緊固元件55。可將鐙形件59形成為一把手。在所展示實施例中,鐙形件59在整個側面(特定而言,長側57)內延伸,藉此鐙形件在外邊界區中附接至印台載架56。此情況下重要的是在鐙形件59與印台載架56之間提供一空間61,以使得鐙形件59上之壓力可使其沿印台載架56之方向變形,以使得印台4可自緊固元件55或保持裝置21釋放。較佳地,在與鐙形件59相對之側上以凸出部60及/或凹入部形式提供其他定位及/或固持構件。
印台4之特定構造及在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中之特定配 置意指更換程序不同於先前技術程序。可以說執行一種用於更換一印章1中之一印台4之方法,其中在靜止位置2中,一印刷板托架8之一壓力或安裝在一內面(特定而言,一安裝表面33)上之印板3坐落於安置在一保持裝置21中之一印台4上,其中在操作印章1時,將印板3自嵌入物51提拉且自靜止位置2樞轉至一操作位置5以產生一壓印印記,其中在靜止位置2中,將印台4自其在保持裝置21中之位置釋放,且然後沿與印刷板托架8之內面相反之方向將其自保持裝置21拆卸,亦即,可自外側(特定而言,在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處)自由地接近下部部分7中之印台4,且首先將印台4自保持裝置21釋放且然後自外側平行於印刷板托架8拆卸。
如可在圖中看到,由於印台4替換或填充側面(特定而言,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之一大部分,因此此一簡單拆卸程序係可能的。
然而,為能夠產生一壓印影像,首先,需要裝設一印板3,此乃因在製造時,印章1僅由以下部分形成:上部部分6、下部部分7、印刷板托架8及彈簧9。因此,將印台4設計為一可替換部分且獨立於印章1製作。亦沒必要存在檢視窗10。通常,使用者選擇一印章且然後較佳地使用定製圖形軟體決定一壓印影像。舉例而言,然後將此壓印影像轉印至一激光打印機以自一工件製作印板3。接下來,必須將印板3安裝在印刷板托架8上。在先前技術中,此通常係在印章1處於操作位置5中之情形下來實行。
在根據本發明所闡述之印章1中,可在印章1之靜止位置2中裝設印板3,其中印板3經導引穿過保持裝置21到達下部部分7之內部24中且然後將其定位且緊固至安裝表面33。因此,可以陳述提供一種用於將一壓力板或印板3安裝在一印章1中之方法,其中在靜止位置2中,將印板3安置在一保持裝置21中,其中在操作印章1時,印板3自靜止位置2樞轉至一操作位置5中以產生一壓印印記,其中在靜止位置2中經由下部部分7中之保持裝置21裝設壓力板3,且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便容納一印板3。
事實上,可以陳述,在如圖1至圖20中所闡述之印章1之此一構造之情形下,印台4安置在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上,藉此平行於前側34a拆卸印台4或將其插入至印章1中。因此,有利地,使用者可獲得對印台4之容易接近且亦可看到印台4之大部分,以便改良插入或更換印台4時之操縱。印章1之尺寸較佳地使得用於印台4之保持裝置21幾乎佔據所有前側34a,亦即,高度35大約等於印台4之窄側。以此方式,實質上減小此一印章1之體積,然而經提供用於印板3之空間得到最大化,亦即大約為印台4之表面積。上部部分6以一對應方式構造,亦即,以使得內部37容納下部部分7;特定而言,內部37具有使得下部部分7可完整地定位在上部部分6之內部37中之一高度35。
圖25展示一不同類型之一回墨印章1之又一實施例。此回墨印章1具有一180°轉動器,亦即,轉動機構經構造以使得印刷板托架8圍繞其軸完整地轉動一次。然而,由於 個別元件具有相同說明,因此在此實施例中將使用在上文所闡述之圖中所採用之元件符號。
印章1由一伸縮式上部部分6及下部部分7以及一印刷板托架8組成,印刷板托架8可在下部部分7中樞轉以容納印板3,其中一保持裝置21安置在印刷板托架8上且如所展示,處於靜止位置2中之印刷板托架8定位在相對於一接觸區域22成180°之一區中,藉此,印刷板托架8可藉助導引構件自該靜止位置2位移至一操作位置23(未展示)中以產生一壓印印記,且上部部分6係U形的,以便充當一操作鐙形件65,其中經由U形操作鐙形件65之兩側使上部部分6遠離下部部分7,如已自先前技術所已知。然而,為能夠使用先前圖中所界定之新穎印台更換系統,已重新設計下部部分7。此處再次,用於印台4之保持裝置21安置在下部部分7中,藉此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使得在印章之靜止位置2中,經由下部部分7之一上側66自由地接近印刷板托架8,亦即,保持裝置21安置在下部部分7上之操作鐙形件65下面,且使用者可經由下部部分7之上側66與操作鐙形件65之間的空間67接近保持裝置21。在印章1處於靜止位置2時在保持裝置21正下方且平行於固持裝置21的還有印刷板托架8。此確保在靜止位置2中,當插入印台4時,印刷板托架8(特定而言,安裝在其中之印板)坐落於印台4之嵌入物51上。然而,當自保持裝置21拆卸印台4時,可再一次經由保持裝置21獲得對印刷板托架8之接近。此意指可在靜止位置2中裝設印板3,如先前實施例中所闡述。
應注意,在所展示實施例中,操作鐙形件65不必提供有一把手元件,而可簡單地由一U形鐙形件形成。僅需要確保在操作鐙形件65與下部部分7之間對保持裝置21之接近係可能的,亦即,存在對保持裝置21之自由接近。
因此,可以陳述,兩個實施例之間的差異在於用於印板3之保持裝置21及當插入一印板3時,對於印泥本身而言,一方面安置在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上(90°印章)且另一方面安置在下部部分7之上側66(180°印章)上。
亦可以上文所闡述之方式給印台4提供一檢視窗10,如圖26中以圖解形式所展示,亦即,印台載架56在相對側上具有一凹倉11以容納嵌入物51。印台可再次提供有搭扣配合凹陷16,以使得可將具有搭扣配合元件12至14之檢視窗10推動至印台4上,特定而言,至背側上。以此方式,可再次將已做出之一壓印印記插入於其中,以使得其透過透明檢視窗10係可見的。明顯地,印台4上之一檢視窗10之配置亦可係根據先前實施例及仍將闡述之實施例。此外,檢視窗10亦可放置在印台3上或圍繞印台3。僅需要確保印台4可插入至保持裝置21中即可。
在圖27中展示又一實施例。然而,在此例項中,未展示印章1且僅展示印刷板托架8。此印刷板托架8基本上對應於上文所闡述之實施例中之構造,以使得其可插入上文所闡述之印章1中。
在此情況下,印章1基本上係形成為一備墨印章1,其中印刷板托架8之印泥托架31之下部部分經設計以容納一備 墨印板68,亦即,印泥托架31之下部部分具有備墨印板68插入其中之一搭扣配合框架69。此意指現在不需要印台4,而壓印影像係直接自印刷板托架8(特定而言,自其中之備墨印板68)產生。如自先前技術備墨印章已知,墨水係儲存在印刷板托架8中之一儲存介質70中且墨水可透過備墨印板68自彼處淌出,如箭頭71所圖解指示。明顯地,可將備墨印板自身構造為一儲存介質。
由於不再需要一印台4,因此可將一蓋板(未展示)插入保持裝置21中,據此,封鎖至印刷板托架之開口及對其之接近。因此,可以陳述,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容納在操作印章1時仍在保持裝置21中之一印台3及/或一蓋板。在關於一回墨印章1之一項實施例中,亦可在遞送印章1時插入此一蓋板且使用者用一印台4替換此蓋板。通常,由於僅需要更換印刷板托架8,因此使用者將亦可決定應使用一回墨印章1還是一備墨印章1。
圖28至圖41展示供在上文所闡述之印章1中使用之印台4之各種實施例。此處應提及,整合至印章1中之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便適合所展示之印台4,以使得可將該印泥插入保持裝置21中。
就此而言,圖28展示一實施例,其中鐙形件59作為構件74安置在一長側57上,而在相對側上,針對印章1之保持裝置21上之類似銷75(未展示),安置其他構件74(特定而言,兩個銷75及一個銷座76(展示為虛線))。銷75具有一特定形式且舉例而言,可為漸縮形狀。舉例而言,銷75可 經由一搭扣配合連接可附接或以可拆卸方式緊固至印泥托架31之下部部分,亦即,舉例而言,具有或不具有搭扣配合之一導引件安置在基底單元之厚度內,以使得可自一個側推動該導引件,特定而言自其中自由地顯示印泥51之側。以此方式,一印台4,特定而言一基本實施例,可經製作用於具有不同保持裝置21之各種印章1,其中僅必須施加適當構造74,亦即,舉例而言,可附接延伸部75之不同長度及/或厚度。
另外,在此實施例中,以握持元件77形式提供其他構件74。該等握持元件安置在較短側面78上,且相對於印泥托架31之下部部分橫向突出。因此,使用者可藉由此等握持元件77用兩個手指穩固地固持印台4,且將其插入至保持裝置21中。為此,在下部部分7之側面區中,提供適當凹入部,如將在另一實施例中所展示,該等凹入部經安置,以使得握持元件77與下部部分7之外輪廓齊平,或突出略微超過印章1但不阻礙其移動路線。
有利地,鐙形件59之區中之握持元件77係偏離中心的,此乃因以此方式,使用者首先以銷75在前面將印台4沿對角線引入至保持裝置21中,且然後將印台4完全推進。為使得使用者具有一較佳握持,可提供握持元件77脊或溝。亦可移除該等脊或溝。在此一般意義上,應提及,實施例中所圖解說明之所有構件74可係可移除的。
在例如圖29至圖31中所圖解說明之又一實施例中,印台4經構造以使得在此情況下提供一鎖定機構79之一特定構 造以將印台4固定在保持裝置21中。為此,可移動構件74安置在保持裝置21上,亦即,印台4僅提供有可略微變形之構件74且為將其固定在保持裝置21中,所謂的可變形鐙形件59提供有一可移動固定唇緣80。然後,使用者可沿接觸區域22之方向向下推動固定唇緣80,藉此釋放經固定印台4且因此可拆卸印台4,亦即,藉由向下推動固定唇緣80,釋放安置在印台4上之一棘齒連接片81,以使得使用者可藉由握持元件77抓緊印台4且將其自保持裝置21推出來。當插入印台4時,該機構可經設計以使得固定唇緣80之延伸部由印台4致動,以使得固定唇緣向上摺疊且鎖定印台4或棘齒連接片80,此乃因固定唇緣80進行一搭扣配合連接。
此外,圖中展示在靜止位置2中,上部部分6之前側18之一下邊界82與保持裝置21之上邊界或一上邊緣83齊平或僅略微突出超過該上邊界或上邊緣。發生此情形係由於適當地構造上部部分6且縮短前側18,以使得印台4自由地坐落於前側34a中且因此可容易地拆卸。一般而言,前側18之下邊界82亦可突出略微超過保持裝置21或印台18,但在此情況下必須注意仍可使印台4容易地樞轉出來。
在圖30中亦可明顯地看到,若經適當安置,握持元件30可突出超過下部部分7之側緣,亦即,若適當地安置接觸區域22之區(亦即,下部區)中之握持元件77,則握持元件77之整個寬度85可長於下部部分7之一寬度86,此乃因在操作印章1時,前側18之縮短設計意指其在操作位置5中再 次結束於握持元件77上方。然而,若使抓握元件77更往印台4之中心區位移,那麼總寬度84等於下部部分7之寬度85,以使得可將上部部分6推動至握持元件77上方。
亦應注意,在圖29及圖30中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展示印章1處於靜止位置2中,且印刷板托架8尚未與上部部分6耦合,而僅係插入下部部分7中。
圖32及圖33展示一變化形式,其中一負載及一同時推動移動將印台4解鎖,但在此情況下,僅展示下部部分7及印台4。亦可在無一負載之情形下實行解鎖。
就此而言,在保持裝置21中,特定而言,在上邊緣83之區中,提供稱為彈性元件86之用於分離及回彈之構件74,該等構件沿接觸區域22之方向推動一插入印台4。作為一實例,彈性元件86可由簡單可變形凸緣、卡扣等形成,然而,此等構建在變形之後將總是返回至原始形狀。以此方式,可僅提供一個或提供多個彈性元件86。此等彈性元件86亦可直接形成在印台4上且在插入時,該等彈性元件沿接觸區域22之方向推動印泥。
在相對側上,較佳地,提供其他構件74,特定而言搭扣配合延伸部87,其經定向與印泥托架31之下部部分成90°,亦即,沿下部部分7之方向。此等構件74搭扣配合至下部部分7或保持裝置21上之對應開口88中;開口88實質上大於搭扣配合延伸部87,以使得可將搭扣配合延伸部87推動至開口88中。亦可代替開口88僅提供搭扣延伸部87可搭扣配合至其中之適當搭扣配合底切部。
為釋放印台4,使用者首先沿下部部分7之方向推動印台4,且同時抵靠彈性元件86向上推動印台4,以使得開口88中之搭扣配合延伸部87自其搭扣配合連接釋放且可拆卸印台4。較佳地,為圖解說明推動方向,在印泥托架31之下部部分上提供一箭頭符號89。
圖34展示其中在握持元件77上安置構件74以用於搭扣配合至下部部分7中之一實施例之一放大視圖。舉例而言,將構件74構造為一搭扣配合延伸部87。
通常,當設計印台4及保持裝置21時,可以與先前實施例中所闡述之方式相反之方式進行設計,亦即,印台4之構件74在保持裝置21中且保持裝置21之構件74安置在印台4上。當施加印台4時,搭扣配合延伸部87嚙合在下部部分7上之開口88中且因此固定印台。為釋放印台,現在必須將兩個握持元件77略微按壓在一起,從而釋放搭扣配合連接且可拆卸印台,亦即,握持元件77上之略微壓力使其略微變形且因此將搭扣配合延伸部87自開口88推出來。
圖35至圖37展示用於將印台4緊固在下部部分7上(特定而言,保持裝置21中)之一推動機構。為此,保持裝置21提供有可彈性變形之構件74。該等構件係由邊界區之特定構造形成,且因此對應於一彈性凸出部90,當插入印台4時,彈性凸出部90沿一特定方向(特定而言,沿接觸區域22之方向)驅策印台。為附接印台4,其亦具有沿著長側57分佈之複數個(特定而言,4個)凸出部58,亦即,在每一長側57上安置兩個凸出部58。對應凹入部54安置在保持裝置 21中。當插入及拆卸印台4時,可抵靠彈性凸出部90推動印台4(如符號所指示)且然後將其樞轉出來或推進去。在此一構造之情形下,再次,可移動元件或構件74安置在下部部分7上,特定而言,在保持裝置21中,而印台4不具有任何可變形元件。
圖38至圖40展示用於印台4及保持裝置21之一連接系統之一變化形式。在此等圖中,沿接觸區域22之方向推動印台4以釋放印台4。給此效應提供一適合符號。為附接,克服此移動推動印台4。
再次經由提供於印台74上及保持裝置21上之適當安置之構件74達成附接。為此,在下部部分7上(特定而言,在保持裝置21上之握持元件77附近之邊界區中)提供一搭扣配合鉤91。此外,提供一止擋元件92,可抵靠該止擋元件來推動印台4。在搭扣配合鉤91與止擋元件92之間存在一空間,透過該空間安置匹配搭扣配合鉤91之一鎖定元件93。
當將印台4放置在保持裝置21中時,則首先,將凸出部58插入至凹入部54中,且然後將鎖定元件93插入至搭扣配合鉤91與止擋元件92之間的空間中,且然後向上推動,亦即,逆著接觸區域22,搭扣配合鉤91變形且然後搭扣配合至鎖定元件93中。為釋放印台,沿箭頭89之方向用力推動印台4,以使得搭扣配合鉤91再次變形且釋放鎖定元件93,以使得可容易地拆卸印台4。為改良定位,亦可在握持元件77之區中提供凸出部58,以便提供四點定位;在此情況下,所有凸出部58沿相同方向突出。
印章1及/或個別部分或印台4之設計適合於上文所闡述之實施例或特性;此有利地導致體積與具有一相當之壓印印記大小之一已知先前技術印章相比小大約40%。以此方式,再次有利地,減小由使用者做出之移動路線,但維持壓印影像品質。使印章變小亦減少材料需求且因此減小製造成本。明顯地,亦可給印章提供一固定裝置,以使得可將印章固定在靜止位置2中且使得可插入或拆卸印台。另外,以此方式,可在一固定位置中插入印台4。因此,可以說可在鎖定或解鎖之情形下使用此類型之印章1。
圖42至圖48係圖35至圖37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之細節視圖,其中與針對先前實施例所闡述之部分或功能相同之部分或功能具有相同元件符號。在此情況下,展示放大之構件74,特定而言彈性凸出部90,以使構件74(特定而言,凸出部90)之功能更明確。凸出部90較佳地係形成或模製為與下部部分7分離之一單個部分,且材料95a較佳地在下部部分7之一頂面95上漸縮,亦即,凸出部90安置在下部部分7之與接觸區域22相對形成之頂面上,且在變形之後,凸出部90再次變形返回至其初始位置中。因此,具有彈性凸出部90之下部部分7作為一單個注射模製而形成。
保持裝置21形成一框架式開口以用於插入印台4,藉此一窗96提供對下部部分7之內部24(特定而言,對印刷板托架8)之接近。較佳地,凸出部90經定位,以使得其突出至保持裝置21之內部中或與固持裝置21齊平,以使得當插入印台4時,彈性凸出部90按壓印台4或對印台4施加一壓 力,此乃因在插入時,印台4使彈性凸出部90變形,亦即,彈性凸出部90突出至框架式開口中且當插入印台4時,印台4將彈性凸出部向後推,亦即,沿與接觸區域22相反之方向,藉此,構件74(特定而言,凸出部90)之回彈對印台4施加一力,且因此,凸出部90沿接觸區域22之方向按壓印台4。若自保持裝置21拆卸印台4,則凸出部90移動回至其初始位置中且因此略微突出至框架式保持裝置21中或與框架式保持裝置21齊平。
通常,應注意,彈性構件74(特定而言,凸出部90)亦可形成為一額外部分或組件且緊固或定位在下部部分7上;插入構件74,以使得當將印台4插入保持裝置21中時,其沿接觸區域22之方向施加一力。
此外,在頂面95上安置兩個凹入部54,以使得印台4上之對應凸出部58可插入其中。凸出部58意欲用於定位印台4,且防止印台由於印刷板托架8按壓在印台4上而被推倒。舉例而言,兩個凹入部54安置在兩個凸出部90之間;在所展示實施例中,兩個凸出部90安置在頂面上側面34之區中。明顯地,可僅提供一單個凸出部90及/或凹入部54而非兩個凸出部90及/或凹入部54,其較佳地安置在保持裝置21之中心區中,或提供兩個以上凸出部90及/或凹入部54。基本上,凸出部90經形成以使得在正插入印台4時可沿接觸區域22之方向產生一力或在已插入印台4時,印台4由凸出部90沿接觸區域22之方向按壓,且凹入部54經構造以便容納印台4上之構件,特定而言凸出部58。
然而,一般而言,可將彈性凸出部90安置在相對側上接觸區域22之區中;再次,彈性凸出部突出至保持裝置21之內部中或與其近乎齊平。在此一實施例中,凸出部90現在用於沿朝向頂面95之一方向(亦即,逆著上文所闡述之方向)推動印台4。然而,由於在接觸區域22之區中僅存在一極小空間,因此較佳地採用其中將凸出部90定位在頂面95上之上文所闡述之實施例。各種位置之一組合亦將係可能的。
在此一實施例中,為防止印台4自保持裝置21掉落,需要在保持裝置21及/或印台4上提供用於固定印台4之其他構件。為此,在接觸區域之區中用於印台之一支撐表面97上安置一縱向腹板98;再次,在該縱向腹板上配置兩個凹入部54。縱向腹板98較佳地經安置靠近保持裝置21之開口或窗96,以使得維持或存在距接觸區域22之一適當距離99,亦即,保持裝置21(特定而言,保持裝置21之窗96)不延伸至接觸區域22,但比其小或縮進距離99。此係必要的,此乃因在接觸區域22之區中,當插入印台4時,必須確保印台4上在此區中之凸出部58在其插入至縱向腹板98上之凹入部54中時不突出至接觸區域22中。
因此,具有保持裝置21之下部部分7經構造以使得其匹配特殊印台4且因此可容納特殊印台4。應注意,所有部分或組件皆經適當地提供及裝設,以使得在壓印時其可容納於上部部分6之內部中。出於此目的,在所展示實施例中,下部部分7之頂面95之外輪廓係一最大範圍,且該等 部分中沒有一者可突出超過該最大範圍。因此,接觸區域22之區中之支撐表面97縮進印台4之厚度100且因此可容納印台4,亦即,印台4可坐落於支撐表面97上。縱向腹板98之長度之至少一部分安置在此支撐表面97上且沿與內部24相反之方向突出。因此,縱向腹板98較佳地小於印台4之厚度100,以使得當插入印台4時,縱向腹板98容納於印台4中,亦即,在印台4中提供在已插入印台4時縱向腹板98突出至其中之一凹入部或空間109或印台4經構造以使得印台4可安置在頂面95與縱向腹板98之間,據此,縱向腹板98形成一齊平元件,或印台4僅部分突出越過縱向腹板98,亦即,印台4僅安置在頂面95與縱向腹板98之間或印台4僅突出越過縱向腹板98之長度之部分。
如上文所提及,縱向腹板98上之兩個凹入部54係針對印台4之對應凸出部58設計。較佳地,在凹入部54之每一區中,提供於縱向腹板上之一表面102沿保持裝置21之開口之方向是漸縮的,以使得當插入印台時,在表面102上方更容易地沿凹入部54之方嚮導引凸出部58,以使得實質上促進印台4之插入,此乃因凸出部58可在傾斜表面102上方容易地滑動或被推動至凹入部54中。
為導引待插入之印台4,在下部部分7中提供一橫向導引件103。橫向導引件103沿接觸區域22之方向自頂面95延伸,且在距接觸區域22一特定距離104處結束,其中距離104使得橫向導引件可容納印台4之一抓握元件77,亦即,印台4經形成以使得在此區中,抓握元件77安置在兩個側 上且自橫向導引件之內側延伸至外側且與外側齊平。在此情況下,有利地,當已插入印台4時,在抓握元件77與橫向導引件103之間留有某一間隙114,以使得在拆卸時,在印台4上沿下部部分7之頂面95之方向之壓力可沿頂面95之方向推動印台4,據此將凸出部58自縱向腹板中之凹入部54移出來,且因此,較佳地,可藉助一略微轉動移動拆卸印台4。
此外,在橫向導引件103之間,安置一腹板105以安放印台4,以使得印台4不會掉落在下部部分7之內部中。為此,腹板105及支撐表面97形成一平面以使得可以說支撐表面97沿著腹板105延伸。支撐表面97或橫向導引件103之區中之腹板105僅形成一極窄腹板105,以便形成保持裝置21之盡可能大之一開口或窗96。然而,腹板105應足夠寬以確保在插入印台4時印台4被引導至該腹板105上,但實質上防止印台4掉落在下部部分之內部中。
因此,可以說所展示實施例圖解說明下部部分7之一特殊構造及相關聯之特殊構造之印台4,其中彈性構件74安置在保持裝置21中且可在印台4上使用硬性或剛性構件。以此方式,一回墨印章1經製作具有一伸縮式上部部分及下部部分6、7以及一印刷板托架8,印刷板托架8以樞轉方式安置在下部部分7中以容納印板3,其中用於一印台4之一保持裝置21與印刷板托架8相關聯,且在一靜止位置2中,印刷板托架8經定位而與一接觸區域22成80°至135°之範圍,特定而言,成大約90°,且可經由導引構件自該靜 止位置2位移至一操作位置23中以產生一壓印印記,其中彈性構件74安置在下部部分7中,彈性構件74突出至用於印台4之一保持裝置21中或與其幾乎齊平,且用於定位且固持印台4之至少一個其他構件74安置在下部部分7上之一其他側上。彈性構件74之此配置意指將印台4驅使至一特定位置中,從而確保一牢固固持及準確定位。此外,克服由彈性構件74施加之力意指印台4可在保持裝置4中略微移動或位移,據此可脫扣或釋放互鎖構件74,亦即,印台4上之構件74及印章1上之構件74協作以使得其可沿一個方向(特定而言,與接觸區域22相反)略微位移。為此,在下部部分7上提供突出至用於印台4之保持裝置21之內部中或與其幾乎齊平之彈性構件74,且在下部部分7上之一其他側上提供兩個其他構件(特定而言,兩個凹入部54),以定位並固持印台4,以使得可抵靠彈性構件74推動印台4。
對應印台4因此經構造以使得其包括一印台載架56及安置在其中以吸收墨水之一嵌入物,且在印台載架56上安置構件74以用於插入至一印章1中及/或自一印章1拆卸,其中提供至少一個構件74以用於插入至一印章1中之一對應構件74中,且在一其他側上,提供一其他構件74以用於定位及固持。以此方式,印台載架56具有可容納嵌入物51且因此為複數個壓印程序提供一適當墨水貯存槽之一特定厚度100。通常,應提及,可在印台載架56之一個側上自由地接近嵌入物51且另一側由印台載架56覆蓋。以此方式,在靜止位置中,一印章1之印刷板托架8可在已插入印台4 時直接坐落於嵌入物51上且因此其可吸收墨水,亦即,印台4係以使得發生以下情形之方式插入印章1中:嵌入物51沿保持裝置21之窗96之方向突出以使得在靜止位置中印刷板托架8藉由窗96或開口與嵌入物51接觸且因此對嵌入物51及因此對印台4施加一壓力。
在所展示實施例中,在印台4之一個長側面106上,安置經構造以用於插入印章1之下部部分7之頂面上之凹入部54中之兩個凸出部58,其中,在相對側上,安置兩個其他凸出部58以用於插入印章1之下部部分7之縱向腹板98上之凹入部中。兩個凸出部58安置在與嵌入物51之區接界之一中心腹板107或長側面上。一其他長側面108平行於中心腹板107安置,且在中心腹板107與長側面108之間係一空間109,該空間經構造以使得至少下部部分7上之縱向腹板98可安置在其中,亦即,當插入印台4時,將縱向腹板98引入至中心腹板107與長側面108之間的空間109中,據此中心腹板107上之凸出部58至縱向腹板上之凹入部54中之搭扣配合係可能的。此外,抓握元件77安置或形成在兩個短側面110上,該等抓握元件突出超過短側面110且當插入印台4時與橫向導引件103之外部面齊平。以此方式,短側面110可在橫向導引件103內部伸展,且印台4之抓握元件77與橫向導引件103之外表面齊平。另外,一種小面111可安置在短側面110之橫向區中。開口112亦可安置在印台載架56上中心腹板上之凸出部58之區中,如所圖解說明。
為插入印台4,僅需要將印台4以某一角度輕輕推動至橫 向導引件中。一旦印台4與凸出部90或下部部分7之頂面95接觸,使用者現在便必須沿頂面95之方向施壓一輕微壓力,以便向後推動彈性構件74(特定而言,彈性凸出部90)。同時,印台4沿頂面95之方向移動,以使得縱向腹板98之區中之凸出部58自該區被推翻,且印台4變成安放於支撐表面97上。現在釋放印台4上之壓力,且然後彈性構件74沿接觸區域22之方向推動印台4,據此,將縱向腹板98之區中之凸出部58推動至安置在縱向腹板98中之凹入部54中。因此,印台4牢固地固持在印章1中之一精確位置中且彈性構件74仍對印台4施加壓力。
然而,若將自印章1拆卸或更換印台4,則需要沿下部部分7之頂面95之方向對印台4施加一適當壓力,據此,移除且克服彈性構件74之回彈,以使得沿下部部分7之頂面95之方向推動印台4。因此,在縱向腹板98之區中釋放印台4上之構件74或將凸出部58自縱向腹板98上之凹入部54推出來,以使得在保持裝置21之至少一個側上之一後續略微轉動移動(特定而言,抵靠下部部分7)使其移出,以使得可釋放負載且可簡單地將印台4拉出來,此乃因印台4及印章1之個別構件74不再嚙合。
因此,可以說已形成一種方法,其中藉由首先抵靠印章1之接觸區域22且克服下部部分7上之彈性構件74之回彈施加一壓力且然後轉動印台4來定位或拆卸印台4而達成印台之插入及更換。
為最佳化印台4在下部部分7之保持裝置21中之固持,就 此而言,在印台4上安置四個構件74(特定而言,四個凸出部58)。該等構件較佳地成對地安置在長側上。然而,此等構件74(特定而言,此等凸出部58)具有另一目的,亦即,此等凸出部58經構造以使得其克服印刷板托架8之向下力起作用,或此等凸出部58克服印刷板托架8之向下壓力固持印台4。為使得(舉例而言)僅能將特定印台4插入一特定印章1中,構件74(特定而言,凸出部58)可不對稱地配置在印台4上且相關聯凹入部54可經構造以匹配,亦即,凸出部58可係在距印台4之邊界不同距離處。此意指可產生一種編碼系統。
此外,亦可插入以中心腹板107結束之一印台4,亦即,僅存在在兩側上具有凸出部58之嵌入物51之區,以使得當將印台4插入印章1中時,印章4插入在具有凹入部54及彈性凸出部90之頂面95與具有凹入部54之縱向腹板98之間,以使得印台4不突出越過印台4,亦即,使用一較短之印台4。因此,縱向腹板98形成印台4之終端。然而,明顯地,印台4可突出越過縱向腹板98之一部分,以使得可更容易地自印章1將其拆卸。若印台在縱向腹板98內結束,則麼幾乎不可容易地拆卸印台以進行更換,此乃因縱向腹板98及側面上之橫向導引件103使其變得更困難或阻礙對插入印台4之接近。
應就此提及,對於可棄式印章而言,如下文將闡述,可插入適當搭扣配合元件113,該等適當搭扣配合元件僅允許印台4插入一次,亦即,在插入印台4之後,該等搭扣配 合元件僅能藉助使用極大力來再次拆卸,此通常使搭扣配合元件113變形。
在圖49至圖51中展示此一實施例。此等圖展示當(如圖50中可看到)插入一印台4時,在印台4之短側面110與橫向導引件103之間產生難以斷開之一搭扣配合連接113。此外,在此實施例中,不存在短側面110或抓握元件77與橫向導引件103之間的空間114,以使得在將印台4搭扣配合在下部部分7中之後,其不可再移動。明顯地,亦可將此或一額外搭扣配合連接113安置在中心腹板107與縱向腹板98之間。在此一可棄式印章中,彈性構件74亦不必安置在頂面95上,此乃因此處之目的事實上係僅插入印台4一次且然後永不將其拆卸。因此,印台4可經構造及插入而不具有任何餘隙。為此,在縱向腹板98上提供呈一凹入部54形式之一額外構件74(舉例而言)以改良印台4在下部部分7中之保持。此外,印台4在構造上略微不同且不再具有用以提供一牢固握持的抓握元件77之脊,而係其僅具有用以提供一平整之齊平配合或改良印章1之視覺外觀的呈抓握元件77形式之凹穴。
然而,若經由彈性凸出部90達成定位(亦即,舉例而言,在印台4上提供一凹口,凸出部90可插入該凹口中以用於定位且然而,同時,凸出部90變形以自印台4產生一壓力),則可省卻頂面95上之凹入部54。就此而言,凸出部90有利地經構造,以使得不能自下部部分7推倒印台4。因此,凸出部90應沿接觸區域之方向推動印台4,且同時 沿下部部分7之方向推動印台4。舉例而言,此可藉助凸出部90上之銷之一個三維構造來達成,該等銷嚙合在印台4上之一有對應角度之凹口中。
此外,圖52至圖59展示其中印台4上之構件74經特殊構造以使得(舉例而言)插入可係位置精確的及/或允許額外精確定位及/或防止一錯誤的(特定而言非匹配的)印台4之完全插入的一實施例。然而,儘管尋求對每一個別部分之保護,但在例示及說明中,僅闡述兩個組件(亦即,印章1及印台4),此乃因亦可個別地銷售或市售兩個部分(亦即,印章1及印台4)。因此,可以說,已形成一種類型之編碼系統,藉此僅正確構造之印台4可插入。此編碼系統經設計以使印台4之複製更困難且亦確保僅正版匹配印台4可插入。
此種系統在印章1中正變得越來越重要,此乃因各種構造通常需要極類似之印台4,但此等印台並不全部適合所有印章1。因此,必須確保實際中僅製造商意欲用於配合在一特定印章1中之彼等印台4才可插入或拆卸。特定而言,通常複製品印台便係此情況,複製品印台相當拙劣地配合在製造商之印章1中,且大多數時間,產生一拙劣壓印印記或更換複製品印台係一件複雜事情。此可毀損製造商之名譽。舉例而言,當在靜止位置中,印章1中之印台4不與印刷板托架8之印刷板完全接觸且因此不能吸收足夠之墨水時可獲得一拙劣壓印印記。
此外,當今相同型號之印章1有必要僅允許特定印台1插 入對應印章1中,此乃因,舉例而言,用於壓印印記之印刷板、嵌入物51及其中之墨水係匹配的,亦即,可針對一特定印刷板使用一特定墨水及/或嵌入物51。再次,必須確保印台4之一適當構造防止類似印台4插入特定印章1中。
為此,下文所闡述及圖解說明之實施例闡述印台4之各種實施例及印章1中之保持區之適當細節。因此,可以說該等實施例對應於一編碼系統。
圖52及圖53之實施例展示其中在一個側上安置一有角度斜面115/倒角或凹穴之一印台4。斜面115自短側面110延伸至長側面106。對應地,一有角度凸出部116安置在印章1之一個側上,特定而言,在一橫向導引件103或頂面95上,該有角度凸出部匹配斜面115。凸出部116及斜面115成同一角度,以使得在將印台4插入印章1中時,此等兩個面接觸或在兩個面之間僅存在一極小距離。
此構造防止規則的市售方形印台4插入至此一保持裝置21中,此乃因該等印台將與有角度凸出部116接觸且因此不能被完全推進去。同時,其他定位構件(例如,凸出部58)將無法嚙合在凹入部54中,以使得一方形印台4將可能掉落。
使用此一斜面/倒角或凹穴115及突出部116意指可針對用於各種印章型號之各種印台4採用不同大小或角度,且因此可建立一種類型之編碼系統。
斜面/倒角或凹穴115及凸出部116亦可不構造為平坦有 角度面,而係可由具有匹配半徑之一圓區段形成或成為矩形,亦即,斜面115可為半圓形且可插入在一對應半圓形凸出部116中。明顯地,斜面/倒角或凹穴115可由複數個表面或半徑形成。該表面亦可不與印台載架56成90°形成,而係成某一角度,亦即,具有一第三維度。此意指在插入印台4時,其由凸出部116同時推動至一特定位置中且因此可使用幾乎所有壓印區域。亦可在印台4或保持裝置21之兩個側上具有形狀可相同或不同之斜面115及凸出部116。
在圖52、圖53之圖解說明中,斜面/倒角或凹穴115在印台4之整個寬度或厚度100內延伸,藉此下部部分7中之凸出部116經對應地構造或僅覆蓋一小的區。
在圖54及圖55之實施例中,僅印台4之厚度100或高度之一部分提供有一斜面/倒角或凹穴115,且其餘區為方形。因此,在印章1中,特定而言在下部部分7中,僅一個區提供有凸出部90,以使得在插入時,可在凸出部下方推動具有方形區之印台,且斜面/倒角或凹穴115與凸出部90接觸。
明顯地,亦可形成或施加呈一斜面/倒角或凹穴115形式之一適當旋鈕;在此情形下,將適當地配備下部部分7。
圖54及圖55中之其他實施例展示一凸輪系統。一凸輪117安置在下部部分7之頂面95上,該凸輪突出至內部中,特定而言,突出至保持裝置21之窗96中。對應地,印台4提供有一凹入部118,該凹入部以盡可能小之餘隙容納凸 輪117。凸輪117因此突出至印台4之嵌入物51中,亦即,當組裝印章1與印台4時,將凸輪117導引至凹入部118中且然後,其直接按壓在嵌入物51上,或在一經適當構造之嵌入物51之情形下,可將其推動至嵌入物51中之一空間中。藉由直接沖至嵌入物51中,可產生最大可能壓印印記,此乃因在凸輪117下面仍存在嵌入物,且因此,印刷板仍可吸收墨水,亦即,可一直至邊緣都產生壓印印記。通常,印台4之外殼可自然地經構件以使得在凸輪117之區中,其形成具有特定壁厚度之適當凹穴以防止其沖至嵌入物51中。
凸輪117因此較佳地係漸縮之且對應凹入部118具有對應斜面,以使得漸縮凸輪117可以盡可能小之餘隙被容納。凸輪117之漸縮還意指在凸輪117下面存在更多嵌入物材料,且因此改良邊緣區中之墨水吸收。
已展示將凸輪117定位在頂面95上之彈性構件74之區附近係有利的,此乃因在下部部分7之邊界區中,頂面95係適當剛性的且因此不必增加壁強度。較佳地,凸輪117安置在凸出部90與短側面110之間。另外,凸輪117之偏離中心定位意指可針對不同實施例使用不同位置。舉例而言,亦可使用大凸輪117進行編碼。
圖56及圖57展示其中再次一不正確之印台4不能完全插入保持裝置21中的一實施例。為此,在一個或兩個橫向導引件103上安置一斜坡119。與此對應地,在一個短側面110或多個短側面110上安置一對應開口120,亦即,可使 印台4在此區中之外殼係敞開的。明顯地,外殼可經形成,以使得斜坡119被容納且形成於沿嵌入物51之方向之側上以加強壁。保持印台4敞開意指嵌入物51可再次係盡可能大的,且因此再次,可產生最大壓印印記。
斜坡119經構造以使得印台4之插入沿一適當方向推動印台4至斜坡110上。因此,固持係緊實且牢固的,舉例而言,此對於多色彩印台4而言絕對係必須的。
圖52至圖59中所闡述之實施例之優點係當將印台4插入印章1中時,此類型之構件74防止印台4之完全插入。因此,搭扣配合連接或定位連接中之所有連接不可嚙合且又可容易地拆卸一錯誤插入之印台4。不同構件74亦可組合在一個印台4上,舉例而言,一個側上之斜面115與另一側上之斜坡119,或斜面115與凸輪117等。
用於當已插入印台4時根據圖52至圖59之實施例防止至保持裝置21中之完全插入之一系統可在靜止位置中在元件(舉例而言,斜面115與凸出部116或斜坡119與開口120)之間提供一空間,此乃因彈性凸出部90向下推動印台4。事實上,此空間可係必須的,此乃因在插入或拆卸時,必須使印台4在保持裝置21中位移,以便能夠將接觸區域22之區中之凸出部58引入至凹入部54中或將其拆卸。因此,僅在插入或拆卸時才直接接觸此構件。因此,印台1上所提供之構件74亦可防止將彈性構造之印台4插入,亦即,印台4之插入致使此等構件74(舉例而言,凸出部90)彎曲或被推開,以使得當其成直線時,可插入印台4且對於拆 卸,再次必須使印台4位移,且因此再次推開構件74且然後可拆卸印台4。
亦應指出,在上文所闡述之實施例中,亦可給提供有大約90°之一轉動機構之印章1提供一日期。當運輸此類型之一印章時,明顯地,亦可使用適當蓋帽或鎖定裝置。
通常,應指出,可將上文所闡述之圖1至圖41之個別實施例壓縮或組合至一單個印章1或印台4中,亦即,個別元件或部分可與圖1至圖41中所闡述之適當技術解決方案匹配,以使得可組合並應用個別解決方案。
最後,為清晰起見,應指出,為提供對印章1之構造之一更佳理解,已不時地以一不同比例繪示印章及其組件及/或已放大及/或減小其大小。
可根據說明斷定形成本發明之基礎之個別發明性解決方案。
總之,圖1至圖41中所展示之個別實施例可形成獨立發明性解決方案之標的物。可根據對此等圖之詳細說明斷定與個別實施例相關之本發明目的及解決方案。
1‧‧‧印章
2‧‧‧靜止位置
3‧‧‧印板/壓力板/印台
4‧‧‧印台
5‧‧‧操作位置/致動位置
6‧‧‧上部部分
7‧‧‧下部部分
8‧‧‧印刷板托架
9‧‧‧彈簧
10‧‧‧檢視窗
11‧‧‧凹倉
12‧‧‧搭扣配合元件
13‧‧‧搭扣配合元件
14‧‧‧搭扣配合元件
15‧‧‧抓握元件
16‧‧‧搭扣凹陷/搭扣配合凹陷
17‧‧‧上側
18‧‧‧前側及/或背側/前側/印台
19‧‧‧前側及/或背側/背側
20‧‧‧樞轉角度
21‧‧‧保持裝置/固持裝置
22‧‧‧接觸區域
24‧‧‧內部
25‧‧‧壓印區域
26‧‧‧總接觸區域/接觸區域
27‧‧‧導引銷
28‧‧‧側面/橫向側面
29‧‧‧導引狹槽/拱形導引狹槽
30‧‧‧導引狹槽/握持元件
31‧‧‧基底單元/印泥托架
32‧‧‧中心腹板
33‧‧‧安裝表面
34‧‧‧側面/側壁
34a‧‧‧前側
35‧‧‧高度
36‧‧‧導引區帶
37‧‧‧內部
38‧‧‧垂直導引區帶
39‧‧‧側壁
40‧‧‧邊緣
42‧‧‧橫向凹口
43‧‧‧延伸部
44‧‧‧彈簧保持裝置
45‧‧‧T形腹板
46‧‧‧腹板
47‧‧‧凸台
48‧‧‧X形腹板/腹板
49‧‧‧內部
50‧‧‧止擋件/止擋面
51‧‧‧嵌入物/印泥
52‧‧‧支撐表面
54‧‧‧凹入部
55‧‧‧緊固元件
56‧‧‧印台載架
57‧‧‧長側
58‧‧‧凸出部
59‧‧‧鐙形件
60‧‧‧凸出部
61‧‧‧空間
65‧‧‧操作鐙形件
66‧‧‧上側
67‧‧‧空間
68‧‧‧備墨印板
69‧‧‧搭扣配合框架
70‧‧‧儲存介質
71‧‧‧墨水可透過備墨印板淌出
74‧‧‧構件/可變形構件/可移動構件/彈性構件
75‧‧‧銷/可附接延伸部
76‧‧‧銷座
77‧‧‧握持元件/抓握元件
79‧‧‧鎖定機構
80‧‧‧可移動固定唇緣/棘齒連接片
81‧‧‧棘齒連接片
82‧‧‧下邊界
83‧‧‧上邊緣
86‧‧‧寬度/彈性元件
87‧‧‧搭扣配合延伸部
88‧‧‧開口
89‧‧‧推動方向
90‧‧‧彈性凸出部/凸出部
91‧‧‧搭扣配合鉤
92‧‧‧止擋元件
93‧‧‧鎖定元件
95‧‧‧頂面
96‧‧‧窗/開口
97‧‧‧支撐表面
98‧‧‧縱向腹板
99‧‧‧距離
100‧‧‧寬度/厚度
102‧‧‧表面
103‧‧‧橫向導引件
104‧‧‧距離
105‧‧‧腹板
106‧‧‧長側面
107‧‧‧中心腹板
108‧‧‧長側面
109‧‧‧空間
110‧‧‧短側面/斜坡
111‧‧‧小面
112‧‧‧開口
113‧‧‧搭扣配合連接/搭扣配合元件
114‧‧‧空間/間隙
115‧‧‧有角度斜面/斜面/倒角/凹穴
116‧‧‧凸出部/有角度凸出部/對應半圓形凸出部
119‧‧‧斜坡
120‧‧‧開口
圖1展示在一靜止位置中之具有一插入印台之一回墨印章之一正視圖;圖2展示穿過根據圖1且具有一插入印台之靜止位置中之一回墨印章之一剖面;圖3展示在操作或壓印位置中之具有插入印台之回墨印章之又一透視圖; 圖4展示穿過圖3之操作位置中之回墨印章之一剖面,其中以虛線展示導引狹槽以圖解說明其相互作用;圖5展示在其靜止位置中之不具有一印台之回墨印章之一透視圖;圖6展示在靜止位置中且不具有一插入印台之圖5之回墨印章之一正視圖;圖7展示該回墨印章之一分解透視圖;圖8僅展示回墨印章之具有搭扣配合至其之一檢視窗之上部部分之一透視圖;圖9展示圖8之上部部分之內部之一視圖;圖10展示圖8之上部部分之一側視圖,部分成剖面形式以展示導引狹槽;圖11展示圖8之上部部分之一正視圖;圖12展示回墨印章之下部部分之一透視圖;圖13展示圖12之下部部分之一側視圖;圖14展示具有保持裝置但不具有插入印台之下部部分之一透視圖;圖15展示回墨印章之印刷板托架之一透視圖;圖16展示一印板或印刷板不固定至其的圖15之印刷板托架之一側視圖;圖17展示圖15之印刷板托架之一正視圖;圖18展示用於回墨印章之彈簧之一透視圖;圖19展示回墨印章之上部部分之檢視窗之一透視圖;圖20展示用於圖1至圖19之回墨印章之一印台之一實施 例;圖21展示圖20之印台之長側之一側視圖;圖22展示圖20之印台之一俯視圖;圖23展示圖20之印台之窄側之一側視圖;圖24展示圖20之印台之另一長側之又一側視圖;圖25以透視圖展示一回墨印章之又一實施例,該透視圖展示用於印刷板托架之稱為一180°轉動機構之機構;圖26展示具有一檢視窗之印台之一實施例;圖27展示用於一備墨印章之一印刷板托架之一圖解視圖;圖28展示作為具有握持元件之一實施例之印台之一正視圖;圖29展示具有印台及相關聯保持裝置之又一實施例之印章之一透視圖;圖30展示圖29之正視圖;圖31展示圖29之一剖視圖;圖32展示與下部部分連接之一印台之又一實施例之一正視圖;圖33展示圖32之實施例之一剖視圖;圖34以一放大詳細部分視圖展示一印台連接之又一實施例;圖35展示在下部部分中之保持裝置上具有一可移動構件之一實施例;圖36展示具有下部部分及印台之圖35之實施例之一透視 圖;圖37展示圖35及圖36之印台之一透視圖;圖38展示一印台之又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圖39展示圖38特定而言連接機構之一放大詳細視圖;圖40展示圖38之印台之一透視圖;圖41展示圖38之下部部分之一剖視圖;圖42展示不具有一印台之下部部分之一透視圖;圖43展示圖42之下部部分中之彈性構件之一放大視圖;圖44展示位於圖42之下部部分中之縱向腹板上之一構件之又一放大視圖;圖45展示用於整合至圖42至圖44之下部部分之一保持裝置中之一印台之一俯視圖;圖46展示圖45之印台之一透視圖;圖47展示根據圖42至圖46之實施例之具有一插入印台之下部部分之一透視圖;圖48展示根據圖42至圖47之實施例之具有一插入印台之印章之一透視圖;圖49展示用於一可棄式印章實施例之下部部分之一透視圖;圖50展示用於圖50之一可棄式印章之印台之一透視圖;圖51展示用於圖49及圖50之可棄式印章之一搭扣配合連接之一放大視圖;圖52將具有作為一額外構件之一斜面/倒角或凹穴之一實施例展示為一簡化圖解前視圖; 圖53展示圖52之實施例之一放大視圖;圖54以透視圖展示具有斜面/倒角或凹穴之另一實施例;圖55展示圖54之實施例之一放大視圖;圖56以透視圖展示在下部部分上具有一凸輪且在印台上具有一凹入部之一實施例;圖57展示圖56之實施例之一放大視圖;圖58展示在下部部分之橫向導引件上具有一斜坡且在印台上具有一開口之一實施例之一簡化透視圖;圖59展示圖58之實施例之一放大視圖。
1‧‧‧印章
2‧‧‧靜止位置
4‧‧‧印台
6‧‧‧上部部分
7‧‧‧下部部分
10‧‧‧檢視窗
17‧‧‧上側
18‧‧‧前側及/或背側/前側/印台
19‧‧‧前側及/或背側/背側
20‧‧‧樞轉角度
21‧‧‧保持裝置/固持裝置
22‧‧‧接觸區域
29‧‧‧導引狹槽/拱形導引狹槽
59‧‧‧鐙形件

Claims (48)

  1. 一種回墨印章(1),其由一伸縮式上部部分(6)及下部部分(7)以及一印刷板托架(8)組成,該印刷板托架(8)以樞轉方式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中以容納印板(3),其中用於一印台(4)之一保持裝置(21)與該印刷板托架(8)相關聯,且在一靜止位置(2)中,該印刷板托架(8)經定位而相對於一接觸區域(22)成80°至135°之範圍,特定而言成大約90°,且可經由導引構件自該靜止位置(2)位移至一操作位置(23)中以產生一壓印印記,該回墨印章(1)之特徵在於該印刷板托架(8)圍繞兩個導引銷(27)轉動,其中該印刷板托架(8)之一側面(28)上分別安置有一個導引銷(27),且該等導引銷(27)同時嚙合在該上部部分(6)及該下部部分(7)中之導引狹槽(29、30)中,其中用於該印台(4)之該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使得在該印章(1)之該靜止位置(2)中經由該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提供對該印台(4)之自由接近。
  2. 如請求項1之回墨印章(1),其中該上部部分(6)中之該導引狹槽(30)係基本上水平定向。
  3. 如請求項1或2之回墨印章(1),其中自該靜止位置(2)開始,該導引狹槽(30)之始端向上傾斜,特定而言為拱形的。
  4. 如請求項1或2之回墨印章(1),其中該導引狹槽(29)係基本上垂直定向。
  5. 如請求項1或2之回墨印章(1),其中該導引狹槽(29)在與 該接觸區域相關聯之端部區帶中係垂直的。
  6. 如請求項1或2之回墨印章(1),其中自該靜止位置(2)開始,該導引狹槽(29)向下傾斜且在該端部區帶中朝向該接觸區域(22)垂直伸展。
  7. 如請求項1或2之回墨印章(1),其中一凸台(47)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中,形成為該印刷板托架(8)之一對接件或止擋件。
  8. 如請求項1或2之回墨印章(1),其中用於插入一印台(4)之一保持裝置(21)係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中。
  9. 一種回墨印章(1),其由一伸縮式上部部分(6)及下部部分(7)以及一印刷板托架(8)組成,該印刷板托架(8)以樞轉方式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中以容納印板(3),其中用於一印台(4)之一保持裝置(21)與該印刷板托架(8)相關聯,且在一靜止位置(2)中,該印刷板托架(8)經定位而相對於一接觸區域(22)成80°至135°之範圍,特定而言成大約90°,且可經由導引構件自該靜止位置(2)位移至一操作位置(23)中以產生一壓印印記,該回墨印章(1)之特徵在於用於該印台(4)之該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使得在該印章(1)之該靜止位置(2)中,當該印台(4)被移除時,可經由該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自由地接近該印刷板托架(8);且其中用於該印台(4)之該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使得在該印章(1)之該靜止位置(2)中經由該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提供對該印台(4)之自由接近。
  10. 如請求項9之回墨印章(1),其中用於插入一印台(4)之該保持裝置(21)係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之該前側(34a)中。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回墨印章(1),其中用以支撐一印台(4)之一或多個支撐表面(52)係安置在該保持裝置(21)中。
  12. 如請求項9或10之回墨印章(1),其中該保持裝置(21)具有用於定位、固持及以可釋放方式固定一印台(4)之構件(74)。
  13. 如請求項9或請求項10之回墨印章(1),其中該等構件(74)係形成為一凹入部(54)及/或一凸出部。
  14. 如請求項9或請求項10之回墨印章(1),其中在該靜止位置(2)中,該上部部分(6)之前側(18)之一下邊界與該保持裝置(21)之上邊界齊平,或僅略微突出超過該保持裝置(21)之上邊界。
  15. 如請求項9或請求項10之回墨印章(1),其中該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用於在該靜止位置(2)中沿與該印刷板托架(8)之安裝表面(33)相反之方向插入或拆卸一印台(4)。
  16. 一種印章(1),其由一伸縮式上部部分(6)及下部部分(7)以及一印刷板托架(8)組成,該印刷板托架(8)以樞轉方式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中以容納印板(3),其中一保持裝置(21)與該印刷板托架(8)相關聯,且在一靜止位置(2)中,該印刷板托架(8)經定位而與一接觸區域(22)成135°到225°之範圍,特定而言成大約180°,且可經由導引構件自該靜止位置(2)位移至一操作位置(23)中以產生一壓印印記,且該上部部分(6)係U形以形成一操作鐙形件 (65),其中該上部部分(6)經由該U形操作鐙形件(65)之兩側而遠離該下部部分(7),該印章(1)之特徵在於該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使得在該印章(1)之該靜止位置(2)中,當該印台(4)被移除時,可經由該下部部分(7)之上側(66)自由地接近該印刷板托架(8);且其中用於一印台(4)之該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使得在該印章(1)之該靜止位置(2)中經由該下部部分(7)之上側(66)提供對該印台(4)之自由接近。
  17. 如請求項16之印章(1),其中用於插入一印台(4)之該保持裝置(21)係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之該上側(66)中。
  18. 如請求項16或請求項17之印章(1),其中一或多個支撐表面(52)係安置在該保持裝置(21)中以支撐一印台(4)。
  19. 如請求項16或請求項17之印章(1),其中該保持裝置(21)具有用於定位、固持及以可釋放方式固定一印台(4)之構件(74)。
  20. 如請求項16或請求項17之回墨印章(1),其中該等構件(74)係形成為一凹入部及/或一凸出部。
  21. 如請求項16或請求項17之回墨印章(1),其中該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用於在該靜止位置(2)中沿與該印刷板托架(8)之安裝表面(33)相反之方向插入或拆卸一印台(4)。
  22. 一種印台(4),其由一印台載架(56)及安置在該印台載架(56)中以吸收墨水之一嵌入物(51)以及安置在該印台載架(56)上以用於插入至一印章(1)中及/或自一印章(1)拆卸之構件(74)組成,該印台(4)之特徵在於用於固定在一 印章(1)中之可變形構件(74)係安置在該印台載架(56)之側面中之至少一者上,其中該等構件(74)係呈一鐙形件(59)形式且一凸出部(60)或一凹入部係安置在該鐙形件(59)上,且其中用於該印台(4)之一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使得在該印章(1)之一靜止位置(2)中經由該印章(1)之一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提供對該印台(4)之自由接近。
  23. 一種印台(4),其由一印台載架(56)及安置在該印台載架(56)中以吸收墨水之一嵌入物(51)以及安置在該印台載架(56)上以用於插入至一印章(1)中及/或自一印章(1)拆卸之構件(74)組成,該印台(4)之特徵在於用於固定在一印章(1)中之可變形構件(74)係安置在該印台載架(56)之側面中之至少一者上,且特定而言呈一凹入部及/或隆起部或凸出部(58)形式之一定位元件係安置在至少一個其他側面上,且其中用於該印台(4)之一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使得在該印章(1)之一靜止位置(2)中經由該印章(1)之一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提供對該印台(4)之自由接近。
  24. 如請求項22或請求項23之印台,其中該鐙形件(59)係呈一把手形式。
  25. 如請求項22或23之印台,其中該鐙形件(59)係安置在整個長側(57)上。
  26. 如請求項22或23之印台,其中呈凸出部(58)及/或凹入部形式的用於定位及/或固持之其他構件(74)係安置在與該 鐙形件(59)相對之側上。
  27. 一種用於更換一印章(1)中之一印台(4)之方法,其中在靜止位置(2)中,安裝在一印刷板托架(8)之一內面上之一印刷板或印板(3)坐落於安置在一保持裝置(21)中之一印台(4)上,其中在操作該印章(1)時,將該印板(3)自一嵌入物(51)提升且將其自該靜止位置(2)樞轉至一操作位置(5)中以產生一壓印印記,該方法之特徵在於在該靜止位置(2)中,將該印台(4)自其在該保持裝置(21)中之位置釋放且然後沿與該印刷板托架(8)之該內面相反之方向將其自該保持裝置(21)拆卸,且其中用於該印台(4)之該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使得在該印章(1)之該靜止位置(2)中經由一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提供對該印台(4)之自由接近。
  28. 一種用於將一印刷板或印板(3)安裝在一印章(1)中之方法,其中在靜止位置(2)中,該印板(3)與一保持裝置(21)相關聯,其中在操作該印章(1)時,將該印板(3)自該靜止位置(2)樞轉至一操作位置(5)中以產生一壓印印記,該方法之特徵在於在該靜止位置(2)中經由下部部分(7)中之該保持裝置(21)安裝該印板(3),且該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容納一印台(4)及/或一蓋板,該印台(4)及/或該蓋板在操作該印章(1)時保持在該保持裝置(21)中,且其中用於該印台(4)之該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使得在該印章(1)之該靜止位置(2)中經由該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提供對該印台(4)之自由接近。
  29. 如請求項27或28之方法,其中將該保持裝置(21)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之上側(66)上以提供對該印台之該自由接近。
  30. 如請求項27或28之方法,其中在未插入該印台(4)時,經由該保持裝置(21)提供對該印刷板托架(8)或對安置在該印刷板托架(8)上之該印板(3)之自由接近。
  31. 一種回墨印章(1),其由一伸縮式上部部分(6)及下部部分(7)以及一印刷板托架(8)組成,該印刷板托架(8)以樞轉方式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中以容納印板(3),其中用於一印台(4)之一保持裝置(21)與該印刷板托架(8)相關聯,且在一靜止位置(2)中,該印刷板托架(8)經定位而相對於一接觸區域(22)成80°至135°之範圍,特定而言成大約90°,且可經由導引構件自該靜止位置(2)位移至一操作位置(23)中以產生一壓印印記,該回墨印章(1)之特徵在於用於一印台(4)之一保持裝置(21)係安置在前側(34a)上,且構件(74)係安置在該保持裝置(21)中以用於沿當在該靜止位置(2)中時該印刷板托架(8)被驅策之方向固定及拆卸該印台(4),且其中用於該印台(4)之該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使得在該印章(1)之該靜止位置(2)中經由該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提供對該印台(4)之自由接近。
  32. 一種回墨印章(1),其包括一伸縮式上部部分(6)及下部部分(7)以及一印刷板托架(8),該印刷板托架(8)以樞轉方式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中以容納印板(3),其中用於 一印台(4)之一保持裝置(21)與該印刷板托架(8)相關聯,且在一靜止位置(2)中,該印刷板托架(8)經定位而相對於一接觸區域(22)成80°至135°之範圍,特定而言成大約90°,且可經由導引構件自該靜止位置(2)位移至一操作位置(23)中以產生一壓印印記,該回墨印章(1)之特徵在於一彈性構件(74)係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中,該彈性構件(74)突出至用於該印台(4)之一保持裝置(21)中或與其幾乎齊平,且在於在該下部部分(7)上之一其他側上安置有至少一個其他構件(74)以用於定位及固持該印台(4),且其中用於該印台(4)之該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使得在該印章(1)之該靜止位置(2)中經由該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提供對該印台(4)之自由接近。
  33. 如請求項32之印章(1),其中該彈性構件(74)係由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之一頂面(95)上之一凸出部(90)形成。
  34. 如請求項32或請求項33之印章(1),其中該等其他構件特定而言兩個其他凹入部(54)係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之一縱向腹板(98)上。
  35. 如請求項32或33之印章(1),其中兩個其他凹入部(54)係安置在該頂面上以定位及固持該印台(4)。
  36. 如請求項32或33之印章(1),其中橫向導引件(103)係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上且沿該接觸區域(22)之方向自該頂面(95)延伸並在距該接觸區域(22)達一距離(104)處結束。
  37. 如請求項32或33之印章(1),其中一腹板係安置在該等橫 向導引件(103)之間以安放該印台(4)。
  38. 如請求項32或33之印章(1),其中對應於一印台(4)上之一斜面(115)之一凸出部(116)係安置在至少一個側特定而言一橫向導引件(103)或該頂面(95)上。
  39. 如請求項32或33之印章(1),其中用於該印台(4)上之一凹入部(118)之一凸輪(117)係安置在該下部部分(7)之該頂面(95)上且突出至該保持裝置(21)中。
  40. 如請求項32或33之印章(1),其中用於該印台(4)上之一對應開口(120)之一斜坡(119)係安置在一個或兩個橫向導引件(103)上。
  41. 一種印台(4),其由一印台載架(56)及安置在該印台載架(56)中以吸收墨水之一嵌入物(51)以及安置在該印台載架(56)上以用於插入至一印章(1)中及/或自一印章(1)拆卸之構件(74)組成,該印台(4)之特徵在於至少一個構件(74)係提供於一個長側面(106)上以用於插入至一印章(1)中之一對應構件(74)中,且在於用於定位及固持之一其他構件(74)係安置在一其他側上,且其中用於該印台(4)之該保持裝置(21)經構造以使得在該印章(1)之一靜止位置(2)中經由該印章之該下部部分(7)之前側(34a)提供對該印台(4)之自由接近。
  42. 如請求項41之印台(4),其中兩個凸出部(58)作為該構件(74)安置在該長側面(106)上以用於插入該印章(1)之該下部部分(7)之該頂面(95)上之凹入部(54)中,且其中兩個其他凸出部(58)係安置在相對側上以用於插入該印章(1) 之該下部部分(7)之縱向腹板(98)上之該等凹入部(54)中。
  43. 如請求項41或請求項42之印台,其中與該長側面(106)相對之該等凸出部(58)係安置在一中心腹板(107)或長側面上。
  44. 如請求項41或42之印台,其中一其他長側面(108)係平行於該中心腹板(107)安置,藉此在該中心腹板(107)與該長側面(108)之間形成一空間(109)。
  45. 如請求項41或42之印台,其中一抓握元件(77)係形成於或安置在兩個短側面(110)上。
  46. 如請求項41或42之印台(4),其中一斜面(115)係安置在至少一個側上以用於該印章(1)上之一對應凸出部(116)。
  47. 如請求項41或42之印台(4),其中一凹入部(118)係安置在該長側面(106)上以用於該印章(1)上之一對應凸輪(117)。
  48. 如請求項41或42之印台,其中一開口(120)係安置在一或兩個短側面(110)上以用於該印章(1)上之一對應斜坡(119)。
TW101118609A 2011-05-24 2012-05-24 印章及相關聯印台 TWI5135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7562011 2011-05-24
ATA1733/2011A AT511453B1 (de) 2011-05-24 2011-11-23 Stempel und zugehöriges stempelkiss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7094A TW201307094A (zh) 2013-02-16
TWI513599B true TWI513599B (zh) 2015-12-21

Family

ID=46168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8609A TWI513599B (zh) 2011-05-24 2012-05-24 印章及相關聯印台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9211754B2 (zh)
EP (2) EP2714410B1 (zh)
CN (2) CN102795004B (zh)
AT (1) AT511453B1 (zh)
BR (1) BR112013030004B1 (zh)
RU (1) RU2562044C2 (zh)
TW (1) TWI513599B (zh)
WO (1) WO201215972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13900B1 (de) * 2013-01-24 2018-08-15 Colop Stempelerzeugung Skopek Gmbh & Co Kg Selbstfärbestempel
BR112015017124B1 (pt) 2013-01-24 2021-01-26 Colop Stempelerzeugung Skopek Gesellschaft m.b.H. & Co. KG carimbo autoentintado
AT513901B1 (de) 2013-01-24 2018-08-15 Colop Stempelerzeugung Skopek Gmbh & Co Kg Montagevorrichtung
AT513897B1 (de) 2013-01-24 2018-05-15 Colop Stempelerzeugung Skopek Gmbh & Co Kg Selbstfärbestempel mit einem Stempelgehäuse
AT513898B1 (de) * 2013-01-24 2019-01-15 Colop Stempelerzeugung Skopek Gmbh & Co Kg Einrichtung zum Führen eines Farbkissenbehälters sowie Selbstfärbestempel
AT514243B1 (de) * 2013-04-18 2024-03-15 Trodat Gmbh Selbstfärbender Stempel und Stempelkissen für den Stempel
US10300725B2 (en) * 2016-07-05 2019-05-28 Charles Bishop Tally stamp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AT518988B1 (de) 2016-09-30 2018-03-15 Trodat Gmbh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Stempelabdrucks mit UV-aushärtbarer Farbe mit
TWM587599U (zh) * 2019-07-09 2019-12-11 三勝文具廠股份有限公司 改良型印台座
CN110686965B (zh) * 2019-10-11 2022-05-31 合肥工大共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 混凝土检测回弹法测区印章装置
CN110614858A (zh) * 2019-10-30 2019-12-27 杭州煜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油墨挥发自动翻转式印章
CN111591023B (zh) * 2020-05-06 2021-12-14 吉林省芭迪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物流快件自动标记设备
CN114103495B (zh) * 2021-10-28 2023-05-26 深圳市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和外出便携用印防印章偷盖的一体化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5529A (en) * 1986-06-19 1989-02-21 David Becher Self-inking rubber stamps
US6834584B1 (en) * 2003-09-03 2004-12-28 M&R Marking Systems, Inc. Pocket hand stamp
EP1507666B1 (de) * 2002-05-27 2005-10-12 Trodat GmbH Stempel und aufnahmeeinrichtung für ein stempelkissen
WO2006076754A2 (de) * 2005-01-24 2006-07-27 Trodat Gmbh Stempel mit haltevorrichtung für stempelkissentrag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3372A (en) * 1902-10-14 1905-10-31 Helmer N Thune Nail-driving machine.
US2884858A (en) * 1957-06-03 1959-05-05 Kwikmrk Inc Self-inking hand stamp
DE1276662B (de) 1960-05-04 1968-09-05 Hans Schnaeckel G M B H Selbstfaerbestempel
AT232014B (de) * 1960-05-04 1964-02-25 Hans Schnaeckel G M B H Selbstfärbestempel
US3973495A (en) * 1970-07-31 1976-08-10 Vuestamp International Proprietary Limited Hand stamp
US4172419A (en) * 1977-12-05 1979-10-30 Munyon Gary D Pre-linked stamp construction
US4432281A (en) * 1982-03-10 1984-02-21 M & R Seal Press Co., Inc. Self-inking stamping device
AT375584B (de) * 1983-02-04 1984-08-27 Just Gmbh Walter Selbstfaerbestempel mit oberschlagfaerbung
AT386382B (de) * 1987-03-25 1988-08-10 Just Gmbh Walter Selbstfaerbestempel mit oberschlagfaerbung
US5359932A (en) * 1992-09-21 1994-11-01 Louis Melind Co. Self-inking hand stamper with tilted inking pad
GB2293138B (en) * 1994-08-09 1999-02-03 Mark Universal Ltd Pre-inked stamping device
AT404695B (de) * 1994-12-01 1999-01-25 Trodat Werke Walter Just Gmbh Stempelgerät
EP0803372B1 (en) * 1996-04-22 1998-12-02 M&R Marking Systems, Inc. Self-inking stamp
JPH09300797A (ja) * 1996-05-14 1997-11-25 Brother Ind Ltd スタンプ装置
CN2253290Y (zh) * 1996-06-13 1997-04-30 南开大学戈德防伪技术公司 防伪自供油印章
US5740737A (en) 1996-12-05 1998-04-21 Identity Group, Inc. Handstamping apparatus
JP4780850B2 (ja) * 2001-04-23 2011-09-28 シヤチハタ株式会社 印鑑ケース
US6829993B2 (en) * 2001-11-09 2004-12-14 Marc L. Aronson Lock for a hand stamping device
JP3701244B2 (ja) * 2002-01-07 2005-09-2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印剤の担持体、それを用いた判子受け台及び印鑑フォルダー
AT7255U1 (de) * 2002-05-27 2004-12-27 Trodat Gmbh Stempel und aufnahmeeinrichtung für ein stempelkissen
AT6731U1 (de) * 2003-03-18 2004-03-25 Colop Stempelerzeugung Skopek Selbstfärbestempel mit oberschlagfärbung und farbkissen-behälter hiefür
US6945172B1 (en) * 2004-06-10 2005-09-20 Shiny Shih Housing assembly for a self-inking stamp
US7011024B1 (en) * 2004-09-10 2006-03-14 Shiny Shih Stamp die assembly for a self-inking stamping device
US7086331B2 (en) * 2005-01-04 2006-08-08 Cosco Industries, Inc. Hand-held ink stamper with spare ink supply
KR20060088323A (ko) * 2005-02-01 2006-08-04 석태진 이중 도장
AT503827B1 (de) 2006-06-26 2008-08-15 Trodat Gmbh Stempel
AT9635U1 (de) * 2006-10-11 2008-01-15 Colop Stempelerzeugung Skopek Farbspeichereinheit für einen handstempel
CN101293438A (zh) * 2007-04-26 2008-10-29 昆山宝木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组合式印章盒
US7761959B2 (en) * 2007-11-30 2010-07-27 Shiny Shih Handle assembly for a stamp
AT507833A3 (de) * 2009-01-30 2013-06-15 Trodat Gmbh Stempel und stempelkissen für einen selbst färbenden stempel
US20110179355A1 (en) * 2010-01-15 2011-07-2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Virtual information input arrangement
AT513898B1 (de) * 2013-01-24 2019-01-15 Colop Stempelerzeugung Skopek Gmbh & Co Kg Einrichtung zum Führen eines Farbkissenbehälters sowie Selbstfärbestempel
AT514243B1 (de) * 2013-04-18 2024-03-15 Trodat Gmbh Selbstfärbender Stempel und Stempelkissen für den Stempe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5529A (en) * 1986-06-19 1989-02-21 David Becher Self-inking rubber stamps
EP1507666B1 (de) * 2002-05-27 2005-10-12 Trodat GmbH Stempel und aufnahmeeinrichtung für ein stempelkissen
US6834584B1 (en) * 2003-09-03 2004-12-28 M&R Marking Systems, Inc. Pocket hand stamp
WO2006076754A2 (de) * 2005-01-24 2006-07-27 Trodat Gmbh Stempel mit haltevorrichtung für stempelkissentrag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59728A3 (de) 2013-03-07
AT511453A4 (de) 2012-12-15
TW201307094A (zh) 2013-02-16
BR112013030004A2 (pt) 2016-09-13
US11135864B2 (en) 2021-10-05
CN104589817B (zh) 2018-03-30
WO2012159728A2 (de) 2012-11-29
BR112013030004B1 (pt) 2020-12-15
EP3067213A1 (de) 2016-09-14
RU2562044C2 (ru) 2015-09-10
US9211754B2 (en) 2015-12-15
AT511453B1 (de) 2012-12-15
CN102795004B (zh) 2015-04-01
CN102795004A (zh) 2012-11-28
EP2714410A2 (de) 2014-04-09
CN104589817A (zh) 2015-05-06
US20120297998A1 (en) 2012-11-29
RU2013157190A (ru) 2015-06-27
US20160152058A1 (en) 2016-06-02
EP2714410B1 (de)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3599B (zh) 印章及相關聯印台
US11220124B2 (en) Self-inking stamp with removable stamp pad in carrying device having handles
TWI668128B (zh) 印章、印臺和封閉罩
TW201713511A (zh) 印章以及尤其作為用於印章的配件的模印單元
KR100857408B1 (ko) 프린터
US20180154684A1 (en) Embossing stamp and printing plate holder for the embossing stamp
JPH0546925Y2 (zh)
JP5096892B2 (ja) 差換印付きの回転ゴム印
JP3709519B2 (ja) 日付印具
JP3239376U (ja) 印面取り換え式スタンプ
JPS63139774A (ja) プリンタ
JP4290508B2 (ja) 連結式印具及び印具
TWI273990B (en) Imprinter
CN218315929U (zh) 一种打码机
JP4398613B2 (ja) スタンプ
JP4075036B2 (ja) プリンタ
JP3456173B2 (ja) スタンプ装置
JPH0732049Y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0069725A (ja) 固定印付き回転印
TW200848275A (en) Carrier of ink cartridge with releasing structure and print mechanism using the same
JPH06127103A (ja) 印刷装置
JP2004268419A (ja) 連結式印具及び印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