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8392B - Shields, connectors and electronic machines - Google Patents

Shields, connectors and electronic machin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8392B
TWI508392B TW100102122A TW100102122A TWI508392B TW I508392 B TWI508392 B TW I508392B TW 100102122 A TW100102122 A TW 100102122A TW 100102122 A TW100102122 A TW 100102122A TW I508392 B TWI508392 B TW I5083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rtions
substrate
bottom plate
main body
plat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2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2420A (en
Inventor
Takayuki Nagata
Takahisa Ohtsuji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725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889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160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2533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12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2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8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83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01R27/02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Description

屏蔽罩、連接器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係關於可安裝於基板之屏蔽罩、具備該屏蔽罩之連接器及電子機器。
作為這種的連接器,具有下述連接器,即,為了使基板剝離強度提升,將屏蔽罩的側板部的一部分進行底切(undercut)所形成之一對連接用端子焊接於基板的通孔電極,並且將突設於屏蔽罩的底板部之突起焊接於基板上的電極者(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特開2009-4302號公報
但,前述連接器會因突起造成底板部與基板之間產生間隙,故,當進行焊接時,熔融的焊錫會從前述間隙擴散至底板部的全區域,無法形成大型的焊錫填角,產生造成基板剝離強度降低之問題。又,由於因前述突起造成在底板部與基板之間產生間隙,故,也會有前述連接器的安裝高度變高之問題產生。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情事而開發完成之發明,其目的係在於提供在與基板之間不會產生間隙,能夠謀求基板剝離強度的提升及安裝高度的降低之屏蔽罩、連接器及電子機器。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屏蔽罩係為具有可安裝於基板之導電性的屏蔽罩。此屏蔽罩係具備有:可設置於基板上之第1面;和與此第1面連續,且對該第1面呈傾斜或呈直角的第2面。在前述第1面的與前述第2面之境界部分,設有具有第1、第2端部之略U字狀的第1凹部。在前述第2面的與前述第1面之境界部分,設有與前述第1凹部的第1、第2端部相連通的一對第2凹部。區劃成前述第1、第2凹部之部分係成為可焊接於基板的電極之襯墊。
在這樣的屏蔽罩之情況,僅是在第1、第2面設置第1、第2凹部,而區劃成第1、第2面的第1、第2凹部之部分成為可焊接於基板的電極之襯墊。因此,設置於襯墊的第1面之部分係成為與該第1面相同面,故,即使將前述第1面設置於基板上,在前述第1面與前述基板之間也不會產生間隙。又,因設置於襯墊的前述第1面之部分係被前述第1凹部所包圍,所以,當進行焊接時,能夠防止焊錫擴散至第1面。又,由於第2面對第1面呈斜向傾斜或呈直角,故,設置於襯墊的第2面之部分也對該設置於襯墊的前述第1面之部分呈傾斜或呈直角。藉由對設置於此襯墊的第2面之部分塗佈焊錫,能夠形成大的焊錫填角。因此,能夠提升本屏蔽罩的基板剝離強度。又,由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基板之間也不會產生間隙,故,可謀求本屏蔽罩的安裝高度的降低。且,因前述襯墊係為被第1、第2凹部所包圍之部分,所以,在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境界部分,不會如將屏蔽罩的一部分進行底切而作成連接用端子之以往例這樣地形成開口。因此,當進行焊接時,能夠抑制焊錫或助焊劑從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境界部分侵入至本屏蔽罩內,又,能夠防止因在前述境界部分形成前述開口所引起之本屏蔽罩的翹曲強度降低之情況產生。又,因襯墊係為第1、第2凹部所包圍之部分,所以,不會造成屏蔽罩的外形之大型化,且,本屏蔽罩也不會造成基板上的安裝空間的大型化。
前述屏蔽罩,亦可作成為還具有將其內部空間區隔作成第1、第2插槽之區隔部的結構。又,在前述屏蔽罩還具有底板部之情況,前述區隔部係可作成為前述底板部的中央部朝前述屏蔽罩的內側彎曲之部分。在此情況,前述底板部的外面成為前述第1面,而前述區隔部的凹面成為前述第2面。
在這樣的形態之屏蔽罩的情況,因在底板部的外面與區隔部的凹面之境界部分設置襯墊,所以,藉由將該襯墊焊接於基板的電極,能夠使本屏蔽罩的中央部的基板剝離強度提升。
前述屏蔽罩係可作成為下述結構,即,還具有:立設於前述底板部的第1方向的第1、第2端之第1、第2側板部;及設置於此第1、第2側板部,且,可與前述基板的表面電極或通孔電極連接之第1、第2連接用端子。
又,前述屏蔽罩係可作成為下述結構,即,具備有:具有第1方向的第1、第2端之底板部;及立設於前述底板部的前述第1、第2端之第1、第2側板部。在此情況,前述底板部的外面成為前述第1面,前述第1、第2側板部的外面成為前述第2面。
在這樣的形態之屏蔽罩的情況,因在前述底板部的外面與前述第1側板部的外面之境界部分、及前述底板部的外面與第2側板部的外面之境界部分,分別設有第1、第2凹部及襯墊,所以,藉由將該襯墊焊接於基板的電極,可使本屏蔽罩的兩端部的基板剝離強度提升。
在前述第1、第2側板部具有與前述第1方向呈正交之第2方向的第1、第2端之情況,前述屏蔽罩,可作成為下述結構,即,還具備有:設置於前述第1、第2側板部的前述第1端,且,朝前述第2端側折返之第1、第2折返部;設置於前述第1、第2折返部,且,沿著前述第1、第2側板部的外面之第1、第2外壁部;及設置於前述第1、第2外壁部,且,可與前述基板的表面電極或通孔電極連接之第1、第2連接用端子。
在這樣的形態之屏蔽罩的情況,因第1、第2連接用端子設置於第1、第2外壁部,所以,不會如將底板部或第1、第2側板部的一部分進行底切來作成連接用端子之情況在底板部及第1、第2側板部形成開口。因此,當進行焊接時,能夠抑制焊錫、助焊劑等自前述開口侵入至屏蔽罩內,又,能夠防止因形成前述開口所引起之屏蔽罩的翹曲強度降低的情況產生。
能夠作成為下述結構,即,前述屏蔽罩還具備有將前述第1外壁部與前述第2外壁部予以連結之連結部。在此情況,因第1外壁部與第2外壁部藉由連結部加以連結,所以,可使屏蔽罩的翹曲強度提升。
本發明的連接器係具備有:上述的屏蔽罩;插入於此屏蔽罩並具有絕緣性之主體;及設置於此主體之接頭。
本發明的電子機器係具備有:前述連接器;及安裝有此連接器之基板。前述連接器的屏蔽罩的襯墊具有:設置於前述第1面之第1襯墊部;及設置於前述第2面,對前述第1襯墊部傾斜或呈直角的第2襯墊部。前述基板係具有:與前述第1襯墊部接觸,並朝前述第2襯墊部側延伸之電極。
以下,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例1至3。
[實施例1]
首先,參照圖1至圖7,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例1之插座連接器。圖1至圖3所示的插座連接器係為安裝於電視接收器(電視)等的電子機器的基板10,作為該電子機器的外部介面來使用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登錄商標))。此插座連接器具備有:第1、第2主體100a、100b;複數個第1、第2、第3、第4接頭200a、200b、200c、200d;及屏蔽罩300。以下,針對各部進行詳細說明。
屏蔽罩300係如圖1至圖5所示,將具有導電性之金屬板沖壓成形為略角筒狀者。此屏蔽罩300係具有:底板部310;頂板部320;一對側板部330(第1、第2側板部);及一對鎖定片340。底板部310係與頂板部320相對向之略矩形狀的板。底板部310的外面(第1面)係可設置於基板10上。在底板部310的寬度方向(第1方向)的兩端(第1方向的第1、第2端),立設有側板部330。側板部330的上端之間是藉由頂板部320相連結。底板部310的深度尺寸(後述的插入方向γ(與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長度尺寸)係如圖3所示,形成為較頂板部320及側板部330的深度尺寸更短。底板部310、頂板部320的前端部及側板部330的前端部係區劃屏蔽罩300的內部空間,頂板部320及側板部330的底板部310的後端部係區劃將自後方插入的第1、第2主體100a、100b予以收容之收容空間。再者,在圖4及圖5中,係以將第1、第2主體100a、100b插入到前述收容空間之方向作為插入方向來顯示。
又,在底板部310的中央部,如圖1(a)及圖2(a)所示,設有朝頂板部320向下彎曲成略U字狀之彎曲部。此彎曲部係成為將屏蔽罩300的前述內部空間區隔成第1、第2插槽α、β之區隔部311。又,在區隔部311的背面側,形成有斷面朝下之略U字狀的凹部312(區隔部的凹面)。區隔部311及凹部312係如圖5所示,延伸存在於底板部310的插入方向γ的前端(第1端)到後端(第2端)為止的全區域範圍。凹部312係具有:矩形狀的上側凹部312a;及兩緣部朝下方逐漸擴大之下側凹部312b。此下側凹部312b的兩內面(第2面)係對底板部310的外面呈傾斜。在底板部310的外面的下側凹部312b的兩內面之境界部分,如圖5及圖6所示,分別設有具有第1、第2端部315a、315b之略U字狀的第1凹部315。此第1凹部315係第1、第2端部315a、315b之間的開放部朝向內側。在下側凹部312b的兩內面的底板部310的外面之境界部分,分別設有與第1凹部315的第1、第2端部315a、315b連通之矩形狀的一對第2凹部316。被此第1、第2凹部315、316所區劃的部分係形成為可分別焊接於基板10的一對接地電極11之襯墊317。襯墊317具有第1、第2襯墊部317a、317b。第1襯墊部317a為設置於底板部310的外面之部位。第1襯墊部317a的表面與底板部310的外面係形成為高度位置相同(即,相同面)。第2襯墊部317b為設置於下側凹部312b的兩內面之部位,對第1襯墊部317a呈傾斜。第2襯墊部317b的表面與下側凹部312b的兩內面係形成為高度位置相同(即,相同面)。再者,接地電極11為具有可與第1襯墊部317a接觸的部分和朝第2襯墊部317b側延設的部分之略矩形狀的表面電極。
又,在底板部310的第2插槽β部分,設有接合部318。此接合部318為將構成屏蔽罩300的金屬板的端部彼此接合並予以鉚接的部分。如此,藉由在底板部310的第2插槽β部分設置屏蔽罩300的接合部,能夠抑制屏蔽罩300的第1、第2插槽α、β部分的強度降低。第1插槽α的內形係成為與圖7(a)所示的插頭連接器20的HDMI-mini用的連接部21或圖7(b)所示的插頭連接器30的HDMI-mini用的連接部31的外形相對應之形狀。又,第2插槽β的內形係成為與圖7(a)所示的插頭連接器20的HDMI用的連接部22或圖7(c)所示的插頭連接器40的HDMI用的連接部41的外形相對應之形狀。即,連接部21或連接部31可插入於第1插槽α,連接部22或連接部41可插入於第2插槽β。又,底板部310的第1、第2插槽α、β部分的後面係如圖3(b)至圖3(d)所示,成為與第1主體100a的後述的一對突脈150a的前面抵接之抵接固定面313、314。
頂板部320係如圖1所示,為略矩形狀的板部。在頂板部320,設有將其一部分切削所形成之2個卡止片321;和2個卡止片322。卡止片321、322的前端部朝下方被折彎成圓弧狀。卡止片321的前端部係與已被插入於第1插槽α之插頭連接器20的連接部21或插頭連接器30的連接部31彈性接觸,保持該連接部21或連接部31。同樣地,卡止片322的前端部係與已被插入至第2插槽β之插頭連接器20的連接部22或插頭連接器40的連接部41彈性接觸,保持該連接部22或連接部41。又,頂板部320的卡止片321、322的後方部分的一部分進行底切,而成為朝下方呈凸的抵接固定部323、324。
在各側板部330的下端,前側端子331(第1、第2連接用端子)和後側端子332(第1、第2連接用端子)垂下。前側端子331係底板部310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的一部分被切削,朝下方折彎之片構件(即,底切的片構件)。後側端子332係在為了將底板部310的深度尺寸作成較頂板部320及側板部330更短而切板部的一部分予以切斷前加以切削,而朝下方折彎之片構件。前側端子331及後側端子332係可分別插入於基板10之未圖示的通孔電極。在側板部330的後端,延設有鎖定片340。
第1主體100a係絕緣樹脂製的射出成形品。此第1主體100a係如圖3至圖5所示,具有:本體部110a;第1、第2凸部120a、130a;一對導引部140a;一對突脈150a;補強構件160a;及一對卡止凸部170a。本體部110a係為剖面視角呈略矩形狀的板體。在此本體部110a,朝插入方向γ貫通之複數個第1、第2孔部111a、112a是在第1主體100a的寬度方向上隔著間隔而呈一列的方式設置著。又,在本體部110a的插入方向γ的前面的上端部,設有矩形狀的缺口部113a、114a(參照圖3及4)。在缺口部113a、114a,插入有屏蔽罩300的抵接固定部323、324,在該缺口部113a、114a的深部側面,抵接固定部323、324自前方抵接著。
又,在本體部110a的插入方向γ的前面的中央部,設有插入於第1、第2插槽α、β之板狀的第1、第2凸部120a、130a。此第1、第2凸部120a、130a的外形係成為可與圖7所示的插頭連接器20的連接部21、22之未圖示的連接孔嵌合之形狀。在此第1、第2凸部120a、130a的下面,複數個第1、第2長溝121a、131a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隔著間隔,而呈一列的方式設置著。在第1、第2凸部120a、130a的上面,與第1、第2孔部111a、112a連通的複數個第3、第4長溝122a、132a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隔著間隔,而呈一列的方式設置著。又,第1、第2、第3、第4長溝121a、122a、131a、132a係沿著插入方向γ延伸。第3長溝122a係在平面位置上,位於相鄰的第1長溝121a之間。第4長溝132a係在平面位置上,位於相鄰的第2長溝131a之間。換言之,如圖2(a)所示,第1長溝121a與第3長溝122a係配置成鋸齒狀,第2長溝131a與第4長溝132a係配置成鋸齒狀。
又,在本體部110a的前面的中央下端部,如圖4所示,設有略L字狀的補強構件160a。此補強構件160a係具有:略三角柱的臂部161a、和角柱的突起162a。臂部161a係自本體部110a的前面朝前方延伸的略三角柱。突起162a係在臂部161a的前端部朝上方突設之角柱。突起162a嵌合於屏蔽罩300的凹部312的上側凹部312a,臂部161a嵌合於該凹部312的下側凹部312b。如此,補強構件160a部分地嵌合於屏蔽罩300的凹部312。在臂部161a的下面,設有圓柱狀的一對卡止凸部170a。此卡止凸部170a係可插入於基板10的未圖示的卡止孔。
又,在本體部110a,如圖5所示,複數個第1、第2接頭200a、200b分別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隔著間隔,而呈一列的方式排列著。第1接頭200a係如圖3(b)所示,為具有導電性之細長的金屬板,具有埋設部210a;接觸部220a;和尾部230a。埋設部210a係為埋設於本體部110a並向下之略L字狀的部位,後端部自本體部110a朝下方突出。接觸部220a係為與埋設部210a的前端連續之直線狀的部位,插入於第1凸部120a的第1長溝121a。尾部230a係與埋設部210a的後端連續,且,對埋設部210a的後端部呈直角折彎之平板狀的部位。第2接頭200b係如圖3(d)所示,為具有導電性之細長的金屬板,具有埋設部210b;接觸部220b;和尾部230b。此第2接頭200b係除了接觸部220b插入於第2凸部130a的第2長溝131a以外,其餘與第1接頭200a相同。因此,關於第2接頭200b的各部,省略與第1接頭200a重複之說明。
又,在本體部110a的下面,設有一對突脈150a。此突脈150a自前方抵接於屏蔽罩300的底板部310的抵接固定面313、314。又,在本體部110a的插入方向γ的後面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設有一對導引部140a。導引部140a的上面係抵接於屏蔽罩300的頂板部320。藉此,第1主體100a及與其組合的第2主體100b的屏蔽罩300之對頂板部320的平行度會提升。又,在本體部110a的後面,如圖5所示,於第1、第2孔部111a、112a之間與第2孔部112a的外側,分別設有嵌合孔部115a。
第2主體100b係如圖3至圖5所示,為絕緣樹脂製的射出成形品,具有本體部110b;一對嵌合凸部120b;及一對山部130b。本體部110b係為剖面視角呈略L字狀的部位,其寬度尺寸形成為較第1主體100a的導引部140a之間的尺寸若干小。此第2主體100b被插入於第1主體100a的導引部140a之間,第1、第2主體100a、10Ob在插入方向γ上組合成前後。在本體部110b的插入方向γ的前面,如圖4所示,於與嵌合孔部115a之位置,設有一對嵌合凸部120b。此嵌合凸部120b為圓柱狀的突起,嵌合於第1主體100a的嵌合孔部115a。藉由嵌合凸部120b嵌合於嵌合孔部115a,第1、第2主體100a、100b在已被組合的狀態下維持著。又,在本體部110b的插入方向γ的後面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設有一對山部130b。此山部130b的前端部係具有在第1、第2主體100a、100b已被組合的狀態下,較第1主體100a的導引部140a更朝後方突出之高度尺寸。在此山部130b的前端部,抵接有屏蔽罩300的折彎成略L字狀之鎖定片340。藉此,被收容於屏蔽罩300的收容空間之第1、第2主體100a、100b在、鎖定片340與底板部310的區隔部311、抵接固定面313、314、及頂板部320的抵接固定部323、324之間被夾持,並固定於上述收容空間內。再者,在圖4及圖5,鎖定片340係以折彎前的直線狀態表示。
在本體部110b,如圖4所示,複數個第3、第4接頭200c、200d分別在寬度方向上以與第1、第2孔部111a、112a相同之間隔呈一列的方式排列著。第3、第4接頭200c、200d係配置於第1、第2接頭200a、200b上側位置(即,不同的高度位置)。第3接頭200c係如圖3(a)所示,為具有導電性之細長的金屬板,具有埋設部210c;接觸部220c;及尾部230c。埋設部210c係為埋設於本體部110b之部位,具有斜向傾斜之中間部;對此中間部折彎之前端部;及對前述中間部折彎,並朝下方垂下之後端部。此埋設部210c的前端部及中間部係埋設於本體部110b內。埋設部210c的後端部係自本體部110b朝下方突出。接觸部220c係與埋設部210c的前端連續,且,自本體部110b的前面突出之平板。此接觸部220c係比起第1接觸部220a,長第1主體100a的本體部110b的厚度量之長度。此接觸部220c插入於第1主體100a的第1孔部111a及第3長溝122a。尾部230c係與埋設部210c的後端連續,且,對埋設部210c的後端部呈直角折彎之平板狀的部位。第4接頭200d係如圖3(c)所示,為具有導電性之細長的金屬板,具有埋設部210d、接觸部220d、及尾部230d。此第4接頭200d係除了接觸部220d插入於第2凸部130a的第4長溝132a以外,其餘與第3接頭200c相同。因此,針對第4接頭200d的各部,省略與第3接頭200c重複之說明。
插入於第1長溝121a之接觸部220a與插入於第3長溝122a之接觸部220c係配置成鋸齒狀。換言之,第3接頭200c的接觸部220c係在平面位置上,配置於相鄰的第1接頭200a的接觸部220a之間。此接觸部220a、220c係與第1凸部120a一同插入於第1插槽α,可與插入於該第1插槽α之插頭連接器20的連接部21或插頭連接器30的連接部31的下側、上側接頭相接觸。同樣地,插入於第2長溝131a之接觸部220b與插入於第4長溝132a之接觸部220d係配置成鋸齒狀。換言之,第4接頭200d的接觸部220d係在平面位置上,配置於相鄰的第2接頭200b的接觸部220b之間。
此接觸部220b、220d係與第2凸部130a一同插入於第2插槽β,可與插入於該第2插槽β之插頭連接器20的連接部22或插頭連接器40的連接部41的下側、上側接頭接觸。又,尾部230a、230c係下面形成為相同高度,且,在插入方向γ以呈前後二列的方式排列著。尾部230b、230d也是下面形成為相同高度,且,在插入方向γ以呈前後二列的方式排列著。尾部230a、230b、230c、230d係可分別焊接於基板10的未圖示的表面電極。
以下,說明關於上述結構的插座連接器的組裝順序。首先,如圖4及圖5所示,藉由插入成形,對第1主體100a埋設第1、第2接頭200a、200b的埋設部210a、210b,對第2主體100b埋設第3、第4接頭200c、200d的埋設部210c、210d。藉此,第1、第2接頭200a、200b在第1主體100a,於寬度方向上以呈一列的方式排列著,第3、第4接頭200c、200d在第2主體100b,於寬度方向上以呈一列的方式排列著。此時,第1、第2接頭200a、200b的接觸部220a、220b插入於第1主體100a的第1、第2長溝121a、131a。
然後,使第1、第2主體100a、100b相對地接近,將第2主體100b的第3、第4接頭200c、200d的接觸部220c、220d插入於第1主體100a的第1、第2孔部111a、112a及第3、第4長溝122a、132a。藉此,接觸部220a與接觸部220c在不同的高度位置配置成鋸齒狀,接觸部220b與接觸部220d在不同的高度位置配置成鋸齒狀。與此同時,一邊讓第1主體100a的一對導引部140a導引第2主體100b的寬度方向的兩端,一邊將該第2主體100b插入至第1主體100a的導引部140a之間。於是,第2主體100b的嵌合凸部120b嵌合至第1主體100a的嵌合孔部115a。藉此,第1、第2主體100a、100b在插入方向γ上被前後組合,尾部230a、230c在相同高度且呈前後二列配置於插入方向γ,並且尾部230b、230d在相同高度且呈前後二列配置於插入方向γ。
然後,將第1主體100a的補強構件160a插入至屏蔽罩300的凹部312,使該補強構件160a的突起161a嵌合於凹部312的上側凹部312a,使臂部162a嵌合於下側凹部312b。此時,補強構件160a在凹部312朝插入方向γ被導引。與此同時,沿著側板部330,在直線狀態的鎖定片340之間插入第1、第2主體100a、100b。此時,第1主體100a的寬度方向的兩端被鎖定片340所導引,且第1、第2主體100a、100b自後方沿著入方向γ插入於屏蔽罩300的收容空間,第1主體100a的第1、第2凸部120a、130a插入於屏蔽罩300的第1、第2插槽α、β。於是,第1主體100a的本體部110b的前面與區隔部311相抵接。與此同時,第1主體100a的突脈150a分別與屏蔽罩300的底板部310的抵接固定面313、314相抵接,屏蔽罩300的頂板部320的抵接固定部323、324被插入於第1主體100a的缺口部113a、114a,並與該缺口部113a、114a的深部側面相抵接。又,第1主體100a的導引部140a與屏蔽罩300的頂板部320相抵接。
在此狀態下,將鎖定片340分別朝內側折彎,使其分別與第2主體100b的山部130b相抵接。藉此,在鎖定片340與底板部310的區隔部311、抵接固定面313、314、及頂板部320的抵接固定部323、324之間,第1、第2主體100a、100b被夾持,第1、第2主體100a、100b在被收容於屏蔽罩300的收容空間之狀態下固定。
如此組裝成的該插座連接器係以下述的方式安裝至基板10。首先,將屏蔽罩300的前側端子331與後側端子332分別插入至基板10的上述通孔電極。與此同時,將第1主體100a的卡止凸部170a分別插入於基板10的上述卡止孔並使其卡止。於是,屏蔽罩300的底板部310的外面被設置於基板10上,屏蔽罩300的襯墊317分別與基板10的一對接地電極11接觸,並且尾部230a、230b、230c、230d分別與基板10的上述表面電極上接觸。然後,將前側端子331與後側端子332焊接於基板10的前述通孔電極,將襯墊317焊接於一對接地電極11,而將尾部230a、230b、230c、230d分別焊接於基板10的前述表面電極。此時,在襯墊317的第2襯墊部317b與接地電極11形成焊錫填角。再者,屏蔽罩300係透過基板10的前述通孔電極及接地電極11,與該基板10的接地線電性連接,來發揮屏蔽功能。
在這樣的插座連接器之情況,在屏蔽罩300的底板部310的外面及區隔部311的背面側的凹部312的下側凹部312b的兩內面,僅設有第1、第2凹部315、316,被第1、第2凹部315、316所區劃之部分形成為襯墊317。因該襯墊317的第1襯墊部317a係與底板部310的外面相同面,所以,即使將底板部310的外面設置於基板10上,在底板部310的外面與基板10之間也不會產生間隙。又,因第1襯墊部317a是被略U字狀的第1凹部315所包圍,所以,當進行焊接時,能夠抑制焊錫擴散至底板部310的外面與基板10之間,防止其從底板部310的接合部318侵入到屏蔽罩300內。又,因襯墊317的第2襯墊部317b係對第1襯墊部317a呈傾斜,所以,藉由亦對第2襯墊部317塗佈焊錫,能夠形成大的焊錫填角。因此,可使本插座連接器的中央部的基板剝離強度提升。並且,因屏蔽罩300的前側端子331及後側端子332分別焊接於基板10的通孔電極,所以,可使本插座連接器的兩端部的基板剝離強度提升。如此,本插座連接器全體成為具有高基板剝離強度之結構。
又,因在底板部310的外面與基板10之間也不會產生間隙,所以,可謀求本插座連接器的安裝高度的降低。且,由於襯墊317為第1、第2凹部315、316所包圍之部分,故,在底板部310的外面及區隔部311的背面側的凹部312的下側凹部312b的兩內面,不會如將屏蔽罩的一部分進行底切來作成連接用端子之情況這樣地形成開口。因此,當進行焊接時,能夠抑制焊錫、助焊劑等從底板部310的中央部及區隔部311侵入到屏蔽罩300內。又,能夠抑制因在底板部310的中央部及區隔部311形成前述開口所引起之屏蔽罩300的翹曲強度降低的情況產生。且,由於在底板部310的外面及區隔部311的背面側的凹部312的下側凹部312b的兩內面未形成有連接用端子,故,能夠抑制因為了形成該連接用端子部分所造成之本連接器的外形變大的情況產生。
因補強構件160a是部分地嵌合於屏蔽罩300的區隔部311的背面側的凹部312,所以,即使插頭連接器30的連接部31插入至插槽α,或插頭連接器40的連接部41插入至插槽β,也能夠抑制區隔部311周邊產生變形,並且可抑制接合部318脫離而被開放。因此,能夠提升本連接器的翹曲強度。
[實施例2]
其次,參照圖7至圖12,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例2。圖8及圖9所示的插座連接器係安裝於與實施例1相同的電視接收器等的電子機器的基板10,作為該電子機器的外部介面來使用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登錄商標)。此插座連接器係第1、第2主體100a’、100b’的形狀與第1、第2主體100a、100b的形狀不同,且,屏蔽罩300’的形狀與屏蔽罩300的形狀不同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的插座連接器大致相同。因此,僅針對該等不同點進行詳細說明,而重複的說明則省略。再者,針對第1、第2主體及屏蔽罩的符號附加「’」,來與實施例1的第1、第2主體及屏蔽罩作區別。
屏蔽罩300’係底板部310’的區隔部311’及凹部312’的形狀與實施例1的屏蔽罩300不同。以下,僅針對該不同點進行詳細說明。底板部310’的中央部係如圖8至圖12所示,設有彎曲成向下之Y字狀的彎曲部。此彎曲部係形成為將屏蔽罩300’的內部空間區隔成第1、第2插槽α、β之斷面朝下之Y字狀的區隔部311’。又,在區隔部311’的背面側,形成有斷面略三角形狀的凹部312’(區隔部的凹面)。區隔部311’及凹部312’係如圖12所示,延伸存在於從底板部310’的插入方向γ的前端(第1端)到後端(第2端)為止之全區域範圍。凹部312’的兩內面(第2面)係對底板部310’的外面(第1面)呈傾斜。在底板部310’的外面的凹部312’的兩內面之境界部分,分別設有具有第1、第2端部315a’、315b’之略U字狀的第1凹部315’。此第1凹部315’係第1、第2端部315a’、315b’之間的開放部朝向內側。在凹部312’的兩內面的底板部310’的外面之境界部分,分別設有與第1凹部315’的第1、第2端部315a’、315b’相連通的矩形狀的一對第2凹部316’。被此第1、第2凹部315’、316’區劃之部分係分別形成為可焊接於基板10的一對接地電極11之襯墊317’。襯墊317’係具有第1、第2襯墊部317a’、317b’。第1襯墊部317a’為設置於底板部310’的外面之部位。第1襯墊部317a’的表面與底板部310’的外面係形成為高度位置相同(即,相同面)。第2襯墊部317b’係為設置於凹部312’的兩內面之部位,對第1襯墊部317a’呈傾斜。第2襯墊部317b’的表面與凹部312’的兩內面係高度位置相同(即,相同面)。再者,圖8至圖12中,318’為接合部、320’為頂板部、330’為側板部、340’為鎖定片、321’、322’為卡止片、323’、324’為抵接固定部、331’為前側腳部、332’為後側腳部。
第1主體100a’係為本體部110a’的第2孔部112a’及第4長溝132a’的排列、本體部110a’的設有嵌合孔部115a’之部位、本體部110a’新設有嵌合凸部116a’的這些點,和補強構件160a’的形狀及設置一對卡止凸部170a’之部位係與實施例1的第1主體100a不同。以下,僅針對該不同點進行詳細說明。第2孔部112a’及第4長溝132a’係如圖11及圖12所示,在本體部110a’,於該第2孔部112a,及第4長構132a’的列之正中央,隔著間隔加以設置。因此,第4接頭200d的埋設部210d也在第2主體100b’的本體部110b’,於該第4接頭200d的列之正中央,隔著間隔被埋設著。補強構件160a’係朝本體部110a的前面突設之略三角柱狀的突脈。補強構件160a’的長度尺寸係較凹部312’的插入方向γ的長度尺寸更小。因此,補強構件160a’係部分地嵌合於凹部312’。又,卡止凸部170a’係突設於一對導引部140a’的下面。此卡止凸部170a’也可分別插入於基板10的未圖示的卡止孔。嵌合凸部116a’係突設於本體部110a’的插入方向γ的後面的中央部之立方體狀的突起。在此嵌合凸部116a’的後面設有一對嵌合孔部115a’。再者,圖9至圖12中,120a’係第1凸部、130a’係第2凸部、150a’係突脈、111a’係第1孔部、113a’、114a’係凹部、121a’係第1長溝、122a’係第2長溝、131a’係第3長溝。
第2主體100b’係在本體部110b’的插入方向γ的前面的中央部新設有嵌合凹部111b’之這一點及設有嵌合凸部120b’之部位與實施例1的第2主體100b不同。以下,僅針對該不同點進行詳細說明。嵌合凹部111b’為略矩形狀的凹陷,供嵌合凸部116a’嵌入。在此嵌合凹部111b’的底面,設有一對嵌合凸部120b’。此嵌合凸部120b’係分別嵌合於嵌合凸部116a’的後面的嵌合孔部115a’。又,本體部110b’及山部130b’係如圖10所示,與屏蔽罩300’的頂板部320’的上面相抵接。
以下,說明關於上述結構的插座連接器的組裝順序。首先,如圖11及圖12所示,藉由插入成形,對第1主體100a’埋設第1、第2接頭200a、200b的埋設部210a、210b,對第2主體100b’埋設第3、第4接頭200c、200d的埋設部210c、210d。藉此,第1、第2接頭200a、200b係在第1主體100a’上,於寬度方向以呈一列的方式排列著,第3、第4接頭200c、200d係在第2主體100b’,於寬度方向上以呈一列的方式排列著。此時,第1、第2接頭200a、200b的接觸部220a、220b被插入於第1主體100a’的第1、第2長溝121a’、131a’。
然後,使第1、第2主體100a’、100b’相對地接近,讓第2主體100b’的第3、第4接頭200c、200d的接觸部220c、220d插入至第1主體100a’的第1、第2孔部111a’、112a’及第3、第4長溝122a’、132a’。藉此,接觸部220a與接觸部220c在不同的高度位置配置成鋸齒狀,接觸部220b與接觸部220d在不同的高度位置配置成鋸齒狀。與此同時,一邊讓第1主體100a’的一對導引部140a’導引第2主體100b’的寬度方向的兩端,一邊將該第2主體100b’插入於第1主體100a’之導引部140a’之間。於是,第1主體100a’的嵌合凸部116a’嵌入至第2主體100b’的嵌合凹部111b’,並且,第2主體100b’的嵌合凸部120b’分別嵌入至第1主體100a’的嵌合孔部115a’。藉此,第1、第2主體100a’、100b’在插入方向γ上被前後組合,尾部230a、230c在相同高度且呈前後二列配置於插入方向γ,並且尾部230b、230d在相同高度且呈前後二列配置於插入方向γ。
然後,將第1主體100a’的補強構件160a’嵌合於屏蔽罩300’的凹部312’。此時,補強構件160a’在凹部312’朝插入方向γ被導引。與此同時,沿著側板部330’,在直線狀態的鎖定片340’之間插入第1、第2主體100a’、100b’。此時,第1主體100a’的寬度方向的兩端被鎖定片340’一邊導引,第1、第2主體100a’、100b’一邊自後方沿著插入方向γ插入至屏蔽罩300’的收容空間,第1主體100a’的第1、第2凸部120a’、130a’屏蔽罩300’的插入於第1、第2插槽α、β。於是,第1主體100a’的本體部110a’的前面與區隔部311’相抵接。與此同時,第1主體100a’的突脈150a’分別與屏蔽罩300’的底板部310’的抵接固定面313’、314’相抵接,屏蔽罩300’的頂板部320’的抵接固定部323、324’被插入至第1主體100a’的缺口部113a’、114a’,而與該缺口部113a’、114a’的深部側面相抵接。又,導引部140a’、本體部110b’及山部130b’的上面與屏蔽罩300’的頂板部320’相抵接。
在此狀態下,將鎖定片340’分別朝內側折彎,使其分別與第2主體100b’的山部130b’相抵接。藉此,在鎖定片340’與底板部310’的區隔部311’、抵接固定面313’、314’及頂板部320’的抵接固定部323’、324’之間,第1、第2主體100a’、100b’被夾持,第1、第2主體100a’、100b’在收容於屏蔽罩300’的收容空間之狀態下被固定。
如此組裝成的該插座連接器係以下述的方式安裝至基板10。
首先,將屏蔽罩300’的前側端子331’與後側端子332’分別插入於基板10的上述通孔電極。與此同時,將第1主體100a’的卡止凸部170a’分別插入於基板10的上述卡止孔並使其卡止。於是,屏蔽罩300’的底板部310’的外面被設置於基板10上,屏蔽罩300’的襯墊317’分別與基板10的一對接地電極11接觸。與此同時,尾部230a、230b、230c、230d分別與基板10的上述表面電極上接觸。然後,將前側端子331’與後側端子332’焊接於基板10的前述通孔電極,將襯墊317’焊接於一對接地電極11,而將尾部230a、230b、230c、230d分別焊接於基板10的前述表面電極。此時,在襯墊317’的第2襯墊部317b’與接地電極11形成焊錫填角。
即使為這樣的插座連接器之情況,也能獲得與上述實施例1的插座連接器相同的效果。
[實施例3]
最後,參照圖13至圖18,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例3。圖13至圖15所示的插座連接器係安裝於電視接收器等的電子機器的基板50,作為該電子機器的外部介面來使用HDMl(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登錄商標)。此插座連接器係具備有第1、第2主體400a、400b;複數個第1、第2接頭500a、500b;及屏蔽罩600。以下,進行詳細說明。
基板50係如圖18所示,為習知的印刷基板,具備有:一對接地電極51;呈鋸齒狀配設成兩列之複數個表面電極52、53;及各2個配設於接地電極51及表面電極52、53的兩側之通孔電極24。接地電極51係如圖17所示,具有可與屏蔽罩600之後述的第1襯墊部615a接觸的部分和朝第2襯墊部615b側延伸且與該第2襯墊部615b相對向的部分之略矩形狀的表面電極。接地電極51及通孔電極54係連接於基板50之未圖示的接地線。
第1、第2主體400a、400b係如圖16所示,在插入方向γ上被前後組合,自後方插入到屏蔽罩600並被收容。第1主體400a係如圖15(b)至圖16所示,為絕緣樹脂製的成形品。此第1主體400a係具有:本體部410a;凸部420a;一對導引部430a;及突脈440a。本體部410a係剖面視角呈略矩形狀的板狀體。在此本體部410a的中間部,將該本體部410a朝插入方向γ貫通之複數個略矩形狀的孔部411a於寬度方向隔著間隔呈一列配設著。在本體部410a的孔部411a的下側部分,第1接頭500a於寬度方向上隔著間隔,以一列的方式配設著。第1接頭500a係與孔部411a偏移位相而配置著。換言之,第1接頭500a係在平面位置上,配置於相鄰的孔部411a之間。又,在本體部410a的插入方向γ的後面的孔部411a的兩側部分,設有一對圓形嵌合凹部412a(圖中為1個)。在本體部410a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略矩形狀的一對導引部430a分別朝後方被設置著。
本體部410a的插入方向γ的前面413a係成為可與作為連接對象之插頭連接器60之連接部相抵接的抵接面。在此本體部410a的前面413a的孔部411a的下側部分設有凸部420a。凸部420a係為朝插入方向γ的前方延伸之板部,插入於屏蔽罩600之插槽α內。此凸部420a的外形係成為可與插頭連接器60之連接部的未圖示的連接孔嵌合的形狀。在凸部420a的下面,設有複數個第1長溝421a。在凸部420a的上面,圖14(a)所示,設有複數個第2長溝422a。第1、第2長溝421a、422a為前面視角配置成鋸齒狀。第1長溝421a之間距間隔係與第1接頭500a之間距間隔相對應。在第1長溝421a,插入有第1接頭500a的後述的接觸部520a。第2長溝422a之間距間隔係與孔部411a之間距間隔相對應。第2長溝422a係如圖15(b)所示,與孔部411a相連通。在本體部410a的下面,設有略矩形狀的突脈440a。突脈440a係配置於第1接頭500a的後述的尾部530a的前側附近。
各第1接頭500a為具有導電性之細長的金屬板。第1接頭500a係如圖15(b)所示,具有:向下之略L字狀的埋設部510a;與埋設部510a的前端相連續之平板狀的接觸部520a;及與埋設部510a的後端相連續之平板狀的尾部530a。埋設部510a的後端部以外的部分係埋設於本體部410a內。埋設部510a的後端部係自本體部410a朝下方突出。接觸部520a係自本體部410a突出,並插入於凸部420a的第1長溝421a。尾部530a係為對埋設部510a的後端部呈略直角折彎。此尾部530a係形成為可與基板50之表面電極52焊接。
第2主體400b係如圖15(b)至圖16所示,為絕緣樹脂製的成形品。此第2主體400b係具有:本體部410b;一對嵌合凸部420b;及一對山部430b。本體部410b係為剖面視角呈略L字狀的部位,其寬度尺寸形成為較第1主體400a的一對導引部430a之間之間隔若干小。此本體部410b係被收容於第1主體400a的導引部430a之間。在本體部410b的插入方向γ的前面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設有一對嵌合凸部420b。此嵌合凸部420b為圓柱狀的突起,分別嵌合於第1主體400a的嵌合凹部412a。藉由嵌合凸部420b嵌合於嵌合凹部412a,使得第1、第2主體400a、400b在插入方向γ上前後組合的狀態下被維持著。在本體部410b,第2接頭500b在寬度方向上隔著間隔,以一列的方式配設著。第2接頭500b係配置成後述的接觸部520b與第1主體400a的孔部411a的位置相對應。在第1、第2主體400a、400b已被組合的狀態下,第2接頭500b的接觸部520a分別插入於第1主體400a的孔部411a及第2長溝422a,該第1、第2接頭500a、500b的接觸部520a、520b,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呈二列的方式,配置成鋸齒狀。在本體部410b的插入方向γ的後面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設有一對山部430b。此山部430b的前端部係如圖14(c)所示,在第1、第2主體400a、400b已被組合的狀態下,較導引部430a更朝後方突出。
各第2接頭500b為具有導電性之細長的金屬板。第2接頭500b係如圖15(b)所示,具有埋設部510b;與埋設部510b的前端相連續的接觸部520b;及與埋設部510b的後端相連續的尾部530b。埋設部510b係具有斜向傾斜之中間部;對此中間部折彎之前端部;及對前述中間部折彎,並朝下方垂下之後端部。此埋設部510b的前端部及中間部係埋設於本體部410b內。埋設部510b的後端部係自本體部410b朝下方突出。接觸部520b係為自本體部410b的前面突出的平板,較接觸部520a更長。接觸部520b係如上述,插入於第1主體400a的孔部411a及第2長溝422a。尾部530b係為對埋設部510b的後端部呈略直角折彎之平板,可與基板50之表面電極53焊接。此尾部530b的下面的高度位置係設定成在第1、第2主體400a、400b已被組合的狀態下,與尾部530a的下面的高度位置相同。又,在第1、第2主體400a、400b已被組合的狀態,尾部530a、530b在插入方向γ上呈前後二列的方式排列著。
屏蔽罩600係如圖13至圖16所示,將具有導電性之金屬板進行沖壓成形所獲得之筒體。此屏蔽罩600為具有:略U字狀的基礎部610;一對折返部620(第1、第2折返部);一對外壁部630(第1、第2外壁部);一對前側、後側端子640a、640b(第1、第2連接用端子);連結板650(連結部);一對保持部660;及一對鎖定片670。
基礎部610係如圖14(a),圖14(b)及圖15(b)所示,具有底板部611;及立設於此底板部611的寬度方向(第1方向)的兩端(第1、第2端部)之一對側板部612。底板部611為矩形狀的板,其外面(第1面)可設置於基板50上。在底板部611的中央部設有接合部611a。此接合部611a係為將構成屏蔽罩600的金屬板的端部彼此接合並加以鉚接的部分。底板部611的插入方向γ的後面係如圖15(b)所示,成為與被收容於屏蔽罩600之後述的收容空間之第1主體400a的突脈440a的插入方向γ的前面相抵接,來將該第1主體400a予以抵接固定之抵接固定面611b。
側板部612係具有傾斜部612a;和擴張部612b。傾斜部612a係連設於底板部611的兩端,且,折彎成對該底板部611傾斜。因此,傾斜部612a的外面(第2面)也對底板部611的外面(第1面)傾斜。在底板部611的外面的傾斜部612a的外面之境界部分,如圖13(b)及圖16所示,分別設置具有第1、第2端部613a、613b之略U字狀的第1凹部613。此第1凹部613係第1、第2端部613a、613b之間的開放部朝向外側。在傾斜部612a的外面的底板部611的外面之境界部分,分別設有與第1凹部613的第1、第2端部613a、613b相連通的矩形狀的一對第2凹部614。被此此第1、第2凹部613、614所區劃之部分係成為可分別與基板50之一對接地電極51焊接之襯墊615。襯墊615具有第1、第2襯墊部615a、615b。第1襯墊部615a係指設置於底板部611的外面之部位。第1襯墊部615a的表面與底板部611的外面係形成為高度位置相同(即,相同面)。第2襯墊部615b係為設置於傾斜部612a的外面之部位,對第1襯墊部615a呈傾斜。第2襯墊部615b的表面與傾斜部612a的外面係形成為高度位置相同(即,相同面)。擴張部612b係如圖15(b)所示,延設於傾斜部612a的上端之向下之略L字狀的板體。在此擴張部612b的插入方向γ的前端(與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第1端)上,連設有折返部620。
折返部620係為朝擴張部612b的插入方向γ的後端(第2方向的第2端)側折返之平面視角略U字狀的板體。在此折返部620的外側端部連設有外壁部630。外壁部630係為沿著擴張部612b朝插入方向γ的後方延伸之略矩形狀的板體,較基礎部610更長。外壁部630的上端係被連結板650所連結。連結板650係為具有與外壁部630略相同的長度尺寸之略矩形狀的板體。即,連結板650之插入方向γ的長度尺寸係形成為較基礎部610的插入方向γ的長度尺寸更大。外壁部630的插入方向γ的後端部及連結板650之插入方向γ的後端部係將前述收容空間予以區劃,基礎部610、外壁部630的插入方向γ的前端部、連結板650之插入方向γ的前端部及第1主體400a的前面413a係區劃插槽α’。對前述收容空間,第1、第2主體400a、400b自後方插入並被收容。插槽α’的內形係成為與插頭連接器60之HDMI用的連接部的外形相對應之形狀。即,在插槽α’,可供插頭連接器60之連接部插入。
又,外壁部630的後面分別設有鎖定片670。此鎖定片670係對外壁部630呈略直角折彎,並與第2主體400b的一對山部430b相抵接。在此鎖定片670與底板部611的抵接固定面611b之間,第1、第2主體400a、400b被夾持,且在前述收容空間內位置固定。再者,在圖16,鎖定片670係以折彎前的狀態圖示著。又,在連腰板650,如圖13(a)所示,設有將該連結板650之一部分切削所形成之一對卡止片651。此卡止片651的前端部係朝下方彎曲成略U字狀,該前端部的頂部位於收容空間內(參照圖15(b))。因此,當插頭連接器60被插入至收容空間時,卡止片651的前述頂部會與插頭連接器60彈性接觸,而將該插頭連接器60予以保持。
又,在各外壁部630的下端部,前側端子640a及後側端子640b朝下方被延設。又,在外壁部630的下端部的前側端子640a與後側端子640b之間,設有保持部660。前側、後側端子640a、640b分別為可插入於基板50之通孔電極54的腳部。前側端子640a係如圖15(b)所示,配置於較已被收容於收容空間的第1主體400a的本體部410a的前面413a更前側之位置。雖在插頭連接器60被插入於插槽α’之狀態下,以連接於該插頭連接器60之未圖示的電纜為力點,該插頭連接器60被翹曲之情況(使插頭連接器60朝周方向旋轉之情況),插頭連接器60之前端會成為支點而對屏蔽罩600賦予負荷,但,由於前側端子640a係配置於較插頭連接器60之前端所抵接的本體部410a的前面413a更前側(即,比起支點,更靠近力點側)之位置,故,比起前側端子640a配置於較前述抵接面更後側(即,較支點更後側)之位置的情況,能夠降低施加於該前側端子640a之負荷。藉此,能夠抑制本插座連接器自該基板50剝離,或本插座連接器變形或被破壊之情況產生。
保持部660係為朝內側折彎之L字狀的板體。保持部660係如圖14(b)所示,形成為保持第1主體400a的後述的本體部410a的突脈440a的外側部分,保持部660與連結板650之間的距離係與第1主體400a的本體部410a的高度尺寸略相同。因此,在本體部410a已被保持部660所保持的狀態下,該本體部410a的上面會與連結板650相抵接。又,外壁部630之間的距離係與第1主體400a的導引部430a的外面之間的距離略相同。因此,第1主體400a的導引部430a的外面會與外壁部630的內面相抵接。
以下,說明關於上述結構的插座連接器的組裝順序。首先,準備藉由插入成形埋設有第1接頭500a的埋設部510a之第1主體400a、和藉由插入成形埋設第2接頭500b的埋設部510b之第2主體400b。然後,使第2接頭500b的接觸部520b分別與第1主體400a的孔部411a對位並加以插入。然後,讓第1主體400a與第2主體400b相對地接近,使第2主體400b的嵌合凸部420b分別插入至第1主體400a的嵌合凹部412a。此時,接觸部520b會在第1主體400a的孔部411a前進,而進入到該第1主體400a的第2長溝422a。藉此,接觸部520a、520b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呈上下二列配置成鋸齒狀。與此同時,尾部530a、530b會在相同高度,呈前後二列配置著。如此,第1主體400a與第2主體400b在插入方向γ上被前後組合。
在此狀態下,將第1、第2主體400a、400b自後方插入到屏蔽罩600之收容空間,使第1主體400a的突脈440a的前面與屏蔽罩600之基礎部610的抵接固定面611b抵接。此時,凸部420a被插入於屏蔽罩600之插槽α內。與此同時,將第1主體400a的本體部410a的突脈440a的兩外側部分載置於保持部660上。此時,本體部410a的上面會與連結板650相抵接,而導引部430a會與外壁部630的內面相抵接。然後,將鎖定片670分別折彎,使其分別與第2主體400b的山部130b抵接。藉此,第1、第2主體400a、400b在基礎部610的抵接固定面611b與鎖定片670之間被夾持,接觸部520a、520b及尾部530a、530b以上述的配置被位置固定。
如此組裝成的該插座連接器係以下述的方式安裝至基板50。
首先,將屏蔽罩600之前側、後側端子640a、640b分別插入至基板50之通孔電極54。於是,屏蔽罩600之基礎部610的外面被設置於基板50上,屏蔽罩600之襯墊615分別與基板50之一對接地電極51接觸(參照圖17),並且第1、第2接頭500a、500b的尾部530a、530b分別與基板50之表面電極52、53上接觸。然後,分別將前側、後側端子640a、640b焊接於基板50之通孔電極54,將襯墊617焊接於基板50之接地電極51,而將尾部530a、530b焊接於基板50之表面電極52、53。此時,在襯墊615的第2襯墊部615b與接地電極51形成焊錫填角。
在這樣的插座連接器之情況,在屏蔽罩600之底板部611的外面及側板部612的傾斜部612a的外面,僅設有第1、第2凹部613、614,被第1、第2凹部613、614所區劃的部分成為襯墊615。此襯墊615的第1襯墊部615a係與底板部611的外面呈相同面,因此,即使將底板部611的外面設置於基板50上,在底板部611的外面與基板50之間也不會產生間隙。又,因第1襯墊部615a係為略U字狀的第1凹部613所包圍,所以,當進行焊接時,能夠抑制焊錫在底板部611的外面與基板50之間擴散,能夠防止從底板部611的接合部611a侵入到屏蔽罩300內之情況產生。並且,因襯墊615的第2襯墊部615b係對第1襯墊部615a呈傾斜,所以,藉由對第2襯墊部615b塗佈焊錫,能夠形成大的焊錫填角。因此,可使本插座連接器的兩端部的基板剝離強度提升。並且,因將屏蔽罩600之前側、後側端子640a、640b焊接於基板50之通孔電極54,所以,在這一點,也能夠使本插座連接器的兩端部的基板剝離強度進一步提升。如此,本插座連接器成為具有高基板剝離強度之結構。
又,因在底板部611的外面與基板50之間也不會產生間隙,所以,能夠謀求本插座連接器的安裝高度的降低。且,由於襯墊615係第1、第2凹部613、614所包圍的部分,故,在底板部611的外面及側板部612的傾斜部612a,不會形成如將屏蔽罩的一部分進行底切而製作連接用端子之情況時之開口。又,因前側、後側端子640a、640b係設置於沿著側板部612的擴張部612b所延伸之外壁部630,所以,在該側板部612及底板部611,不會有形成前側、後側端子640a、640b用之開口。因此,當進行焊接時,能夠抑制焊錫、助焊劑等自底板部611及側板部612侵入到屏蔽罩600內。又,能夠抑制因在底板部611及側板部612形成前述開口所引起的屏蔽罩600之翹曲強度降低的情況產生。又,因外壁部630的上端彼此被連結板650所連結,所以可以提升屏蔽罩600之翹曲強度。
再者,上述之插座連接器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者,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範圍內可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以下,詳細說明。
在上述實施例1至3,屏蔽罩為將具有導電性之金屬板進行沖壓成形所形成者,但,若為筒狀且在其內部空間可收容主體者,則可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前述屏蔽罩,能夠將採用絕緣樹脂、陶瓷材等的絕緣材作成筒狀,在其外面蒸鍍具有導電性之金屬者,或將具有導電性之金屬鑄造成筒狀者。
在上述實施例1及2,屏蔽罩係具有第1、第2插槽,但,亦可如實施例3所示,屏蔽罩作成為具有1個插槽之結構。又,亦可作成為在屏蔽罩設置複數個彎曲部,或將另外所製作的區隔板安裝於屏蔽罩內,或使用彎曲部及區隔板雙方,具有3個以上的插槽之結構。又,在上述實施例1及2,前述彎曲部係作為區隔部來使用,但,亦可作為嵌合於對象連接器的鍵溝嵌合,防止不具有適合的鍵溝之連接器的錯誤插入的鍵部來使用。
又,在上述實施例1及2,彎曲部及凹部係延伸存在於自底板部的插入方向的前端(第1端)到後端(第2端)為止的全區域範圍,但,只要在朝屏蔽罩的內側彎曲且朝插入方向延伸的狀況下,能夠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
在上述實施例1及2,第1、第2凹部設置於底板部的外面與凹部的下側凹部的兩內面之境界部分,而實施例3,第1、第2凹部設置於底板部的外面與側板部的債斜部的外面之境界部分,但,在第1、第2凹部係設置於第1面和與此第1面連續,且對該第1面呈傾斜或呈直角的第2面之境界部分的情況下,設置於任何部分皆可。例如,在實施例1或2,可作成為凹部的兩內面對底板部的外面呈略直角,又,在實施例3,可作成為使側板部的外面對底板部的外面呈略直角。在實施例1至3,第2凹部係為略矩形狀,但,在與第1凹部的第1、第2端部相連通的狀態,任何形狀皆可。例如,亦可為一對第2凹部彎曲,讓前端彼此連通。上述實施例1至3所示的襯墊僅為顯示其一例者,可因應前述第1、第2凹部的形狀加以適宜變更。
在上述實施例3,在側板部的擴張部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連設有折返部,在與此折返部的外側端部連設之外壁部,設有作為連接用端子之前側端子及後側端子,但,亦可如實施例1及2之前側端子,將側板部的一部分進行底切來作成連接用端子。又,在實施例3,外壁部的上端是以連結板連結,但,不限於此。例如,在屏蔽罩具備有用來將側板部的上端予以連結之頂板部的情況,將外壁部彼此予以連結的連結板亦可省略。又,作為用來將外壁部予以連結之連結部,並非一定需要為板體,亦可採用棒狀體等。又,亦可將連結部作成為與外壁部不同體,藉由將連結部壓入至設置於外壁部之孔,來將該外壁部予以連結。
在實施例1及2,前側端子及後側端子係設置於側板部的下端部,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如實施例3,在側板部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連設折返部,在與此折返部的外側端部連設的外壁部設置連接用端子。再者,作為前述連接用端子,不限於如實施例1至3所示之焊接於通孔電極者。例如,亦可將前述連接用端子朝外側折彎,作成為與底板部略平行,可與基板的表面電極焊接。又,在實施例1至3,連接用端子係為一對前側端子及後側端子,但,不限於此。亦可僅作成為前側端子及後側端子中的其中任一方,又,在藉由上述襯墊,使得屏蔽罩的基板剝離強度到達預定強度之情況,亦可省略連接用端子。
上述實施例1至3,補強構件係部分地嵌合於屏蔽罩的區隔部的背面側的凹部,但,亦可嵌合於前述凹部的全部。在此情況,可使屏蔽罩的翹曲強度提升。
在上述實施例1至3,本發明之連接器係為具備有第1、第2主體,但,至少具備其中一主體即可。又,本發明之連接係針對接頭,至少具備一種類的接頭即可。接頭,不需一定要埋設於主體,亦可作成為插入於設置在主體之孔。在上述實施例1至3,接頭的尾部係在插入方向上以前後二列的方式排列著,但亦能以呈一列的方式排列著。又,亦可使尾部垂下,來與基板的通孔電極連接。
再者,構成上述實施例1至3之插座連接器的各部的材料、形狀、數量、尺寸等僅是說明其一例,只要可達到相同的機能下,能夠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又,在上述實施例1至3,本發明係作為HDMI來使用之插座連接器,但,不限於此。
又,在上述實施例1及2,本發明的第1、第2插槽係與HDMI-mini和HDMI相對應,但,前述第1、第2插槽之內形係可因應其他對象側連接器的形狀,加以適宜設計變更。例如,亦可將第1、第2插槽之內形作成相同,來供相同對象側連接器連接。又,本發明不僅可作成為插座連接器,亦可藉由在基板的端部連接電纜來作成為插頭連接器。又,在上述實施例1至3,作為電子機器,以電視接收器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不限於此。
10...基板
20...插頭連接器
30...插頭連接器
40...插頭連接器
50...基板
60...插頭連接器
100a...第1主體
100b...第2主體
200a...第1接頭
200b...第2接頭
200c...第3接頭
200d...第4接頭
300...屏蔽罩
310...底板部
311...區隔部(彎曲部)
312...凹部(區隔部的凹面)
315...第1凹部
315a...第1端部
315b...第2端部
316...第2凹部
317...襯墊
317a...第1襯墊部
317b...第2襯墊部
330...側板部(第1、第2側板部)
331...前側端子(第1、第2連接用端子)
332...後側端子(第1、第2連接用端子)
400a...第1主體
400b...第2主體
500a...第1接頭
500b...第2接頭
600...屏蔽罩
611...底板部
612...側板部(第1、第2側板部)
613...第1凹部
613a...第1端部
613b...第2端部
614...第2凹部
615...襯墊
615a...第1襯墊部
615b...第2襯墊部
620...折返部(第1、第2折返部)
630...外壁部(第1、第2外壁部)
640a...前側端子(第1、第2連接用端子)
640b...後側端子(第1、第2連接用端子)
650...連結板
圖1係本發明的實施例1之連接器的概略斜視圖,(a)為自正面、平面及右側面側所表示的圖,(b)為自背面、平面及右側面側所表示的圖。
圖2係前述連接器的概略圖,(a)為正面圖、(b)為背面圖、(c)為平面圖、(d)為底面圖、(e)為右側面圖、(f)為左側面圖。
圖3(a)係前述連接器的圖2(a)的A-A斷面圖、(b)係前述連接器的圖2(a)的B-B斷面圖、(c)係前述連接器的圖2(a)的C-C斷面圖、(d)係前述連接器的圖2(a)的D-D斷面圖。
圖4係前述連接器的自正面、平面及右側面側所表示的分解斜視圖。
圖5係前述連接器的自背面、底面及左側面側所表示的分解斜視圖。
圖6係顯示前述連接器的屏蔽罩的襯墊被焊接於基板的電極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7係顯示與前述連接器連接的插頭連接器之平面圖,(a)為顯示一體型的插頭連接器之圖、(b)為顯示與前述連接器的第1插槽連接的單體插頭連接器之圖、(c)為顯示與前述連接器的第2插槽連接之單體插頭連接器的圖。
圖8係本發明的實施例2之連接器的概略斜視圖,(a)為自正面、平面及右側面側所表示的斜視圖、(b)為自背面、平面及右側面側所表示的斜視圖。
圖9係前述連接器的概略圖,(a)為正面圖、(b)為背面圖、(c)為平面圖、(d)為底面圖、(e)為右側面圖、(f)為左側面圖。
圖10(a)係前述連接器的圖9(a)的A-A斷面圖、(b)係前述連接器的圖9(a)的B-B斷面圖、(c)係前述連接器的圖9(a)的C-C斷面圖、(d)係前述連接器的圖9(a)的D-D斷面圖、(e)為圖9(a)的E-E斷面圖。
圖11係前述連接器的自正面、平面及右側面側所表示的分解斜視圖。
圖12前述連接器的自背面、底面及左側面側所表示的分解斜視圖。
圖13係本發明的實施例3之連接器的概略斜視圖,(a)為自正面、平面及右側面側所表示的圖、(b)為自正面、底面及右側面側所表示的圖。
圖14係前述連接器的概略圖,(a)為正面圖、(b)為背面圖、(c)為平面圖、(d)為底面圖。
圖15係顯示前述連接器的基板安裝狀態之概略圖,(a)為側面圖、(b)為圖14中A-A斷面圖。
圖16係前述連接器的自背面、底面及右側面側所表示的概略分解斜視圖。
圖17係顯示前述連接器的屏蔽罩的襯墊被焊接於基板的電極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18係安裝有前述連接器之基板的示意平面圖。
10...基板
11...接地電極
170a...卡止凸部
310...底板部
311...區隔部(彎曲部)
312b...下側凹部
315...第1凹部
315a...第1端部
315b...第2端部
316...第2凹部
317...襯墊
317a...第1襯墊部
317b...第2襯墊部
160a...補強構件

Claims (9)

  1. 一種屏蔽罩,係可安裝於基板之具有導電性之屏蔽罩,其具備:可設置於基板上之第1面;及與此第1面連續,且對該第1面呈傾斜或呈直角的第2面,在前述第1面的與前述第2面之境界部分,設有具有第1、第2端部之略U字狀的第1凹部,在前述第2面的與前述第1面之境界部分,設有與前述第1凹部的第1、第2端部相連通之一對第2凹部,區劃成前述第1、第2凹部之部分係成為可焊接於基板的電極之襯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屏蔽罩,其中,還具備有將該屏蔽罩的內部空間作為第1、第2插槽加以區隔之區隔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屏蔽罩,其中,還具備底板部,前述區隔部係為前述底板部的中央部朝前述屏蔽罩的內側彎曲之部分,前述底板部的外面是成為前述第1面,前述區隔部的凹面是成為前述第2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屏蔽罩,其中,還具備:立設於前述底板部的第1方向的第1、第2端之第1、第2側板部;和設置於此第1、第2側板部,且,可與前述基板的表面電極或通孔電極連接之第1、第2連接用端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屏蔽罩,其中,具備:具有第1方向的第1、第2端之底板部;及立設於前述底板部的前述第1、第2端之第1、第2側板部,前述底板部的外面成為前述第1面,前述第1、第2側板部的外面成為前述第2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屏蔽罩,其中,在前述第1、第2側板部是具有與前述第1方向呈正交之第2方向的第1、第2端之情況,還具備:設置於前述第1、第2側板部的前述第1端,且,朝前述第2端側折返之第1、第2折返部;設置於前述第1、第2折返部,且,沿著前述第1、第2側板部的外面之第1、第2外壁部;及設置於前述第1、第2外壁部,且,可與前述基板的表面電極或通孔電極連接之第1、第2連接用端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屏蔽罩,其中,還具備將前述第1外壁部與前述第2外壁部予以連結之連結部。
  8. 一種連接器,係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屏蔽罩;插入於前述屏蔽罩並具有絕緣性之主體;及設置於此主體之接頭。
  9. 一種電子機器,係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連接器;及安裝有此連接器之基板,前述連接器的屏蔽罩的襯墊係具有:設置於前述第1面之第1襯墊部;及設置於前述第2面,對前述第1襯墊部傾斜或呈直角的第2襯墊部,前述基板係具有與前述第1襯墊部接觸並朝前述第2襯墊部側延伸之電極。
TW100102122A 2010-03-26 2011-01-20 Shields, connectors and electronic machines TWI5083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2566A JP5388922B2 (ja) 2010-03-26 2010-03-26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116038A JP5525332B2 (ja) 2010-05-20 2010-05-20 シールドケース、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2420A TW201212420A (en) 2012-03-16
TWI508392B true TWI508392B (zh) 2015-11-11

Family

ID=44209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2122A TWI508392B (zh) 2010-03-26 2011-01-20 Shields, connectors and electronic machine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48387B2 (zh)
EP (1) EP2369686B1 (zh)
KR (1) KR101760520B1 (zh)
CN (1) CN102222845B (zh)
TW (1) TWI5083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42266B2 (en) * 2012-02-28 2014-06-03 Creston Electronics Inc. Hi-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gasket with fingers
US8641455B2 (en) * 2012-07-03 2014-02-04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perpendicularly mounted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9484680B2 (en) 2013-06-12 2016-11-01 Intel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shield
US9496651B2 (en) * 2015-03-03 2016-11-15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HDMI connector
JP2019003902A (ja) 2017-06-19 2019-01-10 株式会社東芝 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03700B2 (ja) * 2019-07-24 2023-01-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コネクタシールドの取付構造
DE102021204799A1 (de) * 2021-05-11 2022-11-17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Elektronische Baugruppe
JP2023098099A (ja) * 2021-12-28 2023-07-10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回路基板とコネクタとの接続構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7507B1 (en) * 2005-06-02 2006-08-2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ell
US20090149045A1 (en) * 2007-12-05 2009-06-1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 pie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5739A (en) * 1996-02-14 1997-11-11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823801A (en) * 1996-08-05 1998-10-20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hin contacts with surface mount edges
US5772453A (en) 1996-10-01 1998-06-30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Side-by-side dual port USB connector
DE29813725U1 (de) * 1998-07-31 1998-10-01 Siemens Ag An Kontaktflächen eines Schaltungssubstrats verlötbares, aus Blech geformtes elektrisches Bauelement mit Lötstop
US6246587B1 (en) * 1998-12-03 2001-06-12 Intermedics Inc. Surface mounted device with grooves on a termination lead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JP3500085B2 (ja) 1999-01-29 2004-02-2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2002260788A (ja) 2001-03-05 2002-09-13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コネクタ用シールドケース及びこれ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DE60203121T2 (de) 2001-08-01 2005-07-21 Molex Inc., Lisl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mit spritzgussanschlussmodulen
TW553545U (en) 2001-09-25 2003-09-11 Molex Inc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connector
CN2728007Y (zh) * 2004-08-05 2005-09-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4672413B2 (ja) 2005-03-30 2011-04-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4623584B2 (ja) 2005-12-28 2011-02-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9004302A (ja) 2007-06-25 2009-01-0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CN201130743Y (zh) * 2007-11-29 2008-10-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7682172B2 (en) 2007-11-29 2010-03-2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ESD protection
JP2011519463A (ja) 2008-02-26 2011-07-07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インピーダンス制御電気コネクタ
JP4519181B2 (ja) 2008-05-14 2010-08-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1673903B (zh) 2008-09-09 2013-05-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JP5149762B2 (ja) 2008-10-10 2013-02-20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シェル付コネクタ
CN201397899Y (zh) * 2009-03-05 2010-0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7507B1 (en) * 2005-06-02 2006-08-2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ell
US20090149045A1 (en) * 2007-12-05 2009-06-1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 pie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2845B (zh) 2015-11-18
EP2369686B1 (en) 2017-02-08
KR20110108245A (ko) 2011-10-05
CN102222845A (zh) 2011-10-19
EP2369686A1 (en) 2011-09-28
KR101760520B1 (ko) 2017-07-21
US8848387B2 (en) 2014-09-30
TW201212420A (en) 2012-03-16
US20110235293A1 (en) 201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8392B (zh) Shields, connectors and electronic machines
TWI508393B (zh) Connectors and electronic machines
TWI525928B (zh) Connectors and electronic machines
TWI530026B (zh) Connectors and electronic machines
JP5809297B2 (ja) 端子ブリックを有するメザニンコネクタ
TWI509912B (zh) Socket connector
US20080242142A1 (en) Connector
JP2001143786A (ja) 電気コネクタ接続構造及びそのための中間基板用支持体
JPH10189181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
US2014014162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adapter assembled thereof
JP5587714B2 (ja) シールドケース、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US1049094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52377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
US20120149235A1 (en) Detachment and displacement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insertion of flexible circuit flat cable
JP5525332B2 (ja) シールドケース、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2003123875A (ja) 回路基板間の接続装置
JP5281051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5657277B2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4133464B2 (ja) 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428845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20194637A (ja) コネクタ、及び、基板付きコネクタ
TWM496874U (zh) 電連接器
US11196224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with alignment features
JP2007328946A (ja) 基板間接続用コネクタ
JP2004273278A (ja) 補強タブ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