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6874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6874U
TWM496874U TW103214211U TW103214211U TWM496874U TW M496874 U TWM496874 U TW M496874U TW 103214211 U TW103214211 U TW 103214211U TW 103214211 U TW103214211 U TW 103214211U TW M496874 U TWM496874 U TW M49687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tongue
grounding
base
exte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4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Tse Ho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Taiwan Ltd
Mol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Taiwan Ltd, Molex Inc filed Critical Molex Taiwan Ltd
Priority to TW103214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6874U/zh
Publication of TWM496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6874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可以可靠地為接地金屬片提供接地回路的電連接器。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連接器傳輸的信號越來越趨向於高頻高速,因此也對電連接器的接地屏蔽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接地屏蔽結構具有更多的接地路徑、更好的接地效果。大陸專利CN201320378153.0揭露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固持於絕緣本體的第一端子組、屏蔽件及設置於絕緣本體外的金屬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基部及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第一端子組暴露於所述第一表面,屏蔽件設置於舌板且位在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所述第一端子組包括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設有朝向所述屏蔽件凸設並接觸該屏蔽件的接觸部。這種結構的屏蔽件可以減少第一端子組與第二端子組之間的信號串擾,然而這種屏蔽件是藉由與接地端子的朝向屏蔽件折彎形成的尖拱形接觸部發生接觸來增加接地回路,這種尖拱形的接觸 部因為缺乏彈性,不但不易提供穩固的接觸導致接地效果較差,並且接地端子也容易在組裝時因為些微的偏移或變形就導致尖拱形接觸部無法與屏蔽件接觸,因此這種提供接地回路的方式不夠可靠;並且由於接觸的位置是位在接地端子的內側,如有接觸不良也無法藉由外部觀察來檢出。
因此,本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種電連接器,可以可靠地為接地金屬片提供接地回路。
本新型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出包括一種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其包括一基座以及由該基座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該舌板具有上下相對的一第一對接面和一第二對接面;一組第一導電端子,該第一導電端子包括固定在該基座上的一固定部、由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到該舌板的一對接部和由該固定部向後伸出該基座的一尾部,該對接部外露於該舌板的第一對接面;一組第二導電端子,該第二導電端子包括固定在該基座上的一固定部、由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到該舌板的一對接部和由該固定部向後伸出該基座的一尾部,該對接部外露於該舌板的第二對接面;一接地金屬片,其包括一主體和由該主體延伸出的一第一連接部,該主體設置在該舌板內並間隔開該組 第一導電端子與該組第二導電端子,該第一連接部外露於該絕緣本體;一內屏蔽殼體,其覆蓋在該舌板的後部及該基座的前表面,並與該接地金屬片的第一連接部接觸從而建立電性連接;以及一外屏蔽殼體,其固定在該絕緣本體上並將該內屏蔽殼體包覆在其內,該外屏蔽殼體包圍該舌板的週邊空間形成一第一對接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新型的電連接器藉由增設一內屏蔽殼體,並在接地金屬片上形成一第一連接部來與該內屏蔽殼體對應接觸,這種接地結構設計不容易受到裝配的影響,並且有利於藉由外部觀察發現接觸不良,從而可以可靠地為接地金屬片提供接地回路提升接地效果,降低導電端子間的串音干擾。另一方面,內屏蔽殼體與外屏蔽殼體及接地金屬片電性相連,有利於提供更好的電性性能,改善該電連接器的電磁相容性。
10‧‧‧電連接器
100‧‧‧接合本體
101‧‧‧絕緣本體
102‧‧‧基座
103‧‧‧舌板
104‧‧‧側牆
105‧‧‧扣持槽
106‧‧‧收容槽
108‧‧‧定位槽
109‧‧‧前表面
1‧‧‧第一端子模組
11‧‧‧第一絕緣件
111‧‧‧第一基部
112‧‧‧第一舌板部
113‧‧‧第一延伸臂
114‧‧‧第一收容槽
115‧‧‧第一扣持槽
116‧‧‧第一固定孔
117‧‧‧第二固定孔
1121‧‧‧第一結合面
1122‧‧‧第一對接面
1131‧‧‧第一階台部
12‧‧‧第一導電端子
121‧‧‧固定部
122‧‧‧對接部
123‧‧‧尾部
1231‧‧‧彈性段
1232‧‧‧接合段
1233‧‧‧導入段
2‧‧‧第二端子模組
21‧‧‧第二絕緣件
211‧‧‧第二基部
212‧‧‧第二舌板部
213‧‧‧第二延伸臂
214‧‧‧第二收容槽
215‧‧‧第二扣持槽
216‧‧‧第一凸柱
217‧‧‧第二凸柱
2121‧‧‧第二結合面
2122‧‧‧第二對接面
2131‧‧‧第二階台部
2132‧‧‧下沉槽
22‧‧‧第二導電端子
221‧‧‧固定部
222‧‧‧對接部
223‧‧‧尾部
2231‧‧‧彈性段
2232‧‧‧接合段
2233‧‧‧導入段
3‧‧‧接地金屬片
31‧‧‧主體
32‧‧‧第一連接部
33‧‧‧第二連接部
34‧‧‧彈性接觸部
311‧‧‧通孔
4‧‧‧外屏蔽殼體
41‧‧‧第一對接腔
42‧‧‧第二對接腔
421‧‧‧插置空間
43‧‧‧鎖固臂
431‧‧‧鎖固孔
5‧‧‧內屏蔽殼體
53‧‧‧金屬板
536‧‧‧固定突片
537‧‧‧連接彈片
8‧‧‧電路板
81‧‧‧基部
82‧‧‧插接部
83‧‧‧裝設部
84‧‧‧裝設槽
85‧‧‧槽道
86‧‧‧裝設孔
821‧‧‧電性接觸片
9‧‧‧緊固件
10”‧‧‧電連接器
101”‧‧‧絕緣本體
107”‧‧‧定位柱
3”‧‧‧接地金屬片
31”‧‧‧主體
32”‧‧‧第一連接部
33”‧‧‧第二連接部
35”‧‧‧接地焊腳
36”‧‧‧延伸部
4”‧‧‧外屏蔽殼體
44”‧‧‧固定腳
5”‧‧‧內屏蔽殼體
6”‧‧‧焊腳定位件
8”‧‧‧電路板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本新型電連接器組合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本新型電連接器組合的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圖3是沿圖2中A-A剖線所取的一剖視圖,說明該電連接器與電路板的配合;圖4是本新型電連接器組合的較佳實施例的一立體分 解圖,說明該電連接器組合的電連接器、電路板及緊固件;圖5是本新型的電連接器的立體圖;圖6是本新型的電連接器的後視圖;圖7是沿圖6中B-B剖線所取的剖視圖,說明該電連接器的內部;圖8是沿圖6中C-C剖線所取的剖視圖,說明該電連接器的內部;圖9至圖13是本新型的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說明該電連接器的組成元件;圖14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電連接器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應用情形;及圖15至圖18各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組成元件。
儘管本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現為不同形式的實施例,但在附圖中示出並且在本說明書中將詳細說明的僅僅是其中一些具體實施例,同時可以理解的是本說明書應視為是本新型原理的示範性說明,而並非旨在將本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說明的那樣。
由此,本說明書中所指出的一個特徵將用以說明本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其中一個特徵,而不是暗示本新型的每個實施例必須具有所說明的特徵。此外,應當注意的是本說明書描述了許多特徵。儘管某些特徵可以組合在 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統設計,但是這些特徵也可用於其他的未明確說明的組合。由此,除非另有說明,所說明的組合並非旨在限制。
在附圖所示的實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和後)用以解釋本新型的各種元件的結構和運動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當這些元件處於附圖所示的位置時,這些說明是合適的。如果這些元件的位置的說明發生改變時,則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應地改變。
以下結合本說明書的附圖,對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予以進一步地詳盡闡述。
參閱圖1至圖4,為本新型電連接器組合的較佳實施例。該連接器組合包括一電連接器10和與該電連接器10配合應用的一電路板8。在本實施例中,該電連接器10採用沉板式裝設到電路板8上。該電連接器10包含一接合本體100、一固設於接合本體100內的接地金屬片3、一圍繞接合本體100的外屏蔽殼體4及一位在外屏蔽殼體4內並覆蓋在接合本體100表面的內屏蔽殼體5。
其中,該外屏蔽殼體4的兩側各橫向地向外延伸出一鎖固臂43,每一鎖固臂43上設有一鎖固孔431。該電路板8包括一基部81和設置在該基部81的前側的一插接部82。該插接部82具有上下相對的二個對接面,每個對接面上均設有一組電性接觸片821,能夠對應與電連接器10上的導電端子配合從而實現二者之間的電性連接。
該電路板8還設有位在該插接部82的兩側並分 別向前延伸出的二個裝設部83。各裝設部83與插接部82之間形成有一避讓槽道85,這二個避讓槽道85在電路板8與電連接器10對接時,可以用以收容該電連接器10的後部兩側的結構。每一裝設部83上設有與該鎖固孔431相對應的一裝設孔86。該電連接器10藉由穿設在對應裝設孔86及鎖固孔431中的諸如螺栓之類的緊固件9鎖固到該電路板8上。換言之,該電路板8的前緣向後凹設形成有一裝設槽84,該插接部82向前突伸地設置在該裝設槽84的中部。
該電連接器10的前部形成有可供另一對接連接器(圖未示)插入的一第一對接腔41。該電連接器10的後部形成有可供該插接部82插入的一第二對接腔42以及位在該第二對接腔42兩旁的二個定位槽108。當電路板8的插接部82插入到該第二對接腔42中時,該插接部82的兩側緣會對應插入這二個定位槽108內,從而起到定位及防止晃動的效果。
參閱圖5至圖13,接合本體100包括相互組合在一起的一第一端子模組1與一第二端子模組2。第一端子模組1具有一第一絕緣件11及多個埋設固定於第一絕緣件11的第一導電端子12。第一絕緣件11具有一第一基部111、由第一基部111前側向前延伸出的一第一舌板部112以及由該第一基部111的兩側分別向後延伸出的二個第一延伸臂113。
第一舌板部112具有朝向第二端子模組2的一 第一結合面1121及相反於第一結合面1121的一第一對接面1122。第一舌板部112在兩側面的靠後位置處形成有二個第一收容槽114和位在這二個第一收容槽114前方的二個第一扣持槽115。第一舌板部112在第一結合面1121上設有二個第一固定孔116以及二個第二固定孔117。
每個第一延伸臂113的內側下方形成有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一第一階台部1131。該第一階台部1131具有大致水平的頂面和垂直於該頂面的外側面。
第一導電端子12的固定部121固定於第一基部111內,且前端由第一基部111向前伸出以形成一外露於第一對接面1122的對接部122,而後端由第一基部111向後伸出以形成一用以彈性接合於電路板8的電性接觸片821的尾部123。
在本實施例中,該對接部122為一板形延伸臂。該尾部123為一彈性延伸臂。具體地,該尾部123包括由前往後傾斜延伸的一彈性段1231。該尾部123並在該彈性段1231的末端處形成一接合段1232。該尾部123並且由該接合段1232進一步向後傾斜延伸出的一導入段1233。結合參見圖3和圖8,其中該接合段1232可以彈性抵接在該電路板8的上側表面的電性接觸片821上,借助於該彈性段1231提供的彈力,其中該接合段1232較佳地可以相對於該電性接觸片821微量地前後滑動。
第二端子模組2與第一端子模組1是相向地結合為一體。第二端子模組2具有一向上組合於第一絕緣件 11的第二絕緣件21及多個埋設固定於第二絕緣件21的第二導電端子22。第二絕緣件21具有對應於第一基部111的一第二基部211、一由第二基部211的前側向前延伸且位置對應於第一舌板部112的第二舌板部212、由該第一基部111的兩側分別向後延伸且位置對應於第一延伸臂113的二個第二延伸臂213。
第二舌板部212具有一向上面對第一結合面1121的第二結合面2121及一相反於第二結合面2121的第二對接面2122。第二舌板部212的兩側面形成有位置對應於第一收容槽114的二個第二收容槽214和位置對應於第一扣持槽115的二個第二扣持槽215。其中在第二結合面2121上設有二個朝向第一端子模組1突伸且位置對應於第一固定孔116的第一凸柱216及二個朝向第一端子模組1突伸且位置對應於第二固定孔117的第二凸柱217。
每個第二延伸臂213的內側上方形成有沿前後方向延伸且位置對應於第一階台部1131的一第二階台部2131。該第二階台部2131具有大致水平的底面和垂直於該頂面的外側面。與前述第一階台部1131有所區別的是:該第二階台部2131的底面的前部向下凹設地形成有一下沉槽2132。
第二導電端子22與第一導電端子12的結構相同。該組第一導電端子12與該組第二導電端子22是上下相對設置並呈180度旋轉對稱。第二導電端子22的固定部221固定於第二基部211,且前端由第二基部211向前伸出 以形成一外露於第二對接面2122的對接部222,而後端由第二基部211向後伸出以形成一用以彈性接合於電路板8的電性接觸片821的尾部223。
在本實施例中,該對接部222為一板形延伸臂。該尾部223為一彈性延伸臂。具體地,該尾部223包括由前往後傾斜延伸的一彈性段2231。該尾部223在該彈性段2231的頂點處形成一接合段2232。該尾部223由該接合段2232進一步向後傾斜延伸出的一導入段2233。結合參見圖3和圖8,其中該接合段2232可以彈性抵接在該電路板8的下側表面的電性接觸片821上,借助於該彈性段1231提供的彈力,其中該接合段2232較佳地可以相對該電性接觸片821微量地前後滑動。
結合參見圖3和圖8,可見,該第一導電端子12的彈性段1231與該第二導電端子22的彈性段2231由前往後是相互靠攏地延伸的。這組第一導電端子12的尾部123與這組第二導電端子22的尾部223之間形成有一插置空間421,以供電路板8對應插入其中。該第一導電端子12的導入段1233與該第二導電端子22的導入段2233由前往後是相互遠離地延伸的。這種導入段1233、2233張開的結構,有利於引導電路板8的插入。值得一提的是,該插置空間421在上下方向的尺寸是具有彈性的,也就是說,在沒插電路板8之前,尾部123、223處於自由伸展狀態,該插置空間42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也就是二個接合段1232、2232之間的最短距離)最小,在插入電路板8之 後,尾部123、223處於受力張開狀態,該插置空間42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變大。
當第一端子模組1與第二端子模組2組合到一起時,該第一絕緣件11與該第二絕緣件21組合而成該電連接器10的一絕緣本體101,該第一基部111與該第二基部211組合而成該絕緣本體101的一基座102,該第一舌板部112與該第二舌板部212組合而成該絕緣本體101的一舌板103,這二個第二延伸臂213與二個第一延伸臂113組合而成該絕緣本體101的二個側牆104。
同時,該第一收容槽114與該第二收容槽214組合而成該絕緣本體101的一收容槽106,該第一扣持槽115與該第二扣持槽215組合而成該絕緣本體101的一扣持槽105。該第一階台部1131與第二階台部2131組合而成該絕緣本體101的側牆104上的定位槽108,其中該第一階台部1131的外側面與第二階台部2131的外側面對齊構成該定位槽108的外側面,該第一階台部1131的頂面構成該定位槽108的頂面,該第二階台部2131的底面構成該定位槽108的底面。該定位槽108的底面與頂面之間的間隔略大於該電路板8的厚度尺寸。該定位槽108與插置空間421位在同一高度(即該定位槽108的中心水平面與該插置空間421的中心水平面是平齊的)且相互貫通。參見圖10,該絕緣本體101的基座102具有一大致豎直的前表面109。
接地金屬片3夾設於第一端子模組1與第二端子模組2之間。藉此可使第一舌板部112與第二舌板部212 拼接成的舌板結構強度得以提升,並減少第一導電端子12與第二導電端子22之間的高頻信號串擾。接地金屬片3的兩相反表面分別與該第一舌板部112的第一結合面1121及第二舌板部212的第二結合面2121相貼接。
接地金屬片3包括一主體31及由該主體31延伸出的一第一連接部32、一第二連接部33以及二個彈性接觸臂34。該主體31設置在該舌板103內並間隔開該組第一導電端子12與該組第二導電端子22。
該第一連接部32伸出該舌板103並且與該內屏蔽殼體5電性連接。參見圖7,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連接部32包括由該主體31的兩側向外突伸出該舌板103的二個突片。
該第二連接部33伸出該基座102並與該外屏蔽殼體4電性連接。參見圖7,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連接部33包括由該主體31的後部兩側對稱地向外向後傾斜延伸出的二個彈性臂,這二個彈性臂的末端彈性抵接在該外屏蔽殼體4的內壁上(圖7示出的第二連接部33處於自由伸展的狀態,所以與該外屏蔽殼體4有少量干涉)。
這二個彈性接觸臂34從該主體31的後端向後彎折延伸出,分別伸入該絕緣本體101的側牆104內側的一個定位槽108內(參見圖8)。具體地,該彈性接觸臂34是收容在該第二延伸臂213的下沉槽2132中,從而可以降低該彈性接觸臂34在該定位槽108中的裝設高度。這二個彈性接觸臂34能夠彈性抵接在該電路板8的插接部82 的下側對接面上,與相應的用以接地的電性接觸片電性連接,從而該接地金屬片3能夠借助這二個彈性接觸臂34提供與電路板8相連的接地路徑,從而有利於高頻信號的傳輸,改善該電連接器10的電磁相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另外,接地金屬片3的主體31的左右兩側外露於該扣持槽105,能夠與對接連接器側面的接地彈片(圖未示)電性連接,從而有利於高頻信號的傳輸。接地金屬片3的主體31上設有二個上下貫穿的通孔311。通孔311對應於第一絕緣件11的第二固定孔117與第二絕緣件21的第二凸柱217,使第二凸柱217能夠穿過接地金屬片3的通孔311與第二固定孔117固定接合並同時將接地金屬片3定位。
外屏蔽殼體4包圍接合本體100前部的舌板103的外部空間,並形成可供對接連接器插接的一第一對接腔41。外屏蔽殼體4還包覆接合本體100後部的二個側牆104形成一第二對接腔42。該第二對接腔42將第一導電端子12的尾部123和第二導電端子22的尾部223包圍在其內,能夠起到屏蔽的作用,有利於防止電磁輻射外泄。其中,前述的插置空間421以及二個定位槽108在高度方向是位在該第二對接腔42的中部。該組第一導電端子12的對接部122與該組第二導電端子22的對接部222在該第一對接腔41中是上下相對設置並呈180度旋轉對稱,從而無論正插還是反插,都能夠與對接連接器實現對接。
外屏蔽殼體4的兩側分別橫向地向外延伸出設有一鎖固孔431的一鎖固臂43。這種鎖固結構配合該電連接器10藉由尾部123、223以彈性接合的方式電性連接到電路板8的浮動連接結構,在組裝過程中可以先將電連接器10調整為與電子設備的外殼的開口準確對位後,再用緊固件9牢固地將電連接器10鎖固到電路板8的二個裝設部83上,從而提高了電連接器10在裝設時的適應性。值得一提的是,藉由使電路板8上的裝設孔86接地,還可以借助這種鎖固結構使該外屏蔽殼體4可靠接地,從而有利於高頻信號的傳輸,改善該電連接器10的電磁相容性。
內屏蔽殼體5的後部夾設在該外屏蔽殼體4與第一基部111及第二基部211之間,並至少覆蓋於該第一舌板部112與該第二舌板部212的後段以及該基座102的朝向對接腔41的前表面109。
在本實施例中,內屏蔽殼體5包括二個拼接在一起的金屬板53。兩金屬板53分別固定在絕緣本體101的上下兩側。
金屬板53的左右兩側在與收容槽106對應的位置處彎折形成有兩固定突片536。該第一連接部32插入到兩金屬板53的兩固定突片536之間達成電性連接,較佳是藉由鐳射焊接的方式,將接地金屬片3的第一連接部32與該內屏蔽殼體5固定連接到一起,以增強兩者之間電性連接的可靠性。這種結構可增加接地路徑,從而有利於高頻信號的傳輸,改善該電連接器10的電磁相容性。
另外,金屬板53的後部形成有能夠與外屏蔽殼體4彈性接觸的兩連接彈片537,外屏蔽殼體4包覆在內屏蔽殼體5的後部的外側,使得內屏蔽殼體5可以藉由連接彈片537與外屏蔽殼體4達成接地,從而有利於高頻信號的傳輸,改善該電連接器10的電磁相容性。
本新型的電連接器的裝配過程大致包括:沖壓彎折成型導電端子12和22、接地金屬片3、外屏蔽殼體4以及金屬板53;然後採用插入成型的製造工藝,製得第一端子模組1和第二端子模組2;接著將接地金屬片3夾設到第一端子模組1與第二端子模組2之間,並將第一端子模組1與第二端子模組2組合到一起,從而得到接合本體100;接著,將二個金屬板53對應裝設到接合本體100的上下兩側,並將接地金屬件3與金屬板53焊接到一起;最後再從前往後地將外屏蔽殼體4套到接合本體100的外周。
本新型的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藉由尾部123、223來與電路板8的插接部82的上下兩側的電性接觸片821達成電性連接,這種彈性接合的方式可以增強兩者的貼合程度,防止由於導電端子12、22的平面公差導致出現空焊;並且,這種彈性接合的方式可以不進行焊接,因而可以減少焊接時的高溫對電連接器10的電性能造成不利影響,也不存在焊錫開裂的風險;另外,這種彈性接合的方式使電連接器10能夠浮動地連接到電路板8上,可以微量地調整電連接器10與電路板8之間的相對位置,再配合 電連接器10的鎖固結構,有利於電連接器10與電子設備外殼上的開口的精確對位,從而提供裝設的靈活性。
參閱圖14至圖18,為本新型電連接器的另一較佳實施例。該另一較佳實施例與前述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電連接器10”是一直角型連接器,其採用直插的方式裝設在電路板8”上。本實施例中,主要採用外屏蔽殼體4”上向下延伸的固定腳44”來將電連接器10”固定到該電路板8”上。該絕緣本體101”設有向下突伸的定位柱107”,來使該電連接器10”相對該電路板8”定位。另外,電連接器10”還增加了一焊腳定位件6”,以確保各導電端子能夠保持相互間距地以直插方式焊接到電路板8”上的焊孔中。
該接地金屬片3”與前述接地金屬片3的結構有所差異:該接地金屬片3”包括一主體31”及由該主體31”延伸出的一第一連接部32”、一第二連接部33”、二個接地焊腳35”以及一延伸部36”。其中,這二個接地焊腳35”從該主體31”的後端向下彎折延伸出,能夠以直插的方式對應焊接到電路板8”上的相應焊孔(圖未示)中。延伸部36”從該主體31”的後端中部向後向下彎折延伸出,能夠加強該接地金屬片3”對處於延伸部36”下方的導電端子進行遮蔽,有利於高頻信號的傳輸,改善該電連接器10”的電磁相容性。
本新型的電連接器,藉由在接地金屬片3、3”的兩側設有與內屏蔽殼體5、5”電性連接的第一連接部 32、32”以及與外屏蔽殼體4、4”電性連接的第二連接部33、33”,以及在接地金屬片3、3”的後端設有接地部(即接地金屬片3上的彈性接觸臂34或接地金屬片3”上的接地焊腳35”),可以提供多個的接地路徑以獲得較好的接地效果,降低導電端子之間的串音干擾;另一方面,內屏蔽殼體5、5”與外屏蔽殼體4、4”及接地金屬片3、3”電性相連,提供更好的電性性能,從而有利於高頻信號的傳輸,改善該電連接器10、10”的電磁相容性。
上述內容僅為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的實施方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新型的主要構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進行相應的變通或修改,故本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要求的保護範圍為准。
100‧‧‧接合本體
1‧‧‧第一端子模組
111‧‧‧第一基部
112‧‧‧第一舌板部
113‧‧‧第一延伸臂
114‧‧‧第一收容槽
115‧‧‧第一扣持槽
116‧‧‧第一固定孔
117‧‧‧第二固定孔
1121‧‧‧第一結合面
1131‧‧‧第一階台部
2‧‧‧第二端子模組
211‧‧‧第二基部
212‧‧‧第二舌板部
213‧‧‧第二延伸臂
214‧‧‧第二收容槽
215‧‧‧第二扣持槽
2122‧‧‧第二對接面
222‧‧‧對接部
223‧‧‧尾部
31‧‧‧主體
32‧‧‧第一連接部
33‧‧‧第二連接部
34‧‧‧彈性接觸部
311‧‧‧通孔
4‧‧‧外屏蔽殼體
53‧‧‧金屬板

Claims (11)

  1.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其包括一基座以及由該基座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該舌板具有上下相對的一第一對接面和一第二對接面;一組第一導電端子,該第一導電端子包括固定在該基座上的一固定部、由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到該舌板的一對接部和由該固定部向後伸出該基座的一尾部,其中該對接部外露於該舌板的第一對接面;一組第二導電端子,該第二導電端子包括固定在該基座上的一固定部、由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到該舌板的一對接部和由該固定部向後伸出該基座的一尾部,其中該對接部外露於該舌板的第二對接面;該電連接器還包括:一接地金屬片,其包括一主體及由該主體向外伸出的一第一連接部,該主體設置在該舌板內並間隔開該組第一導電端子與該組第二導電端子,該第一連接部外露於該絕緣本體;一內屏蔽殼體,其覆蓋在該舌板的後部及該基座的前表面,並且與該接地金屬片的第一連接部接觸;以及一外屏蔽殼體,其固定在該絕緣本體上並將該內屏蔽殼體包覆在其內,該外屏蔽殼體包圍該舌板的週邊空間形成一第一對接腔。
  2. 如請求項1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接地金屬片還包括 由該主體延伸出的一第二連接部,該第二連接部與該外屏蔽殼體接觸。
  3. 如請求項2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二連接部包括由該主體的至少一側向外傾斜延伸出的一彈性臂,該彈性臂的末端彈性抵接在該外屏蔽殼體的內壁上。
  4. 如請求項3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二連接部共包括二個彈性臂,該兩彈性臂是分別從該主體的兩側對稱地向外伸出,該兩彈性臂的末端分別外露於該絕緣本體的兩側。
  5. 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接地金屬片的第一連接部包括由該主體的至少一側向外突伸出的一突片,該突片從該舌板的側面向外突出並與該內屏蔽殼體接觸。
  6. 如請求項5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內屏蔽殼體包括分別裝設在該絕緣本體上下兩側的兩金屬板,該金屬板的兩側各彎折延伸出一固定突片;該舌板的兩側各設置有一收容槽,該金屬板的固定突片插設在該收容槽內,該接地金屬片的第一連接部夾設在兩金屬板的固定突片之間並用鐳射焊接結合在一起。
  7. 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接地金屬片還包括由該主體的後側延伸出的一接地部,該接地部是一彈性接觸臂或一接地焊腳。
  8. 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本體由一第一絕緣件與一第二絕緣件組合而成;其中該組 第一導電端子對應固設於第一絕緣件,而該組第二導電端子對應固設於第二絕緣件,該接地金屬片夾設於該第一絕緣件與第二絕緣件之間。
  9. 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組第一導電端子的尾部與該組第二導電端子的尾部是兩組由前往後相互靠攏地傾斜延伸的彈性延伸臂,並且在兩組彈性延伸臂之間形成一插置空間。
  10. 如請求項9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本體的基座兩側各向後延伸出一側牆,該兩側牆的內側各形成有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一定位槽,該兩定位槽與該插置空間位在同一高度且相互連通。
  11. 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內屏蔽殼體的後部夾設固定在該外屏蔽殼體與該絕緣本體的基座之間,該內屏蔽殼體的後部形成有與該外屏蔽殼體彈性接觸的至少一連接彈片。
TW103214211U 2014-08-08 2014-08-08 電連接器 TWM496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4211U TWM496874U (zh) 2014-08-08 2014-08-08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4211U TWM496874U (zh) 2014-08-08 2014-08-08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6874U true TWM496874U (zh) 2015-03-01

Family

ID=53187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4211U TWM496874U (zh) 2014-08-08 2014-08-08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68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5159B (zh) * 2015-09-09 2017-01-01 慶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TWI568105B (zh) * 2015-09-09 2017-01-21 慶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5159B (zh) * 2015-09-09 2017-01-01 慶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TWI568105B (zh) * 2015-09-09 2017-01-21 慶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8615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合せ
TWI603540B (zh) 插座連接器
TWI573351B (zh)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 cable connector having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696698B2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CN108987978B (zh) 电连接器
TWM521825U (zh) 插座連接器
TWI608661B (zh) 插座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插頭連接器
CN109390803B (zh) 电连接器
TW201417416A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M552696U (zh) 電連接器
TWM501670U (zh) 電連接器
WO2015181625A2 (zh) 电连接器
TWM500383U (zh)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線纜連接器
TWM498391U (zh) 電連接器
TWM508136U (zh) 電連接器
TWM498405U (zh) 電連接器
TWM496876U (zh) 電連接器
TWM521821U (zh) 電連接器
TWM495635U (zh) 電連接器
TWM495648U (zh) 電連接器
CN112448202A (zh) 电连接器
JP2014032816A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TWI558003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TW202234766A (zh) 插頭連接器、插座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TWM496874U (zh) 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