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8105B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8105B
TWI568105B TW104129825A TW104129825A TWI568105B TW I568105 B TWI568105 B TW I568105B TW 104129825 A TW104129825 A TW 104129825A TW 104129825 A TW104129825 A TW 104129825A TW I568105 B TWI568105 B TW I5681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s
pair
signal terminals
pie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9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1313A (zh
Inventor
許信鴻
林建成
包中南
Original Assignee
慶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慶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慶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29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68105B/zh
Priority to US15/041,417 priority patent/US966039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8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810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1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131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電連接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適於相對應之連接器正反插接的電連接器。
傳統的隨著電腦及周邊設備產業的發展,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已成為電腦與周邊設備的溝通及資料傳輸的重要介面之一。尤其隨著電子裝置傳輸高速化之趨勢,更導致電連接器之高速化。為同時兼顧電連接器之高速化需求,導致電連接器之導電端子間以及相互插接之電連接器之間更容易產生高頻訊號干擾與電磁干擾,進而影響電連接器間的高頻傳輸性能或是高速傳輸性能,從而可能影響耦接於電連接器的電子裝置(例如手機、手提電腦、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數位電視等)之正常工作。
因此,如何設計一種電連接器的屏蔽構造,使其可以同時兼顧電連接器之高速化需求,並減少因高速化所產生之高頻訊號干擾與電磁干擾已成為業界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於是,本發明人有感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之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發明。
本發明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能有效地改善習用電連接器所可能產生的缺失。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其具 有一基部及自該基部延伸的一舌板;其中,該絕緣本體的外表面包含有位於相反側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數個第一導電端子,其設置於該絕緣本體,該些第一導電端子包含有一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及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數個第二導電端子,其設置於該絕緣本體,每個第一導電端子的部分沿一厚度方向而與該些第二導電端子的其中之一第二導電端子的部分相向;一內接地片,其具有埋設於該絕緣本體的一板體以及自該板體相反兩側緣所分別延伸突出的兩突出片,每個突出片為自該板體一體延伸的單層片體;在該厚度方向上,由該板體分隔每個第一導電端子的部分及其所相向的該第二導電端子的部分;並且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分別位於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之相反兩外側;以及一外接地件,其夾持該舌板並且扣接於該內接地片的兩突出片;其中,扣接於該兩突出片其中之一突出片的該外接地件部位,其包含有兩扣合部,每個扣合部為一對卡勾,並且該兩扣合部的至少其中之一扣持於相對應的該突出片;其中,該外接地件包括有:至少一第一片體,其覆蓋於該基部及鄰近該基部之部分該舌板的第一表面;及至少一第一橫向屏蔽片,其安裝於該基部並且電性連接於該第一片體,該至少一第一橫向屏蔽片位於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沿該厚度方向所延伸經過區域的內側;以及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沿該厚度方向所延伸經過區域的相反兩外側之其中一外側。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電連接器,其透過外接地件與內接地片扣接,以有效提升電連接器之耐插拔力,並可使外接地件與內接地片彼此電性連接,進而提升所述電連接器的高頻效能。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所附圖式僅係用 來說明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權利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100‧‧‧電連接器
1‧‧‧絕緣本體
1a‧‧‧第一膠芯
1b‧‧‧第二膠芯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側面
14‧‧‧基部
141‧‧‧第一基部
1411‧‧‧第一插槽
142‧‧‧第二基部
1421‧‧‧第二插槽
15‧‧‧舌板
151‧‧‧前區段
152‧‧‧後區段
1521‧‧‧第一後區段
1522‧‧‧第二後區段
1523‧‧‧容置槽
2‧‧‧第一導電端子
2a‧‧‧第一內側訊號端子
2b‧‧‧第一外側訊號端子
2c‧‧‧第一接地端子
2d‧‧‧第一電源端子
2e‧‧‧第一偵測端子
21‧‧‧第一延伸段
22‧‧‧第一接觸段
221‧‧‧第一自由端部
23‧‧‧第一連接段
3‧‧‧第二導電端子
3a‧‧‧第二內側訊號端子
3b‧‧‧第二外側訊號端子
3c‧‧‧第二接地端子
3d‧‧‧第二電源端子
3e‧‧‧第二偵測端子
31‧‧‧第二延伸段
32‧‧‧第二接觸段
321‧‧‧第二自由端部
33‧‧‧第二連接段
4‧‧‧內接地片
41‧‧‧板體
411‧‧‧開孔
42‧‧‧突出片
43‧‧‧縱向屏蔽片
44‧‧‧接腳
5‧‧‧外接地件
51‧‧‧第一接地片
511‧‧‧第一片體
5111‧‧‧第一覆蓋部
5112‧‧‧第一屏蔽部
5113‧‧‧連接部
512‧‧‧扣合部
5121‧‧‧穿孔
513‧‧‧彈臂
514‧‧‧第一橫向屏蔽片
52‧‧‧第二接地片
521‧‧‧第二片體
5211‧‧‧第二覆蓋部
5212‧‧‧第二屏蔽部
5213‧‧‧連接部
522‧‧‧扣合部
5221‧‧‧穿孔
523‧‧‧彈臂
524‧‧‧第二橫向屏蔽片
6‧‧‧第一金屬外殼
61‧‧‧插接口
62‧‧‧第一扣接部
7‧‧‧第二金屬外殼
71‧‧‧開口
72‧‧‧第二扣接部
T‧‧‧厚度方向
L‧‧‧長度方向
W‧‧‧寬度方向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D3‧‧‧第三距離
D4‧‧‧第四距離
R1‧‧‧第一列
R2‧‧‧第二列
R3‧‧‧第三列
W43、W514、W5112、W524、W5212‧‧‧寬度
D43、D3b‧‧‧距離
L33、L43‧‧‧長度
C1、C2、C3、C4、C5、C6、C7、C8‧‧‧曲線
圖1A為本發明電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1B為圖1A的分解示意圖。
圖2A為圖1A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2B為圖2A的分解示意圖。
圖2C為圖2A沿X1-X1剖線的剖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電連接器的絕緣本體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3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5A為圖1A所示之電連接器省略第一與第二金屬外殼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5B為本發明電連接器的第一與第二導電端子及內接地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5C為圖5A沿X2-X2剖線的剖視示意圖。
圖5D為圖5A沿Z1-Z1剖線的剖視示意圖。
圖6A為圖2A所示之電連接器省略第一與第二金屬外殼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6B為本發明電連接器的第一與第二導電端子及內接地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6C為圖6A沿Y1-Y1剖線的剖視示意圖。
圖6D為圖6C的A區塊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6E為圖6A沿Y2-Y2剖線的剖視示意圖。
圖7A為本發明電連接器之內接地片與外接地件的另一實施態樣示意圖。
圖7B為圖7A另一視角的立體剖視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電連接器相較於習知連接器的模擬測試圖(一)。
圖9為本發明電連接器相較於習知連接器的模擬測試圖(二)。
圖10為本發明電連接器相較於習知連接器的模擬測試圖(三)。
圖11為本發明電連接器相較於習知連接器的模擬測試圖(四)。
請參閱圖1A至圖11,其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需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對應圖式所提及之相關數量與外型,僅用以具體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以便於了解其內容,而非用以侷限本發明的權利範圍。
如圖1A和圖2A所示,本實施例為一種電連接器100,其用以焊接固定於一電路板(圖略)並且適於供一相對應之連接器(圖略)實施正向或反向之插接。上述電連接器100與電路板之相對位置,其可以是電連接器100安裝於電路板之板面上,或是電連接器100安裝於電路板之缺口內(即,沉板式電連接器)。換個角度來說,電連接器100內的端子可以是直線狀或是直角彎折狀,在此不加以限制。而本實施例的電連接器100是以一種USB插座電連接器為例做一說明。
其中,如圖1B和圖2B所示,所述電連接器100包括一絕緣本體1、設置於絕緣本體1的數個第一導電端子2與數個第二導電端子3、局部埋置於絕緣本體1的一內接地片4、包覆於絕緣本體1的一外接地件5、套設於絕緣本體1的一第一金屬外殼6、及套設於第一金屬外殼6的一第二金屬外殼7。以下將分別就上述電連接器100的各個元件構造做一說明,並適時介紹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
如圖3和圖4所示,當所述絕緣本體1視為單個構件來看,上述絕緣本體1的外表面包含有相反側的一第一表面11與一第二表面12(如圖3中的絕緣本體1底面與頂面)以及位於上述第一表面11與第二表面12之間的兩側面13(如圖3中的絕緣本體1左側面與右側面)。其中,絕緣本體1定義有相互垂直的一厚度方向T(相 當於所述第一表面11與第二表面12之間的距離方向)、一寬度方向W(相當於所述兩側面13之間的距離方向)、及一長度方向L(相當於電連接器100的插接方向)。換言之,所述絕緣本體1的第一表面11與第二表面12於本實施例中是指垂直於厚度方向T的絕緣本體1外表面部位。
再者,所述絕緣本體1具有一基部14及自基部14沿長度方向L延伸的一舌板15,並且上述舌板15具有鄰近於基部14的一後區段152以及遠離基部14的一前區段151。其中,所述基部14在厚度方向T上的厚度大於舌板15之後區段152在厚度方向T上的厚度,而舌板15之後區段152在厚度方向T上的厚度大於前區段151在厚度方向T上的厚度。
所述基部14自其第一表面11部位沿厚度方向T凹設形成有兩第一插槽1411,並且自其第二表面12部位沿厚度方向T凹設形成有兩第二插槽1421。垂直於厚度方向T的第一插槽1411與第二插槽1421之截面形狀各大致呈矩形,且上述每個截面形狀的長軸方向大致平行於長度方向L。所述舌板15的後區段152於其兩側面13處各凹設形成有一容置槽1523。
以上即為所述絕緣本體1視為單個構件之相關技術特徵說明,換個角度來看,如圖1B和圖2B所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絕緣本體1為兩件式的構造,其包含有相互扣接的一第一膠芯1a與一第二膠芯1b。其中,第一膠芯1a包含有一第一基部141、一第一後區段1521、及該舌板15的前區段151,而第二膠芯1b包含有一第二基部142及一第二後區段1522。上述第一基部141與第二基部142之組合構造即為所述基部14,並且上述第一後區段1521與第二後區段1522之組合構造即為所述舌板15的後區段152。然而,本實施例中的絕緣本體1雖是以兩件式構造為例,但本發明並不排除絕緣本體1設計為一體成形的單件式構造。
為便於理解本實施例,以下的說明內容主要是將兩件式的絕 緣本體1視為單個構件,並適時介紹第一膠芯1a與第二膠芯1b相對於其他元件之連接關係。
如圖5A和圖5B所示,所述每個第一導電端子2具有一第一延伸段21、自第一延伸段21一端沿長度方向L延伸的一第一接觸段22、及自第一延伸段21另一端垂直地向下彎折延伸的一第一連接段23。其中,每個第一接觸段22具有遠離其第一延伸段21的一第一自由端部221,並且第一自由端部221相較於第一接觸段22的其他部位是呈彎曲狀。
再者,所述該些第一接觸段22位於舌板15的前區段151第一表面11並沿寬度方向W排成一列,並且每個第一接觸段22的自由端部221嵌設於前區段151內部,而每個第一接觸段22的其餘部位沿厚度方向T約有2/3厚度凸伸出前區段151的第一表面11(如圖5C)。所述該些第一延伸段21埋置於舌板15的後區段152與基部14內並且沿寬度方向W排成一列。所述每個第一連接段23局部穿出絕緣本體1基部14,並且該些第一連接段23分別排成相互平行的一第一列R1與一第二列R2,而第一列R1較第二列R2靠近舌板15的前區段151。
當改由每個第一導電端子2所被賦予的功能來看,該些第一導電端子2包含有一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2a、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兩第一接地端子2c、兩第一電源端子2d、及兩第一偵測端子2e。其中,上述第一導電端子2沿寬度方向W的排列順序(如圖5B中的由左至右)為:第一接地端子2c、一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第一電源端子2d、第一偵測端子2e、一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2a、第一偵測端子2e、第一電源端子2d、另一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及第一接地端子2c。
更詳細地說,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的第一連接段23及該兩第一偵測端子2e的第一連接段23位於上述第一列R1,而 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2a、該兩第一接地端子2c、及該兩第一電源端子2d則是位於上述第二列R2。
如圖6A和圖6B所示,所述每個第二導電端子3具有一第二延伸段31、自第二延伸段31一端沿長度方向L延伸的一第二接觸段32、及自第二延伸段31另一端垂直地向下彎折延伸的一第二連接段33。其中,每個第二接觸段32具有遠離其第二延伸段31的一第二自由端部321,並且第二自由端部321相較於第二接觸段32的其他部位是呈垂直彎曲狀。
再者,所述該些第二接觸段32位於舌板15的前區段151第二表面12並沿寬度方向W排成一列,並且每個第二接觸段32的自由端部321干涉配合於前區段151內部(例如:自由端部321呈倒刺狀而插設於前區段151),而每個第二接觸段32的其餘部位沿厚度方向T約有2/3厚度凸伸出前區段151的第二表面12(如圖5C)。所述該些第二延伸段31埋置於舌板15的後區段152與基部14內並且沿寬度方向W排成一列。如圖5A和圖5B,所述每個第二連接段33至少局部裸露於絕緣本體1基部14之外,並且該些第二連接段33排成平行上述第一列R1與第二列R2的一第三列R3。其中,所述第三列R3較第二列R2遠離舌板15的前區段151,也就是說,所述第二列R2大致位於第一列R1以及第三列R3之間。
須說明的是,所述第二自由端部321相較於第二接觸段32的其他部位呈垂直彎曲狀,此構造設計具有調整阻抗之作用。為清楚呈現上述調整阻抗之效果,將本實施例之電連接器100以及未形成有所述彎曲狀第二自由端部321的一電連接器(圖略)進行模擬測試,其最終模擬測試結果如圖8所示。其中,曲線C1代表本實施例電連接器100的模擬測試結果,曲線C2代表未形成有彎曲狀第二自由端部321的電連接器模擬測試結果。由此可清楚得知, 本實施例電連接器100透過設有彎曲狀第二自由端部321,以使其阻抗能夠更為接近本發明插座電連接器所要求的85歐姆。
當改由每個第二導電端子3所被賦予的功能來看,如圖6B,該些第二導電端子3包含有一對第二內側訊號端子3a、兩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兩第二接地端子3c、兩第二電源端子3d、及兩第二偵測端子3e。其中,上述第二導電端子3沿寬度方向W的排列順序(如圖6B中的由左至右)為:第二接地端子3c、一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第二電源端子3d、第二偵測端子3e、一對第二內側訊號端子3a、第二偵測端子3e、第二電源端子3d、另一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及第二接地端子3c。
另,如圖5C,該些第一接觸段22沿厚度方向T而分別與該些第二接觸段32相向,並且所述第一接觸段22在舌板15前區段151上的排列設置方式大致相同於所述第二接觸段32在舌板15前區段151上的排列設置方式,藉以供相對應之電連接器(如:USB插頭連接器)能夠以正向插拔於本實施例之電連接器100,或是相對應之電連接器以與上述正向相反180度之反向插拔於本實施例之電連接器100。再者,如圖5B,所述兩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的第二連接段33分別鄰近於上述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的第一連接段23,因而使每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的第二連接段33及其所相鄰之該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的第一連接段23之間在信號傳輸時可能存在串擾,因此需被進一步考量其遮蔽效果(此將於後敘說明中介紹)。
如圖1B,所述內接地片4具有一板體41、自板體41相反兩側緣的大致中央處所分別延伸的兩突出片42、自板體41後端緣垂直地向下彎折延伸的兩縱向屏蔽片43、及自板體41相反兩側緣的後端處分別垂直地向下彎折延伸的兩接腳44。
其中,如圖5B、圖5C、和圖6B,所述板體41埋設於絕緣本 體1並大致位於該些第一導電端子2的第一延伸段21與第一接觸段22以及該些第二導電端子3的第二延伸段31與第二接觸段32之間,藉以使該些第一導電端子2的第一延伸段21與第一接觸段22經由板體41而分別與該些第二導電端子3的第二延伸段31與第二接觸段32大致分隔。再者,於每個第一接觸段22之第一自由端部221與其所面向之第二接觸段32之第二自由端部321之間的內接地片4板體41部位為貫穿狀的開孔411,並且該些第二自由端部321局部容置於上述板體41的貫穿狀開孔411。
須說明的是,所述板體41設有貫穿狀的開孔411,此構造設計具有調整阻抗之作用。為清楚呈現上述調整阻抗之效果,將本實施例之電連接器100以及未形成有所述貫穿狀開孔411的一電連接器(圖略)進行模擬測試,其最終模擬測試結果如圖9所示。其中,曲線C3代表本實施例電連接器100的模擬測試結果,曲線C4代表未形成有貫穿狀開孔411的電連接器模擬測試結果。由此可清楚得知,本實施例電連接器100透過設有貫穿狀的開孔411,以使其阻抗能夠更為接近本發明插座電連接器所要求的85歐姆。
如圖6C和圖6D所示,所述兩突出片42是自板體41相反兩側緣分別延伸且突出舌板15後區段152兩側面13上的容置槽1523槽底所形成,進一步地說,每個突出片42自板體41一體延伸並朝上方彎折180度而形成,以使遠離板體41的每個突出片42之外表面呈圓弧狀,進而令每個突出片42具備有較佳的導引扣接效果。
如圖5D所示,所述兩縱向屏蔽片43埋置於絕緣本體1之內且位在第一列R1與第三列R3之間,並且上述兩縱向屏蔽片43設置於第二列R2上且分別位於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2a之第一連接段23的相反兩外側。更詳細地說,所述縱向屏蔽片43是位在兩相鄰的第一接地端子2c與第一電源端子2d的第一連接段23之間,並且任一縱向屏蔽片43在長度方向L上是大致位於一對第 二外側訊號端子3b的第二連接段33及其所相鄰之該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的第一連接段23之間,藉以使該兩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的第二連接段33分別經由所述兩縱向屏蔽片43而與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的第一連接段23產生至少局部遮蔽,進而降低差分訊號之串擾。
進一步地說,如圖5C,所述任一縱向屏蔽片43只要在長度方向L能夠遮蔽其所對應的該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的局部第一連接段23,即可使位於該縱向屏蔽片43相反兩側之該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的第二連接段33及該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的第一連接段23產生電性屏蔽之效果。而於本實施例中,任一縱向屏蔽片43在厚度方向T上的長度L43大致為任一第二連接段33在厚度方向T上之長度L33的60%。
此外,關於任一縱向屏蔽片43在厚度方向T上的長度上限大致說明如下:遠離板體41的任一縱向屏蔽片43之一端(如圖5C中的縱向屏蔽片43底端),其沿厚度方向T而相對於相鄰之第二延伸段31的距離D43不大於任一第二連接段33相對於厚度方向T上的長度L33。其中,當考量到電連接器100所安裝之電路板(圖略)表面上的線路時,為避免縱向屏蔽片43觸碰到電路板板面(即相當於圖5C中的第二連接段33底端所在的平面)上的線路。因此,任一縱向屏蔽片43的底端較佳是與其所安裝之電路板表面留有2~3公厘的間隙,也就是說,上述距離D43較佳為小於長度L33約2~3公厘。
再者,如圖5D,所述任一縱向屏蔽片43於寬度方向W上的寬度W43於本實施例中是不小於(如:大於)其所相鄰的該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第二連接段33外緣的寬度距離D3b,藉以使縱向屏蔽片43能夠具備有較佳的遮蔽效果。然而,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所述任一縱向屏蔽片43於寬度方向W上的寬度W43亦可以是大於其所相鄰的該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第一連接段23外 緣的寬度距離,在此不加以限制。總括來說,任一縱向屏蔽片43於寬度方向W上的寬度W43,其不小於相鄰的該些對外側訊號端子2b、3b之連接段23、33外緣的寬度距離之中的最小寬度距離。
據此,為清楚呈現所述兩縱向屏蔽片43所能產生的效果,將本實施例之電連接器100以及未形成有所述兩縱向屏蔽片43的一電連接器(圖略)進行模擬測試,其測試方式是自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輸入一偵測訊號,並量測相鄰之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藉以得知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受干擾的程度。
最終模擬測試結果如圖10所示,其中,曲線C5代表本實施例電連接器100的模擬測試結果,曲線C6代表未形成有所述兩縱向屏蔽片43的電連接器模擬測試結果。由此可清楚得知,本實施例電連接器100透過設有兩縱向屏蔽片43,確實能在長度方向L有效降低差分訊號之串擾。
此外,上述內接地片4是以設有兩個縱向屏蔽片43為例,但亦可依據不同需求而調整縱向屏蔽片43的數量。舉例來說,內接地片4亦可以是僅設有單個縱向屏蔽片43。
如圖5A和圖5B,所述每個接腳44局部穿出絕緣本體1的基部14第一表面11,並且該兩接腳44設置於第一列R1上且分別位於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的第一連接段23之相反兩外側。更詳細地說,每個接腳44於厚度方向T上的長度大致等同於任一第一連接段23於厚度方向T上的長度,並且每個接腳44於長度方向L上的寬度大於任一第一連接段23於長度方向L上的厚度,藉以透過上述兩接腳44遮蔽於第一列R1之第一連接段23外側(如圖5D)。
如圖2B、圖5A、和圖6A所示,所述外接地件5包覆於絕緣本體1的基部14與舌板15後區段152,並且外接地件5於本實施例中包含有無法相互組接(如:扣合)的一第一接地片51及一第二 接地片52。其中,上述第一接地片51與第二接地片52的構造於本實施例為大致相同,但於實際應用時,所述第一接地片51與第二接地片52可以是彼此相異的構造,在此不加以限制。
如圖2B,所述第一接地片51包含有一第一片體511以及自上述第一片體511延伸所形成的兩扣合部512、兩彈臂513、及兩第一橫向屏蔽片514。其中,如圖5A,第一片體511具有一第一覆蓋部5111與一第一屏蔽部5112,上述第一覆蓋部5111呈長型且覆蓋於舌板15後區段152的第一表面11上,而第一屏蔽部5112是自第一覆蓋部5111的長側緣彎折延伸而覆蓋於基部14的第一表面11,並且覆蓋在基部14第一表面11的第一屏蔽部5112部位大致位於所述兩第一插槽1411的相反兩外側。再者,如圖6E,上述覆蓋於基部14第一表面11的第一屏蔽部5112,其沿厚度方向T而相對於相鄰之第一導電端子2之第一延伸段21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一距離D1。
更詳細地說,如圖2B和圖2C,所述第一片體511於第一覆蓋部5111上設有兩連接部5113,並且上述兩連接部5113穿入舌板15後區段152且分別抵接於兩第一接地端子2c的第一延伸段21上。而所述連接部5113於本實施例中是自第一覆蓋部5111由外而內沖設而成的凸塊為例,其主要是欲藉由連接部5113與第一接地端子2c之抵接,而達成串接共同接地之效果,但該連接部5113的構造與數量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2B,所述兩扣合部512是分別自第一覆蓋部5111的相反兩短側緣垂直地向上彎折延伸所形成,並且每個扣合部512的大致中央處形成有一穿孔5121。所述兩扣合部512分別設置於舌板15後區段152的兩容置槽1523內,並且上述內接地片4的兩突出片42分別穿設於該兩扣合部512的穿孔5121(如圖6C和圖6D)。
如圖2B和圖5A,所述兩彈臂513是分別自第一覆蓋部5111的長側緣兩端處彎折延伸所形成,上述兩彈臂513分別位於第一屏蔽部5112的相反兩外側,並且每個彈臂513的末端與基部14的第一表面11相隔有一距離,亦即,每個彈臂513的末端能受壓迫而朝向基部14第一表面11彈性地擺動。
如圖2B和圖6E,所述兩第一橫向屏蔽片514於本實施例中是自覆蓋於基部14第一表面11的第一屏蔽部5112彼此相向之兩端緣所分別垂直地彎折延伸形成,亦即,每個第一橫向屏蔽片514是與第一片體511保有電性與結構上的連接。並且該兩第一橫向屏蔽片514分別穿入且干涉配合於基部14的兩第一插槽1411中(例如:第一橫向屏蔽片514末端呈倒刺狀而插設於第一插槽1411)。
就第一橫向屏蔽片514相對於第一導電端子2的位置來看,如圖6E所示。所述兩第一橫向屏蔽片514位於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第一延伸段21沿厚度方向T所延伸經過區域的內側;並且所述兩第一橫向屏蔽片514分別位於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2a第一延伸段21沿厚度方向T所延伸經過區域的相反兩外側。而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兩第一橫向屏蔽片514較為靠近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2a的第一延伸段21,而較為遠離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的第一延伸段21。
據此,所述內接地片4之板體41以及第一接地片51的第一片體511第一屏蔽部5112之間能夠透過上述兩第一橫向屏蔽片514而大致區隔成三個區塊,並且位於中央的區塊容置有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2a第一延伸段21,而位於兩側的區塊分別容置有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第一延伸段21,藉以使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2a第一延伸段21透過第一橫向屏蔽片514而與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第一延伸段21於寬度方向W上產生屏蔽作用,進而達到降低差分訊號串擾之效果。
更進一步地說,為達到較佳的遮蔽效果,所述第一橫向屏蔽片514的長度與寬度適合的數值大致如下:鄰近內接地片4板體41的任一第一橫向屏蔽片514之一端(如圖6E中的第一橫向屏蔽片514末端),其沿厚度方向T而相對於第一片體511第一屏蔽部5112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二距離D2,並且該第二距離D2不小於1/3的第一距離D1。較佳地,所述第二距離D2小於第一距離D1並大於2/3的第一距離D1,而所述第二距離D2於本實施例中大致為3/4的第一距離D1。須說明的是,當所述第二距離D2大於第一距離D1時,則第一橫向屏蔽片514將穿設於兩相鄰的第一延伸段21之間,此種位置安排易使第一橫向屏蔽片514抵接於第一延伸段21,進而造成相抵接之第一延伸段21所對應的第一導電端子2無法運作。因此,所述第二距離D2須小於第一距離D1。
再者,如圖1B,任一第一橫向屏蔽片514於長度方向L上的寬度W514,其大於覆蓋在基部14第一表面11的第一片體511第一屏蔽部5112於長度方向L上的寬度W5112之1/3,並小於覆蓋在基部14第一表面11的第一片體511第一屏蔽部5112於長度方向L上的寬度W5112之2/3。而所述寬度W514於本實施例中大致為1/2的寬度W5112
另,本實施例中的第一橫向屏蔽片514雖是一體相連於第一片體511,但並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圖略),所述第一橫向屏蔽片亦可以是非自第一片體延伸的單獨構件,只需在第一橫向屏蔽片插設於基部第一插槽時,第一橫向屏蔽片與第一片體達成電性連接即可。
此外,上述第一接地片51是以設有兩個第一橫向屏蔽片514為例,但亦可依據不同需求而調整第一橫向屏蔽片514的數量。舉例來說,第一接地片51亦可以是僅設有單個第一橫向屏蔽片514。
如圖1B,所述第二接地片52包含有一第二片體521以及自上述第二片體521延伸所形成的兩扣合部522、兩彈臂523、及兩第二橫向屏蔽片524。其中,如圖6A,第二片體521具有一第二覆蓋部5211與一第二屏蔽部5212,上述第二覆蓋部5211呈長型且覆蓋於舌板15後區段152的第二表面12上,而第二屏蔽部5212是自第二覆蓋部5211的長側緣彎折延伸而覆蓋於基部14的第二表面12,並且覆蓋在基部14第二表面12的第二屏蔽部5212部位大致位於所述兩第二插槽1421的相反兩外側。再者,如圖6E,上述覆蓋於基部14第二表面12的第二屏蔽部5212,其沿厚度方向T而相對於相鄰之第二導電端子3之第二延伸段31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三距離D3。
更詳細地說,如圖1B和圖2C所示,所述第二片體521於第二覆蓋部5211上設有兩連接部5213,並且上述兩連接部5213穿入舌板15後區段152且分別抵接於兩第二接地端子3c的第二延伸段31上。而所述連接部5213於本實施例中是自第二覆蓋部5211由外而內沖設而成的凸塊為例,其主要是欲藉由連接部5213與第二接地端子3c之抵接,而達成串接共同接地之效果,但連接部5213的構造與數量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1B,所述兩扣合部522是分別自第二覆蓋部5211的相反兩短側緣垂直地向下彎折延伸所形成,並且每個扣合部522的大致中央處形成有一穿孔5221。所述兩扣合部522分別設置於舌板15後區段152的兩容置槽1523內,並且上述內接地片4的兩突出片42分別穿設於該兩扣合部522的穿孔5221(如圖6C和圖6D)。進一步地說,所述第二接地片52的兩扣合部522分別疊置於第一接地片51的兩扣合部512,以形成兩組相互疊置的扣合部512、522。並且所述兩突出片42分別穿設於該兩組相互疊置的扣合部512、522之穿孔5121、5221。
如圖1B和圖6A,所述兩彈臂523是分別自第二覆蓋部5211 的長側緣兩端處彎折延伸所形成,上述兩彈臂523分別位於第二屏蔽部5212的相反兩外側,並且每個彈臂523的末端與基部14的第二表面12相隔有一距離,亦即,每個彈臂523的末端能受壓迫而朝向基部14第二表面12彈性地擺動。
如圖1B和圖6E,所述兩第二橫向屏蔽片524於本實施例中是自覆蓋於基部14第二表面12的第二屏蔽部5212彼此相向之兩端緣所分別垂直地彎折延伸形成,亦即,每個第二橫向屏蔽片524是與第二片體521保有電性與結構上的連接。並且該兩第二橫向屏蔽片524分別穿入且干涉配合於基部14的兩第二插槽1421中(例如:第二橫向屏蔽片524末端呈倒刺狀而插設於第二插槽1421)。
就第二橫向屏蔽片524相對於第二導電端子3的位置來看,如圖6E所示。所述兩第二橫向屏蔽片524位於該兩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第二延伸段31沿厚度方向T所延伸經過區域的內側;並且所述兩第二橫向屏蔽片524分別位於該對第二內側訊號端子3a第二延伸段31沿厚度方向T所延伸經過區域的相反兩外側。而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兩第二橫向屏蔽片524較為靠近該對第二內側訊號端子3a的第二延伸段31,而較為遠離該兩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的第二延伸段31。再者,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兩第二橫向屏蔽片524沿厚度方向T而分別與上述兩第一橫向屏蔽片514呈共平面設置,但不受限於此。
據此,所述內接地片4之板體41以及第二接地片52的第二片體521之間能夠透過上述兩第二橫向屏蔽片524而區隔成三個區塊,並且位於中央的區塊容置有該對第二內側訊號端子3a第二延伸段31,而位於兩側的區塊分別容置有該兩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第二延伸段31,藉以使該對第二內側訊號端子3a第二延伸段31透過第二橫向屏蔽片524而與該兩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第二延伸段31於寬度方向W上產生屏蔽作用,進而達到降低差 分訊號串擾之效果。
更進一步地說,為達到較佳的遮蔽效果,所述第二橫向屏蔽片524的長度與寬度適合的數值大致如下:鄰近內接地片4板體41的任一第二橫向屏蔽片524之一端(如圖6E中的第二橫向屏蔽片524末端),其沿厚度方向T而相對於第二片體521的距離定義為一第四距離D4,並且該第四距離D4不小於1/3的第三距離D3。較佳地,所述第四距離D4小於第三距離D3並大於2/3的第三距離D3,而所述第四距離D4於本實施例中大致為3/4的第三距離D3。須說明的是,當所述第四距離D4大於第三距離D3時,則第二橫向屏蔽片524將穿設於兩相鄰的第二延伸段31之間,此種位置安排易使第二橫向屏蔽片524抵接於第二延伸段31,進而造成相抵接之第二延伸段31所對應的第二導電端子3無法運作。因此,所述第四距離D4須小於第三距離D3。
再者,如圖1B,任一第二橫向屏蔽片524於長度方向L上的寬度W524,其大於覆蓋在基部14第二表面12的第二片體521第二屏蔽部5212於長度方向L上的寬度W5212之1/3,並小於覆蓋在基部14第二表面12的第二片體521第二屏蔽部5212於長度方向L上的寬度W5212之2/3。所述寬度W524於本實施例中大致為1/2的寬度W5212
另,本實施例中的第二橫向屏蔽片524雖是一體相連於第二片體521,但並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圖略),所述第二橫向屏蔽片亦可以是非自第二片體延伸的單獨構件,只需在第二橫向屏蔽片插設於基部第二插槽時,第二橫向屏蔽片與第二片體達成電性連接即可。
此外,上述第二接地片52是以設有兩個第二橫向屏蔽片524為例,但亦可依據不同需求而調整第二橫向屏蔽片524的數量。舉例來說,第二接地片52亦可以是僅設有單個第二橫向屏蔽片524。
據此,為清楚呈現所述第一橫向屏蔽片514與第二橫向屏蔽片524所能產生的效果,將本實施例之電連接器100以及未形成有所述第一橫向屏蔽片514與第二橫向屏蔽片524的一電連接器(圖略)進行模擬測試,其測試方式是自第一內側訊號端子2a輸入一偵測訊號,並量測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藉以得知第一外側訊號端子2b受干擾的程度。或者是,自第二內側訊號端子3a輸入一偵測訊號,並量測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藉以得知第二外側訊號端子3b受干擾的程度。
最終模擬測試結果如圖11所示,其中,曲線C7代表本實施例電連接器100的模擬測試結果,曲線C8代表未形成有所述第一橫向屏蔽片514與第二橫向屏蔽片524的電連接器模擬測試結果。由此可清楚得知,本實施例電連接器100透過設有第一橫向屏蔽片514與第二橫向屏蔽片524,確實能在寬度方向W有效降低差分訊號之串擾。
此外,本實施例的外接地件5是以兩件式之構造來做一說明,但所述外接地件5亦可以為單件式之構造。舉例來說(圖略),所述外接地件可以是彎折一長條狀金屬片而形成的頭尾相接之環狀構造,即類似於所述第一接地片與第二接地片的其中一組相互疊置之扣合部改設為具有單個穿孔的一體相連構造。因此,外接地件夾持舌板的後區段並且扣接於內接地片的兩突出片,而扣接於兩突出片其中之一突出片的外接地件部位,其為相互疊置的兩扣合部,並且該兩扣合部的穿孔套設於相對應的突出片。又或者(圖略),於任一組相互疊置之扣合部之中,位於內側的扣合部(即相當於第二接地片的扣合部)未形成有任何穿孔,其僅沿厚度方向抵接於突出片,而未與突出片相互扣合;位於外側的扣合部(即相當於第一接地片的扣合部)則設有穿孔,以扣接於突出片並且壓抵於相 鄰的內側扣合部。
再者,在圖1B和圖2B中,突出片42是以對折的兩層片體為例,而扣合部512、522則是以環形片體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如圖7A和圖7B所示,每個突出片42為自板體41一體延伸的單層片體,而所述每個扣合部512是自其所對應之第一覆蓋部5111的短側緣垂直彎折延伸所形成的一對卡勾,所述每個扣合部522則是自其所對應之第二覆蓋部5211的短側緣垂直彎折延伸所形成的一對卡勾,並且上述呈卡勾狀的每個扣合部512、522內緣界定有所述穿孔5121、5221。
進一步地說,所述內接地片4的兩突出片42分別組接於上述卡勾狀的扣合部512、522;換個角度來說,所述第一接地片51的兩扣合部512分別扣持於上述兩突出片42的一板面(如圖7B中的突出片42頂面),而所述第二接地片52的兩扣合部522則分別扣持於上述兩突出片42的另一板面(如圖7B中的突出片42底面)。
需補充的是,如圖2C所示,以下將說明所述絕緣本體1之第一膠芯1a與第二膠芯1b相較於其他元件的連接關係。該些第一導電端子2的第一延伸段21與第一接觸段22以及內接地片4的板體41皆埋設於第一膠芯1a。該些第二導電端子3的第二延伸段31則埋設於第二膠芯1b,並且該些第二導電端子3的第二接觸段32凸伸出第二膠芯1b的第二後區段1522。
當第一膠芯1a與第二膠芯1b相接合時,第二膠芯1b的第二基部142之相反兩側所設之兩扣持臂(未標示)分別扣接於第一膠芯1a的第一基部141,藉以使第一膠芯1a與第二膠芯1b彼此扣合固定。該些第二導電端子3的第二接觸段32分別容置於第一膠芯1a之前區段151第二表面12上的數個凹槽中,並且每個第二接觸段32的自由端部321干涉配合於前區段151內部。所述外接地件5的第一接地片51與第二接地片52夾持第一膠芯1a與第二 膠芯1b,藉以使第一膠芯1a與第二膠芯1b能夠更加穩固地維持彼此的相對位置。再者,透過上述的構造設計,不但能夠使電連接器100快速地組裝,更可使各個元件的相對位置易於定位。
請參閱圖2A至圖2C,所述第一金屬外殼6一端形成有一插接口61,並且第一金屬外殼6在遠離插接口61的部位設有一第一扣接部62。所述絕緣本體1穿設於第一金屬外殼6,並且舌板15經上述插接口61而能與相對應之連接器沿長度方向L進行插接。所述外接地件5的各個彈臂513、523受壓迫地抵接於第一金屬外殼6的內表面,藉以使外接地件5及其所抵接的內接地片4能夠與第一金屬外殼6達成電性連接,並透過連接部5113、5213抵接於第一接地端子2c與第二接地端子3c,藉以使電連接器100中所有可接地的元件經由外接地件5而電性串接為一體,進而達到改善高頻效能之效果。
所述第二金屬外殼7一端形成有一開口71,並且第二金屬外殼7在遠離開口71的部位設有一第二扣接部72。上述第一金屬外殼6穿設於第二金屬外殼7,並且第一金屬外殼6形成有插接口61的前端突伸出第二金屬外殼7的開口71。再者,所述第一扣接部62與第二扣接部72相互扣接,藉以維持第一金屬外殼6與第二金屬外殼7的相對位置。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扣接部62是以傾斜狀的凸片為例,而第二扣接部72則是以足以收容上述凸片的孔洞為例,但第一扣接部62與第二扣接部72的具體構造不併受限於此。也就是說,只要第一扣接部62與第二扣接部72的構造能夠相互組接,以維持第一金屬外殼6與第二金屬外殼7的相對位置即可。
[本發明實施例的可能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電連接器,其透過外接地件(如:第一接地片與第二接地片)與內接地片扣接,以有效提升電連接器之耐插拔力,並使外接地件與內接地片彼此電性連接,進而提升所述電連接器的高頻效能。所述外接地件透過連接部抵接於第一接地端子與第二接地端子、並透過彈臂抵接於第一金屬外殼,藉以使電連接器中所有可接地的元件經由外接地件而電性串接為一體,進而達到改善高頻效能之效果。
再者,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電連接器,其內接地片之板體及第一接地片的第一片體之間透過外接地件的兩第一橫向屏蔽片而區隔成三個區塊,藉以使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第一延伸段經由第一橫向屏蔽片而與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第一延伸段於寬度方向上產生屏蔽作用,進而達到降低差分訊號串擾之效果。同樣地,內接地片之板體及第二接地片的第二片體之間亦可透過外接地件的兩第二橫向屏蔽片而區隔成三個區塊,藉以使該對第二內側訊號端子第二延伸段經由第二橫向屏蔽片而與該兩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第二延伸段於寬度方向上產生屏蔽作用,進而達到降低差分訊號串擾之效果。
另,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電連接器,其內接地片所設有的任一縱向屏蔽片,在長度方向上是大致位於一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的第二連接段及其所相鄰之該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的第一連接段之間,藉以使該兩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的第二連接段分別經由所述兩縱向屏蔽片而與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的第一連接段產生至少局部遮蔽,進而降低差分訊號之串擾。
又,所述絕緣本體形成有可分離組裝的第一膠芯與第二膠芯,並且該些第一導電端子的第一延伸段與內接地片的板體皆埋設於第一膠芯,而該些第二導電端子的第二延伸段埋設於第二膠芯,藉以使電連接器快速地組裝,更可使各個元件的相對位置易於定位。再者,所述外接地件的第一接地片與第二接地片透過扣 合於內接地片而穩固地夾持第一膠芯與第二膠芯,藉以使第一膠芯與第二膠芯維持彼此的相對位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可行實施例,其並非用以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3‧‧‧側面
15‧‧‧舌板
152‧‧‧後區段
1523‧‧‧容置槽
2c‧‧‧第一接地端子
21‧‧‧第一延伸段
3c‧‧‧第二接地端子
31‧‧‧第二延伸段
41‧‧‧板體
42‧‧‧突出片
5113‧‧‧連接部
512‧‧‧扣合部
5121‧‧‧穿孔
5213‧‧‧連接部
522‧‧‧扣合部
5221‧‧‧穿孔
T‧‧‧厚度方向
W‧‧‧寬度方向

Claims (16)

  1.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其具有一基部及自該基部延伸的一舌板;數個第一導電端子與數個第二導電端子,其設置於該絕緣本體;其中,每個第一導電端子的部分沿一厚度方向而與該些第二導電端子的其中之一第二導電端子的部分相向;一內接地片,其具有埋設於該絕緣本體的一板體以及自該板體相反兩側緣所分別延伸突出的兩突出片,每個突出片為自該板體一體延伸的單層片體;在該厚度方向上,由該板體分隔每個第一導電端子的部分及其所相向的該第二導電端子的部分;以及一外接地件,其夾持鄰近該基部的該舌板部位並且扣接於該兩突出片;其中,扣接於該兩突出片其中之一突出片的該外接地件部位,其包含有兩扣合部,每個扣合部為一對卡勾,並且該兩扣合部的至少其中之一扣持於相對應的該突出片。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接地件包含有一第一接地片及一第二接地片,該第一接地片與該第二接地片的一側分別設有該兩扣合部,該兩扣合部分別依序扣持於相對應的該突出片。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些第一導電端子包含有兩第一接地端子,該些第二導電端子包含有兩第二接地端子;該外接地件設有至少一連接部,並且該至少一連接部抵接於該兩第一接地端子與該兩第二接地端子的至少其中之一。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接地片的扣合部扣持於相對應的該突出片的一板面,而該第二接地片的扣合部則扣持於相對應的該突出片的另一板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有一第一金屬外殼,該絕緣本體穿設於該第一金屬外殼;該外接地件設有至少 一彈臂,並且該至少一彈臂受壓迫地抵接於該第一金屬外殼的內表面。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有一第二金屬外殼,該第一金屬外殼穿設於該第二金屬外殼;其中,該第一金屬外殼設有一第一扣接部,該第二金屬外殼設有一第二扣接部,並且該第一扣接部與該第二扣接部相互扣接。
  7.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本體的外表面包含有位於相反側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該些第一導電端子包含有一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及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並且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分別位於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之相反兩外側;該外接地件包括有:一第一片體與一第二片體,其分別覆蓋於該基部及鄰近該基部之部分該舌板兩者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至少一第一橫向屏蔽片,其安裝於該基部並且電性連接於該第一片體,該至少一第一橫向屏蔽片位於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沿該厚度方向所延伸經過區域的內側;以及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沿該厚度方向所延伸經過區域的相反兩外側之其中一外側。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覆蓋於該基部第一表面的該第一片體部位,其沿該厚度方向而相對於任一第一導電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一距離;該外接地件的第一橫向屏蔽片數量為兩個,該兩第一橫向屏蔽片安裝於該基部並且電性連接於該第一片體,該兩第一橫向屏蔽片位於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沿該厚度方向所延伸經過區域的內側,並且該兩第一橫向屏蔽片分別位於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沿該厚度方向所延伸經過區域的相反兩外側;鄰近該內接地片板體的任一第一橫向屏蔽片 之一端,其沿該厚度方向而相對於該第一片體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二距離,並且該第二距離不小於1/3的該第一距離。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二距離小於該第一距離並大於2/3的該第一距離。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基部自該第一表面沿該厚度方向凹設形成有兩第一插槽,該兩第一橫向屏蔽片是自覆蓋於該基部第一表面的該第一片體部位所彎折延伸形成,並且該兩第一橫向屏蔽片分別穿入且干涉配合於該兩第一插槽中。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本體定義有一長度方向,並且該電連接器用以供一相對應之連接器沿該長度方向進行插接;其中,任一第一橫向屏蔽片於該長度方向上的寬度,其大於覆蓋在該基部第一表面的該第一片體部位於長度方向上的寬度之1/3,並小於覆蓋在該基部第一表面的該第一片體部位於長度方向上的寬度之2/3。
  12.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些第一導電端子包含有一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及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並且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分別位於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之相反兩外側;該些第二導電端子包含有一對第二內側訊號端子及兩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並且該兩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分別位於該對第二內側訊號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之相反兩外側;每個第一導電端子具有自其被該板體分隔部位所延伸的一第一連接段,每個第二導電端子具有自其被該板體分隔部位所延伸的一第二連接段;該些第一連接段分別排成一第一列與一第二列,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的第一連接段位於該第一列;該些第二連接段排成一第三列,該兩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的第二連接段分別鄰近於該兩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的第一連接段;該內接地片具有自該板體彎折延伸所形成至少一縱 向屏蔽片,該至少一縱向屏蔽片位於該第一列與該第三列之間,並且該兩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的其中一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之第二連接段經由該至少一縱向屏蔽片而與其所相鄰之該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的第一連接段產生至少局部遮蔽;該絕緣本體的外表面包含有位於相反側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以及位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的兩側面,該兩側面距離方向定義為一寬度方向,而於該寬度方向上,該至少一縱向屏蔽片的寬度不小於其所相鄰的該對第一外側訊號端子之第一連接段外緣的最小寬度距離、或是不小於其所相鄰的該對第二外側訊號端子之第二連接段外緣的最小寬度距離。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遠離該板體的該縱向屏蔽片之一端,其沿該厚度方向而相對於任一第二導電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的距離不大於任一第二連接段相對於該厚度方向上的長度。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列、該第二列、及該第三列大致相互平行,並且該第二列位於該第一列與該第三列之間,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的第一連接段位於該第二列上,而該縱向屏蔽片設置於該第二列上且分別位於該對第一內側訊號端子的第一連接段之一側。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本體包含有一第一膠芯與一第二膠芯,該些第一導電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與該內接地片的板體是埋設於該第一膠芯,該些第二導電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埋設於該第二膠芯,並且該外接地件夾持該第一膠芯與該第二膠芯。
  16.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每個第一導電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具有遠離其第一連接段的一第一自由端部,每個第二導電端子之被該板體分隔部位具有遠離其第二連接段的一彎曲狀第二自由端部,於每個第一自由端部與其所面向之第二 自由端部之間的該內接地片板體部位呈貫穿狀,並且該些第二自由端部局部容置於該貫穿狀的板體部位內。
TW104129825A 2015-09-09 2015-09-09 電連接器 TWI5681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9825A TWI568105B (zh) 2015-09-09 2015-09-09 電連接器
US15/041,417 US9660399B2 (en) 2015-09-09 2016-02-11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wo insertion orientatio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9825A TWI568105B (zh) 2015-09-09 2015-09-09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8105B true TWI568105B (zh) 2017-01-21
TW201711313A TW201711313A (zh) 2017-03-16

Family

ID=58190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9825A TWI568105B (zh) 2015-09-09 2015-09-09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660399B2 (zh)
TW (1) TWI5681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43148B2 (en) * 2013-07-19 2017-12-12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4659510B (zh) 2013-11-17 2018-01-19 苹果公司 具有舌状部的连接器插座
WO2015073974A2 (en) 2013-11-17 2015-05-21 Apple Inc. Connector receptacle having a shield
US9450339B2 (en) 2014-01-12 2016-09-20 Apple Inc. Ground contacts for reduced-length connector inserts
CN204243363U (zh) * 2014-02-21 2015-04-0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9515439B2 (en) 2014-05-26 2016-12-06 Apple Inc. Connector insert assembly
US9356370B2 (en) * 2014-05-26 2016-05-31 Apple Inc. Interposer for connecting a receptacle tongue to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10418763B2 (en) 2014-05-26 2019-09-17 Apple Inc. Connector insert assembly
CN204216285U (zh) 2014-07-15 2015-03-1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6340736A (zh) * 2015-07-08 2017-01-18 蔡周贤 双向电连接器
JP6231533B2 (ja) * 2015-11-09 2017-11-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5376882U (zh) * 2015-12-23 2016-07-06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US10170863B2 (en) * 2016-06-22 2019-01-0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6283050U (zh) * 2016-11-23 2017-06-2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6532956U (zh) * 2017-01-24 2017-09-2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TWI626804B (zh) * 2017-08-14 2018-06-11 慶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轉接器總成及轉接器
CN109428235B (zh) * 2017-08-22 2023-10-24 正凌精密工业(广东)有限公司 高速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TWM569510U (zh) * 2018-07-04 2018-11-0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9709297U (zh) * 2019-05-07 2019-11-29 庆虹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传输片
KR20210046549A (ko) 2019-10-18 2021-04-28 미쓰미덴기가부시기가이샤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CN211208763U (zh) * 2020-01-20 2020-08-07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600950U (zh) * 2020-03-18 2020-09-0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TWM601917U (zh) * 2020-05-07 2020-09-21 慶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卡緣電連接器
TWM602741U (zh) * 2020-07-29 2020-10-11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及其中隔板
US11289856B1 (en) * 2020-09-14 2022-03-29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grounding structure
CN114824862B (zh) * 2021-01-21 2023-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相关产品
TWM613142U (zh) * 2021-01-27 2021-06-1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96874U (zh) * 2014-08-08 2015-03-01 Molex Taiwan Ltd 電連接器
CN204441622U (zh) * 2015-02-12 2015-07-01 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43363U (zh) * 2014-02-21 2015-04-0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4216285U (zh) * 2014-07-15 2015-03-1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498979U (zh) * 2014-12-01 2015-04-11 Simula Technology Inc 利用接地片組合組裝式舌板之訊號連接器
TWM497873U (zh) * 2014-12-02 2015-03-21 Simula Technology Inc 以一體式舌板固定金屬間隔板之訊號連接器
US9379494B1 (en) * 2015-05-26 2016-06-28 Lot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96874U (zh) * 2014-08-08 2015-03-01 Molex Taiwan Ltd 電連接器
CN204441622U (zh) * 2015-02-12 2015-07-01 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60399B2 (en) 2017-05-23
US20170070013A1 (en) 2017-03-09
TW201711313A (zh)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8105B (zh) 電連接器
TWI565159B (zh) 電連接器
TWI548158B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570548U (zh)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3522857A (ja) 基板同士接続コネクター
TWM529961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537740U (zh) 直立型插座電連接器
KR101344933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US9300090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TWM517932U (zh) 連續接地改善串音的高頻連接器
US8558568B2 (en) Connector and semiconductor tes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M514138U (zh) 電連接器
CN106549269A (zh) 电连接器
TWM563683U (zh) 電連接器之接地結構
CN205016739U (zh) 电连接器
US9431736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TWM519334U (zh) 電連接器
TWM495638U (zh) 板對板連接器
TWM499692U (zh)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TWI599122B (zh) 電連接器及其差分信號組
TWM559530U (zh) 具扣持防護效果的連接器
JP3219290U (ja) 電気コネクター及びその回路板
TWI651898B (zh)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TWI651904B (zh) 電連接器
CN207134554U (zh) 插座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