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0383U -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線纜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線纜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0383U
TWM500383U TW103219228U TW103219228U TWM500383U TW M500383 U TWM500383 U TW M500383U TW 103219228 U TW103219228 U TW 103219228U TW 103219228 U TW103219228 U TW 103219228U TW M500383 U TWM500383 U TW M50038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ductive
housing
insulating member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9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ue-Hai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Inc filed Critical Molex Inc
Publication of TWM500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0383U/zh

Links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線纜連接器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適用於高速資料傳輸的電連接器。
大陸專利CN201180034957.2揭露了一種插座電連接器,參見其圖38至圖41,這種電連接器包括具有限定腔的殼體,二個裝設在該限定腔中的介電塊與接觸點集的組合模組,二個裝設在該殼體兩側的彈簧加壓的導電保持件,分別裝設在該殼體的底部和頂部並相互焊接在一起的二個金屬屏蔽層以及裝設在該殼體前端開口處的一個EMI墊圈。其中,每個組合模組上的接觸點集由六個觸點組成,這二個接觸點集分別分佈在該限定腔的底部和頂部。每個導電保持件定位在該殼體的一側面並從側面伸入到該限定腔內,每個導電保持件的後端處設有引腳,可以對應焊接到應用電路板的焊盤上,從而這些導電保持件既可用來將對接的插頭連接器穩固在該限定腔內,又能為對接連接器提供接地路徑。現有的這種電連接器僅能藉由兩導電保持件提供接地路徑,接地路徑較少不利於雜訊信號的 洩放,另外,由於上下相對的二個接觸點集之間的間隔很小,致使電連接器在進行高頻高速信號傳輸時兩接觸點集之間容易發生串擾,從而不能很好地適用於高速資料傳輸。
本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種電連接器,能夠在導電端子進行高速資料傳輸時減少串擾,提高信號品質。
本新型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出一種電連接器,其適於與另一對接連接器對應插接;該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殼體,該絕緣殼體具有一底壁、與該底壁相對的一頂壁以及連接在該底壁與該頂壁之間的二個側壁,其中該底壁、該頂壁與該兩側壁包圍形成一個對接腔,該底壁與該頂壁上分別設有一組第一端子槽與一組第二端子槽,該兩側壁上各設有一個扣持槽。
一第一模組,其設置在該絕緣殼體的後側;該第一模組包括一第一絕緣件和固定在該第一絕緣件上的一組第一導電端子,其中每個第一導電端子包括埋入該第一絕緣件的一固定部、由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對接部以及由該固定部向後延伸出的一尾部,其中這些第一導電端子的對接部收容在第一端子槽內並朝向該對接腔突伸出。
一第二模組,其與第一模組上下相向地結合在一起;該第二模組包括一第二絕緣件和固定在該第二絕緣件上的一組第二導電端子,其中每個第二導電端子包括埋 入該第二絕緣件的一固定部、由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對接部以及由該固定部向後延伸出的一尾部,其中這些第二導電端子的對接部收容在第二端子槽內並朝向該對接腔突伸出。
至少一導電扣持元件,該導電扣持元件包括一固定部和由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彈性扣持部,該彈性扣持部經由該絕緣殼體的扣持槽伸入到該對接腔內。
一屏蔽片,其包括一板體以及分別由該板體的兩側延伸出的二個接地部,該板體間隔開第一導電端子和第二導電端子,該接地部與該導電扣持元件接觸並且電性相連。
至少一導電彈片,該導電彈片包括裝設在該絕緣殼體外側的一本體以及從該本體向內伸入該對接腔的一第一接觸部。
一外屏蔽殼體,其環繞地包圍在該導電彈片、該導電扣持元件以及該絕緣殼體的外周,並且在與另一對接連接器對應插接時該外屏蔽殼體與該導電彈片和/或該導電扣持元件電性相連。
本新型針對上述技術問題還提出一種線纜連接器,該線纜連接器包括一如上所述的電連接器、一裝設在該電連接器後端的遮蔽殼體、一覆蓋在該遮蔽殼體外周的絕緣外殼以及與該電連接器電性連接在一起的一線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新型的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線纜連接器,藉由在第一導電端子與第二導電 端子之間設置一屏蔽片,並且該屏蔽片藉由導電扣持元件實現接地,可以有效阻隔第一導電端子與第二導電端子之間的串擾;另外,藉由設置導電彈片,能夠使外屏蔽殼體藉由導電彈片與對接連接器上的內遮蔽殼體接觸達成接地,可以提供更多的接地路徑,從而能夠在高速資料傳輸時改善信號傳輸品質,並且有利於保持外屏蔽殼體的完整性防止電磁輻射外洩。
100‧‧‧線纜連接器
10‧‧‧電連接器
1‧‧‧絕緣殼體
11‧‧‧底壁
12‧‧‧頂壁
13‧‧‧側壁
14‧‧‧扣持槽
15‧‧‧固持臂
16‧‧‧對接腔
17‧‧‧收容空間
18‧‧‧裝設柱
19‧‧‧勾扣部
111‧‧‧第一端子槽
121‧‧‧第二端子槽
2‧‧‧第一模組
21‧‧‧第一絕緣件
211‧‧‧基部
212‧‧‧突出部
213‧‧‧焊接凸台部
214‧‧‧收容槽
215‧‧‧固定槽
216‧‧‧定位塊
217‧‧‧卡固槽
218‧‧‧固定部
219‧‧‧第一勾扣配合部
2111‧‧‧前表面
2122‧‧‧前端面
2131‧‧‧隔離牆
2132‧‧‧端子收容槽
2141‧‧‧第一部分
2142‧‧‧第二部分
2181‧‧‧定位柱
2182‧‧‧定位槽
22‧‧‧第一導電端子
221‧‧‧固定部
222‧‧‧對接部
223‧‧‧尾部
3‧‧‧第二模組
31‧‧‧第二絕緣件
311‧‧‧基部
312‧‧‧突出部
313‧‧‧焊接凸台部
314‧‧‧收容槽
315‧‧‧固定槽
316‧‧‧定位塊
317‧‧‧卡固槽
318‧‧‧固定部
319‧‧‧第二勾扣配合部
3111‧‧‧前表面
3122‧‧‧前端面
3131‧‧‧間隔牆
3132‧‧‧端子收容槽
3141‧‧‧第一部分
3142‧‧‧第二部分
3181‧‧‧定位柱
3182‧‧‧定位槽
32‧‧‧第二導電端子
321‧‧‧固定部
322‧‧‧對接部
323‧‧‧尾部
4‧‧‧導電扣持元件
41‧‧‧固定部
42‧‧‧彈性扣持部
411‧‧‧卡固臂
412‧‧‧定位臂
419‧‧‧卡固孔
5‧‧‧屏蔽片
51‧‧‧板體
52‧‧‧接地部
53‧‧‧間隙
511‧‧‧主體部
512‧‧‧肩部
518‧‧‧穿孔
6‧‧‧導電彈片
61‧‧‧本體
62‧‧‧第一接觸部
63‧‧‧第二接觸部
64‧‧‧定位部
611‧‧‧第一部分
612‧‧‧第二部分
618‧‧‧裝設孔
641、642‧‧‧卡爪
7‧‧‧外屏蔽殼體
71‧‧‧頂壁
72‧‧‧側壁
73‧‧‧底壁
74‧‧‧卡固孔
80‧‧‧遮蔽殼體
801‧‧‧下殼體
802‧‧‧上殼體
804‧‧‧卡固部
30‧‧‧絕緣外殼
40‧‧‧線纜
90‧‧‧對接連接器
901‧‧‧絕緣本體
902‧‧‧導電端子
903‧‧‧遮蔽殼體
904‧‧‧內遮蔽殼體
905‧‧‧遮蔽件
9011‧‧‧扣持槽
9031‧‧‧接地焊腳
300‧‧‧電路板
2’‧‧‧第一模組
21’‧‧‧第一絕緣件
22’‧‧‧第一導電端子
23’‧‧‧結合部
5’‧‧‧屏蔽片
211’‧‧‧基部
231’‧‧‧末端部分
232’‧‧‧結合孔對應部分
53’‧‧‧結合孔
3’‧‧‧第二模組
31’‧‧‧第二絕緣件
32’‧‧‧第二導電端子
33’‧‧‧避讓槽
314’‧‧‧收容槽
1”‧‧‧絕緣殼體
15”‧‧‧固持臂
19”‧‧‧第一卡扣部
2”‧‧‧第一模組
24”‧‧‧卡扣凸部
3”‧‧‧第二模組
34”‧‧‧卡扣凸部
7”‧‧‧外屏蔽殼體
74”‧‧‧卡固孔
75”‧‧‧第二卡扣部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本新型線纜連接器與裝設在電路板上的另一對接連接器的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對接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圖1所示線纜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圖3所示線纜連接器中電連接器與遮蔽殼體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本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6是圖5所示電連接器的前視圖;圖7是圖6中A-A向的剖視圖;圖8是圖6中B-B向的剖視圖;圖9是將圖5所示電連接器中的外屏蔽殼體去除後的立體圖;圖10是圖5所示電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圖11是圖10所示電連接器的進一步分解立體圖; 圖12是圖11所示電連接器的進一步分解立體圖;圖13是圖12所示電連接器的進一步分解立體圖;圖14是圖13所示電連接器的進一步分解立體圖;圖15是圖14所示電連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圖;圖16是本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二實施例中第一模組與第二模組的前視圖;圖17是圖16中C-C向的剖視圖;圖18是圖16所示第一模組與第二模組的分解立體圖;圖19是圖18所示第一模組與第二模組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圖;圖20是圖18所示第一模組與第二模組的進一步分解立體圖;圖21是本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2是圖21所示電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及圖23是圖22所示電連接器的進一步分解立體圖。
儘管本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現為不同形式的實施例,但在附圖中示出並且在本說明書中將詳細說明的僅僅是其中一些具體實施例,同時可以理解的是本說明書應視為是本新型原理的示範性說明,而並非旨在將本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說明的那樣。
由此,本說明書中所指出的一個特徵將用以說明本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其中一個特徵,而不是暗示本新型的每個實施例必須具有所說明的特徵。此外,應當注意 的是本說明書描述了許多特徵。儘管某些特徵可以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統設計,但是這些特徵也可用於其他的未明確說明的組合。由此,除非另有說明,所說明的組合並非旨在限制。
在附圖所示的實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和後)用以解釋本新型的各種元件的結構和運動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當這些元件處於附圖所示的位置時,這些說明是合適的。如果這些元件的位置的說明發生改變時,則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應地改變。
以下結合本說明書的附圖,對本新型的實施例予以進一步地詳盡闡述。
參見圖1至圖4,該線纜連接器100大致包括:一電連接器10、一裝設在該電連接器10後端的遮蔽殼體80、一覆蓋在該遮蔽殼體80外周的絕緣外殼30以及與該電連接器10電性連接在一起的一線纜40。其中,本實施例的線纜40的導線是直接焊接到電連接器10上,而其它實施例中的線纜的導線也可以藉由一中間電路板(圖未示)來與電連接器10建立電性連接。線纜40與電連接器10的連接處是被該遮蔽殼體80與絕緣外殼30包覆在其內的。該遮蔽殼體80較佳是由相互配合的一下殼體801與一上殼體802組成。該下殼體801及上殼體802的前端各自上下相向地突設出二個卡固部804。
該線纜連接器100可以與另一對接連接器90對應插接。該對接連接器90是焊接在一電路板300上的一電 連接器插座,其大致包括:一絕緣本體901、固定在該絕緣本體901上的若干導電端子902、包圍該絕緣本體901的一遮蔽殼體903、裝設在該絕緣本體901的外側並位在該遮蔽殼體903內側的一內遮蔽殼體904以及埋設在該絕緣本體901中部用以間隔開兩組導電端子902的一遮蔽件905。其中,該絕緣本體901的前方兩側各形成有一扣持槽9011,該遮蔽件905的兩側是分別露出於這二個扣持槽9011的。該遮蔽殼體903上設有可以對應焊接到電路板300上的接地線路的多個接地焊腳9031。
參閱圖2、圖5至圖15示出了本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一實施例,該電連接器10(見圖1)大致包括:一絕緣殼體1,裝設在該絕緣殼體1的後側並且上下相向地結合在一起的一第一模組2和一第二模組3,分別裝設在該絕緣殼體1的兩側的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設置在該第一模組2與第二模組3之間並且與這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電性連接的一屏蔽片5,分別裝設在該絕緣殼體1的頂部和底部的外側的二個導電彈片6,以及環繞地將這二個導電彈片6、這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以及該絕緣殼體1包圍在其中的一外屏蔽殼體7。
其中,屏蔽片5間隔開分別設置在第一模組2和第二模組3上的兩組導電端子22、32,而該屏蔽片5藉由導電扣持元件4電連接能夠與對接連接器90上的遮蔽件905電性連接在一起從而建立接地途徑,從而可以有效減少第一導電端子22與第二導電端子32之間的串擾。另外, 該外屏蔽殼體7是與這二個導電彈片6及這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電性相連,從而具有多個接地路徑。當該線纜連接器100(見圖1)對應插接到該對接連接器90中時,這二個導電彈片6將與對接連接器90上的內遮蔽殼體904電性接觸,與此同時該兩導電彈片6也將與該外屏蔽殼體7電性連接,從而使該外屏蔽殼體7可以藉由該兩導電彈片6與內遮蔽殼體904電性連接在一起,並進一步藉由電路板300上的接地線路接地。這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將會扣持在對接連接器90上的遮蔽件905的兩側並與遮蔽件905建立電性連接。可見,該電連接器10的外屏蔽殼體7可以藉由該對接連接器90上的內遮蔽殼體904以及遮蔽件905建立接地途徑,這有利於減少雜訊,從而能夠在高速資料傳輸時提高信號傳輸品質。
該絕緣殼體1是一體注塑成型的。其大致包括:一底壁11,與該底壁11相對的一頂壁12,連接在該底壁11與該頂壁12之間的二個側壁13,由底壁11與頂壁12分別向外凸設出的二個裝設柱18、從這二個側壁13向後突伸出的兩固持臂15以及分別設置在兩固持臂15的內側並相向突伸出的二個勾扣部19。
該絕緣殼體1的底壁11、頂壁12與兩側壁13包圍形成一個前端開放的對接腔16。其中該底壁11上貫穿形成有一組第一端子槽111,該頂壁12上貫穿形成有一組第二端子槽121,這二個側壁13上各形成有一個扣持槽14。該絕緣殼體1在該對接腔16的後側以及這二個固持臂15 之間形成一收容空間17。
該第一模組2包括一第一絕緣件21和埋設固定在該第一絕緣件21上的一組第一導電端子22。其中每個第一導電端子22包括埋入該第一絕緣件21的一固定部221、由該固定部221向前延伸入該第一端子槽111的一對接部222以及由該固定部221向後延伸出的一尾部223。
該第一絕緣件21大致包括:一較為寬大的基部211,由該基部211的前緣向前延伸出的一突出部212以及由該基部211的後側向後延伸出的一焊接凸台部213。該第一絕緣件21在朝向第二模組3的結合面上凹陷形成有一收容槽214。該第一絕緣件21在突出部212的兩側各形成有一個前後延伸的固定槽215。該第一絕緣件21在基部211的兩側各向外凸設形成有一定位塊216,該定位塊216可以與遮蔽殼體80上的卡止結構配合定位。該第一絕緣件21的底部形成有二個卡固槽217。該第一絕緣件21還在該收容槽214處形成有一固定部218。該第一絕緣件21還在突出部212的兩側各形成一第一勾扣配合部219。具體地,該突出部212具有一前端面2122。該焊接凸台部213包括多個間隔牆2131和形成在這些間隔牆2131之間的多個端子收容槽2132,這些第一導電端子22的尾部223是一一對應地收容在這些端子收容槽2132中的,其中兩相鄰尾部223之間的間距大於兩相鄰對接部222之間的間距,從而便於焊線操作。該收容槽214包括位在中部的第一部分2141和分別位在該第一部分2141兩側的二個第二部分2142。其中 該第一部分2141的槽深是淺於該第二部分2142的槽深的。這二個固定槽215分別設置在該收容槽214的兩側。該固定部218具體包括凸設在該收容槽214的第一部分2141的一定位柱2181和凹設在該收容槽214的第一部分2141的一定位槽2182。這二個第一勾扣配合部219是分別從該突出部212的兩側向後向外傾斜延伸出的。
參見圖12至圖15,該第二模組3與第一模組2具有相同的形狀結構。該第二模組3包括一第二絕緣件31和埋入固定在該第二絕緣件31上的一組第二導電端子32。其中每個第二導電端子32包括埋入該第二絕緣件31的一固定部321、由該固定部321向前延伸入該第二端子槽121的一對接部322以及由該固定部321向後延伸出的一尾部323。
該第二絕緣件31大致包括:一基部311,由該基部311向前延伸出的一突出部312以及由該基部311向後延伸出的一焊接凸台部313。該第二絕緣件31在朝向第一模組2的結合面上凹陷形成有一收容槽314。該第二絕緣件31在突出部312的兩側各設有一固定槽315。該第二絕緣件31的兩側各設有一定位塊316。該第二絕緣件31的頂部設有二個卡固槽317。該第二絕緣件31還在該收容槽314處設有一固定部318。該第二絕緣件31還在突出部312的兩側各形成一第二勾扣配合部319。具體地,該突出部312具有一前端面3122,其中該第一絕緣件21的前端面2122與該第二絕緣件31的前端面3122對應封閉該對接腔16的 後端。該焊接凸台部313包括多個間隔牆3131和形成在這些間隔牆3131之間的多個端子收容槽3132,這些第二導電端子32的尾部323是一一對應地收容在這些端子收容槽3132中的,其中兩相鄰尾部323之間的間距大於兩相鄰對接部322之間的間距,從而便於焊線操作。該收容槽314包括位在中部的第一部分3141和分別位在該第一部分3141兩側的二個第二部分3142。其中該第一部分3141的槽深是淺於該第二部分3142的槽深的。該固定部318包括凸設在該收容槽314的第一部分3141的一定位柱3181和凹設在該收容槽314的第一部分3141的一定位槽3182。
在本實施例中,該絕緣殼體1的兩固持臂15對應夾持在該第一絕緣件21與該第二絕緣件31的兩側,採用固持臂15可以達到具有彈性的夾持效果。該第一模組2、第二模組3及屏蔽片5的組合體是藉由該第一模組2上的第一勾扣配合部219及該第二模組3上的第二勾扣配合部319與該絕緣殼體1的兩固持臂15上的勾扣部19的勾扣配合而固定到該絕緣殼體1的後側。具體而言,該第二模組3與第一模組2上下相向地結合在一起,並對應裝設在該絕緣殼體1的後側。更具體地,該第一絕緣件21的突出部212與該第二絕緣件31的突出部312疊置在一起並對應固定收容在該絕緣殼體1的收容空間17。
結合參見圖5至圖11,在本實施例中,該對接腔16是180度旋轉對稱的,從而可以支援該對接連接器90(見圖2)雙向插接到電連接器10(見圖1),這組第一導 電端子22的對接部222與這組第二導電端子32的對接部322也是180度旋轉對稱從而可以支援雙向插接。該第二模組3與第一模組2是相同的,從而可以採用同樣的模具製成該第一模組2和第二模組3;並且在將第一模組2與第二模組3組合到一起時,不需要對兩者進行區分,只需要簡單地將兩者上下相向地結合在一起,簡化電連接器10(見圖1)的製造流程及節約模具費用。
參見圖14和圖15,該導電扣持元件4是由導電金屬材料一體沖壓彎折成型的。具體到本實施例的導電扣持元件4共有二個,每一導電扣持元件4包括一固定部41和由該固定部41向前延伸並經由扣持槽14伸入到該對接腔16內的一彈性扣持部42。具體地,該固定部41包括向後延伸的一卡固臂411和從該卡固臂411前端分別朝向上下兩側彎折延伸出的二個定位臂412。該卡固臂411上開設有一卡固孔419。而在某些替代實施例中,本實施例的兩導電扣持元件4也可以藉由橫向連接在兩卡固臂411後端的一連接臂(未圖示)連接成一個整體呈U形的導電扣持元件。
參見圖2、圖8至圖13,這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分別裝設在該絕緣殼體1的側壁13的兩外側。該卡固臂411對應插置於該第一模組2上的固定槽215及該第二模組3上的固定槽315之間。該定位臂412對應夾設在該絕緣殼體1的後端與該第一模組2的基部211的前表面2111及該第二模組3的基部311的前表面3111之間,從而可以定位 這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以防止其前後行動。當電連接器10(見圖1)與對接連接器90對接時,這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上的彈性扣持部42將分別扣持在對接連接器90上的遮蔽件905的兩側,與遮蔽件905電性相連從而建立一接地路徑。並且此時這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的彈性扣持部42較佳是抵頂在該外屏蔽殼體7的內壁,從而能夠提供一較大的扣持力,同時也能夠藉由與外屏蔽殼體7接觸從而為該外屏蔽殼體7提供一接地路徑。
參見圖8、圖12至圖15,該屏蔽片5是由導電金屬片材一體沖壓成型的。該屏蔽片5包括一板體51和由該板體51的兩側分別延伸出的二個接地部52。該板體51的中部設有二個穿孔518。其中,該屏蔽片5的外形如同一件上衣,該板體51可以進一步劃分為一主體部511以及位在該主體部511上端兩側的二個肩部512。這二個接地部52形如從這二個肩部512分別延伸出的二個衣袖。兩接地部52與板體51之間設有一活動間隙53,從而使兩接地部52構成可以水平向外或水平向內發生彈性變形的彈臂形式。
參見圖4、圖7、圖8、圖10、圖12至圖14,該屏蔽片5是裝設在該第一模組2與第二模組3之間。該屏蔽片5間隔開第一導電端子22的固定部221和第二導電端子32的固定部321。
該板體51是對應夾設在該第一絕緣件21的收容槽214的第一部分2141與第二絕緣件31上的收容槽314 的第一部分3141之間;而二個接地部52是可以彈性活動地收容在收容槽214的第二部分2142及收容槽314的第二部分3142之間。二個接地部52是由該板體51的兩側分別向後並橫向地向外傾斜延伸出的。該接地部52的末端對應卡設在該導電扣持元件4的卡固孔419中。藉由這種接地部52與卡固孔419的配合結構,可以使這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牢靠地固定在該絕緣殼體1的兩側,並且使該屏蔽片5與這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緊密接觸。當電連接器10與對接連接器90對接時,該屏蔽片5能夠借助這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上的彈性扣持部42與對接連接器90上的遮蔽件905電性相連,從而使該屏蔽片5電性接地,阻隔第一導電端子22與第二導電端子32之間的串擾。
該板體51的二個穿孔518的位置與該第一絕緣件21上的固定部218及該第二絕緣件31上的固定部318位置相對應,從而使得第一絕緣件21上的定位柱2181可以穿過穿孔518而與第二絕緣件31上的定位槽3182相配合,同時第二絕緣件31上的定位柱3181可以穿過穿孔518而與第一絕緣件21上的定位槽2182相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該第一模組2上的收容槽214在第一部分2141的槽深是淺於在第二部分2142的槽深的,並且該第二模組3上的收容槽314在第一部分3141的槽深也是淺於在第二部分3142的槽深的。因此,當屏蔽片5夾設到該第一模組2與第二模組3之間時,屏蔽片5的板體51將會被夾緊,同時屏蔽片5上的二個接地部52與第 二部分2142、3142之間具有一空隙從而容許接地部52水平地橫向向外或向內發生彈性活動,以便於接地部52的末端與導電扣持元件4的卡固臂411發生初始抵觸時先橫向地向內退縮,直至卡固臂411向後插設到位後,接地部52的末端將橫向地向外彈回並插入到卡固孔419中,使兩導電扣持元件4無法向前脫出。
參見圖13至圖15,該導電彈片6是由導電金屬材料一體沖壓彎折成型的。本實施例中的導電彈片6共有兩片,每個導電彈片6包括一本體61、由該本體61彎折延伸出的一第一接觸部62及一第二接觸部63以及分別形成在該本體61兩側的二個定位部64。
結合參見圖7,該本體61包括平坦的一第一部分611和由該第一部分611的前緣朝向該對接腔16傾斜延伸出的一第二部分612。該第一接觸部62是由該本體61的第二部分612朝向該對接腔16內彎折延伸出的。該第二接觸部63是由該本體61的第二部分612朝向該外屏蔽殼體7彎折延伸出的。具體到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接觸部62是由三個向內彎折延伸的彈性接觸臂所組成,而該第二接觸部63是一個向外彎折延伸的彈性接觸臂。每個定位部64包括由該本體61的側面向下彎折延伸出的二個卡爪641、642。這二個卡爪641、642相向設置,能夠對應抓持到該絕緣殼體1的底壁11/頂壁12從而防止將該導電彈片6卡固到該絕緣殼體1。
參見圖2、圖12、圖13和圖14,該導電彈片6 的本體61的第一部分611的中部形成有二個裝設孔618,這二個裝設孔618與該絕緣殼體1外側的二個裝設柱18相對應,從而可以使一個導電彈片6對應裝設到該絕緣殼體1的底部外側,而另一個導電彈片6對應裝設到該絕緣殼體1的頂部外側。當電連接器10與對接連接器90對接時,這二個導電彈片6上的第一接觸部62將會與對接連接器90的內遮蔽殼體904相接觸,從而為導電彈片6提供接地;與此同時,該導電彈片6的第二部分612被向外推頂並使第二接觸部63與外屏蔽殼體7接觸,從而使外屏蔽殼體7藉由導電彈片6可以與對接連接器90的內遮蔽殼體904電性相連,從而可以為外屏蔽殼體7提供另一接地路徑;並且,藉由該第二接觸部63與外屏蔽殼體7相抵頂可以產生反向作用力,從而使導電彈片6與對接連接器90的內遮蔽殼體904之間緊密接觸。值得一提的是,該導電彈片6的第一部分611是貼接在該外屏蔽殼體7的內側(參見圖7),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以藉由該本體61的第一部分611來與該外屏蔽殼體7接觸,從而省略第二接觸部63(圖未示)。另外該電連接器10可以在這二個導電彈片6與該絕緣殼體1貼接的一側增加設置一絕緣薄膜(圖未示),來防止導電彈片6與第一導電端子22/第二導電端子32接觸而發生不必要的短路。另外,雖然本實施例中的導電彈片6具體是分為兩片,而在某些替代實施例中兩導電彈片的兩側也可以連接在一起,從而呈現為環設在該絕緣殼體1外側的一個整體的環形(圖未示)。
參見圖11至圖15,該外屏蔽殼體7是由導電金屬材料一體沖壓彎折成型。該外屏蔽殼體7包括一頂壁71、由該頂壁71的兩側分別向下彎折延伸出的二個側壁72以及由二個側壁72的底側進一步相向延伸並拼合形成的一底壁73。該外屏蔽殼體7在頂壁71及底壁73的後端處各形成有二個卡固孔74。結合參見圖7,底壁73上的二個卡固孔74與第一絕緣件21上的二個卡固槽217上下相對。頂壁71上的二個卡固孔74與第二絕緣件31上的二個卡固槽317上下相對。結合參見圖4,當電連接器10與遮蔽殼體80結合到一起時,該下殼體801的前端的二個卡固部804對應向上穿過該外屏蔽殼體7的底部的卡固孔74並伸入該第一絕緣件21的卡固槽217,該上殼體802的前端的二個卡固部804對應向下穿過該外屏蔽殼體7的頂部的卡固孔74並伸入該第二絕緣件31的卡固槽317中。這種卡固結構可以實現電連接器10與遮蔽殼體80之間的牢固定位,並可以加強第一絕緣件21、第二絕緣件31與外屏蔽殼體7之間的相對定位。
結合參見圖1及圖2,外屏蔽殼體7可以藉由環繞在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及二個導電彈片6的外周並且與這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及二個導電彈片6電性連接。具體而言,導電扣持元件4的定位臂412在常態下可以與外屏蔽殼體7的內壁接觸從而使二者電連接到一起,另外,導電扣持元件4的彈性扣持部42在該電連接器10與對接連接器90插接到一起時,會與外屏蔽殼體7的側壁72的內 側接觸從而使二者電連接到一起;導電彈片6的第二接觸部63在該電連接器10與對接連接器90插接到一起時,將會與外屏蔽殼體7的頂壁71/底壁73的內側接觸而使二者電連接到一起。可見,藉由導電扣持元件4、導電彈片6與外屏蔽殼體7的這種配合結構,使得該外屏蔽殼體7具有多個接地路徑,從而能夠在高速資料傳輸時提高信號傳輸品質;另一方面,該外屏蔽殼體7除了在後端設有幾個小的卡固孔74之外,別無其他開口,結構相當完整,也有利於防止電磁輻射外洩。
本新型的電連接器10的裝配過程大致包括:沖壓彎折成型第一導電端子22、第二導電端子32、導電扣持元件4、屏蔽片5、導電彈片6以及外屏蔽殼體7;注塑成型該絕緣殼體1;然後,採用插入成型的製造工藝在第一導電端子22與第二導電端子32的外周注入熔融的塑膠材料成型第一絕緣件21與第二絕緣件31,從而制得第一模組2和第二模組3;接著將第一模組2、屏蔽片5以及第二模組3疊置成一第一組合體;然後將二個導電扣持元件4由前往後地插設到第一組合體上;接著將二個導電彈片6裝設到該絕緣殼體1的外周,再由前往後地將該絕緣殼體1插入該外屏蔽殼體7內得到一第二組合體;最後,將該第一組合體由後往前地插入該第二組合體中,直至該絕緣殼體1上的卡扣部19與該第一絕緣件21上的第一卡扣配合部219以及第二絕緣件31上的第二卡扣配合部319對應卡扣到一起,從而將第一組合體與第二組合體牢固地結合在一起。
本新型的電連接器10與對接連接器90相互插接到一起時,可以形成多個層次的屏蔽結構。具體有:1、中間屏蔽層:由電連接器10上的屏蔽片5和導電扣持元件4以及對接連接器90上的遮蔽件905構成,可以將電連接器10上的兩組導電端子22、32以及對應的對接連接器90上的兩組導電端子902上下分隔開,防止導電端子之間的相互串擾;2、內屏蔽層:由電連接器10上的導電彈片6以及對接連接器90上的內遮蔽殼體904構成,可以從較近處包圍電連接器10上的兩組導電端子22、32的對接部222、322以及對應的對接連接器90上的兩組導電端子902的對接部,進一步防止導電端子之間的相互串擾;3、外屏蔽層:由電連接器10上的外屏蔽殼體7以及對接連接器90上的遮蔽殼體903構成,可以從較遠處包圍電連接器10上的兩組導電端子22、32的對接部222、322以及對應的對接連接器90上的兩組導電端子902的對接部,防止導電端子向外界散發出電磁輻射/從周圍環境吸收電磁輻射。另外,這些不同層的屏蔽結構又可以有多個接地路徑,比如:外屏蔽層可以藉由遮蔽殼體903上的接地焊腳9031接地;內屏蔽層可以藉由導電彈片6與外屏蔽殼體7電性連接從而借助外屏蔽層接地;中間屏蔽層可以藉由導電扣持元件4與外屏蔽殼體7電性連接從而借助外屏蔽層接地;另外中間屏蔽層還可以藉由遮蔽件905直接引出接地焊腳(圖未示)連接電路板300接地;此外中間屏蔽層還可以藉由遮蔽件905與遮蔽殼體903電性連接從而借助外屏蔽層接地 。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新型的電連接器10藉由在第一導電端子22與第二導電端子32之間設置一屏蔽片5,並且該屏蔽片5藉由導電扣持元件4實現接地,可以有效阻隔第一導電端子22與第二導電端子32之間的串擾;另外,藉由設置導電彈片6,能夠使外屏蔽殼體7藉由導電彈片6與對接連接器90上的內遮蔽殼體904接觸達成接地,可以提供更多的接地路徑,從而能夠在高速資料傳輸時改善信號傳輸品質,並且有利於保持外屏蔽殼體7的完整性防止電磁輻射外洩。
圖16至圖20是本新型的電連接器的第二實施例,該電連接器與前述電連接器10類似,差異之處主要體現在:該電連接器的第一組合體(也就是第一模組2’、第二模組3’及屏蔽片5’的組合)的結構與前述電連接器10的第一組合體(也就是第一模組2、第二模組3及屏蔽片5的組合)的結構存在差異。具體到本實施例中,屏蔽片5’是藉由插入成型的工藝與第一模組2’結合成一體,而不是如第一實施例那樣夾設在第一模組2與第二模組3之間。具體地,該屏蔽片5’上形成有二個結合孔53’。該第一絕緣件21’上形成有與這二個結合孔53’對應的二個結合部23’。該第二絕緣件31’在收容槽314’處形成有與這二個結合部23’對應的二個避讓槽33’。在本實施例中,這二個結合部23’是凸柱,並且這二個凸柱23’的末端部分231’大於該兩凸柱23’在結合孔53’的部分232’ ,從而可以有效防止屏蔽片5’脫出。該屏蔽片5’的頂面高出於該基部211’的頂面。本實施例藉由將屏蔽片5’一體固定到第一模組2’,可以減少電連接器的裝配步驟。
圖21至圖23是本新型的電連接器的第三實施例,該電連接器與前述電連接器10類似,差異之處主要體現在:絕緣殼體1”的兩固持臂15”的第一卡扣部19”(具體為二個卡鉤)是相背地形成於其後端的兩外側,該外屏蔽殼體7”的兩側各形成有與第一卡扣部19”對應的第二卡扣部75”(具體為二個開口),外屏蔽殼體7”與絕緣殼體1”是藉由第二卡扣部75”與第一卡扣部19”的卡扣配合而直接固定結合在一起;該第一絕緣件21”的底部形成有二個卡扣凸部24”而該第二絕緣件31”的頂部形成有二個卡扣凸部34”,外屏蔽殼體7”是藉由四個卡固孔74”與這些卡扣凸部24”、34”的卡扣配合從而與該電連接器的第一組合體(也就是第一模組2”、第二模組3”及屏蔽片5”的組合)固定在一起。這種卡扣結構具有容易觀察到卡扣效果,結合牢固的優點。
上述內容僅為本新型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的實施方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新型的主要構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進行相應的變通或修改,故本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書所要求的保護範圍為准。
1‧‧‧絕緣殼體
16‧‧‧對接腔
18‧‧‧裝設柱
19‧‧‧勾扣部
2‧‧‧第一模組
211‧‧‧基部
214‧‧‧收容槽
215‧‧‧固定槽
218‧‧‧固定部
219‧‧‧第一勾扣配合部
2111‧‧‧前表面
2122‧‧‧前端面
2141‧‧‧第一部分
2142‧‧‧第二部分
2181‧‧‧定位柱
2182‧‧‧定位槽
3‧‧‧第二模組
311‧‧‧基部
312‧‧‧突出部
313‧‧‧焊接凸台部
315‧‧‧固定槽
316‧‧‧定位塊
319‧‧‧第二勾扣配合部
3111‧‧‧前表面
3122‧‧‧前端面
4‧‧‧導電扣持元件
42‧‧‧彈性扣持部
411‧‧‧卡固臂
419‧‧‧卡固孔
5‧‧‧屏蔽片
51‧‧‧板體
52‧‧‧接地部
518‧‧‧穿孔
6‧‧‧導電彈片
64‧‧‧定位部
7‧‧‧外屏蔽殼體
74‧‧‧卡固孔

Claims (29)

  1. 一種電連接器,其適於與另一對接連接器對應插接;該電連接器包含:於一絕緣殼體,該絕緣殼體具有一底壁、與該底壁相對的一頂壁以及連接在該底壁與該頂壁之間的二個側壁,其中該底壁、該頂壁與該兩側壁包圍形成一個對接腔,該底壁與該頂壁上分別設有一組第一端子槽與一組第二端子槽,該兩側壁上各設有一個扣持槽;一第一模組,其設置在該絕緣殼體的後側;該第一模組包括一第一絕緣件和固定在該第一絕緣件上的一組第一導電端子,其中每個第一導電端子包括埋入該第一絕緣件的一固定部、由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對接部以及由該固定部向後延伸出的一尾部,其中這些第一導電端子的對接部收容在第一端子槽內並朝向該對接腔突伸出;一第二模組,其與第一模組上下相向地結合在一起;該第二模組包括一第二絕緣件和固定在該第二絕緣件上的一組第二導電端子,其中每個第二導電端子包括埋入該第二絕緣件的一固定部、由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對接部以及由該固定部向後延伸出的一尾部,其中這些第二導電端子的對接部收容在第二端子槽內並朝向該對接腔突伸出;至少一導電扣持元件,該導電扣持元件包括一固定部和由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彈性扣持部,該彈性扣 持部經由該絕緣殼體的扣持槽伸入到該對接腔內;一屏蔽片,其包括一板體以及分別由該板體的兩側延伸出的二個接地部,該板體間隔開第一導電端子和第二導電端子,該接地部與該導電扣持元件接觸並且電性相連;至少一導電彈片,該導電彈片包括裝設在該絕緣殼體外側的一本體以及從該本體向內伸入該對接腔的一第一接觸部;以及一外屏蔽殼體,其環繞地包圍在該導電彈片、該導電扣持元件以及該絕緣殼體的外周,並且在與另一對接連接器對應插接時該外屏蔽殼體與該導電彈片和/或該導電扣持元件電性相連。
  2. 如請求項1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屏蔽片是夾設固定在該第一模組與該第二模組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屏蔽片的板體上設有一穿孔,該第一絕緣件與該第二絕緣件在相向的兩結合面上分別設有一定位槽和一定位柱,其中該定位柱對應穿過該穿孔與該定位槽相配合。
  4. 如請求項3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模組與該第二模組是相同的,該第一絕緣件與該第二絕緣件在相向的兩結合面上各自設有一定位柱與一定位槽。
  5. 如請求項2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件在與該第二絕緣件相向的結合面上凹設有用以對應收容該屏蔽片的一收容槽。
  6. 如請求項5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收容槽包括與該屏蔽片的板體相對應的一第一部分和與該屏蔽片的二個接地部相對應的二個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的槽深是淺於該第二部分的槽深。
  7. 如請求項1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屏蔽片是用埋入成型的方式與該第一模組結合為一體。
  8. 如請求項7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屏蔽片的板體上形成有一結合孔,該第一絕緣件在該結合孔處形成一結合部,其中該結合部的末端部分大於該結合部在結合孔內的部分。
  9. 如請求項1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屏蔽片的二個接地部是由該板體的兩側分別向後並向外傾斜地延伸出的,每個接地部與該板體之間設有一間隙,從而可以彈性地抵接到該扣持元件。
  10. 如請求項9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器包括二個分別裝設在該絕緣殼體兩側的導電扣持元件,每個導電扣持元件的固定部設有一卡固孔,該屏蔽片的二個接地部的末端分別對應地插置在該兩卡固孔中;在與對接連接器插接的狀態下,該導電扣持元件的彈性扣持部將向外抵頂到該外屏蔽殼體並且電性相連。
  11. 如請求項10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導電扣持元件的固定部還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定位臂,該定位臂對應卡設在該絕緣殼體的後端與該第一絕緣件及該第二絕緣件之間。
  12. 如請求項1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殼體的兩側壁各向後突伸出一固持臂,該兩固持臂對應夾持在該第一絕緣件與該第二絕緣件的兩側。
  13. 如請求項12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殼體的二個固持臂的內側各形成有一勾扣部,該第一絕緣件的前端兩側各形成一第一勾扣配合部,該第二絕緣件的前端兩側各形成一第二勾扣配合部,該第一模組與第二模組是藉由該第一勾扣配合部及該第二勾扣配合部與該勾扣部的勾扣配合而結合到該絕緣殼體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件與第二絕緣件各包括一基部和由該基部向前延伸出的一突出部,該第一絕緣件的突出部的前端面與該第二絕緣件的突出部的前端面對應封閉該對接腔的後端。
  15. 如請求項14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器包括二個分別裝設在該絕緣殼體兩側的導電扣持元件,該導電扣持元件的固定部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定位臂和位在該定位臂後側的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一固定臂,其中該定位臂對應卡設在該絕緣殼體的後端與該第一絕緣件的基部的前表面以及該第二絕緣件的基部的前表面之間。
  16. 如請求項15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導電扣持元件的固定部設有一卡固孔,該屏蔽片的二個接地部的末端分別對應地插置在這二個卡固孔中;在與對接連接器插接的狀態下,該導電扣持元件的彈性扣持部將向外抵頂到該外屏蔽殼體並且電性相連。
  17. 如請求項1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件與第二絕緣件的後端各形成有一焊接凸台部,該焊接凸台部上設有多個端子收容槽,這些第一導電端子的尾部及這些第二導電端子的尾部是一一對應地收容在這些端子收容槽中,其中兩相鄰尾部之間的間距大於兩相鄰對接部之間的間距。
  18. 如請求項1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件與該第二絕緣件各具有一基部以及由該基部向前延伸出的一突出部,該第一絕緣件的突出部與該第二絕緣件的突出部各向外突設有至少一卡扣凸部,該外屏蔽殼體上對應形成有至少兩卡固孔,該外屏蔽殼體藉由這些卡固孔與這些卡扣凸部的卡扣配合從而結合到該第一模組及第二模組上。
  19. 如請求項18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殼體的兩側壁各向後突伸出一固持臂,該兩固持臂的一側各形成一第一卡扣部;該外屏蔽殼體的後端兩側各對應形成有一第二卡扣部,該外屏蔽殼體藉由該第二卡扣部與該第一卡扣部之間的卡扣配合從而結合到該絕緣殼體。
  20. 如請求項19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兩第一卡扣部是相背地向外凸設在二個固持臂的外側,該第二卡扣部是開設在該外屏蔽殼體上的卡扣孔。
  21. 如請求項1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導電彈片還包括一由該本體朝向該外屏蔽殼體延伸出的第二接觸部,該第二接觸部在未與對接連接器相插接的狀態下與該外屏蔽 殼體是分離的;而在與對接連接器插接的狀態下,該第二接觸部向外運動與該外屏蔽殼體電性接觸。
  22. 如請求項21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導電彈片的本體包括平坦的一第一部分和由該第一部分的前緣朝向該對接腔傾斜延伸出的一第二部分,該第一接觸部是由該本體的第二部分的前緣進一步朝向該對接腔內彎折延伸出的,該第二接觸部是由該本體的第二部分朝向該外屏蔽殼體彎折延伸出的。
  23. 如請求項22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導電彈片的本體的第一部分的兩側各形成有一定位部,該定位部用以定位到該絕緣本體的底壁/頂壁上。
  24. 如請求項23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導電彈片的本體的第一部分的中部上形成有至少一裝設孔,該絕緣殼體上設有與這些裝設孔相對應的至少一裝設柱。
  25. 如請求項23所述電連接器,其中,每個定位部包括由該本體的側面向下彎折延伸出的二個卡爪,這二個卡爪是相向設置的並能夠對應抓持到該絕緣本體的底壁/頂壁上。
  26. 如請求項19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導電彈片的本體的第一部分是貼接在該外屏蔽殼體的內側,電性連接該外屏蔽殼體。
  27. 一種線纜連接器,該線纜連接器包括一如申請專利範圍1至26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一裝設在該電連接器後端的遮蔽殼體、一覆蓋在該遮蔽殼體外周的絕緣外殼以 及與該電連接器電性連接在一起的一線纜。
  28. 如請求項27所述線纜連接器,其中,該遮蔽殼體包括相互配合的一下殼體和一上殼體,其中該下殼體的前端與該上殼體的前端各相向地延伸出一卡固部;該電連接器的外屏蔽殼體的底部和頂部各形成有一卡固孔,該外屏蔽殼體的卡固部對應插設於這些卡固孔。
  29. 如請求項28所述線纜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件與該第二絕緣件上對應該卡固孔各設有一卡固槽,該外屏蔽殼體的卡固部還進一步插設於這些卡固槽。
TW103219228U 2014-07-11 2014-10-30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線纜連接器 TWM50038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4138.1U CN203942103U (zh) 2014-07-11 2014-07-11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0383U true TWM500383U (zh) 2015-05-01

Family

ID=51861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9228U TWM500383U (zh) 2014-07-11 2014-10-30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線纜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42103U (zh)
TW (1) TWM50038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3351B (zh) * 2014-07-11 2017-03-01 Molex Inc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 cable connector having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586050B (zh) * 2015-09-07 2017-06-01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線纜連接器組件
US9748706B2 (en) 2015-08-04 2017-08-29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detective member
TWI614954B (zh) * 2016-05-03 2018-02-11 廣迎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8406A (zh) * 2014-11-27 2015-05-20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组件
CN104505663A (zh) * 2014-11-27 2015-04-08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
CN105990761B (zh) * 2015-02-12 2018-10-09 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N104821444A (zh) * 2015-03-30 2015-08-05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直插式插头电连接器
JP6422815B2 (ja) * 2015-04-21 2018-11-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4795698B (zh) * 2015-05-05 2018-03-20 昆山嘉华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26728A (zh) * 2016-05-19 2016-08-03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98887A (zh) * 2017-03-16 2017-06-27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电缆的连接器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3351B (zh) * 2014-07-11 2017-03-01 Molex Inc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 cable connector having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748706B2 (en) 2015-08-04 2017-08-29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detective member
TWI586050B (zh) * 2015-09-07 2017-06-01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線纜連接器組件
TWI614954B (zh) * 2016-05-03 2018-02-11 廣迎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42103U (zh) 2014-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3351B (zh)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 cable connector having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00383U (zh)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線纜連接器
US95028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etal shell
TWI612737B (zh) 插頭電連接器
CN109103673B (zh) 插座连接器
TWI603540B (zh) 插座連接器
US11075490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elastic contacts
TWM498401U (zh) 電連接器
TWM514136U (zh) 插座連接器
TW201401672A (zh) 對接的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
TWM524574U (zh) 電連接器
TW201535875A (zh) 插頭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插座連接器
TW201539882A (zh) 插座連接器及移動設備
TWM498391U (zh) 電連接器
TWM498405U (zh) 電連接器
US11031725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TWM507093U (zh) 插頭連接器組合、插座連接器組合以及連接鎖固裝置
TW201739113A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TWM500384U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521821U (zh) 電連接器
TWI558003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TW201535890A (zh) 插座連接器
TWI543479B (zh) 開關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US11011864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TWM498400U (zh) 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