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0761B -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 Google Patents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0761B
CN105990761B CN201510074994.6A CN201510074994A CN105990761B CN 105990761 B CN105990761 B CN 105990761B CN 201510074994 A CN201510074994 A CN 201510074994A CN 105990761 B CN105990761 B CN 1059907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wire
wire group
end subgroup
shield
usb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49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90761A (zh
Inventor
加藤宣和
桥本公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749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907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90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0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90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0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中绝缘本体上结合有电气模块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并在绝缘本体内部结合有位于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间的金属接地板,且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一侧处分别设有外露于绝缘本体前方对接部上下二侧处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再于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另一侧处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连接有传输线缆的第一导线组及第二导线组,便可将第一导线组与第二导线组周边处定位的屏蔽体电性连接于金属接地板上形成共同接地而具有接地的功能,并提供最佳的屏蔽效果,且因不需配置印刷电路板进行连接而可简化制造程序达到节省组装工时与成本的效用,也可有效缩小体积使整体更为薄型化。

Description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尤指绝缘本体位于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之间结合有金属接地板,并由金属接地板搭接第一导线组与第二导线组周边处所定位的屏蔽体形成共同接地而具有接地的功能,以提供最佳的屏蔽效果。
背景技术
按,现今电子科技快速发展,使电脑的型态为由桌上型电脑发展成体积较小、携带方便的笔记型电脑,并普遍存在社会上各个角落当中,当使用者欲进行资料信号传输或是与其它周边设备相连接时,即需要所谓的周边设备介面,而一般市面上的周边设备介面最为普遍且广为大众所使用,仍以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作为主流,并利用USB支援热插拔的功能随插即用,且使用上更为简便。
再者,现今USB3.0已成为最普及的主流连接介面,并充分运用在各式外接电子产品上,如外接式硬碟机、固态硬碟、DVD播放器等,而面对其它高速介面的挑战,便推出USB3.1Type-C规格,主要在尺寸上比现有USB2.0Mirco-B稍大、支援更高的电源充电及供电能力,并在传输速度上可高达10Gbps,使用上支援正反面可插,使用者将不再需要分辨正反面,更容易将接口插入,更可扩大适用于如平板电脑、智慧型手机等轻薄型的行动装置,因此格外受到市场期待。
而USB Type-C连接器设计与以往的USB连接器有很大不同,采用了上下排同时存在端子的型式,并在线端连接器(Plug)线缆加工上,必须在线端连接器尾端上进行印刷电路板连接,线缆的复数芯线才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随着USB Type-C连接器缩小化和传输速度大幅提升,其端子的数目增多且分布密集,极容易因相邻端子间过于接近而造成高频信号传输时的信号干扰(如电磁波干扰、串音干扰等),未来还会以更快的速度成长,使得连接器本身的信号干扰问题将会更加严重,而一般会影响连接器的电磁波干扰大致上可分成以下二种,其一为主要经由电路板上的电力线路、信号线路等导体传输至连接器产生的传导干扰,其二为以电磁波形态传播至连接器周围放射空间所造成的放射干扰,所以现今普遍的作法是在绝缘本体内部设有位于上下排端子间的金属接地板形成屏蔽与隔离,并将金属接地板可通过印刷电路板的金属接点与上下排端子的接地部份相互搭接,以达到接地降低高频信号传输时所产生的电磁波及串音干扰的功能。
然而,该USB Type-C连接器的上下排端子利用弹性抵触或焊接的方式与印刷电路板前方处的金属接点连接,并由线路连接至后方处的金属接点与线缆的复数芯线焊接,使上下排端子的接地部份可通过印刷电路板与线缆的接地芯线形成一共同接地的回路,此种印刷电路板的金属接点布线连接方式虽然简单而易于制作,但因上下排端子与线缆的连接上仍需要通过印刷电路板进行组装及焊接程序,不仅造成整体制造程序较为复杂而相当的耗费工时与成本,且该印刷电路板配置也会占用一定的体积,以致使连接器整体尺寸无法有效缩减,不利于更广泛的应用于轻薄型的电子产品,诚属美中不足之处,即为有待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故,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的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的发明专利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本体、电气模块、金属接地板及传输线缆,其中:
该绝缘本体具有基座,并在基座前方处设有对接部,且绝缘本体上结合有一电气模块;
该电气模块所包括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一侧处分别设有穿出且外露于对接部上下二侧处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并在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相对于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的另一侧处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
该金属接地板结合于绝缘本体内部并在电气模块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之间形成屏蔽与隔离;
该传输线缆包括有分别连接至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上形成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线组及第二导线组,并在第一导线组与第二导线组周边处定位有电性连接于金属接地板上形成共同接地的屏蔽体。
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绝缘本体外部罩覆定位有一屏蔽壳体,并在屏蔽壳体内部具有可供对接部伸入于其内形成悬空状态的插接空间,且屏蔽壳体后方上下二侧处朝插接空间方向设有相对向内弯折延伸而分别搭接于屏蔽体上形成接地的复数接地弹片。
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电气模块的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外部分别罩覆有金属材质所制成的上盖板及结合于上盖板下方处的下盖板,并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上分别设有抵触于屏蔽壳体上形成接地的复数抵持弹片。
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屏蔽壳体外部进一步结合有定位构件的第一外壳及结合于第一外壳下方处的第二外壳,并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上分别设有抵触于屏蔽壳体上形成接地的复数接触弹片。
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定位构件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前侧处向外转折延伸有相互抵贴的平整状延伸片,并在二延伸片上分别设有相对的穿孔。
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绝缘本体的基座后方处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并在金属接地板后方上下二侧处形成有外露于容置空间处的垫高部,且垫高部表面上形成有可供屏蔽体搭接形成接地的接触面。
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金属接地板的垫高部二侧处向后延伸有穿出于电气模块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周边处的固定片,并在第一端子座、第二端子座与固定片外部利用镶嵌射出的方式一体成型有绝缘本体,且二固定片与垫高部之间分别形成有缺槽。
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电气模块的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后方相对外侧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可供第一导线组、第二导线组定位并与第一端子组的第一连接部、第二端子组的第二连接部连接的复数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
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传输线缆包括有上下排各具有十二根导线的第一导线组及第二导线组,并在第一导线组中的第一根、第四根、第九根、第十二根导线依序为第一接地导线、第一电源导线、第二电源导线及第二接地导线,其余导线都为信号传输导线,且第二导线组相对第一导线组中的第一根、第四根、第九根、第十二根导线依序为第三接地导线、第三电源导线、第四电源导线及第四接地导线,其余导线都为信号传输导线,而屏蔽体上下二侧处具有可供第一电源导线、第二电源导线、第三电源导线及第四电源导线跨置于其上与复数信号传输导线形成屏蔽与隔离的复数金属板。
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屏蔽体具有分别定位于第一导线组与第二导线组信号传输导线周边处形成上下层叠排列的四个金属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该绝缘本体上结合有电气模块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并在绝缘本体内部结合有位于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间形成屏蔽与隔离的金属接地板,且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一侧处分别设有外露于绝缘本体前方对接部上下二侧处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再于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另一侧处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连接有传输线缆的第一导线组及第二导线组,便可将第一导线组与第二导线组周边处定位的屏蔽体电性连接于金属接地板上形成共同接地而具有接地的功能,并提供最佳的屏蔽效果,且因不需配置印刷电路板进行连接而可简化制造程序达到节省组装工时与成本的效用,也可有效缩小体积使整体更为薄型化,得以更广泛适用于轻薄型的电子产品。
本发明的传输线缆包括有上下排各具有十二根导线的第一导线组及第二导线组,并在第一导线组的第一根、第四根、第九根、第十二根导线依序为第一接地导线、第一电源导线、第二电源导线及第二接地导线,且第二导线组相对第一导线组中的第一根、第四根、第九根、第十二根导线依序为第三接地导线、第三电源导线、第四电源导线及第四接地导线,便可凭借屏蔽体的四个金属板分别定位于第一导线组与第二导线组周边处形成上下层叠排列,使第一电源导线、第二电源导线、第三电源导线及第四电源导线分别跨置于屏蔽体上下二侧处的金属板与复数信号传输导线形成屏蔽与隔离,以有效防止因距离接近所造成电源杂讯干扰的缺失发生。
本发明的绝缘本体外部罩覆定位有屏蔽壳体,并在屏蔽壳体内部具有可供对接部伸入的插接空间,且屏蔽壳体后方上下二侧处设有相对向内弯折延伸的复数接地弹片,便可将接地弹片分别搭接于第一导线组与第二导线组周边处的屏蔽体上,使屏蔽壳体可通过屏蔽体与金属接地板形成一共同接地的回路,当电气模块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传输高频信号时,其相互间所形成的电磁波及串音干扰可由金属接地板感应吸收,并由屏蔽体导引传输至屏蔽壳体上来进行接地释放,进而使整体信号传输的品质更为稳定且可靠。
本发明的屏蔽壳体外部结合有定位构件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并使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相对内侧处的接触弹片分别抵触于屏蔽壳体上,再将延伸片利用穿孔中进一步穿设的固定元件结合于电路板或机壳上形成一共同接地的回路,便可凭借屏蔽壳体配合定位构件将USB连接器周围所产生的电磁波及杂讯干扰导引至电路板的接地端或机壳上进行释放,以提高接地与屏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后视立体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本体;11-基座;110-容置空间;111-嵌扣槽;12-对接部;120-定位空间;121-舌板;2-电气模块;21-第一端子组;211-第一接触部;212-第一连接部;22-第二端子组;221-第二接触部;222-第二连接部;23-第一端子座;231-第一定位槽;24-第二端子座;241-第二定位槽;25-上盖板;251-扣孔;252-抵持弹片;26-下盖板;261-卡扣;262-抵持弹片;3-金属接地板;30-金属板;31-垫高部;311-接触面;32-固定片;321-缺槽;4-传输线缆;41-第一导线组;411-第一接地导线;412-第一电源导线;413-第二电源导线;414-第二接地导线;42-第二导线组;421-第三接地导线;422-第三电源导线;423-第四电源导线;424-第四接地导线;43-屏蔽体;431-金属板;5-屏蔽壳体;50-插接空间;51-接地弹片;511-抵持面;6-定位构件;61-第一外壳;611-凸扣;612-接触弹片;613-延伸片;614-穿孔;62-第二外壳;621-扣槽;622-接触弹片;623-延伸片;624-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图4的局部放大图及后视立体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包括有绝缘本体1、电气模块2、金属接地板3、传输线缆4、屏蔽壳体5及定位构件6,故就本案的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
该绝缘本体1具有一基座11,并在基座11前方处朝外延伸设有对接部12悬空状的舌板121,且舌板121内部形成有定位空间120,而基座11后方处形成有横向贯通至定位空间120内的容置空间110,并在基座11相邻于对接部12上下二侧处都形成有阶面状的嵌扣槽111。
该电气模块2包括有上下排的第一端子组21及第二端子组22,并在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上分别利用塑料以镶嵌射出(Insert Molding)的方式一体成型有第一端子座23及结合于第一端子座23下方处的第二端子座24,或者是可在第一端子座23、第二端子座24上利用组装的方式分别定位有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且该第一端子座23与第二端子座24后方相对外侧表面上分别形成有横向间隔排列的复数第一定位槽231及第二定位槽241,而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一侧处分别设有穿出且外露于第一端子座23、第二端子座24上下二侧处的第一接触部211及第二接触部221,并在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相对于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二接触部221的另一侧处分别设有位于第一定位槽231、第二定位槽241内的第一连接部212及第二连接部222;另,第一端子座23与第二端子座24外部分别罩覆有相对的上盖板25及结合于上盖板25下方处的下盖板26,其上盖板25与下盖板26二侧处设有呈相对应扣合定位的复数扣孔251与卡扣261,并在上盖板25与下盖板26上分别设有复数抵持弹片252、262。
再者,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分别具有上下排相对的十二支上排端子与十二支下排端子,其上排端子中的第一支端子到第十二支端子脚位定义依序为第一接地端子(GND)、第一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TX1+)、第一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TX1-)、第一电源端子(VBus)、第一备用端子(CC1)、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D+)、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D-)、第二备用端子(SBU1)、第二电源端子(VBus)、第三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RX2-)、第三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RX2+)及第二接地端子(GND),而十二支下排端子对应于上排端子中的第一支端子到第十二支端子脚位定义则依序为第三接地端子(GND)、第四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RX1+)、第四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RX1-)、第三电源端子(VBus)、第三备用端子(SBU2)、第五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D-)、第五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D+)、第四备用端子(CC2)、第四电源端子(VBus)、第六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TX2-)、第六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TX2+)及第四接地端子(GND),以构成符合USB Type-C连接器规格。
该金属接地板3较佳实施具有二金属板30相互层叠所构成,但于实际应用时,金属接地板3也可为单层或多层的金属板30,并在金属接地板3后方上下二侧处沿着宽度方向形成有相对向外凸起的垫高部31,且垫高部31表面上形成有平整状的接触面311,而金属接地板3的垫高部31二侧处向后延伸有固定片32,并在二固定片32与垫高部31之间分别形成有一缺槽321,惟此部分有关金属接地板3的构成与结构设计方式很多,并可依实际的应用予以变更实施,且该细部的构成因非本案的创设要点,兹不再作赘述。
该传输线缆4包括有上下排各具有十二根导线的第一导线组41及第二导线组42,并在第一导线组41与第二导线组42周边处定位有具复数金属板431的屏蔽体43,且该第一导线组41中的第一根、第四根、第九根、第十二根导线依序为第一接地导线411、第一电源导线412、第二电源导线413及第二接地导线414,其余导线都为信号传输导线,而第二导线组42相对第一导线组41中的第一根、第四根、第九根、第十二根导线则依序为第三接地导线421、第三电源导线422、第四电源导线423及第四接地导线424,其余导线都为信号传输导线,并使屏蔽体43的四个金属板431分别定位于第一导线组41与第二导线组42的复数信号传输导线周边处形成上下层叠排列,且第一接地导线411、第二接地导线414、第三接地导线421及第四接地导线424分别位于复数信号传输导线二侧处,以及第一电源导线412、第二电源导线413、第三电源导线422及第四电源导线423分别跨置于屏蔽体43上下二侧处的金属板431,即可通过金属板431来将第一电源导线412、第二电源导线413、第三电源导线422及第四电源导线423与复数信号传输导线形成屏蔽与隔离,而金属板431较佳实施为呈一板体状,但于实际应用时,也可连续弯折包覆在第一导线组41与第二导线组42周边处呈一定位。
该屏蔽壳体5内部具有横向贯通的插接空间50,并在屏蔽壳体5后方上下二侧处朝插接空间50方向都设有相对向内弯折延伸的悬空状复数接地弹片51,且各接地弹片51端部形成有相对向内渐缩的锥形状抵持面511。
该定位构件6具有第一外壳61及结合于第一外壳61下方处的第二外壳62,并在第一外壳61与第二外壳62二侧处设有呈相对应扣合定位的复数凸扣611与扣槽621,而第一外壳61与第二外壳62相对内侧处分别设有悬空状的复数接触弹片612、622,并在第一外壳61与第二外壳62前侧处都向外转折延伸有相互抵贴的平整状延伸片613、623,且二延伸片613、623上分别设有相对的穿孔614、624,再于穿孔614、624中穿设有一固定元件(图中未示出)。
当本发明于组装时,先将金属接地板3定位于电气模块2的第一端子座23与第二端子座24之间形成相互层叠,并利用嵌合卡固的方式组装成半成品,即可通过第一端子座23与第二端子座24使第一端子组21、第二端子组22与金属接地板3形成隔离与绝缘的效果,且金属接地板3的垫高部31与固定片32穿出于第一端子座23与第二端子座24周边处,再于电气模块2的第一端子座23、第二端子座24与金属接地板3的固定片32外部利用塑料以镶嵌射出的方式一体成型有绝缘本体1后,便可将第一端子座23与第二端子座24结合于对接部12的定位空间120内,并使第一端子组21的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二端子组22的第二接触部221分别穿出且外露于对接部12的舌板121上下二侧处,以及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连接部222与金属接地板3的垫高部31分别外露于基座11的容置空间110处,而金属接地板3也可通过二侧处的垫高部31与固定片32间的缺槽321,使垫高部31位于基座11的容置空间110处形成悬空状态,且第一端子座23与第二端子座24外部所罩覆的上盖板25、下盖板26分别结合于对接部12的嵌扣槽111内呈一定位。
续将传输线缆4的第一导线组41与第二导线组42分别定位于第一端子座23的第一定位槽231与第二端子座24的第二定位槽241内,并与第一端子组21的第一连接部212、第二端子组22的第二连接部222可利用焊接、铆接压合或刺破型端子等方式稳固接合后形成电性连接,且屏蔽体43位于第一导线组41与第二导线组42间的二个金属板431分别搭接于金属接地板3后方处的垫高部31接触面311上形成一共同接地的回路,但于实际应用时,也可进一步将屏蔽体43与金属接地板3利用镭射焊接的方式熔接成为一体,以有效提升其整体接地结构的稳定性,此种电气模块2利用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间的金属接地板3电性连接于传输线缆4的屏蔽体43上形成共同接地而具有接地的功能,并由屏蔽体43来将第一导线组41与第二导线组42的第一电源导线412、第二电源导线413、第三电源导线422及第四电源导线423与复数信号传输导线形成屏蔽与隔离,以提供最佳的屏蔽效果,且因不需配置印刷电路板进行连接而可简化制造程序及节省组装所耗费的工时与成本,也可有效缩小占用的体积使其整体高度降低且更为薄型化,得以更广泛适用于轻薄型的电子产品。
而后便可将屏蔽壳体5罩覆定位于绝缘本体1外部,并使对接部12伸入于插接空间50中形成悬空状态,且屏蔽壳体5的接地弹片51以抵持面511分别搭接于传输线缆4第一导线组41与第二导线组42周边处的屏蔽体43上,同时将第一端子座23与第二端子座24外部金属材质所制成的上盖板25与下盖板26以抵持弹片252、262分别抵触于屏蔽壳体5内壁面处,使屏蔽壳体5可通过屏蔽体43与金属接地板3形成一共同接地的回路,当电气模块2的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传输高频信号时,其相互间所形成的电磁波干扰(EMI)及串音干扰可由金属接地板3感应吸收,并由屏蔽体43导引传输至屏蔽壳体5上来进行接地释放,且可通过屏蔽体43将第一电源导线412、第二电源导线413、第三电源导线422及第四电源导线423与复数信号传输导线形成屏蔽与隔离,以有效防止因距离接近所造成电源杂讯干扰的缺失发生,同时抑制高频信号传输时所产生的电磁波及串音干扰等,进而使整体信号传输的品质更为稳定且可靠。
再者,屏蔽壳体5外部进一步结合有定位构件6的第一外壳61与第二外壳62,并使第一外壳61与第二外壳62相对内侧处的接触弹片612、622分别抵触于屏蔽壳体5上,再将延伸片613、623利用穿孔614、624中所穿设的固定元件(图中未示出)结合于电路板或机壳上形成一共同接地的回路,便可凭借屏蔽壳体5配合定位构件6将USB连接器周围所产生的电磁波及杂讯干扰导引至电路板的接地端或机壳上进行释放,以提高接地与屏蔽的效果。
是以,本发明为针对绝缘本体1上结合有电气模块2的第一端子组21及第二端子组22,并在绝缘本体1内部结合有位于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间的金属接地板3,且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一侧处分别设有外露于绝缘本体1前方对接部12上下二侧处的第一接触部211及第二接触部221,再于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另一侧处的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连接部222上分别连接有传输线缆4的第一导线组41及第二导线组42,且第一导线组41与第二导线组42周边处定位的屏蔽体43电性连接于金属接地板3上形成共同接地而具有接地的功能为其保护重点,并提供最佳的屏蔽与隔离效果,且因不需配置印刷电路板而可简化制程达到节省组装工时与成本的效用,也可有效缩小体积,得以更广泛适用于轻薄型的电子产品。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本体、电气模块、金属接地板及传输线缆,其中:
该绝缘本体具有基座,并在基座前方处设有对接部,且绝缘本体上结合有一电气模块;
该电气模块所包括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一侧处分别设有穿出且外露于对接部上下二侧处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并在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相对于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的另一侧处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
该金属接地板结合于绝缘本体内部并在电气模块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之间形成屏蔽与隔离;
该传输线缆包括有分别连接至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上形成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线组及第二导线组,并在第一导线组与第二导线组周边处定位有电性连接于金属接地板上形成共同接地的屏蔽体;
该绝缘本体的基座后方处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并在金属接地板后方上下二侧处形成有外露于容置空间处的垫高部,且垫高部表面上形成有可供屏蔽体搭接形成接地的接触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外部罩覆定位有一屏蔽壳体,并在屏蔽壳体内部具有可供对接部伸入于其内形成悬空状态的插接空间,且屏蔽壳体后方上下二侧处朝插接空间方向设有相对向内弯折延伸而分别搭接于屏蔽体上形成接地的复数接地弹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气模块的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外部分别罩覆有金属材质所制成的上盖板及结合于上盖板下方处的下盖板,并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上分别设有抵触于屏蔽壳体上形成接地的复数抵持弹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外部进一步结合有定位构件的第一外壳及结合于第一外壳下方处的第二外壳,并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上分别设有抵触于屏蔽壳体上形成接地的复数接触弹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构件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前侧处向外转折延伸有相互抵贴的平整状延伸片,并在二延伸片上分别设有相对的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接地板的垫高部二侧处向后延伸有穿出于电气模块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周边处的固定片,并在第一端子座、第二端子座与固定片外部利用镶嵌射出的方式一体成型有绝缘本体,且二固定片与垫高部之间分别形成有缺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气模块的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后方相对外侧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可供第一导线组、第二导线组定位并与第一端子组的第一连接部、第二端子组的第二连接部连接的复数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输线缆包括有上下排各具有十二根导线的第一导线组及第二导线组,并在第一导线组中的第一根、第四根、第九根、第十二根导线依序为第一接地导线、第一电源导线、第二电源导线及第二接地导线,其余导线都为信号传输导线,且第二导线组相对第一导线组中的第一根、第四根、第九根、第十二根导线依序为第三接地导线、第三电源导线、第四电源导线及第四接地导线,其余导线都为信号传输导线,而屏蔽体上下二侧处具有可供第一电源导线、第二电源导线、第三电源导线及第四电源导线跨置于其上与复数信号传输导线形成屏蔽与隔离的复数金属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蔽体具有分别定位于第一导线组与第二导线组信号传输导线周边处形成上下层叠排列的四个金属板。
CN201510074994.6A 2015-02-12 2015-02-12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Active CN1059907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4994.6A CN105990761B (zh) 2015-02-12 2015-02-12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4994.6A CN105990761B (zh) 2015-02-12 2015-02-12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0761A CN105990761A (zh) 2016-10-05
CN105990761B true CN105990761B (zh) 2018-10-09

Family

ID=57041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4994.6A Active CN105990761B (zh) 2015-02-12 2015-02-12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907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6522B (zh) * 2017-01-19 2020-01-1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7124312U (zh) 2017-01-24 2018-03-2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6685636U (zh) 2017-01-24 2017-11-2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206532956U (zh) 2017-01-24 2017-09-2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6998014B (zh) * 2017-05-16 2023-05-09 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WO2020107257A1 (en) 2018-11-28 2020-06-0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hell-less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12152022A (zh) * 2020-09-21 2020-12-29 江苏丁是丁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98796U (zh) * 2009-08-05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203942103U (zh) * 2014-07-11 2014-11-12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
CN203983638U (zh) * 2014-08-08 2014-12-03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CN204441622U (zh) * 2015-02-12 2015-07-01 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94447B2 (en) * 2013-03-14 2014-11-25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Communication plug having a plurality of coupled conductive path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98796U (zh) * 2009-08-05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203942103U (zh) * 2014-07-11 2014-11-12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
CN203983638U (zh) * 2014-08-08 2014-12-03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CN204441622U (zh) * 2015-02-12 2015-07-01 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0761A (zh)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0761B (zh)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N204441622U (zh)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N205509067U (zh) 插座电连接器
TWI504082B (zh)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871327B2 (en) Du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 planes in tongues
TWI573350B (zh)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702637B1 (en) Edge connector for shielded adapter
CN105356163A (zh) 插座电连接器
TWM484832U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TWM542875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501024U (zh) Usb插座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M496274U (zh) 連接器之改良
TW201840072A (zh)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TWI626802B (zh) USB Type-C連接器
CN108933342A (zh)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
CN202797485U (zh) 电连接器的屏蔽壳体与电路板接地结构
TWI635678B (zh) Usb連接器
TWM499683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565427U (zh) Ground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03680U (zh) Usb連接器之接地結構
CN208062342U (zh) 电连接器的强化结构
TWM599071U (zh) 單排焊線結構
TWI586053B (zh) USB connector grounding structure
CN202487864U (zh) 层叠式连接器
CN208062265U (zh) 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