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40072A -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40072A
TW201840072A TW106113302A TW106113302A TW201840072A TW 201840072 A TW201840072 A TW 201840072A TW 106113302 A TW106113302 A TW 106113302A TW 106113302 A TW106113302 A TW 106113302A TW 201840072 A TW201840072 A TW 2018400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s
conductive
wir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3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4952B (zh
Inventor
陳俊元
Original Assignee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13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495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4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495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40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0072A/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其係於板端連接器之基座內部二側處之對接部與接合部間為形成有容置槽道,並於接合部上之複數端子槽分別定位有導電端子,且接合部上罩覆結合有具基部之金屬外殼,再由基部朝容置槽道向下彎折延伸有複數接地彈片,當線端連接器之本體以插接部向下嵌插於基座之容置槽道內時,可使插接部上定位之複數接觸端子以導電部分別電性接觸於導電端子之接觸部上,其中部份接觸端子之導電部二側處分別電性接觸於導電端子之接觸部與金屬外殼對應之接地彈片形成多點接觸之共同接地迴路,便可有效降低其傳輸高頻訊號時相互間因距離接近所產生之電磁波及串音等干擾,進而使訊號傳輸品質更為穩定且可靠。

Description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尤指板端連接器之基座位於對接部與接合部間為形成有容置槽道,並於接合部上之複數端子槽分別定位有導電端子,且接合部上罩覆結合有金屬外殼之基部及由基部朝容置槽道向下彎折延伸之複數接地彈片。
按,現今電子科技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成長,使得電腦型態為由桌上型電腦發展成體積較小與攜帶方便的筆記型電腦,並普遍存在社會上各個角落,且時下電子裝置設計都趨向於輕、薄、短、小,而為了能使電子裝置的體積縮小,電子裝置內部之連接器組件便需隨之大幅縮小,以因應目前之發展趨勢,相形之下薄形連接器與一般線材或軟性電路板之連接及固定上,勢必會更加的困難。
當電子裝置欲進行資料訊號傳輸,或是與其他周邊設備連接時,即需要所謂的周邊設備介面,而一般的周邊設備介面最為普遍且廣為大眾所使用,仍以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作為主流,並利用USB支援熱插拔之功能隨插即用,讓使用上更為簡便,由於現今USB3.0連接器已充分運用在各式外接周邊設備,並於面對其他高速介面的挑戰,便有廠商推出USB3.1 Type-C介面規格,主要在尺寸上比現 有連接器更小、支援更高的電源充電及供電能力,且傳輸速度可高達10Gbps,使用上支援正反面可插讓使用者將不再需要分辨正反面之外,更可擴大適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輕薄型之電子裝置上,因此格外受到市場上的期待。
由於電子裝置體積越來越小,使得電子裝置內部之連接器構造則需更為精密且小型化,整體結構強度亦需隨之加強,一般板對板連接器、線對板連接器等通常會利用一個公端連接器與一個母端連接器進行配合對接,並將訊號或/及電源通過電路板傳送至控制電路中,以執行相應的操作功能,而USB3.1連接器與以往的USB連接器設計上有很大的不同,係採用了上下排同時存在端子的型式,並隨著USB3.1連接器的縮小化和傳輸速度大幅提升,使其端子數目增多且分佈更為密集,極容易因相鄰端子間過於接近而造成高頻訊號傳輸時的訊號干擾(如電磁波干擾(EMI)、串音干擾等),造成USB3.1連接器本身受到的傳導干擾或/及放射干擾問題將會更加嚴重。
然而,為了解決上述之訊號干擾問題,一般作法是在公端連接器之基座內部設有位於上下排端子間之金屬接地板形成屏蔽與隔離,並將金屬接地板通過印刷電路板之複數金屬接點與上下排端子的接地部份相互搭接,而母端連接器之本體則在金屬外殼上增設具接地功能之接地腳與電路板連接,當公端連接器對接於母端連接器上後,便可利用金屬外殼之彈臂抵持接觸於公端連接器之屏蔽殼體上,藉此將其高頻訊號傳輸時所產生之電磁波干擾導引傳輸至電路板上進行釋放,但隨著端子數目增多其受到電磁波干擾現象亦將隨之增大,導致高頻訊號傳輸時雜訊干擾之情形 非常嚴重,此種金屬外殼之彈臂抵觸於公端連接器之屏蔽殼體上進行接地的電流傳導路徑有限而已不敷使用,仍不能有效抑制高頻訊號傳輸時所產生的干擾,所以要如何設計及更有效的降低線對板連接器的電磁波干擾,便為從事於此行業者所亟欲研究改善之關鍵所在。
故,發明人有鑑於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的評估及考量,並利用從事於此行業之多年研發經驗不斷的試作與修改,始有此種可增加接地部份的電流傳導路徑形成多點接觸共同接地迴路之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發明專利誕生。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乃在於板端連接器之基座內部為凹設有對接空間,並於對接空間二側處向上凸起之對接部與接合部間形成有凹陷狀之容置槽道,且接合部上之複數端子槽分別定位有導電端子,而基座之接合部上則罩覆結合有金屬外殼之基部,並由基部朝容置槽道向下彎折延伸有複數接地彈片,當線端連接器之本體以插接部向下嵌插於基座之容置槽道內時,可使插接部上定位之複數接觸端子以導電部分別電性接觸於導電端子之接觸部上,其中部份接觸端子之導電部二側處分別電性接觸於導電端子之接觸部與金屬外殼之接地彈片上形成多點接觸之共同接地迴路,以有效降低其阻抗並增加電流傳導的路徑與密度,便可有效降低其傳輸高頻訊號時相互間因距離接近所產生之電磁波及串音等干擾,進而使訊號傳輸品質更為穩定且可靠。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乃在於當板端連接器與線端連接器於傳輸高頻訊號時,可由金屬外殼之接地彈片分別抵觸於接觸端子,並配合接 觸端子分別抵觸於導電端子腳位定義中對應之接地端子形成多點接觸之共同接地迴路來減少訊號干擾,且接地彈片亦可依導電端子腳位定義中對應之接地端子變更設置的位置與數量。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乃在於板端連接器之基座二側壁為結合有金屬外殼位於基部二側同向延伸之側臂部,並於二側臂部相對內側處分別向下彎折延伸有定位彈扣,且線端連接器之本體外部罩覆結合有屏蔽殼體之外殼,再於外殼二側處之邊板上分別設有扣持部,當線端連接器對接於板端連接器上後,可將金屬外殼之定位彈扣扣持於屏蔽殼體之扣持部上形成鎖定狀態,並具有穩定的阻擋定位及止退之效用。
1‧‧‧板端連接器
11‧‧‧基座
110‧‧‧對接空間
111‧‧‧對接部
1111‧‧‧嵌合塊
1112‧‧‧容置槽道
112‧‧‧接合部
1121‧‧‧扣合塊
113‧‧‧端子槽
114‧‧‧側壁
1141‧‧‧卡扣凸塊
1142‧‧‧讓槽
12‧‧‧導電端子
121‧‧‧固定部
122‧‧‧接觸部
1220‧‧‧彈性空間
1221‧‧‧彈臂
1222‧‧‧抵持端
123‧‧‧焊接部
13‧‧‧金屬外殼
131‧‧‧基部
1311‧‧‧前蓋板
1312‧‧‧卡持孔
132‧‧‧接地彈片
133‧‧‧側臂部
1331‧‧‧限位擋板
1332‧‧‧定位卡孔
1333‧‧‧扣片
134‧‧‧定位彈扣
1341‧‧‧凸扣
135‧‧‧抵持彈片
136‧‧‧接地腳
2‧‧‧線端連接器
21‧‧‧本體
211‧‧‧插接部
2111‧‧‧定位凸體
2112‧‧‧容置槽
2113‧‧‧第一扣槽
2114‧‧‧第二扣槽
212‧‧‧安裝部
2121‧‧‧外露區
2122‧‧‧納線槽
213‧‧‧容置部
2131‧‧‧定位槽
2132‧‧‧間隔塊
214‧‧‧凹槽
22‧‧‧接觸端子
221‧‧‧導電部
2211‧‧‧第一側臂
2212‧‧‧第二側臂
2213‧‧‧定位凸點
222‧‧‧連接部
2221‧‧‧焊接段
23‧‧‧傳輸線纜
231‧‧‧導線組
2311‧‧‧接地導線
2312‧‧‧訊號導線
2313‧‧‧電源導線
232‧‧‧接地板
233‧‧‧絕緣薄膜
24‧‧‧屏蔽殼體
241‧‧‧外殼
2411‧‧‧補強凸肋
2412‧‧‧第一卡勾
242‧‧‧邊板
2421‧‧‧第二卡勾
243‧‧‧扣持部
2431‧‧‧扣孔
244‧‧‧扣持彈臂
245‧‧‧接觸彈片
第一圖 係為本發明板端連接器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發明板端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發明板端連接器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發明線端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五圖 係為本發明線端連接器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六圖 係為本發明線端連接器與板端連接器對接前之立體外觀圖。
第七圖 係為本發明線端連接器與板端連接器對接前之側視剖面圖。
第八圖 係為本發明線端連接器與板端連接器對接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九圖 係為本發明線端連接器與板端連接器對接後之前視剖面圖。
第十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板端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十一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線端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十二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線端連接器與板端連接器對接後之側視剖面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構造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五圖所示,係分別為本發明板端連接器之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線端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及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之線對板連接器組合為包括有板端連接器1及線端連接器2,故就本案之主要構件及特徵詳述如下,其中:該板端連接器1包含長矩形之基座11、複數導電端子12及金屬外殼13,並於基座11內部凹設有對接空間110,且對接空間110後方靠近中央位置沿著長邊方向設有對接部111向上凸起之嵌合塊1111,再於嵌合塊1111前方一距離沿著長邊方向設有向上凸起之接合部112,且對接部111與接合部112之間形成有凹陷狀之容置槽道1112,而接合部112上為沿著長邊方向間隔排列設有可供複數導電端子12定位之複數端子槽113,且各端子槽113係分別沿著容置槽道1112向後延伸至嵌合塊1111前側壁面處之頂部位置形成一通道,再於接合部112前方之頂部位置設有位於任二相鄰端子槽113間之複數扣合塊1121;另,基座11相鄰於接合部112之另側二邊處為沿著短邊方向分別形成有向上凸起之側壁114,並於側壁11 4前後二側處皆設有卡扣凸塊1141,且二側壁114相對內側處縱向剖設有連通於對接空間110內之讓槽1142。
再者,基座11之各端子槽113內為分別定位有導電端子12之固定部121,並於固定部121後方處皆設有接觸部122伸入於容置槽道1112內之U形狀彈臂1221,且各彈臂1221內側處形成有開口向上之彈性空間1220,再於彈臂1221端部上方處形成有先向內再向外反折而使開口變窄之彎弧狀抵持端1222,且導電端子12之固定部121相對於接觸部122之另側前方處分別設有穿出基座11底部形成共平面之焊接部123。
在本實施例中,金屬外殼13包含罩覆結合於基座11的接合部112上之基部131,並於基部131前側處向下彎折延伸有前蓋板1311,且前蓋板1311相鄰於基部131處設有扣持於扣合塊1121上之複數卡持孔1312,再於基部131後側處朝容置槽道1112向下彎折延伸有伸入於導電端子12的彈性空間1220內之懸空狀複數接地彈片132,而基部131二側處為同向延伸有罩覆結合於側壁114上之側臂部133,並於二側臂部133前後二側處皆形成有向下彎折之限位擋板1331,且各限位擋板1331上分別設有扣持於卡扣凸塊1141上之定位卡孔1332,再於二側臂部133外側邊上分別形成有向下彎折之扣片1333;又,金屬外殼13之二側臂部133相對內側處為分別向下彎折延伸有伸入基座11的對接空間110且位於讓槽1142內之定位彈扣134,並於二定位彈扣134表面上皆設有凸扣1341,且其中一側臂部133內側處朝基座11的對接空間11 0向下彎折延伸有抵持彈片135,再於側臂部133之限位擋板1331底緣處分別向外彎折延伸有接地腳136。
然而,上述之複數導電端子12包含一組共三十支端子,其中該第一、四、七、十、十三、十六、十九、二十四、二十五支端子腳位定義為接地端子(如GND),第二、三、五、六、八、九、十一、十二、十四、十五、十七、十八支端子腳位定義為訊號端子(如TX1+、TX1-、RX1+、RX1-、RX2-、RX2+、TX2-、TX2+、D1-、D1+、D2+、D2-),第二十至第二十三支端子腳位定義為備用端子或非USB訊號端子(如SBU1、SBU2、VCONN、CC),其餘第二十六至第三十支端子腳位定義為電源端子(如Vbus),並由複數導電端子12配合基座11,以組構成符合USB3.1介面規格之板端連接器。
本發明之板端連接器1設置於電路板上時,係先將複數導電端子12之焊接部123,以及金屬外殼13之接地腳136為分別定位於電路板上對應之接點處,再利用表面黏著技術(SMT)焊接的方式予以焊固,或者是接地腳136以抵觸的方式形成電性連接後,便可藉由複數導電端子12之各接地端子以焊接部123、金屬外殼13之複數接地腳136與電路板形成共同接地迴路。
該線端連接器2包含長矩形之本體21、複數接觸端子22、傳輸線纜23及屏蔽殼體24,並於本體21底部凸設有插接部211二側同向延伸之框形狀定位凸體2111,且定位凸體2111內部形成有凹陷狀之容置槽2112,再於插接部211前方二側處為由本體2 1底面處分別凹設有第一扣槽2113及位於第一扣槽2113後方一距離之第二扣槽2114,而本體21頂部前方處則設有安裝部212之外露區2121,並於外露區2121後方處沿著長邊方向間隔排列設有複數納線槽2122,且納線槽2122後方處設有與安裝部212形成高低段差之凹陷狀容置部213,再於容置部213二側處分別設有定位槽2131,且本體21二外側處分別設有凹槽214。
在本實施例中,接觸端子22上為利用塑料以鑲嵌射出(Insert Molding)的方式一體成型有本體21,並於本體21之插接部211定位有複數接觸端子22之導電部221,且各導電部221後方處分別具有向上延伸至容置槽2112內之第一側臂2211及由第一側臂2211下方處向上反折以供外露於定位凸體2111前側壁面處之第二側臂2212,再於第一側臂2211外表面上分別設有定位凸點2213,而導電部221之另側為由第二側臂2212上方處向前彎折延伸有連接部222,並於連接部222上皆具有定位於安裝部212外露區2121處之焊接段2221;另,傳輸線纜23包含至少一組導線組231,其中該導線組231較佳實施為具有一組單排共三十根之導線,並由導線組231一端處分別置入於安裝部212之納線槽2122內,再與接觸端子22位於連接部222上對應之焊接段2221焊固形成電性連接,亦可藉由本體21之容置部213與安裝部212為形成高低段差,使傳輸線纜23配合焊固後可延伸出本體21外部出線,並充分利用線端連接器2內部有限空間,在不增加尺寸與高度下妥善安排傳輸線纜23,使整體更為薄型化。
此外,傳輸線纜23之導線組231上下方處為分別定位有位於容置部213內形成上下層疊之接地板232,並由二接地板232二側處分別卡入於定位槽2131內,再於導線組231前方處罩覆有定位於外露區2121內之絕緣薄膜233,且絕緣薄膜233較佳實施為一聚酯薄膜(Mylar,麥拉片),而傳輸線纜23對應於複數導電端子12腳位定義中之導線組231第一、四、七、十、十三、十六、十九、二十四、二十五根導線分配為接地導線2311,第二、三、五、六、八、九、十一、十二、十四、十五、十七、十八根導線分配為訊號導線2312,第二十至第二十三根導線分配為備用導線,其餘第二十四至第三十根導線則分配為電源導線2313,並由傳輸線纜23與複數接觸端子22焊接後,便可配合本體21,以組構成符合USB3.1介面規格之線端連接器。
在本實施例中,屏蔽殼體24包含罩覆結合於本體21外部之外殼241,其組裝的方式係將本體21由外殼241後方所形成之開口處推入至定位,並使外殼241透過絕緣薄膜233與傳輸線纜23之導線組231形成電性隔離,而外殼241二側處為向下彎折延伸有邊板242,並於二邊板242上皆設有具扣孔2431之扣持部243,且各邊板242相鄰於外殼241處分別設有向前斜伸用以扣持於凹槽214內防止退出之扣持彈臂244;又,外殼241表面上沿著長邊方向為設有複數補強凸肋2411,並於二補強凸肋2411之間設有向前斜伸用以搭接於接地板232上之接觸彈片245,且外殼241前方二側處先向下再向內彎折有扣持於插接部211的第一扣槽2113內之第一 卡勾2412,再於二邊板242下方處相對向內彎折有扣持於插接部211的第二扣槽2114內之第二卡勾2421。
請搭配參閱第六、七、八、九圖所示,係分別為本發明線端連接器與板端連接器對接前之立體外觀圖、對接前之側視剖面圖、對接後之側視剖面圖及對接後之前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當本發明之線端連接器2與板端連接器1於對接時,係先將本體21之插接部211為向下嵌插於基座11之對接空間110內,其定位凸體2111便會嵌插於對接部111與接合部112間所形成之容置槽道1112內,並使嵌合塊1111嵌入於插接部211之容置槽2112內,且待本體21抵靠於基座11上,便可將接觸端子22之導電部221為分別抵持於導電端子12之接觸部122上形成電性接觸,從而實現線端連接器2與板端連接器1之電性對接。
而接觸端子22與導電端子12接觸的過程中,可使導電部221後方處之第一側臂2211分別向下推頂於接觸部122U形狀之彈臂1221上,並於彈臂1221受到推頂的作用後便會向外撐開,且待導電部221進入於彈臂1221之彈性空間1220內,便可藉由導電部221外表面上之定位凸點2213抵持於彈臂1221端部上方處之彎弧狀抵持端1222,以增加端子間之抵持接觸力量而形成確實的電性連接,並使傳輸線纜23可透過接觸端子22與導電端子12之間進行穩定的訊號傳輸。
在本實施例中,當線端連接器2之接觸端子22與板端連接器1之導電端子12接觸時,其導電部221之第二側臂2212便會 分別向下推頂於金屬外殼13之接地彈片132,並使接地彈片132朝導電端子12之彈臂1221方向呈一彈性變形,且待線端連接器2下壓至定位後,便可將八個接地彈片132分別抵持接觸於接觸端子22上增加一電流傳導路徑,並配合接觸端子22分別抵持接觸於導電端子12腳位定義中對應之第一、四、七、十、十三、十六、十九支接地端子及第二十二支備用端子上形成多點接觸之共同接地迴路,以有效降低其阻抗而提升電流傳輸時的路徑與密度,且可增加接觸端子22與導電端子12間之抵持接觸力量,使其對接後不易產生鬆動或脫離現象。
此外,本發明線端連接器2之本體21於嵌入的過程中,可使屏蔽殼體24之邊板242分別向下推頂於金屬外殼13之定位彈扣134上,並使定位彈扣134之凸扣1341受到推頂的作用後朝基座11於側壁114之讓槽1142方向呈一彈性變形,且待邊板242上之扣持部243對應於凸扣1341處,便可將定位彈扣134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使其凸扣1341扣持於扣持部243上對應之扣孔2431內形成鎖定狀態,並具有穩定的阻擋定位及止退之效用,使線端連接器2與板端連接器1穩固的結合成為一體。
當板端連接器1與線端連接器2於傳輸高頻訊號時,其相互間所產生之電磁波及串音干擾可由金屬外殼13之接地彈片132分別抵觸於接觸端子22上,並配合接觸端子22分別抵觸於導電端子12腳位定義中對應之接地端子上形成多點接觸之共同接地迴路,且可透過屏蔽殼體24之接觸彈片245分別搭接於傳輸線纜23上方處之接地板232上感應吸收,同時藉由金屬外殼13之定位彈扣134扣持於屏蔽殼體 24之扣持部243上,以及抵持彈片135抵觸於邊板242上來進行接地釋放,便可有效降低其傳輸高頻訊號時相互間因距離接近所產生之電磁波及串音等干擾,且該金屬外殼13之接地彈片132亦可依導電端子12腳位定義中對應之接地端子、備用端子或非USB訊號端子變更設置的位置與數量,並配合接觸端子22形成多點接觸之共同接地迴路來減少訊號干擾,進而使訊號傳輸品質更為穩定且可靠。
請同時參閱第十、十一、十二圖所示,係分別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板端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線端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及線端連接器與板端連接器對接後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在本實施例中之板端連接器1與第二圖之板端連接器1差異之處在於第十圖之複數導電端子12中之第三、十九至二十二支端子腳位定義為備用端子、非USB訊號端子或空白/不需連接端子(如VCONN、SBU1、SBU2、CC、Blank pin),第六、九、十二、十五、十八、二十三至二十六支端子腳位定義為接地端子(如GND),第一、二、四、五、七、八、十、十一、十三、十四、十六、十七支端子腳位定義為訊號端子(如D1-、D1+、D2+、D2-、TX1+、TX1-、TX2-、TX2+、RX1+、RX1-、RX2-、RX2+),其餘第二十七至第三十支端子腳位定義為電源端子(如Vbus),並使導電端子12之接觸部122具有U形狀之彈臂1221,且彈臂1221端部上方處朝固定部121方向反折有彎弧狀之抵持端1222,而金屬外殼13之六個接地彈片132則分別對應於複數導電端子12腳位定義中之接地端子、備用端子或非USB訊號端子。
請參閱如第十一圖所示,其與第二圖之線端連接器2差異之處在於第十一圖之本體21在容置部213左邊靠近中間位置為設有間隔塊2132,並由間隔塊2132將傳輸線纜23之導線組231分開成二組單排共二十九根之導線,且該第一導線組231對應於複數導電端子12腳位定義中之第三、十九至二十二根導線分配為備用導線、非USB訊號導線或空白/沒有設置導線,第六、九、十二、十五、十八、二十三至二十六根導線分配為接地導線2311,第一、二、四、五、七、八、十、十一、十三、十四、十六、十七根導線分配為訊號導線2312,其餘第二十七至第三十根導線則分配為電源導線2313,因此本發明之多個不同實施例中之板端連接器1與線端連接器2主要僅有複數導電端子12腳位定義、金屬外殼13之複數接地彈片132對應於導電端子12腳位定義的位置與數量,以及傳輸線纜23對應於導電端子12腳位定義所分配為接地、訊號與電源傳輸功能等不同而已,故在本案之說明書內容中皆一起進行說明,合予陳明。
是以,本發明主要針對板端連接器1之基座11位於對接部111與接合部112之間為形成有容置槽道1112,並於接合部112上之複數端子槽113分別定位有導電端子12,且接合部112上罩覆結合有金屬外殼13之基部131,再由基部131為朝容置槽道1112向下彎折延伸有複數接地彈片132,當線端連接器2之本體21以插接部211嵌插於基座11之容置槽道1112內時,可使板端連接器1其中部份的接觸端子22之導電部221二側處分別電性接觸於導電端子12之接觸部122與金屬外殼13之接地彈片132上形成多點接 觸之共同接地迴路,以增加接地部份的電流傳導路徑而有效降低其傳輸高頻訊號時相互間因距離接近所產生之電磁波及串音等干擾,進而使訊號傳輸品質更為穩定且可靠。
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發明一種較佳之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他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技藝精神下所完成之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於本發明所涵蓋之專利範圍中。
綜上所述,本發明上述之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發明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發明,實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發明人之辛苦發明,倘若 鈞局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發明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Claims (14)

  1. 一種線對板連接器組合,係包括有板端連接器及線端連接器,其中:該板端連接器之基座內部為凹設有對接空間,並於對接空間二側處向上凸起之對接部與接合部間形成有容置槽道,且接合部上設有可供複數導電端子定位之複數端子槽,再於導電端子二側處分別設有伸入於容置槽道內之接觸部及穿出至基座外部之焊接部,而基座之接合部上為罩覆結合有金屬外殼之基部,並由基部朝容置槽道向下彎折延伸有懸空狀之複數接地彈片;該線端連接器之本體底部為凸設有向下嵌插於基座的容置槽道內之插接部,並於插接部上定位有複數接觸端子用以電性接觸於導電端子的接觸部上之導電部,其中部份接觸端子之導電部二側處為分別電性接觸於導電端子之接觸部與金屬外殼之接地彈片上,且各導電部上方處分別彎折延伸有定位於本體頂部的安裝部上之連接部,再於連接部上連接有一傳輸線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其中該板端連接器之基座在對接空間後方靠近中央位置沿著長邊方向為設有對接部向上凸起之嵌合塊,並於端子槽係分別沿著容置槽道向後延伸至嵌合塊形成一通道,而線端連接器位於本體底部之插接部上為具有嵌插於容置槽道內之定位凸體,且定位凸體內部形成有可供嵌合塊嵌入於其內之凹陷狀容置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其中該板端連接器之複數導電端子為具有定位於端子槽內之固定部,並於固定部後方處 之接觸部具有伸入於容置槽道內之彈臂,且各彈臂內側處形成有開口向上而可供接地彈片與接觸端子的導電部伸入之彈性空間,再於彈臂端部上方處形成有抵持接觸於導電部上之抵持端,且固定部前方處分別設有穿出基座底部之焊接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其中該板端連接器之基座相鄰於接合部之另側二邊處為分別形成有側壁,並於二側壁上結合有金屬外殼位於基部二側同向延伸之側臂部,且二側臂部相對內側處分別向下彎折延伸有定位彈扣,而線端連接器之本體外部為罩覆結合有屏蔽殼體之外殼,並於外殼二側處向下彎折延伸之邊板上分別設有可供定位彈扣扣持於其上之扣持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其中該板端連接器之複數導電端子包含一組共三十支端子,第一、四、七、十、十三、十六、十九、二十四、二十五支端子腳位定義為接地端子,第二、三、五、六、八、九、十一、十二、十四、十五、十七、十八支端子腳位定義為訊號端子,第二十至第二十三支端子腳位定義為備用端子,第二十六至第三十支端子腳位定義為電源端子,而金屬外殼之複數接觸彈片為分別對應於第一、四、七、十、十三、十六、十九支接地端子及第二十二支備用端子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其中該板端連接器之複數導電端子包含一組共三十支端子,第三、十九至二十二支端子腳位定義為備用端子、非USB訊號端子或不需連接端子,第六、九、十二、十五、十八、二十三至二十六支端子腳位定義為接地端子, 第一、二、四、五、七、八、十、十一、十三、十四、十六、十七支端子腳位定義為訊號端子,第二十七至第三十支端子腳位定義為電源端子,而金屬外殼之複數接觸彈片為分別對應於第三支備用端子及第六、九、十二、十五、十八支接地端子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其中該線端連接器之接觸端子在導電部後方處為具有抵持接觸於導電端子的接觸部上之第一側臂,並於第一側臂下方處向上反折有抵持接觸於金屬外殼的接地彈片上形成共同接地迴路之第二側臂,且第二側臂上方處向前彎折延伸有連接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其中該線端連接器之本體在安裝部上為具有可供接觸端子的連接部定位之外露區,並於外露區後方處間隔排列設有複數納線槽,而傳輸線纜包含至少一組導線組,且導線組一端處為分別置入納線槽內,再與接觸端子之連接部焊固形成電性連接。
  9. 一種板端連接器,包含:一基座,該基座內部為凹設有對接空間,並於對接空間向上凸起之對接部與其前方一距離之接合部間形成有容置槽道,且接合部上設有分別沿著容置槽道延伸至對接部上形成一通道之複數端子槽;複數導電端子為分別具有定位於基座的端子槽內之固定部,並於固定部後方處皆設有接觸部伸入於容置槽道內之彈臂,且各彈臂內側處形成有彈性空間,再於導電端子之固定部前方處分別設有穿出基座外部之焊接部;及 一金屬外殼包含罩覆結合於接合部上之基部,並由基部後側處朝導電端子彈性空間向下彎折延伸有懸空狀之複數接地彈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板端連接器,其中該基座相鄰於接合部之另側二邊處為分別形成有向上凸起之側壁,並於二側壁上皆結合有金屬外殼位於基部二側同向延伸之側臂部,且二側臂部相對內側處分別向下彎折延伸有伸入於對接空間內之定位彈扣。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板端連接器,其中該基座之接合部前方處為設有位於任二相鄰端子槽間之複數扣合塊,而金屬外殼之基部前側處為向下彎折延伸有前蓋板,並於前蓋板相鄰於基部處設有扣持於扣合塊上之複數卡持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板端連接器,其中該基座之二側壁前後二側處為分別設有卡扣凸塊,而金屬外殼之二側臂部前後二側處為分別形成有向下彎折之限位擋板,並於限位擋板上分別設有扣持於卡扣凸塊上之定位卡孔,且其中一側臂部內側處朝對接空間向下彎折延伸有抵持彈片,再於側臂部之限位擋板底緣處分別向外彎折延伸有接地腳。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板端連接器,其中該複數導電端子包含一組共三十支端子,第一、四、七、十、十三、十六、十九、二十四、二十五支端子腳位定義為接地端子,第二、三、五、六、八、九、十一、十二、十四、十五、十七、十八支端子腳位定義為訊號端子,第二十至第二十三支端子腳位定義為備用端子,第二十六至第三十支端子腳位定義為電源端子,而金屬外殼之複數接觸彈片 為分別對應於第一、四、七、十、十三、十六、十九支接地端子及第二十二支備用端子位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板端連接器,其中該複數導電端子包含一組共三十支端子,第三、十九至二十二支端子腳位定義為備用端子、非USB訊號端子或不需連接端子,第六、九、十二、十五、十八、二十三至二十六支端子腳位定義為接地端子,第一、二、四、五、七、八、十、十一、十三、十四、十六、十七支端子腳位定義為訊號端子,第二十七至第三十支端子腳位定義為電源端子,而金屬外殼之複數接觸彈片為分別對應於第三支備用端子及第六、九、十二、十五、十八支接地端子位置。
TW106113302A 2017-04-20 2017-04-20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TWI6149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3302A TWI614952B (zh) 2017-04-20 2017-04-20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3302A TWI614952B (zh) 2017-04-20 2017-04-20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4952B TWI614952B (zh) 2018-02-11
TW201840072A true TW201840072A (zh) 2018-11-01

Family

ID=62014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3302A TWI614952B (zh) 2017-04-20 2017-04-20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49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4868B (zh) * 2019-12-10 2021-04-1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總成及其板端連接器與線端連接器
TWI787993B (zh) * 2021-09-06 2022-12-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鎖扣與解鎖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0930A1 (ja) * 2018-05-16 2019-11-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オス型コネクタ
JP7156540B2 (ja) * 2019-08-09 2022-10-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電子回路装置
WO2023103191A1 (zh) * 2021-12-06 2023-06-15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连接组件和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28567U (en) * 2011-07-01 2012-05-01 Ant Prec Industry Co Ltd Grounded structure for cable connector
TWM421615U (en) * 2011-07-20 2012-01-21 Ant Prec Industry Co Ltd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socket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JP5971845B2 (ja) * 2012-06-04 2016-08-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4868B (zh) * 2019-12-10 2021-04-1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總成及其板端連接器與線端連接器
TWI787993B (zh) * 2021-09-06 2022-12-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鎖扣與解鎖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4952B (zh) 2018-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4952B (zh)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US9948041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for providing grounding and reduc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TWI593194B (zh) 屏蔽接地之插座電連接器
TWI586049B (zh) 屏蔽接地之插頭電連接器
TWI504082B (zh)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698541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TWI606651B (zh) Plug connector
TWI608679B (zh) Improved structure of wire end connector
US20160013592A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TWM494421U (zh) 插座電連接器及插頭電連接器
TWM535340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539165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450094U (zh) 插頭連接器、電連接裝置及電子裝置
TWM523217U (zh) 線對板連接器
TWM584995U (zh) 母座連接器、公頭連接器及其組合
CN211150963U (zh) 电连接器
TWM565427U (zh) Ground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2062870U (zh) 一种高频性能良好的Type-C连接器母座
TWM563683U (zh) 電連接器之接地結構
TWM503680U (zh) Usb連接器之接地結構
TWI586053B (zh) USB connector grounding structure
CN111509499A (zh) 一种高频性能良好的Type-C连接器母座
TWM499692U (zh)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TWM499682U (zh) 屏蔽接地之插座電連接器
TWI712232B (zh) 電連接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