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4280B - Tire vulcanizing machine - Google Patents

Tire vulcanizing mach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4280B
TWI444280B TW100104405A TW100104405A TWI444280B TW I444280 B TWI444280 B TW I444280B TW 100104405 A TW100104405 A TW 100104405A TW 100104405 A TW100104405 A TW 100104405A TW I444280 B TWI444280 B TW I4442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upper mold
mounting member
boom
lower mo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4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0329A (en
Inventor
Yasuhiko Fujieda
Masaharu Shibata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427879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444280(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00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0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4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42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20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 B29C33/202Clamping means operating on closed or nearly closed mould parts, the clamping means being independently movable of the opening or clos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輪胎硫化機
本發明關於輪胎硫化機。本發明尤其關於可對應模具的高度來調整上下模具安裝構件的間隔的輪胎硫化機。
輪胎硫化機是從模具內外對收容在模具內的未硫化的生胎(green tyre)進行加熱並硫化成型的機械。通常,輪胎硫化機的模具具有上下分為兩部分的二分割模具。該二分割模具的上模具保持於上模具安裝構件,下模具保持於下模具安裝構件。而且,通過使上模具安裝構件相對於下模具安裝構件沿著上下方向升降,使模具可開閉。
在此,為了用輪胎硫化機對不同種類/形狀的生胎進行硫化而更換模具時,模具的高度(厚度)會發生變更。若該模具的高度發生變更,則必須對應模具的高度來調整上下模具安裝構件的間隔等,以往,提出有各種的調整方法。
例如,日本專利特公平1-45403號所記載的輪胎硫化機中,將上模具設置於上連桿側。然後,使上連桿下降,使上模具和下模具變為閉合的狀態,利用曲柄機構通過上連桿對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間賦予緊固力。該上連桿與上模具之間夾設有模具高度調整螺軸和使該調整螺軸可自由升降地螺合插入的模具高度調整螺筒,對應模具的高度來變更調整螺軸對調整螺筒的螺合插入量,從而調整頂台板(上模具安裝構件)和底台板(下模具安裝構件)的間隔。
另外,日本專利特公平3-70610號所記載的輪胎硫化機是通過升降台利用加壓汽缸來對上部模具和下部模具進行緊固。該升降台和加壓汽缸之間夾設有可伸縮的襯墊,將加壓汽缸的加壓力傳遞至上部模具。然後,形成於該襯墊頭部的螺紋部與螺帽咬合,該螺帽與加壓汽缸接觸,通過使該螺帽旋轉就可調整襯墊的長度。對應模具的高度來調整該襯墊的長度。
另外,日本專利特公平1-24048號所記載的輪胎硫化機中,通過利用機械式升降手段使上滑塊升降,使上模具和下模具可自由開閉。該上連桿與上模具之間夾設有模具高度調整裝置,利用該模具高度調整裝置對應模具的高度來調整上部台板(上模具安裝構件)和下部台板(下模具安裝構件)的間隔。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上述各專利公報所記載的輪胎硫化機中,由於上述對應模具高度進行的調整是通過在模具的上下方向的延長位置上夾設模具高度調整裝置等來進行,因此會產生輪胎硫化機的整體高度變高的問題。另外,對應模具高度進行的調整是利用上述調整螺軸對調整螺筒的螺合插入量或者襯墊對螺紋部的螺帽旋轉量等來進行,因此會有調整難度較大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簡單地進行對應模具高度的調整,並降低輪胎硫化機的整體高度的輪胎硫化機。
[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輪胎硫化機,包含以下構件:橫置收容生胎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保持上述上模具的上模具安裝構件;保持上述下模具的下模具安裝構件;將上述上模具安裝構件沿上下方向引導的引導機構;使上述上模具安裝構件沿上下方向升降,且通過上述上模具安裝構件的升降使上述上模具和上述下模具開閉的開閉機構;將上述上模具和上述下模具以閉合的狀態固定的鎖定機構;及在上述上模具和上述下模具之間賦予緊固力的加壓機構,在此,上述引導機構、上述鎖定機構及上述加壓機構分別是分離設置,上述鎖定機構,具備以下構件:配置於上述上模具的側方,且上端部固定於上述上模具安裝構件,在下端部沿上下方向形成多個槽的吊桿;形成於上述下模具安裝構件,供上述吊桿穿過的貫穿孔;相對於穿過上述貫穿孔的上述吊桿的上述槽沿著水平方向自由卡合的鎖定爪;及使上述鎖定爪相對於上述吊桿僅沿著水平方向進退移動的鎖定爪移動機構。
根據上述構成,通過使得僅沿著水平方向進退移動的鎖定爪與在吊桿的下端部沿上下方向形成多個槽中的任一個卡合,可使吊桿固定於下模具安裝構件。因此,即使在模具高度改變的場合,只需對應於模具的高度來變更與鎖定爪卡合的槽,就可變更上下模具安裝構件的間隔,因此,可簡單地進行對應模具高度的調整。另外,對應模具高度進行的調整不是在模具的上下方向的延長位置,而是利用配置在模具側方的吊桿的下端部沿上下方向形成的多個槽來進行,因此可降低輪胎硫化機的整體高度。
另外,本發明的輪胎硫化機中,上述吊桿的上下方向的長度也可設定為,在上述上模具和上述下模具閉合的狀態下,使上述吊桿的下端部位於上述貫穿孔下方的長度,且在上述上模具和上述下模具打開的狀態下,使上述吊桿的下端部位於上述貫穿孔上方的長度。
根據上述構成,為了裝卸生胎而打開上模具和下模具時,吊桿的下端部會從下模具安裝構件釋放(分離)。其結果,可確保在吊桿的下端部與下模具安裝構件之間的上下模具間的側方被釋放的作業空間。
另外,在本發明的硫化機中,上述鎖定爪移動機構也可固定設置於上述下模具安裝構件的下面,且具有使上述鎖定爪沿水平方向進退移動的進退移動機構。
根據上述構成,鎖定爪移動機構是固定設置在下模具安裝構件的下面。因此,鎖定爪移動機構相對於下模具安裝構件不會沿著上下方向移動。由此,在硫化時即使失去加壓機構的緊固力,由於鎖定爪移動機構相對於下模具安裝構件不會沿上下方向移動,因此以槽與鎖定爪卡合的吊桿幾乎不沿著上下方向移動。其結果,可實現在硫化時模具幾乎不打開的安全性高的輪胎硫化機。
另外,本發明的輪胎硫化機中,上述加壓機構具有汽缸,該汽缸包括環狀的活塞構件,上述活塞構件可與上述上模具和上述下模具中收容的上述生胎同心設定,且形成為使上述生胎的外圍位於上述活塞構件的外圍和內周圍之間的大小。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可增大活塞構件的受壓面積,因此可使用低壓的空氣或氮氣來作為壓力流體。由此,由於無需使用高壓的油來作為壓力流體,因此即使在壓力流體發生洩漏的場合,也無需擔心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
另外,本發明的輪胎硫化機中,上述下模具安裝構件包括形成有上述貫穿孔的下部支撐體和保持上述下模具的下部台板,該下部台板可相對於上述下部支撐體沿著上下方向升降,且安裝於上述活塞構件,上述汽缸也可以是對上述活塞構件向上方加壓的單動汽缸。
根據上述構成,在上模具和下模具閉合的狀態下,在未利用汽缸對活塞構件進行加壓時,下部台板因處於與下模具閉合的狀態下的上模具、保持上模具的上模具安裝構件及吊桿等重量物的重量而向下方移動。隨著該下部台板向下方的移動,活塞構件也向下方移動(自動回復到初始位置),因此可使用單動汽缸作為汽缸。藉此,與採用複動型汽缸等作為汽缸的場合比較,可簡化加壓機構的作業系統(配管等)。
另外,本發明的輪胎硫化機中,上述鎖定機構可以為多個,上述吊桿可沿上述上模具的周圍以等間隔配置。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是以多個鎖定機構來分擔加壓機構所賦予的緊固力的反作用力,因此可使每個鎖定機構所承受的力變小。另外,沿著上模具的周圍以等間隔配置吊桿,因此可使鎖定機構各自承受的力均等。
另外,本發明的輪胎硫化機中,上述開閉機構,也可具有:軸芯沿上下方向配置的螺桿;與上述螺桿螺合、並安裝於上述上模具安裝構件的螺帽構件;使上述螺桿向正反方向旋轉的馬達;以及使上述上模具安裝構件定位的位置控制機構。
根據上述構成,利用馬達使螺桿向正反方向旋轉,使螺帽構件沿上下方向升降,從而使上模具安裝構件沿著上下方向升降。即,由於將容易控制旋轉速度或旋轉角度等的馬達的旋轉運動變換為直線運動,來使上模具安裝構件升降,因此與僅利用汽缸等的直線運動使上模具安裝構件升降的場合比較,可良好進行上模具安裝構件的定位精度。
利用本發明的輪胎硫化機,可簡單進行對應模具高度的調整,並降低輪胎硫化機的整體高度。
以下,根據圖式針對本發明有關的輪胎硫化機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輪胎硫化機的整體構造]
本實施形態有關的輪胎硫化機1是在生胎T的內部放入加熱加壓媒體從內部進行加熱,並從外部對模具10進行加熱及硫化的類型的壓力裝置。如圖1及圖2所示,輪胎硫化機1,主要包括:可裝卸地收容生胎T的模具(上模具11、下模具12及側模具13)10;保持上模具11的上模具安裝構件20;保持下模具12的下模具安裝構件30;沿著上下方向引導上模具安裝構件20的引導機構40;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沿著上下方向升降,並利用該上模具安裝構件20的升降使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開閉的開閉機構50;將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以閉合的狀態固定的鎖定機構60;作為加壓機構的汽缸37;及使配置在生胎T內側的氣囊B上下方向伸縮相對於該生胎T進行氣囊B裝卸的中心機構80。另外,輪胎硫化機1中,分別分離設置引導機構40、鎖定機構60及加壓機構(汽缸37)。
生胎T橫置收容在模具10內,通過從模具10的內外進行加熱來硫化成形。另外,作為生胎T硫化成形用的加熱加壓媒體,例如有蒸氣或高溫氣體(氣體的種類有氮氣等惰性氣體、空氣)等。
[模具]
本實施形態的輪胎硫化機1所使用的模具10是可分割模具,分割為上模具11、下模具12及側模具13。上模具11是配置在橫置的生胎T的上側,下模具12是配置在該生胎T的下側,側模具13則是配置在該生胎T的外圍側。該側模具13沿著周圍方向分割,在合模時卡合於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的外圍部。
沿著周圍方向分割的側模具13的外圍形成有斜面13a,該斜面13a隨著向上方而向徑向內側傾斜。另外,配置在側模具13的徑向外側的組合式擠壓模中間套26的內面形成有與斜面13a相同斜度的斜面26a。側模具13通過升降使斜面13a沿著斜面26a移動,朝著圓周方向擴大或縮小。
[上模具安裝構件]
上模具安裝構件20保持上述上模具11和側模具13,利用開閉機構50可沿著上下方向(Z方向)升降。該上模具安裝構件20,包括:成為上模具安裝構件20的基座的上部滑座21;固定於上部滑座21下面的上部台板22;保持上模具11的上部接合器23;使上部接合器23沿著上下方向(Z方向)移動的汽缸24;作為鎖定機構60的一部分元件,上端部固定於上部滑座21的多支(本實施形態為3支)吊桿25;及安裝於上部台板22的組合式擠壓模中間套26。
在上部滑座21的側面設有引導構件21a,該引導構件21a被下述立柱41的導軌48沿著上下方向引導的直動軸承。另外,該導軌48和引導構件21a構成將上模具安裝構件20沿著上下方向引導的引導機構40。
上部滑座21設有安裝座21b,該安裝座21b與設置有引導構件21a的側面鄰接設置。該安裝座21b的下面固定有開閉機構50的下述螺帽構件55b。另外,安裝座21b設有開閉機構50的下述螺桿55a通過的貫穿孔。
[下模具安裝構件]
下模具安裝構件30保持下模具12,且在其中央部設有中心機構80。該下模具安裝構件30,包括:成為下模具安裝構件30的基座的壓力基座31;設有加壓機構的汽缸37的下部支撐體32;及保持下模具12,安裝於汽缸37的下述活塞構件37a的下部台板33。另外,下部台板33隔著隔熱材34利用螺栓35固定於活塞構件37a。
下部支撐體32固定於壓力基座31,在分別與上述3支吊桿25對應的位置上形成貫穿孔32a(參照圖2)。另外,下部台板33與活塞構件37a形成為一體,可相對於下部支撐體32沿著上下方向升降。另外,壓力基座31設有下述立柱41。
[加壓機構]
加壓機構是具有環狀的活塞構件37a的汽缸37。利用鎖定機構60將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以閉合的狀態固定時,向汽缸37供給壓力流體,對著活塞構件37a向上方加壓(從初始位置上升)時,下部台板33隨著活塞構件37a的上升而向上方移動。隨著該下部台板33的移動,下模具12被推起,因此通過吊桿25在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之間產生抵抗硫化時的輪胎內壓的緊固力。
該活塞構件37a是如圖3所示,與橫置收容於模具10中的生胎T同心設置,且使生胎T的外圍Ta形成位於外圍和內周圍之間的大小。藉此,可增大活塞構件37a的受壓面積,因此可使用低壓的空氣或氮氣來作為供給汽缸37的壓力流體。其結果,由於無需使用高壓的油來作為壓力流體,因此即使在壓力流體發生洩漏的場合,也無需擔心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
另外,利用鎖定機構60將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以閉合的狀態固定的場合,如果不向汽缸37供給壓力流體時,下部台板33因處於與下模具12閉合狀態下的上模具11、上模具安裝構件20及吊桿25等重量物的重量而向下方移動。隨著該下部台板33向下方的移動,活塞構件37a也向下方移動(自動回復到初始位置),因此汽缸37只需向上方加壓即可,可使用單動汽缸來作為汽缸37。因此,與採用複動型汽缸等作為汽缸37的場合比較,可簡化加壓機構的操作系統(配管等)。
[鎖定機構]
鎖定機構60主要由吊桿25、鎖定爪移動機構70及形成於下部支撐體32的貫穿孔32a所構成。該鎖定機構60設置為將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以閉合的狀態固定。具體而言,鎖定機構60將上模具安裝構件20通過吊桿25固定於下模具安裝構件30,設置在硫化時無法打開模具10地牢牢固定。
吊桿25的下端部沿著上下方向以等間隔形成有多個槽25a。亦即,槽25a的上下方向的間距相等。另外,槽25a除了以等間隔形成的場合之外,也可以對應輪胎品種的間隔來形成,也可以是多個槽25a內特定的槽25a形成在對應輪胎品種的位置上。也就是吊桿25的下端部只需沿著上下方向形成有多個槽25a即可。該鎖定爪移動機構70通過將下述鎖定爪73a、73b與穿過貫穿孔32a的吊桿25的預定的槽25a卡合,即可使上部滑座21(上模具安裝構件20)固定在對應模具10高度的預定位置。另外,吊桿25的槽25a的朝上的面以及鎖定爪73a、73b的朝下的面形成為水平,可由該等水平面來承受汽缸37所產生的緊固力的反作用力。
輪胎硫化機1具有多個(本實施形態為3個)鎖定機構60。藉此,由多個鎖定機構60分擔承受汽缸37所產生的緊固力的反作用力,因此可減小每個鎖定機構60所承受的力。另外,如圖4所示,吊桿25是沿著上模具11(模具10)的周圍以等間隔配置。換言之,吊桿25是在上視圖方向配置使連結吊桿25所形成的圖形(吊桿3支時為三角形)的重心位置與模具10的中心(活塞構件37a的圓心)一致。如此一來,使得鎖定機構60各自承受的力均等。另外,為了平衡穩定地將上模具安裝構件20固定於下模具安裝構件30,鎖定機構60是以三個以上為佳。
另外,如上述,本實施形態中,輪胎硫化機1是將鎖定機構60和引導機構40分別分離設置。亦即,吊桿25不具有沿著上下方向引導上模具安裝構件20的功能。因此,利用開閉機構50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上升,在打開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時,吊桿25不需預先連結上模具安裝構件20和下模具安裝構件30之間。即吊桿25的上下方向的長度只需為可安裝於輪胎硫化機1的最大高度的模具10在安裝時所需的長度即可,因此本實施形態中,長度設定為在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閉合的狀態(參照圖1)下,即上模具11到達預定的下端位置時的合模狀態下,使吊桿25的下端部位於貫穿孔32a的下方,並在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打開的狀態(參照圖2)下,即上模具11到達預定的高度位置時的開模狀態下,使吊桿25的下端部位於貫穿孔32a的上方。藉此,如圖2所示,為了裝卸生胎T而打開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時,吊桿25的下端部可從下模具安裝構件30釋放(分離)。其結果,可確保在吊桿25的下端部與下模具安裝構件30之間的上下模具11、12間的側方被釋放的作業空間,可擴大輪胎搬運裝置(裝卸機)的設置位置的自由度,還能提高模具10更換的作用性。換言之,可使輪胎搬運裝置在上模具安裝構件20和下模具安裝構件30之間的出入變得容易,而不會受到吊桿25的妨礙。吊桿25也不會妨礙模具10的更換。
[鎖定機構]
鎖定爪移動機構70是固定設置在下部支撐體32的下面,從上視方向顯示,位於吊桿25的中心位置。如圖5所示,鎖定爪移動機構70,包括:隔開預定間隔相對配置的側導件71a和71b;將該側導件71a和71b的端部彼此連接的連接板72a和72b;在側導件71a和71b的相對內側所形成的水平槽中嵌入,可沿水平方向滑動的2片鎖定爪73a和73b;及使鎖定爪73a和73b沿著水平方向進退移動的進退移動機構的汽缸74。鎖定爪73a和73b被側導件71a及71b限定移動方向僅為水平方向。
另外,如上述,鎖定爪移動機構70固定設置於下部支撐體32的下面,因此鎖定爪移動機構70相對於下模具安裝構件30不會沿著上下方向移動。藉此,在硫化時即使降低因汽缸37所產生的緊固力,但由於鎖定爪移動機構70相對於下模具安裝構件30不會沿著上下方向移動,因此槽25a中與鎖定爪73a、73b卡合的吊桿25幾乎不會沿上下方向移動。因此,可實現在硫化時模具10幾乎不打開的安全性高的輪胎硫化機1。
鎖定爪73a、73b是相對於吊桿25的槽25a沿著水平方向自由卡合的板。連接板72a側的鎖定爪73a與2支桿75連接。該桿75貫穿形成在汽缸74側的鎖定爪73b上的孔,以其前端與汽缸安裝板76連接。該汽缸安裝板76固定有汽缸74,該汽缸74的活塞桿74a與汽缸74側的鎖定爪73b連接。藉此,汽缸74朝向伸長方向(X方向)推進時,鎖定爪73a和73b互相接近(參照圖5(b))。具體而言,一方的鎖定爪與制動件77接觸時,另一方的鎖定爪與被制動件77停止的鎖定爪接近,鎖定爪73a和73b會與吊桿25的預定的槽25a卡合。藉此,鎖定爪73a和73b在與模具10的高度對應的吊桿25的預定的槽位置固定。亦即,在模具10較高(厚)的場合,鎖定爪73a和73b與下側的槽25a卡合。另外,如圖6所示,在模具110較低(薄)的場合,鎖定爪73a、73b和上側的槽25a卡合。因此,如圖6所示,從鎖定爪移動機構70突出的吊桿25的長度比圖1的狀態更長。如上述,可根據與鎖定爪73a、73b卡合的槽25a的位置(鎖定位置)決定上下台板22、33(上下模具安裝構件20、30)的間隔。
將鎖定爪73a、73b與位於最下方的槽25a卡合的場合,上下台板22、33的間隔為該輪胎硫化機1可裝設的模具10的最大高度。在裝設該最大高度的模具10時,若對活塞構件37a進行加壓,則吊桿25(上模具安裝構件20)會沿著上下方向推進因槽25a與鎖定爪73a、73b的上下方向的間隙和緊固力(活塞的上升力)導致的各構件(模具10等)的變形量的總和。
在此,設槽25a的間距為P,設硫化前的模具10的高度減去硫化時的模具10的高度所得到的值為D。當該D小於P時,使鎖定爪73a、73b與硫化前的模具10的高度所對應的位置上的槽25a卡合。當D在2P至P之間的場合,使鎖定爪73a、73b與硫化前的模具10的高度所對應的位置上的槽25a的上一格的槽25a卡合。如上述,根據模具10的高度或硫化時模具10的變形量等來決定與鎖定爪73a、73b卡合的槽25a的位置(鎖定位置)。另外,在硫化時,吊桿25(上模具安裝構件20)的上下方向(Z方向)的進程最大為“P+間隙+變形量”。
另外,在硫化後解除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的固定時,使汽缸74向縮短方向(X方向)推進,使鎖定爪73a和73b彼此遠離,從而解除吊桿25的槽25a與鎖定爪73a、73b的卡合(參照圖5(a))。另外,在此,雖已說明採用制動件77的例子,但也可省略制動件77。此時,吊桿25本身可實現制動件的功能。
[立柱]
立柱41是如圖1和圖2所示,為了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上部滑座21)沿著上下方向(Z方向)的移動所設置。該立柱41是設置於上模具安裝構件20(上部台板22)的外方,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基座部42;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上部滑座21)升降的開閉機構50;及將引導構件21a向上下方向(Z方向)引導的直動軌道即導軌48。
[開閉機構]
開閉機構50是由滾珠螺桿機構構成,該滾珠螺桿機構具有由馬達52驅動的螺桿55a,通過將馬達52的旋轉運動變換為直線運動,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沿著上下方向升降。開閉機構50,具體包括:作為驅動源的馬達52;與馬達52連接的滑輪53a;與滑輪53a隔開預定間隔設置的滑輪53b;裝設於滑輪53a和滑輪53b的同步皮帶54;與滑輪53b連接的螺桿55a;與螺桿55a螺合並可隨該螺桿55a的旋轉而上下方向移動的螺帽構件55b;對螺桿55a進行樞支使其可旋轉的下部軸承56a和上部軸承56b;及設置在螺桿55a上部的制動器57。另外,本實施形態中,採用停止精度較高的伺服馬達作為馬達52,但也可採用具有伺服鎖定功能的變頻馬達。另外,制動器57是為了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長時間停止而設。螺帽構件55b的上面是固定於上部滑座21的安裝座21b的下面。
驅動馬達52後,與馬達52的驅動軸連接的滑輪53a旋轉,通過同步皮帶54使滑輪53b旋轉。藉此,與滑輪53b連接的螺桿55a旋轉,使螺帽構件55b沿著螺桿55a的軸向(上下方向,Z方向)移動。如此使螺帽構件55b沿著上下方向(Z方向)移動時,上部滑座21與螺帽構件55b一同沿著上下方向(Z方向)移動,該上部滑座21具有固定於該螺帽構件55b的安裝座21b。此時,上部滑座21利用引導機構40(引導構件21a、導軌48),將其移動方向僅限定為上下方向(Z方向)。
另外,開閉機構50,具備:設置於螺桿55a的旋轉軸用於檢測旋轉角度等資訊的編碼器(未圖示),及根據該編碼器測得的資訊來控制馬達52,對上模具安裝構件20在上下方向進行定位的位置控制機構(未圖示)。利用該位置控制機構,根據編碼器測得的資訊來控制馬達52,因此能夠以良好的精度對上模具安裝構件20進行定位,其結果,可以使得與鎖定爪73a、73b卡合的吊桿25的槽25a(鎖定位置)與鎖定爪73a、73b的上下位置一致。另外,如上述,由於將容易控制旋轉速度及旋轉角度等的馬達52的旋轉運動變換成直線運動,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升降,因此與僅利用汽缸等的直線運動來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升降的場合比較,可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的定位精度良好。
(輪胎硫化機的動作)
接著,對輪胎硫化機1的硫化動作進行說明。首先,在圖2所示的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打開的狀態,即上模具11到達預定的高度位置的開模狀態下,上模具安裝構件20上升,將生胎T以輪胎搬運裝置(未圖示)搬入輪胎硫化機1中,氣囊B被裝入生胎T的內側。另外,在此狀態下,由於吊桿25的下端部從下模具安裝構件30釋放(完全分離),因此吊桿25不容易妨礙輪胎搬運裝置的出入,也不妨礙模具10的更換。
進入該狀態後,利用開閉機構50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下降,將吊桿25的下端部通過對應的貫穿孔32a。然後,如圖1所示,在鎖定爪73a、73b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和與該鎖定爪73a、73b卡合的槽25a的位置(鎖定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一致的狀態下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後停止,使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成為閉合狀態。另外,與鎖定爪73a、73b卡合的槽25a的位置(鎖定位置)是如上述,根據模具10的高度等來決定。
然後,利用鎖定爪移動機構70使鎖定爪73a、73b沿著水平方向移動並與槽25a卡合,進而將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以閉合的狀態固定。另外,該狀態下,下部台板33因上模具11、上模具安裝構件20及吊桿25等重量物的重量而向下方移動,隨著該下部台板向下方的移動,汽缸37的活塞構件37a也向下方(初始位置)移動。
然後,向汽缸37供給壓力流體,使活塞構件37a從初始位置上升,將下模具12推上,在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之間產生緊固力。在該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之間產生緊固力後,生胎T的內側通過氣囊B被以高壓的加熱加壓媒體加熱。
硫化完成後,將硫化後的輪胎內保有的加熱加壓媒體排出,並停止向汽缸37供給壓力流體。然後,解除鎖定爪移動機構70的鎖定爪73a、73b與吊桿25的槽25a的卡合,利用開閉機構50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上升,直到吊桿25的下端上升至比氣囊B更高的位置即開模位置為止(參照圖2)。然後,將氣囊B從硫化後的輪胎拔出,利用輪胎搬運裝置將硫化完成的輪胎從輪胎硫化機1搬出,而完成一連續的硫化動作。
如上述,根據本實施形態,通過使僅沿著水平方向進退移動的鎖定爪73a、73b與在吊桿25的下端部沿著上下方向形成的多個槽25a中的任一個卡合,可使吊桿25固定於下模具安裝構件30。因此,即使在模具10的高度改變的場合,只需對應於模具10的高度來變更與鎖定爪73a、73b卡合的槽25a,即可變更上下模具安裝構件20、30的間隔,因此,可簡單地進行對應模具10高度的調整。另外,對應模具10高度進行的調整不是在模具10上下方向的延長位置,而是利用配置在模具10側方的吊桿25的下端部沿著上下方向形成的多個槽25a來進行的,因此可降低輪胎硫化機1的整體高度。
另外,根據本實施形態,為了裝卸生胎T而打開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時,吊桿25的下端部是從下模具安裝構件30釋放。其結果,可確保位於吊桿25的下端部與下模具安裝構件30之間的上下模具11、12間的側方被釋放的作業空間。
另外,根據本實施形態,鎖定爪移動機構70是固定設置於下模具安裝構件30的下面。因此,與吊桿25的槽25a自由卡合的鎖定爪73a、73b相對於下模具安裝構件30不會沿上下方向移動。藉此,在硫化時即使加壓機構所產生的緊固力降低,由於鎖定爪移動機構70相對於下模具安裝構件30不會沿著上下方向移動,因此槽25a中與鎖定爪73a、73b卡合的吊桿25幾乎不會沿著上下方向移動。其結果,可實現硫化時模具10幾乎不打開的安全性高的輪胎硫化機1。
另外,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可增大活塞構件37a的受壓面積,因此可使用低壓的空氣或氮氣來作為壓力流體。藉此,由於無需使用高壓的油作為壓力流體,因此即使在壓力流體發生洩漏的場合,也無需擔心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
另外,根據本實施形態,在上模具安裝構件20和下模具安裝構件30閉合的狀態下,如果不利用汽缸37對活塞構件37a進行加壓的場合,下部台板33因上模具11、上模具安裝構件20及吊桿25等重量物的重量而向下方移動。隨著該下部台板33向下的移動,活塞構件37a也向下方移動(自動回復到初始位置),因此可使用單動汽缸來作為汽缸37。藉此,與採用複動型汽缸等作為汽缸37的場合比較,可簡化加壓機構的作業系統(配管等)。
根據本實施形態,由多個鎖定機構60分擔承受汽缸37所賦予緊固力的反作用力,因此可減小每個鎖定機構60所承受的力。另外,沿著上模具11的周圍以等間隔配置吊桿25,因此可使鎖定機構60各自承受的力均等。
根據本實施形態,利用馬達52使螺桿55a向正反方向旋轉,使螺帽構件55b沿著上下方向升降,進而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沿著上下方向升降。亦即,通過將馬達52的旋轉運動變換成直線運動來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升降。亦即,由於將容易控制旋轉速度及旋轉角度等的馬達52的旋轉運動變換成直線運動,來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升降,因此與僅利用汽缸等的直線運動來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升降的場合比較,可使上模具安裝構件20的定位精度良好。
以上,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根據附圖進行了說明,但具體的構成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本發明的範圍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的說明,並包含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及在與申請專利範圍等同的含義及範圍內所有的變更。
1...輪胎硫化機
10...模具
11...上模具
12...下模具
13...側模具
13a...斜面
20...上模具安裝構件
21...上部滑座
21a...引導構件
21b...安裝座
22...上部台板
23...上部接合器
24...汽缸
25...吊桿
25a...槽
26...組合式擠壓模中間套
26a...斜面
30...下模具安裝構件
31...壓力基座
32...下部支撐體
32a...貫穿孔
33...下部台板
34...隔熱材
35...螺栓
37...汽缸
37a...活塞構件
40...引導機構
41...立柱
48...導軌
50...開閉機構
52...馬達
53a、53b...滑輪
54...同步皮帶
55a...螺桿
55b...螺帽構件
56a...下部軸承
56b...上部軸承
57...制動器
60...鎖定機構
70...鎖定爪移動機構
71a、71b...側導件
72a、72b...連接板
73a、73b...鎖定爪
74...汽缸
74a...活塞桿
75...桿
76...汽缸安裝板
77...制動件
80...中心機構
110...模具
B...氣囊
T...生胎
Ta...外圍
圖1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有關的輪胎硫化機的上模具和下模具閉合狀態的橫剖視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有關的輪胎硫化機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打開狀態的橫剖視圖。
圖3是說明模具中收容的生胎和汽缸的活塞構件的位置關係的上視圖。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形態有關的輪胎硫化機的上視圖。
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態有關的輪胎硫化機的鎖定爪移動機構的上視圖,(a)是表示使鎖定爪與吊桿的槽卡合前的狀態的圖,(b)是表示使鎖定爪與吊桿的槽卡合後的狀態的圖。
圖6是採用比圖1的模具更低的模具時的輪胎硫化機的橫剖視圖。
1...輪胎硫化機
10...模具
20...上模具安裝構件
21...上部滑座
21a...引導構件
21b...安裝座
22...上部台板
23...上部接合器
24...汽缸
25...吊桿
25a...槽
26...組合式擠壓模中間套
30...下模具安裝構件
31...壓力基座
32...下部支撐體
33...下部台板
37...汽缸
37a...活塞構件
40...引導機構
41...立柱
42...基座部
48...導軌
50...開閉機構
52...馬達
53a、53b...滑輪
54...同步皮帶
55a...螺桿
55b...螺帽構件
56a...下部軸承
56b...上部軸承
57...制動器
60...鎖定機構
70...鎖定爪移動機構
80...中心機構
B...氣囊
Ta...外圍
Z...上下方向

Claims (7)

  1. 一種輪胎硫化機,其特徵為,包含:上模具及下模具,橫置收容生胎;上模具安裝構件,保持上述上模具;下模具安裝構件,保持上述下模具;引導機構,將上述上模具安裝構件沿著上下方向引導;開閉機構,使上述上模具安裝構件沿著上下方向升降,並透過上述上模具安裝構件的升降使上述上模具和上述下模具開閉;鎖定機構,將上述上模具和上述下模具以閉合的狀態固定;及加壓機構,對上述上模具和上述下模具之間賦予緊固力,在此,上述引導機構、上述鎖定機構及上述加壓機構為分別分離設置,上述鎖定機構,具備以下構件:吊桿,配置於上述上模具的側方,且上端部固定於上述上模具安裝構件,在下端部沿著上下方向形成多個槽;貫穿孔,形成於上述下模具安裝構件,供上述吊桿穿過;鎖定爪,相對於穿過上述貫穿孔的上述吊桿的任一上述槽沿著水平方向自由卡合;及鎖定爪移動機構,使上述鎖定爪相對於上述吊桿僅沿 著水平方向進退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輪胎硫化機,其中,上述吊桿的上下方向的長度設定為在上述上模具和上述下模具閉合的狀態下,使上述吊桿的下端部位於上述貫穿孔的下方,並在上述上模具和上述下模具打開的狀態下,使上述吊桿的下端部位於上述貫穿孔的上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輪胎硫化機,其中,上述鎖定爪移動機構固定設置於上述下模具安裝構件的下面,並具有使上述鎖定爪沿著水平方向進退移動的進退移動機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記載的輪胎硫化機,其中,上述加壓機構具備汽缸,該汽缸具有環狀的活塞構件,上述活塞構件是與上述上模具及上述下模具所收容的上述生胎同心設置,並且形成使上述生胎的外圍位於上述活塞構件的外圍和內周圍之間的大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輪胎硫化機,其中,上述下模具安裝構件,係由:形成有上述貫穿孔的下部支撐體,及保持上述下模具的下部台板,該下部台板可相對於上述下部支撐體沿著上下方向升降,並安裝於上述活塞構件所構成,上述汽缸是對上述活塞構件向上方加壓的單動汽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輪胎硫化機,其中, 上述鎖定機構為多個,上述吊桿是沿著上述上模具的周圍以等間隔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輪胎硫化機,其中,上述開閉機構,具備以下構件:螺桿,軸芯沿著上下方向配置;螺帽構件,與上述螺桿螺合,並安裝於上述上模具安裝構件;馬達,使上述螺桿向正反方向旋轉;及位置控制機構,使上述上模具安裝構件定位。
TW100104405A 2010-02-18 2011-02-10 Tire vulcanizing machine TWI444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3390A JP5481656B2 (ja) 2010-02-18 2010-02-18 タイヤ加硫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0329A TW201200329A (en) 2012-01-01
TWI444280B true TWI444280B (zh) 2014-07-11

Family

ID=44278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4405A TWI444280B (zh) 2010-02-18 2011-02-10 Tire vulcanizing machin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82373B2 (zh)
EP (1) EP2361756B1 (zh)
JP (1) JP5481656B2 (zh)
CN (1) CN102161237A (zh)
TW (1) TWI4442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203063S (zh) 2019-01-14 2020-03-01 廈門台源自動化有限公司 輪胎硫化生產輸送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81657B2 (ja) * 2010-03-23 2014-04-2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加硫機
KR101329215B1 (ko) * 2011-12-16 2013-11-14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타이어 가류 컨테이너
JP5705762B2 (ja) 2012-02-03 2015-04-22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機、および、タイヤ加硫設備
JP2014073583A (ja) * 2012-10-02 2014-04-24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加硫機
CN103273421B (zh) * 2013-04-28 2016-01-06 南安市伟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薄板压紧装置的扣紧装置
CN103231470B (zh) * 2013-05-14 2015-02-11 桂林橡胶机械厂 轮胎硫化机快速换模装置
US9446561B2 (en) * 2013-09-17 2016-09-20 Mcneil & Nrm, Inc. Tire curing press
DE102016003071A1 (de) * 2015-05-28 2016-12-01 Harburg-Freudenberger Maschinenbau Gmbh Schließkrafteinheit
WO2019012549A1 (en) * 2017-07-12 2019-01-17 L&T Rubber Processing Machinery HYDRAULIC TIRE VULCANIZATION PRESS TYP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 MOLD HEIGHT IN A HYDRAULIC TIRE VULCANIZATION PRESS
JP6988448B2 (ja) * 2017-12-21 2022-01-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装置
WO2019220571A1 (ja) * 2018-05-16 2019-11-21 株式会社Rocky-Ichimaru タイヤ加硫機及びタイヤ加硫方法
JP6593514B1 (ja) * 2018-10-11 2019-10-2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9291479A (zh) * 2018-11-16 2019-02-01 华澳轮胎设备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杆式硫化机
JP6809580B1 (ja) 2019-08-05 2021-01-0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1922615B (zh) * 2020-07-31 2022-06-24 临夏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料辊表面焊接处理系统
CN112549377A (zh) * 2020-12-03 2021-03-26 芜湖集拓实心胎有限公司 一种实心轮胎加热硫化模具
CN114536832A (zh) * 2022-03-07 2022-05-27 盐城易宝路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硫化加工用的锁紧装置及其锁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66591B1 (zh) * 1974-04-04 1976-10-08 Zelant Gazuit
FR2362717A2 (fr) * 1976-08-25 1978-03-24 Zelant Gazuit Presse, notamment pour la vulcanisation des pneumatiques
US4245971A (en) * 1979-10-18 1981-01-20 Donald Macmillan & Son, Inc. Molding machine with expandable chamber and locking means
US4318682A (en) * 1980-09-05 1982-03-09 Ex-Cell-O Corporation Press locking apparatus
JPS57203535A (en) * 1981-06-10 1982-12-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Tire vulcanizing press
JPS597031A (ja) * 1982-07-06 1984-01-1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イヤ加硫プレス
JPS5922739A (ja) * 1982-07-30 1984-02-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イヤ加硫機
US4453902A (en) * 1983-08-04 1984-06-12 Mcneil-Akron, Inc. Tire curing press
JPS6061216A (ja) 1983-09-13 1985-04-0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加硫プレス
US4533304A (en) * 1984-04-25 1985-08-06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Mold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for a tire vulcanizer
JPS62164506A (ja) 1986-01-16 1987-07-21 Kobe Steel Ltd 垂直開閉式タイヤ加硫機
JPS6424048A (en) 1987-07-17 1989-01-26 Seiko Epson Corp Defect-free quartz glass
JPH0768285B2 (ja) 1987-08-14 1995-07-2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水素化ニトリルゴムの製造方法
JP2761045B2 (ja) 1989-08-11 1998-06-0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US5238394A (en) * 1990-07-27 1993-08-24 Nissei Jushi Kogyo K.K. Mold clamping apparatus for molding apparatus
US5194267A (en) * 1991-05-08 1993-03-16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Tire vulcanizing press
CN1040078C (zh) * 1992-08-10 1998-10-0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轮胎加压硫化机
JP3254100B2 (ja) * 1995-03-23 2002-02-0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プレス
US5866170A (en) * 1996-06-06 1999-02-02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Tire press
US5744169A (en) 1996-08-08 1998-04-28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Tire press
DE19817822C2 (de) * 1998-04-21 2001-05-10 Thyssen Krupp Ag Reifenheizpresse
JP4175444B2 (ja) * 1999-06-25 2008-11-0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装置
US6524091B2 (en) * 2000-12-28 2003-02-25 Industrias Romi, S.A. Pressure control mechanism for a molding apparatus
US6908584B2 (en) 2002-08-16 2005-06-21 John R. Co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cking a tire vulcanizing press
JP3902529B2 (ja) * 2002-10-04 2007-04-11 株式会社市丸技研 タイヤ加硫装置のタイロッドロック装置
CN2855697Y (zh) * 2005-12-02 2007-01-10 桂林橡胶机械厂 轮胎硫化机
JP4252592B2 (ja) 2006-09-04 2009-04-08 株式会社名機製作所 型締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203063S (zh) 2019-01-14 2020-03-01 廈門台源自動化有限公司 輪胎硫化生產輸送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61756B1 (en) 2014-07-23
EP2361756A1 (en) 2011-08-31
JP2011167916A (ja) 2011-09-01
TW201200329A (en) 2012-01-01
JP5481656B2 (ja) 2014-04-23
US20110200698A1 (en) 2011-08-18
US8282373B2 (en) 2012-10-09
CN102161237A (zh) 201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4280B (zh) Tire vulcanizing machine
CA1272567A (en) Vulcanizing method in tire press
US5492464A (en) Tire vulcanizing press
TWI478804B (zh) 輪胎加硫機以及輪胎加硫機之制動裝置控制方法
US2006013178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 tire press
EP142203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vulcanizing tire
KR20090056877A (ko) 타이어 가황기의 중심 기구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5069636B2 (ja) タイヤ加硫プレス
CN108349179B (zh) 用于制造双面齿带的方法和加工装置
JP5270241B2 (ja) タイヤ加硫機の中心機構、およびタイヤ加硫機のモールド操作方法
JP5682019B1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及びタイヤ加硫方法
CN102528978A (zh) 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
CN201092103Y (zh) 活络模下置式轮胎硫化机
JP2014083738A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及びタイヤ加硫方法
JP3569170B2 (ja) タイヤ加硫機の中心機構
JP6817342B2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
US4955799A (en) Metal mold centering and clamping device in a tire vulcanizing machine
RU58072U1 (ru) Форматор-вулканизатор покрышек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х шин
JPH0124047B2 (zh)
JP3692209B2 (ja) タイヤ加硫機
JP2825218B2 (ja) タイヤ搬送ローダ
JP2004114641A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
TW201829146A (zh) 輪胎硫化裝置
JP3310841B2 (ja) タイヤ加硫プレス
CN114179406A (zh) 一种距离调节锁紧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轮胎硫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