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2607B - L型同軸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L型同軸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2607B
TWI382607B TW098126893A TW98126893A TWI382607B TW I382607 B TWI382607 B TW I382607B TW 098126893 A TW098126893 A TW 098126893A TW 98126893 A TW98126893 A TW 98126893A TW I382607 B TWI382607 B TW I3826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coaxial connector
shaped coaxial
fastening
cylindrica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6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4069A (en
Inventor
Katsumi Kohnishi
Susumu Hashimoto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Publication of TW201014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4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2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26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4Intermediate parts, e.g. adapters, splitters or elbows
    • H01R24/545Elbow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L型同軸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L型同軸連接器,更具體地說涉及可拆裝於具有中心導體及外導體的插座的L型同軸連接器。
作為習知L型同軸連接器,例如,已知有專利文獻1記載的同軸連接器。圖17是專利文獻1記載的同軸連接器210及插座230的分解立體圖。
同軸連接器210由殼體212、襯套214、插槽216及絕緣片218構成,安裝於同軸電纜220的前端,並且可相對於插座230拆裝。同軸電纜220具有外導體222及中心導體224。另外,插座230由外部導體232及中心導體234構成。
如圖17所示,殼體212由圓筒部226、蓋部228及緊固部229構成,和同軸電纜220的外導體222連接。如圖17所示,襯套214由絕緣性材料製作,安裝於殼體212的圓筒部226內。插槽216安裝於襯套214上,並且和同軸電纜220的中心導體224連接。絕緣片218設置於插槽216和蓋部228之間。襯套214、插槽216及絕緣片218相對於殼體212安裝後,封閉蓋部228,並且固定緊固部229。藉此,圓筒部226、蓋部228及同軸電纜220被固定。
如上述構成的同軸連接器210安裝於插座230上。具體而言,外部導體232插入圓筒部226內,藉此和該圓筒部226接觸,並且中心導體234插入插槽216內。藉此,同軸電纜220的外導體222和插座230的外部導體232電連接,同軸電纜220的中心導體224和插座230的中心導體234電連接。
但是,如下說明,專利文獻1記載的同軸連接器210難以低價地進行製作。更詳細地說,係藉由對一片金屬板實施加壓加工等來製作殼體212。然後,相對於圖17的狀態的殼體212安裝襯套214、插槽216及絕緣片218,封閉蓋部228,並且固定緊固部229。
如上所述,在同軸連接器210的製造中,在製作圖17的狀態的殼體212的步驟、封閉蓋部228的步驟之間,進行安裝襯套214、插槽216及絕緣片218的步驟。在此,從降低同軸連接器210的製造成本的觀點考慮,殼體212的加工較佳為在一個作業線上連續進行。因此,製作圖17狀態的殼體212的步驟、封閉蓋部228的步驟較佳為在一個作業線上連續進行。
但是,在同軸連接器210中,在製作圖17狀態的殼體212之後一刻立即封閉蓋部228時,不能安裝襯套214、插槽216及絕緣片218。因此,難以低價地製作同軸連接器210。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228614號公報
於是,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低價地製作的L型同軸連接器。
本發明一形態之L型同軸連接器,係可拆裝於具有中心導體及外部導體之插座,其特徵在於,具備:殼體,具有圓筒部及背面部,且由一片金屬板製成,該圓筒部具有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且與從該第一開口插入之該外部導體接觸,該背面部係連接於該圓筒部,且覆蓋該第二開口;襯套,係安裝於該殼體;以及插槽,係安裝於該襯套且藉由該襯套與該殼體絕緣,與該中心導體連接;在該襯套之收容於該圓筒部之部分之直徑,具有該第一開口之直徑以下之尺寸;該殼體進一步包含緊固部,該緊固部係從該背面部延伸,以隔著該襯套與該背面部對向之方式彎折,據以將該襯套固定於該殼體。
根據本發明,可得到能夠低價地製作的L型同軸連接器。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L型同軸連接器進行說明。
(L型同軸連接器的構成)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的L型同軸連接器10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L型同軸連接器10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L型同軸連接器10的截面結構圖。圖4是L型同軸連接器10的殼體12的組裝途中的立體圖。圖5是俯視L型同軸連接器10的圖。在圖1~圖3中(特別參照圖2),將殼體12、襯套14及插槽16重合的方向設定為Z軸方向。Z軸方向的正方向是從殼體12朝向插槽16的方向。另外,將同軸電纜220延伸的方向設定為X軸方向,將與X軸方向和Z軸方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Y軸方向。X軸方向的正方向是從同軸電纜220朝向插槽16的方向。
如圖1及圖2所示,L型同軸連接器10由殼體12、襯套14及插槽16構成,安裝於同軸電纜220的前端來使用。同軸電纜220由絕緣膜221、外導體222、絕緣膜223及中心導體224構成。另外,如圖3(a)及圖3(b)所示,L型同軸連接器10相對於具有外部導體232及中心導體234的插座230(關於外觀立體圖參照圖17)可拆裝。
如圖2及圖4所示,殼體12用一片金屬板(例如,彈簧用磷青銅)製作,由圓筒部20、背面部21、固定部24及緊固部26、28、30構成。圓筒部20一部分(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部分)形成缺口,且具有位於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開口O1及位於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開口O2。
背面部21與圓筒部20連接,由蓋部22及延伸部23構成。在背面部21上載置有襯套14及同軸電纜220。蓋部22與圓筒部20連接,從圖4的狀態彎折90度,如圖2所示,為覆蓋圓筒部20的開口O2的板狀構件。延伸部23為從該蓋部22向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延伸的板狀構件。
固定部24與圓筒部20連接,並且由支撐部31及彈性部33構成,如圖2所示,和襯套14在Y軸方向並排。如圖4所示,支撐部31,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俯視開口O1時,分別設置於圓筒部20的端部。更詳細地說,兩個支撐部31為從藉由切開圓筒部20所形成的兩個端部向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延伸,且相互對向的板狀構件。
如圖4所示,彈性部33為與支撐部31連接,並且與支撐部31對向的板狀構件。更詳細地說,支撐部31和彈性部33藉由將一片板狀構件彎折成U字型而構成。另外,在彈性部33,與支撐部31對向的面相反側的面設置有凸部34。
緊固部26在L型同軸連接器10組裝前的狀態,為如圖2所示從背面部21向垂直的方向(Z軸方向)延伸的板狀構件。緊固部26設置兩個,隔著背面部21而對向。緊固部26以如圖1所示的方式進行彎折,藉此,具有將襯套14、插槽16、同軸電纜220固定於殼體12上的作用。
另外,如圖4所示,在緊固部26的相互對向的面上設置有凹部32。在圖4中,凹部32為貫通緊固部26的孔。如圖2所示,凹部32和凸部34在背面部21彎折的狀態下相互卡合。凹部32及凸部34為即使在緊固部26未彎折的狀態下,利用殼體12的彈力也能夠維持背面部21不從圓筒部20離開、蓋部22覆蓋開口O2的狀態的保持機構。另外,凹部32也可以設置於彈性部33上,凸部34也可以設置於緊固部26上。
如圖4所示,緊固部28、30為在L型同軸連接器10組裝前的狀態,從背面部21向垂直的方向(Z軸方向)延伸的板狀構件。緊固部28、30各設置兩個,隔著背面部21並對向。即,緊固部28、30及背面部21成為字型。不過,緊固部28、30及背面部21例如也可以成為U字型。緊固部28、30以如圖1所示的方式進行彎折,藉此,具有將同軸電纜220固定於殼體12上的作用。如上所述,緊固部26、28、30具有如下結構,在L型同軸連接器10組裝前的狀態,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看時,如圖2所示,由於向Z軸方向延伸,因此露出用於將襯套14載置的背面部21。
襯套14由樹脂(例如,液晶聚合物)構成的絕緣體構成,具有使殼體12和插槽16絕緣的作用。如圖2所示,襯套14安裝於殼體12上,由圓形部36及保持部38構成。
如圖2所示,圓形部36具有保持插槽16的作用,由背面部39、凸部40及圓筒部41構成。從Z軸方向俯視時,背面部39成為圓形的板狀構件,襯套14安裝於殼體12時,為如圖1所示收容於圓筒部20內的部分(即,不包括凸部40)。另外,如圖5所示,該背面部39的半徑R1具有圓筒部20內周面半徑R2以下的尺寸。藉此,背面部39能夠沿Z軸方向通過開口部O1。
凸部40向遠離圓形的背面部39的中心的方向(即,半徑方向)從背面部39的外緣延伸。另外,從背面部39的中心到凸部40的前端的距離比圓筒部20的內周面的半徑R2大。另外,在圓筒部20的內周面設置有未圖示的凹部。於是,如圖2所示,該凸部40以襯套14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壓入殼體12的方式安裝時,如圖5所示,插入圓筒部20的凹部。藉此,能夠防止襯套14從殼體12脫落。
如圖2所示,圓筒部41設置於背面部39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面上,從Z軸方向俯視看時,具有圓環的一部分被切開的形狀。在圖2中,圓筒部41之連接有保持部38的部分形成缺口。
保持部38具有保持插槽16的作用,如圖2所示,由背面部42、支撐部44及蓋部46構成。背面部42為從圓形部36的背面部39向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延伸的長方形狀的板狀構件。如圖2所示,在該背面部42上載置有插槽16。
如圖2所示,支撐部44為從背面部42向垂直方向(Z軸方向)延伸的板狀構件。支撐部44設置兩個,隔著背面部42並對向,具有以使插槽16不偏離Y軸方向的方式支撐該插槽16的作用。蓋部46設置兩個,為在L型同軸連接器10組裝前的狀態,分別從各支撐部44向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延伸的板狀構件。蓋部46在插槽16及同軸電纜220安裝於襯套14之後,和緊固部26一同被彎折,藉此,具有將插槽16及同軸電纜220固定於襯套14的作用。
插槽16由一片金屬板(例如彈簧用磷青銅)製作,如圖1及圖2所示,安裝於襯套14,並藉由該襯套14和殼體12絕緣。如圖2所示,該插槽16由圓筒部48、背面部50及安裝部52構成。如圖2所示,圓筒部48與背面部50的X軸方向的正方向側連接,為從Z軸方向俯視看時,具有圓環的一部分被切開的形狀。圓筒部48的半徑比襯套14的圓筒部41的半徑小。藉此,圓筒部48在組裝L型同軸連接器10時,如圖1所示,收容於圓筒部41內。
背面部50為從圓筒部41向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延伸的板狀構件。安裝部52在背面部50的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端部,向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彎折而形成,和同軸電纜220的中心導體224連接。更詳細地說,安裝部52以兩片板狀構件隔著間隙而並排的方式製作。而且,同軸電纜220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向負方向側緊壓在安裝部52上,以使同軸電纜220的中心導體224被夾持於安裝部52的間隙中。藉此,同軸電纜220的絕緣膜223的一部分被安裝部52切斷,安裝部52和中心導體224連接。
以上構成的L型同軸連接器10按照如下說明的順序進行組裝。圖6及圖7是L型同軸連接器10的組裝途中的分解立體圖。圖8~圖10是L型同軸連接器10的組裝時的步驟截面圖。
首先,如圖6所示,將襯套14安裝於殼體12上。更詳細地說,以圓形部36收容在圓筒部20內,並且保持部38收容在支撐部31之間的方式,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相對於殼體12壓入襯套14進行安裝。這時,如圖5所示,凸部40插入圓筒部20的凹部。
其次,如圖6及圖7所示,相對於襯套14安裝插槽16。更詳細地說,以圓筒部48收容在圓筒部41內,並且背面部50及安裝部52收容在支撐部44之間的方式,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相對於襯套14安裝插槽16(在圖6及圖7中,只記載了一個支撐部44)。在該狀態下,緊固部26不彎折,因此,襯套14向Z軸方向的正方向露出。
接著,如圖7所示,相對於L型同軸連接器10安裝同軸電纜220。這時,同軸電纜220以外導體222及絕緣膜223在前端露出的方式進行加工。但是,中心導體224不露出。以絕緣膜223位於安裝部52上、外導體222位於緊固部28之間、絕緣膜221位於緊固部30之間的方式,將同軸電纜220載置於L型同軸連接器10上。
載置同軸電纜220時,進行緊固部26、28、30的緊固步驟。如圖8~圖10所示,緊固步驟用治具T1、T2進行。首先,將L型同軸連接器10載置於治具T2上。其次,如圖8所示,使治具T1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下降。如圖8所示,治具T1具有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開口的字型的截面結構。於是,以在治具T1內收容L型同軸連接器10的方式使治具T1下降。
使治具T1下降時,緊固部26與治具T1接觸。如圖8所示,在緊固部26上設置有槽60,因此,若由治具T1承受來自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力,則在該槽60內彎折。
進而使治具T1下降時,如圖9所示,緊固部26與蓋部46接觸。如圖8所示,在支撐部44和蓋部46之間設置有槽62。因此,若由緊固部26承受來自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力,如圖9所示,則蓋部46在槽62內彎折。
蓋部46彎折時,同軸電纜220的絕緣膜223藉由該蓋部46緊壓於安裝部52。這時,絕緣膜223的一部分被安裝部52切斷。藉此,如圖9所示,同軸電纜220的中心導體224進入安裝部52的間隙內。
進而使治具T1下降時,如圖10所示,緊固部26關閉,並且蓋部46關閉。這時,緊固部26以隔著襯套14及固定部24和背面部21對向的方式彎折,藉此,該襯套14固定於殼體12上。另外,固定部24在Y軸方向位於襯套14和緊固部26之間,彈性部33壓接於緊固部26。
另外,同軸電纜220的中心導體224位於安裝部52的間隙之間。藉此,插槽16和中心導體224電連接。
另外,在緊固部26的緊固步驟中,緊固部28、30也可以同時固定。緊固部28以包圍外導體222的周圍的方式固定。藉此,殼體12和外導體222在緊固部28電連接。另外,緊固部30以包圍絕緣膜221的方式固定。經過以上步驟,L型同軸連接器10具有如圖1所示的構成。
下面,對L型同軸連接器10對插座230的拆裝進行說明。如圖17所示,插座230由外部導體232及中心導體234構成。外部導體232為圓筒形狀的電極。中心導體234為向外部導體232的中心延伸的電極。
如圖3(a)及圖3(b)所示,將上述L型同軸連接器10安裝於插座230時,將外部導體232從開口O1插入圓筒部20。藉此,圓筒部20的內周面和外部導體232的外周面接觸,同軸電纜220的外導體222和插座230的外部導體232透過殼體12電連接。這時,圓筒部20被外部導體232擠壓開展。藉此,圓筒部20的內周面與外部導體232的外周面壓接,防止L型同軸連接器10從插座230容易脫落的情況。
另外,在外部導體232插入圓筒部20的同時,如圖3(a)及圖3(b)所示,中心導體234插入插槽16的圓筒部48內。藉此,中心導體234的外周面和圓筒部48的內周面接觸,同軸電纜220的中心導體224和插座230的中心導體234透過插槽16電連接。
(效果)
以上構成的L型同軸連接器10如以下的說明能夠低價地製作。更詳細地說,在L型同軸連接器10中,如圖5所示,背面部39的半徑R1具有圓筒部20的半徑R2以下的尺寸。因此,背面部39能夠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通過圓筒部20的開口O1。即,能夠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安裝背面部39。另外,緊固部26以隔著襯套14和背面部21對向的方式彎折,固定襯套14和殼體12。因此,在緊固部26彎折前的狀態下,如圖2所示,襯套14的保持部38向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露出。因此,能夠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將襯套14的保持部38安裝在殼體12上。因此,在L型同軸連接器10中,能夠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相對於殼體12安裝襯套14。
如上所述,在能夠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相對於殼體12安裝襯套14時,如圖2所示,即使在圓筒部20的開口O2被背面部21覆蓋的狀態下,也能夠相對於殼體12安裝襯套14。因而,在L型同軸連接器10中,能夠在一條生產線上連續進行製作如圖4所示的殼體12的步驟和彎折背面部21的步驟。其結果,能夠低價地製作L型同軸連接器10。
另外,根據L型同軸連接器10,如下說明,能夠高精度地組裝殼體12。更詳細地說,在習知同軸連接器210的製造中,製作圖17的狀態的殼體212的步驟和關閉殼體212的蓋部228的步驟由不同的操作者進行。更詳細地說,殼體212的製作由專門進行加壓加工的操作者進行,與此相反,關閉蓋部228的步驟由非專門進行加壓加工的操作者(同軸連接器210的生產者)進行。專門進行加壓加工的操作者與非專門進行加壓加工的操作者相比能夠高精度進行關閉蓋部228那樣的金屬加工。因此,在同軸連接器210的製作中,理想是關閉殼體212的蓋部228的步驟由專門進行加壓加工的操作者進行。
但是,從製造成本的觀點考慮,專門進行加壓加工的操作者進行關閉蓋部228的步驟較不佳。更詳細地說,關閉蓋部228的步驟在襯套214等的安裝步驟後進行。因此,在同軸連接器210中,要使專門進行加壓加工的操作者關閉蓋部228,需要在非專業進行加壓加工的操作者安裝襯套214等後,向專業進行加壓加工的操作者提交同軸連接器210的半成品。因此,同軸連接器210的半成品在專業進行加壓加工的操作者和非專業進行加壓加工的操作者之間來往,製造成本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在L型同軸連接器10中,相對於背面部21彎折的狀態的殼體12,可安裝襯套14及插槽16。因此,L型同軸連接器10的生產者購入如圖2所示的背面部21彎折狀態的殼體12,相對於該殼體12安裝襯套14及插槽16,藉此,可以製作L型同軸連接器10。因此,彎折殼體12的背面部21的步驟由專門進行加壓加工的操作者進行。其結果,在L型同軸連接器10中,能夠高精度組裝殼體12。
另外,如圖4所示,在L型同軸連接器10中設置有凹部32及凸部34。因此,凹部32和凸部34卡合,藉此,相對於固定部24緊固部26固定。其結果,即使在緊固部26未固定的狀態,如圖2所示,殼體12也能夠維持背面部21彎折並覆蓋開口O2的狀態。
(變形例)
L型同軸連接器10不僅限於上述實施形態所示者。因此,L型同軸連接器10在其宗旨範圍內可以變更。下面,參照附圖說明L型同軸連接器10的變形例。圖11及圖12是其他的組裝方式的L型同軸連接器10的組裝途中的分解立體圖。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如圖6及圖7所示,相對於殼體12安裝襯套14後,在襯套14上安裝插槽16。但是,襯套14及插槽16的安裝順序不僅限於此。例如,如圖11所示,也可以在襯套14上安裝了插槽16後,如圖12所示,在殼體12上安裝襯套14。
另外,在襯套14中,如圖2所示,在圓筒部41上設置有缺口。通過設置這種缺口,能夠相對於襯套14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安裝插槽16。
但是,在襯套14中,在圖3(b)的A的位置,插槽16和外部導體232有可能會短路。更詳細地說,在圓筒部41上設置缺口時,在該缺口的部分,插槽16的背面部50向Z軸方向的正方向露出。對具有這種插槽16的L型同軸連接器10安裝插座230時,在背面部50露出的部分,背面部50和外部導體232接近。其結果,在L型同軸連接器10強力緊壓在插座230時等,插槽16和外部導體232有可能會短路。
於是,也可以使用圖13的外觀立體圖所示的襯套14′。圖13所示的襯套14′在圓筒部41上未設置缺口。代替此,襯套14′被XZ平面分割為二。另外,在圓筒部41的下面和背面部42的上面之間設置有間隙SP2。以通過間隙SP2的方式將插槽16載置在背面部42上。而且,接合被分割為二的襯套14′。之後,藉由和圖11及圖12所示的步驟同樣的步驟,將襯套14′及同軸電纜220安裝於殼體12上。最後,藉由固定緊固部26、28、30,完成L型同軸連接器10。
在使用圖13所示的襯套14′時,在圓筒部41上未設置缺口,因此,插槽16的背面部50不會向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露出。因此,即使在L型同軸連接器10強力緊壓在插座230時等,插槽16和外部導體232也不會短路。但是,在使用襯套14′時,相對於襯套14′安裝插槽16後,需要將襯套14′安裝於殼體12上。
另外,在上述實施形態的L型同軸連接器10中,如圖2所示,彈性部33係將支撐部31彎折成U字型而製作,但是,彈性部33的結構不僅限於此。圖14是俯視第一變形例的L型同軸連接器10a的圖。圖15是俯視第二變形例的L型同軸連接器10b的圖。
在L型同軸連接器10a中,緊固部26及支撐部31為相隔間隙SP3設置的板狀構件。緊固部26具備彈性部33a。更詳細地說,彈性部33a彎折緊固部26的一部分而與支撐部31壓接。該L型同軸連接器10a也和L型同軸連接器10同樣,彈性力可以作用在緊固部26和支撐部31間,因此,容易將圓筒部20與外部導體232壓接的力設定成適當的大小。其結果,能夠以適度的力將L型同軸連接器10a拆裝在插座上。另外,在圖14所示的L型同軸連接器10a中,彈性部33a的結構為,彎折緊固部26的一部分並相對於支撐部31壓接,但是,彈性部33a的結構也可以為例如,彎折支撐部31的一部分並相對於緊固部26壓接。
另外,彈性部33的結構也可以如圖15的彈性部33b所示,與殼體12是分開設置的。該彈性部33b為由設置於緊固部26和支撐部31之間的合成橡膠構成的彈性體。該L型同軸連接器10b也和L型同軸連接器10同樣,彈性力可以作用在緊固部26和支撐部31之間,因此,容易將圓筒部20與外部導體232壓接的力設定成適當的大小。其結果,能夠以適度的力將L型同軸連接器10b拆裝於插座。
另外,在上述實施形態的L型同軸連接器10中,如圖5所示,從背面部39突出的凸部40和設置於圓筒部20的內周面的凹部卡合,藉此,防止襯套14從殼體12脫落的情況。但是,防止襯套14從殼體12脫落的構成不僅限於此。
圖16是俯視第三變形例的L型同軸連接器10c的圖。
如圖16所示,殼體12在開口O1也可以進一步具備向圓筒部20的內側突出的凸部60。藉此,從Z軸方向俯視時,凸部60和襯套14稍稍重合,藉此,防止襯套14從殼體12脫落。
01、02...開口
10、10a、10b、10c...L型同軸連接器
12...殼體
14、14`...襯套
16...插槽
20、41、48...圓筒部
21、39、42、50...背面部
22、46...蓋部
23...延伸部
24...固定部
26、28、30...緊固部
31、44...支撐部
32...凹部
33、33a、33b...彈性部
34、40、60...凸部
36...圓形部
38...保持部
52...安裝部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外觀立體圖。
圖2是圖1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3(a)、(b)是圖1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截面結構圖。
圖4是圖1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殼體的組裝途中的立體圖。
圖5是俯視圖1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圖。
圖6是圖1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組裝途中的分解立體圖。
圖7是圖1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組裝途中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圖1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組裝時的步驟截面圖。
圖9是圖1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組裝時的步驟截面圖。
圖10是圖1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組裝時的步驟截面圖。
圖11是其他組裝方式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組裝途中的分解立體圖。
圖12是其他組裝方式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組裝途中的分解立體圖。
圖13是變形例的襯套的外觀立體圖。
圖14是俯視第一變形例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圖。
圖15是俯視第二變形例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圖。
圖16是俯視第三變形例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圖。
圖17是專利文獻1記載的同軸連接器及插座的分解立體圖。
10...L型同軸連接器
12...殼體
14...襯套
16...插槽
20,41,48...圓筒部
21,39,42,50...背面部
22,46...蓋部
23...延伸部
24...固定部
26,28,30...緊固部
31,44...支撐部
32...凹部
33...彈性部
34,40...凸部
36...圓形部
38...保持部
52...安裝部
220...同軸電纜
221...絕緣膜
222...外導體
223...絕緣膜
224...中心導體

Claims (6)

  1. 一種L型同軸連接器,係可拆裝於具有中心導體及外部導體之插座,其特徵在於,具備:殼體,具有圓筒部及背面部,且由一片金屬板製成,該圓筒部具有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且與從該第一開口插入之該外部導體接觸,該背面部係連接於該圓筒部,且覆蓋該第二開口;襯套,係安裝於該殼體;以及插槽,係安裝於該襯套且藉由該襯套與該殼體絕緣,與該中心導體連接;在該襯套之收容於該圓筒部之部分之直徑,具有該第一開口之直徑以下之尺寸;該殼體進一步包含緊固部,該緊固部係從該背面部延伸,以隔著該襯套與該背面部對向之方式彎折,據以將該襯套固定於該殼體;將從該第二開口朝向該第一開口之方向設為第一方向時,在該緊固部未彎折之狀態下,該襯套從該殼體朝向該第一方向露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殼體進一步具備保持機構,該保持機構在該緊固部未彎折之狀態下,亦能夠維持該背面部覆蓋該第二開口之狀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殼體進一步具備連接於該圓筒部、在該背面部上與該襯套並排之固定部; 該緊固部係以隔著該襯套及該固定部與該背面部對向之方式彎折;該保持機構,係由設置於該緊固部或該固定部之任一者之第一凸部、及設置於該緊固部或該固定部之另一者且與該第一凸部卡合之第二凹部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殼體電連接於同軸電纜之外導體;該插槽電連接於該同軸電纜之中心導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襯套進一步具備從收容於該圓筒部部分之中心延伸之第二凸部;該第二凸部插入於設在該圓筒部之內周面之凹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殼體進一步具備在該第一開口朝向該圓筒部之內側突出之第三凸部。
TW098126893A 2008-09-10 2009-08-11 L型同軸連接器 TWI3826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1758A JP4720881B2 (ja) 2008-09-10 2008-09-10 L型同軸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4069A TW201014069A (en) 2010-04-01
TWI382607B true TWI382607B (zh) 2013-01-11

Family

ID=41664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6893A TWI382607B (zh) 2008-09-10 2009-08-11 L型同軸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47871B2 (zh)
EP (1) EP2175524B1 (zh)
JP (1) JP4720881B2 (zh)
KR (1) KR101041318B1 (zh)
CN (1) CN101673909B (zh)
TW (1) TWI3826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6698B (zh) * 2014-12-02 2019-04-11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芯線的保持、固定功能的同軸電纜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3154B2 (ja) * 2010-03-18 2014-06-1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
US8317540B2 (en) * 2010-10-13 2012-11-27 Shih-Chieh Ch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shell
JP5408239B2 (ja) * 2011-12-09 2014-02-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取り付け方法
JP2013157113A (ja) 2012-01-27 2013-08-15 Hosiden Corp 同軸コネクタ
JP5763007B2 (ja) * 2012-04-19 2015-08-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102842838B (zh) * 2012-08-01 2015-01-0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线缆连接器
JP5768989B2 (ja) * 2013-09-06 2015-08-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US10224124B2 (en) 2014-01-07 2019-03-05 Minipumps, Llc Welding washers for microwire welding
CN104183985A (zh) * 2014-09-05 2014-12-03 江苏东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金属架的连接器
JP6593631B2 (ja) * 2015-09-24 2019-10-2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6390862B2 (ja) * 2016-03-23 2018-09-19 Smk株式会社 L型同軸コネクタ
KR101788041B1 (ko) * 2016-05-04 2017-10-19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동축 케이블 커넥터
WO2020031760A1 (ja) * 2018-08-10 2020-02-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面実装型コネクタ及び面実装型コネクタセット
WO2020129559A1 (ja) * 2018-12-19 2020-06-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型同軸コネクタにおける絶縁性部材の位置決め構造
DE102019117473A1 (de) * 2019-06-28 2020-12-31 Tesat-Spacecom Gmbh & Co. Kg Schaltungsanordnung bestehend aus zwei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Hochfrequenzkomponenten
JP7344150B2 (ja) * 2020-02-10 2023-09-1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7407611B2 (ja) * 2020-02-10 2024-01-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1997A (ja) * 2002-05-08 2003-11-21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ミニ同軸コネクタ
JP2006228614A (ja) * 2005-02-18 2006-08-31 Murata Mfg Co Ltd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通信装置
TWI292642B (zh) * 2003-12-19 2008-01-1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4704B2 (ja) * 1991-03-12 1996-06-0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ケ―ブル用コネクタと結線方法
JP3120692B2 (ja) * 1995-04-18 2000-12-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
JP3679651B2 (ja) * 1999-07-30 2005-08-0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L型同軸コネクタ
US6416357B1 (en) * 2001-03-12 2002-07-0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ble end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after assembly
US6712645B1 (en) * 2003-04-22 2004-03-30 Input Output Precise Corporation Cable fixture of coaxial connector
JP4481161B2 (ja) * 2004-12-24 2010-06-16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L型同軸ケーブル用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4549277B2 (ja) 2005-10-27 2010-09-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1054430Y (zh) 2007-01-31 2008-04-30 黄淑薰 线缆连接器改良结构
JP4097681B1 (ja) * 2007-02-01 2008-06-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295665B2 (ja) * 2008-07-09 2013-09-18 恬▲ばい▼ 陳 同軸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1997A (ja) * 2002-05-08 2003-11-21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ミニ同軸コネクタ
TWI292642B (zh) * 2003-12-19 2008-01-1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JP2006228614A (ja) * 2005-02-18 2006-08-31 Murata Mfg Co Ltd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通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6698B (zh) * 2014-12-02 2019-04-11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芯線的保持、固定功能的同軸電纜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75524B1 (en) 2016-06-01
KR101041318B1 (ko) 2011-06-14
CN101673909B (zh) 2012-05-30
CN101673909A (zh) 2010-03-17
KR20100030600A (ko) 2010-03-18
US20100062639A1 (en) 2010-03-11
JP2010067426A (ja) 2010-03-25
TW201014069A (en) 2010-04-01
EP2175524A1 (en) 2010-04-14
US8047871B2 (en) 2011-11-01
JP4720881B2 (ja) 201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2607B (zh) L型同軸連接器
TWI387167B (zh) L型同軸連接器
JP2010080262A (ja) L型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31017B2 (ja) コネクタ用のメス端子
TWI548166B (zh) Coaxial connectors and connections
JP2012238422A (ja) 車載用電気機器のシールカバー
US9979126B2 (en) Lever type connector
WO2017006622A1 (ja) 防水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053759B2 (ja) ソケット端子
US20190052031A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coaxial connector device
US10446976B2 (en) Shiel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connection structure
TWI458209B (zh) Installation of coaxial connectors
JP6127009B2 (ja) 物理量測定装置
JP2021044094A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接続方法
JP2020187896A (ja) コネクタ
TW202240983A (zh) 纜線連接器
JP2020072065A (ja) 改良した端子を備えた電源用コネクタ装置
TWM499666U (zh)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JP4025588B2 (ja) 電線クランプ
US20230198185A1 (en) Connector
JP2530035Y2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
TW202240991A (zh) 纜線連接器
JP595731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継電部構造
TWM521279U (zh) 射頻連接器
TWM471066U (zh) 同軸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