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8209B - Installation of coaxial connectors - Google Patents

Installation of coaxial connecto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8209B
TWI458209B TW101138207A TW101138207A TWI458209B TW I458209 B TWI458209 B TW I458209B TW 101138207 A TW101138207 A TW 101138207A TW 101138207 A TW101138207 A TW 101138207A TW I458209 B TWI458209 B TW I4582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ulking
axis direction
coaxial connector
riveting
outer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8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0510A (zh
Inventor
Yasushi Yamamoto
Ryo Watanabe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Publication of TW201340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0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8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8209B/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Description

同軸連接器之安裝方法
本發明涉及安裝方法,進一步特定而言,涉及將同軸連接器安裝在同軸電纜上的安裝方法。
作為涉及現有的同軸連接器的安裝方法的發明,例如,公知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L型同軸連接器。圖17是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L型同軸連接器110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17所示,殼體112與外部導體222連接。套管114安裝在殼體112上。插口116安裝在套管114、且藉由該套管114而與殼體112絕緣。殼體112包括:鉚接部126,其藉由折彎而壓接于該套管114;以及鉚接部130,其藉由折彎而壓接於同軸電纜220的絕緣被膜221。套管114藉由來自鉚接部126的力而壓接於絕緣體223。插口116藉由來自套管114的力而破壞絕緣體223從而與中心導體224連接。
以上這樣構成的L型同軸連接器110如下述那樣地安裝在同軸電纜220上。圖18是表示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將L型同軸連接器110安裝在同軸電纜220上的情況的剖面構造圖。
進一步詳細而言,如圖18所示,在將同軸電纜220設置在插口116上的狀態下,使朝下側開口的呈U字形的治具500下降,來對鉚接部126進行鉚接。由此,藉由鉚接部126按壓套管114,並且藉由套管114按壓同軸電纜220。 其結果是,插口116破壞絕緣體223而與中心導體224連接。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L型同軸連接器110中,為了更準確地將同軸電纜220定位在L型同軸連接器110上,有使用壓入衝頭來設置同軸電纜220的情況。圖19是表示藉由壓入衝頭400來設置同軸電纜220的情況的剖面構造圖。
更詳細而言,如圖19所示,壓入衝頭400在上下方向貫通治具500。使壓入衝頭400下降來從上側將同軸電纜220按壓於插口116。同軸電纜220的設置操作結束後,則一邊使壓入衝頭400朝上側退回,一邊使治具500下降。由此,將L型同軸連接器110安裝在同軸電纜220上。
然而,在使用圖19所示的壓入衝頭400的情況下,存在未將L型同軸連接器110牢固地固定在同軸電纜220上的危險。更詳細而言,如圖19所示,在治具500上設置有供壓入衝頭400通過的孔502。因此,治具500在設置有孔502的部分不與鉚接部126接觸。於是,存在不能以足夠的強度將鉚接部126壓接于套管114,從而L型同軸連接器110容易從同軸電纜220脫落的危險。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80262號公報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同軸連接器容易從同軸電纜脫落的情況的安裝方法。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所涉及的安裝方法是將同軸連接器安裝在同軸電纜的安裝方法,其中,所述同軸電纜由第一中心導體、設置於該第一中心導體的周圍的絕緣體、設置於該絕緣體的周圍的第一外部導體、以及設置於該第一外部導體的周圍的絕緣被膜構成,並且在上述同軸電纜的前端,所述絕緣被膜被除去而所述第一外部導體露出、且該第一外部導體被除去而所述絕緣體露出,上述安裝方法的特徵在於上述同軸連接器具備:第二外部導體,該第二外部導體具有呈朝上側開口的U字形的第一鉚接部;套管,該套管載置在上述第二外部導體上並由絕緣體構成;以及第二中心導體,該第二中心導體在上述套管的載置在上述第一鉚接部上的部分上,與上述第一中心導體連接,上述安裝方法具備:第一步驟,利用能夠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按壓構件,從上側將上述同軸電纜按壓於上述第二中心導體;第二步驟,使上述按壓構件退避到在第一鉚接刀具的第一凹部的底部設置的孔內,並且使該第一鉚接刀具下降,利用該第一凹部對上述第一鉚接部進行鉚接,其中,上述第一凹部設於上述第一鉚接刀具,並呈朝下側開口的U字形;以及第三步驟,使設置有呈朝下側開口的U字形的第二凹部的第二鉚接刀具下降,在上述第二步驟之後進一步利用該第二凹部對上述第一鉚接部進行鉚接。
根據本發明,能夠抑制同軸連接器容易從同軸電纜脫落的情況。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裝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對按照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裝方法安裝於同軸電纜的同軸連接器的結構進行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同軸連接器10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同軸連接器10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同軸連接器10的剖面構造圖。圖4是組裝同軸連接器10的殼體12的中途的立體圖。在圖1~圖3(尤其參照圖2)中,將殼體12、套管14以及插口16重疊的方向設為z軸方向。z軸方向的正方向是指從殼體12朝向插口16的方向。另外,將同軸電纜220延伸的方向設為x軸方向,將與x軸方向和z軸方向正交的方向設為y軸方向。x軸方向的正方向是指從同軸電纜220朝向插口16的方向。x軸方向與z軸方向正交。
如圖1以及圖2所示,同軸連接器10由殼體12、套管14以及插口16構成。如圖3(a)以及圖3(b)所示,同軸連接器10能夠相對於具有外部導體232以及中心導體234的插座230裝卸。
如圖2所示,同軸電纜220由絕緣被膜221、外部導體222、絕緣體223以及中心導體224構成。絕緣體223設置於中心導體224的周圍,並具有彈性。外部導體222設置於絕緣體223的周圍。絕緣被膜221設置於外部導體222的周圍。另外,在同軸電纜220的前端,除去絕緣被膜221 而使外部導體222露出。此外,在同軸電纜220的前端,除去外部導體222而使絕緣體223露出。
殼體12由一塊金屬板(例如,彈簧用磷青銅)製成,如圖2以及圖4所示,其包括圓筒部20、背面部21、保持部23以及固定部24。
圓筒部20具有沿z軸方向延伸的中心軸,如圖4所示,具有位於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開口O1以及位於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開口O2。但是,圓筒部20的一部分(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部分)被切開。
背面部21是板狀構件,其與圓筒部20連接,並從圖4的狀態以90度折彎,而如圖2所示地覆蓋圓筒部20的開口O2。在背面部21上載置套管14。
固定部24與圓筒部20連接,並如圖2所示那樣從y軸方向的兩側夾住套管14。如圖4所示,在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俯視開口O1時,固定部24分別設置於圓筒部20的端部。更詳細而言,兩個固定部24是從藉由將圓筒部20切開而形成的兩個端部朝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延伸、且相互對置的板狀構件。
另外,在固定部24設置有彎曲部33。如圖4所示,彎曲部33藉由如下方式形成,即,以使固定部24的間隔擴大的方式使固定部24的一部分朝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或者負方向側彎曲。
如圖1以及圖2所示,保持部23從圓筒部20沿同軸電纜220延伸,具體而言,與背面部21的x軸方向的負方 向側連接。如圖4所示,保持部23具有鉚接部26、28、30。
鉚接部26是如下板狀構件,即,在組裝同軸連接器10前的狀態下,鉚接部26如圖2所示那樣設置於背面部21的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並呈朝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開口的U字形。鉚接部26藉由如圖1所示那樣地彎折,而捲繞在套管14、固定部24以及絕緣體223的周圍。由此,鉚接部26壓接于套管14、固定部24以及絕緣體223。此時,固定部24被鉚接部26按壓而壓接于套管14。於是,固定部24以及鉚接部26保持套管14。根據以上說明,鉚接部26發揮將套管14、插口16以及同軸電纜220固定於殼體12的作用。
鉚接部28是如下板狀構件,即,在組裝同軸連接器10前的狀態下,鉚接部28如圖4所示那樣在鉚接部26的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以與鉚接部26鄰接的方式設置、並呈朝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開口的U字形。鉚接部28藉由如圖1所示那樣地彎折,而捲繞在外部導體222的周圍,從而保持同軸電纜220的外部導體222。由此,鉚接部28發揮將同軸電纜220固定於殼體12的作用。
鉚接部30是如下板狀構件,即,在組裝同軸連接器10前的狀態下,鉚接部30如圖4所示那樣在鉚接部28的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以與鉚接部28鄰接的方式設置、並呈朝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開口的U字形。鉚接部30藉由如圖1所示那樣地彎折,而捲繞在絕緣被膜221的周圍,從而保持同軸電纜220的絕緣被膜221。由此,鉚接部30發揮將 同軸電纜220固定於殼體12的作用。
套管14由絕緣體構成,發揮使殼體12與插口16絕緣的作用,其中,該絕緣體由樹脂(例如,液晶聚合物)構成。套管14載置在殼體12上,如圖2所示,由圓形部36以及保持部38構成。
圓形部36發揮保持插口16的作用,如圖2所示那樣由背面部39以及圓筒部41構成。背面部39是在從z軸方向俯視時呈圓形的板狀構件,並且是在將套管14安裝於殼體12時如圖1所示那樣收容於圓筒部20內的部分。
如圖2所示,圓筒部41設置在背面部39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面上,並具有沿z軸方向延伸的中心軸。圓筒部41的中心軸與圓筒部20的中心軸大致一致。
保持部38發揮保持插口16的作用,並如圖2所示那樣由背面部42以及按壓部46構成。背面部42是從圓形部36的背面部39朝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延伸的長方形的板狀構件。背面部42是套管14的載置在鉚接部26上的部分。另外,如圖2所示,在背面部42上載置插口16。
按壓部46是與x軸方向垂直的板狀構件,其設置在背面部42上。然而,在按壓部46的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端部與背面部42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面之間設置有間隙Sp。同樣,在圓筒部41與背面部42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面之間也設置有間隙Sp。由此,按壓部46的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空間與圓筒部41內經由間隙Sp而連通。
另外,如圖2所示,套管14能夠分離成兩個。具體而 言,套管14呈V字形地分為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一半與y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一半。由此,後述的插口16能夠安裝于套管14。
插口16由一塊金屬板(例如,彈簧用磷青銅)製成,如圖1以及圖2所示安裝于套管14,並藉由該套管14而與殼體12絕緣。如圖2所示,該插口16由圓筒部48、背面部50以及安裝部52構成。如圖2所示,圓筒部48與背面部50的x軸方向的正方向側連接,在從z軸方向俯視時,具有圓環的一部分被切開的形狀。圓筒部48的半徑比套管14的圓筒部41的半徑小。因此,在組裝有同軸連接器10時,圓筒部48如圖1所示那樣收容在圓筒部41內。此外,在從圓筒部20的中心軸延伸的方向(z軸方向)俯視時,圓筒部48位於圓筒部20的中心。
背面部50是以從圓筒部41通過間隙Sp的方式朝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延伸的板狀構件。安裝部52藉由朝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垂直地折彎而設置於背面部50的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端部,並在背面部42上與同軸電纜220的中心導體224連接。更詳細而言,安裝部52由隔著規定的間隙而並排的兩塊切斷用片52a、52b構成,並在x軸方向上配置於與鉚接部26一致的位置。由鉚接部26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朝負方向側將同軸電纜220按壓於切斷用片52a、52b,以使同軸電纜220的中心導體224被夾在切斷用片52a、52b之間的規定的間隙。由此,切斷用片52a、52b由於來自鉚接部26的力而壓接於同軸電纜220的絕緣體 223。而且,切斷用片52a、52b切斷(破壞)同軸電纜220的絕緣體223的一部分,而與中心導體224連接。
接下來,對組裝同軸連接器10以及將該同軸連接器10安裝於同軸電纜220的操作進行說明。圖5以及圖6是組裝同軸連接器10中途的分解立體圖。
首先,如圖5所示,相對于套管14安裝插口16。更詳細而言,以將圓筒部48收容在圓筒部41內、並且將背面部50收容在間隙Sp的方式,藉由套管14從y軸方向的兩側夾住插口16。
接下來,如圖6所示,相對於殼體12安裝套管14。更詳細而言,以將圓形部36收容在圓筒部20內、並且將保持部38收容在固定部24間的方式,並以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相對於殼體12壓入套管14的方式進行安裝。
接下來,如圖6所示,將同軸電纜220載置在安裝部52上。此時,以使外部導體222以及絕緣體223露出的方式對同軸電纜220的前端進行加工。然而,中心導體224不露出。以使絕緣體223位於安裝部52上、使外部導體222位於鉚接部28間、並使絕緣被膜221位於鉚接部30間的方式,將同軸電纜220載置於插口16。
載置同軸電纜220後,則進行鉚接部26、28、30的鉚接步驟。以下,參照附圖對鉚接步驟進行說明。圖7~圖9是從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俯視鉚接刀具60、62、68、70、76、78以及台座64、66、72、74、80、82的圖。圖10~圖16是表示藉由鉚接刀具60、62、68、70、76、78來對鉚接 部26、28、30進行鉚接的情況的剖面構造圖。
針對鉚接步驟進行說明時,同時參照圖7~圖9對鉚接刀具60、62、68、70、76、78以及台座64、66、72、74、80、82進行說明。
如圖7所示,鉚接刀具60、62由一塊金屬板A1構成。鉚接刀具60與鉚接刀具62相比設置於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並發揮對鉚接部26進行鉚接的作用。在鉚接刀具60,且在金屬板A1的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邊L1,設置有呈朝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開口的U字形的凹部61。凹部61形成為,在底部附近、隨著接近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而y軸方向上的寬度緩緩地變窄的形狀。另外,在凹部61的底部(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裏側),設置有在z軸方向上貫通鉚接刀具60的孔84。在孔84內設置有沿z軸方向延伸的棒狀構件亦即壓入衝頭86。壓入衝頭86是在z軸方向能夠移動、並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將同軸電纜220按壓於插口16的按壓構件。
鉚接刀具62發揮對鉚接部26進行鉚接的作用。在鉚接刀具62,且在金屬板A1的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邊L1,設置有呈朝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開口的U字形的凹部63。凹部63的底部附近與y軸方向平行。由此,凹部63的深度D2比凹部61的深度D1淺。
如圖7所示,台座64、66由一塊金屬板B1構成。台座64與台座66相比設置於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台座64、66發揮從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支承鉚接部26的作用,並呈 從金屬板B1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邊L4朝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突出的梯形狀。
如圖8所示,鉚接刀具68、70由一塊金屬板A2構成。鉚接刀具68與鉚接刀具70相比設置於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鉚接刀具68幾乎不對鉚接部28進行鉚接。因此,在鉚接刀具68,且在金屬板A2的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邊L2,設置有呈朝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開口的U字形、且深度比較深的凹部69。
鉚接刀具70發揮對鉚接部28進行鉚接的作用。在鉚接刀具70,且在金屬板A2的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邊L2,設置有呈朝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開口的U字形的凹部71。凹部71的底部附近與y軸方向平行。由此,凹部71的深度D4比凹部69的深度D3淺。
如圖8所示,台座72、74由一塊金屬板B2構成。台座72與台座74相比設置於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台座72、74發揮從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支承鉚接部28的作用,並呈從金屬板B2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邊L5朝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突出的梯形狀。
如圖9所示,鉚接刀具76、78由一塊金屬板A3構成。鉚接刀具76與鉚接刀具78相比設置於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發揮對鉚接部30進行鉚接的作用。在鉚接刀具76,且在金屬板A3的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邊L3,設置有呈朝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開口的U字形的凹部77。凹部77的底部附近與y軸方向平行。
鉚接刀具78不對鉚接部30進行鉚接。在鉚接刀具78,且在金屬板A3的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邊L3,設置有呈朝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開口的U字形的凹部79。凹部79的深度D6比凹部77的深度D5深。此外,凹部79的寬度W2比凹部77的寬度W1寬。
如圖9所示,台座80、82由一塊金屬板B3構成。台座80與台座82相比設置於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台座80、82發揮從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支承鉚接部30的作用,並呈從金屬板B3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邊L6朝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突出的梯形狀。
如上構成的金屬板A1~A3以使邊L1~L3一致地重疊的方式、並以從x軸方向的正方向側朝負方向側依次排列的方式重疊。由此,凹部61、69、77重疊,凹部63、71、79重疊。
另外,金屬板B1~B3以使邊L4~L6一致地重疊的方式、並以從x軸方向的正方向側朝負方向側依次排列的方式重疊。由此,台座64、72、80重疊,台座66、74、82重疊。
接下來,參照圖10~圖16對鉚接部26、28、30的鉚接步驟中的鉚接刀具60、62、68、70、76、78的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如圖10所示,將同軸連接器10設置在台座64、72、80上,並且將同軸電纜220設置在插口16的安裝部52上。
接下來,如圖11~圖13所示,使壓入衝頭86朝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下降,而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將同軸電纜220按壓於插口16的安裝部52。
接下來,如圖14~圖16所示,使壓入衝頭86朝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移動而退避到孔84內,然後,使鉚接刀具60、68、76朝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下降。由此,如圖14所示,利用凹部61的內周面來使鉚接部26折彎從而對鉚接部26進行鉚接。但是,由於凹部61的深度比較深,因此在從x軸方向俯視時,鉚接部26不是被折彎成直角,而是以呈鈍角的方式被彎折。因此,在圖14中,鉚接部26不是處於被完全鉚接的狀態,而是處於臨時彎折的狀態。
另外,如圖15所示,由於凹部69的深度比較深,因此鉚接部28並未藉由凹部69的內周面而折彎並鉚接。另外,如圖16所示,利用凹部77的內周面來使鉚接部30折彎而對鉚接部30進行鉚接。這裏,由於凹部77的深度比較淺,因此鉚接部30被完全鉚接,從而捲繞於同軸電纜220的絕緣被膜221。由此,利用鉚接部30保持同軸電纜220。
接下來,如圖12所示,使同軸連接器10以及同軸電纜220朝y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移動,而將它們設置在台座66、74、82上。此外,此時,在台座64、72、80上設置有接下來的同軸連接器10。
接下來,如圖14~圖16所示,使鉚接刀具62、70、78朝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下降。由此,如圖14所示,與利用鉚接刀具60對鉚接部26進行鉚接的步驟相比,進一步利 用凹部63的內周面使鉚接部26折彎而對鉚接部26進行鉚接。具體而言,由於凹部63的深度比較淺、且凹部63的底部與y軸方向平行,因此在從x軸方向俯視時,鉚接部26被折彎成直角。因此,在圖14中,鉚接部26成為被完全鉚接的狀態。由此,藉由鉚接部26從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將絕緣體223按壓於安裝部52。其結果是,安裝部52破壞絕緣體223的一部分而與中心導體224連接。
另外,如圖15所示,利用凹部71的內周面使鉚接部28折彎而對鉚接部28進行鉚接。這裏,由於凹部71的深度比較淺,因此鉚接部28被完全鉚接,從而捲繞於同軸電纜220的外部導體222。另外,如圖16所示,由於凹部79的深度比較深、且凹部79的寬度比較寬,因此凹部79的內周面不與鉚接部30接觸。於是,鉚接部30並未藉由凹部79的內周面而折彎並鉚接。但是,鉚接部30處於已經藉由凹部77的內周面而被鉚接的狀態。經由以上的步驟,對同軸連接器10的鉚接部26、28、30進行鉚接。
接下來,對相對於插座230裝卸同軸連接器10的操作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插座230由外部導體232以及中心導體234構成。外部導體232是圓筒形狀的電極。中心導體234是在外部導體232的中心朝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突出的電極。
如圖3(a)以及圖3(b)所示,當將上述同軸連接器10安裝于插座230時,從開口O1向圓筒部20插入外部導體232。由此,圓筒部20的內周面與外部導體232的外周 面接觸,同軸電纜220的外部導體222與插座230的外部導體232經由殼體12而電連接。此時,由於外部導體232使圓筒部20擴展。由此,圓筒部20的內周面壓接於外部導體232的外周面,從而防止同軸連接器10容易從插座230脫落的情況。
另外,在將外部導體232插入於圓筒部20的同時,如圖3(a)以及圖3(b)所示,將中心導體234插入於插口16的圓筒部48。由此,中心導體234的外周面與圓筒部48的內周面接觸,從而同軸電纜220的中心導體224與插座230的中心導體234經由插口16而電連接。
根據以上的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裝方法,能夠抑制同軸連接器10容易從同軸電纜220脫落的情況。更詳細而言,在使用了圖19所示的壓入衝頭400的情況下,存在L型同軸連接器110沒有牢固地固定於同軸電纜220的危險。如圖19所示,在治具500上設置有供壓入衝頭400通過的孔502。因此,治具500在設置有孔502的部分不與鉚接部126接觸。於是,鉚接部126不能以足夠的強度壓接于套管114,從而存在L型同軸連接器110容易從同軸電纜220脫落的危險。
另一方面,根據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裝方法,在進行第二步驟後進行第三步驟,其中,第二步驟中,使壓入衝頭86退避到設置於鉚接刀具60的凹部61的底部的孔84內,然後使鉚接刀具60下降而利用凹部61對鉚接部26進行鉚接,第三步驟中,使鉚接刀具62下降,而在第二步驟 之後進一步利用凹部63對鉚接部26進行鉚接。即、在利用設置有孔84的鉚接刀具60臨時彎折鉚接部26後,利用未設置孔的鉚接刀具62對鉚接部26進行完全鉚接。由此,鉚接部26被充分地折彎。其結果是,根據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裝方法,能夠抑制同軸連接器10容易從同軸電纜220脫落的情況。
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裝方法,能夠抑制在鉚接部26、28產生大的形變的情況。更詳細而言,如圖1所示,鉚接部26、28鄰接,並呈相互大為不同的形狀。因此,若同時對鉚接部26、28進行鉚接,則施加於鉚接部26的力傳遞至鉚接部28,而在鉚接部28產生形變,並且施加於鉚接部28的力傳遞至鉚接部26,而在鉚接部26產生形變。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裝方法中,在圖14所示的臨時彎折鉚接部26的步驟中,如圖15所示那樣不對鉚接部28進行鉚接,而在圖14所示的對鉚接部26進行完全鉚接的步驟中,如圖15所示那樣對鉚接部28進行鉚接。於是,同時對鉚接部26、28進行的鉚接只是在對鉚接部26進行完全鉚接的步驟中進行。由此,當對鉚接部28進行鉚接時,對鉚接部26進行鉚接的量較少即可。其結果是,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裝方法中,能夠抑制在鉚接部26、28產生大的形變的情況。另外,由於能夠抑制在鉚接部28產生大的形變的情況,因此能夠抑制外部導體222從鉚接部28露出的情況。
此外,由於能夠抑制在鉚接部26、28產生形變的情況,所以不必使鉚接部26、28的形狀相近。其結果是,提高鉚接部26、28的設計的自由度。
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裝方法,在圖14所示的臨時彎折鉚接部26的步驟中,對鉚接部30進行鉚接。由此,能夠在藉由鉚接部30保持同軸電纜220的狀態下,對鉚接部26、28進行鉚接。其結果是,當對鉚接部26、28進行鉚接時,能夠抑制同軸電纜220與同軸連接器10錯開的情況。
工業上的利用可行性
如上所述,本發明對安裝方法有用,特別是在能夠抑制同軸連接器容易從同軸電纜脫落的情況這方面上表現優秀。
10‧‧‧同軸連接器
12‧‧‧殼體
14‧‧‧套管
16‧‧‧插口
26、28、30‧‧‧鉚接部
60、62、68、70、76、78‧‧‧鉚接刀具
61、63、69、71、77、79‧‧‧凹部
64、66、72、74、80、82‧‧‧台座
84‧‧‧孔
86‧‧‧壓入衝頭
220‧‧‧同軸電纜
221‧‧‧絕緣被膜
222‧‧‧外部導體
223‧‧‧絕緣體
224‧‧‧中心導體
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同軸連接器的外觀立體圖。
圖2是同軸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同軸連接器的剖面構造圖。
圖4是組裝同軸連接器的殼體的中途的立體圖。
圖5是組裝同軸連接器的中途的分解立體圖。
圖6是組裝同軸連接器的中途的分解立體圖。
圖7是從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俯視鉚接刀具以及台座的圖。
圖8是從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俯視鉚接刀具以及台座的圖。
圖9是從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俯視鉚接刀具以及台座的圖。
圖10是表示藉由鉚接刀具對鉚接部進行鉚接的情況的剖面構造圖。
圖11是表示藉由鉚接刀具對鉚接部進行鉚接的情況的剖面構造圖。
圖12是表示藉由鉚接刀具對鉚接部進行鉚接的情況的剖面構造圖。
圖13是表示藉由鉚接刀具對鉚接部進行鉚接的情況的剖面構造圖。
圖14是表示藉由鉚接刀具對鉚接部進行鉚接的情況的剖面構造圖。
圖15是表示藉由鉚接刀具對鉚接部進行鉚接的情況的剖面構造圖。
圖16是表示藉由鉚接刀具對鉚接部進行鉚接的情況的剖面構造圖。
圖17是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L型同軸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18是表示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L型同軸連接器安裝於同軸電纜的情況的剖面構造圖。
圖19是表示藉由壓入衝頭來設置同軸電纜的情況的剖面構造圖。
A1‧‧‧金屬板
B1‧‧‧金屬板
60、62‧‧‧鉚接刀具
64、66‧‧‧台座
26、28、30‧‧‧鉚接部
61、63‧‧‧凹部
84‧‧‧孔
86‧‧‧壓入衝頭
220‧‧‧同軸電纜

Claims (6)

  1. 一種同軸連接器之安裝方法,其是將同軸連接器安裝於同軸電纜的安裝方法,其中,所述同軸電纜由第一中心導體、設置於該第一中心導體的周圍的絕緣體、設置於該絕緣體的周圍的第一外部導體、以及設置於該第一外部導體的周圍的絕緣被膜構成,並且在所述同軸電纜的前端,所述絕緣被膜被除去而所述第一外部導體露出、且所述第一外部導體被除去而所述絕緣體露出,所述安裝方法的特徵在於,所述同軸連接器具備:第二外部導體,該第二外部導體具有呈朝上側開口的U字形的第一鉚接部;套管,該套管載置在所述第二外部導體上並由絕緣體構成;以及第二中心導體,該第二中心導體在所述套管的載置在所述第一鉚接部上的部分上與所述第一中心導體連接,所述安裝方法具備:第一步驟,利用能夠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按壓構件,從上側將所述同軸電纜按壓於所述第二中心導體;第二步驟,使所述按壓構件退避到在第一鉚接刀具的第一凹部的底部設置的孔內,並且使該第一鉚接刀具下降,利用該第一凹部對所述第一鉚接部進行鉚接,其中,所述第一凹部設於所述第一鉚接刀具,並呈朝下側開口的U字形;以及 第三步驟,使設置有呈朝下側開口的U字形的第二凹部的第二鉚接刀具下降,比所述第二步驟進一步利用該第二凹部對所述第一鉚接部進行鉚接。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同軸連接器之安裝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凹部比所述第一凹部淺。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同軸連接器之安裝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外部導體具有:第二鉚接部,該第二鉚接部呈朝上側開口的U字形、並與所述第一鉚接部鄰接;以及第三鉚接部,該第三鉚接部呈朝上側開口的U字形、並與所述第二鉚接部鄰接,在所述第二步驟中,使設置有呈朝下側開口的U字形的第三凹部的第三鉚接刀具下降,利用該第三凹部對所述第三鉚接部進行鉚接,在所述第三步驟中,使設置有呈朝下側開口的U字形的第四凹部的第四鉚接刀具下降,利用該第四凹部對所述第二鉚接部進行鉚接。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同軸連接器之安裝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步驟中,對所述第三鉚接部進行鉚接而使所述第三鉚接部捲繞於所述絕緣被膜。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同軸連接器之安裝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三步驟中,對所述第二鉚接部進行鉚接而使所述第二鉚接部捲繞於所述第一外部導體。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同軸連接器之安裝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三步驟中,對所述第二鉚接部進行 鉚接而使所述第二鉚接部捲繞於所述第一外部導體。
TW101138207A 2011-12-09 2012-10-17 Installation of coaxial connectors TWI4582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9849A JP5408239B2 (ja) 2011-12-09 2011-12-09 取り付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0510A TW201340510A (zh) 2013-10-01
TWI458209B true TWI458209B (zh) 2014-10-21

Family

ID=48588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8207A TWI458209B (zh) 2011-12-09 2012-10-17 Installation of coaxial connector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08239B2 (zh)
CN (1) CN103166084B (zh)
TW (1) TWI4582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1422B2 (ja) * 2013-12-03 2017-09-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ネクタ付き同軸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ネクタ付き同軸ケーブル
JP6255250B2 (ja) * 2014-01-20 2017-12-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圧着構造及び端子圧着方法
KR101788041B1 (ko) * 2016-05-04 2017-10-19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동축 케이블 커넥터
WO2020129559A1 (ja) * 2018-12-19 2020-06-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型同軸コネクタにおける絶縁性部材の位置決め構造
JP7407611B2 (ja) * 2020-02-10 2024-01-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94853B (en) * 1995-08-24 1997-01-01 Whitaker Corp Coaxi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160150B2 (en) * 2004-10-27 2007-01-09 Radiall Method of mount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on a coaxial cable, and such a connector
TW201014084A (en) * 2008-09-26 2010-04-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shaped coaxial connector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WM387409U (en) * 2009-12-24 2010-08-21 Flexible Mfg Technology Co Lt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8074A (ja) * 2000-11-21 2002-05-31 Union Machinery Co Ltd 端子圧着装置および方法
JP4597833B2 (ja) * 2005-10-03 2010-1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装置
JP4613187B2 (ja) * 2007-06-06 2011-01-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カシメ治具及びケーブルと保持部材とのカシメ方法
JP4720881B2 (ja) * 2008-09-10 2011-07-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型同軸コネクタ
JP2011003363A (ja) * 2009-06-17 2011-01-06 Hirose Electric Co Ltd 圧着端子構造と端子圧着装置
WO2012117633A1 (ja) * 2011-03-01 2012-09-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圧着装置及び圧着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94853B (en) * 1995-08-24 1997-01-01 Whitaker Corp Coaxi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160150B2 (en) * 2004-10-27 2007-01-09 Radiall Method of mount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on a coaxial cable, and such a connector
TW201014084A (en) * 2008-09-26 2010-04-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shaped coaxial connector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753690B2 (en) * 2008-09-26 2010-07-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L-shaped coaxial connector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WM387409U (en) * 2009-12-24 2010-08-21 Flexible Mfg Technology Co Lt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6084A (zh) 2013-06-19
CN103166084B (zh) 2015-08-26
JP5408239B2 (ja) 2014-02-05
TW201340510A (zh) 2013-10-01
JP2013122823A (ja) 201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5909B (zh) L型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4730415B2 (ja) L型同軸コネクタ
TWI458209B (zh) Installation of coaxial connectors
JP4720881B2 (ja) L型同軸コネクタ
JP5631017B2 (ja) コネクタ用のメス端子
WO2009142022A1 (ja) 電源装置および電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5025571A1 (ja)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接続部
JP2006294475A (ja) コネクタ
JP6193122B2 (ja) 雄電気端子
JP6477911B2 (ja) 端子
TWI467858B (zh) Coaxial connector
TW201535892A (zh) 同軸連接器
JP2013097914A (ja) 同軸コネクタ
JP6191422B2 (ja) コネクタ付き同軸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ネクタ付き同軸ケーブル
JP2020187895A (ja) 圧接端子、端子付き電線、及び、コネクタ
JP2012059440A (ja) シールド電線の端末構造
JP5772511B2 (ja) 同軸コネクタ
KR102382776B1 (ko) 모터의 스테이터 조립방법, 모터의 스테이터 구조, 및 압착단자
JP6166642B2 (ja) シールド構造、シールドシェル及び電線付き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3161641A (ja) 電気コネクタ用圧着端子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JP5077697B2 (ja)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及び端子金具
JP2016146249A (ja) 電線付き端子金具の製造方法、圧着冶具、および電線付き端子金具
JP2019023968A (ja) 圧着端子
JP2017084635A (ja) 端子圧着装置及び端子圧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