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28131B - Diffusing sheet, surfa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Diffusing sheet, surfa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28131B
TWI328131B TW094111371A TW94111371A TWI328131B TW I328131 B TWI328131 B TW I328131B TW 094111371 A TW094111371 A TW 094111371A TW 94111371 A TW94111371 A TW 94111371A TW I328131 B TWI328131 B TW I3281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ion
light
light source
incident
diff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1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13844A (en
Inventor
Masahiro Goto
Mitsuru Iida
Wataru Tokuhara
Original Assignee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13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13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28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281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FSHEETS TEMPORARILY ATTACHED TOGETHER; FILING APPLIANCES; FILE CARDS; INDEXING
    • B42F7/00Filing appliances without fastening means
    • B42F7/06Filing applianc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pockets or compartments, e.g. portfolios or cases with a plurality of compartments
    • B42F7/065Filing applianc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pockets or compartments, e.g. portfolios or cases with a plurality of compartments made of transparent materi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4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continuous faces that are rotationally symmetrical but deviate from a true sphere, e.g. so called "aspheric" 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15/00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2D15/0006Paper provided with guiding marks, e.g. ruled, squared or scaled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15/00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2D15/0073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material of the sheets
    • B42D15/008Foldable or folded she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9/00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 G02B19/0004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tical means employed
    • G02B19/0028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tical means employed refractive and reflective surfaces, e.g. non-imaging catadioptric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9/00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 G02B19/0033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 G02B19/0047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for use with a light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12Arr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 G02B3/0031Replication or moulding, e.g. hot embossing, UV-casting, injection mould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a single direction only, e.g. lenticular she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6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a plane, e.g. honeycomb arrangement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62Stacked lens arrays, i.e. refractive surfaces arranged in at least two planes, without structurally separate optical elements in-betwee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8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1328131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等的顯示裝置,特 ^ 別是有關於在從背面來照明透過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等的面 光源裝置中所使用的擴散薄板、面光源裝置及利用該些的 透過型顯示裝置。 【先前技術】 從背面來照明透過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等的面光源裝置 則或是提出各種方式的面光源裝置、或是被實用化。該面 光源裝置則主要根據將不是面光源的光源轉換爲面光源之 方式的差異而分成端緣光(EDGE LIGHT)型與正下方型 〇 其中例如正下方型的面光源裝置則構成爲可根據呈並 列地排列的陰極射線管而從當作光閥(LIGHT VALVE)來 使用的LCD面板等的透過型顯示部的背面側直接將光導 入。因此,在該正下方型的面光源裝置中,則在陰極射線 , 管與透過型顯示部之間設有適當的距離,而在其間配置擴 _ 散板,更且則將多個讓光收斂的光學薄板組合在一起而配 置。 然而對於如此之以往正下方型的面光源裝置而言,則 有必要的光學薄板的數目多而導致光的收斂特性不充分的 問題。爲了要加以彌補則要改良LCD面板等之透過型顯 示部本身的構造,以使得即使是對於從斜方向入射的入射 -5- (2) 1328131 光其畫質也不會惡化。然而對於該習知的方式而言,除了 光的利用效率降低外,連LCD面板等的透過型顯示部的 構造也會變得複雜,而有成爲成本增加之主要原因的問題 b 〇 ^ 又,對於以往之正下方型的面光源裝置而言,則會因 爲是否爲接近於陰極射線管的部分(亦即,是否是非常接 - 近於陰極射線管的位置、或是否是非常接近於呈並列地排 列之陰極射線管之間隙部分的位置),而有在光強度(輝 度)方面容易產生不均勻情形的問題。 在此,抑制發生上述不均勻情形的方法雖然是考慮到 加大陰極射線管與LCD面板等之透過型顯示部之間的間 隔的方法,但在該方法中則會有整個顯示器裝置的厚度變 厚的問題。 又,抑制發生上述不均勻情形的方法雖然是考慮到加 強被配置在陰極射線管與LCD面板等之透過型顯示部之 # φ 間的光學薄板等對於光的擴散的程度、或是限制光的透過 量的方法,但是在該方法中則會有光的使用量減低的問題 〇 更具體地說,在特開平5 - 1 1 9703號公報及特開平 LCD面板11_242219號公報中雖然提出了藉由在面光源裝 置中設置照明簾(lighting curtain)或遮光點(dot)層等 的遮光部分來維持光之均一性的方法,但是在該方法中, 則與上述方法同樣地會有光的使用量減低的問題。 又,在特開平6-3476 1 3號公報中雖然提出了在面光 -6- (3) 1328131 源裝置中藉由在兩面設置雙凸透鏡而抑制2方向之擴散的 方法’但是在該方法中則未具有讓光收斂之充分的功能, 因此會因爲與陰極射線管的位置關係而使得光軸會在LCD 面板等之透過型顯示部之面內之各位置而變動,因此依然 會有亮度會因爲觀察畫面的位置不同而發生不均勻情形的 問題。 φφ 【發明內容】 本發明則是考慮到該點而提出,其目的在於提供一不 會因爲觀察畫面的位置不同皆能夠進行均勻之照相的擴散 薄板、面光源裝置及透過型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第1解決手段,其提供一擴散薄板,其主要 是一被組裝在具有多個光源呈並列地排列之光源部的正下 方型的面光源裝置內來使用,而將從上述光源部的上述各 光源所射出的光予以擴散而均一化的擴散薄板,其特徵在 ® #於:具備有:是一至少在將光射出的射出側所形成的擴散 透鏡陣列,而具有可將從上述光源部的上述各光源所射出 ; 的光予以擴散而射出的多個的單位透鏡。 此外,在本發明之第1解決手段中,其中形成上述擴 散透鏡陣列的上述單位透鏡呈現一從相當於其斷面爲橢圓 之橢圓筒之一部分的形狀、及相當於其斷面爲橢圓之旋轉 橢圓體之一部分的形狀中所選出之至少一個形狀,而爲上 述斷面之上述橢圓的長軸則相對於薄板呈垂直相交。 又,在本發明之第1解決手段中,其中形成上述擴散 (4) 1328131 透鏡陣列的上述單位透鏡的長半徑爲短半徑的1.5倍到3 倍的長度》 更且,在本發明之第1解決手段中,其中當將形成上 述擴散透鏡陣列的上述單位透鏡的寬度設爲W、高度設爲 Η、折射率設爲N時,則滿足以下的關係。 arcsin ( 1/N) < arctan ( 1/ ( ( 2H/W) -0.1))
更且’在本發明之第1解決手段中,其中在形成上述 擴散透鏡陣列的上述單位透鏡之間則形成有呈現一從平坦 形狀、凹形狀及微細凹凸形狀之中所選出的至少一個形狀 的部分。 更且,在本發明之第1解決手段中,其中在上述擴散 薄板中之光射入的射入側則形成呈現一具有光擴散作用之 微細凹凸形狀的射入面。在此,上述擴散薄板則藉由上述 ® φ 射入面的上述微細凹凸形狀,再加上由上述擴散透鏡陣列 所產生的光擴散作用,而具有1/2擴散角度在70°以內之 .. 無指向性的光擴散作用。此外,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的「 _ 1/2擴散角度」係指當亮度(輝度)的値成爲最大亮度之 一半時的擴散角度。 更且,在本發明之第1解決手段中,其中上述擴散薄 板至少在一部分包含有光擴散粒子。在此,上述擴散薄板 藉由上述光擴散粒子再加上由上述擴散透鏡陣列所產生的 光擴散作用,而具有1/2擴散角度在70°以內之無指向性 -8- (5) 1328131 的光擴散作用。 更且’在本發明之第1解決手段中,上述擴散薄板具 有吸淫率不同的2層以上的層,而在該2層以上的層中, * 其中位在光射入的射入側的層的吸溼率則較形成有上述擴 r 散透鏡陣列之上述射出側的層的吸溼率爲高。 本發明之第2解決手段其提供一種面光源裝置,其主 • 要是一從背面來照明透過型顯示部的面光源裝置,其特徵 Φφ 在於:具備有:多個光源呈並列地排列的光源部、及是一 將從上述光源部的上述各光源所射出的光予以擴散而均一 化的擴散薄板,而爲上述本發明之第1解決手段的擴散薄 板。 此外’在本發明之第2解決手段中,上述擴散薄板被 設在從上述光源部射出光的正後方。 本發明之第3解決手段其提供一種面光源裝置,其主 要是一從背面來照明透過型顯示部的面光源裝置,其特徵 ^ #在於:具備有:多個光源呈並列地排列的光源部、及是一 將從上述光源部的上述各光源所射出的光予以擴散而均一 化的擴散薄板,而是具有相同或不同種類之至少2個擴散 . 薄板的擴散薄板部,上述擴散薄板部的上述各擴散薄板具 有是一至少在射出光的射出側所形成的擴散透鏡陣列,而 具有將從上述光源部的上述各光源所射出的光予以擴散而 射出之多個單位透鏡的擴散透鏡陣列。 此外,在本發明之第3解決手段中,用來形成位在上 述擴散薄板部之上述各擴散薄板上所形成之上述擴散透鏡
-9- (6) 1328131 陣列的上述單元透鏡則呈現一相當於其斷面爲橢圓之橢圓 筒的一部分的相同或不同種類的形狀,而爲上述斷面的上 述橢圓的長軸則相對於薄板面呈垂直相交。 A 又,在本發明之第3解決手段中,上述擴散薄板部之 上述至少2個的擴散薄板則被配置成使其由各自的擴散透 鏡陣列所造成之光擴散作用的方向彼此呈垂直相交。 . 本發明之第3解決手段其提供一種透過型顯示裝置, φφ 其特徵在於:具備有:透過型顯示部、及是一從背面來照 明上述透過型顯示部的面光源裝置,且記載於上述本發明 之第2或第3解決手段的面光源裝置。 根據本發明可以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在具有將多個的光源呈並列地排列之光源部之正下 方型的面光源裝置中,由於組入有至少在光射出的 射出側形成有擴散透鏡陣列的擴散薄板,因此不會 降低光的利用效率,而能夠進行均勻的照明。 # φ (2)若形成擴散透鏡陣列的單位透鏡爲其長軸相對於薄 板面呈直交之橢圓筒的一部分、或其長軸相對於薄 . 板面呈直交之旋轉橢圓筒的一部分,因此相較於圓 筒面或球面可以任意地控制擴散特性。 (3) 若形成擴散透鏡陣列的單位透鏡的長半徑爲短半徑 的1 .5倍到3倍的長度時,則不會降低光的利用效 率’而能夠得到可進行均勻的照明之最佳的擴散薄 板。 (4) 若形成擴散透鏡陣列的單位透鏡的寬度爲W、高度 -10- (7) 爲Η、折射率爲N時而滿足 arcsin ( 1/N ) < arctan (1/(( 2H/W) 關係時,則即使是從斜方向來觀察時, 到不均勻的情形外,也能夠提高光的利j 在形成擴散透鏡陣列之各單位透鏡之間 坦形狀、凹形狀及微細凹凸形狀之其中 狀的部分時,則只是靠擴散透鏡陣列之 形狀即能夠提高在透過率不充分之射入 之入射光的透過率,也能夠達成適當的 情形的作用、及讓光的射出方向進行補 作用。又,提高用來形成擴散薄板之金 ,能夠防止在製作金屬膜時所產生的變] 在擴散薄板中在光入射的射入側若形成 作用之呈現微細凹凸形狀的射入面時, 提高擴散特性。又,能夠提供一無指向 用。 若在擴散薄板的至少一部分包含有光擴 則更能夠提高擴散特性。又,能夠提供 的擴散作用。 若藉由擴散薄板之射入面的微細凹凸形 粒子,除了由擴散透鏡陣列所產生的光 ,也具有1/2擴散角度在7 0°以內之無指 散作用,因此能夠在不增加薄板數目的 減低不均句情形的效果。 -〇· 1 ))的 除了不會看 1效率。 若形成呈平 任一者之形 擴散薄板的 角度0°附近 消除不均勻 正及收斂的 屬模的強度 衫情形。 具有光擴散 則可以更加 性的擴散作 散粒子時, 一無指向性 狀或光擴散 擴散作用外 向性的光擴 情形下得到 1328131
(9) 若擴散薄板具有吸溼率不同的2層以上的層,而在 該2層以上的層中,其中位在光射入的射入側的層 的吸溼率較形成有上述擴散透鏡陣列之上述射出側 的層的吸溼率爲高時,則即使是藉著由陰極射線管 的點燈所造成的發熱而從光源側來乾燥時,由於不 會朝射出側成爲凸狀,因此能夠防止與其他的光學 薄板呈部分地密接的部分會被觀察出不均勻的情形 〇 (10) 由於擴散薄板至少配置有2個相同或不同種類的擴 散薄板,因此能夠提供一更高的擴散特性及均一化 的效果。
(11)在至少2個擴散薄板中,由於由各擴散透鏡陣列所 造成的光擴散作用方向被配置成彼此呈直交,因此 在直交的2個方向上可以分別獨立地來調整視野角 度。又,由於能夠不浪費光來利用,因此連所得到 的照明光的輝度也會上昇。 【實施方式】 以下請參照圖面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1 首先請參照圖1至圖17來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 態之透過型顯示裝置。 如圖1所示般,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透過型顯示 裝置1 0是一藉由液晶顯示元件藉著控制光的透過/不透過 -12- (9) 1328131 來顯示影像資訊的透過型的液晶顯示裝置,具備有LCD 面板(透過型顯示部)1 1、及從背面來照明LCD面板1 1 的面光源裝置16。在此,面光源裝置】6至少具有收斂薄 * 板12、·陰極射線管13、擴散薄板14及反射型偏光性薄板 1 5。藉由面光源裝置1 6從背面將光照射在已形成有與影 像資訊呈對應之影像圖案的LCD面板Π而將影像顯示在 LCD面板11上◊此外,包含圖1在內,以下的各圖中則 φφ 是模型式地來表示構造,而各部分的大小及形狀則爲了要 容易理解乃適當地誇大表示。 其中,LCD面板1 1是一藉由所謂的透過型的液晶顯 示元件所形成的光閥(LIGHT VALVE )。此外,在本發明 的第1實施形態中,LCD面板1 1是30 inch尺寸、能進 行8 0 0 X 6 0 0點的顯示。 面光源裝置1 6是一將多個的陰極射線管1 3加以並列 地排列之正下方型的面光源裝置。陰極射線管1 3是一構 9 φ 成作爲背面光之光源部的線光源,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 態中是根據大略75mm的間隔呈等間隔地呈並列地排列有 6個。又,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如此所排列的陰 極射線管13,如圖1所示般,其長邊方向是一沿著LCD 面板1 1之水平方向的方向,而其排列方向則成爲LCD面 板1 1的垂直方向。 在此,在陰極射線管1 3的背面設有未圖示的反射板 ,藉由如此的設計能夠使得入射到LCD面板1 1之畫面之 各部分的光的照度儘量得以均勻。 -13- (10) 1328131 又,在陰極射線管13與收斂薄板12之間設有擴散薄 板14。藉由設置該擴散薄板14,因爲是否爲接近陰極射 線管13的部分(亦即是否在非常接近於陰極射線管13的 位置或是否爲非常接近呈並列地排列之陰極射線管1 3之 間隙部分的位置)而發生之位在畫面上的輝度的不均勻情 形則成爲幾乎被消除的狀態,而在此狀態下光會到達收斂 薄板1 2。
在此,擴散薄板14最好被設在從構成光源部的陰極 射線管13射出光的正後方。藉由如此的配置除了不管畫 面上的位置如此均能夠進行均勻的照明外,也能夠有效地 利用光而整體地提高輝度。 以下則說明被組入到面光源裝置1 6來使用的擴散薄 板14的詳細內容。 如圖1及圖2所示般,擴散薄板14是一將從陰極射 線管13所射出的光加以擴散而均一化的薄板,而在光射 出的射出側形成有擴散透鏡陣列1 4 1。 在此,擴散透鏡陣列141是一將從陰極射線管13射 出的光加以擴散而射出者,具有形狀相當於其斷面爲橢圓 之爲連續的橢圓筒之一部分的多個的單位透鏡。此外,該 些的單位透鏡則彼此呈平行地排列多個,其排列方向則與 陰極射線管1 3的排列方向爲一致(參照圖1 )。又,該些 的單位透鏡整體則構成一雙凸透鏡。 在此,形成擴散透鏡陣列1 4 1的各單位透鏡則如圖3 所示般其斷面爲橢圓,該橢圓的長軸Xa則相對於薄板面
-14- (11) 1328131 呈直交。最好橢圓的長半徑爲短半徑的丨·5倍至3倍的長 度。藉此能夠有效地防止因爲是否爲接近於陰極射線管1 3 的部分而發生之在畫面上的輝度的不均情形。此外,在本 • 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般’擴散薄板14的 - 厚度爲2mm,且形成擴散薄板14的擴散透鏡陣列141的 各單位透鏡的斷面則其形狀相當於長半徑爲0.12mm、短 半徑0.0 6mm之橢圓(是一其長軸相對於擴散薄板14的薄 板面呈直交的橢圓)的一部分,且各單位透鏡的間距被配 列爲0.1 mm。此時,長半徑與短半徑的比的値(長半徑/ 短半徑)成爲2倍。 在此,形成擴散透鏡陣列141的各單位透鏡的斷面爲 橢圓的長半徑與短半徑的比(長半徑/短半徑)的最好的 範圍(1 .5〜3倍)則如下述般依實驗而得到。 亦即,準備好分別形成有各單位透鏡的斷面爲橢圓的 長半徑與短半徑的比的値不同的5種的擴散透鏡陣列的5 ® # 個的擴散薄板。因此,在圖1所示的面光源裝置16中, 則使用各擴散薄板作爲擴散薄板14而觀察輝度的不均勻 情形的發生狀況,並比較當變更各單位透鏡的斷面爲橢圓 的長半徑與短半徑的比(長半徑/短半徑)時的輝度的不 均句情形的發生狀況,且將其結果表示在以下的表1。 在此,在圖1所示的面光源裝置16中,由於具有收 斂薄板1 2而難以確認不均勻情形發生,因此省略掉收斂 薄板12。而針對將擴散薄板14與反射型偏光性薄板15重 疊在一起來觀察的形態、與在該些之間另外加上其他的擴 -15- (12) 1328131 散板的形態進行實驗。此外,在此新加上的擴散板是透過 率60%的乳白擴散板,而配置在擴散薄板1 4與反射型偏 光性薄板1 5之間。此外,在以下的表1中,圓形記號( 〇)表示未發生不均勻狀況的情形,三角形記號(△)表 示能夠稍微地確認發生不均勻狀況的情形,X記號(X )表 示明顯地發生不均勻狀況的情形。
〔表1〕 長半徑/短半徑 擴散薄板14 +反射 型偏光性薄板1 5 擴散薄板14 +乳白 擴散板+反射型偏 光性薄板1 5 1倍 X Δ 1.5倍 Δ 〇 2倍 〇 〇 3倍 Δ 〇 5倍 X Δ 由表1可知,形成擴散透鏡陣列141的各單位透鏡的 斷面爲橢圓的長半徑與短半徑的比(長半徑/短半徑)的 値,則2倍最適合於用來防止不均勻的狀況’而當加上其 他的擴散元件(乳白擴散板)時則在1.5〜3倍的範圍內 能夠防止不均勻的狀況。 此外,當形成擴散透鏡陣列141的各單位透鏡的斷面 爲橢圓的長半徑與短半徑的比(長半徑/短半徑)小時(1
-16- (13) 1328131 倍等)’則愈是接近於陰極射線管1 3的位置愈明顯,而 當比大時(5倍等),則有愈接近於呈並列地排列的陰極 射線管1 3的間隙部分的位置愈明顯的傾向。 * 此外,在圖3所示的本發明之第〗實施形態的擴散薄 * 板1 4中,間距相對於形成擴散透鏡陣列1 4 1的各單位透 鏡的斷面爲橢圓的短半徑的比(間距/短半徑)的値爲 0.1 /0.0 6= 1.67。然而當該間距的比(間距/短半徑)過小時 0φ (當短半徑過大)時,則各單位透鏡的透鏡表面的形狀則 接近於平面,而無法充分地得到擴散透鏡陣列1 4 1的透鏡 效果。相較於此,當該間距的比(間距/短半徑)過大時 (當短半徑過小)時,則用來形成擴散透鏡陣列1 4 1的金 屬模的表面形狀的前端部會變得太尖。因此該間距的比( 間距/短半徑)最好是〇 . 5〜1 · 8左右。 接著則針對圖4至圖7說明由該構成的擴散薄板14 的光學作用。
圖4表示相對於擴散薄板1 4以射入角度0°所入射的 光的軌跡的說明圖。如圖4所示般,此時在從光源側以射 入角度〇°所入射的光L (在圖4中爲11條光線)中’一 部分(在圖4中爲5條的光線)射出到觀察側’而剩下來 的(在圖4中爲6條的光線)則回到光源側。 圖5表示相對於擴散薄板14以射入角度20°所入射的 光的軌跡的說明圖。如圖5所示般’此時在從光源側以射 入角度20。所入射的光L (在圖5中爲11條光線)中’一 部分(在圖5中爲6條的光線)射出到觀察側’而剩下來 -17- (14) 1328131 的(在圖5中爲5條的光線)則回到光源側。 圖6表示相對於擴散薄板1 4以射入角度4 0 °所入射的 光的軌跡的說明圖。如圖6所示般,此時在從光源側以射 . 入角度40°所入射的光L (在圖6中爲】】條光線)中,一 * 部分(在圖6中爲8條的光線)射出到觀察側,而剩下來 的(在圖6中爲3條的光線)則回到光源側。 圖7表示相對於擴散薄板14以射入角度60°所入射的 光的軌跡的說明圖。如圖7所示般,此時在從光源側以射 入角度60°所入射的光L (在圖7中爲11條光線)中,一 部分(在圖7中爲1 0條的光線)射出到觀察側,而剩下 來的(在圖7中爲1條的光線)則回到光源側。 由該些的圖4至圖7所示般,相對於擴散薄板14以 小的射入角度所入射的光,其中的大部分會回到光源側, 而以大的射入角度所入射的光則不會回到光源側而會射出 到觀察側。由於擴散薄板14具有如此的光學作用,因此 ^ φ 從陰極射線管13所射出的照明光而通過擴散薄板14的照 明光,由於在接近於陰極射線管1 3的位置的射入角度小 . ,因此回到作爲光源之陰極射線管1 3側的比例會變多。 另一方面,隨著離開陰極射線管1 3 (接近呈並列地排列之 陰極射線管1 3的間隙部分),則射出到觀察側的比例會 變多。因此,最後從擴散薄板14所射出的照明光,其照 度會被均勻化。 接著則說明由該構造所構成之擴散薄板14的製造方 法。 -18- (15) 1328131 在製造擴散薄板]4時,首先則製作賦予j 列1 4 1之形狀的透鏡薄膜(1 e n s f i 1 m ) 1 4 1 a。 圖29A及圖29B爲透鏡薄膜(lens film) ' 種的製造過程。此外,爲了要易於理解,雖然是 • 屬模3 0 1、3 04所形成的透鏡薄膜1 4 1 a的各單位 邊方向設爲沿著金屬模3 Ο 1、3 0 4的旋轉中心的 ,但透鏡薄膜〗41a的各單位透鏡的長邊方向也 著金屬模301、304的旋轉圓周的方向。此外, 時,則就容易成形的意義來看則較前者爲好。又 及圖29Β、及後述的圖30Α、圖30Β及圖31則 的方式來表示製造過程,因此各層的厚度等的尺 適當地誇張表示。 圖29 Α爲一藉由被稱爲UV成形的方法來製 膜141a之方法的說明圖。如圖29A所示般,將 給部302所供給的UV硬化樹脂M3塗佈在聚碳 ® #底層薄膜142上。因此,在被塗佈有UV硬化樹 底層薄膜142中,則將已經塗佈有UV硬化樹脂 側捲繞在已經形成有擴散透鏡陣列1 4 1之母模 301上。在此狀態下,藉由從UV光源3 03照射 讓UV硬化樹脂143硬化,因而製作出賦予擴散 141之形狀的透鏡薄膜141a。 圖29B爲一藉由被稱爲押出成形的的方法來 薄膜141a之方法的說明圖。如圖29B所示般, 樹脂供給部306所供給的熔融狀態的MS (金屬 散透鏡陣 141a 之 2 以將由金 透鏡的長 方向爲例 可以是沿 當爲後者 ,圖 29A 是依模型 寸關係則 作透鏡薄 從樹脂供 酸酯製的 脂143的 1 43 的一 的金屬模 紫外線而 透鏡陣列 製作透鏡 藉由將從 苯乙烯)
-19- (16) 1328131 樹脂1 44 —邊流入已經形成有擴散透鏡陣列1 4 1之母 金屬模3 04與滾筒3 0 5之間而一邊冷卻,因而製作出 擴散透鏡陣列1 4 1之形狀的透鏡薄膜1 4 1 a。 ' 此外,光是藉由如上所製作的透鏡薄膜141a,由 • 強度弱而很難確保其平面性,因此藉由在透鏡薄膜 呈一體地形成透明的基材層,則能夠提高擴散薄板1 強度提高平面性。此外,讓透鏡薄膜141a與基材層 化的方法則有將透鏡薄膜接著在基材層的方法、與在 基材層時將透鏡薄膜實施熱疊層的方法。 圖30Α及圖30Β是藉由將透鏡薄膜141a接著在 層而讓透鏡薄膜141a與基材層一體化的2種方法的 圖。 圖30A爲將透鏡薄膜141a接著在被疊層成形的 層145之方法的說明圖。如圖30A所示般,首先事先 好爲了要形成必要的尺寸之數目的基材層145,而將 ® φ 脂供給部3 07所供給的UV硬化樹脂146塗佈在該基 145上。因此,在將透鏡薄膜141a載置於已經塗佈了 . 硬化樹脂146的面的狀態下,藉由從UV光源3 03照 外線而讓UV硬化樹脂146硬化,而製作出透鏡薄膜 與基材層145呈一體化的擴散薄板14。 圖30B爲一在基材層之薄板押出成形時在下游連 接著透鏡薄膜141a的方法的說明圖。如圖30B所示 首先將從樹脂供給部3 08所供給的熔融狀態的MS 147供給到押出滾筒3 09、310之間,而將成爲基材層 模的 賦予 於其 14 1a 4的 一體 形成 基材 說明 基材 準備 從樹 材層 'UV 射紫 14 1a 續地 般, 樹脂 -20- 148 (17) (17)
1328131 的部分予以押出成形。在形成基材層148的同時, 樹脂供給部312將UV硬化樹脂149塗佈於在透 141a中之未形成有透鏡的面。因此將UV硬化樹脂 合在剛通過滾筒3 1 1後之所形成的基材層1 4 8的一 UV光源3 03照射紫外線而讓UV硬化樹脂149硬 而製作出一透鏡薄膜141a與基材層148 —體化的 板14。 圖31爲在形成基材層時將透鏡薄膜141a實施 (laminate)而將透鏡薄膜141a與基材層一體化的 說明圖。 如圖31所示般,首先將透鏡薄膜141a與從樹 部3 1 3所供給的熔融狀態的MS樹脂1 50 —起供給 滾筒3 1 4、3 1 5之間。此時,透鏡薄膜1 4 1 a則是在 脂1 5 0接觸到在透鏡薄膜1 4 1 a中之未形成有透鏡 狀態下被供給。藉此,藉由押出滾筒314、315將 ^ #材層的部分加以押出成形,而如使透鏡薄膜141a 層成爲一體化地實施熱疊層而製作出擴散薄板14。 . 此外,若根據以上所說明的製造方法則能夠安 气 宜地製造出強度高且平面性優良的擴散薄板14。 接著則回到圖1來說明被組裝在面光源裝置1 用的收斂薄板1 2。
如圖1及圖8所示般,收斂薄板12是一將由 線管13所射出而再經由擴散薄板14所擴散的擴散 收斂而射出的薄板,而被設在擴散薄板14與LCD 則藉由 鏡薄膜 149接 面,從 化,因 擴散薄 熱疊層 方法的 脂供給 到押出 MS樹 的面的 成爲基 與基材 定且便 6來使 陰極射 光加以 S板1 1
-21 - (18) 1328131 之間。此外,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中,收斂薄板12 則藉由任意的折射率(例如n = 1 . 5 5 )的樹脂所形成。 ' 在此,在收斂薄板1 2的入射側(陰極射線管1 3側) • 則在薄板面的方向排列有多個其與薄板面呈直交之方向的 . 斷面形狀大略爲梯形的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該些的射入 側單位透鏡1 2 1則在與其排列的方向呈直交方向一邊維持 相同的斷面形狀而一邊延伸存在。亦即,收斂薄板12被 φφ 配置成使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的延伸方向能夠與陰極射線 管13的長邊方向成一致。 又,在收斂薄板1 2的射出側(LCD面板1 1側)則形 成有收斂透鏡陣列1 23。在此,在收斂透鏡陣列1 23中, 沿著入射側單位透鏡1 2 1的延伸存在的方向則將多個其與 薄板面呈直交的方向的斷面形狀爲二等邊三角形(參照圖 1 5 )的單位棱鏡配置在薄板面方向。 亦即,在收斂薄板1 2中,被設在射入側的射入側單 ® # 位透鏡121的延伸存在的方向與被設在射出側的收斂透鏡 陣列1 23的單位稜鏡的延伸存在的方向則被配置成彼此呈 直交。 此外,在圖1所示的面光源裝置16中,雖然在配置 收斂薄板1 2時’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i的延伸存在的方向 是與陰極射線管13的長邊方向呈一致,而收斂透鏡陣列 123的單位棱鏡的延伸存在的方向則與陰極射線管13的長 邊方向呈直交,但也可以讓該收斂薄板12的配置情形在 薄板面內旋轉9 0°。亦即,收斂薄板12的配置方式也可以 -22- (19) 1328131 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的延伸存在的方向是與陰極射線管1 3 的長邊方向呈直交,而收斂透鏡陣列123的單位棱鏡的延 伸存在的方向則與陰極射線管1 3的長邊方向呈一致。 " 以下則參照圖9至圖擴散薄板14來說明收斂薄板12 ' 的詳細內容。 圖9爲將圖8所示的收斂薄板12沿著IX-IX線而切 斷的放大斷面圖。此外,在圖9所示的斷面中,收斂透鏡 #φ 陣列1 2 3的部分則是以直線出現,而當追蹤在該斷面內的 光線時,則可以視爲平面。因此,在以下的圖9至圖14 的說明中則視爲平面來說明。 如圖9所示般,被設在收斂薄板1 2之設入側的射入 側單位透鏡1 2 1則如上所述般其斷面形狀呈梯形,其上底 部分則被形成突出到陰極射線管1 3側。此外,在本發明 的第1實施形態中,如圖9所示般,射入側單位透鏡12 1 的上底部121a的寬度爲80gm,而斜邊部121b、121c與 ® φ收斂薄板12的法線所形成的角度爲10°。又,鄰接的射入 側單位透鏡1 2 1彼此的排列間距爲1 40 y m,更且,在鄰 .. 接而排列的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之間則形成有與收斂透鏡 陣列123部分呈平行而寬度爲20 m的平坦部122。此外 ,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的高度(從上底部到相當於梯形的 下底的部分爲止的距離)則是根據上述其他的尺寸而決定 ,大略爲1 1 3 ;/ m。 接著則參照圖1〇至圖14來說明由該構造所構成之收 斂薄板12之射入側單位透鏡121的光學作用。 -23- (20) 1328131 如圖10所示般,收斂薄板12是一爲了要讓相對於薄 板面的射入角度大的光能夠儘可能地從射出面(收斂透鏡 陣列1 2 3 )以小的射出角度射出(相對於l C D面板1 1以 ^ 幾近於垂直的角度而射入)設。爲了要達成此一構造,則 - 在其射入側(陰極射線管1 3側)形成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 。在圖1 〇中,從射入側(陰極射線管1 3側)射入到射入 側單位透鏡1 2 1之上底部1 2 1 a的射入角度大光線A〇則會 #φ 在射入時回折射而成爲光線Α1而到達斜邊部121c。在此 ’光線A 1則在斜邊部1 2 1 c進行全反射而成爲光線A2, 相較於光線A 0其行進方向被大幅地修正,而從被設在射 出側(L C D面板1 1側)的收斂透鏡陣列12 3射出。此外 ,圖10所示的A0〜A2爲表示光線A2的射出角度成爲(Γ 的情形。 在此,入射到收斂薄板1 2的光則不限於全部入射到 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的上底部1 2 1 a。至於入射到射入側單 9 Φ 位透鏡121的斜邊部121b的光,當假設入射後折射而從 射出面(收斂透鏡陣列1 23 )直接射出時,則會以較通過 收斂薄板12前更大的射入角度而射入LCD面板11。在此 ,射入到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的斜邊部1 2 1 b的光則藉由 射出面(收斂透鏡陣列1 23 )而進行全反射而回到射入側 (陰極射線管13)方向,藉由再度利用能夠提高光的利用 效率。 具體地說,爲了要提高已經射入到射入側單位透鏡 1 2 1的斜邊部1 2 1 b的光的再利用率,則斜邊部1 2 1 b的傾
-24- (21) 1328131 斜角度0 (由收斂薄板1 2的法線與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 之梯形的斜邊部1 2】b、1 2 1 c所成的角度)與收斂薄板】2 的折射率η的組合則最好是設計成滿足以下的公式(1 ) sin(9O-0-arcsin(cos0/n) ) > 1 /η ·· ( 1 )
藉由滿足上述公式(1 )則即使如圖10所示的光線 ΒΟ般相對於收斂薄板1 2呈垂直地入射的光線射入到斜邊 部1 2 1 b,則光線Β 1會在射出面(收斂透鏡陣列1 2 3 )進 行全反射而返回成爲光線B2,而從斜邊部1 2 1 C回到射入 側(陰極射線管1 3側)的方向而能夠再度地利用。此外 ,在圖9所示的收斂薄板12中,由於斜邊部121b、121c 的傾斜角度爲0 =1〇°、折射率n= 1.55,因此當將該些代入 到上述公式(1 )時,則成爲左邊与0.650、右邊与0.645, 因此可知滿足上述的公式(1)。 入射到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的斜邊部1 2 1 b的光,當 接觸到另一個的斜邊部1 2 1 c時,則無法藉由射出面(收 斂透鏡陣列1 23 )進行全反射而不能夠再利用光線。在此 ,隨著相當於射入側單位透鏡12〗之梯形的高度的尺寸變 大,則在射入到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的斜邊部1 2 1 b後會 接觸到另一個的斜邊部121c光會增加。在此’爲了減少 在射入到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的斜邊部1 2 1 b後會接觸到 另一個的斜邊部1 2 1 c的光,則最好不要讓射入側單位透 -25- (22) 1328131 鏡121之梯形的高度過高,具備地說以上底部121a的寬 度除以該高度的比最好是在〇. 5到3的範圍。
在此在決定該比(高度相對於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之 上底部121a的寬度的比)的最佳値時,由於會因爲設計 而與各種的條件有關,因此不是可以簡單地求得。例如當 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的梯形的高度過高時,則由於來自另 一個的斜面(斜邊部1 2 1 b )的光會在相反側的斜面(斜邊 部1 2 1 c )進行全反射,因此會以廣角射出。又,當射入側 單位透鏡121的梯形的高度過低時,則讓光收斂的效果會 變少(特別是針對30°〜60°的入射光的收斂會惡化)。但 一般而言,若是將上述的比設爲0.5〜3的範圍,則一邊 能夠保持適度的射出角度而一邊提高收斂效果。此外,在 圖9所示的收斂薄板12中,由於射入側單位透鏡121之 上底部121a的寬度爲 80//m、而高度爲131#m,因此 113/80 = 1.4125,而滿足以上的條件。 藉由設成如此的構成,則能夠減少在入射到射入側單 位透鏡121的斜邊部121b後又抵觸到另一個的斜邊部 121c的光。此外,當爲圖9所示的收斂薄板12時,則以 射入角度20°入射到收斂薄板12的20°入射光在入射到斜 邊部1 2 1 b而折射後,到達面向斜邊部1 2 1 b的相反側而存 在的第2斜邊部121c的光,經過模擬的結果可知爲20°入 射光的約6%的光量。 該比例雖然是愈少愈好,以射入角度2 0 °入射到收斂 薄板12的20°入射光在入射到斜邊部121b而折射後,到 -26- (23) 1328131 達面向斜邊部1 2 1 b的相反側而存在的第2斜邊部1 2 1 c的 光’若爲20°入射光的20%以下的光量時,則在當作面光 源裝置來使用時在實用上爲有效。而此是因爲從正面來看 " 的光則在視野角度大槪到20°左右,而若是以上的比例時 • 則能夠減低在上述視野角度的範圍內之實質的光的損失使 然。 以下的表2則是表示2(Γ入射光相對於以射入角度20° 入射到收斂薄板12的20°入射光在入射到斜邊部121b而 折射後,到達面向斜邊部1 2 1 b的相反側而存在的第2斜 邊部121c的光的比例(20°入射光到達斜邊部12 1c的到達 率)、與在通過收斂薄板12後之射出角度20°以內的光 量相對於在通過擴散薄板14後而在通過收斂薄板12之前 之射入角度20°以內的光量的比例的關係。
〔表2〕 2〇°入射光到達斜邊部121c 的到達率 射出角度20°以內的射出光 量相對於射入角度20°以內 的射入光量的比 5% 1 4 0 % 10% 1 3 5 % 2 0% 1 1 0 % 3 0% 1 0 0 % 5 0% 90% -27- (24) 1328131 由上述表2可知,如上所述般,以射入角度20。入射 . 到收斂薄板12的20。入射光在入射到斜邊部12lb而折射 後’到達面向斜邊部1 2 1 b的相反側而存在的第2斜邊部 12!c的光則最好是設定在爲20°入射光的20 %以下的光量 * 〇 在此,請參照圖1 1及圖1 2來說明當平行光線入射到 由如此的構造所構成的收斂薄板12時的情形。此外,圖 Π爲表示當相對於圖8所示的收斂薄板12以射入角度10 °將平行光線L入射時之光線追蹤模擬之結果的說明圖、 圖12爲表示當相對於圖8所示的收斂薄板12以射入角度 3〇°將平行光線L入射時之光線追蹤模擬之結果的說明圖 〇 當爲圖1 1所示的情形(光的射入角度小時),則入 射到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之上底部的光線會以在收斂薄板 1 2內折射的角度直接射出。另一方面,入射到射入側單位 ® φ 透鏡1 2 1之斜邊部1 2 1 b的光線則會回到光源側而被再利 用。相對於此,當爲圖12的情形時(光的射入角度較圖 . 1 1所示的情形爲大時),則會產生射出方向被修正的光線 (C),而能夠確認存在有讓光收斂的作用。 此外,對於圖8至圖12所示的收斂薄板12,則在彼 此鄰接排列的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之間形成有平坦部1 22 。雖然該平坦部122並不一定爲必要,但收斂薄板12的 光學作用會因爲有無該平坦部122而有些許的差異。 以下,則請參照圖1 3及圖1 4來說明當將平行光線入 -28- (25) 1328131 射到在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之間未設有平坦部收斂薄板 1 2'時的情形。此外,圖1 3爲表示當相對於在入射側單位 透鏡之間未設置平坦部的收斂薄板12'以射入角度10°將平 行光線L入射時之光線追蹤模擬之結果的說明圖、圖1 4 爲表示當相對於在入射側單位透鏡之間未設置平坦部的收 斂薄板12'以射入角度30°將平行光線L入射時之光線追蹤 模擬之結果的說明圖。
只是看圖1 3,則相較於在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之間設 有平坦部122的收斂薄板12之圖11所示的結果,則在收 斂薄板12’的光學作用與收斂薄板12的光學作用之間可以 說是沒有多大的差異。然而,當看圖14時,則從入射到 收斂薄板1 2 '之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的斜面部1 2 1 b開始在 藉由射出面(收斂透鏡陣列1 23 )進行全反射後,從斜邊 部1 2 1 c —次射出到光源側(陰極射線管1 3 C側)的光線 則有時會再度入射到斜面部1 2 1 b而成爲迷光D。如此的 迷光D則是因爲在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之間未設置平坦部 122所導致。而就大幅地降低該迷光之發生頻率的意義來 看’如圖8至圖12所示的收斂薄板12般,最好在彼此鄰 接排列的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之間形成有平坦部1 22。 又,當想要形成一在圖1 3及圖1 4所示的射入側單位 透鏡121之間未設置平坦部122的收斂薄板12'時,則雖 然對於成型爲必要之金屬模的表面形狀的前端部會變尖而 導致難以確保金屬模的精度及強度,但是若是如圖8至圖 1 2所示的收斂薄板1 2般在彼此鄰接排列的射入側單位透 -29- (26) 1328131 鏡1 2 1之間形成有平坦部1 22時,則能夠避免如此的問題 圖15爲將圖8所示的收斂薄板12沿著XV-XV線而 切斷的放大斷面圖。如圖15所示般,被設在收斂薄板12 之射出側的收斂透鏡陣列1 2 3則具有多個其斷面形狀爲直 角二等邊三角形的單位稜鏡,而藉由該些單位稜鏡而將射 出的光加以收斂。
藉此,收斂薄板1 2會藉由被設在射入側的射入側單 位透鏡1 2 1而將照明光收斂在與陰極射線管1 3呈直交的 方向,且藉由被設在射出側的收斂透鏡陣列1 2 3能夠將照 明光收斂在與陰極射線管13呈平行的方向。 反射型偏光性薄板15是一在不會使視野角度變窄的 情形下會讓輝度上昇的薄板,而被配置在LCD面板1 1與 收斂薄板1 2之間。此外,反射型偏光性薄板1 5能夠例如 使用DBEF (住友思里愛姆株式會社製)。 接著爲了要根據圖16更詳細地說明由此構造所構成 之面光源裝置16之各薄板的光學作用,因此將面光源裝 置16的輝度分佈與薄板構造不同之其他種類之面光源裝 置加以比較來說明。在此,圖16爲將面光源裝置16之垂 直方向的輝度分佈進行比較以了解各薄板的效果的說明圖 、圖17爲將面光源裝置16之水平方向的輝度分佈進行比 較以了解各薄板的效果的說明圖。此外,在圖16及圖17 中,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實施形態1 )的面光源裝置 16的特性是根據由圓形記號與實線所構成的曲線來表示。 -30- (27) 1328131 (擴散薄板14的效果) 首先說明擴散薄板1 4的效果。 在圖16及圖17中,由三角記號與一點虛線所構成的 曲線所表示的特性是一將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面光源 裝置1 6的擴散薄板1 4變更爲乳白擴散薄板時的特性。
如圖16及圖17所示般,當使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 態的擴散薄板1 4時,則相較於使用乳白擴散薄板的情形 ,在大槪全部角度方向上其輝度皆會提高。而此是因爲對 於乳白擴散薄板而言,由於射出到擴散效果高者之不可能 利用的方向的光變多,因此對能夠利用的光量整體而言會 降低,而反觀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擴散薄板14,由於 能夠根據射入角度而適當地變更來自作爲光源的陰極射線 管1 3的照明光的射出方向,因此可以得到必要的擴散效 果而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此外,即使是利用擴散薄板14之本發明之第1實施 形態的面光源裝置16及利用乳白擴散薄板的面光源裝置 的其中任一者,則沒有能夠目視到作爲光源之陰極射線管 13的位置之輝度不均勻或不均一的部分,而能夠充分地得 到必要的擴散效果。 (收斂薄板12的射入側單位透鏡121的效果) 接著說明收斂薄板1 2的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的效果 -31 - (28) (28)
1328131 在圖16及圖17中,由正方形記號與虛線而 線所表示的特性則是一當省略掉在本發明之第1 的面光源裝置16的收斂薄板12中,被設在陰極| 側而斷面形狀大略爲梯形形狀的射入側單位透鏡 - 入射面變更爲平面時的特性。 如圖1 6及圖1 7所示般,當使用已經形成有 第1實施形態的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的收斂薄板 由於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在垂直方向具有將光收 ,因此垂直方向的特性(圖16),在0〜30°附 會上昇。又,水平方向的特性(圖1 7 ),則其輝 地上昇。此外,圖1 7所示的水平方向的特性則 般地係表示在輝度已經上昇之垂直方向的角度0° 水平方向的輝度。 (收斂薄板12的收斂透鏡陣列123的效果) 接著說明收斂薄板12的收斂透鏡陣列123的 在圖16及圖17中,由菱形記號與虛線而構 所表示的特性則是一當省略掉在本發明之第1實 面光源裝置16的收斂薄板12中’被設在LCD面 而斷面形狀大略爲二等邊三角形的收斂透鏡陣列 將入射面變更爲平面時的特性。 如圖16及圖17所示般,當使用已經形成有 第1實施形態的收斂透鏡陣列1 2 3的收斂薄板1 於收斂透鏡陣列123在水平向具有將光收斂的作 構成之曲 實施形態 时線管1 3 121而將 本發明之 12時, 斂的作用 近的輝度 度會整體 如上所示 位置處的 效果。 成之曲線 施形態的 丨板11側 123,而 本發明之 2時,由 用,因此 -32- (29) 1328131 水平方向的特性(圖1 7 ),其輝度會整體地上昇。又,垂 直方向的特性(圖1 6 ),則其中央附近的輝度會上昇。 如此般,若根據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對於多個陰 極射線管1 3呈並列地被排列之正下方型的面光源裝置1 6 而言’由於至少將已經形成有擴散透鏡陣列1 4 1的擴散薄 板14安裝到光射出的射出側來使用,因此能夠在不降低 光利用效率的情形下進行均一的照明。
又,用來形成擴散薄板14之擴散透鏡陣列141的各 單位透鏡,由於是長軸相對於薄板面呈直交之連續的橢圓 筒的一部分,因此相較於圓筒面或球面可任意地控制擴散 特性。 實施形態2 接著請參照圖18至圖21來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 態的透過型顯示裝置。此外,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其 # φ 中在透過型顯示裝置之面光源裝置中的收斂薄板則除了改 良圖1至圖17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收斂薄板12的射入 . 側單位透鏡1 2 1的形狀,而使用作爲射入側單位透鏡?2 1 的收斂薄板22外,其他則大略與圖1至圖17所示之第1 實施形態相同。在圖1 8至圖21所示的第2實施形態中’ 針對可發揮與圖1至圖1 7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功能 的部分則附加相同的符號,且適當地省略其重複的說明。 圖18則表示斷面,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收斂薄 板22,則在其入射側(陰極射線管1 3側)將多個射入側
-33- (30) 1328131 單位透鏡221並排在薄板面方向。 在此,射入側單位透鏡2 2 1是一以其斷面形狀爲梯形 形狀之第1實施形態的射入側單位透鏡1 2 1作爲基本而改 - 良其上底部及斜邊部的形狀者。具體地說,相對於在上述 , 第1實施形態中的上底部121a爲平面,則在本發明之第2 實施形態中,上底部2 2 1 a成爲朝射出面凹陷的凹面。 此外,在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中,如圖1 8所示般 ,成爲凹面的上底部221a的斷面呈半徑爲100/im的圓弧 ,而其寬度成爲1 〇〇 // m。如此般藉由將射入側單位透鏡 221的上底部221a設爲凹面,則入射到上底部221a後而 抵觸到斜邊部(例如斜邊部221c、221e )的光線會增加, 而更能夠提高光的收斂效果。 又,如圖1 8所示般,相對於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 ,相對於斜邊部 121b、121c是一個平面,但在本發明的 第2實施形態中,斜邊部221b、221d ( 221c、22 le)則是 ® #將2個平面組合而成。藉此可得到以下的效果。亦即,以 大的射入角度射入到收斂薄板22的光雖然在射入到上底 • 部22 1 a後才到達斜邊部(例如斜邊部22 1 c、22 1 e ),但 此時,當針對斜邊部(例如斜邊部22 1 c、22 1 e )的入射角 化相對於斜邊部的射入角度)未超過臨界角度時,則無法 藉由斜邊部(例如斜邊部2 2 1 c、2 2 1 e )被全反射而會從斜 邊部射出而成爲迷光。相較於此,在本發明的第2實施 形態中,在以大的射入角度射入到收斂薄板22的光在射 入到上底部22〗a後才到達的斜邊部,由於接近於上底部 -34- (31) 1328131 221a之部分的斜邊部221e(221d)的傾斜角度會較斜邊 部221c(221b)爲大,因此從斜邊部221e(221d)所射 出的光可以變少。 在此,在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中,如圖1 8所示般 • ’斜邊部221b、221c的傾斜角度爲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 的1〇°,而接近於上底部221a之部分的斜邊部221d、221e 的傾斜角度則爲1 8°。又,斜邊部22 1 b ( 22 1 c )與斜邊部 Φφ 221d(221e)的邊界則位於從相當於下底的部分朝梯形中 心部側偏移1 9 " m的位置,而斜邊部2 2 1 d ( 2 2 1 e )與上 底部2 2 1 a的邊界則只離梯形中心部側爲1 5 y m的位置。 更且’射入側單位透鏡2 2 1的高度(從上底部到相當於 梯形之下底之部分爲止的距離)則是根據上述其他的尺寸 而決定爲1 5 3以m。更且,鄰接的射入側單位透鏡22 1彼 此排列的間距爲1 93 /z m,更且在彼此相鄰排列的射入側 單位透鏡221之形成與收斂透鏡陣列223部分呈平行而寬 籲#度爲25"m的平坦部222。 接著請參照圖19及圖20來說明當平行光線入射到由 • 此構造所構成的收斂薄板22時的情形。此外,圖19爲表 示當相對於收斂薄板22以射入角度1(Γ將平行光線L入射 時之光線追蹤模擬之結果的說明圖、圖20爲表示當相對 於收斂薄板22以射入角度30°將平行光線L入射時之光線 追蹤模擬之結果的說明圖。 當將該些的圖19及圖20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圖11 及圖收斂薄板1 2來比較時,則藉由改良射入側單位透鏡 -35- (32) (32)
1328131 221的上底部221 A,則知道在入射到上虐 觸到斜邊部(例如斜邊部221c、22 le)的 更能夠提高收斂的效果。 ** 接著根據圖2 1將具備有由該構造所 - 22的面光源裝置16的輝度分佈(垂直方 與具備有由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收斂薄板 置面光源裝置16、及未設有收斂薄板12, φφ 置進行比較來說明。 在圖2 1中,以虛線來表示的曲線則 之第2實施形態之收斂薄板22的面光源| 佈(垂直方向的輝度分佈),而以實線所 示設有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收斂薄板 置16的輝度分佈(垂直方向的輝度分佈) 線所表示的曲線則表示未設有收斂薄板1 裝置的輝度分佈(垂直方向的輝度分佈) 如圖21所示般,在上述第1實施形 藉由收斂薄板12的效果而收斂而縮窄射 收斂之部分輝度會變高,而能夠確認收斂 收斂的效果。又,當比較本發明的第2實 與上述的第1實施形態(實線)時,則知 光的收斂效果較收斂薄板22爲高。 如此般若根據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 單位透鏡221的上底部221a設爲凹面, 部22 1 a後才抵觸到斜邊部(例如斜邊部 :部221a後才抵 光線會變多,而 構成之收斂薄板 向的輝度分佈) 1 2的面光源裝 22的面光源裝 表示設有本發明 |置1 6的輝度分 表示的曲線則表 12的面光源裝 ,而以一點虛 2、2 2之面光源 〇 態中,擴散光會 出角度,且已經 薄板12可將光 施形態(虛線) 收斂薄板12的 ,藉由將射入側 則在入射到上底 22 1 c、221e)的 -36- (33) 1328131 光線會變多,而更能夠提高收斂的效果。又,由於接近於 上底部221a之部分的斜邊部221e (及221d)的傾斜角度 較斜邊部221c (及221b )爲大,因此以更大的射入角度 ^ 射入到收斂薄板22的光並不會成爲迷光而會被收斂。更 ^ 且,藉由被配置在作爲光源的陰極射線管13與收斂薄板 1 2之間的擴散薄板1 4 (參照圖1 4 )的效果,則不會因爲 在面光源裝置16之畫面上的位置皆能夠進行沒有不均現 象的均一的照明。 實施形態3 接著請參照圖22至圖26Β針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 態的透過型顯示裝置來說明。此外,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 態,其中在透過型顯示裝置的面光源裝置中的擴張薄板則 除了改良圖1至圖1 7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的擴散薄板14 的擴散透鏡陣列141的形狀而使用擴散薄板24當作擴散 Φ φ 透鏡陣列241外,其他大略爲與圖1至圖17所示的第1 實施形態相同。在圖22至圖26Β所示的第3實施形態中 . ,針對發揮與圖1至圖1 7所示的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功 能的部分則附加同一符號,而適當地省略掉重覆的說明。 如圖22所示般,擴散透鏡陣列24 1具有成爲形狀相 當於其斷面爲橢圓而連續的橢圓筒之一部分的多個單位透 鏡。各單位透鏡的斷面則成爲一相當於長半徑爲〇.12mm 、短半徑爲〇.〇6mm之橢圓之一部分的形狀。又’擴散透 鏡陣列241則被配置成使各單位透鏡之斷面的長軸Xa相 -37- (34) 1328131 對於擴散薄板24的薄板面呈直交,且各單位透鏡的間距 爲0.09mm。更且’擴散薄板24是由厚度爲2mm、折射率 N = 1.55的丙醯酸苯乙烯共聚物所形成。此外,擴散薄板 24的形成也可以利用UV硬化樹脂來形成。此時則也可以 - 利用環氧丙醯酸酯系樹脂。 又’在擴散透鏡陣列24 1中,在相鄰的單位透鏡之間 則形成在LCD面板1 1側成爲凹形而半徑爲0.050mm之圓 筒面的凹形狀的部分242。藉由設置該凹形狀的部分242 ,則只是靠擴散透鏡陣列2 4 1的單位透鏡的形狀即可以提 高在透過率不足之射入角度0°附近的入射光的透過率,也 可以得到適當的消除不均勻情形的作用、及針對光的射出 方向進行補正及收斂的作用。亦即,在本發明之第3實施 形態之擴散薄板24的擴散透鏡陣列24 1,由於是一針對射 入角度在30°到50°的範圍的入射光能提高補正效果的設計 ,但只是藉由擴散透鏡陣列241的形狀即會導致在射入角 ® #度在〇°附近的入射光的透過率降低。然而,如上所述般, 當設置凹形狀的部分242時,則對於射入角度在0°附近的 . 入射光能夠提供一適當的消除不均勻情形的作用、及針對 光的射出方向進行補正及收斂的作用。 又,如上所述般,若在相鄰的單位透鏡之間形成例如 寬度爲2 // m到5 "左右之凹形狀的部分242時,則能夠 提高用來形成擴散薄板24之金屬模的強度,以防止在製 作金屬模時發生變形。 如上所述般,當將擴散透鏡陣列24 1的各單位透鏡設 -38- (35) 1328131 爲上述的形狀時’則其高度成爲〇.035mm。又’如上所述 般,由於擴散透鏡陣列241的各單ίϋ透鏡的寬度W爲 0.09mm,因此當將折射率設成N = 1 . 5 5時’則該些的値滿 足以下的公式(2 )。 arcsin ( 1/N ) <arctan (1/( ( 2H/W) -0.1)) …(2)
在此,上述的公式(2)是一判斷在距擴散透鏡陣列 241之單位透鏡的端部爲 的位置處被全反射的光是否 會在單位透鏡的頂部被全反射。如圖23所示般’雖然光 線會從各種方向到達擴散透鏡陣列241之單位透鏡的頂部 ,但是在擴散透鏡陣列241之單位透鏡的谷部’當從某個 一定的方向而來的光被全反射而從頂部射出時’則由於朝 著斜方向前進,因此當從斜向觀察時會看到不均勻的情形 。然而藉由滿足上述公式(2) ’則除了在從斜向觀察時 Φ φ 會看不到不均勻的情形外’也能夠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假設將擴散透鏡陣列241的單位透鏡設爲未滿足上述 公式(2)的形狀時,則朝著畫面之上下的大的角度的射 出光會變多,除了光的利用效率會大幅地降低外,由於射 出光只會對應於所限定的射入角度的照明光,因此結果成 爲一會知道作爲光源之陰極射線管13的位置而發生不均 勻情形(管不均勻情形)的原因。 圖24A及圖24B分別是圖22所示的擴散薄板之擴散 透鏡陣列的形狀滿足特定的公式(2 )的情形及未滿足特 -39- (36) (36)
1328131 定的公式(2 )的情形時之光的軌跡的說明圖。 如圖24B所示般,當圖22所示的擴散薄板24 透鏡陣列2 4 1的形狀未滿足上述公式(2 )時,則 透鏡陣列241的單位透鏡的端部附近被全反射的光 散薄板24斜向地射出,當若滿足上述公式(2 )時 圖24A所示般,在擴散透鏡陣列241的單位透鏡的 近被全反射的光會回到光源側而被再利用。 圖2 5爲表示從觀察側入射到圖2 2所示的擴散 光的軌跡的說明圖。 如圖25所示般,在透過擴散薄板24後,藉 面板11、收斂薄板12及反射型偏光性薄板15等被 而回到擴散薄板2 4的光,則會回到光源側(陰極 1 3側)而被再利用,且藉由擴散薄板24被反射而 明光再射出,藉此能夠有效地利用。 如此般,若根據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由於 ® #板24的擴散透鏡陣列241滿足上述公式(2 ),因 在從斜向觀察時會看不到不均勻的情形外,也能夠 的利用效率。 此外,在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在擴散透鏡陣 之相鄰的單位透鏡之間雖然是以形成凹形狀的部分 情形爲例,但並不限於此,如圖2 6 A所示般也可以 坦形狀的部分(平坦面)242’、或如圖26B所示般 細凹凸形狀的部分242” 。 的擴散 在擴散 會從擴 ,則如 端部附 薄板之 & LCD 亂反射 射線管 當作照 擴散薄 此除了 提局光 列2 4 1 242的 形成平 形成微 -40 - (37) 1328131 實施形態4 . 接著根據圖2 7來說明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的透過 型顯示裝置。此外’本發明之在透過型顯示裝置的面光源 *' 裝置中的擴張薄板則除了取代圖1至圖17所示的第1實 ** 施形態的收斂薄板12及擴散薄板14,而改用擴散薄板 44-1、擴散薄板44-2外,其他大略爲與圖〗至圖17所示 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在圖27所示的第4實施形態中, #φ 針對發揮與圖1至圖17所示的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功能 的部分則附加同一符號,而適當地省略掉重覆的說明。 如圖2 7所示般,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的透過型顯 示裝置40具備有從背面來照明LCD面板(透過型顯示 部)LCD面板11的面光源裝置16。在此,面光源裝置16 至少具有呈並列地排列之多個陰極射線管1 3、將從陰極射 線管13所射出的光予以擴散而均一化的擴散薄板44-1、 擴散薄板44-2、及在視野角度不變窄的情形下讓輝度上昇 的反射型偏光性薄板15。 其中陰極射線管13是一構成當作背面光之光源部的 . 線光源。 又,擴散薄板44-1、擴散薄板44-2是一將從陰極射 線管13所射出的光予以擴散而均一化的薄板’而藉由兩 者構成擴散薄板部。 在此,擴散薄板44- 1則是在光射出的射出側形成擴 散透鏡陣列444- 1。擴散透鏡陣列444- 1具有形成爲相當 於其斷面爲橢圓而連續之橢圓筒之一部分的形狀的多個單 -41 - (38) 1328131 位透鏡。此外,該些的單位透鏡則彼此呈平行地排列多個 ,其排列方向則與陰極射線管1 3的排列方向爲一致(參 照圖27 )。又,該些單位透鏡則整體地構成雙凸透鏡片° 此外,擴散透鏡陣列444-1的具備的形狀則與上述第1實 施形態的擴散薄板1 4的擴散透鏡陣列1 4 1相同。 此外,雖然擴散透鏡陣列44-1是由樹脂所形成’而 在該樹脂最好是包含有光擴散微粒狀442- 1。又’在擴散 #φ 薄板44-1中之光入射的射入側則最好是形成具有光擴散 作用而呈微細凹凸形狀的射入面44 3 -1。藉由該些的光擴 散微粒狀442- 1及呈微細凹凸形狀的射入面443 - 1 ’則擴 散薄板44-1除了由擴散透鏡陣列444- 1所產生的光擴散作 用外,也具有無指向性的光擴散作用。此外,在此所謂的 光擴散作用最好其1/2擴散角度爲5(Γ。如此的無指向性 的光擴散作用則在光源側(陰極射線管1 3側)具有若干 的擴散效果,而具有減低不均勻情形的作用。此外,除了 9 · 由該擴散透鏡陣列444- 1所產生的光擴散作用外,其所給 予的無指向性的光擴散作用若太多時,由於正面輝度會急 . 劇地降低,因此1/2擴散角度最好在70°以內。 擴散薄板44-2則被設在擴散薄板44-1與反射型偏光 性薄板15之間,是一將從擴散薄板44-1所射出的光在與 由擴散薄板44-1的擴散透鏡陣列444-1所產生的光擴散作 用的方向呈直交的方向擴散而均一化的薄板。擴散薄板 44-2則在其射出側形成與擴散薄板44-1所具有擴散透鏡 陣列444-1相同形狀的擴散透鏡陣列444-2。但是擴散薄 -42- (39) 1328131 板44-2則被配置成使其擴散透鏡陣列441-2之光擴散作用 的方向成爲與擴散薄板44-1中之擴散透鏡陣列444-1之光 擴散作用的方向呈直交。如圖27所示般,擴散薄板44-2 *' 的擴散透鏡陣列444-2的排列方向則與陰極射線管13的 -* 排列方向呈直交。 此外,擴散薄板44-2並未具有在擴散薄板44_1中所 包含的光擴散微粒子442- 1及賦予入射面443 - 1形狀的微 細凹凸形狀,因此不能提供無指向性的光擴散作用。 如此般,若根據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時,則在作爲 光源之陰極射線管1 3與反射型偏光性薄板1 5之間則設有 分別形成有擴散透鏡陣列444- 1、444-2的2個的擴散薄板 44-1、44-2,由於在擴散透鏡陣列441-2之光擴散作用的 方向被配置成與擴散薄板44-1中之擴散透鏡陣列444- 1之 光擴散作用的方向呈直交,因此能夠針對呈直交的2個方 向(縱橫2方向)控制光,而不會浪費掉光而利用,因此 ® φ能夠提高正面輝度。又,由於分別藉由個別的擴散透鏡陣 列444- 1、444-2來控制縱橫2方向的視野角度,因此能夠 實現好的視野角度,也能夠提高輝度。更且,由於擴散薄 板44-1具有光擴散微粒子442-1及被賦予入射面443-1的 微細凹凸形狀,而被給予無指向性的光擴散作用,因此不 需要另外設置一用於防止不均勻情形之所謂的粒子( beads )擴散板等,除了能夠抑制不均勻情形而實現提高 輝度外,也能夠降低成本。 -43- (40) 1328131 變形例 此外,以上雖然是針對上述的第〗至第4實施形態來 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的第1至第4實施 幵乡態,也能夠進行各種變形或變更。
(1 )在上述的第1至第4實施形態中,形成擴散薄板1 4 、24、44-1、44-2 的擴散透鏡陣列 141、241、444-1 、44 4-2的單位透鏡,雖然是舉爲其斷面爲橢圓而連 續之橢圓筒的一部分的情形爲例來說明,但並不限 定於此,如圖28A所示的擴散薄板34般,擴散透鏡 陣列也能夠形成其斷面爲橢圓之旋轉橢圓體之一部 分而由多個單位透鏡所構成的擴散透鏡陣列341。此 外,當爲後者時,則形成擴散透鏡陣列34 1的各單 位透鏡最好其橢的長軸相對於薄板面呈直交。 (2)在上述的第1至第3實施形態中,雖然是舉擴散薄 板14、24的入射面爲平面時爲例來說明,但爲了要 給予更大的光擴散功能,也可以藉由浮雕加工等賦 予微細凹凸形狀。又,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的擴散 薄板44-1同樣地,爲了要給予更大的光擴散功能, 也可以在其一部分包含有光擴散微粒子。 (3 )在上述的第1至第4實施形態中,雖然未特別地提 及擴散薄板14、24、44-1、44-2及收斂薄板12的層 構造,但有關該些的薄板,有時候會因爲由作爲光 源的陰極射線管1 3的點燈所產生的發熱而從陰極射 線管13側開始乾燥而有各薄板產生撓彎或彎曲等的 -44 - (41)1328131
問題發生。此時,則如圖2 8 B的擴散薄板1 4、2 4所 示般’擴散薄板14、24具有吸濕率不同的2層以上 的層14-1、14-2、24-1、24-2,而將在該些2層以上 的層14-1、14-2、24-1、24-2中之光入射的入射層 的層14-2、24-2的吸濕率設定成較形成有擴散透鏡 陣列141、241之射出側的層14-1、24-1的吸濕率爲 高。藉此,在形成各薄板時,則大略成爲平坦的形 狀,當各薄板吸濕時,則成爲一朝入射側爲凸的形 狀,而即使是因爲陰極射線管1 3的點燈所產生的發 熱而從陰極射線管1 3側開始乾燥時,也不會朝著射 出側凸出。此外,除此外,藉由在光源側(陰極射 線管1 3側)設置間隔構件,則能夠解決各薄板的撓 彎或彎曲等的問題。
(4)在上述的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雖然是將擴散薄 板14、24、44-1、44-2及反射型偏光性薄板15組合 在一起而構成面光源裝置16及備有此之透過型顯示 裝置1 〇的情形爲例來說明,但如圖28C所示般’則 是一省略掉收斂薄板12、22 (及因應必要反射型偏 光性薄板15)的構造、或是如圖28D所示般’收斂 薄板也可以使用只形成收斂透鏡陣列123的收斂薄 板12^。又,也可以是一將該些以外的各種的光學薄 板與擴散薄板14加以組合而構成面光源裝置及備有 此之透過型顯示裝置。 (5)在上述的第1至第4實施形態中,雖然擴散薄板 -45- (42)1328131 44-1、44-2是舉擴散透鏡陣列444-1、444-2的形狀
爲相同之相同種類的擴散薄板的情形爲例來說明, 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可以將其中一方的擴散薄板 的擴散透鏡陣列設爲其間距與另一方之擴散薄板的 擴散透鏡陣列不同的擴散透鏡陣列、或其間距在平 面內會變化的擴散透鏡陣列,更且,也可以是由多 種的單位透鏡的集合所構成的擴散透鏡陣列。此外 ,如此所配置的相同或不同種類的擴散薄板也可以 將3個以上重疊來配置。
(6)在上述第4實施形態中,雖然是舉用來形成被配置 在接近於陰極射線管13之位置之擴散薄板44-1的 擴散透鏡陣列444- 1的各單位透鏡的排列方向會與 陰極射線管1 3的排列方向呈一致的情形爲例來說明 ,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用來形成被配置在接近於 陰極射線管13之位置之擴散薄板的擴散透鏡陣列的 各單位透鏡的排列方向與陰極射線管的排列方向呈 直交。 (7)在上述第4實施形態中,雖然是舉將擴散薄板44-1 、44-2的擴散透鏡陣列444-!、444-2的光擴散作用 的方向呈直交地來配置爲例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 此’例如也可以配置成使光擴散作用的方向成爲相 同°此時則有擴散薄板的光擴散作用能夠在同一方 向上增加的優點。 -46 - (43)1328131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表示與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有關之透過型顯 示裝置的立體圖。 圖2爲表示在圖1所示之透過型顯示裝置之面光源裝 置中的擴散薄板的立體圖。 圖3爲將圖2所不的擴散薄板沿著1ΙΙ-ΙΠ線而切斷的 放大斷面圖。
圖4爲表示相對於圖2所示的擴散薄板以射入角度〇。 入射的光之軌跡的說明圖。 圖5爲表示相對於圖2所示的擴散薄板以射入角度20 °入射的光之軌跡的說明圖。 圖6爲表示相對於圖2所示的擴散薄板以射入角度40 °入射的光之軌跡的說明圖。 圖7爲表示相對於圖2所示的擴散薄板以射入角度60 °入射的光之軌跡的說明圖。
圖8爲表示在圖1所示之透過型顯示裝置之面光源裝 置中的收斂薄板的立體圖。 圖9爲將圖8所示的收斂薄板沿著IX-IX線而切斷的 放大斷面圖。 圖10爲表示圖8所示之收斂薄板之入射側透鏡之光 學作用的說明圖》 圖11爲表示當相對於圖8所示的收斂薄板以射入角 度將平行光線入射時之光線追蹤模擬之結果的說明圖
-47- (44) 1328131 圖1 2爲表示當相對於圖8所示的收斂薄板以射入角 度3 (T將平行光線入射時之光線追蹤模擬之結果的說明圖 〇 圖1 3爲表示當相對於在入射側單位透鏡之間未設置 / 平坦部的收斂薄板以射入角度1 0°將平行光線入射時之光 線追縱模擬之結果的說明圖。 圖1 4爲表示當相對於在入射側單位透鏡之間未設置 φφ 平坦部的收斂薄板以射入角度30°將平行光線入射時之光 線追蹤模擬之結果的說明圖。 圖15爲將圖8所示的收斂薄板沿著χν_χν線而切斷 的放大斷面圖。 圖16爲將備有本發明之第〗實施形態的擴散薄板之 面光源裝置的垂直方向的輝度分佈與其他的種類的面光源 裝置進行比較的說明圖。 圖1 7爲將備有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擴散薄板之 Φ φ面光源裝置的水平方向的輝度分佈與其他的種類的面光源 裝置進行比較的說明圖。 . 圖18爲表示在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透過型顯示 裝置之面光源裝置中的收斂薄板的放大立體圖。 圖19爲表示當相對於圖18所示的收斂薄板以射入角 度10°將平行光線入射時之光線追蹤模擬之結果的說明圖 〇 圖20爲表示當相對於圖18所示的收斂薄板以射入角 度3 0°將平行光線入射時之光線追蹤模擬之結果的說明圖 -48- (45) 1328131 圖2 1爲將備有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收斂薄板之 面光源裝置的輝度分佈與其他的種類的面光源裝置進行比 〃 較的說明圖。 圖22爲表示在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透過型顯示 裝置之面光源裝置中的擴散薄板的放大立體圖。 圖23爲表示入射到圖22所示之擴散薄板之光之軌跡 φφ 的說明圖。 圖24Α及圖24Β分別是圖22所示的擴散薄板之擴散 透鏡陣列的形狀滿足特定的公式(2)的情形及未滿足特 定的公式(2)的情形時之光的軌跡的說明圖。 圖25爲表示從觀察側入射到圖22所示的擴散薄板之 光的軌跡的說明圖。 圖26Α及圖26Β表示圖22所示的擴散薄板之變形例 的放大斷面圖。
圖27表示與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有關之透過型顯 示裝置的立體圖。 圖28Α及圖28Β爲表示在本發明之第1至第4實施形 態之透過型顯示裝置之面光源裝置中的擴散薄板之變形例 的放大斷面圖。 圖28C及圖28D爲表示在本發明之第1及第2實施形 態之透過型顯示裝置之面光源裝置之變形例的放大斷面圖 圖29Α及圖29Β爲說明構成本發明之第!至第4實施 -49- (46) 1328131 形態之擴散薄板之透鏡薄板之方法的模式圖。 圖30A及圖30B爲藉由將圖29A及圖29B的製造方 法所製造的透鏡薄板接著到基材層而將透鏡薄板與基材層 實施一體化的說明圖。 圖31爲將由圖29A及圖29B所示的製造方法所製造 的透鏡薄板在形成基材層時藉由熱疊層而將透鏡 材層實施一體化的說明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透過型顯示裝置 1 1 : LCD面板
12、12':收斂薄板 1 3 :陰極射線管 14、24 :擴散薄板 1 5 :反射型偏光薄板 16 :面光源裝置 141、241、341 :擴散透鏡陣列 304 :金屬模 305 :滾筒 141a :透鏡薄膜 1 45 :基材層 146 : UV硬化樹脂 147 : MS樹脂 3 09、3 10 :押出滾筒 -50- (47)1328131 3 Ο 8 :樹脂供給部 1 4 8 :基材層 149 : UV硬化樹脂 3 1 2、3 1 3 :樹脂供給部 3 0 3 : U V光源 314、315:押出滾筒 12 1、221 :射入側單位透鏡
1 2 2 :平坦部 1 2 3 :收斂透鏡陣列 121a、22 1a:上底部 221e :斜邊部 121b、 121c、 221b、 221c、 221d ' 242 :凹形狀的部分 44-1、44-2:擴散薄板 442-ί :光擴散微粒子
4 4 3 - 1 :射入面 444-1 :擴散透鏡陣列 -51 -

Claims (1)

1328131 ___— w 年月日修正本 十、申請專利範圍 8· ί 0 第94 1 1 1 3 7 1號專利申請案 '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 民國98年8月10日修正
1- 一種擴散薄板,其主要是一被組裝在具有多個光 源呈並列地排列之光源部的正下方型的面光源裝置內來使 用,而將從上述光源部的上述各光源所射出的光予以擴散 而均一化的擴散薄板,其特徵在於: 具備有:是一至少在將光射出的射出側所形成的擴散 透鏡陣列,而具有可將從上述光源部的上述各光源所射出 的光予以擴散而射出的多個的單位透鏡, 當將形成上述擴散透鏡陣列的上述單位透鏡的寬度設 爲W、高度設爲Η、折射率設爲Ν時,則滿足以下的關係
arcsin ( 1/Ν) < arctan ( 1/ ( ( 2H/W) -0.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擴散薄板,其中形成上 述擴散透鏡陣列的上述單位透鏡呈現一從相當於其斷面爲 橢圓之橢圓筒之一部分的形狀、及相當於其斷面爲橢圓之 旋轉橢圓體之一部分的形狀中所選出之至少一個形狀,而 爲上述斷面之上述橢圓的長軸則相對於薄板呈垂直相交。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擴散薄板,其中形成上 I32&131 述擴散透鏡陣列的上述單位透鏡的長半徑爲短半徑的丨·5 倍到3倍的長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項之擴散 薄板,其中在形成上述擴散透鏡陣列的上述單位透鏡之間 則形成有呈現一從平坦形狀、凹形狀及微細凹凸形狀之中 所選出的至少一個形狀的部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項之擴散 薄板,其中在上述擴散薄板中之光射入的射入側則形成呈 現一具有光擴散作用之微細凹凸形狀的射入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擴散薄板,其中上述擴 散薄板則藉由上述射入面的上述微細凹凸形狀,再加上由 上述擴散透鏡陣列所產生的光擴散作用,而具有1/2擴散 角度在70°以內之無指向性的光擴散作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項之擴散 薄板,其中上述擴散薄板至少在一部分包含有光擴散粒子 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擴散薄板,其中上述擴 散薄板藉由上述光擴散粒子再加上由上述擴散透鏡陣列所 產生的光擴散作用,而具有1/2擴散角度在70°以內之無 指向性的光擴散作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項之擴散 薄板,其中上述擴散薄板具有吸溼率不同的2層以上的層 ,而在該2層以上的層中,其中位在光射入的射入側的層 的吸溼率則較形成有上述擴散透鏡陣列之上述射出側的層 -2 - 1328131 的吸溼率爲高。 ιο_ —種面光源裝置,其主要是一從背面來照明透過 型顯示部的面光源裝置,其特徵在於: 具備有: 多個光源呈並列地排列的光源部;及、 是一將從上述光源部的上述各光源所射出的光予以擴 散而均一化的擴散薄板,而是在第1項所記載的擴散薄板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面光源裝置,其中上 述擴散薄板被設在從上述光源部射出光的正後方。 12. —種面光源裝置,其主要是一從背面來照明透過 型顯示部的面光源裝置,其特徵在於: 具備有= 多個光源呈並列地排列的光源部;及、
是一將從上述光源部的上述各光源所射出的光予以擴 散而均一化的擴散薄板,而是具有相同或不同種類之至少 2個擴散薄板的擴散薄板部, 上述擴散薄板部的上述各擴散薄板具有是一至少在射 出光的射出側所形成的擴散透鏡陣列,而具有將從上述光 源部的上述各光源所射出的光予以擴散而射出之多個單位 透鏡的擴散透鏡陣列, 當將形成上述擴散透鏡陣列的上述單位透鏡的寬度設 爲W、高度設爲Η、折射率設爲N時,則滿足以下的關係 -3- 41328.131 arcsin(l/N) <arctan(l/( (2H/W) -0·1) ) 〇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面光源裝置,其中用 來形成位在上述擴散薄板部之上述各擴散薄板上所形成之 上述擴散透鏡陣列的上述單元透鏡則呈現一相當於其斷面 爲橢圓之橢圓筒的一部分的相同或不同種類的形狀,而作 爲上述斷面的上述橢圓的長軸則相對於薄板面呈垂直相交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面光源裝置,其中上 述擴散薄板部之上述至少2個的擴散薄板則被配置成使其 由各自的擴散透鏡陣列所造成之光擴散作用的方向彼此呈 垂直相交。 15. —種透過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具備有:
透過型顯示部;及、 是一從背面來照明上述透過型顯示部的面光源裝置, 且記載於第10項的面光源裝置。 16. —種透過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具備有: 透過型顯示部;及、 是一從背面來照明上述透過型顯示部的面光源裝置, 且記載於第12項的面光源裝置。 [S ] -4-
TW094111371A 2004-04-16 2005-04-11 Diffusing sheet, surfa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TWI32813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21054 2004-04-16
JP2004182139 2004-06-21
JP2004224393 2004-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3844A TW200613844A (en) 2006-05-01
TWI328131B true TWI328131B (en) 2010-08-01

Family

ID=35263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1371A TWI328131B (en) 2004-04-16 2005-04-11 Diffusing sheet, surfa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08708B2 (zh)
JP (1) JP5195970B2 (zh)
KR (1) KR100728262B1 (zh)
CN (1) CN100385310C (zh)
TW (1) TWI3281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30415A1 (en) * 2005-05-16 2007-02-08 Epstein Kenneth A Back-lit displays with high illumination uniformity
JP2006343450A (ja) * 2005-06-08 2006-12-21 Seiko Epson Corp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7726865B2 (en) * 2005-08-12 2010-06-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628502B2 (en) * 2005-09-22 2009-12-08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Light controlling sheet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1297235A (zh) * 2005-10-26 2008-10-29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光透过性树脂板
JP4962873B2 (ja) * 2006-02-15 2012-06-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光源ユニット
CN101395424A (zh) * 2006-03-30 2009-03-25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直下式背照光装置及光学透镜片
EP1855151B1 (en) * 2006-05-10 2013-02-2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ptical pl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plate,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819569B2 (en) 2006-05-10 2010-10-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pl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plate,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0801716A (en) * 2006-06-27 2008-01-01 Entire Technology Co Ltd A high-brightness diffusion plate with trapezoid lens
JP5086580B2 (ja) * 2006-08-04 2012-11-2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TWI301533B (en) 2006-08-14 2008-10-01 Ind Tech Res Inst Optical diffusion module
TWI295355B (en) 2006-08-30 2008-04-01 Ind Tech Res Inst Optical diffusion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diffusion structure
US7478913B2 (en) * 2006-11-15 2009-01-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Back-lit displays with high illumination uniformity
WO2008061125A1 (en) * 2006-11-15 2008-05-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ack-lit displays with high illumination uniformity
US7789538B2 (en) * 2006-11-15 2010-09-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ack-lit displays with high illumination uniformity
US20080111947A1 (en) * 2006-11-15 2008-05-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ack-lit displays with high illumination uniformity
US7766528B2 (en) * 2006-11-15 2010-08-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ack-lit displays with high illumination uniformity
NL1034727C2 (nl) * 2006-11-24 2010-11-30 Sumitomo Chemical Co Lichtdiffusieplaat, oppervlakemissie lichtbroninrichting in vloeibaar kristal weergave inrichting.
CN100427975C (zh) * 2006-12-21 2008-10-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所使用的扩散板结构
JP5293191B2 (ja) * 2007-02-02 2013-09-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透過型表示装置
US20080231780A1 (en) * 2007-03-22 2008-09-25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Low-absorptive diffuser sheet and film stacks for direct-lit backlighting
TWI363900B (en) 2007-10-04 2012-05-11 Ind Tech Res Inst Light guiding film
US7684118B2 (en) * 2007-11-19 2010-03-23 Entire Technology Co., Ltd. Diffusion plate and diffusion plate assembly
US7784988B2 (en) * 2008-02-05 2010-08-31 Entire Technology Co., Ltd. Diffusion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KR101579332B1 (ko) * 2008-02-15 2015-12-21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디스플레이의 개선된 조명 균일도를 위한 휘도 향상 필름 및 필름 기반 확산기
US7708446B2 (en) * 2008-02-26 2010-05-04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 Ip B.V. Display film stacks and a method of modeling the films
US7802893B2 (en) * 2008-05-16 2010-09-2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Bulb reflector for thin direct lit backlights
EP2304966B1 (en) * 2008-06-27 2019-03-2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CN101725898B (zh) * 2008-10-10 2013-03-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US7997780B2 (en) * 2008-08-06 2011-08-1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ighting device
KR20100032767A (ko) * 2008-09-18 2010-03-26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마이크로렌즈 패턴과 엠보 패턴을 구비하는 확산필름 및 그제조방법
KR101524521B1 (ko) * 2008-09-19 2015-06-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1507965B1 (ko) * 2008-11-19 2015-04-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확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1881413A (zh) * 2009-05-06 2010-11-10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KR20100137894A (ko) * 2009-06-23 2010-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확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1936483A (zh) 2009-07-01 2011-01-05 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其减薄方法、带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11028033A (ja) * 2009-07-27 2011-02-1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制御板、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画像表示装置
KR101481181B1 (ko) * 2009-07-29 2015-01-12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집광형 광학 시트
US8142041B2 (en) * 2009-08-27 2012-03-27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Lenticular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s for use therewith
CN101886765A (zh) 2010-07-26 2010-11-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Led面光源装置
US8820964B2 (en) * 2011-08-02 2014-09-02 Abl Ip Holding Llc Linear lighting system
CN102287715B (zh) * 2011-08-23 2014-02-19 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 一种大面积均匀面光源装置
KR101446918B1 (ko) * 2012-03-08 2014-10-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장치
KR101894317B1 (ko) * 2012-05-31 2018-09-0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203069871U (zh) * 2012-11-13 2013-07-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聚光装置及修补机
TWI547722B (zh) * 2015-02-17 2016-09-01 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突出部之光透過性基材
CN105372739A (zh) * 2015-11-13 2016-03-02 重庆鑫翎创福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棱镜结构ps导光板
JP2017097256A (ja) * 2015-11-27 2017-06-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6590320B2 (ja) * 2016-02-19 2019-10-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導光板、導光板を用いた照明装置及び導光板の製造方法
JP7087828B2 (ja) * 2018-08-27 2022-06-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光射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CN209688726U (zh) * 2019-05-20 2019-11-26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矩阵式车灯光学装置、车灯及车辆
EP4034806A4 (en) * 2019-09-27 2023-11-01 Flex-N-Gate Advanced Product Development, LLC DOUBLE-SIDED OPTICAL SHEETS
CN115509038A (zh) * 2022-08-18 2022-12-2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角扩大膜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15134B (it) * 1986-04-11 1990-01-31 Rossato Eride Dispositivo sollevatore per autoveicoli.
US5764315A (en) * 1992-01-27 1998-06-09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Light adjusting sheet for a planar lighting device and a planar lighting devic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heet
JPH06102509A (ja) * 1992-06-17 1994-04-15 Xerox Corp 光カップリング・レンズアレイ付きフルカラー表示装置
JPH075463A (ja) * 1993-06-16 1995-01-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面光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KR0168879B1 (ko) * 1992-12-25 1999-04-15 기따지마 요시또시 렌티큘러 렌즈, 면광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H06301035A (ja) * 1993-04-16 1994-10-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面光源、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レンズシート
JP3585509B2 (ja) 1993-03-15 2004-11-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3309173B2 (ja) * 1994-07-29 2002-07-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レンズ、面光源及び透過型表示体
JP2742880B2 (ja) * 1994-08-12 1998-04-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面光源、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光拡散シート
JPH09142642A (ja) * 1995-11-20 1997-06-03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トレイ型仕分装置
JP3913870B2 (ja) * 1997-08-26 2007-05-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光学シート積層体、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JPH10333147A (ja) 1997-05-30 1998-12-18 Asahi Glass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
JP3532393B2 (ja) * 1997-08-29 2004-05-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JPH11142622A (ja) * 1997-11-13 1999-05-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レンズフィルム、面光源装置、液晶表示装置
JP3396158B2 (ja) * 1997-12-26 2003-04-14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エネルギー吸収構造
JPH11223812A (ja) * 1998-02-09 1999-08-17 Canon Inc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0035572A (ja) * 1998-07-16 2000-0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346539B2 (ja) * 1999-03-02 2002-11-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レンズ及び面光源
JP2001021706A (ja) 1999-07-02 2001-01-2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拡散フィルム、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6897911B2 (en) * 2000-02-14 2005-05-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ight diffus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rear projection apparatus
JP2002250807A (ja) * 2000-12-22 2002-09-0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レンズ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スクリーン、及びレンズシートの成形方法
US6707605B2 (en) * 2001-05-17 2004-03-16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resnel lens sheet and transmission-type projection screen
JP4133420B2 (ja) * 2002-03-26 2008-08-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346508A (ja) * 2002-05-31 2003-12-05 Tama Electric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566994A (zh) * 2003-07-08 2005-01-1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均光模块
US7213933B2 (en) * 2004-01-02 2007-05-08 Entire Technology Co., Ltd.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of diffuser plat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05066663A1 (ja) * 2004-01-05 2005-07-21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拡散フィルム、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641432A (zh) * 2004-01-16 2005-07-20 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扩散板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3844A (en) 2006-05-01
JP5195970B2 (ja) 2013-05-15
KR100728262B1 (ko) 2007-06-13
US20050270654A1 (en) 2005-12-08
JP2011257763A (ja) 2011-12-22
CN100385310C (zh) 2008-04-30
CN1683974A (zh) 2005-10-19
US7408708B2 (en) 2008-08-05
KR20060045673A (ko) 200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28131B (en) Diffusing sheet, surfa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TWI269070B (en) Light control film
JP2008139819A (ja) 液晶表示装置、面光源装置及びプリズム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KR20070108794A (ko) 광학 시트 및 상기 광학 시트가 구비된 액정표시장치의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JPWO2009054446A1 (ja) 拡散シート
WO2020192300A1 (zh) 光学准直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0839305A (en) Diffuser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it
JP5109229B2 (ja) 面光源装置、透過型表示装置
JP529572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WO2010058845A1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導光体
JP5196300B2 (ja) 光学部材、面光源装置、透過型表示装置
JP2008218418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導光体
US20080259248A1 (en) Multilens member,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WO2004016985A1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導光体
JP4761472B2 (ja) 面光源装置用導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面光源装置
JP2009139710A (ja)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面光源装置
JPWO2008140084A1 (ja) 液晶表示装置、面光源装置及びプリズム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17167506A (ja) 映像源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JP2015111300A (ja) 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150974B2 (ja) 表示装置
JP2012103489A (ja) 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244204B2 (ja) 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映像源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JP2017219619A (ja) 映像源ユニット
JP2017120714A (ja) 面光源装置、映像源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JP2010026005A (ja) 拡散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