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6680B - Additives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 Google Patents

Additives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6680B
TWI306680B TW094117413A TW94117413A TWI306680B TW I306680 B TWI306680 B TW I306680B TW 094117413 A TW094117413 A TW 094117413A TW 94117413 A TW94117413 A TW 94117413A TW I306680 B TWI306680 B TW I3066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active material
electrolyt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7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03454A (en
Inventor
Dong Myung Kim
Jong Moon Yoon
Yong Jeong Kim
Benjamin Cho
Jun Yong Jeong
Dae June Jeong
Joon Sung Bae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400383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78695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401153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82608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03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03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6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66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1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2010/4292Aspects relating to capacity ratio of electrodes/electrolyte or anode/cath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48Molten electrolytes used at high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Description

130668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裡·一次電池,較佳可為一充電終 止電壓高於4.35V的高電壓電池,且此類電池具有改善高 5 溫循環特性、安全性以及高溫蓄電特性等功能。尤其是,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鋰二次電池,其所使用的電解質,除了 含有腈基化合物之外更含有一 4.7V或更高工作電位的化 • 合物。其中,此具有4.7V或更高工作電位的化合物可以解 決電池體積膨脹現象、以及高溫蓄電條件下所造成的再生 ^電容量下降等問題,且造成此類問題的原因係來自於,為 了增加電池高溫循環特性和安全性所添加至電解質的腈基 I 化合物。 【先前技術】 15 20 近年來,電子產品傾向於輕 '薄、短、小的需求,然 而’作為動力來源的電池,更需要朝向體積小、重量鞞的 方向發展。由於H二次電池擁有小體積、輕重量、高電容、 可再充電的功能’所以廣泛運料可攜式電子和通訊產 品,例如小型的攝錄像機、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等。 鋰二次電池包含一陰極、—陽極、私及一電解質,此 類電池可重複充雷/姑番> Μ 釋出後,隨著第一- 離子從陰極活性材料 環嵌人陽極活性材料(例如:碳 :=,然歧由放電循環再讀釋出,如此輯子可明 由月b量傳遞穿梭於兩電極間。 ,’ 5 1306680 一般來說,為了將4.2V充電終止電壓的鋰二次電池 轉換成擁有高電容、高輸出、高電壓、以及具有4.35 V或 • 更同充電終止電壓的電池,就必須提高電池内陰極活性材 ,料的理論可用電容量。提高陰極活性材料可用電容量的方 法中,其一為在陰極活性材料内添加過渡金屬或非過渡金 屬,例如鋁和鎂;其二就是增高電池的充電終止電壓。將 鋰二次電池的充電終止電壓增高至4·35ν或更高值,相對 φ 地陰極活性材料的可用電容量可能提升至15%或更高。然 而,因為陰極與電解質間的反應性增強,導致陰極表面活 I·生減緩與電解質的氧化,結果造成電池的高溫循環特性、 安全性、以及高溫蓄電特性衰減。 同時,根據先前的研究,4.2V充電終止電壓的鋰二 次電池,當使用過度充電抑制劑時,例如:環己基苯 或聯苯㈣,在高溫蓄電環境下,會在陰極表面覆蓋一層 15,膜’進而改善電池安全性,並且預防陰極與電解質間二 収應。但是’當添加物具# 4.6V的卫作電位時(例如: =或ΒΡ),被使用在具有(by或更高充電終止電壓的 π»電壓電池時’谷易在室溫與高溫下造成電池循環特性的 另外’此類添加物可能在高溫蓄電環境下快速 力解’進㈣成m㈣,阻礙轉 動,致使再生電容量無法獲得。 的移 【發明内容】 首先,易於了解,當一腈基化合物作為電解質添加物 6 1306680 時’特別是脂肪族雙腈基化合物,,可以預防一具有4 35V 或更南充電終止電壓(charge-cutoff voltage)的高電壓電 池’在安全性和品質上的衰減。但是,在高溫蓄電環境下, 卻存在電池體積膨脹現象和再生電容量急劇下降等問題。 5 此外,亦發現,當一工作電位為4.7V或更高的化合 物’例如氟化苯甲烷化合物,將其加入含有腈基化合物的 電解質内’則在高溫蓄電環境下,可預防電池體積膨脹現 • 象和再生電容量急劇下降等問題,而此類問題的產生導因 於為了改善電池兩溫循環特性和安全性所添加的腈基化合 10 物。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高溫 循%特性、安全性、以及改善高溫蓄電特性之鋰二次電池。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含有一陰極 】(C)、一陽極(A)、一隔離片、以及一電解質之鋰二次電池, 15 其中電解質包括有(a)—腈基化合物、及(b)—具有4.7¥或 _ 更高工作電位的化合物。 有關於本發明的闡述,會在下面文章中詳實敘述。 本發明之裡一次電池,其特色是將腈基化合物結合氟 2〇化笨甲烷化合物於一電解質中,以使用於目前常見的鋰二 次電池(較佳地,可適用於一具有高於4.35V充電終止電壓 之高電壓電池)。 根據上述本發明的特色,本發明鋰二次電池所改善的 品質包含有高溫循環特性及高溫蓄電特性,且同時提高 全性。 μ 1306680 (1)於本發明之鋰二次電池中,在電解質内添加腈基化 合物’可增進電池在高溫下的品質與安全性。 腈基化合物中的腈基(-CN)因為具有高極性,所以高溫 環境下會與陰極表面產生鍵結,進而形成一錯合物。前述 5 所形成之錯合物,其功能如同一層保護薄膜,可遮蔽陰極 表面之活性區域,以避免重複充放電過程中,部分過渡金 屬溶出進而沈積在陽極上。此外’可藉由氣體的產生,以 抑制陰極與電解質間的副反應,使鋰離子在高溫環境下平 穩地進行嵌入/釋出反應,進而避免循環壽命的衰減。 10 進一步地,腈基化合物可以抑制陰極和電解質之間的 反應熱、以及陰極結構崩潰所生成的熱能,並且降低因熱 能所產生的發熱程度。因此,本發明可避免熱逃逸現象以 及電解質間產生的加速燃燒,進而預防電池燃燒或爆炸。 其中,所指的熱逃逸現象乃歸因於過度充電、内部短路或 15 高溫環境下’陰極結構崩潰所造成的氧氣釋放。 (2)當鋰二次電池内的電解質添加腈基化合物時,可 _ 改善電池的高溫循環特性和安全性,較佳可適用於一充電 終止電壓為4.35V或更高值之裡二次電池。然而,電池在 長期高溫蓄電條件下’因再生電容量下降所引起的氣體產 20 生,仍會有電池膨脹的問題(即電池的厚度會增加)。 相對地,於本發明鐘二次電池中,一具有4.7V或更高 值工作電位的氟化苯甲烷化合物可作為除了腈基化合物以 外的電解質添加物,例如:2-氟化苯甲烷(2-FT)、及/或3-氣化笨甲烷(3-FT)。因為此類氟化苯甲烷具有高工作電 1306680 在4 hv 過程巾’卫作電位變化極小。藉此, 斑古雷Γ 圍下時,本發明可預防添加物的分解 降電池所§胃的膨脹現象,並且減少再生電容量的下 =此,本發明可將此影響與腈基化合物改善高溫蓄電 特性的釤響互相協調運用。 ⑺因此’當電解質加入上述添加物時,相較於傳統 解質,其可大幅降低—陰極與電解質可能會發生副反 應所在之接觸面積,如此即可提高電池的安全性。
10 於本發明之電解質中,該電解質所包含的一電解質添 加物組成,是為一腈基化合物(_CN)。 〃其中,本發明腈基化合物舉例可包含脂肪族、及芳香 族腈基化合物,且較佳可包含單—腈基化合物、及具有丄 個或2個腈基的雙腈基化合物。尤其以脂肪族雙腈基化合 物疋為最合適的添加物。 15 脂肪族雙腈基化合物可為C1-C12直鏈型或具有一戋 多取代基的分枝型雙腈基化合物。其舉例,不限於此,可 _ 包含丨,2-二氰乙烷、癸二腈、戊二腈、己二腈、15-二氰 戊烷、1,6-二腈基己烷、i,7_二腈基庚烷、丨,8_二腈基辛烷' 1,9-二腈基壬烷、1,1〇_二腈基癸烷、丨,12_二腈基十二烷、 20四甲基二氰乙烷、2·甲基戊二腈、2,4-甲基戊二腈' 2,2,4,4_ 四甲基戊二腈、1,4-二腈基戊烷' 2,5_二甲基_2,5-己烷二腈 ((^&作〇仙1^)、2,6-二腈基庚烷、2,7-二腈基辛烷、28 一腈基壬烧、1,6-二腈基癸烧、或其他類似結構的化合物。 尤其以1,2-一亂乙燒與癸二腈為最適合的添加物。 1306680 ^本發明中腈基化合物的使用量,是依據其對電解質中 :齊】=溶解度而調整。且,於_電解質中,腈基化合物的 、里車又佳可佔1〇〇重量百分比的電解質之0.1至重量 百刀比之間。當化合物的用量低於0· 1重量百分比以下 5時對於電池安全性並無明顯的幫助。反之,若化合物 的用夏雨於10重量百分比時,將使電解質黏度過度增加, 而造成室溫或低溫下電池品質的衰減。 、於本發明之電解質中,該電解質所包含的另一電解質 添加物組成’是為一工作電位為47v或更高值之化合物。 1〇而,本發明對此類化合物並沒有特殊限制,只要具有4.7V 或更高的工作電位即可,且最適合的添加物是為氟化苯甲 烧化口物(FT)。然而,本發明氟化苯甲烷化合物之舉例, 不限於此,可包括單氟化笨甲烧、雙氣化苯甲烧、三氣化 苯甲烧、或其相似的結構。在這些化合物之中,以2_敗化 15苯甲烧(2_FT)和/或3_款化苯甲烧(3-FT)最為合適,因為它 們具有較高的工作電位,且在重複循環的環境下,工作電 | 位的變化量依然很小。 因為2-亂化苯甲烧(2_FT)、及/或3_氣化苯甲烧 有良好的物理穩定性與高濟點,即可預防熱分解產生,同 20時具有4.7V或更高的工作電位(此工作電位高於chb或 BP的工作電位約有〇.lv)。因此,使用2_氣化苯甲烧 (2-FT)、及/或域化苯甲烧(3_FT)作為電解質的添加物, 相對於傳統電池所使用CHB與BP,更能改善電池的高溫 蓄電特性和安全性。另外,測試經驗得知,相較於傳統所 1306680 使用的的氟化苯甲烷化合物,在重複循環過程中,本發明 可具有更小的工作電位變化,此有助於避免高電廢電池在 循環特性上的衰減。 “實際上,除外2_氟化苯甲烷、3_^匕苯甲烷、心氣化 5苯甲烧之外,當使用一與⑽相同工作電位的氣化苯甲烧 化合物時,所製作的電池雖然具有4训或更高的充電終 j電I但是在重複循環過程中,電池的循環特性卻產生 嚴重的衰減,此乃因為陰極活性材料與化 原子產生反應所致。因此無法作為改善電=; 10 和咼溫蓄電特性的添加物。 一具有4.7V或更高工作電位的化合物(例如孓氟化苯 甲烷和/或3-氟化苯曱烷)添加至電解質的用量較佳可佔 100重量百分比的電解質之〇」至10重量百分比。當化合 物的用量低於0.1重量百分比時,對於電池高溫蓄電特性 15並無幫助。反之,化合物用量高於10重量百分比,電解質 的黏度會因而劇減,導致添加物產生放熱反應,釋出過量 > 的熱。 一添加上述添加物的電池電解質,近來常用的組合為 電解質鹽類和有機溶劑。 20 於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的電解質鹽類,其所表示的鹽類 分子式為A+B_ ’ A+代表一鹼金屬陽離子選自由Li+、Na+、 K+、以及其組合所組成之羣組,而B-代表一陰離子選自由 PIV、BF4·、Cl-、Br-、Γ、C1CV、ASF6-、CH3C02·、CF3S〇3.、 N(CF3S〇2)2·、C(CF2s〇2)3-、以及其組合所組成之羣組。3尤 1306680 容量並無增加的情形產生,所以無法獲得所需的高容量電 池。此外’當電池的充電終止電壓高於4.6V時,由於陰極 活性材料内H13相的產生,可能導致陰極活性材料結構的 快速改變。在此情形下,陰極活性材料内的複合型鋰過渡 5金屬氧化物,可能會有過渡金屬溶出以及氧漏失的問題發 生。因此,當充電終止電壓上升時,則相對地亦增加介於 陰極與電解質間的反應力,即導致電池爆炸的可能性。 於本發明一 4·35ν或更高充電終止電壓的高電壓鋰二 次電池中,所使用的陽極活性材料可包括本技術領域中所 1〇使用的陽極活性料(例如:材料容許鋰離子嵌入/釋出的能 力)。陽極活性材料的選用並無特殊限制。本發明之陽極活 性材料,不限於此,舉例可包含鐘合金、含碳物質、無機 氧化物、無機硫族元素化合物' 氮化物、金屬錯合物、或 有機聚合物。較佳地,可使用無定型或結晶狀的含碳物質。 15 ⑨本發明—4.35V或更高充電終止電壓的高電壓鐘二 次電池中,所使用的陰極活性材料可包括本技術領域中所 |使用的陰極活性料(例如:複合型含鐘氧化物,且其含有 至少-元素選自由鹼金屬、鹼土金屬、第13族元素、第 14族元素、第15族元素、過渡金屬、以及稀土元素所組 成之羣組)。對於陰極活性材料的選擇並無特別限制。本發 明可適用的陰極活性材料包含各種型態的複合型鐘過渡金 屬氧化物,例如··複合型鐘鎂氧化物,如LiMn2〇4 ;裡錦 氧化物’如LlNl〇2;㈣古氧化物,如uc〇〇2;鐘鐵氧化 物,將過渡金屬、非過渡金屬(例如··銘、鎮、錯、鐵、辞、 13 1306680 鎵矽、鍺、或其組合)摻雜或取代上述氧化物内的鎂、鎳、 鈷鐵,含鋰的釩氡化物;以及硫族元素化合物(例如:二 氧化鎂、—硫化鈦、及二硫化鉬等)。 於本發明之陰極活性材料中,一複合型鋰鈷氧化物較 5佳可選擇性地加入鋁、鎂、鍅、鐵、鋅、鎵'錫、矽、及, 或錯’且最佳為LiCo〇2。 、本發明中所述的4.35V或更高充電終止電壓的高電壓 》 電池,在母一個電極之每單位面積中,其陽極活性材料(八) 與陰極活性材料(〇的重量比值(A/C)可介於0.44至〇.70之 10範圍’:⑽圭可介於〇·5至0.64之範圍。當重量比值低於 0·44 B寸’實際上此電池與4·2ν電池相同。因此,當電池 j 4.35 V或更高電壓下過度充電時,電容量平衡會被破 壞’致使陽極表面生成樹枝狀的鍾金屬,&而造成電池短 路與電容量快速下降。反之,重量比高於〇 64時,過量的 15鋰金屬沈積在陽極非預期的位置,即導致電池每單位體積/ 重量比的能量密度下降。 > 於本發明每一個電極上每單位面積中,藉由使用
LiCo02 LiNiMnCo〇2、LiCo02 或與 LiNiMn02 有類似電容 里的化合物等作為陰極活性材料,且以石墨作為陽極活性 20材料枯,可適當地控制陽極活性材料與陰極活性材料的重 直比值。當使用高電容的陰極材料(如:含鎳物質)、及/或高 電容的陽極材料(如:矽)時,藉由考慮不同電容量的情形 下,經由重量比值的再計算,可設計製造一具有高電容密 度、咼輸出功率、及安全性高之完美的鋰二次電池。然而, 14 1306680 本發明所述的範嘴,並不揭限在上述所提及的陰極活性材 料與陽極活性材料。 本發明鋰二次電池中所使用的陰極活性材料(如 LiCo〇2),在4 35V或更高電壓下充電時,可能會有熱特性 5惡化的問題。巾’控制陰極活性材料的特定表面積,即可 降低此問題發生的機率。 當陰極活性材料的粒徑增大時(換言之,陰極活性材料 _定表面積減少)’陰極活性材料與電解質間的反應力下 降,進而改善熱穩定性。由於此項原因,合適的陰極活性 1〇材料粒徑大小較佳可大於傳統陰極活性材料的粒徑。於本 發明中,使用於電池内的陰極活性材料最適當的粒徑大小 可介於5至30# m。當陰極活性材料的粒徑大小低於5以爪 時,陰極與電解質的副反應機會增大,造成電池安全性降 低。若是陰極活性材料的粒徑大小高於3〇 # m時,電池内 15 的動力反應會趨於減緩。 此外,因為陰極活性材料粒徑大小比常用的陰極活性 ♦ 材料粒徑大,造成整個電池的動力反應衰減,則可藉由控 制每一個電極上陰極活性材料與陽極活性材料的每單位面 積使用量,以預防此一問題。 20 於本發明中,陰極每單位面積之陰極活性材料的使用 里其最δ適的用S範圍為—10至30mg/cm2。當陰極活性 材料的使用量低於1 〇mg/cm2時,不論是電容量與效率都會 衷減。ϊ陰極活性材料的使用量高於gomg/cm2時,陰極厚 度會增加,致使電池内部動力反應下降。此外,於本發明 15 1306680 中^ ^每單位面積之陽極活性材料的使用量’其最合適 的用里靶圍為4.4至21mg/cm2。當陽極活性材料的使用量 4mg/em時’電容量平衡無法達成,因而造成電池 t全性的f減。當陽極活性材料的使用量高於21mg/cm2 1 s在陽極上產生過多的鋰金屬,導致電池内每單位體 積/重量的能量密度下降。 j本發明所述的電池電極中,可採用本技術領域中具 =知識者所熟知的作業方式製作。一具體例中,塗佈 集電器上的每—電極泥«,是由金屬薄片以滚輪 與乾耜的作業所製得。 母-電極泥漿物,即陰極與陽極的泥漿物,是將上述 的陰極活性材料/陽極活性枯 人4⑻ 性材枓以一黏著劑與分散媒介混 j而製得。每一陰極與陽極的泥毁物較佳可添加一少量 的導電劑。 15 20 =發明對於導電劑並無特職制,導電劑只要為一電 ^電物質’ ^在電池内不會有任何化學改變發生即可。 可包含碳黑(例如:乙炔黑、ke_黑、爐 較佳V:」:)*然石墨、人造石墨、以及導電碳纖維等, 佳了為蚨黑、石墨粉末、或碳纖維。 可使用的黏著劑包含熱塑性、熱固性樹 :_曰十較佳的黏著劑可為為聚偏二亂乙稀(pvdF、 本乙埽丁二婦橡谬(SBR)、或聚四氟乙稀,更佳可為P跡。 可制时«介包含㈣分散媒介、 介(如:N-P基砒喀烷酮)。 刀狀綠 16 1306680 於本發明鐘二次電池的雙電極中,陰極(c)與陽極⑷ =厚度比值,適當的範圍是介^.7至14,且較佳的適當 粑圍是介於0.8至1>2。當厚度比值低於〇 7時,電池每單 :立體積的能量密度會有漏失的情形產生。當厚度比值高於 1_4時,整個電池的動力反應會趨於減緩。 於本發明所述的鐘二次電池中(較佳為一具有高於 令且有、二m屢的高電逐電池)’可使用-本技術領域 ,、有u知識者所熟知的方法而製作。此方法之一且體 中’是將一多孔性隔離片插入陰極與陽極之間,以;成 極裝備’然後將一已加入上述添加物的電解豆 中’即完成一電池。 ’、 違發明對於所使用的隔離片並無特別限制,但仍 建議使用夕孔性隔離片。多孔性隔離片的特別範例有聚丙 15 炸材料為主、聚乙稀材料為主、以及聚埽 孔性隔離月。 <丁十馬主的夕 义於本發明中,鐘二次電池並沒有特殊的形狀要长 ♦明之裡—次電池可為—圓柱型、—稜 或一硬幣型電池。 衣狀型、 20 【實施方式】 下述將具體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明所主 下述實施例。 …,而非僅限於 17 25 1306680 k (陰極製作) 將粒技大小為10//m,95重量百分比的uc為、2 5 ::百分比的導電劑、和2域的黏著劑混合而成泥漿狀 5 ^。接著,將泥漿物㈣塗佈在㈣的兩側表面,塗佈 子度為Wmn袞輪方式完成重19.4 m ^性材料。本财完成的陰極厚度為128㈣。 (陽極製作) _ & “於95 3重夏百分比的石‘墨中,加人4·0重量百分比的 1〇物者:和、〇.7重量百分比的導電劑’將其混合形成泥漿 。再取泥漿物均句塗佈在㈣的兩側表面 ::㈣’利用滚輪方式完成重9—、陽極二 ;'各個電極其陰極活性材料與陽極活性材 積的重量比值為⑽,且本例中所製成的陽極厚^為位 β m。 15 (製備電解質) 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體積比i:2(ec① _方式製成混合溶液,再將1MLiPF4於其巾,然後加入3 量百刀比的1,2-—氰乙烧和3·氟化苯甲烧(3_FT)办 成所需的電解質。 凡 20 (電池製作) 使用上述製作的陰極和陽極,完成一稜柱型電池。 充電終止雷懕的^ 除了調整各個電極每單位面積中陽極活性材料 圣活性材料的重量比值(A/c)為〇44之外,其餘 18 1306680 次電池的方式皆相同於實施例1的製作方式;其中,陰極 具有一 19_44mg/cm2重的活性材料,陽極具有一 8.56mg/cm2重的活性材料。 實施例3至實施你丨1 〇 除了使用腈基化合物和氟化苯曱烷化合物外,其餘製 作裡二次電池的方式皆相同於實施例1的製作方式;其 中,添加物的使用方式係如表1所示。 [表1] 腈基化合物(用量) 氟化苯甲烷(用量) 實施例3 1,2-二氰乙烷 3wt% 3-氟化苯曱烷 1 wt% 實施例4 1,2·二氣乙院 3wt% 2-氟化苯甲烷 1 wt% 實施例5 1,2-二氮乙烧 3wt% 3-氟化苯曱烷 2wt% 實施例6 1,2-二氰乙烷 3wt% 2-氟化苯甲烷 2wt% 實施例7 1,2-二氮乙烧 1 wt% 3-氟化苯曱烷 3wt% 實施例8 1,2-二氰乙烷 2wt% 3-氟化苯甲烷 3wt% 實施例9 1,2-二氰乙烷 1 wt% 2-氟化苯甲烷 3wt% 實施例10 1,2-二氰乙烷 2wt% 2 -氟化苯甲烧 3wt% 1〇 「比鮫例1至31制作鋰二次電池 比較例1 除了電解質内不使用1,2-二氰乙烷、和3-氟化苯曱烷 之外,其餘製作鋰二次電池的方式皆採用實施例1的製作 方式。 19 1306680 比較例2 二氰乙烷且不使用3_氟化苯 二欠電池的方式皆採用實施例1的 除了電解質内使用 甲烷之外,其餘製作鋰 製作方式。 比較例3 除了電解質内使用癸二腈取代1)2_二氛乙烧,且不使 用3-敦化苯甲烧之外,其餘製作鐘二次電池的方式皆採用 實施例1的製作方式。
I 10 例1 :鋰電池的循瑷 ,本發二月中具有4.35V<更高充電終止電壓的鐘二次 電池’其兩溫循環特性評估結果如下。 依照實施例1電池的製作方式,以使用1,2-二氰乙烧 和3氟化笨甲烧作為電解質添加物,並將製成的鐘二次電 ^5池作為-受測樣本。並且,在相同的製作條件下,亦使用 比較例1與比較例2作為對照組。其中,比較例】電池中 |的電解質内不含添加物,而比較例2電池中的電解質内含 有1,2-二氰乙燒作為添加物。 在3.0至4.35V的充放電電壓下,將每一電池進行測 2〇试,並试驗電池在1c(8〇〇mA)充放電的電流下之循環情 形。在4.35V固定電壓區段,電壓持續在4.35V直到電流 下降至50mA,整個試驗在45°c下執行。 试驗結果發現,無添加物的電解質之比較例1鋰二次 電池’其高溫循環特性顯示有嚴重的衰減現象(請參考圖 25 1)。相反的,添加1,2-二氰乙烷的電解質之實施例1電池(請 20 1306680 參考圖2)以及比較例2製作的電池(參考圖u,對於言w 循環特性具有良好的改善。 ^ j則試例2:鋰二次電池的安全性評仕 5 後續試驗主要針對鋰二次電池的安全性評估,其係針 對本發明之具有4.35V或更高充電終止電壓之鐘二次電 池。 翊試例2-1.過度充雷訧鹼 •取實施例1所製作的鋰二次電池作為一受測樣本,其 10係使用1,2_二氰乙烷和3-氟化苯甲烷作為電解質添加物。 並且,在相同的製作條件下,亦使用比較例丨和比較例2 作為對照組。其中,比較例1電池中的電解質内不含添加 物,而比較例2電池中的電解質内含有i,2_二氰乙烷作為 添加物。 15 在6V/1A、12V/1A和10V/1A條件下,將每一電池進 行充電,然後確認結果。 • 確認結果後發現,比較例1(電解質不含添加物的電池) 在過度充電條件下,電池溫度急劇上升,導致電池燃燒和 爆炸(請參考圖3、4)。相反的,添加1,2-二氰乙烷的電解 20質之任一鋰二次電池,在過度充電條件下,顯示良好的安 全性(請參考圖5、6)。 測試例2 - 2.熱箱試,驗· 取實施例1所製作的鋰二次電池作為一受測樣本,其 係使用1,2-二氰乙烷和3_氟化苯甲烷作為電解質添加物。 25並且,在相同的製作條件下,亦使用比較例1和比較例2 21 1306680 池中的電解質内不含添加 内含有1,2-二氰乙烷作為 作為對照組。其中,比較例j電 物,且比較例2電池中的電解質 添加物。 將實施例i和比較例2所製作的 池 K:與2_5小時作業時間,充電至,5V, 壓環境。然後,將每一雷·、也署於目士 c〇r^ . 電池置於具有對流功能的烤箱内, 以二咖的速率從室溫加熱至⑽,並將電池曝露於
10 15
20 此间服下it 1小時。同時’檢查每—電池爆裂情形。而, 比較例1所作的電池,以電流1C與2.5小時作業時間,充 電至:.4V,隨後維持在固Μ壓環境1後接續與上述相 同的试驗程序。 試驗結果顯示,比較例1所製作的叙二次電池,其電 解質不3添加物,充電電壓為4.4V,在熱箱試驗中有燃燒 情形發生(請參考圖7)。相反的,參照實施例i和比較例2 的裡—次電地,其電解質内添加U·二氰乙院,即使在充 電至4.5V的條件下’依然展現良好的安全性。因此,1,2- 二氰W可被視為改善電池安全性的試劑(請參考圖8和 9) 0 的高溫蓄雷特 取具有4.35V或更高充電終止電壓的鋰二次高壓電 池,進行下述的高溫蓄電特性評估。 翅遥蓄電試驗(西門干熱循環、 取實施例1所的鋰二次電池作為一受測樣本,其係 使用1,2-二氮乙院和3_氟化苯甲烷作為電解質添加物。並 22 1306680 且,在相同的製作條件下,亦使用比較例2和比較例3作 為對照組。其中,比較例2電池中的電解質内含有添加物 1,2-二氰乙烧,且比較例3電池中的電解質内含有癸二腈 作為添加物。 5 在充電電流1C的條件下,將每一電池充電至45V(每 一電池仍然維持在該固定電壓,直到電流下降至丨8mA)、 以及放電至3.15V,並使用GSM脈衝器測量最初放電容 ^ 里。接者,母一電池以上述相同條件再充電至4.35V,以 此條件重複30次蓄電循環(丨次循環為8〇〇c下蓄電3小時 10 /25°C下蓄電7小時)。經過30次循環後,測量每一電池的 厚度、開路電壓(OCV)變化、以及其阻抗。然後,每一電 池在GSM脈衝環境下放電,以便測量每一電池的殘餘電 谷量。當測量殘餘電容量後,每一電池再經過3次充放電 循環,以便測量GSM再生電容量。 15 貫驗完成後,實施例1使用1,2-二氰乙烷和3-氟化苯 甲燒作為電解質添加物而所製作的經二次電池,與添加 _ 1,2-一氰乙烧和癸二腈的比較例2和比較例3所製作的電 池’相互比較後發現,實施例丨具有顯著的低膨脹現象。 因此,本發明所製作的鋰二次電池可展現良好的長期高溫 20 蓄電特性(請參考圖10)。 遇[試例3-2.長期高溫蓄電試驗/5天:西門子蓄雷) 取實施例1所製作的鐘二次電池作為一受測樣本,其 係使用1,2-二氰乙烷和3-氟化苯甲烷作為電解質添加物。 並且,在相同的製作條件下,亦使用比較例2和比較例3 23 Ϊ306680 作為對照組。其中,比較例2電池中的電解質内含有添加 物1,2-二氰乙烷,且比較例3電池中的電解質内含有癸二 腈作為添加物。 測試例3-1(西門子熱循環)是針對每一電池再生電容 5量的重複測量,但不包含已在8(rc下f電5天的電池。 經過實驗發現,比較例2和比較例3所製作的電池, 在經過80 C/5天的蓄電後,產生嚴重的電池膨脹現象(請 參考圖11)。此導因於4.35V或更高充電終止電壓的高電 壓電池’其電解質所添加的1>2_二氰乙烧和癸二猜,雖然 10在安全性和高溫循環特性方面有改善,但是雙猜基化合物 在高溫蓄電環境下卻會產生分解,進而形成一層厚隔離 膜^導致電池再生電容量下降。相反的,實施例丨使用^ —氰乙烧和3-氟^匕$甲烧作為電解質添加物而所製作的链 二次電池,即使經過80t/5天的長期蓄電,依然不見電池 15 膨脹現象(請參考圖11)。 ^因此,於一具有4.35V或更高充電終止電壓的高電壓 ,j巾A 了解決其電解質添力口腈基化合物作為改善高溫 循環特性和安全性卻引發電池膨脹之問題,可利用添加Γ 作電位為4.7V的氟化苯甲烷化合物獲得改善。 2〇 纟發明鐘二次電池可藉由添加一 4.7V或更高工作電 位的化合物’而避免因增進電池高溫循環特性與安全性而 添加至電解質之腈基化合物所引發的一些問題(例如 體積路脹現象、以及高溫蓄電條件下所造成的再生電办旦 下降)。 里 24 1306680 雖然本發明已以目前認為最實用的與較佳的具體實例 來說明,吾人應當瞭解本發明並非只限於此處所揭露之具 體實例與圖示,相反地,而是意指涵蓋在隨附申請專利範 圍之精神與範圍下所做的各種修飾與變化。 5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為高溫(45°C )下的電池循環特性圖表,其中—為比較 • 例1無添加物的電解質所製作的4.35V電池,另一為比較例X2 電解質添加物為1,2-二氰乙烧所製作的4.35V電池。 10 圖2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高溫(45。〇下的電池循環特 性圖表’其中是為一實施例丨電解質添加物為丨·2_二氰乙 烷和3-氟化苯曱烷所製作的4.35V電池。 圖3係為過度充電的結果顯示圖表,其中是為一比較例1 所製作的4.35V-鋰二次電池,在6V/1A的條件下所測試之 15 結果。 圖4係為過度充電的結果顯示圖表,其中是為一比較例1 > 所製作的4.35V-鋰二次電池,在12V/1A所測試之結果。 圖5係為過度充電的結果顯示圖表,其中是為一比較例2 所製作的4.35V-鋰二次電池,其在12V/1A的條件下所測 20 試之結果。 圖6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過度充電的結果顯示圖表, 其中是為一實施例1所製作的4.35V-鋰二次電池,在 18V/1A的條件下所測試之結果。 圖7係為一熱箱實驗(150°C)的結果顯示圖表,其中是為一 25 1306680 比較例1製作的鋰二次電池所測試之結果。 圖8係為一熱箱實驗的結果顯示圖表,其中是為一比較例 2製作的鋰二次電池所測試之結果。 圖9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一熱箱實驗的結果顯示圖 5 表,其中疋為一實施例1製作的經二次電池所測試之結果。 圖10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長期高溫蓄電試驗(30次循 垓為一單一循環·· 8〇°C /3小時+室溫/7小時)的結果顯示圖 表,其中係針對實施例丨、比較例2、及比較例3所製作的 • 每一鋰二次電池。 1〇圖11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長期高溫蓄電試驗 天)的果.、„員示圖表’其中係針對實施例1、比較例2、及 比較例3所製作的每一鋰二次電池。 15 ❿ 26 20

Claims (1)

  1. ^ :·?-.- X v 96年10月修正頁 w-' ' - 十、申請專利範圍: ..........ΜΜΜ^Μ,^κ. 1_ 一種含有一陰極、一陽極、一隔離片、以及一電解 質之鋰二次電池,該鋰二次電池具有_ 4 35V或更高之充電 - 終止電壓,其中,該電解質包括: -5 (a)一脂肪族雙腈基化合物;以及 (b)至少一氟化苯曱烷化合物係為至少一選自由2_氟 化苯甲烷、以及3-氟化苯曱烷所組成之羣組,每一氟化笨 曱烷化合物係具有4.7V或更高工作電位之化合物。 *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經二次電池,其中, 10該脂肪族雙腈基化合物係為1,2-二氰乙烷 3.如申吻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鐘二次電池,其中, 該脂肪族雙腈基化合物之用量係佔100重量百分比的電解 — 質之〇·1至10重量百分比之間。 15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鋰二次電池,其中, 遠具有4.7V或更面工作電位的氟化苯曱烧化合物之用量用 • 量係佔100重量百分比的電解質之0.1至10重量百分比之 間。 5 _如申明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經二次電池,係具有 -20 — 4.35V與4·7ν範圍之間的充電終止電壓,且其係經由使用 ' 一具有鋰金屬嵌入/釋出性能之陰極材料,以獲得一 4.35V 與d間的充電終止電壓;其中,該陰極材料係摻 雜至少-金屬選自由銘、鎂、錯、鐵、鋅、鎵、石夕、以及 鍺所組成之羣組。 27 :1306680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鋰二次電池,其 中、於各個電極的每單位面積中,陽極活性材料相對於陰 極活性材料的重量比值,係介於〇44至〇 7〇之範圍。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ό項所述之鋰二次電池,其 5中錢極活性材料為一複合型鐘氧化物;其中,該複合 =鐘氧化物包含有至少—元素選自由驗金屬、驗土金屬、 接13族凡素、第14族元素、第15族元素、過渡金屬、以及 稀土金屬所組成之羣組。 10 8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ό項所述之鋰二次電池,其 I陰極活性材料係具有一介於5〆m至30 “ m範圍之間 的粒徑大小。 如申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鐘二次電池,其 ,^陰極活性材料的裝載量係為10 mg/cm2至30 MW’且該陽極活性材料的裝載量係為4 ⑽2至^ 5 mg/cm2。 如申叫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鋰二次電池,其 。亥陰極(〇與该陽極(A)的厚度比值(A/c)係為17至14。 28
TW094117413A 2004-05-28 2005-05-27 Additives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TWI30668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38374A KR100786955B1 (ko) 2004-05-28 2004-05-28 4.35v 이상급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KR1020040115350A KR100826084B1 (ko) 2004-12-29 2004-12-29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첨가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3454A TW200603454A (en) 2006-01-16
TWI306680B true TWI306680B (en) 2009-02-21

Family

ID=35451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7413A TWI306680B (en) 2004-05-28 2005-05-27 Additives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24584A1 (zh)
EP (1) EP1766717B1 (zh)
JP (1) JP4543085B2 (zh)
CN (1) CN100550503C (zh)
BR (1) BRPI0511204B1 (zh)
DE (1) DE602005020295D1 (zh)
RU (1) RU2327260C1 (zh)
TW (1) TWI306680B (zh)
WO (1) WO20051171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4649B (zh) * 2010-05-28 2015-12-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儲能裝置,電極與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02760B (en) * 2004-01-15 2008-11-01 Lg Chemical Lt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mprising aliphatic nitrile compound
KR101191636B1 (ko) * 2005-02-28 2012-10-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전지용 전해질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전지
CN101253650A (zh) * 2005-07-29 2008-08-27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 锂基电化学装置中的塑性晶体电解质
TWI371124B (en) * 2006-01-12 2012-08-21 Lg Chemical Lt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with an improved safety
KR100941299B1 (ko) * 2006-07-07 2010-02-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시아노기를 갖는 비수 전해액 첨가제 및 이를 이용한전기화학소자
JP4936440B2 (ja) * 2006-10-26 2012-05-23 日立マクセ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非水二次電池
KR100814885B1 (ko) * 2006-11-17 2008-03-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0814826B1 (ko) * 2006-11-20 2008-03-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0814831B1 (ko) * 2006-11-20 2008-03-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
KR20160011227A (ko) * 2006-12-06 2016-01-29 미쓰비시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수계 전해액 및 비수계 전해액 이차 전지
KR20080090655A (ko) * 2007-04-05 2008-10-0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EP2418723B1 (en) 2007-04-05 2018-09-1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nonaqueous-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employing the same
WO2008138132A1 (en) * 2007-05-15 2008-11-20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nda Dinitrile-based liquid electrolytes
JP5593592B2 (ja) * 2007-06-28 2014-09-2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非水系電解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系電解液二次電池
KR101234965B1 (ko) * 2007-11-06 2013-02-20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비수전해질 이차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비수전해질 이차전지
KR20090063441A (ko) * 2007-12-14 2009-06-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
JP2009158240A (ja) * 2007-12-26 2009-07-16 Equos Research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電解液
JP4714229B2 (ja) * 2008-02-22 2011-06-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2009231261A (ja) 2008-02-26 2009-10-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5375580B2 (ja) * 2008-12-18 2013-12-25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ナトリウムイオン電池用電解液
JP2011091019A (ja) * 2009-01-30 2011-05-06 Equos Research Co Ltd 二次電池正極用集電体、二次電池負極用集電体、二次電池用正極、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二次電池
JP5322694B2 (ja) 2009-02-25 2013-10-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11070861A (ja) * 2009-03-31 2011-04-07 Equos Research Co Ltd 電池ケース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KR101056441B1 (ko) 2009-04-01 2011-08-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첨가제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해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01882696B (zh) * 2009-05-05 2014-11-26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一种含氟磺酰亚胺基锂盐的非水电解质材料及其应用
US9093702B2 (en) * 2009-09-03 2015-07-28 Samsung Sdi Co., Ltd. Electrolytic solution for lithium battery, lithium battery employ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lithium battery
JP5619412B2 (ja) 2009-09-04 2014-11-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およ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1119097A (ja) * 2009-12-02 2011-06-16 Sony Corp 非水電解質電池
KR20110064689A (ko) * 2009-12-08 2011-06-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
JP5721334B2 (ja) 2010-03-11 2015-05-2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10476100B2 (en) * 2010-10-04 2019-11-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ithium-containing electrode material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 systems
US20120202121A1 (en) 2011-02-04 2012-08-09 Toyota Motor Engin. & Manufact. N.A.(TEMA) High voltage battery for a lithium battery
KR101702191B1 (ko) 2011-02-10 2017-02-03 미쓰비시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수계 전해액 용액 및 그것을 적용한 비수계 전해액 이차 전지
US20120244440A1 (en) * 2011-03-24 2012-09-27 Nathan Le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US8854012B2 (en) 2011-08-25 2014-10-07 Apple Inc. Management of high-voltage lithium-polymer batteries i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02738511B (zh) * 2012-01-09 2016-06-2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电解液
JP2013251204A (ja) * 2012-06-01 2013-12-12 Panasonic Corp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TWI634695B (zh) 2013-03-12 2018-09-01 美商蘋果公司 使用先進陰極材料之高電壓、高容積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
CN103280599A (zh) * 2013-06-04 2013-09-04 成都银鑫新能源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9716265B2 (en) 2014-08-01 2017-07-25 Apple Inc. High-density precursor for manufacture of composite metal oxide cathodes for Li-ion batteries
CN106356561B (zh) * 2015-07-13 2019-07-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过充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US10297821B2 (en) 2015-09-30 2019-05-21 Apple Inc. Cathode-active materials, their precursor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JP6846860B2 (ja) * 2015-10-09 2021-03-24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4583154A (zh) 2016-03-14 2022-06-03 苹果公司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
US10297823B2 (en) 2016-09-20 2019-05-21 Apple Inc. Cathode active materials having improved particle morphologies
US10597307B2 (en) 2016-09-21 2020-03-24 Apple Inc. Surface stabilized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synthesiz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9888383B (zh) * 2017-12-06 2021-11-0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KR102278999B1 (ko) 2018-01-19 2021-07-20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양극 및 상기 양극을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US11695108B2 (en) 2018-08-02 2023-07-04 Apple Inc. Oxide mixture and complex oxide coatings for cathode materials
US11749799B2 (en) 2018-08-17 2023-09-05 Apple Inc. Coatings for cathode active materials
US11757096B2 (en) 2019-08-21 2023-09-12 Apple Inc. Aluminum-doped lithium cobalt manganese oxide batteries
US20220149431A1 (en) * 2020-03-13 2022-05-12 Ningde Ame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ntaining same
WO2023189564A1 (ja) * 2022-03-30 2023-10-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93763C (en) * 1993-04-08 1999-12-07 David Wainwright Battery incorporating hydraulic activation of disconnect safety device on overcharge
US5589295A (en) * 1995-12-06 1996-12-31 Derzon; Dora K. Thin film polymeric gel electrolytes
JP4016506B2 (ja) * 1998-10-16 2007-12-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質電池
KR100325868B1 (ko) * 2000-03-06 2002-03-07 김순택 유기전해액 및 이를 채용한 리튬 2차전지
JP2002093464A (ja) * 2000-09-18 2002-03-29 Sony Corp 二次電池
US20020081485A1 (en) * 2000-11-01 2002-06-27 Toshihiro Takekawa Non-aqueous rechargeable battery for vehicles
KR100406816B1 (ko) * 2001-06-05 2003-11-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 방법
DE60232570D1 (de) * 2001-08-03 2009-07-23 Toda Kogyo Corp Aktives Kathodenmaterial aus Kobaltoxidpartikeln für nicht-wässrige-Elektrolyt-Sekundärzelle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und nicht-wässrige-Elektrolyt-Sekundärzelle
JP4836371B2 (ja) * 2001-09-13 2011-12-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205689C (zh) * 2001-09-28 2005-06-08 任晓平 二次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其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装置
KR100420024B1 (ko) * 2001-10-17 2004-02-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20030113613A1 (en) * 2001-12-17 2003-06-19 Takeuchi Esther S. High energy density rechargeable cell for medical device applications
KR100440939B1 (ko) * 2002-02-16 2004-07-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고분자 전해질 및 이를 채용한 리튬 전지
TWI263235B (en) * 2002-04-02 2006-10-01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Material for electrolytic solutions and use thereof
US7008722B2 (en) * 2002-04-10 2006-03-07 Sui-Yang Huang Polymer-gel lithium ion battery
CN100585935C (zh) * 2002-07-15 2010-01-27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液和锂电池
JP3748843B2 (ja) * 2002-08-20 2006-02-22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有機電解液二次電池
KR100515298B1 (ko) * 2003-03-24 2005-09-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비수성 전해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4649B (zh) * 2010-05-28 2015-12-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儲能裝置,電極與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66717B1 (en) 2010-03-31
US20060024584A1 (en) 2006-02-02
RU2327260C1 (ru) 2008-06-20
BRPI0511204A (pt) 2007-11-27
BRPI0511204B1 (pt) 2016-03-01
JP2007538365A (ja) 2007-12-27
CN100550503C (zh) 2009-10-14
TW200603454A (en) 2006-01-16
EP1766717A4 (en) 2007-10-17
CN1961451A (zh) 2007-05-09
JP4543085B2 (ja) 2010-09-15
DE602005020295D1 (de) 2010-05-12
EP1766717A1 (en) 2007-03-28
WO2005117198A1 (en) 2005-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6680B (en) Additives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TWI302760B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mprising aliphatic nitrile compound
TWI338396B (en) Additives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TWI330899B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mprising aliphatic mono-nitrile compound
TW580777B (en)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TWI497792B (zh) 用於電化學裝置之電解液及其電化學裝置
JP4527690B2 (ja) 有機電解液及びそれを採用したリチウム電池
JP6068789B2 (ja) リチウム2次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リチウム2次電池
JP2019530955A (ja) 非水電解液およびそれ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TW200522410A (en) Nonaqueous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with cyclability and/or high temperature safety improved
TW200541131A (en) Overcharge protec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TWI329937B (en) Functional electrolyte additives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TWI321369B (en) Additive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TW200832780A (en) Secondary battery
TW200810184A (en) Electrolyte for improving life characteristics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JP508219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4956536B (zh) 锂二次电池
US20130122367A1 (en) Lithium primary cell
JP4527689B2 (ja) 有機電解液及びそれを採用したリチウム電池
CN101651211A (zh) 一种正极材料组合物和包括该组合物的正极及电池
JP2014007117A (ja) Li系二次電池
JP2000251932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4369084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02723458B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阴极极片
JP2011103260A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