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4936B - Needle thread hold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 Google Patents

Needle thread hold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4936B
TWI294936B TW092134863A TW92134863A TWI294936B TW I294936 B TWI294936 B TW I294936B TW 092134863 A TW092134863 A TW 092134863A TW 92134863 A TW92134863 A TW 92134863A TW I294936 B TWI294936 B TW I2949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moving
needle
grip
mov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34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0782A (en
Inventor
Chihiro Katsumata
Takashi Nittou
Original Assignee
Juk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Kk filed Critical Juki Kk
Publication of TW200420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0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4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493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6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and for disposing of the severed thread end ; Catching or wiping devices for the severed thread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3/00Casings
    • D05B73/04Lower casings
    • D05B73/06Lower casings for free-arm sew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Description

1294936 玖、發明說明: L發明所屬戈^技術領域】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用於缝紉機之繡線固持裝置,更 5 詳言之,是一種用於缝紉機之繡線固持裝置,其提供固持 一繡線的一端,直至缝紉作業開始之時預定數量的縫線形 成為止。
發明背景 10 於一般以縫紉機進行縫紉工作中,一缝紉作業是在穿
過一針的穿線孔之一繡線的尖端部是閒置的狀態時開始。 因此,會產生一問題,即該繡線的尖端部被拉入該穿線孔 側或滑脫且當該針向下時無法形成一縫線。為此,於縫紉 作業開始時須充分設定一長度自該穿線孔至該繡線的尖端 15 部。因此,於形成該缝線完成之後,一長的線端會自衣物 凸伸至該線的尖端部。如此,會使缝製品相當難看而影響 其商業價值,或者需要在縫紉工作之後以手剪掉該線的端 部。 因此,已使用有繡線固持裝置,用以握持一繡線在一 20 針板的背側處之端,自縫紉開始之第一縫線至形成預定數 量的縫線,俾以可靠地形成縫紉開始之縫線,而降低於縫 紉作業開始時留在衣物的背側上之繡線的長度(例如,見 專利文件1及2)。 該專利文件1揭露一種繡線固持裝置(其在文件中係 5 1294936 以”線固持裝置”表示),用以將設置有一孔的線固持器移動 於一釣住位置以釣住一縷線之一端、一固持位置以固持該 繡線被鉤住的一端,及一鬆釋位置以鬆釋該繡線被固持的 一端。於此繡線固持裝置中,該線固持器被定位於通過該 5 針的垂直移動路徑上以使該針可於鉤住位置時貫穿該線固
持器的孔,且在該針用於第一缝線被提起之後以一固持桿 的方向撤回。於固持位置時,該線穿過該孔之一端被握持 於一針板上設置之一握持面與該線固持器之一上表面之 間。此外,於形成預定數量的縫線之後,該線固持器自該 10 針板分離以鬆釋該繡線的該端於該針板與該線固持器之間 的中間插入狀態。
該專利文件2揭露一種繡線固持裝置(其中係以一種用 於縫紉機之鳥巢防止裝置說明),包括一線固持板及一線固 持纜線沿其外緣被可移動地支撐,且設置以將該線固持纜 15 線自該線固持板的尖端部向前捲繞,藉以形成一圈環且拉 進該線固持纜線,藉以握持一繡線穿過該圈環的一端於該 線固持板的尖端部與該線固持纜線之間。 該繡線固持裝置定位該線固持纜線及該線固持板,以 使該圈環被定位於形成有該圈環的一針之垂直移動路徑 20 上,且拉進該線固持纜線以於該針用於第一縫線被提起之 後固持該繡線的端部。該繡線的端部被一挑線器的抗拉強 度拉向該圈環側,以降低至該繡線的尖端部之長度,且該 繡線藉形成預定數量的缝線所造成之一衣物之進給,被拉 引且拉出於該線固持纜線與該線固持板之間的部位外。之 6 1294936 後,该線固持纜線及該線固持板被撤回於撤回位置。 【專利文件1】曰本專利第2671478號 【專利文件2】公報jP-A_2〇〇〇-325683 發明所解決的肋顏 10 15 然而,於專利文件1及2所述之習用繡線固持裝置兩者 中用以握持„亥繍線之構件是自該針之垂直移動路捏設置 於缝幼機的基床之了㈣側上,且該握持構件被移動之^向 是設定為自該針的垂直移動方向之該基床的頂端的方向, 且需要用以配置該繡線固持裳置於該基床的頂端側上之空 機 ^ ,外叫倚装置無法設置於一圓 内’其該縫切機基床的頂端側相當細且短。 美床專產Γ:1:如上述該繡線_ 盗之固持#側上與其接觸之—走梭面,或待 持器之固持桿側上的走梭面内。另—方面,若該握= 又固 位置是設:與該針的垂直移動路徑相間隔以避::生::: 失時,=會產生的問題是該繡線的端部之握持位置是^ 無=移動路彳_隔且該線留在卿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種縷線固持裝置,其可避 習用例7F的缺失,且可防止繡 免 持器拉進,且當該繡缘固持,:I !由-線軸殼固 少留下的繡線之長度持裝置設置於—基床内時亦可減 20 1294936 此外,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種用於縫幼機之繡後 固持裝置,其亦可適用於圓柱型基床縫劫機而於固持1 線之後可維持一端側上之短的長度。 【發明内容】 發明概要 解決問題之 10 15 本發明之第一特點具有一種用於縫劫機之績線固持裳 山之構造’其於縫匆作業開始時握持-繡線穿過-針之二 針板底下且於該針之一梭殼固持器之片尖部的路押 ’且將該繞線被握持之一端移動於_與該針的垂直移 ==間隔之位置’並且於形成财數量的縫線之 釋_線被握持的—端,包括握料置,: =線的端部之固持部,及一可相對於該固持部被J 動=握持位置與一鬆釋位置之握持部,藉以與該固二 部’且被移動至位於該針的垂 部側之第m 置朝向該縫勿機的-置立捲線轴 徑,更進-牛置,及位於相對於該針的垂直移動路 軸部側之第移動位置朝向該縫甸機的s立捲線 時將該握持移動裝置’用"於縫切作業開始 於預定數旦=移動位置移動至第二移動位置,且 、數里的成形縫線期間中止之後將該握拄 移動位置移動至第三移動位置,及相對作動裝置置自第二 械連結该握持部與該固持部於該移動裝二用以機 从使當該握持 20 1294936 =於第一移動位置時,該握持部是設置於該縫幼機的 丑捲線轴部側上相對於該針的垂直移動路徑之位置上, :该固持部是設置於與該握持部相對之位置,使該針的垂 5 ^移動路徑握持於其間,當該握持裝置自第-移動位置移 至第二移動位置時,該固持部與該握持部二者以相互靠 相方向移動以握持該繡_端部且該_裝置被移動於 弟-移動位置’且當該握持裝置自第二移動位置移動至第 =移動位置時,該握持部與該固持部相互移離以鬆釋被握 持之繡線的端部。 於此構造中,該握持裳置是位於第一移動位置,且該 固持部是設置於該縫切機的豎立捲線轴部其中一側上且节 ^持部是設伙另—側上,使該針的垂直移動路徑握持= 其間。於此狀態時,該總绐沾山 μ 乂獮線的鳊部精由該針的第一縫線之 下降與上升插設於該固持部與該握持部之間。 15 於此狀態時,該握持震置自第—移動位置移動至遠離 設定向該縫幼機的賢立捲線軸部側之第二移動位置。於此 移動,該固持部被移動向該握持部側且該握持部被移動向 該固持部側。因此,兩者相互抵靠之固持位置相較於在第 -移動位置時該握持部的位置,更為接近於 20動路徑。 τπΐ且秒 因 當該握持裝置到達第二移動位置時且之後保持於此處 且進行預定數量的成形縫線,其被進—步移動向更遠離且 向6亥縫幼機的g立捲線轴部側之第三移動位置。於此情 況’該固持部及該握持部藉該相對作動裝置相互分離 1294936 政匕,可鬆釋該繡線的端部。 以此構造,該握持裝置自該針垂直移動的位 该縫匆機的£立捲線轴部側。該握持 端向 ㈣線軸部側之移動可使用以移動該握持褒置的 需保持在相對於該縫匆機基床的針 工間不 侧上。藉此構造,本發明亦可庫你移動路役之尖端 + ¾月亦了應用於一圓柱基床上。 10 15 20 此外,至於該握持裝置因此自第一移動位 縫匆機的登立捲線轴部側上之第二移動位置且該_/亥 動期= 皮簡,僅當該固持部移動向定 的: ::=r該握持部以握持該繡線時二 口 又置接近於该針的垂直移動路 、 在衣服背面的端部長戶。=線留 Μ I负度。如此,該握持部 梭殼固持器的片尖部所釣住 ? ^ 來阻擋該績線的延伸,二::績線圈環的該繞線導板, 觸。因此,會有丄梭殼固持—接 ^rn^rm f- ^ ^ 肅線會娅觸到該梭殼固持器 的固持才干側上之走梭面且因此 器的固持桿側上之走梭面—木或被拉入繼固持 置是位於遠離該針的垂直移二方面,當該握持部的位 會有一問題產生,即該繡線避免產生此缺失時, 法被縮短。 卩此錢留在衣服背面_部長度無 然而,於本發明的第_ 持時,該握持部亦被移動向二,當該繞線的端部被握 片尖部用來釣當該梭殼固持器的 $ ’该握持部是設置遠離該針 10 1294936 的垂直私動路径-預定距離,且該針自該握持部與該固持 部之間的部位滑脫,且該握持部移動至該衣服握持位置於 該針的垂直移動路徑以致於可握持該繡線。據此,可減少 該線留在衣服背面的端部之長度,而不需防止該績線被該 5 繡線導板延伸。 本發明的第 ‘符站/、有與本發明第一特點相同的構 造,此外,設置的構造中該相對作動襄置設立之配置是, 當該握持裝置位於第—移動位置時,該握持部的尖部自一 直線配置固持桿側上,該直線是由設置於該針板上一 10 15 20 針眼的固持桿側上_側緣’連接至該梭殼固持器的固持桿 側上一走梭面之上緣’且當魏持裝置自第_移動位置移 動至第二移動位置時,於該針的垂直移動路徑鄰近處,設 立-位置’其中該固持部及該握持部握持繡線的端部。 於此構造中,可達到與本發明第一特點相同的功能, 且當該握持裝4位於第-㈣位料,該握持部的尖^被 自該直較位於該固持桿側上,該直線是由該針眼的 桿側上一側緣,連接至該梭殼固持器的固持桿側上的走分 面之上緣,且不防止該握持部的尖部自該直線進入^杈 垂直移動路徑側。由該針眼的固持桿側上— ^ 〃的 1則緣,連接 該梭殼固持器的固持桿側上的走梭面上緣之該直線q 足 該繡線所牙過之範圍的界限’且該握持部是γ 厂 &处磙直線伋 該固持桿側上。因此,該繡線圈環的延伸可有 、 1夕文防止今兔+务 繡線導板阻擋且可更有效地避免於該梭殼固持器、^ 側上之走梭面與該繡線之接觸。 、、寺才干 11 1294936 10 15 20 叫::的第三及第四特點具有與本發明第-或第-特 Π同的構造,此外,設置的構造中該握持裝置包:: 且:::::固持構件,及-具_^ 且該相對作動裝置包含導引震置,用以分別^ 牛 撐該握持構件及_持構件於該_ 地支 給裝置,用n > 向上’拉力供 間,於使5 r—拉力於該握持構件與該固持構件之 於使趟持部與腳持部相互接 的姿勢=二;⑽固持部根據因本身擺動動作所造成 _動裝置Γ:==離,以輸— 轉動4歸裝置於各移動位置, 籌件m該握持裝置位於第—移動位科於二 分離方向,及==動該_及該固持部於- 三移動位署0 士 用以當該握持裝置位於第 ㈣相對位置輕連接構件上以# 違握持部及該固持部於分離方向他動 件:有與該握持構件之一旋轉銜接部』 :=:=r—: 持構件之旋轉銜接部,及=構件抵靠於與該握 的位置上。 …麟虞置之旋轉銜接部之間 功能:二T與本發,或第二特點相同的 w“握持裝置位於第— 磐連接構件是藉設定該抵靠位置作為與該第
12 1294936 、克點而_,謂_部及 被相互分離。 符。卩抗该拉力供给裝置 於至第二移動位置之移動時 對位置霞連接構件上 / 4構件於該相 5 10 15 20 此’糟使該第-抵靠構件而松釋。據 置:周,件被以可藉該拉力供 = 對 動。精此藉作為支點的部位設定 ^方向德 …亥固持構件的旋轉銜接部之間轉 接構件。因此,持:相 =r向移動。因此,於該握持裝置至第二二:相 之和動時,可固持該繡線的端部。 動位置 兮笛此外i於自第二移動位置至第三移動位.置之移動日* 〜第一抵靠構件於接 可, 置調整連接構株η 動位置的同時擺動該相辦位 J連接構件。因此,設定於固持狀態之該固持部: 【實施方1】鬆釋該繡線被固持㈣部。 毯隹實施你上 (缝紉機之整體概要構造) 蒼考弟1至18圖所示,將詳細說明-縫匆機100 本發明的-實施例之繡線固持裝置麟應用。、是 錢、錢1GG具有—概要外形是由一定位於下 紉機基床101、一自該縫紉機基床ιοί其中一端向上豎縫 縫_暨立捲線軸部1〇2,及一自該縫幼機豎立捲;, 脱的上部沿該縫切機基床叫延伸之縫幼機臂啲= 13 1294936 成。該縫紉機基床101是相同於所謂圓枉(管)型基床,一 頂端部幾乎呈圓柱形地形成於上且於又軸方向上的寬度(詳 述於下)是設定為小於其他部位的寬度。 為說明該縫幼機100的構造,以下所述一針104的垂直 5 移動方向是設定為z軸方向,且與其垂直者,亦即該缝紉機 基床101及該縫紉機臂1()3的縱向方向是設定為γ軸方向,且 與Z軸及Y軸方向二者垂直的方向是設定為X軸方向。此 外,當该縫幼機1 〇〇是設置於一水平面的情況時,於Z軸方 向上的正及反側是分別設定為,,上,,及,,下”,於又軸方向上的 10正及反側是分別設定為,,右,,及,,左”,且於γ軸方向上的正及 反側是分別設定為,,前,,及,,後,,。 該縫紉機100包括該針104設置於該缝紉機臂丨03的尖 端部上且被一縫紉機馬達105作動以垂直方向往復運動,一 繡線供給源(未圖示)設置於該縫切機臂103的上部且提供 15以供給繡線予該針1〇4,一緊線器106提供以一預定壓力握 持於3、繍線供給源與該針104之間的绩線且產生對其在一 進給方向上移動之阻力,一挑線裝置用以藉一挑線器1〇7於 固疋日守間將績線上拉於该緊線^§ 1 〇6與該針1 之間,一針 板108設置於該縫紉機基床ιοί的上表面1〇1 a上且設置有一 20針眼108&以供該針104的尖端部插穿,一固持機構12〇設置 於該縫紉機基床101内該針板108底下且提供以將自被帶下 之針104鉤住一繡線圈環,且將梭線穿過該圈環,該繡線固 持裝置_以當該針1G4的第-縫線被形成於該針板1〇8與 該固持機構120之間時固持繡線的一端,一切線裝置(未圖 14 1294936 示)設置於該縫紉機基床101内且提供以於縫紉作業之後切 斷繡線及梭線,及作動控制裝置80用以控制各構造的作動。 該針104具有一穿線孔形成略為其一尖端部(一下端) 上方,且繡線可穿過該穿線孔。此外,該針1〇4被支撐於一 5針桿10乜的下端上,且由該缝紉機馬達105所施予之一旋轉 力被一曲柄機構(未圖示)轉變為一垂直往復力,且施予 該針桿104a,以致於該針桿104a於一預定行程進行垂直往 復運動。用以檢測旋轉角度量之一編碼器1〇9與該縫紉機馬 達105設置一起,且該縫紉機馬達1〇5之〇至36〇度的角度位 10置,是藉由設定該針1〇4定位於一上死點的狀態為0度,輸 出於該作動控制裝置80。 该挑線器107設置有一繡線插孔(未圖示)且進行一垂 直動作使#亥繍線穿過。因此,穿過於該針1 之繡線於上升 時被上拉。此外,該挑線裝置於與該針1〇4相同的行程中垂 15直移動該挑線器107。於該挑線器107相鄰於該上死點之時 點是設定略晚於該針相鄰於該上死點之時點。 如第6圖所示,該固持機構12〇進行一往復半轉,且具 有一梭殼固持器122,用以鉤取繡線圈穿過於一轉動的環周 方向凸伸之一片尖部121,一走梭體123,用以可旋轉地支 2〇撐該梭殼固持器122,一繡線導板124設置於該走梭體123, 及一固持桿125,自該縫紉機豎立捲線轴部側以平行該縫紉 機基床的縱向方向延伸向該走梭體123,且提供以經由一驅 動器(未圖示)施一往復半轉驅動力予該梭殼固持器122。 該梭殼固持器122設置有一執型凸出結構部126超過其 15 1294936 外環周以可反覆地進行一半轉,且包含走梭面127及128以 與該走梭體123於兩側上之支撐槽123&滑動接觸。此外,該 片尖部121形成於該執型凸出結構部126的端部上,且僅通 過該針104之穿線孔自該繡線導板124的導孔進入之側部, 5藉此以該梭殼固持器122其中一半轉作動來鉤住該繡線圈 環。因此,該片尖部121形成一尖端部具有於方向L上沿該 梭殼固持器122的旋轉中心線之轉換形狀,且此外,該片尖 部121及該凸出結構部126是配置於沿旋轉中心線相對於該 針104之垂直移動路徑n之另一方向的R側上。
10 此外,該固持桿125定位於相對於該梭殼固持器122之R 側上(以下該R側方向將以固持桿側表示),且其不直接接 合於該梭殼固持器122,而將一往復半轉驅動力經由一驅動 崙傳送於該梭殼固持器122,該驅動器與該梭殼固持器122 設置一起且提供以進行一往復半轉。 15 該固持機構120之固持桿125是設置平行於該γ軸方 向,且定位於該Y軸方向上相對於該梭殼固持器122之反侧 上且於相同方向上施予該往復半轉驅動力。此外,該固持 桿125的構造是可將自該縫紉機馬達105分支的一驅動力轉 變成一往復轉動以被傳送。該針104之垂直往復作動及該梭 2〇 殼固持器122之往復半轉作動於一預定相差中是同步的。 該繡線導板124是一板型構件,用以防止該繡線與該梭 殼固持器122的走梭面127及128相接觸或於其内糾纏,且設 置有一導孔124a具有如第4圖自第6圖上方所見之形狀(於 箭頭U的方向),且用以打開被該梭殼固持器122的片尖部 16 1294936 121所鉤住的繡線圈環之一線分離部124b是設置於該導孔 124a右側上的近中心部。如第5及17圖所示,被該片尖部121 以箭頭S的方向旋轉所鉤住的繡線圈環是藉設定該片尖部 121為邊界經該線分離部124b,被大大地縱向分離成於一針 側上之一線NF及於一衣物側上之一線nb,以致於可防止與 該梭殼固持器122的走梭面127及128二者之接觸或於其上 糾纏。 (繡線固持裝置之結構) 10 15 20 該繡線固持裝置10設置於該縫紉機基床1〇1内。 該繡線固持裝置1〇包括握持裝置2〇,其包含一用以固 持該繡線的端部之固持部2卜及—握持部31,其用以可相 對於㈣持部卿動於_握持位置及—鬆釋位置以握持及 鬆釋與該固持部21-起之繡線的端部,移動裝置4〇,其可 握持裝置20於_第_移動位置,其是位於該針賴勺 相對^動路役Μ (見第6圖)、—第二移動位置,其是位於 接兮=針⑽的垂直移動路#N (與該_方向平行且連 第二移動:於Λ死點至下死點之尖點位置之路經)向後遠離 昂移動位置(朝命兮从 第三移動位置,::=機賢立捲線轴部102側),及- (朝向該_機豎立捲線細=:後遠離⑽ 袭置•縫_動開始時:第:),且提供以將™ 位置’且於預定數量的成 :置移動至第二移動 位置移動至第三移動位置, 中止之後自第二移動 該握持部31與該固持部21二=:動裝置6〇,用以將 /衣置2G的移動而機械性 17 1294936 5 10 15 20 以使其當制持裝置職於第—移動位置時,該握 捲/31是自該針104的垂直移動路#N設置於該縫匆機豐立 握=輪部102側上的位置上,且該固持部以是設置於相對被 路^該握持部31與該固持部21之_針刚之垂直移動 自與該握持部3丨相反之位置上,及當雜持裝置⑽ 握持却移動位置移動至第二移動位置時,該固持部2!與該 部於^兩者是以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動以握持該繞線的端 置 且雜持裝置2G移動於被㈣於第二移動位 及當:!?裝置20自第二移動位置移動至第三移動 (*線固持裝置之握持。各部位將詳述於后。 受切於該基床的上— 囬上之该握持裝置2〇包含有一呈 件22及一罝有铲 /、有忒口持邛21之固持構 _成二::::::::2。這― μ其二衫謂域於上 該相對作動_上,縱向方向變成與該向)上 =向來表*說明該握持裝置2叫 灯。當 料’其是假設該握持裝置20是 :-無特別限 60上的狀態之方向。 牙。〆相對作動裝置 忒固持構件22具有端部於前及後側上 於縱向方向上之矩形穿孔23及24 ’ ^別設置有 孔23内表面上之-前端處且包含一相對::定位於前側穿 對表面於Y軸的正方 18 1294936 :::該固持部21。此外,該前側穿孔23亦具有作為導 、此以導引該握持構件32的握持部31於縱向方向上 之移動。 胃相對作動裝置__拉力彈細(如下所述 於该固持構件22的後側上之穿孔24内,藉以形成可進行 擴張與收縮之作動區域。該拉力彈簧62的其中一端連 该後側上的穿孔24之前端。 ° 此外’一延伸於X軸負方向上之撐架部乃是設置於該固 1 〇持構件2 2的γ轴方向上一中間部之略後位置内及—向下延 10伸之圓桿形銜接銷26固定於其一尖端部。由該相對作動裝 置_斤產生之-縱向方向上的移動力藉由該銜接銷%輸二 於該固持構件22。 該握持構件32分成兩部位,即,一前側部33及一後側 部34,且這些以一接合構件35相互接合,以致於可形成一 15體形狀及近長板狀。該前側部幻的前端設置有該握持部 31。該握持部31具有一平面部30,其可自該固持部21分離 及接近,且可抵靠於該固持部21上,及一彎折部%,其穿 過該固持部21底下的部位且於抵靠期間自該固持部以尖端 面向前凸出。 .〇 據此,藉由該固持構件22與該握持構件32的相對最接 近作動自上方插設於該該固持構件22前側穿孔23内之繡線 可被握持於該固持部21與該握持部31的平面部3〇之間。此 外所握持之繡線被自该平面部30下端向前延伸之該彎折 部36而向前彎折,以致於該繡線可自一向前部位向前彎 19 1294936 折。因此,由於該繡線的端部被該彎折部36下垂於更向前 位置上’因此其自該固持機構120定位於底下之梭殼固持器 122向岫和動。因此,可防止該梭殼固持器m内相接觸或 糾纏。 5 該後側部34設置有一於縱向方向上之穿孔37。當該握 持構件32及該固持構件22被該相對作動裝置6〇支撐於疊置 狀態時,該穿孔37被放置於該固持構件22的後側穿孔24上 且該相對作動裝置60的拉力彈簧62設置於其中,藉以形成 用以進行擴張與收縮的作動區域。該拉力彈菁的另一端 連接於"亥牙孔37的後端。據此,該握持構件32可藉由該拉 力彈著62連接該固持構件Μ,且一彈性力施予該固持構件 22的@持部21與難持構件32雜持部3卜讀其恒相互 接近且相抵靠的方向。 此外以X軸的正方向延伸之一撐架部%設置於該握持 15構件32的Y轴方向上之_中間部上,且_向下延伸的圓_ 向5鎖39固定於其尖部。由該相對作動裝置60所產生於縱 向方向上之-移動力可經由該銜接銷%輸入於該握持構件 20 (繡線固持裝置之移動裝置) 將配合參考第2、 、6、1〇及12圖詳細說明該移動裝置 1動裝置40進行三階段的定位,亦即,於縫約作動 "別事先將该握持裝置20内該固持部21及該握持部 放置於4針1G4的垂直移動路徑Ν下方之第-移動位置, 20 40 1294936 於縫紉作動開始之後,當第一縫線的針被拉出衣物時,將 其放置於設定在相對於該針104的垂直移動路徑^^在第一移 動位置之後的第二移動位置,以及當進行預定數量的成形 縫線時(例如第二至第三缝線),將其放置於設定在相對於 該針104的垂直移動路觀在第二移動位置之後的第三移動
為此,該移動裝置40包含一γ軸移動機構41,其用以使 受切於該相對作動裝置60上之該握持裝置舰γ轴方向 往,運動,移純置檢測裝置46,其用崎麟握持裝置 2〇是否位於各第_至第三移動位置上及移蚊位控制裳 置’其用以根據該移動位置檢測裝置46的檢測來控制玆V
餅1十U,用以$ 連接構件4场鶴力至該從動連接構件44。 勤裝置60的相對位置 用以傳送自該主移動
端固定且連結於該鉤線 ^ 而可旋轉地連接於該傳動連接構 21 1294936 ^亥攸動連接構件44以其中_端被可極轉地支撐於該相 子作動裝置_-導板61上(詳述於下),且另—端可旋轉 土連結於該傳動連接構件45的另_端。此外,用以施一於γ $曰方向上之移動力傾相對作㈣獅之相對位置調整連 之銜接凸部52是設置於幾乎呈狗後腿形狀之從動連 接構件44上。 、該傳動連接構件45設置於幾乎丫軸方向上,域該鉤線 馬達42的驅動作動以該主移動連接構件a的搖擺動作來擺 動該從動連接構件44。 藉此結構,當該鉤線馬達42被驅動時,該從動連接構 件44會因該主移動連接構件43的搖擺動作擺動,以致於該 相對作動裳置60的相對位置調整連桿63藉由該銜接凸部52 於Υ軸方向上移動。 該移動位置檢測裝置46將配合參考第6、1〇及12圖詳述 於后。於第2及3圖中,未顯示該移動位置檢測裝置46。 該移動位置檢測裝置46包含第一及第二狀態感測器47 及48,其具有光發射單元及光接收單元且提供以檢測其間 之一遮蔽物體的壓力,及一遮蔽板51設置於該丫軸移動機構 41的傳動連接構件45上且具有第一及第二遮蔽區域的及 20 50 〇 該第—及第二狀態感測器47及48沿該遮蔽板51的移動 線並肩设置,且此外,該第一狀態感測器47設置於一後側 上。因此,該等狀態感測器47及48是概於Υ軸方向上並肩配 置。各該等狀態感測器47及48的光接收單元於〇>^狀態時設 22 1294936 定该遮蔽物體存在的狀態,於〇FF狀態時設定該遮蔽物體 不存在的狀態,且對該作動控制裝置80輸出一訊號,藉此 可辨識各狀態。 另一方面,該遮蔽板51固定且支撐於該傳動連接構件 5 45上以通過相對於該第一及第二狀態感測器47及48兩耆之 該光發射單元及該光接收單元之間。 一第一遮蔽區域49於Y軸方向上之一位置及一長度當 该握持裝置20如第6圖所示位於第一移動位置時,是設定位 於該第一狀態感測器47與該第二狀態感測器48之間,當該 10 握持裝置20位於第二移動位置時,是設定如第1〇圖所示位 於可遮蔽該第一狀態感測器47的位置,且當該握持裝置20 位於第三移動位置時,是設定如第12圖所示仍位於可遮蔽 該第一狀態感測器47的位置。 此外,一第二遮蔽區域50於Y軸方向上之一位置,當該 15 握持裝置20如第6及10圖所示位於第一移動位置或第二移 動位置時,是設定於該第一狀態感測器47之前方,且當該 握持裝置20位於第三移動位置時,是設定如第12圖所示位 於可遮蔽該第一狀態感測器47之位置。 據此,該作動控制裝置8〇可確保該握持裝置2〇從該第 20 一及第二狀態感測器47及48被設定於OFF狀態的事實而位 於第一移動位置,可確保該握持裝置20從該第一狀態感測 器47被設定於ON狀態而該第二狀態感測器48被設定於0FF 狀態的事實而位於第二移動位置’且可確保該握持裝置2〇 從該第一及第二狀態感測器47及48被設定於ON狀悲的事 23 1294936 貝而位於第三移動位置 =詳細說明該移動位置控制裝置。該移動位置控制裝 只際上是藉由該作動控制裝置_控制來實施。藉此 ==置控制裝置可藉使用控制裝置—部分的魏來控 :整個機ϋ的作動而實施,或可藉由獨立的控制裝置來實 作為移動位置控難置之該作動控制裝置8〇預先儲存 以鉤線馬達42的旋轉角度量用以使該握持褒置如自第一移 動:置移動至第二移動位置,及用以自第二移動位置移動 至弟三移動位置之旋轉角度量,且當使該握持裝置2〇位於 第-及弟三移動位置時參考一儲存角度位置控制該釣線馬 達42的作動。 有關於第-移動位置,該作動控制裝置8〇當該縫初機 00的主電力轉為⑽時’藉利用該移動位置檢測裝置46進 15行如起始位置控制部之控制,且驅動該鉤線馬達42回復 省等第一及第二狀態感側器47及48變為OFF狀態之位置, 藉以於此位置等待。 此外,當縫紉作動開始之後於第一縫線時藉該縫紉機 馬達105的編碼器1〇9檢測到該輸出軸的角度為245度時,該 20作動控制裝置80辨識到該針104自衣物向上滑動且進行如 一'繡線固持控制部之控制,用以使該握持裝置20位於第二 移動位置。於該縫紉機1〇〇中,若該針1〇4的上死點之位置 是相對於該縫紉機馬達105的輸出軸設定為〇度時,當進行 具有245度旋轉角度時該針104是設定以通過該下死點且自 24 1294936 該針板108向上滑動。 5 置 此卜4作動控制裝置8G進行如—麟鬆釋控制部之 ㈣旦用以於藉該編碼器而的輸出校正開始之後,當檢測 預疋里之成形縫線時可使該握持裝置2G位於第三移動位 罟。 (繡線固持裝置之相對作動裝置) 將”亥相對作動裝置6〇配合參考第2至丨所示詳述之。 忒相對作動裝置6〇具有一導板61作為導引裝置用以可 10 15 20 以Y軸方向往復地切雜持構攸及該固持構件 22’該拉力彈簧62作為拉力供給I置用以恆施-拉力於該 握持構件32與該固持構件Μ之間於使該握持部助該固持 部21相互接近之方向,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可使該 握持部31及該固持部21根據因其本身的擺動之姿勢改變而 相互接近或㈣’且提供以各與賴持構件Μ及該固持構 件22銜接且輸人—力以藉該移動裝置娜動該握持裝置20 至各移動位置,一第_抵靠構件64用以抵靠於該相對位置 肩整連接構件63上以當該握持裝置職於第_移動位置時 ^分離方向上擺動該握持部31及翻持部2卜及—第二抵 靠構件65用以抵#於該㈣位置膽連接 今 f持裝置職於第三移動位㈣於分離方向上擺動該^ 部31及該固持部21。 該導板於該縫_基床⑻的上部於該針板⑽ 之後。當以方向來表示說明該相對作動裝置6g的各部位 時’若無特別限制時,其是假設該導板61是固定於該縫切 25 1294936 機基床103的狀態之方向。 於Y軸方向上之一導槽66是設置於該導板61上表面上 於X軸方向上一中間位置内。該握持裝置20之固持構件22 及握持構件32儲存於該導槽66内使縱向方向對齊於一疊置 5 狀態,且此外,一壓板67自上方蓋住該固持構件22及該握 持構件32,以使其不會自該導槽66滑脫之方式。因此,該 固持構件22及該握持構件32可導引至該導槽66以分別於γ 軸方向上滑動。如上所述,該固持構件22及該握持構件32 藉由該拉力彈簧62相互連結。藉此,各構件22及32可維持 1〇 使該固持部21抵靠於該握持部31上的狀態,直到受到一外 力為止。於第7、9、11及13圖中,所示該固持構件22及該 握持構件32於X軸方向的寬度是不同的。其表示不同是為了 清楚顯示該等構件22及32的相對位置關係。實際上,該固 持構件22及該握持構件32二者的寬度是設定為幾乎與該導 15 槽66於X軸方向於一可滑動範圍中之寬度相等。 此外,穿孔68及69分別設置於兩側上使該導板61的導 才曰66位於其間。设置於該固持構件21上之該銜接銷%是配 設且自上方插設於該穿孔68内,且該握持構件32的銜接銷 39則配設且插設於該穿孔69内。此外,二穿孔沾及矽於丫 20軸方向上的長度設定的方式,是使該等孔的前與後端,於 該握持裝置20自第-移動位置移動至第三移動位置時,及 該固持構件22與-起進行之該握持構件32的相對移動時, 不會與該等銜接銷26及39相接觸。此外,該等銜接銷縦 39插設於該等穿孔68及69_尖部,是自該導板&下表面 26 1294936 稍凸伸出且各自與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銜接。 X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設置有一與該固持構件22 、轉銜接部70、一與該握持構件32的旋轉銜接部71,及 亥移動裝置40之旋轉銜接部72位於其間,其是於縱向 5 方向上配置。 更蛘言之,與該固持構件22之該旋轉銜接部7〇是一於 /相對位置凋整連接構件63的縱向方向上之槽形穿孔,且 銜接銷26穿過。與該握持構件32之該旋轉銜接部71是 圓形牙孔,且供該銜接銷39穿過。與該移動裝置仙之該 10紅轉銜接部乃是一於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Μ的縱向方 向上之槽形穿孔,且供該銜接凸部52穿過。 第14圖是由底下觀之顯示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 的擺動作動與該固持構件Μ及該握持構件η對應位置的變 化之間的關係之說明圖。 15 第14®所示,該_構件22及雜持構件μ藉該拉 力彈簧62維持該固持部21與該握持部31的抵靠狀態,直到 :上述鈿予一外力為止。此狀態是設定為一繡線固持狀 態。當該固持部21及該握持部31是設定於抵靠狀態時,該 等銜接銷26及39的位置是設定為於γ軸方向上幾乎相同位 2〇置上。據此,藉由各旋轉銜接部川及]與各銜接銷敲外 連結之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亦可於一正常狀態時 (如第14圖實線所示的狀態)藉該拉力彈簧62的拉力,來 維持幾乎於X軸方向之狀態。 於此狀悲,舉例來說,當藉自該移動裝置40的銜接凸 27 1294936 452作用Y軸方向上的移動力,以反時鐘方向的旋轉力施 予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時,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 件63被擺動以使其姿勢改變。此時,各旋轉銜接部MB 於,方向上產生移位。因此,使該固持部21及該握持部Μ 相互刀離的外力會施於該固持構件U與該握持構件Μ之 間。據此,該固持部21及該握持部31會抗該拉力彈菁_ 拉f而相互刀離’以致於該繡線固持狀態會改變為一鬆釋 狀態。 10 15 20 將該第-抵靠構件64配合參考第7、9及_詳述於 后。该第-抵靠構件64作動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 擺㈣作:以當該握持裝置2〇位於第一移動位置時使該固 持P及4握持州疋成分離狀態,該固持部u及該握持 部31於自第—移動位置移動至第二移動位置時是以相互接 近的方向錢’且料互抵靠直至到達第二移動位置。 為了只施此作動,該第一抵靠構件64是設置以自該移 =構件4〇與該握持構件32的旋轉銜接部71之間的前部,抵 靠於位在第-移動位置上之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伽。 糟此配置’當一向前移動力藉該移動裳置40施予該相對位 置調整連接構件63以使該«裝置20位於第—移動位置 時,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藉設定與該第_抵靠構件 64作為支點抗該拉力彈簣62的拉力之接觸而擺動。於此情 況,該握持構件32的旋轉銜接部71相較於抵料及該固= 構件22的旋轉銜接部70向前移動時,更為向後移動。據此, 該固持部21藉由該固持構件22向前移動,而該握持部31藉 28 1294936 第6及tUt32向後移動,以致於形成相互分離狀態(見 ,線的端部被插入 5 10 日士 ^握持裳置2〇自第—移動位置移動至第二移動位置 二▲二目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上藉該第-抵靠構件64 之抵罪狀恶會逐漸载遯 63合被讀力强 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 相㈣^ 的拉力以順時鐘方向旋轉。據此,該 _雜構件6如㈣射向㈣直到與該第一 件“的抵靠狀態完全鬆釋為止,且該握持部Μ經由 该握持構件32向前轉動, 株狡紅 卜,制持部21經由該固持構 Μ 。因此,該繡線被該_部21及該握持部31 握持於第-移動位置上該轉部歡後及料 上該握持部31之前。 將該第二抵靠構件65配合參考第UAi3圖詳述於后。 15該第二抵靠構件65作動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的擺動 動作,=當該握持裝置2〇自第二移動位置被移動至第三移 動位置再_人W分離方向移動於握持狀態之該固持部Μ 及該握持部31。 20 為了實施此作動,該第二抵靠構件65的配置是當該握 持裝置2〇自第二移動位置移動至第三移動位置時,可自相 對於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通過的區域,於球方向上 之反側,與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滑動接觸。 為此原因,5玄第—抵靠構件65可與設置於該相對位置 調整連接構件63的X軸方向上接近第三移動位置於幾乎為 29 1294936 X轴方向的反側處之端部上之1動接觸部咖滑動接觸 (見第u.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的滑動接觸部 63a具有—向前側逐漸延伸向科方向的反側。藉此,當該 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於滑動接觸開始之後進一步向後 5移動時’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會以反時鐘方向擺 動’如第13圖所示,且該握持裝置20於此狀態時會到達第 三移動位置。藉此擺動動作,該握持構件32的旋轉銜接部 71自該固持構件22的旋轉銜接部7〇大大地向後移動。如 此,該固持部21及該握持部31會成相互分離的狀態(見第 10 13圖)。於此過程中,固持於該固持部21與該握持部31之間 的爐線端部被鬆釋。 (於各移動位置上固持部與握持部之配置) 當該握持裝置20被放置於第一移動位置時,該握持部 21及該固持部31如上述被以相互分離的方向移動。當到達 15 第一移動位置時,該固持部21定位於該針104的垂直移動路 徑N前面,如第6圖所示。 此外’該握持部31内該彎折部36的尖部至少定位於一 直線Μ之後。該直線μ是以由針眼108a下端的後側緣部(於 該圓形針眼108a的Y軸方向上自底下所視之直徑的Y轴方 20 向的反側之一端的位置),連結至於該梭殼固持器122的後 側之其中一走梭面128的一上端所決定,該梭殼固持器122 的後側是設置近於該針104的垂直移動路徑N之後側。當該 握持部31的尖部配置是藉此設定以使一於縫紉作動中第一 縫線所形成之繡線圈環被該梭殼固持器122的片尖部121所 30 1294936 鉤住且被該繡線導板124的線分離部124b打開(擴張)時’ 可防止該握持部31的尖部與繡線接觸到,藉此可確實使該 線分離部mb可擴張該圈環。據此,可有效防止嘯線與該 走梭面128接觸。 5 相持部21及該㈣部31的尖部之位置是由該固持構 件21及該轉構件32於γ軸方向上的長度所決定,或是由於 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上該第一抵靠構件㈣抵靠位 置所決定。舉例來說,若該第—抵靠構件64的抵靠位置靠 近=該移動裝置40的旋轉銜接部72,則該固持構仙的位 10置疋δ又疋更則面’且該握持部31的尖部之位置是設定為更 後面。此外’若該抵靠位置靠近於該握持構件32的旋轉銜 接47卜則该固持構件21的位置是設定更後面,且該握持 部31的尖部之位置是設定為更前面。 於》亥握持^置20自第-移動位置被放置於第二移動位 15置的過程中’該固持部21需抵靠於該握持部31的平面部% 上,且形成握持狀態之位i (其後以,,握持位置”表示)需 設定為鄰近於該針104的垂直移動路徑处須更接近如第8 圖所示。藉由將繡線端部握持於更接近於該針1〇4的位置, 可減少繡線被該握持裝置20垂下的端部之長度。 2〇 第8圖是顯示握持位置例示之圖,其中繡線的端部被握 持-亥握持位置疋略位於該針1〇4的垂直移動路徑N的側部 上。於本發明中,該固持部21及該握持部31一起移動。當 該針刚餘該針板⑽底下—垂直移動位料,該固持部 21及該握持部31可位於不與該制锡垂直作動干涉之位 31 1294936 置。因此,例如亦可使該握持位置更接近於該針104的垂直 移動路徑N,以設定於該針104的垂直移動路徑n上。 自該握持位置至該針的垂直移動路徑之距離亦可藉由 該第一抵靠構件64於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上之抵靠 5位置所決定。舉例來說,若該第一抵靠構件64的抵靠位置 接近於該移動裝置20的旋轉銜接部72,則該握持位置較接 近該垂直移動路徑N。此外,若該抵靠位置接近於該握持構 件32的旋轉銜接部71,則該握持位置較遠離該垂直移動路 徑N。 〇 於該握持裝置20被放置於第二移動位置的情況時,該 固持部21及該握持部31已設定於抵靠狀態。藉此,可維持 相互之配置以相互一致。 第二移動位置宜需為使該固持部21及該握持部31遠離 該針104的垂直移動路徑N且不會干涉該針104之位置。 5 ⑥該握持裝置20被放置於第三移動位置的情況時,該 口持^21及。亥握持部η宜需相互分離一使、矯線可鬆釋之距 離。 20 」儘管第三移動位置需為使該固持部21及雜持部以遠 離遠針104的垂直移動路㈣且不與該針1()4干涉之位 =動位置被設定於第二移動位置之後,以致於不二 縫、、刃作動所需的其他機構干涉。 〃 (作動控制裝置) Η Β Γ配合參考第15®詳細㈣該作输财㈣。以5 °疋和該_機職控㈣統之方塊圖。該控制裝㈣ 32 1294936 並未細部顯示,而是示意地由以下所構成,一CPU用以進 行不同計算程序---ROM用以儲存不同程式以進行不同程 序如控制或判定,及一RAM用以作為不同程序上的工作記 憶體。該缝紉機馬達105、該編碼器1〇9、該鉤線馬達42、 5該移動位置檢測裝置46的第一及第二狀態感測器47及48及 該縫紉機100的S/S (開始及停止)開關81連接於該控制裝 置80。 該控制裝置80可根據自設置於該縫紉機馬達1〇9的輸 出軸上之該編碼器109的脈衝訊號輸入,來辨識該缝紉機馬 10 達1〇5的旋轉角度。 此外,該控制裝置80可根據自於該移動位置檢測裝置 4 6内該第一狀態感測器4 7及該第二狀態感測器4 8輸入之檢 測訊號輸入,來確認各移動位置。 此外’當自该開始開關81輸入一縫幼開始訊號時,該 15 控制裝置80根據被確認及辨識之該縫紉機馬達1〇5的旋轉 角度及該移動位置握持裝置46的作動位置,來控制該移動 裝置40的鉤線馬達42之驅動作動。 (缝初機的作動說明) 具上述構造之缝紉機100的作動將配合參考第6至16圖 20 詳述之。第16圖是顯示該縫紉機100的作動控制。 首先,於該控制裝置80中,一第一移動位置之檢測(起 始位置之檢测)是藉該移動位置檢測裝置46根據自該S/S^^ 關81送出之縫紉開始訊號來進行(步驟S1)。此檢測是根據 該第一及第二狀態感測器47及48是否設定於〇FF狀態來決 33 X^4936 。如上所述’於該控制裝置8〇中,該握持裝置2〇是當主 電源轉為⑽時藉該移動位置檢測裝置砸放置於第一移 5動位置。據A,該握持裝置20被定位於該針1〇4的垂直移動 絡佐N上’ s亥固持部21被定位於該針刚的垂直移動路徑n 切,且該握持部墙定位於該直線M之後(第仪7圖之 狀態)。 此外,當檢測到第一或第二狀態檢測器…或仙因特定 原因設定於ON狀態時,即使該握持裝置2〇先前已位於第一 〇移動位置時,會進行一錯誤程序(顯示或警告)(步驟 Sal )’該縫紉機1〇〇的各部位之作動會停止(步驟,且 因此該程序會結束。 另一方面,當於步驟S1檢測到該第一及第二狀態感測 器47及48皆設定於OFF狀態時,該縫紉機馬達1〇5的驅動作 15動會開始(步驟S2)。因此,該針1〇4被插入於該針板1〇8 的針眼108a内,且繡線穿過該固持部21及該握持部31之間 的部位。此外,於其一下部内,設置於該針1〇4的側部上之 繞線圈環被該固持機構120的片尖部釣住c»之後,該繡線圈 %稭該梭殼固持器122與該绩線導板124的旋轉而擴張。於 20 此情況時,該握持部31的尖部被充分地向後定位。因此, 该繡線圈環可藉該繡線導板124可靠地擴張。據此,能防止 該繡線與該後走梭面128接觸。 此外,根據由該缝紉機馬達105的編碼器109之檢測角 度來決定用於第一縫線的針104是否自衣服滑脫且該挑線 34 1294936 器1〇7是否到達—上死點(步驟S3),且重覆步驟S3的程序 直至到達預疋角度為止。當該編碼器⑽的輸出指示出琴 挑線器1〇7到達該上死點時,該作動控制裝魏進行—作: 控制,用以開始驅動該移動袭置40的鉤線馬達42以將該握 5持裝置20移動於第二移動位置(步卿)。更料之,驅動 該鉤線馬達42是藉由參考與預設之自第一移動位置至第二 移動位置之移動量對應之—旋轉角度量的儲存值。 因此,6亥握持裝置2〇開始自第一移動位置向第二移動 位置之移動。藉此,該相對作動裝置6〇的相對位置調整連 1〇接構件63開始藉該拉力彈簧62的拉力於X軸方向上之擺動 動作。因此’該固持部21向後移動而該握持部31向前移動, 且二者相互接近,此外,該固持部21抵靠於該握持部31的 平面部30上(第8及9圖)。因此,可握持該繞線插設其. 端部。由於被定位於該針104的垂直移動路徑^^前及後侧上 15之該固持部21及該握持部31相互接近且因此相互抵靠,因 此該握持位置相較於第—移動位置上之該握持部31的配 置,疋设疋較接近於該針丨〇4的垂直移動路徑N。 該挑線器107到達上死點,且之後該繡線的端部被該固 持。pmm持部31握持是爲了以下原因。於該挑線器 20的上死點上,完成繡線的挑線器107之上拉。因此,設置於 該針眼108a底下之繡線為最短。當繡線於此時被握持於該 固持部21與該握持部31之間時,繡線自一握持部至一端部 的長度可為最小。 由於該握持位置是設定於第二移動位置之前,因此該 35 1294936 握持裝置20被該移動裝置40進一步連續向後移動。當對應 於一預設旋轉角度量之該鉤線馬達42被驅動且之後停止 日^ ’该作動控制裝置⑽可較該移動位置檢測裝置46的狀 態感測器47及48之輸出(步驟S5)。於第二移動位置,在正 5常狀態時該第一狀態感測器47是處於〇N狀態而該第二狀 態感測器48是處於OFF狀態。當該感測器47或48檢測到其 他狀態時,會進行錯誤程序(顯示或警告)(步驟如),該 縫紉機100的各部位作動會停止(步驟Sa2)且因此該程序 會結束。 10 此外,若於步驟S5各感測器設定於適當狀態時,則縫 紉作動會繼續進行使繡線固持於該握持構件2〇内。更詳言 之,該縫紉機100進行第二及後續縫線之縫紉工作(步驟 S6)。到達第二移動位置之該握持裝置20輕易地放置於一向 後位置,且該固持部21與該握持部31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15於繡線介入中間之後不會改變。據此且於到達第二移動位 置之後,該繡線的端部會被持續握持(第⑺及丨丨圖)。當該 針104的尖部設置於該針板108上方時即完成至第二移動位 置之移動。 其次,該控制裝置80判定是否進行預定數量之成形缝 20 線(例如二成形縫線)(步驟S7)。該等數量之成形縫線可 藉如經由該編碼器109計算訊號輸出表示180度的數量為預 定數目來辨識。 若該控制裝置80判定未進行預定數量之成形縫線時 (步驟S7;NO),則該步驟S7的程序會重覆,直到進行了預 36 1294936 疋數I之成形縫線為止。 形縫tr ’若馳雜置糊定已缝預定數量之成 上力驟87;¥石8),則該程序進行至步驟S8〇 5 10 15 移動=動控難置8G進行—作動㈣,用㈣始驅動該 " 4〇的鉤線馬達42以使該握持裝置20移動於第:敕 動位置「 不〜移 自第二々^驟%)。更詳言之,該鉤線馬達42是藉由參考與 、私動位置至第三移動位置之移動量對應之一旋轉角 又篁的儲存值所驅動。 Q此,該握持裝置20開始自第二移動位置向第三移 位置& 勒 ^ 扣動。之後,當該握持裝置20接近第三移動位置時, °亥相對作動裝置60的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之滑動接觸 I5 a與忒第二抵靠構件65滑動接觸。此外,當該握持裝置 2〇的移動繼續進行時,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63會抗該 拉力彈育62的拉力而擺動,以致於該握持部31大大地移動 於该固持部21之後。據此,繡線的端部之握持狀態可鬆釋, 且同時’該握持裝置20到達第三移動位置(第12及13圖)。 於到達第三移動位置之後,該作動控制裝置8〇確認於 該移動位置檢測裝置4 6内之各狀態感測器4 7及4 8之輸出 (步驟S9)。於第三移動位置,於正常狀況時該第一狀態感 20 測器47是處於ON狀態而該第二狀態感測器48是處於〇FF狀 態。當其他狀態被該感測器47或48檢測到時,會進行一錯 誤程序(顯示或警告)(步驟Sb 1 )且該程序會結束。 其次,該控制裝置80判定縫紉作動是否結束(步驟 S10 )。若該控制裝置80判定縫紉作動未結束(步驟 37 1294936 S1〇;N〇),則重覆步驟S1G的程序直到_作動結束為止。 另-方面,若該控制裝置8〇判定縫幼作動已結束(步 驟S10;YES),則程序進行至步驟sii。 當縫幼作動結束時’該作動控制裝置80輸出-驅動訊 號予該切線機構的-切線馬達(未圖示),且繡線及有關於 該缝幼作動之線藉該切線馬達82的驅動力被該切 斷(步驟S11)。 10 之後,該作動控制裝置80輪出一驅動訊號予該移動裝 置40的鉤線馬達42,且該握持裝置2〇藉該馬達42的驅動力 自第三移動位置移動至第―移動位置(步驟si2)。 經由步賴至S12的程序(包含步獅,以及阳之程 序),即可結束與包括該繡線固持裝置·縫匆機 紉作動有關之一循環。 15 由上所述’可進行該縫切機1⑽之作動。 (實施例之優點) 將配合參考第17及18圖詳細說明該繞線固持 優點。第17圖是以示音% B日面 一兄明圖以雙點鏈線來顯示該繍線固 持裝置10之握持裝置20,以及第關是以示意說明圖以雙 20 於第關之比較例示中,一握持部231是靠近一針的垂 移動路徑側。因此,形成之-繞線圈環藉與該握持部231 2觸具妹小的寬度,且觀無法被設置於該上導板以 、¥孔ma内之該線分離部咖充分分離,以致於易導致 38 1294936 與該梭殼固持益122的固持桿側上之走梭面128之接觸。 另一方面,右第17圖所示該繡線固持裝置10的握持裝 置20藉該相對作動裝置60而位於第一移動位置時,該握持 部31是設置於該直線]^的後面(於該固持桿側上)(見第6 5圖),以餘祕«置辦位於遠離該針刚之垂直移動 路徑N。藉此,當該繡線的端部被持住時,可避免該繡線的 端部與該握持部31之接觸。據此,該繡線的端部不會與於 該梭殼固料m的固持㈣上之該走梭面m相接觸,但 藉該線分離部mb能可靠地進行線分離以致於可擴大圈 10 %。因此’可有效解除該繞線的端部之污染產生或糾纏於 該固持器上。 另-方面’當該握持裂置20自第一移動位置移動至第 二移動位置時,該相對作動裝㈣將該_部21移動向該 握持部31側且將該握持部31移動向該固持部川則,以妙 15該㈣⑽的位置可被移動向呈介人相之該針陶的垂 直移動路徑Ν側。藉此,該繞線的端部被固持於該針⑽之 垂直移動路徑聊近處,以致於介人中間之後可減少該繡線 的端部之端側上的長度。 特別地’如實施例中,亦當該握持部被撤回遠離該針 刚的垂直移動路徑之位置以避免與該繡線接觸時,該握持 部可被移動接近呈介入中間狀態。因此,可縮短介入中間 之後該繡線的端部而避免該繡線的端部與該梭殼 122之接鰌。 °° (本發明之優點) 39 1294936 根據本發明的第— 動的位置移動向該鏠匆機二該握持裝置自使該針垂直移 向該鏠勿機的豎立捲線,s立捲線軸部側。該握持裝置 讀鏠勿機基床的縱向“卩側之移動表捕握持裝置是以 握持裝置自該縫匆機基^移動。無須維持-空間以供該 端側。藉此構造,所二署、針之垂直移動路徑移動向該尖 杈基床。 叹之繡線固持裝置亦可應用於一圓 ’於該握持裝置白楚 々 饭置隐 自第一移動位置移動至第二移動 10 15 二寺Γ固持!被移動向該握持部側且該固持― 於第…p側’糾將该繡線的端部固持於其間。因此, 使誃::!動位置時,於介入中間之後可藉當握持該繡線時 繡線裳置設置接近於該針㈣直移動路徑側,縮短該 +、'之端部,即使該握持裝置並不事先設置於鄰近該針的 垂直移動路經。 、據此,於第一移動位置時,該握持部可設置遠離該針 的垂直移動路徑。因此,可免除該繡線留在衣服背面的長 度無法減少的限制,此限制是由於該握持部無法設置充分 接近於5亥針的垂直移動路徑以不妨礙藉該梭殼固持器的片 大°卩經由該繡線導板鉤縫之繡線圈環之擴張。藉此,可充 20分減少縫約作動開始處該繡線留在衣服背面的端部之長 度0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特點,當該握持裝置位於第一移動 位置時’其尖部是自將該針眼的固持桿側上之侧緣連接至 該梭殼固持器的固持桿側上該走梭面的上緣之直線,設置 40 1294936 可有效避免當第—縫線的繡線圈 於邊固持桿側上。因此 環被該繡線導板擴張 哪綠圈 、 、、 違握持部與該繍線之接觸,n 效減少該繡線因盘兮护 且有 /、邊握持部接觸,被移 側上的紐Φ 丨 *収4固持椁 兮走楂面且更有效防止該固持桿側上 δ亥走梭面與该繡線之接觸。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特點,可設置該抵靠構件,以使該 固持賴雜持部II該相對位置滅連接構件的擺動動作 及刀別於第-與第三移動位置上擺動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 構件’給予接近及分離作動。因此,可以該_裝置至各 10 移動位置之移動’來移動該固持部及該握持部兩者相互接 近及相互分離。 據此,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或第二特點,僅一驅動源來 移動該握持裝置至各移動位置 ,即可實施作動。藉此,可 加強該裝置的生產力。此外,當設置有控制裝置時,控制 15 系統可以簡化。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示意表示縫紉機且部分移除之概略側視圖; 第2圖是顯示繡線固持裝置的主要整體構造之透視圖, 第3圖是顯示繡線固持裝置的主要整體構造之分解透 20 視圖; 第4圖是顯示以第6圖的U方向觀之/固持機構的梭殼 固持器之平面圖; 第5圖是顯示以X軸方向觀之一固持機構的梭殼固持器 之前梘圖; 41 I294936 觀之該繡Γ韻示當遲持裝置位導 坌固持裝置的作動之說明圖; 5 10 15 20 觀之該绩 ' 田握持裝置位於第一移動位置時由下方 χ鱗線固播梦罢 第、 &置的作動之說明圖; 之狀能◎疋<4不於一固持部抵靠於-握持部的平面部上 狀恕,於第二 持裝晉位置之側部上,由右方觀之該繡線固 勺作動之說明圖; 弟9圖是顯示於一 之狀態,、★ 口待部抵靠於一握持部的平面部上 持裝置二#動位置之側部上,由下方觀之該繡線固 、JrF動之說明圖; 第10圖是顯示當該掂姓壯班 方觀之該繞線固持裝置的=置位於第二移動位置時由右 ^ 衣罝的作動之說明圖; 弟11圖是顯示當該掂姓壯π 方觀之_ 持4難於帛4純置時由下 第持裝置的作動之說明圖; 方觀之該^固=握持|置位於第三移動位置時由右 第=線固持襄置的作動之說明圖; 3圖是顯示當該据垃 方觀之該_固持裳作二置位於第三移動位置時由下 第14圖是顯明圖; 擺動作動_轉構件=之—相對位置難連接構件的 的關係之說明圖;^亥握持構件相對位置的變化之間 示::縫_控制系統之方塊圖; 口疋顯不該縫纟刃施 M]7m e 、,機的作動之流程圖; 弟17圖是顯示根M每u 根據-貫施例中於一針下方各結構,用 42 1294936 以說明本實施例的優點之透視圖,其中移除部分, 及 第18圖是顯示根據一比較例示中於一針下方久社’久 用以說明本實施例的優點之透視圖,其中移除部八+件’ 【圖式之主要元件代表符號表】 124b…線分離部 125…固持桿 126…軌型凸出結構部 127,128···走梭面 10…绩線固持裝置 20,200···握持裝置 21…固持部 22…固持構件 23,24···穿孔 25…撐架部 26…銜接銷 30…平面部 31,231···握持部 32…握持構件 33,34…前,後側部 35…接合構件 36…彎折部 38…#架部 39…銜接銷 40…移動裝置 100···縫紉機 101···縫紉機基床 101A···上表面 1〇2…縫紉機豎立捲線轴部 103···縫紉機臂 104…針 104a…針桿 105…縫紉機馬達 106…緊線器 107…挑線器 108…針板 108a···針眼 109"·編碼器 120···固持機構 12l···片尖部 122···梭殼固持器 123···走梭體 123a…支撐槽 124…繡線導板 124a…導孔 43 1294936 41…Y軸移動機構 42…鉤線馬達 43…主移動連接構件 44…從動連接構件 45…傳動連接構件 46…移動位置檢測裝置 47,48…第一及第二狀態感測 器 60…相對作動裝置 61…導板(導引裝置) 62…拉力彈簧(拉力供給裝置) 63…相對位置調整連桿 64,65…第一,第二抵靠構件 66…導槽 70,71,72…旋轉銜接部 80…作動控制裝置 49,50…第一及第二遮蔽區域 81 — S/S開關 51…遮蔽板 82…切線馬達 52…銜接凸部 Μ…直線,連接針眼的固持桿側上的側緣,及梭殼固持器的固持 桿側上的走梭面之上緣 Ν…針的垂直移動路徑 44

Claims (1)

1294936 拾、申請專利範圍: 1·種用於縫纺機之繡線固持裝置,其握持插穿於一針之 繡線於縫_«始處之料於—針訂方及於用於該針 的板成固持@之—片尖部的路徑上方,且移動被握持之該 繡線的端部至-位於遠離該針的垂直移動路徑之位置,且 於預定數量的成雜狀後_被㈣的_線之端部, 包括: 睚符辰置具有一用 10 15 20 可5茨爾深的知部之固持部,及 一可相對於該固持部被相對移動於_握持位置與—鬆釋位 =之握持部,藉以與持部—起握持及鬆釋該繍線的端 =,且被移動至位於該針㈣直移祕徑上之第-移動位 置、位於相對於該針的垂直移動路徑,遠離第—移動 朝向該肋機的—s立捲線㈣側之第二移動位置,及位 該針的垂直移動路徑,更進-步遠離第二移動位 置朝向該縫初機的賢立捲線轴部側之第三移動位置; 移動裝置,用以於縫I刀作案 -移動位置移動至第二移動位置:::預==自第 自第一== 握持部是設置於該縫機的登立 == 的垂直移動路徑之位置上,日心 丨m目對於该針 部相對之位置,使該針的 ^以置於與該握持 移動路吨持於其間,當該 45 5 10 15 20 1294936 握持裝置自第-移動位置移動至第二移動位置時,今固持 者以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動__線的 w 5亥握持裝置被移動於第二移動位置, 置二第二移動位置移動至第三移動位置時,該二: 固持相互移離以鬆釋被握持之繡線的端部。 〃 2·如申吻專利乾圍第^項之用於縫㉔機之繡線㈣裝置,豆 甲當該握持裝置位於第一移動位置時,該將 該握持部的尖部自—㈣〶Μ Μ置將 Λ we 線&位於1持桿側上,該直線是 Γ 一針眼的固持桿側上-側緣,連接至該 梭殼固持器的固持桿側上一走梭面之上緣,且 ^ 該相對作動裝置設定一位置’其中該固持部及 部握持繡線的端部於該針的垂直移動路徑鄰近處// 3a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用於縫幼機之繡線固持裝置,A :亥握持裝置包含一具有該固持部之固持構件,及—呈 该握持部之握持構件,且 、 該相對作動裝置包含: 導引裝置,用以分別往復運動地支撐該握持構件及該 固持構件於該固持桿的方向上; ^力供給裝置,用以恆施予一拉力於該握持構件與該 .、冓件之間,於使魏持部與制持部相互接近之方向 , —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用崎接各顧持構件及 握持構件’以使該握持部及該固持部根據因本身擺動動 所造成料勢改變,可相互接近及相互分離,且用以輸 46 1294936 1二動該握持裝置於各移動位置; 弟一抵菲構件,用以卷 置時,抵靠於該相對位置調::5鱼 於第一移動位 5 10 15 20 及該固持部於一分離方向=連接構件上以擺動該握持部 置時m該握持裝置位於第三移動位 及該固持部於二:立置調整連接構件上以擺動該握持部 轉二===件=有與該_件之-旋 置之— #件之一紅轉銜接部,及與該移動裝 該第疋―,部’其是定位於其縱向方向上之間,且 及盘奸動構件抵錢與姉持構狀旋轉銜接部, 4 '私動裝置之旋轉銜接部之間的位置上。 中=凊專利範圍第2項之用於、_機之 中该相對作動裝置包含: 于衣置其 該’用以可往復運祕分別支_握持構件及 亥固持構件於該固持桿的方向上; 固持==裝置’用以怪施予—拉力於該握持構件與該 &,於使該握持部與該固持部相互接近之方向 , 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用以銜接各該固持構件及 該固持部根據因本身擺動動 入一^1 一文勢改變,可相互接近及相互分離,且用以輪 ^和動裝置移動该握持裝置於各移動位置;1 一第一抵靠構件,用以當該握持裝置位於第一移動位 47 1294936 上以擺動該握持部 置時,抵靠於該相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 及 及該固持部於〆分離方向 -第二抵靠構件’用以當該握持裳 置時,抵靠於神對位置難連接構件上 及該固持部於分離方向, ,睚得口 P 10 2對位置調整連接構件設置有與雜持構件之一旋 、了 =、與該固持構件之_旋轉銜接部,及與該移動裝 之:旋轉銜接部,其是定位於其縱向方向上之間,且 盘第抵葬構件抵罪於與該握持構件之旋轉銜接部, 移動裝置之旋轉銜接部之間的位置上。 48
TW092134863A 2002-12-10 2003-12-10 Needle thread hold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TWI29493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58125A JP4030864B2 (ja) 2002-12-10 2002-12-10 ミシンの上糸保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0782A TW200420782A (en) 2004-10-16
TWI294936B true TWI294936B (en) 2008-03-21

Family

ID=32588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34863A TWI294936B (en) 2002-12-10 2003-12-10 Needle thread hold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030864B2 (zh)
KR (1) KR101167300B1 (zh)
CN (1) CN100467699C (zh)
DE (1) DE10357563B4 (zh)
TW (1) TWI2949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3428B2 (ja) * 2007-09-13 2012-11-14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目ほつれ防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5821080B2 (ja) * 2008-06-06 2015-11-24 株式会社ミドリ安全縫技研究所 ミシン
CH704524A1 (de) 2011-02-28 2012-08-31 Bernina Int Ag Verfahren zum Schneiden des Unter- und mindestens eines Oberfadens und ein Verfahren zum Ansticken sowie ein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r Verfahren.
JP6560913B2 (ja) 2015-06-26 2019-08-14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CN112689693A (zh) * 2018-09-11 2021-04-20 株式会社Tism 能够缝制线材的缝纫机及对线材的缝出进行控制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08159C2 (de) * 1982-03-06 1984-03-01 Pfaff Industriemaschinen Gmbh, 6750 Kaiserslautern Fadenschneideeinrichtung an Doppelsteppstich-Nähmaschinen
JPS6055995A (ja) 1983-09-06 1985-04-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単糸環縫ミシンにおける縫始めの糸つかみ装置
JPS61100291A (ja) 1984-10-23 1986-05-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イクルミシンにおける糸保持機構
JP2671478B2 (ja) * 1989-02-10 1997-10-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上糸つかみ装置
JPH0392192A (ja) * 1989-09-04 1991-04-17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上糸保持装置
DE19722395C1 (de) * 1997-05-28 1998-08-06 Pfaff Ag G M Nähmaschine mit einer Fadenschneideinrichtung
JP2000325683A (ja) * 1999-05-19 2000-11-28 Juki Corp ミシンの鳥の巣防止装置
JP4037151B2 (ja) * 2002-04-10 2008-01-23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上糸保持装置
JP4047624B2 (ja) * 2002-05-14 2008-02-13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357563A1 (de) 2004-07-22
KR101167300B1 (ko) 2012-07-19
JP2004187858A (ja) 2004-07-08
TW200420782A (en) 2004-10-16
KR20040050880A (ko) 2004-06-17
CN1506517A (zh) 2004-06-23
CN100467699C (zh) 2009-03-11
DE10357563B4 (de) 2010-09-02
JP4030864B2 (ja) 200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2390B (zh) 縫紉機
JP6530197B2 (ja) ミシン
JP2010075543A (ja) 偏平縫いミシン
TWI268969B (en) Needle thread controller of sewing machine
JP3318482B2 (ja)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CN104342858A (zh) 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
TWI294936B (en) Needle thread hold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TWI298360B (en) Needle thread holding device of sewing machine
JP2008080110A (ja) ミシン
CN100404745C (zh) 钉扣缝纫机
JP3535353B2 (ja)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JP4769536B2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WO2020054555A1 (ja) コード材を縫着可能なミシン及びコードカット装置
JP3527835B2 (ja)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縫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0656447B (zh) 缝纫机
JP2007105296A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及びボタン付け方法
TW201708650A (zh) 附有線跡綻線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
JP2002346266A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2004216018A (ja) ミシンの針板
JP2584981Y2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4294435B2 (ja) ミシン
JPS63214277A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H0727021Y2 (ja) 本縫い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2003245486A (ja)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JPH0343919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