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87027B - Method for producing elastomeric copolyesters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producing elastomeric copolyeste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87027B
TWI287027B TW094110503A TW94110503A TWI287027B TW I287027 B TWI287027 B TW I287027B TW 094110503 A TW094110503 A TW 094110503A TW 94110503 A TW94110503 A TW 94110503A TW I287027 B TWI287027 B TW I2870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f
polyoxytetramethylene glycol
pbt
catalyst
tetrahydrofura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0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38487A (en
Inventor
Rudolf Kaempf
Original Assignee
Zimm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mmer Ag filed Critical Zimmer Ag
Publication of TW200538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8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87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870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6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08G63/668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72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Furan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128702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種由聚丁烯對苯二酸酯(PBT)以及聚 氧四甲撐二醇中生產彈性體共聚多醋之方法。 【先前技術】 在德國專利35 44 551中揭示了—種具有认τ二酵之對 苯二甲酸㈣化作用來連續生產高分子的聚丁稀對苯二酸 醋(PBT)。同時,將初始原料混合加入—f狀物中,配合一 合適的催化劑的使用下來進行醋化作用。醋化作用係於 (Μ_0·6巴的壓力下來進行’而於該麼力下,水分子的亦得 以分離。在羧基族與1,4_丁二醇的氫氧族的主反應中,丁二 醇仍額外地進行脫水作用而成為四氫吱喃。:在低濃度 下’仍然會有副產物形成,其結構以及數量端視μ•丁二醇 的生產方法而定。 按著在醋化作用之後進行的縮聚作用以於〇25_25巴的麼 力、約27CTC的溫度下進行者為佳,並於單一反應裝置中進 行處理。該裝置係為-種具有環形盤和/或籠式反應器的直 立式授拌爸反應裝置。其中所形成的長鏈式縮聚物包含著 具有統計分配之單體結構。 目前習知技術上有-種由聚丁稀對苯二酸s|(pBT)以及 聚氧四甲揮二醇巾生產彈性體共聚㈣之方法,其中,由 1,4-丁二醇中生產聚丁稀對苯二酸自旨(服)時,作為副產物 的四氫吱喃(THF) ’於精館過後,經由—開環聚合作用而得 以轉換成為聚氧四甲揮二醇,該聚氧四甲撐二醇與聚丁稀 100651.doc -6 - 1287027
對苯二酸酯(PBT)的游離的或酯化的羧基族共同冷凝成為 共聚多酯,而鏈終止作用以及催化劑鈍化作用可經由加入 1,4_ 丁二醇來達成,並且沒有催化劑解離的現象。
於製程中所形成的四氫呋喃(THF)以及於酯化作用和冷 凝作用所形成的水將以揮發的方式由製程中移除,而被解 離的四氫呋喃(THF)於去除不潔物後,經由一陽離子的開環 聚合作用來形成聚氧四甲撐二醇。該聚合乙二醇於醋基轉 移作用、預冷凝作用或是縮聚作用時予以加入聚丁烯對苯 二酸酯(ΡΒΤ)當中,並作為軟性鏈元件來組合成為聚合物 鏈。 該鍵結元件對於依據本發明所生產的共聚多酯的優良彈 性特性而言,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作為初始原料的聚丁烯對苯二酸酯(ΡΒΤ)的生產,其經由 八有1,4- 丁一醇之對苯二甲酸的酯化作用或是經由其有 1’4_丁一醇的對苯二甲酸雙g旨的醋基轉移作料方法早已 是眾所皆知的習知技術。於該反應當中,透過丁二醇的 脫水反應’除了少量的主產物四氫吱喃(THF)外,仍形成有 丁稀醇、不同的去氣吱嚼以及其它循環性趟 副產物的數量和型式端視丁二醇的生產方法而定,;: 們是會影響_性體共聚Μ的生產,因為對; 丁二醇的副反應所形=n(THF)。因此’對於經由M- 行徹底的淨化定必需的、“合物透過精餾的方式來進 別建議在反應中應:行二:降低製程中所需的費用,特 進仃適當的控制’由丁二醇來形成儘 100651.doc 1287027 可能高濃度的四氫呋喃(THF),並且僅有少量的不良副產物 產生。經由選擇適當的運作條件,特別是選擇使用的壓力、 溫度以及於酯化作用、預冷凝作用或是縮聚作用當中所使 用的催化劑,都可以將所形成的四氫呋喃(THF)控制在所使 用的1,4-丁二醇的5_6〇重量百分比之間,同時還可以進一步 的抑制副產物的形成。有利的條件為壓力可以控制在 0.05-10巴之間,溫度在16〇-32〇。〇之間,並配合使用含鈦、 含鍚或含錄的催化劑來進行處理,並以每莫耳對苯二甲酸 中3有1 〇 -1 〇莫耳的前述催化劑的比例來使用。 經由循環性的脫水反應所形成的四氫咬喃(THF)係存在 於含有不同數量的蒸氣中,該蒸氣係由酯基轉移反應器和 冷凝反應器中所導出者,而該四氫呋喃(THF)經過冷凝後再 導入第一次的精餾製程中。蒸發最多的丨,4 _ 丁二醇係留存於 精餾槽底部,並且大都是導入酯化反應器中。先前產物的 微量蒸發之成份再予以分餾、冷凝,最後精餾成最高純度 的四氫呋喃(THF)。 為了透過陽離子環開性的聚合反應來生產本發明製程中 所高的聚氧四甲#二醇,仍需將過氧化物從精餘所得到的 產物中去除。此可經由加入氫來達成。此外,亦需將取得 的四氫吱喃(THF)進行乾燥化的過程。 經由上述製程步驟所取得的高純度四氫吱喃(丁HF)將再 透過劉易士酸(Lewis acid)型的催化劑(例如三氟化硼、五氣 化銻、四氯化鈦或是次磺酸鹵素(請參閱H〇uben_Weyl,4.
Aufl. 35 Band E20fl,Seiten 106 ff·,448 ff)來進行聚合反 100651.doc ΐ287〇27· 應。生產具有2-10000重覆單元的鏈條平均長度之聚氧四甲 撐二醇是需要相對於四氫呋喃(THF)的1(Γΐ2_1(Γ2莫耳的催 化劑金屬的催化劑劑量,而其供應至最高劑量到反應槽内 可分成數次來進行。於環開式的聚合反應申的溫度得保持 在-70至+80t之間,於反應槽内的滯留時間可紗分鐘至⑺ ^時之間,這樣可以確保生產出具有2·1()_重覆單元的鍵 條平均長度之聚氧四甲撐-醢。舌 一 . W 一知重覆早兀的分配將藉由四 虱吱喃(丁明内的凝膠渗透色層法以及用㈣四甲撲二醇 的標準校正來進行測量。 =氣w(THF)的聚合仙係以習知方式,在壓力和溫度 條件,以及於反應槽内的滞留時間的控制下來進行, ::密集的聚合散度性分配,其定義為數量平均分子量與 子量的之比例,而該比例通常為1左右。經由適 反應條件,所生產出來的聚氧四甲撐二 散度性亦可以達到1 〇,而 — Μ聚氧四甲撐二醇再與聚丁烯對 rrr+PM)經由本發明之製程而冷凝成為彈性體共聚 夕什异聚合分散度所需的莫耳重量之數字中間值係 由薄膜式滲屡計來決定,而舌旦 要予Τ間值係 性。 重里的中間值則取決於光分散 經由上述方式所取得之¥m 用、預冷凝作用或是縮聚=:甲 係於醋基轉移作 醋(PBT)當中,而聚氧 日醇予以加入聚丁烯對苯二酸 二百分比(相對於聚丁 _苯醇的添加比例為卜㈣的重 歸對本二酸酯(PBT)的重量)。 關於目前習知的由聚丁婦對苯二酸醋卿)以及聚氧四 100651.doc 1287027 —醇中生產彈性體共聚多3旨之方法中,可經由鍵終止 乂 I和7或經由催化劑的水解作用來終止鍵成長的現象。在聚 反應中斷之後,得將催化劑從產物中移除,因為當聚 '1四甲撐二醇與其它的聚合物混合或結合於一擠出機時, . 魏合著較高溫度的情況T,催化财能會造錢色或凝 .#的現象°關於經由催化劑的殘留而造成聚合物的變色問 題,其僅得以透過於數次的清洗階段時將該催化劑從聚合 •⑯中移除時才得以解決該問題。同時,仍有低克分子含量 的聚氧四甲擇二醇進入到溶液中,因而改變了克分子重量 的分配。經由清洗方式來移除催化劑的殘留的缺點在於, 低克分子的聚合物成份會附著在溶劑和/或清潔劑上,而其 清理和潔淨的工作更會造成額外的成本支出。而清理的方 式不外乎是經由焚化或是透過清洗設備來進行生物性的分 解,或是將溶劑從混合物中解離,#將其返入循環製刀。 【發明内容】 I I轉明之製程可以避免上述習知的缺點,因為本發明之 製程不需要-個特別的步驟來進行催化劑的破壞或解離 ^不需要使關㈣來進行預處理的1。在本發明的 裝私中,1,4-丁二醇不僅作為共聚多酯的基礎,並且作為鏈 分解器之用。該1,4-丁二醇不僅經由鈍化的方式而與劉易士 (Lewis)型的催化劑進行反應,並且經由1仁 ^ ,〃一醇來轉變 四氣化鈦成為四丁氧基鈦,該四丁氧基鈦於縮聚作用時, 配合與其它加入的金屬酯得有助於彈性妓 、 /、ΛΚ夕酯的形 成,故而可以減少待加入之金四酯催化劑的用量。 100651.doc -10- 1287027·
由聚丁烯對苯二酸酯(PBT)以及聚氧四曱撐二醇中生產 彈性體共聚多酯所使用的金屬酯係由元素過期表中的第 I、II、III、IV和V族的主群組以及第III、IV、V、VI、VII 以及VIII族的副群組之元素所組合,而以下列的金屬酯為 佳,例如釩、鈕、鍅、錳、鋅、硼、鋁、矽、鍺、磷、銻、 鐵、鈷、鈣、鎂或鍚。 典型的催化劑類別的代表有:二異丙氧化鋇(Barium-diisopropylat),二曱基化鈣(Calcium-dimethylat),雙二異丙氧 化 1弓(Calcium-di-i-propylat),二甲化基、二乙基化鎮 (Magnesium-dimethylat und-diethylat),二異丙氧化錯 (Strontium-diisopropylat),三乙基化紹(Aluminium-triethylat), 三異丙氧化銘(Aluminium-tri-i_propylat),三丁氧化I呂 (Aluminium-tributylat),丁 氧化紹(Aluminium-sec._butylat),三 元醇丁氧化紹(Aluminium-tert.-butylat),三紛鹽崔呂 (Aiuminium-triphenolat),三曱基 4匕錄(Antimon-trimethylat), 三乙基化録(Antimon-triethylat), 三異丙氧化録 (Antimon-tri-isopropylat),三丙基 4匕録(Antimon-tripropylat), 三丁 氧化録(Antimon-tributylat), 三甲基化棚 (Bor-trimethylat),三乙基化棚(Bor-triethylat),三丙基化獨 (Bortripropylat),三異丙氧化獨(Bor-triisopropylat),三丁氧 化硼(Bor_tributylat),三盼鹽蝴(Bor-triphenolat),三異丙氧化 辑(Erbium-triisopropylat) , 三異丙 氧化銦 (Indium-triisopropylat), 三 元醇丁 氧化銦 (Indium-tert-butylat),三異丙氧鈦(Neodym-triisopropylat),三 100651.doc 1287027 乙基氧化飢(Vanadin(V)oxid-triethylat) ,三異丙 氧化 叙 (Vanadin(V)oxyd-triisopropylat) , 三 丙基氧 化 釩 (Vanadin(V)oxyd-tripropylat) , 三異 丙氧 化 钂 (Ytterbium-triisopropylat) , 三 異 丙 氧 化 釔 (Yttrium-triisopropylat) , 三 異 丁 氧 化 釔 (Yttrium-triisobutylat),亞磷酸三甲 酉旨(Trimethylphosphit), 亞
填酸三乙@旨(Triethylphosphit), 亞構酸三丙酯 (Tripropylphosphit),亞磷酸三異丙醋(Triisopropylphosphit), 亞構酸三丁 @旨(Tributylphosphit),亞鱗酸三苯酉旨 (Triphenylphosphit),亞構酸三異癸基(Triisodecylphosphit), 填酸三甲酯(Trimethylphosphat), 麟酸三乙 6旨 (Triethylphosphat),填酸三丙 S旨(Tripropylphosphat),填酸 三異丙 S旨(Triisopropylphosphat),鱗酸三乙己酉旨 (Triethylhexylphosphat),填酸三 丁酉旨(Tributylphosphat),磷酸 三苯 g旨(Triphenylphosphat), 填酸三 甲苯基 (Trikresylphosphat),三異丙氧化筑(Scandium-triisopropylat), 三異丙氧化镨(Praseodym-triisopropylat),甲基化鍺(Germ anium-methylat),乙基化鍺(Germanium-ethylat),異丙氧化錯 (Germanium-isopropylat), 三 元醇丁 氧化給 (Hafnium,tert.-butylat),四曱氧基石夕燒(Tetramethoxysilan), 四乙氧基石夕烧(Tetraethoxysilan), 四丙氧基石夕烧 (Tetrapropoxysilan),四 丁氧基石夕烧(Tetrabutoxysilan),四甲氧 基鈦(Tetramethoxy-titan),四乙氧基鈦(Tetraethoxy_titan), 四異丙基鈦(Tetraisopropoxy-titan), 四丙氧基鈦 100651.doc -12- 1287027 (Tetrapropoxy-titan),四丁氧基鈦(Tetrabutoxy-titan),三元醇 四丁氧基鈦(Tetra-tert-butoxy-titan),四乙基-2_六氧化鈦 (Tetra-2-ethyl-hexanoxyat-titan),四乙基-2-l,3-己二醇鈦 (Tetra-2-ethyl-1 ? 3-hexandiolat-titan),四丁氧化錫烧 (Tetrabutoxy-stannan),四曱氧基錯石(Tetramethoxy-zirkon), 四乙氧基錯石(Tetraethoxy-zirkon),四異丙基錄石 (Tetra-isopropoxy-zirkon) , 四丙氧 基錯石 (Tetrapropoxy-zirkon),四丁氧基錯石(Tetrabutoxy-zirkon),三 元醇四丁氧基錯石(Tetra-tert.-butoxy-zirkon),丁氧化鈕 (Tantal(V)-methoxid),乙氧化组(Tantal(V)-ethoxid),丁氧化 组(Tantal(V)-butoxido 〇 本發明的方法特別具有經濟上之優點,因為不需要催化 劑的解離、不需要聚氧四甲撐二醇的預處理、不需要溶劑 用來去除催化劑殘留,故得以減少習知技術所使用的設 備。此外,經由減少製程步驟而得以節省大量能源。最後, 經由本發明之方法亦得以降低環境污染,因為不需要焚 化、潔淨或是掩埋的程序。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方法得以連續性或非連續性的方式來進行,其 經由下列兩寅施例來進行說明之。 第1實施例 第1圖係為由聚丁稀對苯二酸酯(PBT)以及聚氧四甲撐二 醇來連續生產彈性體共聚多酯之設備示意圖。 於酯化階段4當中,以1··5的莫耳比例,將對苯二甲酸1和 100651.doc •13- 1287027 1,4-丁二醇2共同攪拌成一膏狀物的混合體,並結合一催化 劑,例如是500 ppm的四丁氧基錫來使用,然後加入於一攪 拌槽中。在一0.25 MPa的超壓下和溫度25(TC時進行酯化反 應。在5小時的平均滞留時間後將轉移至第二反應器中,並 降低壓力至0·25 MPa、溫度2351、滯留時間改為3小時。 除了對苯二甲酸!的羧基族與丨,仁丁二醇2的氫氧族進行主 反應外,再將丁二醇脫水成為四氫呋喃(丁HF)1〇,同時,亦 有少量的副產物形成。 從酯化階段4的反應器中離開的蒸氣7當中,主要包含有 水以及60%的四氫呋喃(THF),而該四氫呋喃(THF)然後再 加入至核裂產物分離器9中。在核裂產物分離器9中,至少 有一反應槽於0.15 MPa之微量過壓下,透過多次的精餾, 來將於蒸氣7中之1,4·丁二醇2、核裂產物(水)以及輕微揮發 性的四氫呋喃(THF)進行分離。於核裂產物分離器9槽底所 形成的丁二醇8再回送至第一酯化反應器4内,並混合入由 對苯二甲酸丨和丨,扣丁二醇2所組成的膏狀物。聚氟四甲撐二 醇25係以於平行進行的製程中所產生者為佳,而且是不需 要進行淨化的過程者,按著則以1〇_6〇%的重量百分比之聚 氧四甲撐二醇25供應至該酯基轉移反應器或是冷凝反應器 中。 按著於S旨化作用之後所進行的預縮聚作用5係於25(rc左 右的溫度、150 hPa的真空下來進行,但僅得以使用一個反 應器’而且是一攪拌槽或是一環形盤和/或籠式反應器的直 立式裝置兩者其中之一。於真空不進行預縮聚作用5時所產 100651.doc -14 - ⑧ 1287027 生的蒸氣將於蒸氣壓縮器中進行冷凝,而冷凝物再導入核 裂產物流體7中。按著在預縮聚作用5之後進行縮聚作用6, 其中的過長聚酯鏈係延伸至最終產物26,而讓縮聚反應係 於提升20°C的溫度、壓力在〇·ι hPa的下進行至製程結束為 止。同時,聚氧四甲撐二醇25係於統計分配中建構於共聚 多酯的增長鏈中。 當聚丁烯對苯二酸酯(pBT)的羧基族與聚氧四甲撐二醇 之氫氧族進行縮聚反應時將形成水份以作為反應產物。於 該反應當中,透過1,4-丁二醇的脫水反應,除了少量的主產 物四氫吱喃(THF)外,仍形成有丁稀醇、不同的去氫呋喃以 及其它循環性醚的產生。此外,於蒸氣中仍含有丨,4_丁二 醇,該1,4-丁二醇於其它的製程中係以單體的型式存在。於 核裂產物分離器9内的複合體之分離有著許多個階段,而分 別於不同的沸點而分離的顧分得於這些不同階段當中分 開。丁二醇8的高沸點成份則將再導入製程中,並針對所形 成的水27再進行處理至僅存有極少量的不潔物,並交由生 物性淨化器來複雜。而形成的四氫呋喃(THF),也就是原始 四氫呋喃(THF)10,仍包含有少量的水份和成份,這些成份 是因為於核裂產物分離器9中的共沸混合物的形成而無法 被移除。為了移除該等成份,原始四氫呋喃將導入 另一副產物精餾fill中’而除了進行蒸顧式和精餾式的製 私外’半滲透式的隔膜亦得以順利的使用。—高純度的四 虱呋喃(THF)13離開副產物精餾階段u,而僅還存有少量的 水份和其它物質。不易沸騰物,易彿騰物以及廢氣14都將 I〇〇651.d〇( -15- 1287027 因為設備的沖洗或惰性化而與氮氣抽離,並導入一產熱設 備23中,而該產熱設備23得確保供應高溫潤滑油給縮聚設 備使用。 為了經由陽離子的聚合反應來生產聚氧四甲推二醇,離 開副產物精餾階段11的四氫呋喃(THF)l3之純度仍不足,因 為該四氫呋喃(THF) 13仍含有過氧化物的成份以及四氫呋 喃(THF)的副產物,該副產物將鈍化提供給陽離子聚合反應 之用的催化劑。 在階段15中將經由去除過氧化物、還原反應以及乾燥化 的過程,於許多接連的階段中,在新石器時代的載體中(參 閱 D.R. Surflied in J. Org. Chem_ 47, 3 821(1982),在使用少 量的氫流體(16)來破壞過氧化物。此外,雙鍵將與氫化合, 並將最後的水份予以移除。製程階段丨5得設計為雙鏈,而 使得設備的一部分處於再生階段,而設備的另一部分則用 來進行四氫呋喃(THF)的清洗。於再生過程中所生成的廢氣 將與流體14相結合,並導入催化性的氧化作用23中。而離 開設備部分15的四氫呋喃(THF)17則符合「聚合物等級」的 品質要求,並且含有少於1〇〇卯111的水含量、低於兄卯❿的 去氫呋喃以及低於50 ppm的同分異構體之取代性四氫呋喃 (THF)之衍生物。該四氫呋喃(THF)即可不受限制地應用於 四氫呋喃(THF)聚合反應19中。 四氲吱喃(THF)例如可以配合相對於四氫吱喃(thf)之 ΙΟ-6 ppm的四氯化錫來進行聚合反應。在多階段的攪拌槽組 19中的溫度可以控制在_10至+3〇。〇之間,而滯留時間可以 100651.doc •16- 1287027 選擇在2-4小時之間’讓產物得形成具有2-1 〇,〇〇〇的重覆單 元。四氫呋喃(THF)的環開聚合作用時的化學反應,如p. Dreyfuss und M.P. Dreyfuss in Adv. Polymer Se.? V〇l5 4? Seiten 528 bis 590 (1967)所述,係藉由溫度的控制、催化 劑的型態、催化劑的濃度以及催化劑的添加等方面的控 制,而取得一密集的聚合散度性分配,其定義為數量平均 分子量與重量平均分子量的之比例,而該比例以丨為佳,但 不超過10。 就習知的生產方法而言(請參閱Encycl〇pedia auf Science und Engineering,ν〇1· 16, Seite 649 (1989)),鏈成 長係經由鏈中斷器和/或催化劑的水解作用來終止。該程序 係於攪拌槽組的最後階段22來進行,而令人訝異的結果 是,丁二醇可以作為鏈調節器21。使用丨,4_丁二醇來作為鏈 調節器的優點在於,它是作為_種材料,就本發明的方 法而a,匕疋可作為一種單體,故於最終產物中沒有異質 物的形成。而另一優點是,將丁二醇用作為鏈調節器2;: 其可從核裂產物分離器9的中間底部或是最底部取出。相幸六 於習知的聚氧四甲撐二醇,藉本發明之方法所取得的聚氧乂 四甲撐二醇於導人8旨化階段4、預縮聚作用5和/或縮聚作用 6時則具有—較高的反應性以及較佳的瀘、除性。 在本發明之方法中,催化劑殘㈣分不必從最終產物中 =:因為該殘留部分配合其它的聚合物於播出機中不合 因為兩溫而造成變色或凝膠的現象,因此得免於_ $ 去除催化劑所進行的清洗程序。 又… 1287027 鏈長度的限制以及催化劑的去活化亦得藉由其它單價或 多價的乙醇來進行。由於上述的原因,的使用是 ' 特別有利的。經由Μ·丁二醇與金屬催化劑的反應所形成的 -· 金屬酯係有利於酯化階段4、預縮聚作用5、和/或縮聚作用 - 6的進行。 . 離開製程階段22(鏈終止作用)的聚氧四甲撐二醇,如第j 圖所示,得以完全地導入預縮聚作用5的酯化階段4,或是 • 以相同或不同的劑量分配於酯化反應器和冷凝反應器内。 離開縮聚作用6終端反應器的彈性體共聚多酯係由一聚 丁烯對苯二酸酯(ρΒΤ)_基本聚合物所組合,該聚合物經由 靜態分配的聚氧四甲撐二醇群組來改變,並且具有於文獻 (參閱 J· Brandrup und Ε.Η. lmmergut in P〇lymer Handbuch ^ 3rd Edition,John Wiley & Sons,Seite V/l 07)中所述之共聚 多酯的特性。 第二實施例 • 第2圖係為一如上述之設備示意圖,該設置係用來進行本 發明之方法,並藉由聚丁烯對苯二酸酯(ΡΒΤμχ及聚氧四甲 撐二醇來進行非連續生產彈性體共聚多酯。 - 以對苯二甲酸1和Μ-丁二醇2之間1:5的莫耳比來攪拌成 - 一貧狀物的混合體,配合一 500 ppm的四丁氧錫催化劑3 — 併地持續加入於一酯化階段4中一段時間(丨5分鏡至6小 時)。開始時施以約為0.35 MPa的超壓力以及210°C左右的 溫度來進行酯化反應,在一 5小時的平均滯留時間後,將壓 力於6小時降低至〇·;! MPa,同時慢慢地昇高溫度至25〇c>c。 100651 .doc (s) -18- 1287027 在對苯二曱酸1的羧基族與1,4- 丁二醇2的氫氧族進行主反 應時,將丁二醇脫水成為四氫呋喃(THF)l〇作為副反應,同 時,會有低濃度的進一步副產物形成。由酯化階段4離開的 蒸氣7係主要含有水和60%的四氫呋喃(THF),這些成份將 予以冷凝、收集,並加入分段進行的核裂產物分離器9中。 在0.75 MPa的輕微超壓下,透過多次的精餾,於核裂產物 分離器9中的至少一反應槽内進行1,‘ 丁二醇2與水和輕微 揮發性的四氫呋喃(THF)的分離。於反應槽9底部所形成的 丁一醇8將回送至酯化反應器4内或者是予以收集,然後再 與由對苯二甲酸1和1,4- 丁二醇2所組成的下一個添加膏狀 物進行混合。 同時’聚氧四甲撐二醇2 5的生產係以如同於連續性生產 的方式,於一並行實施的製程中來進行,而該聚氧四曱撐 二醇25係由透過精餾和去過氧化物之程序所淨化過後的四 氫吱喃(THF)所組成。但於非連續性生產時,聚氧四甲撐二 醇並非直接加入酯化反應器4或者是縮聚反應器6内,而是 先留置於一作為緩衝區之儲存槽28内。而聚氧四甲撐二醇 於該儲存槽28内係以-10至+1(TC之間的溫度來保存。另設 置一加熱裝置,可必要時用來再度熔解硬化的材料。因此, 該材料得以經由輸送裝置和配給裝置,在適當劑量的控制 下,也就疋相對於依據本發明之方法所生產的彈性體共聚 多醋,10-60。/。的重量百分比的必要劑量來導入醋化反應器4 或者是縮聚反應器6内。 【圖式簡單說明】 -19- 100651.doc ⑧ 1287027 第1圖係為由聚丁烯對苯二酸醋(PBT)以及聚氧四曱撐二 醇來連續生產彈性體共聚多酯之設備示意圖;以及 第2圖係為一如上述之設備示意圖,該設置係用來進行本 發明之方法,並藉由聚丁烯對苯二酸酯(ΡΒΤ)以及聚氧四曱 擇二醇來進行非連續生產彈性體共聚多酯。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添加對笨二甲酸ΤΡΑ
2 添加1,4-丁二醇2 3 添加催化劑 4 醋化和酯基轉移反應器 5 預縮聚作用和聚酯基轉移反應器 6 縮聚作用反應器 7 於®旨化反應所形成的氣、液體副產物的解離 8 導入1,4-丁二醇 9 於酯化和冷凝作用所形成的氣液體副產物的分離 10 排出四氫呋喃(THF) 11 精餾四氫呋喃(THF) 12 導回不易蒸發的成份 13 排出四氫呋喃(THF) 13 開口 14導出不易和容易蒸發的副產物和廢氣 15四氫㈣(THF)的去過氧化物、還原以及乾焊化 16導入氫 17可聚合反應的四氫呋喃(THF)的導出 100651.doc -20- 導入催化劑 四氫呋喃(THF)聚合反應 原始聚氧四曱撐二醇的導入 添加鏈調節器 聚合反應的鏈終止作用 催化劑氧化作用的生熱 導入聚氧四曱撐二醇來進行酯化作用和/或縮聚作用 最終產物的導出 聚氧四甲撐二醇的儲存容器 排水 (§)

Claims (1)

1287027 十、申請專利範圍·· 、 I ^種由聚丁烯對苯二酸自旨(PBT)以及聚氧四甲撲二酵中 ^每彈性體共聚多酯的方法,其特徵在於,由1,4-丁二 . ^產聚丁烯對苯二酸酯(PBT)時,其所形成的副產物 : :氫吱喃(THF),在經過精㈣序後,並藉由-環開縮 二:用而轉變成為聚氧四甲撐二醇,該聚氧四曱撐二醇 久#由聚丁烯對笨二酸酯(PBT)的自由性或已酯化的羧 籲 基〜4成為共聚多酯,而鏈終止作用和催化劑去活化 系;由1,4_ 丁一醇的添加即可達成,並且不 化劑的解離。 • 曰、月长員1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聚氧四甲撐二醇的劑 曰為歜丁烯對笨二酸酯(pBT)劑量的的重量百分 " 比。 月长員1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聚氧四甲撐二醇係 0衣開式、陽離子的聚合作用,並在形成2_10000重 • |單疋的平均鏈長度下來進行生產。 4·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特徵在於,於生產聚丁烯對苯二 酉夂酉曰(PBT)時所生成的四氫吱11南(THF)係施以去除過氧 • 化物以及乾燥化的程序。 、月长員1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聚氧四甲撐二醇於 予貝冷凝或%聚反應時添加入聚丁烯對苯二酸醋㈣丁)當 中。 田 6.如請求項3和5之方法,其特徵在於,於聚T騎苯二酸 醋(PBT)中得添加—聚氧四甲樓二醇,而聚氧四甲擇二 100651.doc ⑧ 1287027 醇的聚合散度性小於10 β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特徵在於,用來生產聚氧四甲撐 醇的催化劑以及作為縮聚反應之用的催化劑係含有 相同的金屬。 女叫求項1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聚氧四甲撐二醇的 使用不需要預先的淨化程序。 9·如叫求項1-8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共聚多酯
隹或非連續性的生產。 、
100651.doc
TW094110503A 2004-05-11 2005-04-01 Method for producing elastomeric copolyesters TWI28702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4023105A DE102004023105A1 (de) 2004-05-11 2004-05-11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lastomeren Copolyester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8487A TW200538487A (en) 2005-12-01
TWI287027B true TWI287027B (en) 2007-09-21

Family

ID=34961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0503A TWI287027B (en) 2004-05-11 2005-04-01 Method for producing elastomeric copolyesters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829654B2 (zh)
EP (1) EP1749042B1 (zh)
CN (1) CN100549061C (zh)
AT (1) ATE382650T1 (zh)
DE (2) DE102004023105A1 (zh)
EA (1) EA009917B1 (zh)
TW (1) TWI287027B (zh)
WO (1) WO20051161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27470B1 (ko) * 2008-10-08 2013-11-08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다층형태의 태양전지용 내후성필름
CN101962437B (zh) * 2009-07-24 2013-04-17 常州化学研究所 用酯化缩聚法合成pet的新型铝催化剂
CN102020764A (zh) * 2009-09-11 2011-04-20 上海川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三层绝缘线聚酯改性的聚酯弹性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19893B (zh) * 2011-05-19 2012-10-17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聚醚酯共聚物连续聚合的方法
CN104558568A (zh) * 2013-10-12 2015-04-29 力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阻燃的聚酯弹性体材料
CN104371094B (zh) * 2014-10-31 2016-06-0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高性能聚醚酯弹性体的两步投料合成法
ITUA20161612A1 (it) * 2016-03-14 2017-09-14 Novamont Spa Processo combinato per la produzione di tetraidrofurano e poliesteri comprendenti unità 1,4-butilene dicarbossilato.
CN107236119A (zh) * 2016-03-28 2017-10-1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一种弹性pbt的工业化连续制备方法
CN107502259A (zh) * 2017-09-13 2017-12-22 陈贤尧 一种硬度高且粘结强度优异的led封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86522B1 (ko) 2017-11-24 2020-12-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에테르에스테르 공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US20210040255A1 (en) * 2018-03-14 2021-02-11 Basf S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polyether ester elastom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9785C (zh) * 1955-02-09
GB1517740A (en) 1974-12-14 1978-07-12 Teijin Ltd Preparation of polyesters
JPS56104881A (en) * 1980-01-25 1981-08-20 Toray Ind Inc Preparation of tetrahydrofuran for polytetramethylene glycol
JPS57135828A (en) * 1981-02-17 1982-08-21 Toray Ind Inc Recovery of by-product tetrahydrofuran
JPS6011911B2 (ja) * 1981-03-17 1985-03-28 東レ株式会社 テトラヒドロフランの回収方法
JPS58142909A (ja) * 1982-02-19 1983-08-25 Teijin Ltd ポリエステルエラストマ−の製造法
JPH01272632A (ja) * 1988-04-26 1989-10-31 Kanebo Ltd ポリエステルエラストマーの製造方法
JPH0657630A (ja) * 1992-07-30 1994-03-01 Unitika Ltd 防汚性弾性布帛の製造方法
JPH09504047A (ja) * 1993-10-21 1997-04-22 イー・アイ・デユ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テトラヒドロフラン及びポリカルボン酸からのポリ(エーテル−エステル)の製造
JP3399137B2 (ja) * 1995-02-24 2003-04-2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オキシアルキレングリコール又はその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3508886B2 (ja) * 1995-05-10 2004-03-22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エラストマー
JP3523735B2 (ja) * 1995-12-13 2004-04-26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共重合体の製造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A200601888A1 (ru) 2007-02-27
DE102004023105A1 (de) 2005-12-08
CN1950425A (zh) 2007-04-18
WO2005116111A1 (de) 2005-12-08
US20080161530A1 (en) 2008-07-03
US7829654B2 (en) 2010-11-09
ATE382650T1 (de) 2008-01-15
DE502005002418D1 (de) 2008-02-14
CN100549061C (zh) 2009-10-14
EP1749042B1 (de) 2008-01-02
TW200538487A (en) 2005-12-01
EA009917B1 (ru) 2008-04-28
EP1749042A1 (de) 2007-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7027B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elastomeric copolyesters
JP2922303B2 (ja) ヒドロキシ酸及びその誘導体からの環状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CN104710401B (zh) 一种高纯度丙交酯及其制备方法
JP2012524712A (ja) メソラクチドのリサイクルを伴うラクチドを製造する方法
US7122698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α-hydroxycarboxylate
CA2501346C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oligomers
JP6326373B2 (ja) 気液の向流接触による精留工程を備えるグリコリドの製造方法、及び、粗グリコリドの精製方法
TWI309244B (en)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olyesters
TW200946488A (en) Multi-stage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dichlorohydrins
CN104163809A (zh) 一种共沸制备乙交酯的方法
KR20140071536A (ko) 폴리에스테르의 연속 제조방법
CN110016128A (zh) 一种ε-己内酯副产物的回用方法
JP2004277412A (ja) テトラヒドロフラン含有物の精製方法
JP5714027B2 (ja) ポリトリメチレンエーテルグリコール及びそのコ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6191213B2 (ja) テトラヒドロフラン含有物の精製方法
CN1174976C (zh) 一种大环酯类麝香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JP4368026B2 (ja) 粗製無水酢酸の精製法及び無水酢酸を用いたポリオキシテトラメチレングリコールの製造法
RU2013115238A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ε-КАПРОЛАКТОНА И 1,6-ГЕКСАНДИОЛА
EP1571139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HYDROXYCARBOXYLIC ESTER
US20140142272A1 (en) Continuous preparation for polyester
JP2023541172A (ja) ポリエステル製造用の新規触媒物質、それを用いてポリエステル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
TW200303881A (en) Preparation of polytetrahydrofuran having a reduced content of oligomeric cyclic ethers
DE102005017428A1 (de) Verfahren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von Polyoxitrimethylenglykol-Polytrimethylenterephthalat-Copolyestern
CN113087695A (zh) 一种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单体的快速节能一体化方法
CN116655584A (zh) 一种降低乙交酯中杂酸含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