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74687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相關於二輪載具的停放支架,尤其相關於可延 伸的停放支架。 【先前技術】 0 _ 二輪載具例如自行車及機車通常使用停放支架或收放 φ 支架(kiek-stand )成爲在載具停放時支撐載具的機構。 此種已知的停放支架典型上包含在第一端部處可樞轉地附 著於載具車架的伸長狀構件。伸長狀構件典型上具有用來 在載具停放時接觸地面的自由端部。在載具正被騎行的同 時’停放支架典型上平行於載具車架被固定,以避免干擾 載具的行進,並且在自行車的情況中,以避免與踏板的旋 轉發生干擾。當載具被停放時,停放支架的自由端部向下 樞轉至停放位置以使得自由端部接合地面。於停放位置, φ 自由端部典型上與載具車架間隔開成爲使得停放支架與車 架之間的定向角度足以支撐載具的重量及防止其傾倒。 在騎自行車時,有時想要在自行車被向前或向後推時 讓停放支架處於停放位置。爲達此目的,想要確保在停放 ^ 位置時,停放支架不與踏板的旋轉軌道發生干擾。否則, ' 車輪的旋轉會使踏板旋轉直到踏板之一抵靠停放支架,因 而使騎車者不能進一步移動自行車。 已知的停放支架通常具有固定長度。但是,在載具停 放時支撐載具所需的停放支架長度可能不合意地長。雖然 -4- (2) 1274687 可延伸的停放支架已曾被開發,但是其通常使得 須用手來調整支架長度。此調整可能難以進行, 果騎車者必須在進行時支撐載具的重量。因此, 前述課題的停放支架有需求。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停放支架 φ 架包含第一構件,其具有界定一軸向方向的第一 。停放支架也包含無螺紋第二構件,其操作性地 一構件且可繞第一構件軸線旋轉,其中繞第一構 轉第二構件造成第二構件相對於第一構件於軸向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構件包含與第一構件 支撐部份,並且支撐部份凸出離開第一構件軸線 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構件相對於第一構件於軸向 壓。 φ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停放支架 一構件,其具有界定一軸向方向的第一構件軸線 件具有於軸向方向傾斜的第一接合邊緣。停放支 包含第二構件,其具有於軸向方向傾斜的第二接 p 第二構件可繞第一構件軸線旋轉,並且第二接合 接合第一接合邊緣。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接合邊緣抵靠接合 邊緣成爲使得繞第一構件軸線旋轉第二構件造成 於軸向方向相對於第一構件移動。在其他較佳實 騎車者必 尤其是如 對於應付 。停放支 構件軸線 連接於第 件軸線旋 方向移動 間隔開的 。在其他 方向被偏 ,包含第 。第一構 架進一步 合邊緣。 邊緣抵靠 第二接合 第二構件 施例中, -5- (3) 1274687 第一及第二構件中的一個具有浮凸部,第一及第二構件中 的另一個具有於軸向方向傾斜的槽溝,並且浮凸部接合槽 溝。在另外的較佳實施例中,停放支架具有緊湊位置及擴 張位置,並且槽溝具有界定緊湊位置的第一端部及界定擴 張位置的第二端部。 在另外的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構件及第二構件的每一 個具有內表面及外表面,浮凸部凸出離開第一及第二構件 Φ 中的一個的外表面,並且槽溝被界定於第一及第二構件中 的另一個的內表面。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構件具有與第一構件間隔 開的支撐部份,並且支撐部份凸出離開第一構件軸線。在 其他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構件的旋轉造成浮凸部沿著槽溝 行進。 在另外的較佳實施例中,具有浮凸部的構件進一步具 有外表面及開孔,並且浮凸部於離開外表面的方向被偏壓 • 通過開孔。在另外的較佳實施例中,槽溝的第一端部具有 第一端部開孔,並且於緊湊位置,浮凸部凸出通過第一端 部開孔。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槽溝的第二端部具有第二 端部開孔,並且於擴張位置,浮凸部凸出通過第二端部開 孔。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停放支架,其包含 第一及第二構件。第一及第二構件中的一個可相對於第一 及第二構件中的另一個旋轉。第一構件具有界定一軸向方 向的第一構件軸線,且進一步具有於軸向方向傾斜的第一 -6 - (4) 1274687 構件槽溝。第二構件具有第二構件浮凸部。第二構件浮凸 部與第一構件槽溝接合成爲使得繞第一構件軸線旋轉第一 及第二構件中的一個造成被旋轉的構件相對於第一及第二 構件中的另一個於軸向方向移動。 本發明可藉著參考圖式而更容易地被瞭解。 相同數字在圖式的數個視圖中標示相同的部份。 φ 【實施方式】 參考圖1,圖中顯示具有有一停放支架的車架10的自 行車來說明本發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車架10包含具有 踏板1 3 (未顯不)的曲柄12。爲騎自行車,騎車者使曲 柄1 2繞曲柄軸線1 4旋轉。曲柄1 2的旋轉經由鏈條及鏈 輪總成(未顯示)或其他已知的機構使自行車的後車輪旋 轉。 爲方便自行車的停放及儲藏,停放支架20被設置。 • 圖1所示的停放支架可與各種不同的載具一起使用,並且 特別適合與二輪載具例如自行車及機車一起使用。 停放支架20較佳地由已知材料例如鋁或鋼建構。停 放支架20較佳地在第一端部45處藉著銷或適合樞轉附著 '的其他已知裝置而可樞轉地附著於樞轉托架24,而樞轉托 架24固定地附著於車架1〇。圖1顯示處於二不同位置的 停放支架20,亦即騎行位置140及停放位置160。在處於 騎行位置140時,停放支架2〇被定位成爲使得其大致平 行於車架1 0及相鄰車架構件11,而其自由端部(地面接 (5) 1274687 合端部69a)被定位成爲遠離地面。相較之下,在處於停 放位置1 6 0時,停放支架2 0大致垂直於相鄰車架構件1 1 。爲將停放支架20從騎行位置140移動至停放位置160, 騎車者較佳地對停放支架20施加足以使其繞樞轉軸線26 樞轉的順時針旋轉力(當從圖1所示的自行車之側觀看停 放支架時)。 停放支架20較佳地被設計成爲具有緊湊位置100及 φ 擴張位置1 2 0。根據此實施例,停放支架2 0可在二長度之 間被調整,其中較短長度界定緊湊位置100,而較長長度 界定擴張位置1 20。如以下會進一步敘述的,此實施例的 停放支架20可藉著可旋轉地調整停放支架20的一部份而 在緊湊位置1〇〇與擴張位置120之間被調整。 參考圖la,停放支架20具有伸長狀圓柱形部份23及 橫向凸出部份67。停放支架20另外包含位置靠近樞轉托 架24的近端構件40,及位置遠離樞轉托架24的遠端構件 ⑩60。 如圖1及1 a所示,近端構件40較佳地爲具有縱向軸 線43的伸長狀的部份圓柱形構件。近端構件40也具有與 第一端部45間隔開的軸向傾斜邊緣42。邊緣42具有處於 離開第一端部45最大距離處的點42a,及處於離開第一端 部45最小距離處的點42b。 遠端構件60具有位在圓柱形部份63上的第一端部61 。近端構件40較佳地包含成中空狀且尺寸成爲可收納遠 端構件60的一部份63a (在圖la中以假想線顯示)的內 -8 - 60 (6) 1274687 部空間4 1。更佳地,設置在內部空間41中的遠端構件 的部份63a與近端構件40同心,且具有與近端構件40 同的縱向軸線4 3。偏壓彈簧2 2較佳地位在內部空間4 1 。彈簧22較佳地於內部空間41中在第一端部22a處附 於近端構件40的第一端部45。彈簧22較佳地在第二端 22b處附著於遠端構件60的第一端部61的外表面,以 遠端構件60連接於近端構件40。彈簧22較佳地將遠端 φ 件60朝向近端構件40偏壓。彈簧22藉著此技術領域 已知的任何合適的機構而附著於近端構件40及遠端構 60。彈簧22也較佳地被選擇及附著成爲將遠端構件60 對於近端構件軸線43的旋轉偏壓減至最小。 如同此實施例的近端構件40,遠端構件60也具有 著其長度形成爲離開第一端部6 1且面向近端構件40的 向傾斜邊緣62。邊緣62較佳地與遠端構件60成整體地 成,並且較佳地相對於軸線4 3傾斜。結果,邊緣62具 φ 在離開第一端部6 1最小距離處的第一點62a,及在離開 一端部6 1最大距離處的第二點62b。 如上所述,在圖1及1 a的實施例中,近端構件4 0 佳地爲中空狀,而遠端構件60部份地設置在近端構件 中。結果,接合邊緣6 2與遠端構件6 0的第一端部6 1 隔開。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很明顯,近端構 4 〇及遠端構件6 0的結構可顛倒成爲使得近端構件4 0被 份地設置在遠端構件60內。 根據此實施例,遠端構件60可繞軸線43旋轉,並 相 中 著 部 將 構 中 件 相 沿 軸 形 有 第 較 40 間 件 部 且 -9- 1274687
可相對於近端構件4 0旋轉。遠端構件6 0繞近端構件軸線 4 3的旋轉使遠端構件6 0於近端構件軸線4 3的方向移動離 開近端構件40。 如上所述,此較佳實施例的近端構件4 〇及遠端構件 6 〇分別具有互相抵靠接合的接合邊緣4 2及6 2。根據此實 施例,近端構件4 0不能繞近端構件軸線4 3旋轉。因爲近 端構件40不能旋轉,所以當遠端構件60繞近端構件軸線 φ 4 3旋轉時,遠端構件的接合邊緣6 2開始沿著近端構件的 接合邊緣4 2行進。因爲接合邊緣4 2及6 2相對於軸線4 3 於軸向方向傾斜,所以隨著遠端構件6 0的旋轉,遠端構 件的接合邊緣62在沿著近端構件40的有變化的不同軸向 位置處抵靠接合接合邊緣42。在不同軸向位置處的此接合 使遠端構件60相對於近端構件40軸向移動。例如,當停 放支架20處於其緊湊位置100時,遠端構件60的接合邊 緣62上的點62a接合近端構件40的接合邊緣42上的點 φ 42b。隨著遠端構件60繞軸線43旋轉,點62a在沿著接 合邊緣42的逐漸遠離近端構件40的第一端部45的點處 接觸近端構件40。一旦點62a及42a互相抵靠接合,遠端 構件6 0的軸向移動就處於其極大値。此時,使遠端構件 60的旋轉反向會使遠端構件60軸向移動靠近近端構件40 〇 如圖1及1 a所示,遠端構件6 0及近端構件4 0較佳 地無螺紋。因此,此實施例的停放支架2 0在不須遠端構 件60與近端構件40之間的螺紋接合之下容許停放支架的 -10- (8) 1274687 長度可被旋轉調整。 在圖1的實施例中,特別較佳的是近端構件40上的 點42a及遠端構件60上的點62a形成爲或被設計成將停 放支架20保持於擴張位置1 20,直到想要將其轉動至緊湊 位置 100。在圖 8所示的一實施例中,下方峰點(lower peak) 42a形成有缺口,以接合遠端構件60的接合邊緣 62上的上方峰點(upper peak) 62a來提供此功能。或者 φ ,峰點42a及62a可相對地平坦,以使得二者在停放支架 20處於其擴張位置120時穩定地互相抵靠。 在圖1及la的實施例中,接合邊緣42具有單一下方 峰點42a,且接合邊緣62具有單一上方峰點62a。但是, 可使用另外的利用軸向傾斜接合邊緣的輪廓。例如,在圖 8的較佳實施例中,近端構件40具有二軸向傾斜邊緣42 及95 ’而每一個分別具有其本身的下方及上方峰點42a及 42b以及95a及95b。另外,近端構件40具有二直立線性 # 接合邊緣47及49。遠端構件60具有二軸向傾斜邊緣62 及65 (未顯示),其抵靠接合近端構件40上的相應接合 邊緣42及95。遠端構件60類似地包含二相應的直立線性 接合邊緣61a及61b(未顯示)。在圖8的實施例中,當 停放支架20處於其緊湊位置100時,遠端構件只能於由 圖8中的箭頭所示的方向(亦即當從上方觀看時順時針) 繞軸線43旋轉。線性邊緣6〗a與47的抵靠接合及線性邊 緣61b及49的抵靠接合防止遠端構件60在從緊湊位置 1〇〇起動時於相反方向旋轉。 -11 - (9) 1274687 參考圖2 ’以下敘述根據本發明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 停放支架2 0。與先前的實施例相同,圖2的停放支架2 0 具有緊湊狀態1〇〇及擴張狀態120,以及騎行位置140及 停放位置1 60。近端構件40部份爲圓柱形且包含相對於近 端構件軸線4 3傾斜的接合邊緣4 2。偏壓彈簧2 2 (圖2中 未顯示)也較佳地如相關於圖1及1 a所述者被包含及附 著來將遠端構件60朝向近端構件40偏壓。再次地,遠端 φ 構件60包含圓柱形部份63及與第一端部61間隔開的軸 向傾斜邊緣62。 爲進一步方便遠端構件60與近端構件40的旋轉接合 ,近端構件40包含槽溝46 (以假想線顯示)。如圖所示 ,槽溝46較佳地成整體地形成於近端構件40的內表面且 於軸向方向傾斜。特別較佳的是近端構件40包含位在槽 溝46的相反端部處的二開孔或通孔48及50。遠端構件 60較佳地包含位在其圓柱形部份63上的浮凸部64或其他 φ 凸出部。浮凸部64及槽溝46的尺寸成爲可互相接合成爲 使得浮凸部64可沿著槽溝46可滑動地行進。 如圖2a中最佳所見的,遠端構件60較佳地包含開孔 70,而浮凸部64凸出通過開孔70。甚至更佳地,浮凸部 ~ 偏壓彈簧72被設置來將浮凸部64於離開遠端構件60的 _ 外表面的方向偏壓通過開孔70。 當圖2的停放支架20被組裝且處於其緊湊狀態1〇〇 時,浮凸部偏壓彈簧72的偏壓作用造成浮凸部64凸出通 過近端構件40的內表面的開孔48,因而將停放支架20可 -12- (10) 1274687 釋放地鎖定於緊湊狀態1 00。當遠端構件60旋轉時,浮凸 部64被近端構件40的內表面壓入開孔48的內部。然後 ,浮凸部64開始沿著槽溝46朝向開孔50行進。浮凸部 64與軸向傾斜槽溝46的接合以及接合邊緣42與62的接 合造成遠端構件60於軸線43的方向移動離開近端構件40 。一旦浮凸部64到達開孔5 0,旋轉就完成,並且浮凸部 偏壓彈簧72的偏壓作用造成浮凸部64凸出通過開孔50, φ 因而將停放支架20可釋放地鎖定於其擴張位置120。 在不離開本發明的範圍及精神下,可使用數種不同的 接合邊緣及/或槽溝及浮凸部的組態,此處所述的實施例 只是參考用。但是,特別較佳的是遠端構件60及近端構 件40形成爲使得停放支架可藉著繞軸線43旋轉構件40 及60之一而從其緊湊狀態1〇〇被調整至其擴張狀態120。 參考圖3,以下敘述根據本發明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 停放支架。雖然在圖中未顯示,但是偏壓彈簧2 2再次地 φ 如相關於圖1,la,及2所述者被包含及附著。不像圖1 ,1 a,及2的實施例,接合邊緣42及62不相對於近端構 件軸線43傾斜。但是,如同圖2的實施例,近端構件40 包含界定於其內表面的軸向傾斜槽溝46,並且遠端構件 6〇包含凸出離開其外表面的浮凸部。圓柱形部份63被插 入近端構件40的內部空間4 1成爲使得浮凸部64接合槽 溝46。如此,當遠端構件60繞軸線43旋轉時,浮凸部 64沿著槽溝46行進。因爲槽溝46軸向傾斜,所以遠端構 件6 0在不同的軸向位置處接合近端構件4 0,使得遠端構 -13- (11) 1274687 件60軸向移動。如同圖2的實施例,停放支架2()在浮凸 部64與開孔48接合時處於其緊湊位置100,而在浮凸部 64與開孔50接合時處於其擴張位置12〇。 參考圖4 ’以下敘述根據本發明的第四較佳實施例的 停放支架。根據此實施例,近端構件4〇及遠端構件60分 別包含軸向傾斜接合邊緣4 2及6 2。另外,軸向傾斜槽溝 46形成於近端構件40的內表面且被設計來接合浮凸部64 φ 。不像圖3的實施例,槽溝4 6不包含開孔,但是取而代 之地包含限制浮凸部64的行進範圍的槽溝端部52及54。 槽溝ί而部5 2及5 4爲於近端構件4 0的內表面界定槽溝的 凹部或凹槽的終點。特別較佳的是槽溝端部5 2及5 4相對 於軸線43具有大致爲零的傾斜度,以有助於在浮凸部64 接合槽溝端部52或槽溝端部54時限制遠端構件60從近 端構件40軸向移動。偏壓彈簧22 (未顯示)較佳地如圖 1及1 a所示者被包含及附著。偏壓彈簧22可爲將遠端構 Φ 件6 0朝向近端構件4 〇偏壓的拉動彈簧或將遠端構件6 0 偏壓離開近端構件4 0的推動彈簧。但是,拉動彈簧較佳 〇 圖5顯示本發明的停放支架的第五較佳實施例。根據 此實施例’停放支架20具有分別包含接合邊緣42及62 的近端構件4 0及遠端構件6 0。在圖5的實施例中,接合 邊緣4 2及6 2不軸向傾斜。但是,如果想要可軸向傾斜。 浮凸部44靠近近端構件接合邊緣42形成在近端構件4〇 的內表面上且從內表面向內凸出。在此實施例中,浮凸部 -14- (12) 1274687 偏壓彈簧7 2較佳地被省略。軸向傾斜槽溝6 6被界定於遠 端構件60的圓柱形部份63的外表面’且被定尺寸成爲在 圓柱形部份63被插入近端構件40的內部空間4 1內時接 合浮凸部4 4。槽溝6 6較佳地包含分別界定擴張位置1 2 0 及緊湊位置1 〇 〇的槽溝端部7 4及7 6。槽溝端部7 4及7 6 較佳地具有大致爲零的軸向傾斜度以有助於將遠端構件60 扣持於近端構件40。 φ 如圖1及6a中最佳所見的,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 中,停放支架2 0包含支撐部份6 7。支撐部份6 7較佳地位 在離開樞轉軸線2 6及遠端構件的第一端部6 1的停放支架 20的端部處。支撐部份67也較佳地凸出離開軸線43。進 一步較佳的是支撐部份67與遠端構件60成整體地形成爲 使得其可與遠端構件60 —起旋轉。 如圖6a中最佳所見的,支撐部份67包含凸出部份68 ,其較佳地具有頂部邊緣68a及底部邊緣68b。如圖6a所 φ 示,頂部邊緣68a相對於近端構件軸線43的傾斜度較佳 地大於底部邊緣68b的傾斜度。 支撐部份67也包含直立懸垂部份69,其較佳地與近 端構件軸線4 3間隔開。直立懸垂部份6 9大致平行於軸線 43,且包含在停放支架20處於其停放位置160時抵靠地 面的地面接觸表面6 9 a。如圖6中最佳所見的,地面接觸 表面69a較佳地爲圓形。 參考圖1及6,當停放支架20處於騎行位置140及緊 湊位置1 〇 〇時,支撐部份6 7的凸出部份6 8大致平行於車 -15- (13) 1274687 架10。圖6顯示支撐部份67的底部平面圖。在此圖中, 停放支架2 0處於騎行位置1 4 0且處於緊湊位置1 〇 〇。如圖 所示,支撐部份67較佳地形成爲使得其部份地包圍相鄰 車架構件1 1。此形狀容許停放支架2 0可附著於相鄰車架 構件1 1的底部,而同時保持凸出部份6 8接近及大致平行 自行車車架10。如圖6所示,當停放支架20處於緊湊位 置100及騎行位置140時,停放支架20的位置充分地離 φ 開曲柄12,因而將其接觸騎車者的腿或腳踝或是否則妨礙 騎車者踩踏自行車的可能性減至最小或是完全消除。 圖6a顯示處於停放位置1 60的此實施例的停放支架 20。於停放位置160,支撐部份67凸出離開車架10。特 別較佳的是支撐部份67大致垂直於車架1 0。地面接合表 面6 9a較佳地爲圓形(如圖6所示)且抵靠接合地面以支 撐載具。 此實施例的停放支架20有利地容許曲柄1 2可在停放 φ 支架20處於停放位置160之下旋轉。因爲有由支撐部份 67所提供的支撐,停放支架20可在不須傾斜離開車架10 至許多已知的停放支架所需的相同程度之下對載具提供充 分的支撐。如圖7中最佳所見的,車架10界定縱向平面 _ 1 8 0。圖7的停放支架2 0與縱向平面1 8 0之間所界定的角 度0較佳地與已知裝置中(其定向在圖中以假想線表示) 相比相對而言地較小。參考圖1,曲柄1 2的長度比曲柄軸 線14與樞轉軸線26之間的距離長。因此,曲柄12的旋 轉軌道與停放支架20的旋轉軌道重疊。但是,此實施例 -16- (14) 1274687 的停放支架在停放支架2 0與曲柄1 2之間提供橫向間隙 1 8 2 (見圖7 ),其容許曲柄1 2可在停放支架2 0處於停放 位置160之下旋轉,縱使曲柄12及停放支架20的旋轉軌 道重暨。結果’騎車者可在不須將停放支架2 0放置於騎 行位置1 40之下使自行車向前或向後,提供額外的方便性 〇 以下敘述使用根據本發明的停放支架的方法的較佳實 φ 施例。在騎上面安裝有停放支架2 0的載具時,騎車者較 佳地將停放支架20保持於圖1及6所示的騎行位置140。 如圖1進一步顯示的,停放支架20也較佳地在載具正被 騎之下處於其緊湊位置1 00。當騎車者想要停放載具時, 騎車者較佳地對遠端構件60施加順時針樞轉力。此樞轉 力會造成停放支架20繞樞轉軸線26樞轉,且會將停放支 架20移動至停放位置160。樞囀托架24較佳地形成爲限 制順時針樞轉超過圖1所示的停放位置1 6 0的範圍,此係 • 例如藉著使樞轉托架24包含防止騎車者將停放支架20樞 轉超過預定極限的抵靠部。 特別較佳的是在施加前述旋轉力的同時,騎車者也對 遠端構件60施加方向爲繞近端構件軸線43的旋轉力。在 圖1及6所不的特定實施例中,旋轉力會被施加於當從載 具的後方觀看停放支架20時(亦即當觀看支撐部份67的 底部時)相對於近端構件軸線4 3逆時針的方向。由於軸 向傾斜接合邊緣4 2與6 2的接合,因此此旋轉力會將停放 支架20從緊湊位置100調整至擴張位置120。 -17· (15) 1274687 雖然上述方法係相關於圖1及1 a的停放支架敘述, 但是圖8的停放支架20也可與此實施例的方法一起使用 。但是,如以上所說明的,圖8的停放支架會只容許騎車 者在從緊湊位置1 〇 〇開始時於單一方向旋轉遠端構件6 0。 並且,如果使用圖2至4的停放支架2 0,則繞軸線4 3的 旋轉力會造成浮凸部64沿著槽溝46行進。浮凸部64沿 著軸向傾斜槽溝4 6的移動會造成遠端構件6 0以先前所述 φ 的方式軸向移動離開近端構件40。類似地,如果使用圖5 的停放支架20,則繞軸線43的旋轉力會造成槽溝66相對 於浮凸部4 4移動,因而造成遠端構件6 0的軸向移位,如 以上所述者。 在實施此實施例的方法時,騎車者較佳地使用其腳來 對遠端構件60的支撐部份67施加上述的樞轉及旋轉力。 在圖6的實施例中,直立懸垂部份6 9位在相鄰車架構件 1 1上方。因此,藉著對直立懸垂部份69施加向下的力, φ 騎車者可將停放支架20樞轉至停放位置1 60。類似地,直 立懸垂部份69的被定位在相鄰車架構件1 1上方容許騎車 者使用其腳來對支撐部份67施加逆時針旋轉力。 在特別較佳實施例中,騎車者以腳部的單一移動來對 _ 支撐部份67施加樞轉及旋轉力,因而將停放支架20同時 '從其騎行位置140及緊湊位置1〇〇調整至其停放位置160 及擴張位置1 20。如圖6中最佳所見的,當停放支架20處 於其緊湊位置1〇〇及其騎行位置140時,直立懸垂部份69 於離開車架1 0的方向稍微偏離近端構件軸線43。結果, -18- (16) 1274687 向下的力F可被施加於直立懸垂部份69,此會造成繞樞 轉軸線2 6以及繞近端構件軸線4 3二者的力矩,因而容許 以腳部的單一動作來使停放支架2 0同時樞轉及旋轉。 上述的實施例爲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熟習此項技 術者可在不離開此處所揭示的發明槪念下對上述實施例進 行無數種的利用及改變。因此,本發明的範圍完全由附隨 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具有根據本發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處於停放 位置以及騎行位置的停放支架的自行車車架的部份側視圖 〇 圖1 a爲圖1的停放支架的詳細視圖。 圖2爲根據本發明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停放支架的分 解圖。 圖2a爲沿圖2中的線χ·χ所取的剖面圖。 圖3爲根據本發明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停放支架的分 解圖。 圖4爲根據本發明的第四較佳實施例的停放支架的分 解圖。 圖5爲根據本發明的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停放支架的分 解圖。 圖6爲從自行車的後方觀看的處於騎行位置的圖1的 停放支架的底部平面圖。 -19- (17) 1274687 圖6a爲處於停放位置的圖1及6的停放支架的一部 份的側視圖。 圖7爲自行車曲柄及圖1的停放支架的一部份的側視 圖。 圖8爲根據本發明的第六較佳實施例的停放支架的分 解圖。 φ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車架 11 相鄰車架構件 12 曲柄 13 踏板 … 14 曲柄軸線 2〇 停放支架 22 偏壓彈簧 φ 22a第一端部 22b第二端部 23 伸長狀圓柱形部份 24 樞轉托架 26 樞轉軸線 4〇 近端構件 4 1 內部空間 42 軸向傾斜邊緣,接合邊緣 42a點,下方峰點 -20- (18) 1274687 4 2 b點,上方峰點 43 縱向軸線 44 浮凸部 45 第一端部 46 槽溝 47 直立線性接合邊緣 48 開孔或通孔 φ 49 直立線性接合邊緣 50 開孔或通孔 52 槽溝端部 54 槽溝端部 60 遠端構件 6 1 第一端部 6 1 a直立線性接合邊緣 6 1 b直立線性接合邊緣 φ 62 軸向傾斜邊緣,接合邊緣 62a第一點,上方峰點 62b第二點 63 圓柱形部份 63a部份 64 浮凸部 65 軸向傾斜邊緣 66 軸向傾斜邊緣 67 橫向凸出部份,支撐部份 -21 - 1274687 (19) 68 凸出部份 68a頂部邊緣 68b底部邊緣 69 直立懸垂部份 69a地面接合端部,地面接觸表面,地面接合表面 70 開孔 72 浮凸部偏壓彈簧 φ 74 槽溝端部 76 槽溝端部 95 軸向傾斜邊緣 9 5 a下方峰點 9 5 b上方峰點 100緊湊位置,緊湊狀態 120擴張位置,擴張狀態 140騎行位置 φ 160停放位置 1 8 0縱向平面 182橫向間隙 F 向下的力 Θ 角度 -22-